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含答案)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含答案)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探讨环境美学涉及两个重要问题:环境是什么?审美是什么?

环境必然与人相关,是人的环境。强调环境的属人性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它将环境科学与自然科学区分开来,因为自然科学研究更关注自然本身。其次,它将环境与资源区分开来。环境于人的功能主要是生活,而资源于人的意义主要是生产。环境与资源都有价值,然而是不同的价值。它们都是人所需要的,二者在不矛盾的情况下相安无事,而在发生矛盾的情况下就需要权衡轻重。环境的意义在于它是人的生存之本、安居之地,重要性不言而喻。

看环境有两个维度,一个是自然维度,主要考察自然具不具有宜人性。只有宜人的自然才是人的环境。在自然维度中,最为重要的是生态。生态是否良好关系人的生存、生活和发展。在人看来,有利于人的生存、生活、发展的生态就是良好的生态,反之就是不好的生态。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协助生态在朝着有利于自身方向发展的同时也适合人的生存与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生态双赢。这样造就的环境就是生态文明环境。看环境的另一个维度是文明维度。文明是人类的创造,它体现在诸多方面,其中就有与环境相关的创造。人于环境的创造性活动,最重要的是上面说到的有利于人与生态共生的活动。此外,还有大量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活动,这些活动质量的高低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环境的质量。

审美是什么?美学家们对此有不同看法,但有一点是大家都赞同的,那就是愉快。我们可以将具有审美性质的愉快概括成“乐”。人有三种生存方式:谋生、荣生和乐生。谋生,为自然人生;荣生,为社会人生;乐生,则为审美人生。乐生,有物质性的乐,也有精神性的乐。对于审美来说,精神性的乐更为重要。精神性的乐有高低之别,审美无疑是品位高尚的精神性的乐。乐生,体现在环境审美中,则为“乐居”。“居”当然首先是住下来,但不局限于此,广义的居是生活。环境美学,顾名思义就是环境的审美。环境审美的本质即为“乐居”。人在环境中生活,感受到环境给予的种种或物质或精神的愉快,就是“乐居”。

那么,何为环境美学?简要地说,它是研究人在环境中乐居的学科。环境美学属于偏重于人文方向的研究。从人文方向研究环境,主要有环境哲学、环境伦理、环境美学,环境审美是这三个学科的尖端。说是尖端,不是说它最高深,而是说环境审美是在环境哲学的指导下、在环境伦理的基础上进行的。环境哲学提出人与自然互动和谐,环境伦理学提出人与动植物共生友好,都是环境审美的重要内涵,环境美学使人们的审美关注从原初的人自身扩展到人之外的世界,从艺术扩展到生活,从自然扩展到无限。审美视界的扩大,必然带来审美内涵的深化。

(摘编自陈望衡《环境美学助力美丽中国建设》2018月9月25日《人民日报》07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们如果加深对环境美学概念的理解,准确透彻地把握环境与审美的内涵,就能达到探究环境美学的目的。

B.环境与资源都有价值,都是人所需,二者不矛盾时相安无事,而在发生矛盾的情况下就需要权衡轻重。

C.人们通过努力,可以协助生态朝着“安居”“乐居”的方向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生态双赢,造就生态文明环境。

D.除了人于环境的创造性活动,大量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活动质量的高低也影响着环境质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设问为发端,在论证过程中先立论后分析,明确概念,承转自如,逻辑严密,结构清晰。

B.文章首先强调环境的属人性的必要性,继而重申环境的意义是人的生存之本、安居之地,重要性不言而喻。

C.文章分别从自然和文明两个维度明确了评价环境的指标,并进一步分析了两项指标的轻重主次。

D.作者卒章结旨,明确环境美学的要义与方向,相信随着审美视界的扩大,环境审美的内涵必将不断深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论述“谋生”“荣生”“乐生”三种生存方式,层层递进,其论述重点是与“审美”密切相关的“乐生”。

B.环境审美的本质是“乐居”,人在环境中生活,“物质性愉快”和“精神性愉快”二者得兼,就是“乐居”。

C.虽然对于“审美是什么”的问题,美学家们见仁见智,但“审美就是愉快”的结论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D.以环境哲学为指导,以环境伦理为基础,环境美学会不断发展与完善,并将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青衣

毕飞宇

自古到今,唱青衣的人成百上千,但真正领悟了青衣意蕴的极少。筱燕秋是个天生的青衣坯子,二十年前,京剧《奔月》的成功演出,让人们认识了一个真正的嫦娥。

可造化弄人,此后她沉寂了二十年,在远离舞台的戏校里教书。学生春来的出现,让筱燕秋重新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二十年后,《奔月》复排,这对师生成了嫦娥的AB角。把命都给了嫦娥的筱燕秋一口气演了四场,她不让。不要说自己的学生,就是她亲娘老子来了她也不会让。这不是A档B档的事。她是嫦娥,她才是嫦娥。筱燕秋完全没有在意剧团这几天气氛的变化,完全没有在意别人看她的目光,她管不了这些。只要化妆的时间一到,她就平平静静地坐在了化妆台的前面,把自己弄成别人。

天气晴好了四天,午后的天空又阴沉下来了。昨晚的天气预报说了,今天午后有大风雪的。下午风倒是起了,雪花却没有。午后的筱燕秋又乏了,浑身上下像是被捆住了,两条腿费劲得要了命。下午刚过了三点,筱燕秋突然发起了高烧。高烧来得快,上得更快。筱燕秋的后背上一阵一阵地发寒,大腿的前侧似乎也多出了一根筋,拽在那儿,吊在那儿,无缘无故地扯着疼。筱燕秋到底不踏实了,到医院挂了妇科门诊。医生说,“最好呢,住下来。”筱燕秋没有讨价还价,生硬地说:“我不住。”医生拿起了处方,龙飞凤舞,说:“先消炎,再忙你也得先消炎。先吊两瓶水再说。”利用取药的工夫筱燕秋拐到大厅,她看了一眼时钟,时间不算宽裕,毕竟也没到火烧眉毛的程度。吊到五点钟,完了吃点东西,五点半赶到剧场,也耽搁不了什么。这样也好,一边输液,一边养养神,好歹也是住在医院里头。

筱燕秋完全没有料到会在输液室里头睡得这样死,简直都睡昏了。筱燕秋起初只是闭上

眼睛养养神的,空调的温度打得那么高,养着养着居然就睡着了。筱燕秋那么疲惫,发着那么高的烧,输液室的窗户上又挂着窗帘,人在灯光下面哪能知道时光飞得有多快?筱燕秋一觉醒来,身上像松了绑,舒服多了。醒来之后筱燕秋问了问时间,问完了眼睛便直了。她拔下针管,包都没有来得及提,拔完了针管就往门外跑。

天已经黑了。雪花却纷扬起来。雪花那么大,那么密,远处的霓虹灯在纷飞的雪花中明灭,把雪花都打扮得像无处不入的小婊子了,而大楼却成了气宇轩昂的嫖客,挺在那儿,在错觉之中一晃一晃的。筱燕秋拼命地对着出租车招手,出租车有生意,多得做不过来,傲慢得只会响喇叭。筱燕秋急得没病了,一个劲地对着出租车挥舞胳膊,都精神抖擞了。她一路跑,一路叫,一路挥舞她的胳膊。

