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检定规程和校准规范

检定规程和校准规范

检定规程和校准规范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计量校准正逐渐被国内更多的用户所接受。校准在国内计量技术机构开展的计量活动中的比重正在逐步加大,已经作为一种新型的计量活动与检定相提并论。因此,正确认识校准与检定的关系,正确开展检定和校准活动,正确利用检定和校准结果,最终实现量值统一,保证社会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检定、校准和计量确认

1.检定和校准

在JJF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中校准(calibration)的定义是: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测量仪器、测量系统、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有时统称为计量器具,本文统称为测量设备。这样,校准可以归结为将测量设备与测量标准进行技术比较,确定被校测量设备的量值及其不确定度的一组操作。校准的目的是确定测量设备示值误差的大小,并通过测量标准将测量设备的量值与整个量值溯源体系相联系,使测量设备的量值具有溯源性。

在JJF1001-1998中检定(verification)的定义是: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计量检定过程中的检查既包括了测量设备与测量标准的技术比较(即校准的过程),又包括将校准结果与计量要求进行比较,判断是否符合规定的准确度等级;对于符合某准确度等级的测量设备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2.校准与计量确认

GB/T1902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是由国际标准ISO10012:2003转化而来的。该标准是ISO9000系列标准的支撑性标准,对如何通过合理的测量管理保证产品的质量进行了规定。该标准的核心是:

(1)测量活动根据产品质量要求进行安排,即测量结果的准确度应符合产品质量控制要求。

(2)测量的准确度取决于测量过程的控制,受测量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的影响。

(3)测量仪器是测量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其量值通过校准活动进行溯源,通过计量确认判断仪器是否符合测量过程的要求。

根据定义,计量确认是“为确保测量设备处于满足预期使用要求的状态所需要的一组操作。”从定义可知,计量确认的前提是已经明确预期的使用要求,是根据测量设备的使用目的,在测量设备的使用要求已经明确的基础上进行的活动。通过计量确认,可以确定该测量设

备是否符合预期的使用要求。而为了实现这个判断,计量确认包括校准和计量验证两个部分。

校准是计量确认中的一个部分,是计量确认的第一个阶段。校准将测量设备与测量标准进行技术比较,目的是确定测量设备示值误差的大小。同时,校准通过测量标准将测量设备的量值与整个量值溯源体系相联系,使测量设备的量值具有溯源性。

计量验证是计量确认的第二个阶段,通常包括使用校准结果与计量要求进行比较,判定该测量设备是否符合预期的使用要求。当校准结果表明测量设备准确度不满足计量要求时,进行必要的调整或维修及随后的再校准;而当测量设备的准确度满足设备预期使用的计量要求时,出具计量确认报告或文件,按照要求进行适当的标识,如进行封印和(或)贴标签。

因此,校准是计量确认的技术基础,计量验证是将校准结果与计量要求比较的过程。计量要求与测量设备的预期使用目的有关。明确的计量要求与合理的校准结果进行比较,才能完成计量确认,确定该测量设备是否适合用于特定的应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校准则不需要判断是否合格。尤其是对于为社会提供服务的校准机构,其客户千差万别,同样的仪器用在不同场合,计量要求就会不同,校准机构无法按照统一的要求进行合格性判断。但是,当用户明确告知使用目的,或给出了计量要求时,校准机构就可以根据已知的计量要求或相关标准判断被校测量设备合格与否。这个判断是协助企业完成计量验证工作,包含了合格性判断的校准证书,具有计量确认报告的功能。

3.计量工作

在JJF1001-1998中计量(metrology)的定义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实现单位统一,通过规定单位的大小和保持单位基准的稳定得以实现。而量值准确可靠则不仅需要统一定义的计量单位,还需要在测量活动中控制各种影响因素,包括仪器的溯源性和测量方法、影响量的控制等,实现测量结果统一。

通过对计量确认的分析可知,计量确认是为了保证测量设备的示值准确度符合生产中产品的相关量值一致的需要,最终保持产品与不同来源产品的相应量值实现互换。因此,计量确认是计量工作的一种形式。

通过比较检定与计量确认可发现,二者所包含的操作内容是相同的:检定与计量确认均包含校准和合格性判断两个组成部分。检定作为法制计量管理工作,对特定领域中使用的测量设备进行管理;计量确认是适用于对其他领域中使用的测量设备进行管理的一种模式。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校准是计量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技术组成部分。校准作为计量检定和计量确认的一部分,对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进行评定,是保证测量设备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关键技术环节之一。

二、校准规范与检定规程的异同

根据以上讨论我们可以知道,校准与检定是有区别的:校准是测量设备管理过程中的一个技术环节,而检定是一个完整的测量设备管理过程。因此校准规范与检定规程必然也有差别。

校准规范是经过特定组织制定并批准颁布,在一定范围内施行,作为校准时依据的技术文件。因此校准规范必须定义下列内容: 适用范围:明确校准规范所适用的被校准测量设备。

描述测量设备测量能力的计量特性。

校准各计量特性使用的参考标准。

标准的值。

校准条件。

校准方法和程序:如何操作(获得被校值、数据处理、结果处理)。

通过这些内容的定义,我们才能确定:

该规范是否适用于某个特定的测量设备。

通过哪些计量特性评价该测量设备的测量性能。

这些计量特性的具体含义。

校准规范规定的内容,主要是为了保证不同实验室的校准结果具有可比性。

检定规程是由政府计量管理部门制定并批准颁布,在管辖范围内施行,作为检定时依据的技术文件。

校准是检定的技术组成部分,检定规程除了校准规范必须包含的上述内容外,还需要规定被检测量设备的准确度等级划分、相应计量特性的计量要求、检定周期、是否经过型式批准(获得CMC标志)等内容。

由于检定规程对被检测量设备规定了准确度等级以及各等级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因此检定规程还详细规定了标准测量设备、测量方

法和测量条件,以保证在严格遵守检定规程时,检定结果的不确定度优于计量要求的1/3,不明显影响测量设备的合格性判定。

三、检定规程的编制

编制检定规程应执行JJF1002-1998《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编写规则》。

