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策略(完整版PPT)2023高考历史“复习必备”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策略(完整版PPT)2023高考历史“复习必备”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策略(完整版PPT)2023高考历史

“复习必备”

高中历史,在文综当中占有重要比重,得历史者得文综,如何学好高

中历史,是很多学生都比较关注的问题!

重视考纲,明确目标

高考复习的首要任务是弄清“考什么”,结合历史考试大纲及说明

(新一届考纲尚未出版,先参照上一届的),不单老师明白,学生也要明

白历史学科高考的具体范围、考试各个层次的要求和标准。明确目标是高

考复习的前提,能够事半功倍。

一轮复习要夯实基础

高考题的百分之七十是考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历史学科的一轮

复习不管是按通史还是按专题,都应该以夯实基础为重,只有基础扎实了,能力才能更好地发挥。

历史学科时间跨度大、空间范围广、内容繁多、头绪复杂。只有在做

好一轮复习的基础上,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二轮、三轮复习。

研究高考题,分析命题规律

高考的命题宗旨是“稳中有变”,就决定了它的题量、题型、难易程度、考察方式等基本是稳定的,所以历史无论是选择还是大题,都是有套

路可言的!

好了,今天就给大家分享这么多,接下来给大家分享的是,高考历史

一轮复习策略,对于历史复习还没有方向,不知所措的童鞋们,可以好好

利用这份资料,巩固基础,做好提高

有需要的师弟、师妹可以私信“历史”,即可免费领取高清完整版的学习资料!

最后,方法和技巧,只有自己吸收和内化了,形成自己的复习策略,才是真正有效的。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3届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计划

2023届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依据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和考试大纲,运用文明史观、全球史观、唯物史观,准确把握教情、学情、考情;着眼立足基础,提升能力,立足教材,活用知识,立足概念,突出主干,在继承中探索,在中创新,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有效的第一轮复习计划策略,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试技巧的能力,努力提高高三复习质量,以备战高考。 二、目标要求: 1、以教材和复习用书为依托,以高考试题为参照,充分研读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和考试大纲,建立全面、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构建科学、系统的知识结构,从整体上使学生掌握理解基本的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发展脉络。 2、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夯实基础,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综合、迁移应用等基本的学科思维能力,提高掌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3、以史学新范式为复习理念,解读历史。高考命题越来越重视史学新范式,尤其“三史观”的思想应用得较多。把握“新史观”,既是新课程课堂教学复习的前提,也是备考新高考的基础。故在平时的复习中,尽量运用不同的史观进行教学,从多角度多方位分析问题,使历史变得丰富丰满,从而提高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三、复习安排

1、时间安排:2023年6月底—2023年3月中旬(一轮复习) 2、复习思路:夯实基础知识,理清基本线索,完善知识结构,培养 学科能力,形成基本技能。 3、主要任务:以教材为主,进行单元内小专题复习,夯实基础,使 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并在此基础上向深、广度、温度扩展,结合现实,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搞好单元过关,精选习题,精讲精练,及时 讲评,并且每节课力争留出时间让学生记忆一些重点知识,做到当堂知识 当堂巩固。 4、方法:以课时为主要学习方式,单元内小专题式进行,一个单元 结束后要进行单元总结与测试,每个模块结束后要进行模块过关测试。 四、具体措施 (一)瞄准高考,落实课程新理念,转变课堂模式。 1、注重训练学生能力。 高考考的许多题目是课堂以外的内容,需要学生具有独立的思维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单凭老师讲授是培养不出来的,需要在训练中参与和培养, 所以需要调动学生参与,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老师重在帮助学生整理思 维层次和指导思维方法;边讲边练,这样才能做到训练及时、训练充分。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探索高考备考的新思路。我们要潜心研究高考新 特点,制定应对策略。要站在新的视角研究高考“考什么”、“怎么考”、“怎么应考”,并将三者有机结合。要构建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学科体系,完善知识树、知识网络、学科框架、知识图表等知识体系。 2、侧重材料教学。

高考备考: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规划及知识点总结

高考备考: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规划及知识点总结 导读:教书育人楷模,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让我们一起到本人学习吧!下面本人网的本人给你们 带来了高三历史学习方法文章《高考备考: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规划及知识点总结》供考生们参考。 高考历史重要知识点总结(一) 1、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的历史沿革: 一、原始社会(二三百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 过渡时期(皇帝尧舜禹时期大约40005000年前) 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春秋时期公元前476年) 三、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鸦片战争1840年) 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 五、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年) 六、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今天) 一、奴隶社会的发展史: 1、夏(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前21世纪前16世纪) 2、商(奴隶制社会的发展时期)(前16世纪前11世纪) 3、西周(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前11世纪前8世 纪即公元前771年) 4、东周(奴隶制社会的衰落时期) (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年前476年) (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年前221年

