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硬化性血管瘤影像学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10.87 MB
- 文档页数:33
肺硬化性血管瘤诊断及治疗的方法【摘要】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诊断及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肺硬化性血管瘤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结果:肺孤立结节32例,双发结节分布于不同叶3例;右肺27例,左肺8例;29例患者病变部位边界清楚, 6例边界模糊;28例患者病变部位密度均匀、无点状钙化;仅有7例密度不均匀、有点状钙化; 26例病变部位的直径≤3cm, 7例病变部位直径>3cm。
35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治愈率达100%,且术后无转移无复发。
结论: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肺硬化性血管瘤的有效手段;手术疗法是治疗肺硬化性血管瘤的唯一有效方法。
【关键词】肺硬化性血管瘤;影像学诊断;手术治疗肺硬化性血管瘤(PSH)是一种肺部良性肿瘤。
由于此病发病率低,且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因此不容易与肺部恶性肿瘤区分,误诊率较高。
为了增进广大医护人员对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认识,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和治疗的治愈率,本文对我院收治的35例肺硬化性血管瘤的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先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没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共收治肺硬化性血管瘤患者35例,其中男性5例,女30例,年龄19~57岁,平均42.3岁,病程为9天至23个月。
患者临床表现:35例患者中有23例是在体检时发现,平时未见异常临床表现;8例有咳嗽表现;2例咳嗽同时伴有胸痛;2例痰中带血。
1.2方法35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肺叶切除17例,楔形切除3例,肿瘤摘除术15例。
后外侧切口26例,前外侧切口5例,胸腔镜辅助小切口2例,胸腔镜手术2例。
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未行其他辅助治疗。
2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表明发病部位::肺孤立结节32例,双发结节分布于不同叶3例;右肺27例,其中上叶9例,中叶5例,下叶11例,中下叶双发2例;左肺8例,其中上叶5例,下叶3例。
对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圆形肿块18例,椭圆形11例,分叶状4例,不规则形状2例;边界清楚29例,边界模糊6例;密度均匀者28例,不均匀者7例;28例无钙化,7例钙化;肿瘤直径0.9~4.3cm,平均1.95cm。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摘要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shl)的ct诊断并提高对本病的鉴别诊断水平。
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hl 9例,男2例,女7例,年龄39~60岁,平均49.5岁。
全部病例均作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行薄层扫描。
结果:shl好发于中老年女性,胸部x 线检查所有病灶均表现为边缘光滑整齐结节或肿块性病变,ct扫描病灶无分叶征,无毛刺和空洞,无血管切迹征和胸膜凹陷征。
增强后扫描,病灶强化均匀8例,不均匀1例。
病理上分为乳头区、实变区、血管瘤区及硬化区。
结论:ct扫描尤其增强ct扫描及薄层扫描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很高价值,空气新月征的出现则提示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诊断。
关键词硬化性血管瘤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肺硬化性血管瘤(shl)是一种少见的肺部良性肿瘤,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较少,术前诊断准确率低。
本组9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在此结合分析的ct和病理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资料与方法2000~2010年经手术病理证实shl患者9例,男2例,女7例,年龄39~60岁,平均49.5岁。
其中7例无任何临床症状,体检时偶然发现,2例表现为咳嗽、痰中带血。
病史1个月~6年。
胸部ct扫描均采用light speed 16多层螺旋ct扫描机,先行10mm层厚的平扫及增强扫描,再对靶病灶行2.5mm层厚的薄层扫描。
肿瘤组织活检穿刺在ct导向下进行,应用dfba 16~18g活检针,取组织块及涂片送病理检查。
结果8例呈圆形,1例呈不规则形,有深分叶,2例含气空腔影,钙化2例,9例周围肺组织均光整、无卫星病灶,密度均匀,无毛刺、胸膜牵拉凹陷及血管集束征等恶性征象;强化明显,强化幅度均大于40hu。
位于左肺者3例,右肺6例,上肺叶2例,下肺叶7例,均位于肺的周围部位。
直径1.0~5.0cm。
手术所见:病灶为圆形或椭圆形,包膜完整,质韧例,质硬7例,周围血管丰富,7例与周围组织无黏连,2例周围有炎性反应。
31例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表现姚建莉;周鹏;曹英【摘要】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影像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
