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二年级历史文化考古教案

高中二年级历史文化考古教案

高中二年级历史文化考古教案

导语:历史文化考古是高中二年级历史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历史文化

遗址的考古研究,可以了解到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信息。本教案将为高中二年级的历史文化考古教学提供详细的内容安排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古代文明。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考古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理解古代文明的特征和影响。

3.学会分析历史文化遗址的意义和价值。

二、教学重点

1.考古学的定义和分类。

2.各个历史文化遗址的特点和意义。

3.相关考古发现对古代文明的贡献。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

1.考古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1课时)

a.考古学的定义和分类

b.考古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c.考古学在历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2.古代文明的特征和影响(2课时)

a.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b.古代文明的特征和影响(如政治制度、科技、农业、艺术等方面)

3.历史文化遗址的特点和意义(2课时)

a.埃及金字塔:规模、建造方法、象征意义等

b.希腊的雅典卫城:建筑风格、文化活动等

c.中国的秦始皇兵马俑:数量、种类、艺术价值等

4.考古发现对古代文明的贡献(2课时)

a.古代文明的重要考古发现(如玛雅文明、印度河谷文明等)

b.考古发现对古代文明的认识和研究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

1.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了解考古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并做好笔记。

2.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某个历史文化遗址的特点和意义,形成小组

报告。

3.展示和点评:学生将小组报告展示给全班同学,进行展示和点评,学生之间

互相学习和交流。

4.课堂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历史文化遗址的特点和意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知识点。

五、教学资源

1.教材:根据教材内容准备相关章节的教案和课件。

2.多媒体设备:准备投影仪、电脑等设备,用于学生展示和教学演示。

六、教学评价

1.个人作业:学生根据教学内容,撰写一个小研究报告,分析某个历史文化遗

址的重要性和意义。

2.小组报告:学生按照小组分工,完成某个历史文化遗址的特点和意义的报告,进行展示。

3.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回答提问,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互动。

七、教学扩展

1.考古学的前沿研究进展:教师分享一些当前考古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激

发学生对考古学的兴趣。

2.参观历史文化遗址: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一些相关的历史文化遗址,深入了解古代文明。

八、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了解考古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掌握古代文明的

特征和影响,认识到历史文化遗址的重要性和意义,并理解考古发现对古代文明的贡献。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下次教学中,可以增加实践环节,让学生参与到实地考察中,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文化遗址的魅力。

《考古学通论》教案2

《考古学通论》教案 导言 一、考古学的定义 考古学是用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古代历史地一门科学。我们著名地考古学家夏鼐指出,“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地实物来研究人类古代情况地一门学科”。 考古学与“狭义历史学”一样,都属于历史科学的范畴,所不同地是,考古学研究地是实物资料,狭义历史学研究地对象是文献资料。这里要注意的是,考古学只研究古代人类的文化遗存,近现代文化遗存则不属于考古学研究的范围。 作为考古学研究的对象的实物资料,是通过考古调查和发掘而获得的。考古调查、考古发掘的资料要经过室内整理,再编写成报告,才能成为研究资料。所有非考古调查,考古发掘所获得的资料,都不是考古学的研究对象,也不是真正的考古学,而只能称为“金石学”和“古器物学”。 考古学所研究的人类古代历史包括史前时代、原史时代(即文字刚出现的时代)和历史时代,不包括近代和现代。史前时代没有文献资料,必须而且只能靠实物资料来了解当时的社会信息。所以对史前时代来说,考古学的地位和作用是其它任何学科都无法替代的。 二、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文化遗存 作为考古学研究对象的实物资料包括遗迹和遗物两大部分。遗迹和遗物又统称为文化遗存。 1、遗迹: 遗迹是古代人类获得所遗留下来的、不可移动的文化遗存。它包括房屋、村落、道路、运河、墓葬等古代人类建筑和设施。 古代人类活动又可分为生产活动与生活活动。所以,与古代人类有关的遗迹,还有矿坑、作坊、窖藏等。与古代人类生活活动有关的遗迹还有洞穴、聚落(村落)、城堡等。 2、遗物: 即古代人类活动留下来的既有可移动性的器物。 按用途,它可分为生产工具、武器、生活用具和礼器等; 按它的质料来分,则可分为石器、玉器铜器、铁器、金银器、陶器、瓷器、骨器、角器、牙器、贝器、竹、木、漆器和丝绵织品等。 除此之外,还有艺术品(如雕塑的、壁画、画像石、画像砖)、铜镜、车马器、日用器皿、装饰品、货币、铭刻、文书等。史前时代,人类自身的化石或骨骸,既是古人类学研究的对象,也是是史前考古学研究的对象。 考古学研究的对象都是古代人类活动所遗留下来的,或者说是经过人类有意识的加工的。即使是自然的,也必须是与人类过动有关的、能反映人类的活动的实物。这就使得考古学充满了挑战。为什么呢? 首先,许多地下的文物或由于容易腐烂,或由于人为的和自然作用的破坏而无法保存下来,考古学家们今天所能研究的只不过是古代人类残存下来的一小部分遗物。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从考古调查和考古发掘入手的古代历史重建,都只能反映过去人类社会的某个侧面。 其次,从物质遗存来研究历史历史有一种特别的难度等级。这就是英国考古学家霍克斯所说的,“研究技术和经济较为容易,研究社会结构比较难,研究意识形态最为困难。 注:遗址,指古代某一社群居民日常居住、生活范围内遗留下来的连续分布的遗址、遗物的集合体。 三、考古学的目的和作用: 考古学是历史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考古学研究对于人类古代历史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最明显的是,对于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对文字未出现的史前时期的研究,就完全依赖考古学。即使文字出现以后,考古资料仍有重要作用。因为,考古资料既可补充文献资料的不足,又可纠正文献资料中的错误。同时,中国的文献资料对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的历史很少记载,这一块的研究也必须依靠考古

