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地理_七年级上册中国地理第二章第一节地形与地势(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七年级上册中国地理第二章第一节地形与地势(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国的地势和地形(复习课)教学设计

复习目标

1.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 在中国地形图,能够识别出我国主要山脉和主要地形区;

3.能够描述我国主要地形区的特点。

4.能简单分析地势对我国气候和河流的影响。

复习重点:

1.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主要山脉和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复习难点:

1.主要山脉和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陵等

【互动探究】

活动一:中国主要山脉的分布 读“中国陆地主要山脉分布图”,写出主要山脉的分布。 (1)东西走向的山脉:北列: ,中列: ,南列: 。 (2)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山脉:西列: ,中列: 东列: 。 (3)西北一东南走向的山脉: 。 (4)南北走向向山脉: 。 (5)弧形山脉: 。 2.小组探究 (1)山脉是地形的骨架,写出山脉两侧的地形区。 山脉名称 西侧地形 东侧地形

大兴安岭

太行山

巫山

横断山

北 侧 南 侧

天山

昆仑山 活动二: 探究中国的地势特征 读“我国沿36°N 附近地形剖面图”(甲)和“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 (乙),完成下列活动。

甲 课件展示:“我国主要山脉分布图”

提问:如何记住这些山脉?

教师归纳记忆方法,常用方法是按照山脉走向来记忆,三横

三纵。

课件展示:“中国地形分布图”

请学生说出四大高

原、四大盆地、三大

平原、三大丘陵的名字及其分布位置。

乙 1.读图完成下列表格。 阶梯名称 海 拔

第一阶梯

分界线: 山 -- 山 -- 山

第二阶梯

分界线: 山 -- 山 -- 山 山

第三阶梯 2.从图甲中可以看出我国地势呈现什么样的特点? 3.我国地势的这种分布对气候、河流流向及交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4.分析我国水电站多建在地势一、二阶梯交界处的原因。 【知识梳理】 【真题剖析】 (2019凉山州中考)读下面我国沿北纬30º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1)-(2)题。 (1)从图示可以看出我国地势总特征是( ) A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B .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 C .北高南低,呈阶梯状分布 D .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分布

玩游戏 1. 展示:“中国地形分布图”,并给出地形区特点,让学生说出地形区名称及位置

课件展示:“中国地

形剖面图”提问:中

国的地势是如何变化的? 课件展示:“中国的山脉分布图

学生说出三级阶梯分界线及各阶梯概

提问: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

布,

(2)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主要地形是( )

A.山地和高原B.盆地和高原

C.平原和丘陵D.平原和盆地

【当堂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图为我国地势阶梯分布示意图,图中第三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

A.高原、盆地B.高原、丘陵

C.高原、平原D.平原、丘陵

2.山脉是地形的骨架。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各具特色。读图,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盆地

B.②——内蒙古高原——我国最平坦的高原

C.③——四川盆地——我国纬度位置最高的盆地

D.④——华北平原——我国最大的平原

3.山脉常常成为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天然分界线。下列对四幅示意图中山脉名称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雪峰山脉②长白山脉③秦岭山脉④大别山脉

B.①大兴安岭②台湾山脉③天山山脉④阿尔泰山脉

C.①太行山脉②武夷山脉③昆仑山脉④祁连山脉

D.①巫山山脉②武夷山脉③阴山山脉④横断山脉归纳梳理知识

板书设计

真题讲练

1、学生自主完成

2、教师明确答案

3、学生小组讨论

4、教师疑难讲解

4.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A是________(山脉),它的北侧是_________盆地,南侧是_________

盆地。

(2)B是________(山脉),它的北侧是坦荡的_______高原,它的南侧是

沟壑纵横的_________高原。

(3)C是_________(山脉),它的西侧是_________高原,它的东侧是

_________平原,它又是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和第______级阶梯的分

界线。

5.读我国沿北纬36°附近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地势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2)受地势的影响,一方面有利于___________,形成降水;另一方

面使我国江河滚滚东流,有利于_____________,此外,在_______交

界处,河流落差大,_____资源丰富,有利于修建大型水电站。

(3)我国地势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的是第______级阶梯;地形以

盆地和高原为主的是第______级阶梯;位于第______级阶梯上。

学情分析

本节课(地形和地势)属于复习课,安排在一节课完成,能容量较大,且包含好多地图。

1、学生学习中记忆量较大,学强调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2、本节课是地理教材中最能体现地图的功能,热学生对于找

