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经济评估
- 格式:doc
- 大小:152.50 KB
- 文档页数:11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报告一、引言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的河流,其上游地区多山,水流湍急。
为了有效利用长江水资源,保障沿江地区的水利需求,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被提出,并进行了可行性研究。
本报告旨在评估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可行性,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行性和环境可行性。
二、技术可行性1. 水利枢纽规模:根据研究,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设计规模为年均流量3.5万立方米/秒,总装机容量为22.5万千瓦。
2. 工程建设:水利枢纽包括三峡大坝、船闸和发电站。
三峡大坝采用重力坝型式,高度为185米,长度为2.3公里。
船闸设计为五级船闸,以方便船只通行。
发电站采用水轮发电方式,装机容量为22.5万千瓦。
3. 工程安全:在设计中考虑了地质条件、洪水频率和地震等因素,采取了多项技术措施,确保水利枢纽的安全运行。
三、经济可行性1. 投资规模:根据初步估算,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总投资额为500亿元人民币。
2. 经济效益:水利枢纽的主要经济效益来自于发电和航运。
根据预测,年发电量可达100亿千瓦时,年发电收入为50亿元人民币。
同时,航运的便利性将促进沿江地区的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增长。
3. 投资回报率:根据经济模型计算,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投资回报率为10%,预计在10年内实现投资回收。
四、社会可行性1. 水利保障: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将有效保障沿江地区的水利需求,提供稳定的供水和灌溉条件,改善农田灌溉条件,提高农业产量。
2. 航运发展:船闸的建设将改善沿江航运条件,提高运输效率,减少运输成本,促进沿江地区的经济发展。
3. 旅游资源:三峡大坝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将成为重要的旅游景点,吸引大量游客,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五、环境可行性1. 水文影响: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将对水文系统产生影响,包括水位变化、水流速度变化等。
通过合理的调度和管理,可以减少对下游水文环境的不良影响。
2. 生态保护:在工程建设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长江的生态环境。
三峡工程长期运行生态环境效应评估方案引言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位于中国长江中游。
它的建设是为了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水问题,并提供清洁能源。
然而,长期运行的三峡工程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为了可持续发展,需要评估其长期运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一、评估对象1. 水域生态系统:评估三峡水库的长期运行对水域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水质、水生物多样性、原生态区域等方面。
2. 沿岸生态系统:评估三峡工程长期运行对沿岸地区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湿地消失、岸线退化等方面。
3. 四川盆地生态系统:评估三峡工程长期运行对四川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地质构造、生物多样性、土壤侵蚀等方面。
二、评估方法1. 现场调查:对三峡工程周边及相关区域进行现场调查,收集生态环境数据,包括水质、土壤质量、植被状况等。
2. 水质监测:建立水质监测网,监测三峡水库及相关河流的水质变化,包括水中重金属、营养物质等指标。
3. 生物调查:进行周边生物多样性的调查,包括鸟类、鱼类、昆虫等,评估其对三峡工程的适应能力和生境状况。
4. 模型模拟:利用适当的数学模型,模拟三峡工程长期运行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水位变化、水质变化等方面。
5. 经济评估:对三峡工程长期运行对当地经济的影响进行评估,包括农业、渔业、旅游等方面,推断生态环境在经济中的作用。
三、评估指标1. 水质指标:包括水中溶解氧、水温、pH值、化学需氧量等指标,以评估水体的生态健康度。
2. 水生物指标:评估水生生物多样性指数、种群结构等,以了解水域生态系统的变化。
3. 影响区域指标:包括湿地退化程度、土地退化程度等,以了解沿岸地区的生态系统恢复情况。
4. 经济指标:评估农业和渔业产值变化、旅游收入等,以评估生态系统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四、保护措施1. 水质管理:加强水体污染控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水域生态系统的健康。
