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综合提升学案(部编版)板块四世界古代史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综合提升学案(部编版)板块四世界古代史

综合提升(四)世界古代史

纵横关联一古代文明具有多样性与统一性的特点

1.多样性的表现

(1)古代的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以及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凭借大河流域灌溉之利,发展农业生产,产生了国家,创造了文字,形成各具魅力的文化,构成了世界文明的源头。

(2)美洲大陆在相对孤立的条件下,形成玛雅、阿兹特克、印加三个印第安文化中心,丰富了人类文明。

(3)希腊城邦民主制、精彩纷呈的艺术文化成果以及罗马法制为欧洲文明,尤其是工业文明的孕育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遗产。

(4)随着日耳曼人入侵,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中世纪形成以庄园经济、附庸采邑制和基督教信仰为基本特征的封建社会。

(5)古代世界基本上处于各地区独立发展为主的区域文明阶段,文明起源多元性、文明发展多样性是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总体特征。

2.统一性

(1)这个统一性是指具有共同的本质。如不同地区的人类,都有基本的物质(衣、食、住、行等)、精神生活(文字、文学、思想、艺术等)的需要,但是,满足这些基本需要的手段和方式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民族中是有差异的,即统一性存在于多样性之中,是多样性的本质和依据。

(2)各国、各地区、各民族都创造了优秀的文化成果,形成自身的文明特点,逐渐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针对训练

1.(2022·惠州模考)苏美尔人利用两河流域丰富的芦苇秆和泥板进行书写,《吉尔伽美什》反映了两河流域居民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古埃及人利用尼罗河的莎草制作纸张,阿拉伯人继承融合了周边文化遗产,创造了阿拉伯文化。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世界各地文化是多样的且独立发展

B.不同的生存条件会产生不同的文化类型

C.世界各地共同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

D.区域文化的发展是与其他区域交流的结果

答案B

解析“独立发展”不是阿拉伯文明的特点,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共同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排除C项;D项说法错误,区域文化的发展主要靠自身条件,排除。

2.(2023·淄博质量检测)古希腊人经常遇到人多地少的挑战,这迫使他们一方面不断向海外移民,一方面因地制宜,利用山区矿藏丰富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建筑、美术、日用陶器等工商业;而生活在美洲的阿兹特克人为解决人地矛盾则发明了“浮动园地”,至今还在使用。上述史实可以说明()

A.古代文明各自封闭独立发展

B.自然环境严重影响人类文明的发展

C.农业产生是文明出现的前提

D.人类文明发展具有多元性和统一性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世界不同的地域,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做着几乎同性质的探索,说明人类文明发展具有多元性和统一性,D项正确;古代文明各自封闭独立发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自然环境严重影响人类文明的发展,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排除B项;农业产生是文明出现的前提,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

纵横关联二古代东西方奴隶制文明的比较

文明区域古代亚非文明古代西方文明

典型代表古代埃及、古巴比伦王

国、古代印度、古代中国

古代希腊

发源地区大河流域地中海沿岸

文明基础发达的农业繁荣的工商业、航海业文明类型大河文明海洋文明

对外交往很少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

基本特征经济上:农业文明。

政治上:中央集权

经济上:商品经济、海外贸易发达。

政治上:民主政治

特点封闭型开放型

针对训练

3.(2022·大连质量检测)据考古发现,约公元前1700年左右以苏美尔语书写的泥板历书(共109行)是目前所知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农人历书。就其内容(从灌溉、耕耘到收获)而言,是一部小自耕农的农业手册。另据史书记载汉谟拉比时代还开凿了运河并有管理严格的灌溉网。这表明()

A.古代巴比伦是农业最发达的国家

B.古代苏美尔人是农业的创始人

C.楔形文字的形成与农业发展有关

D.古代巴比伦比较重视农业发展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古巴比伦时期有专门的农人历书指导农业生产,还开凿了运河并有管理严格的灌溉网,保障农业的发展,这说明古代巴比伦比较重视农业发展,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古代巴比伦重视农业发展,无法得出古代巴比伦是农业最发达的国家,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古代巴比伦重视农业发展,无法得出古代苏美尔人是农业的创始人,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古代巴比伦重视农业发展,没有体现楔形文字的形成与农业发展有关,排除C 项。

4.(2023·邵阳模拟)公元前8—9世纪,从东方传来的(在古希腊自然环境中未曾有过的)狮子图案出现在古希腊的彩陶装饰上。西亚的象牙雕刻工艺使古希腊工匠们从几何图案的风格中解脱出来。这说明()

A.希腊文明开放包容

B.西方文明开始萌芽

C.西亚技艺领先世界

D.世界文明交流频繁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古希腊的手工产品受到了东方艺术风格的影响,体现了希腊文明的开放包容,A项正确;“开始萌芽”和“领先世界”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B、C项;仅根据希腊和东方文明之间的交流无法说明世界文明交流频繁,排除D项。

纵横关联三中古西欧文明的特征

1.多元的社会结构。中古西欧的社会结构具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多元性特征。

(1)政治上,天主教会、封建领主与自治城市三者鼎立。

(2)经济上,农奴经济、小农经济与商品经济并存。

(3)文化上,天主教神学、日耳曼文化、希腊罗马文化、民族国家文化以及人文精神共处。2.封君封臣封土的体制。在西欧封建制下,封臣与封君之间关系具有契约特征。封臣效忠封君,封君保护封臣。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但是只存在上下两级之间。

3.相对独立的庄园

(1)自给自足是中古西欧庄园经济的显著特征。庄园经营的目的十分明确,它只是为了满足封建主消费所需,一类供应国王日常需要,一类供应战争需要。这种庄园经济带有很大的自然

经济性质。

(2)在中古西欧的庄园里,以领主为中心,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政治集团。领主在自己的庄园里,行使着某种程度的统治权。

4.追逐自由的城市

(1)城市的“自治”。城市位于封建主的土地上,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和商人,以工商业为基本谋生手段。但封建主用对待农奴的方式对待城市市民,对市民的生产和经营活动造成影响。一些城市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

(2)市民的自由是中古西欧城市的突出特点。

5.宗教的禁欲文化和世俗的贵族文化:中古欧洲在文化上表现出两大特征,即宗教的禁欲文化和世俗的贵族文化。

(1)禁欲文化使教会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它利用强大的经济和精神力量,在西欧社会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2)贵族文化则通过骑士的浪漫英雄主义得以体现,这就是所谓的骑士精神,骑士精神的核心是忠诚,这保证了下级封臣对上级封君的服从。

