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免疫学案例

免疫学案例

医学免疫学概论

患者李xx,男,11岁,因高热、头痛,右侧腹股沟疼痛,行走不便而入院。患儿于6天前参加夏令营活动时,不慎右足底被刺伤,因伤口小,不以为然,未作任何处理。3天后伤口有轻度肿痛,第5天半夜开始发高烧、无抽搐,右侧腹股沟疼痛,行走明显不便,未进行任何治疗,第6天就诊入院。体格检查发现右足底伤口及右侧腹股沟皮肤红肿、触之微热,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血象:WBC12×109/L,血细胞分类:中性杆状核粒细胞12%,中性分叶核粒细胞76%、淋巴细胞10%、单核细胞2%。临床诊断:右足底外伤性感染并发右侧腹股沟淋巴结炎及菌血症。

问题:从免疫学的角度考虑,患儿右足底被刺伤后,局部感染,为什么右侧腹股沟淋巴结会出现肿大、疼痛及高热?

患儿右足底被刺伤,导致外来病原微生物入侵,机体免疫系统可识别这种“非己”抗原物质,发生免疫应答。免疫系统是免疫应答的物质结构基础。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淋巴结是外周免疫器官,是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故淋巴结会肿大。在免疫应答的过程中,免疫分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某些免疫分子如细胞因子具有致热及致痛的作用,故患儿表现疼痛和高热。

免疫器官

男,4个月。因低热半月而入院。患儿系第二胎第二产,足月顺产,出生体重2.3kg,无窒息史,出生时即接种卡介苗。母乳喂养,无抽搐史。自出生后反复患呼吸道感染及鹅口疮,治疗效果欠佳。有一兄亦是生后反复感染,4个月时在家中死亡,具体病因不详。体检:体温37.8℃,意识清楚,营养发育欠佳,慢性病容,贫血貌,内眦间距3cm,无特殊面容。口腔黏膜有大片白色膜状物附着,不易拭去,咽部充血。左上臂有一黄豆大小创面,有脓血分泌物。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未见异常。腹胀,有脐疝,肝肋下1cm,质中,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87~95g/L,白细胞(8.5~12.5)×109/L,中性粒细胞0.55~0.70,淋巴细胞0.35~0.46,血小板55×109/L;血IgG 2.1g/L,IgA 0.57g/L,IgM 0.71g/L。入院诊断:上呼吸道感染,鹅口疮,营养不良,脐疝。

入院后第3天出现高热,为弛张热,体温38.5~41oC,经静脉滴注先锋霉素Ⅴ号、丁胺卡那霉素、大蒜素等,输血浆及新鲜全血,病情无好转。骨髓检查仅提示感染,无其他异常。血培养有表皮葡萄球菌生长,肥达氏反应阴性,血钙

1.95mmol/L,血磷

2.02mmol/L,PPD皮肤试验(-)。3次X线胸片均未见胸腺影,余无异常发现。入院后高热持续不退,肝脾进行性增大,全身皮肤巩膜出现黄疸并逐渐加重,颜面四肢明显水肿,腹水征阳性,并出现心衰、中毒性肠麻痹,频繁抽搐及昏迷。住院第23天因全身衰竭而死亡。死亡前诊断:①细胞免疫缺陷病;②粟粒性结核;③败血症;④鹅口疮;⑤营养不良;⑥脐疝。

尸检:身长63cm,皮肤巩膜明显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肝平髂嵴,重485g,肝表面及切面上有散在的0.1~0.2cm大的淡黄色结节。脾重75g,脾表现及切面有与肝脏同样的小结节。腹膜后有三个直径约1.5cm的淋巴结,切面呈灰黄色,其他部位未见肿大淋巴结。胸腺萎缩,仅重2g;甲状旁腺缺如。镜检:①肝脾及腹膜后淋巴结内均有粟粒样结节,有部分呈干酪样坏死,多数由上皮细胞组成,内有大量抗酸杆菌;②肾上腺、肝脾及两肺有巨细胞包涵体;③胸腺小叶不清,未见哈氏小体,淋巴细胞极少,肠内未见到集合淋巴小结。病理诊断:①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②播散性卡介苗病;③巨细胞病毒感染[2]。

问题:1.该患儿应如何诊断?本病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卡介苗是一种减毒活菌苗,细胞免疫功能良好的人接种后,不会引起全身播散。胸腺缺乏或严重发育不良时,接种的卡介苗不能局限,播散至全身而导致此病[3]。本病由丹麦学者在1953年首先报道,至今国外累计有35例,而国内仅有4例,大多为细胞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者,预后极差。以下几个特点,有助本病诊断:①年龄多在1岁尤其是6个月以下;②患儿发育营养差;③反复出现呼吸道感染、霉菌感染及脓疱疮;④卡介苗接种处愈合慢或不愈合,可有痂下积脓;⑤X线胸片上见不到胸腺影;⑥细胞免疫功能严重低下;⑦结核菌素试验多为阴性。尽管此病罕见,但因预后险恶,早期诊断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如接种卡介苗后局部迁延不愈合,并有严重的全身症状,应排除此病可能,一旦明确诊断即行抗结核治疗。

2.胸腺在免疫器官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1)T细胞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2)免疫屏障

(3)免疫调节

抗原

男性,21岁,咽部不适3周,浮肿、尿少1周。 3周前咽部不适,轻咳,无发热,自服氟哌酸不好。近1周感双腿发胀,双眼睑浮肿,晨起时明显,同时尿量减少,200-500ml/日,尿色较红。于外院查尿蛋白(++),RBC、 WBC不详,血压增高,口服“阿莫仙”、“保肾康”症状无好转来诊。发病以来精神食欲可,轻度腰酸、乏力,无尿频、尿急、尿痛、关节痛、皮疹、脱发及口腔溃疡,体重3周来增加6kg。既往体健,青霉素过敏,个人、家族史无特殊。

查体:T 36.5℃,P 80次/分,R 18次/分,Bp 160/96mmHg,无皮疹,浅淋巴结未触及,眼睑水肿,巩膜无黄染,咽红,扁桃体不大,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脾不大,移动性浊音(-),双肾区无叩痛,双下肢可凹性浮肿。

化验:血Hb 140g/L, WBC:7.7×109/L,PLT:210×109/L,尿蛋白(++),定量3g/24h,尿WBC0-1/高倍,RBC:20-30/高倍,偶见颗粒管型,肝功能正常,Alb 35.5g/L, BUN:8.5mmol/L, Scr:140umol/L。血IgG、IgM、IgA正常,C3:0.5g/L, ASO:800IU/L,乙肝两对半(-)。

临床诊断:急性肾小球肾炎(链球菌感染后)

问题:

1. 链球菌反复感染后为什么会诱发急性肾小球肾炎?

与异嗜性抗原引起的交叉反应有关,异嗜性抗原是一类与种属特异性无关,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某些抗原与人肾小球基底膜有共同抗原,因此,此型链球菌感染后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能与人肾小球基底膜发生交叉反应,破坏肾小球基底膜,导致急性肾小球肾炎。

2. 异嗜性抗原在医学上的意义?

(1)与某些疾病的诊断有关:如外斐试验,引起斑疹伤寒的立克次体与变形杆菌OX19、OX2有共同抗原成分,临床上可采用变形杆菌为抗原,与斑疹伤寒病人的血清做凝集试验即外斐试验,进行辅助诊断。

(2)与某些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有关:如急性肾小球肾炎(链球菌感染后)

免疫球蛋白

患儿朱XX,男,9岁,因左膝关节肿痛长达一年入院,患儿未足月顺产出生,3岁以前很少患病,近一年反复发生中耳炎、扁桃体炎、肺炎等疾病,近日左膝关节肿痛加重,活动明显不便入院。

体格检查: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在患儿的口腔中看不到扁桃腺的构造。患儿免疫功能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如下: (1) 血丙种免疫球蛋白值极低 (IgG: 137 mg/dl, IgA: 8 mg/dl(76~390mg/dl), IgM: 21 mg/dl, IgE: 18 IU/ml)。

(2)总补体溶血活性(CH50) 正常。(3)外周血B細胞数目极少而T细胞数目正常。

(4)吞噬細胞功能正常。追溯患儿的家族史,发现有多位母系的男性亲戚在婴幼儿时期即因为感染性疾病而早夭。显示患儿有患先天性免疫不全症的可能,极有可能为Bruton氏病(性联无丙种免疫球蛋白血症 X-linked agammablobulinemia)。于是开始定期每四周给予靜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400mg/kg),并将其血中IgG值维持在 500mg/kg 以上。经上述之治疗之后,患儿的关节炎很快获得改善。

问题:

本病为什么会常患各种感染性疾病,并说明抗体对维持机体生存的意义。

性联无丙種免疫球蛋白血症发病原因是在性染色体长臂2区2带(Xq22)上的

Btk(Bruton酪氨酸激酶)基因上存在着缺失,使前B细胞不能发育为B细胞,血清各类免疫球蛋白降低或缺少,B细胞减少或缺如,细胞免疫正常。由于缺乏Ig 患者表现为化脓性细菌感染。Ig分为五种类型IgG、IgA、IgE、IgM、IgD。IgG 是机体抗感染的主要的抗体,在抗感染过程中发挥主力作用,其可以激活补体,发挥溶菌、溶细胞作用,通过Fc段可与巨噬细胞、NK细胞等表面的FcR结合,发挥调理作用及ADCC作用。IgG是唯一通过胎盘的Ig,在新生儿抗感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IgA广泛分布于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粘膜表面以及外分泌液中,它能阻止病原体微生物对粘膜上皮细胞的黏附,具有抗菌、抗病毒和中和毒素等作用,是机体粘膜防御感染的重要因素。IgM是血管内抗感染的主要抗体,对于防止菌血症、败血症发挥重要的作用。

补体系统

病例讨论题

1. 患者李××,男,11岁,因手足水肿入院,病史由其母亲代述。

患者于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手、脚和脸的肿胀,伴声音变粗、呼吸困难,偶尔有腹痛。该症状反复发作6-7次/年。每次发作会持续2-3天。入院前4天,患者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上述症状,自行用药后病情无缓解。无发热,皮肤无瘙痒、发红或湿疹。无传染病接触史及食物、药物过敏史。家庭病史显示母亲自孩童时期起也有相似的发作史,患者哥哥也有相似的发作史,并在8岁时在一次相似的发作时死于呼吸窘迫。其父亲体健。

体格检查:T37℃,P110次/分,R28次/分,BP100/60mmHg,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清,精神可。皮肤黏膜无黄疸、发紺或苍白。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患者眼睑、嘴唇和手背有轻度的非凹陷性水肿,伴轻度的声音加重。间接的喉镜检查显示喉部水肿,累及杓状会厌襞,真假声带。双肺未见异常。腹软肝脾未及。

实验室检查:血细胞计数、尿液分析、肝肾功能正常。血浆C4 0.68 mmol/l (正常值0.7-2.43 mmol/l)。C1酯酶抑制因子为29%(正常值70%-130%)。临床诊断为:遗传性血管神经质水肿。给病人以口服一日两次1mg康力龙治疗六周,目前的病情发作得到缓解。当病情缓解情况持续时,剂量减为一日一次1mg,为期6个月。治疗期间定期检测其肝功,未见异常。询问父母该疾病的本质,虽然母亲有非常少的很轻的发作,但不需要任何积极的干预,她的血清C4水平减至

0.06 g/L,C1酯酶抑制因子减至29%。

1.1该患者为何会反复出现水肿及呼吸困难,该病要如何治疗?

