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南省虞城县第一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 短

河南省虞城县第一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 短

短文两篇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疏通文义,积累重点词语。

2、背诵和默写这两篇短文;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

3、联系背景,了解作者,体会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答谢中书书》

课前预习

1、陶弘景:字,号,丹阳人。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又被称为“”。有《》。

2、书:书信,是一种应用文体。我国应用性文体从来不排斥审美的文学属性,尤其是书信一体,多记事写景陈情。

3、朗读,给课文划分节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课内探究

1、翻译词语、句子,填空。

①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本句总领全文,点明中心。围绕“”字来写。

接下来的十句,描写了秀丽的山川景色。

②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极写山之,( 视)。水之,(视)。白、高山、流三重景物,境界清新。

③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用视极目远眺,的竹木和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灿烂辉煌的气象。

④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由景转入景的描写。通过描写与两个特定的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⑤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 )有能与( )其奇者。

文章又以收尾,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也流露出能和谢公()等古今山水高士比肩的自豪/自得之感。

2、短文中的山川之美,美不胜收,你头脑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请任选一个角度,“这里有_____之美,你看______”的句式给大家描绘一番。

第二课时《记承天寺夜游》

课前预习

1、题解:本文选自。此文写于作者贬biǎn(降)官黄州期间,承天寺,在今湖北南。

2、作者:苏轼是朝人,字,号,是唐宋“”之一。与父亲、弟弟并称“”。他的词雄浑豪迈,是宋代“”词派的代表。你还学过他的哪些诗词?写出题目。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读音:未寝.()相与.()遂.()藻.()荇.()竹柏()

节奏: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积累关于“月”的诗句。

课内探究

1.翻译下列句子,并解释重点词语:

①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②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③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背诵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苏轼夜游的起因是什么?

(2)句话描绘了月夜美景?怎样描写的?

(3)文章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你认为那些语句与“闲”有关?(4)这篇短文含蓄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博文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 答谢中书书》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把握课文的修辞手法和感情内涵,学习赏析文中凝练生动的语言。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知识连接】 1、文体常识 (1)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2)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江宁)人,自号华阳隐居。南朝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 (3)谢中书, 即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陶弘景给谢徵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4)康乐, 即谢灵运(385~433)东晋时代的诗人,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是中国山水诗的开创者,被称为“山水诗鼻祖”。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 1、初读:扫除生字障碍,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陶弘.景______夕日欲颓.______ 沉鳞._____ 竞跃.______ 欲.界之仙都______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 2、自读3—5遍,读熟。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字词及翻译各句(借助课下注释) 答谢中书 ..________书.______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____。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______。青林翠竹,四时.______俱._____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晓雾将歇.______,猿鸟乱鸣;夕日欲颓.______,沉鳞 ..______竞跃.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是欲界 ..______。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______其奇.______者。 ..______之仙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 (1)本文第一句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2)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

初中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7课《虞初新志》简介

《虞初新志》简介 课文中是这样表述核舟的长度和高度的:“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八分”有多长1古代的“分”和现代的“分”相同吗?“二黍许”又究竟有多高?这是每个读者都会产生的疑问。 我国古代历来有“累黍定尺”的做法,《汉书?律历志》明确记载:“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长短也。本起黄钟之长。以于谷柜黍中者,一黍之广,度之九十分黄钟之长。一黍为一分,十分为一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十丈为引,而五度审矣。”这段文字告诉我们,一粒黍的长度约为一分,一百粒黍累加起来的长度即为一尺。黍,又称黍子,多为椭圆形,平滑而有光泽,有白色、黄色和褐色三种。古代,我国北方栽培较多,供食用或酿酒,现在种植很少。作者用“二黍许”来表述核舟的高度,在当时是通俗易懂的。 古代的一尺到底有多长?清代的《律吕正义》中有这样的记述:“且验之今尺,纵黍百粒得十寸之全,而横累百粒适当八寸一分之限。”由此可见,清代以前是横向累黍百粒为一尺,而清代则是纵向累黍百粒为一尺。有人曾做过实验,黍子横排一百粒约合23厘米,纵排一百粒则为32厘米。也就是,清代以前一尺长约23厘米,清代一尺长约32厘米。一九七五年,我国天文史学家伊世同先生,从元代制造的铜圭残件上发现了当时量天尺的刻度,通过考定,一尺长24.5厘米 (选自《文物》1978年2期《量天尺考》)。 《核舟记》一文的作者魏学洢及核舟的雕刻者王叔远均为明代人。明代的度量衡基本延用了元代的标准。我们姑且以元代的一尺长24.5厘米即一分等于0.245厘米来推算核舟的长度和高度,那大约是1.96厘米长,0.49厘米高。 搞清楚核舟究竟有多大,这篇课文的思想底蕴会尽显庐山真面目,不言自明。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新人教版