图、记图、用图还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学中要重点培养让学生找图、记图,如何运用地图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如何运用整体图解决局部图的题目,如何运用整体图解决剖面图的题目等。

3、学生想像力丰富,教学中抓住这一点,运用多媒体,结合

实际生活,能让学生和好的复习记忆和做题。

效果分析

对于中国的地形地势这节复习课,能容量较大,需要记忆的知识较多,而且都需要落实在地图上,教学中我运用学案为知识载体,以多媒体为辅助,以自绘地图为依托,课前先让学生自主完成学案相关题目,课上采取多种教学形式,记忆、回答、提问、展示等,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并用大量的题进行巩固,最终达到了较理想的效果。感觉不足之处就是没能照顾到更多的学生,这一点今后要改进。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对鲁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地理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的复习课,由于本节课内容量较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课件和手绘的中国地形图反复让学生记忆回答巩固基本知识;运用学案编制较多的题目,让学生大量的练习来加强巩固,展示

学习的效果;教学中反复强调学生察图、找图、记图,和如何运用地图去解决具体题目,比如学生在作图题的时候,有意识的培养把局部图放在整体图上去解决问题,如何通过整体图来做剖面图。

当然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学生记忆时间短,课件、学案结合不是很好,有些地方流于形式,课堂调动学生积极性不够,活跃性差等都是我今后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我国地形和地势特征,重点是我国主要地形名称和分布,地势特征及对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本节涉及地形名称较多,识记难度很大。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利用好地图,把它们落实到地图上,并注意各地形区之间的相对位置。而是要让学生多绘图填图,熟练掌握地形区的分布,脑海中形成一幅中国地形图。其次要抓住重点,分清主次。山脉是构成地形的骨架,其他地形区多以山脉为界,所以先理清山脉的分布,再落实高原盆地平原丘陵的位置。三是让学生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结合实际生活对我国地形和地势特征做出初步评价。四是利用对比法和列表法,吧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丘陵主要山脉作为省区分界线的两侧进行比较,找出共性和差异性。四是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学会有局部想整体,有剖面想整体的思维去记忆和回答知识和题目。

评测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图为我国地势阶梯分布示意图,图中第三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

A.高原、盆地B.高原、丘陵

C.高原、平原D.平原、丘陵

2.山脉是地形的骨架。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各具特色。读图,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盆地B.②——内蒙古高原——我国最平坦的高原

C.③——四川盆地——我国纬度位置最高的盆地D.④——华北平原——我国最大的平原

读“我国地形类型构成比例饼状图”,回答4、5题。

4.图中A、B、C所代表的三种地形类型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关于这一地形特征对我国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利于大规模发展种植业②利于基础设施建设③在林业、牧业等方面具有优势

④在旅游业、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4.我国“神州十一号”返回舱选择在地面坦荡,地广人稀的高原降落。下列符合这一条件的是( )

A.黄土高原B.青藏高原

C.云贵高原D.内蒙古高原

5.我国的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尤其是纵横交错的山脉,构成了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镶嵌其间。下面选项与之相对应的是()

A.准噶尔盆地B.华北平原C.黄土高原D.柴达木盆地

4.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A是________(山脉),它的南侧是_________盆地。

(2)B是________(山脉),它的北侧是坦荡的内蒙古高原,它的南侧是沟壑纵横的_________高原。

(3)C是(山脉),它的东侧是______平原,它又是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和第____级阶梯的分界线。

5.读我国沿北纬36°附近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地势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

(2)受地势的影响,一方面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另一方面使我国

江河滚滚东流,便利_____________,此外,在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资源丰富,有利于修建大型水电站。

(3)我国地势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的是第______级阶梯;地形以盆地和高原为主的是第______级阶梯;位于第______级阶梯上。

课标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运用中国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

要特征。

2、运用地图及资料,记住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和分布。

3、运用地图及资料,说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的分布特点。

4、学会评价地形、地势对自然环境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中要求学生应从中国地形图中,找出主要地形的名称和分布加以记忆,能够说出我国主要山脉及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的分布并结合课本图和资料会分析地形类型特点,能够结合中国地形图和剖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教学中还要通过学习中国的地形和地势,初步渗透地形地势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同事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爱国热情。

