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4课《经济大危机》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48.50 KB
- 文档页数:8
2021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 4 经济大危机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和掌握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历史,包括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相对稳定,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等史实。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经济危机爆发原因、特点、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对《国家工业复兴法》的讨论、分析。
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原因及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二月革命后的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召开了哪些会议 ? 有何影响 ?(分层复习)A、巴黎和会:1919-1920年,协约国在巴黎和会上同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之后,又分别同奥、匈、土、保签订了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对战败国领土及其殖民地再分割的体系,就是凡尔赛体系。
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英、法等国瓜分了原德国在非洲的殖民地。
B、华盛顿会议: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签订的几个主要条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它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国际关系结构。
其中的《九国公约》使中国成为最大的受害国。
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1、1924~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快的表现如何?这种状态导致什么结果?2、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的标志是什么?它造成了怎样的灾难?3、资本家为什么要销毁商品,而不去救济贫民? 这暴露了资本家什么本性?4、罗斯福怎样当选为美国总统?他实行新政的目的是什么?5、“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做?除此之外,还在哪些方面进行改革? 目的是什么?6、“罗斯福新政”的效果如何?对你有什么启示?二、“繁荣”及其崩溃1、1924~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快的表现如何?2、后来这种状态导致什么结果?3、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的标志是什么?它造成了怎样的灾难?A、标志:美国股票价格连续暴跌,影响了金融、农、工、商业等各个部门,进而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经济大危机》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经济大危机》是本册的重点内容之一。
本课主要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以及危机对世界各国产生的影响。
本课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了解经济危机的产生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经济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经济大危机作为一个专业性较强的历史事件,涉及许多经济术语和理论,学生可能对此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经济术语的解释和理论的阐述,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大危机的本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经济大危机的产生原因、过程和影响,认识经济危机对世界各国产生的严重后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经济大危机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面对经济问题的信心和勇气。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经济大危机的产生原因、过程和影响。
2.难点:经济大危机涉及的经济术语和理论的阐述。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授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手段,直观地展示经济大危机的过程和影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经济大危机的相关图片和数据,引发学生对经济大危机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经济大危机的产生原因、过程和影响。
在此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合作探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围绕经济大危机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讲授法:教师针对经济大危机涉及的经济术语和理论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大危机的本质。
第4课《经济大危机》一、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叙述了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以及为了应对危机,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
本课在教材的编写中大量使用图片,增强了学习内容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规律,即从经济大危机的背景、特点及影响,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的感性认知到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就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的理性认知。
二、教学对象分析九年级学生对历史的认识仍然主要停留在感性层面上,在学习中不能全面的多角度的分析历史,对问题的分析理解也不够深入,罗斯福新政中的一些内容,学生要全面、辨证地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