二、封建社会的历史沿革: 1、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前221年公元220年魏取代东汉)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220年魏国建立589年隋朝建立) 3、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89年907年) 4、五代十国时期(大分裂时期)(907年唐灭960年北宋建立) 4、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 5、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368年1912年清帝退位) 如何巧记方法:以奴隶社会为例: 夏(前21世纪)减去5个世纪就是商(前16世纪) 再减去5个世纪就是西周(前11世纪)减去3个世纪(就是东周即春秋时期开始(前8世纪前771年)再减去3个世纪(就是战国时期开始(前5世纪前475年,进入封建社会) 理解记忆:半殖民地政治上主权部分沦丧,区别于印度、埃及等殖民地 半封建经济上资本主义开始兴起,但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如何运用政治学原理分析历史问题: 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 例一:井田制瓦解(经济基础)导致了分封制无法维持下去(上层建筑)标志着奴隶制社会开始瓦解 例二: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先进的生产力)的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受到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的阻碍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的计划和策略介绍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的计划和策略介绍 【导语】第一轮复习主要是进行全面复习,是对于高一高二的知 识点的总结,下面作者将为大家带来高三历史的复习计划和策略的介绍,期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的计划和策略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计划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是综合性的复习,需要大家把高一高二所学 的知识点通通整合在一起,这时制定一个公道的计划,每个人可以根据 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实际学习情形具体定,具体到每周每天。 复习计划可行性要强,不能一有事情就耽误了。可以计划几本历 史书一轮复习几遍,多久看完一遍书,配合多少习题做,做题做到什么 程度。高三历史要提高多少分,每个题型做多少真题等等。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要脚踏实地,不会的知识点一定要弄懂了。 历史复习最基本的线索一是时间,二是事件,可以抓住这两条主线延伸,把知识联系到一起,整理成网络图。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策略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要讲求一定的策略,不能盲目背书、做题, 也要定期检测一下自己哪些知识点学会了,哪些知识还存在盲点。第一 轮复习基础知识必须搞定了,这是最基本的。 历史复习要有框架和条理性,有了思维导图复习起来就会轻松的多,而且记忆成效也会更好一些。历史考点很关键,有很多时候题目变 了考点不变,所以以不变应万变是历史应试宝典。 历史第一轮复习要学会理清出题人常常设的一些陷阱,这样在以 后做题中就可以尽量躲开。常见的主要有产生在同一历史年代的不同事件,类似概念,引用古文等等,题做多了就会有体会了。 高三历史的重点复习知识点

一、中国古代史 1、历代赋税制特点、演变原因及作用 2、水利建设及作用 3、历代休养生息政策对国家兴盛、民众生活的关系 4、城市发展的趋势、特点;15---16世纪中西方城市发展的差异 5、清康乾盛世的原因、本质及与西方发展的差异 6、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民族间的相互取长补短 二、中国近代现代史 1、近代国人对待西方文化态度的逐渐变化,西方文化对近代中国 社会发展的影响。 2、近代前期(1919年前)中国追赶世界现代化潮流的两次机遇、成绩及体会教训。(指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外和好”时期,辛亥革命 后的民主共和时期) 3、19世纪中日现代化道路二阶段、背景、措施、结果比较。 4、几次思想解放运动对社会发展、社会变革的影响 5、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剧变中,中国政治、经济、思想 文化运动或措施的背景、内容、意义。 6、对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经济、外交建设的客观分析、评判。(经济建设为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7、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体会、教训。 8、新中国外交的不断成熟,(国家利益是根本动身点,现在是独 立自主、灵活务实的和平外交。 9、亚洲(特别是新加坡、南朝鲜)经济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全书(教师用书电子教辅)-2023高考历史(专题史)一轮复习【优化指导】高中总复习·第1轮(全国版)

全书(教师用书电子教辅)-2023高考历史(专题史)一轮复习【优化指导】高中总复习·第1轮(全国版) 介绍 本教辅是为2023年高考历史(专题史)一轮复习而设计的教师用书电子教辅,适用于高中总复习·第1轮(全国版)。本教辅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教学目标和要求 2.课程核心内容与知识点 3.题目类型和难度分析 4.学习方法和复习建议 5.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本教辅旨在指导老师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历史学科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 果和考试成绩。 教学目标和要求 本教辅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 1.帮助学生了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掌握专题史的核心知识和要点。 2.提升学生的审题和解题能力,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分析 和解答。 3.帮助学生培养历史思维和研究能力,促进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发展。 课程核心内容与知识点 本教辅的课程核心内容主要包括: 1.专题史的概念和研究方法 2.社会运动与革命 3.经济发展与贸易 4.文化艺术与文学 5.科学技术与教育 每个核心内容都包括了重要的知识点和考点。学生需要深入了解每个知识点的 含义和重要性,并牢记每个知识点的相关内容和细节。

题目类型和难度分析 本教辅的题目类型主要分为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分析题,这些题目都是按照高考考试的难度和题型要求来设计的。其中选择题和填空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解答题和分析题则主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综合分析能力。 在考试难度方面,本教辅将题目分成了易、中、难三个等级。其中,易难度题目主要是为了让学生熟悉基本知识和题型,中难度题目则是为了测试学生的能力和思考能力。 学习方法和复习建议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科目,本教辅提供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方法和复习建议: 1.认真听课和做笔记 2.阅读历史文献和书籍,增强历史意识和人文素养。 3.练习历年高考试题和模拟试题,增强题型和难度的把握。 4.面对有难度的题目和知识点,不要放弃,要有兴趣继续学习。 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本教辅提供了大量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分析题。每道题目都针对性地设计了较为详细的答案解析,学生可以通过学习答案解析丰富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自身学习成果。 总结 本教辅作为2023年高考历史(专题史)一轮复习的教师用书电子教辅,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科目,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文化素养。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提高自身的学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全书-2023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新高考方案】高三总复习(老教材 新高考)