初中地理_七年级地理(上)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第三课时 湘教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三)教案 课标要求: 1、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经度的划分。 2、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教学目标: 1、能在地图或地球仪上指出本初子午线和西经200、东经1600、1800经线,并能说出其地理意义。 2、会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 教学重、难点: 1、东西半球的划分。 2、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利用一段微视频导入。提问:视频中的主人公的汽车怎么能做到由如此高的空中投放到地下时,还能够这么准确的落到原先计划的公路上呢?下面就让我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回答这个问题。(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自主学习,师生解惑 一、经线和经度 1、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内容,自主学习。 2、小组合作,互助研讨。 3、师生交流、解惑 点拨精讲: (1)西经用字母“W”表示,东经用字母“E”表示。 (2)00经线和1800经线都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00经线西侧为西经,东侧为东经,1800东西两侧相反。 二、经线圈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1、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内容,自主学习。 2、小组合作,互助研讨。 3、师生交流、解惑 点拨精讲: (1)东半球的范围:西经200向东一直到东经1600。 (2)小东法:即度数小于分界线的度数,便在东半球范围内。 过渡:由电影院的座位引出经纬网。 三、经纬网 1、什么叫经纬网? 2、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的位置: 利用标注的度数,读出经度和纬度的度数。②利用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判断其是东经还是西经,南纬还是北纬。 学生判断图中字母A、B点的经纬度。 3、了解经纬网不同的形状。 4、经纬网的用途:图片欣赏 5、完成课后活动题。 (四)课堂小结:学生谈收获。 (五)课堂练习:见课件 板书设计: 第一节认识地球 一、经线和经度 二、经线圈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三、经纬网

初中地理_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课题:《地球的面貌》教学设计 【课型】讲评课 【讲评目标】 1、查漏补缺,解决疑难和遗忘知识。 2、进一步梳理知识,回归考纲。 3、提高审题能力,总结解题方法和规律。 4、训练应试技巧和答题策略。 【重点与难点】 讲评难重点:错误典型题、学生质疑的题、重点题、容易出错的题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训练应试技巧和解题策略,使学生解题规范化,做到会做题得满分,不会题也力争得分,让学生有章可循,心中有数。 学习过程: 一、【自主纠错】 1.写出试卷中自己会,但粗心做错的题: 2.写出试卷中自己不会的问题: (设计意图:扫清知识障碍,为下一步解决问题做好准备。) 二、【合作交流】﹝答案互通,完善试卷,解疑答惑) (设计意图:在课前自主纠错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讨论解决自己的疑难,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展示点评】(针对不会或出错率较高的问题:质疑解惑,精讲点拨) 让A1学生自愿到黑板前进行大胆点评,教师强调审题的重要性,学习时要注意知识间的牵挂后连,融会贯通,消除对考试的畏惧心理。中间穿插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并由题型分析学习方法。 四、【巩固提升】 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假设甲、乙、丙三地有三艘船同时出发驶向180°经线,而且同时到达,速度最慢的是() A.甲B.乙C.丙D.乙和丙 (2)、有关甲、乙、丙附近三个阴影区域比例尺大小的叙述,

正确的是() A.甲处比例尺最小,丙处比例尺最大 B.甲、乙、丙处比例尺相同 C.甲处比例尺大于乙,乙处比例尺大于丙 D.乙处比例尺最小 2、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 (1)A地地形是。 (2)若甲乙两村的图上距离是4.2厘米,实际距离是21千米,该图的比例尺是。(用数字式表示) (3)A、B两地,适合开展攀岩运动的是 地;丙河的流向 是。 (4)要将河流水引向乙村,①②两条输水线路中的 线路最适合、最方便。理由 是。 3、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网站消息,日本东北太平洋沿岸当地时间3月14日傍晚起,接连发生5次地震,最强震级达6.8级。 (1)印度半岛和阿拉伯半岛属于六大板块中的 板块(填名称)。 (2)结合板块示意图判断,日本地震产生的原因 是____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_板块发生 造成的。 4、一游客在旅行日记中写到:我到达了世界上 一个神奇的地方,我右手在东半球,左手在西半球,面向北半球,背对南半球。这个神奇的地方就是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五、总结回扣目标。 总结以后学习及考试中的注意事项。 统计小组分数,选出3个优秀小组,鼓励全体学生。