检定规程中技术部分的编制与校准规范一致(详见四、校准规范的编制)。但是,检定规程中还要包括测量设备准确度等级的划分、测量设备不同准确度等级对应的计量要求、检定使用的标准测量设备及其要求、检定的环境要求、检定的程序、合格性判断的准则、检定周期、检定证书或检定结果通知书的格式等。

编制检定规程时也需要进行不确定度分析,并且以检定规程中规定的标准测量设备、环境要求、检定程序为基础,分析不确定度来源。试验报告是通过试验验证不确定度分析的正确性。

四、校准规范的编制

编制校准规范应执行JJF1071-200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

1.在范围和概述中定义被校准仪器

在校准规范的范围部分,指明哪种测量设备的校准可以使用本规范,有时还要增加其他限制条件,例如测量范围和特定功能的限制。

范围中规定的测量设备不是指一个特定型号的测量设备,而是针对同一类仪器或系统。这种测量设备的具体特点和应用应该在概述中简单描述,并可以通过典型仪器进行说明。说明时主要针对仪器的计量原理和特点,而不是仪器的结构。

同一类测量设备指设备的测量原理相同、基本组成相同、被校参数相同、数据处理方法相同。其差别一般不是关键性的,例如游标卡尺与数显卡尺,只是输出方式不同;百分表和千分表,只是放大倍数和准确度不同。

2.规定计量特性和校准方法

任何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最关键的是示值的准确度。对于定值标准器,校准结果是其示值;对于多值测量设备,校准结果是其示值误差的变化范围,或对最大允许示值误差的验证。

由于使用环境中或测量设备本身的一些因素可能对仪器示值产生影响,需要确定这些因素造成的仪器示值变化范围——仪器的示值重复性。

由于示值的规定和测量设备使用中复现值之间可能存在差异,例如量块示值的定义为其中心长度,而使用时使用位置可能偏离量块测量面的中心。因此,校准中还需要确定其他可能的影响量对示值的影响。

对于每个计量特性,评价时使用的标准器、测量方法(如测量的点数和次序),可能造成计量特性评定结果的差异。为了减小这个差异,校准规范必须明确规定测量方法和测量程序。

统一校准参数和含义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测量设备的量值统一。

3.测量不确定度评估示例

校准规范编制应该提供一个测量不确定度评估示例。通过该示例,为校准规范的使用者提供不确定度来源的参考。

示例中应包含被校仪器计量特性的典型计量要求,符合该校准规范规定的标准仪器,测量过程和数据处理过程的简单描述。

示例中应列出可能影响校准结果不确定度的主要不确定度来源,包括测量环境、测量设备的参考标准器、测量设备、附件的选择、软件和计算、测量人员、测量设备的特性、测量设备特性的定义、测量程序、物理常数和换算因子。

针对被校计量特性的计量要求,确定相应的测量条件和设备等条件,分析不确定度以确定这些规定可以满足校准过程的准确度要求。

4.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是验证上述不确定度分析的试验结果报告。试验中采用了不确定度评估示例中使用的各种条件,试验结果与标准结果比较,证明上述分析是正确的。

通过测量不确定度分析示例和试验报告,可以提供一个典型的校准过程控制范例,供校准规范审定者进行分析,也可以供校准规范使用者参考。校准规范的使用者并不需要完全按照示例装备实验室,但可以参考示例对自己的实验室校准能力进行评估。

五、检定规程和校准规范的执行

1.正确选择

根据发布组织的权威性,校准规范的严谨性会有所不同。使用权威的校准规范,校准结果可以被更广泛地接受。因此首先选择最权威组织发布的校准规范。当没有权威组织发布的校准规范时,校准实验室可以自行编制校准规范,以使校准过程和校准结果可以复现。

检定规程必须选择上级计量管理部门制定的。即首先执行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没有时执行行业或地方计量检定规程。

由于校准规范中没有规定执行校准规范必须达到的不确定度,实验室必须根据自己在校准市场的定位决定目标不确定度。适当的市场定位可以保证实验室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校准实验室根据目标不确定度配备标准测量仪器、控制校准条件,在经济合理的条件下保证实验室目标不确定度的实现。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估可以参照文献,通过比对或测量审核等活动进行能力验证。经过验证的校准实验室能力,是测量设备用户选择校准实验室的根据。

开展检定工作的实验室必须按照检定规程建标,考核批准后,按照批准的准确度等级开展检定工作。

2.正确执行

正确执行校准规范的目的是保证校准结果符合规范规定,减小测量原理造成的校准实验室间量值差异。

正确执行校准规范包括了解被校测量设备。编制校准规范时,考

虑到通用性,可能对同类测量设备的各种功能加以考虑,规定的参数可能多于某台特定测量设备的需要。校准时,首先需要确定校准规范中适用于被校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

校准规范中规定的计量特性取舍不是随意的。评定的计量特性必须覆盖被校测量设备的使用要求。

选择可以产生规定量值的计量标准,控制相关的测量条件,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校准测量。

校准规范主要保证校准参数一致且不出现歧义,而对于校准中各种不确定度来源的控制不进行详细规定。因此,各实验室应该根据本实验室的目标不确定度配备标准设备和设施,控制各种不确定度来源的大?

由于上述原因,各校准实验室应该起草作业指导书,规定本实验室的目标不确定度,以及配备的校准设备和设施、各种不确定度来源的控制要求等。当校准规范中规定的校准程序还不够详细时,实验室可以根据配备的设备,对校准程序的细节作进一步的规定。

开展检定工作,必须严格执行检定规程,包括:

(1)按照规定检定各检定项目,以保证全面评价测量设备。

(2)按照检定规程规定的标准测量设备、检定环境、检定方法、检定程序进行检定,以保证测量不确定度。

3.正确利用检定和校准结果

检定规程根据预期的需要对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划分了准确度等级。按照特定准确度等级检定合格的测量设备,可以投入使用。

校准是评价测量设备计量性能的技术过程,而确认测量设备是否适用,需要测量设备用户利用校准结果与计量要求进行比较,并进行计量验证。

为了保证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用户必须通过生产过程管理和测量过程管理,提出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委托有能力的实验室进行计量校准,获得具有足够准确度的校准结果。校准实验室声称的校准测量能力是用户选择实验室的依据,校准报告中的测量不确定度是用户对测量设备进行计量确认,使用测量设备时评估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重要依据。因此,校准必须给出测量不确定度。

