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入了解重症病房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深入了解重症病房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深入了解重症病房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

鲍曼不动杆菌属于一种非发酵菌不动杆菌属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其遍布于自然界、人的体表以及上呼吸道中,且有着极强的适应能力,能够在多种环境下生存,学者刘冲(2015)在研究中还指出了鲍曼不动杆菌具有高耐药性、定植率等等特点,且加上各类抗菌药物的滥用,使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不断增加,因而其又被称之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而针对院内感染而言,鲍曼不动杆菌成为了导致院感发生的最为主要的病菌之一,且通过近些年来的院感事件来看,ICU 中该菌体的检出率越来越高,而且有极大的几率可引起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同时,也有着引发泌尿系统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的可能性,需要医护人员引起重视。对于鲍曼不动杆菌,大多数人都没有一个较为清楚的认知,甚至一部分医护人员对该菌的认知也存在着一定的误区。为了提升大众对于鲍曼不动杆菌的了解,以下为大家科普鲍曼不动杆菌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受到更多人的关注,以降低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

1.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特点

①属于一种特殊的革兰阴性杆菌。

②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一类菌体发现,其有着荚膜与菌毛等等特征,与一般的菌体相比,鲍曼不动杆菌是没有鞭毛的,同时也没有芽孢。

③该菌体的表面有着极强的粘附力,极为容易粘附于物体的表面,而这也是ICU内容易因鲍曼不动杆菌而发生感染的原因之一,一旦该菌体与患者进行接触,就会粘附于患者身体表面,进而引发患者发生感染,尤其是当鲍曼不动杆菌依附于患者呼吸道及当患者免疫力低下时,将直接导致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

④鲍曼不动杆菌可在35度的环境中生存,且部分菌株还可在42度的环境中生存,因而无法利用高温来杀死鲍曼不动杆菌。此外,临床医学研究中还指出鲍

曼不动杆菌具有着极强的抵抗能力,在恶劣环境中也能够存活,举例来说,鲍曼不动杆菌可以在干燥物品的表面存活将近1个月之久。

国内现有的研究资料表明,鲍曼不动杆菌在临床不动杆菌属中占据超过了70%的比例,有着极高的耐药性,如对第三、四代头孢菌素的耐药性基本已经达到70%-90%左右,鲍曼不动杆菌在我国目前抗生素使用中具有着极强的耐药性,因而患者一旦因为鲍曼不动杆菌引发感染,预后可能会变得很差。

2.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

其分布范围极为广泛,如可存在于自然界的水、土壤中,且在一些恶劣环境下也可存活并不断繁殖。在人类活动范围内,同样可以见到该病菌的身影,尤其是在医院、大型商场这一类公共场合中;若以人体作为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场所,那么,鲍曼不动杆菌可生存于人体皮肤、呼吸道、消化道中,且加上该类病菌容易发生感染的特性,一旦在医院、或者其它人员密集的场所中爆发,将直接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

在医院各科室中,分布最广的以ICU为主,且ICU患者自身的抵抗能力较弱,又可能合并有多种疾病,一旦感染该病菌,将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从现有的调查来看,主要感染的对象为老年患者或者一些本身患有着呼吸疾病的患者,当该类患者机体免疫力明显下降时,就成了易感染人群。鲍曼不动杆菌对于湿热紫外线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因此,在展开具体的治疗工作时,所能起到的效果极为有限。化学消毒剂可抑制或杀死多种病原菌的生长及繁殖,但是鲍曼不动杆菌由于其自身的特性,常规的消毒工作并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仅仅是抑制鲍曼不动杆菌的生长,但是却不能将该病菌杀死。

3.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表现

①肺部感染:若患者因为呼吸、唾液等接触到鲍曼不动杆菌,使得病菌从口咽部吸入,那么就很有可能导致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发生肺部感染后,常见的症状表现为发热、咳嗽等等,情况严重的还有可能出现胸痛、血性痰等表现,在影像学表现中,可发现患者的肺部呈现出大叶性影像,或者是片状浸润阴影。

②伤口或者皮肤发生感染:准确的说就是患者因为手术创口而受到一定的影响,又或者因为烧伤、烫伤等导致皮肤受损,皮肤对各类病毒、细菌的抵抗能力减弱,此时,鲍曼不动杆菌就容易侵入皮肤,引发感染,随着皮肤抵抗能力的减弱,其它各类病菌也很容易入侵患者的免疫系统,与鲍曼不动杆菌一起发挥作用,造成混合感染。患者发生感染后,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表现,且也不会呈现发热现象,但是也存在少部分患者有蜂窝织炎的表现。

③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发生鲍曼不动杆菌,容易造成患者出现膀胱炎、尿道炎等等症状表现,但是这些症状表现与其他病菌感染别无二致,因而不具备较高的辨识度。

④菌血症:临床医学研究显示,发生该类感染疾病后,患者的病死率可达到30%以上,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所致疾病中最为严重的一种,需要医护人员引起重视。感染途径多为其它部位感染以及静脉导管术所致,少数则是因为输液而发生感染的。