2. 湿地保护:加强湿地保护,恢复受损的湿地区域,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报告一、引言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的河流。
长江流域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项目是中国政府为了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水灾害和发展水资源的问题而提出的重大工程项目。
本报告旨在对长江三峡水利枢纽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
二、背景1. 长江流域的洪水灾害问题长江流域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区域之一,但由于长江水量丰富,每年都会发生严重的洪水灾害。
这不仅对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还对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造成为了严重影响。
2. 水资源的利用和开辟需求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项目的建设将有助于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供应,满足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需求。
三、可行性分析1. 技术可行性长江三峡水利枢纽项目涉及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需要解决诸多技术问题。
通过对现有技术的评估和分析,可以确定该项目在技术上的可行性。
2. 经济可行性长江三峡水利枢纽项目的建设将需要巨额的投资。
通过对项目的成本和效益进行经济评估,可以确定该项目在经济上的可行性。
3. 社会影响评估长江三峡水利枢纽项目的建设将对当地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通过对项目的社会影响进行评估,可以确定该项目在社会方面的可行性。
四、技术可行性评估1. 基础设施建设长江三峡水利枢纽项目将涉及大规模的水坝建设和水电站建设。
通过对现有技术的评估和分析,可以确定项目在技术上的可行性。
2. 工程安全性长江三峡水利枢纽项目的建设需要考虑工程的安全性。
通过对工程的结构设计和施工计划进行评估,可以确定项目在安全性方面的可行性。
3. 环境影响评估长江三峡水利枢纽项目的建设将对当地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通过对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可以确定项目在环境方面的可行性。
五、经济可行性评估1. 投资成本评估长江三峡水利枢纽项目的建设需要巨额的投资。
通过对项目的投资成本进行评估,可以确定项目在经济方面的可行性。
综合利用水利工程经济评价案例重点水利工程经济评价是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经济分析和评价的过程,旨在确定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和效益。
综合利用水利工程经济评价案例重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经济评价的方法和原理。
以下是一些重点案例。
1.三峡水库工程三峡水库工程是中国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水电站之一、在经济评价中,重点考虑了项目的建设成本、水电发电收益以及环境效益。
评价结果显示,三峡水库工程的经济效益较高,可以带来丰富的水资源和电力资源,并且改善了航运条件和防洪能力,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环境和社会问题。
2.黄河防洪工程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流,常年泛滥给周边地区带来严重的损失。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黄河防洪工程建设。
经济评价主要关注黄河防洪工程的建设成本、预防洪水所带来的减灾效益和保护农田的收益等。
评价结果显示,黄河防洪工程在减少洪水灾害和保护农田方面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3.城市供水工程城市供水工程是保障居民生活用水的重要基础设施。
经济评价主要考虑工程的投资成本、水资源资源保护和供水水质等因素。
评价结果可以帮助决策者选择最经济、可行的供水方案,并确保城市居民的日常用水需求得到满足。
4.农田灌溉工程农田灌溉工程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经济评价重点考虑灌溉工程的建设成本、提高农田产量的效益以及节水效益等。
评价结果可以指导灌溉工程的规划和优化,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益。
5.水土保持工程水土保持工程主要用于预防水土流失和保护土地资源。
经济评价重点考虑工程的建设成本、提高农田产量的效益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效益等。
评价结果可以帮助决策者选择最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并提高土地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效益。
以上案例综合利用水利工程经济评价方法,考虑了工程的建设成本、产出效益和环境效益等因素。