遗传性血管性水肿(HAE)是由于C1抑制基因的突变而引起的一种常染色体显性疾病。这种有缺陷的基因不能在血浆里产生足够的C1抑制因子水平。C1INH 缺陷有二类,一种为C1INH仅为正常水平的17%(5—31%);另一种虽然血清中C1INH水平在正常范围或为正常水平的4倍,但C1INH存在功能紊乱。C1INH功能紊乱多为基因突变所致,发生功能紊乱的C1INH的分子结构与正常C1INH不同,2者的肽链及糖类均不相同。85%的患者属于第一种类型的缺陷,这二种类型缺陷的临床表现无差别。由于C1INH缺陷,C1便被无限制地激活,造成C4、C2裂解,因此C1INH缺陷中患者常伴有C2、C4水平降低。在疾病发作时可测不到C4

和C2。C1INH缺陷使血浆C2a、C4a活性片段增加,从而使缓激肽、激肽均增加,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形成组织水肿。HAE的发病率为1/15万,当患者成长到50岁后HAE渐停止发作,每次HAE发作持续2~3天,累及皮肤时,可引起无痛性、无瘙痒的非红斑性水肿。可于外伤后诱发,如果累及肠道可出现严重的水样腹泻和腹部绞痛,累及上呼吸道时可引起喉头水肿、窒息。

HAE的急性发作的治疗并不容易,因为抗组胺剂、类固醇或肾上腺素对它都收效甚微。对已确定的发作,在可能的情况下,可采用净化的C1酯酶抑制因子浓缩物治疗。如果在紧急情况下没有这种合成的抑制因子,新冻结的血浆可顺利度过危象。在没有任何其他方法时,气管切开术这样的手术介入可以救命。通过药物提高肝内的C1抑制蛋白的合成具有一定的疗效。

2. 患者,女性,36岁,因颜面部及双下肢浮肿半月入院,伴有胸闷及腹胀,无畏寒发热,无恶心呕吐,无腹痛。既往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史4年余,当时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曾行肾穿刺提示:轻度系膜增生性改变,于外院使用15mg/d 的强的松及氯奎,维持半年左右减量停药,四年来一直随诊尿常规未及明显异常。

体格检查:T37℃,P110次/分,R28次/分,BP100/60mmHg,发育正常,营养欠佳,神清,面部蝶形红斑,颜面部轻度浮肿,心肺听诊无殊,腹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浮肿,血压145/80mmHg,24小时尿量1000ml 左右。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3.7×109/L(正常值4.0~10.0×109/L),中性67%(正常值50%~70%),血红蛋白55g/L(正常值女性110~150g/L),血小板27×109/L(正常值100~300×109/L),血沉45mm/h(正常值0-20mm/h),生化:白蛋白21g/L(正常值40-55g/L),血肌酐161umol/L(正常值女性44~97 umol/L),补体C3、C4明显降低,抗核抗体系列(ANA)阳性;尿常规提示:蛋白>+++ 白细胞+/hp 红细胞++/hp,心电图:低电压性改变;B超提示:腹腔少量积液,心包少量积液,双肾弥漫性回声改变。胸片提示:两肺支气管病变。临床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

2.1本病例为什么会出现补体C3、C4降低。

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大量免疫复合物在体内形成,可由经典途径或旁路途

径激活补体系统,C3是所有补体介导炎症反应的必需因子和汇合点,是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可达550~1200 μg/ml。C4正常血清含量比C3低,约200~500 μg/ml,是补体经典激活途径的一个重要组分,不参加旁路激活途径,被C1s激活后大部分成为C4b参与C3的激活。血清中补体系统被过度激活,大量消耗而使血清水平降低。补体C3、C4降低出现的低补体血症,是免疫复合物性疾病及其是否活动的重要标志。

2.2 .结合本病例简述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1)致病作用:

大量免疫复合物在体内形成,沉积于相应的部位,可由经典途径或旁路途径激活补体系统,形成膜攻击复合物,破坏相应组织细胞,导致相应临床症状。补体活化的活性片段通过调理作用促进吞噬细胞对免疫复合物吞噬的同时,吞噬细胞也会破坏组织细胞。C3a、C5a、C4a等炎症介质,导致相应部位的炎症变化。(2)保护作用:

补体具有清除免疫复合物的作用,而SLE患者常有补体成分的缺失,特别是C3的缺乏,从而导致大量的免疫复合物在局部沉积,激活补体,导致组织损伤。

细胞因子

患者李XX,男,35岁。因近日胃口欠佳、乏力、反复出现头晕、肝区不适入院。

患者入院前,自感全身乏力、萎靡、食欲不振,并有恶心、呕吐、头晕、失眠,巩膜、皮肤出现黄染入院。患者自述6年前体检发现HbsAg阳性,未作任何治疗。入院后,体格检查:肝肿大于肋下1cm、压痛,左肋下可触及脾脏;实验室检查:谷丙转氨酶升高,诊断为急性乙型肝炎。住院后经用拉米夫定、肝泰乐、维生素等抗病毒和护肝药物治疗两个月,病情仍未见好转;根据患者病情迁延不愈,医生随即在原用药的基础上使用干扰素治疗(500万U/次),使用干扰素4个月后,病人自感状态好转,使用干扰素治疗6个月,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

正常,HbsAg转阴性,病人病愈出院。

问题:

1.为什么使用干扰素能治愈乙肝?干扰素有哪些特点?

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导致的临床疾病,而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抑制肿瘤及免疫

调节的作用,根据其结构、来源和理化特性的不同,分为IFN-a、IFN-b和IFN-g 三种类型,IFN-a、IFN-b属于Ⅰ型干扰素,其抗病毒的功能强于免疫调节功能,对多种病毒均有抑制作用,但这种效应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对宿主细胞的作用

引起的。

2.除干扰素外细胞因子还有哪几类?其理化性质和作用特点如何?

细胞因子依据其生物学功能和传统名称可分为白细胞介素、干扰素、集落刺激因子、趋化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和生长因子等六大类。

细胞因子的特性:(1)重叠性(2)拮抗性(3)多效性(4)协同性

MHC

案例1 亲子鉴定——DNA检测发现串子案

所谓亲子关系鉴定是通过人类遗传基因分析及现代化的DNA检验技术来判断父母与子女是否亲生关系。近年来,亲子鉴定逐步成为了重要的公证证明。

37岁的张先生,有个12岁的儿子小庆。一个周末,小庆将好朋友小文邀回家一起做作业。张先生一见到小文,就暗暗吃了一惊:这小孩子长得怎么这么像我啊,脸圆中带方,鼻子大耳朵小,甚至写字握笔的姿势以及身上那种斯文的气质,也和自己很接近。而再看看自己的儿子小庆,反而越来越觉得哪里都和自己不像。小文家住在隔壁的村庄里,父亲姓李,和自己儿子都是同一天中午在镇上的医院里出生的!知道了这些,最终有一天,两对夫妻一起带着两个孩子来到了江苏省人民医院亲子鉴定中心。两个鉴定小组,分两次对两个孩子的真正归属作了鉴定,最后的结果均一致肯定了张先生的猜测,即小文为张家夫妇所亲生,小庆则是李家夫妇的真正骨肉!

问题:

1、HLA基因在哪里?有什么遗传特点?为什么能作为亲子鉴定的依据?

2、HLA抗原可分为几类?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案例2 移植排斥反应

患者,罗××,男,29岁,因双眼角膜白斑于2001年11月29日和12月24日先后行左、右眼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角膜白斑直径约7.5mm,周围有6~7条新生血管伸人白斑。术前双眼视力均为60cm指数。采用较新鲜急死供体材料,

植片直径均为7.5cm。在显微镜下用10—0尼龙线作连续缝合,达到良好的水密状态。术后全身及局部给予抗生素及皮质激素约1周,术后经过良好,未发生显著并发症。术后1个月,双眼视力均达0.7。术后1年6个月,患者自觉右眼红、痛伴视力下降,眼科检查发现右眼球结膜轻度混合充血,角膜水肿、混浊,局部内皮增厚,未见排斥线,KP(-),前房闪辉(-),视力0.06。

问题:

o患者临床诊断是什么?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o HLA与器官移植的关系如何?怎样才能降低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

抗原提呈细胞

案例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患者黄××,男,15岁,因咽痛、高热到门诊就医入院。

主诉:自述7天前因受凉出现咽部持续性疼痛,吞咽困难且疼痛明显,伴畏寒高热(自测体温40℃)、头晕、头痛及全身关节疼痛。曾诊断为“急性扁桃体炎、白血病?”,应用青霉素等治疗1周无明显效果。该患者病前无类似疾病接触史,周围人群无类似病例。入院体格检查:T 38.8℃,P 110次/分,R 19次/分,BP 110/70mmHg。口咽部粘膜充血、肿胀(++)、腭垂、咽腭弓、舌腭弓充血肿胀,双侧扁桃体Ⅱ°肿大,表面白色分泌物,易拭去不出血。颌下、颈部、腹股沟可扪及多个肿大的淋巴结(直径约1-2cm,双下颌角数个肿大淋巴结融合成鹅蛋大小包块),质中压痛,腋窝未扪及肿大淋巴结。肝肋下2cm,剑下3cm,质中有压痛;脾肋下3cm,质中。神经系统检查未引出阳性体征。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正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2.4XlO9/L,幼稚细胞50%。初步诊断:①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②白血病;③咽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入院第2天,复查血常规WBC23.9X109/L,单个核细胞70.3%,其中变异淋巴细胞50%,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正常;B超显示肝、脾中度肿大;血细菌培养(-),咽拭子培养为牛链球菌(为消化道正常菌群,判断可能为机会感染),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散发性咽型)。改用干扰素、更昔洛韦等抗病毒,青霉素抗感染,呼吸道隔离,卧床休息等积极治疗。2天后,体温逐日下降,咽痛明显减轻,双侧下颌角包块

逐渐缩小,1周后体温恢复正常。2周后出院时复查血常规正常,肝功能、腹部B超均无异常。

问题:

l.为什么谊病例易被误诊为急性扁桃体炎?? 。

2.该病例从哪些方面排除了白喉和白血病?

