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的护理方法

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的护理方法

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的护理方法

提起糖尿病相信大家并不陌生,糖尿病属于临床治疗过程中常见慢性疾病,

现阶段背景下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其他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糖尿病

患者人数正在不断增加,已经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常见疾病。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在治疗的过程中只能通过药物治疗以及饮食干预的方式展开治疗活动,若未

及时有效展开治疗,会出现各种糖尿病合并症,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胰岛素治疗属于常见的方法,糖尿病患者需要合理展开胰岛素的使用,并做好有

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下面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有关于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

素的护理方法。

胰岛素属于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常见的治疗方法,具有调节患者血糖、脂肪和

蛋白质代谢的作用,有利于减少患者血糖来源,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有针对性地

调节患者的血糖代谢,促进脂肪的合成和贮存。

一、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的护理方法

1.合理选择针头

在使用胰岛素的过程中,需要合理选择针头,有研究学者发现,无论任何年龄、性别、种族或体质指数(BMI)的糖尿病患者,4毫米针头都是最安全的。如

果使用6毫米或更长的针头在上臂注射,一定要提起皮肤,此时需要由他人来帮

忙注射。

建议6岁以内的孩子和偏瘦的成人使用4毫米针头时要捏皮。无论是否捏起

皮肤,4毫米针头都应垂直进入皮肤,不要倾斜。应避免用力推压针头甚至形成

压痕,否则会增加肌肉注射的风险。

2. 做好胰岛素储存管理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必须要及时做好胰岛素储存管理工作活动,属于护理

过程中的关键,避免出现胰岛素储存管理不恰当而出现失效情况。胰岛素开封时

需要在包装上注明时间。温度是影响胰岛素活性和有效性的最大因素,低于0℃

或高于25℃,胰岛素活性都会下降。未开封的胰岛素应储存在2~8℃的环境中,

绝不能冷冻;已开封的不建议再放回冰箱,最好在室温环境(25℃以内)存放,

可存放1个月,超过此时间或超过标签上有效期则不能再用。注意胰岛素存放位

置不要靠近冰箱内壁,内壁温度较低,易使胰岛素失效。已安装的胰岛素注射笔芯,不建议放在冰箱里贮存。对于胰岛素的存放场所,不可以直接放在汽车、阳

台或者是暖气旁边那个避免受到温度的影响而失效。

3.合理确定注射时间

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岛素的过程中,必须要明确胰岛素的注射时间,不同类

型的胰岛素在注射时间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确保能够充分地发挥出胰岛素的最大作用。比如餐前注射:目前临床使用的常规

胰岛素是一种六聚体胰岛素,皮下注射后需分离成单体后才能吸收入血,起效约

需30分钟。为使胰岛素与血糖高峰同步,应在餐前注射。

餐时注射:速效胰岛素类似物注射后没有分离成单体的过程,吸收快、起效

时间短。进餐时注射,注射后必须立即进食,否则易出现低血糖。

餐后注射:胰岛素强化治疗的1型糖尿病患者,当餐前血糖较低(2.8~3.9 mmol/L)时,可改在餐后注射胰岛素,同时适当多进食。

睡前注射:适用于中效或长效胰岛素,是较符合生理性胰岛素分泌规律的治

疗方案。三餐前使用短效胰岛素控制餐后血糖,睡前使用中效胰岛素或长效基因

重组胰岛素,维持夜间的基础胰岛素水平。这样能有效保持夜间血糖平稳,避免

黎明高血糖的发生。

4.不良反应的观察处理

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岛素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不良反应,比如低

血糖、胰岛素过敏等问题,护理工作人员需要及时与患者展开沟通与交流,确保

患者能够明确不良反应,并做好不良反应的观察,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展开处理

活动。

①低血糖反应:与剂量过大和/或饮食减少有关,根据病情及时进食糖果、含糖饮料或静注50%葡萄糖液;

②胰岛素过敏:表现为注射部位瘙痒、荨麻疹样皮疹,此时需要更换胰岛素制剂种类,使用抗过敏治疗,严重者需酌情中断胰岛素治疗;

③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停止该部位注射后可自行缓慢恢复。

二、糖尿病患者日常注意事项

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岛素的过程中,除了要做好胰岛素相关的使用护理干预工作活动之外,还需要明确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确保胰岛素治疗能够充分地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改善患者血糖水平,促进患者的正常生活,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养成健康的生活饮食

生活饮食属于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人体获取技能的基本所在。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在现实生活中应当养成健康的生活饮食,很多患者糖尿病的出现,正是由于饮食管理不恰当而产生的。比如,很多人群喜欢喝含糖量较多的果汁,超过700毫升之后,患有糖尿病的概率会与平时不喝果汁人群相比概率增加31%。所以,生活饮食一定要严格的限制糖分的摄入,尤其是冰糖和蔗糖。做好膳食管理,尽可能地实现营养,均衡种类多样,在选择主食的过程中,尽可能的选择股数类,多吃富含维生素和高纤维的食品,多吃粗粮和蔬菜水果,选择一些含糖量比较低的水果,例如梨子、桃子、柚子等等,而西瓜、菠萝、芒果这类水果升糖指数比较高,患者在生活中应当合理的进行控制饮食,有针对性地改变烹饪方式,可以通过用清水煮的方式代替油炒。

2.规律作息

糖尿病患者在现实生活中,应当规律作息养成健康良好的作息习惯,部分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治疗的过程中,时常会出现血糖不稳定的情况。很多原因是由于患者经常熬夜,作息不规律导致的,所以为保障治疗效果需要合理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有着更高的抵抗力,因此在预防糖尿病方面有更好的效果,那些

每天睡6小时以下的人群比睡足七小时的人而言,糖尿病的患病概率增大两倍,切勿长时间熬夜。

3.适当运动

糖尿病患者应当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适当的展开运动活动,可以保障提高自己身体素质,因此每周至少进行三次有氧活动,每次时间不得少于半个小时,即便工作需要长时间坐着,也最好每隔一个小时起来活动活动,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尤其是对于体重较重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应当合理的控制自身体重利用锻炼的方式,减轻体重提升身体免疫能力。

温馨提示:

糖尿病在现阶段已经成为影响国民身体素质健康的常见疾病,通过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方法有利于提升治疗效果,对于糖尿病患者应当做好胰岛素护理干预工作,确保患者能够掌握正确的使用胰岛素的方法,全面发挥胰岛素治疗应有的作用。同时,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落实日常生活中的各项管理工作,养成健康的生活饮食规律,作息适当的展开运动活动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有助于正常人群降低糖尿病的发生概率。