4.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治疗与护理措施

4.1治疗

如何来展开对感染鲍曼不动杆菌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是当下困扰医学者的重要难题之一,由于该病菌的特性所致,导致其对各类消毒剂、药物都有着极大的耐药性,临床治疗效果十分有限,且对于一些ICU感染患者而言,若不能在短时间内展开积极治疗,将会直接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如今,医院院内感染中,鲍曼不动杆菌所致的感染比例在持续上升,因而,如何来展开对此病菌的针对性用药极为关键。由于鲍曼不动杆菌对万古霉素、阿莫西林、四环素等等都有着较高的耐药性,因而临床中常常选择对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等耐药性相对较低的药物来展开治疗,但是通过近年来的研究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于这些药物的耐药性仍在不断上升,这就需要医学工作者持续展开研究,发明对鲍曼不动杆菌有着积极治疗效果的抗菌药物。

4.2护理

①对患者进行隔离。需要禁止无关人员出现在患者的病房内,并在患者隔离的医疗病室外张贴警示牌,以起到警示作用。若是家属需要进行探视,医务人员则需要严格限制家属的数量,且家属应做好全面的防护工作,然后才能进入病室,穿隔离衣,医护人员要严格执行接触隔离措施。对于从未检测出鲍曼不动杆菌的地方,若是检查出一例感染,应即刻展开感染防护措施,以免发生院内感染。

②离开医院病房后要将手套和隔离衣脱至规定的高度位置,不得随意放置,脱去手套后一定要及时对手部进行彻底清洗或者是局部消毒,医护人员要严格执行健康卫生规范,若是手部存在明显的污物,要及时进行消毒处理,平时也可以采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以免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

上传——医院感染常见多重耐药细菌

上传——医院感染常见多重耐药细菌 医院感染相关常见耐药性细菌 一、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1.病原菌分布 金黄色葡萄球菌(SA)通常寄居在皮肤或鼻腔(25%-30%)中,医源性MRSA 感染多发生于医院或医疗机构中,特别常见于老年人和危重患者。MRSA感染主要涉及肺炎、皮肤/皮肤软组织感染、血流感染及骨感染等。 在使用静脉注射药物的人群中,MRSA所引起的感染,是所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引起的感染的20%。这些在医院外的MRSA菌株,现被称为社区型的MRSA (简称CA-MRSA),不仅难以治疗,而且带有毒性。大部分混合菌株都带有毒性,这使它们的感染侵害更猛烈,在轻微的抓伤及割伤下形成在深层组织的感染及致命肺炎等 2.检出现状(主要以文献为参考) (1)《132株MRSA的临床分布情况和耐药性分析》海南省人民医院2009年10月-2010年5月临床分离的MRSA共132株,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40.49%,主要分布在门诊(18.9%),ICU病房(14.39%),神经内科(13.64%),呼吸内科(12.88%),感染标本以痰液为主(59.54%)。所有的分离株对万古霉素都敏感;所有菌株对苯唑西林、青霉素、美洛培南、拉氧头孢、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都耐药;对红霉素、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克林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利福平等耐药率>50%。 (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临床和耐药性》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2年7月-2003年1月,ICU病房共发生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104例,其中MRSA感染100例,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95.5%,均全部使用过广谱抗生素,使用≥2种抗生素的占43%,接受>3种侵入性操作的占58%,>3种基础疾病占51%。主要用药包括万古霉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氧氟沙星、头孢三代、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共治愈41例,占41%;感染相关死亡者23例,占23%。

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及一例皮特不动杆菌全基因组分析

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及一例皮 特不动杆菌全基因组分析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表型,探究其携带的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并对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同源性分析,了解其暴发流行趋势。同时对一例皮特不动杆菌进行全基因组分析,了解其特有的基因组学特征。 方法(1)收集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并收集其临床一般资料。(2)分析菌株的临床一般资料,如患者的年龄和性别、科室分布及标本来源情况。 (3)使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对菌株做初步鉴定,同时利用PCR扩增rRNA基因间隔区(ITS)、recA和blaOXA-51三个特有基因,对菌株进行再次鉴定。(4)对收集的菌株进行体外药敏实验及碳青霉烯酶抑制实验,了解其耐药表型。 (5)提取细菌DNA,PCR法扩增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对电泳阳性的PCR反应体系进行基因片段的测序,并在BLAST网上比对。(6)对其中某ICU病区的28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并在pubmlst网上比对得到序列型,同时利用eBURST软件分析数据。 (7)对收集的一例皮特不动杆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73例鲍曼不动杆菌中68.5%来自男性患者,且多来源于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 标本主要来自于ICU病区,且以呼吸系统来源最常见。73例菌株对哌拉西林、头孢类抗生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环丙沙星以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全部耐药,除了对多粘菌素、替加环素和米诺环素有较高的敏感性外,对其他抗生素均高

度耐药。 所有菌株均携带blaAmpC基因,且有97.3%携带ISAba1-AmpC基因,获得性耐药基因以blaTEM和blaOXA-23最常见,所有菌株均携带这两种基因中的至少一个基因,同时携带此两种基因的菌株达 58.9%。本研究检测出一例同时携带blaKPC、blaSHV、blaTEM以及ISAba1-AmpC基因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对ICU病区28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多位点序列分析得到9种序列型(ST),其中包括四种新的ST型,其中ST1779、ST1789和ST195三种类型为主要感染克隆株,占所有菌株的67.9%,eBURST软件分析得到一个同分型组和两个单体。同时本研究发现一例携带blaNDM-1、blaOXA-421和blaAmpC基因的皮特不动杆菌。 结论本院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严重,其广泛合成碳青霉烯酶;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广泛存在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的携带与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有关;ICU病区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重要科室,且易出现暴发流行。在这里,我们首次在安徽地区报道了临床分离出的皮特不动杆菌,且该菌株同时携带blaNDM-1、 blaOXA-421和blaAmpC三种耐药基因,其中 blaOXA-421基因为首次在中国发现。

