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
- 格式:pdf
- 大小:324.80 KB
- 文档页数:3
肺硬化性血管瘤120例临床病理分析刘加夫;侯立坤;武春燕【期刊名称】《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年(卷),期】2015(000)002【摘要】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 pulmonary sclerosing hemangioma, PSH)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
方法收集120例PSH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其临床特点、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
结果 PSH肿块与周围肺组织界限清楚,切面多为灰棕色,常伴出血灶。
镜下可见两种肿瘤细胞、四种组织结构,多以混合形式存在(92/120,76.67%),并常发现泡沫样细胞灶性聚集及肥大细胞散在分布(83/120,69.17%)。
免疫表型:表面立方细胞及间质多角形细胞TTF-1、EMA阳性,表面细胞SP-A、CK、NapsinA阳性,间质细胞vimentin阳性。
结论 PSH大体表现及镜下典型的“两种细胞,四种结构”组织特点是诊断PSH的重要依据,泡沫样细胞灶性聚集及肥大细胞散在分布对PSH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提示意义。
%Purpose To analyze retrospectively the clinicopa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immuophenotype in 120 cases of pulmonary selerosing hemangioma ( PSH) . Methods Data of 120 cases of PSH were collected and reviewed, including gross features and frozen diagnosis, histopathological features, morphology in HE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umor cells. Results PSH pres-ents a well-circumscribed mass with a sense of expansion after cutting, which showed a solid, grey to tan-yellow surface with foci of haemorrhage. Two kinds of tumor cells and four typical patterns with mixed forms, are often shown under lightmicroscope (92/120, 76. 67%). Focal accumulation of histocytes and scattered mast cells were noted in some cases (83/120, 69. 17%). Both surface cells and round cells were TTF-1 and EMA positive. Surface cells expressed SP-A, CK and NapsinA. Round cells expressed vimentin. Conclusion Gross features and typical“two cell types, four patterns” contribute to PSH diagnosis. Meanwhile, foal accumulation of foam histocytes and scattered mast cells show a clue to PSH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总页数】4页(P174-177)【作者】刘加夫;侯立坤;武春燕【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病理科,福州 350008;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病理科,上海200433;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病理科,上海2004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相关文献】1.肺硬化性血管瘤36例临床病理分析 [J], 邹玉凤;李旭丹;白信花;孙岩;王亦飞;武艳2.肺硬化性血管瘤7例临床病理分析 [J], 靳娟;吴博云;徐燕;蔡媛3.肺硬化性血管瘤17例临床病理分析 [J], 赵雪艳;马静;刘芮言;田海萍4.肺硬化性血管瘤20例临床病理分析 [J], 王海玉5.肺硬化性血管瘤7例临床病理分析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临床病理分析[摘要] 目的分析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组织。
方法对4例肺硬化性血管瘤进行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分析研究。
结果肺硬化性血管瘤由实性片块区、乳头区、血管瘤样区及硬化区组成。
被覆乳头表面、实性区裂隙及血管样腔面的立方细胞;实性区及乳头轴心为形态一致的圆形、多边形胞浆浅染细胞。