初中地理_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单元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的形状;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2、知道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3、运用地图和数据叙述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4、运用世界地图叙述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5、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等; 6、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7、知道板块构造学说,叙述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重点】 1、知道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2、运用世界地图叙述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等。 4、知道板块构造学说,叙述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 1、知道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等 【教学准备】 1.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复习导学案 2.学生准备:依据复习导学案自主复习本单元知识点,形成单元知识树 【教学过程】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学情分析 关于地球的形状、海陆分布、海陆变迁等知识,学生通过各种媒体应该有了初步地了解,学生获取信息的广泛性和便捷性已经今非昔比,他们大脑中储存的各种信息成为我们课堂教学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我们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比如李四光、布鲁诺、哥伦布等人的事迹他们在小学中就有所接触,而且这些知识往往是初中学生最关心的基本问题,他们往往从这些问题开始思考世界、认识世界,在这方面有着很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意识。所以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知识基础和情感基础是非常丰富的。 7年级学生学习地球及其运动,在建立空间概念方面是比较困难的。利用地球仪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引发学习兴趣。利用地球仪,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地球的形状、地表海陆分布、各地理要素的空间位置和空间分布等,还可以形象地演示地球的运动,帮助理解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需要明了的是,我们的教学不仅仅是要向学生传递一个地球形状、海陆变迁的信息,而是要让学生在接受这一信息的过程中,思维和技能都有所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能有所升华。而这正是初中学生这一年龄段的薄弱方面,他们已经获得的知识往往是点多面广脉络少,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不够清晰,知识的产生过程不够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方

初中地理_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教学设计 单位: 姓名: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1节《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初一的学习,已经了解掌握了亚洲的地形地势特点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总结出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 2.能够在图上标出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并能指图说出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 3.分析说明我国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 能力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能力; 2.培养学生使用地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和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组织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2.增强学生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运用相关地图分析我国的地势特点 教学难点: 地势对其他地理因素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

巩固 训练 1.有关我国地势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大河依地势滚滚东流入海 B.我国地势的特征是东高西低 C.昆仑山是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D.四川盆地位于第三级阶梯 2.下列关于我国地势优越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使我国河流富蕴水能,几乎处处可建水电站 B.有利于我国农业的全面发展 C.森林资源、水能资源、矿产资源丰富 D.海上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利于形成降水 3.正确表示我国地势变化的图形是() 4.下图是我国36°N的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图中标出东、西方向。 (2)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地势特点,大致呈级阶梯分布,在图上填写阶梯的名称。 (3)试判断图上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区:A 、B 、 C 、 D 。 课堂结合课本附页“中国地形图”,绘制完成中国30°N地形剖面图,

中学地理第一节《地形和地势》说课稿

中学地理第一节《地形和地势》说课稿 中学地理第一节《地形和地势》说课稿 一、说教材: 1. 教材内容 本节的内容是这样安排的:首先展示大量不同地形区的景观图片,并设计了认识山脉网格中地形区位置分布的活动帮助学生总结“地形复杂多样”的特征;最后通过学生阅读扇形统计图表,计算得出“山区面积广大”。接着通过活动来认识“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学生从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形象地看出来;符合学生由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本节的知识点有三个:分别是地形种类与分布,地形特点及影响,地势特点及影响。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在这个基础上学习本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就顺理成章了,教材把本节作为中国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来讲,充分体现了本节的重要性。它是学习第二节气候、第三节河流的基础。同时为今后学习高中自然地理打下了基础。 3.三维目标 知识技能: (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特征。 (2)尝试分析说明我国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 (3)学会运用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4)阅读统计图表,总结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分析山区开发、利用有利和不利条件。 过程与方法: (1)增强通过地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并对信息加工提取的能力。

(2)通过讨论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以及对生产生活影响的过程。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2)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观念; (3)通过认知地势、地形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加强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4.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运用地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地形特点。 2、认识不同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不同影响,以及人类如何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 难点: 1、地形剖面图的判读; 2、地势、地形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 二、说教法 我的设计指导思想是:创设一个民主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协作、动手、动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努力培养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在这种指导思想下,我教学的策略是: 1、以问题情景为主线,丰富的学生活动为主体。这样做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参与,引导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学习。 2、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可以展示更多资料,使教学更生动更直观。 3、注重地图教学。 三、说学情、学法 因为初二学生年龄偏小,对一些日常生活和所经历的现象不能很好的与理论知识相连接,因此对于这些问题需要老师进行指导,从而让学生能够总结出来。学生需要课前收集资料,课上有动手、思考、合作、竞争、交流,分享成果等全方位参与体验学习过程的机会,可