鲍曼不动杆菌的致病性及多重耐药性分析

鲍曼不动杆菌的致病性及多重耐药性分析 摘要:不动杆菌属是一类非发酵糖革兰氏阴性杆菌,是近年来引起医院内感染 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原因。其中最常见的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院内感染已经 成为了医疗卫生行业面临的一个严峻的挑战。这种细菌具有极强的获取耐药基因 的能力,已经对多种抗生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机制已经为人所熟知, 但是其致病性和潜在的毒理性的研究还刚刚起步。该菌可引起包括呼吸机相关性 肺炎、皮肤和软组织感染、伤口感染、继发性脑膜炎、血行感染等各种感染,临 床上治疗较困难,而且病死率高。此文对近年来国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 药性及致病性的最新研究等方面作一综述。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致病性;耐药性 1鲍曼不动杆菌 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是一类革兰阴性杆菌的非发酵菌,属于卡他莫拉菌属,最早发现于1911年,呈单个或成对排列,氧化酶阴性,触酶阳性,多数菌株 有荚膜,无芽孢、无鞭毛、动力阴性。鲍曼不动杆菌属于条件致病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水、土壤、医院环境和人体皮肤表面,在医院内患者的皮肤、结膜、口腔、呼吸道、胃肠道 及泌尿生殖道等部位易定植。体外存活的能力强,易造成克隆播散,是院内感染的重要致病 菌之一[1]。据国内研究,AB约占临床分离的不动杆菌的 80% 以上[2]。近几年的时间里,随 着不同菌株在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地方分离出来,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引起世界性的临床 关注,更为严重的是这类病原菌在重症监护室经常引起暴发流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逐渐增高,多重耐药、泛耐药菌株的检出率逐年上升,成为临床医生 共同面对的重要难题。 2 鲍曼不动杆菌的致病性 2.1流行病学:鲍曼不动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的水体和土壤中,易在潮湿环境中生存。该菌粘附力极强,易在各类医用材料上粘附。此外,本菌还存在于健康人皮肤、咽部、 结膜、唾液、胃肠道及阴道分泌物。感染源可以是病人自身(内源性感染),亦可以是不动 杆菌感染者或带菌者,传播途径有接触传播和空气传播。在医院里,污染的医疗器械及带有 鲍曼不动杆菌工作人员的手是重要的传播媒介。 2.2 医院内分布情况:医院内老年患者、早产儿和新生儿,手术创伤、严重烧伤、气管 切开或插管、使用人工呼吸机等免疫力低下者均较易感染鲍曼不动杆菌。陈超难等对2006-2010年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及耐药性检测发现:640株鲍曼不动杆菌呼吸道标本分离率最高达87.5%,其次为分泌物,达7.9%,科室分布以重症监护病房为主,占29.9%,呼吸内科病房占21.7%[3]。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医院内各种危重症患者进行治疗与护 理的场所,鲍曼不动杆菌是ICU最常见的定植菌。患者导管介入、侵袭性操作多,抗生素使 用较多是ICU内感染鲍曼氏不懂杆菌的主要原因。 2.3 临床治疗的复杂性:部分慢性重症疾病患者住院时间长、为防止感染常多种抗生素 联合应用,尤其是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使患者体内的条件致病菌产生多重耐药,使临床治疗 更加困难。因此,使用抗生素时,要正确判断导致疾病的感染菌或定植菌,但因两者不能完 全区分而且具有连续性,治疗后的效果与开始用药时间也有关系。同时,导致疾病致病菌很 可能是混合感染,不能确定只有不动杆菌一种细菌。因此,在临床诊疗中,我们需要严格注 意在联合应用抗生素,尤其是联合用药或者使用广谱抗生素时,是否会发生细菌耐药的,区 分感染菌还是定植菌,确定应用抗生素治疗的最佳时机、并且尽可能选择低诱导耐药的药物 治疗感染。同时还要注意评估感染部位对治疗的反应差异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 3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 3.1鲍曼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可归为以下主要三种[5]:(1).产生水解酶对抗抗菌药物,如产生多种对抗青霉素、头孢菌素和碳青霉烯类的β-内酰胺水解酶。(2).导致外膜通透性 下降,外膜蛋白缺失。该菌属外膜的通透性为大肠杆菌的1%-3%,这是大肠杆菌对各类抗菌 药物耐药率低而该菌对各类抗菌药物耐药率高的主要原因。(3).通过细胞靶位的功能突变,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与不动杆菌治疗策略

