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医诊断学基础复习重点

西医诊断学基础复习重点

西医诊断学基础复习重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诊断学基础重点

一、名词解释

1.稽留热:是指体温恒定的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2.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3.三凹征:表现为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明显凹陷,此时亦可伴有干咳及高调吸气性喉鸣。三凹征主要是由于呼吸肌极度用力,胸腔负压增加所致。常见于喉部、气管、大支气管的狭窄及阻塞,如喉梗阻。

4.咯血:喉及喉部以下的呼吸道任何部位的出血,经口腔咯出称为咯血。

5.呕血:是上消化道疾病(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器官,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胰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

6.黄疸: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粘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

7.嗜睡:是最轻的意识障碍,是一种病理性倦睡,患者陷入持续的睡眠状态,可被唤醒,并能正确回答和做出各种反应,但到刺激去除后很快又再入睡。

8.意识模糊:是意识水平轻度下降,较嗜睡为深的一种意识障碍。患者能保持简单的精神活动,但对时间、地点和人物的定向能力发生障碍。

9.昏睡:是接近于人事不省的意识状态。患者处于熟睡状态,不易唤醒,虽在强烈刺激下(如压迫眶上神经,摇动患者身体等)可被唤醒,但很快又再入睡。醒时答话含糊或答非所问。

10.浅昏迷:意识大部分丧失,无自主运动,对声、光刺激无反应,对疼痛刺激可出现痛苦的表情或肢体退缩等防御反应,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眼球运动、吞咽反射等可以存在。

11.深昏迷:全身肌肉松弛,对各种刺激全无反应。深、浅反射均消失。

12.主诉:是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和)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及其持续时间。

13.现病史:是病史中的主体部分,它记述患者患病后的全过程,即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经过。

14.脉搏短绌:脉率少于心率,节律绝对不齐。见于房颤、频发早搏。

15.正常血压:收缩压小于130mmHg,舒张压小于85 mmHg。

16.高血压:在安静、清醒的条件下采用标准测量方法,至少三次非同日血压的收缩压值达到或超过140 mmHg 和(或)舒张压达到90mmHg,即可认为有高血压。

17.高血压的分级:

18. 蜘蛛痣: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性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称为蜘蛛痣。多出现于上腔静脉分布的区域内,如面、颈、手背、上臂、前胸和肩部等处。

19. 皮下出血根据直径大小及伴随情况分为:小于2mm称为瘀点,3~5mm称为紫癜,大于5mm称为瘀斑,片状出血并伴有皮肤显着隆起称为血肿。

20.正常淋巴结:正常情况下,淋巴结较小,直径多在~0.5cm之间,质地柔软,表面光滑,与毗邻组织无粘连,不易触及,亦无压痛。

21.正常瞳孔:瞳孔是虹膜中央的孔洞,正常直径为3~4mm。

22.瞳孔缩小:瞳孔括约肌收缩,是由动眼神经的副交感神经纤维支配。见于虹膜炎症、中毒(有机磷类农药)、药物反应(毛果芸香碱、吗啡、氯丙嗪)等。

23.瞳孔扩大:瞳孔扩大肌收缩,是由交感神经支配,见于外伤、颈交感神经刺激、青光眼绝对期、视神经萎缩、药物影响(阿托品、可卡因)等。

24.调节反射:嘱病人注视一米以外的目标(通常是检查者的示指尖),然后将目标迅速移近眼球(距眼球约5~10cm),正常人此时可见双眼内聚、瞳孔缩小,称为调节反射。

25.辐辏反射:嘱病人注视一米以外的目标(通常是检查者的示指尖),然后将目标逐渐移近眼球(距眼球约5~10cm),正常人此时可见双眼内聚、瞳孔缩小,称为辐辏反射。

26.颈静脉怒张:在坐位或者半卧位(上半身与水平面成45°)明显见到颈静脉充盈,称为颈静脉怒张。见于右心衰、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上腔静脉阻塞综合症。

27.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右手压迫肿大的肝脏,颈静脉充盈明显,叫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提示肝脏淤血,是右心功能不全的重要早期征象之一,亦可见于渗出性或缩窄性心包炎。

28.呼吸过速:指呼吸频率超过20次/分。见于发热、疼痛、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及心力衰竭等。

29.呼吸过缓:指呼吸频率低于12次/分。呼吸浅慢见于麻醉剂或镇静剂过量和颅内压增高等。

呼吸:又叫酸中毒大呼吸。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尿毒症酸中毒时,常见到呼吸加深加快,称为Kussmaul呼吸。

31.潮式呼吸:又名陈施呼吸,是一种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为浅慢,随之出现一段呼吸暂停后,又开始如上变化的周期性呼吸。周期可长达30秒至2分钟,暂停期可持续5至30秒。

32.间停呼吸:又称比奥(biots)呼吸,表现为有规律的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一段时间,又开始呼吸,即周而复始的间停呼吸。

33.支气管呼吸音:为吸入的空气在声门、气管或主支气管形成湍流所产生的声音,颇似抬舌后经口腔呼气时所发出的“ha”的音响。该呼吸音强而高调,吸气相较呼气相短。正常人于喉部、胸骨上窝、背部第六七颈椎及第一二胸椎附近均可听到支气管呼吸音,其他部位听到为病理现象。

34.干啰音:是由于气管、支气管或细支气管狭窄或部分阻塞,空气吸入或呼出时发生湍流所产生的声音。特点:吸气、呼气均可听及,但以呼气末明显,强度和性质易改变,部位易变换。

35.湿罗音:是由于吸气时气体通过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如渗出液、痰液、血液、粘液和脓液等,形成的水泡破裂所产生的声音,故又称水泡音。吸气末较为明显,部位恒定,性质不易变。

36.猫喘:震颤为心脏触诊时手掌感到的一种细小的震动感,与在猫喉部摸到的呼吸震颤类似,又称猫喘。

37.五个听诊区:1.二尖瓣区,位于心尖搏动最强点,又称心尖区;2.肺动脉瓣区,在胸骨左缘第二肋间;3.主动脉瓣区,位于胸骨右缘第二肋间;4.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在胸骨左缘第三肋间,又称Erb区;5.三尖瓣区,在胸骨下端左缘,即胸骨左缘第四、五肋间。

38.奔马律:是一种额外心音发生在舒张期的三音心律,由于同时常存在的心律增快,额外心音与原有的S1、S2组成类似马奔跑时的蹄声,故称奔马律,是心肌严重损害的体征。

39.开瓣音:又称二尖瓣开放拍击声,位于第二心音后秒,见于二尖瓣狭窄而瓣膜尚柔软时。

40.心音分裂:当S1或S2的两个主要成分之间的间距延长,导致听诊闻及其分裂为两个声音即称心音分裂。

41.逆分裂:又称反常分裂,指主动脉瓣关闭迟于肺动脉瓣,吸气时分裂变窄,呼气时变宽。

级杂音:

一级:最轻,特点:很弱,需要在安静环境下仔细听诊才能听到,易被忽略。震颤:无

二级:轻度,特点:较易听到,杂音柔和。震颤:无

三级:中度,特点:明显的杂音。震颤:无

四级:响亮,特点:杂音响亮。震颤:有

五级:很响,特点:杂音很强,向周围甚至背部传导。震颤:明显

六级:最响,特点:杂音震耳,即使听诊器稍微离开胸壁也能听到。震颤:强烈

43.奥-弗杂音:即Austin Flint杂音,在心尖部听到的舒张期隆隆样杂音称为奥-弗杂音。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引起的相对性二尖瓣狭窄。

44. 格-斯杂音:即Graham Steel杂音,器质性病变少见,多由肺动脉扩张引起肺动脉瓣相对性关闭不全,产生舒张期杂音,称为格-斯杂音。常见于二尖瓣狭窄、肺源性心脏病等,伴明显肺动脉高压。

45.交替脉:是节律规则而强弱交替的脉搏,必要时嘱患者在呼气中期屏住呼吸,以排除呼吸变化所影响的可能性,为左室心力衰竭的重要体征之一,常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急性心梗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

46.奇脉:又称吸停脉,是指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系左室搏血量减少所致。常见于心包积液和缩窄性心包炎,是心包填塞的重要体征之一;亦可见于喉部狭窄和重度支气管哮喘等情况。

47.水冲脉:脉搏骤起骤降,急促而有力。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热、甲亢、严重贫血、动脉导管未闭等。

