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第4课经济大危机教案4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第4课经济大危机教案4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第4课经济大危机教案4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第4课经济大危机教案4 人教新课标版

第4课经济大危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教学难点经济危机中涉及到经济学方面的一些知识和《国家工业复兴法》中的一些内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导入新课:温故知新

“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召开了哪些会议 ? 有何影响 ?(分层复习)

1.会议:

A、在法国召开的:巴黎和会

B、在美国召开的:华盛顿会议

2、影响:

A、巴黎和会:1919-1920年,协约国在巴黎和会上同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之后,又分别同奥、匈、土、保签订了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对战败国领土及其殖民地再分割的体系,就是凡尔赛体系。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英、法等国瓜分了原德国在非洲的殖民地。

B、华盛顿会议: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签订的几个主要条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它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国际关系结构。其中的《九国公约》使中国成为最大的受害国。

(二)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1、1924~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快的表现如何?这种状态导致什么结果?

2、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的标志是什么?它造成了怎样的灾难?

3、资本家为什么要销毁商品,而不去救济贫民? 这暴露了资本家什么本性?

4、罗斯福怎样当选为美国总统?他实行新政的目的是什么?

5、“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做?除此之外,还在哪些方面进行改革? 目的是什么?

6、“罗斯福新政”的效果如何?对你有什么启示?

(三)组织学生自学:

教师:(1)布置自学任务(2)指导自学的方法(3)明确自学的要求

(4)了解他们自学中的困难,把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抓到手,并整理归类

学生:阅读、思考,自己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质疑。

(四)探究新课:(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一、“繁荣”及其崩溃

1、1924~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快的表现如何?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垄断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国民生产总值创历史新高,许多工业部门出现高涨局面,工厂的电气化程度大大增强,一批新的电器开始进入家庭。

2、后来这种状态导致什么结果?

一方面由于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人占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另一方面由于生产的相对过剩造成了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日益激化。于是,在“繁荣”的背后孕育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3、动动手:找出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爆发国、特点、开始标志、影响。

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的标志是什么?它造成了怎样的灾难?(展示插图,辅助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综合)

议一议:(演示危机时的情景,如等待领取救济面包的长龙,露宿街头的失业者,资本家销毁产品,拔掉田里成熟的棉花等。)

A、标志:美国股票价格连续暴跌,影响了金融、农、工、商业等各个部门,进而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B、.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

C、灾难:一是工人失业,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劳动人民生活恶化,社会矛盾加深。二是资本家销毁商品,生产受到破坏。

4、资本家为什么要销毁商品,而不去救济贫民? 这暴露了资本家什么本性?

A、销毁商品的原因:垄断资本家要保持商品价格,维持利润。

B、暴露的本性:资本家残忍、资本主义制度腐朽。

二、罗斯福新政(演示相关图片等资料,辅助学生讨论分析、评价人物)

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总统。介绍罗斯福生平时,可指引学生阅读课本“罗斯福总统”画像下的生平简介。还可介绍一下罗斯福任总统后在电台上的"炉边谈论",以增进学生对罗斯福的感性了解。

1、1933年3月4日,罗斯福总统在就职演说中说:“……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他也鼓励美国人民:“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根据这些话,你觉得罗斯福怎样当选为美国总统?

A、形势需要: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资产阶级必须寻找出路。

B、个人魅力:知识渊博、口才出众,克服危机的决心大、办法多,身残志坚、不屈不挠、众望所归。

2、罗斯福实行新政的目的是什么?(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3、“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做?

A、中心措施: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调整工业。

B、实际目的: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4、除了调整工业之外,罗斯福还在哪些方面进行改革? 目的是什么?

A、进行改革的其它方面:银行业、农业、公共工程等

B、目的:通过解决失业救济问题,缓和劳资关系和社会矛盾,从而消除危机。

5、“罗斯福新政”的效果如何?对你有什么启示?

A、效果:美国的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罗斯福新政为后来美国参加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奠定了政治和经济基础,但它不可能根除资本主义社会爆发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痼疾。

B、启示: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成为今天许多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制定政策法规的依据,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改良的功能。五、本课小结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深刻、破坏性最大的危机。它根源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20年代美国经济在快速发展中也使生产和销售的矛盾不断尖锐化,直接导致危机的爆发。在危机的沉重打击之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各自寻找对策。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使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和。为资本主义继续向前发展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罗斯福也因此成为自亚伯拉罕·林肯以来最受美国和世界公众欢迎的总统而永载史册。但德国和日本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它们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下节课我们将研究它们的变化。

练习巩固

1、完成第23页“练一练·选择题”: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D )