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治疗探索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加强医疗科 石岩刘大为教授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 细菌耐药问题日趋严重。其中,不动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多重耐药株(MDR),因其表现出高度的耐药性,我们可能面临着无药可治的局面,故而这一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篇仅就其耐药发展趋势、治疗选择及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 不动杆菌耐药发展趋势 不动杆菌属是一种非发酵糖的革兰阴性杆菌,其中鲍曼不动杆菌是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 它广泛分布于医院环境中,在高危人群中可引发严重的感染。同时不动杆菌属耐药机制复杂,易表现为多重耐药性, 又因其生命力强,可长期在医院内定植,易造成感染的爆发流行,故人们更加关注该菌的耐药趋势及引发的感染。自1991年纽约首次爆发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MDR-Ab)感染后,该菌的耐药日益严重。2000年,来自SENTRY的调查显示,该菌对一线药物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从2%上升至46%~54%[1]。这一事件成为全球性的标志事件。此后该菌的耐药性仍在飞速进展,1998年台湾国立大学医院分离出对目前常规检测的药物全耐药的不动杆菌,称之为泛耐药菌(PDR-Ab)。自此这一菌株在全球迅速增加。 该菌的耐药并非偶然,它与细菌耐药变迁的总体趋势一致。目前研究认为获得MDR-Ab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治疗干预强度、免疫力、基础心肺功能、接受多种侵袭性操作、机械通气、广谱抗生素使用等有关,这些决定了它在院内的分布以ICU、血液、移植、烧伤等病房多见。它主要引起医院获得性肺炎尤其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菌血症、尿路感染、脑膜炎等,其中在机械通气患者中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已越来越受临床的关注。 该菌耐药变迁的重要意义在于: 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将意味着同时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不仅如此,随着PDR-Ab的出现,将有可能把我们真正推向无药可治的地步[ 2-4 ],故近年来掀起了如何应对这一严峻挑战的热潮。 所谓多重耐药株,是指对常用的7类抗假单胞菌的抗生素(包括: 抗假单孢

多重耐药菌技术指南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技术指南(卫生部) 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如产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由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呈现复杂性、难治性等特点,主要感染类型包括泌尿道感染、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近年来,多重耐药菌已经成为医院感染重要的病原菌。为进一步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做好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技术指南。 一、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 (一)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医疗机构应当高度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针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诊断、监测、预防和控制等各个环节,结合本机构实际工作,制订并落实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防控措施。 (二)加强重点环节管理。医疗机构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特别要加大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新生儿室、血液科病房、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烧伤病房等重点部

门以及长期收治在ICU的患者,或接受过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或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留臵各种管道以及合并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等重点人群的管理力度,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三)加大人员培训力度。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认识,强化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流行病学以及预防与控制措施等知识培训,确保医务人员掌握正确、有效的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二、强化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09)。医疗机构应当提供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特别是在ICU、新生儿室、血液科病房、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烧伤病房等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应当配备充足的洗手设施和速干手消毒剂,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须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二)严格实施隔离措施。医疗机构应当对所有患者实施标准预防措施,对确定或高度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应当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实施接触隔离措施,预防多重耐药菌传播。 1.尽量选择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臵在同一房间。隔离房间应当有隔离标识。不宜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与留臵各种管道、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安臵在同一房间。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转诊之前应当通知接诊的科室,采取相应隔离措施。没有条件实施单间隔离时,应当进行床旁隔离。

深入了解重症病房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深入了解重症病房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 菌 鲍曼不动杆菌属于一种非发酵菌不动杆菌属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其遍布于自然界、人的体表以及上呼吸道中,且有着极强的适应能力,能够在多种环境下生存,学者刘冲(2015)在研究中还指出了鲍曼不动杆菌具有高耐药性、定植率等等特点,且加上各类抗菌药物的滥用,使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不断增加,因而其又被称之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而针对院内感染而言,鲍曼不动杆菌成为了导致院感发生的最为主要的病菌之一,且通过近些年来的院感事件来看,ICU 中该菌体的检出率越来越高,而且有极大的几率可引起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同时,也有着引发泌尿系统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的可能性,需要医护人员引起重视。对于鲍曼不动杆菌,大多数人都没有一个较为清楚的认知,甚至一部分医护人员对该菌的认知也存在着一定的误区。为了提升大众对于鲍曼不动杆菌的了解,以下为大家科普鲍曼不动杆菌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受到更多人的关注,以降低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 1.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特点 ①属于一种特殊的革兰阴性杆菌。 ②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一类菌体发现,其有着荚膜与菌毛等等特征,与一般的菌体相比,鲍曼不动杆菌是没有鞭毛的,同时也没有芽孢。 ③该菌体的表面有着极强的粘附力,极为容易粘附于物体的表面,而这也是ICU内容易因鲍曼不动杆菌而发生感染的原因之一,一旦该菌体与患者进行接触,就会粘附于患者身体表面,进而引发患者发生感染,尤其是当鲍曼不动杆菌依附于患者呼吸道及当患者免疫力低下时,将直接导致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 ④鲍曼不动杆菌可在35度的环境中生存,且部分菌株还可在42度的环境中生存,因而无法利用高温来杀死鲍曼不动杆菌。此外,临床医学研究中还指出鲍