尤其是对股票等金融方面的专业名词很难理解,因此教学过程中,多采用些图片、动画、影音资料等呈现方式,将会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目标◆课标要求1.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2.以“产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和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历史,包括“一战”后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相对稳定,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及经济危机在美国的爆发,危机的特点及影响,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等有关史实。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危机”的相互交替的发展变化,培养观察认识历史的能力。
通过思考和探究这次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影响,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对罗斯福新政措施、效果的分析,培养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美国为应对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实施罗斯福新政的学习,认识到:1.资本主义制度有着不可克服的根本矛盾,其稳定只能是相对的、暂时的,不稳定则是绝对的、永恒的。
2.1929~1933年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根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无法避免的。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经济大危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经济大危机》这一课主要讲述了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经济危机。
本节课通过介绍经济危机的起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使学生了解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带来的巨大冲击,为后续学习罗斯福新政等历史事件奠定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经济领域的专业知识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关注经济危机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过程中应尽量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危机的严重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经济危机的起因、影响及应对措施;掌握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带来的巨大冲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分析经济危机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经济危机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关注国家经济命运的责任感;认识政府在应对经济危机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经济危机的起因、影响及应对措施。
2.难点: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带来的巨大冲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经济危机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经济危机事件,引导学生分析事件背后的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讲授法:教师对经济危机的相关知识进行系统讲解,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2.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等。
3.资料:收集与经济危机相关的历史事件、案例等资料。
4.设备: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1929年美国股市的崩溃场景,引导学生关注经济危机的起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经济大危机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相对稳定,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2、掌握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等史实。
3、理解罗斯福实行新政的目的是什么?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做?对你有什么启示?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教学难点:经济危机中涉及到经济学方面的一些知识和《国家工业复兴法》中的一些内容。
三、教学流程设计(一)出示教学目标(1分钟)(二)出示自学指引(1分钟)1、1924~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快的表现如何?这种状态导致什么结果?2、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的标志是什么?它造成了怎样的灾难?3、资本家为什么要销毁商品,而不去救济贫民? 这暴露了资本家什么本性?4、罗斯福怎样当选为美国总统?他实行新政的目的是什么?5、“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做?除此之外,还在哪些方面进行改革? 目的是什么?6、“罗斯福新政”的效果如何?对你有什么启示?(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8分钟)(四)师生共同探究一、“繁荣”及其崩溃1、1924~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快的表现如何?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垄断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国民生产总值创历史新高,许多工业部门出现高涨局面,工厂的电气化程度大大增强,一批新的电器开始进入家庭。
2、后来这种状态导致什么结果?一方面由于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人占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另一方面由于生产的相对过剩造成了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日益激化。
于是,在“繁荣”的背后孕育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3、动动手:找出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爆发国、特点、开始标志、影响。