筱燕秋冲进化妆间的时候春来已经上好妆了。她们对视了一眼,春来没有开口。筱燕秋上课的时候关照过她的,化上妆,这个世界其实就没有了,你不再是你,他也不再是他,——你谁都不认识,谁的话你也不要说。筱燕秋一把抓住了化妆师,她想大声告诉化妆师,她想告诉每一个人,“我才是嫦娥,只有我才是嫦娥!”但是筱燕秋没有说。筱燕秋现在只会抖动她的嘴唇,不会说话。此时此刻,筱燕秋就盼望着西母娘娘能从天而降,能给她一粒不死之药,她只要吞下去,她甚至连化妆都不需要,立即就可以变成嫦娥了。西母娘娘没有出现,没有人给筱燕秋不死之药。筱燕秋回望着春来,上了妆的春来比天仙还要美。她才是嫦娥。这个世上没有嫦娥,化妆师给谁上妆谁才是嫦娥。

锣鼓响起来了。筱燕秋目送着春来走向了上场门。大幕拉开了,筱燕秋知道她的嫦娥这一回真的死了。嫦娥在筱燕秋四十岁的那个雪夜停止了悔恨。死因不详,终年四万八千岁。

筱燕秋回到了化妆间,无声地坐在化妆台前。剧场里响起了喝彩声,化妆间里就越发寂静了。她望着自己,目光像秋夜的月光,汪汪地散了一地。筱燕秋一点都不知道她做了些什么,她像一个走尸,拿起水衣给自己披上了,然后取过肉色底彩,挤在左手的掌心,均匀地、一点一点地往脸上抹、往脖子上抹,往手上抹。化完妆,她请化妆师给她吊眉、包头、上齐眉穗、带头套,最后她拿起了她的笛子。筱燕秋做这一切的时候是镇定自若的,出奇地安静。但是,她的安静让化妆师不寒而栗,后背上一阵一阵地竖毛孔。化妆师怕极了,惊恐地盯着她。筱燕秋并没有做什么,也没有说什么,只是拉开了门,往门外走。

筱燕秋穿着一身薄薄的戏装走进了风雪。她来到剧场的大门口,站在了路灯的下面。筱燕秋看了大雪中的马路一眼,自己给自己数起了板眼,同时舞动起手中的竹笛。她开始

了唱,她唱的依旧是二簧慢板转原板转流水转高腔。雪花在飞舞,剧场的门口突然围上来许多人,突然堵住了许多车。人越来越多,车越来越挤,但没有一点声音。围上来的人和车就像是被风吹过来的,就像是雪花那样无声地降落下来的。筱燕秋旁若无人,边舞边唱……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在叙事方面有独特之处,将人和戏巧妙结合,为人设戏,以戏写人。人与戏彼此叠映,相互阐释。

B.小说通过筱燕秋闯进化妆间后和春来“对视了一眼”这个细节,微妙地揭示出这对师生之间的矛盾纠葛。

C.小说细致入微地记叙、描写了筱燕秋自己化妆的情形和动作,符合人物身份特征,展现了她的内心世界。

D.小说结尾记叙了筱燕秋在风雪中路灯下轰轰烈烈的“演出”,旨在表现她艺术的高超和自负的个性。

5.文中有三处关于“风雪”的描写,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6.小说以“嫦娥”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8分)

二.课内阅读

(一)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注释,全错的一项是()(3分)

①夙(平素,过去)遭闵凶②慈(慈爱)父见背③躬(亲自)亲抚养

④终鲜(少)兄弟⑤逮(及,到了)奉圣朝⑥行(行走)年四岁

A.①②⑤B.①②⑥C.②④③D.②⑤⑥

8、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叙述自己孤苦的身世,其中饱含了对祖母的深切感情,代替祖母抚养孩子,即使孩子生病了,也端汤送药,不离左右。

B.作者以自己对祖母的孝为不能应征出仕的原因,抓住晋武帝“以孝治天下”的施政纲领,企图打动晋武帝。

C.文字中包含一些富有生命力的并且长期以来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的词语,如:形影相吊、茕茕孑立、零丁孤苦。

D.文段主要用了四字句,还有不少对偶句,琅琅上口,亲切自然。

9、翻译句子(12分)

(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名句填空(20分)

10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11臣欲奉诏奔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12但以刘日薄西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6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8—20题。

“早春江上雨初晴,杨柳丝丝夹岸莺。画舫烟波双桨急,小桥风浪一帆轻。”人工智能机器人“九歌”__________,创作了这首清新别致、朗朗上口的小诗。“九歌”创作之所以能信手拈来,是因为“熟读唐诗三百首”,它储存了从初唐到晚清的30万首诗篇,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按照主题需要,解码输出一首完整的诗。

如今,人工智能技术_________,各式各样的智能机器人早已各显神通,“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俄罗斯世界杯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以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最终_______,一战成名。

“强大的人工智能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确保它的未来发展对我们和环境有利。”斯蒂芬•霍金生前如是警醒。当诗歌创作这一人类精神文化最后的堡垒被逐渐攻破,你我手中的饭碗岂不是岌岌可危?不过也有专

家认为这是_________。

1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牛刀小试一日千里众望所归庸人自扰

B.牛刀小试日新月异不负众望杞人忧天

C.初露锋芒日新月异众望所归杞人忧天

D.初露锋芒一日千里不负众望庸人自扰

14.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

B.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

C.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

D.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

1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B.“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C.“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利用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D.“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16.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一只蝴蝶只顾嬉戏,撞在蛛网上。一只蜜蜂忙着采蜜,撞在蛛网上。它们挣扎了许久,被蛛丝越缠越紧,再也动弹不得。蝴蝶叹口气说:“都怪讨厌的风,使我没能掌握方向!”蜜蜂叹口气说:“都怪那眩眼的阳光,使我没能看清蛛网!”

A.不能只埋头工作,还要抬头看路。

B.沉迷游戏常常会陷入危险的境地。

C.外部环境往往会影响事物命运。

D.遇到问题,要主动从自身找原因。

17.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幸福指数明显提高。要让人们不断增强幸福感,必须坚持发展,

使财富更加丰饶充盈。人在社会中只有得到公正公平的对待,不受歧视,才会感到幸福。如果心理失衡,即使自己的经济收入比过去多,但看到在同样付出的情况下别人却拿得更多,也会感到不快乐。一个基本生活不愁的人,由于对钱财没有贪欲就会知足常乐;而一个腰缠万贯的人,将幸福完全物质化,在钱财上总觉得比上不足,内心就会常戚戚。请概括出幸福指数的三个要素。(每点不超过6个字)

要素一:_____________要素二:______________要素三:

18.从下列词语中选出最准确、得体的词语,依次填入句子中。(8分)

敬赠抛砖引玉荣膺舍下不吝赐教惠赠忝列府上

(1)一位高三学生在微博上发帖:“我想参加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但不知道该如何准备,在此恳请有经验的老师,本人将不胜感激。”

(2)一位教师在“十佳教师”颁奖会上谦虚地说:“我做得还不够好,能

‘十佳’,深感惶恐。”

(3)一药店广告:“凡在本店购买药品超过100元,本店将精美礼品一份。”(4)张教授写信给李教授::“回忆去年拜访,受到您的热情款待,非常难忘。”答:(1)(2)(3)(4)