3.该病例为什么应用干扰素、更昔洛韦等抗病毒,青霉素抗感染等治疗有效?

T细胞

案例10—1 艾滋病

患者陈××,男性,30岁,未婚。自述有静脉注射毒品史2年余,1年前体重明显减轻、近3月发热、干咳,因近日自感觉呼吸不畅,并伴进行性视力下降,到医院就诊。

体格检查:腿部及手臂皮肤多个紫褐色结节,直径约lmm至lcm大小不等、触痛;口咽部白膜合并溃疡;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肺部可闻及干啰音。眼底检查显示视网膜动脉充血、视乳头水肿出血。胸片显示肺门周围间质性肺浸润。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可见成团微生物,银染阳性。CD4+T淋巴细胞数量为75/m1。HIV抗体阳性。CT扫描轻度脑萎缩。口腔涂片发现念珠菌。HIV mRNA水平为20 000

拷贝/m1。临床诊断:艾滋病。

问题:

1.该患者CD4+T淋巴细胞数量显著减少与发病有何关系?T淋巴细胞分可分哪些亚群?各有哪些主要功能?

2.如何利用免疫学手段预防、诊断和治疗该疾病?

案例2

患儿男性,4个月,因发热半个月人院。系第2胎,第2产,足月顺产,出生时体重2.3 kg.无窒息史,出生即接种卡介苗。生后反复患呼吸道感染和鹅口疮。家族史中有1兄亦有反复感染史,4个月时死亡(死因不详)。父母体健,家人无结核病史。体检:体温37舟℃,心率102次/min,呼吸30次/min,体重4.5kg,意识清楚,营养欠佳,贫血貌。口腔粘膜有大片白色膜状物附着,不易拭去,咽部充血。左上臂有一黄豆大皮肤创面,有脓性分泌物。浅表淋巴结(-),心肺(-)。

腹胀,可见脐疝,肝肋下1∞ .质地中等,脾未触及。血色素87~95g/L,白细胞8.5~12.5×109/L,中性粒细胞O.55~0.70,淋巴细胞0.35~O.46,血小板55×109/L;血IgG 2.1 g/L,,IgM 0.71 g/L,IgA 0.57g/L,诊断:上呼吸道感染;鹅口疮;营养不良;脐疝。人院后第3 d出现高热,体温达39~41℃,给头孢唑林(商品名:先锋霉素v)、阿米卡星(商品名:丁胺卡那霉素)、大蒜素(商品名:大蒜新索)抗感染,输血浆及新鲜全血,病情无好转。住院期同背部皮肤出现粟粒样皮疹,涂片检查示:“霉菌”,经治疗后皮疹消失。骨髓穿刺示:“感染”。血培养生长表皮葡萄球菌,肥达氏反应(-),结核菌素试验(PPD,-):人院前、人院后第13、19 d 3次胸片均未见胸腺影,余无异常。高热持续不退,肝脾进行性肿大.皮肤巩膜出现黄疽,并逐渐加重,出现浮肿、腹液、心衰、中毒性肠麻痹、抽搐、昏迷。住院第23 d死亡。

死亡诊断:先天性细胞免疫缺陷;粟粒性结核? 败血症;鹅口疮;营养不良;脐疝。

问题:

o此患儿发病主要由于其机体的哪一种免疫类型异常所引起的?为什么?

o为什么患儿有明显的粟粒性结核表现,而实验室检查却不支持?

B细胞

案例1 多发性骨髓瘤

患者何XX,女性,已婚,59岁,生育l男1女,已成人。自述腰痛7个余月,近日腰背部及骶髂关节疼痛加剧、难忍,行动不便,并经常伴有头晕、乏力、心悸等症状入院。

体格检查:面色、口唇、指甲苍白,骶髂关节叩击痛、压痛明显,四肢神经反射存在。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65g/L(正常参考值110~150g/L),γ球蛋白(血清蛋白电泳)62.9%(正常参考值9%~18%),血清球蛋白76.5g/L(正常参考值20~30g/L),IgG l07g/L(正常参考值7.6~16.6g/L)。

骨骼X线检查:胸腰椎骨质稀疏,髂骨多个圆形及卵圆形穿凿样透高缺损,边缘清晰,周围无新骨形成现象。骨髓检查:浆细胞明显增生(20.5%),形态异常。

查尿液:尿蛋白阳性(正常为阴性),尿Bence-Jones蛋白阳性(正常为阴性)。临床诊断:多发性骨髓瘤。

问题:

1、该患者血清球蛋白、IgG等均明显升高,与哪类免疫细胞异常增生有关? 2.以多发性骨髓瘤导致免疫学异常为例,试述B淋巴细胞的发育过程、分布、主要表面标志和免疫学功能。

案例2 X-连锁低丙种球蛋白血症一例

患儿男,5岁,因“左膝关节肿痛半年”入院。半年前患儿出现左膝关节疼痛,不肿,影响活动,夜间疼痛重,不伴有发热、皮疹及其他关节疼痛。4个月前左膝关节轻微肿胀,外院诊为“关节炎”,未正规治疗。2个月前左膝关节肿胀明显加重,影响行走及下蹲,来我院就诊。患儿为第8胎第3产出生,患儿母亲第1,2胎于孕2个月自然流产;第3胎女,孕7个月因羊水多、胎儿畸形引产;第4胎为足月,正常分娩出生,女孩,15岁,健康;第5胎男,1岁4个月,因发热给予

臀部肌肉注射后,出现局部感染脓肿,发展为“败血症”,“胸膜炎”,“化脓性脑膜炎”而死亡;第6胎孕5个月时,因胎动消失引产;第7胎孕2个月时,B超检查示胎儿发育异常做人工流产;第8胎本患儿,母妊娠期体健,患儿为足月顺产出生,4岁以前很少患病,近1年反复发生中耳炎,扁桃体炎,肺炎等疾病,追问母系4代家谱未发现其他男性患病成员。

入院体检:体重21kg,呼吸24次/min,脉搏100次/min。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跛行,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咽部充血,扁桃体无肿大,心、肺、腹无阳性体征。左膝关节肿胀,皮肤温度正常,有触痛。化验检查:血常规,骨髓检查正常。左膝关节片:可见关节面毛糙,关节软组织肿胀。蛋白电泳:A,α1、α2、β正常,γ5.6%(正常值11.9%~23.0%)。IgG 0.999g/L (5.53~13.07 g /L),IgA <0.034 g/L(0.33~1.08 g/L),IgM <0.254 g/L(0.56~2.18 g /L),IgE未测出。血中B淋巴细胞(CD3/CDl9)测定值为0。CD3、CD4正常。临床诊断:X-连锁低丙种球蛋白血症

问题:

1.患儿为什么出现多种免疫球蛋白低下表现?是由于哪一种免疫细胞发育异常

所导致的?

2.患儿为什么会以“左膝关节肿痛”主诉表现入院治疗?

固有免疫

案例1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患儿龙××,男,3岁1个月,因高热,嗜睡,于2005年3月7日入住广东XX医院,病史母亲代述可靠。

患儿于2天前开始出现低热(37.4℃)、咳嗽,流鼻涕、胃纳差,到医院门诊就医,医生作感冒治疗处理;第3日出现高热、频繁呕吐、烦躁不安入住医院儿科后转感染科。

体格检查:T 40.1℃,P 148次/分,R 46次/分,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精神委靡,皮肤黏膜可见lmm~1.5cm大小不等紫红色斑点及瘀斑;听诊心脏未闻杂音,两肺未闻及干、湿性哕音,有颈项强直、凯尔尼格征及布鲁津斯基征等脑膜刺激征。实验室检查:WBC计数20×109/L(参考值10×109/L以内)、中性粒细胞85.2%(参考值5l%~75%),脑脊液检查:颅压升高,脊液外观混浊,WBC 计数1000×106/L、以多核细胞增高为主;脑膜炎球菌培养阳性。临床诊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入院后经用青霉素、氯霉素及对症治疗3天病情好转,第10天患儿痊愈出院。

问题:

从固有免疫的角度考虑,本病例发病涉及哪些免疫屏障防线及因素?

案例2 菌群失调症

患者,女,16岁,以发热、腹泻伴全身乏力为主诉入院,体温39.8℃,抽血肝功能检查AST 62IU/L,白细胞6.2×109/L.中性粒细胞35%,淋巴细胞65%,血培养7d无菌生长.大便培养分离出纯的屎肠球菌。

临床诊断为:屎肠球菌致菌群失调症。

问题:

从固有免疫的角度考虑,本病例发病涉及哪些免疫因素?