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的标志是什么?它造成了怎样的灾难?(展示插图,辅助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综合)议一议:(演示危机时的情景,如等待领取救济面包的长龙,露宿街头的失业者,资本家销毁产品,拔掉田里成熟的棉花等。
《经济大危机》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历史,包括“一战”后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相对稳定,危机的特点及影响,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等有关史实。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这次经济危机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通过对罗斯福新政措施、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新政是为应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采取的措施,有助于美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是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教学重点】经济危机的特点和影响;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和影响.【教学难点】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黑色星期四"听说过吗?我来讲述它的来历,20世纪20年代,美国证券市场兴起投机狂潮,“谁想发财,就买股票”成为一句口头禅,人们像着了魔似地买股票,梦想着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
疯狂的股票投机终于引发一场经济大灾难。
1929年10月24日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雪崩似地跌落,人们歇斯底里地甩卖股票,整个交易所大厅里回荡着绝望的叫喊声。
这一天使很多人由百万富翁变成了穷光蛋,所以这一天就成了可怕的“黑色星期四”,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景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寻找答案。
二、新课学习(一)“繁荣"及其崩溃1。
提问: 1924——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快的表现如何?答: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垄断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国民生产总值创历史新高,许多工业部门出现高涨局面,工厂的电气化程度大大增强,一批新的电器开始进入家庭。
〉>>多媒体课件展示汽车以及家电进入美国寻常百姓家的图片( 1929年美国的汽车产量达到2600多万辆,平均每4个家庭拥有1。
3辆汽车。
)2.动脑筋:为什么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繁荣“却带来了危机?答: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盲目扩大生产,造成生产过剩,预示着经济危机的到来。
授课人学科历史年段班级时间:课题第4课经济大危机考纲要求教学目标1、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历史,包括“一战”后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相对稳定,危机的特点及影响,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等有关史实。
2、通过对罗斯福新政措施、效果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能力。
3、通过介绍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资本家却人为故意大量销毁产品,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
通过对罗斯福个人魅力的了解,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难点:经济危机原因及影响;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教学步骤设计课前检测检测内容(1)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有哪些?(2)经济危机爆发从哪里开始,有哪些特点?(3)经济大危机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4)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什么?(5)罗斯福新政主要有哪些内容?核心是哪方面?(6)罗斯福新政有哪些特点?(7)罗斯福新政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结果请同学们快速回顾一下“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召开了那些会议?有何影响?”通过同学们的回答,老师认为当战争结束后,战胜国往往通过会议签订一系列条约的形式,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确立符合自身利益的新的国际秩序,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确立,在一定程度上创造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环境。
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开始呈现繁荣的景象,那么,在20世纪20-30年代的资本主义各国经济繁荣的背后还有那些故事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对世界产生重要影响的经济大危机。
一.经济大危机1.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1)直接原因:生产的相对过剩造成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日益尖锐。
(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精讲导学2.经济大危机简况:(1)时间(2)最早出现的国家(3)特点3.经济大危机的影响:(1)社会生产力遭到巨大破坏(2)受害最深的广大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生活恶化。
第4课经济大危机【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地点、特点及影响,分析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
掌握罗斯福新政的背景、目的、内容,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分析罗斯福新政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教学重难点】重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难点:经济危机中涉及到经济学知识及《国家工业复兴法》。