A、兴建公共工程

B、整顿银行

C、调整农业政策

D、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2、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是什么?(一方面由于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人占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另一方面由于生产的相对过剩造成了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日益激化。)

3、完成《填图册》第6——7页各题;并根据《新学案》掌握本课[知识网络],完成[自我测评]。

4、提醒学生预习第5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历史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格式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影响;教学难点:垄断组织的评价 【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 【教学课时】1 【教学资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第二次工业革命》上册课本及教参。自制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1

次工业革命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兴起 的?思考,回答 探究问题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 景 —?譚二?工?邛科凤 PPT2 自然科学有哪些成 就呢?在以后,我们 将要学到,这里是英 国科学家法拉第发 现电磁感应现象? 这一科学发展有什 么实际意义? 观察,思考 PPT3 做到知识的有效 迁移,为学生学习 新内容打下基础; 过渡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重要成就呢?请同学阅读课文,准备参加“看谁发现过渡多”的有奖竞赛。 创设学生体验历史的情境;让我 们穿过时空去看一 看英国商人查尔斯先生的生活,他有哪些行为在享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阅读,思考,发言 探究问题2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发 明 果,为什么?第二 次工业革命成就 多姿多彩,请同学们 填一填一表格。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 发明家,成就最突出的是 发明大王爱迪生,老师讲 爱迪生的故事,从故事中 我们又可以学到什么呢? 观察,记忆 体验,回答 ■ YP naav ?丿—AM! M (ML 43■ ■ ft 輒■■■.Jt ■ AW ■H JT i MN i v #■」 ■ M.X ■ 2X ■ FL P 1■ ■ PPT5 PPT5 通过任务驱动,创 设学生体验历史的 情境,引导学生自 主学习,引导学生 学习发明家的优秀 品质,对学生进行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过渡结合教材和上表,我们能否发现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的独过渡特之处呢? 探究问题3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 占八、、引导学生结合分析表 格,得出第二次工业 革命有何特点?第二 次工业革命还有何特 点呢?为什么? 阅读,思考, 回答问题 PPT5 培养学生阅读材 料,提取有效信息 的能力、比较历史 事物的能力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经济大危机教案1人教新课标版

第4课经济大危机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 “一战”后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时期。1929年一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危机的爆发危机的特点危机的影响。罗斯福新政罗斯福竞选总统新政的目的和特点新政措施新政效果。 二、要使学生认识: 1.资本主义制度有着不可克服的根本矛盾,其稳定只能是相对的,暂时的,不稳定则是绝对的,永恒的。 2.1929-1933年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根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无法避免的。 3.垄断资产阶级销毁产品、毁坏生产设备和耕田等行径,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 4.罗斯福新政有助于美国的尽快恢复,但是新政没有也不可能解决生产力危机的根源--一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性,因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1.通过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危机"的相互交替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认识历史的能力。 2.从对这次经济危机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综合能力。 3.通过对罗斯福新政措施、效果的分析,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 2.难点:经济危机中一些经济方面的知识罗斯福新政的一些内容。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上课后教师可向学生提问: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召开过哪些会议?有何影响? 在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可归纳简结: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失败,资本主义国家统治暂时稳定。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建立,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暂时缓和。资本主义世界进入的相对稳定时期。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板书本课标题) 一、“繁荣”及其崩溃(板书) 20世纪20年代,各资本主义努力发展经济,很快出现了一个“繁荣”时期。美国的发展尤为迅速。(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小字,以增强感性认识) 在讲述资本主义经济繁荣时,要给学生指出,繁荣后面潜伏的危机。就在资本主义世界的一片欢乐声中,资本主义危机突然降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陷入巨大灾难中。 二、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板书) 1.危机爆发(板书) 关于危机产生的原因,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小字,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是由于资产阶级为了追求私利,盲目扩大生产,造成生产过剩。这是导致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 关于危机的爆发,这次危机始发于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的股票抛售。为什么股票抛售会导致经济危机?向学生简略解释几点:(1)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企业都是私有的,大都是股分,和股票有直接关系(2)股票市价的价格是美国经济的晴雨表。经济繁荣,股票就升值,人们就会抢购反之,经济凋敝,股票就贬,人们就抛售(3)1929年10月,纽约

