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切花水分平衡生理 (1)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5.83 MB
- 文档页数:81
切花采后生理及其保鲜技术的应用作者:姜山来源:《南方农业·下旬》2015年第12期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切花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所以鲜切花采后生理及其发展前景备受人们关注,主要就切花采后生理变化,影响因素及保鲜技术的应用和建议。
关键词切花;采后生理;保鲜技术中图分类号:S682.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36-0-02切花在日常花卉及一些观赏植物的生产和培植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为促进植物观赏艺术发展提供了帮助。
切花属于一种较为鲜活的园艺性产品,其在被采摘之后依旧可以进行有效的生命活动。
但是,切花储存的时间和被观赏的寿命比较短,因此,切花在被采摘之后的生理性变化和保鲜技巧在园艺学科发展和研究过程中属于比较重要的一项课题。
近年来,国内和国外很多专家和学者对于切花采后生理发生的变化及保鲜技术进行了研究。
本文研究切花采后生理发生的变化及影响切花采后品质发生变化的因素,从而探讨出常见切花的保鲜技术。
1 研究切花采后生理及其保鲜技术的意义和重要作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切花的需求量大增,因此其在当前和未来近几年内都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观赏价值很高。
目前,国内外的切花市场发展都较为迅速,这主要得益于切花保鲜技术的发展。
切花采后的运输特别是远距离的运输会造成切花损失,如月季切花由于采后处理及保鲜技术未跟上,离体之后的鲜切花本身养分以及水分都比较容易出现损耗,进而导致其花枝出现快速衰老的情况,最终导致月季切花在流通中的损耗达40%,高者甚至达50%以上。
因此,对切花在被采摘之后生理的变化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开发出较好的冷藏和保鲜技术是当前国内外大多数相关方面专家的主要研究对象。
2 切花采后生理变化及影响切花采后品质的因素2.1 切花采后的生理改变2.1.1 导管堵塞以及水分的改变切花被采摘之后,迅速被切断其和母体根系之间的联系,水分供应中断,原本维持的水分平衡遭到破坏,当鲜花的失水情况达到本身重量的5%的时候,其花瓣的膨压出现丧失的情况,主要的表现形式为萎蔫[1]。
植物生理学中的水分平衡与调节机制植物生理学研究植物在生长和发育过程中的各种生理活动,其中水分平衡和调节机制是植物生理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水分对于植物的生长和生存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参与了植物的光合作用、传递养分、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等多个方面。
植物通过一系列的生理机制来维持体内水分平衡,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本文将介绍植物生理学中的水分平衡与调节机制。
一、水分吸收和输送机制1.根系吸收水分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
根的表面被称为根毛,它们能够增大根的吸收表面积,从而更好地吸收水分和养分。
根毛的吸水是通过渗透作用来实现的,即根毛内部的浓度高于土壤水分的浓度,水分自然向根毛内部渗透。
根毛还具有离子的主动吸收机制,通过离子泵将土壤中的养分吸收到根系内。
2.植物体内的水分输送植物体内的水分主要通过根系吸收后沿木质部细胞产生的毛细力向上输送。
毛细力是由木质部细胞内部的水分蒸腾引起的。
当根系吸收水分后,水分会被植物体内的细胞吸收并蒸腾出去,这种蒸腾作用类似于植物的“呼吸”。
