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重点整理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重点整理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重点整理

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充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步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

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乳童中心”,提出了锹中学啲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増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义务教育是以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靑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予以保证的

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

2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23.教师劳动的特点:复杂性、创造性;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上的广延性:长期性、间接性;主体性、示范性。

24.教师的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

25.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

26.我国新型師生关系的特点是: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从根本上说.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

27.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28.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29.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

是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

30.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

31.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系统性和可接受性结合。

32.知识不等同于智力,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智力发展的水平。教学过程中要把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结合起来,只重视能力培养的形式教育论(英国洛克)和只重视知识传授的实质教育论(英国斯宾塞)都是错误的。

33.赫尔巴特提出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激发学习动机;感知教材,形成表象;理解教材,形

成概念,这是中心环节: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35.主要的教学原则: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环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36.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是启发式和注入式。我们应当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37.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

38.常用的教学方法: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动法。

4)以探充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

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欣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3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

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课外辅导.

教学目的明确. 内容正确。突出重点、难点、抓住关键。 结构合理。上课有高度计划性、组织性、效率髙、效果好。 方法恰当. 语言艺术。 板书有序. 态度从容自如。 41. 德育教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基 本方面。 42.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知、

情、意、行是品德

心理的四要素。行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德水 平高低的主要标志。德行过程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发展的,但其中任何 一个要素都可以作为品德培养德开端,即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多端性,即德育过程 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教师应

焼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 以恒、导之以行 43. 活动与交往是形成学生思想品德的源泉和基础。

44. 德育原则: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45. 马克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6. 德育的途径:思想政治课是特别的重要途径,其它各科教学是最经常、 本的途径。

47. 陶冶教育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三种。

48. 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49. 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其中观察法是

一种最基本的了解方法。 50.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 班风,这是衡量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心理学

1.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 心理过程、个1) 2) 3) 4) 5) 学业成绩的检査与评定.

40. 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

1)

2)

3)

4)

5)

6)

7)

依靠积 教育影 最基

性心理。

2.心理过程: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动力(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4.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人的心理的实质: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映像。

5.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

6.意识是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意识地基本特性:自觉的目的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制约性、以第二信号系统为主的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性。

7.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8.需要的种类:

1)根据起源分:生理需要、社会需要。

2)根据对象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也称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10.动机产生的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刺激诱因。

11.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事物、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

12.兴趣的品质特性:倾向性(又称指向性)、广博性、稳定性(又称持久性)效能性。

13.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

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14.耶克斯一多徳森定律: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15.成就结构理论认为:有三种现实的课堂结构:合作型、竞争型、个别化型。

合作型目标结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16.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常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四个方面: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度。

17.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是成就动机理论。

18.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整合•

19.生物钟现象:人体内的一切物理变化和化学都是有节律的,这些节律性的变化就是所谓

的生物钟”的机制。

20.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21.注意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

22.注意的种类: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23.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的间接、概括的反映。间接性与概括性是思维的两大基本特征。

24.思维的种类:

1)根据凭借物与思维形态划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2)根据是否遵循逻辑规律分:非形式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

3)根据指向性和答案不同分:集中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o

25.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

26.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27.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

1)提出问题(发现矛盾的过程)•

2)明确问题(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

3)提出假设(以假设形式找到解决问题方案)。

4)检验假设(通过理论和实践形式检验假设)・

28.启发是从其它事物能够看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对解决问题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

29.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心理倾向又称心向)・

30.迁移是己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对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影响。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促进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是否迁移,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反之为负迁移。

31.理解是学生对教材中有关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理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

中心环节。

32.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面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

的思维。感性材料是想象的基础,实践活动是推动想象的原因和动力•

33.想象的种类:

1)根据想象时有无目的意图分:有意想象、无意想象。

2)在有间想象中,根据内容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分:再造想象、创造想象。

3)根据想象活动与现实的关系分:幻想、理想、空想。

34.良好思维品质的特性:

1)广阔性与深刻性.

