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硬化性血管瘤影像诊断-读片
- 格式:ppt
- 大小:5.48 MB
- 文档页数:41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影像表现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影像表现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影像表现【1】【摘要】目的分析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表现,提高诊断准确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表现的特点。
结果肺硬化性血管瘤呈类圆形或卵圆形结节灶、肿块,边缘光整,境界清,位于左肺者略多,钙化2例,1例同时有空气新月征及晕征,增强病灶多呈明显强化,2例可见贴边血管征。
结论中年妇女肺部孤立性结节或肿块,边缘光整、境界清,明显强化,伴有空气新月征者,需重点考虑肺硬化性血管瘤。
【关键词】肺硬化性血管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诊断肺硬化性血管瘤(pulmonary sclerosing hemangioma,PSH)是一种少见的肺部良性肿瘤,发现及诊断本病主要依靠CT检查。
术前的正确诊断对确立治疗方案非常重要,但术前确诊有一定困难,其主要原因是本病的CT表现多数不具有特征性,易于与肺内其它占位性病变相混淆。
本文的目的是结合以往文献,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硬化性血管瘤CT表现,进一步提高对本病CT影像的认识,以提高术前影像诊断的正确性。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本组12例肺硬化性血管瘤,男1例,女11例,发病年龄为34~70岁,平均年龄51岁。
临床多无明显症状,9例为体检发现,2例有咳嗽、咳痰,1例有反复胸痛、胸闷症状。
1.2方法检查设备:采用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16层螺旋CT扫描机。
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20~300 mA,采集矩阵512×512,5 mm层厚及5 mm间隔重建。
增强CT扫描应用非离子型对比剂优维显1.5 mL/kg,由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入,注射速率为2.5~3.0 mL/s,注药后延迟40~45 s 自动触发扫描。
分析PSH的各种CT征象、相关病理基础及各征象的发生率,各CT征象对PSH的影像诊断意义进行评价。
肺硬化性血管瘤【临床资料】女性,25岁。
体检发现左上肺肿块。
肺硬化性血管瘤ABCDEF【影像学检查】A.CT定位片示左上肺野内肿块,边缘光整,无分叶;B.C.CT平扫肺窗及纵隔窗示左肺上叶主动脉弓旁5 cmx6 cm大小类圆形肿块,边缘光整,密度均匀,无分叶;D.E.增强扫描动脉期肿块呈中度较均匀强化,静脉期持续强化,可见典型“贴边血管征”;F.静脉期MPR重组直观显示肿块紧贴纵隔大血管旁,边界清晰,密度均匀【最后诊断】肺硬化性血管瘤(术后病理)。
【诊断要点】肺硬化性血管瘤(pulmonary sclerosing hemangioma,PSH),大多数学者认为其是一种罕见的、来源于肺上皮类的良性肿瘤,组织学特点为血管增生伴硬化趋向,具有乳头样、硬化样、实性和血管瘤样成分,WHO于1999年将其归类为“杂类肿瘤”。
平均发病年龄约为40岁,性别倾向明显,中年女性占80%以上,大多数PSH生长缓慢,手术切除瘤体是本病的有效治疗方法。
1.临床表现:PSH起病隐匿,少数患者有咳嗽等临床症状,多为偶然发现。
2.X线平片:肺孤立性肿块,直径2〜7 cm,边缘清晰、光整,密度均匀,少见浅分叶。
3.CT表现:1)病灶大多紧邻胸膜或位于胸膜下(包括叶间胸膜),无某一肺叶分布倾向。
2)孤立类圆形肿块,轮廓清晰,边界大多光整锐利,可有浅分叶,密度较均匀,少数见点状钙化。
3)可见较特殊的影像学征象,如“空气半月征”,即肿瘤的周边呈现弧形含气空腔,但较少见。
4)增强扫描早期病灶即明显强化,达到峰值后仍持续延迟强化较长时间,强化均匀;体积较大时,可呈不均匀的“花斑样”强化,对PSH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贴边血管征”是PSH另一个较特征性征象,即增强时病灶边缘存在明显强化粗大血管断面,有学者称之为“肺血管增粗征”或“肺血管引入征”。
4.MRI表现:T1WI表现为稍低信号,T2WI表现为高信号,T1WI和T2WI均夹杂部分点状低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