蒸腾作用会产生负压,使得毛细管中的水分被吸引向上输送,从而形成毛细力。
二、水分的保存和调节机制1.根系的适应性植物根系的适应性是植物体内水分平衡的关键。
在水分缺乏的环境中,植物的根系会呈现出较长的形态,以增加吸水面积;而在水分充足的环境中,根系则会较短。
此外,植物的根系还有一些特殊的适应策略,如深根植物能够向土壤深处延伸根系,在干旱情况下更容易获取地下水源。
2.蒸腾作用的调节植物通过调节蒸腾作用来控制水分的流失。
当土壤中的水分供应充足时,植物的气孔会打开,水分通过蒸腾作用被释放到大气中。
而当土壤中的水分供应不足时,植物会通过调节气孔的开闭来减少蒸腾作用,以保持体内水分的平衡。
此外,一些植物还会在叶片表面形成厚厚的角质层,减少水分的散失。
3.排盐和调节渗透调节在一些盐碱地或沿海地区,土壤中的盐分可能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为了确保体内水分的平衡,植物通过排盐机制来排除多余的盐分。
植物水分生理学揭秘植物水分平衡调节的生理机制植物作为一类具有生命活动的有机体,具备自身调节机制以维持体内稳定。
其中,水分平衡调节是植物生理学中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本文旨在揭示植物水分平衡调节的生理机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讨植物在水分胁迫环境下的适应性与生存能力。
一、植物水分平衡的重要性植物体内水分的平衡对于正常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水分在植物体内起到多重作用,包括充当细胞组织的溶剂、参与物质运输和合成代谢等。
植物通过调节水分平衡来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调节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性,进而保障植物健康生长。
二、植物水分调节的主要机制植物水分调节主要通过根系吸收水分、水分传导和蒸腾作用三个中继过程来实现。
首先,根系通过细胞壁的渗透调节和离子吸收调节等方式调控水分吸收;其次,水分在植物体内通过水分传导系统由根部向整个植物体传输;最后,水分在植物叶片内部蒸发形成植物蒸腾作用,从而实现对外界水分环境的响应和调节。
三、植物水分调节的适应机制植物在水分胁迫环境下会通过一系列生理和形态调节来提高对干旱等逆境的适应性。
一方面,植物通过调节根系的生长和分布,增加根表面积以增强水分吸收能力。
另一方面,植物还通过调节气孔开闭、改变叶片形态和亚细胞结构等途径,减少蒸腾损失,降低水分需求量。
四、植物水分调节的调控因子植物水分调节的过程受到多种内外因素的调控。
内部因素包括植物激素(如脱落酸、脱落酸和植物生长素等)的合成与调节以及细胞内水分压力和渗透调节等;外部因素包括温度、光照、大气湿度和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的变化。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调控着植物水分平衡的维持。
五、植物水分调节对生存的意义植物水分调节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植物的存活和繁衍。
在水分充足的环境下,植物对水分的调节可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加养分吸收能力,促进植物的生长。
而在水分胁迫下,植物通过适应性的水分调节机制,减少水分蒸腾和氧化损失,从而提高对干旱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自身的生存竞争力。
采后处理复习材料题型:名解20分;填空15分;简答题(7-8题);论述题15分。
第一章采后生理概论1、呼吸作用:是指底物在一系列酶参与的生物氧化下,经过许多中间环节,将生物体内复杂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物质,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可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2、呼吸热:观赏植物产品进行呼吸作用要释放能量,此能量一部分用于维持生命活动外,释放到体外的能量以热的形式散发到体外,这部分能量称为呼吸热。