初中地理_地形地势特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1课地形地势特征 教学目标: 1运用中国地形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了解我国各类地形所占的比重。 2.运用中国地形剖面图,说出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掌握各阶梯的地形种类及主要特征。 3.联系生活知识,分析说明我国地势特点中蕴含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教学重点: 地形地势主要的特征 教学难点: 1、山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分析地势对我国的影响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及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导入:多媒体播放图片,展示祖国山河壮丽,气象万千,既有沃野千里的平原,又有雄浑挺拔的高原、山地,无不体现我国多姿多彩的自然环境。今天我们走进第二单元自然环境,学习我国的地形地势特征。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一、地形复杂多样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1、出示中国地形图,让学生读图2.1及27页图2.4完成自主学习 1.2.3题。 2、学生指图连线并说出五个地形区的特点。 3、通过地形图的颜色小结出我国地形的特征:(复杂多样) 4、让学生结合课本23页活动的内容完成我国各类地形百分比扇形图,并让学生展示绘画的成果。 5、出示扇形图让学生作一下对比;通过绘制总结出我国的地形的又一特征: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过渡:山地、高原、丘陵成为山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对我国的经济产生哪些影响?

6、出示图片让学生小组讨论山区对我国产生的影响。并出示结果。小结:有利:旅游业、畜牧业、林业 影响 不利:交通不便、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过渡:我国地形复杂多样高原山地面积广大那我国地势又有何特征? 二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1、学生结合课本图2.2完成学案1、2小题 学生回答后并小结:(1)、海拔逐渐降低。 (2)、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过渡:地势呈三级阶梯分布各阶梯地形与海拔为多少呢? 2、学生结合课本24页文字内容及27页图2.4完成学案表格的内容,出示中国地形区图。(交流并展示成果) 过渡: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对我国降水、水电、航运产生的影响。 出示三幅动画后让学生积极的讨论。 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小结: 降水:西高东低有利于暖湿的海洋风向内陆推进,使东部大部分地区降水充沛。 水电:大江大河滚滚东流;在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可以建设大型水电站。 航运:大江大河有利于东西沟通,方便了沿海与内陆联系;但是高大山脉会阻碍交通。 总结: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收获,学习了哪些内容。 巩固提升:学生做学案的练习题对今天所学的知识加以巩固练习。

初中地理_中国地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国地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了解主要山脉和地形区的分布,从而分析得出山脉纵横交错,构成地形区的 骨架。 2、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了解中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征。 3、联系自然条件,简要分析山区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主要山脉和地形区的分布。 教学难点:分析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征对经济发展的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教学准备:课件,学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运用谷歌地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授 第一站读图学习---看分布 1、出示中国地形图,找出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的位置,然后找出除此以外, 还有哪些主要的山脉和地形区。找出以后说给同位听。 2、这么多山脉和地形区我们如何记住它们的名称和位置? 生答,师总结学习方法及规律 3、各地形区有什么突出的特点?结合学案自主学习。展示学生做的内容,对答 案。 第二站合作探究---析比重 1、读中国各类地形比例示意图,通过这幅图,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生答师总结第二条规律 第三站合作探究---论优劣 1、中国山区面积广大,如果给你一片山,你准备如何带领人们致富?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出示图总结。 2、山区发展会遇到哪些困难?住在山区的人们会遇到哪些危险?在山区的开 发建设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第四站对比分析---知识升华

1、出示中国、美国、俄罗斯的地形图分析中国国土面积广大,而耕地面积却 不如美国大的原因。俄罗斯平原面积广大但农业面积小的原因。通过练习 总结出学习方法。 2、出示材料,验证说法 出示知识树,总结本节内容。 学情分析 本节是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学习难度不大,主要依靠学生记忆。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由于缺乏感性经验积累,在具体学习过程中还是会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用好相关地图和景观图片,让学生在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对中国地形特征有一个理性的判断。 效果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中国的山脉和地形区有了初步的认识,并通过地图总结出学习地形的基本方法,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教材分析 本节是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是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学习难度虽然不大,但因涉及中国宏观地形分布,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由于缺乏感性经验积累,在具体学习过程中还是会存在一定困难。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用好相关地图和景观图片,让学生在获得较为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对中国地形特征有一个理性的判断。因此,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如下: 1、运用地图,了解主要山脉和地形区的分布,从而分析得出山脉纵横交错,构成地形区的骨架。 2、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了解中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征。 3、联系自然条件,简要分析山区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中国地形学案 一、请借助表格自主学习课本P24—P27的阅读材料和内容