四.写作(60分)

1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伊甸园,一棵大树对一朵玫瑰花说:“你虽然很漂亮,却没什么用。要想活得有意义,光有美丽的外表是不行的。”

于是这朵玫瑰花找到上帝说:“请把我变得有用一些吧。”上帝同意了。

于是,世界上有了第一颗卷心菜。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根据阅读材料所体会到的意思或道理,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

1、B(A项表达绝对,探究环境美学,除了把握环境与审美的内涵,还关涉很多学科,关联人类很多的活动。C项转述错误,原文是“协助生态在朝着有利于自身方向发展的同时也适合人的生存与发展”,且“乐居”不属于生态文明环境的范畴。D项“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活动”与“创造性活动”并非并列关系,而是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前者从属于后者。)

2、C(C项“进一步分析了两项指标的轻重主次”错,文章分析了两项指标的具体差别,但没有指明轻重主次。)

3、B(B项转述错误,原文表达为“乐居”是指人在环境中生活,“感受到环境给予的种种或物质或精神的愉快”,可以理解为或“物质的”或“精神的”或“物质兼精神的”几种情况。)

4、D(D项“旨在表现她艺术的高超和自负的个性”错。此处应该是为了刻画一位痴迷执着、视戏如命的“青衣”形象。)

5、①第一处:暗示着情节发展和人物命运的变化。午后天空阴沉,天气预报说有风雪,接着交代了筱燕秋发烧。这次生病势必影响演出,而“嫦娥”的角色将易主。②第二处:突出了路途的艰难,烘托出筱燕秋焦急的心情。这是筱燕秋挂完水后的景色描写,突出了天气恶劣,回剧院的路途艰难,烘托筱燕秋焦急的心情。③第三处:路灯下,雪花飞舞,主人公以风雪为背景演出,给文章增添了悲剧色彩。(共三点,每点两分,答出关键词给一分,分析得一分)

6、结构上:①“嫦娥”是贯穿小说的线索,激发人物之间的矛盾,推动情节发展并且使情节紧凑集中。内容上:②“嫦娥”是文中重要的文化符号,使小说具有浓郁的艺术气息和鲜明的悲剧色彩。③“嫦娥”有助于对主人公形象的塑造,展现了一位痴迷执着、视戏如命的“青衣”形象。④“嫦娥”有助于对人物内在情感的表现,主人公对于“嫦娥”的认知及其变化,展现了她的内心世界。主题上:⑤“嫦娥”伴随著主人公的人生历程,暗示了人物无力回天、苦苦挣扎的悲剧命运。(能够结合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情节结构和主题揭示三个方面分析,每点两分,答对任意三点给满分)

7、B(①夙:早,昔;行:经历)

8、A(不是代替祖母抚养孩子,“婴”解释成缠绕,疾病缠身)

9、(1)出生才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去世了。经过了四年,舅舅又逼迫母亲改了嫁。(2)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

13.B (“牛刀小试”:比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下。“初露锋芒”:比喻刚显露出某种力量或才能。语段强调人工智能,“九歌”只是在“作诗”上显示一下本领。用“牛刀小试”。“一日千里”:比喻进步或发展极快。“日新月异”:形容发展、进步很快。二者基本相同。“众望所归”:众人的信任、希望归向某人,多指某人得到大家的信赖,希望他担任某项工作。“不负众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文中对象是“张小明记者”,后面是“一战成名”,应用“不负众望”。“庸人自扰”:自己找自己麻烦,泛指本来没有问题而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杞人忧天”:比喻毫无必要的忧虑和担心。语段强调“没必要的担心”,应选用“杞人忧天”)

14.D

15.A (第一,“第一款”是顺序,“国内”表领属,领属在前;第二,“综合”修饰“利用”。)

16.D

17. 经济富裕、社会公平、心态良好(每个1分,全对3分)

18. (1)不吝赐教(2)忝列(3)敬赠(4)府上(每个1分,全对4分)

(不吝赐教:敬辞,用于自己向别人征求意见或请教问题。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忝列:谦辞,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荣膺:光荣的接受或承当。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用于称对方对自己的赠送。敬赠:恭敬地赠送,用于自己对别人的赠送行为,府上:敬辞,称对方家。舍下:对人称自己的家。)19.试题分析:材料是一则寓言故事。寓言的整体意思是玫瑰花在听了大树的建议后,为了使自己变得更有价值,变成了一颗卷心菜。整体理解材料,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不管外表还是内在,只要对他人、对社会更有用,就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所以,我们有以

下的立意角度:(一)肯定大树的价值观:仅有美丽的外表还不够,要想活得有意义就要更有用。如做一颗卷心菜,可以为他人、为社会提供实用的蔬菜,有实用价值。(二)否定大树的价值观:应该认识到,外表美丽也是一种价值。美丽的玫瑰:可以用艳丽的花朵装点生活,可以用高雅的馨香美化环境,可以用火红的激情传递忠贞。无论是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只要有用,人生就有价值。因此,大树只注重物质层面,而忽视精神层面,看待别人太求全责备,大树的做法不可取。(三)肯定玫瑰的做法:玫瑰认识到有用才有意义,于是积极改变自己,努力让自己的的人生更有价值,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做法是可取的。(四)否定玫瑰的做法:玫瑰也想对社会有用,也想人生有意义。可她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价值,对自己缺乏自信,盲从轻信了大树的建议,轻易改变了自己,她不知道,自己所拥有的也许正是别人所缺失的。因此,综合上述立意,无论选取哪种角度,核心应该是: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只要围绕这一点,就是符合题意的。简而言之:不管是改变自己,还是坚守本真,只要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就是最美的人生。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几种方法:1.从抓关键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比如本题关键句“你虽然很漂亮却没什么用。要想活得有意义,光有美丽的外表是不行的。”“请把我变得有用一些吧。”这个作文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构思:(1)找准自己人生的坐标,过对别人有用的有意义的人生。(2)有些时候,人就像那朵玫瑰,缺少自主和定性,盯着别人的长处,忘了自己的优势。不知自己所拥有的也许正是别人所缺失。(3)任何事物,有得必有失,正如阳光的背面有阴影,人生不存在完美;这个作文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角度1:应该改进自己,以活得更有用(即有价值)。人活着贵在有用,为他人、集体、社会所用,这也正是人生的价值、活着的意义。角度2:坚守本真也可以活出自己的价值。玫瑰听从大树的劝说改变了自己,自然令其有了意义或新的价值,然而不能改变自身就“没有”价值吗?不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但仍可以提供精神愉悦。人应自信、自主,不能看轻了自己而随波逐流。角度3:综合以上两种立意,不管是改变自我,还是坚守本真,只要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就是最美的人生核心意义价值要写成卷心菜和玫瑰与意义价值的关系。2.从分析原因入手。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3.从材料情感倾向入手。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4.从辨明关系入手。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