2)独立性与批判性。

3)逻辑性.

4)灵活性和敏捷性。

5)创造性。

35.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基本环节,从信息加工情况来看,即对输入住处的编码、储存、提取的过程。

36.记忆的分类:

1)根据内容与对象分: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

2)根据信息加工与记忆阶段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37.保持是巩固己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过程。保持是记忆的中心环节。

38.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再认与回忆。艾

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遗忘进程不均衡,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39.联想的种类与规律:接近性联想(空间、时间上的接近)、相似性联想(性

质上相似)、对比律(性质上、特点上形成对比)、因果律(因果关系)°

40.良好的记忆品质有:敏捷性、准确性、准备性(指能否及时地从记忆中提取

出所需的知识,是提取的应用特性)°

41.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练习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

42.知识为活动提供定向依据,而技能控制活动的执行。

43.高原想象:在操作技能练习到中期,会出现成绩进步的暂停顿现象。

44.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特征。知识、技能达到迁移程度,能举一反三”、熟能生巧”,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45.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成分,创造力是智力的高级表现形式。

46.超常儿童:智商在130以上:低常儿童:智商在70以下。

47.情绪是与生理需要想联系的:情感是与社会性的需要相联系的。基本情绪分为:快乐、悲哀、恐惧;情绪按强度的持续时间可分为:心境、激情与应激。

48.克服内外困难时意志最重要的特征。

49.意志行动的目的冲突有四种形式: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多重趋避式冲突•

50.巴甫洛夫把人的神经活动分成许多类型,其中有四种典型类型与气质类型:强、不均衡型为胆汁质:强、均衡、灵活型为多血质:强、均衡、不灵活型为粘液质:弱型为抑郁质。

51.性格是一个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气质形成得早,表现在先;而性格形成得晚,表现在后.性格是个性中的核心部分。

52.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其它标准还有: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者新准、味来新人类”标

准。

53.心理咨询:精神分析法一弗洛伊德:行为矫正法一华生:人本主义:f法一罗杰斯;理性情绪疗法一艾利斯.

54.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自然、适度。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重点及高频考点归纳(汇总版)

教师资格证统考《教育知识与能力(中 学)》重点及考点归纳(汇总版) 说明:本文档为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复习重点、章节习题集及高频考点归纳(小抄版),内容详实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选择题、辨析题) (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的涵义(掌握) 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朝着社会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教育的构成要素(掌握)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发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 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特点目的性和专业性。 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特点有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动性。 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 3教育的属性 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 社会属性: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存在,就存在教育); 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者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完整版

重点:主要是记忆性的东西,多看多背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的涵义 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朝着社会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教育的构成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发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特点目的性和专业性。 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特点有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动性。 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 3教育的属性 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 社会属性: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存在,就存在教育);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者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4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教育的起源说有三种观点 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最明显的错误就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心理起源说:孟禄,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 劳动起源说: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劳动为教育提供了客观需要和现实条件 教育的发展阶段 原始社会教育:(1)没有阶级性(2)传递生产经验(3)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进行 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 (奴隶社会教育)我国4000多年前的夏朝已有了名叫“庠”、“序”、“校”的施教机构,(封建社会教育)到了殷商和西周又有“学”、“瞽宗”、“辟雍”、“泮宫”等。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现代教育:包括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 资本主义教育目的在于为资产阶级巩固和维护其统治及利益服务,既要培养和选拔资产阶级的通知人才,又给予广大的劳动人民一定的文化知识,培养熟练的劳动力。社会主义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现代教育基本特征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20世纪以后的教育: 特点: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牢记) 孟子:“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 孔子:重视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育,启发教育的来历) 《学记》:是中国古代、世界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的著作。专谈教育,开而弗达则思(启发原则) 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大学精神就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

