MG凸出物校核报告
- 格式:pdf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9
XXXX唐克防洪堤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修订稿)XXXX二○一二年一月项目名称:XXXX唐克防洪堤工程编制单位:XXXX批准:审核:校核:编写:目录1 前言 (1)1.1工程概况 (1)1.2勘察任务 (1)1.3勘察技术要求 (1)1.4勘察方法 (2)1.5完成工作量 (3)2区域地质概况 (4)2.1地形地貌 (4)2.2地层岩性 (4)2.3气象特征及水文地质条件 (5)2.4地质构造、地震及稳定性评价 (6)3堤防地基的工程地质条件 (8)3.1基本地质条件征 (8)3.2土体的物理力学特征 (11)3.3土的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 (13)3.4堤防地基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15)3.5堤防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评价 (18)4天然建筑材料 (19)4.1砂砾石料料场地概况 (21)4.2 堤身填筑料及质量评价 (24)4.3第一湾块石料场 (25)5结论及建议 (26)1 前言1.1工程概况白河为黄河的一级支流,工程区位于白河与黄河交汇口上游9.9公里处的唐克乡白河右岸,为唐克乡乡政府所在地。
工程区有红原到唐克到若尔盖公路相通,交通较为方便。
工程区距XXXX城60Km,防洪堤沿白河右岸布置,全长2675m。
初拟堤型为护坡式堤工程设计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堤防工程级别为Ⅴ级.我院于2011年10月中旬进场开展地勘、试验工作,11月上旬完成地勘外业工作,2011年11月完成内业整编工作1.2勘察任务(1)查明堤基地质结构,特殊土层、粗粒土层及腐植土层等的分布、厚度及性状。
(2)查明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水质及其对砼的腐蚀性。
(3)基本查明堤线附近埋藏的古河道、古冲沟、渊、潭、塘等的性状、位置、分布范围,分析其对堤基渗漏、稳定的影响。
(4)确定堤基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和渗透性参数。
(5)对堤基的渗漏、渗透稳定、抗滑稳定等问题进行评价,并对堤线进行工程地质分段及评价,提出处理措施的建议。
(6)进行天然建筑材料勘察。
技术文件目录1 概述 (2)2引用标准 (2)3 电动车外凸出物分析 (2)4 结论 (6)1 概述整车内外饰造型、工程设计必须考虑内部、外部凸出物是否满足法规要求,以确保设计生产的汽车能顺利通过法规认证;同时,合理的设计圆角半径、凸出量及合理选材能有效的提高乘员及行人的行车安全。
下面结合相关法规要求,对电动车外凸出物做法规符合性校核。
2引用标准GB 11566-2009 乘用车外部凸出物GB/T 15089-2001 机动车辆及挂车的分类GB 11551-2003 乘用车正面碰撞的成员保护GB 14166-2003 机动车成年乘员用安全带和约束系统GB 15083-2006 汽车座椅、座椅固定装置及头枕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ISO 2575:2004 道路车辆操纵件、指示器和信号装置符号ISO 6487:1980 碰撞试验测量技术、检测仪器3 电动车外凸出物分析3.1 前保险杠凸出物校核图1 前保险杠注:红色区域内为法规要求区域,该区域内圆角半径不应小于5mm。
其他情况下不应小于2.5mm。
3.2 后保险杠凸出物校核图2 后保险杠注:红色区域内为法规要求区域,该区域内圆角半径不应小于5mm。
其他情况下不应小于2.5mm。
