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重点课件合集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重点课件合集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重点课件合集

一、课程概述

七年级上册地理课程主要介绍了地理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地球、地图、天气和气候等方面的内容。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能,掌握地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重点知识点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基本参数,掌握地球的经纬度系统。

2、地图的阅读和绘制:学习如何阅读和理解地图,包括地图的比例尺、方向、图例等要素,掌握绘制简单地图的方法。

3、天气和气候:了解天气和气候的基本概念,掌握天气预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4、自然资源:了解地球上的各种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水、森林、矿产等,掌握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5、人口与城市:学习人口增长与分布规律,了解城市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熟悉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6、区域发展:了解区域发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区域规划的基本步骤和原则,熟悉不同区域的特点和发展方向。

三、复习方法

1、制定复习计划:根据考试时间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分配每天的复习时间和内容。

2、总结重点难点:将课程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总结,便于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3、做题练习:通过做题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解题能力。

4、多角度学习:除了看书做题,还可以通过观看视频、听讲座等方式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5、注重实践: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如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等,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6、建立知识框架:将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化梳理,建立知识框架,便于记忆和理解。

7、及时反馈:在复习过程中及时反馈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

时纠正和解决。

8、合理安排时间:合理安排时间进行复习,避免过度疲劳和浪费时间。

9、保持积极心态:保持积极心态,相信自己能够取得好成绩。

下列哪一项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产生的主要影响?

正确答案是:A.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D.比较和分类正确答案是:ABCD。下列哪些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产生的次要影响?A.森林砍伐B.水土流失C.空气污染D.水资源短缺正确答案是:CD。判断题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科学。(对/错)正确答案是:对。地理学不涉及人文方面的研究。(对/错)正确答案是:错。地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直接应用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对/错)正确答案是:对。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朝统一六国

C.汉武帝时期

D.唐朝盛世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安史之乱

D.杯酒释兵权

A.郑和下西洋

B.戚继光抗倭

C.海禁政策

D.晚明东林党争

A.康乾盛世

B.鸦片战争

C.太平天国运动

D.中法战争

请填写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____,____,____,____。

请填写明朝时期的郑和下西洋的次数:____次。

请填写清朝时期的鸦片战争的年份:____年。

请填写唐朝时期的贞观之治的皇帝:____帝。

请填写汉朝时期的文景之治的皇帝:____帝和____帝。

请简述唐朝时期的开元盛世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事件。

请简述清朝时期的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请简述汉朝时期的文景之治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事件。

A.正方形

B.圆形

C.球体

D.圆柱体

A. 29

B. 71

C. 39

D. 6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世界陆地表面的地形类型的是________。

A.珠穆朗玛峰

B.富士山

C.乔戈里峰

D.勃朗峰

下列哪一项不是地图的特点?________。

A.严格的区域性

B.无限的详细性

C.比例尺的特性

D.无穷的实用性下列哪一项不是气候的特性?________。

A.长期性

B.短暂性

C.统计性

D.可变性

下列哪一项不是自然资源的特性?________。

A.有限性

B.可更新性

C.不变性

D.可替代性

下列哪一项不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________。

A.数据输入

B.数据处理

C.数据输出

D.数据存储

下列哪一项是世界最大的洲?________。

A.亚洲

B.非洲

C.北美洲

D.南极洲

填空题:请在每个空格中填入一个适当的词或短语,以完成下列描述。(1)俄罗斯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总面积约为______万平方千米。

(2)印度是南亚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首都______位于新德里。(3)非洲的最高峰是______峰,位于非洲的______(国家)。

(4)澳大利亚是______(大洲)的国家,其首都是______。该国最大的城市是______。

(5)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国旗上共有______颗星星。其首都______位于华盛顿特区。