中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总结

中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总结 1.教育学基本概念与理论 教育学的概念、对象、任务、原则、特点等基本概念和理论,如教育 的目标、内容、方法、过程、手段,教育学的学科体系等。 2.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 3.教育制度与管理 教育制度的基本概念、类型、特点和作用,如中小学教育制度的基本 架构、中小学教育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等。 4.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方 法和主要理论等;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解决等。 5.教育评价与质量监控 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目的、内容和方法,如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 方法和程序等;教育质量监控的基本概念、方法和程序,如教育质量监控 的评价对象、指标和方法等。 6.课程与教学 课程的基本概念、目标、内容和设计原则,如课程的结构、分层教学、跨课程教学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与运用,如教师讲授、讨论、实践等;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 7.教育的伦理与职业道德

教育伦理的基本概念、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和规范,如教育伦理的基本原则、职业行为准则等。 8.学校文化与校本管理 学校文化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作用,如学校文化的内涵、核心价值观等;校本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如校本管理的目标、内容和程序等。 9.教育技术与信息化 教育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如教育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趋势、教育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等。 10.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程序和技巧,如教育研究的设计和实施、数据收集和处理等。 以上是中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必考的知识点的总结,考生在备考时应对这些重点内容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理解,并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应用。通过系统地掌握这些知识点,考生可以更好地应对考试,提高自己的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中学)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 归纳(中学) 教师资格证统考《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考点归纳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内容简介】 本章考查考生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的掌程度,要求考生具有教育基本理论、义务教育、教育目的、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等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中学教育教学和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问题。本章内容主要以单项选择题、辨析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生需重点掌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对于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应重点识记。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高频考点提要】 1.教育的涵义; 2.教育的属性; 3.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高频考点速记】 一、教育的涵义 (一)教育一词的由来 “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 (二)教育的慨念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可以称作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 教诲者、受教诲者、教诲影响是构成教诲活动的基本要素。 三、教诲的属性(一)教诲的素质属性教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二)教诲的社会属性 1.教育具有永恒性 2.教诲具有历史性 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四、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 2.生物起源说

中学教师资格证重点知识点整理

中学教师资格证重点知识点整理 一、教育学知识点 1. 教育目标与任务 教育目标的概念与特征,教育任务的内容与要求,教育目标与任 务的关系。 2. 教育原则与方法 教育原则的内涵与功能,教育方法的种类与应用,教育原则与方 法的相互关系。 3. 功能与发展心理学 儿童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学、成人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发展规律,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4. 学习理论与教学方法 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与理论体系,教学方法的分类与应用,学习 理论与教学方法的关系。 二、教育法律知识点 1. 中小学教育法 中小学教育法的基本概念与原则,中小学教育法的内容与要求, 中小学教育法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2. 中小学课程与教材

课程理论与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课程改革与课程标准,教材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3. 教育评价与考试制度 教育评价与考试制度的基本概念与原则,教育评价与考试制度的形式与方法,教育评价与考试制度的关系。 4. 学生管理与教育法规 学生管理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学生管理与教育法规的关系,学生管理与教育法规的应用。 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1.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教育心理学与教育教学的关系。 2. 心理发展理论 心理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与流派,心理发展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心理发展理论与教育教学的关系。 3. 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与模型,学习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学习理论与教育教学的关系。 4. 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与教育教学的关系。 四、教育教学知识点 1. 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 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基本概念与步骤,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方法与技巧,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评价与调整。 2. 教学评价与教育反思 教学评价与教育反思的基本概念与要求,教学评价与教育反思的方法与工具,教学评价与教育反思的关系与作用。 3. 教学管理与教育创新 教学管理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教学管理与教育创新的关系,教学管理与教育创新的应用。 4. 教育教学研究方法 教育教学研究方法与技术,教育教学研究方法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教育教学研究方法与教育教学的关系。 五、教育管理与领导知识点 1. 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与任务 教育管理的内容与要求,教育管理的原则与方法,教育管理的发展与创新。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重点整理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重点整理 教育学 1.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 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步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3. 捷克夸美纽斯1632 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 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 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 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 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 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 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 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11. 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 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 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 “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 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 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 蔡元培于1912 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 美育的任务: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 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 义务教育是以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

