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课4:陆地和海洋课件(共24张PPT)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课4:陆地和海洋课件(共24张PPT)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课4:陆地和海洋课件(共24张PPT)

(共24张PPT)

陆地和海洋

复习课4

学习目标及要求

学习目标

1、复习“陆地和海洋”相关知识

2、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特点(重点)

3、理解板块运动的形式及影响(难点)

要求

1、准备:课本、知识点、双色笔、练习本

2、按照课本/知识点顺序复习,及时补充

地球海陆的分布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从南北半球看

陆地集中分布在北半球

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它是北冰洋

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它是南极洲

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海洋大多分布在西半球

无论是哪个半球,海洋的面积都大于陆地的面积

海陆分布不均

从东西半球看

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极洲

欧洲

大洋洲

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

考点一

七大洲的分布及特点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分布在东半球,_________________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赤道横穿______________大陆,

_____________全部在北半球,_________大部分在北半球,

_______全部在南半球,_______________大部分在南半球。

亚洲、欧洲、大洋洲、非洲

南美洲、北美洲

南美洲、非洲

欧洲、北美洲

非洲、亚洲

南极洲

南美洲、大洋洲

亚洲和北美洲分界线

亚欧分界线

亚非分界线

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洲分界线

巴拿马运河

考点二

大洲分界线

白令海峡

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

乌拉尔河

里海

大高加索山脉

黑海

土耳其海峡

太平洋面积最大、海水最深、岛屿最多,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大西洋面积第二、呈“S”形状、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

印度洋大部分在南半球,全部位于东半球,大部分位于热带

北冰洋面积最小,深度最浅,水温最低的大洋,全部位于北半球,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

考点三

四大洋的分布及特点

亚洲

大洋洲

欧洲

非洲

南极洲

北美洲

西

北冰洋

考点四

轮廓特征与位置分布

海陆变迁的证据及原因

(1)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2)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道遗迹

(3)荷兰围海大坝,倭国、澳门填海造陆

在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人们发现了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荷兰围海造陆

地壳变动

海平面升降

人类活动

大陆漂移学说

1.提出者: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

2.主要内容:

(1)两亿年前,各大洲相互连接成一块大陆,周围是广阔的海洋。

(2)后来,原始大陆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形成今天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证明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

1.大陆轮廓的吻合性

2.拼合大陆几种生物的相近性

3.拼合大陆几种古地层的相似性

板块构造学说

(1)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2)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分别是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位于海洋)。

(3)板块是处在不断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考点五

六大板块

板块张裂

裂谷或海洋

山脉

相离运动

板块碰撞

板块运动

相对运动

考点六

板块运动方式

3、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对运动,相互碰撞挤压形成的。

1、红海是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运动形

成的,最终会形成新的海洋不断扩张。

2、地中海在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相对运动,

相互碰撞挤压下不断缩小,最终将消失。

考点七

红海、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的变化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小结

地壳运动、海平面的升降(自然)

人类活动(人为)

名称、面积大小、特点、大洲分界线

大陆漂移假说

板块构造学说内容、运动方式、现象

目标检测反馈与补偿

下图是大洲和大洋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对大洲和大洋的名称及其特点的判读,错误的是()A.①是非洲,是热带面积最广的大洲

B.②是欧洲,全在北半球

C.③是印度洋,全在南半球

D.④是北冰洋,是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

2.大洲①和大洲⑤的分界线是()

A.苏伊士运河

B.白令海峡

C.巴拿马运河

D.乌拉尔山脉

C

A

2023年3月18日至19日,中美两国代表在阿拉斯加州的安克雷奇就两国的发展与世界重大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讨论。据图完成3-4题。

3.安克雷奇位于()

A.东半球、北温带

B.东半球、北寒带

C.西半球、北温带

D.西半球、北寒带

4.图中白令海峡沟通了()