记承天寺夜游 1教学目标 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赏析月下美景,理解作品蕴涵的思想感情。 3.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2学情分析 《记承天寺夜游》是编在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望月抒怀”单元的一篇文章,在本课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大量的咏月诗,但是却没有接触过苏轼的文章,对苏轼本人也了解甚少。《记承天寺夜游》是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全文仅84字,却描绘了一个月光澄碧、竹影斑驳、幽静迷人的夜景,传达了作者微妙的心情。因此在本课学习中,学生要初步领略苏轼的人生观,领略苏轼精美的文笔,进而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所以本课设计我从咏月诗词积累大比拼入手,承接本单元之前的内容,又以苏轼被贬的经历,激起学生对苏轼的好奇和敬意。感情朗读是本课设计线索,分初读、读懂文意、读出美感、读出情感、读出苏轼的人生观几个层次。课堂中充分展现我校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势,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品读、交流、质疑。老师只是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适时为学生补充学习资料,是学生学习的助手。整堂课以有形与无形,苏轼那诗意面对逆境、智慧面对得失;他超然于世俗名利的人生观润物细无声的走进了学生的心灵。 西北农村学生阅读量少,视野狭窄、思维不活跃等问题一直是制约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因素,所以笔者充分挖掘名家作品的写作技巧,又引导学生细心观察体味生活,将写作难度分化于每堂课。在本课中苏轼写景抒情的写作方法再一次为学生指点迷津,老师顺势以本校校园夜景为题材激发学生写作灵感,即兴练笔,领会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情朗读,赏景悟情。 【教学难点】品悟“闲人”一词当中饱含的复杂感情。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记承天寺夜游 一、导入新课,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阅读兴趣。 1、课前播放孙祖英的《望月》营造诗意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情感。 2、老师激励学生:“明月寄情思,很多诗人借月抒怀,你知道哪些咏月的诗句?”小组竞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故事二则》随堂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故事二则》随堂练习及答案 【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错误 ..的是哪一项?() A.拜.见(bài) B.热敷.(fū) C.目标.(biāo) D.拴.住(suān)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 ..的是哪一项?() A.皮夫 B.成绩 C.能手 D.模糊 3.“如果不规范开车,你的驾照会有被吊.销的危险。”这句话中“吊”的意思是() A.悬挂 B.提取,收回 C.中国旧时钱币单位 D.祭奠死者或对遭到丧事的人家、团体给予慰问 4.病已入蔡桓侯骨髓,()扁鹊不逃往秦国,()治不了他的病。 A.虽然……但是…… B.如果……就…… C.因为……所以…… D.即使……也……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扁鹊治病》一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B.《扁鹊治病》一文告诉我们有了病不要害怕。 C.《纪昌学射》这篇文章既是成语故事,又是寓言故事。 D.《纪昌学射》这个故事说明了学习一样本领,练习基本功很重要。 二、课文回顾。 1.纪昌成为神箭手,除了基本功扎实外,还有和这几种原因。 2.《扁鹊治病》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 ,如果跨越时空,面对蔡桓公,你想对他说:。 3.我还读过其他的寓言故事,如:、等。 【阅读理解】 三、把《凉州词》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 又过了十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侯,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蔡桓候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扁鹊,你这次见了蔡桓侯,为什么一声不响就跑掉了?”扁鹊解释道:“皮肤上的病用热敷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现在蔡桓侯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给他医治!” 1.文中括号里应加入的词语是()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7课 郭沫若诗两首》

第27课郭沫若诗两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内容并熟练背诵。 2、体会诗中自然的联想、丰富的想像。 过程与方法: 1、朗读训练,体会语言的节奏感与和谐美。 2、发挥想象与联想,仿写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作者向往追求理想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朗读训练,分清节奏,念准重音,读出感情; 2、品味诗歌语言,理解意象,把握情感。 教学难点: 1、通过想像和联想去品味诗歌的意境和蕴含。 教学方法:朗读法、想象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有谁能讲出这个古老的爱情悲剧呢?故事中有情人被阻隔在天河两岸,难以团圆,历代文人墨客都对此发出了太多感慨和遐想。然而在郭沫若的诗中,我