2021年高中历史 《“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遗址》教案1 新人教版选修6

2021年高中历史《“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遗址》教案1 新人教版选修6 一、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能力:了解三星堆遗址的发现经过与发掘成果,大胆探究其未解之谜,探索揭开这些历史迷团对于认识中华文明源流的意义。 历史是生动、具体的,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应当重视自己历史的研究。因此要求学生在了解三星堆遗址文化的基础上,去探讨一些历史疑团,只要持之有据,言之有理,都是可以成立的。 同时要求学生掌握这些知识,不是死记硬背,而是为了培养相应的思维能力,获取历史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讨论法、分析材料、充分运用联想、想象,认识古蜀国遗址。探究学习、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讨论法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交流思想,开阔思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准确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练习思维的良好机会。 对于史书上所存在的空白和缺环,单靠文献资料来研究是困难的,而且也不可能得到解决,因此有理有据的推理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想象力,激活思考的积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三星堆的辉煌文化为世界留下的珍贵遗产。感受中华文明悠远、璀璨的文化源头。 三星堆发现的历史文物,是珍贵难得的遗产,同时也是一份具体、生动的历史教材。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古老,炎黄子孙面对这些光辉成就,就油然感到一种自豪与骄傲,

既而为之振奋,激发出自力更生、振兴中华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从出土文物探寻三星堆遗址中的礼仪活动的痕迹;三星堆考古揭示的古蜀文明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 举世瞩目的三星堆考古发现,向我们揭示了古蜀王国绚丽多姿的社会生活情形,展现了一个湮灭的内陆农业文明的辉煌。三星堆考古揭示的古蜀文明,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无论从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或是从宗教观念、造型艺术、青铜制造工艺、文化交流、文明进程、地域特色等多重角度来分析,都提供了丰富的、翔实的资料。但这部分内容无论对于老师还是学生来说,都非常遥远,也非常陌生。而出土文物本身所蕴涵的文化素养和内涵又是十分丰富的,这就要求师生都要掌握较详细的资料,了解当时的历史特征,想象他们的生活情景,探索其宗教观念,聆听历史的声音, 感受中国古代优秀文化传统,使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三、教学内容分析 三星堆遗址是一处距今5000年至3000年左右的古蜀文化遗址,面积达12平方公里,是中国20世纪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三星堆遗址及文物代表了长江流域商代文明的最高成就,有力地证明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 三星堆这批前所未有的珍贵文物的发现把古蜀国的文明史向前推进了1500年,因此在世界考古学界引起了轰动。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出土文物以它的博大精深、辉煌灿烂引起了考古界、收藏界的极大关注。三星堆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文化特色可以用一个神字来概括。首先,它是神圣的;其次,它是神奇的;第三,它是神秘的。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三星堆文化是一个神奇的文化,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我们这节课主要是了解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文物的基本情况,以及通过它们走近古蜀国,感受他们的生活,体悟其中的文化内涵。遗址中的两个器物坑,让人们强烈地感受到这儿曾经举行过盛大的祭祀活动,正是它们向后人诉说着古蜀国的原始宗法体系是多么完整。尤其是出土的青铜器,无论是成熟高超的铸造技术,还是绚丽多彩的风格特点,无论是形体高大的青铜立人像,还是婀娜多姿的青铜神树,完全可以媲美于中原地区和世界其他古老文明区域,这一切都表明,古蜀国曾拥有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金杖的出土,推翻了西方垄断的旧论断。 另外,要引导学生体会、推测一些历史谜团,如:青铜人物中要数高260.8厘米的头戴黄金面罩的大立人像最具代表性,他的身份究竟是什么,两个器物坑的用途,青铜神树有何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5《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表格式教案设计

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 一、教学目标设计 二、重要概念分析 ●遗址:考古学术语,指古代的人类群体赖以生存、进行活动的场所,包括城市、村落、洞穴、墓地等。遗址往往保存了古代人类生产、生活等活动的遗迹和遗物。考古学就是通过发掘,获取有关遗迹和遗物的资料,进行相关课题的研究。一个遗址往往包括有几个时期的遗迹和遗物,如庙底沟遗址就含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 ●遗物:遗物是人们制作的各种物品,在考古发现中,遗物一般是遗留或放置在某个遗迹中。例如墓葬中的随葬品,窖穴内的储存物,文化堆积中的残损器物等。 ●文化遗迹:遗迹是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痕迹。包括遗址、墓葬、灰坑、岩画、窑藏及游牧民族所遗留下的活动痕迹等。其中遗址又可细分为城堡废墟、宫殿址、村址、居址、作坊址、寺庙址等,还包括当时的一些经济性的建筑遗存,如山地矿穴、采石坑、窑穴、仓库、水渠、水井、窑址等;防卫性的设施如壕沟、栅栏、围墙、边塞烽燧、长城、界壕及屯戍遗存等也属此类。一般地说,遗迹是经过人类有意识加工的,因而能够反映当时人类的活动。古代居址能够提供关于研究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生活状况方面的完整的、重要的资料,据此可以阐明这一遗址当时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内容。发掘古代墓葬,可以研究不同种族的体质特征,了解古代埋葬风俗及墓葬形制;同时通过随葬品可以了解古代工艺水