48.周围血管征:由于脉压增大所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表现为颈动脉搏动增强,水冲脉,毛细血管搏动征,枪击音和杜柔双重音等阳性体征,可统称为周围血管征阳性。亦可见于发热、贫血及甲亢等。

49.阑尾压痛点:位于脐与右髂前上嵴连线中、外1/3交界处。

50.墨菲氏征阳性:在吸气的过程中发炎的胆囊下移时碰到用力按压的拇指,即可引起疼痛,此为胆囊触痛,如因剧烈疼痛而致吸气终止称Murphy征阳性。

51.肾区压痛点:当肾脏或尿路有炎症或其他疾病时,可在相应部位有压痛点。1.季肋点(前肾点)第10肋骨前端,右侧稍低,相当于肾盂位置。2.上输尿管点:在脐水平线上腹直肌外缘。3.中输尿管点:在髂前上嵴水平,腹直肌外缘,相当于输尿管第二狭窄处。4.肋脊点:背部第12肋与脊柱的交角的顶点。5.肋腰点:第12肋与腰肌外缘的交角顶点。

52.移动性浊音:检查者自腹中部脐平面开始向患者左侧叩诊,发现浊音时,板指固定不动,嘱患者右侧卧,再度叩诊,如呈鼓音,表明浊音移动。同样方法向右侧叩诊,叩得浊

音后嘱患者左侧卧,以核实浊音是否移动。这种因体位改变而出现浊音区移动的现象,称移动性浊音。

53.正常肠鸣音:正常情况下,肠鸣音大约每分钟4~5次,频率、声响和音调变化较大,餐后明显,休息稀疏而微弱。

54.肠鸣音活跃:肠蠕动增强时,肠鸣音达到每分钟l0次以上,但音调不特别高亢,称肠鸣音活跃。

55.肠鸣音亢进:肠鸣音次数多且响亮、高亢,甚至成叮当声或金属声,称肠鸣音亢进,见于机械性肠梗阻。

56.肠鸣音减弱:肠壁蠕动减弱,肠鸣音减弱,或数分钟才听到—次,称肠鸣音减弱。

57.肠鸣音消失:持续听诊3~5分钟未听到肠鸣音,用手指轻叩或搔弹腹部仍未听到肠鸣音,称为肠鸣音消失。见于急性腹膜炎或麻痹性肠梗阻。

对颅神经: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位听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

59.林内试验:即Rinne试验,又称气导骨导比较试验。将振动的音叉柄部紧密放置于受试者—侧乳突部,受试者可听到振动的声音(骨导),当受试者表示声音消失时迅速将音叉移至该侧外耳道口1cm处(气导),如仍能听到声响,表示气导大于骨导,即林内试验阳性。

60.韦伯试验:即Weber试验,将振动的音叉柄部紧密放置于受试者颅中线前额处,正常人两侧耳骨导听力相等,骨导声响居中。传导性耳聋病侧声响较强,为阳性。感音性耳聋健侧声响较强,为韦伯试验阴性。

61.假性球麻痹:为中枢性延髓痹,病变部位在双侧皮质脑干束,表现为强哭强笑,咽反射存在,无舌肌萎缩。

62.浅感觉:包括痛觉,触觉,温度觉。

63.深感觉:包括运动觉,位置觉,震动觉。

64.皮层感觉:又称皮质感觉,是大脑综合分析的结果,包括皮肤定位觉,两点辨别觉,实体觉,体表图形觉。

65.六级肌力:0级,完全瘫痪,测不到肌肉收缩。

1级,仅测到肌肉收缩,但不产生动作。

2级,肢体能在床面上水平移动,但不能抬离床面。

3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抗阻力。

4级,能做抗阻力动作,但较正常差。

5级,正常肌力

66.单瘫:皮层型,表现为单瘫,为一个肢体瘫痪,表明大脑皮层运动区有破坏性病变。

67.偏瘫:内囊型,为偏瘫,偏身瘫痪,病变在对侧内囊。

68.交叉瘫:脑干型,表现为交叉瘫,为同侧颅神经麻痹与对侧肢体瘫痪,是脑干损伤的特有体征。

69.四肢瘫:颈膨大处发生横贯性损伤,可出现上肢周围性瘫和下肢中枢性瘫,称四肢瘫。 70.截瘫:腰膨大处发生横贯性损伤,则上肢正常,下肢为周围性瘫痪,称截瘫。

71.扁桃体肿大3度:不超过咽腭弓者为Ⅰ度:超过咽腭弓者为Ⅱ度;达到或超过咽后壁中线者为Ⅲ度。

72.甲状腺肿大3度:不能看出肿大但能触及者为Ⅰ度;能看到又能触及,但在胸锁乳突肌以内者为Ⅱ度;超过胸锁乳突肌外缘者为Ⅲ度。

二、问答题

1.现病史包括哪些内容?

1.起病情况与患病时间

2.主要症状的特点

3.病因和诱因

4.病情的发展与演变

5.伴

随症状6.诊治经过7.病程中的一般情况

2.三种黄疸如何鉴别?(略)

3.发热的临床分度?

低热:—38℃中等度热:—39℃

高热:—41℃超高热: 41℃以上

补充:

1.靴形心、梨形心、烧瓶样心的临床意义?

靴形心:左心室增大,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高血压性心脏病等。

梨形心:左心房增大或合并肺动脉段扩大,常见于二尖瓣狭窄,故又称二尖瓣型心。X 线见心右缘出现双边影或双房影,左心缘出现四弓影。

烧瓶样心:见于心包积液等。

2. 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的杂音特点?

1、肺野含有空气的肺在胸片上所显示的透明区域。

2、肺门正常肺门阴影主要由肺动脉、肺叶动脉、肺段动脉、伴行支气管以及与肺动脉重叠的肺静脉阴影构成。

3、肺纹理由肺动脉,肺静脉及支气管形成,主要成分是肺动脉及其分支。

4、Klerley B线位于两肺下野外侧,近肋膈角处,呈水平走行,垂直于胸膜,常为数条平行存在,也可存在于中、上肺野外带,多见于风湿性心脏病等所致的左心衰。

5、结核球肺结核边界清晰的圆形、椭圆形结节,密度较高,内常有钙化、裂隙样或新月样空洞,周围可见"卫星灶"

6、干酪性肺炎

浸润型肺结核主要见于成人,为原发病灶复发或外源性再感染,包括的范围很广,如渗出性、增殖性、干酪性和空洞性肺结核等,其基本病理特点是多种性质的病变同时存在,但常以某一种病变为主。以干酪性病变为主的浸润型肺结核称为干酪性肺炎。

7、肺充血肺动脉血流增多,主要见于左向右分流心脏病,X线表现为肺动脉段膨隆,肺门影增大,周围肺动脉成比例增粗、增多。

8、肺淤血是指肺部局部血管出现血液淤积,通常由左心衰竭引起,左心腔内压力升高,阻碍肺静脉回流,造成肺淤血。肺淤血时肺体积增大,呈暗红色,切面流出泡沫状红色血性液体。肺淤血的患者临床表现为气促、缺氧、发绀,咳嗽时咳出大量浆液性粉红色泡沫痰液。

9、靴型心所谓的“靴形心”,是指左心室扩大时胸片上表现为心尖圆隆上翘。典型者见于主动脉关闭不全。靴型心脏也称主动脉瓣型心脏,心界向左扩大,双肺正常,左室壁厚度正常。

10、梨型心因为左心房的扩大,导致心脏成为梨型样改变称为梨型心。因常见于二尖瓣狭窄,又称二尖瓣型心脏。二尖瓣狭窄时,舒张期血液由左房进入左室受阻,血液在左心房内潴留,使心房内压力和负荷异常增高,左房发生代偿性扩大与肥厚。

11、烧瓶样心心包积液患者心脏向两侧扩大,呈三角烧瓶状。

12、龛影胃肠道壁产生溃烂,达到一定深度,造影时被钡剂填充,当x线从病变区呈切线位投影时,形成的一突出于腔外的钡斑影像。

13、充盈缺损消化管腔内因隆起性病变而使钡剂不能在此该处充盈,多见于恶性肿瘤和肉芽肿。

14、憩室胃肠道管壁的薄弱区向外膨出,或因管腔外附邻近组织病变的粘连、牵拉造成管壁全层向外突出,致使钡剂填充的囊袋状影像。其内及附近的粘膜皱襞形态正常。

15、激惹征钡剂到达十二指肠球部后不易停留,迅速排出的现象,称激惹征。

16、骨软化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矿物质含量减少,未钙化的骨样组织增多,使骨骼的硬度减少而发生软化。