胰岛素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胰岛素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胰岛素作为治疗糖尿病的重要药物,在临床中应用广泛。但是,由于它的使用方法比较复杂,使用不当会产生很多副作用,甚至 引起危险情况。因此,在使用胰岛素的时候,必须严格按照医嘱 和药品说明书来使用,并注意一些注意事项。 一、胰岛素的使用方法 1.注射部位选择 在使用胰岛素时,注射部位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常见的注射 部位有腹部、上臂、臀部和大腿。在选择注射部位时,应避免选 择静脉、神经和结节较大的部位。 另外,为了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注射引起局部的组织炎症,应 注意每次注射时更换注射部位。并应使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2.胰岛素的注射方法

胰岛素通常是通过皮下注射的方式给药。注射前应将药瓶或注射器摇匀,以使胰岛素溶液均匀。然后,选择注射部位并消毒皮肤。 在注射时,应先将药液吸入注射器中,然后将注射器垂直插入皮肤,缓慢注射药液。注射完毕后,注意脱针时避免溢出药液,也不要用力摇动注射部位。 此外,对于长效胰岛素,应尽可能在晚上睡前注射,以模拟人体天然分泌胰岛素的节律,达到更好的疗效。 3.胰岛素的剂量控制 胰岛素的剂量应根据病人的血糖水平、身体状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在使用胰岛素前,患者应测定血糖水平,然后根据医嘱选择合适的剂量。 另外,患者在使用胰岛素的过程中,应经常监测自己的血糖水平,并根据血糖水平来调整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机。这样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二、胰岛素的注意事项 1.储存条件 胰岛素的保存条件非常重要。在储存过程中,应保持药品的稳定性和活性。通常来说,胰岛素应保存在冰箱中,并避免受到阳光直射和高温的影响。同时,不能将胰岛素冻结或加热。 在注射前,应将胰岛素溶液放在室温下静置数分钟,使其达到室温后再进行注射。这样可以避免药液温度过低或过高,影响药物的疗效。 2.不同类型胰岛素的使用注意事项 人体内分泌胰岛素分为胰岛素和胰岛素抑制素两类。临床使用中主要包括快速作用型胰岛素、短效作用型胰岛素、中等作用型胰岛素、长效作用型胰岛素、混合型胰岛素等类型。

简述胰岛素治疗的护理

简述胰岛素治疗的护理 文章目录*一、简述胰岛素治疗的护理*二、胰岛素治疗的原理*三、胰岛素的副作用 简述胰岛素治疗的护理1、简述胰岛素治疗的护理之注射前 向病人解释胰岛素的剂型 注射前向病人解释胰岛素的剂型、注射目的及方法,检查病 人是否准备好食物, 指导病人在注射后的适当时间用餐。 2、简述胰岛素治疗的护理之注射时间 注射胰岛素前确保病人能准时用餐。普通短效、预混胰岛素于饭前 30分钟注射;速效胰岛素及其预混胰岛素饭前立即注射;中效胰岛素一般睡前注射;超长效胰岛素注射时间一般与进餐时 间无关,只需每日定时注射。 3、简述胰岛素治疗的护理之抽药 预混、中效胰岛素使用前必须充分摇匀,如需将短效及中效 胰岛素混合使用,先抽短效胰岛素后再抽中效胰岛素。 4、简述胰岛素治疗的护理之胰岛素的保存 胰岛素应置于冰箱(4℃)中冷藏,禁止冷冻。为防注射部位脂肪萎缩,使用前1小时自冰箱取出恢复至室温。用1mL空针抽取 所需量作皮下注射。药瓶和皮肤严格消毒,注射部位可选择手臂 三角肌、腹部、及大腿等,有计划、按次序地更换注射部位。避 免二周内在同一部位注射两次,可防止注射部位组织萎缩或增生。

当有长效和短效胰岛素混合注射时,以免长效胰岛素中的鱼精蛋白锌与瓶中的短效胰岛素发生反映而影响药效,注射胰岛素时间为餐前30分钟,注射后按时进食,以防低血糖。 5、简述胰岛素治疗的护理之观察和预防胰岛素不良反应 观察和预防胰岛素不良反应:常见有低血糖反应与胰岛素使用剂量过大、饮食失调或运动过量有关,多见于Ⅰ型糖尿病病人。表现为疲乏、头昏、心悸、出汗、饥饿,重者可引起昏迷。对低血糖反应者,立即平卧休息及时检测血糖,根据病情进食糖类食 物如糖果、饼干、含糖饮料以缓解症状。 胰岛素治疗的原理胰岛素制剂有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根据作用时间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胰岛素,并已制成混合制剂,如诺和灵30R,优泌林70/30。 1、1型糖尿病 需要用胰岛素治疗。非强化治疗者每天注射2~3次,强化治疗者每日注射3~4次,或用胰岛素泵治疗。需经常调整剂量。 2、2型糖尿病 口服降糖药失效者先采用联合治疗方式,方法为原用口服降糖药剂量不变,睡前晚10∶00注射中效胰岛素或长效胰岛素类 似物,一般每隔3天调整1次,目的为空腹血糖降到4.9~8.0毫摩尔/升,无效者停用口服降糖药,改为每天注射2次胰岛素。

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的护理方法

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的护理方法 提起糖尿病相信大家并不陌生,糖尿病属于临床治疗过程中常见慢性疾病, 现阶段背景下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其他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糖尿病 患者人数正在不断增加,已经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常见疾病。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在治疗的过程中只能通过药物治疗以及饮食干预的方式展开治疗活动,若未 及时有效展开治疗,会出现各种糖尿病合并症,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胰岛素治疗属于常见的方法,糖尿病患者需要合理展开胰岛素的使用,并做好有 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下面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有关于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 素的护理方法。 胰岛素属于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常见的治疗方法,具有调节患者血糖、脂肪和 蛋白质代谢的作用,有利于减少患者血糖来源,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有针对性地 调节患者的血糖代谢,促进脂肪的合成和贮存。 一、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的护理方法 1.合理选择针头 在使用胰岛素的过程中,需要合理选择针头,有研究学者发现,无论任何年龄、性别、种族或体质指数(BMI)的糖尿病患者,4毫米针头都是最安全的。如 果使用6毫米或更长的针头在上臂注射,一定要提起皮肤,此时需要由他人来帮 忙注射。 建议6岁以内的孩子和偏瘦的成人使用4毫米针头时要捏皮。无论是否捏起 皮肤,4毫米针头都应垂直进入皮肤,不要倾斜。应避免用力推压针头甚至形成 压痕,否则会增加肌肉注射的风险。 2. 做好胰岛素储存管理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必须要及时做好胰岛素储存管理工作活动,属于护理 过程中的关键,避免出现胰岛素储存管理不恰当而出现失效情况。胰岛素开封时