方法:对于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1例常见及少见的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分析各病变的位置、大小、边缘、密度及增强前后CT表现及相关特征。
结果:肺硬化性血管瘤CT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或结节,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
其中12例可见血管贴边征,5例可见磨玻璃影,3例可见囊变,4例可见钙化。
31例均未发现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
结论:CT平扫显示肺硬化性血管瘤具有常见良性肿瘤特点,部分少见型病变需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扫描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更有价值。
%Objective:To improve the diagnostic level of Pulmonary Sclerosing Hemangioma by studying its CT image features. Methods:The imaging data of 31 cases of Pulmonary Sclerosing Hemangioma confirmed by surgery and pathology were retrospectively studied. The relevant characteristics of lesion location,size, edge,density and enhanced CT findings were analyzed. Results:CT scan could see soft tissue solitary,well-circum scribed mass or round nodule,enhanced CT scan could see obviously strengthening lesions. 12 cases had the sign of vascular welt,5 cases had with ground glass,3 cases were noted cystic,4 cases had with calcification. 31 cases were not found enlargement lymph nodes in the hilar and mediastinal. Conclusion:This disease has common benign tumor characteristics by CT scan, some rare lesions need to further raise awareness;enhanced CT scan are more valuable to identify pulmonary sclerosing hemangioma.【期刊名称】《现代临床医学》【年(卷),期】2014(000)005【总页数】3页(P370-372)【关键词】硬化性血管瘤;肺;体层摄影术,X线,电子计算机【作者】姚建莉;周鹏;曹英【作者单位】四川省肿瘤医院,四川成都 610041;四川省肿瘤医院,四川成都610041;四川省肿瘤医院,四川成都 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4.42肺硬化性血管瘤(pulmonary selerosing hemangioma,PSH)是一种少见的肺部良性肿瘤,无特征性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容易与其它良性结节及部分周围型肺癌相混淆。
肺硬化性血管瘤影像学诊断
肺硬化性血管瘤影像学诊断
⒈引言
⑴背景
在医学领域,肺硬化性血管瘤是一种罕见的疾病,主要特点
是肺内出现多发性畸形血管瘤。
影像学是肺硬化性血管瘤诊断的重
要方法之一,能够提供精确的诊断信息。
⑵目的
本文旨在详细介绍肺硬化性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并提
供相关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⒉影像学表现
⑴ X线胸片
肺硬化性血管瘤在X线胸片上表现为多发性结节状阴影,在
不同位置呈现不同大小和形态。
这些结节状阴影常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晰,密度均匀。
⑵ CT扫描
CT扫描能够提供更精确的肺硬化性血管瘤影像学表现。
肺
硬化性血管瘤在CT图像上呈现为多发的低密度结节,直径大小可变。
结节内常可见薄壁囊样改变,同时伴有周围积液和肺间质的疾病。
⒊影像学诊断方法
⑴ X线胸片诊断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X线胸片诊断主要根据多发性结节状阴影,结节形态规整且边界清晰,密度均匀等特征。
⑵ CT扫描诊断
CT扫描在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观
察多发的低密度结节以及结节内的薄壁囊样改变、周围积液和肺间
质的疾病可以得到诊断。
⒋法律名词及注释
⑴肺硬化性血管瘤
肺硬化性血管瘤是一种罕见的疾病,主要特点是肺内出现多
发性畸形血管瘤。
⑵影像学诊断
通过影像学技术,如X线胸片、CT扫描等来诊断肺硬化性
血管瘤。
⒌结尾
⒈本文档涉及附件,请参阅附件相关内容。
⒉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已在正文中标注并解释。
CT检查在肺硬化性血管瘤的影像诊断价值
张茜云;王慧;孙成团
【期刊名称】《影像技术》
【年(卷),期】2016(28)3
【摘要】目的:探讨CT检查在肺硬化性血管瘤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总结10