【教学方法】讲述法、比较法、分析归纳法、列表法和问题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同学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大发战争横财,由战前的债务国变为了债权国,一战后通过华盛顿会议使它的海军力量同英国的海军力量并驾齐驱,在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又成功地抑制了日本势力的膨胀。
可以说一战后,美国成了当时世界经济中心,经济曾一度出现繁荣景象。
1929年,胡佛总统在他的就职演讲中称:“我对国家的未来毫不忧虑,它光辉灿烂充满希望。
”“我们的生活已经达到世界历史上的新高度,没有一个国家比美国更有保障了”可是,短短八个月后,美国却流传着一则悲凉的幽默话:“你必须排队才能挤到窗口跳下去。
”这一戏剧性的变化究竟是因为什么呢?当时的美国能走出低谷吗?二、自主学习,生成问题:1.资本主义的相对繁荣时期是指什么时期?繁荣表现如何?有何隐患?2.阅读图表概括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
3.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爆发的标志、特点及影响。
4. 简述罗斯福新政背景、时间、目的、中心措施。
5. 罗斯福新政的历史影响是什么?三、针对问题,有效点拨:1. 资本主义的相对繁荣时期:(1)时间:1924年-1929年。
(2)表现: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垄断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国民生产总值创历史新高,许多工业部门出现高涨局面,工厂的电气化程度大大增强。
第4课经济大危机知识与技能了解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一个短暂的繁荣时期;1929~1933年发生了资本主义世界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人们在危机中的痛苦;理解繁荣背后隐含着的危机因素;大危机的特点;认知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目的、特点,并能简要评价其作用。
通过学习本课中诸多有关经济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读懂经济问题和理解经济政策原理的能力;通过分析与评价罗斯福新政,使学生具备能够简单分析经济政策、评价经济政策作用的基本能力。
过程与方法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解决了一些政治问题,而资本主义的经济很快陷入严重危机的话题引入新课: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短暂繁荣及其表现;大危机特点及人民的痛苦;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教师揭示繁荣背后隐藏的危机因素;解释大危机的特点;帮助学生完成“动脑筋”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分析、评价罗斯福新政的得失、目的、特点及其作用。
建议在分析经济问题和经济政策时,举的例子尽量选择贴近现实的经济生活现象,以增强学生对分析和讲解的理解;对经济危机的一些表现和人民的痛苦等事实性问题,可让学生根据已搜集的资料、图片等自学,以集中精力完成分析和认识性内容的学习;在学习新政时,可让学生根据危机中的具体问题,设计自己的应对措施,再对照新政的实际措施,结合教师的分析和补充,加深理解,可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危机原因和罗斯福新政局限性的分析,使学生形成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可克服的根源的认识;通过对罗斯福新政的分析与评价,使学生能从积极的角度,客观地认识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
重点(1)经济大危机及其特点。
(2)对罗斯福新政的分析与评价。
难点(1)课文中大量的经济名词和概念。
(2)全面地、辩证地分析和评价《国家工业复兴法》中的一些内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讲述:大家知道“黑色星期四”吗?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票交易所里突然掀起抛售股票的狂潮,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
第4课《经济大危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是九年级下册第4课《经济大危机》。
课本内容次要包括两部分:1、“繁荣”及其崩溃;2、罗斯福新政本课内容属于世界古代史。
世界古代史次要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
一战后,建立了新的国际关系体系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0世纪20年代本钱主义世界取得了短期的绝对不变。
但1929年即爆发了空前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
为了摆脱危机,美国实行以国家调理经济为次要内容的罗斯福新政,德意日等国家力图以建立法西斯专政和对外扩张寻求出路,毕竟他们挑起了和平,和平以法西斯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经济危机不仅仅是本钱主义世界在经济上的一次严重危机,也是全部本钱主义制度的一场危机,对世界各国,特别是本钱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国际局势产生了严重影响,推进了世界全体性发展进程。
所以本课在世界古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指点思想和理论根据认真贯彻以有效教学、有效学习为特点的高效学习。
银丰学校的“RQE”成绩导学型课堂学习模式是“尊重规律、成绩导学、体验成功”的高效课堂学习模式。
这一教学模式的理念就是“尊重规律是根本,成绩导学是核心,体验成功是升华”。
在师生共度的学习过程中,经过恰当的学习方式,师生以尽可能少的工夫、精力和物力投入,让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效益最优化。
是教师高效指点和先生高效自主、合作、探求学习的无机融合。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1924——1929年本钱主义世界出现了一个短暂的繁荣时期;1929——1933年发生了本钱主义世界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人们在危机中的苦楚;理解繁荣背后隐含着的危机要素;大危机的特点及影响;掌握罗斯福新政的目的、特点、措施及效果。
2、能力目标:经过引导先生观察考虑和探求“经济危机爆发的缘由、特点、影响”,培养先生综合、分析历史成绩的能力;引导先生经过对《国家工业复兴法》的讨论、分析,评价罗斯福新政在本钱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培养先生初步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事情、历史人物的能力。
第4课经济大危机第1页共15页教师提问提问:“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召开了哪些会议?有何影响?教师归纳总结“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使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
由此导入新课。
