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历史第3单元考古(一)第4课时研究报告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历史第3单元考古(一)第4课时研究报告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历史第3单元考古(一)第4课时研究报告设计

研究背景

该课时的研究主题是考古学,学生通过研究古代遗迹了解历史文化。本报告旨在设计一份详细的研究报告,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考古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研究目的

1. 了解考古学的定义和意义;

2. 掌握考古学家的研究方法;

3. 通过实例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过程。

研究内容

1. 考古学的定义和意义:

- 考古学是研究人类古代文明的学科,通过发掘、分析和研究古代遗迹以及相关文物,揭示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和变迁。

- 考古学的意义在于帮助人们了解历史文化,研究人类社会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2. 考古学家的研究方法:

- 考古学家通过考古实践来获取研究材料,包括遗迹的发掘、

挖掘、清理和保存等过程。

- 考古学家利用不同的科学技术进行化验、测量、分析和研究,以求得更多有关古代文明的信息。

3. 古代文明的发展过程:

- 学生将通过研究实例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古代文明,如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

- 学生可以了解古代文明的政治制度、经济活动、艺术创作、

科技发展等方面的内容,从而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结论

通过本次研究报告的设计,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考古学的基本

概念和研究方法,通过研究古代遗迹深入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过程。这将有助于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上册 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1)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 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西周分封制。 2.目标: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3.过程与方法:(1)通过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取得胜利的历史史实的分析,让学生明白 得民心者的天下的道理。 (2)看西周等级示意图了解其统治阶级为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的简况。 4.情感态度目标: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举世瞩目的文明古国。 5.教学重点:我国的原始人类。 【教学难点】西周的分封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 1.尧舜禹都是杰出的部落首领,原始社会的部落首领是怎样产生的? 2.谁破坏了禅让制?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取而代之。 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禹破坏了民主推举部落首领的制度,禹是怎样做的? 二、教授新课: (一)夏朝的兴亡(板书): 学法指导:禹建立了夏朝,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了解一个王朝,首先要知道开国帝王、都城(政治中心)国家建立的时间 (学生)夏朝:开国帝王——禹 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 都城——阳城(今河南登封) 老师: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登封发现了一座古城遗址,据分析是中国最早的宫殿建筑群,他们认为这就是夏朝的都城。 夏朝是最早的国家,夏朝已经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国家机器,设置了国家机构,找出夏朝有哪些国家机构?

学生活动:组建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 (这些机构是为了对付哪些人?老百姓) 本质: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奴隶的工具 过渡:夏朝延续了400多年最终被商朝取而代之,桀是夏朝的亡国之君。在夏朝衰败的同时,商国逐渐崛起,汤举兵攻夏,打败桀夏朝灭亡,公元前1600年,商朝建立。开国君主——汤 思考题:商汤灭夏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1.夏桀追求个人享乐,压迫百姓,失去民心,荒废了朝政 2.商汤任用有才能的人,这些人成为汤成就伟业的得力助手 3.汤联合周围小国部落,讨伐夏桀,顺应民心。 都城——殷殷商 盘庚迁都之后,商的统治区域不断扩大,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思考题:商汤为什么能打败夏桀? 学生:任用有才干的伊尹等人治理国家,这些人成为汤成就大业的得力助手。关心人民,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强盛。 教师:商朝的亡国之君是商纣王 商纣王这样一个追求享乐、压迫百姓、荒废朝政的帝王最终会被他的百姓抛弃。商朝在纣王统治下逐渐走向群途末路之时,周国逐步强大起来。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则歇后语就来源于这个国家 学生活动:学生讲述姜太公钓鱼的故事 周文王的励精图治为他的儿子武王消灭商朝奠定了基础,战争终于在公元前1046年爆发了。 学生:战争的地点——牧野时间——前1046年 都城——镐京 思考题: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能取得胜利? 学生讨论: 1.商汤、武王都能重用贤才,联络周边部落抓住作战时机。 2.商纣、夏桀追求个人享乐,残暴的统治激起平民和奴隶的反抗。 3.商汤、周武王联络周边的部落、小国讨伐无道的昏君,顺应民心。 认识:得民心者得天下