们将读到关于这段传说的别样故事。 二、整体感知 1、走近作者 郭沫若(1892——1979),我国近代著名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一生的主要作品有:诗集《女神》、《星空》;散文《我的幼年》、《反正前后》;戏剧《屈原》、《棠棣之花》。 2、时代背景 20年代初期,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各派军阀窒息着。诗人在苦闷中彷徨。他不满现实,热烈地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浪漫气息浓郁的诗,这些诗收录在《星空》里。 三、研读《天上的街市》 1、听录音朗读,注意停顿 2、生自读课文,读出感情 3、思考以下问题 师:全诗共四个小节,哪些是写实的,哪些是想象的? 生:第一节写实的,二~四节是想象。 师:诗人由远远的街灯和天上的明星依次想到什么? 生:诗人想到了天上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物品、牛郎织女在天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街灯、明星—天上的美丽街市—街市上陈列的珍奇物品—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7课《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新人教版

第27课《记承天寺夜游》 教与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背诵课文。 2、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验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教与学重难点: 感知景物描写方法,体验归隐情趣。 教与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成果,疏通文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声朗读课文,借助页下注释,读准字音。 2、反馈预习情况。向大家推荐认为值得积累或要引起注意的字词。提出自己拿不准的字词请求帮助。学习新课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提示一些重要词语,帮助学生理解文句)。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念:想遂:于是,便至:到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盖:原来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只 2、请学生翻译全文,要求其余学生能做出中肯评价。 3、.全班齐读短文,要求字音准确,句读恰当。 (考虑到本文篇幅不长且难于理解的字词不多,因此本文对于文言基础知识的落实以交流预习成果的形式展开,这样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用于诵读,体会作者情感,同时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文言的兴趣及能力。) 4、介绍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1).请同学说说对苏轼的了解。 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工诗擅词,散文汪洋恣肆,有“雄视百代”的称誉。《记承天寺夜游》写于他谪居湖北黄州之时。 (2).教师补充对苏轼的看法。 师:关于苏轼,刚才大家都说了,苏轼的一生比之常人的一生应该说是非常不幸的,但他活得十分快乐,而我们很多人平平常常地过日子,却说人生无趣。看来他们真的该好好地学一学苏轼,问问他为什么能过得如此快乐。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希望下课的时候大家能从苏轼这里获得使人生快乐的真谛。 (这一环节花了较多时间让学生了解苏轼,一方面是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本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另一方面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多些介绍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二)、读出自我,合作交流(难句解疑,体会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1.文中哪一个词可以让我们看出苏轼此时的处境?如何理解“闲人”一词的含义?苏轼心情如何? 苏轼以犯人身份贬黄州,无薪俸,故租50亩荒地经营。有诗日:“不令寸土闲,饥寒未知免。”“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又有“自笑平生为口忙”之旬。苏轼要养活一家老小,好像很忙啊。要开荒种地,要种麻植桑,还要造房子,为糊口奔忙。他是闲人吗?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7课皇帝的新装》知识讲解