【教育资料】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第7课《阿拉伯帝国》检测试卷学习精品

《阿拉伯帝国》检测试卷 1.以下不属于古代阿拉伯文化成就的是() A.《天方夜谭》 B.万神庙 C.清真寺 D.《医典》 2.“这帝国盛行伊斯兰教,商人拥有能在逆风中航行的商船,从印度输入米、棉及蔗糖,从唐帝国进口丝绸,首都巴格达成为当时世界重要的大都会。”此帝国最有可能是( ) A.拜占庭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罗马帝国 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3.《阿拉伯通史》中写道:千余年来,朝觐圣地的制度,对于团结全世界的穆斯林,起了重大的作用,对于联系各种不同的教派,发生了最有效的纽带作用。这种制度几乎是每个有能力的穆斯林,平生都做一次长途旅行。据所学知识判断,他们“旅行”的目的地是() A.印度 B.巴勒斯坦 C.罗马 D.麦加 4.阿拉伯帝国扩张带来的影响有() ①促进了伊斯兰教的传播②奠定了哈里发国家疆域的基础 ③改变了中古时代文明的格局④对东西方文化交流产生了重要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他是当今世界主流宗教的创始人之一,“他引导全阿拉伯人走正道,既为阿拉伯人民避免了流血与牺牲,又为他们开辟了一条文明进步的大道,他应受人们的尊重与敬仰。”材料中的“他”是()A.汉谟拉比 B.释迦牟尼 C.耶稣基督 D.穆罕默德 6.7世纪,穆罕默德顺应阿拉伯社会的发展趋势,建立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的雏形是在()A.麦加 B.耶路撒冷 C.麦地那 D.巴比伦 7.沙特阿拉伯的国旗上用白色的阿拉伯文写了这么一段文字:“除真主外,别无神袛,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这段话出自() A.《论语》 B.《金刚经》 C.《圣经》 D.《古兰经》 8.阿拉伯帝国时期,哈里发不仅独揽国家的军政大权,同时,他也是伊斯兰教的最高领袖。这反映阿拉伯帝国实行怎样的统治() A.封建专制统治 B.奴隶主贵族统治 C.政教合一的专制统治 D.资产阶级统治 9.小刘的爸爸信仰伊斯兰教,他说622年是为伊斯兰教的元年,请你帮小明解释一下其中的原因是( ) A.这一年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 B.这一年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C.这一年阿拉伯帝国成为跨三洲的大帝国 D.这一年阿拉伯半岛已经基本统一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初中历史《对外开放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9课对外开放 课标要求: 了解深圳特区的发展,认识改革开放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过程与方法 利用教材有关对外开放地区的地图,理解并掌握“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外开放,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极大提高,使学生感受到对外开放则兴,闭关自守则衰,理解我国继续扩大开放的意义。 教学重点: 重点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的格局。

难点 理解经济特区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讲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是什么?它做出了什么样的历史性决策?(生回答),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上节课我们讲了改革,今天 我们来学对外开放。 2、出示目标(见课件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指导学生依据学案认真阅读教材,完成学案“自主学习”部分。(学案见附件一) 三、交流助学: 环节一:同桌一对一交流学案“自主学习”部分的基础知识,纠错。解决最基本的问题。 环节二:小组质疑问答,四人一小组相互质疑,并进行解答。对于不能解答

的问题形成小组问题,提交问题单,准备在全班进行质疑展示。 环节三:全班质疑互辩,各小组之间相互解答疑难问题,主要追问。 四、自学检测 出示“自学检测题”,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并指导学生强化记忆基础知识。 五、探究深学: 探究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教师:阅读教材“经济特区的建立”一目,想一想:我国经济特区是在什么背景下建立的?最初的经济特区有那几个?其中对外开放的“窗口”是哪儿?党 和国家实行什么特殊的经济政策?收到了什么成效? 学生::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开对外开放的步伐。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窗口”是深圳。特殊的经济政策: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 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教师出示史料:1984年,邓小平同志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人教版】(新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教案

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近代科学、文学、音乐、美术等方面的主要作品及其代表人物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贝多芬和梵高等人在科学和文化上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和关注国家前途命运的基本素养和情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学生勤于探索、谦虚谨慎、敢于捍卫真理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贝多芬等人在科学和文化上的主要成就 教学难点:牛顿万有引力定律、达尔文的进化论以及梵高艺术画派特点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据传说,有一天傍晚,牛顿坐在苹果树下乘凉,忽然一个苹果从树上掉落在他身边。牛顿看见后,反复思考苹果掉落的原因。在“苹果落地”的启发下,经过专心研究,他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观察“苹果落地”受到了怎样的启发?万有引力定律是怎样的一个定律?这与牛顿观察“苹果落地”有怎样的关系?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近代科学家及其主要成就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史料,了解牛顿在天文学、数学、力学等领域的杰出成就,认识万有引力定律在物理学上的重要贡献。 材料展示:1687年,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了完整的经典力学体系,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总结了运动三大定律,高度概括了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飞跃。英国天文学家哈雷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计算并成功预言了彗星的回归时间,这颗彗星被命名为“哈雷彗星”。 设问:牛顿出版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哪些科学理论?对“哈雷彗星”的预言说明了什么? 提示: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总结了运动三大定律。“哈雷彗星”预言是证明牛顿力学和万有引力定