受传统的影响,少数测量设备用户不分析自己的计量需求,将测量设备按照检定规程送检,拿到检定证书后即投入使用;或者将测量设备送校后,不进行计量验证,往往造成超差仪器的误用,影响产品的质量。这些现象说明用户没有掌握计量概念,无法通过计量活动保证产品质量,其质量活动是失控的。

六、结论

正确理解检定和校准活动,正确编制、执行检定规程和校准规范,才能够真正满足客户需求、保证量值统一。同时,作为检定或校准服务的用户,只有正确理解检定和校准结果,才能判断测量设备是否满足使用要求,满足法制管理的需要或实现质量管理的目标。

也许你最后也没能环游世界,可是你在实现梦想的途中找到了自己。那是能够为了一个目标默默努力的自己,不抱怨,不浮躁,不害怕孤单,沉默却又努力的自己。

说不定你想要苦苦追寻的梦想,已经握在你手中了。

我们会觉得焦虑,无非因为现在的我们,跟想象中的自己很有距离,不喜欢现在的自己。

只有拼命地想办法去改变,只有马上行动起来,因为这个事情只有你自己能做到,只有你自己能找到出口。

不要害怕改变,那些真正爱你的人会理解你,会包容你的缺点,接受你的改变,祝福你的未来。

而那些说你变了的人,不用理会他们,那只是因为你不再按照他们想要的生活轨迹生活而已。记住那些一直陪着你的人、懂你沉默的人,忘掉那些说你变了、远离你的人。

事实上,你不会发现自己有多强大,直到有一天你发现你身边的支点都倒下了,你也没有倒下。没有人能打倒你,除了你自己。

你要学会捂上自己的耳朵,不去听那些熙熙攘攘的声音。

这个世界没有不苦的人,真正能治愈自己的,只有你自己。

总有一天,我们都能强大到无论什么都无法扰乱我们内心的平和

检定和校准的九大区别

检定和校准的九大区别 检定和校准,看似相近,实则不同。两者都属于计量范围内,都需要使用比被计量器具精度更高的标准器具来作对比,以得出示值误差。换句话说,检定和校准都是实现溯源性的重要形式,是确保量值准确一致的重要措施,但是两者又有许多不同,概念不容混淆。 两者区别 一、目的不同 检定——对计量特性进行强制性的全面评定。属量值统一,检定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属自上而下的量值传递。 校准——自行确定监视及测量装置量值是否准确。属自下而上的量值溯源,评定示值误差。 二、对象不同 检定——国家强制检定:计量基准器;计量标准器;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的工作计量器具共59种。 校准——除强制检定之外的计量器具和测量装置。 三、依据不同 检定——由国家授权的计量部门统一制定的检定规程。 校准——校准规范或校准方法,可采用国家统一规定,

也可由组织自己制定。 四、性质不同 检定——具有强制性,属法制计量管理范畴的执法行为。 校准——不具有强制性,属组织自愿的溯源行为。 五、周期不同 检定——按我国法律规定的强制检定周期实施。 校准——由组织根据使用需要自行确定,可以定期、不定期或使用前进行。 六、方式不同 检定——只能在规定的检定部门或经法定授权具备资格的组织进行。 校准——可以自校、外校或自校与外校结合。 七、内容不同 检定——对计量特性进行全面评定,包括评定量值误差。 校准——评定示值误差。 八、结论不同 检定——依据检定规程规定的量值误差范围,给出合格与不合格的判定,发给检定合格证书。 校准——不判定是否合格,只评定示值误差,发出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

计量检定、校准和校验的区别与选择

计量检定、校准和校验的区别与选择 检定含义 由法制计量部门或法定授权组织按照检定规程,通过实验,提供证明来确定测量器具的示值误差满足规定要求的活动。 校准含义 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计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示值,或实物量具或标准物质所代表的示值,分别采用精度较高的检定合格的标准设备和被计量设备对相同被测量物进行测试,得到被计量设备相对标准设备误差的一组操作,从而得到被计量设备的示值数据的修正值。 校验含义 在没有检定或校准规程时,企业自行编制的自校规程。主要用于专用计量器具、或准确度相对较低的计量仪器及试验的硬件或软件。 ==检定和校准的主要区别=== 一、目的不同 校准的目的是对照计量标准,评定测量装置的示值误差,确保量值准确,属于自下而上量值溯源的一组操作。 这种示值误差的评定应根据组织的校准规程作出相应规定,按校准周期进行,并做好校准记录及校准标识。校准除评定测量装置的示值误差和确定有关计量特性外,校准结果也可以表示为修正值或校准因子,具体指导测量过程的操作。

检定的目的则是对测量装置进行强制性全面评定。这种全面评定属于量值统一的范畴,是自上而下的量值传递过程。检定应评定计量器具是否符合规定要求。这种规定要求就是测量装置检定规程规定的误差范围。通过检定,评定测量装置的误差范围是否在规定的误差范围之内。 二、对象不同 校准的对象是属于强制性检定之外的测量装置。我国非强制性检定的测量装置,主要指在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大量使用的计量器具,包括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和最终产品检验所使用的计量器具等。 检定的对象是我国计量法明确规定的强制检定的测量装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九条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以及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方面的列入强检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实行强制检定。未按规定申请检定或者检定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因此,检定的对象主要是三个大类的计量器具。这就是: 1.计量基准(包括国际[计量]基准和国家[计量]基准) ISO 10012-1《计量检测设备的质量保证要求》作出的定义。 2.[计量]标准ISO 10012-1标准将「计量]标准定义为:用以定义、实现、保持或复现单位或一个或多个已知量值,并通过比较将它们传递到其他计量器具的实物量具、计量仪器、标准物质或系统。 3.我国计量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明细规定:凡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的,均实行强制