需要在包装上注明时间。温度是影响胰岛素活性和有效性的最大因素,低于0℃ 或高于25℃,胰岛素活性都会下降。未开封的胰岛素应储存在2~8℃的环境中, 绝不能冷冻;已开封的不建议再放回冰箱,最好在室温环境(25℃以内)存放, 可存放1个月,超过此时间或超过标签上有效期则不能再用。注意胰岛素存放位 置不要靠近冰箱内壁,内壁温度较低,易使胰岛素失效。已安装的胰岛素注射笔芯,不建议放在冰箱里贮存。对于胰岛素的存放场所,不可以直接放在汽车、阳 台或者是暖气旁边那个避免受到温度的影响而失效。 3.合理确定注射时间 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岛素的过程中,必须要明确胰岛素的注射时间,不同类 型的胰岛素在注射时间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确保能够充分地发挥出胰岛素的最大作用。比如餐前注射:目前临床使用的常规 胰岛素是一种六聚体胰岛素,皮下注射后需分离成单体后才能吸收入血,起效约 需30分钟。为使胰岛素与血糖高峰同步,应在餐前注射。 餐时注射:速效胰岛素类似物注射后没有分离成单体的过程,吸收快、起效 时间短。进餐时注射,注射后必须立即进食,否则易出现低血糖。 餐后注射:胰岛素强化治疗的1型糖尿病患者,当餐前血糖较低(2.8~3.9 mmol/L)时,可改在餐后注射胰岛素,同时适当多进食。 睡前注射:适用于中效或长效胰岛素,是较符合生理性胰岛素分泌规律的治 疗方案。三餐前使用短效胰岛素控制餐后血糖,睡前使用中效胰岛素或长效基因 重组胰岛素,维持夜间的基础胰岛素水平。这样能有效保持夜间血糖平稳,避免 黎明高血糖的发生。 4.不良反应的观察处理 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岛素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不良反应,比如低 血糖、胰岛素过敏等问题,护理工作人员需要及时与患者展开沟通与交流,确保 患者能够明确不良反应,并做好不良反应的观察,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展开处理 活动。

胰岛素使用管理规范

胰岛素使用管理规范 胰岛素是一种重要的药物,用于治疗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为了确保胰岛素的 安全有效使用,制定胰岛素使用管理规范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将详细介绍胰岛素使用管理规范的内容和要求。 一、胰岛素使用前的准备工作 1. 胰岛素的存储:胰岛素应存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冷藏胰 岛素应在2-8摄氏度的温度下保存,冷冻胰岛素应在-15摄氏度以下保存。 2. 胰岛素的检查:使用胰岛素前,需要检查胰岛素的有效期和外观,确保胰岛 素没有过期和出现异常情况。 3. 胰岛素的配制:胰岛素的配制应按照医生或药师的指导进行,确保配制的胰 岛素浓度准确无误。 二、胰岛素使用时的操作规范 1. 注射器的选择:使用胰岛素时,应选择合适的注射器,确保剂量的准确性。 常用的注射器有1毫升和0.5毫升两种,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注射器。 2. 注射部位的选择:胰岛素的注射部位应轮换使用,避免同一部位反复注射, 以免导致皮下脂肪增厚和瘢痕形成。常用的注射部位有腹部、大腿、臀部和上臂等。 3. 注射技巧的掌握:胰岛素的注射应掌握正确的技巧,包括皮肤清洁、注射角 度和深度等。注射时应轻柔插入皮下组织,避免损伤血管和神经。 4. 胰岛素的剂量调整:根据血糖监测结果和医生的建议,调整胰岛素的剂量。 剂量调整应逐渐进行,避免剂量过大或过小导致血糖波动。 三、胰岛素使用后的注意事项

1. 注射部位的护理:注射后应注意注射部位的护理,避免感染和皮肤损伤。可 以用消毒棉球轻轻按压注射部位,帮助药液吸收。 2. 胰岛素的储存:胰岛素的剩余部分应储存在冰箱中,避免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冷藏胰岛素应在28天内使用完毕,冷冻胰岛素应在3个月内使用完毕。 3. 胰岛素的监测:使用胰岛素后,应密切监测血糖水平,及时调整胰岛素的剂量。同时,还需要定期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评估血糖控制情况。 四、胰岛素使用管理的培训和记录 1. 培训的开展:医疗机构应对使用胰岛素的患者进行培训,包括胰岛素的使用 方法、注意事项和剂量调整等内容。培训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确保患者能正确使用胰岛素。 2. 记录的要求:医疗机构应建立胰岛素使用的记录系统,记录患者的胰岛素使 用情况、剂量调整和血糖监测结果等信息。记录应准确、完整,并定期进行审核和整理。 综上所述,胰岛素使用管理规范包括胰岛素使用前的准备工作、使用时的操作 规范、使用后的注意事项以及培训和记录要求。严格按照规范进行胰岛素的使用,能够确保胰岛素的安全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的护理指导