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检测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2至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检测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至5题。(共19分) 材料一: 现今,在互联网引领的时代下,各种思想意识对人们的认识活动和行为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单一或相对简单的中华民族精神表现形式,已经不能满足这种社会环境下时代的发展。口述历史就是通过收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式。 进一步说,它是由准备完善的访谈者,以笔录、录音、影像等方式收集、整理口传记忆以及具有历史意义的观点的一种研究历史的方式。就其基本的科学属性而言,口述历史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就其科学性质来讲,口述历史首先是一种科学方法论。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口述历史是以普通人为主体的,不同以往的历史学论著更多的是关于权力精英的声音。口述历史不仅以真实的历史方式再现了社会生活的丰富性,而且为历史研究本身开辟了新的领域,同时也使得有关历史的“声音”日趋多元和逼真。口述历史的载体也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而日益多样化。20世纪40年代随着电子音像技术的进步,在搁置了几千年之后,口述历史复兴于20世纪中期。此外,口述历史功能作用是多元性的。实际上,它最主要的功能是对民间、社会资料的发掘。这也是各种研究最基本的需要,这说明了口述历史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精神是历史积淀的产物,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丰富。在过去的一百年中,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各族人民的斗争,这反映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如何运用新的表现形式,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时代主题。 口述历史最为显著的作用就是“保存了即将逝去的过去的声音”。历史上有许多事件,由于各方面的局限性,我们不能留下书面记录,人们需要了解历史真相,必须对当事人或知情人进行口头调查,并收集口头凭证。比如在党的早期的许多重要的会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红军长征以及党在白区的斗争活动等,由于当时斗争的严峻形势,或出于安全原因,没有留下书面材料。今天,那段历史对我们的历史研究和民族精神的塑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当事人或知情

高二语文月考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月考考试试题及答案 在高二月考考试成绩中语文这门学科将占据很大的一部分,语文月考考试的复习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环节,先来做份语文月考试题复习一下吧。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语文月考考试试题 一、论述类现代文阅读( 9分,每小题3分) 也谈人品与画品杨悦浦 古人云,“人品即画品”。这也是业内颇为流行的一句话。留意了许多年,我发现,许多人对这句话的理解总是“不得要领”。 “人品”和“画品”,分开来说或合起来说,都很重要。“人品”是“做人”的结果,“画品”是“作画”的结果,一个画家既做一个有品位的人又创作出好作品,是艺术表达的最高境界。但是,如果把“人品即画品”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会让我们不时在生活中看到相反的情况:有些画家,画得不好,但人品极佳;有些画家,画得“贼好”,可人“不咋地”。 有位画家,很聪明,人过中年开始画中国画,一上手就很老到,不几年便声名鹊起,但业内口碑却不好。一次,一位年轻记者去采访他,行前,某长者特地嘱咐:“此人是当代一位很重要的画家,但俗不可耐,采访时不要因此而低估了他的艺术成就。”记者采访回来后,愤怒地说:“要不是事先有人打过招呼,我真想扭头就走。他一口一句脏话,真让人受不了!”美术界看重的是绘画水平,何况也不能说世俗的人就一定是坏人,就不能当一个好画家。所以,“人品即画品”虽在理论层面被奉为圭臬,现实中却有时只是被当作“幌子”。 在美术界,还会听到“作画先做人”、“心灵美画才美”、“用心作画”、“功夫在诗外”等,要是较起真儿来,会发现这些“流行语”原有的教益在流行之时,常常失去了本然。 “做人”,应怎么做人?做什么人?为什么做人?做了怎么样?做不了又怎么样?这一系列的问题,美术界一些人会用自己的行为做出各种

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15分)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饯.(jiàn)行绮.(yǐ)窗蹁跹.(xiān)曲槛.(jiàn) B.晴岚.(lán)禾黍.(sǔ)天霁.(jì)楸.(qiū)梧 C.咫.(zhǐ))尺蓦.(mù)然命窘.(jiǒnɡ)运蹇.(jiǎn) D.南浦.(pǔ)腥膻.(shān)帘栊.(lónɡ)銮.(luán)舆 2、下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老当益壮一愁莫展千里逢迎唉声叹气 B、负隅顽抗苦心孤诣富丽堂皇一蹶不振 C、如愿以偿欣欣向荣天高地迥矫首暇观 D、乐天安命神情沮丧囹圄山青水秀 3、下列语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009年7月以来,西南地区持续干旱,云南、广西、贵州、四川和重庆等五个省区市旱情不断加重,受灾地区庄稼颗粒无收,干旱使缺水成为当务之急。然而,昆明野鸭湖周围因森林密集,没有受到干旱影响,湖水量反而上升,这有力证明了干旱地区更有必要多植树,但现在植树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所以,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是在于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A.颗粒无收B.当务之急 C.远水解不了近渴D.未雨绸缪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了避免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有关部门加强了交通规则的宣传教育。 B.去年以来,由于日方在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和钓鱼岛的问题上接连采取错误的举措,使中日关系正常发展受到严重干扰。 C.一个球队,能否充分发挥每个队员的积极性,指挥是否正确,是克敌制胜的关键。 D.今年的电力供需紧张状况将有所缓解,拉闸限电现象会相应减少,但整体上看仍然偏紧。 5、.下列句子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19日上午,军方派遣了数百辆坦克、装甲车和军用车辆进入示威者大本营,向示威者发射催泪瓦斯及开枪,还出动至少2架直升机协助驱散行动。 B.出厂价15.5元的芦笋片,医院以213元售给患者,利润接近1300%左右。央视最近报道的新闻引来众多关注。而业内人士却表示这在医药界很正常。 C.5月9日,赵作海在蹲了11年大狱后,法院宣布他无罪释放。这一人间悲喜剧被称作“迟到的公正”,这“迟到的公正”拷问着诸多引人深思的问题。 D.18日上午,素有“月光宝盒”之称的广东省博物馆新馆正式开张营业。其奇特的造型和丰富的馆藏,一时间吸引了大批市民冒着烈日来尝“头啖汤”。 二、诗词鉴赏,回答6-7题(8分) 玉楼春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彀绉波纹迎客棹①。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②,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③。