平及社会经济生活与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情况。通过各种遗迹及遗物的综合研究,对于了解古代社会的发展史有很大帮助。 ●陶器系类:陶器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它的发明与人类开始定居生活以及火的使用有密切的关系。日常生活中泥土或粘土经火焙烧后而变硬,促使原始先民有意识地用泥土制作并焙烧成他们所需要的器物。陶器的发明,可看作是人类对水、火和泥土的征服。河南省新郑市裴李岗遗址出土的陶器,是我国现在发现最早的陶器。为了简明的概括陶器的文化特征,人们通常就其外观区分为红陶系、灰陶系、黑陶系、白陶系和硬陶系等。 ●二里头文化:因首先发现于河南省偃师市西南约四千米的二里头村而得名。其文化遗址主要散布在伊河、洛河和黄河中游流域。二里头遗址主要分布在二里头村境内,现存遗迹分布范围,东西长和南北宽皆为三平方千米,主要包括有建筑遗址、灰坑和墓葬。始建于二里头文化时期的二里头宫城,面积逾十万平方米,它是迄今为止可以确认的中国古代最早的具有明确规划的都邑,其布局开创了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制度的先河。 三、教学内容分析 二里头遗址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959年夏,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人员在勘察“夏墟”时发现了该遗址。经30多年的发掘,证明二里头遗址是一处座落在伊洛交汇处附近,夏王朝中心地域内的大型都邑遗址,地下湮埋着许多夯土建筑遗存,已完整地显示出两座宏伟的宫殿基址,发掘到大量中、小型房址、窖穴、水井、灰坑和数百座墓葬及规模很大的铸铜作坊等手工业遗址。出土陶器仅完整或复原器已达3000余件。从陶器的组合、胎质、形制、纹饰来看,都呈现出明显的自身特点。更值得重视的是出土了青铜武器、工具、牌饰和一批我国最早的青铜容器。这些都展示出二里头遗址恢宏的王都气势和独特的文化面貌。 二里头遗址的宫殿建筑基址已发掘两座,从形制到结构都保留了早期宫殿的某些特点,有很多地方为后代宫殿所沿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开创了中国宫殿建筑的先河。就建筑技术而论,作为主体建筑的殿堂,下有基座,上为宫室和回廊,说明当时的建筑技术已达到了相当的水平。 四、教学策略设计 (一)情景导入 1959年,考古学家前往传说中的夏人活动地区进行“夏墟”的考古调查。他们在河南偃师二里头发现了古时候一个大都会的遗址,这使得考古界非常兴奋,随之开始了科学发掘。 (二)合作探究 互动1 生:书上说二里头文化堆积是遗址的主体,那么从下往上依次堆积的文化遗存主要有哪些方面? 师:厚达3—4米的二里头文化堆积是遗址的主体。二里头文化之上叠压有商代文化层和汉代文化层;其下则有庙底沟文化和仰韶文化堆积,但遗迹和遗物均很少。已发现的二里头文化的遗迹,有宫殿建筑基址、作坊遗址、一般居住址、陶窑、窖穴、墓葬等。 互动2 师:二里头遗址中的房址主要有哪几类?为什么说其繁荣阶段是三期? 生:房址主要有地上建筑和半地穴式两类。因为三期从二期发展而来,文化层堆积比较厚,内涵丰富。 互动3 师:结合观察“兽面铜牌饰”,说说什么是遗物?二里头遗址的遗物主要包括哪几方面? 生:遗物是人们制作的各种物品,在考古发现中,遗物一般是遗留或放置在某个遗迹中。例如,墓葬中的随葬品,窖穴内的储存物,文化堆积中的残损器物等。二里头遗址的遗物主要包括生产工具和武器、生活用具、乐器、建筑材料、装饰品以及宗教信仰遗物等。 互动4 生:请问二里头遗址的墓葬最具代表性的是哪一期?它传递了哪些信息? 师:三期。二里头文化时期的墓葬可分大、中、小3种,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中型墓的墓口长2米余,宽1米余,有二层台,墓底有清晰的漆棺朽痕和砂层,随葬品中有铜器爵、戈、戚,玉器戈、钺、铲及陶器、绿松石饰、石磬等,此外,还有漆盒和漆豆。小型墓最多,墓口长不过2米,宽仅06—07米。

高中二年级历史文化考古教案

高中二年级历史文化考古教案 导语:历史文化考古是高中二年级历史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历史文化 遗址的考古研究,可以了解到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信息。本教案将为高中二年级的历史文化考古教学提供详细的内容安排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古代文明。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考古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理解古代文明的特征和影响。 3.学会分析历史文化遗址的意义和价值。 二、教学重点 1.考古学的定义和分类。 2.各个历史文化遗址的特点和意义。 3.相关考古发现对古代文明的贡献。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 1.考古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1课时) a.考古学的定义和分类 b.考古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c.考古学在历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2.古代文明的特征和影响(2课时) a.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b.古代文明的特征和影响(如政治制度、科技、农业、艺术等方面) 3.历史文化遗址的特点和意义(2课时) a.埃及金字塔:规模、建造方法、象征意义等 b.希腊的雅典卫城:建筑风格、文化活动等 c.中国的秦始皇兵马俑:数量、种类、艺术价值等 4.考古发现对古代文明的贡献(2课时) a.古代文明的重要考古发现(如玛雅文明、印度河谷文明等) b.考古发现对古代文明的认识和研究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 1.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了解考古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并做好笔记。 2.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某个历史文化遗址的特点和意义,形成小组 报告。 3.展示和点评:学生将小组报告展示给全班同学,进行展示和点评,学生之间 互相学习和交流。 4.课堂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历史文化遗址的特点和意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知识点。 五、教学资源 1.教材:根据教材内容准备相关章节的教案和课件。 2.多媒体设备:准备投影仪、电脑等设备,用于学生展示和教学演示。 六、教学评价

高中历史:4. 2《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

第四单元二里头文化的探索 第2课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 教案 一、教案目标 二、教材分析和教案建议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教案建议 重点 初步掌握宫殿和陶器的一般知识。 难点 大型宫殿基址与都城的关系。 教材内容分析与教案建议 本课教材主要从3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我国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丰富的文化遗存,宏伟的宫殿,形制多变、种类繁多的陶器。在遗存中突出对宫殿和陶器的介绍。b5E2RGbCAP