3、呼吸系数:又称呼吸商,是植物呼出的CO2和吸入的O2之间的容积比,用RQ表示。
RQ=1,底物类型为葡萄糖;RQ<1,为脂肪或蛋白质;RQ>1,为有机酸;RQ很大,无氧呼吸。
4、呼吸跃变:切花在发育过程中,呼吸作用不都是平稳的。
根据呼吸强度的变化模式,将切花分为呼吸跃变型(香石竹、满天星、兰科植物)和非呼吸跃变型(菊花、千日红、石刁柏、百合科植物、天南星科植物)5、伤呼吸:由重度机械损伤引起的呼吸称为伤呼吸。
6、切花的水分平衡:指切花的水分吸收、运输以及蒸腾之间保持良好的状态。
7、简述切花水分吸收和运输中存在的堵塞现象。
水分吸收堵塞:①茎杆基部和木质部内部的堵塞;②茎杆基部创伤引起的堵塞;③胶质软糖在木质部中沉积造成的堵塞;④切面分泌乳汁和其他物质造成的堵塞;⑤侵填体造成的堵塞。
水分运输堵塞:①空腔化:当花枝从母体上剪下来时,切口处会产生一个短暂的负压,空气很容易进入茎杆。
同时,切花在采后流通过程中,花茎中空气的吸入与滞留会形成空腔化。
空腔化也是引起切花瓶插过程中水分运输堵塞的一个重要原因。
②空腔化的形成:水柱中断,水蒸气立即填满管腔,形成空腔;堵塞导致压力差,水分向压力低的方向移动形成空腔。
ACS ACO8、乙烯生物合成途径:Met在SAMS的催化下→SAM ——→ACC——→乙烯(必考,用自己的话表述)9、乙烯的“三重反应”:抑制茎的伸长、促进茎或根的增粗、使茎横向生长(使茎失去负向地性生长)的三方面效应。
鲜切花采后的生理变化与保鲜技术概述(一)采后加工鲜切花采后的生理变化与保鲜技术概述ll=一)■张建国李志强2姬延伟2在世界花卉生产中,切花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它是鲜活产品,采后仍进行生命活动,因此其采后生理变化及保鲜技术一直是园艺学研究中较为活跃的领域.现对切花采后生理变化与保鲜技术研究的内容进行概述,以期对切花生产和销售具有一定指导作用.切花采后的生理生化变化切花品质与其体内的化学成分密切相关,水分,糖类,蛋白质,核酸,有机酸,挥发性物质,矿质元素,维生素和植物激素等化学成分的性质,含量及变化都直接影响切花品质.切花采收后,花枝和母株间的联系被切断,花瓣内部便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水分代谢遭到破坏;淀粉,蛋白质,核酸和磷脂等大分子生命物质和结构物质逐渐降解,失去原有功能;催熟激素乙烯生成量迅速增加,加速花瓣的衰老;质膜流动性降低,透性增加,最后导致细胞解体死亡.外观上则表现为花瓣枯萎,脱落.水分的变化植物从花芽发育到盛开,必须保持高度水平的紧张度,而花朵的紧张度取决于吸水速度和水分散失间的平衡,鲜度只有在吸水速度大于蒸腾速度时才能获得.大多数切花的含水量为70%~80%.切花采收后,切断了来自母体根系的水分供应,切花叶面蒸腾量大于基部吸水量,造成水分亏缺.故切花采收后,采取适当措施使其保持一定的含水量对于切花保鲜是极为重要的.研究表明,月季切花瓶插过程中,吸水总量与瓶插寿命没有相关性,其寿命的长短只取决于吸水与失水之间的平衡关系.当切花吸水量大干失水量时,其鲜度增加,花色鲜艳,茎杆挺拔,代谢正常而当吸水量小于失水量时,则切花品质变差.香石竹切花遭受短暂水分胁迫时,会出现早期萎蔫,并伴随着膜透性增大和膜活性降低以及乙烯生成等生理变化.长期水分胁迫时,失水程度越高,乙烯大量生成的峰期出现就越早.即使复水,切花也会失去观赏价值.因而在切花贮运过程中,通常需要90%~95%的相对湿度,以确保其鲜度.切花采收后应及时置于水中,但插入水中的切花并不一定能保证水分的充分供应,切花的导管堵塞,是影响水分吸收的主要原因. 导管堵塞可分为细菌造成的堵塞和生理性堵塞.细菌造成的堵塞细菌造成的堵塞有两个方面,一是微生物细胞在切花茎的基部造成物理堵塞二是切花花茎末端吸收细菌代谢物封闭了木质部导管,干扰水分的吸收.瓶插水pH值6.5~7.2时微生物最易繁殖,如瓶插水偏酸可有效抑制微生物生长.生理性堵塞在无菌情况下,分解酶活性增加,切口处产生果胶分解物,切口端受伤细胞释放出单宁和过氧化物酶,导致切面维管束周围有单宁氧化酶,钙盐,镁盐的沾带物积累.