17、骨坏死骨组织局部代谢停止骨质坏死称为骨坏死。

18、骨质疏松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常为有机质和无机质同时减少。

19、阳性结石含钙量高,密度高的结石,可在X片上显影,这种结石称为阳性结石。

20、X线四大特征: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电离效应

21、肺部病变基本表现:渗出与实变、腺泡结节、纤维化、肿块、空洞与空腔、网状、细线状及条索状阴影、钙化、肺门改变

X线表现:

1、慢支:早期可无症状。病重者,可见肺纹理增多、增粗、扭曲,肺纹理伸展至肺野外带。有时可见肺间质纤维化网状阴影。

2、肺气肿:桶状胸,肋间隙增宽,透过度增加,肺纹理纤细、膈肌低平、心脏呈滴状。

3、支气管扩张:部分无阳性,少数可见肺纹理增多、增粗、紊乱或网状。扩张而含气的支气管可见管状透明阴影。囊状扩张可表现为多个薄壁空腔,

部分空腔内有液平。

4、肺炎:

大叶性肺炎:充血期,X线无明显变化,或仅可见局限性肺纹理增粗,增深。实变期,肺野出现均匀性密度增高的片状阴影,范围呈肺段性或大叶性分布,在大片密实阴影中常可见到透亮的含气气管影。消散期,实变阴影逐渐减退,有均匀性变为不均匀性,并出现散在的斑片状影,大小不等,继而可见到增粗的肺纹理。

支气管肺炎:也称小叶性肺炎。病位常在两肺下野中内带,表现为沿增粗的肺

纹理有散在的多数密度不均匀的、边界模糊的小斑片状致密阴影,

亦有融合成片状或云絮状密度增高的阴影,但密度不均匀。

间质性肺炎:常同时累计两肺,以中下野显着。表现为肺纹理增粗,模糊,可交织成网状,并伴有小点状影。肺门密度增高,模糊,结构不清。

5、肺脓肿:早期:表现为一较大的片状致密影,中心密度较浓,愈向外愈淡,边缘模糊。

病变中心肺组织坏死、液化及部分咳出后,则致密实变中出现含有液平的空洞。

慢性:空洞影,洞壁较厚,有或无液平面。

血缘性肺脓肿:多个类圆形致密影,有空洞形成。

6、肺结核:

原发性肺结核:

原发综合征:

肺门淋巴结炎--肺门增大;

原发灶--肺内斑片状高密度模糊影;

淋巴管炎---肺门与病灶之间可见条状高密度影

支气管淋巴结结核:淋巴结内低密度区,也可钙化及周围浸润。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粟粒样致密阴影。

急性血行播散型:三均匀,大小、密度、分布均匀,呈粟粒状;

慢性血行播散型:三不均,大小不一、密度不同、分布不均的多种性质的病灶。

继发性肺结核:

斑片状实变

肺段或肺叶实变:边缘模糊,密度不均,可见支气管充气征和空洞,常见于干酪样肺炎。

结核性空度:引流支气管呈条索状阴影与空洞相连。

支气管播散:沿支气管分布的斑点、斑片实变,病变可融合。

间质结节:常排列成“花瓣样”,肺结核典型表现。

结核球:边界清晰的圆形,椭圆形结节,密度较高,内常有钙化、裂隙样或新月样空洞,周围可见“卫星灶”。

结核性胸膜炎:

干性结核性胸膜炎:无异常。

渗出性性结核性胸膜炎:多为一侧,液体一般为浆液性,偶可为血性。

病程较长,有大量纤维素沉着。

7、肺癌: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中心型肺癌:阻塞性过度充气、阻塞性肺炎、阻塞性肺不张:反“S”征

外围型肺癌:早期较小,直径多在2cm内。多表现为肿块或结节,部分结节呈磨玻璃样不透明区。肿块常见不规则分叶、短细的毛刺、不规则的厚壁空洞,钙化少见,可有胸膜凹陷征。

转移性肺肿瘤:

血性转移:表现为单个或多个棉球状阴影或广泛粟粒样阴影,轮廓光滑,密度均匀,大小不一,多出现在中下肺野。

淋巴转移:肺门淋巴结肿大,肺纹理增粗、增深。分叶状结节影。

8、二尖瓣狭窄:

心影增大呈二尖瓣型,左心房及右心室增大,左心耳部凸出,肺动脉段突出,主动脉结及左心室变小,二尖瓣瓣膜偶见钙化。肺内为肺静脉高压或伴有肺动脉高压表现。

9、高血压性心脏病:

左心室肥厚增大及主动脉增宽、延长、迂曲为主。左心衰时左心房增大,并有肺淤血和肺水肿征象。

1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主要表现为慢性支气管炎,肺实质病变,肺气肿,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

80%为中度以上肺气肿。

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段突出,肺动脉主干、分支明显增大,周围肺野动脉骤然变细,形成残根状。

11、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左心室增大。。。。。。

胃食管静脉曲张X线表现为粘膜皱壁稍增粗,增宽,略有迂曲,有时因皱襞显示不连续而呈虚线状。晚期病情发展到典型阶段,X线表现为食管中下段粘膜皱襞明显增宽,迂回,呈蚯蚓状串珠状充盈缺损,管壁边缘呈锯齿状。

食管癌X线表现:1粘膜皱襞改变,由于肿瘤破坏黏膜层,使正常皱襞消失中断破坏,形成表面杂乱不规则影像2管腔狭窄,在侵润癌,肿瘤表现为环状狭窄,狭窄范围较局限。管腔狭窄也见于各型食管癌进展期,范围较大,轮廓不清楚,不对称,管壁僵硬。3腔内充盈缺损:肿瘤向内突出,形成不规则大小不等的充盈缺损此为增生性癌主要表现。

胃溃疡:直接征象是龛影,多见于胃小弯,其切线位呈乳头状边缘光滑整齐,密度均匀,龛影口部常有一圈粘膜水肿所造成的透明带。功能性改变1痉挛性改变2分泌增加3胃蠕动增强或减弱

十二指肠溃疡:绝大部分发生在球部,球部溃疡叫胃溃疡小,直径多在4~12mm,大都在后壁和前壁,因此该龛影轴位向上近似火山口状,其边缘大多光滑整齐,周围常有一圈透明带,或有放射状粘膜纠集。球部变形主要由于瘢痕收缩,粘膜水肿和痉挛所致。间接征象1激惹征2幽门痉挛3胃分泌增多和胃张力胃蠕动方面的改变4球部有固定压痛

脑梗塞:1缺血性梗死:CT上见低密度灶,其部位及范围与闭塞血管供血区一致,呈扇形,2~3小时可出现“模糊反应”,病灶变为等密度消失。2:出血性梗死:CT上在低密度梗死灶内,出现不规则斑点,片状高密度出血灶,占位效应明显。3腔隙性梗死:系深部髓质小血管闭塞所致,低密度灶10~15mm大小,好发于基底节,丘脑,小脑和脑干,中老年人常见。

脑出血:急性期血肿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升高的肾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团块,周围水肿带宽窄不一,局部脑室受压移位,破入脑室可见脑室内积血。

诊断学重点知识归纳

诊断学重点知识归纳 一、诊断学的定义 诊断学是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研究疾病的诊断方法和诊断过程的学科。它通过收集、分析和解释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资料,确定疾病的存在和性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二、诊断学的基本原则 1. 个体化:诊断应针对每个患者的独特情况,充分考虑其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因素。 2. 综合性:通过综合分析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全面诊断。 3. 确定性:诊断应尽可能准确,排除其他可能性,并给出确切的疾病名称。 4. 可靠性:准确、可重复性是诊断的基本要求,以确保不同医生在相同情况下得出相似的诊断结果。 三、常用的诊断方法 1. 病史采集:患者的病史包括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相关的个人和家族史等,对于诊断起着重要的作用。 2. 体格检查:通过观察、触摸、听诊、叩诊等手段,检查患者的身体外部和内部情况,帮助判断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3.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尿液、组织和体液等样本的检查,通过对生物体的化学、免疫、微生物学等方面的检测,获得疾病的相关