《皇帝的新装》知识讲解 撰稿:王欢欢审稿:王军霞 梳理运用 作者与背景 安徒生(1805—1875),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他的著名的童话有《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海的女儿》《夜莺》《皇帝的新装》等。安徒生的童话继承并发扬了民间文学朴素清新的格调,既适合于儿童阅读,也适合于成年人鉴赏。他创造的艺术形象,如:没有穿衣服的皇帝、坚定的锡兵、拇指姑娘、丑小鸭、红鞋等,已成为欧洲语言中的典故。 这篇童话写于1837年。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欧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而处于北欧边陲的丹麦却还是个君主立宪国家。拿破仑战争最激烈的时候,丹麦统治阶级利用英法矛盾,以中立地位大搞海上粮食贸易,引起英国不满,英国要求丹麦交出从事贸易的舰队和商船,成为英国的附庸国。丹麦拒绝这一要求,英军于1807年炮击哥本哈根,摧毁了丹麦的舰队,丹麦便由中立倒向拿破仑一边,成为交战国。8年后,拿破仑战败,丹麦也成为战败国而失去广大领土,耗尽了钱财,银行倒闭,农村萧条,刚刚兴起的小型工业也全部破产,丹麦最终成了英国的附庸国。丹麦人民身受本国封建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剥削,过着饥寒交迫的贫困生活,而封建统治阶级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安徒生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改编了《皇帝的新装》,把揭露的锋芒直指封建统治阶级的头子,并无情地嘲讽了贵族、宫廷的丑恶行径,深刻地解剖了当时社会的病状。 知识积累 1.呈报:报告(上级)。 2.滑稽.(jī):(言语、动作)引人发笑。这里是荒唐的意思。 3.陛.(bì)下:对君主的尊称。 4.精致:精巧细致。 5.无双:没有第二个(能够相比)。 6.赐.(cì):赏赐。 7.御聘:皇帝请的(人)。御,指皇帝。 8.爵.(jué)士:欧洲君主国最低的封号,不世袭,不在贵族之内。 9.华盖:古代帝王出门,张在头顶上或车上的华丽的伞盖。 10.炫.(xuàn)耀:夸耀。 11.称.(chèn)职: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都能够胜任所担任的职务。称,适合、相当。 12.不可救药:病重到已无法救治,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13.骇.(hài)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骇,震惊。 14.随声附和.(hè):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 15.头衔.(xián) 16.妥当 ..(tuǒ dang)17.勋.章(xūn) 18.钦.(qīn)差大臣 考题例析 (2011 辽宁大连)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记叙的顺序通常有顺叙、倒叙和插叙等,《羚羊木雕》和《爸爸的花儿落了》都采用了插叙手法。 B.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写了一个皇帝受骗上当的故事,主要是为了告诉人们要识破骗子的阴谋诡计。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手术台就是阵地》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手术台就是阵地》知识点01我会认 斗dòu (战斗、斗争、勾心斗角) 棒bàng(棍棒、棒棒糖、冰棒) 恩ēn(恩情、恩重如山、感恩) 大dài(大夫、看大夫) 血xuè(血丝、血液、鲜血) 撤chè(撤走、撤退、撤销) 险xiǎn(危险、险情、铤而走险) 瓦wǎ(瓦片、瓦房、添砖加瓦) 帘lián(布帘、门帘、水帘洞) 迅xùn(迅速、迅疾、迅猛) 速sù(快速、火速、高速公路) 夺duó(争夺、争分夺秒、强词夺理) 秒miǎo(秒针、秒表、分秒必争) 02多音字 斗dòu (战斗)dǒu(斗胆) 弹dàn(子弹)tán(弹性) 03近义词 激烈一一热烈陆续一一连续敏捷一一灵敏 沉思一一深思同意一一允许恳求一一请求 04反义词 敏捷一一迟钝同意一一拒绝危险一一安全 迅速一一缓慢胜利一一失败结束一一开始 05理解词语 气焰嚣张:比喻人的气势高涨、放肆(多含贬义)。

激烈:(动作、言论等)剧烈。 陆续:表示前后相继,时断时续。 硝烟:炸药爆炸后产生的烟雾。 恳求:恳切地请求。 敏捷:反应迅速快捷。 腹腔:躯干腹部的腔,其内容纳胃、小肠、肝和其他内脏器官。 继续:(活动)连下去;延长下去;不间断。 争分夺秒:不放过一分一秒,形容对时间抓得很紧。 连续:一个接一个。 06句子解析 1.硝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 “硝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在这种危险的环境中,白求恩仍然镇定地为伤员做手术,敏捷地从伤员腹腔里取出弹片,表现出白求恩不顾自己安危,救死扶伤的伟大国际主义精神。 2.齐会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胜利结束了。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连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 作者用了“三天三夜”“六十九个小时”具体表现白求恩坚持连续手术时间长,这样的方法叫列数字。比如:我们学校的学生可多了,有一千八百多人呢! 07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这篇课文主要写抗日战争时期,齐会战斗打响后,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大夫坚持在手术台上为伤员做手术的故事。 2.白求恩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 白求恩认为手术台就是医生打仗的阵地。抢救伤员就是打仗。既能点明白求恩大夫工作的环境,又能表现出白求恩大夫不怕牺牲,坚守岗位的精神。 3.白求恩仍然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做了一个又一个。从“争分夺秒”这个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情况越来越危急,白求恩一心只想着加快手术的速度,尽可能地在短时间里抢救更多的伤员。