这类堵塞,可通过再剪切花茎基部并快速移入水中以减少氧化来解决.此外,在水分亏损状态下剪切花枝,空气易进入木质部导管,出现气泡切断水柱,也影响吸水(物理堵塞).排出气泡,花枝紧张度可得到恢复,这就是通常在水中剪切花茎可防止其凋萎的原因. 瓶插时花与叶之间也产生对水的竞争.如月季除去叶片,可减少78%的水分丢失.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衡量切花寿命长短的良好的指标,高呼吸速率的切花的寿命较短.对月季,香石竹,兰花,蜡梅等切花的呼吸速率的研究表明,呼吸速率随花卉的生长发育过程逐渐升高,兰花盛开时达到呼吸高峰,花开始萎蔫时呼吸速率降低.采收后喷布BA能降低切花的呼吸速率,延迟呼吸高峰的出现,进而延长切花寿命.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的代谢花瓣衰老伴随着干物质的减少,这是由于一些大分子物质如糖,淀粉,蛋白质和核酸等的重新分配.糖类是切花体内重要的营养物质,为切花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外部供给糖,糖沿着维管束进入到花中,增加花的渗透浓度,改善吸水能力,使花瓣保持膨胀.同时维持细胞膜的半透性,推迟离子与水的渗漏,有利于延长寿命,保持花瓣色泽.糖作为蛋白质合成的基质, 可延缓蛋白质的分解.糖还能影响水分的平衡,使气孔关闭,减少水分丧失.研究发现,唐菖蒲贮藏后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其自身含糖量的减少.用外源糖预处理切花菊花,可延缓其自身糖分的消耗,使切花菊花在整个贮藏过程中都有较高的含糖量,从而提高其贮后的观赏质量.蔗糖处理红衣主教月季切花,可以改善贮藏品质,延长瓶插寿命,增大花朵直径,降低失水速率和细胞膜透性.切花采后碳水化合物总的呈现出下降的变化趋势,淀粉在采后1到几十个小时内迅速分解,之后则维持较稳定水平.如月季切花花瓣中的淀粉在采后1~2d内迅速分解,之后维持较稳定的水平.可溶性糖含量于采后逐渐降低,还原糖在瓶插前期稍有增加,以后也下降.研究表明,月季采收时花瓣中的淀粉含量越高,其后在瓶插的花冠中的糖分就越高,瓶插寿命就越长.除了糖类的降解,切花体内还伴随着可溶性蛋白质的降解.蛋白质,氨基酸的变化与切花的衰老关系密切.在可溶性蛋白质中,有相当部分是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酶类,如切花采后蛋白质酶,核酸酶,过氧化物酶等活性的提高,往往导致切花品质的降低.长寿花比短寿花和中寿花含有更高水平的蛋白质,且水解速率较低.研究认为,切花采后蛋白质的变化动态和切花采收时的发育程度有关,若采收的切花完全开放,已经成熟,则瓶插时主要发生蛋白质的分解作用.若在蕾期或初开期采收,花朵尚未发育成熟,采后初期随着发育程度的加深,蛋白质合成作用是主要的,在以后的衰老过程中蛋白质才开始大量分解,含量下降.脂类物质主要包括膜脂,不挥发的油脂和蜡质.膜脂和不挥发的油脂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成分.在切花衰老过程中,膜中磷脂含量减少,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比例降低,导致膜流动性降低,膜相变温度升高,使得膜粘性增加,与膜结合的酶活性下降,致使细胞吸收溶质的能力减弱,膜固化透性增加,最终导致细胞解体死亡,花瓣凋萎.部分切花叶片表面有蜡质层,能减少切花水分因蒸腾作用而散失,较长时间的维持切花品质.生物膜的变化切花衰老过程中细胞膜的透性会增加.研究表明,花瓣衰老时,色素,氨基酸,糖及电解溶液的渗漏急剧增加,渗透率是平时的2~5倍.月季花瓣衰老过程中,固醇与磷脂的比率增加,导致膜的流动性降低,从而使与膜结合的酶活性减弱,细胞吸收溶质的能力减弱, 加之膜透性的增加,最终导致细胞死亡,花瓣凋萎.内源激素的变化植物切花中含有IAA(生长素),CTK(细胞分裂素),GA(赤霉素),ABA(脱落酸)和乙烯等植物激素,它们的含量及变化控制着切花的衰老.一般来说,乙烯和ABA促进花瓣衰老,CTK和GA延迟花瓣衰老,而IAA具有促进衰老和延迟衰老的双重作用.其中乙烯促进衰老的作用最为关键.