信息。 4. 影像学检查:通过X光、CT、MRI等影像学技术,观察和诊断人体内部的病变情况。 5. 生物组织检查:通过活检或手术切除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帮助确定疾病的性质和分级。 四、常见的诊断误区 1. 诊断偏见:医生对某种疾病的认识和经验偏向,可能影响到正确诊断。 2. 临床表现相似:某些疾病的临床表现相似,容易造成混淆和误诊,需要更多的检查和鉴别。 3. 实验室检查误差:实验室检查结果可能受到许多因素的干扰,如操作技术不当、设备故障等,需要谨慎解读。 4. 影像学检查解读:医生在解读影像学检查结果时,需要考虑到不同疾病的特点和变异,避免误诊。 五、诊断学的发展趋势 1. 个体化诊断: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个体化诊断将成为未来的主要方向,根据患者的基因信息,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能够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辅助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预测。 3. 分子诊断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能够从基因水平上揭示疾病的发生机制,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手段。

诊断学基础知识重点

诊断学基础知识重点 诊断学基础知识重点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医学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越来越受到重视。而 作为医学的基础学科,诊断学至关重要。在学习诊断学的过程中,一 些基础知识必须掌握。以下是这些基础知识的重点,按类划分。 一、生理学基础知识 1.血液样本的采集与处理。准确诊断需要合理的血液样本采集与处理,应掌握合适的采血部位、采血量、采血方式以及不同类型的血液样本 的处理方法。 2.影响临床检验的因素。影响临床检验结果的因素很多,如饮食、体育锻炼、服药及时间等。应掌握这些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能够进行 准确测定。 二、病理学基础知识 3.病因与病理生理学。病因是引起疾病的原因,病理生理学是研究器官组织失去正常生理功能的病理学过程。准确的病因与病理生理学理解 对于明确疾病诊断、制定治疗方案非常关键。 4.细胞与组织病理学。肿瘤学、炎症学等都属于细胞与组织病理学范畴。

掌握细胞与组织病理学知识能够提高疾病诊断的效果。 三、药学基础知识 5.基本药理学知识。掌握药物的毒性、药代动力学、药理学和药物相互作用等基本药理学知识,能够更好地判断疾病诊断及药物治疗效果。 6.临床药物学知识。包括药物的分类、使用禁忌以及化疗、抗生素应用等方面的知识。熟练掌握临床药物学知识对于制定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四、实验室检测基础知识 7.实验室检测方法。临床医学上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生化检验、免疫学检验、血细胞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等。了解不同检测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能够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以及进行相关的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 8.质量控制与质量评价。正确应用实验室检测方法需要进行相应的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应掌握这些知识,确保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 综上所述,以上基础知识是诊断学学习中的重点。只有深刻理解并掌握了这些知识,医生才能够更加准确地诊断疾病,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诊断学期末复习重点知识整理(名解、简答、论述)

诊断学期末复习重点知识整理(名解、简答、论述) 一、名词解释 (1)心电图 1.逆行P波:P波在II、Ⅲ、aVF导联倒置,aVR导联直立。 2.窦性P波:P波在I、II、aVF、V4〜V6导联直立,在aVR导联倒置。 3.文氏现象:出现于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P 波规律出现,PR间期逐渐延长,直 到P波下传受阻,脱漏1个QRS波群,PR间期又趋缩短,之后又逐渐延长,如此周而复始出现,称文氏现象。 4.病理性Q波:宽度超过0.04秒,深度超过同导联R 波的1/4的Q波,称病理性Q波。 5.窦性心律:凡起源于窦房结的心律,称为窦性心律,特点为P波规律出现。 ⑵症状: 1.心源性哮喘:急性左心衰竭时,常可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表现为夜间睡眠中突感 胸闷气急,被迫坐起,惊恐不安。轻者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后症状逐渐减轻、消失,重者可见端坐呼吸、面色发绀、大汗、咳浆液性粉红色泡沫痰,有哮鸣音,两肺底有较多湿性啰音,心率加快,可有奔马律。 2.柏油样便:上消化道或小肠出血使粪便呈黑色,由于附有粘液而发亮,类似柏油,故称 为柏油便。 3.呼吸困难:是指病人主观感受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表现为呼吸运动用力,严重时出现张口呼吸、鼻翼扇动、端坐呼吸,甚至面色发绀、呼吸辅助肌参与呼吸运动,并且可有呼吸频率、深度、节律的改变。 4.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C,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 5.稽留热:是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 °C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 (3)查体: 1.病理反射:指锥体束病损时,大脑失去了对脑干和脊髓的抑制作用而出现的异常反射。 2.蛙腹:腹腔内有大量积液,患者平卧位时腹壁松弛,液体下沉于腹腔两侧致侧腹壁明显膨出,腹部外形呈扁而宽,称蛙腹。 3.震颤:为触诊时手掌尺侧(小鱼际)或手指指腹感到—种细小震动感,与在猫喉部摸到 的呼吸震颤类似,又称猫喘。 4.啰音:是呼音吸以外的附加音,该音正常情况下并不存在,故非呼吸音的改变。 5.奔马律:系一种额外心音发生在舒张期的第三心音,由于同时常存在的心率增快,额外 心音与原有的SI、S2组成类似马奔跑时的蹄声,故称奔马律。 6.梨型心:肺动脉高压时,左房增大,心腰消失,似梨形,称梨型心,常见于二尖瓣狭窄。 7.靴型心:左室增大,心腰加深,似靴形,称靴型心,常见于主动脉瓣闭合不全。 8.杂音:是指除心音与额外心音外,在心脏收缩或舒张期发现的异常声音。 9.颈静脉怒张:右心衰竭、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以及胸腔、

西医诊断学医师考试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症状学 热型 1、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1 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 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温差>2度。 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 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4、回归热:体温骤然升至39以上,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 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 5、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后逐渐下降至正常 见于布鲁菌病 6、不规则热: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 第三单元检体诊断 1、伤寒可见面容为:无欲貌 2、核黄素缺乏可见:地图舌 3、颈静脉搏动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 4、可引起颈静脉怒张的疾病:右心功能不全,缩窄性心包炎,上腔静脉梗阻;心包积液。 5、肺实变最早出现的体征:支气管语音 6、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适合听诊:舒张期杂音 7、胸骨左缘第1、2肋间及其附近区听到连续性杂音见于:支脉导管未闭。 8、心脏的绝对浊音界是:右心室 9、第二心音产生的机理主要是:两个半月瓣关闭时的震动。 10、可使二尖瓣狭窄的杂音更为清晰体位:左侧卧位 11、中枢性瘫痪可出现:病理反射消失 12、主动脉瓣狭窄时杂音形成的机理:血流加速 13、肺动脉高压:第二心音分裂多见 14、左心功能不全:舒张期奔马律多见 15、洋地黄中毒的心律失常是:频发或多源性室早 16、洋地黄量不足的心律失常是:心房纤颤快速心室率 17、二、三尖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一心音分裂 18、主、肺动脉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二心音分裂 19、右心功能不全可出现:点头运动 20、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可出现:二尖瓣开放拍击音 心脏: 周围血管征――头部随脉搏呈节律性点头运动、颈动脉搏动明显、毛细血管搏动征、水冲脉、枪击音与杜氏双重杂音。――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热、贫血及甲亢等 1、二尖瓣狭窄: 二尖瓣面容,心尖搏动向左移,心尖部触及舒张期震颤; 心浊音界早期稍向左,以后向右扩大,心腰膨出,呈梨形; 心尖部S1亢进,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可伴开瓣音,P2亢进; 2、二尖瓣关闭不全: 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常呈抬举性; 心尖部S1减弱,心尖部有3/6级或以上较粗糙的吹风样全收缩期杂音,范围广泛,常向左腋下及左肩胛下

西医诊断学基础重点总结(部分)