初中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7课《蔚蓝的王国》屠格涅夫简介

屠格涅夫简介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是19世纪俄国有世界声誉的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诗人和剧作家,早期写诗〔?帕拉莎??地主?等〕。1847~1852年发表?猎人笔记?,揭露农奴主的残暴,农奴的悲惨生活,因此被放逐。在监禁中写成中篇小说?木木?,对农奴制表示抗议。以后又发表长篇小说?罗亭?〔1856年〕、?贵族之家?〔1859年〕,中篇小说?阿霞??多余人的日记?等,描写贵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好发议论而缺少斗争精神的性格。在长篇小说?前夜?〔1860年〕中,塑造出保加利亚革命者英沙罗夫的形象。后来发表长篇小说?父与子?,刻画贵族自由主义者同平民知识分子之间的思想冲突。后期长篇小说?烟?〔1867年〕和?处女地?〔1877年〕,否认贵族反动派和贵族自由主义者,批评不彻底的民粹派,但流露悲观情绪。此外还写有剧本?村居一月?和散文诗等。 出生于世袭贵族之家,生于俄国奥廖尔省奥廖尔一个旧式富裕家庭,父亲是一个骑兵团团长,十六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屠格涅夫的妈妈脾气很不好,经常打骂自己的孩子。1833年进莫斯科大学文学系,一年后转入彼得堡大学哲学系语文专业,毕业后到德国柏林大学攻读哲学、历史和希腊与拉丁文。屠格涅夫进入莫斯科大学学习一年,随后转入圣彼得堡大学学习经典著作,俄国文学和哲学。1838年前往柏林大学学习黑格尔哲学。在欧洲屠格涅夫见到了更加现代化的社会制度,被视为“欧化〞的知识分子,主张俄国学习西方,废除包括农奴制在内的封建制度。 1843年春,屠格涅夫和他的最早师父李根〔中文译名〕共同发表叙事长诗?巴拉莎?受别林斯基好评,二人建立深厚友谊。 1847~1851年,他在进步刊物?现代人?上发表其成名作?猎人笔记?。以一个猎人在狩猎时所写的随笔形式出现的,包括25个短篇故事,全书在描写乡村山川风貌、生活习俗、刻画农民形象的同时,深刻揭露了地主外表上文明仁慈,实际上丑恶残暴的本性,充满了对备受欺凌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写出了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良好品德。该作品反农奴制的倾向触怒了当局,当局以屠格涅夫发表追悼果戈里文章违反审查条例为由,将其拘捕、放逐。在拘留中他写了著名的反农奴制的短篇小说?木木?。 19世纪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创作的旺盛时期,他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罗亭?(1856)、?贵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与子?(为思念屠格涅夫和他的最早师父李根〔中文译名〕)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6单元第27课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6单元第27课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6单元第27课短文两 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教学目的】 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品析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材分析:《记承天寺夜游》是语文版八年级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是苏轼在被贬于黄州的困苦境遇中所写的。这篇仅有84字的短文,写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作者无法睡眠,到承天寺去找好友张怀民,两个人一同在月光如水的庭院中漫步。作者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遭贬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本文篇幅虽小,写景抒怀却有独到之处,一切都像信手拈来,却创造了一个明净悠闲的境界。文中十八字写景,运用比喻手法,将随处可见的寻常景物描绘的充满诗情画意,充分显示了作者的艺术才思和豁达宽广的胸襟。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文学常识复习导入,进而介绍《记承天寺夜游》写作背景。

在)庭院的地面上,如积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月光下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人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三、合作探究(分小组讨论) 1.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 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去赏月。 2.作者夜游承天寺的行踪。 (1)作者夜游承天寺的行踪:(用文中词语) 起行——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步(中庭) (2)简叙作者的写作思路。 欲睡→起行→寻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绘景→抒怀。 3.夜游过程中,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欣然” 欣喜之情 “念无与为乐者” 有点遗憾 “遂”、“寻” 不假思索中有点激动 “怀民亦未寝” 心有灵犀的喜悦 “相与步于中庭” 从容闲适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感慨 可以看出作者感受的复杂:赏月的欣喜,贬谪的悲凉、漫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7课《故事二则 》精品教案(三份)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7课《故事二则》精品教案(三份) 《纪昌学射》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三个二类生字,会写四个一类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每句话的大概意思。 4.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品质,感悟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的道理。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理解每句话的大概意思。 教学难点 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品质,感悟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的道理。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薛谭学讴》,今天我们再来学一个跟学习有关的故事,齐读课题。(《纪昌学射》) 2.能说说题目的意思吗?(就是纪昌学习射箭。)“射”就是射箭。 3.再齐读课题。理解了意思,再来读课题。齐 二、读通课文

