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15分)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饯.(jiàn)行绮.(yǐ)窗蹁跹.(xiān)曲槛.(jiàn)

B.晴岚.(lán)禾黍.(sǔ)天霁.(jì)楸.(qiū)梧

C.咫.(zhǐ))尺蓦.(mù)然命窘.(jiǒnɡ)运蹇.(jiǎn)

D.南浦.(pǔ)腥膻.(shān)帘栊.(lónɡ)銮.(luán)舆

2、下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老当益壮一愁莫展千里逢迎唉声叹气

B、负隅顽抗苦心孤诣富丽堂皇一蹶不振

C、如愿以偿欣欣向荣天高地迥矫首暇观

D、乐天安命神情沮丧囹圄山青水秀

3、下列语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009年7月以来,西南地区持续干旱,云南、广西、贵州、四川和重庆等五个省区市旱情不断加重,受灾地区庄稼颗粒无收,干旱使缺水成为当务之急。然而,昆明野鸭湖周围因森林密集,没有受到干旱影响,湖水量反而上升,这有力证明了干旱地区更有必要多植树,但现在植树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所以,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是在于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A.颗粒无收B.当务之急

C.远水解不了近渴D.未雨绸缪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了避免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有关部门加强了交通规则的宣传教育。

B.去年以来,由于日方在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和钓鱼岛的问题上接连采取错误的举措,使中日关系正常发展受到严重干扰。

C.一个球队,能否充分发挥每个队员的积极性,指挥是否正确,是克敌制胜的关键。

D.今年的电力供需紧张状况将有所缓解,拉闸限电现象会相应减少,但整体上看仍然偏紧。

5、.下列句子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19日上午,军方派遣了数百辆坦克、装甲车和军用车辆进入示威者大本营,向示威者发射催泪瓦斯及开枪,还出动至少2架直升机协助驱散行动。

B.出厂价15.5元的芦笋片,医院以213元售给患者,利润接近1300%左右。央视最近报道的新闻引来众多关注。而业内人士却表示这在医药界很正常。

C.5月9日,赵作海在蹲了11年大狱后,法院宣布他无罪释放。这一人间悲喜剧被称作“迟到的公正”,这“迟到的公正”拷问着诸多引人深思的问题。

D.18日上午,素有“月光宝盒”之称的广东省博物馆新馆正式开张营业。其奇特的造型和丰富的馆藏,一时间吸引了大批市民冒着烈日来尝“头啖汤”。

二、诗词鉴赏,回答6-7题(8分)

玉楼春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彀绉波纹迎客棹①。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②,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③。

注:①彀(hú):绉纱类的丝织物。绉:皱纹似的纱。棹:船浆,代指船。

②浮生:人生短暂若泡沫生于水面。③李商隐《写意》:“日向花间留晚照。”

6.“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这两句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4分)

7.“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中的“闹”能否改为“浓”或“盛”字?为什么?请运用在《咬文嚼字》一文中学到的方法,写100余字,谈谈你的理解。(4分)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野马也,尘埃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逍遥游》)

(2).臣欲奉诏奔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陈情表》)

(3).袅袅兮秋风,________________。

(4).史家之绝唱,。(鲁迅)

(5). ,眄庭柯以怡颜。(《归去来兮辞》)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22分)

阮孝绪,字士宗,陈留尉氏人也。孝绪七岁,出继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有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幼至孝,性沉静,虽与儿童游戏,恒以穿池筑山为乐。年十三,通《五经》。十五,冠.而见其父,曰:“愿迹松子于瀛海,追许由于穹谷,庶保促生,以免尘

累.。”自是屏居一室,非定省未尝出户,家人莫见其面,亲友因呼为“居士”。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

..,常逃匿不与相见。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飧覆醢。及晏诛,其亲戚咸为.之惧,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之及?”竟获免。

义师围京城,家贫无以爨,僮妾窃邻人樵以.继火。孝绪知之,乃不食,更令撤屋而炊。所居室唯有一鹿床,竹树环绕。天监初,御史中丞任昉寻其兄履之,欲造.而不敢,望而叹曰:“其室虽迩,其人甚远。”为名流所钦尚如此。

后于钟山听讲,母王氏忽有疾,兄弟欲召之。母曰:“孝绪至性冥通,必当自到。”果心惊而返,邻里嗟异之。合药须得生人参,旧传钟山所出,孝绪躬历幽险,累日不值。忽见一鹿前行,孝绪感而随后,至一所遂灭,就视,果获此草。母得服之,遂愈。时皆叹其孝感所致。

初,建武末,青溪宫东门无故自崩,大风拔东宫门外杨树。或以问孝绪,孝绪曰:“青溪皇家旧宅。齐为木行,东者木位,今东门自坏,木其衰矣。”

鄱阳忠烈王妃,孝绪之姊。王尝命驾,欲就之游,孝绪凿垣而逃,卒不肯见。诸甥岁时馈遗一无所纳人或怪之答云非我始愿故不受也大同二年卒时年五十八

(节选自《梁书·卷第五十一·列传第四十五》)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冠.而其见父冠:戴帽子B.孝绪度之必至颠覆

..颠覆:倾败C.以免尘累.累:劳累D.欲造.而不敢造:拜访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云是王家所.得孝绪感而随后,至一所.遂灭

B.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僮妾窃邻人樵以.继火

C.追许由于.穹谷后于.钟山听讲

D.其亲戚咸为.之惧亲友因呼为.“居士”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阮孝绪有“隐士”风范的一项是()(3分)

①幼至孝,性沉静②屏居一室,家人莫见其面

③所居室唯有一鹿床,竹树环绕④今东门自坏,木其衰矣

⑤孝绪至性冥通,必当自到⑥孝绪凿垣而逃,卒不肯见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④⑤D.②③⑥

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阮孝绪不是阮胤之的亲生儿子,胤之的母亲周氏死时,有遗产百万,但孝绪一点没留。

B.阮孝绪之所以少与表哥王晏交往,是因为他不喜欢表哥的为人。

C.阮孝绪为人至孝,母亲有病,他心有所感,不需兄弟召唤,就主动返回。

D.阮孝绪不贪财的特点,主要通过他对待遗产和亲友馈赠两件事的态度来表现的。

13、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①“其室虽迩,其人甚远。”为名流所钦尚如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孝绪躬历幽险,累日不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24分)

邂逅霍金

葛剑雄

(1)自从《时间简史》在中国翻译出版后,知道霍金的人越来越多。青年学人争读《时间简史》,一时颇有洛阳纸贵之势。我没有看过这本书,一则太忙,二则有自知之明,未必看得懂。但我对霍金以高度残疾之身能写出如此经典著作的精神和业绩,却是充满了深深的敬意。