(1)famous:修饰“城市”,例如:北京是______城市;修饰“人”,例如:他是______作家。

(2)beautiful:修饰“建筑”,例如:这座教堂很______;修饰“人”,例如:她很______。

____洲,_____洲,_____洲,_____洲,_____洲。

____洋,_____洋,_____洋,_____洋。

A.正方形

B.圆形

C.椭圆形

D.不规则的球体

地球表面陆地和海洋的比例是________。

A.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B.四分陆地,六分海洋

C.五分陆地,五分海洋

D.六分陆地,四分海洋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

A. 20°N,10°W

B. 50°N,10°W

C. 20°S,10°W

D. 50°S,10°E

下列各点中,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___。

A. 170°E,50°N

B. 150°E,50°S

C. 100°W,40°N

D. 60°W,40°S

下列各点中,位于北半球的是________。

A. 170°E,50°N

B. 150°E,50°S

C. 100°W,40°N

D. 60°W,40°S

下列各点中,位于西半球的是________。

A. 170°E,50°N

B. 150°E,50°S

C. 100°W,40°N

D. 60°W,40°S

下列各点中,位于南半球的是________。

A. 170°E,50°N

B. 150°E,50°S

C. 100°W,40°N

D. 60°W,40°S

A. 23°N

B. 45°N

C. 65°S

D. 88°S

在七大洲中,________洲的面积最大,________洲的面积最小。

在四大洋中,________洋的面积最大,________洋的面积最小。

1在七大洲中,除南极洲外,________洲的地理位置最南。

在七大洲中,除南极洲外,________洲的地理位置最北。

随着历史的进程,我们逐渐从小学步入初中,知识的层次和复杂性也在逐渐提升。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七年级历史知识,我们整理了一份期末试卷合集,并附上了答案。希望这份试卷合集能够为同学们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明朝的建立者是______,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是______。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称皇帝的是______,建立秦朝;英国的建立者是______,法国大革命的领导者是______。

唐朝的______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作《登鹳雀楼》等作品流传千古;______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答案:唐朝的繁荣时期是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在这个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唐朝的科技和艺术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唐诗、唐画、唐乐等。唐朝还实行了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方式更加公正,为后世所沿用。

答案:明朝的郑和率领船队多次出海,访问了东南亚、南亚、非洲等地。他带去了中国的礼物和文化,促进了中国与这些地区的友好关系。同时,郑和的航行也扩大了中国的海外影响,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这次航行还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和贸易往来。

随着课程的深入,我们来到了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回顾和强化以前学过的知识,为即将到来的考试做好准备。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的核心概念,我们特别准备了这份生物课件。

回顾和强化基础生物学概念,如细胞结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理解生物体的基本生命活动,如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等。

基础概念复习:我们可以将之前学过的生物学概念整理成表格或图表的形式,方便大家进行比较和记忆。例如,可以将细胞结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概念进行对比和关联,加深理解。

基本生命活动复习:对于生物体的基本生命活动,我们可以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复习。通过分析具体的生物实例,如植物的生长、动物的发育等,来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活动的过程和特点。

动物和植物的分类与识别:对于动物和植物的分类与识别,我们可以制作一些包含各种动植物的图片或视频,让大家进行分类和识别。同时,也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动植物的特点来加深理解和记忆。

生态系统复习:对于生态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功能,我们可以采用图解的方式进行复习。通过绘制生态系统的图表,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生态系统的构成和功能。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是初中生物学的重要阶段,希望大家能够充分利用这份课件进行复习。在掌握生物学知识的也要注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自己的生物学素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_____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而______是世界上最小的海洋。

北极星位于______星座,而南十字星位于______星座。

下列哪个国家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海岸线?是______。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______天体,而距离地球最远的______天体是______。

_____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而______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沟。

请说明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引导学生了解地理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帮助学生掌握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全球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些地理风光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地理学习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和热情。

a.介绍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地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b.阐述地理学习的意义和价值,结合实例让学生认识到地理学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

c.介绍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包括地图使用、地理数据分析、空间想象等,引导学生掌握这些技能并应用于学习中。

d.简要介绍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基本情况,让学生对世界各地的自然、人文环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e.引导学生了解21世纪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环境污染、人口增长等,让学生意识到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性。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总结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巩固。

布置作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布置一些具有挑战性和实用性的作业,如绘制一个简单的地图、收集有关当地地理环境的信息等。

欧洲西部的主要地形是______和______。

俄罗斯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其主要地形是高原、山地和

______。

D.莫斯科7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单选题)A.漫画是一种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B.“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它”这个句子没有语病。C.“如果……就……”是一种条件关系的关联词。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正确答案是:C.“如果……就……”是一种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知识点复习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知识点复习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2、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古代(凭直觉)——“天圆地方”;近代(观察,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球形”;现在(测量计算)——不规则的椭球体。 3、由“站得高,看得远”;“月食”;“站在海边看远方来的船,先见桅杆后见船身”;“地球的卫星照片”等可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地球仪的概念 2、地轴——假想轴 3、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指向北极星的为北极(N),反之为南极(S)。 三、经纬线和经纬度 1、纬线与纬度 (1)纬线的定义 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2)纬线的特点