1.练读。学古文,读通是第一步,课前预习了吗?课文读得怎么样了?自己先练习着读一读!生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谁愿意先来读一读? 预设:(读得好)读得很好,尤其是有几个比较难读的字,你都读准了,很了不起! 预设:(读得不好)读得不错,但是有几个字比较难读,要把字音读准。 我们一起来认读这几个字,跟我写:板书昌瞬弧朔(写、谁会读,齐读) 把这几个字送回古文的句子中,读一读。同桌互相听听他读得准不准 3.范读。古文的朗读,除了要读准确外,还要读出韵味,怎样才能读出韵味 呢?(注意停顿才能读出韵味。还要根据它的意思断句)这样,老师也想给你们读读,可以吗?(你也可以在文中用斜线做一个停顿提示?)好吗?(师范读) 4.练读。老师相信您能比我读得更好,能做到吗?自己练习读一读。 5.指名读。读得非常认真,谁愿意再来读一读? 生1 不好师指导(你们也练习读一读这句) 生2 好读得好不好 6.齐读。读得很好!还有谁想读?这么多同学,我们一起来读,好吗。 三、读懂课文

部编2020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7《活板》说课稿 苏教版

《活板》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各位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要说的课文题目是《活板》。(1、介绍课题)《活板》是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的代表作《梦溪笔谈》中的一篇说明性的文章。文章详细介绍了北宋毕昇发明的活板印刷术,赞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度的智慧和创造精神。(2、介绍作者、文体特点、课文思想内容)《活板》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试用课本苏教版第三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第三册第三单元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之后的第二个说明文单元。《活板》位于这一单元的第三篇。在这一单元中,它前承《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后接知识短文《谈谈说明文》,可以说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又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个棋子;是从掌握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架桥梁。(3、介绍课文位置、所在单元的特点、课文的地位)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教材编排意图以及本课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第一,基础知识目标。了解活板,认识生字词,看懂内容,能够顺畅的朗读课文。第二,能力目标。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分析,能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并理清说明顺序,初步掌握程序说明的方法。第三,思想教育目标。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精神。(4、教学目标及其确立的依据)《活板》是一篇文言说明文,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接触过《核舟记》、《愚公移山》、《诗六首》等古文,而《活板》一文从字词上来讲并没有多大难度。学生通过看注释、查字典基本上都能自行解决。因而我认为,字词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教会学生整理、教会学生整体把握字词上面。相对于字词教学来说,这篇文章的说明顺序是教学的重点、难点,因为从学生已学过的说明文章来看,《活板》是唯一的一篇以程序为说明顺序的文章。教适应帮助学生打开思路,自然求得。(5、教学重点、难点的解释)遵循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原则,根据课文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决定采取朗读与练习、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的方法。(6、教学方法及其确立的依据)语文教学应重视整体教学,实现整体教学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朗读。朗读,可以让学生把握文章字词句的结构,为进一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而练习则是知识的应用与巩固。在练、读当中,让45分钟发挥最大的效益。我所借助的教学用具是投影仪和自制的幻灯片。新大纲明确指出,要贯彻启发原则,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动脑、动口、动手,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遵循这一原则,我决定引导学生掌握粗读、精读,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这篇课文,我准备安排一课时完成。(7、对教法、教具、课时安排的解释)首先是预习指导。通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记承天寺夜游》课堂实录

《记承天寺夜游》课堂实录 师:今天来了这么多听课的老师,同学们猜我紧张不紧张? 生:紧张。 师:我不是紧张,是激动。我为什么不紧张呢?大家想,这些老师是不是我的敌人啊? 生:不是。 师:还有一些老师,是省里的专家,这些专家是拿着砖头来砸我的吗? (笑声) 生:不是。 师:所以我有必要害怕吗? 生:没有。 师:这么多人来到我们的教室,同学们紧张吗? 生:不紧张。 师:这么多远道而来的老师来听课,我们不禁想起了孔子说的那两句话── 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师:是啊,我们不仅不紧张,而且感到── 生:高兴。 师:好,就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来欢迎这些老师。 (掌声。) 师:这节课有一个简单的记分规则,请同学们先看一下。(幻灯片出示) 生:小组成员每发言或点评一次,奖励“美丽十分”,发言时应声音洪亮、自然大方、文 明礼貌,否则不得分。小组成员应轮换发言,一人发言多次不得分。得分最多的小组即为本节课的明星小组。 师: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篇文言文,大家觉得学文言文难吗? 生:难。 师:那好吧,我先请大家看一篇文言小笑话,大家看看到底难不难?(幻灯片出示)张生学车胤[yìn]囊萤读书,李生学孙康映雪读书。七月十五日正午,李生拜张生不遇,问其家人,答曰:“盖捉萤火虫去了。”至夜,张生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捉萤未着,遂拜李生,见李生立于庭下,问:“月色明亮,何不读书?”答曰:“但今日天色,不像下雪光景耳。” 师:看不懂的不要笑。 生笑。 师:看来大家都看懂了。现在你还觉得文言文难吗? 生:不难了。 师:好,我们看看里面的几个文言词语,看看大家真的明白了吗?“盖”什么意思? 生:大概,表猜测。