A.北冰洋、大西洋

B.太平洋、印度洋

C.北冰洋、太平洋

D.太平洋、大西洋

C

C

2023年3月23日,台湾运输船“长赐”号在驶入苏伊士运河后船体偏离航道触底搁浅,船身(30.01°N,32.52°E)卡在河堤之间,导致双向航道堵塞。据此完成5-6题。

5.苏伊士运河是()

A.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

B.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

C.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

D.非洲与欧洲的分界线

6.“长赐”号搁浅点最有可能位于()

A.甲B.乙

C.丙D.丁

A

B

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23年5月21日晚,云南大理漾濞连续发生多次2.8级至6.4级地震。下图为“板块构造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板块运动可能造成()

A.地中海不断扩张

B.红海面积不断扩大

C.大西洋将会消失

D.喜马拉雅山脉变成海洋

4.此次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①和②板块张裂运动

B.①和⑤板块碰撞挤压

C.①和⑥板块碰掩挤压

D.⑤和⑥板块张裂运动

B

C

2023年12月8日,中国与尼泊尔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新高程8848.86米,图为某地理兴趣小组绘制的“珠峰的前世今生”漫画图,据此回答5-6题。

5.漫画中,“关系不和”的两个板块分别是()

A.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B.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

C.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D.美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6.漫画中,因两个板块的碰撞挤压,被伤及的“无辜”是指()A.阿拉伯海扩大

B.古地中海消失

C.红海出现

D.阿尔卑斯山脉隆起

C

B

第11页共11页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知识点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知识点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六块大陆: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南极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

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 三、熟练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轮廓特点(课本34/35页)。 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四大洋按面积由大到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按照平均海拔高度由高到低:南极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欧洲 四.看图写出特殊经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0°、180°)经过的大洲大洋(参照课本最后一页的世界地形图) 主要位于北半球大洲——亚洲、欧洲、北美洲 主要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大洋洲、南美洲完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欧洲、北美洲,完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 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 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北美洲、南美洲 完全在东半球——非洲,完全在西半球——南美洲 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海拔最高的大洲——南极洲

跨纬度最广的大洲——亚洲 赤道横穿的大陆是——非洲大陆,南美大陆 赤道横穿的大洲是——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亚洲、北美洲、非洲、大洋洲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 同时被南北回归线穿过的——非洲、大洋洲 地跨热带、温带、寒带大洲——亚洲、北美洲 没有热带的大洲——南极洲、欧洲 没有寒带的大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 热带面积最大的大洲——非洲 寒带面积最广的大洲——南极洲 0度经线经过北冰洋、大西洋,穿过欧洲非洲 0度纬线既赤道,经过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180度经线经过北冰洋、太平洋 被五大洲环绕的大洋:太平洋、大西洋,被四大洲环绕的大洋:印度洋,被三大洋环绕的北冰洋 五.熟记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 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 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欧洲与非洲:直布罗陀海峡

地理: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复习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

地理: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复习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 知识点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1、世界海陆面积比例 2、世界海陆分布特点——不均匀 (1)陆地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海洋 (2)海洋主要集中分布在南半球,但南极周围却是陆地 (3)无论如何划分大小相等的两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3、七大洲和四大洋 (1)基本概念:大陆、岛屿、半岛、大洲、海、洋、海峡 (2)面积最大的大陆、最小的大陆、最大的岛屿、最大的半岛依次是什么,大洲、大洋的面积比较 (3)大洲和大洋的分布特征:全部在北半球、东半球、西半球、南半球的大洲有哪些?赤道穿过的大陆、大洲有哪些?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大洲?根据轮廓特征识别大洲。(4)跨经度最广、跨纬度最广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洋,热带范围最广的大洲、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大洲、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大洲 (5)大洲和大洋的相对位置