A.形状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 B.长度长短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C.方向指示东西方向。 (有无数条)(3)纬度的划分赤道(0°纬线)以北为北纬,习惯上用“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南北纬各划分90°;南北极分别为90°S和90°N。 (4)低中高纬度的划分低纬度:0°~30° 中纬度:30°~60° 高纬度:60°~90° (5)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所有北纬均位于北半球,所有的南纬均位于南半球。 2、经线和经度 (1)经线的定义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 (2)经线的特点 A.形状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 B.长度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 C.方向所有的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 (有无数条)(3)经度的划分从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为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为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全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全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全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地球和地图 1、地球形状:是个两级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2、经线与纬线的特点形状长度指示的方向纬线圆圈长度不相等,从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东西方向经线半圆长度都相等南北方向 3、纬度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纬,用符号“N”来表示。以南为南纬,用符号“S”来表示。(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南增大则为南纬,相邻度数向北增大,则为北纬) 4、经度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用符号“E”来表示:以西为西经,用符号“W”来表示。(判读方式:相邻经度数向东增大,则为东经。相邻经度数向西增大,则为西经) 5、特殊经线:本初子午线(00经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180度经线:以东为西经,以西为东经。 本初子午线(00经线)和180度经线是东西经的界限。 200W、1600E: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东半球的经度范围:200W向东到1600E向西到200W之间,西半球的经度范围:200W向西到1600之间或1600向东到200W之间的经度)6、特殊的纬线赤道(00):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纬,以北是北纬。五带的分界线:23.50N、23.50S、 66.50N、66.50S纬线低、中、高纬的分界线:00、300、600、900极点: 900S7、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自西向东,一天(24小时)昼夜交替现象,经度不同的地方时间不同。地球的公转自西向东,一年(365天)季节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地球和地图资料二8、五带划分: ①划分依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②五带: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9、地球公转中的四个节气:节气发生时间太阳直射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总复习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总复习课件 要到复习的时间了,复习课件准备好了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总地理复习课件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欢迎大家的阅读参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地球是宇宙空间的一颗普通的行星,是人类之家。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知道经线和纬线的特征及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知道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的划分方法,记住东西两半球和南北两半球的划分方法。 能力目标: 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赤道、两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和本初子午线;了解经纬网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能够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地点的位置。 情感目标: 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与大小的认识过程,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无穷尽的,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奠定基础。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教材分析是:通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使学生认识到“人的认识水平是可以不断提高的”。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的球体,但是由于其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相差甚小,所以把它看成是一个正圆球体,这样可以为人们研究地球提供方便。 关于“地球仪”的教材分析是:地球虽然只是宇宙中一颗小小的行星,但对于人类来说体积还是太大了。为了更好的研究它,建立空间概念,人们仿照地球按比例缩小制成了地球仪。地球仪上的经纬线