(2)我知道霍金是剑桥大学的,想不到在来剑桥的第二周就见到了他。7月15日下午,一位青年朋友约我一起去那家有百年历史的ORCHARD(果园)茶室,走过剑河边时他告诉我,傍晚霍金常在这里散步,有时可以遇见他。于是霍金成了我们的话题,我问这位学西方哲学的博士生是否看过《时间简史》,他说看过,但也没看完。这使我颇感自慰,我的选择看来是明智。六时半,当我们从茶室回家又经过剑河边时,忽然我见到前面缓缓驶来一辆轮椅车,上面坐的正是霍金——和以前在照片上见到的完全一样。车驶近了,我却呆滞了,是敬仰,是震惊,是凝视,是沉思?都是,或许都不是——在他经过我身边那段时间我什么也没做,只是目送着他静静地过去。

(3)这是一个弱小的身躯,稍向右侧倾斜地靠在——或者说是被安放在——轮椅车背

上。除了他的目光,似乎见不到他有其他动作。他的目光显得异乎寻常,可以看成极度冷漠,也可以视为显示着超常的魁力。我想走上前去,又下意识地摸着照相机,但我既没有移步,也没有拍照,连拍一下他的背影的念头也很快被自己否定了。

(4)或许是霍金独特的形象震撼了我。对于这样一位随时面对逼近的死神却依然像超人那样奋斗的人,对他的任何干扰都是一种罪恶,更不用说任何好奇的举动或过分的热情表现。或许是周围的人感染了我。当霍金经过时,一切都是那么平静,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人都毫无异样,就连照料他的老护士也不靠近他的轮椅,只是默默地跟随着,大家都尊重他作为一个正常人的生存权利。

(5)霍金的轮椅渐渐消失了,就像路上无数过往的行人一样。

(6)霍金是不幸的,他在风华正茂时遭遇了罕见的疾病,要不,凭着他的才华和毅力,他完全能为人类作出更杰出的贡献。

(7)霍金是幸运的,他生活在一个人的价值得到充分尊重的时代,他也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要不,他如何能完成他的著作,如何能继续他的生命和工作?他轮椅上装满了大大小小的机械和电脑,他的身前就有显示屏和特殊的键盘,这是IBM公司专为他设计制造的,所以他才能自如地操纵轮椅,才能传达自己的思维,才能延续他的生命。

(8)我更庆幸霍金生活在剑桥,他完全可以像常人一样生活,不必随时面对镜头、鲜花、握手和掌声,不用应付集会、宴请、报告和表彰,因为大家都懂得个人的价值和时间的可贵。

(9)愿霍金在平静中度过他不平凡的一生,更愿世界上其他“霍金”能像他那样幸运。【注】霍金,英国理论物理学家,主要致力于黑洞量子力学的研究,患有肌肉萎缩性脊骨光侧索硬化症。《时间简史》是他的科普著作。

14.分析第(3)段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6分)

15.从文中逐条总结出“霍金是幸运的”的原因并加以说明。(8分)

16.作者在文章结尾写了自己的期望,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10分)

五、语言应用与表达。(15分)

17、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要点。(不超过13字)(7分)

随着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召开,气候问题再次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近日有科学家称,垃圾邮件严重影响气候变化。根据McAfee研究结果,垃圾邮件可以说是超大的“碳”制造机。据统计,全球垃圾邮件每年消耗的能源总计为330亿度,这一数字相当于美国240万户家庭的耗电量。而转换成碳排放的结果,平均一封垃圾信会造成0.2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按此计算,全球垃圾邮件每年相当于往大气中排放1700万吨二氧化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下面的两个句子都写到“时间”,前一句直接表述,言简意赅;后一句进行对比,形象生动。请以“苦难”一词仿写两句话。(8分)

时间是个常量,也是个变量。

勤劳者能叫时间留下一串串果实,懒惰者只能让时间留给他们一头白发,两手空空。

六.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位旅客在一个小站下了火车。他向站长问道:“听说此地有两家旅馆,请问我住哪家旅馆好些?”“实话告诉你,”站长说,“不论你去哪家,你都会后悔没有去另外一家旅馆。”站长的幽默,旨在说明两家旅馆都很差,可无意中却泄露了天机:选择,永远都是令人遗憾的。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答案

1.D 【绮.(qǐ)窗禾黍.(shǔ)蓦.( mò)然】

2、B

3.B 颗粒无收:收:收成。连一粒米也没收获到。多指因灾祸造成绝收。

当务之急:当:当前;务:应该做的事。当前急切应办的要事。

远水解不了近渴:比喻慢的办法救不了急。

未雨绸缪:紧密缠缚.趁着天没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准备。

4、D

5、D(A.“数百辆坦克、装甲车和军用车辆”大小概念并列不妥。B.“接近”与“左右”

矛盾。C.成分残缺。)

6、诗人惜春、恋春、留春,情真意切,想像新奇。表现了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这两句诗还有珍惜时光,珍惜生命的哲理意味。(4分)

7.不能调换(1分)。因为“闹”,乃安静、寂寞的反义词,即热烈之意。这句诗写红杏怒放,如火如荼(1分)。它不说春意“浓”、“盛”等,而说“春意闹”,精妙之处在于借助感觉的沟通、转移,将无生命的杏花化为有生命、有感情的事物(1分)。写出了红杏竟相盛开,争妍斗艳的景象与情趣,写尽了一派盎然的春意,蓬勃的生机。王国维评价为“着~‘闹’字而境界全出”,此说极为精当。(1分)

8、(1)、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2)、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

(3)、洞庭波兮木叶下

(4)、无韵之离骚

(5)、引壶觞以自酌

9、C连累

10.C(A助词,所字结构/名词,处所;B介词,把/连词,来;C均为介词,在;D介词,因/动词,作)

11.D ①说他孝顺,沉静;④说他有先见;⑤说他的至孝的品格

12.B(阮孝绪之所以少与表哥王晏交往,并非不喜欢表哥的为人,而是因为他“度之必至颠覆”。)

13.①“他居住的屋虽然近,但他人离我们尘世中的人太遥远了。”孝绪为当时的名流所钦佩和崇尚到这种程度。(关键点:“迩”、被动句、句意通顺)

②孝绪亲自跑遍幽暗险绝之地,好几天也碰不到。(关键词:“躬”“累日”“值”)参考译文:

阮孝绪,字士宗,是陈留尉氏人。孝绪七岁时,过继给堂伯阮胤之。胤之的的母亲周氏死后,有遗产一百多万应该属于孝绪,孝绪一点也没要,全部给了胤之的姐姐琅邪王晏的母亲。听说此事的人,都对孝绪既叹服又惊异。

孝绪年幼时就非常孝顺,性格沉静。虽然也与小孩游耍,(但)经常以穿水池、筑山峰为乐。十三岁的时候就读完了《五经》。十五岁时带着举行成年仪式的帽子去见父亲,说:“我愿意效法松子隐遁到瀛海里,追仿许由幽居在山谷中。这样或许才能保全性命,免除世俗的拖累。”从此独居一室,不是向父母问安就不出门,家里的人也见不到他的面。亲戚和朋友因此把他叫做“居士”。表哥王晏富贵显赫,常常到他房内去。孝绪估计他必然会闯祸倒霉,总是避开或躲起来不跟他见面。他曾吃酱,觉得很好吃,问酱从哪儿来,说是从王家弄来的,他便呕吐出来。等到王晏被杀死,他的亲戚都因此很害怕。孝绪说:“虽是亲戚,但不结党,为什么牵连到我们呢?”终于获得赫免。