统编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标要求与专家解读】 早期中华文明: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 本课有两个学习要点:一是认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特点,二是了解中国早期国家特征。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特点,要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来认识。这里需要知道考古学家对我国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文化遗存所作的区系划分,以及主要区系各自的特点。中国早期国家特征是指夏、商、周三个王朝的统治特征(周朝这方面的内容主要放在西周表述)。从石器时代到西周,文献资料缺乏,考古材料的作用非常突出,但如果没有传世文献的帮助,考古材料的价值也无法充分发挥,因此我们需要知道它们两者在历史研究中的不同作用。了解中国早期国家特征是本专题学习的重点。早期国家与秦朝之后的大一统国家相比,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共同点主要在于都是世袭王朝,具有职官、军队等国家机器;不同点主要在于以部族联合或分封制为基础,集权程度不高,管理比较松散。不同点是理解早期国家“特征”的关键。由于夏朝缺乏直接资料,这方面的问题可以主要在商朝、西周讲述。商朝讲述“内外服”问题,亦可涉及神权政治因素。西周主要讲述分封制,显示出其比商朝进步之处。(引自徐蓝、朱汉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高等教育出版社) 【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时空观念:了解史前时期的人类文明遗址的存在阶段与早期国家的朝代更迭;通过史前文明遗址图及商周形势图,理解中华文明起源的空间多元一体的特征,“中国”概念的变化对中华文化形成的影响,理解地理环境对文明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史料实证:通过学习文明遗址考古资料,了解传世文献与考古材料相结合

2021春人教统编版高二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要点识记

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要点识记一 农业工具的变化 ㈠耕作工具: 1.种类和材质:人类的耕作工具种类繁多,材质主要有骨、竹、木、石、蚌、铜、铁等。 2.发展历程: ⑴石器工具: ①特点: A.质地坚硬,比骨、竹、木器更为耐用。 B.制作工序多,需要专人完成。 ②制作方法:旧石器时代石器的制作方法以打击为主,新入石器时代在打击的基础上增加了磨制。 ⑵青铜农具: ①人类掌握青铜冶炼技术: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现了铜,并逐渐掌握了青铜冶炼技术。 ②青铜器最早出现:从目前发现的考古资料看,青铜器最早出现在西亚、北非地区。 ②中国出现青铜器:距今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已出现小件青铜器。 ④青铜农具数量有限:青铜在当时是珍贵的资源,青铜铸造的农具数量有限。 ⑶铁农具: ①人类掌握冶铁技术:公元前15-前14世纪,小亚细亚东部的赫梯人掌握了冶铁技术,后来这一技术逐渐传入两河流域、中亚、北非和欧洲。 ②铁器特点:铁器锋利轻便,易锻制打磨。 ③铁农具出现和推广: A.随着熔炉的进步,铁器大量出现。 B.中国在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在农业生产中逐步推广。 C.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以灌钢法制作的农具。 ㈡灌溉工具:世界许多文明地区都发明了灌溉工具。

⒈在原始社会末期,人类已经能够制造陶器,汲水灌溉。 ⒉在古埃及和中国等地,人们已懂得利用杠杆原理进行灌溉。 ⒊中国灌溉工具: ⑴翻车:中国东汉末期已出现翻车,三国时期马钧对其进行了革新,其后翻车在民间广泛使用。 ⑵筒车:唐朝出现了筒车,借助水力汲水入筒进行灌溉。 ㈢豢养驯化禽畜工具: 古人用圈厩来饲养禽畜,用马槽来喂马。不少工具设施到今天依然发挥着作用。 要点识记二 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⒈纺织工具的制作: ⑴地位:纺织工具的制作是古代最先出现的手工业之一。 ⑵发展: ①中国: A.骨针:约3万年前,中国的山顶洞人已经用骨针缝制兽皮。 B.陶纺轮: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古人就使用陶纺轮作为纺线工具。 C.纺车和提花机:汉朝的画像石中出现了人们使用纺车纺纱的场景。当时,人们能够使用构造复杂的提花机织出带有精美花纹的丝织品。 D.纺织机:元朝以后,纺织机成为农耕家庭不可或缺的生产工具。 ②古代西方:也出现过纺纱用的纺车。 2.陶瓷业的主要工具: ⑴地位及工具:陶瓷业也是古代重要的手工业之一,使用的主要工具包括坯车、匣钵、支钉等。 ⑵发展历程: ①泥条盘筑:人们最初用泥条盘筑的方式来制造陶器,由于用手工控制形状,陶器的圆度并不理想。 ②坯车:新石器时代晚期,许多地区采用坯车制坯,不仅能制成圆形坯件,而且能通过调节坯车转动的快慢,控制坯件的薄厚。 ③匣钵:中国南朝时,为了防止在烧制过程中气体和有害物质污损坯件,工匠把坯件放在耐火泥制成的匣钵中。

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与文明的起源

第一单元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教学设计一、目录: 单元课标解读 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学情分析 单元学习目标 单元情境任务设计 单元课时安排(五课时) 课时教案 单元跨学科学习 单元评价 二、具体内容 【单元课标解读】 1、2022年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等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及其文化遗存,知道中国境内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活动;通过了解河姆渡、半坡、良渚、陶寺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知道中国的原始农耕生活;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通过古代文献中记述的黄帝、炎帝等神话传说,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 2、2022年课标解读: (1)了解旧石器时代的基本线索和重要的事件、人物,知道重大史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原因和结果,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2)知道考古遗存、化石是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历史的证据,能结合语文、地理、化学等课程的学习,初步理解古代史料的含义,尝试运用史料说明历史问题。(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尝试阅读古代的文献材料、图像材料,观察实物材料,并加以分析,概括并提取其中的历史信息;通过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考古工程,认识中华文明的起源多元一体;知道考古发掘的成果是研究人