3.3 前舱盖校核图3 前舱盖注:法规要求车身外表面凸出零件的圆角半径不得小于2.5mm。
3.3 前挡板校核图4 前挡板注:法规要求车身外表面凸出零件的圆角半径不得小于2.5mm。
3.3 左前门校核图5 左前门3.4 侧围校核图6 侧围3.5 后背门校核图7 后背门。
1、项目说明1.1产品介绍窄体新海狮右舵车型仪表台总成及左右前门内饰板总成,其中仪表台总成包含了仪表台本体部分和管梁支架部分。
项目为适用于金龙自主研发右舵窄体海狮商用车。
产地:厦门销售区域:全球1.2产品开发范围简述本设计开发要求描述的是:仪表板系统和左右门饰板系统,属于内饰中的主要组成系统,体现窄体新海狮右舵车型整车内饰的造型风格。
仪表板总成和门饰板总成承载着车上各种关键系统:仪表/操控/开关/空调/音箱娱乐系统/汽车安全气囊等系统;是汽车的集成操纵中心,是内饰的核心部件,直接影响到整个汽车的品质感。
在仪表板总成和门饰板总成设计开发中,需满足外观简洁大方/操作方便;还要对驾驶员提供足够的安全保障及隔音降噪的作用。
1.3开发零件明细2、零部件环境零部件工作温度/存储环境:产品在-40°C〜IOOC温度范围内经运输、储存、装配以及在随后的使用过程中必须保持形状和功能稳定。
3、设计构想1.1外观简洁大气,有电动化元素,符合最近主流乘用车仪表台及门饰板审美潮流(参考特斯拉Iiiode1Y风格);1.2结构设计开发须包含电动车与燃油车通用。
预留气囊位置及空间,仪表台对应气囊爆破功能采用仪表台一体化设计,即采用仪表台本体弱化工艺,不能采用独立气囊盖板的模式。
仪表台系统整体设计最大程度预留左舵通用接口,左右门饰板系统要求左右舵通用;4、技术要求(塑料注塑部分)4.1基本要求5. 1.1产品应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
4.1.2仪表板系统及门饰板系统中各零件之间装配应牢固,装配尺寸应符合各总成各部件总成图样,零件尺寸应满足二维图纸公差要求。
4.1.3仪表板系统级门饰板系统中各外观零件之间的间隙面差应满足金龙内饰件间隙段差标准要求。
4.1.4仪表板系统及门饰板系统中各产品应满足系统试验所有零部件的相关要求。
4.2外观要求4.2.1表面应平整,轮廓清晰,转折过渡圆滑,无缩痕、无银丝、无裂痕、无明显熔接痕;4.2.2部件不允许有影响强度、使用性能及外观的波纹、凹缺、开裂、气泡、缩痕、划痕等缺陷;4.2.3所有外观可视表面不应产生分模线,如产品外表面上产生分模线,则分模线的痕迹须小于0.1mm;4.2.4外观颜色按金龙提供的色板要求进行制作及评定,主体色调为黑色;4.2.5颜色和色差的规定4.2.5.1仪表板系统及门饰板系统产品颜色和色差的规定主要是靠目测决定,如果对目测结果有争议情况下,以色差仪检测结果为准。
一、引用标准GB 18408-2001 汽车及挂车后牌照板照明装置配光性能GB 15741-1995 汽车和挂车号牌板(架)及其位置二、标准要求2.1 后牌照板照明装置要求根据GB 18408-2001,对于后牌照板照明装置有如下要求:1、装置的安装应使照明区域任意位置上的光入射角不大于82°,入射角从照明装置至距离牌照板最远的极端位置测量。
2、照明区域的最小可见范围应符合:在垂直截面,α≤85°,α′≤85°; 在水平截面,β≤60°,β′≤60°;具体含义如下图:2.2 后牌照(板)安装位置要求根据GB 15741-1995标准,对于后号牌板的安装位置要求如下:1、安装于后号牌板上的后号牌应垂直于或近似垂直于车辆纵向对称平面。
后号牌中点不得处于车辆对称面的右方;后号牌及后号牌架不得超出车辆后端左边缘。
i.当后号牌上边缘离地高度(在车辆空载时测量)不大于1.20m时,后号牌正面允许不大于30º的上仰角。
ii.当后号牌上边缘离地高度(在车辆空载时测量)大于1.20m 时,后号牌正面下俯不大于15º。
2、安装于后号牌板架上的后号牌下边缘离地高度应不小于0.30m,上边缘离地高度一般不大于1.20m。
若后牌照上边缘离地高度不可能符合上述规定时,离地高度可超过 1.2m,但必须按车辆结构特征要求尽量接近该限值,且不得超过2.0m。