针对训练

5.(2023·邯郸模拟)在中世纪的西欧,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一套特定的仪式,解除关系时封君也要正式地归还象征骑士领的木棍、羊茅植物等物品,并同时宣布“我自愿废除你对我的臣服,我使你我平等起来”。这说明当时的西欧()

A.封君封臣之间存在契约关系

B.封君权力至高无上

C.封君封臣社会地位基本平等

D.王权逐步得到强化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一套特定的仪式,解除关系时也要有正式的仪式”可知,封君对封臣并没有绝对的权威性,反映出封君封臣之间具有一定契约关系,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封君权力至高无上,排除B项;封臣需要封君给予平等地位才可以平等,排除C项;王权逐步得到强化,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6.(2022·淄博质量检测)在中世纪城市史研究中,有学者认为,从12世纪起出现的“异端邪说”,无一不是在城市中有人皈依;也有学者说,城市人口集中,汇集了各种革命性的思想,经演说家一煽动,人们的革命欲望之火就很容易被点燃。据此可知中世纪西欧()

A.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开始产生

B.宗教神学受到挑战

C.城市发展推动新思想的萌芽

D.自治城市大量兴起

答案C

解析材料“城市人口集中,汇集了各种革命性的思想”体现的是城市的发展推动新思想的产生,C项正确;材料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产生无关,排除A项;近代科学的产生挑战了宗教神学,排除B项;材料与自治城市大量兴起无关,排除D项。

纵横关联四中古时期中西方的社会对比

1.时间上:中国封建社会始于公元前221年秦朝的统一,结束于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西方封建社会开始于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约到1453年拜占庭帝国的灭亡结束。2.形成背景上: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是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以法家思想为理论基础;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则是古希腊罗马文明、日耳曼人入侵和基督教影响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3.政治上:中国封建社会实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西欧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封君封臣制度。

4.经济上:中国封建社会实行封建土地私有制,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地主与农民是两大对立阶级;西欧封建社会则以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为显著特征,领主与农奴之间矛盾尖锐。5.城市发展上:中国封建社会的城市起源早、类型多、无自治权,其发展受封建制度的压制;西欧封建社会的城市起步晚,但发展迅速,有着相当的自治权和独立性。

6.思想文化上:中国封建社会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西欧封建社会基督教长期垄断文化教育。

针对训练

7.(2022·保定月考)《何为封建主义》中写道:封臣诚实地履行对封君效忠的誓言,封君也要在所有事情上为向他效忠的封臣做事。如果封君没有做到,将被视为不讲信义而受到谴责。这说明()

A.封君封臣的义务是相对的

B.封君要保护封臣

C.封君封臣之间相互依存

D.封君实际上是最高统治者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封臣诚实地履行对封君效忠的誓言,封君也要在所有事情上为向他效忠的封臣做事”可知,封君封臣是一种相对关系,但封君并非最高统治者,A项正确。8.(2023·汕尾高三模拟)有学者指出,中国与西欧的“封建”不应被视作相同的概念,“就中西中古社会而言则属于前近代时期不同的社会形式,不应该贴上同一个标签”。对此解释正

确的是()

A.中西“封建”没有任何相似之处

B.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体系更加完善

C.东西方社会制度发展有很多差异

D.西欧封建制度有利于近代社会到来

答案C

解析材料中该学者指出中西“封建”不应被视作相同的概念,“不应该贴上同一个标签”,说明东西方社会制度发展有很多差异,故C项正确;西欧封建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权力的分散,先秦以前的一段历史时期,中国存在与西欧相类似的封建制度,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讨论古代中国和西欧哪种社会体系更加完善,排除B项;“西欧封建制度有利于近代社会到来”说法错误,排除D项。

自主设计探究类

根据生活情境自己提出问题,并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研究与探索,从而获得结论。此类题目的设问结构,一般是:“如果让你……说说你的设计并说明理由”“如果让你对此予以……你应该如何设计”。

此类试题的答案很少要求将设计的结果(如图片或表格)呈现出来,一般是分析说明如此设计的思路或理由。

(2022·山东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地图上的文明史

图一

——张芝联等《世界历史地图集》

图二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概括指出图一、图二的编绘者力图告诉我们些什么。

(2)如果让你绘制一幅1850年前后人类文明发展的地图,说说你的设计并说明理由。

第一步:审设问,明考向

知识范围古代世界、中古世界和近代世界

所及素能侧重于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素养以及信息提取解读、知识转化建构、探究设计和形象思维等能力的考查

涉及热点文明冲突、国际关系、经济(粮食)安全等

第二步:读材料,抓关键

解读材料充分利用地图时间和图例等信息,调动相关背景知识予以分析解读

运用技巧注意结合材料所示两幅地图的相关元素,明确设计的基本要求,地图所呈现出来的信息要与材料所示地图建立起一定联系,形成历史发展的总体脉络线索

第三步:理角度,组答案

第(1)问:找角度图一:从早期人类文明多元、独立发展的角度作答;从人类文明由分散逐步走向区域性联系的角度作答;从扩张战争、人口迁徙、商贸活动是文明交流和联系的途径角度作答

图二:从以农业文明的视角看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作答;从人类文明发展不平衡的角度作答

第(2)问:按要求设计:主题设计恰当、准确,反映人类文明整体特征,并有进一步的介绍。理由:说明契合主题,叙述完整、充分,表述准确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1

(1)图一:亚非欧古代文明存在一定的区域联系;图二:1500年前后的世界虽然有地区上的差异,但本质上是农业文明,生产力水平较低。

(2)设计:世界各地区存在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但是以西欧,尤其是英国为中心,标注为“世界工厂”,以工业文明区域、农业文明区域进行空间区分。理由:1850年英国以及欧洲和美国已经完成或者进行工业革命,属于工业文明区域,其中英国工业化程度较高,成为世界工厂;同时期的亚非拉广大地区依然处于农耕文明时代,在经济上逐渐依附于欧美。

