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乳腺钼靶技术操作规范

乳腺钼靶技术操作规范

乳腺钼靶技术操作规范

乳腺钼靶技术操作规范

一:乳腺钼靶机由经过培训,具备资格的人员操作。

二:本系统应定期清洁、保养,清洁时不能开机,避免短路。保证机器的接地完好,检查前对患者有可能直接接触的外部电路进行再检查。

三:球管长期不用后再使用必须进行球管训练。

四:如果发现机器及患者有异常时,确认患者安全后再采取停止机器等适当的措施。如发生电击伤事故,应启动应急预案。

五:检查前要检查压迫器的完好性,压迫乳腺时,动作要轻柔,尽量减轻患者的不适。六:选择摄影条件是,要首先了解患者的生理期及触诊情况。

七:检查室应准备急救物品,如患者需注入对比剂,应先做过敏试验,检查过程中如发生过敏反应,应就地急救,并通报上级及相关科室。

八:机器出现故障,不能擅自乱动,维修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

乳腺超声检查及报告规范

乳腺超声检查及报告规范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罗葆明 一、乳腺影像学检查方法 乳腺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钼靶X线摄影、超声、CT 和 MRI 核医学等. 1、钼靶 X 线摄影 已经成为乳腺癌诊断、筛查及随访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其检测微小钙化敏感性高,有利于以微小钙化为主要表现的乳腺癌检出。但钼靶 X 线摄影对致密型乳腺腺体中病灶显像差,乳腺癌的遗漏率偏高,且年轻女性不宜选钼靶 X 线摄影。 2、乳腺 CT 检查 不常用,但CT密度分辨率较高,可测定不同组织的CT值,增强扫描有利于观察乳腺及病灶的血供状况,其显示病灶及周围情况、腋窝及乳内肿大淋巴结的能力优于钼靶X线摄影,但对微小钙化灶的显示不如钼靶X线摄影。 3、乳腺 MRI 检查 不受乳腺致密病变的影响,乳房丰满妇女以及钼靶X线摄影和超声检查仍不能诊断的乳腺病变适合选择 MRI 检查。MRI在早期诊断乳腺癌方面有着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 MRI 检查费用昂贵,检查时间也较长,且需要静脉注射造影剂,因此,更多应用于高危人群如有明显的乳腺癌家族史以及乳腺癌保乳治疗前后的评估。 4、PET/CT

为全身功能成像,能提供远处转移信息,主要用于坏死组织与活性肿瘤的鉴别,了解局部或区域性的复发以及疗效监测、治疗后再分期。 4、乳腺超声 对受检者无痛苦,无放射性损害,可以反复进行,适用于任何年龄和女性任何生理时期,包括妊娠期和哺乳期。超声检查前受检者通常无需特殊准备,操作较为简便,无检查盲区,对钼靶X线摄影检查受限的部位,例如乳房边缘、小乳房或胸壁肿块等,超声都可以显示.对钼靶X线摄影显示困难的致密型乳腺,超声也有助于判断有无肿块。此外,超声检查能准确判断肿块的物理性质(囊性、实性或囊实混合性),并根据声像图表现,结合血流特征,进一步推断肿块的良恶性。超声检查尚可发现有无局部及远处转移。对不能性质的病灶,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可获得病理诊断。然而,超声检查对微小钙化灶及病灶周边毛刺样改变的显示不如钼靶X线摄影敏感;对于胸骨旁淋巴结转移,由于胸骨和肋骨的遮挡,超声也常常难以显示。此外,超声检查者对乳腺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操作技能以及思维分析能力对诊断准确性的影响较大。 二、乳腺解剖及正常声像图 1、乳腺解剖 成年妇女的乳腺位于第2至6肋软骨之间,胸大肌的浅面.外侧起自腋前线,内至胸骨缘。两侧乳房大小相似,乳头位于乳腺的中心,周围有乳晕包绕。正常乳腺每侧各有15~20个腺叶。每一腺叶又分成

