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梳理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梳理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梳理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梳理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总结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总结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内容简介:本章考查考生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的掌程度,要求考生具有教育基本理论义务教育教育目的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等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中学教育教学和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问题。本章内容主要以单项选择题辨析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生需重点掌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对于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应重点识记。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高频考点提要:1教育的涵义2教育的属性3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高频考点提要: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2教育学发展历程中的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学记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夸美纽斯卢梭康德裴斯泰洛齐洛克赫尔巴特杜威陶行知。

第三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高频考点提要:1教育的功能2教育与人口的关系3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4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5教育与精神文化的关系。

第四节教育与人的发展

高频考点提要:1人的身心发展规律2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第五节教育制度

高频考点提要:1教育制度2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学制发展历程3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4义务教育制度。

第六节教育目的

高频考点提要:1教育目的2教育目的的理论3我国的教育目的4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第七节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高频考点提要:1中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和特点2中学教育科研的基本方

法: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

第二章中学课程

内容简介: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学课程的相关知识,主要以单项选择题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生需掌握基本的课程类型及其特征,其中包括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显性课程隐性课程等。了解不同课程流派的基本观点,包括学科中心课程论活动中心课程论社会中心课程论等理解课程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儿童社会以及学科特征等了解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涵义和相关理论了解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改革目标及其基本的实施状况。

高频考点提要: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及目标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状况。

第三章中学教学

内容简介: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学教学的基本知识,本章内容主要以单项选择题辨析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生需理解教学的意义,了解有关教学过程的各种本质观。熟悉和运用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规律(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分析和解决中学教学实际中的问题。掌握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要求掌握和运用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内容及要求了解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观点与趋势。

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

内容简介: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以及一些基本的心理学知识,主要以单项选择题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对于认知过程的相关知识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以及中学生的特点重点掌握。对于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比如学习动机学习迁移学习策略等应重点掌握,并能运用相关的理论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高频考点提要: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2认知学

习理论:苛勒的完型一顿悟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一结构学习论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

内容简介:本章主要介绍中学生发展心理的相关知识,主要以单项选择题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生应重点掌握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理论特点与规律掌握中学生的情绪特点,正确认识中学生的情绪,主要包括情绪表现的两极性情绪的种类等掌握中学生良好情绪的标准培养方法,指导中学生进行有效的情绪调节。理解人格的特征,掌握人格的结构,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塑造良好人格。了解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及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理解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了解情绪的分类,理解情绪理论,能应用情绪理论分析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掌握性心理的特点,指导中学生正确处理异性交往。

高频考点提要:1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2中学生性心理的特点3对中学生正确处理异性交往的指导。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梳理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梳理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梳理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总结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总结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内容简介:本章考查考生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的掌程度,要求考生具有教育基本理论义务教育教育目的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等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中学教育教学和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问题。本章内容主要以单项选择题辨析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生需重点掌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对于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应重点识记。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高频考点提要:1教育的涵义2教育的属性3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高频考点提要: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2教育学发展历程中的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学记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夸美纽斯卢梭康德裴斯泰洛齐洛克赫尔巴特杜威陶行知。 第三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高频考点提要:1教育的功能2教育与人口的关系3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4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5教育与精神文化的关系。 第四节教育与人的发展 高频考点提要:1人的身心发展规律2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第五节教育制度 高频考点提要:1教育制度2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学制发展历程3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4义务教育制度。 第六节教育目的 高频考点提要:1教育目的2教育目的的理论3我国的教育目的4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第七节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高频考点提要:1中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和特点2中学教育科研的基本方