部编版九上历史《世界古代史复习提纲》(1—12课)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思维导图】 第1课古代埃及 【课程标准】 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1.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1)兴亡:位于非洲东北角,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若干小国,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2)版图:经历了古、中、新三个王国时代,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北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3)文明: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2.金字塔: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3.法老的统治 (1)统治:法老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国王经常用王杖责打大臣。 (2)危机: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挑战,胡夫金字塔之后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课程标准】 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范围:“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2)建国: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3)统一:约公元前2400年,实现了初步统一。 2.古巴比伦王国 (1)统一: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2)统治: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3)影响:汉谟拉比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3.《汉谟拉比法典》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学案(部编版)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和隋唐时期,是中华文明的成熟时期,具体表现在: (1)政治上:制度创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魏晋时期三省制雏形出现,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正式确立并得到发展;选官制度由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监察、考核制度逐渐完善。赋税制度由魏晋时期的租调制到唐朝的租庸调制和两税法,征税标准发生重大变化。 (2)经济上:区域开发。随着北民南迁,六朝对江南地区的大力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唐朝时期,由于生产关系的调整,经济繁荣,江南进一步得到开发。 (3)思想上:文化璀璨。魏晋时期的思想文化成果带有分裂割据烙印和体现民族交融的特点,三教鼎立,艺术大放光彩。而隋唐时期的文学艺术则全面走向繁荣,唐朝文化圈的形成则体现了中国文化在当时世界的地位。 (4)民族交融: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相互交往,出现民族交融局面;唐朝时期结束分裂,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第5讲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

考点定位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的更迭。2.士族形成的原因及士族专权的表现、影响。 3.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得以开发的原因、影响。 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主题一三国两晋与南朝的政权更迭和区域开发 1.三国与西晋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魏220年,曹丕称帝,定都洛阳 蜀刘备仍用汉的国号,定都成都,史称蜀汉,简称蜀吴孙权定都建业,国号吴 西晋的建立与统一曹魏灭蜀263年,曹魏权臣司马昭发兵灭蜀 西晋建立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西晋统一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 西晋的灭亡背景 西晋时,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羯、氐、羌和鲜卑。晋 武帝死后,宗室诸王展开对中央权力的争夺,演化为内战 灭亡316年,西晋被内迁匈奴贵族所灭 思维点拨五胡内迁 (1)原因:统治阶级为补充兵源及劳动力,强迫西、北边陲的少数民族内迁中原;少数民族本身为推动自身经济发展而内迁。 (2)影响:北方汉人南迁,促进江南的开发;北方内迁少数民族逐渐封建化,有利于民族交融;但民族矛盾也被激化。 2.东晋与南朝 (1)东晋 建立317年,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士族的崛起(1)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 (2)逃到南方的几家北方高门士族先后执掌朝政,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 概念阐释门阀士族 士族又称门第、衣冠、世族、势族、世家、巨室等。门阀,是门第和阀阅的合称,指世代为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综合提升学案(部编版)板块四世界古代史

综合提升(四)世界古代史 纵横关联一古代文明具有多样性与统一性的特点 1.多样性的表现 (1)古代的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以及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凭借大河流域灌溉之利,发展农业生产,产生了国家,创造了文字,形成各具魅力的文化,构成了世界文明的源头。 (2)美洲大陆在相对孤立的条件下,形成玛雅、阿兹特克、印加三个印第安文化中心,丰富了人类文明。 (3)希腊城邦民主制、精彩纷呈的艺术文化成果以及罗马法制为欧洲文明,尤其是工业文明的孕育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遗产。 (4)随着日耳曼人入侵,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中世纪形成以庄园经济、附庸采邑制和基督教信仰为基本特征的封建社会。 (5)古代世界基本上处于各地区独立发展为主的区域文明阶段,文明起源多元性、文明发展多样性是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总体特征。 2.统一性 (1)这个统一性是指具有共同的本质。如不同地区的人类,都有基本的物质(衣、食、住、行等)、精神生活(文字、文学、思想、艺术等)的需要,但是,满足这些基本需要的手段和方式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民族中是有差异的,即统一性存在于多样性之中,是多样性的本质和依据。 (2)各国、各地区、各民族都创造了优秀的文化成果,形成自身的文明特点,逐渐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针对训练 1.(2022·惠州模考)苏美尔人利用两河流域丰富的芦苇秆和泥板进行书写,《吉尔伽美什》反映了两河流域居民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古埃及人利用尼罗河的莎草制作纸张,阿拉伯人继承融合了周边文化遗产,创造了阿拉伯文化。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世界各地文化是多样的且独立发展 B.不同的生存条件会产生不同的文化类型 C.世界各地共同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 D.区域文化的发展是与其他区域交流的结果 答案B 解析“独立发展”不是阿拉伯文明的特点,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共同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排除C项;D项说法错误,区域文化的发展主要靠自身条件,排除。

世界古代史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中考视野和三维目标素养聚焦下的历史一轮单元复习同步教案(部编

世界古代史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中考视野和三 维目标素养聚焦下的历史一轮单元复习同步教案(部编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封建时代亚洲国家名称、地理位置及其政治、经济、文 化特点。 技能目标: 1.能够理解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和亚洲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 2.能够通过对亚洲封建时代各国家的比较,归纳和总结出其政治、经济、文化的异同点。 3.能够运用所学习的知识,解读相关文字材料和图片。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和好奇心。 2.让学生深入思考人类世界的多样性和发展变化的不同路径。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封建时代亚洲国家名称、地理位置及其政治、经济、文 化特点。 2.了解亚洲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1.通过对亚洲封建社会主要国家的比较,归纳和总结其政治、 经济、文化的异同点。

2.运用所学知识解读相关文字材料和图片。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老师出示封建时代亚洲国家地图,让学生辨认各国名称及其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知识讲解(30分钟) 1)法国学者盖克尔确定了中国古代东亚封建社会的三个基本特征:未婚及堂食结构、强权秩序、衍生的等差财产结构。 2)亚洲封建社会国家:中国北魏、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印度孔雀王朝、德里苏丹国、莫卧儿帝国;日本平安、室町、战国时期;韩国高句丽、百济、新罗。 3)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3.探究(15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比较,归纳和总结亚洲封建时代各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异同点。 4.多元评价(10分钟) 以文物图片为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图片,了解其中所蕴含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 5.课堂小结(5分钟)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中考复习:世界史知识点整理(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中考复习:世界史知识点整理 第一部分:世界古代史 人类发展的五种社会形态 A、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人类社会平等,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平等关系)。 B、奴隶社会:奴隶和奴隶主是两大对立的阶级(占有关系) C、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是两大主要的阶级(租佃关系) D、资本主义社会: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雇佣关系) E、共产主义社会:无对立阶级(平等关系) 世界古代史部分: 1、印度的种姓制度在现实生活中对哪个阶层最有利:答案刹帝利 2、归纳与古印度有关的文明:种姓制度、佛教、阿拉伯数字 3、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的实质一样:都是奴隶制文明 4、古代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 答案因为:他们较早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 5、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西汉)印刷术(隋唐)火药(唐朝)指南针(北宋) 6《汉谟拉比法典》地位,目的,影响如何?: 答: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正文共有282条。制定者:汉谟拉比; 目的:维护奴隶主贵族的权利;。