类起源和了解古代社会的重要依据。(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单元教材分析】 1、本单元教材主要内容: 本单元由一节活动课与三节正课组成。 中国广袤的大地,曾孕育早期的人类,北京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从北京人遗址的考古发掘中,我们可以看出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情况,以及他们在进化过程中的特点。 大约在一万年前,中国境内的人类逐渐懂得了耕种农作物、饲养家畜、磨制石器和烧制陶器,开始了定居生活。 距今约五六千年时,一些部落逐渐结成联盟,并推出首领,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就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被后人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辽河流域的考古发现,证实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2、本单元教材体例 (1)设计导语激发兴趣,引出重点; (2)设计插图增强感染力; (3)设计正文宋体内容明确基本知识; (4)设计正文楷体内容补充说明; (5)设计相关史事教会学生提炼有效信息; (6)设计“问题思考”栏目,引起探究兴趣,激发学生思考; (7)设计“材料研读”培养学生研读材料的能力,活学活用; (8)设计“课后活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9)设计“知识拓展”,扩大学生知识面。 【学生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有限,尽管其在小学阶段接触过一些历史典故,但是缺乏系统性,再加上七年级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历史学科,所以处理教材的原则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起点,以转变学习方式为核心,根据2022年课程标准,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运用多媒体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达成目标。 【单元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知道北京人的特征及发现的意义。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第4课时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 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第4课时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 1.使学生掌握整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将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运用到分数乘法,从而使一些计算简便。 2.通过练习,加强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难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并能运用这些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计算。 教师准备:根据例题制作的挂图,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一张长15cm、宽10cm的长方形纸。 一、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在学习整数乘法时,都学过哪些运算定律? 学生交流: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师:你能用语言叙述并用字母表示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 +b )×c =a ×c +b ×c 师:请同学们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5×37×4 (1.25+7)×8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并说出分别应用了什么定律。 二、探究新知 1.质疑猜测。 师: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可以推广到小数乘法,那能否推广到分数乘法呢?(出示课题)请同学们先猜测一下。 让学生自由发表观点。 师:可以推广吗?我们来进行验证。 2.验证归纳。 教师出示例6。 (1)出示题目(例6情境图): 你怎样列式?(学生发言,师板书) 生1:(45+12)×2 生2:45×2﹢12×2 师:同学们,算式列得很对,请同学们运用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计算结果。 归纳,总结。 (2)出示下列算式: 12×1 3 13×12

2023年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分数除法”第4课时《分数混合运算》优质课教案

2023年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优质课教案 第3单元分数除法 第4课时分数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32页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能应用计算法则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数学中不同运算顺序的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能力和运算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难点:能应用计算法则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计算下面各题。 (9+11)×6 75+20÷5100-10×4 指名三人板演,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师:想一想,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呢? 二、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教材第32页例3】

1. 学生读题,获取信息。 2. 解决问题。 师:想一想,要求这盒药可以吃多少天,可以先算什么呢? 预设1:我先算出每天吃多少片。 (片)=2 3321⨯ (天)==83 2122312⨯÷ 预设2:我先算这盒药可以吃几次。 (次)==241 2122112⨯÷ (天)=8324÷ 3. 尝试列综合算式。 师:也可以用综合算式表示以上过程,自己试着计算一下。 预设: 4.完成教材第32页做一做2。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汇报。 5.师生共同小结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师:你能说一说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吗?(小组讨论后汇报。) 预设: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32112⨯÷(天)==82 312÷32112÷÷(天)==8 324÷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学设计新人版

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以及世袭制、分封制的建立情况。 (2)通过学生的阅读和分组讨论,理解更替的规律,感悟朝代兴衰的原因以及重大制度建立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用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历史进程、分析历史时间的能力和初步理清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去感悟历史;通过讨论、讲述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夏、商、西周的兴亡充分说明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重要历史人物对历史进程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作为后来者应吸取经验及教训,从中汲取营养,真正达到“读史明智”的目的。 (2)通过学习早期国家社会政治制度的演变,从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以及西周的分封制,了解国家的产生和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社会制度的变革也促进了国家制度逐步完善。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夏、商、西周的更替,分封制。 难点:西周的分封制。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四块内容: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商汤灭夏、武王伐纣和西周的分封制,彼此之间是以历史事件的时间为序,反映了夏、商、周三代的兴衰和更替,是历史的渐进发展过程,构成了本课的主线索。 夏、商、西周是我国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也开始了以世袭继承王位为特征的“家天下”。从二里头遗址考古发现可知,夏都拥有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宫殿建筑群、最早的青铜礼器群及青铜冶