第14课时 第四章 第四节 计量检定规程和校准规范的使用和编写

第四节计量检定规程和校准规范的编写和使用 知识点:计量检定规程的编写 (一)计量检定规程编写的一般原则和表述要求(本知识点的重点,注意选择题)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是为评定计量器具的计量特性制定的技术文件,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组织编写并批准颁布,在全国范围内施行,作为确定计量器具法定地位的技术法规。 计量检定规程是全国计量技术机构评定计量器具的计量特性的依据,也是为国家量值统一进行法制管理的依据。 jjfl002—2010《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编写规则》中规定了计量检定规程编写的一般原则(可能考选择): ①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②适用范围必须明确,在其界定的范围内,按需求技术细节力求完整; ③各项要求科学合理,并考虑操作的可行性及实施的经济性; ④根据国情,积极采用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发布的国际建议、国际文件及有关的国际组织(如iso,iec等)发布的国际标准。 检定规程编制应做到: 满足法制管理要求: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是编写计量检定规程一条十分重要的原则。 我国《计量法》第十条明确规定,“计量检定必须执行计量检定规程。” 编写计量检定规程,应按照《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管理办法》 jjfl002—2010《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编写规则》及相关计量法规、规章和计量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 相关计量法规规章和技术规范包括:(了解即可) 《国务院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 《通用计量名词术语及定义》、 《测量仪器的特性评定》、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

《计量器具检定周期确定原则和方法》、 《计量器具型式评价大纲编写导则》等相关计量法规和技术规范。所以所以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是编写计量检定规程一条十分重要的 原则。 2.科学合理、经济、可行 计量检定规程中的各项技术要求,如计量性能要求、通用技术要求、计量器具控制要求、检定条件、检定项目、检定方法、检定结果的处理及检定周期等,都必须科学合理。 在技术成熟、具有实施的可操作性前提下,应是最简单、最快捷、最高效的检定方法。要积极采用国际建议和国际文件。 3.技术细节完备 检定规程的检定对象用于法制计量管理领域。要在检定规程中,对检定条件、检定项目、检定定方法、采用的计量器具、检定结果的处理等技术细节作出明确规定。 4.优先采用国际通用的方法 在制定编写计量检定规程时,应积极采用(oiml)制定颁布的国际建议、国际文件以及iec、iso发布的国际标准。 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制定颁布的国际建议,是为各国制定有关法制计量的国家技术法规提供的范本,也是国际上相互承认计量器具型式批准和检定、测试结果的共同要求。 规程表述的基本要求(对对实际工作很重要): ①文字表述应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用词确切、叙述清楚,不致产生不同的理解; ②所用的术语、符号、代号要统一,始终表达同一概念; ③按国家规定表述计量单位名称与符号、量的名称和符号、误差和测量不确定度名称 符号; ④公式、图样、表格、数据应准确无误地按要求表述; ⑤相关规程有关内容的表述均应协调一致,不能矛盾。

校准与检定的概念及区别

校准的定义 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计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示值,或实物量具或标准物质所代表的值,与相对应的被测量的已知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校准结果可用以评定计量仪器、测量系统或实物量具的示值误差,或给任何标尺上的标记赋值。 检定的概念 通过校验提供证据来确认符合规定的要求。为了与计量仪器的管理相衔接,检定的目的是校验计量仪器的示值与相对应的已知量值之间的偏差,使其始终小于有关计量仪器管理的标准、规程或规范中所规定的最大允许误差。根据检定的结果对计量仪器作出继续使用、进行调查、修理、降级使用或声明报废的决定。任何情况下,当检定完成时,应在计量仪器的专门记录上记载检定的情况。 校准和检定的区别 性质不同 校准不具有强制性,属于组织自愿的溯源行为 检定属于强制性的执法行为,属法制计量管理的范畴 对象不同 校准的对象是属于强制性检定之外的测量装置 检定的对象是我国计量法明确规定的强制检定的测量装置 目的不同 校准属于自下而上量值溯源

检定是评定计量器具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是自上而下的量值传递过程方式不同 校准的方式可以采用组织自校、外校,或自校加外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检定必须到有资格的计量部门或法定授权的单位进行 周期不同 校准周期由组织根据使用计量器具的需要自行确定 检定的周期必须按《检定规程》的规定进行 结论不同 校准的结论只是评定测量装置的量值误差,确保量值准确,不要求给出合格或不合格的判定 检定则必须依据《检定规程》规定的量值误差范围,给出测量装置合格与不合格的判定 证书给出的内容不同 校准必须有数据,并有测量不确定度 检定一般不给数据,也没有不确定度 依据不同 校准的主要依据是组织根据实际需要自行制定的《校准规范》,或参照《检定规程》的要求 检定的主要依据是《计量检定规程》,这是计量设备检定必须遵守的法定技术文件 主管单位不同 校准一般有CNAS授权

计量检定(校准)管理规程

计量检定(校准)管理规程 1.目的:确保关键计量设备达到规定的准确度、灵敏度及稳定度并符合预期要求。 2.范围:计量器具流转的全过程。 3.责任人:计量管理人员、计量检定人员、计量设备使用人员。 4.内容: 4.1 计量设备的分类管理: 4.1.1企业应根据计量检测管理的要求和实际使用情况,实行“保证重点,兼顾一般,区别管理,全面监督”的管理办法。计量设备由计量管理部门统一管理,编写计量设备管理目录,对计量设备进行统一编号,按编号将计量设备登记,编制“计量设备管理台帐”。 4.1.2计量设备均须按A、B、C三类管理方法进行分类管理。 4.1.2.1 A类计量设备:企业用于量值传递的最高标准(标准器及标准物质),<<计量法>>规定的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环境监测、医疗卫生方面的,并列入强制检定计量设备管理目录的计量设备列入A类管理。 4.1.2.1 B类计量设备:用于产品质量检测、工艺控制检测中有准确度要求的计量设备,企业内部核算的能源、经营管理等方面所使用的计量设备,以及其它对数据有准确度要求的计量检测设备、器具等列入B类管理。 4.1.2.3 C类计量设备:固定安装与设备配套难以拆装的计量设备,对计量数据无严格准确度要求的指示用计量设备,性能稳定不易变化的、低值易耗损的计量设备,国家明令允许一次性使用的或实行有效期管理的计量设备列入C类管理。 4.2.计量设备性能的确认: 4.2.1企业可以根据计量设备管理目录及具体使用情况,对不同管理类别的计量检测设备,分别采用检定、校准、验证的方法进行管理,以确定计量检测设备的性能是否符合预期使用要求。 4.2.2对有强制检定要求的计量检测设备,必须由上级计量部门定时、定点检定;其它计量检测设备可根据计量设备管理目录、技术指标或是否处于满足预期要求的状态进行确认和评定。 检定、校准和验证的比较表