全书-2023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新高考方案】高三总 复习(老教材新高考) 1. 重要更新 2023年高考历史科目将采用新的高考方案,与以往不同,历史考试的重要性将被提升。在新的高考方案中,历史科目分值占比将提高至30%,并将出现单独的历史综合试卷。针对这一变化,考生们应该加倍努力,充分备战历史科目。本文档是新高考方案下历史科目的一轮复习建议,适用于全国各省。 2. 总体框架 全书-2023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采用老教材,结合了新高考的特点,分为五部分进行复习。复习顺序依次是:人类史、中国古代史、中国中世纪史、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当代史。建议考生在每个部分中,先通过历年真题对重点知识点进行梳理,在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基础能力的同时,通过历年真题还可以熟悉题型,提高解题能力。考生在复习的同时也要注重阅读,完整阅读教材或者相关资料,对于学习知识点的理解是非常有帮助的。 3. 建议的复习计划 在本文档中,我们建议考生在高三上学期的前8个月中完成一轮的历史科目复习。建议以下计划可供参考: 第一阶段(1-2月) •通过历年真题及练习题,对人类史知识点进行回顾。学生可以配合老教材中的章节进行复习; •阅读相关资料,对人类史的基础知识有更深刻的了解。 第二阶段(3-4月) •回顾古代中国历史,包括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等历史时期。建议配合历年真题进行练习; •阅读相关资料,扩充对古代中国历史的认识。 第三阶段(5-6月) •回顾中国中世纪史,包括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同样建议配合历年真题进行练习; •阅读相关资料,扩充对中国中世纪史的认识。

第四阶段(7月) •回顾中国近现代史,包括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两个时期。同样建议配合历年真题进行练习; •阅读相关资料,扩充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认识。 第五阶段(8月) •结合历年真题进行强化练习; •完成对复习内容的全面梳理和总结,把握历史聚焦与纵横拓展。 4. 高效学习方法 在历史学科中,考生除了需要掌握知识点外,还需要养成阅读和分析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高效学习方法的建议: 1.多用思维导图,帮助记忆和整理知识点; 2.建立知识框架,形成总体认识; 3.多做历年真题,熟悉各种题型和解题思路; 4.积极参加自习和课后活动,与老师和同学互动交流; 5.养成阅读习惯,通过深度阅读掌握重点知识; 6.通过影视作品学习历史,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5. 结语 历史学科是一门需要很长时间积累的学科,考生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努力才 能取得好成绩。在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科目时,考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基础水平和 学习时间,制定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同时,我们建议考生采用以上高效学习方法,多做历年真题,加强阅读,全面掌握历史学科知识点。最后祝愿所有考生能够顺利通过历史科目,为自己的理想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计划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计划 一、要适度拓展复习内容 适度拓展复习内容,主要是指可以在肯定程度上突破历史学科的时空范围,建立起与社会现实、其他学科的有机联系,一是与社会(热点)问题的联系,一是与政治、地理学科学问的联系,一是表达山东省地方特色的内容。可以专题或试题的形式加以落实。 二、精选试题,搞好定时训练 历史题目的设计应表达高考命题思路与要求,尽量仿照或超越高考样题、样卷,从内容到形式保持根本的相像性。题目设计的途径一靠自主创新,二靠改造利用,三靠拿来主义。其中,改造利用应是主要的方式,要严把审题关,要特殊留意各地市统考试题的搜集、利用。 三、学情分析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与新授课相比有些明显的特点,比方大容量,快节奏,难度大,范围广,(方法)多,重视对学问的归纳、(总结)、联系。但学生学生在高一时(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都不成熟,所学学问经过时间的沉淀几乎是完全生疏的,对课本比拟生疏,根底学问薄弱,学问构造零散,不能正确提取学问,审题力量较差,解题不标准,缺少方法,不会联系,缺乏题后(反思)总结。

所以高三历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适应一轮复习的特点,要依据学生的特点适时调整复习策略与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高分必备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 1.筛选法: 依据审题,搞清高考历史题目的根本要求,依据根本要求,把四个选项一一过滤,直到找到正确选项为止。 2.排解法:在不能确定正确选项或对考察的学问模糊不清的状况下,可以用此法逐一排解不正确的,缩小选择范围,从而确定正确选项。 3.简化法:为了增加难度,有一些高考历史题目的中心词或限制词有意扩大、简单化,使学生在答题时要绕几个弯。这时,我们就需要将简单的高考历史题目简化,可以像做语文一样,划出题目的主、谓、宾,依据这些关键词来分析被选项。 4.替换法:有的题干中的词是我们平常没有考虑过的,一时不好想,可以找一个接近的词替换一下,便于思索,如“功绩”可换成“乐观作用”,重大举措”可换成“重大(措施)”。 5.直接联想法:此法主要直接回忆课本有关内容,尤其是通过联想辨别时空方面或规律方面最直接的内容。 6.作记号法:高考历史题目常消失的词有“最┄、特点是、含义是、缘由是、变化有、影响有、”等等。做题时要将这些词作一个记号提示思索时留意审题的方向。