通过综合评价,可以帮助决策者全面了解和分析工程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和效益,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经济评价还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环境的保护,提高社会经济的效益。
三峡工程的可行性研究三峡工程是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兴建的一项重大水利工程。
其建设规模庞大,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在进行这样一项工程之前,负责项目的部门进行了充分的可行性研究。
本文将详细介绍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的背景、方法和结果。
背景:三峡工程位于中国长江流域,是中国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经历了一系列严重的洪水和旱灾,这促使了政府对长江治理的紧迫需求。
在当时,有几个提案被提出,其中之一是在三峡地区修建一座大坝,以解决洪水和发电问题。
可行性研究方法:可行性研究是用来评估一个项目是否值得实施的一种方法。
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的方法包括了三个方面的评估: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行性。
技术可行性研究主要关注于工程的技术实施方面。
这种评估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比如基础设施的建设、地质条件、施工技术等。
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中的技术可行性评估包括了详细的地质勘探、渗流模拟、结构设计和建设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经济可行性研究主要关注于项目的经济效益。
这种评估需要考虑到项目的投资成本、运营维护成本、发电量和水利效益等。
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中的经济可行性评估包括了初步、中期和最终的经济效益评估,以及风险分析和灾害评估等。
社会可行性研究主要关注于工程对当地和全国社会的影响。
这种评估需要考虑到工程对环境、生态系统、居民和文化遗产等方面的影响。
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中的社会可行性评估包括了环境影响评价、居民搬迁和文化保护等方面的研究。
可行性研究结果:技术可行性方面,研究表明三峡地区的地质条件适合修建大坝。
工程的渗流模拟结果也表明了大坝的结构设计是可行的。
施工技术和设备的研究也证明了项目的可行性。
经济可行性方面,研究表明三峡工程的投资成本很高,但其发电量和水利效益能够得到明显的回报。
其中,发电产能可以满足中国不断增长的用电需求,同时减少了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依赖。
此外,三峡工程也能够提供水利灌溉、航运运输和旅游业的发展机会,对当地经济有着积极的影响。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报告一、引言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是中国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和重庆市奉节县之间。
本报告旨在评估该水利枢纽的可行性,包括项目的背景、目标、范围、方法和数据来源等。
二、项目背景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的河流,流经多个省份。
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旨在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水问题,提供水电能源,并改善航运条件。
三、项目目标1. 洪水控制:通过调节水位,减少洪水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2. 发电:利用水力发电技术,提供清洁能源,满足当地和周边地区的电力需求。
3. 改善航运条件:提高航运能力,促进贸易和经济发展。
四、项目范围1. 水位调节:通过控制水闸的开闭,调节水位,防止洪水泛滥。
2. 发电设施:建设水轮发电机组,利用水流产生电能。
3. 船闸:建设船闸,提高航运能力。
4. 生态保护:采取措施保护周边的生态环境。
五、方法1. 文献研究:收集相关的文献和资料,了解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历史和现状。
2. 实地考察:前往项目现场,了解周边地区的地理和环境条件。
3. 数据分析:收集和分析相关的数据,评估项目的可行性和影响。
六、数据来源1. 国家统计局:获取长江流域的水文数据和经济数据。
2. 水利部:提供长江水位、流量等相关数据。
3. 专家咨询:请水利工程领域的专家提供意见和建议。
七、可行性评估1. 技术可行性:通过分析水利工程技术和设备的可行性,评估项目的技术可行性。
2. 经济可行性:通过分析项目的投资成本、运营成本和收益等因素,评估项目的经济可行性。
3. 环境可行性:通过分析项目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评估项目的环境可行性。
八、结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可行性评估结果如下:1. 技术可行性:根据专家意见和数据分析,该项目的水利工程技术和设备可行。
2. 经济可行性:根据投资成本、运营成本和收益等因素的分析,该项目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3. 环境可行性:通过采取生态保护措施,该项目在环境上是可行的。