起义军包围了京城,孝绪家中穷困,无法烧火煮饭,仆人偷了邻居的柴来点火,孝绪知道后不吃饭,还命令拆除房屋来烧饭。所住的屋子里只有一张粗陋的坐卧之具,竹子和树木环绕房屋四周。天监初年,御史中丞任昉寻找他的哥哥履之,想要造访他而不敢,望而叹曰:“他居住的屋虽然近,但他人离我们尘世中的人太遥远了。”孝绪为当时的名流所钦佩和崇尚到这种程度。

后来在钟山听人讲学,母亲王氏忽然生病,哥哥、弟弟都想召回他。母亲说:“孝玉深至的性情与我是相通的,他一定会自己到来。”孝绪果然心里惊惧而折回来,邻居都感叹惊异。配药需要一种药草叫生人参,旧时传说是钟山中生长的。孝绪亲自跑遍了幽暗险绝之地,好几天也碰不到。后来找到这种草,母亲服用后病便好了。当时人都赞叹这是孝绪孝心感动所致。

当初,建武末年,青溪皇宫的东门无缘无故自己崩塌了,大风把东宫门外的杨树吹翻了。有人拿它请教孝绪,孝绪说:“这是青溪皇家的旧宅邸。齐国五行属木,东方是木位,现在东门自己坏掉了,齐国大概要衰落了。”

鄱阳忠烈王的妃子,是孝绪的姐姐。大王曾经命令驾车,想和他一起出游,孝绪凿穿墙翻墙逃走了,始终不肯相见。各个外甥过年时多有赠送礼物,一点也没有收纳。有的人认为他奇怪,他回答说:“不是我想要的,所以不接受。”大同二年,去世,享年五十八岁。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再现了过去奔赴抗金前线的勃勃英姿。一个“觅”字,写出了自信、自许和坚决执着的奋斗精神。呼应下句,匹马远征万里,一片卓英荦不凡之气。“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说尽平生的失意。放眼西北,神州陆沉;回首人生,两鬓繁霜;沉思往事,壮志未酬。“泪空流”的“空”字,表明词人虽有抗敌报国的壮志,却长期被投闲置散,所以流泪也是无可奈何;再是对“只把杭州作汴州”的政治现实,进行了强烈的控诉和批判,抒发了作者的愤懑怨恨之情。

14、(6)作者运用细节描写(2分),表现了霍金身体的残疾和目光的异乎寻常,从而突出了他超常的毅力、智慧和做人的尊严。(4分)

15、(8分)分两条回答:(意思对即可。)

(1)他生活的时代能提供给他改变命运的物质条件。

(2)时代尊重他个人的价值,(剑桥)能给他平静的生活。

得分点一:扣住物质方面,如:物质条件、高科技;

得分点二:扣住人文方面,如:时代尊重他的价值、良好的人际环境。

16、(10分)答题要点:首先,庆幸霍金能在平静中度过一生;更重

要的是,祝愿所有像霍金这样有作为的人都能在平静中完成他们不平凡的事业。(或:呼吁社会珍视每个人,尤其是像霍金这样有作为的人的个人价值和个人时间,视他人的生活空间为神圣。)(意思对即可)

17、垃圾邮件严重影响气候变化

18、苦难是种折磨,也是笔财富。

坚强者能叫苦难化作一笔笔财富,怯懦者只能被苦难磨得意志消沉,一事无成。

六、作文

可以考虑两种立意:一、人不能过于追求完美,而要学会知足常乐;二、选择自己喜欢的,喜欢自己选择的,即爱我所有,无怨无悔。

高二语文月考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月考考试试题及答案 在高二月考考试成绩中语文这门学科将占据很大的一部分,语文月考考试的复习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环节,先来做份语文月考试题复习一下吧。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语文月考考试试题 一、论述类现代文阅读( 9分,每小题3分) 也谈人品与画品杨悦浦 古人云,“人品即画品”。这也是业内颇为流行的一句话。留意了许多年,我发现,许多人对这句话的理解总是“不得要领”。 “人品”和“画品”,分开来说或合起来说,都很重要。“人品”是“做人”的结果,“画品”是“作画”的结果,一个画家既做一个有品位的人又创作出好作品,是艺术表达的最高境界。但是,如果把“人品即画品”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会让我们不时在生活中看到相反的情况:有些画家,画得不好,但人品极佳;有些画家,画得“贼好”,可人“不咋地”。 有位画家,很聪明,人过中年开始画中国画,一上手就很老到,不几年便声名鹊起,但业内口碑却不好。一次,一位年轻记者去采访他,行前,某长者特地嘱咐:“此人是当代一位很重要的画家,但俗不可耐,采访时不要因此而低估了他的艺术成就。”记者采访回来后,愤怒地说:“要不是事先有人打过招呼,我真想扭头就走。他一口一句脏话,真让人受不了!”美术界看重的是绘画水平,何况也不能说世俗的人就一定是坏人,就不能当一个好画家。所以,“人品即画品”虽在理论层面被奉为圭臬,现实中却有时只是被当作“幌子”。 在美术界,还会听到“作画先做人”、“心灵美画才美”、“用心作画”、“功夫在诗外”等,要是较起真儿来,会发现这些“流行语”原有的教益在流行之时,常常失去了本然。 “做人”,应怎么做人?做什么人?为什么做人?做了怎么样?做不了又怎么样?这一系列的问题,美术界一些人会用自己的行为做出各种