九年级历史下册《经济大危机》教案

九年级历史下册《经济大危机》教案九年级历史下册《经济大危机》教案 九年级历史下册《经济大危机》教案 主备 参与备课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一战”后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时期。1929年一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危机的爆发;危机的特点;危机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危机的相互交替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认识历史的能力。2.从对这次经济危机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综合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资本主义制度有着不可克服的根本矛盾,其稳定只能是相对的,暂时的。2.垄断资产阶级销毁产品、毁坏生产设备和耕田等行径,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难点:经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经济危机中一些经济方面的知识很难理解,要通过举例子来说明一下。三、教学方法: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教案)学生活动(学案)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复习提问上课后教师可向学生提问: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召开过哪些会议?有何影响?在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可归纳简结: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失败,资本主义国家统治暂时稳定。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建立,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暂时缓和。资本主义世界进入的相对稳定时期。导入新课二、课堂教学:(一)、繁荣及其崩溃:1、20世纪20年代,各资本主义努力发展经济,很快出现了一个“繁

荣”时期。美国的发展尤为迅速。(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小字,以增强感性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繁荣出现的原因。2、指出,繁荣后面潜伏的危机。就在资本主义世界的一片欢乐声中,资本主义危机突然降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陷入巨大灾难中。(教师指出危机发生的大致过程:恶性竞争--生产过剩—工厂倒闭—人们购买能力下降—其他行业产品积压,如此循环)注意:涉及一些难理解的经济概念,举例说明一下,不要过多涉及。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总结这次经济危机的特点(二)、重点问题探究:1、总结这次经济危机的具体表现2、分析归纳这次危机对世界产生的影响3、看导言框,思考资本家为什么要销毁大量产品,从而认识到资本主义的残酷,达成思想教育目标。三、课内归纳小结:四、作业:基础训练相关知识一、导入新课:回顾旧知识,为新课教学准备基础。二、课堂教学:1、看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本主义繁荣出现的原因:(参考答案如下:良好的技术基础,无产阶级革命失败,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建立,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暂时缓和。)2、在教师引导下,理解经济危机是怎样发生的,加深对经济危机本质的认识。3、总结经济危机的特点:(特点一,范围广。但这次危机则席卷整个世界资本主义世界,既波及到资本主义国家,另外也影响到工、农、商、金融等所有一切经济领域,特点二,时间长。而这次危机前后持续了5个年头(1929-1933年)。这次危机持续时间之长,是以往任何一次危机所没有的。特点三,破坏性大。课本图表中列举的资本主义工业下降情况和世界贸易缩减的情况,已可看出这次危机的严重性。)(二)、重点问题探究:1、总结这次经济危机的具体表现:(工人大量失业,销毁商品、生产破坏。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和罪恶。)2、影响: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引发社会危机,政局动荡,资产阶级的统治面临巨大挑战。3、资本家销毁商品,主要是为了保住高价格,以便于在经济恢复后把现在的损失成倍的赚回来。培养分析能力,运用知识能力。运用从具体的历史事实中引出结论的方法,培养学生联系已学知识和现实情况,

人教版 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7课 教学设计

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古代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商路;阿拉伯数字的发展和传播;马可·波罗在元朝的生活与工作经历;《马可·波罗行纪》及其影响;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2)通过讲解课本中的插图和地图,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图表的基本技能;通过对“数字发明的作用”、“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等问题的探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引导学生正确地提取、整理课文中的有效信息,培养学生独立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与方法。 (2)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数字发明的作用”“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等,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虽然会发生冲突与战争,但和平共处和友好往来是相互关系的主流,以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和国际交流与合作意识,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通过介绍阿拉伯数字的由来与发展,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态度;同时充分认识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对外国商人、使者频繁往来元朝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重点:阿拉伯数字的由来、马可·波罗在元朝的生活与工作经历。 5.难点: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教学策略 1.教法选择:图示归纳法、直观法、分析法、讨论法、练习巩固法等。 2.学法选择:图示归纳法、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练习巩固法等。 3.课堂组织形式:分组讨论。 4.教具媒体组合应用:多媒体展示。 5.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教材中的图文史料、网上下载的资料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元朝时,有一个外国人在中国生活了17年,并在朝廷中做了大官,由他口述的一部书还曾经风靡欧洲。这个人是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于他的事情。 【讲授新课】 一、阿拉伯数字 挂《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图,说明在古代,一条条陆地和海洋商路把欧、亚、非三大洲连接起来;一些商人往来其间,交流物产,传播文化,成为不同文明之间交流的使者,促进了这些地区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引导学生弄清陆地和海上商路的主要路线、沿途的自然条件、重要地点。讲述早期人类结绳、刻木记事的故事和古代印度人发明0~9十个数字的故事,让学生懂得文字、数字的发明来源于生活,科学技术的发明同样来源于生活。 阿拉伯人把中国古代的发明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了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