影响:留给人类宝贵遗产,表明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7雅典奴隶制发展顶峰的时间,执政者,最高权力机构,哪些人可以参政议政?: 时间: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 人物: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民主政治也随之发展到高峰。 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能。 成年男性公民,才有参加政治的权力。 (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 8罗马《十二铜表法》的地位: 《十二铜表法》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万民法、经济法,以及众多的法律概念,它们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罗马法学系统。 9封君与封臣制度发展的概况,内容意义 时间:8世纪开始, 法拉克王国对土地分封的形式进行了改革: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 11世纪时,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欧洲普遍存在。 封君与封臣的关系:①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无偿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世界古代史》核心考点总结整理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单元概述】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产生的,亚非地区的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如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和金字塔、古代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的佛教等,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知识要点】1.古埃及位于非洲尼罗河流域,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法老)的陵墓,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2.古巴比伦王国位于西亚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3.古印度文明发源于印度河、恒河流域,古代印度雅利安人将社会分成四个等级,称为“种姓制度”,分别是婆罗门(掌管祭祀)、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在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种姓制度各等级世代相袭,贵贱分明。4.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提倡众生平等,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 【知识要点】

1.古代希腊文明被称为西方文明之源。雅典和斯巴达是两个最著名城邦。雅典的伯里克利当政期间,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由全体成年男性公民组成。2.罗马城邦兴起于意大利半岛。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其内湖。3.亚力山大帝国: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东征,建立亚历山大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影响:(消极)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也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积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帝国境内建造的新城后来成为新的经济文化中心。4.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罗马是其继承者,两者皆为海洋文明。(1)文学:《荷马史诗》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2)雕塑:奥林匹亚神庙中的宙斯像是世界古代七大奇迹之一。《掷铁饼者》是希腊雕塑艺术中的杰作。(3)希腊:体现在神庙建筑,雅典的帕特农神庙是典型代表。(4)罗马:特点是石拱门、穹顶等。代表性建筑有罗马大竞技场、引水道工程、凯旋门、方尖碑和万神庙等。(5)哲学:德谟克里特提出了“原子论”;苏格拉底指出求得知识的最好办法是有系统的问和答,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亚里士多德创立了逻辑学等新的学科。(6)法学:《十二铜表法》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万民法、经济法以及众多的法律概念,构成了完整的罗马法学系统。(7)公历的缘起:凯撒命人以埃及太阳历为蓝本编制新的历法,称“儒略历”。儒略历后来成为今天人们使用的公历的基础。 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

2024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 ★★世界古代史专项检测卷(含答案)

2024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世界古代史专项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图1所示遗遗迹反映的是图2中()处的文明。 2.一个奴隶反驳不让他吃饱饭.只逼他拼命劳动的奴隶主说:“牛马还要吃草睡觉,你这样对待我,简直不是我的主人!”结果,按该国的法律,这个奴隶的两只耳朵被割掉了。这部允许如此残暴行径的法律是() A. 民法法典 B. 哈佛拉法典 C. 《汉谟拉比法典》 D. 婆罗门法典 3.印度电影《小萝莉的猴神大叔》有一情节:猴神大叔帕万把与小萝莉带回准岳父家中,请求收留说:穆尼漂亮又温柔,准是个婆罗门。不料几天后穆尼露馅儿了,猴神又对准岳父说:那她就是个刹帝利。这一情节反映了古印度哪一制度至今仍根深蒂固()A.奴隶制度 B.种姓制度 C.宗法制度 D.世袭制度 4.下图中的“?"处应填( ) A、古埃及 B.古印度 C.古希腊 D.古罗马 5. 人类先祖创造这些文字主要是为了() 古文明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中国 古文字象形文字楔形文字梵文甲骨文A.生产生活的需要 B.对外交流的需要 C.祭祀祖先的需要 D.记录战争的需要 6. 将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作比较,我们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不同民族不同地 区在形成风貌迥异的古代文明时,一开始直接起制约作用的是()

A. 宗教信仰 B. 地理环境 C. 民族心理 D. 文化素养 7.关于古希腊的民主政治,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雇一位舵手、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这段话() A.认为抽签选举危害性很小 B.高度评价雅典的民主政治 C.揭示了雅典民主的弊端 D.没有人愿意通过抽签参与政治 8.他是西方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领袖人物之一,曾经统一了战乱不断的希腊诸邦,并征服了埃及、波斯和许多其他王国,足迹远达印度。在他统治下,诞生了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新文明。他的传奇故事多次被搬上银幕,你知道他是谁吗?( ) A.伯利克里 B.屋大维 C.亚历山大 D.穆罕默德 9.史料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文献史料包括史书、档案、地方史志等;实物史料包括器物、建筑物、遗址、遗迹等;口述史料包括回忆录、神话、传说、史诗等。依据上述分类标准,下列属于文献史料的是() ①《荷马史诗》②迦太基城遗址③《史记》④《汕头市志》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有人到罗马旅游,夜间问一老者,“罗马夜间,为什么不能稍稍明亮一点?”那位老者说:“一座城市既然有了历史的光辉,就不必再用灯光来制造明亮。”以下各项中属于“罗马历史的光辉”的是( ) A.雅典民主政治B.爱琴文明 C.共和国时期奴隶制盛行D.雅典被称为“全希腊的学校” 11.《十二铜表法》第三表规定:债权人得拘禁债务人60日。在此期内,债务人仍可谋求和解。如不获和解,则债权人应连续在3个集市日将债务人牵至广场,并高声宣布所判定的金额。如仍无人代为清偿或保证,债权人得将债务人卖于台伯河外的外国或杀死之。这说明《十二铜表法》强调()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有法必依和执法必严 C.私有财产不可侵犯D.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 12.以下古代文明成果体现的共同主题是()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教版专题史)一轮复习学案:单元综合提升第十四单元 Word版含答案