(5)大洲的分布规律:南北对称,大都呈三角形。 (6)大洲分界线:南北美洲、亚洲和欧洲、亚洲和非洲、亚洲和北美洲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1、海陆变迁的实例:(P33图2.10、2.11、2.12) 2、大陆漂移假说的提出者及内容 3、板块构造学说内容、六大板块的分布、板块运动的形式——挤压碰撞和张裂 (2)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3)在“世界地形图”上找出主要山系: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科迪勒拉山系4、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一些地壳变动现象: 红海不断扩张、地中海将会消失、喜马拉雅山脉还在上升、日本多火山、地震、印度洋海啸的原因 相关典型题 一、选择题 1.赤道和极圈都穿过的大洲是( )A.欧洲 B.北美洲 C.亚洲 D.南美洲 2.巴拿马运河沟通的大洋是( ) A.太平洋和印度洋 B.印度洋和大西洋 C.大西洋和太平洋 D.北冰洋和太平洋 3.纬度位置最高的大洲是( )A.亚洲 B.欧洲 C.北美洲 D.南极洲 4.赤道横穿哪些洲的大陆( )A.亚洲 B.非洲 C.北美洲 D.大洋洲 5.被北美洲、亚洲、欧洲围绕的大洋是(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6.被三大洲包围的大洋是(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2023-2024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同步训练(含答案)

2023-2024人教版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同步训练 地理七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陆半球是指陆地面积最大的半球,下图为“陆半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1-3题。 1.下列关于经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丁点所在的经线长4万千米 B.乙点所在的纬线和甲点所在的纬线相互平行 C.甲所在的纬线比乙所在的纬线长度长 D.甲点所在纬线的形状是半圆 2.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个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点位于东西半球分界线上B.丙点在乙点的东北方 C.丁点全年昼夜等长D.乙点一年只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3.在陆半球上() A.北冰洋被亚、欧、非三大洲包围B.亚欧大陆所跨经度不到180° C.陆地被海洋分割、包围D.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某校同学通过“一笔画世界”活动学习世界的海陆分布。读小王同学的作品,回答下面4-5题。 4.在小王同学的作品中,没有画()

A.大洋洲B.欧洲C.南极洲D.非洲 5.图中四大洋中,几乎全在东半球的海洋是() A.太平洋B.印度洋C.北冰洋D.大西洋 2022年7月,在瑞士阿尔卑斯山高处,研究人员发现了地球海洋中有史以来最大型的生物——巨型海洋爬行动物“鱼龙”的化石。据此完成下面6-7题。 6.“鱼龙”化石的发现证明了该地区在“鱼龙”生活时的地理环境是()A.雪山起伏的高原B.温暖的海洋环境 C.由陆地变迁为海洋D.陆地不断漂移扩大 7.下列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与材料中的示例相同的是() A.我国南方多地发生洪涝灾害 B.台湾海峡的底部有古代河道的遗迹 C.喜马拉雅山脉上发现了很多海洋生物的化石 D.荷兰的总面积因为沿岸填海造陆而一再扩大 读图,完成下面8-10题。 8.图漫画反映的是() A.日心说B.月心说C.地心说D.大陆漂移说9.下列最符合该学说的说法是() A.全球由五大板块构成 B.大陆像一块漂浮在水面上的木板,不断漂来漂去 C.陆地本是一个整体,后来分离漂移形成几块大陆 D.许多小块的大陆不断漂移、碰撞,变成一整块大陆 10.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的大洲和大洋是() A.南美洲印度洋非洲B.南美洲大西洋非洲 C.北美洲大西洋非洲D.非洲大西洋南美洲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教案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1、通过拼图、游戏活动培养科学探究的方法; 2、通过读图分析、归纳总结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