全书-202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新高考方案】高三总复习(新教材 新高考)

全书-202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新高考方案】高三总复习(新 教材新高考) 前言 历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高中阶段的必修课程之一。它涵盖了广泛而深刻的 知识领域,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地理等方面。随着新高考方案的改革,历史学科教学也迎来了新的变革,新的课程标准和新的考试形式也需要我们做出相应的调整。因此,在本书中,我们将全面解析2023年高考历史考试的一轮复习计划。 一、高考新变化 1.新生态 随着高中新课程的改革持续推进,高考方案也不断变革。如今,历史科目考试 的形式也随之进行了调整,从传统的“闭卷考试”转变为“开卷考试”,要求考生在基 础知识的同时能够掌握知识的运用能力。 2.新知识 2017年起,历史学科实施了新教材的改革,这也是适应新高考方案的需要。 新教材的改革对历史学科的知识点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很多地段的学科内容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学术研究和历史学科的教学也开始注重质量,追求更加完善的体系。 二、一轮复习计划 1.知识点梳理 历史这门学科内容广泛而繁杂,为了更好地进行复习,我们需要对知识点进行 一定的梳理。通过课程过程的分析和结构层次的梳理,我们可以对历史常识进行分类,对于将要考到的知识点进行筛选和重点突出,更加便于考生进行复习。 2.选择适当的学习材料 历史考试需要对历史材料进行解读和考察,因此选择适当的学习材料也是关键。复习时,需要选用一些重要的历史材料,如论文、研究报告、历史事件解析等,对不同历史事件进行理解,并进行相关题目的演练。

3.重点复习 在所有知识点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重要程度进行重点突出和重点复习。在新课程的教材中,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我们可以对重点和难点进行突出,建立起全面的知识点把控体系,以此促进学生对历史学科的有效学习。 4.提高解题能力 最后,不论在考试中还是在平常的复习过程中,解题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考生应该在复习过程中适当会做几套历史试题,不断通过演练和反思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并避免因为不熟悉历史课程等因素,导致出现失误而影响成绩。 总结 历史学科作为高中生最重要的必修课程之一,对高中生的发展和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新高考方案的影响下,我们应该适时调整我们的历史复习计划,提高我们的知识素养,并通过不断地突破,让自己更有竞争力。因此,顺应新高考的方向和要求,建立新的复习计划和素养提升体系,这是学生需要认真重视的一条重要规律,帮助学生实现终效态可持续提升。

202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方法_应该怎样备考

202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方法_应该怎样备 考 高三历史一轮怎样复习 1.高三历史一轮必须全面复习。考试内容覆盖考纲范围的每一时段,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等。由于政治史内容分值高,应作为一轮复习的重点。 2.在具备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高三历史一轮应加强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通过剪报、阅读、摘记、写概要等方法扩大知识面,拓宽视野,开阔思路,提高文字表述能力。 3、高三历史一轮时要联系时政热点,提炼分析。以历史知识、观点为基础,使热点和历史知识之间做到有机的联系。 4.在历史高考中,命题者有意地创造与我们平时训练不同的语境,这是考察我们的适应能力,同学们对试卷的阅读有异样、不适应的感觉是很正常的。要减少这种感觉,高三历史一轮时应进行大量的阅读,同时要注意提高阅读速度。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备考方法 1、按照常规惯例,高三历史的第一轮复习应该按照通史体系进行,基本目标在于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与方法,并建立起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将零散、复杂的知识形成立体化的知识网络。 时间是历史构成的重要因素。以前的教材一般都按照先中国史后世界史、先古代后近现代的通史体例编写。而现在的教材采用的都是模块式的叙事方式,这

在客观上对学生的复习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如果处理不当,易造成同学的知识体系支离破碎,甚至连历史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都易造成混淆。 因此,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最好是按照通史体例,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整合,建立起规范的学科知识结构,这是掌握基本历史知识,形成历史学习能力的基础。 2、历史是由众多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构成的,对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掌握,是历史学习的重中之重,历史学科需要同学具备的各种能力与方法,但都要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因此,对于历史基础知识的考察,是高考的应有之意。所以基础知识的掌握应该成为历史学科高三一轮复习的重点内容。 高考快速提分的方法 1、取长补短 想要在高考中快速提高分数,首先就要先了解自己。拿出自己之前考试的卷子对比一下,各科成绩中哪一门的成绩是最差,最拉分的,哪一门是自己的强项,可以很轻松就能够应对的。计算一下自己每天在不同的科目上所花费的时间,大多数同学都是在自己学的好的科目上花的时间更多一些。这个习惯是首先要改的,因为决定高考成绩在短期内提升幅度的,不是你的强项科目,而是你的弱势科目。 可能有些同学会说,我检查之后发现自己基本没有什么强项,各科的成绩都不太好,这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快速提高自己的高考分数呢?也有。那就是锻炼自己的做题准确率,力争做到只要是会的内容就绝不在高考时丢分。 2、用心整理分析 高考前要学会整理,学会分析,学会总结知识点的吸收情况。要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做到头脑清晰。不要放松学习,高考前一段时间,是学生学习的低迷时期,在这一段时期里学生更不能放松学习,要知道你在努力的时候,别人可能付出了你双倍的努力,甚至不止,所以在这个关键时期,不管什么时候都不可以放松。 3、调整状态,适当运动