高二历史公开课教案

高二历史公开课教案 开课人:张淑兰 时间:20XX年12月13日 地点:高二(5)班 课题: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一、设计思想 1、新教材观:新课标要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所以本课采用“角色扮演”、“课堂民主讨论”,促使学生学会学习和在学习中学会合作,最终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文明史观:本课是西方政治史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引导学生了解西方政治文明进程,认识政治制度的建设对于社会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体会制度创新的重大意义。 二、教材分析 1、[会考大纲] (1) 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分析《权利法案》与英国君主立宪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2) 了解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分析1787年美国宪法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3)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2、本专题以英、法、美、德四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的确立和发展为主线,展示了近代西方政治文明发展的进程。从英国资产阶级和君主立宪制度的形成、美国联邦宪法的颁布和共和政体的确立以及法、德两国代议制度的特点等几大问题入手,再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确立的艰难历程,勾勒出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以及各国代议制度所呈现出的共性与个性。 三、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的学习,主要侧重于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的一些重大事件,关于英、美等国的政治制度的有关知识,学生比较陌生,而且本课的知识时间跨度大、理论抽象程度高、政治性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历史资料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方法,并给学生创造熟悉的情境,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分析概括能力。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分析《权利法案》与英国君主立宪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了解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分析1787年美国宪法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方法与过程] 学习本课可以运用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方法,以今天英美等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为切入点,去寻找其历史的渊源,从而加深学习历史的现实性、对历史认识的深刻性。实现在知识的迁移中对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民主共和制等相对抽象的政治概念有一个灵活的把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河南省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经济大危机教案 新人教版

经济大危机 课题经济大危机课时安排共()课时 课程标准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以"产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学习目标 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等史实。 教学重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教学难点经济危机中涉及到经济学方面的一些知识 教学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学准备多媒体 课前作业“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召开了哪些会议? 有何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课堂合作交流 二次备课 (修改人:) 环节一 一、“繁荣”及其崩溃 1、1924~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快的表现如何?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垄断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国民生产总值创历史新高,许多工业部门出现高涨局面,工厂的电气化程度大大增强,一批新的电器开始进入家庭。 2、后来这种状态导致什么结果? 一方面由于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人占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另一方面由于生产的相对过剩造成了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日益激化。于是,在“繁荣”的背后孕育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3、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的标志是什么?它造成了怎样的灾难?(展示插图,辅助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综合) A、标志:美国股票价格连续暴跌,影响了金融、农、工、商业等各个部门,进而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B、.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 C、灾难:一是工人失业,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劳动人民生活恶化,社会矛盾加深。二是资本家销毁商品,生产受到破坏。 4、资本家为什么要销毁商品,而不去救济贫民? 这暴露了资本家什么本性? A、销毁商品的原因:垄断资本家要保持商品价格,维持利润。 B、暴露的本性:资本家残忍、资本主义制度腐朽。 二、罗斯福新政 1、1933年3月4日,罗斯福总统在就职演说中说:“根据这些话,你觉得罗斯福怎样当选为美国总统? A、形势需要: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资产阶级必须寻找出路。 B、个人魅力:知识渊博、口才出众,克服危机的决心大、办法多,身残志坚、不屈不挠、众望所归。 2、罗斯福实行新政的目的是什么?(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3、“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做? A、中心措施: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调整工业。 B、实际目的: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4、除了调整工业之外,罗斯福还在哪些方面进行改革? 目的是什么? A、进行改革的其它方面:银行业、农业、公共工程等 B、目的:通过解决失业救济问题,缓和劳资关系和社会矛盾,从而消除危机。 5、“罗斯福新政”的效果如何?对你有什么启示? A、效果:美国的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罗斯福新政为后来美国参加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奠

初中历史《经济大危机(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经济大危机》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经济大危机》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中第二单元第4课内容,本课在一战后世界历史进 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是世界由重建和繁荣到再次走向世界大战的分水岭,并深刻影响到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本课通过讲述“繁荣”及其崩溃、罗斯福新政,从两个角度凸显出“经济大危机”这一主题。通过学习罗斯福新政,使学生认识到新政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 活提供了先例,成为今天许多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制定政策法规的依据,说明现代资本主义 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改良的功能。这次经济危机不仅仅是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上的一次重大危机,也是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场危机,对世界各国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以及国际局势 产生了重大影响。所以本课在世界现代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具体内容和学情分析,我设计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重难点突破如下: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地点、特点及影响;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等有关史实。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罗斯福新政措施、效果的分析,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 确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认识到“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不治之症”,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经济危机就 不可避免。 教学重点: 1.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 2.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和特点 教学难点: 1.经济危机中一些经济方面的知识