乳腺钼靶摄片操作规程

乳腺钼靶摄片操作规程 (一)检查目的及方法: 1、检查目的:乳腺钼靶检查(轴位和侧斜位)可发现乳腺内肿块、结节、钙化、增生等疾病,并鉴别肿块、结节的良恶性。 2、摄影位置: 乳腺内外斜位:又称侧斜位,对乳腺外上象限显示具有优势,尚可显示部分胸大肌、腋窝淋巴结,是乳腺检查的最佳位置。病人立于摄影架前。机架倾斜,使摄影台与被检侧胸大肌平行,即与水平面成30°-60°角,X线倾斜,中心线经被检侧乳腺内上射向外下方,垂直于摄影台。 乳腺头尾位:又称轴位,机架垂直于地面,病人立于摄影台前,摄影台平行于水平面。将被检测乳腺置于摄影台上,调整压迫器,自上而下压紧并固定乳腺,同时使乳头呈切线位。X线中心线经乳腺上方垂直摄影台射向下方。 内外斜位及头尾位作为常规位置,必要时加乳腺侧位、定点压迫摄影、放大摄影、人工乳腺摄影、乳导管造影。 (二)操作规程: 1、闭合外电源总开关 2、接通机器电源,调节电源调节器,使电源电压显示数字符合标准位范围。 3、阅读会诊单:仔细阅读会诊单内容,认真核对患者姓名、年龄、性别,了解患者病史,明确投照部位和检查目的。

4、确定摄影位置:一般根据医嘱用常规位置投照,如遇特殊病例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加照其他位置。 5、摄影前的准备:向患者解释清楚,消除患者顾虑,充分暴露乳房,去掉影响摄片的物品。 4、安放照片标记:如位置标记及左右号。标记应放在暗盒的适当部位,不可摆在诊断范围之内。 5、根据检查需要进行技术参数选择。 6、根据需要选择曝光条件,注意先调节毫安值和曝光时间,再调节千伏值。 7、以上各部件调节完毕,依照部位及检查目的,按标准位置摆好体位,尽量减少患者痛苦,一切准备就绪,即可按下手闸进行曝光。 9、曝光结束后操作者签名,特殊检查体位应做记录。 10、工作结束,切断机器电源和外电源,将机器恢复到原始状态。