免疫组化显示:两种细胞均表达ttf1,立方细胞表达ck、ema;而浅染圆形细胞弥漫表达vimentin、er、pr,部分表达nse和syn。
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起源于肺泡ⅱ型细胞或呼吸道的原始多潜能干细胞。
er、pr的高表达与女性高发病率密切相关。
[关键词] 肺;硬化性血管瘤; 临床病理; 分析[中图分类号] r36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1-033-01肺硬化性血管瘤(shl),是肺内少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在临床病理诊断中极易与炎性假瘤、肺泡细胞癌及类癌等混淆。
我们对4例shl进行了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分析研究,进一步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4例均为女性,年龄44-56岁,平均为49.25岁。
临床表现:2例表现为咳嗽,痰中带血和胸痛等。
2例在体检时发现。
1.2 材料收集我院2007/1-2009/12 shl4例,其标本经10%中性甲醛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及he染色。
1.3 免疫组化检测平sp法,所用抗体为: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8g7g3/1)、copan(ae1/ae3)、ema(gp1.4)、vim(v9)、er(6f11)、pr(1a6),pcna(pc10)均为美国new markers公司产品,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2 结果2.1 影像学检查 x线及ct检查提示肿块为圆形或类圆形致密阴影,位于肺叶周边部,其中左肺上叶2例,右肺上叶1例,右肺下叶1例。
2.2 病理检查大体:肿块位于肺周边,直径在1.5-3.0cm,境界清楚,切面呈灰白色、灰红色,部分见出血或囊性变。
第37卷2013年第11期黑龙江医学H E I L O N G JI A N G M E D I C A L J O U R N A LV01.37,N o.11N ov。
20131055 14例肺硬化性血管瘤临床病理特点及误诊分析廖悦华,孙丽霞,黎红(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病理科,广东江门529030)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14例肺硬化性血管瘤(PS H)的临床特点与病理学特征。
方法收集14例PS H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资料,在光镜下分析其组织学结构,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结果P SH由乳头状结构、实性结构、硬化性结构和血管瘤样结构组成,主要的两种细胞为立方状表面细胞和圆形间质细胞。
立方状表面细胞表达C K pan、’I’r F—l、E M A,圆形间质细胞表达E M A、’r r F一1、vi m ent i n;两种细胞均无间皮及血管内皮标记的表达,个别病例两种细胞不同程度散在表达Syn、C sA、C D56、E R、PR。
结论PSH是一种肺内少见的良性肿瘤,多发生于中年女性,组织学形态呈多样性,主要以混合型结构为主,需与肺乳头状肿瘤、腺癌、类癌及透明细胞肿瘤等鉴别,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肺肿瘤;硬化性血管瘤;临床病理;误诊doi:10.3969/j.i s sn.1004—5775.2013.11.006学科分类代码:320.2415中图分类号:R734.2文献标识码:BA nal y s i s of Cl i ni ca l Pat ho l ogy and M i sdi agnosi s i n14C as es w i t l I Pul m onar y Scl er os i ng H em angi om a/LIA O Y ue—hu a.S U N Li—xi a,LI H ong//(Depar t m ent of Pat hol ogy,Ji a ngm en C ent r al H os pi t al,J i angm en529030,C H I N A)A bs tr act:O bj ecti ve T o des c ri be t he cl i ni copa t hol ogi c f e at ur e s and ch ar ac t er i st i c s of pul m onar y sc l e r os i ng he m angi om a(PSH).M et hods C l i ni ca l dat a,i m agi ng m a t e r i a l and pa t hol ogi c chan ges w e re a na l yz ed i n14pat i en t s w i t h PSH.T hes e ca se s w er e st udi e d by H E st a i n a nd i m m un ohi s t ochem i eal st ai ns.Resul t s PSH w a s hi s t ol ogi cal l y com po s ed of a m i xt ure of pa pi na ry,sol i d,sc l e rot i c or hem o r r phagi c pat t e r ns.The re w e re t w o t ypes of t um or ce l l s:c uboi da l cel l s and pol ygonal c el l s.I m m unohi s t oc he m i c al st ai ni