3、安装于后号牌板架上的后号牌应有如下4个平面组成的可视范围:通过号牌两侧并且呈向外30º的两个铅垂平面,通过号牌上边缘与与水平向上呈15º的平面,经过号牌下边缘的水平面。
三、BO-24校核BO-24牌照板现有两种方案,具体尺寸如下:3.1方案一的校核3.1.1入射角的校核根据法规要求及车身相关数模,用作图法做出极限位置的入射角如下:从上图看出,入射角为78.4°<82°,符合法规要求。
内部凸出物分析在重型卡车上的应用朱甲旺;高兴超【摘要】重型卡车内饰设计逐渐趋于轿车化,但目前重型卡车尚无专门的内部凸出物强制性法规进行约束,文章以乘用车内部凸出物标准GB 11552-2009为出发点进行分析,阐述内部凸出物分析在重型卡车仪表板各区域的应用,提升重卡内饰安全性,提高客户满意度.【期刊名称】《汽车实用技术》【年(卷),期】2017(000)002【总页数】3页(P110-111,120)【关键词】内部凸出物;头部碰撞区;免检区【作者】朱甲旺;高兴超【作者单位】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安徽合肥230022;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安徽合肥2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7.3CLC NO.:U467.3Document Code:AArticle ID:1671-7988 (2017)02-110-03 重型卡车车身总布置设计在考虑空间布置,结构设计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趋于轿车化设计理念,内部凸出物法规在重型卡车领域尚未进行强制性要求,可参照乘用车标准进行分析、优化,进而提高客户满意度。
本文以某重型卡车车身总布置设计为载体,阐述内部凸出物法规分析在重型卡车上的应用。
1.1 相关定义基准区:除去下列区域的头部碰撞区:a:方向盘外缘再加127mm的环形带水平向前投影区域,下边界是与方向盘下边缘相切的水平面(方向盘处于直线行驶位置);b:上述规定的区域边缘与最近的汽车侧壁之间的仪表板表面部分,下边界是与方向盘下缘相切的水平面;c:前风窗两侧支柱。
1.2 头部区域说明头部碰撞区是用一个直径165mm的圆球撞击仪表板表面,根据圆球内的传感器所测量的加速度来判断头部的伤害值:在分析时根据仪表板的外表面形状和结构,可以大致确定假人可能碰到的区域,在这些区域内我们要避免出现尖锐的凸出物等影响头部伤害的零部件:仪表板水平线:用一条比前排座椅H点高25.4mm的水平线与副仪表板的交线来确定仪表台上下分界线。
突起路标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规范(试行)1范围本规范适用于交通运输部突起路标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地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组织的监督抽查可参照执行.本规范内容包括产品种类、术语和定义、检验依据、抽样、检验要求、判定原则、异议处理复检、复查、附则及附录.2 产品种类本规范涉及三个产品种类,具体如下:1)A1类突起路标;2)A2类突起路标;3)A3类突起路标.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
1 A1类突起路标由工程塑料或金属等材料基体和微棱镜逆反射器组成的逆反射突起路标。
3.2A2类突起路标由工程塑料或金属等材料基体和定向透镜逆反射器组成的逆反射突起路标.3。
3A3类突起路标由钢化玻璃基体和金属反射膜组成的一体化全向透镜逆反射突起路标.3。
4 监督(核查)总体被实施监督的单位产品的全体.3。
5复验由于操作、样品、设备等异常导致单次试验结果出现偏离时,依据原要求进行再次试验。
3。