行乳腺钼靶X线的摄影技术及规范操作要点

行乳腺钼靶X线的摄影技术及规范操作要点 摘要】目的运用乳腺钼靶X摄影技术为乳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提供有价值的 影像学资料。方法规范乳腺钼靶X线的检查流程,进行标准化摆位,合理有效 地结合计算机进行图像处理。结果及结论规范操作的乳腺钼靶X线图像清晰, 信息量足,大大提高了影像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 【关键词】乳腺钼靶摄影技术规范操作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2095-1752(2014)06-0393-02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及死亡率仍呈逐年升高 的趋势,据2013年数据显示我国乳腺癌新发病例数年均增长3%-4%,高出全球 1-2个百分点,特别是30-54岁年龄组。因此乳腺癌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当然乳腺检查技术也在快速发展,有钼靶X线摄影(MG)、超声(US)、多层螺旋CT (MSCT)、磁共振成像(MTI)等,但乳腺钼靶X线具有图像清晰、直观、操作 简单方便、价格便宜、患者接受X线剂量低、无创伤性等优点而成为乳腺癌检查 的最重要、必不可少的检查技术。但目前仍存在医务工作人员操作不规范的现象,本文主要是谈谈乳腺钼靶X线的摄影技术的规范操作要点。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我院行乳腺钼靶X线的妇女性患者,年龄19-81岁,平均47.5岁。使 用进口的美国Ge Senographe高频钼铑双靶X线机,AEFA乳腺专用IP板,AGFA CR图像处理系统。 1.2 触诊方法 根据卫生部发行的第七版内科学写道:触诊时,用中间三指轻轻按压乳房, 顺序为外上象限、外下象限、内下象限、内上象限及中央五个区域,将获得的第 一手感性记录在检查单上。 1.3 摄影条件 一般采用电离室自动曝光,但对于萎缩型或巨大型乳腺可以采取手工曝光适 当增减kVt和mAs。另外被检查者穿宽松可以解开的上衣以便检查时完全暴露乳房。 1.4 摄影体位 每位患者均做常规轴头尾(CC位)和内外侧斜位(MLO位),必要时加摄 侧位(ML位)、切线位及局部加压位。其中头尾位:亦称上下位,将X线胶片 置于托板内,乳房置于托板上,X线束自上向下投照。与侧位结合为定片位。内 外侧斜位:将胶片置于乳房的外下方,X线束自下方以45度角向外下方投射。此投照包括的乳房组织较多。标准的照片应看到乳后间隙包括部分胸大肌。侧位: 亦称骨外位,X线旋转90度,将胶片置于乳房外侧,X线束自内向外投照。与正 位结合为定位片。切线位:将病变置于最高处。局部加压位:当局部触及肿块, 而X线照片下显示致密未见明显肿物,此时宜局部加压点片,期望能暴露出被掩 盖的肿物。 1.5 严格技术质量控制 一张好的乳腺钼靶X片可以把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比临床医生提早2年。通过 对乳腺标准化摄影技术的探讨,按照一定的标准规范进行日常投射工作,可以获 得质量优异的图像。因此可以成立质量控制小组,由技师长和高年资医师组成,

乳腺钼靶X线检查及诊断解读(全文)

乳腺钼靶X线检查及诊断解读(全文) 乳腺钼靶成像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并逐渐成为乳腺癌的普查工具,发现了大量的早期乳腺癌,使接受普查人群的乳腺癌病死率下降,其价值已被肯定。研究表明,乳腺X线普查虽然不能减少乳腺癌的发病率,但是却可以使很多早期乳腺癌得到诊断,对于50岁以上的妇女,普查3-4年后,乳腺癌死亡率就开始下降,7年后可下降40%;50岁以下的妇女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死亡率也在逐渐下降。乳腺钼靶检查已成为乳腺疾病诊断最常用的检查方式之一,其应用较乳腺超声、乳腺磁共振更为广泛,且与其他乳房检查方法互为补充。 1、哪些情况需要进行乳腺X线检查 1)女性乳腺疾病普查,主要是为了早期发现乳腺癌; 2)乳腺皮肤增厚、出现血性乳头溢液、皮肤炎症性表现和腋窝淋巴结肿大时,需进行钼靶检查以发现乳腺组织中的潜在病变; 3)乳腺出现肿块时,需明确肿块的性质;

4)新发现的乳腺癌,在确定治疗方案之前需全面检查乳腺,以明确有无隐匿性的病灶和确定病变的范围、性质等; 5)乳腺癌保乳术后,需定期进行乳房钼靶检查以监测乳腺癌有无复发。 6)其他情况,乳腺专科医生认为需要。 一、检查方法 (一)检查前的准备:为了获得符合乳腺疾病诊断需要和筛查要求的高质量图像,乳腺摄影检查前的准备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医技人员与被检查者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医技人员应该耐心的向被检查者解释检查过程、体位及压迫乳房给被检查者带来的不适,使之放松。在检查过程中得到被检查者充分合作。正确摆位是获得高质量乳腺X线图像的关键环节。投照技师应了解病人本次检查目的。并对症状、病程和体征,相关实验室检查,既往病史,婚育史,月经周期,家族史,其他影像学检测结果等进行补充记录。乳腺X线摄影检查应尽量在月经后期进行,但对病变明显、触诊显著的患者,则不受时间限制。