2.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突破: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看图片、看视频,合作探究和角色扮演的 方式,由感性入手,再由教师简单讲解,逐步形成理性认识,从而掌握重点知识,突破难 点问题。 二、学情分析 本课是九年级下册的第四课,八年级学生对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有一定了解,学生应该较容易理解经济大危机爆发前为什么资本主义经济呈现出繁荣一时的局面。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掌握了较多的历史学习方法,所以对本课经济危机的内容较容易理解。只是涉及到的一些经济常识问题比如股票对经济的影响,学生这方面的知识可能不足,在资料的选择和讲解的深度和难度的把握中要注意符合选择这个年龄学生的理解能力的内容。 三、教学方法 1.教法 直观演示法、问题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 2.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角色扮演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问题导入:运用多媒体在大屏幕上一一呈现美国历史上最富盛名的三位总统的肖像图。提问,这位受美国人爱戴的总统是谁?他为美国做出了怎么样的贡献?学生依次回答。最后呈现出罗斯福总统的肖像图,设置疑问,进入课堂。这样设计既回顾了旧知,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为了更好的掌握和理解重难点,我将教材整合为以下三部分:1.山雨欲来风满楼2.覆巢之下无完卵3.力挽大厦于将倾 1.山雨欲来风满楼(美国的曙光)

初中历史《1百家争鸣》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8 课百家争鸣 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历史课程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这是《历史课程标准》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 的基本理念之一。本课教学贯穿了“走进圣贤,汲取智慧”的设计思想。 1、“一条线索”: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本课是一个非常好的培养学生人生思想认识的教学案例,通过把老师搜集、整理、归纳起来的大量历史资料制作成PowerPoint 课件,用文字、图片、视频、表格等形式展现了古代思想家的风采,凸显了中学历史教学“思想教育”这个永恒不变的主题。 2、“两种能力”:基本的历史知识和基本的分析历史观点的技能。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在传授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基本

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的前提下,实现教学形式为教学中心内容服务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了解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知道“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 2、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灵活运用随堂小品、知识竞赛、故事会等形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分组活动这一形式,培养学生的协作性;通过假设历史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能力,激发其历史学习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培养辨证看待事物的能力;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四家学派代表

《第4课_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说课稿

《第4课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说课稿 梁园区水池铺乡二中乔传辉一、教材内容分析: (一)、教材地位 本课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学习本课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及本校的校情和学情。 1、知识与能力: 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掌握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和效果。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对《国家工业复兴法》的讨论、分析,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让学生联系史实论证经济大危机的特点、影响,使学生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史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罗斯福的生平,让学生学习他坚忍不拔、开拓进取的精神。(2)、通过分析《国家工业复兴法》协调资本家与工人的矛盾,解决危机的措施,最终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培养学生树立“互让互惠、实现双赢”的价值观。(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和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 (1)、教学重点:经济大危机的影响;罗斯福新政 (2)、教学难点:经济大危机的原因;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四)教学资源的整合: 1、插图、表格等教学资源的处理。 2、采取多媒体教学,制作教学课件,进行直观教学。 二、教法与学法 依据:教师作为为组织者、指挥者,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一)教法: 1、直观演示法:采取多媒体教学。 2、问题式教学法 (二)学法: 识图法、探究式学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 三、教学设计 (一)、导入: 展示:一美国矿工家中小女孩和妈妈的对白。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经济大危机教案新人教版

第4课经济大危机 一、经济大危机 1、背景: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繁荣一时,这一 繁荣背后孕育着危机。 2、原因:直接原因: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日益尖锐。 (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而劳动人民相对贫困,从而引起“相对过剩”。)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决定 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消除) 3、爆发时间及标志: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票交易所里的股票暴跌,这天被称为“黑色星期 四”。 4、持续时间:1929——1933 5、特点:①涉及范围特别广;②持续时间比较长;③破坏性特别大 6、影响:①经济萧条,工人大量失业,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社会矛盾加深。 ②资本家销毁商品、维持利润。 ②引起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政治危机。 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 ①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找出路。 ②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宣布实行新政。 2、罗斯福新政的目的:在资本主义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 经济危机。 (1)、直接目的:消除经济危机 (2)、根本目的: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3)、前提条件: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 3、新政的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4、措施: ①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 ②整顿银行,恢复政府的信用; ③在农业方面,让农民缩减大片耕地,屠宰大批牲畜;