2019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新人教版

第3课远古的传说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炎黄联盟、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尧舜禹的禅让。三者是以历史发展的时间为序的先后关系。通过这三部分内容的介绍,使中华远古文明的内容在前面两课的基础上得到一定的补充。这三部分内容围绕历史传说主线,向我们展现了华夏始祖创造华夏文明的历史场景;大量历史传说又进一步揭示了主题——炎黄二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 2.学情分析:学生思维活跃,参与积极,发言踊跃。已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还需要借助一些具体形象事物的支持。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已具备一定的自学与合作学习的能力。自控力还不强,需要教师在适当的时候掌握课堂。 3.核心素养: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清楚地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包括黄帝其人及他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尧舜禹的“禅让”和原始社会走向终结的有关史实,为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远古传说时代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华文明的演进奠定基础。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远古传说时代的发展进程,首先要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本中插图的观察、想象以及对具体材料的分析入手,推导结论,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其次是初步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和追踪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发展观。第一,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生产技术和文化方面对人类文明的演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第二,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而成的,黄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 二、教学过程: 【教师导语】历史讲究真实可靠,传说难免夸张虚构。但不少传说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含着极有价值的内容。上一课时,我们从考古发掘的物证来学习了原始农耕文化,本课时要通过传说来认识农耕文化。看看那些流传久远的传说中,包含了有关远古农耕文化的哪些有用的历史信息? 【学习目标】 1.了解炎黄联盟的形成、涿鹿之战,以及炎帝和黄帝部落联盟的相关知识。 2. 掌握黄帝、炎帝的发明,以及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3. 理解、掌握“禅让”的含义,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 重点:掌握黄帝对人类的贡献;夏朝的建立。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第三单元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第二课时《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教案

面解读殷墟遗 址,更生动直观。 甲骨文作为 世界最早出现的 文字有必要让学 生彻底了解和掌 握。 猜字活动的 设计就是调动学 生的好奇心和积 极性。 殷墟遗址的 学习有老师主 导,后面的学习 完全交给学生自 己,锻炼他们自 主学习的能力和 方法,不追究完 美的效果注重培 养一种行为和意 识。 系统规范的简述常识性 知识便于学生

会有很大的帮 助。 生动的视 频展示胜于枯燥 的讲述和苍白的 图片堆积。用神 秘传说调动学生 探知奥秘的学习 欲望。 通过学习引 导学生明确历史 文化与社会背景 之间的关系。 总结语中既 有对本节课的总 结和升华,也为 下一节课的内容 做好准备。

埃及一一尼罗河的赠与 古代巴比伦一一丰富而灿烂的文化遗产 古代希腊一一丰富多彩的古希腊历史 当堂检测: 一、填空。 1 .世界上还有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 产是世界人民的( ),更是人类文明的( )。它们 见证着( )的聪明才智,展现着早期人类文明的 ( )。 2 .人类古代文明成就( ),不同文明之间不是 ( )存在的,而是( )和( )的。 3 .我知道的历史文化遗产有( )、( )、 ( )等。(答案不唯一) 二、判断。 1 .许多历史文化遗产都见证着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 2 .小明到峨眉山浏览,临走时,他在金顶留下了 “小明到此 一游”的字样。() 3 .在公共场合,我们不能乱扔垃圾,但在僻静处,可以随处 乱扔。() 4 .中国的古代文明对外国没有影响。() 5 .不同文明之间是孤立存在的。() 6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众多珍贵的历史文 物、历史遗址。() 当堂检测答案: 一、填空。 1.世界上还有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 产是世界人民的(骄傲),更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它们见 证着(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展现着早期人类文明的( 辉 煌历史)。 反馈练习, 巩固所学知识, 增强学生的理 解能力,检测学 生对本节课学 握的情况。

用化石作证据教学设计

主备人:授课教师: 课题用化石作证据课型新授 总课时数一课时 教具 学具 课件 教材位置及作用 《消失的恐龙》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3单元《化石的奥秘》的第一课时。化石不仅为生物进化的研究提供了直接证据,也为研究地球和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历史提供了证据,还为思考地球及人类的未来提供了历史的借鉴。 课前感知分析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对象是六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初步建立了动物和植物的概念,知道了动物和植物要经历的生命历程,认识了繁殖、遗传和变异等生命现象,通过本单元前两节课的学习也初步认识了化石、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以及通过化石来了解生物物种的相关科学知识准备。另外作为六年级下册的学生,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课外知识储备、阅读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想象迁移能力等。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用化石作证据的各种科学假说的资料,更加全面地认识化石的科学价值。 2.通过分析有关生命演化史的信息,从宏观的角度认识生命世界。 3.运用化石证据,证明“人猿同祖论”。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更加全面地认识化石的科学价值。 难点:通过分析有关生命演化史的信息,从整体的角度认识生命世界。 使用教材构想 增:重点培养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的能力、分析推理能力以及表达交流的能力。