乳腺钼靶

乳腺钼靶 和最简便、最可靠的无创性检测手段,痛苦相对较小,简便易行,且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留取的图像可供前后对比,不受年龄、体形的限制,目前已作为常规的检查。它的特点是可 才能被早期发现和诊断,对乳腺癌的诊断敏感性为82%~89%,特异性为87%~94%。 临床价值 1、它可作为一种相对无创性的检查方法,能比较全面而正确地反应出整个乳房的大体解剖结构; 2、利用X线检查可以观察各种生理因素(如月经周期、妊娠、哺乳、经产情况及内分泌改变等)对乳腺结构的影响,并可以作动态观察; 3、可以比较可靠地鉴别出乳腺的良性病变和恶性肿瘤; 4、根据X线检查,可发现某些癌前期病变,并可以进行随访摄片观察; 5、对于乳腺癌患者进行放疗、化疗后的病变情况进行随访检查,观察疗效,并对健侧乳房进行定期监测。 乳腺钼靶X线检查具有全面、直观、操作简单、安全和费用比较低廉等特点,已成为公认的乳腺癌临床常规检查和乳腺癌预防普查的最好方法之一,对发现早期癌病,提高乳腺病变诊断符合率和患者的生存率做出贡献。 异常情况 一、钙化 钼靶图像上的钙化情况有:片状钙化,簇状钙化,细点状微小钙化等。乳腺钼靶X线影像的计算机辅助检测微小钙化点已成为乳癌早期诊断的研究热点。这主要是因为细小的、颗粒状的成簇的微钙化点是乳癌的一个重要的早期表现。国外统计资料表明,占30%~50%的乳腺恶性肿瘤伴有微钙化。 二、肿物 在两个不同投照位置均可见到的占位性病变,其中以其边缘征象对判断肿块的性质最为重要,可表现为边缘清晰、模糊、浸润性生长,或可见到从肿块边缘发出的放射状线影。乳腺肿块与其周围乳腺组织相比,多数呈高或等密度,极少数可表现为低密度。 三、结构扭曲 是指正常结构被扭曲,但无明确的肿块可见,包括从一点发出的放射状影和局灶性收缩,或者在实质的边缘扭曲。 四、其它征象 如乳头,皮肤,腋窝淋巴结等 五、BI-RADS报告系统 BI-RADS 0级:需要结合其他检查 BI-RADS 1 级:阴性

乳腺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乳腺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1. 引言 乳腺外科作为一种专科领域,致力于乳房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为了保证乳腺外科手术的安全和有效性,制定一套科学的技术操作 规范尤为重要。本文档旨在为乳腺外科医生提供一份操作指南,以 标准化和规范手术过程,提高手术质量。 2. 术前准备 2.1 术前评估 在进行乳腺外科手术之前,医生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评估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乳腺超声、乳腺 钼靶等影像学检查,以及必要的生物检测等。通过全面的术前评估,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确定手术方案。 2.2 术前准备

在手术前,医生应准备好必要的器械、设备和药物,并进行必要的消毒和无菌操作。同时,医生还应了解患者的术前禁食禁水情况,并与整个手术团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调。 3. 术中操作 3.1 麻醉和局部麻醉 根据手术的需要和患者的情况,医生可以选择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医生应确保麻醉操作的安全性和无菌操作的规范性。 3.2 切口和操作技巧 根据手术的性质和具体情况,医生应选择适当的切口,并根据需要进行皮肤和深层组织的切割。同时,医生应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和器官。 3.3 出血控制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应注意出血的控制。对于大出血情况,应 及时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如钳夹、电切、缝线等。 3.4 远离手术范围的组织保护 为了避免手术过程中对身体其他组织的损伤,医生应对手术范 围以外的组织进行保护。这可以通过正确的分离和缝合技巧来实现。 3.5 淋巴结清扫 对于需要进行淋巴结清扫的患者,医生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 行操作。在清扫过程中,应小心谨慎地处理淋巴结组织,并尽量避 免对周围结构的损伤。 3.6 完整病理标本的获取和处理 在手术中,医生应确保获得完整的病理标本,并妥善对待和处理。需要注意的是,标本应尽量避免在切除后被污染,以免影响后 续的病理检查结果。