初中地理_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2.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3.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及大洲分界线。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地图上准确找到七大洲、四大洋。 2.通过读图、填图、拼图、绘图等方法学习世界各大洲、大洋的空间分布,培养阅读地图的能力、空间想象力和从图上查找、搜寻地理信息及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认识地球的海陆分布,培养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 (1)学生能够在各种地图中识别七大洲和四大洋,并能灵活掌握大洲和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及大洲分界线。 (2)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难点 建立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空间概念。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地球仪,七大洲轮廓图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但是宇航员却说地球更像水球,这是为什么呢? 【设计意图】 通过设疑,引起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讲授新课 一、地球?水球? 1.海陆面积比例

【教师】展示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 【学生】观察总结:蓝色表示海洋,所占比例71%,绿色表示陆地,所占比例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设问】古人在给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叫“地球”而不叫“水球”? 【教师】让学生阅读“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材料。 【师生小结】早期人类生存在陆地上,认知视野狭小,所以起名地球。 2.海陆分布特点 【教师】出示“南北半球图”,请学生读图并观察思考: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个半球?北极和南极周围分别是陆地还是海洋? 【学生】陆地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 【设问】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在北半球陆地面积会大于海洋面积吗? 【教师】展示北半球,陆半球和水半球图,请学生读图比较。 【学生】观察总结:陆半球陆地面积大于北半球陆地面积,陆半球是陆地分布最集中的半球,陆地面积占48%,所以在北半球陆地面积小于海洋面积。水半球是海洋分布最集中的半球,海洋面积占90%。 【教师】无论怎样划分,两个均分的半球总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学会使用世界地图,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 【教师】全球海陆分布的特点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那么,这三分陆地和七分海洋又分成了几大洲和几大洋呢?(七大洲和四大洋)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相关概念 【活动】读教材图2.5“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峡”的概念。 【教师】出示“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图” 【学生】列表比较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峡的概念,并在世界地图上找出世界之最。 【设计意图】利用对比、列表等形式,学以致用,教师在课堂上要随时检查学习知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

初中地理_以中国的地形为例探究地形地势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以中国的地形为例探究地形地势

幅图为例,根据图中的信息以及所学的知识,涉及两个问题。参与小组间的竞赛。 拓展提升 一、合作探究 1、地形地势对______的影响: 1)说说图中两座山脉的名称。 2)当我国盛行冬季风时A山两侧的气候有 什么差异? 3)当我国盛行夏季风时B山两侧气候有什 么差异? 进一步探究:地形地势对气候两个要素气温 和降水的具体影响,并总结。 2、地形地势对______的影响 (1)为什么我国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注入太 平洋? (2)1、2、3处建立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 原因? (3)黄河在4处含沙量减小的原因? 进一步探究:地形地势对河流流向和流速的 具体影响,并总结。 二、学以致用 1、读图1“中国冻害分布图”,分析乙地区 无冻害的原因。 2台湾亚热带季风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的 1.学生读图汇 报 2.学生总结。 学生比较水坝、 水能、水电站区 别。 1.孩子读图分析 1.指导孩子 小组交流、汇 报。 2、引导学生 思考探究总 结。 引导学生总 结汇报 1.引导孩子 分析新疆、东 北冻害状况 分析原因。 1.通过小组 合作探究,让 学生学会分 析,地形地势 对气候、河流 的具体影响。 2.通过实 例,让学生学 会用探究的 结论去分析 解决问题。 孩子分析、区 别个地理要 素的影响,促 进孩子的理 解.