本课引言由3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重点介绍陶器:因为陶器能反映人们的生活、反映时代特点、区域风貌,成为考古学界探索古文明的重要物件。仰韶彩陶、山东龙山黑陶、河南龙山灰陶是不是夏文化,有激烈的争论。第二部分:明确提出2个要探究的主要问题,大型宫殿遗址与都城的关系如何?二里头文化各期陶器有何异同?引发好奇心,激起对二里头遗址考察的关注,引向华夏文明的探索。第三部分:列出3个重要的概念,文化遗址与遗存,房址和宫殿基址,陶器系类。引导学生深入学习。p1EanqFDPw 第一目“丰富的文化遗存” 教材介绍了遗存的内容是指遗迹、遗物和墓葬三个方面的问题。 1.先人足迹──遗迹:指灰坑、铲迹、房址、窑址、灶址。三期是繁荣阶段堆积较厚,内涵丰富。一号、二号宫殿基址考古意义最大。它反映这一时期建筑水平的代表性遗存,建议教师通过图片,补充以下说明。已经发掘的两座宫殿遗迹都建筑在夯土台基之上。1号宫殿位于遗址中部,为整体略呈方形的夯土基址。东西长108M,南北宽100M,高0.8M。基址北部正中,为一座略高起的长方形台基,东西长30.4M,南北宽11.4M,四周有檐柱洞,可复原为面阔八间、进深三间的四阿重屋式的大型殿堂建筑。殿堂前是平坦的庭院;围绕殿堂和庭院的四周是廊庑建筑;夯土台基正南边缘中部是大门。其东北

普通高中历史:《三星堆文化的未解之谜》教案(新人教选修)

第五单元三星堆遗址——古蜀文明之谜 第4课三星堆文化地未解之谜 教案 一、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重点 青铜大立人像地身份之谜;青铜树之谜;祭祀坑. 难点 了解三星堆文化与其他地区文化之间地关系. 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课教材主要从四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三星堆文化地未解之谜:三星堆群像身份之谜;金杖和青铜树是否神权象征;三星堆“祭祀坑”之谜;大批海贝说明了什么?三星堆遗址及其出土文物,向学术界展示了一个个全新地研究领域.迄今为止,尽管研究者甚多,著述较多,但许多重大学术问题,仍如同千古之谜,尚待人们去上下求索,破译及获取其中宝贵地信息.本节课介绍地三星堆之谜只是众多谜团地一部分,让学生了解这些未解之谜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兴趣,建议教师根据学生地喜好适当补充些文字资料和图片,增加学生对三星堆文化地感性了解,为全面认识三星堆文化奠定基础. 本课地引言是摘自《北京青年报》地一篇文章,指出关于三星堆文化目前仍然有些重要问题需要历史学家们解释,共有七大未解之谜:(1)三星堆文化来自何方?目前有其来源与岷江上游新石器文化有关、与川东、鄂西史前文化有关,可能来源于溯江而上地某种古代地区性文化、与山东龙山文化有关等看法,一般人们认为三星堆文化是土著文化与外来文化彼此融合地产物,是多种文化交互影响地结果.但究竟来自何方?(2)三星堆遗址居民地族

属为何?目前有氐羌说、濮人说、巴人说、东夷说、越人说等不同看法.多数学者认为岷江上游石棺葬文化与三星堆关系密切,其主体居民可能是来自川西北及岷江上游地氐羌系.(3)三星堆古蜀国地政权性质及宗教形态如何?三星堆古蜀国是一个附属于中原王朝地部落军事联盟,还是一个相对独立地已建立起统一王朝地早期国家?其宗教形态是自然崇拜、祖先崇拜还是神灵崇拜?或是兼而有之?(4)三星堆青铜文化是如何产生地?是蜀地独自产生发展起来地,还是受中原文化、荆楚文化或西亚、东南亚等外来文化影响地产物?(5)三星堆古蜀国如何消亡?一般认为,三星堆古蜀国有一个发展壮大,由盛转衰地过程,立国时间在千年以上,与传说中地几代蜀王均有关系.灭国时代大约在商末周初,灭国地原因为政权地更替.以后,蜀地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转移到了成都及附近地区.(6)三星堆祭祀坑地性质和年代?年代争论有商代说、商末周初说、西周说、春秋战国说等,性质有祭祀坑、墓葬陪葬坑、器物坑等不同看法.(7)三星堆金杖之谜何在?一般认为金杖是至高无上地权威标志,即王杖、权杖,是王权地象征.金杖是大巫师手中地魔杖、法杖,是神权地象征.还有人认为金杖集神权与王权于一体,是政教合一体制下地“王者之器”.金杖地来源引起了人们地种种猜测,更是三星堆地一个千古之谜.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本课引言,激发学生对本课学习地兴趣,并提问学生对哪一个谜最感兴趣,在学生回答地基础上教师导入新课学习. 第一目“三星堆群像之谜” 三星堆遗址出土大批造型奇异地青铜雕塑品,在世界考古史上也是罕见之物.教材首先介绍了这些雕塑品地概况,随后重点介绍了这些雕塑品地典型代表──青铜大立人像,接着重点讲述了对青铜大立人像身份地种种猜测. (1)三星堆群像地大量出现 三星堆地青铜雕塑群,在我国同时代及其前后时期地文物群体中,几乎是独一无二地.两大祭祀坑共出土了82尊各种青铜立人像、人头像和人面像.建议在讲述本目地时候,首先要求学生回忆本单元第一课地相关内容,同时展示一些有关三星堆青铜雕塑品地图片资料.让学生从感性中认识到这些面像神态各异,有地表情温和,朝气蓬勃;有地严肃威武,虎虎有生气.而且这些人像大多都带有不同地面具,服饰也不同,告诉学生目前人们对他们地身份、民族,产生了众多地猜测和遐想. (2)群像地典型代表—青铜大立人像 在所有地群像中争议最多地是最高地青铜大立人像.建议教师展示此像地图片,做简单介绍,然后要求学生展开遐想,猜测此像地身份.这座青铜大立人像分人像和底座两部分,通高达2.62米,其中底座高0.9米,人像高1.72米.它头戴莲花高冠,身披法带,穿左衽燕尾长袍,袍上绣有龙地图案,威风凜凜,双手夸张地握成圆环,赤脚立于方座之上.它比我国历史上记载地秦始皇灭六国后铸十二金人早近1 000年,比西方赫赫有名地德尔菲御者铜像、宙斯铜像早700年以上,被称为“铜像之王”.目前大立人像陈列在三星堆地博物馆内,挺立高台,缄默无语,眼空无物.那么它到底是谁呢?