2020年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国专家共识

2020年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国专家共识 (出处: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国专家共识 近一个世纪以来,抗菌药物在人类战胜各种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但日益突出的多重耐药菌问题已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了严峻挑战。如何有效减缓多重耐药菌的产生,阻断多重耐药菌传播,已引起医学界、政府与社会的广泛关注。为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产生和传播,保障患者的安全,由中国感染控制杂志组织,58位国内知名专家共同发起,邀请全国165位专家参与,历时10个月,召开了9场专题讨论会,在充分收集意见和讨论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国专家共识》。共识荟萃了国内外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的最新进展,总结了我国大多数权威专家防控方面的宝贵经验,旨在规范和指导我国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防控,提高我国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水平。 1概述 1.1定义及临床常见类型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ce bacteria,MDRO)指对通常敏感的常用的3类或3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多重耐药也包括泛耐药(extensive drug resistance,XDR)和全耐药(pan-drug resistance,PDR)。临床常见MDRO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肠杆菌科细菌(如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等。 1.2流行病学不同监测网、地区、医院以及同一医院不同科室、不同时期MDRO的监测结果均可能存在差异。CHINET三级甲等医院监测结果显示:MRSA检出率在2008年之前持续上升,最高达73.6%,随后开始下降,2010年为51.7%,2013年为45.2%;耐万古霉素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2010年检出率分别为0.6%、3.6%,2013年分别为0.2%、3.0%;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2010年检出率分别为56.3%、43.6%,2013年分别为54.0%、31.8%;XDR铜绿假单胞菌(MDR-PA)和XDR鲍曼不动杆菌(MDR-AB)2010年检出率分别为1.7%、21.4%,2013年分别为 2.0%、14.6%。湖南省2011年度细菌耐药监测结果显示,该省MRSA检出率为37.5%,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为69.8%,耐万古霉素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检出率分别为1.5%、 3.6%,耐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分别为2 4.8%、 15.9%,耐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分别为50.1%、44.8%。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已在较多医院出现,且耐药率出现较快增长;近年来,有些医院已出现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如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虽然分离率较低,但须引起高度关注。 1.3细菌耐药及传播机制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主要有:药物作用靶位改变;产生抗菌药物灭活酶,如氨基糖苷修饰酶;药物到达作用靶位量的减少,包括外膜孔蛋白通透性下降及外排泵的过度表达等。如MRSA的耐药机制主要为携带mecA基因编码的青霉素结合蛋白2a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亲和力极低,而青霉素结合蛋白具有促进细菌细胞壁合成的作用,使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能阻碍细胞壁肽聚糖层合成,从而产生耐药。VRE对万古霉素的耐药性多数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知识大全

多重耐药菌相关知识: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2011年) 1、多重耐药菌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常见的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2、多重耐药菌的接触隔离措施 (1)、正确患者安置: 耐万古霉素的金葡菌感染(VRSA)患者单间隔离。其他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首选单间隔离;受条件限制不能单间隔离,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可安置于一室,病床间距宜大于O. 8m。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进行床边隔离,但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当感染者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医生开“接触隔离”医嘱。 (2)、限制人员出入:医护人员相对固定,专人诊疗护理。 (3)、隔离标识清楚:进行床边隔离或单间隔离,应在床栏上或隔离房间门上和病人一览表上标贴蓝色接触隔离标识,以提醒医务人员以及家属。当实施床旁隔离时,应先诊疗护理其他病人,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安排在最后。 (4)、正确使用防护用品:近距离操作如吸痰、插管等戴防护镜;可能污染工作服时穿隔离衣;对耐万古霉素的金葡菌感染应穿一次性隔离衣。 (5)、诊疗用品(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输液架)等应专用。用后清洁消毒;其他不能专人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在每次使用后用 1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 (6)、对患者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使用过的抹布、拖布必须消毒处理。床单位进行终末消毒。 (7)、正确处置医疗废物,防渗漏密闭容器运送。利器放入利器盒。耐万古霉素的金葡菌感染病人产生的所有垃圾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其它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还是按生活垃圾处理。 (8)、标本运送:密闭容器运送。 (9)、解除隔离时间:多重耐药菌感染者应隔离至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即可解除隔离;对耐万古霉素的金葡菌感染患者还需在连续两次(每次间隔>24小时)培养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附: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措施: 空气隔离:将病人单间隔离(最好置于负压空调(每小时换气速率6~12次)之隔离室),并维持房门关闭;且空气需过滤后排出,不可重覆循环使用。接触病人需戴特殊口罩。手套和隔离衣不需要。:接触病人前后或处理污染物后要洗手。病人尽量置于隔离房间,必须外出时请病人戴口罩。需空气隔离的疾病:水痘、麻疹、弥漫性带状疱疹、开放性肺结核及喉结核等。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如产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由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呈现复杂性、难治性等特点,主要感染类型包括泌尿道感染、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近年来,多重耐药菌已经成为医院感染重要的病原菌。为进一步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做好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技术指南. 一、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

(一)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医疗机构应当高度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针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诊断、监测、预防和控制等各个环节,结合本机构实际工作,制订并落实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防控措施。 (二)加强重点环节管理。医疗机构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特别要加大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新生儿室、血液科病房、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烧伤病房等重点部门以及长期收治在ICU的患者,或接受过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或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留置各种管道以及合并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等重点人群的管理力度,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三)加大人员培训力度。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认识,强化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流行病学以及预防与控制措施等知识培训,确保医务人员掌握正确、有效的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二、强化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09)。医疗机构应当提供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特别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国专家共识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国专家共识 一、本文概述 1、简述多重耐药菌(MDR)的定义和背景 多重耐药菌(MDR)是指对通常敏感的常用的3类或3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多重耐药菌感染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挑战。MDR感染不仅增加了患者的治疗难度和医疗费用,还可能导致更高的病死率。多重耐药菌的传播也对医院感染的防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制定并执行针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有效预防与控制策略,对于保障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至关重要。在此背景下,《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国专家共识》旨在汇总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经验,为我国的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工作提供科学指导和实践建议。 2、多重耐药菌感染对全球和我国公共卫生的挑战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和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多重耐药菌(MDR)感染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MDR感染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疾病负担和死亡率,也对全球医疗体系构成了巨大的挑战。在我国,由于人口基数大、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抗菌药物使用不规范等多