法: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 第二章中学课程 内容简介: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学课程的相关知识,主要以单项选择题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生需掌握基本的课程类型及其特征,其中包括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显性课程隐性课程等。了解不同课程流派的基本观点,包括学科中心课程论活动中心课程论社会中心课程论等理解课程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儿童社会以及学科特征等了解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涵义和相关理论了解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改革目标及其基本的实施状况。 高频考点提要: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及目标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状况。 第三章中学教学 内容简介: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学教学的基本知识,本章内容主要以单项选择题辨析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生需理解教学的意义,了解有关教学过程的各种本质观。熟悉和运用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规律(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分析和解决中学教学实际中的问题。掌握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要求掌握和运用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内容及要求了解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观点与趋势。 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 内容简介: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以及一些基本的心理学知识,主要以单项选择题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对于认知过程的相关知识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以及中学生的特点重点掌握。对于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比如学习动机学习迁移学习策略等应重点掌握,并能运用相关的理论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高频考点提要: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2认知学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 考点是一个词,有两个基本释义,其一指考试的地点,其二指考试或专项技能评测考察的知识点。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篇1 一、情绪和情感概述 (一)情绪和情感的含义情绪是由认知因素和生理因素共同构成的反应或经验,情绪中既包含认知成分,也包含生理成分,这两者的结合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人的情感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首先,情感是由认识而产生的。例如,中学生听见优美的音乐而感到愉快,这快乐的情绪就是由知觉而产生的;回想起亲人去世的场面而感到悲伤,这种情绪就是由记忆而产生的;想到生日时可以得到爸爸的礼物而感到兴奋,这种情绪就是由想象而产生的;解答不出数学难题而感到懊恼,这种情绪就是伴随着思维产生的。其次,认识的发展也会导致情绪产生变化和发展。例如,学龄前儿童对祖国的意识较为淡薄,爱国情感不强;入学后随着历史、地理和人文知识的丰富,对祖国的认识也随之加深,爱国情绪也从无到有,由弱变强。 (二)情感的生理基础和外部表现 研究表明,情感的体验是由大脑皮层下的中枢神经的兴奋和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活动所决定的。情感发生时,会引起有机体内部器官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并相应地产生不同的外部表现。例如,发怒时,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血液中含糖量升高,就会产生心跳加速和呼吸加快等外部表现。情感的外部表现在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和言语声调等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例如,高兴时人的面部肌肉舒张、动作灵活、声调轻快;悲伤时头部低垂、言语缓慢、说话断断续续。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教育的涵义: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活动。 广义:但凡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狭义: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教育和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教育的功能:个体发展功能〔教育的本体功能〕 社会发展功能 正向、负向功能 显性、隐形功能 2、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教育活动的主导者〕 受教育者〔学习的主体〕 教育影响〔“中介”的总和〕 3、教育的基本形态: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主体形态〕 4、教育的起源: 5、古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奴隶社会初期:庠、序、学、校; 始于4000年前的夏朝 西周以后:有“国学”和“乡学”;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春秋战国:私学大兴孔子 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魏晋南北朝: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隋唐:开始科举制度 宋代:程朱理学南宋程颢、程颐兄弟; 南宋朱熹《四书五经》 明代:八股文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清政府废科举兴学校 古代印度:婆罗门教佛教 古代埃及:文士学校 特征:以僧为师,以吏为师古希腊、罗马:以学习文法为主 古代斯巴达:军事体育训练,培养强悍的军人。中世纪的西欧:教会学校,骑士教育 6、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7、20世纪后近代教育的特征: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技术的现代化 8、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规律。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整理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整理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方面,XXX被视为至圣先师和万世师表,他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同时提倡克己复礼、诲人不倦。XXX则是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XXX,他认为人性本善,强调人人平等和道德自觉。XXX则认为人性本恶,但可以通过教育来向善。道家则主张道法自然,弃圣绝智和仁义,回归自然和本性。XXX被XXX称为“人民教育家”,他先后创办了多所学校,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 西方教育名家方面,XXX、XXX、XXX、XXX、XXX、XXX、XXX和XXX等人都对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比如,XXX首次将“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提出,XXX则是近代第一位提出教育学著作的教育家,XXX则提出了绅士教育理论体系,XXX则在教育领域表达了反封建的理性革命声音。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词源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XXX认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三乐之一。XXX则认为教育是培养和谐发展的人。XXX认为教育是为完美的成人生活做准备,XXX则认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因此,教育的定义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二、教育的含义 教育是一种活动,是动物的本能活动和影响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有目的、有意识地影响人的生产、娱乐和自学活动,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有意识的向善的精神影响活动。广义的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而狭义的教育则是指学校教育,是使人不断向上、不断超越的积极的精神活动,在道德上可以接受的方式使人不断向上,发生在学校中并以教与学为外在表现形式。 教育的起源与基本形态: 教育的起源可以从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和劳动起源说三个方面来考虑。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是由生物本能推动的,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知识点汇总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教育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节,是传承社会文化节、传递生产经验收报告和社会日子经验的基本途径。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要紧批学校教育工作者,是教育者依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打算、有组织地经过学校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妨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不于其他事物现象的全然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故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故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截了当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4、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妨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 1、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2、教育具有历史性。在别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别同历史时期,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别相同,每个阶段的教育具有自个儿的特点。 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独立性要紧表如今:第一,教育具有继承性;第二,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妨碍。第三,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进展别帄衡。 20世纪往后的教育的新特点: 第一,教育终身化;第二,教育的全民化;第三,教育的民主化;第四,教育的多元化;第五,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第一,对于教学原则:他提出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进展的原则 第二,对于教学制度:他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的原则、办法; 第三,对于教学思想:他提出要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经一般人的“泛智教育” 第四,对于教学内容:他规定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 第五,对于教学原则:他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一系列教学原则。 他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赫尔马特教育思想: 第一,他将伦理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第二,他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三中心论 第三,提出“四时期教学”理论。将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和办法四个时期 第四,他提出了教育性教学原则:“我想别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下如相反方面,我别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强调了教学过程是知、情、意统一的过程 第五,他提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 他的〈一般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杜威的教育思想:〈民主主义与教育〉 第一,新三中心论:“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第二,“教育即日子”、“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第三,主张“在做中学”,在咨询题中学习。他以为,教学的任务别仅在于教给学生科学的结论,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并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掌握发觉真理、解决咨询题的科学办法 第四,学校即社会 第五,提出五步教学法:创设疑难情景——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咨询