河北省沙河市第五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27《短文两篇》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7 短文两篇 精彩开篇词 中国的文人好像与山水、自然有着特殊的情结,这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好像永久无法割断的情愫。人生得意时,他们走向自然,向山山水水一花一草笑谈自己心中的万丈豪情;仕途失意时,他们退隐江湖,大自然就成了他们最好的倾诉对象。多情文人与秀丽山水结合的结果就是那一篇篇传诵千古的至情至性的美文,景以人名,人以景传。今日学习的两篇美文,一篇犹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一篇绘就一幅淡雅的月夜图,都向我们呈现了大自然的纯洁奇特。语言朴实自然,富有诗情画意。 学习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了解两篇短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2.品尝文章画面的精致、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同学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力量。 3.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培育同学感知写景类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情的力量。 4.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洁奇特,培育同学宠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和作者宠爱生活、追求奇特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答谢中书书》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四周的一切美吗?或许你劳碌于繁重的学业中,无暇观赏,但当你抬头远望的一刹那,你会感到窗外的一切是那样的奇特。天的晴明,地的广袤,山的直立,树的健壮,无不让你心动神摇。今日我们学习的《答谢中书书》就是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轴,让我们一同去观赏。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沟通 1.阅读课文,圈点课文生字词。 夕日欲颓.(tuí) 能与.其奇者(yù) 2.听老师范读课文,用“”划分课文朗读的停顿。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大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 (1)重点实词 ①五色交辉 ..(交相辉映) ②四时 ..俱备(四季) ③晓雾将歇.(消散) ④夕日欲颓.(坠落) ⑤沉鳞 ..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 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观赏。) (2)一词多义 欲:①夕日欲颓( 将要) ②实是欲界之仙都(欲望 ) 与: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观赏 ) ②念无与为乐者(和,连词) ③相与步于中庭( 一起 ) 自:①自非亭午夜分(假如 ) ②自康乐以来( 从 ) (3)词类活用 夕日欲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坠落。) (4)古今异义 ①晓雾将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 ②夕阳欲颓.(古义:坠落;今义:精神萎靡。) 4.作者链接 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爽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山中宰相”——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陶一生好松,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象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 5.背景链接 谢中书即谢徴,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陶弘景给谢徴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冲突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经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劝慰。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河南省沁阳永威学校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27课《岳阳楼记》公开课教案 新人教版

第27课《岳阳楼记》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朗读全文。 2.能正确译讲并背诵1、2自然段。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岳阳楼记》。 二、出示目标 过渡语: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大屏幕显示) 过渡语:怎样实现目标呢?请看自学指导:(大屏幕显示)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 第一次“先学后教”:比正确朗读课文 1.听录音,给生字注音,准备朗读比赛。 2.朗读比赛,比谁能模仿录音,读准字音,停顿正确。 1.过渡语:请同学们认真听,听完后,进行朗读比赛。 2.放录音。 3.过渡语:朗读比赛开始。愿意参加比赛的请举手。××你先读。 4.指名朗读课文,有错即停,其他学生指出读错的地方。师在黑板左边板书读错的字词,并表扬读音正确、声音响亮的学生。 5.如有错字,学生齐读师板书的字词两遍。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 (一)过渡语:大家把字音读准了,下面开始第二场比赛。请看: (二)出示: 第二次“先学后教”:比正确译讲课文 1.把补充注释写到课文有关词语旁: ①增其旧制:增,扩大。其,代指岳阳楼。旧制,原来的规模。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作,写。以,来。记,记述。之,代指重修岳阳楼这件事。 ③予观夫(fú):夫,那。 ④衔远山,吞长江:衔:口含。吞:吞吐。 ⑤多会于此:会,聚会。 2.边看课文1、2段,边看注释,练习翻译。 4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解释词语,译讲1、2段。 (三)学生自由读1、2段课文、注释,准备译讲;师巡视,了解学情。 (四)指名译讲。 过渡语:谁有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请先提出来。(如果有,先找其他同学帮助解决,解决不了的教师再讲。)如果没有,译讲比赛开始。先来译讲第一段。 1.屏幕出示第一段原文,并将重点词、句用红体字标出。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2.教师抽查第一段的重点词、句的解释和翻译。过渡语:×××,你来译讲这一句。 ① 百废具兴 ②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今人”指的是什么时期的人呢?知道的请举手。(和作者同时期的人,宋朝的人)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短文两篇?同步 练习及答案 内容预览: 第27课 ?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课文导读】 这两篇短文,?答谢中书书?是作者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文章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语言精练而生动。阅读本文要由景入情,去体验作者与自然相融洽的生命愉悦,领会作者热爱自然,归隐林泉的态趣。?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文章仅84字,却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语言凝练,含蓄深沉,精巧传神。 【学习重点】 1.能正确流畅的美读全文,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从优美的语言中欣赏文中所描绘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纯洁美妙,并想象课文景象。 3.背诵全文,并积累优美的写景词句。 【学法指导】 这两篇山水游记应该运用诵读学习法。陶弘景?答谢中书书?风光优美,语言精巧,描写生动;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月夜静谧,语言朴素,诗情画意。在朗读时,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节奏、韵律、情调,在诵读中仔细品味文章的语言,深化作品意境,获得美的享受。这两篇短文作者不同、题材不同、语言风格也不同。在学习中可比照欣赏两篇写景短文的画面,品味不同的语言风格,体会不同的思想感情。同时要结合自己脑海中对这类美景的积累,充分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对这些景物的感受,从中也学一点山水游记的写法。 【训练提升】 一、根底稳固 1.以下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夕日欲颓〔tú〕 B.沉鳞竞跃〔jìng〕 C.藻荇交横〔xìng〕 D.何处无松柏〔bǎi〕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拼音写词语,然后有感情地朗读。 水之韵,既风姿绰约,妩媚动人,又刚烈piāo hàn 〔〕,不惧一切;既温文尔雅,彬彬有礼,又落拓不羁,极具个性;既沉稳含蓄,静假设处女,又气宇xuān áng 〔〕,满腔豪情;既婉约如诗,豪放如词,严厉起来又如一篇气势恢宏的战斗檄文…… 3. 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并在横线上解释该词。 〔1〕五色〔〕:〔2〕晓雾将〔〕:

