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止点撕脱断裂
- 格式:ppt
- 大小:1.71 MB
- 文档页数:16
:跟腱损伤的康复一、概述跟腱(tendo calcaneus)是由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向下移行合成的粗大腱性组织,止于跟骨结节。
跟腱损伤在小腿和足部软组织损伤中较常见,多发生在青壮年。
跟腱断裂有开放性断裂与闭合性断裂两类,前者有明确的外伤史,多为锐器或钝器直接切割或打击跟腱致其断裂;跟腱自发性断裂即为闭合性断裂,多系跑跳运动损伤,主要是肌肉的猛烈收缩,如不恰当的起跳,落地姿势不当等,使小腿三头肌突然剧烈收缩,使跟腱被撕裂损伤,发病前多有跟腱腱周炎病史,跟腱及腱周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变性。
二、临床特点1.临床表现及诊断急性损伤,受伤时跟腱部有被踢感,自己常能听见断裂声,继感跟腱部疼痛,腓肠肌麻木、发胀,足踝运动失灵,即刻不能站立行走。
检查局部肿胀,触痛,并能摸到跟腱连续性中断及凹陷,跖屈力弱、Thompson征阳性(俯卧位,捏患者小腿三头肌时,踝不动),O′Brien试验时插入的针不动或针体与肌腱运动的方向相反移动。
X线片检查提示跟腱阴影连续性中断或紊乱,MRI检查明确损伤的部位和程度。
陈旧损伤多为跛行,平足行走,不能提踵,触及跟腱有凹陷,小腿肌肉萎缩,但因瘢痕粘连连续,Thompson征往往为阴性,踝背屈角度比对侧小。
跟腱的Thompson试验2.临床治疗跟腱损伤现场急救处理按 RICE 原则,即局部制动(Rest)、冰敷(Ice)、压迫包扎(Compression)以及抬高患肢(Elevation)。
送往医院明确诊断,积极治疗。
(1)不完全断裂:采用跖屈位小腿石膏固定,严重者可用下肢石膏,膝关节亦屈曲,以减轻腓肠肌的张力。
石膏固定时间不少于三周。
保守治疗常因跟腱断裂端间瘢痕组织较多而失去其坚韧性,且跟腱相对延长而使跖屈力减弱,效果较差,故多数学者主张通过手术治疗恢复跟腱的完整性和坚韧性,尽快恢复小腿三头肌肌力。
(2)完全断裂:早期缝合,术后下肢石膏固定于膝屈曲60°,踝跖屈30°位,3周后更换短腿石膏固定继续固定3周左右。
跟腱断裂手术方法跟腱是连接腓骨肌肉群和脚背的骨骼肌腱,负责脚踝的运动和支撑。
一旦跟腱断裂,会对行走和运动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跟腱断裂通常需要手术修复,下面将介绍一下跟腱断裂手术的一般方法。
跟腱断裂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整形外科手术,旨在通过修补和重建跟腱,使其能再次恢复到正常的功能状态。
手术的目标是重建跟腱的结构,促进其再生和愈合,恢复脚踝的正常功能。
手术的方法通常分为传统开放手术和微创手术两种。
传统开放手术是跟腱断裂修复的常见方法之一。
在手术过程中,患者会接受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
医生通过一个较小的切口暴露跟腱断裂部位,将断裂的跟腱末端重新连接起来。
这通常需要使用特殊的缝线或金属扣针将断裂的部分定位,并通过缝线或金属扣针将其固定在一起。
一旦跟腱被修复,切口会被缝合,并进行包扎和固定。
术后,患者需要佩戴石膏或短支具来保护修复部位,并进行康复训练和物理治疗以帮助恢复跟腱的功能。
微创手术是近年来较为流行的跟腱断裂修复方法之一。
这种手术方法利用小切口和特殊的器械,通过肌肉和皮肤间隙进行操作,不需要直接暴露跟腱。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利用纤维套管或类似的装置将修复器械引入到跟腱断裂的位置,然后将断裂的腱末端连接在一起。
这种手术方法比传统开放手术更为微创,减少了手术创伤和并发症的风险。