九、建议1. 加强生态保护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三峡大坝经济可行性分析三峡大坝是中国的一项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于长江三峡地区,其经济可行性对于评估该项目的成果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多个角度对三峡大坝的经济可行性进行分析。
首先,从能源生产的角度看,三峡大坝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之一,年发电量约为800亿千瓦时。
这可以为中国电力供应提供稳定可靠的基础。
从长期来看,三峡大坝的电力生产成本较低,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同时,该电站的发电量是可控的,可以根据需求情况进行调节,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为国家创造大量的财富。
第二,从航运运输的角度看,三峡大坝改善了长江航运条件,提高了船舶通行能力,缩短了航运时间,减少了运输成本。
大坝的通航能力达到了万吨级,能够满足更大型货船的需要,为国内外贸易和物流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第三,从洪水防灾角度看,三峡大坝具有很高的防洪能力。
在洪灾来临时,大坝能够通过控制水库蓄水量和调节下泄流量来实现洪峰控制。
从长期来看,减少了洪灾对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害,节约了重建成本,提高了防洪减灾效益。
第四,从旅游产业角度看,三峡大坝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
每年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前往观光参观。
这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旅游收入,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然而,虽然三峡大坝带来了很多经济效益,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首先,大坝建设项目的成本极高,达到了1800多亿元人民币。
这对于国家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政负担,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建设和维护。
其次,大坝建设给周边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多的问题。
水库蓄水后导致了大量的湿地消失,河道的水流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综上所述,三峡大坝的经济可行性主要体现在电力生产、航运运输、洪水防灾和旅游产业方面。
它为中国提供了可靠的电力供应,改善了长江航运条件,减少了洪灾损害,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
然而,大坝建设的高成本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因此,在综合考虑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基础上,需要继续研究和改善三峡大坝的管理和运营,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可行性。
项目评估(Project Evaluation)就是在直接投资活动中,在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从企业整体的角度对拟投资建设项目的计划、设计、实施方案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论证和评价,从而确定投资项目未来发展的前景。
项目评估,论证和评价从正反两方面提出意见,为决策者选择项目及实施方案提供多方面的告诫,并力求客观、准确地将与项目执行有关的资源、技术、市场、财务、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数据资料和实况真实、完整地汇集、呈现于决策者面前,使其能够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实事求是地作出正确、合适的决策,同时也为投资项目的执行和全面检查奠定基础。
三峡大坝建成后对于防洪、发电、航运所产生的一系列效果与影响。
长江是亚洲第一大河,流经180 万平方公里,水蕴含量占全国的40%。
它不仅给长江流域带来了富饶,也给沿江居民带来灾难。
远的不说,近现代以来,1931 年、1935 年、1949 年、1954 年以及1998 年,长江都发生了全流域性的大洪水,人员伤亡惨重。
对长江的管理问题,牵动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心。
位于中国重庆市到湖北省宜昌市之间的长江干流上。
大坝位于宜昌市上游不远处的三斗坪,并和下游的葛洲坝水电站构成梯级电站。
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
水电站大坝高185 米,蓄水高175 米,水库长600 余公里,安装32 台单机容量为70 万千瓦的水机电组,是全世界最大的 (装机容量) 水力发电站。
三峡工程的总体建设方案是“一级开辟,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
工程共分三期进行,总计约需17 年,目前已全部完工。
从三峡工程筹建的那一刻起,它就与各种争议相伴。
关于三峡工程的是是非非、风风雨雨,到今天也没有停息。