山东省临沂市费城镇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7课《

第27课《短文两篇》教案 【教学目标】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3、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 重点:教学目标1、2 难点:教学目标3 【课前准备】 1、借助注释工具书了解课文大意。 2、查阅资料,了解陶弘景的生平。 【课时安排】二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齐背郦道元的《三峡》 2、教师充满感情的导言 同学们,我们无不为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色所陶醉。其实,莽莽神州,茫茫九派,高山大岳,千流百川,我们伟大的祖国哪儿不是神奇如画呢?不信,就请你细细品读陶弘景的写景小品文《答谢中书书》,读完后你一定会觉得江南的山水真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呢! 3、学生交流所查到的资料,教师补充。 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山中宰相”――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陶一生好松。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象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 二、整体感知 1、反复朗读课文 2、以同座为单位交流自学情况,疏通文意,提出认为比较重要的或解决不了的词句。 3、班级交流,教师补充并检查掌握情况 (解释以下加点词,翻译粗字体句子)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再次朗读课文,巩固理解。 三、合作探究 1、以小小组为单位欣赏作者是怎样写景的(参考《三峡》的各种描写角度) 2、古人善于从一川一坳之中发现地理形胜之美,在对美的描述之中表达其中的适己之意。想想此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班级交流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7课《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

《记承天寺夜游》 一.了解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课程标准》还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语文八上《教师教学用书》P220单元说明:“本单元的诗文都具有情景交融的特点,情是景的灵魂,景是情的载体。了解作者情感是领悟意蕴的一把钥匙。” 《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只有八十余字的小品文。作者正因“乌台诗案”被贬谪为某某团练副使。本文真实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表达了遭贬后自我排遣的一种旷达乐观的心境。 二.分析学情 本文里的文言知识并不难懂,学生完全可以按照课下注释的提示了解全文的内容。在比较了多种版本的教案后我认为:若将本文的解读仅停留在文言翻译和问题的解说上,那就削弱了语文教学的丰富性。因此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中拟从立足于文中的一个“闲”字,以朗读贯穿,巧借资料旁征博引,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培养身处逆境而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目标 A.知识与能力: ①诵读: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把握文意; ②积累:理解重点字词句的含义和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③感悟:联系写作背景,感受作者特殊心境,领悟积极豁达的人生态度。 B.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资料法、诵读法、讨论法等,增强学生自主探究和团结协作能力。 C.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培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重点 分析文章的景色描写并体味其意境。(第一课时) 理解“闲人”的含义,体会作者旷达的心境。(第二课时) ①朗读法:学生跟随X读录音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②启发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勾画相关内容,积极思考; ③知人论世法:结合作者的身世和文章的创作背景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④其他: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幻灯片画面感知、音乐背景渲染气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