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经纬线在实际的地球上是看不见的,经纬度的划分也是人为规定的。地球在不停的绕假想的轴---地轴转动,地轴目前指向北极星,它与球面的两个交点分别是南极点和北极点。为了让学生明确,可以使用地球仪模型和动画演示,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 关于“经线和纬线”的教材分析是: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假想的。课本上提出的问题有利于学生观察、总结经纬线的特征。 [教学方法建议] 关于“地球的形状”教学建议:在课前教师要准备地球仪,每人一个(或2---4人一个)。建议采用观察法和讲述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观看图片或动画,补充一些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资料,使学生受到有关科学史的教育。引导学生通过联系实际,想象并提出证据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了加深对地球准确形状的正确认识,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赤道半径与极半径图,按照所给数据计算得出二者相差21km,再引导学生思考21km与地球平均半径的比值,使学生认识到地球的形状接近于正球体。利用学过的公式,计算赤道周长,使学生知道赤道是地球上最大的圆,为纬度、南北半球的划分埋下伏笔。 关于“地球仪”的教学建议是:建议用观察法、讨论法和演示法。为了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教师可以提出一些观察作业,注意作业内容要明确、清楚,如地球仪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地球仪如何摆放?地球仪的“身子”形状如何?地球仪是否转动?如何转动?学生在观察和小范围的讨论后,教师通过提示、追问等将学生的思路明确,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回答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切忌教师自己讲述或将答案直接写成板书灌给学生。地球仪是按地球形状缩小而成的(实际是一个特殊的立体地图),通过计算使学生明确地球仪比地球缩小的倍数很大,所以地球仪都做成正球体,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为以后讲经线和纬线、经度的划分打基础。为了使学生明确地轴的作用,可以先提出问题“球是如何转动的?”让学生用篮球演示球在地上乱转的情况,再让学生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绕地轴斜着身子转动的情形,通过演示试验使学生明确地轴在地球自转中的重要性。在提出问题“地球斜着身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重点课件合集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重点课件合集 一、课程概述 七年级上册地理课程主要介绍了地理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地球、地图、天气和气候等方面的内容。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能,掌握地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重点知识点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基本参数,掌握地球的经纬度系统。 2、地图的阅读和绘制:学习如何阅读和理解地图,包括地图的比例尺、方向、图例等要素,掌握绘制简单地图的方法。 3、天气和气候:了解天气和气候的基本概念,掌握天气预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4、自然资源:了解地球上的各种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水、森林、矿产等,掌握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5、人口与城市:学习人口增长与分布规律,了解城市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熟悉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6、区域发展:了解区域发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区域规划的基本步骤和原则,熟悉不同区域的特点和发展方向。 三、复习方法 1、制定复习计划:根据考试时间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分配每天的复习时间和内容。 2、总结重点难点:将课程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总结,便于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3、做题练习:通过做题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解题能力。 4、多角度学习:除了看书做题,还可以通过观看视频、听讲座等方式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5、注重实践: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如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等,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6、建立知识框架:将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化梳理,建立知识框架,便于记忆和理解。 7、及时反馈:在复习过程中及时反馈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重要知识点期末总复习知识清单梳理详解汇总(彩色标准重点)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重要知识点期末总复习知识清单 梳理详解汇总(彩色标准重点)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学案 一、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 球体 )。 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约6371km ,表面积约5.1亿km ²,最大周长﹙赤道﹚约( 4 )万km 纬线 经线 形状 圆 半圆 指示方向 东西 南北 长度 赤道向两极缩短为一点 等长 经纬线度数 赤道为起始线,0°,向北增大为北纬, 向南增大为南纬,极点为90° 本初子午线为起始线,0°,向东增大为东经,向西增大为西经,最大180°。 半球划分 南北半球分界线:( 赤道 ) 东西半球分界线:(20°W 、160°E ) 特殊线 南回归线(23.5°S )北回归线(23.5°N )南极圈( 66.5°S )北极圈( 66.5°N ) 本初子午线0º、180°经线20°W 、160°E 口诀:北纬N 南纬S ,东经E 西经W 。南北半球赤道分,东西半球20°W 、160°E 分。 注意:东西半球不是以0°与180°经线划分。 二、地球的运动 自转 公转 旋转中心 地轴 太阳 方向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自西向东 周期 一天(24h ) 一年 产生现象 昼夜交替 时间差异 四季与五带 昼夜长短变化 注意:昼夜更替非昼夜长短;地球无论是自转还是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且空间指向不变,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A_春分_日,3.21日前后,太阳直射_赤道_,全球_昼夜平分_,春季指3、4、5月。 B_夏至_日,6.22日前后,太阳直射_北回归线_,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夏季指6、7、8月 C_秋分_日,9.23日前后,太阳直射_赤道_,全球_昼夜平分_,秋季指9、10、11月。 D_冬至_日,12.22日前后,太阳直射_南回归线_,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冬季指12、1、2月 五带:(1)划分五带的依据: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P14页 三、地图的阅读 1、地图的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图例。 2、比例尺大小比较看分母,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地区范围_越小_,内容越_详细_。 四、地形图的判读 1、地面的高低起伏用等高线地形图表示。 2、常见的等高线地形部分图。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总 结 七年级上地理复提纲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课本1——10页) 1、地球的形状:球体。 2、生活中说明地球是球形的自然现象:(1)海边看到远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2)月食现象等 3、能说明地球大小的数据: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极半径为6357千米); 最大周长是4万千米;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 4、经纬线特点:(经纬线判别:一般情况,横纬竖经) 纬线 定义 在地球仪上,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指示方向 长度特征 形状 东西方向

长度不等,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越来越短。 到极点缩为一点 除极点外,纬线都是圆圈 纬线 经线 经线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 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南北方向 所有经线长度相称 所有经线都是半圆5、主要的经线:本初子午线(0°)、180°。主要的纬线:赤道、北回来线(23.5°N)、南回来线(23.5°S)、 北极点(90°N)、南极点(90°S) 6、经纬度的划分和半球划分: OO 纬度 OOO 经度 (经线叫本初子午线)—180