历史文化教案

历史文化教案 一、引言 历史文化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 解自己的文化背景以及国家的发展历史,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因此,历史文化教育不仅是一项传播知识的工作,更是一项推动国家 文化进步的重要任务。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历史文化教学,学生应该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 理解国家历史文化的重要性; 2. 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 3. 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4. 提高文化素养和历史修养。 三、教学内容 1.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从甲骨文的出现,到篆书、隶书、楷书和行书的演变,详细讲述汉 字的起源及其发展历程。 2. 四大发明 讲解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 历史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3. 考古和文物 介绍中国古代的考古成果和文物保护工作,让学生了解古代文物的重要性以及文物保护的必要性。 4. 文化名人 以唐朝的李白和宋朝的苏东坡为代表,介绍中国古代的文化名人及其代表作。通过了解这些名人及其作品,学生可以更好地领略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四、教学方法 1. 故事性教学法 通过生动的故事讲解历史文化知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内容。 2. 互动教学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者分组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3. 多媒体教学法 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呈现历史文化知识,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五、教学效果评估

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将采用学生问答、小组讨论、作业评分等方式进行。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全面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六、总结 历史文化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本次的教学活动,学生将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文化背景和国家的发展历程,进一步提高文化素养和历史修养。让我们共同推动历史文化教育的发展,为推动国家文化繁荣做出积极的努力!

高中历史教案:探索中国古代文物的保护与传承

高中历史教案:探索中国古代文物的保护与传承 引言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拥有许多珍贵的古代文物。这些文物不仅是中国古代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华文明的瑰宝。然而,在当代社 会中,我们面临着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文物的重要问题。本篇教案将探讨 中国古代文物的保护与传承,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教学指导。 一、古代文物的重要性 古代文物是一个国家的独特符号和精神财富,承载着该国的历史和文化。中国 古代文物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而备受推崇。从古代的青 铜器、陶瓷器到壁画和书法作品,每件文物都反映了古代文明的高度发展,并 传承着无数的故事和智慧。 同时,古代文物也成为了各国之间交流合作的重要纽带。通过文物的展览和交流,使得不同国家之间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彼此的历史和文化,促进了不同文明 之间的对话与理解。 二、古代文物的保护挑战 然而,古代文物面临着许多保护挑战。首先,由于古代文物的年代久远,许多 文物已经受到了时间的侵蚀和损坏。其次,由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包括盗窃、非法出售等行为,使得许多文物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和流失。另外,缺乏专业人才和技术手段也成为了古代文物保护的一个难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古代文物,保护我们的历史遗产。 三、建立法律法规和监管机构 保护古代文物的首要任务是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构。国家应当出台相关法律,明确对古代文物的保护和管理责任,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政策和措施。同时,相关监管机构应当加强对文物市场的监管,打击盗窃和非法出售行为。通过加强监管力度,减少文物的破坏和流失。 第四、提高文物保护意识 文物保护不仅仅是国家的责任,也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应当加强对古代文物保护意识的培养,让每个人都能够认识到古代文物的重要性,并为文物保护作出自己的努力。 学校应当将古代文物保护纳入高中历史教育的内容中,通过开设相关课程或课外活动,让学生了解古代文物的价值和保护方法。同时,学校还应当加强与博物馆和其他文物保护单位的合作,组织学生参观文物展览,增加他们对文物的接触和了解。 第五、加强文物保护技术研究与人才培养 文物保护的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是保护古代文物的关键。我们应当加强对文物保护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并培养一批专业人才。

高中历史 课题1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教案 含解析题

课题1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1.旧石器时代: (1)概念:指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2)代表性文化遗址: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和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北京人。 (3)生产与生活。 ①能以打制方法制作简单工具。 ②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 ③已经学会用火。 2.新石器时代: (1)概况。 (2)代表。 代表特征 仰韶文化手工业:彩绘陶器;农业:以粟等为主要栽培作物 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文化农业:种植水稻;手工业: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 龙山文化手工业:黑陶 红山文化 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良渚文化 3.原始社会组织的社会特征: (1)母系氏族社会: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生产力十分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2)父系氏族社会。 ①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 ②氏族间的联系趋于紧密,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 ③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部落中出现了权贵阶层。 原始社会的分期及代表 (1)按社会组织划分: ·原始人群:元谋人、北京人、蓝田人。 ·母系氏族社会:山顶洞人、半坡文化、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 ·父系氏族社会: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龙山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2)按生产工具划分: ·旧石器时代:元谋人、北京人、蓝田人。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

1.从时空观念角度考查中国古代文化遗存的分布,认识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的特征。 2.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考查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和影响:私有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私有制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还导致了父权制确立,氏族制度瓦解,加速了阶级的形成,为文明到来开拓了道路。而且,也为后来的剥削制度奠定了基础。 二、从部落到国家 1.部落联盟: (1)三皇五帝:三皇时代较早,名称众说不一,神话色彩浓重。五帝的事迹较为具体。 (2)炎黄部落:处于黄河中上游一带,黄帝和炎帝被后世尊为华夏始祖。 (3)禅让:根据各部落首领的推举和考察确定部落联盟首领继承人。 2.夏朝: (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 (2)世袭制:禹死后,其子启继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3)国家管理。 夏王是最高统治者,称为“后” 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 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进行间接统治 夏朝不是一个部落而是一个国家 (1)部落是按血缘结合在一起;国家是按地区来管理,禹把天下分为九州,派“九牧”去管理,这表明夏不是靠氏族的血缘关系来维系,而是已具有国家的职能。