四川德阳市第五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德阳市第五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 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72分) 一、现代文阅读(3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缘情说”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哲学观念的产物,表现了天与人、心与物的同情同构。它不同于重视个人、自我和主体的西方浪漫主义情感理论,也不是西方学者所认为的“抒情说”。一些西方学者曾以“抒情说”来定义中国诗学传统,这脱离了中国文化的历史语境,是在用西方抒情诗的概念和模式来看待中国文学,将中国的诗歌解释为主观的、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自我表白。存在这样的理论偏失,除了受“以西律中”的思维模式影响之外,还在于对中国诗学的“情”之产生缺乏深入的体认。 对中国古代诗学“情”之产生的体认,可以用魏晋文学家陆机提出的“诗缘情”这一观点来概括。陆机将诗歌创作的缘起归结为一个“情”字,这在中国诗学史上是第一次。陆机是在比较诗和赋的不同时提出这一观点的。“缘情”的“缘”是“起”“因”的意思,说的是诗歌产生的动因在于情,情为诗歌之生命本源,它反映了中国古代诗论家对“情”的认识的高度自觉。不过,对“缘情说”的认识不能停留于此,更重要的是把握“缘情说”所规定的“情”的内涵。陆机在《文赋》中说“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从他关于“缘情”的描述可见,“缘情”的基本含义是“感物”,是感物兴情,“缘情”的“情”即“物感之情”。以“感物”和“物感之情”来解释“缘情”并非陆机个人的看法,钟嵘在《诗品序》中也曾提到“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陆机所说的“物感之情”主要指向自然事物,与个人对时间季节变化和自然事物的体验相关,钟嵘等人所理解的“物感之情”与陆机所说的“物感之情”也有不同,他将其扩展到人伦社会领域,强调诗歌要抒发对社会人生的真情实感。如钟嵘《诗品序》所说的“物感之情”就蕴含着丰富广阔的社会内容:“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 “缘情说”在魏晋时期出现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包括社会的动荡、儒家经学的衰落、士子文人生命价值的发现等等。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受汉代天人合一、物我相感的哲学观念的影响。汉代哲学的基本观念是天人感应,认为宇宙天地在本质上是一个可以与人的心理和性情感应沟通的世界,将自然界的事物与人的生命对应起来,将天地万物看成一个有情的世界。“缘情说”就是建立在这一哲学观念基础上的,体现了感物兴情的中国诗学传统。中国诗学的许多重要概念如“兴”“感兴”“意兴”“情景”“意境”“意象”等,也都是建立在这一哲学基础上的。比如,贾岛曾说:“兴者,情也。谓外感于物,内动于情,情不可遏,故曰兴。”这是将“兴”看成心与物的自然契合和人与物的情感相通的结果。 综上所述,自然不能将“缘情说”与西方文学中那种重视个人和自我的情感学说等同起来。“缘情说”的意义在于它强调了天与人、主体与客体的情感相通,而不像西方诗歌那样将主体突出出来,将主体情思的倾诉和个人情感表达放在突出的位置。 (摘编自毛宣国《“缘情说”和“性情说”——中国诗学“情”之内涵探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含答案)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探讨环境美学涉及两个重要问题:环境是什么?审美是什么? 环境必然与人相关,是人的环境。强调环境的属人性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它将环境科学与自然科学区分开来,因为自然科学研究更关注自然本身。其次,它将环境与资源区分开来。环境于人的功能主要是生活,而资源于人的意义主要是生产。环境与资源都有价值,然而是不同的价值。它们都是人所需要的,二者在不矛盾的情况下相安无事,而在发生矛盾的情况下就需要权衡轻重。环境的意义在于它是人的生存之本、安居之地,重要性不言而喻。 看环境有两个维度,一个是自然维度,主要考察自然具不具有宜人性。只有宜人的自然才是人的环境。在自然维度中,最为重要的是生态。生态是否良好关系人的生存、生活和发展。在人看来,有利于人的生存、生活、发展的生态就是良好的生态,反之就是不好的生态。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协助生态在朝着有利于自身方向发展的同时也适合人的生存与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生态双赢。这样造就的环境就是生态文明环境。看环境的另一个维度是文明维度。文明是人类的创造,它体现在诸多方面,其中就有与环境相关的创造。人于环境的创造性活动,最重要的是上面说到的有利于人与生态共生的活动。此外,还有大量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活动,这些活动质量的高低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环境的质量。 审美是什么?美学家们对此有不同看法,但有一点是大家都赞同的,那就是愉快。我们可以将具有审美性质的愉快概括成“乐”。人有三种生存方式:谋生、荣生和乐生。谋生,为自然人生;荣生,为社会人生;乐生,则为审美人生。乐生,有物质性的乐,也有精神性的乐。对于审美来说,精神性的乐更为重要。精神性的乐有高低之别,审美无疑是品位高尚的精神性的乐。乐生,体现在环境审美中,则为“乐居”。“居”当然首先是住下来,但不局限于此,广义的居是生活。环境美学,顾名思义就是环境的审美。环境审美的本质即为“乐居”。人在环境中生活,感受到环境给予的种种或物质或精神的愉快,就是“乐居”。

广东省台山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台山市重点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竞速时代,速度浸入了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也不断重塑现代人的感知经验。个体虽然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得更加自由,但越来越难以跟上社会的快节奏发展,焦虑感也愈发强烈。与此同时,速度逐渐成为当代艺术创作的主题,甚至成为一种随处可见的文化景观。速度美学关注审美艺术中加速或快速的时间体验,强调审美感知的瞬间性、快节奏。捕捉新奇、紧跟时尚,成为竞速时代审美艺术的共同追求。 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慢速生活”观念,具有某种反拨意味。对“慢速生活”的提倡,并非逃避生活,而是通过远离加速生活和撤回内心来实现自我保护。“慢速生活”理念通过减速来与加速的外在生活保持距离,强调关注内心体验,表现了对主体精神和情感的当下性的关注。现代人对慢食、慢走、慢旅行和休闲阅读等生活模式的倡导,也是希望通过慢生活实现心理时间与物理时间的平衡。在慢速生活的审美体验中,个体从外部物理时间中抽离,更亲近和关注当下,进而实现对竞速生存的审美救赎。 在“慢速生活”中应运而生的“慢速美学”,是对竞速时代的反思。慢速审美的核心在于理解和挖掘“当下性”,进而建构过去、当下和未来的时间经验关系。关注“当下性”,意味着将当下的瞬间固化,将当下视为过去和未来的连接,这实际上是以一种减速的时间模式对抗加速的时间模式。慢速艺术尝试延长的时间结构,使用了犹豫、延迟和减速的策略,试图让我们暂停下来,体验“当下”短暂的存在。 在中国,对慢速审美的提倡古已有之。在日常生活美学中,太极、书法、棋艺、茶道、园林等传统文化的审美形式,都提倡在快与慢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保持适当的生活节奏和张力。无论是对文化记忆的留存和保护,还是对绿色城市的提倡,也都体现了身处竞速时代的人们对于传统生活态度、情感关系、文化精神的追忆和传承。 昆德拉反思技术革命所带来的“令人出神的速度”,发出“慢的乐趣怎么失