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新高考) 第11讲 课题31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课题31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课标要求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了解关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产生及其在中国的实行。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1.秦汉时期 田赋(1)秦朝田赋税率极高,史称“收泰半之赋”。 (2)汉初统治者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田赋税率大大降低 人头税(1)秦朝向人民征收极重的口赋。 (2)汉朝时,分口赋、算赋,不分男女,商人和奴婢的算赋钱还要加倍。 (3)汉朝还征收财产税,甚至农民饲养六畜都要缴税 徭役(1)秦汉徭役有更卒、正卒、戍卒三种。 (2)更卒徭役的法定服务期限是一个月,承担修筑城垣、道路、河渠等繁重劳动。正卒役期一般是两年。戍卒役期一般是一年 2.隋唐时期 (1)隋朝:主要向民众征收租调役。 (2)唐朝 时期制度内容 唐前期租庸调制针对21—59岁之间的成年男子征收。租、调之外的役,可以用“庸”代替,即缴纳一定的绢或布来替代徭役

唐中期两税法以国家财政支出确定赋税总额,然后将总额分解到各地,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分夏、秋两次征收 知识拓展两税法的特点 (1)两税法把赋役征收的对象由人丁变为以土地为主的资产。从此“舍人税地”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两税法征收对象的广泛和稳定,是最基本的特点。客户只要有资产,也要一律纳税,坐商和行商也得纳税,这就扩大了纳税面。 3.宋元时期 宋朝(1)征收两税,但附加税繁杂多变,往往超过正税数倍。 (2)宋朝除了征收代役金外,还再派发各种徭役。 (3)北宋中期王安石推行募役法,百姓缴纳免役钱、助役钱,官府募人代役 元朝(1)基本沿袭唐朝的租庸调与两税法,分别施行于北方和南方。 (2)新增了按户之上下征收丝和银两的“科差” 4.明清时期 明朝(1)明初:赋税分夏税、秋粮两次征收,所征主要是米麦实物。正统年间,江南部分税粮折银征收送赴北京,称“金花银”。 (2)明朝后期 ①背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白银流通量的增加,推行一条鞭法。 ②内容: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即不但赋税折银征收,而且役也改由丁、田共同承担,折成银两,统一征收。 ③意义:一条鞭法是中国赋役制度上的重大变革 清朝(1)内容:康熙帝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实行“摊丁入亩”。 (2)意义: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2 000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 图解历史封建社会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

高中历史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新高考) 第9讲 课题25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课题25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课标要求 中外历史纲要选择性必修 1.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 2.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感悟中 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 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3.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 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的历史意义。 了解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 一、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1.局部抗战 (1)日本侵华的历史背景 既定国策1927年,日本在东方会议上制定了侵略中国的总方针 摆脱危机1929年秋,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严重影响日本 加紧部署1931年上半年,日本政府及其在中国东北的殖民机构加紧进行武装侵略的部署

(2)日本局部侵华与国内态度 日本局部侵华国内态度①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 关东军制造了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随后,日军占据整个东北 ②一·二八事变:1932年1月28日,日军在上海挑起侵略战争。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奋起抵抗 ③扶植傀儡政权:1932年3月,日本扶植清废帝溥仪做傀儡,建立伪满洲国 ④华北事变:日本在华北逼迫国民政府签署了一系列协定,进而又加紧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①国民政府: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方针 ②民众抗日救亡运动兴起:东北人民革命军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下坚持抗战 ③中国军队抵抗:1933年,日军由东北向长城沿线进犯,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④学生:“华北自治运动”激起北平学生大规模游行示威,即一二·九运动 ⑤中国共产党:193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牵制了大量日军 概念阐释华北事变 继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之后,1935年日本蚕食侵犯华北地区的一系列事件的统称。1935年期间,由日本特务机关幕后策划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投靠日本,先后制造了河北事件、张北事件、华北五省自治运动等一系列事件。华北事变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到主导地位,并促进了中国抗日救亡运动进一步高涨,成为国共两党由对峙到联合的重要契机。 (3)西安事变 背景蒋介石调集包括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西北军在内的军队围攻陕北。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北地区实行联共抗日 经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劝说蒋介石抗日失败后,发动“兵谏”,扣留蒋介石,以武力逼蒋抗日 结果中共中央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意义促进了中共中央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1)全面抗战开始: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中国全面抗战由此开始。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2023年高三历史一轮历史复习考点总结归纳(超强)