高中历史考古教案:古代文物展览

高中历史考古教案:古代文物展览 1. 引言 •对于高中生而言,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考古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研究文物和遗址,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类的过去。•在本教案中,我们将讨论如何组织一个有关古代文物展览的活动,以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 2. 目标与目的 •目标:建立一个真实且富有教育意义的展览活动,让学生通过参观、研究和互动来加深对古代文物的认识和理解,并提升他们在历史学科上的学习成绩。 •目的: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和文化背景的兴趣 –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 –加强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 3. 准备工作 3.1 确定主题与时间 确定一个具体的主题(例如:古代中国、埃及法老等),并决定举办展览的时间。

3.2 寻找文物 联系博物馆、历史研究机构或私人收藏家,借用他们的文物作为展览的展品。 3.3 安排场地与布展 选择一个合适的场地来举办展览,并根据展览主题设计布展方案。 3.4 准备讲解资料 根据每个文物的背景和历史知识,准备一些讲解资料,便于向参观者介绍文物和相关历史事件。 4. 展览活动安排 4.1 参观预约与导览 提前通知学生及家长参加展览,并安排导览员为参观者提供专业的讲解服务。 4.2 学生研究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前期研究工作,并提供指导和辅助材料。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在小组中进行研究和讨论。 4.3 学生项目展示 要求学生在整个展览期间完成一个与主题相关的项目,并在特定时间段内向其他参观者展示他们的成果。 4.4 纪念品销售 为了增加参观者之间的交流和纪念活动,可以准备一些纪念品供参观者购买。

5. 结束与总结 •在展览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一个小结与反思活动。鼓励他们分享他们的见解和对展览的评价。 •感谢所有支持和协助完成这次展览的人员,并表示希望能有更多类似的活动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成功组织一场充满教育意义,且能够深入吸引高中生参与的古代文物展览活动。这样的活动将对学生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兴趣培养产生积极影响,并提升他们在历史考试中的成绩。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和发现历史文化之美。

历史文物考古与文化传承历史课教案

历史文物考古与文化传承历史课教案主题:历史文物考古与文化传承 引言: 历史文物是我们研究人类文明发展的有力证据,通过考古学的探索,可以揭示出古代文化的辉煌和文明的智慧。本节课将介绍历史文物考 古的重要性,并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并传承历史文化。 一、文物考古的意义与作用 A. 文物考古的定义及目的 B. 历史文物的保护与研究 1. 为什么要保护历史文物? 2. 文物对研究历史的重要性 二、历史文物的发掘与分析 A. 考古学的基本原理 1. 探寻历史遗迹的方法与技术 B. 历史文物的实际发掘 1. 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及其工作内容 2. 发现历史文物的案例分析 三、历史文物的价值与鉴赏

A. 文物与古代文化之间的联系 1. 文物对于了解古代文化的作用 2. 文物的传统与现代意义 B. 文物鉴赏与欣赏 1. 文物的分类与鉴赏方法 2. 通过文物欣赏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四、历史文物的传承与教育 A. 文物传承的重要性 1. 传统文化的发展与演变 2. 文物传承对于培养爱国情怀的作用 B. 学校与社会的合作 1. 学校与文物保护单位的合作 2. 学校与社区的合作 3. 学校组织学生参观文物馆的重要性 五、课堂实践活动:鉴赏历史文物 A. 学生自带文物分享 1. 学生带来家中或所在地的历史文物,进行分享和讲解

B. 教师带领学生参观文物馆 1. 安排一次学生参观文物馆的活动 C. 小组合作观摩文物展览 1. 学生分组观摩文物展览并做简单的鉴赏评价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到历史文物考古的重要性,还体验了文物的鉴赏和传承活动,培养了爱国情怀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更加关注和热爱我们的历史文化,为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高中历史:4.1《二里头遗址的发掘》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

第四单元二里头文化的探索 第1课二里头遗址的发掘 教案 一、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重点 二里头遗址的发现和发掘。 难点 二里头遗址和二里头文化的联系、区别。 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二里头文化的发掘:寻找夏文化、发现二里头遗址、二里头遗址的发掘。这些内容一方面向我们介绍了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兴起和基本常识,另一方面又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二里头遗址及二里头文化的考古成就,有助于学生理解“传说”与“史实”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仰古、述古、探古,进而考古,向来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明显的学术特点。先秦时期诸子百家首发其端,汉代司马迁撰写《史记》,北魏郦道元作注《水经》。他们对相关的遗迹遗物,尽可能地做到亲自考察和调查,既能辨史又可补史。这种寻根追源的治学态度,为后世学术上的探古、考古树立了榜样。此后,山河间的访古和书斋式的究古相继开展,特别是对古器物的研究,成了唐、宋时期的文化时尚,逐渐兴起了一门新的学问——金石学。他们也为中国考古学的起步铺设了最早的一段道路。 20世纪初,近代考古学从西方传入。中国学者继承金石学的研究成果,学习并运用西方考古学方法,开始从事田野考古,通过历史物质文化遗存,探寻和认识古代社会,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如北京周口店遗址的发掘、河南安阳“殷墟”的发掘,都取得了重大收获,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轰动。俗称“锄头考古学”的诞生以及中国考古学体系的基本完善,是20世纪中国学术界与文化界的大事。它从材料和方法两个方面彻底刷新了持续数千年之久的中国古代史学传统,不但为中国学术界和文化界开拓出更加广阔的研究天地,也为一切关心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人们提供了可贵的精神滋养和力量源泉。 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的进行,田野考古勘探、调查和科学发掘工作在全国范围内蓬勃有序地开展,许多重要的典型遗址和墓地被发掘出来,重大发现举世瞩目。它们脉络清晰,层次分明,文化相连,不仅弥补了某些地域上的空白,而且衔接了年代上的缺环,为研究中国古代史、文化史、科学史以及其他学科领域,提供了珍贵、丰富的实物资料,极大地影响着人文社会科学等诸多学科专业的研究和发展。这段时间被学术界称为中国考古学的黄金时代。 夏朝历史究竟是“传说”还是“史实”?后世关于夏朝历史的记载,目前考古界尚未发现夏代文字资料和比较完整的年代学标尺可以证实。从这个意义上说,夏朝历史仍然属于传说的范畴。不过,古史传说中夏商周三代一体,商周已经相继被证实,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夏朝同样会被证实,此其一;而且考古发现的二里头文化中有些内容的确与传说中的夏