东经—E,西经—W 区分东、西经(两种办法): O1本初子午线(经线)以东为东经(用“E”表示) 本初子午线以西为西经(用“W”表示); 2、经度向东递增为东经( E )。 经度向西递增为西经( W ) 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OOOOO20W向东到160E为东半球(20W——160E);OOOOO20W向西到160E为西半球(20W—180—160E)O OO O起止(纬线叫赤道)—90N/S 度数 代号北纬—N,南纬—S 如何区分南、北纬(两种方法): O区分1、赤道(纬线)以北为北纬(用“N”表示) 赤道以南为南纬(用“S”表示); 2、纬度向北递增为北纬N。 纬度向南递增为南纬S。 半球

七年级上册地理总复习课件

七年级上册地理总复习课件七年级上册地理总复习课件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是一个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的球体。 2、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指示东西方向。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3、0度纬线是赤道;0度经线是本初子午线。地球仪上只有一条0度纬线、0度经线和180度经线。 4、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5、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经线和纬线。 6、0度经线以西称西经,用“W”表示;0度经线以东称东经,用“E”表示。 7、如果所画的经纬网图没有0度经线或者是180度经线,就看度数,度数向东增大的为东经,向西增大的为西经。 8、在以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度数顺时针增大的是东经,逆时针增大的为西经;在以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则相反。 9、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 10、如果所画的经纬网图没有0度纬线,就看度数,度数向南增大的为南纬,向北增大的为北纬。 11、在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判断南北纬要用以下规律:以南极为中心的,纬度是南纬;以北极为中心的,纬度是北纬。 12、0度(赤道)划分南北半球;200W、1600E划分东西半球。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1、地球绕地轴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约为24小时。

2、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 3、地球绕太阳旋转,叫做地球的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是一年。 4、地球公转产生的自然现象:形成四季和五带。 地球上的五带 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这一天称为冬至日。冬至日前后的12、1、2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冬季。 9月23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称为秋分日。秋分日前后的9、10、11三个月是北半球的秋季。 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这一天称为夏至日。夏至日前后的6、7、8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夏季。 3月21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称为春分日。春分日前后的3、4、5三个月是北半球的春季。 第三节地图 1、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A、比例尺的三种形式:线段式、数字式和文字式。 B、比较比例尺的大小:把比例尺化成分数比较,分母大的比例尺反而小,分母小的比例尺反而大; C、大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小,表示的内容详细;小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大,表示的内容简略。 (2)方向:A、利用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指向北方; B、利用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C、无指向标、无经纬网的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熟记一些常用的图例符号。 3、海拔: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最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期末总复习知识点考点整理复习汇总完整完美精品打印版

最新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期末总复习知识点考点重难点要点综合归类整理复习梳理 汇总汇编 精 品 复 习 资 料 精品精编精选超级完整版完美版

1、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 ⑴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广泛了解世界各地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等。 ⑵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⑶学会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阅地理书籍;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2、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①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②因地制宜,扬长避短;③综合地分析问题;④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3中的图1.2) ⑴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⑵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⑴含义:仿照地球形状,按照一定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⑵意义:可方便我们知道地球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分布。 3、纬线和经线(P5中的图1.7) 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⑶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⑷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⑸经、纬线的特点: ⑹特殊的经、纬线: ①特殊纬线 赤道——最长的纬线,纬度的起始点,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以北为北纬用N 表示,以南为南纬用S 表示。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 ②特殊经线 0经线——本初子午线,经度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E 表示,以西为西经用W 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 20°W ——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 ——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 、160°E 。⑻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本初 子午 线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全)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全) 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汇总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XXX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 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地球运动绕太阳公转,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 交替。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地球表面分为五个带: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 第三节地图

地图是地球表面的缩影,可以用来表示地球的各种信息。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点。纬度的变化规律是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经度的变化规律是由本 初子午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构成了地球的地貌。地球上有六大洲: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五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洋、北冰洋。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一直在不断变化,包括板块运动、地震、火山喷发等。这些变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天气是指短时间内大气的温度、湿度、风速、降水等自然现象。天气的变化是不稳定的,受到气压、风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气温是指大气中温度的高低。气温的分布受到纬度、海拔、地形、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地球与地图 一、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麦哲伦航海),地球仪是倾斜的指着北斗星方向。 1. 自转(一天,昼夜交替,时差:24个时区,北京是东八区,每个时区相差1小时) 自西向东(中国黑龙江的乌苏镇先见到太阳,新疆的帕米尔高原最迟见到太阳,同经度有关)公转(一年,春夏秋冬) 6月22 12月22 正午太阳高度全年最高 物体影子最短(昼长夜短) 正午太阳高度全年最低 物体影子最长(昼短夜长)