免疫调节和免疫耐受

案例1 口服耐受诱导实验

取4~6周龄雌性Wistar大鼠,平均体重(175±15)g。将大鼠随机分为3个组:阳性对照组、正常对照组、Ⅱ型胶原蛋白(type Ⅱ collagen, CⅡ)治疗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于2组大鼠于左后足垫皮下注射0.1ml完全福氏佐剂(CFA)以诱导大鼠佐剂性关节炎。阳性对照组致炎后不给予Ⅱ型胶原蛋白及其他治疗;正常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治疗组于致炎后开始给药治疗,每只用胃饲器经口插入给予Ⅱ型胶原蛋白300μg,每日1次,连续口服28天。CFA所致大鼠多发性关节炎主要观察四只足爪各关节的肿胀程度。

结果显示:各组大鼠均于注射第2天出现注射侧足爪红、肿、热、功能障碍等急性炎症表现,约持续3~4天后症状逐渐缓解。约10~14天后开始出现以多发性关节炎为特征的全身迟发型超敏反应,病变累及到未注射的足爪,表现为关节局部程度不同的红、肿、热及功能障碍。随着病程延长,多发性关节炎可反复出现。部分大鼠可在病程不同时期于耳、尾部出现数量不等、程度不一的红斑、炎性小结、脱毛、鼻黏膜充血、渗血、精神委靡等关节外症状。口服治疗组大鼠继发性多关节炎病变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改善,关节评分有显著差异。

问题:试述口服诱导耐受的机制。

案例2 扁桃体B细胞恶性淋巴瘤

患者:男,8岁。主因2个月前发热,轻度咽痛,有慢性扁桃体炎病史2 a。每年发作3~4次,临床诊断慢性扁桃体炎,于1998—04—04收住院。查体:发育良好,营养中等,右颌下有0.2cm×0.2 cm大小的淋巴结肿块,活动度尚可,无压痛。未触及其他部位表浅淋巴结肿大。心肺无异常,肝脾不大,四肢脊柱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咽黏膜慢性炎症,右扁桃体Ⅲ度肥大.表面见少许散在黄白色角化珠,左扁桃体I度肥大,耳、鼻正常。胸部x—D片:心肺正常。血尿常规正常,于1998一O4一O5在乙醚麻醉下行腺样体刮除术。术中见扁桃体被膜完整,创面光滑,手术顺利,出血不多。右侧扁桃体明显大于左侧,组织略脆,故将扁桃体双侧均送病理检查,患儿术后五天伤口基本痊愈出院。术后病理回报为右扁桃体B细胞大无裂型恶性淋巴瘤。于1998—04~12第2次收住院,咽部伤口愈合佳,创面平,右颌下淋巴结未增大,B超检查;肝、胆、脾、胰、肾正常;肝、肾功能均正常。血常规:HB 11.5 g、WBC:中性66、

淋巴32 、嗜酸性细胞1、大单核1。骨髓检查:正常骨髓像。给予化疗,2周后因患儿肠道反应严重,家属拒绝化疗,改服中药。观察3个多月,患儿身体健康。右颌下淋巴结无变化,局部无复发。现仍在观察随访中。

问题:本案例淋巴细胞恶性增生,试从免疫耐受的打破机制方面来解释起发生过程。

案例3 交感性眼炎

患者因左眼球摘除术后1月,右眼视物模糊十余天入院。该病人1月前因左眼外伤后行左眼球摘除术。十余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眼视物模糊伴视物变形。变暗。无明显眼痛、眼胀、畏光、流泪、复视等。既往史:体健。入院检查:一般情况好。眼部体征:VOD0.25,光定位准,眼压15.88 mmrtg,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房水清,无KP,瞳孔园。对光反射灵敏,虹膜纹理清,虹膜无粘连,晶体透明,玻璃体透明,眼底改变:视网膜苍白水肿,A:V=2:3,视乳头充血、水肿,边界消失,C/D 0.3,黄斑部中心凹反射消失,周围可见放射状皱折及淡黄色渗出。三面镜检未发现网膜有裂孔,左眼球缺如,左眼结膜下可见少许残留色素。辅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眼部B超提示:玻璃体内可见条带状回声与视盘回声相连,后极部球壁回声稍增厚。B超诊断:①视网膜浅层脱离;②脉络膜轻度水肿。眼底荧光造影:动静脉显影时间正常,静脉早期,视网膜后极部可见散在点状高荧光,后期轻度渗漏,视盘边界欠清,后期呈强荧光渗漏,视盘上方可见片状低荧光。荧光诊断:交感性眼炎(0D)。入院后诊断为:①右眼交感性眼炎;②右眼渗出性视网膜脱离;③ 左眼球摘除术后。人院后,按交感性眼炎给予激索、扩管、抗炎、营养神经等治疗。病情好转出院。出院时专科检查:VoD0.4,光定位准,眼压17 mmI-tg,视网膜苍白水肿消退,视乳头充血消失,但边界仍欠清,黄斑部皱折大部分消退,淡黄色渗出部分吸收。问题:试述免疫豁免区与免疫耐受维持或打破的机制。

自身免疫

案例1 系统性红斑狼疮

女性病人,16岁,中专学生,面部蝶形红斑3月,发热伴关节痛2周。三月前

患者因晒太阳后面部出现红斑,无瘙痒,疼痛。几天后红斑未消退,就诊后擦氢化可的松软膏部分皮疹消退,但双颊及鼻翼部的红斑消退不明显。两周后开始少量脱发。入院前两周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双腕关节、双膝关节及腰部疼痛,握笔书写及行走均不便,发烧,T39.9℃,无寒战。在院外治疗给予氢化可的松及青霉素静滴5天,3天后体温下降至正常,关节疼痛有所缓解,但皮疹未愈。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病等传染病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父母均体健。

体格检查:T 36℃,P:52次/分,R 18次/分,BP 100/70mmHg。发育正常,营养良好,步入病房,神清合作。皮肤黏膜无黄染,面部呈淡红色,蝶形红斑布于面颊部,境界清楚,复有少许灰白色鳞屑。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心率52次/分,律齐。腹(-),肝脾未扪及。脊柱四肢无畸形,双肾区无叩痛,关节无红肿。神经系统(-)。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 91.8g/L(110-150),RBC 2.28×1012/L(3.5-5.0×1012),WBC7.3×109/L(4-10×109 ),DC: N 76%? L 24%。尿常规:蛋白++、RBC 1-2/HP、WBC 6-8/HP。肝功:TB:3.4μmol/L(2-17)、直接胆红素:0、TP 78.3g/L(60-80)、ALB:44.2g/L(30-50)、ALT(血清谷丙转氨酶) 61u(<35 u)。肾功:BUN(尿素氮) 6.8mmol/L(3.7-7.0)、CRE(肌酐) 88mmol/L(88.4-176.8)。血清蛋白电泳:A 56.6%(54-61)、α1 2.0%(4-6)、α2 6.0%(7-9)、β 9.1%(10-13) γ

26.3%(17-22)。

血沉: 115mm/小时。血中LE细胞检查:未找到LE细胞,抗核抗体(ANA):1:320 (<1:160) 阳性,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IgG 26.96g/L(6-16)、IgA

3.46g/L(0.3-3)、IgM 2.82g/L(0.4-3.5)。补体C3:0.63g/L(0.5-1.1),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检测:19.2 (<10),淋巴细胞转化试验:转化率51% (60-80),心肌酶谱:LDH( 乳酸脱氢酶)168.1IU/L(60-240)、GOT(谷草转氨酶)

47.0IU/L(<29)、CPK(肌酸磷酸激酶) 10.9IU/L(15-120)。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伴律不齐(轻度异常)。

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

思考题:

1.试述该病例有的特点。

2.从病史和实验室检查中可总结出该患者有哪些系统的损害。

3.结合病例简述自身免疫病发病机制。

4.结合病例简述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指标。

案例2 类风湿关节炎

某患,女,23岁,主述“晨僵3月余,伴腕掌关节痛2月余”。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晨僵,每次持续时间在2小时左右,后自行缓解。2个月前出现腕、掌指关节痛。

查体:腕关节,近端指关节压痛,双侧指关节对称性关节肿,右手掌指关节处见皮下结节,余无特殊。免疫学检查:IgG 15.3g/L、 IgA 4470mg/L、IgM 3640mg/L、C3 0.98g/L、C4 0.24g/L、RF 360IU/ml、ANA(-)、 Anti-dsDNA(-)、ENA (-)、AKA(+)、CRP 116mg/L、AAG 829mg/L。

问题:1.试述本病例的特点及诊断的依据。

2.结合病例简述自身免疫病发病机制。

案例3 强直性脊柱炎

某患,男,25岁,主述“腰痛5月余,背痛1月余”。患者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痛,牵涉至臀部,为持续钝痛,无明显缓解。1个月前出现背痛,静止后加重,活动后减轻。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头颈部无特殊,腰部前弯、后仰、侧弯三向活动受限。右侧膝关节肿胀,有压痛。免疫学检查:IgG 18.3g/L、 IgA 970mg/L、IgM 1540mg/L、C3 1.25g/L、C4 0.27g/L、CIC 0.13OD、RF<20IU/ml、ANA(-)、AntidsDNA(-)、ENA(-)、CRP112mg/L、HLA-B27(+)。

问题:1.试述本病例的特点及诊断的依据。

2.结合病例简述自身免疫病发病机制。

案例4 多发性肌炎

患者女,71岁,因“四肢乏力关节疼痛伴发热气喘1周”入院。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手掌指关节疼痛,无明显肿胀,晨僵>1 h,有发热,体温达37.8~C,夜间尤甚,伴畏寒、活动后气喘,休息后缓解,有咳嗽,咳少量白黏痰,自服退热药效果不佳,渐发展至四肢关节疼痛乏力,活动受限,查红细胞沉降率(ESR)12 ram/1 h,C反应蛋白(CRP)11.3 ms/L,类风湿因子20 U/L。双手正位x片