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的护理指导 摘要:通过对胰岛素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向其讲解胰岛素注射部位的选择,注 射的步骤,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指导。 关键词:糖尿病胰岛素注射护理指导 随着人口老龄化,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的改变,糖尿病患病人数正逐年增加,而胰 岛素注射作为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手段,对使用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指导,减轻使用者的恐惧 心理,提高依从性,能更好的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 1 心理护理 首先应向患者讲解注射胰岛素的目的及意义,解除患者思想中“注射胰岛素会成瘾”或“用 上胰岛素就要终生依赖”的错误观念。对自己病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减少不必要的恐惧和消极悲观的情绪,树立同疾病作斗争的信心。 2 注射部位选择 2.1合适的注射部位(1)腹部是优先选择的部位,同时也是吸收胰岛素最快的部位。在 距肚脐5公分以外的部位进行注射。(2)大腿外侧身体站直,手掌触及到的部位为注射部位。(3)上臀外侧因自己无法提起皮肤,易注射到肌肉层。建议由医护人员或家人在三角 肌比较饱满的部位进行注射。(4)臀部臀部外上侧适合睡前注射的中效胰岛素如低精蛋 白锌胰岛素。 2.2经常更换注射部位各注射部位要交替使用,以避免出现皮下脂肪营养不良,影响胰 岛素吸收导致患者血糖控制不佳。 3 注射胰岛素步骤 3.1选择注射部位 3.2操作者洗手,用酒精棉签消毒皮肤,待干后,用左手大拇指和食指捏起皮肤,右手持 笔进针,将注射剂量缓慢推入。若不是胰岛素专用注射器可停留10秒以上拔出,用干棉签 按压注射部位,切勿来回揉搓,并检查注射部位有无红肿、硬结。 4 相关问题指导 4.1胰岛素保存(1)正在使用的胰岛素可在室温下保存,避免日晒,保存期为开启后一 个月内,且不能超过保质期。(2)尚未启封的胰岛素可置于冰箱冷藏室靠近冰箱门的位置 保存(2-8℃)切勿冷冻。 4.2针头应一次性使用,从而避免影响注射剂量的准确性。针头断裂、针管堵塞、疼痛 增加,皮下脂肪增生和硬结等因素。 4.3针头留置时间(1)使用胰岛素注射笔,在完全按下拇指摁钮后,应在拔出针头前至 少停留10秒,从而确保药剂剂量全部被注入体内,同时防止药液渗漏。(2)使用胰岛素专 用注射器,当注射器内塞推压到位后,注射器针头无需在皮下停留10秒可立即拔出。 4.4不良反应的观察及处理(1)低血糖反应低血糖临床表现:肌肉颤抖、心悸、出汗、饥饿感、软弱无力。如出现上述症状。应尽快给予糖分补充如含糖饮料或饼干、面包等,并 监测血糖,血糖低于2.8mmol/l可继续补充食物,若神志不清可紧急医院救治。若血糖升高 趋于正常,可卧床休息。(2)过敏反应表现为注射部位瘙痒。(3)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 缩或增生采用多点、多部位皮下注射可预防其发生,若发生则停止该部位注射可缓慢自然恢复或可使用热敷。[1] 4.5复诊一般在2-3月复查糖化血红蛋白。如原有血脂异常,再1-2月监测1次。如原 无异常每6-12月监测1次即可。体重每1-3月测一次。以了解病情控制情况,及时调整用药 剂量。若有其他不适或血糖控制不稳定,可随时到门诊复诊。[1]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吴瑛 .内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424-427

胰岛素治疗的护理要点

胰岛素治疗的护理要点 文章目录*一、胰岛素治疗的护理要点1. 胰岛素治疗的护理要点2. 胰岛素治疗的方案3. 胰岛素治疗要注意什么*二、胰岛素治疗期吃什么好*三、胰岛素治疗不能吃什么 胰岛素治疗的护理要点 1、胰岛素治疗的护理要点胰岛素的保存:中效及长效胰岛素比普通胰岛素稳定。同样在5℃情况下,前两者为3年而后者为3个月,使用期间宜保存在室温20度以下。应用时注意胰岛素的换算。剂量必须准确,抽吸时避免振荡。 两种胰岛素合用时,先抽吸正规胰岛素后抽吸鱼精蛋白胰岛素。胰岛素注射部位选择与安排,胰岛素常用于皮下注射,宜选皮肤疏松部位,有计划按顺序轮换注射。每次要改变部位,以防注射部位组织硬化,脂肪萎缩影响胰岛素的吸收,注射部位消毒应严密以防感染。 低血糖反应:表现为疲乏,强烈饥饿感,甚至死亡,一旦发生低血糖反应,立即抽血检查血糖外,可口服糖水或静注50%葡萄糖40m,待患者清醒后再让其进食,以防止再昏迷。 2、胰岛素治疗的方案 2.1、4针方案 专家介绍,“4针方案”是胰岛素强化治疗中比较常用的方

案,所谓的“4针”就是每天三餐前各注射一针短效或速效胰岛素,睡前再加一针中效或长效基础胰岛素。 这种4针方案最大的优势在于方便医生和患者有针对性的 调节胰岛素剂量,针对餐时和基础不同的胰岛素需要,以及就餐 时的饮食量、餐后的运动量等等因素可以及时的对胰岛素用量进行精确的控制,从而有效的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2.2、胰岛素泵方案 胰岛素泵方案就是在强化治疗期间让患者佩戴胰岛素泵,很 多1性糖尿病患者或者产生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在强化治疗时 通常都会使用这种方法。使用胰岛素泵的好处在于胰岛素泵可以模仿人类正常分泌胰岛素的节律,即不进食的时候分泌基础胰岛素,进食时增加分泌以应对饮食消化的生理需求。 2.3、预混胰岛素方案 专家介绍,现在临床上也有使用预混胰岛素来进行强化治疗,比如各品牌的“30”、“25”、“50”等等,但是目前这种预混胰岛 素治疗方案还不是临床上的主流。 3、胰岛素治疗要注意什么 3.1、进针角度 胰岛素应保证皮下注射,避免进入肌肉层,否侧影响药物的 吸收,导致血糖出现较大的波动;严禁注入静脉,否则可导致危险。为确保皮下注射,不同的患者,进针的角度有所不同:

胰岛素使用管理规范

胰岛素使用管理规范 胰岛素是一种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正确合理地使用 胰岛素非常重要。为了确保胰岛素的安全有效使用,制定胰岛素使用管理规范是必要的。本文将详细介绍胰岛素使用管理规范的内容。 一、胰岛素的存储与保管 1. 胰岛素应存放在阴凉、干燥、避光的地方,远离高温、高湿、阳光直射和冷 冻的环境。 2. 胰岛素瓶或笔应密封保存,在使用前检查瓶或笔的标签,确保胰岛素未过期。 3. 胰岛素不得与其他药物混放,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4. 胰岛素在使用前应检查外观,如有浑浊、沉淀或颜色改变等异常情况,应立 即停止使用。 二、胰岛素的使用方法 1. 使用前,请先洗净双手,并确保注射部位清洁。 2. 胰岛素的注射部位应轮换使用,避免同一部位反复注射,以免引起局部皮肤 问题。 3. 胰岛素的注射方式包括皮下注射和皮内注射。皮下注射是最常用的方式,注 射角度应为45度或90度,注射速度适中。 4. 皮内注射是一种更深入的注射方式,需要医生或专业人员指导和操作。 5. 使用胰岛素笔的患者应熟悉胰岛素笔的使用方法,确保每次注射剂量准确。 三、胰岛素的剂量调整 1. 胰岛素的剂量应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2. 在开始使用胰岛素或调整剂量时,患者应密切监测血糖水平,以便及时调整剂量。 3. 胰岛素的剂量调整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得擅自增减剂量。 四、胰岛素的不良反应与应对措施 1. 胰岛素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低血糖的不良反应,患者应学会判断低血糖的症状,并及时采取措施,如摄入适量的含糖食物。 2. 若出现胰岛素过敏反应,如皮肤发红、瘙痒、肿胀等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胰岛素,并就医咨询。 3. 胰岛素使用过程中,如出现其他不良反应,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并根据医生的建议采取相应措施。 五、胰岛素的废弃处理 1. 胰岛素瓶或笔使用完毕后,应将其废弃至专用的胰岛素废弃容器中。 2. 胰岛素废弃容器应放置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以免误食。 3. 胰岛素废弃容器应定期清理,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六、胰岛素使用管理的培训与指导 1. 医生或专业人员应对患者进行胰岛素使用管理的培训与指导,包括胰岛素的存储、使用方法、剂量调整、不良反应及废弃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2. 患者应积极参与培训与指导,提高对胰岛素使用管理的认知和技能。 3. 医生或专业人员应定期与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使用情况,并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指导。 总结:

胰岛素注射护理注意事项

胰岛素注射护理注意事项 胰岛素注射是一种常见的治疗糖尿病的方法,通过给予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水平。在进行胰岛素注射护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注射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护士应该先检查病人的医嘱,确认注射剂量和时间,避免出现错误。同时,要检查胰岛素的有效期和外观,确保胰岛素没有变质或受到污染。此外,还需检查注射器的清洁和完整性,以免引起交叉感染或发生意外。 其次,注射部位的选择也很关键。一般来说,常用的注射部位包括腹部、臀部和大腿。在选择注射部位时,要避开硬结、瘀斑或感染的区域,保证注射区域的清洁。此外,要注意轮换注射部位,避免在同一部位连续注射,以免导致皮下组织受损或脂肪萎缩。 再次,正确的注射技巧也是保证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护士应该先将胰岛素注射器抽空,确保没有进入血管中。然后,将皮肤拉直或捏起,以确保胰岛素注射到皮下脂肪层。注射时要稳握注射器,缓慢均匀地注射胰岛素,避免注射过深或过快。注射结束后,要等待数秒后才将注射器拔出,以确保胰岛素完全注射入皮下。 此外,护士还需要关注病人的注射后反应。胰岛素注射后,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注射部位疼痛、红肿、发痒等。如果出现异物反应或过敏反应,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同时,护士还需关注病人的用药合规性和持续监测。胰岛素治疗需要严格的用药规律,患者应按时注射胰岛素,并遵循医生的指导。此外,护士还需要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并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以保持血糖在合理范围内。 最后,注射后的处理也非常重要。护士需要妥善处理已使用过的注射器和废弃物,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同时,要给予患者相应的健康教育,如注射技巧的培训、注射部位的自我检查等,以帮助他们正确进行胰岛素注射护理,并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胰岛素注射护理需要护士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注射前后都需要进行细致的准备和处理,关注病人的注射反应和血糖监测,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同时,护士还需要积极与病人沟通,提供健康教育和支持,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注射技巧,享受更好的生活质量。

胰岛素的用药护理

胰岛素的用药护理 文章目录*一、胰岛素的用药护理*二、影响胰岛素注射效果的因素*三、胰岛素的不良反应 胰岛素的用药护理1、胰岛素的用药护理之胰岛素保存未开封的胰岛素置于2—8℃保存,使用中的胰岛素笔芯在常温下(不超过25℃),保存不超过1个月,普通胰岛素开启保存2周,避免震荡、受热或阳光照射,冷冻后胰岛素不可再用。 2、胰岛素的用药护理之注射前向患者说明 注射前向患者解释胰岛素的剂型、注射目的和方法,嘱咐患者准备好食物并在注射后在适当时间进食。 3、胰岛素的用药护理之注射时间 短效及其预混胰岛素于餐前30分钟注射;速效及其预混胰岛素于餐前10分钟注射;中效胰岛素一般睡前注射;长效胰岛素注射时间一般与进食时间无关,只需每日定时注射。 4、胰岛素的用药护理之心理护理 由于长期的血糖波动和对糖尿病急性、慢性并发症的恐惧,许多患者存在复杂的心理反应,比如焦虑、情绪紧张、易激动等。患者容易对初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感到恐惧,对自己缺乏信心,担心胰岛素的“成瘾性”,甚至把胰岛素等同于毒品,担心一旦开始使用胰岛素后,终身对胰岛素依赖。 针对患者糖尿病知识的不足,通过发放通俗易懂的书籍、宣

传册及面对面的信息指导让患者明白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益处。做好血糖监测记录,良好的血糖监测记录可以帮助分析和找出血糖不稳定的原因,并加以纠正。一般来说患者认为注射胰岛素需要很强的专业性,担心注射时出现错误,故应向患者或家属介绍使用胰岛素笔注射的方便性和安全性。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沟通技巧,与患者沟通,增加信赖感。 影响胰岛素注射效果的因素酒精消毒:早在20世纪开始的研究证明:注射胰岛素前无需皮肤消毒,注射感染更多与针管、针头是否污染有关。美国最新研究表明:隔着衣服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是安全的。研究者对51例使用胰岛素的患者随机分组进行了20周的单盲前瞻性研究。51例患者(受教育时间均16天)在受试期间进行了13720针次的注射,结果显示: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和白细胞计数与传统注射法组相比均无差异性,并且无1例注射部位出现红斑、硬结及脓肿。 进食与胰岛素注射:进行胰岛素治疗的病人应养成规律的进食习惯:定时、定量、适时加餐,在注射前确定进餐时间,以避免注射后因未及时进餐而发生低血糖。同时应根据血糖情况适当调整注射时间;各种原因引起的食欲减退、进食减少或因胃肠疾病导致呕吐、腹泻等,均应调整胰岛素的剂量,否则会导致低血糖的发生。因此注射前应注意病人的病情变化,评估病人的进食情况,