2. 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南、北极圈(极昼、极夜) (23.5°S---23.5°N)(66.5°S 66.5°N) 本初子午线:0°(欧洲的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有座子午宫。) 二、比例尺 1:1000 1:100000 2. 比例尺就像一个放大镜,将一个地方放大,所以比例尺越大,看到的地方越详细,越详细的地方 必然是一个小地方 例:亚洲、中国、广东(广东的比例尺最大,表示的范围最小) 2. 比例尺计算:1米=100厘米1千米=100000厘米 图上距离为5厘米,实地距离为多少千米?(1:1000000) 1×5:1000000×5 5:5000000

三、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河流区域界村庄 河流位于山谷之地,建立水坝地点选在最狭窄的地段 世界地理 一、七大洲的名称、形状、分界线 二、六大板块:板块边缘活跃、不稳定会发生地震。海陆变迁(魏格纳)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红海、大西洋不断扩大,地中海不断缩小,将会消失。 三、气温与降水 1. 气温月较差、年较差:最高温—最低温 2. 温度变化大:纬度因素海拔:地形因素 海拔第升高100米,温度下降0.6℃ 3. 温度计算:甲地:200米温度:18℃ 乙地:1000米温度:? 如何计算:1000-200 =800米800÷100 = 8(个)100 8 ×0.6 = 4.8℃18℃--4.8℃= 13.2℃ 4. 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5. 降水: 赤道降水多,南北极降水少,陆地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多 四、气候类型

七年级上册地理课件7篇

七年级上册地理课件7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方便大家学习。 七年级上册地理课件【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2、明确印度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及其原因; 3、知道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理解印度人口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加强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读图说明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的能力; 2、让学生学会运用文字、数据、地图等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原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形成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2、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观; 3、进一步形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印度的人口问题。 2、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 3、印度的粮食问题。 4、印度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 1、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与成因。

2、工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对粮食的消费量极大。因此,印度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粮食生产。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印度的粮食问题。 讲授新课 1、提出问题,分组讨论。 (1)印度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粮食生产不能自给的原因是什么? (2)印度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粮食迅速增长的突破口在哪里? 2、学生发言,教师小结。 由于水旱灾害频繁、生产技术落后等原因,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印度粮食不能自给,每年都需要进口大量的粮食。现在,印度粮食能够自给要归功于20世纪60年代推行的“绿色革命”。(学生朗读P38阅读材料“绿色革命”)“绿色革命”改进了粮食生产技术,使粮食供应状况逐步得以改善。目前,印度粮食不仅能够自给,而且还有一定的余粮可供出口。 3、课件展示:图7、41“印度水稻和小麦的分布”,图7、42“印度年降水量的分布”和图7、34“印度的地形”,将三幅图进行对比,分析粮食作物的分布与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地形分布的对应关系。 4、小组讨论,评价点拨。 水稻和小麦是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二者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通过对照可以发现,水稻主要分布在降水充足、地势平坦的恒河平原和沿海平原上,而小麦则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少、光照足的恒河上游和德干高原西北部。这也说明,农业生产和自然条件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地理环境,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异。(学生朗读P39阅读材料,对比印度南北方在饮食习惯方面的差异。同我国类似,印度也是“南米北面”,但是在制作方法上不太一样) 5、承接过渡:近代历,印度有很长一段时期,处于英国殖民统治

七年级上册期末地理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期末地理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期末地理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与地图 1、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地球的大小在七大洲中居第五位。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地球仪是人们按照地球的形状,按一定比例缩小后,制作成地球模型。其中,地轴是假想的穿过地球南北两极并垂直于地面的轴。 3、纬线与经线纬线是环绕地球仪一周并与经线垂直的圆圈。纬线的特点:(1)纬线指示东西方向;(2)纬线的长度不相等,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3)纬线标注的度数就是纬度。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经线的特点:(1)经线指示南北方向;(2)经线的长度都相等;(3)经线标注的度数就是经度。 4、地转偏向力地球自转时,由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会产生“偏向”。北半球偏向右,南半球偏向左。 5、地球的运动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自转一周大约需要24小时。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