界线,向南弯曲的主要原因? 3.读图3从地形分析东南亚地形对河流的影响2.列举海拔高气 温低的事例。 3.孩子读图分析 2.激发学生 关于自己的 自豪感与小 组间的竞赛。 3.引导孩子 注意思维的 逻辑性、语言 的完整性 2.通过对孩 子学习评价 激发孩子的 积极性。 实战演练读图“我国沿北纬32°地形剖面图”,完 成1-2题 1.对该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A 地势西高东低 B 众多江河东流入海 C 夏季风难以深入陆地 D 阶梯交界处水能丰富 2.夏季最凉爽的区域是() A 青藏高原 B 巫山 C 四川盆地 D 长江中下游平原 右图为某山地等高线图,完成3-4题。 1.自主检测 2.组内交流释 疑 3.汇报举例。 巡视指导 通过中考真 题,让学生及 时反馈自己 对知识的掌 握情况。

初中地理_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前准备 1、地形:地表各种各样的形态称为地形; 地势:地面高低起伏的总趋势称为地势。 2、陆地地形的五种基本类型是什么?(平原、 、山地、 、盆地)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学习目标 1、阅读“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按走向记住我国主要的山脉。 2、阅读“中国地形分布”图,能指图说出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和相对位置。 3、指导学生总结、归纳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 【学习过程】 1、读“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在图中按走向记住并填写我国主要的山脉。 ③东北—西南走向: ④西北—东南走向: ⑤弧形山脉: 2、读“中国地形分布”图,并结合阅读材料,了解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①东西走向: ②南北走向:

昆仑山 3、通过学习,你认为我国地形的特点是什么? 4、我国地形的特点,对于经济发展会产生哪些的影响? 有利: 不利: 【达标检测】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描述的是 A.泰山 B.黄山 C.庐山 D.华山 2、下面哪列山脉不是省级行政区的分界线 A.大兴安岭 B.太行山 C.武夷山 D.祁连山 3、下列山脉走向大体一致的是 ①阴山②太行山③天山④贺兰山⑤南岭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⑤ 4、下列地形区与其特点组合正确的是 A、东北平原-黑土广布 B、云贵高原-地形平坦 C、内蒙古高原-雪山连绵 D、塔里木盆地-草原广布 5、下列关于我国四大高原的描述,正确的是 A、内蒙古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B、云贵高原地势平坦开阔,石灰岩分布广泛 C、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沟壑纵横” D、青藏高原上主要分布着喀斯特地形。 6、构成我国地形分布骨架的是 A、河流 B、山脉 C、高原 D、盆地 7、读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 的山脉: ①_______,②_______,③ _______, ④_______,⑤_______,⑥ _______。 (2)⑦西侧的地形区是 _______, ⑧西侧的地形区是

初中地理_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以我国不同地形区的美景引入中国的地形。 教学过程: 一、中国地形的总体特征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三级阶梯填表: 界线界线 阶梯名称第一级阶梯第二级阶梯第三级阶梯 海拔平均4000米 以上1000—2000 米 500米以下 主要地形 类型 高原、山地 活动一: 3、分析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 4、地形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学生讨论完成地形地势带来的影响,教师总结归纳。活动二: 1、在地图中找出我国主要的的山脉,完成下列练习。将下面这些山脉填入下图中:

A.大兴安岭 B.太行山 C.巫山 D.雪峰山 E.长白山 F.武夷山 G.台湾山脉 H.天山 I.阴山 J.昆仑山 K.秦岭 L.南岭 M.阿尔泰山 N.祁连山 O.喜马拉雅 山 P.贺兰山 Q.横断山 2、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在图上找出并标出我国主要地形区的位置。活动二主要由学生来完成并上台演示,教师进行补充归纳。 活动三: 名称位置主要特征 青藏高原我国西南部,在昆仑山、祁连 山、横断山脉及喜马拉雅山之 间我国第高原,世界大高原;地表多;远看是山,近看是川;聚落(人口、农业)主要分布在,盛产 内蒙古高原我国北部;东起大兴安岭、西 至甘肃、新疆边境和祁连山山 麓、南至古长城、北到国界;我国高原;地面,东部多;西部,植被多呈;有丰富的,农业以 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祁连端的乌 鞘岭、南到秦岭、北至古长城世界上黄土分布最的地区;严重、地表 云贵高原我国西南部;西起横断山脉、 东至雪峰山、四川盆地以南多,有典型的;地面崎岖,有许多“坝子”(山间小盆地)是聚落(人口、农业)主要分布区;工程建设地质条件复杂,但有利于发展;有丰富的铁、煤、铜、汞、铝土、锡、钛等矿产资源