种因素,MDR感染形势尤为严峻。 MDR感染对全球公共卫生造成了严重冲击。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人口流动频繁,MDR感染极易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传播。特别是在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MDR感染更容易爆发流行,给当地医疗体系带来沉重负担。 MDR感染给我国公共卫生带来了巨大挑战。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抗菌药物使用大国。然而,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和滥用现象普遍存在,导致MDR感染率不断上升。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基层医疗机构对MDR感染的防控能力相对较弱,一旦发生MDR感染爆发,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加强MDR感染防控工作,提高公众对MDR感染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规范抗菌药物使用,强化医疗机构感染防控措施,是当前我国乃至全球公共卫生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全球各国共同努力,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MDR感染这一全球公共卫生挑战。 3、本文目的和共识的重要性 本文旨在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视角,解析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策略,以期为临床医务工作者、医院感染控制专家、政策制

[gbk] 鲍曼不动杆菌检测分析手册[1]

鲍曼不动杆菌检测分析手册 一、分类和基因组特征 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属于莫拉氏菌科(Moraxellaceae),不动杆菌属,不动杆菌属命名于1986年,基于DNA-DNA杂交试验,已有21个基因种(genomospecies)被确定 (4,32) ,其中只有7种有正式的命名。鲍曼不动杆菌属于基因种2,是不动杆菌属中临床最常见的一种。 目前为止完成全基因组测序的鲍曼不动杆菌共有3株,多重耐药株AYE、全敏感株SDF、ATCC17978 (10,31) ,其基因组信息见表1-1。多重耐药株AYE携带3个质粒,但是令人惊讶的是这3个质粒没有携带任何已知的耐药相关基因。在AYE染色体中共有52个基因被预测与抗性相关(其中只有7个在SDF中也有分布),其中有45个抗性基因紧密地集合在一个86kb的抗性岛中,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抗性岛 (10) 。该抗性岛打断了一个“putative ATPase”读码框,该插入位点在SDF也发现伴有插入(19.6kb—25ORFs),都伴随着“ACCGC”的同向重复。目前为止AYE和SDF的基因组序列还没有在网上公布,关于这两个基因组的其他信息还有待进一步公布。 表1-1 测序株基因组信息 菌株号基因组大小G+C含量携带质粒大小基因组岛 AYE SDF 3.9Mb 3.2Mb 38.8% 38.2% 5,9,and 94 kb 6 kb,25 kb 86kb抗性岛 19.6kb基因岛

ATCC17978 3.9Mb 38.9% 13.4kb,11.3 kb 28个(16个毒力相关) 二、临床特征 鲍曼不动杆菌为条件致病菌,一般认为对健康个体不致病,但可使虚弱个体感染。可以引起肺炎、烧伤感染、伤口感染、脑膜炎、尿路感染、腹膜炎、心内膜炎、骨髓炎、关节炎等,并可进一步发展为败血症。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往往存在混合感染,如19%~35%的败血症病例为多菌感染 (29) ,所以临床表现不典型。 1.肺部感染就感染来源而言,既有外源性感染,又有内源性感染。口咽部菌体的吸入,很可能是内源性感染的主要发病机制。常有发热、咳嗽、胸痛、气急及血性痰等表现。肺部可有细湿啰音。肺部影像常呈支气管肺炎的特点,亦可为大叶性或片状浸润阴影,偶有肺脓肿及渗出性胸膜炎表现。 2.伤口及皮肤感染手术切口、烧伤及创伤的伤口,均易继发不动杆菌皮肤感染,或与其他细菌一起造成混合感染。临床特点与其他细菌所致感染并无明显不同。多无发热。偶可表现为蜂窝织炎。 3.泌尿生殖系统感染不动杆菌可引起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阴道炎等,亦可呈无症状菌尿症,但临床上无法与其他细菌所致感染区别,其诱因多为留置导尿、膀胱造瘘等。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如产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由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呈现复杂性、难治性等特点,主要感染类型包括泌尿道感染、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近年来,多重耐药菌已经成为医院感染重要的病原菌.为进一步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做好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技术指南. 一、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 (一)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医疗机构应当高度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针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诊断、监测、预防和控制等各个环节,结合本机构实际工作,制订并落实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防控措施。 (二)加强重点环节管理。医疗机构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特别要加大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新生儿室、血液科病房、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烧伤病房等重点部门以及长期收治在ICU的患者,或接受过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或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留置各种管道以及合并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等重点人群的管理力度,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三)加大人员培训力度.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认识,强化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流行病学以及预防与控制措施等知识培训,确保医务人员掌握正确、有效的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二、强化预防与控制措施