示:两手多处骨密度减低,指间关节面似见小囊样密度改变,各关节间隙未见明显狭窄,可疑双手类风湿关节炎。x线胸片示“支气管肺炎”。予头孢类抗生素及病毒唑治疗后咳嗽有所缓解,但仍关节疼痛。为进一步诊治收住入我院。病程中无皮疹、口腔溃疡、肌肉疼痛,饮食一般,睡眠不佳,大小便正常。否认既往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1973年因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术。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及家族遗传病史。入院体检:体温37.1oC,脉搏92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6/70 mm Hg(1 mm Hg=0.133 kPa)。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哕音,心腹未见异常。双手掌指关节肿,压痛(+),双肘、腕、踝关节压痛(+),双膝关节骨擦感(+),不肿,压痛(+),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四肢肌力Ⅳ级,无肌痛及肌萎缩。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8.1×109/L,分类中性粒细胞0.79,淋巴细胞0.13,红细胞3.84×1012/L,血红蛋白120g/L,血小板220×109/L。尿常规:蛋白(+);大便常规(一)。ESR 12 mm/1h。血生化: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9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55.8 U/L,乳酸脱氢酶(LDH)536 U/L,血清白蛋白(ALB)29.6g/L,血尿酸(uA)464umol/L,血清铁蛋白375g/L,24 h尿蛋白定量313 mg,抗组胺酰tRNA合成酶(Jo-1)抗体(+)。肌酶谱:AST 56.9 U/L,LDH 538 U/L,肌酸激酶(CK)395 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27 U/L。超声心动图:二、三尖瓣轻度反流,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肺动脉压30 IBm Hg。胸部CT:两肺间质改变伴感染,两侧胸膜增厚。入院诊断:多发性肌炎,肺间质病变。治疗予甲基泼尼松龙40 mg/d,1周后复查肌酶谱:AST43 U/L.LDH 413 U/L,CK 435 U /L。甲基泼尼松龙加量至60 mg/d,并联合环磷酰胺(CTX)每周0.4 g继续治疗。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血糖波动,餐前最高达20 mmol/L,激素减量至40 ms /d并予皮下注射胰岛素调节血糖。经治疗患者胸闷、气喘好转,无关节疼痛、咳嗽、发热,非吸氧时血氧饱和度为89%。老年患者以发热、咳嗽、关节痛起病伴气喘,有四肢乏力,诊断会先考虑到类风湿关节炎和肺部感染。进一步仔细分析,患者有肌酶谱升高,四肢肌力Ⅳ级,双肺间质病变,抗Jo一1(+),用类风湿关节炎和肺部感染不能解释,符合PM诊断标准(见下文)前2条,因患者吸氧不能活动,未做肌电图和肌活检,但考虑到患者有肺间质病变、抗Jo-1(+)、发热、关节痛、肌无力,应想到PM。该患者为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治疗选用

激素加CTX等,2周后症状好转,能自己下床上卫生间。

问题:1.试述本病例的特点及诊断的依据。

2.结合病例简述自身免疫病发病机制。

案例5 弥漫型系统性硬化症

某患,女,35岁,主述“手指僵硬3月余,面部皮肤色素沉着1月余”。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手指僵硬,皮肤变硬,未作特殊处理。1个月前出现面部、肢体的广泛硬皮,色素沉着间以脱色白斑。查体:生命体征平稳,面部皮肤受损,面纹消失,面容刻板,张口困难。肢体及躯干部见广泛皮肤受损,色素沉着及脱色白斑。余无特殊。免疫学检查:IgG 28.5g/L、IgA 3050mg/L、IgM 1980mg/L、C3 0.9g/L、C4 0.195g/L、CIC 0.132OD、RF 215IU/ml、ANA 1:1000(核仁型)、Anti-dsDNA(-)、Anti-Sm(-)、Anti-RNP(-)、Anti-SSA(-)、Anti-SSB (-)、Anti-Scl 70(+++)、Anti-Jo 1(-)、Anti-rib(-)。

问题:1.试述本病例的特点及诊断的依据。

2.结合病例简述自身免疫病发病机制。

案例6 干燥综合征合并结核性脑膜炎

女患,42岁,2004年3月20 日初诊。该患于2000年前出现周身关节疼痛,口眼干燥症状不明显,本市多家医院曾诊为类风湿,曾先后多次按类风湿治疗,病情无明显缓解。2001年2月,患者口眼干燥症状加重,无唾无泪,进食干性食物时上腭、舌、颊及口唇疼痛,烧灼感,咽下困难。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验室检查:抗ANA(+),抗SSA(+),抗SSB(+),RF(+),ESR 51 mm/h,IgG31.7g/L,IgM2.2g/L,IgA 5.4 g/L,血常规:红细胞3.15×1012/L血红蛋白70g/L。泪流量:左右眼均为0。唾液流量:0。唇腺活检: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部分腺体萎缩,腮腺造影示:双侧腮腺导管腊肠样变,粗细有均。诊断为:干燥综合征。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并长期口服激素治疗,上述症状明显缓解。该患于2004年3月患上呼吸道感染后,突发高热、抽搐、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数次。就诊于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查体:体温41℃ ,脉搏12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40/80mmHg,神志清楚,表情痛苦,面部潮红,心肺无异常,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力5级,脑膜刺激征阳性,病理

征阴性。血常规:白细胞3.0×109/L,红细胞2.25×1012/L,血红蛋白68g /L,血小板30×109/L,血沉46mm/h,血糖、肝功能、肾功能均正常。根据病史及既往化验诊断为干燥综合征,患者近期出现发热及头痛,目前根据病情及化验考虑原发病稳定,合并颅内感染可能性大。行腰穿检查:压力260mmH 0,细胞数100×106/L,蛋白532mg/L,糖0.81mmol/L,氯14.5mmol/L,墨汁染色及抗酸染色均阴性。根据脑脊液特点高度疑诊为结核性脑膜炎。因结脑死亡率高,病情恶化快,予积极抗结核、鞘内注药治疗、降颅压及支持疗法等综合治疗,1周后体温降至正常,头痛基本缓解,巩固治疗2个月,无发热、头痛,病情稳定带药出院。

问题:1.试述本病例的特点及诊断的依据。

2.结合病例简述自身免疫病发病机制。

免疫缺陷病

案例 1 先天性免疫缺陷

患者女.14岁,因肝脾肿大10年,淋巴结肿大5年,皮肤黄染1年于1996年12月24日收入院。1986年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包块,不伴畏寒、发热、胀痛及其它不适。就诊后发现为肝脾肿大,因无症状,未进行治疗。1992年又发现颈部、腋下淋巴结肿大,无痛、发热等现象,当地医院疑为“何杰金氏病”,仍未治疗。1995年6月行左腋下淋巴结活检诊为“淋巴结结核”而用抗结核药半年。1996年1月渐出现眼黄、尿黄、皮肤黄染,查肝功能异常(具体不祥),遂停用抗结核药,用“强力宁”及中药,皮肤、眼黄减弱,但始终未全部消退。1996年7月皮肤黄染又渐重,用药无效。患者自幼体弱,有“淋巴结核”、“化脓性胸膜炎”、“化脓性脑膜炎”、“化脓性扁桃体炎”、“化脓性中耳炎”等病史,曾养过猫。查体:神清、发育可、营养欠佳,全身皮肤、粘膜黄染呈棕黑色,未见出血点及蜘蛛痣、肝掌等。颌下、颈前、左腋下触及蚕豆~颌蛋大小淋巴结,质软,表面光滑,活动,无压痛。肝肋下9.5 cm,质中、表面平滑、边缘锐、无压痛。脾肋下9cm、质中、表面平滑、无压痛。B超检查:(1)肝脾体积大.脾回声不均、致密;(2)胆囊高度扩张,胆总管扩张(考虑为淋巴结压迫所致);(3)肝门部及腹主动脉旁异常光团考虑为肿大的淋巴结 (4)胰回声均匀。胸

《医学免疫学》基本知识汇总及案例分析

《医学免疫学》基本知识汇总及案例分析 一、基本概念 1、免疫:免除疾病,对某种疾病具有抵抗力,能识别清除抗原性物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 2、免疫系统:机体执行免疫应答与免疫功能的一个重要系统。 3、Cytokine (CK):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及组织细胞分泌的在细胞间发挥相互调控作用的一类小分子可溶性多肽蛋白,通过结合相应受体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和效应,调控免疫应答。 4、免疫球蛋白 (Ig):是血清中一类主要的蛋白,由α1,α2,β和r球蛋白等组成。将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统一命名为免疫球蛋白。 5、黏附分子 (CAM):是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结合的分子。 6、抗体:是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b 细胞增值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外分泌液及某些细胞膜表面。 7、抗原:指所有能激活和诱导免疫应答的物质,通常指能被t,b淋巴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tcr或bcr)识别及结合,激活t,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免疫应答效应产物(特

异性淋巴细胞或抗体),并与效应产物结合,进而发挥适应性免疫应答效应的物质。 8、Incomplete antigen:不完全抗原,某些小分子物质,其单独不能诱导免疫应答,即不具备免疫原性,但当其与大分子蛋白质或非抗原性的多聚赖氨酸等载体交联或结合后可获得免疫原性,诱导免疫应答。这些小分子物质可与应答效应产物结合,具备抗原性,称半抗原又称不完全抗原。9、抗原决定基 (抗原表位):是存在于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10、内源性抗原:指在抗原提呈细胞内新合成的抗原。(如病毒感染细胞合成的病毒蛋白、肿瘤细胞内合成的肿瘤抗原等,)在胞质内被加工处理为抗原肽,与mhci类分子结合成复合物,提呈于apc表面,被cd8+t细胞的tcr所识别。 11、外源性抗原:指细菌蛋白等外来抗原,其通过胞吞胞饮和受体介导内吞等作用进入apc,在体内溶酶体中被降解为抗原肽并与mhc二类分子结合为复合物,提呈于apc表面,被cd4+t细胞的tcr所识别。 12、Complement:即补体。是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组织液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13、异嗜性抗原:指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等不同种属之间的共同抗原。 14、调理作用:抗体和补体等调理素能够覆盖于细菌等颗粒