高中历史:5.2《三星堆文化的丰富内涵》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最新修正版

第五单元三星堆遗址——古蜀文明之谜 第2课三星堆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案 一、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重点 考古成果再现了三星堆丰富多彩的社会风貌。 难点 贵贱贫富分化的现象。 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课教材主要从四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三星堆文化丰富的内涵:人类青铜文明史上的华丽篇章;丰富多彩的社会风貌;贵贱贫富分化的现象;高超的手工工艺。三星堆的考古成果,包括城墙遗址、青铜制品、衣冠服饰、玉石器、堆漆、陶器等,充分展示了古蜀文明,在中国古代文明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三星堆文化的图片资料丰富,建议教师充分运用,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全面了解三星堆文化的丰富内涵。 本课引言由图片与文字两部分组成。图片是三星堆出土的大型青铜立人像,文字从介绍大型青铜立人像出发,高度称赞了三星堆文明,并揭示出课题——三星堆文化的丰富内涵。建议教师充分运用引言内容,先展示图片,然后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所学内容。问题的设计为:1.你认识这幅图片吗?2.这幅图片使你产生哪些联想?3.你知道三星堆文化有哪些丰富的内涵吗? 第一目“人类青铜文明史上的华丽篇章” 首先通过图表将三星堆城市遗址与同时代中国和世界古城址进行对比。与中国河南郑州商城相比,三星堆古城距今4 000—3 000年,比郑州商城早400年;从规模上看,三星堆古城面积为2.6平方公里,只比郑州商城小0.4平方公里,基本相当。传统认为中华民族的

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三星堆文明作为长江上游地区中华古代文明的杰出代表,雄辩地证明了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一体的。长江流域的文明可以与黄河流域的文明相媲美。将三星堆城市遗址与世界古城相比,三星堆文明的出现略晚一些,但其面积大于两河流域的乌尔古城和印度摩亨佐·达罗古城,只逊色于埃及希拉康波利斯古城,可以与四大文明古国古城地位并列。这部分内容建议教师充分运用【学思之窗】,引导学生分析图表,思考:将三星堆城市遗址与同时代的中国和世界古城相比,你有哪些感想?你对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的观点,有不同看法吗? 三星堆文化展现了我国青铜时代的辉煌成就。建议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以商代为代表的我国青铜文明的重要特征及其不足。中国商代的青铜文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以尊、鼎、鬲、壶、爵等青铜礼仪用器为代表,这些器物造型庄重、纹饰繁缛,具有威严、神秘之感,而以动物和人像为题材的造型则较少;尤其是独立人像的青铜制品,则几乎不见。三星堆青铜文明大量出土人像、人头像、人面具以及神树造型的青铜制品,无疑更加丰富了中国青铜文明的内容,填补了中国青铜文明的某些空白,纠正了中国上古没有青铜雕塑的偏见。教材为了说明三星堆的青铜作品完全可以与西亚、欧洲一些古代青铜雕塑在艺术史上并驾齐驱,还列举了西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古代地中海、古希腊、意大利等地区古代青铜雕塑艺术的突出成就及其出现的时间,并与三星堆的青铜雕塑作了对比,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 第二目“丰富多彩的社会风貌” 采用了先概述后分述的方式,先总体简述了三星堆丰富多彩的社会风貌,那就是:居民点已经相当密集,房屋和城墙建筑具有一定水平;服装多样,并有不同的饰件;既有农业耕作,又有高超的手工作坊,同时从事狩猎、畜养动物;饮酒活动也已普及;每年有大型的祭祀和娱乐活动,歌舞有乐器伴奏等。 接着,教材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一、城墙遗址带有明显的古城特点。考古学家在遗址东、南、西三面发现城墙。这些城墙虽然曾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但是城墙基础依然存在。 三星堆遗址中,还清楚的显示出古蜀国城市建筑的遗迹,在这些遗迹中,划分出宫殿区、祭祀区、生活区和作坊区,表明当时的建筑技术和城市规划也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三星堆遗址的房屋主要有方形、长方形和圆形三种形式,以长方形和方形者居多。是在地面上挖沟槽,槽中立木柱,间以小木棍或竹棍作为墙骨,在两侧抹草拌泥成为墙壁,并经火烧烤。屋顶有梁架,屋面用五花土铺垫,并夯实。开间一般较大,其中一间大房子进深8.7米,开间23米,面积约200平方米。屋内有火塘取暖做饭。 二、物质生活和服饰文化丰富多彩。三星堆古代先民的服饰多种多样,而且不同等级的人穿的衣服也不一样。青铜大立人穿了三重衣服,他的服装类似后来中原地区周贵族在朝拜、祭奠、丧葬等仪式活动使用的具有古制的礼服,这说明青铜立人具有相当高的地位。在三星堆人像中,有许多人上着长袖短衣,下穿短的犊鼻裤,这是三星堆人的日常服装,穿这类衣服的人一般为下层或奴仆之人。有一种服装比较特别,仅见于跪坐人像。他穿的是一件右衽