夜交替。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地球的公转。公转一周大约需要365日5时48分46秒。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变化。 二、世界地理 1、海洋与陆地地球分为七大洲、四大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和东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和西半球。南极洲是世界上最小的大洲,北冰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洋。 2、世界海陆分布示意图全球海陆分布不均匀,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和东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西半球。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世界上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29%。 3、大洲和大洋亚洲是面积最大的大洲,亚洲也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北美洲是面积第二的大洲。太平洋是面积最大的大洋,大西洋是第二大洋,印度洋是第三大洋,北冰洋是面积最小的大洋。 4、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相对位置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北美洲和南极洲。四大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例如,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5、经纬网经线和纬线是人们为了更精确地确定地球上各个地点的位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知识(课件)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知 识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 第一课地球形状和大小 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是:臆想阶段(天圆地方)--推测阶段(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推测地球是球体)--验证阶段(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证明地球是球体)--目睹阶段(加加林人类第一个目睹地球是球形的人)--测量阶段(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2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周长是4万千米;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 3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件有:a站在海边看迎面驶来的帆船,先看到船的桅杆,后看到船身;b站得越高看得越远,可以发现地平线是弧形的。...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第二课经纬网 4经线与纬线: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圆叫做纬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与赤道垂直的半圆叫做经线,也称子午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5北N南S东E西W 6经度和纬度

7半球划分 ①东西半球的划分:20°W 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划分为东西半球。从20°W 向东到160°E 的范围是东半球的范围;从20°W 向西到160°E 的范围为西半球。 ...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②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0°纬线)是划分南北半球的依据,赤道以北是北半球的范围;赤道以南是南半球的范围。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8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0°~30°纬度范围为低纬度;30°~60°纬度范围为中纬度;60°~90°纬度范围为高纬度。(简记:三六九,低中高)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经度 纬度 起始位置 0°经线(本初子午线 穿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 台旧址) 0°纬线(赤道) 划分方法 向东、向西各划分180° 0°经线以东为东 经度(E ) 0°经线以西为西经度 (W) 向南、向北各划分9 0° 赤道以北为北纬度(N) 赤道以南为南纬度(S )

地理七年级上期末复习重点

地理七年级上期末复习重点 一、地球和地图 1、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比例尺、方向、图例、 2、在地图上确定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3、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所画范围大,内容简略,选用比例尺小;所画范围小,内容详细,选用比例尺大。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例:在一幅比例尺为1 :2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城市图上直线距离为4厘米,则两城之间的实地距离是8000米。 4、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麦哲伦环球航行、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等都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依次经过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5.地球运动时地轴总是倾斜的,北极始终对着天空的北极星。 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产生昼夜交替,经度不同的世界各地出现时间差异现象。 地球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产生四季更替、五个热量带的差异现象。(五带的特征和位置P18) 6.经纬线和经纬度的划分,观察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纬线:赤道就是0°纬线,周长4万千米,是最长的纬线,纬度向北向南各有90°,分别用N和S表示。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 经线: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有180°,分别用E和W表示。以20°W和160°E为界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纬度范围: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二、陆地和海洋等高线地形图 7.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海陆分布特点:①七分海洋,三分陆地;②陆地集中在北半球和东半球,海洋集中在南半球和西半球。(但无论怎样划分的半球,都是海洋多于陆地) 8. 填在世界地图上,熟练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面积大小次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和太大印北)、分布特点、轮廓及分界线。运用地图指出大陆、岛屿、半岛、海峡。 9、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10、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特点: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平原:海拔低于200米,地面平坦;高原:海拔高于500,内部平坦,边缘陡峻;山地:海拔高于500米,峰峦起伏,坡度陡峻;丘陵:地面起伏小,坡度和缓。 11、高度的表示方法有海拔和相对高度。 分层设色地形图中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褐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12、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 缓。等高线由高处凸向低处的是山脊,等高线由低处凸向高处的是山 谷。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大全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大全doc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气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一般出现在中午12时左右 B.测量气温时温度计应直接放在太阳光下 C.南半球陆地一年中的最高月均温出现在1月 D.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是随纬度的增大而升高 2.下列能解释“酷寒的南极大陆下沉睡着万顷煤田”这种现象的是 A.大陆漂移 B.气候变暖 C.人类活动 D .植被迁移 3.下列关于世界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乡村、城市聚落的差异,与劳动生产方式关系不大 B.中东地区居民属于白种人,使用阿拉伯语 C.世界三大宗教都发源于欧洲 D.凡人均收入水平高的国家,便为发达国家 4.下面关于海和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大洋的边缘部分是海 B.大洋一般靠近大陆,由半岛和岛屿把大洋与另一个大洋隔开 C.有的海与大洋之间以海峡相连 D.海峡是连接两片海域的狭窄水道 5.下列四幅图中,同时符合“南半球、西半球、低纬度、有阳光直射现象”的G点是 () 6.有关图例和注记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图例是地图上用来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②注记是地图上用来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③填绘地图时,注记横写应从右到左,竖写应从上到下④在地图上,所有城市都用一样的符号表示.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7.新疆民居比江南民居墙厚、窗小,原因是 A.建筑技术不同 B.为了更好地隔热、防风沙 C.该地降水较多 D.民族风俗不同 8.在了解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后,小聪和小明认为它们具有相同的地方是() A.产生现象 B.运动方向 C.运动周期 D.绕转中心 9.地处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山顶终年积雪,成为“赤道雪峰”,其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低 B.离海近 C.海拔高 D.人口少