n g r eve a l ed t hat t lle c uboi dal cel l s e xpr es s ed T TF一1,C K pa n and E M A,a nd t he pol ygonal ceH s e xpr es s ed T T F一1,vi m en t i n and E M A.A f ew ca se s e xpr es s ed S yn,CgA,C D56,E R and PR w eakl y.N o ne of t he e uboi dal cel l s and pol ygonal cel l s e xpr es s ed m es ot hel i um,C D31and C D34.C on cl us i on PSH is a r ar e ben i gn t um or par t i c ul ar l y pr eval ent i n m i ddl e—aged w om en.H i s t opat hol ogy of PSH is var i ous.I m m unohi st ochem i cal st a i ns ar e t he m ai n app r oach es f or t he di agnosi s and di f f er ent i al di agnosi s.K ey w or ds:L ung neopl as m s;Sel eros i ng hem angi om a;C l i nical pat hol ogy;M i s di a gnos i s肺硬化性血管瘤(Pul m onar y s cl eros i ng hem a ngi om a,PSH)是一种发生在肺实质的肿瘤,临床上则较少见。
硬化性肺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王阳;徐振宇【摘要】目的观察硬化性肺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特点并探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4例经病理确诊的硬化性肺细胞瘤,分析其临床和影像学特点,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以及预后特征.结果巨检示4例肿瘤均界限清楚,位于周围肺实质,最大长径2.0~3.4cm(平均2.6cm),切面灰红、灰褐.镜下4例肿瘤均界限清楚,无包膜.由立方形至矮柱状的表面上皮细胞和圆形的间质细胞组成,排列结构包括致密硬化性间质伴条索状肿瘤细胞(4/4),血管瘤样结构伴出血(3/4),实性片状结构(3/4),乳头状结构(2/4),每例肿瘤至少可见2种上述结构.瘤细胞核形态温和,未见核分裂像和坏死.免疫组化染色,上皮细胞与间质细胞均弥漫强表达TTF1,散在表达EMA;上皮细胞弥漫表达角蛋白AE1/3和NapsinA,而间质细胞均阴性.3例术后随访15~37个月(平均26.9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硬化性肺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上皮性肿瘤,组织学构型多样,需要与许多良恶性肺肿瘤区分,仔细的形态学观察辅以免疫组化染色可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期刊名称】《浙江实用医学》【年(卷),期】2017(022)004【总页数】4页(P279-282)【关键词】肺细胞瘤;硬化性血管瘤;鉴别诊断【作者】王阳;徐振宇【作者单位】临海市第二人民医院, 浙江临海 317016;临海市第二人民医院, 浙江临海 317016【正文语种】中文2015年WHO肺和胸膜肿瘤病理学分类[1]将“肺的硬化性血管瘤”更名为“硬化性肺细胞瘤(sclerosing pneumocytoma,SP)”,主要基于认识到所谓的“硬化性血管瘤”并非血管起源的肿瘤,而是由原始呼吸上皮衍生的肿瘤,因此将其从肺的杂类肿瘤范畴划归入腺上皮肿瘤范畴[2]。
SP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肺肿瘤,组织构型多样,易误诊为恶性肿瘤。
目前中文文献中对其临床病理特点,特别是免疫表型的研究尚不多见。
TianjinMedJ,Feb 2009,Vol37No2肺硬化性血管瘤(pulmonary sclerosing hemangioma,PSH )由Liebow 和Hubbell 在1956年首次提出[1],是一种较少见的肿瘤。
大多数学者认为本病是一种良性肿瘤,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提示本病可能具有恶性潜能。
笔者通过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和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04年1月—2007年9月收治的5例肺硬化性血管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对该病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点、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5例中男2例,女3例,年龄17~51岁,平均38岁;1例位于肺门处,3例位于肺叶内,1例位于胸膜下;1例位于左肺,4例位于右肺。
肿瘤直径2.0~4.2cm ,平均2.8cm 。
大体表现:4例表现为圆形结节,边界清楚,1例呈不规则形;4例表现为灰黄色,1例灰白色。
临床症状5例伴有胸闷,4例有胸痛及呼吸困难。
1.2方法本组5例均实行肺叶切除。