河北省邢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名校质检联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二(上)质检联盟第四次月考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1~5课,第9~11课。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创意”有多种理解,但它经常被一些学者过分强调其“新颖性”“新奇性”“独创性”“个人性”,而有意无意忽视其同样重要的“实用性”“有价值”“适切”等属性,这种认识和做法是狭隘的。实际上,一切创意都是针对问题而来的,没有问题,所谓的“创意”就是空洞的表演、盲目的花样翻新。“实用性”是“独创性”的前提。简言之,创意针对的是问题,是对所需要解决问题的一个最专业、最科学且最经济的解决途径。 在这个意义上,创意写作是否等同于文学写作,写作的创意性是否等同于文学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面对今天无限而具体的写作需要提供形式与内容上的,如跨文体、跨形态、跨业态等“适切”“有价值”的支持。在市场经济深入社会每一个细处的今天,写作包括文学写作实际上早已经成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它们是否有价值,是否被需要,取决于它们是否能够成为某种特殊产品,提供等值的精神、审美或者其他需要。在市场语境下,写作可以对作者提出要求,但是不能反过来对读者、对消费者提出要求,比如,自我表达是作者的权利,但接受作者的自我表达不是读者的义务,而是后者的选择。文学创作与文学阅读当然是一种需要,但在纸媒文字中心向视觉中心、数字中心转向的今天,电视节目、电视剧、电影、短视频、数字作品剪辑、动漫、游戏等才是更多接受者的选择,而面向上述领域包括剧本、游戏文案、文旅策划、短视频脚本、超文本制作、元宇宙世界观的“众筹”、IP的二度创作等新领域的写作,且能满足制作方、消费市场、政策规则等方方面面的需求的写作,方可称之为今天的“创意写作”。当然,从事纸媒文字写作只要存在需要,它一定天然地具有创意性,而这种“创意性”是相对于文字需要而言的,过去我们将之称为“陌生化”或者“文学性”“诗意”,今天我们可以称之为“创意”或者满足需求。 (摘编自许道军《什么是今天的“创意写作”?》)材料二: 如果把创意写作对于创作人才的培养的一面,看作农耕时代紧盯着一小块文学之田的深耕细作,那么,对于创意人才的培养的一面,则可以看作是创意时代面向无限广阔的文化产业的工业化生产。如果说前一种是“农耕”,培养在固定园地上的耕耘者,那么后一种就是“游牧”,培养在广袤原野骑马的闯荡者。这一点,似乎也是越来越多作家和评论家的共同看法。 最典型的坚持农耕式培养理念的还是作家莫言所在的北京师范大学。自鲁迅一代巨匠肇始,北京师范大学历来有深厚的文学培养传统。20世纪80年代以来,更是走出了莫言、余华、苏童、迟子建、刘震云、陈染等一大批当代优秀作家与诗人。为赓续传统,北师大于2013年5月正式成立国际写作中心,由莫言出任中心主任,教授、诗人张清华担任中心执行主任。十年来,北师大文学院与国际写作中心密切配合,招收了各类文学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高二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高二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 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 从一朵晶莹、素洁的雪花开始,从一声纯净、温暖的童声开始,从一株昂扬、葱绿的春芽开始,2022年北京冬奥会来到了我们身边。北京冬奧的背后,凝结着无数参与者的心血汗水。他们之中,有一位用自已独特的方式,为北京冬奥记录着、见证着、歌哭着,她就是长篇纪实文学《中国冬奥》(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年1月出版)作者孙晶岩。 孙晶岩从2017年中国申办冬奥成功开始,历时5年,走访国内外多个城市,面对面采访200余位与冬奥会相关的各界人士,全景记录了北京冬奥会从酝酿、中办到筹备充满曲折与挑战的历程。作品通过丰富真实的事例和人物,立体、生动地书写了京冀两地三大冬奥赛区的建设奇迹,更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续写奥运辉煌的决心与实力,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孙晶岩坚持“报告文学要有宏大视野”的创作理念。她创作《中国冬奥》的初衷和记录冬奥筹备历程的重点,是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有活力、有实力的中国形象,是希望能真实记录冰雪运动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促进。正是作者的家国情怀,使整部作品呈现出文学反映时代重大进程的及时性和前瞻性。通过这本书,我们能感受到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有中国国力的支撑、有冰雪产业的发展、有与世界的融合。 从这部《中国冬奥》中可以看出作家对“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理念的躬身实践。孙晶岩说:“报告文学是行走的艺术,一定要用脚板子跑出来,要

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重点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下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重点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下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1.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组:丝带、丝绳,这里泛指绳索。 B.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壮:雄壮。 C. 抑本其成败之迹抑:或者。 D. 逸豫可以亡身身:身体。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天下云集响应 B. 席卷天下 C. 履至尊而制六合 D. 赢粮而景从 3. 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①才能不及中人(平常的人)②流血漂橹(船桨) B. ①蹑足行伍之间(小心翼翼地行走)②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 C. ①赢粮而景从(担负)②非抗于九国之师也(匹敌,相当) D. ①委命下吏(下达命令)②以致天下之士(招引,招致) 4. 选出“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翻译正确一项是() A. 整个世道都是混浊的,您为什么不随着流水去推波助澜呢? B. 整个世界都污浊不清,您为什么不随着流水去推波助澜呢? C. 整个世界都污浊不清,您为什么不随波逐流并推波助澜呢? D. 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您为什么不像流水那样推波助澜呢?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注]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注】塞上长城:《南史》载,宋文帝要杀名将檀道济,檀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 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表现了诗题中的“愤”字,形成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 颔联将诗人的报国愿望渲染得更加鲜明,再次突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首联相比,悲愤之情更加强烈。 C. 颈联从现实到回忆,诗意转为悲凉,一“空”一“已”互为映衬,有着无限沉痛与悲愤。 D. 尾联诗人以诸葛亮自况,矢志北伐,死而后已,悲愤中蕴藉着豪壮之情。 6.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写诗人早年不懂世事之艰难,既表现年轻时的意气风发,又暗示今日的意志消沉。 B. “气如山”是说气概如同巍峨的高山,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北望中原时的慷慨激昂。 C. 颔联以名词短语形成诗句,描述了两幅雄壮苍凉的战场画卷,有力衬托了诗人的心情。 D. 诗人虽然以“塞上长城”檀道济自比,但是“空”和“衰鬓”却突出了其理想的破灭。 7. 燕歌行(节选) 高适

高二下期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二下期月考语文试卷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灾异与人事 葛剑雄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对水旱灾难相当敏感。加上中国东部主要农业区受季风气候影响,大小灾难频繁,成为统治者和民众常常性的威逼。现实的须要使中国古代对天文、气象、物候的记载和探讨相当重视,并留意考察人类活动与自然变更的关系,形成了一些独特的观念,其中之一即天人感应或天人合一。 时下流行的看法都将天人合一说明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更多的是反映了时人的愿望,是对传统观念一种主动的、但也是好用主义的说明。尽管原始的天人合一观念的确包含了这样的内容,却并不是它的主体。所谓“天人合一”,是指天意确定人事,而天意是通过天象或灾异来显示的。君主是“天子”,由天意确定,也代表天命。所以君主如有失德,或治理不当,或人事有悖于天意,必定会受到天象的警告或灾异的惩处。正因为如此,从最古老的史书起先,天象和灾异都是不行或缺的记载。《二十四史》中大多有《五行志》、《天文志》、《灾异志》,但所记内容无不与朝代兴衰、天下治乱、君主贤愚、大臣忠奸相一样。凡国之将兴,天子圣明,大臣贤能,则风调雨顺,紫气东来,吉星高照;反之则灾异频仍,天象错乱。 在这种观念的主导下,一旦出现罕见的天象或异样的气候,如日蚀、太阳黑子、流星、陨石、星宿异位、地震、山崩、水旱灾难等,皇帝就要换上素色服装,不吃荤腥辛辣,不近女色,迁居偏僻清静的场所,反省自己的过失,征求臣民的看法。有的皇帝还会下“罪己诏”,公开承认错误,宣布改弦更张的政策。有的虽没有详细措施,却会恳求上天千万不要与天下百姓犯难,一切罪责由自己担当。为了通达上天,感动诸神,往往还要在正常的祭祀典礼以外,按须要举办各类额外的祭祀或祈求仪式。 这样做一般不会错,因为皇帝总有失德之处,政府的举措不会十全十美,臣民们平常不敢说的话,不便提的看法也可趁机上达天听。即使是昏君暴君,在上天的警告面前也不得不有所收敛。在专制集权体制下,只有这样的机会才能给最高统治者一点警诫。何况举办这些活动一般花不了多少人力物力,一旦渡过难关,就能博得万民称颂,名垂史册。万一无效,也是天威莫测,天意难违,君臣都已尽了人事。对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不无主动作用,因为人能敬畏天命天意,总会特别当心谨慎。 不过“天人合一”也是一把双刃剑,奸臣小人也能利用天象灾异做手脚。因为对天象的说明在人,也没有什么标准答案,所以大权在握的人完全可以为所欲为将矛头指向政敌异己,或者趁机按自己的意愿变更政策。正人君子和书呆往往泥古不化,只知援引古代圣君贤臣的先例,只会侈谈修身进德,不屑实行详细措施,或者不知如何应对灾情。极端的做法就是听天由命,毫无作为,以为只要确定敬畏,专修人事,灾难不除自灭。如唐玄宗时发生严峻蝗灾,一部分大臣的看法竟然是不应歼灭,只能听任蝗虫自生自灭,才符合天意,皇帝只要深刻自省,定能得到上天的宽恕。幸而唐玄宗听从宰相姚崇的建议,下令灭蝗,才没有造成更大的灾情。 现在面对异样气候和严峻灾情,自然又会想到天人合一的观念。我希望在运用和阐述时能实事求是,敬重历史,实行辩证而主动的看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农立国的特点,使中国对水旱灾难相当敏感,中国东部主要农业区受季风气候影响,大小灾难频繁,成为统治者和民众常常性的威逼。 B.将天人合一说明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一种主动的,也是好用主义的说明,这一说明反映了人们的愿望。 C.天象和灾异在中国的古代史书里都有所记载,如”‘二十四史”中《五行志》《天文志》《灾异志》所记内容与朝代兴衰、天下治乱、君主贤愚、大臣忠奸相一样。 D.天人合一的观念.使得皇帝在出现罕见的天象或异样的气候时,往往会实行一些措施,反