实验室测量检测设备的检定和校准

实验室测量检测设备的检定和校准 一、实验室开展检定、校准工作的重要性实验室开展检定、 1、是保证测量结果准确的重要前提 2、是保证测量结果准确的主要 手段3、是实验室资质认定的要求 检定是指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校准是指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和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 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 系的一组操作 两者之间的相同点对象:都是针对计量器具的操作方法:都是与计量 标准的量值进行比较目的:都是为量值溯源到国家基准 两者之间的不同点性质:检定是法律强制要求,校准是实验室自主要 求 对象:检定是针对强制检定要求的计量器具,校准是针对工作用计量 器具 目的:检定是为了评定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制规定的要求,校准是为 了确定计量器具是否满足实验室自身预期使用要求 依据:检定依据的计量检定规程是技术法规,必须严格执行,校准依 据的校准规范和校准方法,可由实验室根据需要自主选择或自行编制结果:检定需要作出是否合格的结论,并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检定证 书或加盖合格印记,校准出具校准证书或报告,结果既可给出被校准的示值,又可给出修正值

三、国家对检定和校准的相关规定 1、检定(1)现行计量法对计量器具的检定分强制检定和非强制检定 两种。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包括:企事业单位最高计量标准,用于医疗卫生、安全防护、环境监测、贸易结算并列入“强检目录”的计量器具。(2)1993年和1999年分别以文件和公告的形式对企业使用的非强检计 量器具,明确“依法自主管理” (3)计量法修改稿(征求意见稿)强检的描述是“国家对关系公众 利益的重要计量器具和标准物质实施强制管理”范围增加了用于资源管理、司法鉴定、行政执法方面的计量器具“目录”(征求意见稿)减少了计量 器具的种类(64种减为25种) 2、校准(1)现有计量法律规定对校准没有规定(2)校准作为量值 溯源的主要手段和国际通行做法已成共识 (3)计量法(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检定以外的计量器具,使用者 可以自行或委托计量校准的方式进行量值溯源对社会开展计量校准的实验 室实行行政许可制度使用单位的计量标准自愿申请考核 四、实验室考核中的几个具体问题的理解 1、实验室自身和评审都不应随意选择检定和校准出发点:切实保证 实验室使用的计量器具准确可靠依据:现有计量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目录(按编号顺序排列) [公告]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目录--供查询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目录(按编号顺序排列) 现行规程号规程名称 JJG1~1999 刚直尺检定规程 JJG2~1999 木直(折)尺检定规程 JJG4~1999 刚卷尺检定规程 JJG5~2001 纤维卷尺、测绳检定规程 JJG7~1986 刻度直角钢尺检定规程 JJG8~1991 水标准尺检定规程 JJG10~1987 奥氏吸管检定规程 JJG11~1987 比色管检定规程 JJG12~1987 刻度离心管、刻度试管、血糖管、消化管检定规程JJG13~1997 模拟指示秤检定规程 JJG14~1997 非自行指示秤检定规程 JJG16~1987 邮用秤试行检定规程 JJG17~2002 杆秤检定规程 JJG18~1990 医用注射器检定规程 JJG19~1985 量提检定规程 JJG20~2001 标准玻璃量器检定规程 JJG21~1995 千分尺检定规程 JJG22~1991 内径千分尺检定规程 JJG24~1986 深度千分尺检定规程 JJG25~1987 螺纹千分尺检定规程 JJG26~2001 杠杆千分尺、杠杆卡规检定规程 JJG28~2000 平晶检定规程 JJG30~2002 通用卡尺检定规程 JJG31~1999 高度卡尺检定规程 JJG33~2002 万能角度尺检定规程 JJG34~1996 指示表(百分表和千分表)检定规程 JJG35~1992 杠杆表检定规程 JJG36~1992 正弦规检定规程 JJG39~1990 机械式比较仪检定规程 JJG40~2001 X射线探伤机检定规程 JJG41~1990 三针检定规程 JJG42~2002 工作玻璃浮计检定规程 JJG44~1986 测微仪检定器试行检定规程 JJG45~1999 光学计检定规程

校准与校准规范

校准与校准规范 王为农 随着经济的发展,校准活动在计量工作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国际上对校准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国际计量学基本和通用术语》(International Vocabulary of Basic and General Terms in Metrology)以及JJF1071-2000《国家计量标准规范编写规则》的修订,进一步对正确认识校准概念和校准规范起到了推动作用。 一、校准 《国际计量学基本和通用术语》(第三版,VIM2008)中校准的定义大致如下(见图1): 图1 校准是在规定条件下的一组操作,第一步,建立测量标准量值及其不确定度与(计量器具的)示值及其不确定度之间的关系;第二步,利用这些信息,建立一个关系,以通过(计量器具的)示值获得测量结果。 本文使用了计量器具作为测量仪器和实物标准器、标准物质等的总称。 校准的目标是测量结果可以溯源,保证测量结果的量值统一。操作分两步完成,第一步在校准实验室完成,第二步在测量仪器用户处完成。 以量块为例,量块的计量特性包括:量块的长度、测量面的研合性、长度变动量、长度稳定性、线膨胀系数。 设定这5个计量特性,是实现符合校准定义的必要条件: 1.量块的长度定义了量块在标准条件下的量值。量块的价值就是提供一个稳定的面与面之间的距离,为长度的量值传递提供了使用中简便但准确度很高的工具。准确地说,量块的长度是量块测量面中心在20℃条件下到另一个测量面之间的长度。 2.量块在使用时,可能需要多个量块进行组合,提供一个接近被测量值的长度,以进行比较测量。量块测量面的研合性检查可以发现量块组合使用可能引入的不确定度。 3.长度变动量是量块使用时测量点偏离量块测量面中心条件下出现的量值变化区间,为评估偏离定义位置使用量块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提供信息。