第几课时 1 授课时间课时内容用化石作证据 课时目标1.通过阅读用化石作证据的各种科学假说的资料,更加全面地认识化石的科学价值。 2.通过分析有关生命演化史的信息,从宏观的角度认识生命世界。 教学流程 设计修改与课堂 生成 一、情境导入新课 介绍:同学们,今天的科学课蔡老师带大家一起来参观一个生物博物馆。 二、探究化石的价值之一:用化石证明鸟类起源于恐龙 1.出示第一件展品。介绍:首先,大家看到的第一件展 品是一具兽脚类恐龙化石。同学们对兽脚类恐龙有什么认识?知道哪些兽脚类恐龙吗? 2.学生汇报。(暴龙、美颌龙、棘龙) 3.出示第二件展品。介绍:接下来,介绍第二件展品,你能看出它是谁吗?(鸵鸟)同学们,请你们仔细观察比较这两件展品,你有什么大胆的想法吗? 4.学生汇报。(鸟类是由恐龙演化而来的) 5.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你们完全具有伟大科学家的潜力。因为在1870年,英国著名博物学家赫胥黎就提出了跟你们一样的假说。但是同学们,假说是需要有证据才能成为定论的。你们的证据呢?或者你们希望看到什么证据? 6.学生回答。 7.出示第三件展品。介绍:好,同学们都很有想法。接下来我们一起在看看第三件展品。这件展品是1996年在我国辽西热河生物群中发现的,这是一具兽脚类恐龙化石,身体像鸡一般大,尾巴很长。科学家给它取名——中华龙鸟。仔细观察这具恐龙化石,你能发现什么与鸟类有关的信息吗? 8.学生观察,汇报。 9.播放视频。 10.展示第4、5、6件展品。介绍:同学们,90年代在我国的辽西热河生物群中,还发现一系列带羽毛的恐龙化石。例如:中国鸟龙、孔子鸟、始祖鸟 11.思考:同学们,看到这几件展品,你觉得化石有什么科学价值?设计游览生物博物馆的情境契合本节课研究化石价值的环境需要,也更具有神秘性和趣味性。 总结复杂且细致的考古复原过程,体会科学的论证有时是需要几百年的时间,感受考古学家的坚持和不易,领会化石的科学价值。