鲍曼不动杆菌

鲍曼不动杆菌LT

[ 主要指替加环素和( 或) 多黏菌素)敏感的菌株。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an Drug Resistant A.baumannii,PDRAB)则指对目前所能获得的潜在有抗不动杆菌活性的抗菌药物( 包括多黏菌素、替加环素) 均耐药的菌株[2-4]。目前,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控制上存在诸多困惑,制定针对该问题的权威共识将能规范并提高我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及防控水平。二、流行病学、耐药状况及主要耐药机制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我国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根据2010 年中国CHINET 细菌耐药性监测网数据显示,我国10 省市14 家教学医院鲍曼不动杆菌占临床分离革兰阴性菌的16.11%,仅次于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具有在体外长期存活能力,易造成克隆播散[5-6]。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危险因素包括:长时间住院、入住监护室、接受机械通气、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暴露以及严重基础疾病等[7]。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常见于危重患者,常伴有其他细菌和( 或) 真菌的感染[8]。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病死率高[9],但目前缺乏其归因病死率的大规模临床研究。鲍曼不动杆菌可引起医院获得性肺炎、血流感染、腹腔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7]。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最常见的部位是肺部,是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尤其是呼吸机相关肺炎(V AP)重要的致病菌。2010 年CHINET 监测提示不动杆菌占所有呼吸道标本分离革兰阴性菌的19.4%,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占17.5%;位居脑脊液及其他无

菌体液分离革兰阴性菌的第一位,分离率为7.2%;占血流感染革兰阴性菌的 3.9%;伤口脓液分离革兰阴性菌的7.2%;尿液分离革兰阴性菌的 2.7%。不动杆菌占腹腔感染分离菌的4.2%[10]。鲍曼不动杆菌导致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主要见于澳洲和亚洲的新加坡及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11]。国外也有鲍曼不动杆菌社区血流感染、脑膜炎、皮肤软组织感染的个例报道[11]。目前我国大陆未见报道。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日趋严重。国外研究发现多黏菌素 E 的敏感性最高[12];我国缺乏多黏菌素 E 大规模的耐药监测数据,有研究提示其耐药率最低,为10.8%[5],其次是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诺环素。2010 年中国CHINET 监测数据显示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为30.7%、米诺环素为31.2%,其他药物如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西丁、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苄西/舒巴坦、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等耐药率均在50%以上。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存在地区和医院差异,临床医生应了解当地尤其是所在医院耐药监测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主要有[1]:(1)产生抗菌药物灭活酶:①β内酰胺酶:最主要的是 D 组的OXA-23 酶,部分菌株还携带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头孢菌素酶(AmpC)和 B 类的金属β- 内酰胺酶;②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由于各种修饰酶的底物不同,可导致一种和几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2)药物作用靶位改变:拓扑异构酶gyrA、parC 基因突变导致的喹诺酮

一起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爆发的现场调查

一起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爆发的现场调查2006年7月5日,本市某医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发生多重耐药鲍曼不 动杆菌医院感染爆发,医院感染控制科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开展调查,确定感染来源、感染途径,以进一步采取控制措施,使感染爆发得到及时有效控制。 1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收集2006年4月18日-7月5日期间所有入住过该ICU的患者资料。 1.2 方法 1.2.1 医院感染病例调查对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1.2.2 医院感染病例确定凡2006年4月18日-7月5日期间入住过该ICU 的患者,临床出现下述两项之一者为临床诊断病例:①咳嗽、痰黏稠,肺部出现湿罗音,并有发热或白细胞总数和(或)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或X线片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②慢性气道疾患患者稳定期(慢性支气管炎伴或不伴阻塞性肺气肿、哮喘、支气管扩张症)继发急性感染,并有病原学改变或X线胸片显示与人院时比较有明显改变或新病变。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2001年版),在临床诊断基础上,经筛选的痰液中连续2次分离到鲍曼不动杆菌者为医院感染确定病例。 1.2.3 标本采集与细菌鉴定采用无菌湿棉签涂擦被检样本(物表、医务人员手指及鼻咽部)后,直接接种在5%羊血平皿上,在37℃温箱内培养48 h后,孵育出的细菌采用VITEK-32微生物自动鉴定及药敏仪进行鉴定。 1.2.4 抗菌药物敏感试验和基因型分析采用VITEK-32微生物自动鉴定及药敏仪进行微量药敏实验,检测该菌对17种抗生素(氨苄西林、氨苄西林-S、头孢唑啉、呋喃妥因、庆大霉素、氨曲南、头孢吡肟、头孢他定、头孢曲松、环丙沙星、亚胺培南、他唑巴坦哌拉西林、妥布霉素、复方新诺明、左氧沙星、美洛配能、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情况,并用PCR扩增,序列分析明确菌株的基因型,并分析归纳菌株之间的相关性。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流行病学调查 2006年4月18日-7月5日期间人住该ICU的患者共126例,发生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8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1例;年龄40~69岁,平均56岁;原发病为脑外伤5例,高血压病并发脑出血3例;使用呼吸机5例,气管切开1