2023年高三历史一轮历史复习考点总结归 纳(超强) 古代中国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 (1)背景:①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东征,灭商建周,史称西周。 ②内外服制度使中央与地方关系松散,加之西周建立后,经历了短期的社会动乱,周公执政后,修改了商王朝的内外服制度,大举实行分封。③基础:井田制 (2)分封目的:稳固和扩大周王朝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3)内容: ①分封对象:同姓亲族(主体)、功臣、姻亲、先代贵族(先代帝王后代和遥远氏族部落首领)。 ②分封核心内容:分封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 ③主要诸侯国:齐、鲁、燕、卫、晋、楚等。 ④权利和义务:各诸侯国必须服从周王政令,承当镇守疆土、随从作战、定期朝贡、派服劳役、朝觐述职等义务;受封诸侯在自己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⑤等级序列: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4)影响:①积极影响:前期稳固了周朝统治,扩大疆域;周王确立天下共主地位,政治秩序稳定。 ②消极影响:受封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有很大的独立性,造成了周朝后期的分裂割据局面。 (5)瓦解:①事件:楚王问鼎(诸侯对分封制的公开挑战)、周郑交质、射中王肩、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②破坏表现:春秋时期,随着周王势力的衰微和诸侯争霸局面的出现,分封制名存实亡; 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步被县制取代。 ③原因:生产力的开展(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井田制崩溃;诸侯实力增强,周王室衰落。 2.宗法制(按照血缘关系来分配土地、财产、政治地位等政治权力)(1)目的:①稳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②稳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地位,稳固王权。 (2)特点:①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最大特点,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兄弟为小宗);②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相结合(家、国结合),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3)作用:①稳固了分封制,保障了贵族“世卿世禄〞的特权,维护了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战、强化王权。②家、国结合,使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思想内容之一,影响后世。 (4)维护工具:礼乐制度(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其实质是:维护西周等级差异的工具。

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新高考) 综合提升1 中国古代史

综合提升一中国古代史 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演化 朝代主要内容特点影响 建立秦朝皇帝制度;三公九卿;郡县乡里;严刑 峻法 皇权至上; 官员任命 开始形成中央集 权的政治体制 发展两汉 设“中朝”;各州设置刺史;颁布“推 恩令” 削弱相权; 削弱封国 巩固和发展了统 一多民族封建国 家;导致东汉时期 宦官外戚专权 隋唐 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 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 三省;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削弱了相权 提高了工作效率; 有利于加强皇权 进一步发展宋元 时期 宋:收精兵(兵):统兵权和调兵权的分离; 制钱谷(钱):设转运使,设三司;削实权 (权):设通判、文臣出任知州。 元:中央中书省、地方行省制 削弱宰相和 地方的权力 改变了唐末以来 藩镇割据的局面; 造成了三冗、两积 顶峰明清 时期 明:废丞相,权分六部、设殿阁大学士; 设内阁。清:内阁与议政王大臣会议并 设军机处 君主专制达 到顶峰 封建制度日趋腐 朽;阻碍社会进步 二、明清时期的中国和西欧 明清时期的中国对比同时期的西欧国家 政治封建专制皇权高度加强,统治黑 暗腐败,人民没有自由和民主 专制 —— 民主 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专 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经济虽然江南地区的商品经济得到发 展,但农业仍占主导地位,男耕 女织是绝大多数中国农民基本的 生产和生活方式 农业 —— 工业 工商业发达,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 经济迅速发展 思想八股取士、文字狱,实行文化专禁锢文艺复兴,近代科学诞生;启蒙运

文化制,钳制思想—— 自由动,追求自由、民主、平等;科学文学艺术繁荣,思想活跃;科技世界领先 对外政策盲目自大,只允许广州一处对外 通商 封闭 —— 开放 开辟新航路,发展海外贸易,拓宽 资本主义发展和活动空间,进行殖 民扩张 综合国力在农耕文明的传统轨道上继续滑 行,综合国力日趋衰弱 衰弱 —— 强大 在工业文明的近代化进程中快速 发展,日益强大 对比 结论 近代中国落伍,19世纪以后面临巨大挑战;西方国家日益强大 秦汉大一统助推了文化共同体的形成 热点分析 文化共同体是在同一核心价值观念的约束和引导下,持有共同的文化记忆、接受大致相同的文化理念、拥有共同的文化精神生活的相对稳定的社会群体。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秦统一后首次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到西汉武帝时期,得到巩固,封建大一统局面出现了。秦汉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第一个高峰,不仅对后世影响深远,也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了贡献。秦汉时期,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出现了许多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外来思想文化开始传入中国。 例题(2021·淄博模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图二

2023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计划

2023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计划 第一阶段:整理知识框架(1个月) 在这个阶段,主要目标是回顾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具体步骤如下: 1.复习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包括各个历史时期、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等。 2.温习历史学科的基本方法和研究途径,包括历史研究的分类和评价标准等。 3.整理历史学科的核心内容和重点知识点,梳理知识结构,建立起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 4.制定一个详细的复习计划,明确每周的复习目标和任务,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每个知识点都有足够的复习时间。 第二阶段:深入学习和理解(2个月) 在这个阶段,主要目标是深入学习和理解历史学科的各个知识点,注重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背景、原因、过程和结果的理解。具体步骤如下: 1.逐一学习历史学科的各个知识点,结合教材和参考书进行深入学习。 2.加强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背景知识的了解,研究事件和人物的相关资料,理解其影响和作用。 3.通过阅读历史文献和历史评论,积累背景知识和理解能力。