中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总结

中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总结 1.教育学基本概念与理论 教育学的概念、对象、任务、原则、特点等基本概念和理论,如教育 的目标、内容、方法、过程、手段,教育学的学科体系等。 2.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 3.教育制度与管理 教育制度的基本概念、类型、特点和作用,如中小学教育制度的基本 架构、中小学教育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等。 4.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方 法和主要理论等;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解决等。 5.教育评价与质量监控 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目的、内容和方法,如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 方法和程序等;教育质量监控的基本概念、方法和程序,如教育质量监控 的评价对象、指标和方法等。 6.课程与教学 课程的基本概念、目标、内容和设计原则,如课程的结构、分层教学、跨课程教学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与运用,如教师讲授、讨论、实践等;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 7.教育的伦理与职业道德

教育伦理的基本概念、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和规范,如教育伦理的基本原则、职业行为准则等。 8.学校文化与校本管理 学校文化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作用,如学校文化的内涵、核心价值观等;校本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如校本管理的目标、内容和程序等。 9.教育技术与信息化 教育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如教育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趋势、教育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等。 10.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程序和技巧,如教育研究的设计和实施、数据收集和处理等。 以上是中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必考的知识点的总结,考生在备考时应对这些重点内容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理解,并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应用。通过系统地掌握这些知识点,考生可以更好地应对考试,提高自己的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完整版

重点:主要是记忆性的东西,多看多背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的涵义 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朝着社会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教育的构成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发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特点目的性和专业性。 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特点有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动性。 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 3教育的属性 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 社会属性: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存在,就存在教育);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者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4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教育的起源说有三种观点