④兴建公共工程,吸纳了大量的失业者。 三、评价罗斯福新政(新政的作用、效果):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 1、积极:①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 ②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③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 ④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2、消极:但它不可能根除资本主义社会爆发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痼疾。 四、新政的影响: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后来被许多国家所仿效,影响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五、罗斯福新政成功实施启示: 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成为今天许多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制定政策法规的依据,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改良的功能。但新政由于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因此只能遏制当时危机,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六、罗斯福新政所修建的田纳西水利工程有哪些好处? 它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灌溉条件,便利了水路交通,还在一定程度上为失业人员提供了就业的岗位,解决了贫民的生活问题等。 七、罗斯福新政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借鉴意义,对今天如何解决我国城镇下岗职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有什么借鉴作用? 答:兴建公共工程,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促进生产,以工代赈,从事公益性劳动,增加就业岗位。 (提高人口素质,加快经济发展;调整农村种植结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加大技术培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资金扶持从事个体经营等。) 八、当前,在美国发生的严重金融危机使世界多数国家都受到影响,这是因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 趋势造成的?面对这一“严峻的挑战”,你认为现任总统奥巴马能从罗斯福新政中吸取什么成功经验? 答:经济全球化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或: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加强政府对生产的控制和调 节。) 九、一位著名历史学家指出:“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优秀教案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7课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1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教学难点:封君与封臣的关系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欧洲地图,找出法、德、意三个国家。法国、德国和意大利是欧洲三个重要的国家,你知道这三个国家的由来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基督教的兴起 1.图片展示:《耶稣》 2.教师提问:为什么在公元1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产生了基督教? 提示:犹太人不满罗马帝国的残暴统治,在屡次反抗斗争失败后,才将希望转向宗教,期盼上帝派“救世主”来拯救他们。 3.教师提问:信仰上帝的人是富人还是穷人? 提示:在基督教产生之初,它是下层人民的精神寄托和借以斗争的手段。 4.教学补充:可以让学生阅读有关《圣经》的知识,如关于上帝创造天地万物、诺亚方舟、大洪水的

故事等,这些故事不仅是基督教的教义,也是古代流传下来的神话。比如,在大洪水的故事中,就反映出古代两河流域的部分历史史实,以此消除学生对宗教的神秘感,形成对基督教的正确认识。 5.学生自主学习:查阅资料,比较一下佛教和基督教,完成表格。 提示: 目标导学二:法兰克王国 1.教师讲述:476年,日耳曼人入侵,西罗马帝国灭亡,相继在西欧建立起一系列的日耳曼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是法兰克王国,是最典型的西欧封建国家。 法兰克(意为勇敢的、自由的)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散居在莱茵河下游,其中,居住在三角洲的称萨利克(海滨)法兰克人,居住在两岸平原的称里普阿尔(河畔)法兰克人。3世纪,法兰克人越过莱茵河进入高卢。4世纪,以罗马同盟者的资格定居在高卢东北部。5世纪下半期到6世纪初,在克洛维(465—511)统率下,经过不断地武力扩张,建立法兰克王国,占有了罗马在高卢的绝大部分领土。 2.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根据教材地图《5—6世纪的法兰克王国》,指出法兰克王国在不断扩张过程中的版图范围。 3.教师提问: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克洛维是当时很有远见和才干的国王。他为稳固自己的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什么作用? 措施:①皈依了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②保留了原来罗马大地主的土地,把原属罗马国有的土地和无主土地赐给自己的亲兵和官吏。 作用:①在他的带动下,整个法兰克王国都信仰了基督教;②取得了罗马教会、信基督教的高卢罗马人和部下的广泛支持;③法兰克王国的版图不断扩张,实力强大起来。 目标导学三:封君与封臣 (1)西欧封建制度以什么为纽带而形成的? 提示: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 (2)在西欧曾流传这样一句话:“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提示:由于封建等级制度是因土地的层层分封而形成的,各级封君与封臣之间都互有义务。所以,封臣即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领主为封主,而对自己封主的封主却没有臣属关系。所以,中世纪的西欧出现了“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现象。这种复杂的关系,在封建主之间“造成一团乱麻般的权利和义务”,使封建主之间不断发生争夺和混战。

历史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模板)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案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影响;教学难点:垄断组织的评价 【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 【教学课时】1 【教学资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第二次工业革命》上册课本及教参。自制教学课件 PPT3