(板书)三、板块构造学说 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让学生阅读之后,归纳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 (板书)1、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活动一敲鸡蛋求结构 每组学生分发一个鸡蛋,学生观察鸡蛋后将鸡蛋壳敲碎,分析蛋壳与地壳的相似性,将抽象的感念直观化,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板块,进而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全球板块问题。 活动二初拼图识板块 展示“六大板块示意图”同桌合作 每个小组分发一套六大板块拼图模型,组织学生拼图活动,在拼图的过程中认识全球六大板块位置和名称,同时引导学生了解全球岩石圈除六大板块外还包括许多小板块,体现了科学的严谨性。活动三再拼图明关系小组探究 每小组再分发一套七大洲模型图对照“七大洲和六大板块融合图”,将七大洲模型图粘贴于六大板块拼合图上,对比分析六大板块与七大洲四大洋之间的关系回答下列三个问题:1、哪一个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2、中国、澳大利亚分别位于哪个板块;3、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属于哪个大洲?位于哪个板块? 读图,熟悉6大板块的位置、名称。 生: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板书)2、全球大致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中; 用两本书演示挤压形成山脉,张裂形成海洋。 师:读图,红海是怎样形成的? 老师介绍板块张裂运动的发展过程: 大陆板块张裂运动———地表裂谷带产生(东非大裂谷)---大陆解体(亚、非大陆分离)--新海洋出现(红海)--新大洋形成(大西洋) 读图,思考,为什么几千万年后,地中海将会消失? 学生回答。 师:现在的地中海,则是代表大洋发展的终了期,它是广阔的古地中海经过长期演化后残留下来的海洋。随着非洲板块与亚板块相向运动,地中海越来越小,几千万年后,地中海将会消失. 读图,请学生介绍喜马拉雅山的形成过程。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教案第二节海陆变迁(板块运动)

第二节海陆变迁(第二课时板块运动)教案

教学环节一:学会自学(读图完成) (1)地球表面分成了哪几大板块? (2)试着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 (学生可在地图中指认六大板块,并猜测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 得出结论一:地球表层不是整体一块,而是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 强调:1、几乎全部由海洋组成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 2、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虽处在亚洲,却不在亚欧板块,而在印度洋板块上。澳大利亚大陆虽在大洋洲,但也在印度洋板块上。 过渡:引导学生观察板块的运动方向,进入下一环节 教学环节二:学会探究 预测:当板块发生碰撞时会导致什么结果?

教师演示动画图,学生观察,试着找结论。教师:出示世界两大山系示意图,并提问:世界两大山系 的分布与板块有关系吗?怎样形成的? 学生看图思考。 教师演示:把两大山系平移到六大板块示意图中,引导学生分析,找出证据——世界的两大山系是由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结论二:当板块发生碰撞挤压时,会形成山脉。 承转:当两大板块张裂时会导致什么结果? 教学环节三:主动探究 教师演示动画:张裂成裂谷或者海洋。

提问:世界上有没有哪个海洋或者裂谷是由两大板块张裂形成的? 学生合作探究,寻找证据。 证据:红海、东非大裂谷是由非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张裂形成的。 结论三:当板块发生张裂时,形成裂谷或者海洋。 预测:两个板块在运动过程中,还会发生什么现象? 教学环节四:学会探究 教师:出示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分布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教师提示:演示平移动画。 学生得出结论四: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教师引导总结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

2023-2024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基础训练含答案

2023-2024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基础训练(含答案) 2023-2024人教版地理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基础训练 七年级上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2题)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带着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读图,完成下列1-2题。1.“摘星星的妈妈”王亚平走出太空舱,看到地球呈蔚蓝色,这是因为() A.地球外部被蓝色的大气包围B.宇航员在太空中的视觉错觉C.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大部分D.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占大部分2.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着陆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位于右图中的() A.甲——乙间B.乙——丙间C.丙——丁间D.丁——甲间 陆半球指陆地面积最大的半球,中心位于经度0°,北纬38°。读陆半球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3-5题。 3.在陆半球示意图上() A.七大洲都有分布B.只能看到三大洋 C.陆地被海洋分割、包围D.海洋面积小于陆地面积