单元综合提升 一、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历程 1.萌芽:早期的人文精神萌芽于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中,突破了神学对人的束缚,开始从实际出发,反对迷信和权威,肯定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 2.曲折:欧洲中世纪教会的专制统治使神进一步成为无须怀疑的世界主宰。封建主义神学统治禁锢着人们的思想,人的现实生活被否定,人的价值被贬低,神学思想占据了中心地位。 3.复苏:14、15世纪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资产阶级的壮大,出现了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形式,以人文主义思想为核心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运动,之后又产生了针对天主教神权统治的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使西方长期被宗教神学所禁锢的人性得以复苏,被蒙蔽的理性得以昌明。 4.成熟:随着近代科学的兴起,文艺复兴以来的思想解放运动进一步深化,终于在17、18世纪爆发了以理性主义为核心的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阐释自由、平等、人权、民主、法制和三权分立等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人文主义的内涵,把反封建和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和构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高度。启蒙运动将西方的人文精神发展到成熟阶段。 [针对训练] 1.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只有真正地认识了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本性,完成自己的使命,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这说明他() A.强调个体的感受和自由 B.研究的重点是社会秩序 C.注重人的理性和价值

D.主张人的品德高于一切 解析:选C。据题干材料“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只有真正地认识了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本性,完成自己的使命,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可知,苏格拉底的研究非常注重人的理性和价值,故选C项。 二、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1.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阶段(15~16世纪) (1)原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产生和发展为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基础;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使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中世纪生产经验的积累为技术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条件。 (2)标志:天文学领域的革命。 2.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阶段(17~18世纪中期) (1)原因: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手工工场的发展促进了技术的进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 (2)标志: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创立。 3.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阶段(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 (1)原因:随着西方主要国家工业革命的进行,经济的发展对科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标志:电磁学的新成就、道尔顿的原子论、细胞学说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等。 4.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和系统化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 (1)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2)标志:电的发明与应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普朗克的量子理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 [针对训练] 2.伽利略在总结自己的科学研究方法时说:“这是第一次为新的方法打开了大门,这种将带来大量奇妙成果的新方法,在未来的年代里,会博得许多人的重视。”这里的“新方法”() A.导致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B.强调系统的观察和实验 C.重在依靠推理和假说论证 D.证明哥白尼新学说错误 解析:选B。根据材料可知,伽利略总结的是他的科学研究方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伽利略研究的“新方法”是强调系统的观察和实验,故选B项。 三、认识科技革命对思想、文艺及影视艺术发展的影响

2022高考历史基础知识综合复习阶段检测卷四世界古代史(含答案)

高考历史基础知识综合复习: 阶段检测卷四世界古代史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Ⅰ 1.通过考古发掘资料可知,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情况。其主要判断依据是( ) A.是否有房屋建筑遗迹 B.遗址中是否有城墙残垣 C.墓葬中是否有玉器 D.墓葬中随葬品的多少 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这样写道:商业联结和文化联结既不是互不关联的也不是彼此独立的。希腊文化传播到整个东方,主要是靠追随亚历山大军队远征的希腊商人。同样,印度佛教传播到中国的过程也可以沿着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了解到。这表明促进东西方文明交融的两种方式是( ) A.商业联结和文化联结 B.暴力冲突与和平交流 C.希腊商人和亚历山大军队 D.马可·波罗和阿拉伯商人 3.古代埃及和西亚都有辉煌的文化成就,在许多领域走在当时世界的前列。古代埃及和西亚文化的相似之处有( ) ①创造世界上古老的文字②留下完整的成文法典③掌握一定数学知识④依据河水涨落制定历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4.地中海已成为帝国的“内湖”,地中海各地之间的交通畅通无阻,海上航路、内陆河道、陆上通道和古老商道都成了内外贸易的动脉,商旅往来,络绎不绝。材料中的“帝国”是( ) A.罗马帝国 B.波斯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奥斯曼帝国 5.房龙在《人类的故事》中描述庄园:中世纪的骑士同时也是拥有田产的乡绅,少有出现必须付钱购买某种物品的情形,他们的庄园里能够生产供他和他的家人使用的一切物品。由此可以判断中世纪庄园经济的特征是( )

A.商品经济发达 B.禁止竞争 C.基本自给自足 D.自耕农成为主体 6.早在殖民者入侵前印第安人就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但印第安文明大多起源于交通不便的峡谷盆地和高原地区,内部交流较少,发展相对缓慢,在近代以前没有达到成熟的程度。这反映了印第安文明( ) A.内部之间没有任何交流 B.内部之间的战争频繁 C.发展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D.因地理环境导致衰落 7.俄罗斯的标志性建筑——莫斯科红场上的圣瓦西里大教堂属于典型的拜占庭风格;俄罗斯的造型艺术,尤其是圣像画别具特色,与拜占庭的圣像画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眼睛的画法是最为突出之处;俄罗斯的国徽,也渊源于拜占庭文明。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 A.俄罗斯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宗教影响 B.俄罗斯的兴起晚于拜占庭 C.拜占庭文明对俄罗斯的影响 D.拜占庭与俄罗斯具有相同的历史传统 8.《查士丁尼法典》载:“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 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这表明罗马法( ) A.维护帝国统治 B.保护财产私有 C.保障人人平等 D.影响广泛深远 9.笈多王朝时期国王赐给官吏、贵族、寺院的封地逐渐演变为世袭的私有领地,封地领有者往往将君主封赐的领地再分封赏赐给自己的臣属。由此可知( ) A.等级制的附庸臣属关系形成 B.土地封赐程序极其严格 C.君主由此确立权力至尊地位 D.预示着分裂割据的隐患 10.下图是非洲某文明的重要遗址,1986年,该遗址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这里也成为撒 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规模最大的石头城建筑群体,并因此闻名世界,让人惊叹不已。该遗址是( ) A.大津巴布韦 B.摩加迪沙

2022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世界古代史部分专题复习讲义(完整版)

2022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世界古代史部分专题复 习讲义(完整版) 【通史综述】 公元前8--前5世纪,在工商业奴隶主和平民与贵族奴隶主的矛盾不断激化的情况下,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在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继续打击贵族特权、完善民主结构及鼓励公民参政的等措施的推动下,雅典的民主政治达到顶峰。它铸造了雅典的辉煌,为近现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6世纪以来,在罗马平民反对贵族专权的斗争中,在罗马扩张导致的不同民族的矛盾尖锐以及经济社会纠纷日益增多的过程中,罗马法经历了由习惯法到成文法、由公民法到万民法、由零散到形成体系的不断完善的过程。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帝国统治,为近代西方的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立法产生了影响。 公元前5世纪,在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繁荣的背景下,智者运动兴起,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充分肯定了人的尊严和权威。苏格拉底更关注人的伦理道德,提出了“认识你自己”和“美德即知识”。雅典的人文精神成为西方文明之根,为近代人文主义的复兴及成熟奠定了基础。 专题: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和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专题概览】 本专题主要讲述古代希腊、罗马在民主和法制方面对世界政治文明的贡献以及西方历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古代希腊的辉煌成就集中体现在奴隶制民主政治的高度发展和文化的巨大成就。以雅典为发表的希腊民主政治制度,经历了梭伦、克利斯提尼和伯里克利三次改革,民主制度得以不断丰富和完善。古代罗马的成就集中体现在博大而缜密的法律制度。罗马法历经习惯法、成文法、公民法和万民法的发展历程,适时不断调整演变,使之适用范围不断扩大,并形成法律体系,其蕴含的自然法理念具有永恒的意义。古希腊民主制度和罗马法制是西方政治文明的基础,对西方乃至当今世界民主政治都产生深远影响,但也存在着不足。古希腊时期,智者学派以及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使人开始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觉醒,古希腊哲学研究从自然科学向关注人和社会的方面转变,西方人文精神产生。 【通史坐标】