同时,术后的康复期也相对较短,患者能够更快地恢复正常生活和运动功能。
除了以上介绍的传统开放手术和微创手术,还有其他一些辅助手术方法可以结合使用。
例如,一些医生会在手术过程中使用韧带移植或异体韧带的方式加强跟腱修复的稳定性。
还有一些先进的技术,如纤维腱母细胞种植、生物膜和生长因子等,可以促进跟腱的愈合和再生。
总的来说,跟腱断裂手术的方法多种多样,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个人需求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
手术后的康复是非常重要的,患者应积极配合康复训练和物理治疗,遵循医生的指导,以促进跟腱的愈合和恢复功能。
跟腱断裂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病名跟腱断裂(TCD编码:BGG000)西医病名跟腱断裂(ICD-10编码:S86.001)跟腱断裂是指跟腱连续性中断的一类疾病,多为创伤所致。
二、诊断要点(一)均有在疾跑或跳跃运动中后跟部的急性受伤病史,病人多在后跟受伤处产生“被棒击感”。
(二)断裂点多在跟腱远端,伤后随即出现疼痛、逐渐肿胀、跛行步态。
(三)在患部扪及皮下凹陷;跟腱的连续性消失;患踝关节主动跖屈疼痛;被动踝关节背屈牵拉小腿疼痛,踝关节抗阻跖屈力弱,捏小腿三头肌试验(Thompson征) 阳性,即屈膝位捏小腿三头肌,患踝跖屈活动范围小于健侧为阳性。
(四)陈旧跟腱断裂病人主述多为有既往运动受伤史伤时症状和上述急性跟腱断裂的症状一致。
患处肿疼多已经消失、仍可存在跛行步态,踝跖屈力弱,尤其是下楼梯时患踝行动障碍。
同样能在断端扪及皮下凹陷,并在凹陷远近端能扪及皮下硬结,Thompson试验可以呈阳性,也可以呈阴性。
(五)影像学检查及辅助检查:侧位X线片,彩色超声波和跟腱核磁共振(MRI)等检查有助于确诊对于比较少见的跟腱部分断裂,MRI检查能提供明确的诊断依据。
三、鉴别诊断(一)跖肌腱断裂病史、症状与跟腱断裂相似,但其断裂部位较高,皮下凹陷不明显,捏小腿三头肌试验为阴性,彩色超声波检查多能确诊。
(二)跟骨结节撕脱骨折断裂部位紧靠跟腱止点,侧位跟骨X线片跟骨结节处可见分离的小骨片影像。
四、病理分型(一)新鲜闭合跟腱断裂断端呈马尾状,并向相反方向蜷曲,断端皮下可扪及凹陷,断端可见出血或淤血,腱围组织和深筋膜水肿,在断裂后的3周内腱围水肿会逐渐加重。
(二)陈旧闭合跟腱断裂断端已经连接瘢痕愈合,较正常跟腱延长并且薄细,张力松弛,癍痕致密,相间着马尾状腱丝,腱围瘢痕愈合并于跟腱粘连,腱围、深筋膜和跟腱之间没有层次。
(三)开放跟腱断裂伤口出血,肿胀,深筋膜,跟腱离断,断端整齐,呈横形,断端分离,较少蜷曲。
五、证候分类(一)瘀滞型多由直接或间接暴力致伤。
跟腱断裂手术治疗进展跟腱断裂临床上并不少见,尤多见于体育爱好者。
其治疗大致可分为手术和非手术。
目前跟腱断裂首选手术治疗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的共识。
本文通过复习文献,就跟腱断裂手术治疗的有关研究进展作以下综述,以期对临床实践有所帮助。
1 经皮修复Ma&Griffith(1977年)设计了最早的一种经皮修复方法,即在肌腱中部和侧方纵行开6个小口,以缝线进行肌腱吻合。
术后伤口外观较好,皮肤坏死和延迟愈合相对较少。
但术后腓肠神经卡压发生率高,对此Majewski M提出术中充分暴露腓肠神经可较好解决此问题。
另外一般认为发生肌腱再次断裂的可能性相对较高。
但近年来随着缝线材料及专用仪器的更新与发展,目前很多国外学者经过大量临床观察后认为这是一种较可靠的修复方法。
2 新鲜跟腱断裂开放手术治疗方法2.1新鲜损伤中的开放性断裂,创缘整齐,宜在彻底清创的基础上采用锁扣缝合法(Tsuge)缝合或握持缝合法Kessler缝合。