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最明显的错误就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心理起源说:孟禄,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 劳动起源说: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劳动为教育提供了客观需要和现实条件 教育的发展阶段 原始社会教育:(1)没有阶级性(2)传递生产经验(3)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进行 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 (奴隶社会教育)我国4000多年前的夏朝已有了名叫“庠”、“序”、“校”的施教机构,(封建社会教育)到了殷商和西周又有“学”、“瞽宗”、“辟雍”、“泮宫”等。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现代教育:包括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 资本主义教育目的在于为资产阶级巩固和维护其统治及利益服务,既要培养和选拔资产阶级的通知人才,又给予广大的劳动人民一定的文化知识,培养熟练的劳动力。社会主义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现代教育基本特征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20世纪以后的教育: 特点: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牢记) 孟子:“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 孔子:重视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育,启发教育的来历) 《学记》:是中国古代、世界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的著作。专谈教育,开而弗达则思(启发原则) 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大学精神就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 杨贤江:中国第一个马克思教育家《新教育大纲》中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的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在历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重点整理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重点整理 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充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步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 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乳童中心”,提出了锹中学啲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増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义务教育是以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靑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予以保证的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考点汇总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考点汇总 一、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1。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第一,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第二,决定受教育的权利。第三,决定着教育的目的。第四,决定教育内容的取舍。第五,决定教育体制。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第一,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需要的人才。第二,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第三,教育可以促进民主化进程。 (3)教育相对单一制于政治经济制度。 2。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起至同意促进作用。 第一,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第二,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第三,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第四,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 (2)教育对生产力起至促进作用 教育在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3。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1)教育对文化的影响 教育传达—留存文化,教育传播—交流文化,教育挑选—提高文化,教育缔造—更新文化。 (2)文化对教育的制约。 第一,文化科学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与水平。第二,制约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第三,教育与文化就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4。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1)教育对人口的影响。 第一,教育有助于控制人口增长;第二,提高人口质量;第三,改善人口结构。

(2)人口对教育的制约。 第一,人口增长率影响教育规模、决定教育需求大小。第二,人口质量影响入学水平。第三,人口结构影响各级各列学校在教育结构中的比例。 二、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与人的发展是相互制约的,一方面,教育在个体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一方面教育又要受到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个体身心发展状态是教育行为的依据。 1、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1)内发论。 (2)外铄论。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2、个体身心发展的通常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3)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6)稳定性 (7)可变性 3、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1)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遗传”的涵义。遗传从上代承继下来的生理解剖学上的特点,例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也叫做“遗传素质”。 第一,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第二,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存有一定的影响促进作用。 第三,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2)明朗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考点总结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考点总结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9% 一、单选 1. 〈〈学记》〈〈大教学论》〈〈普通教育学》〈〈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学》,古希腊三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洛克的白板说,布鲁纳发现学习 2. 教育的本质: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其目的在于促进和影响人的发展,培养具有社会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 3. 中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教育特点 4. 生产力、人口、制度、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5. 人发展的规律一一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互补性、整体性 6. 影响人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教育、能动性。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 7. 三种学制:单轨制、双轨制、分支型学制。壬寅、癸卯、六三三。我国现代学 制是从单轨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 8. 〈〈教育法》:“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辨析 1. 赫尔巴特(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与杜威(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从做中学) 2. 斯巴达的教育(培养过强壮的武士)、雅典的教育(培养商业性的综合人才) 3. 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一一主导 4. 教育母的理论:宗教本位论,个人本位轮,社会本位轮,教育无目的轮 5. 美育、智育

三、材料分析 1. 教育的构成要素 2. 义务教育特点 3. 观察法、调查法要求 第二章中学课程5% 一、单选 1. 课程理论:学科中心、活动中心、社会中心 2. 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必修、选修、国家、地方、校本、显性、隐性课程定义 二、简答 1. 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显性课程、隐性课程特点 2. 新课程改革理念 3. 初中、高中课程设置 第三章中学教学14% 一、单选 1. 引用名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藏息相辅” “教学相长” “不陵节而施谓之孙” “君子之教,喻也”等 2. 昆体良“模仿、理论、练习”,赫尔巴特“明了,联合,系统,方法”,五段教学法(预备、提示、联合、总结、应用),五步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布鲁纳获得、转换、评价 3. 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整理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整理 中学教育阶段是学生发展的关键期,不仅需要传授科学技术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能力,以应对未来的挑战。以下是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整理。 一、语文: 1.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通过阅读材料,理解其中的信息,提炼 出作者的意图。 2.写作能力:能够以清晰、连贯、有逻辑的方式,表达自己的 想法。 3.口语表达能力:能够自然、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4.文化素养:了解和尊重人类文化和文明,有良好的文化素养 和人文关怀。 二、数学: 1.数学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如代数、几何、概率与统计等。 2.解决问题能力:能够灵活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数学思想能力:能够理解和运用数学思想,具有数学思维的