PPT4 PPT5 PPT6 PPT7 PPT8

板书设计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背景 1、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 2、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和发展 3、19世纪自然科学的重大发展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和发明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自然科学的新发明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2、新技术、发明超出一国的范围,规模广泛,发展迅速 3、有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经济发展速度较快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经济方面: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 段 2、政治方面: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者,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 张 3、社会生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加剧了环境的污染 附:教学详案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生相互问好 师:同学们,我来自历史名城——鄂州市,坐公共汽车来到美丽的育才高中,公共汽车以什么作动力。(汽油,它是由石油炼成的)同学是怎样上学的?(骑自行车、坐电车)自行车的关键部件是钢制成的(有踏板和链条的脚踏车的自行车也是第二次工业时期发明),电车是以电力作动力的。 师:石油化学工业的建立、电力工业的兴起、汽车工业的产生和钢铁时代的到来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还有哪些成就呢?它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又是如何改变世界的?今天我们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 过渡:首先,我们一起探究一下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怎样兴起的? 探究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背景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想一想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怎样兴起的?先进的社会制度是创新和发明的政治保障。 知道的请举手,还有补充的吗? 我们归纳一下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背景。请看投影:

经济大危机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和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2、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等有关史实。 3、罗斯福本人身残志坚、不屈不挠的精神是值得尊敬的。 学习重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学习难点:课文中大量的经济名词和概念;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知识梳理: 一、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时期:20 世纪20 年代,特别是在1924 ~1929 年间。 二、经济大危机: 1、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矛盾) 直接原因——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具体原因——社会实际消费能力、市场虚假繁荣、盲目扩大生产、股票投机猖獗 (2) 主要原因: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盲目扩大生产,导致产品生产过剩。 2、时间:1929—1933年 3、范围:最先开始的国家:美国,后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4、特点:(1)波及范围特别广;(2)持续时间比较长;(3)破坏性特别大。 5、影响:(1)人民群众深受其害,工人大量失业,生活流离失所; (2)资本家为了保持商品价格,维持利润,大量销毁商品; 三、罗斯福新政 (一)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1、时间:1933年2、原因:(1)形势需要: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资产阶级必须寻找出路。(2)个人魅力:知识渊博、口才出众,克服危机的决心大、办法多,身残志坚、不屈不挠、众望所归。 (二)罗斯福新政 时间:目的: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措施:(1)中心措施: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目的: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2)金融:(3)农业:(4)以工代赈:大力兴建公共工程,刺激生产和消费,扩大就业。 目的:通过解决失业救济问题,缓和劳资关系和社会矛盾,从而消除危机。 5、作用(成效): (1)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的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2)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3)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与管理得到加强;(4)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5)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6)罗斯福新政为后来美国参加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奠定了政治和经济基础,但它不可能根除资本主义社会爆发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痼疾。 6、启示: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成为今天许多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制定政策法规的依据,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改良的功能。加强国际的经济交往与合作;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与管理;加强政府的执政能力;大力发展经济;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等。 自主检测: 1、下列对罗斯福新政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B.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C.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D.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 2、一位美国学者在评价罗斯福新政时写道:“其实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它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罗斯福新政在政治上的主要作用是() A.使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 B.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C.调整和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D.加强了中央集权 3、1929—1933年,美国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假如你是当时纽约的一位市民,你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A. 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B. 股票价格上涨,一夜暴富

初中历史《伟大的历史转折(5)》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10 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师通过观看视频或史料分析等形式使学生掌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指导学生看课文插图或相关的影视资料,使学生对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形成感性认识,然后学生间相互交流、讨论检验真理的标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和概述能力。引领学生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具体史实。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体会“伟大的历史转折”的含义,明白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历史意义,由此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 国的情感。 重点和难点 重点根据课文标题及行文重心确定本课重点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意义。因为第一这是课程标准的核心要求。第二,它与本单元后续内容构成因果联系,起 提纲挈领的作用。正因为中十一届三中全会所做出重大决策,之后的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创承包责任制、对外开放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等政策才得以实行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建设才取得巨大成就。

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主要依据以下三点:第一,本课的核心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而它的召开历经波折,关键点在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展开,打破了“文化大革命”后“两个凡是”的禁区,引发了全国性的大讨论与思想解放运动。第二,这有助于本节课教学目标的提升。第三,其对于理解本单元所涉及的拨乱反正、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关于建国以来若干问题的决议等内容密切相关。 教学策略 时事导入。由今年两会的时事热点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从学生的现实出发,由1977 年恢复高考,被称为拨乱反正的第一声号角。引出当时人们对改变文革错误与两个凡是的矛盾。, 由新闻导入,用几个新闻报道来串起本课的内容,导入的问题进行首尾呼应。 4. 用浅显的事例,糖果的味道来让学生理解真理的检验标准,用“按图索骥”的 成语来解释教条主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阅读新闻:2018 年全国两会期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全国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