人教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国家导学案(无答案)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前预习案】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1、旧石器时代 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是石器,一般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个时代。旧石器时代是指以_______制作石器的时代。代表性的有距今约170万年的_______和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_______。他们从事________________,过着群居生活。元谋人、北京人已经学会________。 2、新石器时代 (1)概况:距今约1万年,我国进入_______时代。新石器时代是指以_________制作石器的时代。新石器时代人们已经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逐渐稳定。我国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广泛,并逐渐朝着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向发展。 (2)文化遗址:距今约7000—5000年,黄河中上游地区进入_______时期,它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以___为主要栽培作物。大致同一时期,黄河下游分布着____________,长江下游有__________。河姆渡文化的居民种植______,并且掌握了__________技术。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大汶口文化和仰韶文化被_________所代替。龙山文化的代表器物是黑陶。同时,在北方辽河上游有_________,长江下游有_________。它们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并且出现较大规模的_____和______。 3、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 (1)母系氏族社会:_________晚期的母系氏族社会,由于生产力十分低下,氏族成员________,成果共享。(2)父系氏族社会:__________晚期的父系氏族社会,_______取代母权制,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的萌芽开始出现,氏族间的联系趋于紧密,形成较大的________________。考古发现,这时______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人类即将迈入______的门槛。 二、从部落到国家 1、三皇五帝到部落联盟 中国历史从_________开始。三皇时代神话色彩浓重。居于五帝之首的黄帝联合另一部落首领炎帝,形成 ___________,被后世尊为华夏始祖。尧年老时,根据各部落首领的推举和考察,由舜继承其位。这种做法称为“______”。有夏氏部落的禹因_____有功,接受舜的禅让,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2、夏朝建立 (1)建立:约公元前______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______国家夏朝。禹死后,其子启继位,______代替了禅让制。 (2)制度:夏王是最高的统治者,称为“___”。中央设有主管______________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夏朝社会仍然是________。除对夏后氏生活的地区直接统治外,夏朝对其他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实行________。 三、商和西周 1、商朝 (1)建立与迁都:约公元前_____年,黄河下游的商部落首领___推翻了夏朝,建立商朝。据载,商朝的都城多次迁移,后来定于殷,所以也称_____。 (2)文化成就: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出土大批刻有文字的龟甲、兽骨。这些文字被称为“_______”,是商人刻写的占卜记录。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殷墟还出土了许多______,造型雄奇,纹饰华丽。 (3)制度与疆域:商朝国家机构更加完善。_____是最高统治者,商王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商朝的国家管理结构是________。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________,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的________。商朝的政治势力与文化影响东到_____,西及_____,南跨_____,北至______。 2、西周 (1)建立:公元前_____年,周族首领周武王率众伐商,商朝被周朝取代。周朝定都于___,史称西周。 (2)制度:西周实行_____与______,史称“________,________”。周王将王畿直接控制的镐京之外的广大地区,封授给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在地方建立世袭的______。诸侯在国内也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卿大夫,卿大夫再分给士。这样,统治集团内部形成了金字塔型的_________。 (3)灭亡:公元前____年,周厉王为政暴虐,引发了“_______”。周厉王出逃,诸侯共伯和被推举摄政,史称_______。公元前771年,西北游牧民族_____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 3、商和西周的奴隶制经济 【课内探究案】 探究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阅读课本“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这一框,完成探究问题。 (1)根据课本内容概括中华文明起源的时间、空间分布特点。 (2)根据课本内容概括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具体表现。 1/ 3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精品教案+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13、小小考古学家:在中国历史上,位于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和位于黄河流域的半坡人,早就开始了定居生活。他们的房屋是如何建造的,他们使用什么样的工具,他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请你阅读课本第45页的图文信息或收集更多的资料,从住、食、用等方面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话题,尝试做个“小小考古学家”吧! 14、展示课本第45页图片材料。 15、你说我说:从这些考古资料的分析中,你知道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16、总结:远古先民在采集生活中逐渐学会栽培农作物,在狩猎生活中学会了饲养动物,经过长期努力,最终实现了从采集到农耕、从渔猎到蓄养的伟大变革,充分体现了古代先民的智慧。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17、活动园:为了更好地了解早期文明,同学们还查找到不同的资料。除此之外,你还有哪些发现?(课本第46页) 18、我的小发现: (1)我发现这些早期文明区域都有文字的出现,它们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 (2)我发现这些早期文明区域都有相应的医学研究,为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提高搜集、分析史料的能力,感受远古先民的智慧。 感受文明古国灿烂辉煌的文化贡献。 课堂小结早期文明区域创造的灿烂文化还有医学、数学、建筑学、文学、艺 术……它们都对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世界产生了重要 影响。 总结提升板书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六课《探访古代文明》练习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放眼世界,人类拥有的很多_________,都可以溯本求源。 2、世界多个地区_________的发现,告诉我们人类的文明史是由_________共同创造的。 3、早期文明区城的出现,表明人类开始跨入_________,区域文明的兴衰、交融和变迁,构成了人类文明演进的_________。 4、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_________的人民。_________是我国最重要的两条河流,被称为“母亲河”。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_________。 5远古先民在采集生活中逐渐学会_________,在狩猎生活中学会了_________,经过长期努力,最终实现了从_________到农耕、从渔猎到_________的伟大变革,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者的智慧,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莫定了重要基础。 6、文明古国创造的灿烂文化还有医学、________、建筑、_________、艺术....它们都 从远古走来的老人,向我们低低诉说着那些过去的故事。在它们的身上,我们仿佛看到了历史,在我们面前重现。 10、小贴士:怎样保护文化遗产 11、文物故事会:除了前面提到的古代文明成就外,你还知道哪些古代文明成就?请收集相关资料,和同学讲讲它们的故事。 (1)奥林匹亚 (2)古罗马斗兽场 (3)古代波斯帝国的宫殿遗址 12、班级大讨论:你从这众多国家创造的灿烂文明中感受到了什么? 从具体事例中感受文明的交融与借鉴。 课堂小结 人类古代文明成就辉煌,不同文明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学习和借鉴的。古代文明的遗迹是我们了解过去的重要途径,也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财富,需要我们去珍惜、领悟和传承。 在交相辉映的早期文明中,只有中华文明一直延续至今,未曾中断,这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 中华文明未曾中断在上一课时已讲,因此本课时 只需要重新提及即可。 板书

2021年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3单元《化石的奥秘》教案

2021年新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第三单元化石的奥秘 8.消失的恐龙 教学目标 1.通过举办恐龙展,初步了解各种形态各异的恐龙。 2.了解人类对于恐龙化石的发现与研究历史以及取得的成果。 3.了解科学家发掘恐龙化石的过程及方法。 4.认识各种各样的恐龙,找出与他们相对应的化石模型。 5.体会恐龙化石对于人们研究恐龙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人类发现与研究恐龙化石的历史,体会恐龙化石在人们研究恐龙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了解人类发现与研究恐龙化石的历史,懂得恐龙化石对于科学家研究恐龙的重要意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学生活动手册等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本25页的恐龙图片,学生观察这张图片,了解图片上的恐龙。 2.出示课本25页的一首小诗: 没有人见过恐龙, 为什么 能复原出它们的模样? 没有人能穿越时空, 为什么 能找到人类的祖先? …… 答案 究竟藏在哪里? 让我们一起