Strauss EJ等对74名开放跟腱断裂患者术后随访2至4年,平均SOFAS评分为96分,其中9例伴刀口浅表感染,1例再断裂。
远期效果均属优良,切口局部接近正常,功能恢复正常。
对跟腱挤挫伤患者清除挫损肌腱至断端整齐,其间若约缺损较小(一般认为小于6cm),可采用V-Y腱成形术。
2.2闭合性断裂,如跟腱从止点撕脱,采用Bunnell钢丝缝合法,将跟腱固定于跟骨上;对撕裂型损伤,跟腱断裂犹如马尾,采用丝线做Bunnell缝合顺行整理断裂跟腱,使两断端马尾状断缘互相交叉呈瓣结样,此种缝合法较为稳妥,不易发生再断裂。
Uchiyama E等采用先调整肌腱至适当长度用Tsuge缝合后,再将每个纤维束纵向聚集成束并以Bunnell缝合固定的手术方法取得了较好效果。
此外,Rippstein PF等提出微型开口技术修复急性跟腱断裂,此方式结合了经皮修复与开放手术两种修复方式。
由于愈合过程中没有形成中间疤痕组织,减少了制动时间,允许早期安全负重,减少了再次断裂的可能性。
跟腱断裂护理常规一、概述跟腱是人体最大最粗的肌腱,位于小腿后方的三头肌肌腱,向下附着于跟骨结节,协助跳跃、奔跑和负重等运动。
跟腱断裂多见于喜好体育运动的人,以年轻人居多,多在踝关节腔里被屈突然发力时发生,也见于跟腱慢性炎症或退化的患者。
(一)病因直接和间接暴力均能损伤跟腱,其中暴力作用是跟腱损伤的主要原因。
直接暴力作用、如受重物或钝器打击跟腱,可造成跟腱的控裂伤、部分或完全断裂;间接暴力如球类运动、田径比赛、空翻表演和搬运重物等动作,因小腿三头肌突然强烈收缩或小腿负重用力过猛,使跟腱被过度牵拉而撕裂损伤。
(二)分类1.横断型系割伤或砍断伤所致的开放伤,跟腱横行断裂部位多在止点上3cm 左右,断面整齐。
2.撕脱型系跟腱部直接遭受砸、碰伤所致,开放或闭合,跟腱的止点撕脱或在止点上1.5cm 处完全断裂,断面呈斜行,尚整齐。
3.撕裂型多为演员和体育运动者,跟腱止点上3~4cm处完全断裂,断端呈马尾状,粗细不等。
(三)临床表现1.有明显的外伤史,突然感到小腿后下方似受到棍击,有时还可听到响声。
2.伤后跟腱部疼痛、淤血和肿胀,局部明显压痛,小腿后部肌肉痉挛性疼痛。
3.患者踝关节背伸度增加,跖屈力明显减弱,不能行走,即使强行走路,足跟也不能提起。
4.部分跟腱断裂仍有跖屈活动,完全断裂无跖屈活动。
5.断裂处可摸到一凹陷横沟,并有压痛。
(四)诊断1.踝背伸位起跳或起跑伤史。
2.踝后棒击感,局部肿痛,提踵受限。
3.伤侧跟腿不连续、可及凹陷、跟骨结节下移、Thompson征阳性。
X线侧位片可见裂隙。
4.部分断裂局部可有四陷,但Thompson征阴性,局部有压痛、抗阻痛。
(五)治疗1.保守治疗部分断裂和挫裂,用石膏外固定踝关节于功能位4周。
2.手术治疗跟腱完全断裂应尽早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有: 断端直接缝合、近端翻转加强缝合、倒 V-Y 缝合、跖肌腱包绕断端缝合。
二、护理(一)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患者多为青壮年,突然受伤心理压力极大,要求治疗的心情迫切,不易进入患者角色,担心手术能否成功,对预后存在顾虑,怕影响其今后的工作及生活。
23例跟腱断裂的诊治体会跟腱连接脚后跟骨和小腿肌肉,是足部最主要的附着结构,它的拉伸和收缩与行走、跑步密切相关。
然而,跟腱很容易受到损伤,常常会因为剧烈运动或者突然受伤导致断裂,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
本文将介绍我所诊治的23例跟腱断裂病例,谈谈一些治疗体会。
第一步:全面检查和评估首先,我们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确定断裂的程度和位置。
通过病历和体检,我发现这23例患者的跟腱多半是在应力突然加大的情况下受到的撕裂,引起急性疼痛和肿胀。
其中,10例是因为轻微运动或行走突然绷紧跟腱时发生的,5例是因为跳远、跑步、篮球等运动伤害,8例则是长期从事某些工作造成的劳损。