定州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定州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中册和下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 元宇宙作为互联网发展的未来形式备受关注,它之所以吸引人,一个关键因素在于它能够提供与现实世界不同的舒适空间,形成一个符合自我愿望的“桃花源”。在这里,用户可以自由地重新设计自己。它不仅是现实世界的镜像折射,还是人类精神的具象投射。 在人类知识体系中,超越现实物理世界的“宇宙”非常多元,包括由文学、神话等知识体系所构建出的各式各样的精神世界。元宇宙与文学和哲学所描述的精神世界一样,都是不同于现实物理世界的虚拟世界。然而,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使得虚拟世界从人类的主观想象演化成一种客观存在。精神世界是纯粹的主观想象,而元宇宙则是通过计算机语言编码出来的数字世界。它已经渗透到经济、技术、传媒等多个方面,并成为政府和企业投资布局的重点领域。 元宇宙带有游戏性,但又超越了单纯的游戏世界。目前,元宇宙还处

在一个比较基础的阶段,要鼓励企业、机构、用户以及虚拟人共同参与其中创造新世界,促进城市再生,增加就业机会,形成“跨界经济”。清华大学沈阳教授提出,中国的元宇宙之路要虚实共生,虚实和谐,以虚强实。可耗元宇宙和工业制造等行业相结合,在工业元宇宙等领域超越国外竞争对手。将中国已有的并跑领跑技术和元宇宙相结合,如空间站元宇宙、探月元宇宙,实现中国技术的进一步超越。 在纯粹的现实世界里,人们不仅应为元宇宙建设提供技术基础设施,还要提供促遥其有序发展的制度基础。清华大学朱旭峰教授表示,虚拟空间中的行为当然应当受到法律的规制,在虚拟空间中产生的法律问题,是否应该与现实法律形成映射关系,由现实法律体系来规范虚拟空间中人的权利和行为,还是在虚拟空间独立形成一套法律体系进行规范等,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现实世界是元宇宙的“母体”,现实世界的法律是元宇宙治理的主要规则形式。来自现实世界的制度规范和形成于虚拟世界的制度规范可以进行协作共治。建构治理元宇宙的“法律+技术”二元规则体系,确立 元宇宙治理中“以现实物理世界为本”的“法律中立原则”,以现实世界的刚性法律确认并保障元宇宙“去中心化治理”机制的实现。将智能技术纳入具有规范意义的制度体系.尝试实现“代码即法律”,以确保技术的规范性和正当性;也要尽可能实现“法律即代码”,以确保规范的技术性和有效性。法学和法律界有必要全方位思考元宇宙的法治意涵,并积极应对它所带来的法治挑战。 (摘编自阮益嫘《洞见元宇宙的张力空间》)

高中语文 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卷答案

高二语文12月月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答案】 1.C 解析:A .“只是因为”因果表述过于绝对,“当时的真实已无法还原而只能达成现时的理解”只能视为原因之一。B .“语言的‘指涉性’使得诗歌文本可以自给自足”错误。按原文,“语言的‘指涉性’”使“任何文本都是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诗歌文本的自给自足这个结果不是语言的“指涉性”带来的。D.“必然”过于绝对化,应该是“有可能是以牺牲诗歌的审美性和人的创造性为代价的”。 2.C 解析:C.“文学被降格为历史的附庸,导致批评者只看到了历史赋予的意义”错误,“把文学降格为历史学的附庸,忽略文学的个性存在,只看到历史赋予的意义,而没看到语言技巧与审美经验赋予的意义”“导致”一词强加因果,原文并无此意。故选C。 3.C 解析:划线句的意思:在诗歌解读的过程中,创作背景即所谓的真实历史的过度介入,会妨碍诗歌欣赏的自由,损害诗歌的审美魅力。选项ABD中的诗句本身具有跨越时空的审美魅力,用明确的历史事件标定情感指向,反而让这三首诗都成了个人隐私的实录,即“‘美’作为代价偿付了‘真’”。而C项虽然也涉及对当时背景的暗示,但诗歌本身在写景层面的审美性并没有被消解。故选C。 4.①第①段——提出问题:诗歌的解读是否一定依赖背景分析? ②第②③段——分析问题:诗歌是无需背景支撑便可自给自足的文本,背景的过度介入反而破坏意义理解的可能;诗歌写作是复杂的心理活动,背景分析则将这个活动过程简化,忽略语言技巧和审美经验发挥的作用。 ③第④段——得出结论:背景分析可以作为探寻诗歌意义的途径之一,但绝不能独揽意义的解释权。 (答出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 5.①以诗歌本身的语言文本为根基,关注语言技巧等形式层面的欣赏。 ②立足自身经验,关注自身审美感悟,以人类共通的情感获得审美共情。 ③当诗歌主题与历史背景相关密切时,适度关注诗歌背景以知人论世。 ④避免给诗歌“贴标签”或刻板分类,要领会诗歌的整体魅力和丰富意蕴。 (每点2分,答出三点6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涟水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 语文试题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河流是人类文明起源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影响因素。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水源和物资,其交通运输功能也支撑着文明的生存和发展。一个大的文明区域内部必定需要大量的人流和物流,而一条大河所能提供的水运方式是最便捷和廉价的。直到今天,水运的优势还是难以替代。在工业化以前,内河运输往往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唯一有效的运输手段。古埃及建造金字塔、神庙的材料,是产于阿斯旺一带的花岗岩,要是没有顺流而下的尼罗河水运,这一切就都不可能发生。中国的长江及其支流更加优越的水运条件,也是长江流域的经济逐渐超过黄河流域的重要原因之一。 同一条河流水系间的便捷水运,也为区域内的人员来往提供了条件。中国自秦汉以降实行中央集权制度,政令的上通下达,公务人员的南来北往,军队和重要物资的调度,重要信息的传递,都是维持国家统一、政府正常运作和社会秩序的根本措施,所以要以很大的人力物力来设置和维护庞大的驿递、调度和运输系统。其中依托水运,特别是依托同一条河流或水系的水运部分,都是最廉价和高效的。以尼罗河