有机酸和挥发性物质的变化有机酸主要是一些代谢产物,如天门冬氨酸,苹果酸,酒石酸等,其含量的变化,导致细胞液泡中pH值变化,进而影响花瓣寿命.挥发性物质是指切花产生的一系列具有芳香气味,在常温下呈油状的物质,虽然它们的含量很低,但能赋予切花更好的品质.矿质元素矿质元素主要有N,P,Ca,Mg等,其含量对切花品质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缺钾或钙会引起月季花梗弯曲;而缺钾则植物细胞壁太薄或木质部不发达缺钙,钾,硼时香石竹的瓶插寿命缩短.矿质元素还影响切花的颜色,高钾低氮有利于月季着色,而高氮时颜色不佳. pH值的变化高勇等研究月季切花细胞液PH的变化发现,衰老组织中pH值升高.GREENHOUSEHORTICULTURES9影响切花寿命的3个因素切花采后寿命长短与采前生长状况,采收期,贮藏条件以及是否采用了适合的预处理有关.采前生长条件切花采前的生长条件,如光照,温度,湿度,空气组成,水分,植物保护和园艺措施等,都会影响切花的生长发育,进而影响采后品质.要使鲜花的保鲜期尽可能长,不能只从采后开始,在品种选择,栽培措施上也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有利采后贮藏,保鲜.品种选择在切花保鲜中,品种的选择往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茎杆粗的品种,糖分贮藏量多,维持呼吸作用的时间较长,保鲜期较长.加强栽培管理在选择优良切花品种的基础上,加强管理,改善栽培措施,可以增加切花干物质含量,延长保鲜时间和瓶插寿命.研究认为,切花品质的30%~70%决定于采前生长条件,其中以光照影响最大.在光照较弱条件下生产的香石竹和菊花切花衰老速度较快,而生长于高温条件下的植株由于呼吸消耗增加,其碳水化合物水平下降,切花寿命缩短.矿质营养,栽培基质,浇水对大多数切花的瓶插寿命影响不十分明显.但缺乏钙,钾,硼时香石竹的瓶插寿命缩短,硝态氮对菊花瓶插寿命的影响优于氨态氮及尿素.在切花栽培期间,氮肥过量会促使切花营养生长过盛,进而降低切花品质,还容易促进乙烯产生,加速切花衰老.因此,在花蕾现色之前要少施或停施氮肥,防止因枝叶柔嫩而保鲜时间和瓶插寿命降低.保持土壤相对干燥,不仅有利于根系发育,而且可延长采后保鲜期.病虫害防治病虫的危害会降低鲜花保鲜的时间及降低鲜花的品质.在切花及叶上常带有病虫卵是限制其国际贸易的主要原因,因为切花中有病虫是引起其较快速衰败的主要原因,因而在出口时切花常用甲基溴化物熏蒸消毒以延长其采后寿命,但该方法对许多切花本身也有害,甚至在不引起可见的物理损伤时,缩短其货架寿命.作为替代法,新西兰的鲜花生产商用采后将鲜切花放在一个箱内熏蒸消毒来控制病虫害.具体方法是,将青霉素溶解于CO(在一个压力罐中),并将此"溶液"用管子输入箱中,随CO.的挥发,青霉素在叶或花的表面覆以一层,杀死很大范围内的对其敏感的昆虫.所使用的熏蒸剂为甲基溴化物或青霉素.由于这些原因,许多国家花卉生产者正努力尝试用非化学法来杀死病虫,如用某种虫害的天敌来杀死病虫,但这给切花生产者带来了检疫问题,发展上受到了限制.常用的切花采后防侵染处理是电离射线法.射线被广泛用于消毒医用物质及设备,也用于食品消毒,用射线杀死切花中病虫的效果不好,甚至杀死病虫所需的剂量较低时,射线处理也会引起切花货架寿命的显着降低.但日本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对菊花来说,将花放入含蔗糖溶液的瓶中,则可完全克服电离射线的负作用.采后昆虫非化学防治的另一方法为调节贮藏环境的气体成份(气调贮藏),即减少o.含量,提高CO.含量.这种方法在过去几年中在美国得到研究,是防治病虫专家认为效果较好的方法.采收时期采收时期对切花品质影响很大,采收过早,由于发育不充分,花朵甚至不能正常开放;采收太晚会缩短切花寿命.一天中,以日出前采收为好.不同种类的切花采收期,通常依据其花枝发育阶段来确定◎花蕾显色期采收.不仅花朵能正常开放,而且便于包装运输.如唐菖蒲花序下端的花蕾显色时,即可采收.芍药,牡丹等在花头(花蕾)显色时采收,可于吸水后盛开,且耐贮藏.◎花朵初开时采收.目前多数种类的切花采收期均属于此类.以月季为代表,在1~2枝花瓣外展初开时采收最佳.属于此类型的还有香石竹,荷兰菊,金光菊等.◎盛开时采收.以花期持久的种类为多,如花烛,红鹤芋,火鹤,山茶类,向日葵类等.