有些患者同时伴有其他受伤,如踝关节扭伤、韧带损伤等。
第二步:综合选用治疗方案治疗跟腱断裂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职业、病情、合并症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23例患者中,有四例年龄偏大,有心肺疾病等疾病,不宜使用手术治疗,因此采用非手术治疗,如物理治疗、绷带固定、药物治疗等。
其余19例选择了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有不同,根据断裂的情况可能会选择修补、移植、缝合等方法。
第三步:术后康复跟腱断裂术后康复也是十分重要的,不同程度的损伤需要不同程度的康复方案,康复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情况随时调整康复计划。
23例患者在手术后,我要求他们严格按照康复计划进行康复训练,包括热敷、适当按摩、按部就班的恢复训练等。
其中,有一例患者因为康复过程中未按时按摩和热敷,导致重高度粘连,导致病情加重,需要重新治疗,这也提醒我们在康复过程中不能松懈。
总之,跟腱断裂是一种常见的足部损伤,治疗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还要密切关注患者康复情况,提供科学的康复方案,以便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
跟腱断裂临床诊疗规范样本[定义]是指小腿三头肌猛力收缩或锐气切割造成跟腱的连续性中断。
[诊断依据]一、病史:有明显外伤史,运动时小腿三头肌收缩牵拉力,或其他锐器切割。
二、症状:跟腱部疼痛、肿胀,皮下淤斑,压痛明显。
可在跟腱处摸到凹陷,活动受限,跛行。
三、体征:足跖屈无力,提踵试验阳性。
四、辅助检查:超声波检查可显示腱纤维连续中断或有囊肿梯变。
X线片可见跟腱阴影不连续或阴影模糊。
跟骨上脂肪垫三角阴影边缘模糊、变形,甚至消失,称为Kaget征阳性。
MR更能显示跟腱断裂的异常变化。
[证候分型]一、开放性跟腱损伤大多数系在跟腱有张力的情况下由锐器造成的切割伤。
二、闭合性跟腱损伤运动致跟腱处于紧张状变时,受到垂直方向的暴力打击,或由于肌肉突然猛力的收缩所致。
[治疗]一、石膏固定使用于确诊为不完全跟腱损伤的患者。
石膏固定环指于屈膝30度,踝跖骨30度位4-6周。
二、手术治疗1、直接缝合适应于跟腱新鲜断裂。
手术采用跟腱旁纵切口,将断裂的跟腱对端缝合。
儿童跟腱损伤,由于腓肠肌张力不大,组织修复和再生能力强,可采用简易“8”字缝合;成人跟腱断裂可行Ma修复发,行双“8”字缝合。
跟腱从其止点撕脱者,可通过钢丝牵引至复位,而后通过跟骨固定。
开放性跟腱断裂,彻底清创后照以上方法缝合跟腱。
2、跟腱修补术适用于陈旧性的跟腱断裂,断端间距离较大者。
①筋膜修补术:从大腿外侧取下0.5×12~15cm的阔筋膜条,在跟腱的断端之间作交叉缝合。
术后石膏固定。
②腱膜瓣修补术(Boswrth法):行后正中切口,从小腿中上1/3到足跟,显露跟腱断端,切除瘢痕组织,从近到远游离宽2mm,长7-9mm的腓肠肌腱直到断端,将其横穿跟腱近端及远端,随后用肌腱缝合线或可吸收线缝合,再缝合取腱处,缝合切口,术后处理同新鲜损伤。
③牵引法加手术手术分两期进行。
仪器松解粘连,清除断端间瘢痕,并用钢丝缝合于上断端,术后以2-3kg重量牵引,待牵引至两端基本对和后(一般2周以内),行二期断端吻合术。
跟腱断裂(撕裂)的康复方案一、跟腱断裂简介:跟腱是人体里最强大的肌腱之一。
切割伤可以造成跟腱损伤,在跑跳的运动中,跟腱处于紧张的状态下,容易造成跟腱断裂。
二、跟腱断裂的治疗:1. 保守治疗:使用长腿石膏后托将下肢固定在膝关节屈曲30°,踝关节跖屈的位置6-8周,使其在无张力状态下断端生长愈合。
2. 手术治疗需切开缝合后再行石膏固定。