胰岛素治疗的护理

胰岛素治疗的护理 胰岛素治疗糖尿病,不可能使全天血糖变化情况与正常人一样,但通过精心的护理使血糖波动尽可能接近正常,使患者逐渐地掌握自己病情变化和治疗规律,了解治疗的注意事项,现将胰岛素治疗的护理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2008年8月~2009年3月使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患者86例,男56例,女30例;年龄19~68岁,平均51.2岁;1型糖尿病患者21例,2型糖尿病患者65例。 糖尿患者给药护理 胰岛素有多种制剂:①超短效胰岛素:近年来应用越来越广泛,皮下注射后吸收迅速,起效时间10分钟作用时间30~45分钟,持续时间为2~4小时;②短效胰岛素:为最常用的一种普通胰岛素,为无色透明液体,皮下注射后的起效时间20~30分钟,作用高峰时间2~4小时,持续时间5~8小时;③中效胰岛素:为乳白色浑浊液体,起效时间1.5~4小时,作用高峰时间6~10小时,持续时间12~24小时;④混胰岛素:为短效胰岛素和中效胰岛素按照不同比例预先混合得到的胰岛素;⑤长效胰岛素:用于皮下注射起效时间30分钟,无明显作用高峰,持续时间约24小时。其中超短效胰岛素作为单晶体,注射后吸收速度很快,皮下注射后随时可以进餐,可以避免注射胰岛素后的等候,以及由于延误或忘记进餐而造成的低血糖事件。 注射胰岛素患者的指导:①在进行糖尿病教育时,需要详细了解患者注射胰岛素的具体情况,如患者对病情的了解,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自我血糖监测的方式以及注射胰岛素的技能等。首先需要了解注射者是谁,是患者还是家属,做到因人施教。叮嘱患者在胰岛素注射前准备好食物或点心。一般先由护士为患者做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演示,并给予详细的指导,然后让患者或家属进行操作,给予监督并指出其操作过程中正确和错误的地方,直到操作者完全掌握注射方法。②确定患者胰岛素注射方案时,需参考患者对食物的喜好、饮食和运动计划以及生活方式等因素。③患者进行胰岛素治疗时,应该继续遵守饮食计划,避免误餐或漏餐。如果去餐馆吃饭,最好将胰岛素带到餐馆,在进餐前注射,以防在餐馆等待时间过长,引起低血糖。必须按食谱进食,不可多吃或少吃,除早、中、晚3餐外可于上午、下午、睡前少量加餐,有利于减少血糖波动和防止低血糖发生;每次餐后应用尿糖试纸自行测试尿糖,并根据尿糖指示控制阴性或(±)、体重不增不減,无症状。④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在运动前后应严密监测血糖,并避免将胰岛素注射在运动中活动较多的部位。在运动前应准备好食物,以方便在必要时随时能够进食。⑤糖尿病患者皮下注射胰岛素时,首先要了解应该注射多少胰岛素。⑥此病难以彻底痊愈,不可因一阶段血糖平衡而放松治疗,以致病情失控, 出现多种并发症。

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的心理干预与护理要点

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的心理干预与护理要点 摘要】针对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治疗时存在的心理障碍,以及使用胰岛素治 疗糖尿病的相关注意事项进行分析、总结,注重胰岛素治疗时的心理干预以及临 床护理实用性。 【关键词】糖尿病胰岛素心理干预护理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其患病率随着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迅速增加。早期使用胰岛 素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达标,并且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 发生。但是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的使用存在心理芥蒂,对使用后的并发症 难以接受,在一定意义上影响了糖尿病的有效治疗。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胰岛素 治疗进行心理干预及正确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1.胰岛素治疗的心理干预 1.1消除畏惧感 胰岛素是由胰岛β细胞受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如葡萄糖、乳糖、核糖、精氨酸、胰高血糖素等的刺激而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 糖的激素,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外源性胰岛素主要用于糖尿病的治疗,糖尿病患者早期使用胰岛素能有效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胰岛素注射 没有成瘾和依赖性。 1.2树立长期作战心理 采用胰岛素疗法的患者因疾病给生活、工作、家庭、经济方面带来的负面影 响使患者感到自我价值丧失,又因治疗方法复杂,治疗过程漫长,疾病反复等,使患者 产生沮丧、急躁的抗药心理。应根据患者的职业、文化程度、性格、经济状况进 行有效的交流,掌握其心理状态,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糖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纠正他们治病的误区和心理危机;认识生活不节制、不控制饮食、不正规治疗的 危害性和胰岛素长期治疗的重要性;正视病情、调整心态、树立信心,提高自我控 制和自我调节的能力,变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使药物在最佳时间发挥最佳效应。 1.3指导合理生活方式 根据体重、劳动强度等合理安排饮食,可选择走、慢跑、骑车等有氧运动, 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外出时应注意一定要随身携带糖尿病卡及联系方式、糖块等,实现患者的个体化治疗目标。 2.胰岛素治疗的护理要点 2.1注射剂量应准确:使用专业的胰岛素注射器,不能应用普通的注射器,还应该注意不同的胰岛素要是有不同的注射器抽取,否则很容易出现剂量误差。 2.2注射部位应正确:选择皮肤松弛处,如上臂、大腿或腹壁的皮下脂肪层,较常见注射部位皮肤萎缩,经常更换注射部位,防局部组织硬化,影响吸收。在 使用混合型胰岛素前,应将药物充分混匀。 2.3注射方法应正确:采用皮下注射法。腹部对胰岛素的吸收迅速均衡,面积大(26c m×30cm)如两点相距2c m[1],可有180个注射点,温度均衡,也不受 运动影响,对患者来说较其他部位更具有可视性,便于患者自身操作和护理,是 较理想的方法之一,可推广使用。 胰岛素笔具有操作简单、调节剂量准确、注射痛感小、使用时间长、携带方便、价格中等、易于保管等特点,是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理想的注射用具。目前市 面上有优伴笔、诺和笔、来得时、东宝笔等。然而患者对胰岛素笔、胰岛素笔芯、

糖尿病病人长期注射胰岛素的方法及护理

糖尿病病人长期注射胰岛素的方法及护理 糖尿病是一组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其基本的病理生理有多种原因导致的绝对或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的缺陷所引起的代谢紊乱。在糖尿病患者中,不是所有的糖尿病病人都使用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治疗主要适用于;⑴Ⅰ型糖尿病;⑵糖尿病酮症酸中毒;⑶糖尿病合并消耗性疾病、肾病、心肌梗死等病人; ⑷需要外科手术的围术期病人;⑸经饮食及口服降糖药治疗无效的Ⅱ型糖尿病病人,这些患者需要每日三餐前半小时使用。 近年,我国糖尿病患者逐年上升,在我国已经使用糖尿病的患者,血糖达标率不足40%[1],而注射技术不规范是造成血糖达标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使用胰岛素的患者中多数为老年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注射时间不正确,部位轮换不规范,重复使用针头,注射手法错误等问题比较普遍,影响了血糖达标。临床上容易被忽视的几个方面: 1注射时间选择 胰岛素分为速效、短效、中效、长效等不同类型。根据胰岛素的不同类型选择注射时间。胰岛素注射时间选择的原则饭前打针,不可打针后再吃饭。胰岛素的应用应在一般治疗和饮食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对Ⅱ型糖尿病病人一般选用中效胰岛素,于每天早餐前半小时使用,开始剂量为4—8u,根据血糖和尿糖结果进行调整,直至达到满意控制,Ⅰ型糖尿病病人如上述治疗仍无效时,可采用强化胰岛素治疗,每日分别于早、中、晚餐前注射胰岛素。常用中效或速效胰岛素强化胰岛素治疗时,低血糖反应的发生率高。 2注射部位的选择与轮换 最适合胰岛素注射的部位是腹部,大腿外侧、上臂外侧和臀部。比较常用的是腹部,注射方便、吸收均匀,应选择在没有硬结、伤口、感染和瘢癒的部位注射。每次注射都要更换部位,注射部位要用75%的酒精消毒,消毒范围直径5—6cm,切记不可用碘酒消毒,碘和胰岛素的相互作用会降低胰岛素的效果。 3注射前要充分排气 方法是针头朝上轻轻推动注射栓直到空气完全排空,有一滴饱满的药液挂在针尖上,如果排气不充分,会导致注射人体内的药量不足,影响血糖达标。 4选择正确的注射用针头进针角度 目前,广泛使用的是4mm或5mm超细超短的针头。注射时无需捏起皮肤,进针角度要垂直,如果是偏瘦型的患者,需要捏起皮肤垂直进针注射,药液推完后不要立即拔出针头,应停留几秒钟,保持药液完全吸收[2]。