西医诊断学基础重点总结(部分) 1. 主诉的概念及注意事项 主诉是迫使患者就医的最明显、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持续时间,也就是本次就诊的最主要原因。 记录主诉时,应包括患者感觉最痛苦的一个或几个主要症状(或体征)的性质和持续时间。若主诉包括几个症状,应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通常用一两句话加以概括,力求简明扼要,主诉要有显著地意向性,确切的主诉常可提供对某系统疾病的诊断线索。尽可能用患者自己的言辞,不用医师的诊断用语。 2. 现病史概念及包括内容 现病史是病史中最重要的部分。包括现在所患疾病的最初症状、自开始到就诊的全过程,即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经过。 1) 起病情况及患病时间 2) 主要症状的特点、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程度、缓解和加速的因素 3) 病因和诱因 4) 病情的发展和演变 5) 伴随症状 6) 诊治经过 7) 病程中的一般情况 3. 问诊项目 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 婚姻史、月经史及生育史、家族史 4. 正常叩诊音的种类及其出现的部位 清音:正常肺部的叩诊音,提示肺组织的弹性、含气量和致密度正常 浊音:叩击被少量含气组织覆盖的实质脏器时产生(如叩击被肺的边缘所覆盖的心脏或肝脏的部分)。病理状态下肺组织含气量减少(如肺炎)所表现的叩诊音也为浊音。

鼓音:正常见于左下胸的胃泡区及腹部;病理则见于肺空洞、气胸或气腹等 过清音:提示肺组织含气量增多、弹性减弱,常见于肺气肿 实音:生理见于叩击不含气的实质器官,如心脏、肝脏,病理见于大量胸腔积液或肺实变 5. 测量体温的方法及其正常值 l 口腔(36.3°~37.2°) 水银柱甩到35°以下,水银端置于舌下,紧闭口唇,不用口腔呼吸(以免冷空气入口腔,影响口腔体温),测量五分钟后读数。 l 肛门(36.5°~37.7°) 患者取侧卧位,水银柱甩至35°以下,水银端放在患者腋窝深处,肛表水银端涂以润滑剂,徐徐插入肛门,深达肛门的一半为止,放置5分钟后读数。 l 腋下(36.3°~37°) 擦干腋窝汗液,水银柱甩至35°以下,水银端放在患者腋窝深处,嘱患者用上臂将温度计夹紧,放置10分钟后读数。 6. 正常脉率:正常成人,在安静状态下频率为60-100次/分钟。儿童较快,婴幼儿可达130次/分钟,老年人较慢,女性较男性快。 脉率短绌:脉率少于同时计数的心率,称为脉率短绌 7. 高血压:在未服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j即为高血压 8. 概念题1 l 急性病容:面色潮红,兴奋不安,有时面部与发际多汗,口唇干燥,呼吸急促,表情痛苦,有时鼻翼煽动,口唇疱疹。常见于急性感染性疾病,如肺炎链球菌肺炎、疟疾、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l 慢性病容:面容憔悴,面色晦暗或苍白无华,双目无神,表情淡漠等。多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肝硬变、严重肺结核、恶性肿瘤等。 l 甲亢面容:眼裂增大,眼球突出,目光闪烁,呈惊恐状,兴奋不安,烦躁易怒。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l 二尖瓣面容:面色晦暗,双颊紫红,口唇轻度发绀。见于风湿性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西医诊断学基础重点知识点总结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西医诊断学基础重点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症状学 热型1、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1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 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温差>2度。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 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4、回归热:体温骤然升至39以上,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 5、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后逐渐下降至正常见于布鲁菌病 6、不规则热: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 炎 第三单元检体诊断 1、伤寒可见面容为:无欲貌 2、核黄素缺乏可见:地图舌 3、颈静脉搏动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 4、可引起颈静脉怒张的疾病:右心功能不全,缩窄性心包炎,上腔静脉梗阻;心包积液。 5、肺实变最早出现的体征:支气管语音

6、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适合听诊:舒张期杂音 7、胸骨左缘第1、2肋间及其附近区听到连续性杂音见于:支脉导管未闭。 8、心脏的绝对浊音界是:右心室 9、第二心音产生的机理主要是:两个半月瓣关闭时的震动。 10、可使二尖瓣狭窄的杂音更为清晰体位:左侧卧位 11、中枢性瘫痪可出现:病理反射消失 12、主动脉瓣狭窄时杂音形成的机理:血流加速 13、肺动脉高压:第二心音分裂多见 14、左心功能不全:舒张期奔马律多见 15、洋地黄中毒的心律失常是:频发或多源性室早 16、洋地黄量不足的心律失常是:心房纤颤快速心室率 17、二、三尖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一心音分裂 18、主、肺动脉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二心音分裂 19、右心功能不全可出现:点头运动 20、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可出现:二尖瓣开放拍击音 心脏:

西医诊断学重点笔记

西医诊断学重点笔记 第一单元症状学 热型 1、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1 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 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温差>2度。 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 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4、回归热:体温骤然升至39以上,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 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 5、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后逐渐下降至正常 见于布鲁菌病 6、不规则热: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 第三单元检体诊断 1、伤寒可见面容为:无欲貌 2、核黄素缺乏可见:地图舌 3、颈静脉搏动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

4、可引起颈静脉怒张的疾病:右心功能不全,缩窄性心包炎,上腔静脉梗阻;心包积液。 5、肺实变最早出现的体征:支气管语音 6、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适合听诊:舒张期杂音 7、胸骨左缘第1、2肋间及其附近区听到连续性杂音见于:支脉导管未闭。 8、心脏的绝对浊音界是:右心室 9、第二心音产生的机理主要是:两个半月瓣关闭时的震动。 10、可使二尖瓣狭窄的杂音更为清晰体位:左侧卧位 11、中枢性瘫痪可出现:病理反射消失 12、主动脉瓣狭窄时杂音形成的机理:血流加速 13、肺动脉高压:第二心音分裂多见 14、左心功能不全:舒张期奔马律多见 15、洋地黄中毒的心律失常是:频发或多源性室早 16、洋地黄量不足的心律失常是:心房纤颤快速心室率 17、二、三尖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一心音分裂 18、主、肺动脉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二心音分裂 19、右心功能不全可出现:点头运动 20、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可出现:二尖瓣开放拍击音心脏:

西医诊断学重点汇总

绪论 名解 体征:患者的体表或内部结构发生的可觉察的改变。 症状:患者病后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验和感觉。 第二章 一、问诊的内容(8个) 1、一般项目 2、主诉 3、现病史 4、既往史 5、系统回顾 6、个人史 7、婚姻史 8、月经史: 一般项目: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出生地,民族,婚姻,通信地址,电话号码,病史陈述者及可靠程度等。 现病史:1、起病情况与患病时间2、主要症状的特点3、病因与诱因4、病情的发展和演变5、伴随病状6、诊治经过7、病情中的一般情况。 二、主诉的名解: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 第四章 发热 一、正常体温的值36~37 二、病因和分类 (1)感染性发热各种病原体如病毒 (2)非感染性发热如1、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 2、抗原抗体反应3、内分泌与代谢疾病 4、皮肤散热减少 5、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 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三、发热的分度分为三度 低热:37.3~38 中等度热:38.1~39 高热:39.1~41 超高热41度以上 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温差>2度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 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4、回归热:体温骤然升至39以上,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 5、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持续数天后又逐渐身高,如此反复多次。见于布鲁菌病 6、不规则热: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 水肿 咳嗽和咳痰 【临床表现】