6复检对检验结果有异议时,为了验证检验结果的有效性,重新进行试验.3。
7复查发现的问题处理后,重新进行的检验行为。
3.8备验样品复验时使用的样品。
- 1 -4 检验依据下列引用的文件,其最新版本或修改单均适用于本规范。
GB/T 3978 标准照明体和几何条件GB/T 3979ﻩ物体色的测量方法GB/T 10125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GB/T 24725 突起路标GB/T 26377 逆反射测量仪JT/T 495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质量检验抽样及判定JT/T692 夜间条件下逆反射体色度性能测试方法交科技发[2012]32号交通运输产品质量行业监督抽查管理办法(试行)5 抽样5。
1抽样型号或规格抽样产品应是GB/T 24725标准中规定的规格型号。
5。
2抽样方法、基数及数量5。
2。
1抽样方法在工程现场、生产企业或经销企业随机抽取同一生产企业半年内生产的产品,抽查的产品应具有生产企业的质量检验合格证明。
抽样人员不应少于2人。
一、引用标准
GB 11566-1995 轿车外部凸出物
GB 11552-1999 轿车内部凸出物
二、标准要求
2.1 轿车外部凸出物的一般规定
根据GB 11566-1995,轿车外部凸出物的一般规定如下:
1、在汽车满载,车门、车窗及各种盖板均处于关闭状态时,以下零部
件可不受限制:
i.高出地面2m的零部件;
ii.低于底线的零部件;
iii.在工作状态或静止状态下,均不能被直径为100mm的球体所触及的零部件;
2、车身外表面不得有任何朝外的尖锐零件,以及由于其形状、尺寸、
朝向、硬度等在碰撞事故中可能增加擦伤、撞伤的危险性或加重被
撞者伤势的凸出物。
3、车身外表面凸出零件的圆角半径不得小于2.5mm,这一要求不适用
于凸出车身外表面不到1.5mm的零件以及凸出车身外表面1.5mm以
上,5mm以下但零部件朝外的部分是圆滑的零件。
4、车身外表面凸出零件的材料硬度不超过邵尔A硬度60HA时,圆角
半径可小于2.5mm。
在测量硬度时,部件应安装在车辆上,当用邵
尔硬度(A)规程不能进行硬度测量时,可用比较测量法进行评价。
2.2、轿车内部凸出物相关规定
1)前排座椅“H”点之前,仪表板水平线以上的车厢内部构件(侧门除外)。
在基准区内,不得存有任何危险的可能导致乘员伤害的粗糙的表面或尖棱。
尖棱是指曲率半径小于2.5mm的刚性材料的棱边,但不包括从仪表板表面测量凸出的小于3.2mm的构件。
如果凸出物的凸出高度不大于其宽度的一半,并且其边缘是圆钝的,就可以不对最小曲率半径提出要求。
对栅格零件如果满足下图及表的规定,则应视为符合规定。
2)、前排座椅“H”点之前,仪表板水平线以下的车厢内部构件(侧门与踏板除外),设计与制造搁板或其它类似构件时应保证其支架没有凸起的棱边。
3)、通过后排座椅上的人体模型躯干线垂直于车身纵向中心平面做一横截面,位于横截面前方的其它内部安装件的规定,构件表面的边缘应倒圆,其圆角半径不得小于3.2mm。
三、轿车外部凸出物的校核
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对该车型改型相关部分进行校核:
3.1、洗涤喷嘴校核
洗涤喷嘴为沿用件,按照提供的图纸,凸出于外表面的喷嘴圆角半径均大于2.5mm,满足法规。
3.2、灯具及信号装置
按客户要求不对灯具及信号装置进行较核。
3.3、其他校核
从以上图中可以看出除后装饰条、车标、前格栅处外,其余外部凸出物圆角均大于2.5mm,但后装饰条、车标、前格栅处满足相关的特殊规定。
故外部凸出物满足国家法规要求。
四、仪表板凸出物校核
仪表板凸出物的校核如下:
由上图可见:棱边圆角大于 2.5mm、格栅片的圆角半径大于规定的
0.25mm,因此符合要求。
五、小结
综上所述,MG车型改型部分车身外部凸出物及内部凸出物满足国家法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