分析总结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学资料,肿瘤组织均行石蜡包埋,4μm 切片,HE 染色,镜下选取典型病变进行免疫组化SP 法染色,所用抗体为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细胞角蛋白(CK )、上皮膜抗原(EMA )、突触素(Syn )、嗜铬粒素A (CgA )、CD34、抗平滑肌抗体(SMA )、钙结合蛋白(calretinin )、P53、核抗原(Ki-67)、雌激素受体(ER )、孕激素受体(PR )。
所用抗体均为工作液,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超过10%的肿瘤细胞核染色则视为TTF-1染色阳性。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朱丛中王新允张淑英印志琪关键词肺硬化性血管瘤病理学,临床放射摄影术回顾性研究作者单位:300070天津医科大学(朱丛中,王新允);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朱丛中,张淑英,印志琪)致。
由于本品为外用的剂型,所以选择pH7.4磷酸盐缓冲液作为释放介质。
75r/min 药物释放稍慢,100r/min 药物释放速度比较适合,根据化学药品制剂质量研究及质量标准制定指导原则,故采用100r/min 的转速。
2.4样品释放度测定结果计算出每片的累积释放百分率,见表1。
线性拟和结果见表2,其中F(t)为累积释放百分率(%)。
可以看出吲哚美辛巴布剂的释放曲线基本符合Higuchi 方程,累积释放量与t 1/2成正比。
3讨论在临床用药中,吲哚美辛所致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很高,在治疗剂量下发生率约为35%~50%,有20%的患者被迫停药[4]。
这些不良反应都是由于口服给药引起的,吲哚美辛巴布剂局部外用治疗风湿性疾病,可以避免吲哚美辛口服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
由于吲哚美辛巴布剂具有载药量大、生物利用度高、起效快速等优点,它将在很多方面展现良好开发价值和市场应用前景[5]。
从3批样品的释放结果可以看出,巴布剂中的吲哚美辛在24h 内释放85%以上,巴布剂的体外释放符合骨架型结构的Higuchi 方程的扩散模式,即累积释放量与t 1/2成正比。
参考文献[1]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二部.北京:化工出版社,2000:122、附录XD 、XIX A 、XIX D.[2]常翠,杨宏图,董淳,等.缓释控释制剂的释放度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J].广东药学,2003,13(2):16-18.[3]刘继勇,胡晋红,朱全刚,等.盐酸西替利嗪巴布剂的研制及体外释放特性[J].中国新药杂志,2004,13(7):616-619.[4]游绍珍.吲哚美辛的临床不良反应及预防[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9):1330-1331.[5]李刚,于永洲.国内巴布剂研究进展[J].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04,17(2):113-114.(2008-05-23收稿2008-07-04修回)(本文编辑孙东建)表13批样品的累积释放百分率(%,x±s)时间0.5h 1h 2h 3h 4h 6h 8h 10h 12h 24h 第1批3.40±5.256.64±3.6113.18±3.4120.00±5.4329.72±6.1241.29±3.2648.54±3.8357.94±3.6363.44±2.9886.48±2.07第2批3.12±3.506.43±1.7012.92±3.7420.20±2.5630.85±1.3940.66±1.6248.88±2.7158.32±0.8963.77±1.5286.48±2.08第3批3.10±3.496.54±3.4713.24±4.3520.29±2.3330.96±1.4840.97±2.1649.45±2.1258.52±1.3964.21±1.2285.92±2.99表2线性拟和结果零级方程F(t)=kt+C 一级方程log[1-F(t)]=-kt/2.303+logM Higuchi 方程F(t)=kt 1/2拟合方程y =3.6468x +11.352y =-0.775x +2.171y =8.8864x -11.812R 20.90010.81420.9728146天津医药2009年2月第37卷第2期2结果X线片4例表现为境界清楚的高密度影,1例病理报告伴发混合性小细胞癌(小细胞癌+鳞癌),于硬化性血管瘤的部位影像学上未见明显病变。
显微镜下5例标本均可见到血管瘤样、硬化性、乳头状和实体型结构,乳头表面和腔隙内表面被覆立方上皮,实性区细胞呈多边形,胞浆淡嗜酸较丰富。
2例多边形细胞有轻度异型,5例均未见核分裂像,见图1。
5例标本均TTF-1阳性表达,见图2,立方细胞表达强度高于多边形细胞,CK、EMA在立方形细胞均为阳性,多边形细胞灶性区域可见弱阳性表达。
2例标本Syn和CgA在散在少量立方形细胞和多边形细胞中有弱阳性表达。
5例均无SMA和CD34阳性表达,P53在2例中表达阳性,但以多边形细胞为主。
Ki67阳性部位主要位于多边形细胞,但阳性细胞指数均<10%。
3例仅表达PR,1例仅表达ER,1例PR和ER均表达。
3讨论PSH是一种少见的肺原发性肿瘤,中年女性多见,临床症状不典型,多表现为胸痛、憋气等;影像学检查可见孤立、圆形或卵圆形、界限清楚边缘光滑的高密度影,常位于肺叶外周区,肿物可以伴钙化[1];肺功能检查大多数表现为正常。
肉眼观察肿物为边界清楚的圆形结节,切面灰红或灰黄色,常伴出血及钙化。
镜下瘤细胞有立方形和多边形两种细胞类型,立方形细胞多被覆于乳头状结构的表面,多边形瘤细胞主要位于间质内。
病理学上分为实体型、乳头型、硬化型、血管瘤样型和混合型5种类型,文献报道绝大多数本瘤含有3种以上的成分,尚未见只有一种成分的报道[2]。