能力。 4.数学语言能力:能够准确地运用数学语言,有效地进行数学 符号运算。 三、英语: 1.听说读写能力:能够熟练地运用英语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 2.语法和词汇知识:掌握英语基本语法和词汇知识。 3.跨文化交际能力: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 4.学习策略:具有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能够独立地学习英语。 四、物理: 1.物理知识与实验技能:了解物理基本理论,具有实验设计和 实验操作的能力。 2.物理现象解释能力: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物理现象。 3.物理问题求解能力:能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物理思想和实践:具有物理思想和实践的素养。 五、化学:

1.化学基本概念和方法:了解化学基本概念和方法,如化学反应、电化学、化学平衡等。 2.化学实验技能:具有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的能力,能够进行 安全可靠的化学实验。 3.化学问题求解能力:能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化学思想和实践:具有化学思想和实践的素养。 六、生物: 1.生物基本概念和方法:了解生物基本概念和方法,如细胞组成、遗传变异、生命现象等。 2.生物实验技能:具有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的能力,能够进行 安全可靠的生物实验。 3.生物问题求解能力:能够应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生物思想和实践:具有生物思想和实践的素养。 七、历史和地理: 1.历史和地理知识:了解历史和地理的基本知识,如历史事件、地理环境等。

中学教育与知识能力重要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9%) 第一节、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1、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育,启发教育的来历) 2、《学记》:专谈教育,世界上第一部教育专著开而弗达则思(启发原则) 3、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 4、杨贤江:中国第一个马克思教育家;《新教育大纲》中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5、苏格拉底:问答法,产婆术,美德即知识 6、柏拉图:提出“寓学习于游戏” 7、亚里士多德:第一次将心理学引入教育领域,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原则 8、昆体良:古罗马帝国教育家,西方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 9、佩斯泰洛奇:第一次提出教育学心理化,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0、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大教学论》是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萌芽;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泛 智教育),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赞誉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11、卢梭:《爱弥儿》,开辟现代教育理论的先河,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的教育观 12、、杜威: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以儿童为中心";“从做中学";《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生长 13、洛克:提出“白板说",主张绅士教育 14、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提出“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15、梅伊曼和拉伊(两伊):反对赫尔巴特的研究方法,提出实验教育学(1879年冯特心理学实验室的建立是心理学的标志) 16、泰勒:课程编制模式,目标模式,泰勒模式 17、布鲁姆:三维目标即知识、情感、动作技能;知识分为六类: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18、朗格朗:《终身教育导论》,现代社会需要终身教育 19、布鲁纳:发现式教学,提出学科结构理论 20、赞科夫:《教学与发展》,三大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 21、瓦根舍因:范例教学模式(对数学教育影响很大) 22、凯洛夫: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教育学》 23、马卡连柯: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专门从事流浪犯罪儿童教育,《教育诗》 24、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教师、书本、课堂(班级授课制) 现代教育的三中心:学生、直接经验(活动课程)、活动中心(从做中学、探究法) 根本分歧:是否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25、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 第二节、教育概述 1、教育的含义:广义的教育: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就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由专职人员和专门的教育机构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进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3、教育的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最明显的错误就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心理起源说:孟禄,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 4、现代教育的主要特点有: (1)紧密联系社会生产生活(2)走向大众化(3)自然科学知识大大增加(4)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5、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的权利;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可以促进民主;生产力水平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起决定性作用。 6、教育的文化的影响: 教育传递——保存文化;教育传播—-交流文化;教育选择——提升文化;教育创造——更新文化 7、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 内发论:(遗传决定论)格赛尔,提出“成熟势力说”,通过双生子爬梯实验证明; 霍尔,提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顿的教育” 外铄论(环境决定论)洛克,“白板说”;华生,“给我一打健康婴儿可以培养各种类型人”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教育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节,是传承社会文化节、传递生产经验收报告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主要批学校教育工作者,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4、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 1、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2、教育具有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 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第一,教育具有继承性;第二,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第三,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0世纪以后的教育的新特点: 第一,教育终身化;第二,教育的全民化;第三,教育的民主化;第四,教育的多元化;第五,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第一,关于教学原则:他提出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 第二,关于教学制度:他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的原则、方法; 第三,关于教学思想:他提出要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经普通人的“泛智教育” 第四,关于教学内容:他规定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 第五,关于教学原则:他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一系列教学原则。 他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赫尔马特教育思想: 第一,他将伦理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第二,他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整理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根据 考试大纲要求总结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第一节了解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1、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育,启发教育的来历) 2、墨子:“兼爱" “非攻" 3、道家:老子和庄子《道德经》“绝圣弃智" “绝仁弃义" 4、《学记》:专谈教育,世界上第一部教育专著开而弗达则思(启发原则) 5、朱熹:1、关于“小学”与“大学”的论述;2、提出“朱子读书法" 6、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大学精神就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 7、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万世师表 8、杨贤江:中国第一个马克思教育家;《新教育大纲》中国