免疫讨论课案例分析

两个班分8组,每次课4个组汇报,做PPT,汇报时间10~15分钟。 案例1: 患者,男,42岁,已婚。自述有静脉注射毒品史3年。因气短3个月,加重伴间断发热20天于2013年5月9日入院急诊。病人于2013年2月26日始无明显诱因出现上3层楼后气短、喘息,休息后可缓解。不伴发热、胸痛、咳嗽、咳痰及其它不适。X线胸片和心电图检查未见异常,先后注入抗生素并服用中药治疗(具体不详),症状稍缓解。4月14日患者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气短、喘息,伴乏力,活动后明显。此后症状逐渐加重,不能平卧,夜间呼吸困难明显。无咳嗽咳痰、头痛、肌痛、腹泻等。4月30日出现低热,体温为℃,当地卫生院胸片示“双肺絮状阴影”,血象“白细胞不高”,血沉52mm/h,予头孢曲松、激素等治疗(计量不详)并隔离1天后体温降至正常,但气短无明显缓解,5月8日呼吸困难加重,由当地卫生院转至我院。发病以来出现明显乏力、纳差和消瘦,体重下降约5kg。实验室检查入院当日(5月9日)血常规WBC L,流式细胞仪行淋巴细胞亚群检测,CD3+T细胞比例为%,计数584/μl;T细胞亚群检测示CD4+T细胞比例为%,计数47/μl:CD8+T细胞比例为%,计数507/μl。 临床诊断:艾滋病合并卡式肺孢子虫肺炎。 问题: 1. 临床诊断依据有哪些进一步确诊需要做哪些检查 2.入院当日血常规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有无异常该异常与发病有何关系并发症有哪些 3. T淋巴细胞可分哪些亚群各有哪些表面标志主要功能检测手段 4.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发病机制是什么T细胞损伤的机制是什么 5.如何利用免疫学手段预防、诊断和治疗艾滋病(包括尚处于研究中的手段) 6.免疫缺陷病有哪些免疫学特征 7.目前,针对艾滋病的疫苗有哪些疫苗包含哪些类型 案例2 患者,女,26岁,因感冒、支气管肺炎,到医院就诊。医嘱于青霉素80万U肌注,2次/日,常规皮试阴性,观察30分钟,患者无不良反应离院,4小时后患者由家人以急症送回

免疫学检验技术教案

免疫学检验技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免疫学检验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熟悉免疫学检验技术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具备免疫学检验技术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 1.免疫学检验技术概述 介绍免疫学检验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范围,阐述免疫学检验技术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 1.免疫学检验技术原理 详细讲解免疫学检验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抗原与抗体的相互作用、免疫反应的调节机制等。通过实例解释免疫学检验技术的原理,使学生深入理解其科学内涵。 1.免疫学检验技术方法 介绍常见的免疫学检验技术方法,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荧光技术、免疫电泳等。对每种方法的原理、操作步骤及应用范围进行详细阐述,使学生掌握各种免疫学检验技术的基本操作。 1.免疫学检验技术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阐述免疫学检验技术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如感染性疾病的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检测、肿瘤标志物的筛查等。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免疫学检验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价值。 三、教学方法 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授、多媒体演示等方式,向学生 传授免疫学检验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免疫学检验技术的实验操作, 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3.案例教学:引入临床医学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免疫学检 验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四、教学评价 1.理论考试:通过闭卷考试形式,考查学生对免疫学检验 技术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2.实践操作考核: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表现,评 价其实践操作能力。 3.案例分析报告: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免疫学检验技术知识, 分析临床案例并撰写报告,以评价其综合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与改进 1.在教学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 学方法和进度,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免疫学检验技术的相关知识。

免疫学案例

医学免疫学概论 患者李xx,男,11岁,因高热、头痛,右侧腹股沟疼痛,行走不便而入院。患儿于6天前参加夏令营活动时,不慎右足底被刺伤,因伤口小,不以为然,未作任何处理。3天后伤口有轻度肿痛,第5天半夜开始发高烧、无抽搐,右侧腹股沟疼痛,行走明显不便,未进行任何治疗,第6天就诊入院。体格检查发现右足底伤口及右侧腹股沟皮肤红肿、触之微热,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血象:WBC123109/L,血细胞分类:中性杆状核粒细胞12%,中性分叶核粒细胞76%、淋巴细胞10%、单核细胞2%。临床诊断:右足底外伤性感染并发右侧腹股沟淋巴结炎及菌血症。 问题:从免疫学的角度考虑,患儿右足底被刺伤后,局部感染,为什么右侧腹股沟淋巴结会出现肿大、疼痛及高热? 患儿右足底被刺伤,导致外来病原微生物入侵,机体免疫系统可识别这种“非己”抗原物质,发生免疫应答。免疫系统是免疫应答的物质结构基础。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淋巴结是外周免疫器官,是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故淋巴结会肿大。在免疫应答的过程中,免疫分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某些免疫分子如细胞因子具有致热及致痛的作用,故患儿表现疼痛和高热。 免疫器官 男,4个月。因低热半月而入院。患儿系第二胎第二产,足月顺产,出生体重2.3kg,无窒息史,出生时即接种卡介苗。母乳喂养,无抽搐史。自出生后反复患呼吸道感染及鹅口疮,治疗效果欠佳。有一兄亦是生后反复感染,4个月时在家中死亡,具体病因不详。体检:体温37.8℃,意识清楚,营养发育欠佳,慢性病容,贫血貌,内眦间距3cm,无特殊面容。口腔黏膜有大片白色膜状物附着,不易拭去,咽部充血。左上臂有一黄豆大小创面,有脓血分泌物。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未见异常。腹胀,有脐疝,肝肋下1cm,质中,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87~95g/L,白细胞(8.5~12.5)3109/L,中性粒细胞0.55~0.70,淋巴细胞0.35~0.46,血小板553109/L;血IgG 2.1g/L,IgA 0.57g/L,IgM 0.71g/L。入院诊断:上呼吸道感染,鹅口疮,营养不良,脐疝。

主治医师 (临床医学检验学)-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案例分析题)

主治医师 (临床医学检验学)-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 检验(案例分析题) 1、该患儿的诊断考虑 A.急性肾小球肾炎 B.肾病综合征 C.急进性肾炎 D.慢性肾炎 E.肾盂肾炎 F.尿路感染 G.肾结核 2、该病的发病机制最有可能是 A.I型超敏反应 B.Ⅱ型超敏反应 C.Ⅲ型超敏反应 D.Ⅳ型超敏反应 E.迟发型超敏反应 F.肾毒性药物损伤 G.流感病毒感染H.结核菌感染 3、该病发生的特点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产生了抗链球菌抗体 B.抗原抗体形成小分子免疫复合物 C.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 D.损伤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 E.病理损害是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 F.嗜酸性粒细胞释放活性物质 G.不需补体参与 4、该患者尿中蛋白质可包括 A.清蛋白 B.补体C3 C.IgG D.IgM E.β-微球蛋白 F.本-周蛋白 5、该患者疾病考虑为 A.甲型肝炎 B.慢性乙型肝炎 C.丙型肝炎 D.戊型肝炎 E.肝硬化

F.自身免疫性肝炎 G.肝癌 6、为明确诊断应进行的实验室检查为。提示:该患者实验室检查示:清蛋白29g/L,ALT50U/L,AST80U/L,γ-GT95U/L,A/GO.7,HBsAg(+),抗HCV(+),抗核抗体(-),AFP210μg/L。 A.肝功能检验 B.抗HAV-IgM C.HEV-IgM D.抗HCV E.CK-MB F.抗核抗体 G.AFPH.淀粉酶 7、该患者的诊断考虑为 A.慢性乙型肝炎 B.肝硬化早期 C.肝癌 D.自身免疫性肝炎 E.慢性丙型肝炎 F.胆汁性肝硬化

8、以下对于该病实验室指标的分析正确的是 A.肝脏损害时血清清蛋白合成减少 B.A/G比值降低有助于肝硬化的诊断 C.HBsAg(+)支持慢性乙型肝炎 D.抗HCV(+)说明有合并感染 E.AFP增高与肝细胞再生有关,与肝癌无关 F.γ-GT95U/L与肝硬化无关 9、该患儿的诊断应考虑 A.病毒性心肌炎 B.风湿性心肌炎 C.感染性心内膜炎 D.风湿性心脏病 E.舞蹈病 F.重症肌无力 G.脑炎 10、与该病密切相关的病原体为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A群链球菌 C.肺炎球菌 D.肠球菌

免疫学应用的案例和原理

免疫学应用的案例和原理 引言 免疫学是研究生物体对抗病原体侵袭和疾病发展的科学。通过免疫学的研究, 科学家们可以了解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并应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本文将介绍一些免疫学应用的案例和原理。 免疫学应用案例 1. 疫苗开发 疫苗是通过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来预防疾病的药物。免疫学研究了病原体对人 体的攻击方式,并找到了一些对抗病原体的免疫反应。基于人体免疫系统的原理,研究人员开发了各种疫苗,如百日咳疫苗、流感疫苗和COVID-19疫苗等,用于预 防疾病的爆发。 2. 抗体治疗 抗体是免疫系统产生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可以识别并结合到病原体上,从而标 记病原体并促使其被认出并清除。通过研究抗体的结构和功能,科学家可以设计并生产特定的抗体,用于治疗疾病。抗体治疗已经应用于多种疾病治疗中,如癌症、风湿性关节炎和肠道炎症等。 3. 免疫诊断 免疫学的研究还应用于疾病的诊断。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检测人体免疫系统对病 原体的反应来判断是否感染某种疾病。例如,ELISA(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可以检 测体液中特定抗体的存在,从而确定某种病原体是否存在于人体中。 4. 免疫监测 免疫学的研究还有助于监测人体免疫系统的状态。通过监测免疫指标如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炎症反应等参数的变化,可以了解人体免疫系统是否处于正常状态。这对于评估人体对疫苗或治疗的反应以及诊断某些免疫相关疾病非常重要。 5. 免疫疗法 免疫学的研究还推动了新型的免疫疗法的发展。免疫疗法是通过激活、调节或 增强人体免疫系统来治疗疾病。免疫疗法已经应用于癌症治疗中,如采用免疫刺激剂激活免疫系统以攻击癌细胞。

免疫学应用的原理 免疫学应用的背后是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免疫系统由多种组织、细胞和分子 组成,以协同工作来保护人体免受病原体的侵袭。 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免疫记忆 当人体首次暴露在某种病原体时,免疫系统会生成一种针对该病原体的免疫应答。这个过程包括产生特定抗体和激活特定免疫细胞。一旦病原体再次侵入人体,免疫系统将迅速识别并消灭病原体,并产生更多抗体以抵御感染。这种能够识别和消灭病原体的记忆性是免疫系统非常重要的特征。 2. 免疫细胞的协同作用 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T细胞和B细胞是两种重要的免 疫细胞。T细胞可以通过分泌细胞因子来协同其他免疫细胞的工作,激活和调节免疫反应。B细胞则可以产生抗体并识别病原体,标记病原体以便其他免疫细胞消灭。 3. 免疫调节 免疫调节是免疫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它保持免疫系统在正常范围内工作。免 疫调节可以防止过度激活免疫系统导致炎症和组织损伤,也可以防止免疫系统的过度抑制导致感染。这个过程在疾病发展和治疗中非常重要。 4. 免疫通讯 免疫系统中的细胞和分子可以通过信号分子进行通讯。这些通讯过程是免疫反 应的调控关键。例如,当免疫细胞识别到病原体时,它们可以释放信号分子以激活其他免疫细胞,并触发免疫反应。 总结 免疫学应用的案例和原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应用 于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通过研究疫苗开发、抗体治疗、免疫诊断、免疫监测和免疫疗法等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免疫学的知识来推动疾病治疗和预防的发展。免疫学将继续发展,并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医学免疫学教案