七年级上册期末地理知识点总结梳理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知识点复习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知识点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2-P4) 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认识过程结论 天圆地方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太阳和月亮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太阳和月亮球也是个球体, 于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地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卫星照片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3、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 登高望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月食、海边看船、麦哲伦环球航行、卫星照片 4、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 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 “坐地日行八万里”——赤道地区、一个人站在北极点,他的前后左右都是南方。 知识点2:地球仪(P5-P9) 1、纬线和经线 纬线经线示意图 概念在地球仪上,所有与赤道平行圆圈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 线相交的半圆 特点 形状 圆(除极点以外), 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 半圆,两条相对的经线长度都相等长度 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 在南北两极缩成一点 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 指示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 线圈间的 关系 所有纬线圈都相互平行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极点 姓名: 班别:

2、纬度和经度 3、经纬网 (1)概念: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 (2)作用:利用经纬网可以方便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知识点3:地球的运动(P11-P15) 1、地球的自转 自转方向:从赤道上空,自左向西方向;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呈顺时针方向。 2、地球的公转 3、北半球二分二至的时间和特点(结合课本P13 图1.18 地球公转示意) 注意: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同时该半球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七年级地理上册 期末复习重点 (11)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重点 一、选择题 1.被称为世界的“干极”的是() A.乞拉朋齐B.阿塔卡马沙漠 C.火烧寮D.塔里木盆地 2.图是东南亚的高脚屋,其反映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A.高寒B.冷湿C.干旱D.湿热 3.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的发源地是() A.东亚B.南亚C.东南亚D.西亚 4.放寒假的时候,小明去了哈尔滨滑雪,小刘则去了海南岛的三亚领略海岛风情,下面是他们拍摄的两幅照片,你认为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地形的影响B.海陆位置C.纬度位置D.地势的影响 5.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海蚌壳等生物化石。这一记载说明() A.太行山是由海洋演化为陆地而成的B.太行山今后将会从陆地转变为海洋C.今天的海螺海蚌是陆地演化而来的D.古老的海螺海蚌一直生活在陆地上 6.在我国南方水资源丰富的地方,许多村落都沿河分布,主要原因是 ①沿河地带土壤肥沃②沿河地带地形平坦 ③沿河地带渔业资源丰富④沿河地带交通便利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下列四幅图片选项,不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是

A.B. C.D. 8.地处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山顶终年积雪,成为“赤道雪峰”,其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低B.离海近C.海拔高D.人口少 9.某山地当山麓地带(海拔720米)的气温为28.8℃,山顶(海拔1520米)的气温大致是 A.20℃B.24 ℃C.28℃D.32℃ 10.下列叙述中不能证明海陆变迁的是 A.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B.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煤 C.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D.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11.苏伊士运河是哪两个洲的分界线() A.亚洲和欧洲B.亚洲和非洲C.亚洲和大洋洲D.非洲和欧洲12.板块构造学说可以解释全球海陆分布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全球七大洲、四大洋各自独立成为十一大板块 B.板块形成以后是固定不变的 C.亚洲和欧洲属于不同的两个板块 D.板块交界处一般多火山和地震 13.我们生活在图中哪一个大洲() A.B.C.D. 14.读气温和降水统计图,关于①②③④四地气候类型,正确的是() A.①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B.②地是热带沙漠气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