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世界上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人是克鲁普斯卡娅9、苏格拉底:问答法,产婆术,美德即知识他的思想体现在柏拉图的《理想国》 10、亚里斯多德:第一次将心理学引入教育领域 11、佩斯泰洛奇:第一次提出教育学心理化 12、赫尔巴特:主张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独立的标志 13、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教育心理学》 14、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萌芽;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泛智教育),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 15、卢梭:《爱弥儿》,开辟现代教育理论的先河 16、杜威: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 ;“以儿童为中心”;“从做中学”;《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 17、洛克:提出“白板说”,主张绅士教育 18、梅伊曼和拉伊(两伊):反对赫尔巴特的研究方法,提出实验教育学(1879年冯特心理学实验室的建立是心理学的标志) 19、泰勒:课程编制模式,目标模式,泰勒模式 20、布鲁姆:三维目标即知识、情感、动作技能;知识分为六类: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21、朗格朗:《终身教育导论》,现代社会需要终身教育 1)人凭借某种固定的知识和技能度过一生,这种观念

(完整版)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归纳(中学)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的涵义 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朝着社会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教育的构成要素 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发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特点目的性和专业性。 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特点有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动性。 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 3教育的属性 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 社会属性: 1.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存在,就存在教育); 2.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者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 3.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4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桑代克、沛西能,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心理起源说:孟禄,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 劳动起源说: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劳动为教育提供了客观需要和现实条件 5教育的发展阶段 原始社会教育:(1)没有阶级性(2)传递生产经验(3)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进行(4)没有独立形态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 1.我国4000多年前的夏朝就有了学校教育,“庠”、“序”、“校”的施教机构; 2.西周以后,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学在官府” 1.春秋:私学大兴,儒、墨两家的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 重点整理

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 重点整理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词源 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说明:我国最早将“教”和“育”连用的是孟子。 ·孟子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夸美纽斯说:教育是培养和谐发展的人。 ·斯宾塞:教育是为完美的成人生活做准备。 ·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 2、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学”与现代意义上的“学”的含义的差别: (1)传统文化中“学”的目的不是获取知识,而是明了事理; (2)学的方法是内省而非外铄 (3)学的内容为历史与道德,不含科学技术 (4)学的主体包括每一个人,不局限于儿童与成人。 (二)教育的定义(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广义: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可以称作教育。狭义: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1、教育的定义: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教育的定义的理解: (1)描述了教育的实践特性。 (2)把教育看作是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两个耦合的过程。 (3)强调教育的“活力性”,教育在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过程中起“促进”和“加速”的作用。 (4)强调教育行为发生需要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二、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 1、学校教育: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2)受教育者(3)教育影响 3、教育者包括: (1)教师 (2)教育计划、教材的设计者和编写者; (3)教育管理人员 (4)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 结论: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和代表,是直接的教育者 4、受教育者:即教育对象,各级各类学生。 (1)学生的一般特征:实践活动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2)特殊性表现在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并不是一尘不变的,而是在随着外界影响不断变化的。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整理(完整版)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专题一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单○辨 ◆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 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 1.教育者(主导)--学校教师是教育者主体 2.受教育者(主体) 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 ◆考点 4: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辨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3)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4) 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2)历史性——不同的社会或同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各不相同。 (3)相对独立性○辨—教育具有继承性 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观点会不同)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可能超前或者落后) ◆考点 5:教育的起源○单

※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劳动没(米)懦夫” ◆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具有目的性,但无严密计划。 (2)无等级性(阶级性); (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4)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5)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 ◆考点 7:古代社会的教育 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