第1 次课教学整体设计 课题第十四章超敏反应 授课时间第周星期(月日)第节课时 2 授课类型理论课(√)实验课()实训课()习题课()讨论课()现场教学()其它:教学资源挂图()模型()实物()多媒体()音像()报纸()其它:黑板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式(√)案例教学法(√)现场教学法()角色扮演法()项目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其它: 教学目标(包括态度、技能、知识目标) 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做事认真的良好作风; 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自我发展能力。 知识目标:掌握超敏反应的类型,熟悉每种类型常见疾病和特点。重点:掌握超敏反应的类型 难点:熟悉每种类型常见疾病和特点

教学设计: 一、授课思路简述:(围绕所选用教学方法分条编写授课步骤,要涵盖课前准备、课程导入、师生活动安排、任务训练、实践教学环节安排、教学效果检测等主要环节。) 课前准备: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多媒体材料;利用网络查找相关视频、图片、动画、资料;推荐文献;练习题。 课程导入:图片,疾病案例,提问,导入新课。 师生活动安排:图片展示,学生回答问题,疾病案例,学生分析,视频播放,让学生区分几种超敏反应的特点和机制,针对不同超敏反应疾病思考护理方式及治疗方案。 任务训练:案例分析,图片展示,启发学生认识新事物,创新思想,学习前沿性科学技术,为工作创新打下基础,总结新知。 教学效果检测:提问,学生总结本次课主要内容。 二、课堂训练内容安排 (1)案例; (2)通过图片思考、根据情境设计展开讨论分析; (3)问题探讨,总结归纳; (4)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诺贝尔奖得者与科学思维《免疫学》课程思政案例

【课程思政以案说教】——诺贝尔奖得者与科学思维——《免疫学》课程思政案例 课程名称:免疫学 学时:32 学分:2 课程类别:专业 授课对象:三年级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 1.案例主题 通过免疫学课程的学习培养科学精神 2.结合章节 第四章抗体 3.案例意义 通过诺贝尔奖获奖者体液免疫的创始人保罗·埃利希的故事,深刻认识创新精神和想象力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在当时抗体结构还不知道的情况下提出抗体形成的侧链学说,后来的科学家评价他是天才的免疫学家:在现有理论和实验基础上发挥想象力,提出假说,然后通过实验进行验证。通过本案例

说明推动科技发展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对启发学生在科学研究中发挥想象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4.案例描述 (1)过人的想象力:19 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限制,人们对抗体的结构还一无所知,但是保罗·埃利希发挥丰富的想象力,认为抗原进入机体前,免疫细胞表面就表达一种侧链物质,能够与抗原特异结合。该假说后来被证实是正确的。在当时抗体结构还不知道的情况下提出这个理论,后来的科学家评价他是天才的免疫学家:在现有理论和实验基础上发挥想象力,提出假说,然后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2)以身试药——诺贝尔奖获得者拉尔夫·斯坦曼对癌症免疫治疗的最后探索。 2011 年,斯坦曼因发现树突细胞及其在获得性免疫中的作用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同时,他也用自己研发的树突细胞疗法治疗自己的恶性胰腺癌。树突细胞——因其形似树枝状的突起而得名——通过编程其他细胞来指挥和调动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摧毁入侵者。在纽约洛克菲勒大学任职的生理学家斯坦曼,试图用基于树突细胞的疫苗预防慢性感染,如HIV、结核以及癌症治疗。因此当他在 2007 年 3 月份被诊断出患胰腺癌晚期时,他很自然地寄希望于他穷尽毕生精力研究

基于科学精神的免疫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与实践——以“免疫佐剂”为例

基于科学精神的免疫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与实践— —以“免疫佐剂”为例 基于科学精神的免疫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与实践——以“免疫佐剂”为例 引言: 随着人们对免疫学知识的需求不断增长,免疫学课程在高校教育中逐渐得到重视。然而,如何将免疫学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效结合,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免疫佐剂”为例,探讨如何在免疫学课程中进行思政教育的案例设计与实践。 一、案例设计: 1. 案例背景:新冠疫情爆发后,科学家们迅速开展抗疫研究,其中免疫佐剂成为了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学生们将扮演虚拟科学家的角色,了解免疫佐剂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意义。 2. 案例目标:通过案例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批 判思维和思考问题的方法。 3. 案例内容: a. 学生分组展开讨论,探讨免疫佐剂的定义、作用原理和应用领域。 b. 学生进行文献查阅,了解目前已有的免疫佐剂研究成果,探讨其优缺点以及可能的应用场景。 c. 在线访谈实验室的免疫学专家,了解他们对于免疫佐剂研究的看法和未来发展前景。 d. 学生利用所掌握的知识,撰写小组报告,分享对于免疫佐剂研究的理解和展望,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二、实践过程:

1. 案例导入:通过介绍新冠疫情和免疫佐剂的研究背景,引 发学生对于抗疫和免疫学研究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度。 2. 分组讨论: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和问题展开小组讨论,激 发学生们思考免疫佐剂的定义和作用原理,并针对不同研究领域进行思考和讨论,促使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 3. 文献查阅: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查找免疫佐 剂的最新研究成果,学习阅读并分析相关文献。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信息素养。 4. 在线访谈:利用线上平台邀请免疫学专家进行访谈,学生 们可以提前准备问题并与专家进行交流和讨论,加深对于免疫佐剂研究方向的理解和认识。 5. 报告撰写和分享:学生们撰写小组报告,分享对于免疫佐 剂的理解和展望,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通过小组展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实践效果: 1. 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得到提升。通过文献查阅和专家访谈 等任务,学生们培养了筛选信息、解读文献和科学交流的能力。 2. 学生的批判思维得到培养。通过小组讨论和报告撰写,学 生们学会主动提问、分析问题和评估研究成果的优劣。 3. 学生的思政教育得到加强。通过讨论和撰写报告,学生们 深入了解科学精神和科学伦理的重要性,培养了社会责任感和科学精神。 结语: 通过针对“免疫佐剂”这一热点问题的思政教学案例设计与实践,我们可以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这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思政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了锻炼科学研究能力

鱼类免疫学研究及其应用

鱼类免疫学研究及其应用 鱼类作为一种重要的水生物种,已经被广泛地用于食品加工、药物开发、环境 监测等领域,然而,由于水质的污染、疾病的肆虐等原因,使得鱼类的生存、繁殖受到很大的挑战,因此,鱼类免疫学研究就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介绍鱼类免疫学的研究进展以及在其在疾病防治、养殖提高等方面的应用。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鱼类的免疫系统由先天免疫和适应免疫组成。其中先天免疫反应迅速,但对不 同类型病原体的应对能力有限;适应免疫反应相对较慢,但可以针对特定病原体进行有效的应对,产生持久的免疫保护。 先天免疫包括皮肤、鳃、肝、脾、肠等部位组织上的机械屏障和特殊免疫细胞,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如炎症反应、补体激活等;适应免疫则通过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等机制,形成特异性免疫应答。 二、鱼类免疫反应 鱼类的免疫反应主要包括炎症反应、抗原处理和呈递、免疫细胞的识别、免疫 细胞介导的吞噬作用、细胞因子的介导等环节。 炎症反应是一种快速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针对的是刺激物,包括细胞因子、 补体等,引起血管扩张、组织水肿等症状。其目的是引起容积性限制,限制病原体的扩散范围,并为后续的免疫反应铺平道路。 针对外来抗原的识别和呈递是适应性免疫的核心环节。鱼类的抗原处理和呈递 机制主要包括刺激物的内吞和加工、MHC分子的识别和表达、TCR的产生和介导 等环节。鱼类的免疫细胞主要包括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等。 三、鱼类免疫研究进展

目前,鱼类免疫学领域研究热点包括以下方向: 1、鱼类先天免疫系统 鱼类的先天免疫机制十分复杂,包括机械屏障、炎症反应、补体激活、天然杀菌素等多个方面。现有研究表明,在天然杀菌素家族中,BPI/MD-2样蛋白家族在鱼类体内起着重要的免疫防御作用。 2、鱼类适应性免疫 鱼类适应性免疫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抗原的识别和呈递、T细胞辅助、效应和记忆反应等方面。近年来,转录组学、蛋白组学等技术的应用,为鱼类适应性免疫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3、鱼类疫病免疫学 由于水质的污染、病原体的侵害等原因,鱼类感染疾病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因此,研究鱼类的疫病免疫机制,防控鱼病愈加重要。研究表明,针对不同病原体,鱼类会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形成针对该病原体的特定免疫防御能力。 四、鱼类免疫在疾病防治、养殖提高等领域的应用 鱼类免疫研究在疾病防治、养殖提高等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下面简单介绍一些应用案例: 1、疾病防治 针对某些常见病原体进行疫苗研制和开发,接种合适的疫苗,使得鱼类人群产生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防御能力。比如,针对商业养殖常见的伊蚊病毒病,研究人员研发出刺激鳞片淋巴细胞的疫苗,接种后可以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的抗体防御该疾病。 2、养殖提高