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的护理

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的护理 目的胰岛素注射的技巧及护理经历。方法针对不同种类胰岛素的注射方法及本卷须知与护理。结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理想,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胰岛素;注射;护理 糖尿病〔DM〕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乏或作用缺陷,或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胰岛素是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最正确的药物之一。由于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期的终身性疾病,加上有些患者是在家中自己注射,因此,护士、患者及家属,必须理解和掌握胰岛素的使用方法及有关事项。 1 临床资料 2 胰岛素宣教 2.1 注射前首先要确认所用胰岛素的规格 胰岛素治疗时,一定要理解所用胰岛素注射液的浓度、规格,以免因为抽吸剂量错误导致误打,造成患者高血糖或低血糖。一般来说,瓶装胰岛素的规格是4 00U/10ml,即每1 ml 注射液中含有40 U胰岛素;胰岛素笔芯规格是300 U/3 ml,即每毫升注射液中含有100 U 胰岛素,千万不能将瓶装的胰岛素抽到胰岛素笔芯中使用。胰岛素笔芯也只能使用配套的胰岛素笔注射。 2.2 储存 尚未使用过的胰岛素应冷藏于2~8 ℃的冰箱中,不要太靠近冷冻室,冷冻后的胰岛素不能使用。使用时温度在2~30 ℃的地方均可,但必须避开阳光及过热,以防失效。我科使用的精蛋白生物合成胰岛素注射液〔预混30R〕——诺和诺德说明书介绍:开始使用后,本品可在室温下〔不超过30 ℃〕存放6

周。详细使用中的胰岛素可存放多少周,可参看产品使用说明书。使用中的胰岛素笔芯,存储条件容许,可随身携带保存,方便使用。 2.3 检查胰岛素质量 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均为无色、澄清溶液,一旦混浊或液体变黄,就不能使用;中长效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一般呈均匀的乳白色混悬液,一旦出现团块状沉淀物,不能摇匀那么不能使用。另外,过期的胰岛素不得使用。 2.4 注射器使用 一般注射胰岛素用的注射器有一种为1 ml 容量的普通注射器〔蓝芯〕,这种注射器上标注的刻度标识为ml〔毫升〕,患者要根据所用胰岛素注射液含量进展单位换算〔换算方式为1 ml 相当于4U〕,另一种是注射胰岛素专用的红芯,患者假设使用的是这种注射器,那么不用再进展胰岛素单位换算。我科使用最多的是诺和诺德注射系统,此种注射笔具有简单、无痛、携带方便、剂量准确,消除了抽取胰岛素的费事。 2.5 选择胰岛素注射部位 胰岛素注射部位主要包括手臂上部及外侧,腹部,臀部和大腿前及外侧。注射部位要轮流交替,两周内同一部位不能连续注射两次,每次注射部位应与上次注射部位间隔1 mm 左右。可对注射部位使用轮换方法:选左右对称的部位注射。详细为:如先选左右上臂,等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轮完后,再换左右腹部〔脐眼5 cm 外〕,这样,可防止因不同部位胰岛素吸收部位不同而造成的血糖的波动。 2.5.1 不同部位胰岛素吸收由快及慢依次为

胰岛素治疗的护理

胰岛素治疗的护理 教学目标 1.掌握胰岛素不良反应的观察,处理及其预防 2.熟悉胰岛素治疗的注意事项 3.了解胰岛素治疗的适应症及常见胰岛素制剂类型 一胰岛素治疗的适应症 1.1 型糖尿病 2.妊娠糖尿病 3.2 型糖尿病(T2DM)- 有适应症时:原发或继发磺脲类药物失效;合并糖 尿病急性并发症;外伤、手术治疗时;合并严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初诊断糖尿病血糖过高者的短期替代治疗;单用口服降糖药难以达标者 4.其他类型糖尿病–有适应症时 二制剂的类型 1.按作用的快慢和维持作用时间可分为超短效(诺和锐),短效(普通胰岛素)中效,长效(来的时)四类,近来也使用中短效预混胰岛素 2按胰岛素来源分为动物胰岛素和基因工程合成的人胰岛素 三,使用原则:胰岛素的使用必须在一般治疗和饮食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的,根 据血糖和尿糖来调整剂量,通常采用联合用药,比如胰岛素加药物,中短效胰岛素结合使用 四注射的途径: 1静脉注射:通常是指静脉输入小剂量胰岛素,即以每小时每公斤体重0.1U的速度输入体内降低血糖。 2皮下注射:其注射器有胰岛素空针、胰岛素笔、胰岛素泵。 五使用胰岛素的注意事项 1注射剂量应准确:应使用1ml针筒。 2注射时间应准确:普通胰岛素于饭前半小时注射。 注射方法应正确:采用皮下注射法。 4注射部位应正确:选择上臂三角肌、臀大肌、大腿内侧、腹部等部位。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5抽药方法应正确:长、短效胰岛素混合使用时,应先抽吸短效胰岛素,再抽取长效胰岛素。 6严格无菌操作,注药时不要过快,注射完毕时要停留十秒左右,然后退一半的针再停留几秒最后拔针 7药物保存应正确:冷藏保存、勿震荡。