四川德阳市第五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德阳市第五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 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72分) 一、现代文阅读(3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缘情说”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哲学观念的产物,表现了天与人、心与物的同情同构。它不同于重视个人、自我和主体的西方浪漫主义情感理论,也不是西方学者所认为的“抒情说”。一些西方学者曾以“抒情说”来定义中国诗学传统,这脱离了中国文化的历史语境,是在用西方抒情诗的概念和模式来看待中国文学,将中国的诗歌解释为主观的、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自我表白。存在这样的理论偏失,除了受“以西律中”的思维模式影响之外,还在于对中国诗学的“情”之产生缺乏深入的体认。 对中国古代诗学“情”之产生的体认,可以用魏晋文学家陆机提出的“诗缘情”这一观点来概括。陆机将诗歌创作的缘起归结为一个“情”字,这在中国诗学史上是第一次。陆机是在比较诗和赋的不同时提出这一观点的。“缘情”的“缘”是“起”“因”的意思,说的是诗歌产生的动因在于情,情为诗歌之生命本源,它反映了中国古代诗论家对“情”的认识的高度自觉。不过,对“缘情说”的认识不能停留于此,更重要的是把握“缘情说”所规定的“情”的内涵。陆机在《文赋》中说“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从他关于“缘情”的描述可见,“缘情”的基本含义是“感物”,是感物兴情,“缘情”的“情”即“物感之情”。以“感物”和“物感之情”来解释“缘情”并非陆机个人的看法,钟嵘在《诗品序》中也曾提到“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陆机所说的“物感之情”主要指向自然事物,与个人对时间季节变化和自然事物的体验相关,钟嵘等人所理解的“物感之情”与陆机所说的“物感之情”也有不同,他将其扩展到人伦社会领域,强调诗歌要抒发对社会人生的真情实感。如钟嵘《诗品序》所说的“物感之情”就蕴含着丰富广阔的社会内容:“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 “缘情说”在魏晋时期出现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包括社会的动荡、儒家经学的衰落、士子文人生命价值的发现等等。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受汉代天人合一、物我相感的哲学观念的影响。汉代哲学的基本观念是天人感应,认为宇宙天地在本质上是一个可以与人的心理和性情感应沟通的世界,将自然界的事物与人的生命对应起来,将天地万物看成一个有情的世界。“缘情说”就是建立在这一哲学观念基础上的,体现了感物兴情的中国诗学传统。中国诗学的许多重要概念如“兴”“感兴”“意兴”“情景”“意境”“意象”等,也都是建立在这一哲学基础上的。比如,贾岛曾说:“兴者,情也。谓外感于物,内动于情,情不可遏,故曰兴。”这是将“兴”看成心与物的自然契合和人与物的情感相通的结果。 综上所述,自然不能将“缘情说”与西方文学中那种重视个人和自我的情感学说等同起来。“缘情说”的意义在于它强调了天与人、主体与客体的情感相通,而不像西方诗歌那样将主体突出出来,将主体情思的倾诉和个人情感表达放在突出的位置。 (摘编自毛宣国《“缘情说”和“性情说”——中国诗学“情”之内涵探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含答案)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探讨环境美学涉及两个重要问题:环境是什么?审美是什么? 环境必然与人相关,是人的环境。强调环境的属人性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它将环境科学与自然科学区分开来,因为自然科学研究更关注自然本身。其次,它将环境与资源区分开来。环境于人的功能主要是生活,而资源于人的意义主要是生产。环境与资源都有价值,然而是不同的价值。它们都是人所需要的,二者在不矛盾的情况下相安无事,而在发生矛盾的情况下就需要权衡轻重。环境的意义在于它是人的生存之本、安居之地,重要性不言而喻。 看环境有两个维度,一个是自然维度,主要考察自然具不具有宜人性。只有宜人的自然才是人的环境。在自然维度中,最为重要的是生态。生态是否良好关系人的生存、生活和发展。在人看来,有利于人的生存、生活、发展的生态就是良好的生态,反之就是不好的生态。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协助生态在朝着有利于自身方向发展的同时也适合人的生存与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生态双赢。这样造就的环境就是生态文明环境。看环境的另一个维度是文明维度。文明是人类的创造,它体现在诸多方面,其中就有与环境相关的创造。人于环境的创造性活动,最重要的是上面说到的有利于人与生态共生的活动。此外,还有大量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活动,这些活动质量的高低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环境的质量。 审美是什么?美学家们对此有不同看法,但有一点是大家都赞同的,那就是愉快。我们可以将具有审美性质的愉快概括成“乐”。人有三种生存方式:谋生、荣生和乐生。谋生,为自然人生;荣生,为社会人生;乐生,则为审美人生。乐生,有物质性的乐,也有精神性的乐。对于审美来说,精神性的乐更为重要。精神性的乐有高低之别,审美无疑是品位高尚的精神性的乐。乐生,体现在环境审美中,则为“乐居”。“居”当然首先是住下来,但不局限于此,广义的居是生活。环境美学,顾名思义就是环境的审美。环境审美的本质即为“乐居”。人在环境中生活,感受到环境给予的种种或物质或精神的愉快,就是“乐居”。

河北省邢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名校质检联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二(上)质检联盟第四次月考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1~5课,第9~11课。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创意”有多种理解,但它经常被一些学者过分强调其“新颖性”“新奇性”“独创性”“个人性”,而有意无意忽视其同样重要的“实用性”“有价值”“适切”等属性,这种认识和做法是狭隘的。实际上,一切创意都是针对问题而来的,没有问题,所谓的“创意”就是空洞的表演、盲目的花样翻新。“实用性”是“独创性”的前提。简言之,创意针对的是问题,是对所需要解决问题的一个最专业、最科学且最经济的解决途径。 在这个意义上,创意写作是否等同于文学写作,写作的创意性是否等同于文学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面对今天无限而具体的写作需要提供形式与内容上的,如跨文体、跨形态、跨业态等“适切”“有价值”的支持。在市场经济深入社会每一个细处的今天,写作包括文学写作实际上早已经成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它们是否有价值,是否被需要,取决于它们是否能够成为某种特殊产品,提供等值的精神、审美或者其他需要。在市场语境下,写作可以对作者提出要求,但是不能反过来对读者、对消费者提出要求,比如,自我表达是作者的权利,但接受作者的自我表达不是读者的义务,而是后者的选择。文学创作与文学阅读当然是一种需要,但在纸媒文字中心向视觉中心、数字中心转向的今天,电视节目、电视剧、电影、短视频、数字作品剪辑、动漫、游戏等才是更多接受者的选择,而面向上述领域包括剧本、游戏文案、文旅策划、短视频脚本、超文本制作、元宇宙世界观的“众筹”、IP的二度创作等新领域的写作,且能满足制作方、消费市场、政策规则等方方面面的需求的写作,方可称之为今天的“创意写作”。当然,从事纸媒文字写作只要存在需要,它一定天然地具有创意性,而这种“创意性”是相对于文字需要而言的,过去我们将之称为“陌生化”或者“文学性”“诗意”,今天我们可以称之为“创意”或者满足需求。 (摘编自许道军《什么是今天的“创意写作”?》)材料二: 如果把创意写作对于创作人才的培养的一面,看作农耕时代紧盯着一小块文学之田的深耕细作,那么,对于创意人才的培养的一面,则可以看作是创意时代面向无限广阔的文化产业的工业化生产。如果说前一种是“农耕”,培养在固定园地上的耕耘者,那么后一种就是“游牧”,培养在广袤原野骑马的闯荡者。这一点,似乎也是越来越多作家和评论家的共同看法。 最典型的坚持农耕式培养理念的还是作家莫言所在的北京师范大学。自鲁迅一代巨匠肇始,北京师范大学历来有深厚的文学培养传统。20世纪80年代以来,更是走出了莫言、余华、苏童、迟子建、刘震云、陈染等一大批当代优秀作家与诗人。为赓续传统,北师大于2013年5月正式成立国际写作中心,由莫言出任中心主任,教授、诗人张清华担任中心执行主任。十年来,北师大文学院与国际写作中心密切配合,招收了各类文学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高二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高二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 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 从一朵晶莹、素洁的雪花开始,从一声纯净、温暖的童声开始,从一株昂扬、葱绿的春芽开始,2022年北京冬奥会来到了我们身边。北京冬奧的背后,凝结着无数参与者的心血汗水。他们之中,有一位用自已独特的方式,为北京冬奥记录着、见证着、歌哭着,她就是长篇纪实文学《中国冬奥》(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年1月出版)作者孙晶岩。 孙晶岩从2017年中国申办冬奥成功开始,历时5年,走访国内外多个城市,面对面采访200余位与冬奥会相关的各界人士,全景记录了北京冬奥会从酝酿、中办到筹备充满曲折与挑战的历程。作品通过丰富真实的事例和人物,立体、生动地书写了京冀两地三大冬奥赛区的建设奇迹,更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续写奥运辉煌的决心与实力,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孙晶岩坚持“报告文学要有宏大视野”的创作理念。她创作《中国冬奥》的初衷和记录冬奥筹备历程的重点,是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有活力、有实力的中国形象,是希望能真实记录冰雪运动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促进。正是作者的家国情怀,使整部作品呈现出文学反映时代重大进程的及时性和前瞻性。通过这本书,我们能感受到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有中国国力的支撑、有冰雪产业的发展、有与世界的融合。 从这部《中国冬奥》中可以看出作家对“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理念的躬身实践。孙晶岩说:“报告文学是行走的艺术,一定要用脚板子跑出来,要