4.注重分析和归纳能力的训练,通过练习答题、写作和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历史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关键问题。 第三阶段:系统复习和总结(2个月) 在这个阶段,主要目标是对历史学科的各个知识点进行系统的复习和总结,提升综合应用能力。具体步骤如下: 1.复习历史学科的各个知识点,注重对重点知识点和难点问题的把握。 2.通过做历年高考试题和模拟题,检验和提升知识掌握程度,加强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3.总结和归纳历史学科的核心内容和重点知识点,制作思维导图和复习笔记,方便回顾和巩固。 4.参加历史学科的模拟考试和讲评课,及时纠正和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第四阶段:强化训练和巩固复习(1个月) 在这个阶段,主要目标是通过强化训练和巩固复习,提高应试能力和答题效率。具体步骤如下: 1.加强解题技巧和答题思路的训练,熟悉历史学科的考试特点和命题思路。 2.进行模拟考试和真题训练,模拟高考环境,提高临场应变能力。 3.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和易错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强化训练。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策略

生活呆以是甜的,也可以是苦的,但不能是没味的。你可以胜利,也可以失败,但你不能屈服。下面是为您推荐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策略。 高考历史复习:基础知识永远是王道 高考历史试卷考到了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这是非常基本的史实,但是试卷要求考生通过读懂材料进而认识到问题的本质。二是有不少题目命题者通过独到的视野和角度,对题目进行设问,如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让学生分辨类似的细节。这就要求学生有较深的学科能力。这也正是新课改精神的体现,相信对学生学科能力的考查,必将继续贯彻于2021年的高考当中。历史学科的能力包括文字的解读、理解能力,历史思维能力等等,但这一切都离不开对基本史实的掌握。再则,高三一年的时间非常地宝贵,我们应该将它更多得用于能力方面的训练。那用什么时间来完成夯实基础这样一个重要的工作呢?当然是这个宝贵的暑假了。随着期末考试的结束,一个期盼已久的暑假即将到来。作为一名选择历史方向的即将升入高三的学生而言,很有必要在暑假休息好的同时,利用这个暑假对历史进行复习。 对自己的历史学习进行复习要如何夯实基础呢?第一,每位同学应首先找到一本《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并能把《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对每一课的要求熟记于心。这样做的好处有二。一是可以删除一些不要的点,比如根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对必修三第一专题第二节的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我们在复习时就可以删除本节有关秦朝儒学的发展状况的相关内容。这样复习起来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复习的效率。二是在以后做题中,又能很好地收缩范围,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因为无论选择怎样的新材料还是如何设问,命题者都必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第二是根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逐一落实每一个知识点。在落实知识点的时候,首先强调第一次记忆过程的准确性。比如《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要求了解宗法制的基本内容。那么同学们就要注意对于这个知识点的相关内容,比如宗法制的源头、宗法制的核心内容以及宗法制的影响,是不是自己已能很准确地表述。其次对一些基本的历史概念也要力求准确理解,比如对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任务的掌握。因为只有对概念做到准确理解,才能使我们既提高记忆效率,又能使我们在解题时,灵活运用。在落实知识点的过程中,又可以分成两步。第一步就按照专题来进行复习,这一步比较容易,重在熟记每个知识点,为下一步打下基础。第二步可试着按时间顺序,将同一时间段的政治、经济、文化史内容进行梳理。这步较难,但很有意义,因为历史学科的一个特点就是强调时间观念。第三,在不折不扣完成前面两点要求后,如还学有余力的话,可适当做一些题目。这样不仅可以检测自己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能先行一步,在实战中,锻炼自己的应用能力。成

【高三学习指导】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法总结

【高三学习指导】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法总结 【摘要】回望 高三 高考 历史一轮复习方法总结”欢迎大家参考! 1.熟记史实 历史是最强调背记的学科。为什么呢?历史背记的内容,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史实, 二是分析。而政治的背记,主要是分析,对事实的记忆则很少,所以远没有历史难记。不 背行不行呢?不妨分析几次历史试卷,看看有多少分是记忆不清丢失的,答案不言自明。 事实上,史实不清、审题不细,是历史丢分的两大原因。怎样背记史实呢? 第一,精细读书。要一个句号一个句号读,包括导言、注解、图示在内。2002年高考,有一题问葱岭的地理位置,得分率很低。其实,“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答案就在 古代史课本的小注里。这启示我们一定要细心读书,尤其是在第一轮复习时。 第二,动手总结。一定要落实到笔头上,因为看和写的感觉完全不同,而考试是写, 不是看。尤其是第一轮复习,宁可罗嗦些,也要把总结写全。以下给出分析历史事件的通 用格式,具体操作时,应有所取舍: 1.名称及其含义(例如:早期维新思想,维新思想) 2.背景 (1)原因(事物发生的必要性):主要原因(主要矛盾)、次要原因(次要矛盾),根本原 因(社会主要矛盾)、具体原因(根本原因的具体表现),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导火线 (2)条件(事物发生的可能性):政治、经济、阶级、思想、时代、其他 (3)目的(原因和条件是客观的,而目的是主观的) 3.经过:力量、领导、阶段及阶段特点等 4.意义:性质、作用、影响,特点(极其重要!特点=不同点=考点),经验、教训 第三,注意特点。特点就是不同点,例如《农政全书》的特点主要是介绍西方水利技术。特点就是考点,所以要非常重视,尤其是时代特点,往往是答题隐含的大背景。