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梳理:专题四 世界古代史——古代希腊罗马

专题四世界古代史——古代希腊罗马 【阶段特征】古希腊罗马是西方文明的摇篮。 政治: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为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古罗马法,成为近代资产 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其蕴含的法律观念具 有永恒的价值。 经济:奴隶制商品经济发达。 思想文化: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对外关系:对外扩张,航海和海外贸易发达。 【具体史实】 1.古代希腊Ⅰ.民主形成的条件:1、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并较早地接受了平等互利的观念。 2、小国寡民的城邦,公民有较多机会直接参与城邦的公共事务。 3、高素质的希腊公民 Ⅱ.民主政治确立的过程 ⒈梭伦改革:公元前594年。①经济上,梭伦颁布“解负令”,使那些因贵族盘剥而沦为债务奴隶的人 重获自由,并实行一系列措施促进工商业的发展。 ②政治上,他按财产多寡将雅典自由

民分为4个等级,收入最少的第四等级不享有担任政府官职和参选“四百人会议"的权利。 由4个部落各选100人组成“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设立雅典最高法 院——陪审法庭以受理公民投诉。 ⒉克利斯提尼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⒊伯里克利执政时代:公元前443年至公元前429年,是希腊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Ⅲ.民主政治主要表现在: ①除十将军以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 ②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由民众组 成的“陪审法庭"拥有最充分的权力,“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每个公民在会上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 ③“五百人会议”的每个成员都有机会担当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执掌国家最高权力; ④为保证所有公民,尤其是低等级公民能积极参加国家政治事务,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Ⅳ.雅典民主制的原则: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特点”有六大。)Ⅴ.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阶段检测(部编版)板块四世界古代史

阶段检测(四)世界古代史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 1.公元前8 000年到公元前3 500年,世界各地区人民各自独立地发明了农业。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的活动、气候现象进行观察,积累生产经验。周期性劳动要求人们较长时间居住在一个地方,以便播种、管理和收获。这表明人类() A.生产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 B.原始的农耕和畜牧业出现 C.从迁徙到定居到形成聚落 D.社会私有制和国家的形成 答案A 解析农业的出现使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生产者,生产经验不断积累,从迁徙到定居的生活,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A项正确;B项片面,不能完整涵盖材料主旨,排除;C项不能完整概括材料信息,排除;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 2.(2022·潍坊质量检测)西亚的农耕技术,逐步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一些地区。西亚的冶铁技术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西亚的神话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在很多方面模仿埃及。据此可知() A.西亚是人类文明唯一的发祥地 B.古代希腊文明源自西亚 C.不同文明之间存在着一定联系 D.文明交流以技术传播为主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西亚的农耕、冶铁等技术传到了周边地区,西亚的神话也传到了古希腊,说明当时不同文明之间存在着一定联系,C项正确;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是多元的,“唯一”表述错误,排除A项;材料现象能够反映出西亚的文明影响了古希腊,并不能说古希腊文明起源于西亚,排除B项;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文明的交流是以技术传播为主,排除D项。3.(2023·汕头模拟)如表是《汉谟拉比法典》的两则条款。这些条款()

A.维护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B.说明巴比伦王国的治安较乱 C.表明当时法律制度的完善 D.体现出一定的人道主义关怀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倘生命被害时,公社与长老应赔偿其亲族银一明那”体现了汉谟拉比法典对亡者具有一定的人道主义关怀,D项正确;材料不能得出被劫者和伤亡者的阶级属性,排除A项;材料只是具体的法律条文,不能体现出当时的社会状况,排除B项;材料不能表明巴比伦王国的法律发展程度,排除C项。 4.从公元前8世纪初开始的二百多年间,由于人口增多,希腊的众多城邦组织本邦的部分居民向外迁移,另立家园,建立起140多座新的城邦,奠定了古代希腊的广阔疆域。这些行动() A.形成了“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 B.具有殖民扩张、争夺霸权的特征 C.扩大了地中海贸易圈 D.瓦解了城邦民主政治 答案C 解析新城邦拓展了古希腊的疆域,扩大了对外贸易,即扩大了地中海贸易圈,故选C项。材料不能体现众多城市与某个城市有从属关系,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古希腊出现了称霸的城邦,排除B项;这些行动并没有体现出希腊城邦民主政治的瓦解,排除D项。5.亚历山大统治埃及时,他自称“法老之子”;托勒密埃及的统治者是马其顿人,却有意戴上了传统的法老王冠。这表明() A.希腊的民主政治影响深远 B.埃及法老权力至高无上 C.征服者推行文化包容政策 D.文化传统影响统治策略 答案D 解析法老是古埃及国王的尊称,站在权力金字塔的顶端,是神的化身,具有绝对的权力,亚历山大统治埃及时自称“法老之子”,是为了利用埃及文化传统维护自己的统治,故答案

适用于新教材通史版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世界古代史第30讲中古时期的世界

第30讲中古时期的世界 课时规范练 一、选择题 1.(2022辽宁大连一模)中古时期西欧的封臣效忠封君:“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 志为准则,绝无违背。”维系他们之间关系的最关键因素是( ) A.农奴 B.武器 C.封土 D.爵位 ,西欧封建制中最关键的是封土,是封臣经济实力的关键,故选C项;农奴是封建制的剥 削对象,不是封君封臣的纽带,排除A项;武器与封君封臣制度无关,排除B项;爵位代表着封臣的地位,与封土的多少直接相关,D项不是最关键因素。 2.(2022辽宁锦州一模)有学者认为,权力是跟着土地走的,一旦一块土地分封出去,无论它是大是小,权力就从封主那里转移出去,转到接受土地的人手里,这是西欧封建制度的最主要特点。在这种制 度下( ) A.民族国家初步形成 B.西欧陷于长期分裂 C.基督教的权威丧失 D.民主制度日益完善 ,实际指出了封君封臣制造成了西欧分裂割据的局 面,B项正确。封君封臣制不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A项错误。封君封臣制不涉及基督教的利益,C项 错误。西欧的民主制度是近代建立的,D项错误。 3.(2022山东临沂高三期末)9—13世纪,西欧庄园盛极一时。下面是西欧封建庄园示意图。该图表 明庄园( ) A.属于自然经济的范畴 B.实物地租成为主体