定州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定州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中册和下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 元宇宙作为互联网发展的未来形式备受关注,它之所以吸引人,一个关键因素在于它能够提供与现实世界不同的舒适空间,形成一个符合自我愿望的“桃花源”。在这里,用户可以自由地重新设计自己。它不仅是现实世界的镜像折射,还是人类精神的具象投射。 在人类知识体系中,超越现实物理世界的“宇宙”非常多元,包括由文学、神话等知识体系所构建出的各式各样的精神世界。元宇宙与文学和哲学所描述的精神世界一样,都是不同于现实物理世界的虚拟世界。然而,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使得虚拟世界从人类的主观想象演化成一种客观存在。精神世界是纯粹的主观想象,而元宇宙则是通过计算机语言编码出来的数字世界。它已经渗透到经济、技术、传媒等多个方面,并成为政府和企业投资布局的重点领域。 元宇宙带有游戏性,但又超越了单纯的游戏世界。目前,元宇宙还处

在一个比较基础的阶段,要鼓励企业、机构、用户以及虚拟人共同参与其中创造新世界,促进城市再生,增加就业机会,形成“跨界经济”。清华大学沈阳教授提出,中国的元宇宙之路要虚实共生,虚实和谐,以虚强实。可耗元宇宙和工业制造等行业相结合,在工业元宇宙等领域超越国外竞争对手。将中国已有的并跑领跑技术和元宇宙相结合,如空间站元宇宙、探月元宇宙,实现中国技术的进一步超越。 在纯粹的现实世界里,人们不仅应为元宇宙建设提供技术基础设施,还要提供促遥其有序发展的制度基础。清华大学朱旭峰教授表示,虚拟空间中的行为当然应当受到法律的规制,在虚拟空间中产生的法律问题,是否应该与现实法律形成映射关系,由现实法律体系来规范虚拟空间中人的权利和行为,还是在虚拟空间独立形成一套法律体系进行规范等,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现实世界是元宇宙的“母体”,现实世界的法律是元宇宙治理的主要规则形式。来自现实世界的制度规范和形成于虚拟世界的制度规范可以进行协作共治。建构治理元宇宙的“法律+技术”二元规则体系,确立 元宇宙治理中“以现实物理世界为本”的“法律中立原则”,以现实世界的刚性法律确认并保障元宇宙“去中心化治理”机制的实现。将智能技术纳入具有规范意义的制度体系.尝试实现“代码即法律”,以确保技术的规范性和正当性;也要尽可能实现“法律即代码”,以确保规范的技术性和有效性。法学和法律界有必要全方位思考元宇宙的法治意涵,并积极应对它所带来的法治挑战。 (摘编自阮益嫘《洞见元宇宙的张力空间》)

福建宁德福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福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50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 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共10小题,20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 分) A.要感受先秦诸子或庸容或犀利或雄奇或朴茁的论说风格,理解各家论说方法的差异,领悟其妙处。 B.《老子》善于汲取世俗经验展开哲理思辨,直接论说道理;《庄子》则擅长借助寓言,婉曲达意。 C.本文阐述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深入浅出,要言不繁,精僻隽永,要在诵读中加强对观点的理解。 D.审题,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字句,筛选有价值的信息,推敲酌磨,提练归纳,把握命题者的意图。 3.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大卫●科波菲尔》(节选)是英国著名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代表作,也是-部自传体小说。小说讲 述了变成孤儿后的大卫●科波菲尔当童工的经历及他与房东米考伯夫妇的交往过程。 B.《五石之瓠》以主客问答的形式,讲了一大一小两个故事。庄子借如何处置“五石之瓠”,说明了“无 用之用”才是“大用”的哲学道理。 C.《无衣》是秦国的军中歌谣,节奏整齐,便于歌唱,表达了士兵同仇敌忾、英勇抗敌的昂扬斗志。 D.《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以仁政为前提,由仁政推导出仁心:不忍人之心是人固有之仁心。 4、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都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2 分) ①贼爱其身②跨者不行③虽至大夫之相乱家 ④强行者有志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⑥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⑥ C.②③④⑤ D.②③⑤⑥ 5、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2 分) A.其脆易泮 B.日余食赘行 C.起于累土 D.恶施不孝 6、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质胜文则野文:文采,华美B、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归:归附 C、常于几成而败之几:接近 D、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具:完备、齐全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君子喻于义敏于事而慎于言 B、人而不仁,如礼何任重而道远