初中地理_中国地形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复习目标知识与技能 1、掌握我国地势特征,三级阶梯状况并能分析地势特征对我国的影响; 2 、掌握我国地形特征,主要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等及它们的分布、位置等过程与方法 1、充分利用地图、表格,明确一些重要的地形区的特征、分布、位置。 2、能列举实例并会评价我国地势与地形的优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分工合作中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教材分析教学重点 1 、地势特征 2 、地形特征及主要地形 教学难点提高运用地势地形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复习的是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中国地形》,那么,地形指的是什么?(按形态可以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等五种基本类型。地势地形是我们在考虑气候、交通、人口分布等问题的首要因素,是学习中国地理的重要内容,这节课我们就来系统复习。学生回答) 师点拨: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侧重于地表海拔高低的变化,而不是形态的差异。地形是陆地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总称地形,也称地貌。 探疑互动(一)复习山脉研讨问题:(1)、中国山脉按走向可分为哪几类?每类都有那些山脉?设计意图----把山脉分布落实到地图上,让学生对中国的山脉形成一定空间想象。 (二)复习地形研讨问题:(1)我国地形特点是什么,根据出示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来说明。设计意图:把地形特征与相应的地图联系起来,培养了同学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并在思考的同时在头脑中建立了一种空间联系,活化了知识。 (2)用一个字或两个字来概括我国主要地形区的特点,用点击地形位置有图片的形式(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概括地形的特征,进而根据特征来判断地形区。 (三)复习地势研讨问题:(1)我国的地势特征是什么,用简要的图示表示出来?(2)课本中哪些图能反映这一特征,并简要说明理由。设计意图——把地势特征与相应的地图联系起来,培养了同学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并在思考的同时在头脑中建立了一种空间联系,活化了知识。(3)在黑板的地图上绘出三级阶梯的界限,并在相应位置标明山脉名称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明确阶梯界限及阶梯交界处的山脉的位置,加深了印象。 (4)列表复习三级阶梯的海拔、地形类型。 (5)分析我国地势特征对河流和降水的影响? (四)分析地形构成特点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有利和不利) 小试牛刀:(一)选择题 1.下列山脉中既是地势笫一、二级阶梯界山,又是西北---东南走向的是: A.昆仑山 B.祁连山 C.横断山 D.太行山 2.下列山脉与地形区相邻的一组是: A.昆仑山---内蒙古高原 B.秦岭---黄土高原 C.横断山 ---塔里木盆地 D.巫山---东北平原 (二)连线题 东北平原较低平、完整 华北平原面积最大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最低、河湖众多

初中地理_专题复习——地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专题复习---地形》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地形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地形、河流和人类活动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整合四册地理课本的内容,我设计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地形类型和地形特征、地形对河流气候的影响、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三大模块,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引导学生复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在地图上识别五种主要地形类型并归纳某区域的典型地形特征。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地图,分析并归纳地形对气候、河流的影响。 学会通过案例和典型例题的分析,理解地形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 情感目标:通过案例的学习,认识到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和改造地形才能达到人地和谐,使我们生活的家园更加美好。 [教学重点] 学会运用地图,分析并归纳地形对气候、河流、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教学难点] 各自然要素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通过直观的电脑媒体投影,强化视觉,注重启发诱导,使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突出学生间“合作学习”的优势,开展讨论,体现“学为主,教为辅”的教学思路。 [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力,读图分析能力。 2.指导学生用综合法、分析法解决问题。 [教具] PPT课件 【授课过程】 导入:同学们,你看过董卿主持的《中国诗词大会》吗?仿佛一夜之间,诗词大会像一缕春风吹遍了祖国大江南北,很多人都加入到了读诗的行列,古诗来源于生活,从古诗中不仅能学到很多的文学知识里面还藏着很多的地理知识呢。 下面我们一起品读诗词,老师来考考你。1、描述的是哪一种地形类型?2、地形影响河流的____3、地形对河流的______4、地形对_______的影响,这些诗词中都主要描述的是哪一方面地理知识?今天我们一起复习地形的有关内容. 一地形类型和特征 (一)地形类型

初中地理_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地势和地形》教学设计 本教学设计以“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的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等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形式,通过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读图获取知识的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树立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理念。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方法。这一节是从地势特点和地形种类两个方面来研究中国地形特征的。内容包括三部分“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符合学生由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说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特点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能力。 2.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并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理解山脉在我国地形分布中所起到的“骨架”作用。 3.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 ●过程与方法1.增强通过地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并对信息加工提取的能力。 2.通过学生的合作讨论和共同探究,使学生逐步形成交流和合作的学习习惯,并充分认识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主动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地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学习、勇于发现和创新的精神。 2.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树立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理念。 【教学重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