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指导学生阅读第20页小字部分,教师提出问题,利用幻灯片打出投影:问题一:“这一时期经济增长快的表现是什么?”问题二:“这种状态会导致什么结果?”教师总结:这种经济繁荣是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下的产物。
解释“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含义,总结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盲目扩大生产,造成生产过剩,预示着经济危机的到来。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21页小字部分及插图。
第2页共15页70% 第3页共15页第4页共15页二、“罗斯福新政”实施“新政”的目的主要措施中心措施:家对工业的调整,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了解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等史实。
增进学生对罗斯福的感性认识,加深印象,培养表达能力,使学生理解为什么民众支持罗斯福实施新政通过学习罗斯福身残志坚、不屈不挠的精神,对学生进行情感、道德、价值观的教育。
引导学生通过对《国家工业复兴法》的讨论、分析,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能力。
教师适当讲解《国家工业复兴法》学生了解罗斯福及其实施新政的背景学生思考问题并小组讨论学生回答问题学生读小字部分学生总结农业、金融、公共工程等方面进行了改革,目的在于解第5页共15页生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教师总结其目的是“以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中心”,“制订各工业企业经营规范,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教师:除此之外,国家还在哪些方面进行改革?的是什么?指导学生阅读第23页小字部分,组织学生根据内容讨论教师总结“新政”的效果:美国的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第4课经济大危机知识与技能了解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一个短暂的繁荣时期;1929~1933年发生了资本主义世界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人们在危机中的痛苦;理解繁荣背后隐含着的危机因素;大危机的特点;认知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目的、特点,并能简要评价其作用。
通过学习本课中诸多有关经济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读懂经济问题和理解经济政策原理的能力;通过分析与评价罗斯福新政,使学生具备能够简单分析经济政策、评价经济政策作用的基本能力。
过程与方法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解决了一些政治问题,而资本主义的经济很快陷入严重危机的话题引入新课: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短暂繁荣及其表现;大危机特点及人民的痛苦;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教师揭示繁荣背后隐藏的危机因素;解释大危机的特点;帮助学生完成“动脑筋”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分析、评价罗斯福新政的得失、目的、特点及其作用。
建议在分析经济问题和经济政策时,举的例子尽量选择贴近现实的经济生活现象,以增强学生对分析和讲解的理解;对经济危机的一些表现和人民的痛苦等事实性问题,可让学生根据已搜集的资料、图片等自学,以集中精力完成分析和认识性内容的学习;在学习新政时,可让学生根据危机中的具体问题,设计自己的应对措施,再对照新政的实际措施,结合教师的分析和补充,加深理解,可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危机原因和罗斯福新政局限性的分析,使学生形成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可克服的根源的认识;通过对罗斯福新政的分析与评价,使学生能从积极的角度,客观地认识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
重点(1)经济大危机及其特点。
(2)对罗斯福新政的分析与评价。
难点(1)课文中大量的经济名词和概念。
(2)全面地、辩证地分析和评价《国家工业复兴法》中的一些内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讲述:大家知道“黑色星期四”吗?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票交易所里突然掀起抛售股票的狂潮,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
第4课经济大危机课型:新授教学模式:互动探究适时导练教具:多媒体(历史挂图﹑示意图﹑小黑板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历史,包括“一战”后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相对稳定,危机的特点及影响,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等有关史实。
通过对罗斯福新政措施、效果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结合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有关内容,了解经济危机的时代背景,知道经济危机的原因。
根据经济危机的特点,展示适当资料、图片,了解危机的危害及影响,认识到罗斯福新政所处的严峻形势。
师生共同探讨评价罗斯福新政的特点、目的措施及其成效,客观的评价罗斯福新政。
有效的链接到中国的国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介绍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资本家却人为故意大量销毁产品,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
通过对罗斯福个人魅力的了解,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重点: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难点:经济危机原因及影响;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教学流程(—)激趣导学“黑色星期四”听说过吗?我来讲述它的来历,20世纪20年代,美国证券市场兴起投机狂潮,“谁想发财,就买股票”成为一句口头禅,人们像着了魔似地买股票,梦想着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
疯狂的股票投机终于引发一场经济大灾难。
1929年10月24日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雪崩似地跌落,人们歇斯底里地甩卖股票,整个交易所大厅里回荡着绝望的叫喊声。
这一天使很多人由百万富翁变成了穷光蛋,所以这一天就成了可怕的“黑色星期四”,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景呢?导入新课(二)互动探究交流展示一、病之源—经济危机的原因提问:“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召开过哪些会议?有何影响?学生:凡尔赛会议,华盛顿会议。
缓和了矛盾。