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防治方法的探讨

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防治方法的探讨 摘要: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抗菌药的耐药性越来越严重了,其中鲍曼不动杆菌表现的尤为突出,出现了多重耐药(multidrug resistant,MDR)甚至泛耐药(parrdrug resistant,PDR)。本篇主要就其治疗和控制的方法进行讨论。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耐药机制,噬菌体疗法 1前言 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是一种需氧非发酵类,氧化酶阴性,硝酸盐还原阴性,无芽孢、无鞭毛的革兰氏阴性不动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在医院分布很广,主要引起医院获得性肺炎,尤其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菌血症、泌尿系统感染、继发性脑膜炎、伤口感染等等。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世界各地产生的耐药菌也越来越多,出现多重耐药(MDR)甚至泛耐药(PDR)。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从临床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达到30%,而且至少对三类抗生素产生耐药,这些耐药菌被列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目前,我国已建成“超级细菌”监测网络,卫生部要求各地发现“耐药细菌”病例必须在12小时内上报。与此同时,许多专家学者正在努力寻求新的解决方法,如药物联合治疗,噬菌体疗法等。 耐药机制: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包括染色体基因突变,外膜孔蛋白改变,药物主动外排系统和产生灭活酶等。而多重耐药的主要原因是基因的转移并积累。 2耐多药Ab株的治疗 2.1药物联合治疗:由于目前鲍曼不动杆菌对几乎所有的抗生素都产生了耐药性,但抗生素联合治疗仍有效。体外实验表明多粘菌素B与利福平,二甲胺四环素,头孢他啶,亚胺培南或阿奇霉素等有协调作用。专家研究20株耐亚胺培南Ab,联合使用多粘菌素B和利福平. 结果表明,多粘菌素B与利福平联用亦有良好的效果,多粘菌素B、亚胺培南与利福平这三者之间有协同作用,且都有协同杀菌作用。简而言之,抗生素联合治疗PDR一A比单方治疗有效,并可能抑制新的耐药性的出现。 2.2.噬菌体疗法: 噬菌体疗法早在上个世纪就提出来了,但对它的疗效还无法给出客观的评价,噬菌体疗法的诸多缺陷让人们却步了。再加上我们所熟悉的抗生素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从此噬菌体疗法的研究就搁置起来了。如今到了一个普遍抗生素耐药的时代,人们才又开始关注噬菌体了。今天,对于噬菌体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因此,离噬菌体疗法的广泛应用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专家利用噬菌体D29建立的PhaB法可快速诊断结核病,并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药敏试验结果,还有可能成为一种新型抗核药物的可能。Slopek等用噬菌体治疗耐药菌引起的败血 症获得良好结果, 因此, 噬菌体疗法可用于抗生素治疗无效的长期化脓性感染。在人MRSA 感染的临床试验中,噬菌体也被证明有可靠的疗效。虽然噬菌体疗法得到了证实,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自身的生物学变异、机体清除作用和毒力的水平传播等。总体来讲,噬菌体疗法有很广的发展前景,但仍需要做更进一步的研究。 2.3.考虑到噬菌体治疗的局限性,如宿主范围窄,稳定性差,治疗的最适浓度和最佳时间难以定论等等。因此,人们开始想各种应对措施,如噬菌体与抗生素联合应用,噬菌体鸡尾酒疗法等各种对噬菌体的改造。通过改造噬菌体能使细菌变得脆弱,从而使抗生素更加有效。目前我们熟知的M13的噬菌体,就是通过美国波士顿大学的生物工程学家詹姆斯·柯林斯和狄莫西·鲁改造而成的。噬菌体改造技术也将会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那些细菌难以清除的领域,比如工业、农业、以及食品加工业等。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防治策略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挑战和治疗策略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MDRAB)日渐增加。它不仅对目前常用的抗菌药物产生耐药,而且还在院内流行造成广泛的交叉感染,是临床医师普遍惧怕的细菌[1],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挑战,是美国IDSA呼吁重点防治的六大菌之一。本文就如何防治MDRAB的感染作如下综述:1 病原学概述 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为一群不发酵糖类、无动力、氧化酶阴性的革兰阴性球杆菌,自从1911年首次被发现以来,不动杆菌属的分类经过多次变迁, 现在根据DNA杂交技术将不动杆菌分为32个基因种,鲍曼不动杆菌是不动杆菌属感染最主要的菌种,约占72.9%[2]。鲍曼不动杆菌在高危人群中可引发严重的感染,国外资料显示其危险因素包括广谱抗生素的使用、机械通气、气管插管、侵入性操作、ICU环境等[3]。主要引起医院获得性肺炎,占院内获得性肺炎总数的3-5%,而在ICU病房更高达15%~24%。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感染一般死亡率为7.8%~23%,而在ICU病房更高达10%~43%[4]。 2 多重耐药株和泛耐药株定义 目前对于鲍曼不动杆菌的多重耐药或泛耐药定义,仍有一些争议,国外文献至少有50个不同的定义[5]。尽管如此,一般认为对下列5 类抗菌药中(具有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者) 3类以上药物耐药者为多重耐药株,包括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氟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泛耐药株(Pandrug-resistant Acinettobacter baumanii,PDRAB)是指对目前推荐用于上述经验性治疗的药物全部耐药者,但不包括多黏菌素及替加环素。 3 流行病学 根据美国院内感染监测数据(NNIS)以及中国医院感染资料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在院内感染中占第4位,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的又一个重要的非发酵菌[6]。在中国的一项10个不同地区教学医院内感染革兰氏阴性杆菌的调查发现:MDRAB的分离率由2003年的33%增至2004年的48% [7]。2007年中国CHINET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监测发现:MDRAB已经达到47.7%,并发现有2.8%菌株为PDRAB[8]。 鲍曼不动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水、食物等自然环境中,生存力强,能耐受肥皂,无需特殊营养,健康人群中其定植率40%,而在住院患者中其定植率更高[9],特别喜欢湿热的环境,国外20多年的监测发现不动杆菌的感染主要分布在炎热、潮湿的地区[10],国内的监测也发现不动杆菌的感染高峰存在季节性的流行特点[11]。自从1991年纽约首次爆发MDRAB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