所以此次我们将对三峡工程进行系统的政策评估,从成本—效益分析法分析三峡工程政策效果,同时采用其他政策评估方法试图对长江三峡工程的政策效果进行比较全面的评估。
三峡工程的提出,彻底是从我国自然的、社会的客观实际出发,由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三峡工程 (防洪、发电、航运) 政策评估 2 的。
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估水利工程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不仅能够有效地调控水资源,还能在防洪、灌溉、发电、航运等多个领域发挥巨大的效益。
然而,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之前,对其可能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是至关重要的,这有助于合理规划资源、优化工程设计,并确保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一、水利工程建设带来的社会效益1、防洪减灾洪水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水利工程中的堤坝、水库等设施能够有效地调节洪水流量,减轻洪水对下游地区的冲击。
例如,三峡工程建成后,有效地控制了长江上游的洪水,保障了中下游地区数千万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通过减少洪水灾害带来的损失,人们能够更加安心地从事生产生活,社会的稳定性也得到了增强。
2、保障供水水资源的稳定供应对于城市和农村的发展至关重要。
水利工程可以通过引水、蓄水等方式,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保障居民的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
在干旱地区,水利工程的作用尤为明显,它可以将有限的水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促进农业的发展,提高粮食产量,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
3、改善生态环境水利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局部的生态环境。
例如,通过水库的蓄水和放水,可以调节河流的流量和水位,为水生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促进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此外,水利工程还可以用于湿地保护和恢复,增加湿地面积,提高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4、促进区域发展水利工程的建设往往能够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一方面,工程建设本身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能够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水利工程的建成可以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条件,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产业转移,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例如,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不仅缓解了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还促进了沿线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
二、水利工程建设带来的经济效益1、发电效益水利工程中的水电站能够利用水流的势能转化为电能,为社会提供清洁、可再生的能源。
中国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中国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也是中国改善水电供应、减少洪水灾害、提升长江航运能力的重要项目。
该项目建设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本文将对中国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行分析。
首先,三峡水利工程为中国的水电发电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根据统计数据,三峡电站的年发电容量超过1.1万亿千瓦时,占中国全国发电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这使得中国的电力供应更加稳定,为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了充足的电力支持。
此外,长江三峡电站的建设也推动了中国的水电电力产业的迅猛发展,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税收收入,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其次,三峡水利工程对于改善长江的航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工程建设之前,长江上游的水深较浅,河道狭窄,不利于大型货船的通行。
而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提高长江的航运能力,使得大型货船能够顺利通过,从而提高物流效率,促进地区和国家贸易的发展。