乳腺钼靶防护要求标准

乳腺钼靶防护要求标准 一、放射安全防护 1. 乳腺钼靶检查室应符合国家有关放射诊疗管理规定,配备符合安全标准的放射设备和防护设施。 2. 工作人员应经过放射安全培训,掌握放射防护知识和技能。 3. 受检者应被告知乳腺钼靶检查的放射性,并被告知如何采取防护措施。 二、辐射剂量控制 1. 乳腺钼靶检查应采用低剂量技术,尽量减少辐射剂量。 2. 工作人员应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剂量监测,确保辐射剂量在规定范围内。 3. 受检者应被告知辐射剂量,并被告知如何减少辐射剂量。 三、检查规范操作 1. 工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掌握乳腺钼靶检查的操作技能和注意事项。 2. 检查前应对受检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并按照规定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3. 检查时应采用标准化操作流程,确保图像质量和辐射安全。 4. 检查后应对图像进行评估和分析,做出准确的诊断结论。 四、受检者保护 1. 受检者在进行乳腺钼靶检查时应被告知检查目的、方法、注意事项等。

2. 检查时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护服、佩戴防护眼镜等。 3. 对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等特殊人群,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避免不必要的照射。 五、设备维护与检修 1. 乳腺钼靶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2. 对于故障或损坏的设备应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 设备维护和检修时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避免对工作人员造成辐射伤害。 六、工作人员培训 1. 工作人员应定期接受乳腺钼靶检查技术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2. 应掌握相关的放射安全知识和技能,能够正确使用防护设备和采取防护措施。 3. 应了解乳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知识,能够准确评估图像质量和做出正确的诊断结论。 七、放射废物处理 1. 乳腺钼靶检查产生的放射性废物应按照国家有关放射性废物处理的规定进行处理。 2. 应使用符合规定的专用容器和设施存放和处理放射性废物,确保不会对环境和公众造成危害。

乳腺科钼靶工作制度模板

乳腺科钼靶室工作制度 2020年

目录 市一-钼靶-01乳腺科钼靶室岗位职责 市一-钼靶-02乳腺科钼靶室放射安全防护管理规章制度市一-钼靶-03乳腺科钼靶室诊疗规范 市一-钼靶-04乳腺X线报告规范 市一-钼靶-05数字乳腺X射线摄影系统操作规程 市一-钼靶-06乳腺X线诊断报告审核制度 市一-钼靶-07乳腺X线网络管理制度 市一-钼靶-08乳腺X线机管理及维修、保养制度 市一-钼靶-09乳腺影像随访、追踪及诊断符合率管理制度市一-钼靶-10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市一-钼靶-11乳腺钼靶X线诊断中受检查者防护措施 市一-钼靶-12放射诊疗安全防护管理制度 市一-钼靶-13放射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题目: 乳腺科一钼靶室岗位职责市一—乳腺科—01 生效日期:2020年5月20日版本号:1.0 修改日期:页码:1/1 乳腺科钼靶室岗位职责 放射主治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下及主任、副主任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工作。 2、着重承担疑难病例的诊断、治疗,参加会诊和教学科研工作。 3、乳腺摄影影像的质量评估和乳腺摄影检查结果的评估。 4、主持阅片,审签诊断报告单。 5、其他职责与放射医师同。 放射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和主治医师指导下进行工作。 2、负责乳腺摄影影像的阅读和诊断报告的书写,按时完成诊断报告,遇有疑难问题,及时请示上级医 师。 3、随同上级医师会诊和临床病历讨论会。 4、担负一定的科学研究和教学任务,做好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 5、掌握X线机的一般原理、性能、使用及投照技术,遵守操作规程,做好防护工作,严防差错事故。 6、加强与临床科室密切联系,不断提高诊断符合率。 放射技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和主治医师指导下进行工作。 2、围绕患者管理和影像质量为中心,包括患者体位、乳房压迫、影像产生和后处理。 3、负责投照工作,参加较复杂的技术操作,并帮助和指导技士、技师员工作。 4、负责机器的安装、修配、检查、保养和管理,督促本科人员遵守技术操作规范和安全规则。 5、开展技术革新和科学研究。指导进修、实习人员的技术操作,并担任一定的教学工作。。 6、参加阅片和影像质量评估。 放射技士、技术员职责 1、在技师、医师指导下,担负所分配的各项技师工作。 2、按照医师的要求,负责进行X线的投照、影像的后处理等工作。 3、配合技师进行本科机器的安装、检修、保养、整理和清拭工作。 4、负责机器附件、胶片等物品的请领、保管及登记统计工作。 5、积极参加技术革新和科研工作。