高中历史:5.2《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教案

第2课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布局、阵容。 了解秦陵兵马俑所反映的历史状况。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发现、体验、探究〞步步深入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概况并感受其富有震撼力的价值。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秦陵兵马俑所表达出来的古代中国工艺、美术、造型等方面的高超技术。 体会秦陵兵马俑气吞山河、庄严凝重的艺术震撼力。 二、课前导学材料 是秦始皇陵园中的一组陪葬坑,共有个,为式的地下土木建筑结构。其中面积最大,是由兵和兵组成的阵,排列成38路纵队,大部分为,以为武器。面积较小,外形像把曲尺,里边分为四个方阵,是兵马俑坑中的精华。面积最小,呈字形结构,是这组兵马俑的。 兵马俑坑内出土的数千件形体高大的和,是秦代雕塑艺术品中的杰作,是我国雕塑艺术史上的一支奇葩,为我们研究秦朝政治、经济、军事制度、文化艺术及科学技术等提供了极为重要的。 三、教学设计 〔一〕发现之旅:揭开神秘的面纱 说起兵马俑,不得不讲到秦始皇。这个13岁即位、22岁亲政、39岁统一中国的千古一帝,在为后人留下万里长城的同时,也为自己修建了骊山陵墓。作为秦始皇陵陪葬坑的的兵马俑,和龙游石窟一样,也是在极其偶然的条件下被发现。现在让我们把镜头切回1974年春天,追寻那一刻惊天的发现。

1987年秦陵兵马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自发现到现在,已有超过5000万人参观游览,300余名国内外政要参观题词。 〔二〕体验之旅:气势磅礴的地下军团 2000多年前, 秦始皇的军团曾是地球上最为强大的战争机器。 2000多年后, 他的地下军团依旧能让世人屏住呼吸,肃然起敬。 这八千人马在地下埋伏了八十万个黄昏和黎明, 重见光明之日, 依旧面向东方,整装待发。 透过他们, 我们依稀又看到了那个气吞万里,横扫六合的帝国背影! 〔引出兵马俑四个坑〕 图片:一号坑 思考:一号坑军阵的特点? 〔军阵主体面向东——表达当年横扫六合的气势。南、北、西边廊中各有一排武士面向外——防止军阵被敌人的偷袭,表达军阵的严密性。前面三排的弩兵先锋——轮番射击,表达军阵强大的杀伤力。 特点:势不可挡、严阵以待、无坚不摧!〕 图片:二号坑 思考:从布局上看,二号坑与一号坑有什么不同? 〔二号坑兵种更为丰富,作战更加机动。〕 图片:三号坑 从作用上看,三号坑与其它坑有什么不同? 〔三号坑是统帅指挥部。〕 四个兵马俑坑展现的古代军阵编列体系: 一号坑:右军;二号坑:左军;三号坑:指挥部;四号坑:中军。 〔三〕、探究之旅:拨开历史的迷雾 探究一:兵马俑是秦代雕塑艺术的杰作,反映了古代工匠〔艺术大师〕高超的技艺。它取材于秦军将士真实形象,采用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法,真实地刻画了秦军风采,生动地再现了2000多年前秦军横扫六国、气吞山河的雄壮场面。装束多样,手势各异,神态逼真〔有的神色严峻,有的表情镇静,有的注目凝思,有的充满稚气,可谓千人千面,个性鲜明〕,是我国雕塑艺术史上的一支奇葩。过去不少人讲到雕塑,就“言必称希腊〞,认为中国古代

高中历史:5.2《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教案(新人教版选修6)

第五单元中国著名的历史遗迹第2课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 教案 一、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建议 重点

秦始皇陵的修建;秦始皇陵园的建制布局;秦兵马俑的技艺特点、历史文化价值和世界历史地位。 难点 对秦始皇陵和秦兵马俑军阵所体现的设计思想和理念的认识。对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所显示的高超技术与艺术水平的认识。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教材安排两课时进行教学。本课教材主要介绍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秦始皇陵。二是秦兵马俑。秦始皇陵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以东30公里的临潼县境内的骊山北麓,它南依骊山,北临渭水,景色优美,环境优越。秦陵园以秦始皇陵墓为中心,周围环绕着三层围墙、陪葬墓、东侧的兵马俑坑、马厩坑和陪葬墓区等。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陵园,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座帝王陵墓。秦兵马俑是在位于秦始皇陵东侧的兵马俑坑中出土的陶制武士、战马等。这些兵马俑军阵严整,许多武士俑手执兵器,威风凛凛,面部表情十分丰富。整个兵马俑军阵规模宏大、气势非凡,表现了我国第一个封建皇帝嬴政统一天下的豪迈气势,也说明了当时我国在雕塑技艺上的高超水平。 教材首先用一段引言介绍了秦兵马俑发现的简要过程和《人民日报》对此进行的报道。由此,秦兵马俑这一珍贵的历史文物不仅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勘探和试掘,进行妥善的保护。同时,秦兵马俑也由此从2000多年的沉睡中惊醒,展现在了世人面前。如有条件,建议教师找到当时刊

登秦兵马俑发现报道的《人民日报》,读一段给学生听,使学生更感亲切和直观,以加深其对这一民族瑰宝的认识。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出示几幅有代表性的图片和秦兵马俑复制品,这样既可使学生的感受直观、生动,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积极的态度进行下面的学习。 第一目“秦始皇陵的修建” 本目教材主要讲述了两方面内容。1.秦始皇陵修建的目的和过程。2.秦始皇陵的历史地位。 1.秦始皇陵修建的目的和过程。教师可首先提出问题:秦始皇为什么刚刚即位就急忙要修建自己的陵墓?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简要介绍:古时候,由于人们对自然和人类本身的认识十分有限,对于许多自然现象不能进行科学的解释,在人的生与死问题上,缺乏科学的认识。他们认为,人死后灵魂将依旧存在。所以即位后不久,嬴政就令人设计、修建了自己的陵墓,以便继续享受无上尊严和荣华富贵。秦始皇陵位于今天陕西省西安市以东30公里的临潼县附近骊山北麓,因此又名骊山陵。(此时,教师可出示《陕西省地图》或自制陕西《关中地区形势简图》,指出陵墓的大致位置,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关于秦始皇陵的修建。首先,教师可悬挂《秦统一形势图》或出示相关课件,与学生一道回忆秦灭六国,完成统一的简要过程。接着,依据教材简介秦始皇陵修建的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21年(即从嬴政即位到统一六国),前后大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