这对于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使得长江沿线城市和地区能够更好地利用水上运输资源,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竞争力。
此外,三峡水利工程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长江流域的洪水灾害风险。
在三峡工程的调节下,洪峰流量得到有效控制,大幅降低了沿江地区的洪水灾害的发生频率和损失。
这为沿江地区的农田灌溉、城市建设以及居民生活提供了更为安全和可靠的保障,有助于提高长江流域的防灾减灾能力。
然而,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由于三峡电站的蓄水,造成了上游的大片农田向下游迁移,影响了农业产量。
其次,水位的变动也改变了长江河道的生态环境,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这使得保护长江的生态环境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在工程建设中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
综上所述,中国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在改善水电供应、增强航运能力、减少洪水灾害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2009年河南理工大学《数学建模》课程论文三峡工程经济评估摘要三峡工程是本世纪中国的一个巨大而且任务艰巨的天价工程,早在上个世纪的早期,孙中山等一代革命前辈就对建设三峡、改造三峡做过很具体、全面的构思,这个意见经历了毛泽东、邓小平等时代,终于在江泽民总书记领导班子的指导下,于1992年开始着手研讨关于建设三峡的诸多问题。
对于某项工程的经济评估(本论文所评估的是三峡工程),重点是了解这项工程的总投资包括什么,然后对其分析进行求解。
在三峡问题中,我们由题中的已知条件可得,它的花费主要为:购买材料、安置移民、购买仪器等,由于这些方面过于烦琐,因此,我们不妨把它们全看作是三峡建设中的投资项目,假设为N个。
我们主要将工程按阶段进行划分,并分别列出各个阶段的收支等式,然后综合分析,对问题进行一一解答。
考虑到不同阶段的银行贷款的利率不同,如果一年一年的求,那么我们发现这样比较复杂,因此,我们不可能也决不会以每年的利率进行计算,在此我们按阶段进行计算,因此以每个阶段的第一年的利率计算这一阶段的贷款利息。
关键字:三峡工程、收支平衡、经济评估、贷款利率一、问题的重述三峡工程是当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除了考虑技术上的可行性、先进性之外,还考虑经济上是否合理,总共需要多少投资?国力能否承受?资金怎么来,如何分配?多少年才能连本带利将全部资金收回?请根据以下的背景材料和其他资料,建立数学模型,对三峡工程进行经济评估,回答以上问题。
背景材料:自1994年正式开工以来,三峡工程的建设者们创造了100多项“世界之最”,突破了世界水利工程的纪录。
其中十项最主要的“世界之最”是:(1)防洪效益最为显著的水利工程。
三峡水库总库容393亿立方米,防洪库容221.5立方米,水库调洪可消减洪峰流量达每秒2.7万-3.3万立方米,能有效控制长江上游洪水,保护长江中下游荆江地区1500万人口、150万公顷耕地。
(2)最大的水电站。
三峡水电站总装机1820万千瓦,年均发电量在847亿度以上。
(3)建筑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三峡大坝坝轴线全长2309米,泄流坝段长483米,水电站机组70万千瓦×26台,双线五级船闸+升船机,无论单项、总体都是世界上建筑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4)工程量最大的水利工程。
三峡工程主体建筑物土石方挖填量约1.34亿立方米,混凝土浇筑总量2800万立方米,钢筋46.30万吨,是世界上工程量最大的水利工程。
(5)施工难度最大的水利工程。
三峡工程2000年混凝土浇筑量为548万立方米,月浇筑量最高达55万立方米,创造了混凝土浇筑的世界纪录。
(6)施工期流量最大的水利工程。
三峡工程截流流量9010立方米/秒,施工导流最大洪峰流量79000立方米/秒。
(7)泄洪能力最大的泄洪闸。
三峡工程泄洪闸最大泄洪能力10.25万立方米/秒,是世界上泄洪能力最大的泄洪闸。
(8)级数最多、总水头最高的内河船闸。
三峡工程的双线五级、总水头113米的船闸,其最大工作水头、最大弃泄水量、边坡开挖高度均属“世界之最”。
(9)规模最大、难度最高的升船机。
三峡工程升船机的有效尺寸为120*18*3.5米,最大升程113米,船箱带水重量达11800吨,过船吨位3000吨,是世界上规模最大、难度最高的升船机。
(10)水库移民总数世界最多。
三峡工程水库动态移民最终将超过120万人,世界上人口在百万以下的国家有36个,百万移民相当于迁建一个国家,三峡移民工程是世界上水库移民最多、工作最为艰巨的移民建设工程。
问题的分析对于某项工程的经济评估(本论文所评估的是三峡工程),重点是了解这项工程的总投资包括什么,然后对其分析进行求解。
在三峡问题中,我们由题中的已知条件可得,它的花费主要为:购买材料、安置移民、购买仪器等,由于这些方面过于烦琐,因此,我们不妨把它们全看作是三峡建设中的投资项目,假设为N个。
我们主要将工程按阶段进行划分,并分别列出各个阶段的收支等式,然后综合分析,对问题进行一一解答。
背景分析在以江泽民为领导的领导班子执政期间,中国的经济正稳步提升,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三峡工程的这个百年构思中国人民政府已经有足够的国力进行这项巨大的工程,于1992年开始,中国人民政府开始了这项预计耗时17年,投资近2000亿人民币的三峡工程。