4.图中甲点位于() A.亚洲B.欧洲C.北美洲D.非洲 5.图中丙点位于() 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 鱼龙是一种生活在距今大约2亿年前的巨型海洋生物。而研究人员在瑞士阿尔卑斯山上发现了这种生物的化石(下图),据此完成下面6-7题。 6.此次发现说明当地() A.由海洋变成了陆地B.史前鱼龙曾生活在陆地 C.人们把化石带到陆地D.海平面上升淹没了陆地 7.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地壳运动B.流水侵蚀C.风力堆积D.人类活动 如图为漫画《原来我们曾是一家人啊!》。读图完成下面8-9题。8.图中漫画反映了() A.海陆轮廓未曾发生过变化B.大洲、大洋的位置是固定的C.地球上的各大洲曾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D.大西洋的面积在不断缩小 9.下列地理现象能作为该学说证据的是() A.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B.北美洲和南美洲大陆轮廓的相似性 C.太平洋沿岸多火山、地震D.南极大陆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煤等矿产资源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教案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一章的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的第二课时,它是第二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讲述了地球到面海陆分布的原因,是承接第一节“大洲和大洋”对地球海陆面貌认识ban的进一步深化。让学生认识到地球表面是处在不断的动动变化过程中的,对学生逐步树立海陆变迁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演示、合作探究、分组探究 六、学法引导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习题,充分读图读课本,基本能掌握本课的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多媒体演示、教师引导、合作探究小组讨论法,读图法,分析归纳法,总结反思法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参与教学知识积极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1、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地动动和变化中。 (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工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动动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 (1)学会阅读板块分布示示意图及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分布示意图。 (2)培养学生初步学会通过读图,分析板块运动。 (3)培养学生质疑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习惯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魏格纳的故事,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提高学生对探究事物本质的科研兴趣。教学重点:板块运动学说,六大板块的名称和范围。[来源:] 教学难点:运用板块运动学说解释节界主要山系和火山、地震的分布和成因。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魏格纳和他的大陆漂移 说。但在当时作为一个假说,反对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大陆 为什么会漂移?由于条件有限,当时魏格纳和所有人都解答不 了这个问题。一直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地球科学研究的 发展,大陆漂移之谜终于被揭开了。是板块运动引起了大陆的 漂移。一个新的学说“板块运动学说”应运而生。今天我们就 来了解从“大陆漂移说”发展起来的“板块运动学说”。 一、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探究一]:板块构造学说的提出及六大板块 做一做 1.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 __________拼合而成。 2.全球大致划分为______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 地______着。 3.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______;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 带,地壳比较_____。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______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基础训练-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

2023-2024年人教版地理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基础训练 七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如图示意赤道及南北纬20°、40°、60°的纬线上海陆分布所占比重(黑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海洋),读图完成下面1-3题。 1.赤道上近25%为陆地,该纬线穿越的大陆数是() A.1个B.2个C.3个D.4个 2.下列关于全球陆地在不同纬度所占比重的叙述正确的是() A.20°N>40°N B.60°N>60°S C.20°N<20°S D.40°N<40°S 3.地球上,同一纬线上海陆分布所占比重中,海洋比重最大可达()A.50%B.60%C.80%D.100% 读东、西半球示意图,完成下面4-7题。 4.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是() A.甲B.乙C.丙D.丁 5.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是() 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