近年来,许多人都提倡采用蕾期采收的方法,其优点是切花少受伤害,所占空间少,较耐贮运,能保存较长时间,从而减少生产成本.适宜蕾期采收的花除了菊花外,还有香石竹,郁金香,唐菖蒲, 金鱼草等.采收时,切口要整齐.有的种类如菊花,最好在水中进行二次剪切,或将切口置于80cc~90cc热水中浸泡10~15min,以排出花茎中的空气,利于切花水养时的水分吸收和疏导.分级与包装分级是根据国际上通用的标准对所采花材进行归类,其主要依据是花枝的长短,也有按花径来分的.同一种切花由于花径大小和品种特性的不同,分级标准也有差别.如大花菊与小花菊,其分级标准的差别就比较大.包装也是保鲜的措施之一,它包括花材的单支包装,花束包装以及运输包装等.大多数切花无需单支包装(但也有例外).花束包装是对分级,预处理后的花材按一定数量扎成束,再用塑料薄膜封裹.一般包装时,须适当透气,以防花材变质.一1浙江林学院旅游学院311300—2河南省洛阳市园林科学研究所471011。
1、观赏植物采后生理与技术的概念、研究内容?观赏植物采后生理与技术:通常称为花卉保鲜,是研究观赏植物采后生理生化变化规律、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以及延缓衰老进程、提高流通质量的技术措施。
主要包括两大范畴,即观赏植物采后生理与观赏植物采后技术。
研究内容:切花类、切叶类、盆栽花卉类、种球类、种苗类、种子类。
2、什么是切花水分平衡?水分对切花采后的作用有哪些?切花水分平衡:是指切花的水分吸收、运输以及蒸腾之间保持良好的状态。
作用:观赏植物产品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保鲜上,而新鲜直接与水分平衡有关。
在观赏植物产品中,鲜切花和切叶类产品品质与水分平衡密切相关。
切花的水分吸收通常用水分吸收平衡来衡量。
3、什么是水分胁迫?水分胁迫会引起哪些生理反应?在切花的水分吸收和运输中有哪些堵塞现象?水分胁迫:是指植物体失水大于吸水,引起体内的水分亏缺。
并进而对植物体正常的生理功能产生干扰。
引起的生理反应:(1)对花枝水分状况的影响(2)对叶片气孔阻力的影响(3)对花朵和叶片的相对电导率的影响(4)对酶的影响(5)对激素的影响,包括乙烯、脱落酸、细胞激动素。
堵塞现象:(1)茎杆基部或木质部内部的堵塞(2)茎杆基部创伤反应引起的的堵塞(3)胶质软糖在木质部中沉积造成的堵塞(4)切面分泌乳汁和其他物质造成的堵塞(5)侵填体造成的堵塞体内运输堵塞现象:空腔化4、什么是切花的开花、切花的衰老?有哪些类型?切花的开花:是指鲜花采切后从蕾期、经初开到盛开的花朵的开放过程。
切花的衰老:指植物个体发育的最后阶段,是导致死亡的衰退过程。
衰老类型:a 整株衰老 b 地上部衰老c 落叶衰老 d 渐进衰老5、什么是瓶插寿命?商品花卉流通中衡量有效寿命的指标是什么?瓶插寿命:指从瓶插之日起到失去观赏价值为止的天数,包括切花瓶插后的开花和衰老过程。
商品花卉流通中衡量有效寿命的指标是花瓣寿命。
6、什么是脱落?落花可分为哪些情况?生长素与脱落的关系是什么?脱落:是指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与脱离母体的过程是植物自然衰老进程中得最后一步。
花卉的水分调节与浇水方式花卉在生长过程中需要适量的水分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活动。
正确的水分调节和合适的浇水方式是花卉健康生长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介绍花卉的水分调节原理、合理的浇水方式以及几种常见的花卉浇水技巧。
一、花卉的水分调节原理花卉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通过细胞的渗透调节来控制水分的进出,从而保持细胞的正常功能。
水分调节的主要原理有渗透压平衡、细胞壁弹性、根压力和根吸力等。
渗透压平衡是花卉维持水分平衡的基础条件。
当花卉根部吸收到足够的水分时,细胞内外的溶液浓度趋于平衡,从而维持了细胞内外的水分平衡。
细胞壁弹性可以调节细胞内的水分流动速度,当土壤中水分供应不足时,细胞壁可以收缩,减少水分的散失。
根压力是花卉在吸收水分过程中产生的压力,能够帮助水分向上输送。
而根吸力则是花卉根部对水分的需求产生的吸力,能够促使水分向根部移动。