解题策略指导:突破材料题解题困境—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解题策略指导:突破材料题解题困境—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 史一轮复习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四翼”是将品德“金线”和思维“银线”串联起来,而“四翼”的考查是以情境来实现的。历史学科的情境包括学习情境、生活情境、社会情境和学术情境。这些情境的设置都离不开史料的支撑。围绕某一主题,运用两到三则史料,创设新的问题情境,这种考查形式在高考中频繁出现。所以培养学生的材料阅读和分析能力至关重要。 一、材料解析题特征分析 1.必备知识为重点考查内容 高考评价体系指出:“必备知识指即将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在面对与学科相关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情境时,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历史学科的必备知识不仅包括教材主干知识,也包括历史主干知识。对主干知识的考查是“四翼”中基础性的体现。抛开必备知识,谈素养和能力,无异于空中楼阁。所以保持一定比例的覆盖面,增加必备知识的考查范围,是近些年历史高考命题创新的基本前提。如2020年全国卷Ⅰ第41题第(1)小题对20世纪50—70年代中国与民主德国、联邦德国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的考查,需要学生熟练地掌握这一时期的国际关系格局以及中国的对外关系才可正确作答。而这正是历史学习中的必备知识。所以该小问充分体现了高考对必备知识的重视。不仅全国卷,各省的地方卷也特别重视对必备知识的考查。 2.创设新情境,考查关键能力 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四层”即是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其中关键能力是对学生学业水平的综合性考查。为国家和社会选拔人才是高考的重要使命,所以对关键能力的考查是重中之重。徐奉先在《高考历史学科关键能力考查路径研究》中将历史学科的关键能力概括为三大类,即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探究

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新高考) 第5讲 课题12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题12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标要求 中外历史纲要选择性必修 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1.了解历史上主要劳作方式的变化。 2.了解中国古代的水陆交通建设及主要交通工具。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经济的发展农业 玉米、甘薯等高产粮食作物引进,提高了粮食总产量 江南等地区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 很多农民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相关副业 手 工 业 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生产手工业劳作方式 (1)生产模式:以制作手工业产品为生的手工业家庭,以及拥有某种手工 工艺的民营和官营作坊 (2)特点:世代传承,或父子相继,或师徒传授,由统治者登记造册进行 管理(选择性必修2·第4课P23) 商业 白银大量流入,促进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 出现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如徽商和晋商 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兴起,商业活跃,人口密集,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 经济发展的局限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还占据压倒优势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 思维深化明清徽商、晋商形成的原因 明朝中期后,由于商业竞争的加剧,一些商人为壮大队伍、扩大资本、增强竞争实力,便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自发组成了既“亲密”又松散的商人群体。他们凭借群体的力量,操纵某些地区、某些行业的商业贸易,从而赢得高额利润。 [链接·选择性必修2·P67-69]

中国古代的交通 (1)中国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陆路原始社会 人类转向定居生活以后,以住地为中心的交通进一步发展,但运 输物品依赖的仍是天然的道路与河流 秦朝 修筑的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 路网 汉朝丝绸之路在汉代贯通后,成为连接亚、欧、北非的大通道 唐朝驿道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 元朝 扩展了汉唐的交通网,在全国遍设驿站,构成了以大都为中心通 向全国乃至境外的驿路交通网 水路春秋时期中国已有运河 秦朝秦始皇开凿连接湘水和离水的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了中国南方和北方 元朝京杭大运河,全长近1 800千米,为世界之最 辨析比较驰道、直道、五尺道、新道 驰道:驰道是首都咸阳通向全国各主要方向的交通干线,有两条驰道。 直道:直道是直通抗击匈奴前线九原郡的道路,起点是咸阳附近的云阳,终点在包头。 五尺道:五尺道是秦朝在西南山区修筑的道路,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一带。仅能容下一辆车马通过,故名“五尺道”。 新道:新道顾名思义就是新修的道路,目的是为了开发和经营岭南。 (2)中国古代海洋探索 ①西汉时期,已初步形成东、南两条航线,东线通向朝鲜半岛和日本,南线通向印度洋。 ②宋元时期,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有了重大进步,磁罗盘、实用航海图和天文定位技术广泛应用。 ③明朝时期,1405年到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规模罕见。 ④中国古代已经形成了连通中国与东亚、南亚、西亚、非洲等地的“海上丝绸之路”。二、明至清中叶的文化 1.思想领域的变化 明朝中期——陆王心学兴起 程朱理学逐渐失去活力。明朝中期,王守仁在南宋陆九渊思想 的基础上,提出一套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 内容“良知”就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往往被私欲遮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