咳嗽的性质:咳嗽无痰或少痰为干性咳嗽;咳嗽伴有咳痰为湿性咳嗽 咳嗽的音色:咳嗽声音嘶哑为炎症或肿瘤压迫喉返神经;鸡鸣样咳嗽见于百日咳;金属音见于纵膈肿瘤和主动脉瘤和支气管癌;咳嗽声音低微或无力见于严重肺气肿,声带麻痹,及极度衰弱者。 痰的性质:恶臭痰厌氧菌感染;铁锈谈为肺炎球菌肺炎;黄绿色或翠绿色痰为铜绿假单细胞;痰白粘稠且牵拉成丝为真菌;稀薄浆液中含粉皮样物为刺球幼病;粉红色泡沫痰为肺水肿 【伴随症状】 1、咳嗽伴发热为呼吸道感染,肺结核,胸膜炎 2、伴胸痛为肺炎,胸膜炎,支气管哮喘,肺栓塞等 3、伴呼吸困难为喉水肿,气胸和肺淤血等 4、伴咳血为支气管扩张,肺结核,支气管癌 5、杵指状为支气管扩张,慢性肺脓肿和支气管肺癌和脓胸 咯血 咯血量的大小500ml为小量,100~500ml为中等量,500ml以上或一次咳血100~500ml为大量。 呼吸困难 一、类型有哪些如肺源性呼吸困难等 类型:肺源性呼吸困难,心源性呼吸困难,中毒性,神经精神性,血源性 二、特别注意肺源性和心源性呼吸困难 肺源性呼吸困难: 1、吸气性呼吸困难特点吸气费力,可出现三凹征(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明显凹陷)见于喉部,气管,支气管的狭窄与诸塞 2、呼气性呼吸困难特点吸气费力,吸气缓慢,吸气时间延长。原因是肺泡弹性减弱或小支气管痉挛见于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堵塞性气肿支气管哮喘 3、混合性呼吸困难原因肺和胸膜病变特点吸气和呼气均感到呼吸费力,呼吸频率增快,深度变浅伴呼吸音异常或病理性呼吸音。见于重症肺炎,重症肺结核,大面积肺栓塞,气胸,广泛性胸膜增厚等。 心源性呼吸困难 见于左心衰原因肺淤血和肺泡弹性降低 机制:1、肺淤血2、肺泡张力增高,刺激牵拉感受器 3、肺泡弹性减低4 、肺循环压力增高 黄疸 一、1正常值总胆红素(TB)1.7~17.1Umol\L,CB 0~3.42umol/L UCB 1.7~13.68umol/L 二、分类(1)溶血性黄疸(2)肝细胞性黄疸(3)堵塞性黄疸(4)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意识障碍 一、 二、临床表现有五种 (1)嗜睡:能被唤醒能做出回答和反应但刺激去除后很快又入睡 (2)意识模糊: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发生障碍 (3)昏睡:不易被唤醒在强刺激下可被唤醒但很快又入睡。 (4)昏迷:1、轻度昏迷无自主运动,对声、光刺激无反应对疼痛可作出防御。 2、中度昏迷对剧烈刺激可作出防御反应,眼球无转动。 3、深度昏迷对各种刺激无反应。 (5)谵妄:以兴奋性增高为主的失调状态。

《诊断学基础》复习要点

检体诊断局部 1. 病症:是指患者主观感受到的异常和不适。体征:是医师客观检查到的病态表现。 2. 发热的病因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1〕由各种病原体所引起的感染均可引起感染性发热;2〕非感染性发热: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抗原—抗体的反响、内分泌与代谢障碍、皮肤散热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3. 发热的临床分度:低热:37.5到38中等度热:38.1到39 高热:39.1到41 超高热41度以上。 4. 稽留热:体温持续39到40度以上,达数日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度。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等的发热极限。 弛张热:体温在39度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体温差达2度以上,最低时一般仍高于正常水平。长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等。 5. 牵涉痛:当某些内脏器官发生病变时,长在体表的一定区域产生感觉过敏或痛觉,这种现象称为牵涉痛。患病内脏的传出神经纤维和被牵涉皮肤部位的传入神经纤维由同一后根进入脊髓,故牵涉痛的部位对病变部位的判断有一定帮助。如胆囊疾病可出现右肩背部的牵涉痛,心绞痛除心前区及胸骨后的疼痛外还可牵涉至左上肢内侧等。 6. 吸气性呼吸困难:吸气显著困难,气道高度狭窄时呼吸肌极度紧张,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凹陷,称三凹征。见于各种原因引擎的喉、气管、大支气管的狭窄与梗阻。 呼气性呼气困难:是由于肺组织弹性减弱及小支气管痉挛、狭窄,呼气时气流在肺泡和细支气管的阻力增大。 7. 发绀:是指血液中复原血红蛋白增多,致使皮肤与黏膜呈青紫色的表现。当毛细血管血液的复原血红蛋白量超过50g/L时,皮肤黏膜即可出现发绀。 8. 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疾病很多,临床上前三位的病因分别是:消化性溃疡、食管与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黏膜病变。 9. 主诉:是迫使患者就医的最明显、最主要的病症或体征及持续时间,也就是本次就诊的最主要原因。 10. 呼气味:浓烈的酒味见于酒后或醉酒,刺激性蒜味见于有机磷农药中毒,烂苹果味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氨味见于尿毒症,腥臭味见于肝昏迷。 ——37.7 腋下36—37 12. 脉搏短绌:心律失常时,如心房颤抖、频发早博等,脉律少于心律,这种现象称为脉搏短绌。 13. 血压:心室收缩,血液从心室流入动脉,此时血液对动脉的压力最高,为收缩压;心室舒张,动脉血管弹性收缩,血液仍慢慢继续向前流动,但血压下降,此时血压称为舒张压。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差为脉压。平均动脉压=舒张压+脉压/3。 14. 甲状腺功能亢进面容:简称甲亢面容。眼裂增大,眼球突出,目光闪烁,呈惊恐貌,兴奋不按,烦躁易怒。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二尖瓣面容:面色晦暗,双颊紫红,口唇轻度发绀。见于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 苦笑面容:发作时牙关禁闭,面肌痉挛,呈苦笑状。见于破伤风。 满月面容:面圆如月,皮肤发红,常办痤疮和小须。见于库欣综合症及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患者。 体位:自动体位;患者活动自如,不受限制,见于轻病或者疾病早期。被动体位;患者随意调整或变换体位,需别人帮助才能改变体位。见于极度衰弱或者意识丧失的患者。强迫体位;患者为了减轻疾病的痛苦被迫采用的某些特殊的体位,强迫仰卧位监狱急性腹膜炎。强迫侧卧位见于一侧胸膜炎及大量胸腔积液。强迫坐位见于心肺功能不全的人。角弓反张位见于破伤风及小儿脑膜炎。 15. 玫瑰疹:是一种鲜红色的斑疹。直径2—3cm,由病灶周围的血管扩张形成,压之退色,松开有复现,多见于胸腹部。对伤寒和副伤寒有诊断意义。 16. 蜘蛛痣:是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性扩张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多出现在上腔静脉分布区,如面、颈、手背、上臂、前胸和肩等。一般认为与雌激增多有关,常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时。慢性肝病患者手掌大、小鱼际常发红,加压后退色,称为肝掌,其机制与蜘蛛痣相同。 17. 局限性淋巴结肿大:非特异性淋巴结炎:一般炎症所致的淋巴结肿大多有肿痛,外表光滑无粘连,不硬.口腔内炎症-->颌下淋巴结肿大,化脓性扁桃体炎、齿龈炎等慢性疾病-->颈部淋巴结肿大,上肢炎症-->腋窝淋巴结肿大,下肢炎症—>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结核:肿大淋巴结常发生在颈部血管周围,多发性,质地较硬,大小不等,可互相粘连或与附近组织、皮肤粘连,移动性差。如组织发生干酪性坏死,那么可触到波动感,晚期破溃后形成痿管,愈后后可形成疤痕。转移性淋巴结肿大:恶性肿瘤转移所致的淋巴结肿大,质硬或有橡皮样感,一般无压痛,外表光滑或有突起,与周围组织粘连不易移动。左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多为腹腔脏器癌肿〔胃癌、肝癌、结肠癌〕转移,右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多为胸腔脏器癌肿〔肺癌、食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西医诊断学重点

西医诊断学 第一单元症状学 细目一发热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感染性发热(最常见):各种病原微生物 2。非感染性发热: 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术后、烧伤、出血等 抗原抗体反应:如风湿热、药物热、结缔组织病 内分泌代谢障碍:如甲亢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如中暑、脑出血等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多为低热,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其他表现,属功能性范畴。 二、发热的分度 低热37。3~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 三、热型及临床意义 1。稽留热:39~40℃,24小时内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及伤寒高热期。 2.驰张热:>39℃,24小时内波动范围>2℃,常见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3.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骤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4。波状热:体温渐升至39℃或以上,数天后渐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布氏杆菌病。 5.回归热:体温骤升至39℃以上,持续数日后又骤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几天后规律 地交替一次.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等 6.不规则热: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常见于结核病、风湿热等。 胸痛的诱因与缓解因素 1)心绞痛常因劳累、体力活动或精神紧张而诱发,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而对心肌梗死的胸痛无效. 2)心脏神经症的胸痛在体力活动后反而减轻。 3)反流性食管炎的胸骨后烧灼痛,在服用抗酸剂后减轻或消失。 细目四腹痛 1.内脏性腹痛:①部位不确切;②疼痛感觉模糊;③常伴恶心,呕吐,出汗等其他自主神经兴奋症状 2。躯体性腹痛:①起病急程度重,②持续剧烈痛;③定位明确;随体位、咳嗽变化加重;④腹膜刺激征阳性3.牵涉痛:①定位明确;②疼痛剧烈;③有压痛,肌紧张及感觉过敏等。