二、合适的浇水方式1. 适量浇水:花卉生长过程中需要适量的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对花卉的生长造成影响。
一般来说,土壤表面干燥时进行适度的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
避免花卉长时间处于过湿或过干的环境中。
2. 不宜频繁浇水:花卉根系需要氧气来进行呼吸,频繁浇水会使土壤过于湿润,导致根系缺氧。
根据花卉品种和生长环境的不同,合理间隔地进行浇水,避免频繁浇水。
3. 错峰浇水:夏季气温高、蒸发加快,花卉的水分需求也随之增加。
为了避免烈日下的蒸发损失,最好选择在早晨或晚上进行浇水,确保花卉能充分吸收到水分。
4. 底部浇水:采用底部浇水的方法可以更好地满足花卉的水分需求。
将花盆放入装有水的盘子中,让花卉自行吸收所需水分,避免水分的过量蒸发。
三、花卉浇水技巧1. 观察土壤湿度:用手指轻轻插入土壤中,如果觉得湿润,则说明土壤中的水分还足够;如果感觉干燥,则需要浇水。
2. 喷雾浇水:对于一些喜欢湿度较高的花卉,可以采用喷雾的方式进行浇水。
使用喷壶轻轻喷洒在花叶上,增加花卉周围的湿度。
3. 循序渐进:在浇水时,应从花盆的外围开始,循序渐进地向内浇水。
植物生理学中的水分平衡与生长调节水分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植物通过水分平衡与生长调节来适应不同环境条件,并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本文将就植物生理学中的水分平衡和生长调节进行探讨。
一、水分在植物生长中的重要性水分是植物体的主要组成成分,也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其他生理代谢活动所必需的溶剂。
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并通过根系输送至上部,通过根系与土壤之间的吸附附着力以及水分蒸发和植物蒸腾作用的共同作用,植物保持了水分平衡。
二、植物的水分平衡机制1. 吸水和输水植物通过根系吸水,并通过细胞间隙、细胞内的导管系统使水分上升至整个植物体。
根系吸水的机制包括渗透压驱动、根顶吸力、毛细管效应等。
2. 植物蒸腾作用植物通过叶片的气孔散发水分,这种现象被称为植物蒸腾作用。
蒸腾作用能够促进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并起到冷却植物组织的作用。
3. 节水机制一些环境条件恶劣的植物如沙漠植物和旱生植物,为了适应干旱环境,进化出了一些节水机制。
这些机制包括减少蒸腾面积、叶片厚度增加、气孔关闭等。
三、植物生长调节与水分平衡1. 植物激素的作用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调节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中一些激素与水分平衡密切相关。
例如,植物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细胞伸长,调节植物的开花和开花期。
赤霉素可以调节植物的抗旱性和抗逆性。
2. 温度与水分平衡温度对植物的水分平衡和生长调节起到重要影响。
高温会导致植物体内的水分蒸发加快,从而影响植物的水分平衡。
低温则会引起水分结冰,破坏植物细胞的正常结构。
3. 光照与水分平衡光照对植物水分平衡和生长调节也有一定影响。
光照能够刺激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而促进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
同时,光照也可以调节植物的开花和开花期。
四、水分平衡与植物的适应性进化植物为了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进化出了不同的水分平衡和生长调节机制。
例如,沙漠植物具有较强的抗旱性和节水能力,能够在极端干旱的环境下生存;水生植物则具有较高的水分吸收能力和生长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