在本组病例中,4例表现为圆形结节,仅有1例为不规则形,并且绝大部分病例切面呈灰黄色,与文献报道一致[3]。
关于瘤细胞的起源问题,有学者认为这是一种血管瘤,也有人认为它来源于间叶和间皮,还有学者提出其为神经内分泌来源,因为部分肿瘤的瘤细胞表现为Syn和CgA阳性。
现在大多数学者认为来源于Ⅱ型肺泡上皮,瘤细胞TTF-1免疫组化染色阳性[4]和电镜观察均支持这一点。
笔者的结果显示所有5例标本均表达TTF-1阳性,并且立方细胞的表达较强,提示瘤细胞的发生可能与Ⅱ型肺泡上皮有关;5例中有2例Syn和CgA散在弱阳性,提示部分病例可能存在神经内分泌的分化,但是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探讨。
本组患者几乎全表达PR和(或)ER,提示此病的发生发展可能与雌孕激素的作用密切相关,多发生于育龄期女性也支持这一推断,激素疗法的有效性值得研究。
有学者对25例SH样本进行E钙黏蛋白、β整合素和P1203种蛋白的免疫组化染色,发现这3种蛋白高表达于立方形细胞,而多边形细胞的表达降低[5],说明多边形细胞不如立方细胞成熟。
本研究中Ki67在5例标本中均有阳性表达,但是阳性部位主要位于多边形细胞,提示多边形细胞的增殖活性较立方细胞强。
SH存在P53突变,并且多边形瘤细胞的突变率大于立方上皮,笔者的研究显示P53主要表达于多边形细胞,而在立方形细胞的表达较弱或阴性表达,与文献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是一致的。
还有学者发现MUCI、TTF-1、EMA表达于SH的两种瘤细胞上,而CK和CD44V6只表达于立方细胞,他们认为这两种瘤细胞可能来源于一种共同的前体细胞,通过异向分化成为Ⅱ型肺泡上皮细胞[6]。
Jin等[7]运用2D-PAGE方法对SH组织和正常肺组织进行对比检测,发现在SH中有10种蛋白表达异常,但具体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在本研究中,5例患者均表现为calretinin散在瘤细胞阳性,提示本瘤间皮来源的可能性。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本病是良性肿瘤,但是其生物学行为并未得到充分证实,有的学者提出本病具有潜在恶性,其表现主要是淋巴结转移和局部复发[8]。
文献报道一名35岁的男性,在S6肺段周围可见一直径3cm的结节,其周围有浸润影,病理证实为肺硬化性血管瘤并且有一个纵隔淋巴结存在转移灶[9],这一结论需要更多的病例来支持。
笔者的研究未见有转移者。
目前本病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切除,多数楔形切除即可,如果手术中对肿瘤的性质不能确定时推荐解剖学切除+淋巴结清扫一般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对这些患者应进行长期随访。
(图1、2见插页)参考文献[1]Liebow AA,Hubbell DS.Sclerosing hemangioma(histiocytoma,xan-thoma)of the lung[J].Cancer,1956,9(1):53-75.[2]Kim GY,Kim J,Choi YS,et al.Sixteen cases of sclerosing heman-gioma of the lung including unusual presentations[J].J Korean Med Sci,2004,19(3):352-358.[3]司徒冬荣,龙浩,马国伟,等.24例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诊疗分析[J].癌症,2008,27(8):861-865.[4]Kitagawa H,Goto A,Minami M,et al.Sclerosing hemangioma of thelung with cystic apperance[J].Jpn J Clin Oncol,2003,33(7):360-363.[5]Dai SD,Zhang XW,Qi FJ,et al.Expression of E-cadherin,beta-catenin and p120ctn in the pulmonaty sclerosing hemangioma[J].Lung Cancer,2007,57(1):54-59.[6]Yoo SH,Jung KC,Kim JH,et al.Expression patterns of markers fortype2pneumocytes in pulmonary sclerosing hemangiomas and fetal lung tissues[J].Archives of Pathology and laboratory medicine, 2005,129(7):915-919.[7]Jin LJ,Shin BK,Jung WY,et al.Proteomic analysis of pulmonarysclerosing hemangioma[J].Proteomics,2006,6(17):4877-4883. [8]Jungraithmayr W,Eggeling S,Luduig C,et al.Sclerosing heman-gioma of the lung:a benigh tumor with potential for malignancy[J].Ann Thorac Cardiovasc Surg,2006,12(5):352-354.[9]Katakura H,Sato M,Tanaka F,et al.Pulmonary sclerosing heman-gioma with metastasis to mediastinal lymph node[J].Ann Thorac Surg,2005,80(6):2351-2353.(2008-05-22收稿2008-06-10修回)(本文编辑杨云华)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