6.没有被赤道穿过的大洋是() 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7.甲、乙两大洲的分界线是() A.白令海峡B.苏伊士运河 C.马六甲海峡D.喜马拉雅山脉 沧海桑田,出自古书《神仙传·麻姑》。传说古代有个叫麻姑的仙女,自称曾经三次看到东海变成桑田。后人据此提炼出成语“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巨大。请完成下面8-9题。 8.下列对“东海三次变成桑田”的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A.地壳变动B.海平面升降C.海啸活动D.洪水暴雨9.以下学说或事件中能解释“沧海桑田”的是() A.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B.板块构造学说 C.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D.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在地球表面某位置发生的由海洋变为陆地或由陆地变为海洋的变化叫做海陆变迁.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面10-11题. 10.下列有关“板块运动学说”正确的是() A.A是亚欧板块,它与非洲板块张裂使地中海在扩大 B.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位于板块交界处 C.阿拉伯半岛属于A亚欧板块 D.七大板块是一成不变的,是比较稳定的 11.下列各项,可以作为大陆漂移假说证据的是() ①非洲西海岸和南美洲东海岸的大陆轮廓凹凸吻合 ①在非洲西海岸和南美洲东海岸发现了同种海牛和鸵鸟化石 ①喜马拉雅山原是一片汪洋大海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基础训练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2023-2024人教版地理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基础训练 七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 读“水半球和陆半球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水半球和陆半球划分的依据是() A.经线圈B.大洲与大洋C.纬线圈D.水陆面积比2.图中数字表示大西洋的是() A.①B.①C.①D.① 3.一位旅人将从甲洲步行至乙洲,当他到达洲界线的时候,需要()A.走过苏伊士大桥B.穿过乌拉尔山的隧道 C.走过土耳其大桥D.乘坐里海渡船 下图示意四大洲,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大洲,不直接濒临大西洋的是() A.甲B.乙C.丙D.丁 5.我国所处的大洲是() A.甲B.乙C.丙D.丁 6.与我国所处大洲以苏伊士运河为界的是()

位于云贵高原的贵州省发现了80多种远古海洋生物化石,距今已有3.85亿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贵州山区发现海洋生物化石,这说明() A.这些古生物曾生活在陆地B.当地由海洋变成陆地 C.海平面曾上升并淹没陆地D.是人们从海边带来的 8.贵州山区发现海洋生物化石,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海平面上升B.气候变暖C.地壳运动D.人类活动 下图是两个大洲的古老地层及动、植物化石相似性图。思考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甲、乙两洲分别是() A.北美洲、南美洲B.非洲、南美洲 C.非洲、北美洲D.南美洲、非洲 10.图中显示信息证明了() A.大陆漂移学说B.板块构造学说 C.地球是一个球体D.生物演化学说 11.造成地球上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B.全球的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 C.大量的水土流失和填海造陆D.地壳运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2022年5月20日8时36分,四川省雅安市发生4.8级地震,震区提前14秒接到预警。学生第一时间躲在书桌下,随后有序撤到空旷地带,上演了“教科书式撤离”。读“图世界局部板块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双选)