糖尿病注射胰岛素注意事项及护理

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有哪些考前须知 糖尿病患者在长期应用胰岛素注射医治的过程中应注意正确保存胰岛素,预防胰岛素贮存不当而发生腐坏,平常医治时应学会自我观察、自我记录,当出现低血糖反响时应注意采取措施进行改正。 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需要再冰箱冷藏层保存,且不宜长时间储存,使用中的胰岛素应放在室温下,选择阴凉枯燥处放置,预防阳光直射。短效胰岛素为无色透明的液体,而中长效胰岛素、预混胰岛素和超长效胰岛素为均匀的混悬液,轻轻摇晃后可如牛奶状。如果发觉胰岛素瓶底有沉淀物,或液体内有悬浮物,有一层冰霜样物体黏附在瓶壁上,提示胰岛素可能发生变性,失去疗效或剂量不精确,不应再继续使用。 一般生活中应注意观察注射部位有无硬结、皮肤损坏、炎性渗出,必要时应请专业医护人员进行处理。长期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应自备血糖仪,定期对于空腹和餐后血糖进行测量,了解血糖操纵情况,并自己建立记录,以便作为复查时医生调整胰岛素用量的依据。患者在注射胰岛素后出现低血糖反响时,可马上进食淀粉类食物,严峻者可以进食糖果或喝糖水。如果仍不能缓解,应及早就医。 不少糖尿病患者为方便,经医生指导后常自行注射胰岛素操纵病情,却不能到达较好的疗效,实际上,注射胰岛素大有学问,糖尿病患者不妨先学习。

1、注射前充分消毒--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前应对注射部位的皮肤进行彻底消毒,一般选择碘伏,待碘伏完全挥发再注射可预防刺痛。 2、预防同一部位屡次注射--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胰岛素会导致该部位皮下脂肪增生,注射时应预防在同一部位屡次注射,可经常轮换,预防产生硬结和脂肪肉瘤。 3、注射时间与注射部位统一--在同一时间注射同一部位可以降低血糖波动性,确保汲取速度和汲取率一致,可以在早晨进行腹部注射,中午进行手臂注射,晚上进行臀部注射等。 4、依据药效选择适宜注射部位--皮下组织的厚度直接影响胰岛素的汲取速度、汲取率,使用短效胰岛素或短效与中效混合的胰岛素时,一般选择皮下组织相对较薄的腹部和上臂,中长效胰岛素要求缓慢汲取,最适宜的注射部位就是皮下组织较厚的臀部或大腿。 许多糖尿病患者需要每日皮下注射胰岛素2~4次操纵血糖,有些患者经过长期的胰岛素医治出现局部皮下硬结,皮肤感染,疼痛增加等情况,很多患者因此考虑放弃胰岛素注射医治。这些都是由于没有正确选择胰岛素注射部位而导致的。 胰岛素的常用注射部位包含上臂外侧、腹部、大腿外侧、臀部等,其中腹注射胰岛素汲取最快,臀部注射汲取最慢,肢体介于二者之间。可以依据距离吃饭的时间选择注射部位,如果吃饭提前可选择腹部注射;延迟可选择臀部注射。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的护理

胰岛素治疗是控制高血糖的重要手段。T1DM患者需依赖胰岛素维持生命,也必须使用胰岛素治疗才能控制高血糖;T2DM患者虽然不需要胰岛素来维持生命,但由于口服降糖药的失效和出现口服药物使用的禁忌证时,仍需要使用胰岛素控制高血糖,以减少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在某些时候,尤其是病程较长时,胰岛素治疗可能会变成最佳、甚至是必需的控制血糖的措施。 第一节胰岛素治疗的原则 一、胰岛素治疗的适应证与不良反应 生理状态下的胰岛素分泌包括基础胰岛素分泌和餐时胰岛素分泌两种模式。基础胰岛素分泌是空腹状态时的基础低分泌,占全部胰岛素分泌的40%~50%,其主要的生理作用是调节肝脏的葡萄糖输出速度以达到与大脑及其他器官对葡萄糖需要间的平衡。餐时胰岛素分泌是指进食后的胰岛素的高分泌,是胰岛B细胞在感受到血糖升高后胰岛素反应性的增高,由第1时相的快速分泌和第2时相的慢分泌两期组成,其主要生理作用为抑制肝脏葡萄糖的输出和促进进餐时吸收的葡萄糖的利用和储存。理想的胰岛素治疗应该接近生理性胰岛素分泌的模式,包括基础胰岛素和餐时胰岛素两部分的补充。理想的基础胰岛素的作用应该能覆盖全天24小时,无明显峰值,避免空腹和餐前低血糖。餐时胰岛素注射后能在进餐后30min左右达到峰值,从而通过抑制肝糖输出和促进葡萄糖的利用以降低餐后高血糖。此外,理想的餐时胰岛素还能在血糖下降到正常水平时其作用降至基础水平,避免下餐前出现低血糖。 (一)胰岛素治疗的适应证 1.T1DM患者的胰岛素替代治疗T1DM患者在发病时就需要胰岛素治疗,而且需终生胰岛素替代治疗。 T1DM患者因体内自身胰岛素分泌的绝对缺乏,基本或完全需要靠外源性胰岛素替代来维持体内血糖的代谢和其他体内需要胰岛素的生命活动。因此,无论是采用多次的胰岛素注射还是连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来补充,均要模拟体内生理的胰岛素分泌方式。目前,常采用中效或长效胰岛素制剂提供基础胰岛素(睡前和早晨注射中效胰岛素或每日注射1~2次长效胰岛素),采用短效或速效胰岛素来提供餐时胰岛素。如无其他的伴随疾病,T1DM患者每日的胰岛素需要量约为0.5~1.0U/kg 体重。在出现其他的伴随疾病时(如感染等),胰岛素的用量要相应增加。儿童在生长发育期对胰岛素的需要量相对增加。T1DM常用的胰岛素替代治疗方案如表2-6-1。 表2-6-1 1型糖尿病常用的胰岛素替代治疗方案 胰岛素注射时间早餐前午餐前晚餐前睡前(10pm) 方案1RI或IA+NPH RI或IA RI或IA NPH 方案2★RI或IA+NPH RI或IA+NPH 方案3RI或IA+Glargine或PZI RI或IA RI或IA 注:RI=普通(常规,短效)胰岛素;IA=胰岛素类似物(超短效、速效胰岛素);NPH=中效胰岛素;PZI=精蛋白锌胰岛素(长效胰岛素)。★RI或IA与长效胰岛素(Glargine或PZI)合用时应分开注射,且不能在同一个部位注射。 2.T2DM的胰岛素补充治疗T2DM患者在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的基础上,如果血糖仍然未达到控制目标,即可开始口服药物和胰岛素的联合治疗。一般经过最大剂量口服降糖药 可编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