(完整版)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归纳(中学)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的涵义 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朝着社会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教育的构成要素 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发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特点目的性和专业性。 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特点有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动性。 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 3教育的属性 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 社会属性: 1.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存在,就存在教育); 2.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者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 3.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4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桑代克、沛西能,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心理起源说:孟禄,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 劳动起源说: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劳动为教育提供了客观需要和现实条件 5教育的发展阶段 原始社会教育:(1)没有阶级性(2)传递生产经验(3)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进行(4)没有独立形态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 1.我国4000多年前的夏朝就有了学校教育,“庠”、“序”、“校”的施教机构; 2.西周以后,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学在官府” 1.春秋:私学大兴,儒、墨两家的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重要知识点归纳汇总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各模块掌握程度及重要知识点汇总 模块一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 【学习程度】 了解 1、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2、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 3、青春期生理的变化 4、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 5、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6、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教育方针 7、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8、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理解 1、教育的基本功能 2、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 3、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 4、义务教育的特点 熟悉 1、我国当前的学制 2、国家当前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及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 掌握 1、教育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2、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 【本模块重要知识点汇总】

考点1: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区别于其它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 的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的本质。 考点2: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考点3:教育与人的发展 (1内)发论的代表人物:孟子(性善论)、格赛尔(成熟机制对于人的影响)。 (2外)铄论的代表人物:荀子(性恶论)、洛克、华生。 (3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主观能动性。 (4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包括: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差异性。考点4: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1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孔子、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赫钦斯、孔德。 (2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卢梭、裴斯泰洛奇、马斯洛、罗杰斯、福禄贝尔等。(3教)育无目的论代表人物:杜威 模块二中学课程 【学习程度】 了解 1、不同课程流派的基本观点 2、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含义和相关理论 3、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改革目标及其基本的实施状况

教师资格证考试初级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复习提纲-完整版

教师资格证考试初级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复习提 纲-完整版 初级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复习提纲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一)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孟子:“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 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育,启发教育的来历) 《学记》:专谈教育,世界上第一部教育专著开而弗达则思(启发原则) 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大学精神就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 杨贤江:中国第一个马克思教育家《新教育大纲》中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世界上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人是克鲁普斯卡娅赫尔巴特:主张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独立的标志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教育心理学》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萌芽 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泛智教育),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杜威: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三个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布鲁纳:发现式教学,提出学科结构理论 赞科夫:《教学与发展》,三大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 根舍因:范例教学模式(对数学教育影响很大) 课程现代化的三大代表:布鲁纳、赞科夫、根舍因 (二)教育

教育的涵义 广义的教育: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等素质发展的活动就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教育的构成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因素,是承担教的职责、施加教育影响的人。特点目的性和专业性。 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 特点有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动性。 教育内容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传授的知识、思想观念等内容。特点目的性和价值性、发展性、形态的多样性。 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 教育的属性 本质属性: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 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起源 教育的起源说有三种观点 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最明显的错误就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心理起源说:孟禄,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 劳动起源说: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劳动为教育提供了客观需要和现实条件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教育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节,是传承社会文化节、传递生产经验收报告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主要批学校教育工作者,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4、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 1、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2、教育具有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 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第一,教育具有继承性;第二,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第三,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0世纪以后的教育的新特点: 第一,教育终身化;第二,教育的全民化;第三,教育的民主化;第四,教育的多元化;第五,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第一,关于教学原则:他提出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 第二,关于教学制度:他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的原则、方法; 第三,关于教学思想:他提出要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经普通人的“泛智教育” 第四,关于教学内容:他规定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 第五,关于教学原则:他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一系列教学原则。 他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赫尔马特教育思想: 第一,他将伦理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第二,他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三中心论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 汇总 第一章教育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节,是传承社会文化节、传递生产经验收报告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主要批学校教育工作者,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4、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 1、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2、教育具有历史性。在不同