免疫学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免疫学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免疫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机体对外源物、自身组织物质和肿瘤 细胞的免疫防御和免疫修复能力。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免疫学的研究范围越来越广,不仅局限于医学领域,还扩展到了生物学、农业学、环境学等多个领域。本文将探讨免疫学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免疫学在生物学研究中的意义 生物学研究从进化、发育、生态到分子机制,都离不开免疫学的研究。免疫学 可以解答生物学中一些重要问题,如:细胞的识别、捕获和杀伤机制,细胞的凋亡、损伤和修复机制,天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T细胞等在机体免疫中的作用等。 免疫学的应用还可以用于生物学实验中的数据分析、质控和研究设计方面。比如,在生物学实验中,研究人员需要对细胞的生长、分裂、存活和凋亡等过程进行监控和分析。这时候可以利用免疫学中的一些技术手段,如细胞标记、流式细胞术等方法对样本中的特定细胞进行监测和分析。 免疫学在基因编辑技术中的应用也越来越重要。基因编辑技术是目前最前沿的 生物学研究技术之一,通过基因的切除、插入和修改等方式,可以实现基因功能的解析和修复。在基因编辑的过程中,免疫学技术可以用于筛选出具有所需基因编辑的细胞,从而提高基因编辑技术的效率和准确性。 免疫学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案例 下面将以几个典型案例来说明免疫学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第一,免疫学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免疫疗法是目前癌症治疗领域中最前沿的 治疗方法之一,它通过具有高度特异性的T细胞、NK细胞等免疫细胞来杀伤癌细胞。研究人员可以利用免疫学技术来创造出具有高度特异性的T细胞和NK细胞,从而提高免疫疗法的疗效和安全性。

第二,免疫学在病毒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病毒是一种常见的病原体,对人类 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病毒的生命周期、传播和致病机理是病毒学研究的重点。免疫学技术可以用于病毒颗粒中DNA或RNA的检测、测序和定位,从而加深对病毒 的认知,为病毒控制提供更多的策略和方案。 第三,免疫学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植物病原体是造成农作物减产的重要因素 之一,而植物免疫系统是植物天然的防御机制。通过研究植物免疫系统的作用机制,研究人员可以研发出具有高效抗病毒、抗真菌和抗细菌能力的植物品种,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结论 免疫学是生物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它在生物学实验、基因编辑和癌 症治疗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未来,随着免疫学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不断升级,相信免疫学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

法医学在法医临床免疫学中的作用

法医学在法医临床免疫学中的作用 一、引言 法医学是一门应用法律、医学等知识来解决各种与法律有关的问题 的学科。法医临床免疫学则是法医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与免疫有 关的法医学问题。本文将探讨法医学在法医临床免疫学中的作用。 二、免疫学在法医学中的应用 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学科,而法医学则是依靠科学方法和 医学知识来解决法律问题的学科。法医临床免疫学将免疫学应用于法 医学领域,可以发挥以下作用: 1. 病因检测和鉴定 法医临床免疫学可以通过检测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判断死者 死因以及一些病变的原因。例如,在一起疑似药物过敏引起的死亡案 例中,通过检测死者的免疫系统反应,可以判断出是否存在药物过敏 反应。 2. 现场勘查和检验 免疫学的技术手段可以应用于现场的勘查和检验中。例如,在一起 性侵案件中,通过采集现场的精液、血液等样本,并进行免疫学分析,可以得出物证与嫌疑人的免疫学特征是否一致的结论。 3. 鉴定麻醉药物中毒

通过分析血液、尿液等样本中的特定免疫标记物,可以快速鉴定麻 醉药物的种类和浓度。这对于在法庭上鉴定涉及到麻醉药物中毒的案 件非常重要。 4. 辨别体内外源性物质 免疫学技术可以辨别人体内是否存在外源性物质,如毒品、药物等。通过检测尿液、毛发、唾液等样本中的特定免疫标记物,可以判断个 体是否滥用药物或服用违禁药物。 5. DNA鉴定 免疫学技术在法医学中应用广泛,其中包括DNA鉴定。通过分析 样本中特定基因的遗传信息,可以确定被鉴定者的身份。这在刑事案 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案例分析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法医临床免疫学案例: 1. A案 一名年轻女子在某个夜晚遭到奇袭并性侵。现场勘查人员采集了现 场的证据,包括被害人衣物上的精液样本。法医临床免疫学专家分析 样本中的免疫学特征,并与嫌疑人的免疫学特征进行比对。结果显示,样本与嫌疑人的免疫学特征完全一致,为案件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2. B案

案例式教学在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案例式教学在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检验实验教学是临床免疫学科的重点内容,且检验专业是应用性、实践性 较强,且与临床医学有密切联系的学科。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理解,应该探索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免疫学检验试验教学是检验专业临床工作的基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免疫学基础,并且加强学生免疫学技术的实践操作性。由于免疫学检验实验课程涉及的基础理论知识较多,且在具有抽象性特点,因此实际教学有很大的难度,学生极易在学习中产生恐惧心理,进而发展为厌学情绪,最终导致教学质量无法提升。该文展开案例式教学在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中应用探讨,希望为临床免疫学教学提供一些建议。 标签:案例式教学;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应用 [Abstract] Laboratory teaching is the key content of clinical immunology,and laboratory is a discipline with strong applicability and practice,a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clinical medicine. In the process of clinical immunology experiment teaching,in order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deepen their understanding,we should explore effective ways to guide students to learn. Immunological test teaching is the basis of clinical work. In case of practical teaching,case teaching metho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students’ immunology basis and enhance students’ immunology technology practice. Because there are a lot of basic theoretical knowledge related to immunological test experiment,and the actual teaching have great difficulty,students can easily produce psychological fear in learning,and develop emotional weariness,resulting in teaching quality unimproved.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case teaching in clinical immunological test teaching,and hopes to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teaching of clinical immunology. [Key words] Case teaching;Clinical Immunology;Test experiment;Application 现今医学技术不断更新发展,医疗新方法、新技术、新设备、新仪器也不断被研发、生产并投入使用。从教育实际状况来看,随着技术、仪器等的不断更新,临床免疫学和检验教学的脱节问题也日益突出,导致临床免疫学整体教学质量始终无法提升[1]。因此,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探索新方式和新的教学方法,围绕临床和现代发展要求展开教学,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在實际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中,是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2]。案例教学法是现时代教育领域通用的教学模式之一,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将其应用于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中,能够发挥案例引导的显著优势,从而解决当前该课程教育中的主要问题。 1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优势

《免疫学检验技术》依托场景化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案例——金免疫技术

《免疫学检验技术》依托场景化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案例——金免疫技术 [摘要]课程思政是思想教育的关键环节,有助提高学生思想意识形态。免 疫学检验技术是一门较抽象学科,应用场景化教学有机地将课程思政与教学融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意识形态和逻辑推理能力。本文以“金免疫技术”教 学内容为例,从课堂思政融入教学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思政教学点、教学效 果和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简要介绍,取得了一定教学效果,希望对其他学 科的课程思政融入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金免疫技术;课堂思政;新冠 人才培养《免疫学检验技术》是融合了免疫学基础知识、临床免疫学检验技 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的一门多学科综合体,是三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专科教 学的核心课程之一。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立德树人”的 教育目标,明确“守好一段渠”和“种好一片责任田”的重要任务。健康所系, 性命相托,医学是与民生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之一,医学检验专业作为临床医学 的重要分支,如何在实践教学中将课堂教学与思政育人全方位、有机结合是我们 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要充分发挥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 地作用,切实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我们在近2年的《免疫学检验技术》课程中广 泛实施了课程思政,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以下以“金免疫技术”教学内容中实 施的课程思政为例,探讨课程思政的实践过程。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 既具备深厚学科知识、精深技术技能、较强专业素养和实践动手能力,又具有家 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使命担当的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 1 教学目标 1.1 知识目标 能说出金免疫技术的原理,并概括出相应的技术类型

医学免疫学融合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

医学免疫学融合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 [摘要]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学生延期返校,实行线上教学,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进行“主播式”线上授课。本文以《医学免疫学》为例,将医学免疫学各章节内容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关系及对应引入思政元素进行教学设计为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课程思政;医学免疫学;教学设计 2019年12月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WHO已宣布SARS-CoV-2爆发为全球大流行并截止2020年8月8日,全球累计确诊人数已达19187943例。为准确、迅速检测COVID-19而研发高效抗体检测试剂盒及控制新冠疫情全球规模蔓延而研究COVID-19疫苗的两项重要任务中,医学免疫学发挥了其维护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平稳定中极其重要的作用。“用专业课程之体,载思政教育之魂”成为在新时代专业课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实现立德树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有效方法。 1课程教学目标 医学免疫学的课程教学目标分为医学专业目标及立德树人目标。医学专业目标包括:(1)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阐明免疫系统识别抗原后发生免疫应答及其清除抗原的规律,探讨免疫功能异常所致病理过程和疾病的机制,为发现、诊断、预防和治疗某些免疫相关疾病奠定基础。(2)课程与其他学科相互交

叉和渗透广泛,基本内容基础上和其他学科知识的衔接,使学生对问题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引导学生了解医学发展的新动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立德树人目标包括:在完成医学免疫学专业目标的同时,以社会聚焦事件、人物事迹作为引领,使医学生疫情当下深植家国情怀,正确的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文化认同,增强民族自信[1]。 2教学内容安排与思政切入点 针对医学生处于线上教学的特殊时期,采用医学免疫学与疫情实事相结合方式同时能够补足医学生较其他专业学生较弱的历史文化背景及相关的人文素养。在不同的课程章节中通过追溯历史根源、结合真实案例、敬仰先锋模范,将医学免疫学专业知识与多元思政元素相结合。意在纠正以往注重知识传授而忽略价值的导向。 3科技的人文情怀,激发科学兴趣,培养职业素养 3.1先进性科研案例教学。对付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近期出现和迅速发展,应用科技手段进行多角度预测AlbaGrifoni等人[2]使用了病毒病原体数据库(VIPR)和免疫表位数据库(IEDB)与其他冠状病毒相关的可用数据进行分类,并行的生物信息学预测确定了SARS-CoV-2的潜在B和T细胞表位。康复患者B细胞高通量单细胞测序鉴定的针对SARS-CoV-2的有效中和抗体[3],这些预测可以促进针对其有效疫苗设计。而神奇的事在于在健康的供体中观察到了预先存在的SARS-CoV-2-交叉反应性T细胞反应,这表明在人类中已有一些潜在的免疫力[4],看似不在,但潜移默化中默默的保护着我们。首次暴露于SARS-CoV-2后迅速产生了保护性抗体,而未检测到的IgM抗体表明大多数IgM可能在1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