C.成为王权的经济基础 D.逐渐发展形成城市 ,基本可以满足生活需要,西欧封建庄 园能够做到自给自足,属于自然经济,故选A项;庄园采取的是劳役地租的剥削方式,不是实物地租, 排除B项;庄园经济是西欧中古时期分裂割据的经济基础,是王权的对立面,排除C项;自给自足的 庄园经济无法发展成城市,排除D项。 4.(2022山东泰安期末)在中古西欧,假如你问一个人的身份,他会首先告诉你他是基督徒,其次是某 个地区的居民,比如布列塔尼人、勃艮第人或者伦敦人,最后才可能是英格兰人、法兰西人或者德 意志人。这反映了中古时期的欧洲( ) A.天主教统治地位已丧失 B.宗教信仰意识的淡薄 C.人们的国家民族意识淡薄 D.专制王权的不断加强 ,在中古时期西欧人的身份认知中,对国家或民族的身份认知排在最后一位,说明当 时人们的国家民族意识淡薄,故选C项。 5.(2023山东德州高三期中)中古时期后期,市民们向君主提供财政上的支持,并充当国王的内侍、 监工、账目保管人。作为回报,君主向市民提供保护,反对封建领主和主教的频繁战争和不合理的 要求。这一现象( ) A.使君主成为社会诸矛盾的焦点 B.有利于促进西欧社会的转型 C.激化了封建君权与教权的矛盾 D.推动了封建庄园经济的发展 ,市民与君主相互支持,促使中古时期王权的扩大和城市的自治,从而促进工商业经 济的发展,推动了西欧社会的转型,故选B项;中古时期后期,教会是社会诸矛盾的焦点,排除A项; 激化了封建君权与教权矛盾的是宗教改革,排除C项;市民居住在城市,而庄园分布在乡村,排除D 项。 6.(2022福建厦门期末)11世纪中后期,注释法学派兴起。关于罗马法文献中“皇帝不受法律约束”的条文,他们的解读是——皇帝的权威有赖于法律的权威,因而皇帝应当承认他受到法律的约束。 对于国家而言,君权受到法律制约更有益处。由此可见,该学派的主张( ) A.冲击了专制王权的统治地位 B.调和了法律文献与司法实践的冲突 C.背离了罗马法学的精神实质 D.兼顾了世俗王权与市民阶层的需求

2024版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单元高效整合8第八单元世界文明的滥觞与发展__古代的世界学生用书

单元高效整合与解题技法特色讲练 主题一世界文明之间交流的主要途径 1.经贸往来:是世界文明交流交往的基本形式,虽然没有扩张和战争引发的交流引人注目,但是,和平的经贸往来是最持久、最深刻的人类文明的交往形式。 2.人口迁徙:导致不同种族、文明的族群产生接触,从而形成文明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大大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世界古代史上,西亚地区的人口迁徙最为复杂,文明之间的交流也最为活跃。

3.军事征服:征服者的文明占据优势地位,往往能够大大加速文明的传播速度。亚历山大帝国的扩张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大大促进了希腊文明的传播,是东西方文明的一次大规模交流和交往。 4.国家统一:在一个统一的国家内,由于相对稳定的环境和国家政策的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交往、交流将更加便捷,罗马帝国繁荣时期,亚非欧文明的交流速度加快,奠定了罗马帝国繁荣的基础。 主题三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发展 1.城市兴起 (1)时间:10~11世纪。 (2)原因:欧洲社会走向稳定;农业得到发展,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 2.城市自治 (1)背景:城市建立之初,因土地和人身权的关系,城市市民受封建主的压迫剥削,对市民的生产和经营活动造成影响。 (2)途径:谈判、金钱赎买、武装暴动。 (3)结果:大多数城市取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如行政、司法、财政和军事大权。 3.城市经济组织 种类:手工业行会和商业行会。 4.城市兴起的影响 (1)经济: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打破了以自然经济为主体的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商品货币关系渗透到农村,推动了庄园的瓦解。 (2)阶级:城市市民阶层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 (3)政治:为了贸易自由,城市反对封建割据,支持王权强化和国家统一。 (4)思想文化:一些城市兴办大学,推动了教育发展;新的市民文化逐渐形成,这些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奠定了基础。

世界古代史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中考视野和三维目标素养聚焦下的历史一轮单元复习同步教案(部编版)

世界古代史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中考视野和三维目标素养聚焦下的历史一轮单元复习同步教案(部编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理解欧洲封建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演变过程; (2)了解中世纪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宗教制度; (3)掌握欧洲封建制度的兴起对于世界历史的影响。 2. 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文化的敏感性和历史意识; (2)培养学生的文献查询、分析和解释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珍惜和传承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方法 1.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探究封建制度的演化过程及其影响。 2. 课堂讨论法: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们探究欧洲产生封建制度的根源原因及其他相关问题。 3. 图表分析法:通过图表的形式,使学生们更加直观地把握封建制度的演变过程。

4. 影视联播法:通过播放相关影片,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理解 欧洲封建制度的历史与文化。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们探究封建社会的产生背景和原因,如 “什么是封建制度?为什么欧洲会产生封建制度?” 2. 讲授环节 (1)介绍欧洲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及其演变过程; (2)介绍中世纪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宗教制度。 3. 分组讨论环节 (1)让学生们分组进行讨论,探究封建制度对于欧洲历史的影响,如何影响整个世界历史。 (2)各小组综合讨论后,向全班汇报其研究成果。 4. 影片观看与分析环节 (1)播放相关影片,比如《罗宾汉》、《骑士与魔法》等影片。 (2)让学生们通过影片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更加直观地 感受欧洲封建社会的历史、文化和政治制度。 5. 总结环节 通过言归正传,总结欧洲封建制度的基本特征和演变过程,并 分析其对于世界历史的影响与启示。 四、教学辅助 (1)多媒体教师教学演示软件; (2)电视、投影仪等影像显示设备;