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检查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透视下肿瘤无搏动,胸部平片肿瘤呈圆形椭圆形和不规则形;CT检查肿瘤表现为类圆形孤立性肺结节,密度均匀(4例)、内含钙化(2例),平均直径3.5cm,6例位于右肺,4例位于左肺.结论:CT检查对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总页数】2页(P15-16)
【作者】张茜云;王慧;孙成团
【作者单位】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放射科,扬州225200;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放射科,扬州225200;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放射科,扬州225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2.2;R445.3
【相关文献】
1.CT增强扫描对肺硬化性血管瘤的影像诊断价值
2.新生儿颅内不同出血部位MRI、CT检查影像学征象及诊断价值分析
3.眼眶爆裂性骨折X线平片、CT检查影像学
表现及诊断价值分析4.超声、CT检查中膝关节骨关节炎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对比5.CT检查S-BOT与M-BOT的影像学特征与诊断价值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肺硬化性血管瘤影像学诊断肺硬化性血管瘤影像学诊断引言肺硬化性血管瘤(pulmonary sclerosing hemangioma)是一种罕见、良性的肺部肿瘤,主要发生在肺泡腺上皮中,其特点为以腺泡样结构为主的组织学特征。
肺硬化性血管瘤多见于40岁至60岁的中年女性,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恶性潜力。
影像学在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肺硬化性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进行详细讨论。
影像学表现X线胸片肺硬化性血管瘤在X线胸片上通常呈现为一个边界清晰的圆形或卵圆形肿块。
肿块通常位于外周肺野,偶尔可见于中央肺野。
在X线胸片上,肺硬化性血管瘤常常呈现为单发结节,也可以多发。
肿块的大小和形态各异,常见的大小在1-4 cm之间。
肿块的边缘清晰锐利,表面光滑,无明显钙化或空洞形成。
在部分病例中,肺硬化性血管瘤可表现为边缘模糊的肿块,但边缘模糊仅见于少数病例。
CT扫描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表现多种多样,但其CT特征是重要的辅助诊断依据。
肺硬化性血管瘤在CT上通常呈现为一个边界清晰的圆形或卵圆形肿块,肿块常常位于外周肺野,并且多为单发。
肿块的内部密度多呈现为均匀一致的团块状,密度类似于肌肉。
少数病例中,肿块的内部可见斑点状或斑片状高密度灶,这些高密度灶代表了内部出血或坏死。
在CT扫描上,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肿块常常呈现为圆形或卵圆形,边缘光滑锐利,与周围肺组织有明显的分界。
肿块的直径多在1-4 cm之间。
在增强扫描中,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肿块大多呈现为均匀强化,增强后与周围肺组织的密度差异更加明显。
磁共振成像与CT相比,磁共振成像在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诊断中具有更好的分辨率和对软组织的显示能力。
磁共振成像可以显示肺硬化性血管瘤的内部结构,如是否存在坏死、出血或囊性变。
肺硬化性血管瘤在磁共振成像上常常呈现为类圆形或类卵圆形的肿块,边缘光滑清晰。
T1加权像中,肿块信号与周围肺组织相似或略低。
T2加权像中,肿块信号多呈高信号。
肺硬化性血管瘤影像学诊断引言肺硬化性血管瘤(Pulmonary Sclerosing Hemangioma,PSH)是一种罕见的肺部肿瘤,通常表现为良性特征。
虽然PSH通常是无症状的,但在影像学上具有一些特征性的表现,对于临床医生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讨论PSH的影像学诊断。
影像学表现CT表现1. 外观特征:PSH通常呈现为类圆形或类卵圆形的肿块,直径通常小于3cm,边界清晰。
2. 密度特征:PSH的密度一般为均匀的,可表现为低密度、等密度或稍高密度,而高密度出血或坏死较为罕见。
3. 纵膈窗上升征象:在CT图像上,肺硬化性血管瘤常常呈现为纵膈窗上方升高。
HRCT表现1. 模式:PSH有三种HRCT模式:实体型(mass-like)、播散型(diffuse)、磨砂玻璃型(ground-glass)。
2. 清晰的边界:在HRCT图像上,PSH呈现清晰的边界,与周围正常肺组织相隔离。
3. 多发性结节:在HRCT图像上,PSH可呈现为多发性结节,而不是单一的肿块。
4. 胸膜凹陷征象:PSH可引起胸膜的凹陷,这是PSH与其他病变的一个重要区别。
MRI表现1. T1加权成像:PSH的信号强度通常为低信号。
2. T2加权成像:PSH的信号强度通常为高信号。
3. 强化特点:PSH在胸腔CT增强成像中,可以看到肿瘤有轻度至中度的强化,而不是明显的强化。
诊断要点1. 影像学检查是PSH的主要诊断手段,CT和HRCT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方法。
2. PSH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但仍需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3. 如遇到具有上述影像学表现的病例,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可以初步诊断为肺硬化性血管瘤。
4. 对于不确定的病例,可通过手术或活检等方法进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肺硬化性血管瘤是一种罕见的肺部肿瘤,其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通过CT、HR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初步诊断肺硬化性血管瘤,并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