热工计量检定规程修订及新编校准规范介绍

热工计量检定规程修订及新编校准规范介绍 一、概述 发电厂热工专业使用的检定规程中,大部分实施已久,期间相应的国家新标准陆续颁布,规程的有些要求应该与新标准一致,因此,国家质监总局根据需要,对一些规程进行了修订。近几年修订和增加的检定规程及校准规范主要有JJG229-2010《工业铂、铜热电阻检定规程》、JJF1262-2010《铠装热电偶校准规范》、JJF1183-2007《温度变送器校准规范》、JJF1309-2011《温度校准仪校准规范》、JJF1257-2010《干体式温度校准器校准方法》、JJG52-2013《弹性元件式一般压力表、压力真空表和真空表检定规程》、JJG544-2011《压力控制器检定规程》等。 二、检定与校准的定义与区别 校准和检定的主要区别 序号内容校准检定 1 定义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 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 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 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 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出 具检定证书。 2 目的(主要是)确定测量器具的示值误差。全面评定测量器具的计量特性及技术要求。 3 结论 校准证书仅给出与量和功能性有 关的测量结果。如欲作出符合某规范的 声明,应指明符合或不符合该规范的哪 些条款。作出符合性声明时,应考虑测 量不确定度。 通常不包含对校准时间间隔的 建议。 判断计量器具是否合格。 必须给出检定有效期或下次送 检日期。 4 依据依据校准规范,或参照计量检定规程。计量检定规程。 5 有效期不包含对校准时间间隔的建议,因此需 要进行期间核查。 需要进行周期检定。 6 内容校准只是评定测量装置的示值误差,以 确保量值准确。 校准的内容可由组织根据需要自行 确定。 检定的内容则是对测量装置的全面评 定,要求更全面。 7 法制性不是强制计量,是自愿的溯源行为。检定具有法制性。 按照检定规程检定,以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具有法制特性。 8 报告 方式 出具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 校准证书必须给出每一项校准结 检定合格的:出具检定证书。 不合格的:出具不合格通知书。

JJF与JJG的区别

JJF与JJG的区别2011-10-20 9:29:11 来源:北京北方利辉试验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JJF与JJG的区别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 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JF JJG: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计J-检G-规 JJF:国家计量校准规范J-计J-校F-范 JJG的规程可以作为检定和校准的依据。 JJF的规程只能作为校准的依据。 检定和校准的主要区别 关于校准的概念 ISO1OO12—1《计量检测设备的质量保证要求》标准将“校准”定义为:“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计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示值或实物量具或标准物质所代表的值与相对应的被测量的已知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注: 1.校准结果可用以评定计量仪器、测量系统或实物量具的示值误差,或给任何标尺上的标记赋值; 2.校准也可用以确定其他计量特性; 3.可将校准结果记录在有时称为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的文件上; 4.有时核准结果表示为修正值、校准因子或校准曲线。 根据以上定义,可以看出校准和检定有本质区别。两者不能混淆,更不能等同。 (1)目的不同 校准的目的是对照计量标准,评定测量装置的示值误差,确保量值准确,属于自下而上量值溯源的一组操作。这种示值误差的评定应根据组织的校准规程作出相应规定,按校准周期进行,并做好校准记录及校准标识。校准除评定测量装置的示值误差和确定有关计量特性外,校准结果也可以表示为修正值或校准因子,具体指导测量过程的操作。例如,某机械加工组织使用的卡尺,通过校准发现与计量标准相比较已大出O.2mm,可将此数据作为修正值,在校准标识和记录中标明巳校准的值与标准器相比较大出的O.2mm的数值。在使用这一计量器具(卡尺)进行实物测量过程中,减去大出O.2mm的修正值,则为实物测量的实测值。只要能达到量值溯源目的,明确了解计量器具的示值误差,即达到了校准的目的。 检定的目的则是对测量装置进行强制性全面评定。这种全面评定属于量值统一的范畴,是自上而下的量值传递过程。检定应评定计量器具是否符合规定要求。这种规定要求就是测量装置检定规程规定的误差范围。通过检定,评定测量装置的误差范围是否在规定的误差范围之内。 (2)对象不同 校准的对象是属于强制性检定之外的测量装置。我国非强制性检定的测量装置,主要指

检定与校准的主要区别

关于检定的概念 ISO/IEC指南25—199O 《校准和检验试验室技术能力的通用要求》将“检定”定义为:“通过校验提供证据来确认符合规定的要求(ISO 84O2/DADI—,根据本指南的目的增加了注解)。” 注: 1.为了与计量仪器的管理相衔接,检定的目的是校验计量仪器的示值与相对应的已知量值之间的偏差,使其始终小于有关计量仪器管理的标准、规程或规范中所规定的最大允许误差。 2 .根据检定的结果对计量仪器作出继续使用、进行调查、修理、降级使用或声明报废的决定。任何情况下,当检定完成时,应在计量仪器的专门记录上记载检定的情况。 国际计量组织对检定给出的定义是:“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关于校准的概念 ISO1OO12—1《计量检测设备的质量保证要求》标准将“校准”定义为:“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计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示值或实物量具或标准物质所代表的值与相对应的被测量的已知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注: 1.校准结果可用以评定计量仪器、测量系统或实物量具的示值误差,或给任何标尺上的标记赋值; 2.校准也可用以确定其他计量特性; 3.可将校准结果记录在有时称为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的文件上; 4.有时核准结果表示为修正值、校准因子或校准曲线。 根据以上定义,可以看出校准和检定有本质区别。两者不能混淆,更不能等同。 (1)目的不同 校准的目的是对照计量标准,评定测量装置的示值误差,确保量值准确,属于自下而上量值溯源的一组操作。这种示值误差的评定应根据组织的校准规程作出相应规定,按校准周期进行,并做好校准记录及校准标识。校准除评定测量装置的示值误差和确定有关计量特性外,校准结果也可以表示为修正值或校准因子,具体指导测量过程的操作。例如,某机械加工