2024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专项提分集训(中外历史纲要上下)集训04世界古代史(选择题专练1

2024年高中历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提分集训 模块四世界古代史 选择题专练100题 1.古代历史上,濒海居民面向大海,形成开拓、自由和冒险的民族性格;而大陆居民被束缚在土地上,形成封闭、保守和安土重迁的民族性格。这主要基于() A.思想观念的束缚B.文化传统的限制 C.地理环境的影响D.政治制度的制约 2.古代文明具有多元特点,据考古发现,某一区域文明使用楔形文字,发明60进位制,最早使用战车作战,种植大麦和小麦。这些信息可知这一文明位于() A.两河流域B.尼罗河流域C.印度河流域D.巴尔干半岛 3.埃及、印度、希腊和中国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这主要是因为()A.农耕和畜牧经济发展的局限B.各大文明早期都是小国寡民状态 C.大河与高山阻隔了文明交流D.自然环境和历史传统的不同 4.古代埃及文明主要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展,西亚文明从两河流域南部向周边地区扩张,古代希腊人则以移民和殖民方式向地中海和黑海地区扩大影响。造成这种不同扩展方式的主要因素是()A.文明开化的程度B.社会分工与生产效率 C.经济形态的影响D.社会组织与管理系统 5.某同学在学习中搜集到下列资料,据此可知,他正在学习() A.古代北非文明B.古代西亚文明C.古代印度文明D.古代希腊文明 6.“文明是使人类脱离野蛮状态的所有社会行为和自然行为构成的集合,这些集合至少包括了以下要素:家族、工具、语言、文字、宗教、城市、乡村和国家等”。这些文明要素产生主要源于()A.渔猎采集B.农业革命C.磨制石器D.金属冶炼 7.人类最初的文明出现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这些文明() A.呈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B.都产生于大江大河流域 C.之间紧密联系共同发展D.大陆文明比海洋文明高 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种植植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一大发明。”这说明()

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之世界古代史

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之世界古代史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23•钢城区)“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大约到11世纪,庄园作为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遍布各地。”材料描述的现象发生在() A.古代亚非B.古代欧洲 C.封建时代的欧洲D.封建时代的亚洲 2.(2023春•临邑县期末)1949年,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其著作《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提出了“轴心时代”的理论。雅斯贝尔斯认为,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公元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在“轴心时代”,形成了希腊哲学思想、中国儒道思想,在宗教领域的表现是诞生了() A.佛教B.道教C.基督教D.伊斯兰教3.(2023•镜湖区校级二模)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经济文化的角色。下列史实中不能为此观点提供证据的是() A.阿拉伯人在欧亚地区从事贸易活动 B.阿拉伯人把中国的造纸术传入欧洲 C.哈里发成为阿拉伯帝国最高统治者 D.阿拉伯人把印度的棉花、食糖传入欧洲 4.(2023•扶余市三模)建立法兰克王国,并皈依基督教的“蛮族”首领是()A.查理B.凯撒C.屋大维D.克洛维5.(2023•上杭县二模)公元8世纪中期,哈里发主持“百年翻译运动”,把波斯、印度、希腊、罗马的古代学术遗产译为阿拉伯语,为伊斯兰文化的整合与发展提供了宝贵思想资料和参考经验。这说明阿拉伯文化() A.领先于同时期世界文明B.源自其它国家古代文化 C.服务于帝国的对外扩张D.整合了古代东西方文化6.(2023•东昌府区二模)公元前6﹣前4世纪,雅典城邦除了公元前406年审判处死指挥作战的8位将军算得上明显的决策失误外,西西里远征的灾难性失败更多的是军事将领的战术失误,在两个世纪内并没有其他的重大决策失误。雅典城邦决策上的成功得益于() A.公民直接参与决策事务B.社会等级差别彻底消失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学案(部编版):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的政治创新

第6讲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的政治创新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 考点定位 1.隋唐的统治及盛世出现的原因、表现。2.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措施及意义。3.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的形成及意义。4.租庸调制、两税法的内容、意义。 主题一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的统治 1.隋朝的兴亡 统一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灭陈,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 建设在长安、洛阳两都和地方广设仓库;兴建洛阳城;开通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灭亡原因 隋炀帝大兴土木,穷奢极欲,三征高丽。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民不聊生,引发大规模起义 标志618年,隋炀帝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思维点拨隋朝大运河开通的原因 (1)隋朝作为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可集中力量兴建大型工程。 (2)为加强对南方的有效控制,巩固统治。 (3)适应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保障中央政府的物资供应。 2.唐朝的兴衰与民族交融 (1)唐朝的兴衰 建立与统一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随后统一全国 “贞观之治”唐太宗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在其统治时期出现了开明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武周政权武则天当权期间,唐朝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期间,经济有很大发展,社会空前繁荣,史称“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原因开元年间,唐玄宗在边境重地增置军镇,军镇长官节度使兵力扩大。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趋于腐败,出现外重内轻的局面

过程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叛乱历时八年,后被唐平定影响唐朝由盛转衰;藩镇割据局面在唐朝后期持续了100多年 唐朝的灭亡 唐朝后期,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加剧 875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统治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 思维点拨正确认识“藩镇割据”局面出现的原因 唐朝“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与唐玄宗统治政策的失误密切相关,但这不是根本原因,藩镇割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2)唐朝的民族关系 北方(突厥、回纥) 东突厥 贞观初年,唐军俘获东突厥可汗,东突厥汗国灭亡。草原各 族共同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 西突厥唐高宗联合回纥灭西突厥 后突厥汗国 682年,安置在北方的东突厥部众反叛唐朝,一度建立了后 突厥汗国政权。744年,唐朝与漠北回纥、葛逻禄等联手平 定了后突厥汗国 西域唐朝中央政府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回纥 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后回纥助唐平定 安史之乱 西南(吐蕃) 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唐蕃和亲9世纪前期唐蕃会盟 东北(靺鞨) 唐玄宗统治时期,东北的靺鞨族粟末部强大起来。唐玄宗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概念阐释和亲 和亲,也叫作“和戎”“和蕃”,是指中原王朝统治者与周边少数民族或各少数民族首领之间出于各种各样的目的而达成的一种政治联姻。它作为历朝民族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和民族关系的一种表现形态,贯穿于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对历史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3.五代十国 政权更迭唐朝灭亡后,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短命王朝,称为“五代”。南方各地先后出现吴越、南唐等九个割据政权,连同五代末期在山西建立的北汉,称为“十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