乳腺钼靶总结

乳头:位于锥形乳腺的中央。大小随年龄、乳房发育及经产情况而易。乳头因平滑肌控制。在X 线片上可能成勃起状态,扁平形或甚至稍有内陷而无任何病理意义。在顶端因为有乳腺导管开口。可能显 示轮廓不整齐,有小的切迹。 乳晕:乳晕成盘状,位于乳头四周,大小随乳房发育及生产情况而易。正位时,乳头内外侧乳晕与乳头应该是等距的,侧位,乳头上下的乳晕是等距的。X线片上,乳晕区的皮肤厚度约为0.1-0.5cm, 比乳房其他部分的皮肤稍厚,与乳房下方反折处的皮肤厚度大致相同或者略厚。 皮肤:老年患者因皮肤随年龄而渐萎缩,故亦显示较薄,一般正常的皮肤厚度在0.05-0.15之间。确定皮肤有无病理性增厚或者萎缩,最好是以同侧乳晕或乳下方反折处为准。或与对侧同部位作比较。 皮下脂肪层:介于皮肤与皮下浅筋膜层之间,X线表现为高度透亮阴影,其中可见少许纤细而密度较淡的线样影,交织成网状,此为在脂肪层间的纤维间隔和小血管影。乳房的皮下浅静脉亦可投影在此层中。乳房的上半部的皮下脂肪层中,绝大多数能见到静脉阴影。在此层中尚可见到或粗或细的悬吊 韧带阴影。 乳房悬韧带:发育差者,X线上见不到悬吊韧带阴影,或皮下脂肪层内见到纤细的尖端指向 乳头方向的线条状阴影。发育良好者,表现为狭长的三角形阴影,尖指向乳头方向。 浅筋膜浅层:整个乳腺包裹在浅筋膜浅层和深层间。X线上难以显示组织学上,整个乳腺组 织被包裹在浅筋膜浅层和深层之间。x线片上在部分病例中,于皮下肪层与乳腺组织之间可见到一连续而 纤细的线样阴影,即为浅筋膜浅层。此线样阴影有时成锯齿状,齿尖部即为悬吊韧带附着处。 乳导管:正常有15—20支乳导管,开口于乳头,以放射状,向乳腺深部走行,止于腺泡。在 X线片上多能见到大导管。 腺体:X线片上腺体影像,实质上是由许多小叶及其周围纤维组织间质融合而成的片状阴影,其 边缘多较模糊。 血管:线片上在乳腺上部的皮下脂肪层多能见到静脉阴影。一般左右两侧大致等粗。