去探寻 那些遥远的秘密! 3.学生认真阅读这首小诗,想一想这首小诗中提出的问题。 4.全班交流 为什么没有人见过恐龙,却能复原出他们的模样? 预设:是因为化石,人们根据恐龙的化石复原出了恐龙的模样。 为什么没有人能够穿越时空,却能够找到人类的祖先? 预设:是因为化石,人们根据化石复原出了人类的祖先的模样。 5.从今天开始,我们开始学习第三单元,一起去探寻化石的奥秘。 6.这一课,我们先来学习第8课——消失的恐龙。 7.板书课题:8.消失的恐龙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举办恐龙展 1.教师引导:我们有很多同学都喜欢恐龙。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把我们各人拥有的各种恐龙模型和图片带到教室,来举办一个恐龙展。下面就请大家拿出我们课前准备的各种恐龙模型和图片。 2.学生拿出各种恐龙模型和图片,把模型分门别类的摆放在桌子上,将图片粘贴在周围的墙上,恐龙展就可以开始了。 3.学生在教室里面自由走动,观看恐龙展,观察各种恐龙模型和图片,初步了解各种形态的恐龙。 4.教师引导:在我们的恐龙展中展示出了各种各样的恐龙,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里游的,树上爬的……这些恐龙千姿百态,大小不一。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这些模型图片中的恐龙形象是根据什么复原出来的呢?是设计师们凭空设计出来的吗? 预设: 这些恐龙形象是人们根据考古学家发掘出来的恐龙化石复原出来的。 5.过渡:原来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恐龙都是人们根据考古学家发掘出来的恐龙化石复原出来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人类发现与研究恐龙化石的历程。 活动二:人类发现与研究恐龙化石的历史 1.出示课本27页“恐龙化石的发现与研究”这段文字资料,学生认真阅读这段文字资料,初步了解人类发现与研究恐龙化石的历史。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开展教案

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开展教学设计 课题第4课早期 国家的产生 和开展 单 元 第二 单元 主备 人 时 间 学习目标情感态 度和价 值观目 标 认识到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规律。 能力目 标 区别世袭制和禅让制。 知识目 标 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掌握分 封制的内容、作用。 重 点 夏朝的建立分封制 难 点 分封制 学法自主学习法、小组 讨论法、阅读法 教 法 讨论法、材料分析法、 讲解法 课前1、学生课前做好预习,通读本课内容,找出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 第 2 页

准 2、老师根据课程标准,设计问题,并制作课件。备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 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zhòu)亡。 周武王,始诛(zhū)纣,八百载,最长 久。---?三字经? 思考:这段?三字经?中出现的朝代更替 和人物分别有哪些? 朝代:夏、商、周,人物:汤、纣、 周武王 师:同学们,夏商周三朝是如何更替 的?除?三字经?里提到的人物,本课还 有哪些历史人物,今天我们一起去寻找 吧! 二、独立自学一:阅读课本18-20页, 答复以下问题问题,并在课本上画出答 案,时间5分钟: 1、启建立夏朝有什么意义?夏朝采取 哪些措施加强统治?证明夏朝存在的 第 3 页

考古遗址是什么? 2、商朝的建立者、时间、都城分别是什么?商朝的亡国之君是谁? 3、西周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分别是什么? 独立自学二:阅读书本21-22页,答复以下问题,时间2分钟: 1、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 2、分封制的内容? 3、分封的对象都有谁? 4、分封制作用? 三、学习新课 寻足迹----看国家产生 1、学生读课本关于夏朝的历史,找出根本信息〔时间、建立者、都城、意义等〕 师强调: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师提问:国家是如何产生的?夏朝建立后组建了哪些国家机器?〔夏朝创立国 第 4 页

新人教PEP六上U3 My weekend plan第4课时教案(优)

第四课时 课时内容 B Let’s try;Let’s talk 课时分析 本课时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时,与第三课时紧密相连。围绕“活动计划的地点和时间”的话题展开,主要通过对话学习词组lots of, half price, space travel及句型Where are you going? I’m going to ...When are you going?.的表达,了解电影院一般在周二半价的生活常识。第三课时句型Where are you going? I’m going to...的学习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本课时的重点是理解重点单词和词组以及能够在情景中灵活运用句型Where are/is... going? I’m going ...He/She is going to...When are/is... going? 询问计划的时间和地点。 本课时包括Let’s try和Let’s talk两个版块。Let’s try呈现了John回家路上遇见Amy聊天的场景呈现新句型。学生通过听力练习获得Let’s talk版块的人物及场景信息,为进入正式的对话学习做准备。Let’s talk 版块通过John和Amy回家路上聊天,引出句型Where are you going? I’m going to... When are you going? 此情境的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时的单词和词组的理解和发音对于学生有一定的难度,要结合图片、一定的语境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利用自然拼读法、拆读法等教学语音。本课时涉及的句型较多,要重点放在句型的综合运用上。给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做到情境与操练相结合,达到运用语言、巩固语言的目的。 课时目标 1. 能够听、说、认读词组:lots of, half price, space travel 2. 能够理解语境语言Why not go on Tuesday?的意义。 3. 能够理解对话大意;能够按照正确的意群及语音、语调朗读对话。 4. 能够在情景中运用句型Where are/is... going? I’m going ...He/She is going to...When are/is... going? 谈论计划的时间和地点。 5. 知道电影院一般在周二半价的生活常识。 课时重难点 1. 重点 (1)能够听、说、认读词组:lots of, half price, space travel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4-8课时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4课时分数除法的应用1.按要求解决问题。 国庆70周年阅兵中,有12个空中梯队,空中梯队的个数是徒步方队个数的4 5,徒 步方队有多少个? (1)这道题是以()为单位“1”。 (2)等量关系式: (3)列方程解答: (4)用算术方法解答: (5)检验: 2.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幸福村今年计划投入资金150万元,是去年实际投入资金的 6 5,去年实际投入资金多少万元? 3.下面的解答对吗?若不对,请改正。 学校举行跳绳比赛,李红每分钟跳了168下,是陈亮的7 8。王伟跳的是陈亮的 2 3。 王伟每分钟跳了多少下? 168 ×7 8 × 2 3 = 98(下) 答:王伟每分钟跳了98下。