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 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第一,教育具有继承性;第二,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第三,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0世纪以后的教育的新特性: 第一,教育终身化;第二,教育的全民化;第三,教育的民主化;第四,教育的多元化;第五,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XXX的教育思想: 第一,关于教学原则:他提出教育要遵循人的天然发展的原则 第二,关于教学制度:他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的原则、方法; 第三,关于教学思想:他提出要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经普通人的“泛智教育” 第四,关于教学内容:他规定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 第五,关于教学原则:他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一系列教学原则。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梳理

1 第一章教育基本知识和 基本原理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节,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主要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4、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 1、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 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 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2、教育具有历史 性。在不同的社会或同 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 段,教育的性质、目的、 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 时期的教育具有自己的 特点。 3、教育具有相对独 立性。教育受一定社会 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 约,但教育作为一种培 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 有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独立性主要表现 在: 第一,教育具有 继承性; 第二,教育要受 其他社会 意识形态 的影响。 第三,教育与社 会政治经 济发展不 帄衡。 20世纪以后的教育的新 特点: 第一,教育终身 化;第二,教 育的全民 化;第三,教 育的民主 化;第四,教 育的多元 化;第五,教 育技术的现 代化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 想: 第一,关于教学原 则:他提出教育要遵 循人的自然发展的 原则 第二,关于教学制 度:他最早提出并系 统论述班级授课制 以及教学的原则、方 法; 第二,关于教学思 想:他提出要 把广泛的自 然知识传授 经普通人的 “泛智教育” 第四,关于教学内 容:他规定了百科全 书式的课程 第五,关于教学原 则:他首次提出并论 证了直观性、系统 性、量力性、巩固性 和自觉性等一系列 教学原则。 他发表的〈大教学 论〉是教育学形成一 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赫尔马特教育思 想: 第一,他将伦理 学和心理 学的理论 基础,奠定 了科学教 育学的基 础; 第二,他强调教 师的权威 作用,强调

2021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全套复习知识提纲(精华版)

2021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全套复习知识提纲(精华版) 《教育知识与能力》教材考点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专题一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 和品德的活动都称之为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 1.教育者(主导)--学校教师是教育者主体 2.受教育者(主体) 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 ◆考点 4: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辨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3)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4) 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 (2)历史性 (3)相对独立性○辨—教育具有继承性 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观点会不同)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可能超前或者落后)◆考点 5:教育的起源○单

※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劳动没(米)懦夫” ◆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具有目的性,但无严密计划。 (2)无等级性(阶级性); (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4)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5)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 ◆考点 7:古代社会的教育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必背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必背知识点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的涵义(掌握) 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朝着社会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教育的构成要素(掌握)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发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特点目的性和专业性。 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特点有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动性。 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 3教育的属性 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社会属性: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存在,就存在教育);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者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4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教育的起源说有三种观点 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桑代克,最明显的错误就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心理起源说:(美)孟禄,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 劳动起源说:(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 教育的发展阶段 原始社会教育:(1)没有阶级性(2)传递生产经验(3)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进行 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 (奴隶社会教育)我国4000多年前的夏朝已有了名叫“庠”、“序”、“校”的施教机构,(封建社会教育)到了殷商和西周又有“学”、“瞽宗”、“辟雍”、“泮宫”等。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现代教育:包括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必背知识点(供参考)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的涵义(掌握) 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朝着社会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教育的构成要素(掌握)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发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特点目的性和专业性。 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特点有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动性。 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 3教育的属性 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社会属性: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存在,就存在教育);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者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4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教育的起源说有三种观点 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桑代克,最明显的错误就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心理起源说:(美)孟禄,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 劳动起源说:(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 教育的发展阶段 原始社会教育:(1)没有阶级性(2)传递生产经验(3)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进行 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 (奴隶社会教育)我国4000多年前的夏朝已有了名叫“庠”、“序”、“校”的施教机构,(封建社会教育)到了殷商和西周又有“学”、“瞽宗”、“辟雍”、“泮宫”等。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