医学诊断学知识重点汇总

医学诊断学知识重点汇总 14.心脏杂音的产生机制 心脏杂音指在心音与额外心音之外,子啊心脏收缩或舒张时,在心脏或血管内产生湍流所致的室壁、瓣膜或血管壁震动所产生的异常声音,具体机制时:1.血流加速;2.瓣膜开放口径或大血管通道狭窄;3.瓣膜关闭不全;4.异常血流通道;5.心脏结构异常;6.大血管瘤扩张 2.产生水肿的几项主要因素为;⑴①钠与水的潞留如继发性醛固朗增多症等⑵;②毛细血管滤过压升高如有心衰竭等(3)②毛细血管

通透性增高如急性肾炎等;(4)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通常继发于血清白蛋白减少如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5)淋巴液或静脉回流受阻如丝虫病或血栓性静脉炎等。 15.二尖瓣分裂的常见形式和临床意义 分为1.生理性分裂,多数人可见,尤其是青少年;2.通常分裂,时临床最常见的第二心音分裂,见于完全性右束支传到阻滞、肺动脉狭窄、二尖瓣狭窄等引起肺动脉瓣关闭明显延迟的疾病或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室间隔缺损等引起主动脉瓣提前关闭的疾病;3.个固定分裂,见于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4.反常分裂,又称逆分裂,时病理性体征,见于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也可见于主动脉瓣狭窄或重度高血压时。 16.引起腹部隆起的常见原因:腹腔积液,腹内积气,腹内巨大肿块。 17.简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脏体格检查特点 答;1、视诊:颜面苍白,点动运动,musset 氏征,颈动脉搏动增强,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毛细血管搏动;2、触诊: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呈抬举性,有水冲脉;3、叩诊: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心腰凹陷,呈靴型;4、听诊:心尖区S1减弱,主动脉瓣区A2减弱,主动脉瓣听可听到舒张期叹气样杂音,有相对二尖瓣狭窄时,心尖部出现Austin-Flint杂音,可有枪击音和杜氏二重音 24.期前收缩的听诊特点和心电图特点 答:听诊特点:在规则心律的基础上,突然提前出现一次心跳,其后有较长间歇,S1明显增强,S2明显减弱。 心电图特点:1.提前出现的一个异位节律;2.常因干扰下一个心动周期的正常心律而出现一段较长的代偿间歇。 25.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点: 答:1.P波消失,代以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颤动波,以V1导联最为明显;2.心房颤动波的频率为350——360次/分;3.心室律绝对不规则;4.QRS波一般不增宽 26. 腹部常用触诊法和适应症 触诊方法:(1)浅触诊法:用以检查腹壁的紧张度及有无压痛、肿块、搏动感;(2)深部滑行触诊法:用以检查腹腔脏器或肿块,触诊肝脾时尤其注意与呼吸运动的配合;(3)双手触诊法:主要用于肾的触诊,也可用于脾触诊;(4)深压触诊法:用于检查压痛及反跳痛;(5)冲击触诊法:用于有腹水的病人检查腹腔内肿大的脏器或肿块;(6)钩指触诊法:适于腹壁薄软者和儿童 27.试述心肌梗塞各期的心电图表现。 心肌梗塞的心电图呈规律性演变:①早期(超急性期):心电图上产生高大的T波,以后迅速出现ST段斜型抬高,尚未出现异常Q波,仅持续数小时。②急性期:高耸T波开始降低,出现异常Q波,ST段呈弓背向上抬高,继而下降;直立的T波开始倒置,并逐渐加深,持续数小时至数周。③近期(亚急性期):抬高的S-T段基本恢复至基线,Q波持续存在,倒置T波逐渐变浅。持续数周至数月。④陈旧期(愈合期):心梗后3~6月或更久。S-T段和T波恢复正常或T波持续倒置、低平,趋于恒定不变,留下坏死的Q波。 28.腹壁静脉曲张的临床意义 腹壁静脉曲张常见于门静脉高压致循环障碍或上下腔静脉回流受阻而有侧枝循环形成时,此时腹壁静脉可显而易见或迂曲变粗。(正常时脐水平线以上的腹壁静脉血流自下向上经胸壁静脉和腋静脉而竟如上腔静脉,脐水平线以下的腹壁静脉自上向下经大隐静脉而流入下腔静脉。)门静脉阻塞有门脉高压时,腹壁曲张静脉常以脐为中心向四周伸展,血液经脐静脉孔而入腹壁浅静脉向四方流。下腔静脉阻塞时,曲张的及购买大部分在腹壁两侧,有时在臀部及股部外侧,脐以下的腹壁浅静脉血流向上流;上腔静脉阻塞时,上腹壁或胸壁的浅静脉曲张血流转向下方。 18.在平静时,病人颈动脉搏动明显增强应考虑什么病?机理是什么? 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状腺机能亢进,高血压病等 主要是由于脉压增大所致 19.体温测量误差的常见原因是什么? 答:1)测量前未将体温计的汞柱甩到36以下; 2)采用腋测法时肢体未能将体温计夹紧; 3)检测局部存在有冷热物品或刺激。 20.皮肤弹性减弱见:长期消耗性疾病或严重脱水者。此外年老者亦可见皮肤弹性减弱。 21.水肿分为三度: 1)轻度水肿:仅见于眼睑、眶下软组织、胫骨前、踝部皮下组织,指压后可出现组织轻度下陷,平复较快; 2)中度水肿:全身组织均可见明显水肿,指压后可出现明显的较深的或的组织下陷,平复较慢; 3)重度水肿:全身组织严重水肿,身体低位皮肤紧张发亮,甚至有液体渗出。此外,胸腔、腹腔等浆膜腔内可见积液,外阴 部亦可见严重水肿。 22.桶状胸的临床特征及其意义 为胸廓前后径增加,有时与左右径几乎相等,甚或超过左右径,故呈圆桶状。肋骨的斜度变小,其与脊柱的夹角常大于450。肋间隙增宽且饱满。腹上角增大,且呼吸时改变不明显。见于严重肺气肿,老年或矮胖体形者。 23.气胸和胸腔积液的鉴别 (1)相同点: 视诊:均有呼吸急促,发绀,肋间隙膨胀,呼吸动度减弱,肋间隙饱满和膨隆 触诊:患侧呼吸运动度减弱,心尖搏动和气管向健侧移,语音震颤减弱,脉率增快; 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2)不同点:叩诊气胸呈鼓音,胸腔积液叩诊呈浊音或实音;听诊,胸腔积液上方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胸语音及羊鸣音,有时出现胸膜摩擦音。 16.影响心尖搏动位置改变的病理因素有哪些?请各举一例说明。 ①横膈位置的影响:如大量腹水、腹腔肿瘤等使心尖搏动外移。 ②纵膈位置的影响:一侧胸膜增厚或肺不张,心尖搏动移向健侧。 ③心脏增大:右心室增大时向左移位,左心室增大时向左下移位。 ④先天性右位心:心尖搏动位于右侧与正常心尖搏动相对应的部位。 23简述腹部触诊的内容 (1)腹壁紧张度;(2)压痛及反跳痛;(3)脏器触诊:肝脏、胆囊、脾脏、肾脏、膀胱、胰腺;(4)腹部包块:正常腹部可触及的包块及异常包块;(5)液波震颤;(6)振水音 23.肝脏的触诊内容:1.大小:肝界的范围;2.质地:软、韧、硬;3.表面状态和边缘是否整齐;4.压痛:炎症和肝肿大时有压痛,肝

西医诊断学重点汇总

西医诊断学重点汇总 西医诊断学是医学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疾病的识别、分类、评估和处理等方面。准确的诊断对于治疗疾病至关重要。本文将总结西医诊断学的重点内容,帮助读者理解并掌握这门学科。 第一点:患者病史的收集与分析 在进行西医诊断时,医生首先需要收集和分析患者的病史。病史包括患者的主诉、疾病的起始时间、发展过程、症状的特点以及与其他疾病的关系等。通过仔细分析病史,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疾病类型,并制定相应的检查方案。 第二点: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是西医诊断的基本步骤之一。医生通过观察、询问和触诊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检。体格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寻找异常体征和症状。例如,检查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心率、血压等,以及检查特定部位的疼痛、肿胀、红肿等情况。 第三点: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是西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患者体液、组织或细胞的检查,可以获取更精确的诊断信息。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检查、尿液分析、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等。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因、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测疾病的进展。 第四点:病情评估与诊断判断