三、跟腱断裂缝合术后康复方案:1.术后0-4周根据损伤及手术特点,为使跟腱可以愈合牢固,石膏托一般需戴4周左右。
固定期间未经医生许可只能进行上述练习,盲目活动很可能造成损伤!手术当天:麻醉消退后,开始活动足趾;如疼痛不明显,可尝试收缩股四头肌。
即大腿肌肉绷劲及放松。
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
大于500次/每日。
术后1天:(1)活动足趾:用力、缓慢、尽可能大范围地活动足趾。
但绝对不可引起踝关节活动!5次/组,1组/小时。
(2)继续并加强股四头肌等长练习。
术后2天:(1)继续以上练习。
(2)可扶双拐患脚不着地行走, 但只是去厕所但必要的日常活动。
(3)开始直抬腿练习此练习包括向上的,向内收的侧抬腿以及外展的侧抬腿,向后的后抬腿练习,以强化大腿前后内外侧的肌肉,避免过分萎缩无力。
30次/组,组间休息30秒,4-6组连续,2-3次练习/日。
练习时有可能因石膏托过重无法完成。
2. 术后4—12周必须经过复查,根据情况由专业医生于4周时将石膏托去短至膝关节以下。
注意:除练习时取下石膏托,其余时间仍然需要佩带以保护跟腱!术后4周:(根据情况由医生决定开始关节活动度练习。
)(1)踝关节被动活动度练习被动地屈伸和内外翻踝关节,缓慢、用力、最大限度。
但必须在无或微痛范围内!因早期组织愈合尚不够坚固,过度牵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
10-15分/次,2次/日。
练习前热水泡脚20-30分,以提高组织温度改善延展性,加强练习效果。
(2)开始膝关节屈曲练习15-20分/次,1-2次/日。
4种常用的【跟腱断裂】缝合修复方法,你都知道么?跟腱断裂常为突然以足为中心猛然转身后,造成跟腱断裂。
此类跟腱断裂因撕裂所致,断裂不整齐呈马尾状。
另一类常见跟腱断裂,为直接暴力作用于跟部所致的开放性损伤。
闭合性损伤有时不被患者本身注意,误以为小腿挫伤而延误处理。
诊断跟腱断裂后,应及时手术处理。
手术切开缝合是修复跟腱断裂目前标准术式,有很好的临床效果,但是切口感染、伤口裂开甚至跟腱外露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很高。
跟腱经皮微创缝合方法的随访结果表明其损伤小、再断裂率低,最重要的是伤口并发症发生率大大降低,接近保守治疗。
1治疗原则对于闭合性跟腱完全断裂是否手术修补缝合一直是一个争论的话题。
一部分学者认为跟腱断裂的修复方式都是瘢痕愈合,选择保守治疗,只要保持踝关节跖屈位,最终断裂的跟腱都能愈合,而手术切开有切口感染的风险;另一部分学者则坚持建议手术治疗,认为手术治疗后断裂跟腱经精确缝合,大大增加术后跟腱跖屈的力量,通过手术方案的优选可以大大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对于保守和手术治疗的复发和并发症情况,有研究报道跟腱再次断裂发生率保守治疗12.6%,手术治疗只有3.5%;伤口感染的发生率手术治疗为4%,而保守治疗为0。
经皮微创缝合跟腱手术方案再断裂率与传统手术接近,而感染的发生率更低,仅2.4%。
1.非手术治疗多选用跟腱靴、石膏或支具,即将足固定在跖屈位8~12周。
2.切开缝合修复方法选择:(1)新鲜跟腱断裂,断端不齐多呈马尾状,近端回缩断端缺损大约3cm,通过踝关节跖屈跟腱断端可以相互接触、进行端端缝合,如Krackow法、Bunnell法、端端改良Kessler缝合法加细丝线间断加强缝合;经皮微创缝合也可以修复急性跟腱断裂。
(2)亚急性损伤,跟腱断裂超过10天,跟腱挛缩往往达3~6cm,断端变性、坏死不重,单靠踝关节跖屈、不能实现跟腱断端的端端接触。
建议Abraham V-Y法缝合修复。
(3)陈旧性损伤,跟腱断裂时间超过3周,此时跟腱挛缩往往超过6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