CT和MRI技术规范-乳腺MRI检查技术

乳腺MRI检查技术 乳腺MRI在高危人群中乳腺癌筛查包括致密性乳腺中乳腺癌的检出、良恶性病变鉴别、乳腺癌患者术前评估、隐匿性乳腺癌(伴腋下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乳腺MRI能检出乳腺X线摄影、超声及体检等手段无法检出的小乳腺癌和早期乳腺癌。其不足之处在于检查时间较长、需要注射对比剂、对钙化的显示不如乳腺x线摄影、费用较高等。 乳腺动态增强MRI检查在推测微血管密度及对比剂渗透速度方面具有潜在作用,能较客观地反映乳腺肿瘤血供,评估整个乳腺组织的形态学和血液动力学特点,有助于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图像后处理技术,如减影、动态曲线绘制、三维立体重组等均有助于病灶的检出、定位和定性诊断。ADC值对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有重要作用。MRI灌注成像在评价病灶血供及血管生成方面具有一定价值。乳腺MRS是在体、无创地分析体内生化、

代谢信息的技术,乳腺癌的胆碱峰显著增高,诊断特异度较高,但敏感度和稳定性还有待提高。 随着乳腺MRI的广泛普及,规范乳腺MRI检查及报告愈发重要。因此,2003年美国放射学院乳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and data system,BI—RADS)第4版中增加了乳腺MRI内容,并不断更新。 一、乳腺MRI应用指征 1.乳房囊性增生病变、囊肿、乳腺小腺瘤、乳腺癌、乳腺假体等。 2. 评价乳腺x线摄影或超声上的可疑异常,为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及发现隐性乳腺癌。 3.判断已知恶性病变的累及范围。 4. 乳腺癌的分期及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 5.寻找腋淋巴结转移患者的原发病灶。 6.有可疑临床或其他肿瘤复发的影像征象。 7.评估植人假体患者的假体和检出乳腺癌。 8.评估肿块切除术后切缘阳性患者的残留病灶。 9.高危人群乳腺癌筛查。 10.新近诊断的乳腺癌患者对侧乳腺的筛查。 11.引导乳腺病灶活检。 二、乳腺癌高危(易感)人群的定义

乳腺钼靶X线的摄影方法及影响摄影图像质量因素分析

乳腺钼靶X线的摄影方法及影响摄影图像质量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乳腺钼靶X线的摄影方法及影响摄影图像质量因素。方法: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年11月-2015年11月86例乳腺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检查方案分 为予以超声诊断的对照组(43例)与予以乳腺钼靶X线诊断的研究组(43例),比较并分 析两组检查结果及影响摄影图像质量相关因素。结果:研究组临床诊断阳性率86.05%显著高 于对照组60.4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划痕、污渍、对比度差、乳内假 体等均为影像图像质量因素。结论:乳腺病患者行乳腺钼靶X线检查可有效提高临床诊断率,且有效保证乳腺钼靶予以规范检查,可使得乳腺钼靶X线摄影图像质量得以提高,进而提高 其诊断价值。 【关键词】乳腺钼靶X线;影响因素;摄影方法;图像质量 乳腺疾病属女性较为常见的疾病,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呈年轻化增长趋势,对妇女生命安全构 成极大威胁[1]。X线检查为术前对乳腺疾病予以诊断,准确率最高影像学技术,高质量摄影 图像由其成像技术效果取决,而乳腺钼靶X线成像中,控制及掌握摄影压迫技术与乳腺的投 照位置为提高图像质量关键[2]。本研究针对已选定的86例乳腺疾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 性分析,以进一步探究乳腺钼靶X线摄影方法与摄影图像质量影响因素,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年11月-2015年11月86例乳腺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均为女性,根据不同检查方案分为对照组(43例)与研究组(43例),前者年龄24-72岁,平均 (44.64±5.21)岁,其中肿块直径为2.1-5.0cm12例,肿块直径为1.0-2.0cm者14例,未触及 肿块者17例;后者年龄26-80岁,平均(46.98±6.42)岁,其中肿块直径为2.1-5.0cm11例,肿块直径为1.0-2.0cm13例,未触及肿块19例;两组上述各项基线资料比较均未显示高度差 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超声诊断方案,采用生产于美国(型号为VOLUSON73EXPERT)超声仪检测患者的 双侧乳腺;研究组行生产于德国乳腺钼靶X线(型号为SIEMENS MAMMOMAT1000)对患者 的双侧乳腺予以摄影,必要时放大摄影,以降低漏诊率。 1.3观察指标与诊断标准 参照《乳腺摄影质量法规标准》[3]评估乳腺片图像质量,图像层次丰富、清晰、锐利度佳, 且乳房及相邻胸壁非常清晰,乳头于摄影台平行且处于切线位即与诊断要求相符;图像清晰 度与对比度均良好;均具适当的影像密度,且摄影体位均正确,技术操作无缺陷即为甲级片;若上述1项不符合即为乙级片;两项不符即为丙级片;因技术缺陷导致照片不可作为临床诊 断依据即为废片。对比两组诊断结果,并分析摄影图像质量影响因素。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用SPSS21.0软件处理,均数标准差()表计量资料,t行组间比较;百分比(%)表 计数资料,X2行组间比较,P<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诊断阳性率对比