高二语文第月考试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第月考试题及答案

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最近;一则关于汉语的消息让人百感交集..上海举行的一项翻译大赛爆出冷门:由于缺乏最好的译文;大赛不仅一等奖空缺;还将二等奖颁给了一位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其原因不仅在于他出色的英语水平;更在于他“流畅、优美的中文表达”..相形之下;国内选手提交的作品言不达意;其中用词不精当、标点符号误用等小错误更是“比比皆是”.. 这则消息让人隐约看到了汉语的处境.. 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时时牢记自己身份的;除了身体发肤之外;就该是我们的母语了..在无数中国人心里;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将我们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化为不尽的纸上烟云..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千百年来;隽永有致的汉语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凭借它穿越五千年历史文化隧道.. 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危机..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托福考试成绩的高分可以一再打破;但即使是在高学历的青年中;也出现了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现象.. 应当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十分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母语;消解母语;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将汉语视为不学自能的天赋..诗人余光中说得好: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事实证明;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结果是十分严重的..它不仅造成了书写语言的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韵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 我们的后辈可能不会再用“恻隐之心”;不懂“虽千万人吾往矣”;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看你可怜”、“我跟你拼了”、“我要和你结婚”..试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怎能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人;又怎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在我们这个时代;该如何让守护曾经被庄子、屈原、李白、杜甫骄傲地向世界展示过的、绵延着几千年文化命脉、最切近我们心灵的母语发人深思的是;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汉语成了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 “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纵然“汉语热”热遍全球;纵然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在汉语的故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的呼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 仅仅存于典籍之间的希腊文;拉丁文基本上死了;但汉语却一直活着;在一代代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它引领我们这个五千年文明古国一路风霜走到如今;它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向何处去 汉语;我为你忧心;为你不平 1. 联系文章;下面对“汉语的处境”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海举行的一次翻译大赛;不仅缺乏最好的译文;评不出一等奖;而且二等奖还被外国选手拿走;这种尴尬局面让 人反思.. B.国内选手相当多的翻译作品言不达意;其中文字符号的小错误“更比比皆是”;这种现象反映出我们民族的母语面临 危机.. C.虽然全球“汉语热”不断升温;我们的后人也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汉语危机”不断的呼声却使我们不能尽 展欢颜.. D.与“全民学英语”热潮相比照;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这说明对于母语 的忽视.. 2. 作者感叹“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下列不能作为这句话的论据的一项是 3分 A.方块字横平竖直;风格独特;而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必难以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 B.100多个国家开了汉语课;但在汉语的故乡和高学历的青年中却出现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状况.. C.后辈可能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要和你结婚”;若这样;就会失去东方民族的含蓄美.. D.汉语隽永有致;承载丰富;那些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奥妙的人;不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选择性必修上册前五课。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帮大学生写论文,替程序员写代码,会写诗,能讲笑话,甚至能帮记者写稿子……2022年底面世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程序ChatGPT一夜蹿红,持续爆火,其背后的人工智能(AI)技术让全球互联网科技巨头开启“狂飙”模式。微软首席执行官纳德拉说,AI正在重塑互联网。一款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程序引发行业变革,ChatGPT 究竟做对了什么? 一方面,是人机互动带来的人性化体验。ChatGPT让人工智能成了一项大众都能使用的服务,而且用户体验十分“惊艳”。这是此前人工智能从未达到的境界。从技术上而言,ChatGPT使用的模型和算法从参数上看未必是最高的,但其创新在于让AI的算法和训练过程更加“人性化”,生成“有组织”“有筛选”的文本模型,让人工智能会“思考”。这也是提升人机互动体验的关键。另一方面,是商业化落地。一项技术,如果没有规模化的应用场景和推广产品,那么终将是昙花一现。ChatGPT作为一款能直接向用户提供服务和价值的应用,重新定义了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商业模式,打破了AI“嵌入式”的常规形态,打造了新的内容生成和交互形态。在发布后短短5天内,用户数量破百万,两个多月后用户破亿,显示出其在规模化应用上的巨大潜力。而ChatGPT背后的模型和算法,应用空间远不止这些。 基于ChatGPT庞大的潜在用户基数,付费服务是其最直观的商业模式。即便仅部分付费或者收取少量费用,都能得到一笔可观的收入。通过流量、广告等渠道也能实现快速变现。除了ChatGPT自身带来的直观经济利益,其融入各行各业发展后产生的经济价值更是难以估量。 此外,互联网能够在全球普及,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和人的生活息息相关。ChatGPT能够“出圈”,关键原因之一也涉及人——提升了人性化互动体验和应用。 对于互联网科技巨头而言,竞争的核心并不只是技术,还有技术应用带来的服务,后者可能更为重要。无论人工智能变得多聪明,其目的始终是服务人类。眼下,一场新的人工智能大战已经打响。ChatGPT的出现,为人工智能应用带来了更多新的可能。 当然,面对ChatGPT带来的热潮和热议,我们不妨让子弹飞一会儿。新技术到底能给人、产业、社会带来何种深刻的变化,并不取决于它掀起的浪花有多大,而在于它在多大程度上重塑现有的思维模式、组织模式和商业模式,并且形成持久的、自洽的运行闭环。从这个意义上说,ChatGPT还面临不少的挑战,也有不少需要克服的不足。

广东省广州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广东省广州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 页,满分100 分,考试用时110 分钟,请完成所有试题。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 铅笔将试卷类型和考生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填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一、理解性默写(本题共 5 小题10 空,10 分) 1.《过秦论》中,作者将陈涉与九国进行多角度对比,其中写在武器装备 方面对比的句子是:“,”。 2.司马迁连用两个被动句“,”,写出屈原诚实不欺却被猜疑, 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引出下文写屈原由于心生怨愤而作《离骚》。3.同样是描写塞外黄昏时的风景,王维的《使至塞上》是“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的雄奇壮阔,而高适的《燕歌行》则是“,”的凄凉与悲壮。 4.《李凭箜篌引》中“,”两句,诗人用浪漫夸张的手法,写音响效果。长安城门前的冷气寒光,皇城仙府,全被箜篌声所消融。 5.《书愤》中的“,”两句,作者感叹世事艰难,追述了年轻 时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 二、课内文言知识题(本题共20 小题,40 分) 6.下列各组句子,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 分) A.亡走赵,赵不内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 B.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C.令张仪详去秦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D.使于齐,顾反齐与楚从亲 7.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 分) A.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B.空自苦亡人之地 C.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D.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8.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出则接遇.宾客遇:遇到B.平伐.其功伐:夸耀

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检测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检测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一(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至5题。 材料一: 革命文学是代表新兴阶级——无产阶级的文学形态,它要求文学写作“与整个的新兴阶级政治运动很密切地配合起来”,具体地“担负起对于新兴阶级解放运动的斗争的任务”,当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之后,革命文学要为无产阶级革命进行合法性书写,并参与无产阶级文化意识形态的直接建构。这样的文学思想对文学写作者的身份与态度提出格外的要求:文学家要以革命者的身份,采取介入革命生活的态度,进行文学写作,也就是说,文学叙述必须以革命的话语展开。蒋光慈曾把革命党人与文艺家进行类比,“倘若一个从事实际运动的革命党人,当他拿手枪或写宣言的当儿,目的是在于为人类争自由,为被压迫群众求解放,那么我们的文艺者当拿起自己的笔来的时候,就应当认清自己的使命是同这位革命党人的一样”所以,在蒋光慈看来,所谓实际的革命党人与文艺者,不过名义稍有点不同,其实质作用没有什么差异,新作家应是“革命的儿子”,同时也就是“革命的创造者”,新作家的使命与一般革命党人所负的使命一样。 革命文学崇尚“力”的风度,崇尚“阳刚”的美学规范,构成这种规范的审美内容是紧张,是沉重,是革命的坚强,是革命英雄主义的气概,这样的审美崇尚在革命文学世界中得到生动而多样的显现。就题材形态而言,革命文学选取的题材都有很强的硬度,总是与火与血的苦难现实相连,远离冲淡平和、牧歌情调的清远之境,这样的境界即使有,也是作为革命生活的背景与陪衬出现。就情感维度而言,革命文学拒绝个人的感伤情绪,弃绝软性的个人情感,代之以刚性的革命情感。在革命文学中,革命者被赋予崇高的气节,他们是力的化身,是坚强的符号,他们能承担来自物质与精神两重压力的损害,而保持压力下的硬汉风度,这类特征在女性革命者形象的身上可以得到更为生动的印证。革命文学追求“阳刚”的美学风格,是出于一种先在的革命政治理念,这一理念认定:革命力量是坚决的、勇敢的,革命者有坚强的意志和不可战胜的力量,革命文学的“力”的审美范式的形成正是对这一革命理念的适从。