在收集并分析完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信息后,医生需要对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并作出诊断判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等综合考虑,来确定最可能的疾病诊断。病情评估也包括对疾病的预后情况进行估计,以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第五点:诊断的准确性与鉴别诊断 西医诊断的准确性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准确的诊断可以为合理的治疗提供依据。尽管一些疾病的诊断比较直接,但也有一些疾病的症状非常相似,容易产生混淆。因此,在西医诊断中,医生需要进行鉴别诊断,排除其他可能性,确保最终的诊断结果是准确的。 总结起来,西医诊断学是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通过准确的诊断,医生可以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患者病史的收集与分析、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病情评估与诊断判断以及诊断的准确性与鉴别诊断等都是西医诊断学的重点内容。通过深入学习和掌握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诊断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西医诊断学考试重点

西医诊断学考试重点 西医诊断学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科目之一,在医学生的学习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是通过各种检查手段和技术来判断疾病的种类和病情,进而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治疗方案。本文将介绍西医诊断学考试的重点内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和应对考试。 首先,西医诊断学考试重点是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流程。在诊断疾病时,医生通常会遵循一定的流程,如了解病史、观察症状、进行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等,以便准确地判断疾病的种类和程度。在考试中,学生需要掌握不同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流程,并能够根据具体病例进行分析和判断。 其次,考试重点还涉及常见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学生需要深入了解各种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病因、发病机制、并发症等,以便准确地进行诊断。同时,学生还需要学会进行鉴别诊断,即在相似症状的情况下,区分出不同疾病的可能性。鉴别诊断是诊断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考试的难点之一。 此外,西医诊断学考试重点还包括辅助检查方法和结果的解读。辅助检查是指医生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室检查、放射学检查、影像检查等手段获取的更为客观的病理学信息。学生需要熟悉各种辅助检查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技巧,并能够准确地解读检查结果,从而提供更科学的医学诊断。 最后,在西医诊断学考试中,还需要学生了解与诊断有关的法律和伦理问题。医学诊断不仅仅是科学活动,还涉及到患者的权益和医生

的责任。因此,学生需要了解医学伦理的基本原则和法律规定,遵循职业道德的要求,保护好患者的隐私和安全。 总结起来,西医诊断学考试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流程、常见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辅助检查方法和结果的解读,以及与诊断有关的法律和伦理问题。同学们在备考中应注重理论学习,加强实践操作,多做习题和模拟考试,提高自己的诊断能力和判断水平。只有全面掌握这些重点内容,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成为优秀的医学专业人才。

西医诊断学重点笔记

西医诊断学重点笔记 西医诊断学是医学领域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患 者的体格检查、病史采集、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一系列手段, 确立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下面是一些西医诊断学的重要知识点和 笔记。 1. 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是医生通过观察、触诊、叩诊和听诊等手段对患者进行身 体检查的过程。体格检查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而作 出正确的诊断。常用的体格检查方法包括:神经系统检查、心血管系 统检查、呼吸系统检查和腹部检查等。 2. 病史采集: 病史采集是指医生通过询问患者及家属或者病历记录等途径,了解 患者的病情发展过程、症状表现、既往病史和家族病史等信息。病史 采集是诊断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确定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处 理方案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是通过对患者血液、尿液、体液和组织样本等进行化学、生化、细胞学等检验分析的手段,以获得患者疾病的相关指标和生理 状态的变化。常用的实验室检查项目有: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 免疫学检查和肿瘤标志物检测等。

4. 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通过应用X射线、超声波、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 共振成像(MRI)等技术,获得患者体内器官和组织的断面图像,以了解 疾病的解剖结构、形态及其异常表现。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射 线检查、超声检查、CT扫描和MRI检查等。 5. 诊断思维模式: 诊断思维模式是指医生在临床实践中,通过整合患者的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信息,进行疾病的推理和判断的 思维方式。常见的诊断思维模式有:病因诊断、鉴别诊断和概率诊断等。 6. 诊断工具和技术: 现代医学发展使得诊断学拥有了更加精确和高效的工具和技术。例如,PCR技术可用于病原体的检测和基因突变的分析;纳米技术可用 于细胞和组织的显微观察;人工智能技术可用于图像分析和数据处理,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7. 诊断误区和挑战: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常常会面临一些诊断误区和挑战。例如,疾病 的症状和体征可能与其他疾病相似,造成漏诊或误诊;某些病症可能 具有不典型的表现,使得诊断难度增加;患者自身的认知和语言能力 也会对诊断造成影响。 总结:

西医诊断学基础复习重点

诊断学基础重点 一、名词解释 1.稽留热:是指体温恒定的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2.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3.三凹征:表现为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明显凹陷,此时亦可伴有干咳及高调吸气性喉鸣。三凹征主要是由于呼吸肌极度用力,胸腔负压增加所致。常见于喉部、气管、大支气管的狭窄及阻塞,如喉梗阻。 4.咯血:喉及喉部以下的呼吸道任何部位的出血,经口腔咯出称为咯血。 5.呕血:是上消化道疾病(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器官,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胰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 6.黄疸: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粘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 7.嗜睡:是最轻的意识障碍,是一种病理性倦睡,患者陷入持续的睡眠状态,可被唤醒,并能正确回答和做出各种反应,但到刺激去除后很快又再入睡。 8.意识模糊:是意识水平轻度下降,较嗜睡为深的一种意识障碍。患者能保持简单的精神活动,但对时间、地点和人物的定向能力发生障碍。 9.昏睡:是接近于人事不省的意识状态。患者处于熟睡状态,不易唤醒,虽在强烈刺激下(如压迫眶上神经,摇动患者身体等)可被唤醒,但很快又再入睡。醒时答话含糊或答非所问。 10.浅昏迷:意识大部分丧失,无自主运动,对声、光刺激无反应,对疼痛刺激可出现痛苦的表情或肢体退缩等防御反应,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眼球运动、吞咽反射等可以存在。 11.深昏迷:全身肌肉松弛,对各种刺激全无反应。深、浅反射均消失。 12.主诉:是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和)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及其持续时间。 13.现病史:是病史中的主体部分,它记述患者患病后的全过程,即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经过。 14.脉搏短绌:脉率少于心率,节律绝对不齐。见于房颤、频发早搏。 15.正常血压:收缩压小于130mmHg,舒张压小于85 mmHg。 16.高血压:在安静、清醒的条件下采用标准测量方法,至少三次非同日血压的收缩压值达到或超过140 mmHg 和(或)舒张压达到90mmHg,即可认为有高血压。 17.高血压的分级: 18.

2023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西医诊断学考试重点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西医诊断学考试重点 第一单元症状学 热型 1、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1 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 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温差>2度。 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 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4、回归热:体温骤然升至39以上,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 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 5、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后逐渐下降至正常 见于布鲁菌病 6、不规则热: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 第三单元检体诊断 1、伤寒可会面容为:无欲貌 2、核黄素缺乏可见:地图舌 3、颈静脉搏动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

4、可引起颈静脉怒张旳疾病:右心功能不全,缩窄性心包炎,上腔静脉梗阻;心包积液。 5、肺实变最早出现旳体征:支气管语音 6、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适合听诊:舒张期杂音 7、胸骨左缘第1、2肋间及其附近区听到持续性杂音见于:支脉导管未闭。 8、心脏旳绝对浊音界是:右心室 9、第二心音产生旳机理重要是:两个半月瓣关闭时旳震动。 10、可使二尖瓣狭窄旳杂音更为清晰体位:左侧卧位 11、中枢性瘫痪可出现:病理反射消失 12、主动脉瓣狭窄时杂音形成旳机理:血流加速 13、肺动脉高压:第二心音分裂多见 14、左心功能不全:舒张期奔马律多见 15、洋地黄中毒旳心律失常是:频发或多源性室早 16、洋地黄量局限性旳心律失常是:心房纤颤迅速心室率 17、二、三尖瓣关闭不一样步可致:第一心音分裂 18、主、肺动脉瓣关闭不一样步可致:第二心音分裂 19、右心功能不全可出现:点头运动 20、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可出现:二尖瓣开放拍击音 心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