2023—2024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知识点一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1.认识过程.天圆地方一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球体一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个一地球卫星图片确证地球是个球体。 2.生活中能证实地球是球体的事例、、 。 知识点二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3.形状.地球是一个的球体。 4.大小.平均半径千米,赤道周长约千米,地球表面积约为亿平方千米。 5.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叫经线,也叫。 6.经度.分东经和西经,0。经线以东至180。为经,用“”表示,0"经线 以西至180"为经,用“”表示。 7.经度特点.经线指示方向,所有经线都是形状,所有经线长度。 8.纬线.所有与平行的叫纬线,是最大的纬线圈。 9.纬度.赤道以北称纬,用表示,赤道以南称纬,用表示。 10.纬线特点:纬线指示方向,所有纬线都是形状,度数不同的纬线长度。知识点三半球和高中低纬的划分 11.南北半球分界线.。东西半球分界线和组成的经线圈。 12.低中高纬度的划分.为低纬度,为中纬度,为高纬度。 知识点四经纬网的作用及运用 13.经纬网.地球表面任一地点的经纬度位置,就是某条经线与某条纬线的。 14.经纬网的作用.利用经纬网,。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及地理现象 1.自转周期:。方向:;从北极上空看,呈方向旋转;从南 极上空看,呈方向旋转。 2.产生的地理现象:、、。 3.地球公转的方向是,周期为。 4.熟记二分二至: (1)3月21日前后(日),太阳光直射,3、4、5月是北半球的 季。(昼夜平分)(南半球是季) (2)6月2日前后(日),太阳光直射,6、7、8月是北半球的 季。(昼长夜短)(南半球是季) (3)9月23日前后(日),太阳光直射,9、10、11月是北半球的 季。(昼夜平分)(南半球是季) (4)12月2日前后(日),太阳光直射,12、1、2月是北半球的 季。(昼短夜长)(南半球是季) 5.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一 (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一一。 根据地图填写出地球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3月21日—6月22日,北半球昼夜,夏至时白昼最长,纬度越高, 昼越;南半球昼夜,纬度越高,昼越。 (2)6月22日—9月23日,北半球昼夜,秋分时,南半球反之。 (3)9月23日—12月2日,北半球昼夜,冬至时白昼最短,纬度越高,昼越;南半球昼夜,纬度越高,昼越。 (4)12月2日—3月21日,北半球昼夜,春分时,南半球反 之。 (5)在上,全年昼夜等长;在日和日,则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知识点一地图的基本要素 1.、、是地图的,语言”。 2.比例尺=/。分子相同时,分母越大,比例尺越。 3.地图上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有:①,;②。 4.识记规律:在图幅相同的地图上,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比例 尺,表示的越大,内容越。 5.在地图上判定方向的三种方法是:①;②;③。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期末知识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 一、地球的形状、大小 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1)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且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2)站得高,看得远(登高望远)。 (3)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月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4)北极星的高度因纬度而异; (5)麦哲伦环球航行; (6)卫星照片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①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②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球体。 3.纬线和经线

二、地球的运动 (1)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比

(2)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时间的差异,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一天气温的变化;地球公转产生明显四季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影子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五带和二分二至日。 (3)春分: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 (4)夏至: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极昼,南极圈极夜13、秋分: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 (5)冬至: 12月22目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极夜,南极圈极昼注意: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同时该半球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6)五带的划分依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热带:23.5°N----23. 5°S(终年炎热)(直射)(无极昼夜) 南、北温带:南北纬23.5°----南北纬66.5(四季明显)(斜射)(无极昼夜)南、北寒带:南北纬66.5°----南北纬90°(终年严寒)(斜射)(有极昼极夜) 北回归线是23.5N,南回归线是23.5°S北极圈是66.5N,南极圈是66.5°S. 三、地图 1.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2.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3.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4.比较比例尺的大小与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 同样大小的地图:比例尺小→ 表示范围大→ 内容简单 比例尺大→ 表示范围小→ 内容详细 5.运用地图辨别方向 ①一般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指向标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③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6. 地形图 (1)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海拔相等的线)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地图;

期末考点追踪---陆地和海洋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备考---陆地和海洋 1.地球上五带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 【知识点的认识】 五带的划分根据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将地球表面有共同特点的地区,按纬度划分为五个热量带,即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 热带:在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向南、北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渐增,但最长和最短的白昼时间仅差2小时50分. 温带:昼夜长短的变化也很大,到极圈增加到24小时.可见,在温带太阳高度比热带小,获得热量少于热带,温度低于热带.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非常显著,所以四季分明是温带的特点. 寒带:本带太阳高度终年很小,在极圈上最大高度为46°52′,在极地最大高度仅为23°26′,且有负值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随纬度的增高愈加显著.极昼时期由于太阳高度很低,地面获得热量很少,极夜时期,地面没有太阳辐射. 【命题的方向】 考查了对地球上五带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的认识,基础知识,一般为选择、解答形式出题.例:将地球上的五带、气候特征和地理现象用直线连接起来: 分析: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 ﹣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 解答: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即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热带有阳光照射现象,终年炎热;温带既无极昼,极夜也无太阳直射现象,四季分明;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 故答案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