二、模型的假设(1)假设工程不受外界的干扰;(2)假设模型的没有人为因素的影响;(3)假设一些副利润暂不考虑;(4)假设工程期间国家稳步发展;符号的说明x:表第k个阶段的银行贷款金额(k=1,2,3);k:表第k个阶段的银行贷款利率;kt:表第k个阶段的所用时间(以年为单位);ky:表第k个阶段国家的投资金额;kz:表第k个阶段用于移民的费用;kfw:表第k个阶段第f年所有项目的所用资金;(i个项目的所用金额;)kfm:表第k个阶段第f年的三峡发电的所得费用;kjn:表第k个阶段的第j个资金来源;kA:表第k个阶段的投资费用;kL:表三峡的电费;T:表三峡偿还所有投资所用的时间(以年为单位);B:表工程的总投资;fC:第k个阶段第f年用于机器维修的费用;(偿还贷款的年限内用于机器k维修的费用);D:三峡的发电机组全部投入使用时的年收益(以元为单位)。
三、模型的分析通过查阅有关三峡建设的资料,我们发现三峡工程分三个阶段完成全部施工任务,总工期为17年。
具体如下:第一阶段(1993-1997年):施工准备及一期工程,工期为5年。
第二阶段(1998-2003年):二期工程,工期为6年。
第三阶段(2004-2009年):三期工程,工期为6年。
我们知道,对于三峡的建设,国家给予了大量的支持,三峡所需的资金来源也是多方面的,大致可分为:固定来源和变动来源,而固定的主要包括银行贷款,国家投资等方面;变动的主要包括基金等方面。
对于本问题的解决,我们主要利用的是收支等式对其进行解答。
对于问题一,我们所要考虑的是,在三峡的进行中主要的花费在哪里,从已知的背景材料我们可以知道,它绝大一部分的费用用于:购买材料、安置移民、购买仪器等,由于这些方面过于烦琐,因此,我们不妨把它们全看作是三峡建设中的投资项目,假设为N个。
那么,所有项目的花费之和便为我们的所求,即总的投资金额。
我们知道这项工程很大的一部分资金来源于银行的贷款,对于贷款我们采用分步贷款的方式,即不同的阶段可以有不同的贷款金额,并且每个阶段的贷款互不影响。
而我们在中国银行网得到贷款在五年以上的贷款利率资料如下:通过这一贷款的利率表,我们可知在1996—2007年的时间内,银行的贷款利率每年都不相同,而且大致呈现出递减的趋势。
但考虑到在对三峡问题的解决中,如果一年一年的求,那么我们发现这样比较复杂,因此,我们不可能也决不会以每年的利率进行计算,所以,在此我们按阶段进行计算,并将每一阶段的第一年的利率记为这一阶段的利率。
通过对三峡的建设资料的查阅,我们发现虽然这项工程真正完工在2009年,但事实上在2003年首批的水电站机组便可投入使用了,既2003年,三峡便可从自身的发电中得到利润,但是这部分的收入照样也全部用于自身的建设中。
而且,真正只有到2005年,三峡才不需要国家投资,既自身的收益便可满足自身的建设花费。
在对问题进行解决时,我们在三峡三期建设原有的基础上,对其进一步划分为四阶段解答。
前三阶段的建设保持不变,将2009年以后的阶段当作第四阶段,我们不妨将其认为还债阶段。
所以,对于问题中的最后一个小问题,我们假设所需时间为h 年,我们利用这h 年的三峡收支等式平衡时即为所要求的年限。
四、模型的建立对于第一阶段,其收支等式为:∑∑∑==++=+++5111115111115f f f f jjw z x m n y x α (1);∑++=jj n y x A 1111 (2); 其中对于等式(1)左边:1y 表第1个阶段国家的投资金额;1x 表第1个阶段的银行贷款金额;∑jjn 1 表第1个阶段的其他可能的资金来源;∑=511f f m 表第1个阶段三峡本身由于发电所得的利润(由于2003年首批水电站机组才开始使用,所以在此 为0);等式的右边:115αx 表第1个阶段三峡公司偿还的银行利息;1z 表第1阶段用于安置移民的费用;∑=511f f w 表第1阶段三峡投资的各项目总费用。
对于第二阶段,其收支等式为:∑∑∑==++=+++6122226122226f f f f jjw z x m n y x α (3);∑++=jj n y x A 2222 (4); 其中对于等式(3)左边:2y 表第2个阶段国家的投资金额;2x 表第2个阶段的银行贷款金额;∑jjn 2表第2个阶段的其他可能的资金来源;∑=612f f m 表第2个阶段三峡本身由于发电所得的利润;等式的右边:226αx 表第2阶段三峡公司偿还的银行利息;2z 表第2阶段用于安置移民的费用;∑=612f f w 表第2阶段三峡投资的各项目总费用。
对于第三阶段,由于在2005年时三峡才不需要国家投资,既自身的收益便可满足自身的建设花费。
因此,2004年—2005年的情况与以上的情况相同,同样利用其收支等式。
其收支等式为:1313333131333C w z x m n y x +++=+++α (5);13333n y x A ++= (6);其中对于等式(5)左边:3y 表第3个阶段国家的投资金额;3x 表第3个阶段的银行贷款金额;13n 表第3个阶段的其他可能的资金来源;13m 表第3个阶段三峡本身由于发电所得的利润;等式的右边:33αx 表第3阶段三峡公司偿还的银行利息;3z 表第3阶段用于安置移民的费用;13w 表第3阶段三峡投资的各项目总费用;13C 表示第三阶段的2004-2005年用于机器维修的费用。
而由于2005—2009年的期间基本不再需要外界投资,仅利用本身的发电所得利润,便可以满足本身建设的需要。
因此,这部分的投资可看作本身对本身的投资,所以其投资为:∑∑==+++=622362333335f f f fC w z x m α (7);对于工程的第四阶段,即还债阶段:我们在假设已给出,假设还清所有费用需要T 年,即有:DT m m m m A A A B f f f f f f++++=++=∑∑∑===13623612611321 (8);等式(8)表三峡发电的总收入,需要T 年才可还清所有外借的贷款。
五、模型的求解通过以上对本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对于三峡的建设我们所需要的总投资包括两部分,即外界投资和自身投资两部分,具体由等式(2)、(4)、(6)、(8)可得总投资 ;Dm m m mn y x T f f f f j f f k j kk kk k13623612511313131+---++=∑∑∑∑∑∑∑======利用公式(8),我们便可求得还清这批投资的年限T ;在三峡的建设中,我们不可少的应考虑到国家的国力能否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