4.2021年十一黄金周第一天,A景区共接待游客25万人,是B景区接待游客的5 6, B景区接待的游客是C景区的3 4。这一天C景区接待游客多少万人? 5.学校舞蹈社团有学生47人,比合唱社团人数的3 5多2人,学校合唱社团共有学生 多少人?

第5课时 分数除法混合运算的应用 1.按要求解答。 在九月份“推普周”活动中,六年级有42名同学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诗词朗诵比赛, 比五年级参加的人数多 1 6 ,五年级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诗词朗诵比赛? (1)六年级比五年级参加的人数多 1 6 ,是把( )看作单位“1”,( ) 年级参加的人数是( )年级的 ( ) ( ) 。 (2)写出等量关系式: (3)列式解答: 方法一:列方程解答。 方法二:用算术方法解答。 3.在全国少工委组织的“动感中队”创建活动中,朝阳区有36所小学参加了这项活 动,比丰台区少 1 10 ,丰台区有多少所小学参加了这项创建活动? 3.下面的解答对吗?若不对,请改正。 哥哥有零花钱60元,比弟弟多 1 5 ,哥哥比弟弟多多少元? 60 × 1 5 = 12(元) 答:哥哥比弟弟多12元。

人教版数学3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课时《吨的认识》一课一练(含答案解析)

第三单元《测量》 第4课时《吨的认识》 一、单选题 1.(2020四下·兴化期末)1000粒小麦的质量大约是50克.照这样推算,100000000粒小麦的质量大约是()吨. A . 5吨 B . 50吨 C . 500吨 D . 5000吨 2.(2020四下·陇县期末)从10t中减去600kg,结果是(). A . 9.4t B . 9.4kg C . 4t 3.(2020三下·兴化期中)一箱苹果重50千克,80箱这样的苹果重(). A . 400千克 B . 4000克 C . 4吨 4.一筐苹果重约50千克,()筐这样的苹果重约1吨. A . 15 B . 20 C . 25 5.(2020·苍南)下面选项中,()的质量最接近1吨. A . 50瓶500ml的矿泉水 B . 25名六年级学生 C . 1000枚1元硬币 D . 10箱装满樱桃的礼盒 二、判断题 6.(2020三上·武宣期末)2000千克的棉花比2吨的铁块要轻一些.() 7.(2019二下·竹山期末)小华同学的体重是36克.() 8.(2019三上·新会月考)一吨铁和1000千克棉花一样重. () 9.5吨铁比5吨大豆重.() 三、填空题 10.(2020三下·兴化期末)①4小时=________分 ②2个星期=________天 ③6吨=________千克 ④5千克20克=________克

11.(2020二下·景县期末)填合适的质量单位. 2________ 300________ 250________ 12.(2020四下·綦江期末)100kg小麦可磨面粉75kg,照这样计算,1kg小麦可磨面粉________kg,1吨小麦可磨面粉________kg. 13.(2020三下·邳州期末)每包水泥重49千克,58包水泥大约重________千克,也就是________吨. 四、解答题 14.(2020四下·硚口期末)用100kg大豆可以榨出15千克豆油.1t大豆可以榨出多少吨豆油? 15.(2020四下·连云港期末)用同样的卡车运货,第一天运了4次,第二天运了6次,第二天比第一天多运36吨.两天各运货多少吨? 16.(2020三下·京山期末)5辆车一天可以送货6000千克,照这样计算,40吨货物一个星期可以送完吗? 17.(2020四下·河池期末)超市运来面粉和大米各200袋.面粉每袋重25千克,大米毎袋重50千克.超市运来面粉和大米一共多少千克? 18.8粒花生大约有10克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