检定与校准的主要区别

检定与校准的主要区别 关于检定的概念 ISO/IEC指南25-199O 《校准和检验试验室技术能力的通用要求》将“检定"定义为:“通过校验提供证据来确认符合规定的要求(ISO 84O2/DADI—3。37,根据本指南的目的增加了注解).” 注: 1。为了与计量仪器的管理相衔接,检定的目的是校验计量仪器的示值与相对应的已知量值之间的偏差,使其始终小于有关计量仪器管理的标准、规程或规范中所规定的最大允许误差. 2 .根据检定的结果对计量仪器作出继续使用、进行调查、修理、降级使用或声明报废的决定。任何情况下,当检定完成时,应在计量仪器的专门记录上记载检定的情况。 国际计量组织对检定给出的定义是:“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关于校准的概念 ISO1OO12—1《计量检测设备的质量保证要求》标准将“校准”定义为:“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计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示值或实物量具或标准物 质所代表的值与相对应的被测量的已知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注: 1。校准结果可用以评定计量仪器、测量系统或实物量具的示值误差,或给任何标尺上的标记赋值; 2。校准也可用以确定其他计量特性; 3。可将校准结果记录在有时称为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的文件上; 4.有时核准结果表示为修正值、校准因子或校准曲线。 根据以上定义,可以看出校准和检定有本质区别。两者不能混淆,更不能等同。 (1)目的不同

校准的目的是对照计量标准,评定测量装置的示值误差,确保量值准确,属于自下而上量值溯源的一组操作.这种示值误差的评定应根据组织的校准规程作出相应规定,按校准周期进行,并做好校准记录及校准标识。校准除评定测量装置的示值误差和确定有关计量特性外,校准结果也可以表示为修正值或校准因子,具体指导测量过程的操作。例如,某机械加工组织使用的卡尺,通过校准发现与计量标准相比较已大出O.2mm,可将此数据作为修正值,在校准标识和记录中标明巳校准的值与标准器相比较大出的O.2mm的数值。在使用这一计量器具(卡尺)进行实物测量过程中,减去大出O.2mm的修正值,则为实物测量的实测值。只要能达到量值溯源目的,明确了解计量器具的示值误差,即达到了校准的目的。 检定的目的则是对测量装置进行强制性全面评定。这种全面评定属于量值统一的范畴,是自上而下的量值传递过程.检定应评定计量器具是否符合规定要求。这种规定要求就是测量装置检定规程规定的误差范围。通过检定,评定测量装置的误差范围是否在规定的误差范围之内. (2)对象不同 校准的对象是属于强制性检定之外的测量装置。我国非强制性检定的测量装置,主要指在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大量使用的计量器具,包括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和最终产品检验所使用的计量器具等。 检定的对象是我国计量法明确规定的强制检定的测量装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九条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以及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方面的列人强检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实行强制检定.未按规定申请检定或者检定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因此,检定的对象主要是三个大类的计量器具。这就是: 1。计量基准(包括国际[计量]基准和国家[计量]基准) ISO 1OO12—1<计量检测设备的质量保证要求》作出的定义是:国际[计量]基准:“经国际协议承认,在国际上作为对有关量的所有其他计量基准定值依据的计量基准。"国家[计量]基准:“经国家官方决定承认,在国内作为对有关量的所有其他计量标准定值依据的计量基准。” 2。[计量]标准 ISO 1OO12—1标准将「计量]标准定义为:“用以定义、实现、保持或复现单位或一个或多个已知量值,并通过比较将它们传递到其他计量器具的实物量具、计量仪器、标准物质或系统(例:a。1kg 质量标准中;b.标准量块;c.1O0Ω标准电阻;d.韦斯顿标准电池)。” 3.我国计量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明细目动 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以及凡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的,均实行强制检定。"在这个明细目录中,已明

实验室测量、检测设备的检定和校准

实验室测量、检测设备的检定和校准 实验室测量、检测设备的检定和校准 实验室测量、实验室测量、检测设备的检定和校准 实验室测量、检测设备的检定和校准 一、实验室开展检定、校准工作的重要性实验室开展检定、 1、是保证测量结果准确的重要前提 2、是保证测量结果准确的主要手段 3、是实验室资质认定的要求 实验室测量、检测设备的检定和校准 二、检定和校准 检定是指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校准是指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和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实验室测量、检测设备的检定和校准 两者之间的相同点对象:都是针对计量器具的操作方法:都是与计量标准的量值进行比较目的:都是为量值溯源到国家基准 实验室测量、检测设备的检定和校准 两者之间的不同点性质:检定是法律强制要求,校准是实

验室自主要求 对象:检定是针对强制检定要求的计量器具,校准是针对工作用计量器具 实验室测量、检测设备的检定和校准 目的:检定是为了评定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制规定的要求,校准是为了确定计量器具是否满足实验室自身预期使用要求依据:检定依据的计量检定规程是技术法规,必须严格执行,校准依据的校准规范和校准方法,可由实验室根据需要自主选择或自行编制 实验室测量、检测设备的检定和校准 结果:检定需要作出是否合格的结论,并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检定证书或加盖合格印记,校准出具校准证书或报告,结果既可给出被校准的示值,又可给出修正值 实验室测量、检测设备的检定和校准 三、国家对检定和校准的相关规定 1、检定(1)现行计量法对计量器具的检定分强制检定和非强制检定两种。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包括:企事业单位最高计量标准,用于医疗卫生、安全防护、环境监测、贸易结算并列入“强检目录”的计量器具。(2)1993年和1999年分别以文件和公告的形式对企业使用的非强检计量器具,明确“依法自主管理” 实验室测量、检测设备的检定和校准

计量器具检定与校准的区别

计量器具检定与校准的区别 检定是指“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校准是指“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校准和检定的主要区别有发下九个方面: 一、目的: 校准——自行确定监视及测量装置量值是否准确。属自下而上的量值溯源,评定示值误差。检定——对计量特性进行强制性的全面评定。属量值统一,检定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属自上而下的量值传递。 二、对象: 校准——除强制检定之外的计量器具和测量装置。 检定——国家强制检定:计量基准器;计量标准器;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的工作计量七类共59种。 三、依据: 校准——校准规范或校准方法,可采用国家统一规定,也可由组织自己制定。 检定——由国家授权的计量部门统一制定的检定规程。 四、性质: 校准——不具有强制性,属组织自愿的溯源行为。 检定——具有强制性,属法制计量管理范畴的执法行为。 五、周期: 校准——由组织根据使用需要,自行确定,可以定期、不定期或使用前进行。 检定——按我国法律规定的强制检定周期实施。 六、方式: 校准——可以自校、外校或自校与外校结合。 检定——只能在规定的检定部门或经法定授权具备资格的组织进行。 七、内容: 校准——评定示值误差。 检定——对计量特性进行全面评定,包括评定量值误差。 八、结论: 校准——不判定是否合格,只评定示值误差.发出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 检定——依据检定规程规定的量值误差范围,给出合格与不合格的判定.发给检定合格证书。 九、法律效力: 校准——校准结论属没有法律效力的技术文件。 检定——检定结论属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作为计量器具或测量装置检定的法律依据。 1