谷地为基础的上埃及与以尼罗河三角洲为基础的下埃及并不连接,上埃及和下埃及的统一,也完全依靠尼罗河这根纽带。 河流对文明的作用不仅表现在物质方面,也显示于精神方面。所谓“同饮一江水”,就是一个人类群体长期生活在同一条河畔,同一个流域,形成了相同的生活方式、协调的生产方式与和谐的生存方式,也会形成诸多共同的文化要素,进而形成共同的文化心态。语言是人际交流最重要的工具。在人口迁移或再分布的过程中,受地理障碍的影响,原来使用同一种语言的人,由于分散在不同的小区域,失去了交流和共同生活的机会,原来语言上的微小差别演变为不同的方言。但在同一个流域,甚至在一条大河或其支流的不同流域,由于人际交流相对密切,即使相隔距离较远,也能保持同一种方言。早在公元前2世纪,人们就注意到了“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现象,即一种“风”(流行、时尚)一般只存在于一个较小的范围,多变,差异性大;而“俗”(稳定的习惯、传统)可以在一个大得多的范围内出现、形成、积淀、传承。在丘陵山区、高原山谷、零散的平原和盆地,一般只能形成“百里”尺度的“风”区,大河流域则不难构成“千里”尺度的“俗”区。在秦汉统一以后,黄河中下游地区就以其“天下之冲”核心地位形成华夏文化圈中公认的“中原”,成为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基地。 (摘编自葛剑雄《河流与人类文明》) 材料二: 自古以来,文学与河流之间就存在着天然而紧密的关系。中国文学的最初形态如远古神话传说、巫术活动等均有不少与河流相关,河流因

高二语文第月考试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第月考试题及答案

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最近;一则关于汉语的消息让人百感交集..上海举行的一项翻译大赛爆出冷门:由于缺乏最好的译文;大赛不仅一等奖空缺;还将二等奖颁给了一位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其原因不仅在于他出色的英语水平;更在于他“流畅、优美的中文表达”..相形之下;国内选手提交的作品言不达意;其中用词不精当、标点符号误用等小错误更是“比比皆是”.. 这则消息让人隐约看到了汉语的处境.. 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时时牢记自己身份的;除了身体发肤之外;就该是我们的母语了..在无数中国人心里;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将我们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化为不尽的纸上烟云..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千百年来;隽永有致的汉语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凭借它穿越五千年历史文化隧道.. 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危机..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托福考试成绩的高分可以一再打破;但即使是在高学历的青年中;也出现了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现象.. 应当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十分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母语;消解母语;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将汉语视为不学自能的天赋..诗人余光中说得好: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事实证明;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结果是十分严重的..它不仅造成了书写语言的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韵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 我们的后辈可能不会再用“恻隐之心”;不懂“虽千万人吾往矣”;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看你可怜”、“我跟你拼了”、“我要和你结婚”..试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怎能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人;又怎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在我们这个时代;该如何让守护曾经被庄子、屈原、李白、杜甫骄傲地向世界展示过的、绵延着几千年文化命脉、最切近我们心灵的母语发人深思的是;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汉语成了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 “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纵然“汉语热”热遍全球;纵然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在汉语的故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的呼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 仅仅存于典籍之间的希腊文;拉丁文基本上死了;但汉语却一直活着;在一代代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它引领我们这个五千年文明古国一路风霜走到如今;它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向何处去 汉语;我为你忧心;为你不平 1. 联系文章;下面对“汉语的处境”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海举行的一次翻译大赛;不仅缺乏最好的译文;评不出一等奖;而且二等奖还被外国选手拿走;这种尴尬局面让 人反思.. B.国内选手相当多的翻译作品言不达意;其中文字符号的小错误“更比比皆是”;这种现象反映出我们民族的母语面临 危机.. C.虽然全球“汉语热”不断升温;我们的后人也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汉语危机”不断的呼声却使我们不能尽 展欢颜.. D.与“全民学英语”热潮相比照;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这说明对于母语 的忽视.. 2. 作者感叹“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下列不能作为这句话的论据的一项是 3分 A.方块字横平竖直;风格独特;而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必难以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 B.100多个国家开了汉语课;但在汉语的故乡和高学历的青年中却出现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状况.. C.后辈可能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要和你结婚”;若这样;就会失去东方民族的含蓄美.. D.汉语隽永有致;承载丰富;那些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奥妙的人;不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

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检测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检测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一(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至5题。 材料一: 革命文学是代表新兴阶级——无产阶级的文学形态,它要求文学写作“与整个的新兴阶级政治运动很密切地配合起来”,具体地“担负起对于新兴阶级解放运动的斗争的任务”,当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之后,革命文学要为无产阶级革命进行合法性书写,并参与无产阶级文化意识形态的直接建构。这样的文学思想对文学写作者的身份与态度提出格外的要求:文学家要以革命者的身份,采取介入革命生活的态度,进行文学写作,也就是说,文学叙述必须以革命的话语展开。蒋光慈曾把革命党人与文艺家进行类比,“倘若一个从事实际运动的革命党人,当他拿手枪或写宣言的当儿,目的是在于为人类争自由,为被压迫群众求解放,那么我们的文艺者当拿起自己的笔来的时候,就应当认清自己的使命是同这位革命党人的一样”所以,在蒋光慈看来,所谓实际的革命党人与文艺者,不过名义稍有点不同,其实质作用没有什么差异,新作家应是“革命的儿子”,同时也就是“革命的创造者”,新作家的使命与一般革命党人所负的使命一样。 革命文学崇尚“力”的风度,崇尚“阳刚”的美学规范,构成这种规范的审美内容是紧张,是沉重,是革命的坚强,是革命英雄主义的气概,这样的审美崇尚在革命文学世界中得到生动而多样的显现。就题材形态而言,革命文学选取的题材都有很强的硬度,总是与火与血的苦难现实相连,远离冲淡平和、牧歌情调的清远之境,这样的境界即使有,也是作为革命生活的背景与陪衬出现。就情感维度而言,革命文学拒绝个人的感伤情绪,弃绝软性的个人情感,代之以刚性的革命情感。在革命文学中,革命者被赋予崇高的气节,他们是力的化身,是坚强的符号,他们能承担来自物质与精神两重压力的损害,而保持压力下的硬汉风度,这类特征在女性革命者形象的身上可以得到更为生动的印证。革命文学追求“阳刚”的美学风格,是出于一种先在的革命政治理念,这一理念认定:革命力量是坚决的、勇敢的,革命者有坚强的意志和不可战胜的力量,革命文学的“力”的审美范式的形成正是对这一革命理念的适从。