教师归纳总结: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暂时缓和,使资本主义世界进入相对稳定时期,经济高度繁荣。
第4课《经济大危机》一、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叙述了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以及为了应对危机,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
本课在教材的编写中大量使用图片,增强了学习内容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规律,即从经济大危机的背景、特点及影响,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的感性认知到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就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的理性认知。
二、教学对象分析九年级学生对历史的认识仍然主要停留在感性层面上,在学习中不能全面的多角度的分析历史,对问题的分析理解也不够深入,罗斯福新政中的一些内容,学生要全面、辨证地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
尤其是对股票等金融方面的专业名词很难理解,因此教学过程中,多采用些图片、动画、影音资料等呈现方式,将会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目标◆课标要求1.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2.以“产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和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历史,包括“一战”后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相对稳定,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及经济危机在美国的爆发,危机的特点及影响,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等有关史实。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危机”的相互交替的发展变化,培养观察认识历史的能力。
通过思考和探究这次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影响,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对罗斯福新政措施、效果的分析,培养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美国为应对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实施罗斯福新政的学习,认识到:1.资本主义制度有着不可克服的根本矛盾,其稳定只能是相对的、暂时的,不稳定则是绝对的、永恒的。
2.1929~1933年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根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无法避免的。
3.垄断资产阶级销毁产品、毁坏生产设备和耕田等行径,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
4.罗斯福新政有助于美国的尽快恢复,但是新政没有也不可能解决生产力危机的根源──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性,因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四、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一)重点、难点1.重点(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2)罗斯福新政。
2.难点(1)经济危机中涉及到经济学方面的一些知识,初中学生理解有一定困难。
(2)《国家工业复兴法》中的一些内容,学生要全面、辨证地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
(二)解决方法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小字,教师进行讲解,使学生认识爆发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
再简单介绍经济危机的爆发,然后出示表格《经济危机的表现》和图片《排队领救济面包》等,由学生概括归纳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从而认识到这场危机是世界历史上波及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破坏性最强的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对世界各国,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以及国际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阻碍了世界整体性发展进程。
2.罗斯福新政讲解《国家工业复兴法》的内容,并提出问题“政府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再组织学生讨论,总结其目的是“以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中心”,“制订各工业企业经营规范,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教师提问“除此之外,国家还在哪些方面进行改革?”“目的是什么?”并指导学生阅读第23页小字部分,总结出在农业、金融、公共工程等方面进行了改革,目的在于解决失业救济问题,缓和劳资关系和社会矛盾,从而消除危机。
对“新政”的效果,组织学生根据新政的措施进行讨论,得出:新政的实施,避免了美国经济的彻底崩溃,恢复了生产力,改善了劳动人民的生活,使美国的经济得到尽快的复苏,从而度过了这场危机。
使学生对新政,尤其对《国家工业复兴法》全面、辨证地分析和评价。
3.经济危机中涉及到经济学方面的一些知识,初中学生理解有一定困难通过看资料片、flash动画的方式,由感性认识入手,再由教师简单讲解,逐步形成理性认识。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提问:“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召开过哪些会议?有何影响?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暂时缓和,使资本主义世界进入相对稳定时期,经济高度繁荣。
然而,繁荣背后却蕴藏着极大的危机。
补充:导课方式不是唯一的,应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计,这里提供其他导课以供参考。
1.观看影视资料:总统山。
教师过渡:为什么美国的总统山中会有罗斯福的雕像?他对美国做出了怎样的贡献?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就会得出答案。
2.看图片:罗斯福。
教师简单介绍: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任期最长、唯一一位连选连任四届的总统。
因为他执政时期,美国遇到了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接着又出现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经济大危机》。