17计量检定规程和校准规范的编写和使用

一、思考题 1.检定规程与校准规范有哪些异同? 答:相同点: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和国家校准规范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组织编写并批准发布,在全国范围内施行。 不同地点:计量检定规程作为确定计量器具法定地位的技术法规,是评定计量器具的计量特性的依据,也是为国家量值统一进行法制管理的依据;计量校准规范是作为计量器具开展校准依据的技术文件,各类实验室可根据工作的需要自行编写,本单位批准后即可使用。2.编制计量检定规程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答:编制计量检定规程的一般原则是: ①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②适用范围必须明确,在其界定的范围内,按需求力求完整; ③各项要求科学合理,并考虑操作的可行性及实施的经济性; ④根据国情积极采用国际法制计量组织发布的国际建议、国际文件及有关的国际组织发布的国际标准。 3.编写检定规程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编写检定规程的基本要求: ①应满足法制管理要求; ②检定规程中的各项要求应科学合理、经济可行; ③对技术细节应做出明确规定; ④应该优先采用国际通用的方法。 4.计量检定规程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答:计量检定规程应包主要内容有: ①封面; ②扉页组成; ③目录; ④引言; ⑤范围; ⑥引用文献; ⑦术语和计量单位; ⑧概述; ⑨计量性能要求; ⑩通用技术要求; ○11计量器具控制; ○12附录。 5.如何制定、修订计量检定规程? 答:制定、修订计量检定规程的流程: (1)计划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是由国家质检总局下达给各专业计量技术委员会,组织指起草单位进行制定、修订工作。 (2)制定起草单位按照《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编写规则》的要求,在调查研究、试验验证的基础上,提出检定规程征求意见稿,分送技术委员会委员、制造企业及相关部门单位征求意见。 (3)审批、发布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由国家质检总局统一审批、编号,以公告形式发布。(4)复审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发布后,技术委员会应适时提出复查计划,可采取会审或函审对检定规程进行审查,确认其是否继续有效。

浙江省地方计量检定规程和计量校准规范管理办法

浙江省地方计量检定规程和计量校准规范管理办法

浙江省地方计量检定规程和计量校准规范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浙江省地方计量检定规程和计量校准规范的管理,确保我省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提高计量依法行政水平,激发创业创新活力,充分发挥计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浙江省地方计量检定规程和地方计量校准规范的制定(含修订,以下同)、批准、发布、复审和废止。 第三条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目录》或《浙江省纳入强制检定范围的工作计量器具》,尚未制定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确有迫切需要的,本着从严控制的原则,可制定浙江省地方计量检定规程(以下简称“检定规程”)。 未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目录》或《浙江省纳入强制检定范围的工作计量器具》,可根据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及计量监督管理的需要制定浙江省地方计量校准规范(以下简称“校准规范”)。 第四条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以下简称“省局”)负责检定规程和校准规范的统一管理和解释工作。

第十三条起草单位应按照现行有效的《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编写规则》(JJF 1002)或《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JJF 1071),在充分调查研究、试验验证的基础上,形成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征求意见稿及相关附件。附件应包括以下材料: (一)编制说明。阐明项目背景、编制工作简况、编写依据、与国际建议、国内外标准、规程规范等技术文件的兼容情况,对所规定的重要技术条款的依据和有关说明,对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结果和依据,以及其它应当说明的事项。地方计量检定规程还应说明实施规程的风险评估及对经济社会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贯彻实施规程的要求、措施等建议。修订还应列出和原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的主要差异情况。 (二)试验报告。对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中所规定的计量性能、通用技术要求,应用规定的检定或校准条件、方法对其适用范围内的对象进行试验,用试验数据论证其适用性。 (三)误差分析。运用误差理论和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分析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中所规定的计量性能、技术条件是否科学合理,应列出测量不确定度(误差)来源、类别、合成的方法及包含因子等,给出不确定度评定示例内容,提供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验证等。

检定规程和校准规范

检定规程和校准规范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计量校准正逐渐被国内更多的用户所接受。校准在国内计量技术机构开展的计量活动中的比重正在逐步加大,已经作为一种新型的计量活动与检定相提并论。因此,正确认识校准与检定的关系,正确开展检定和校准活动,正确利用检定和校准结果,最终实现量值统一,保证社会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检定、校准和计量确认 1.检定和校准 在JJF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中校准(calibration)的定义是: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测量仪器、测量系统、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有时统称为计量器具,本文统称为测量设备。这样,校准可以归结为将测量设备与测量标准进行技术比较,确定被校测量设备的量值及其不确定度的一组操作。校准的目的是确定测量设备示值误差的大小,并通过测量标准将测量设备的量值与整个量值溯源体系相联系,使测量设备的量值具有溯源性。

在JJF1001-1998中检定(verification)的定义是: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计量检定过程中的检查既包括了测量设备与测量标准的技术比较(即校准的过程),又包括将校准结果与计量要求进行比较,判断是否符合规定的准确度等级;对于符合某准确度等级的测量设备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2.校准与计量确认 GB/T1902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是由国际标准ISO10012:2003转化而来的。该标准是ISO9000系列标准的支撑性标准,对如何通过合理的测量管理保证产品的质量进行了规定。该标准的核心是: (1)测量活动根据产品质量要求进行安排,即测量结果的准确度应符合产品质量控制要求。 (2)测量的准确度取决于测量过程的控制,受测量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的影响。 (3)测量仪器是测量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其量值通过校准活动进行溯源,通过计量确认判断仪器是否符合测量过程的要求。 根据定义,计量确认是“为确保测量设备处于满足预期使用要求的状态所需要的一组操作。”从定义可知,计量确认的前提是已经明确预期的使用要求,是根据测量设备的使用目的,在测量设备的使用要求已经明确的基础上进行的活动。通过计量确认,可以确定该测量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