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重庆缙云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上)11月月度质量检测 高二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全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新诗自诞生伊始,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但是,对于新诗形式的质疑,却一直没有停止。最引人注目的一种质疑就是:新诗有没有形式?有没有韵律?这种质疑一方面源自新诗写作在形式上较为纷繁杂乱的现状,另一方面则是学界对现代诗歌(尤其是自由诗)的节奏特征还缺乏深入的理论认识的结果。 在近百年来的新诗韵律研究中,对新诗的“格律化”的讨论占据了主导地位。从20世纪20年代闻一多、饶孟侃等人对新诗格律的提倡和讨论,经由30年代朱光潜、罗念生等人关于“节奏”问题的论战,再到50年代包括何其芳、卞之琳等人在内的关于诗歌形式问题的大范围讨论,一直到八九十年代学者对“新格律体”的倡导和争论,讨论的焦点主要是新诗如何建立“格律”的问题。然而,学界对于“格律”与“节奏”两个概念经常混淆不清。比如闻一多《诗的格律》实际上把形式和格律以及韵律混同了(这也来源于西方学者的影响,包括其著名的“戴着镣铐跳舞”说都来源于1920年美国学者的《诗之研究》一书)。这种混同导致一种趋向,以为要建设新诗的“韵律”,就必定要建设新诗的“格律”。新诗韵律研究实际上一直处于“格律”讨论的“挟持”之下。 百年来关于新诗节奏的理论建构,很多受国外作品和理论的启发,甚至本身就带有比较诗学的视野。比如,郭沫若在建构“内在韵律”理论时,援引的主要是泰戈尔、惠特曼等国外诗人的创作;闻一多创建新诗“格律”理论,其理论术语直接借鉴英语格律诗。实际上,闻一多、朱光潜、郑振铎、王力等现代诗论家在阐述节奏问题时,多少已经暗含了比较诗学的视野。 概言之,中国现代诗律学在诞生伊始就是处于“世界之中”的,因此,从比较诗学的角度继续中国现代诗律学一些未完成的课题就变得非常必要了。其中一个基本的课题就是,自由诗的节奏问题如何看待?近年来,我们分析、比较了一些英美韵律学研究的理念,并结合中国新诗的创作实践,初步提出了“非格律韵律”的理论建构。这一理论框架的提出,首先是为了彰显自由诗有以声韵形态表达的、严格意义上的韵律。其次,“非格律韵律”的提出,也是为了将自由诗的韵律研究置于与格律诗的对比之下,进一步凸显两者在结构形态、时间尺度、表达形式、心理效应等方面的共性与差异。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节奏的分层与集群理论。只有充分地认识到节奏构造的多重因素,我们才能对自由诗的节奏进行较为贴切的观察和分析,避免用机械的格律模式去分析它。 (摘编自李章斌《在世界之中的“中国现代诗律学”》)材料二 很多人认为格律只是形式的约束,为了形式美而约束诗人的自由。但也许没有料到,格律却可以

陕西省榆林市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榆林市高二年级五校第一次调研考试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上册、中册第一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基础要素和鲜明标志,是促进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不久前,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中国文字博物馆推出“语贯古今字载中华——教育部、国家语委重大语言文化工程建设成果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语言文字工作,一批重大语言文化工程取得标志性成果。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语言资源库,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等出版一批重要著作,中华精品字库、中国语言文字数字博物馆等数字化建设迅速推进……这些宝贵成果,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筑牢根基。 探源中华文明,从历史深处延续而来的语言是珍贵符码。正如有学者说,“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殷墟甲骨文距离现在3000多年,其间汉字结构没有变,这种传承中蕴藏着中华文明的基因,让人们得以从汉字原初构型中破解文明起源的奥秘。西周早期青铜器何尊铭文“宅兹中国”,留下“中国”最早的文字记载。沉淀在中华典籍里的人文思想,蕴含着跨越时空的魅力,成为代代相传的集体记忆。得益于重大语言文化工程建设,中国话、方块字的文化名片更为亮丽,我们引以为傲的文化资源更为丰厚。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这两句诗曾扣动无数游子的心弦。方言是地方文化的坐标,沉淀生活记忆,凝结深厚情感。作为一项国家工程,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一期已完成全国所有省份1700多个调查点的调查保护,覆盖国内120余种语言和方言。只要登录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采录展示平台,就可以随时随地聆听“来自家乡的声音”。一个个词条,内容涉及房屋建筑、日常用具、服饰饮食、农工百艺、婚育丧葬、节日活动、说唱表演等,如同一枚枚生动的文化切片,为地方特色文化留下珍贵的记录。被小心翼翼保存下来的语言文化,留住了文化乡愁。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加速演进、自然语言处理成为热门应用领域的背景下,语言文化工程的成果开发有着更重要的现实意义。比如,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以数字技术赋能古文字传播应用,让冷门绝学走近大众;精选历代书法名家的代表作品开发成“中华精品字库”,实现书法艺术和信息技术、汉字应用的高度融合;中国语言文字数字博物馆开发甲骨文互动展区,让观众能够深入了解甲骨文的文化内涵、艺术价值以及在现代社会的创新应用。创新是语言的活力所在,当记录在甲骨、金石、简牍、绢帛、纸页上的古文字化身数字比特,插上大数据的翅膀,我们的语言文化必将在数字时代焕发更为独特的魅力。 语言是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身处全球化时代,彰显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记录着

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垣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张家口市张垣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 语文 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50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人类创造的文化,包括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两大部类,它们分别发展着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科学技术作为最富革命性的生产力,改造着世界,创造着巨大的物质财富,使人类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一种对科学技术的盲目崇拜。19世纪以来,尤其是20世纪,相当多的人把科学技术视作全知、全能、全在的救世主,以为所有难题,包括精神、价值、自由都可以经由科学技术获得完满解决。 但由于科学技术是从研究自然界(尤其是物理世界)中抽象出来的一种“物质化”方法,或“非人格化”方法,其应用显然不足以解决人的精神领域的各种问题。用池田大作的语言来说,“科学之眼”自有其限定性,因为“科学的思维法产生了轻视生命的倾向,容易忽视活生生的人的真实风貌”,因而有赖人文的思想及方法的补充与矫正。这首先表现在,对人类的生命意义而言,科学技术的健康走向,有赖人文精神指引。诚然,科技是“价值中立”的,但是作为社会人的科

学家却不应是价值中立的。二战期间,爱因斯坦与“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联袂反对使用原子弹,便是从人类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出发的。科技需要人文文化弥补的又一理由是:科学技术可以提供日益强大、有效的工具理性,却不能满足人类对于政治理念、伦理规范和终极关怀等层面的需求,总之,无法提供人类区别于禽兽的“价值理性”。而现代人类所面临的诸多困扰,往往发生在“价值理性”管辖的领地,发生在“意义危机”频繁袭来之际。中国古代优秀的人文传统,尤其是在道德层面,有若干超越性的意义,可以成为文明人类公认的生活准则。 人文文化的不可或缺,还在于它能够提供人类所心向往之的审美情趣。从人类整体而论,必须协调发展科学和人文。两种文化对立,是现代社会分工日益细密的产物,但二者间达成并行不悖、相得益彰的良性互动关系又是完全可能的。费孝通借鉴科学实证主义方法论开展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研究,便是人文学者借鉴科学实证原则的成功一例。二者之中,人文文化发展尤其需要关注。科学将继续长足进步,这是可以预期的,因为人类创造的“工具理性”已经赢得了无可阻遏的前行势能;而人类的“价值理性”还较为脆弱,我们并未寻找到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 (摘编自冯天瑜《两种文化协调发展的随想》) 材料二: 半个世纪前,斯诺《两种文化》一书指出,人文科学知识分子和科技知识分子以及各自代表的文化正日益分化,彼此逐渐疏远,有无法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