(二)讲授新课1.“繁荣”及其崩溃(板书)20世纪20年代,各资本主义努力发展经济,很快出现了一个“繁荣”时期。
美国的发展尤为迅速。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小字,以增强感性认识。
)(投影。
)(1)1924~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快的表现在哪里?(2)后来,这种状态导致什么结果?在讲述资本主义经济繁荣时,要给学生指出,繁荣背后潜伏的危机。
就在资本主义世界的一片欢乐声中,资本主义危机突然降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陷入巨大灾难中。
2.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板书)(1)危机爆发(板书)关于危机产生的原因,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小字,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是由于资产阶级为了追求私利,盲目扩大生产,造成生产过剩。
这是导致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
关于危机爆发的标志,始于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的股票抛售。
为什么股票抛售会导致经济危机?向学生简略解释几点:①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工厂企业都是私有的,大都是股分公司,和股票有直接关系;②股票市价的价格是美国经济的晴雨表。
经济繁荣,股票就升值,人们就会抢购;反之,经济凋敝,股票就贬,人们就抛售;③1929年10月,纽约股票抛售狂潮的发生不是偶然的。
在这以前,美国的汽车工业、钢铁工业等都已出现停滞状况。
1929年10月24日上午10点多钟,纽约股票交易所开盘伊始,大批股票涌入市场。
盲目抛售,交易所陷入一片混乱,这一大抛售额达1000多万股,创股票交易所记录,股票价格暴跌。
到11月中旬,交易所证券贬值50%股票市场全部崩溃、信用破产。
(投影“纽约华尔街股票交易所前拥挤的人群”图,以增强感性认识。
)(2)危机的特点(板书)特点一,波及范围特别广。
过去危机只发生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里。
但这次危机则席卷整个世界资本主义世界,既波及到资本主义国家,也波及到殖民地、半殖民地。
另外,这次危机也影响到工、农、商、金融等所有一切经济领域,这也是过去任何一次危机所不及的。
特点二,持续时间比较长。
以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般是几个月,最长的是一、二年。
危机后经历短期的萧条,便转入复苏,而这次危机前后持续了5个年头(1929~1933年)。
这次危机持续时间之长,是以往任何一次危机所没有的。
特点三,破坏性特别大。
课本图表中列举的资本主义工业下降情况和世界贸易缩减的情况,已可看出这次危机的严重性。
(3)危机的影响(板书)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社会生产力产生什么影响?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为二点,并做如下讲述:①工人大量失业,劳动人民生活恶化。
失业队伍的增加,随之而来的自然是工资降低,生活水平的下降。
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无着、流离失所,社会矛盾加深。
②销毁商品、生产破坏。
提问:为什么“一方面是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另一方面却是资本家人为故意大量销毁产品?”这暴露了资本家什么本性?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造成各国社会的动荡不安,各国政府纷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里可以提一下《中国近代史》上日本为转嫁危机而加大侵华力度的有关史实,顺利过渡到下面的内容。
)3.罗斯福新政(板书)(1)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板书)形势需要:严重的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资产阶级急需寻找出路。
个人魅力: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总统。
介绍罗斯福生平时,可指引学生阅读课本“罗斯福总统”画像下的生平简介。
还可介绍一下罗斯福任总统上任后在电台上的“炉边谈论”,以增进学生对罗斯福的感性了解。
(2)罗斯福实施新政的目的(板书)新政的目的:消除经济危机,稳定社会经济正常秩序。
新政的根本目的是巩固资产阶级统治,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3)新政的主要措施(板书)新政的中心措施是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对工业生产的调整,其任务是克服工业生产的盲目竞争所造成的生产过剩现象,减少失业,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4)其它方面比如整顿金融、调整农业、举办公共工程(在公共工程中,最有意义的是美国田纳西水利工程)。
(投影“田纳西水力工程中的水坝”图。
)通过解决失业救济问题,缓和劳资关系和社会矛盾,从而消除危机。
(5)新政的效果经济方面:通过新政的一系列措施,经济得以较快恢复。
政治方面:由于新政的一系列措施,社会矛盾逐渐缓和。
稳定了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思维拓展:新政的成功实施说明了什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成为今天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制定政策、法规的依据,这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改良的功能。
但新政由于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因此只能遏制当时危机,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三)课堂小结本课主要讲述了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但在“繁荣”的背后,却孕育着严重危机。
1929年,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终于在美国爆发,然后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为了应对危机,美国实施了罗斯福新政。
新政的实施,避免了美国经济的彻底崩溃,恢复了生产力,改善了劳动人民的生活,使美国的经济得到尽快的复苏,从而度过了这场危机。
但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根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无法避免的。
(四)巩固练习见本课随堂练习。
六、参考资料1.危机影响整个资本主义世界(1)英国:工业生产指数下降23.8%。
1932年,失业人数近300万。
出口贸易下降50%。
1931年,实行英镑贬值。
(2)法国:工业生产指数下降36.2%,约倒退了20年。
1935年,失业人数为50万以上,半失业者占工人总数的一半。
1937年,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从1929年的6.4%降为5.1%。
危机延续到1936年才稍有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