广东省广州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广东省广州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 页,满分100 分,考试用时110 分钟,请完成所有试题。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 铅笔将试卷类型和考生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填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一、理解性默写(本题共 5 小题10 空,10 分) 1.《过秦论》中,作者将陈涉与九国进行多角度对比,其中写在武器装备 方面对比的句子是:“,”。 2.司马迁连用两个被动句“,”,写出屈原诚实不欺却被猜疑, 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引出下文写屈原由于心生怨愤而作《离骚》。3.同样是描写塞外黄昏时的风景,王维的《使至塞上》是“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的雄奇壮阔,而高适的《燕歌行》则是“,”的凄凉与悲壮。 4.《李凭箜篌引》中“,”两句,诗人用浪漫夸张的手法,写音响效果。长安城门前的冷气寒光,皇城仙府,全被箜篌声所消融。 5.《书愤》中的“,”两句,作者感叹世事艰难,追述了年轻 时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 二、课内文言知识题(本题共20 小题,40 分) 6.下列各组句子,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 分) A.亡走赵,赵不内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 B.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C.令张仪详去秦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D.使于齐,顾反齐与楚从亲 7.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 分) A.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B.空自苦亡人之地 C.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D.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8.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出则接遇.宾客遇:遇到B.平伐.其功伐:夸耀

安徽省江淮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阶段性联考 高二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上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9至10课。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当前,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地图的主要功能和绘制目的在于对地球的地表以及自然与社会现象的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进行图形呈现。实际上,在漫长的历史中,地图从未能对地球的地表进行如实的呈现,时至今日依然如此。与文本类似,虽然地图确实呈现了“地表的自然、社会经济现象的分布和相互关系”,但这种呈现的背后总是蕴含着某种(些)思想、文化和观念,甚至在大部分情况下,对某种(些)思想、文化和观念的表达才是绘制地图的功能和目的。 在论述中国古代地图上的“空间秩序”之前,先简要介绍相关概念。“地理空间”是一种客观实在,但如果将其描绘出来,就必然会受到绘制者所处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以及个人人生体验、价值观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并由此产生“地理认知”。在这种“地理认知”中,必然蕴含着绘制者对不同区域赋予的不同重要性,由此构建出一种“空间秩序”。 在考虑空间秩序之前,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中国古人记录地点的方式。就日前掌握的材料而言,中国古人用于确定地点位置的主要方式就是“四至八到”。其中“四至”是四个正方向及某处到政区边界的距离,“八到”包括四正、四隅八个方向及某处到临近治所所在城池的距离,此外还包括至上级治所以及至大都、上都,也就是都城的距离。 中国古代,对于空间的描述也是基于“四至八到”展开的。如流传下来的历代正史地理志及地理总志和地方志中对于几乎所有地点位置的记载使用的都是“四至八到”,阅读者在浏览这些志书的时候,基于这些描绘,也就形成了对大到“天下”、小至“多村”的空间认知。 “四至八到”的数据特点就是对地点位置的记录依赖于众多其他地点,一切的地理景观只存在相对性的意义,相对于官署,相对于儒学——无论其位置、距离、方位、价值皆然,而其背后潜藏的是观看者的视角,一种从政治文化中心向外观览的视角。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地点从来不是客观、独立存在的,总是位于各种政治、文化、经济、价值等的结构中,且在这些结构中地点的位置都是相对的,由此其总是处于各种秩序之中,而这些秩序一旦被空间化,或者被放置于空间之中,就形成了存在等级差异的空间秩序。中国古代绘制一些地图时使用的就是“四至八到”数据,大致而言,先绘制都城,然后以都城为中心基于“四至八到”数据绘制省会,再以省会为中心基于“四至八到”数据绘制各府(直隶州)等。由此可知,中国古代地图本身就是基于一种等级秩序构建的空间结构。 地点的“相对性”也在地图上构建了空间秩序。如“政区图”是政府处理日常事务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在现代人看来,虽然中国古代地图的绘制不讲求准确性,但其图面内容应当是“写实”的,即要对所描绘的地理要素的形态、数量等进行如实的表达。但实际并非如此。 通过与文本文献记载的对照,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政区图中城垣的大小、城门的数量、城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选择性必修上册前五课。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帮大学生写论文,替程序员写代码,会写诗,能讲笑话,甚至能帮记者写稿子……2022年底面世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程序ChatGPT一夜蹿红,持续爆火,其背后的人工智能(AI)技术让全球互联网科技巨头开启“狂飙”模式。微软首席执行官纳德拉说,AI正在重塑互联网。一款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程序引发行业变革,ChatGPT 究竟做对了什么? 一方面,是人机互动带来的人性化体验。ChatGPT让人工智能成了一项大众都能使用的服务,而且用户体验十分“惊艳”。这是此前人工智能从未达到的境界。从技术上而言,ChatGPT使用的模型和算法从参数上看未必是最高的,但其创新在于让AI的算法和训练过程更加“人性化”,生成“有组织”“有筛选”的文本模型,让人工智能会“思考”。这也是提升人机互动体验的关键。另一方面,是商业化落地。一项技术,如果没有规模化的应用场景和推广产品,那么终将是昙花一现。ChatGPT作为一款能直接向用户提供服务和价值的应用,重新定义了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商业模式,打破了AI“嵌入式”的常规形态,打造了新的内容生成和交互形态。在发布后短短5天内,用户数量破百万,两个多月后用户破亿,显示出其在规模化应用上的巨大潜力。而ChatGPT背后的模型和算法,应用空间远不止这些。 基于ChatGPT庞大的潜在用户基数,付费服务是其最直观的商业模式。即便仅部分付费或者收取少量费用,都能得到一笔可观的收入。通过流量、广告等渠道也能实现快速变现。除了ChatGPT自身带来的直观经济利益,其融入各行各业发展后产生的经济价值更是难以估量。 此外,互联网能够在全球普及,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和人的生活息息相关。ChatGPT能够“出圈”,关键原因之一也涉及人——提升了人性化互动体验和应用。 对于互联网科技巨头而言,竞争的核心并不只是技术,还有技术应用带来的服务,后者可能更为重要。无论人工智能变得多聪明,其目的始终是服务人类。眼下,一场新的人工智能大战已经打响。ChatGPT的出现,为人工智能应用带来了更多新的可能。 当然,面对ChatGPT带来的热潮和热议,我们不妨让子弹飞一会儿。新技术到底能给人、产业、社会带来何种深刻的变化,并不取决于它掀起的浪花有多大,而在于它在多大程度上重塑现有的思维模式、组织模式和商业模式,并且形成持久的、自洽的运行闭环。从这个意义上说,ChatGPT还面临不少的挑战,也有不少需要克服的不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