乳腺数字钼靶X线摄影体位与技巧

乳腺数字钼靶X线摄影体位与技巧 目的探讨乳腺数字钼靶X线摄影体位与技巧,以提高图像质量。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本院2011年6月~2012年10月所摄数字乳腺图像1000例4000幅图像,行双侧乳腺头尾位(Craniocaudal,CC位)及内外侧斜位(Craniocaudal,MLO位)摄片,统计出图像的甲级片和非甲级片率,同时并对非甲级片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非甲级片270幅图像,其中约70幅图像是由于患者病情导致乳腺外表变化,不能配合检查,图像不能达到正常诊疗所需;另外200幅图像皆由于技师的操作不当或不细心所引起,大部分重拍可以改正。结论选取适当的投影方法及良好的摆位技巧能提高照片图像质量,更好地显示病灶从而辅助诊断。 标签:乳腺;乳房X线摄影术;钼靶X线;摄影技术 乳腺疾病是女性常见病之一,近年來发病率不断增加,年龄趋向年轻化。随着女性保健意识的提高以及乳腺癌普查的开展和影像检查技术的进步,影像学检查对早期检出和诊断乳腺疾病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数字化摄影使放射剂量大大减少,乳腺照片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使X线乳腺普查应用于年轻女性成为可能[1-2]。而乳腺X线摄影质量是准确诊断的重要基础。本文研究分析1000例4000幅乳腺X线摄影图像,着重探讨乳腺X线摄影摆位技巧,以提高摄影图像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收集2011年6月~2012年10月所摄数字乳腺图像1000例4000幅图像,只研究以行双侧乳腺头尾位(Craniocaudal,CC位)及内外侧斜位(Mediolateral oblique,MLO位)所摄图像,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53.2岁。皆为女性。 1.2成像设备采用美国LORAD 公司生产的Selenia DR全数字化钼钨铑靶乳腺X光机柯达(KODAK)干式激光打印机。 1.3方法由一位副高级医师与两位中级技师对1000例4000幅乳腺X线图像进行质量统计分析。照片图像按照(全国放射QA,QC学术研讨会纪要)的质量标准[1],对于特殊病例需要同时参考临床病理结果来进行全面系统分析[2-3]。甲级照片要求:轴位(CC位):照片范围内包到更多的乳腺组织,能够看到腺体组织后的脂肪组织都在照片范围内,乳头没有被遮挡(异常病变情况除外),照片图像没有皱折阴影,斜位(MLO位):能看到乳腺腺体实质的全部,并能看到见乳房后及与胸肌间的脂肪组织。腋下的组织情况也能看见,乳头水平上胸肌可见,乳头下与上腹部的交接能够显示。 2结果

乳腺甲状腺外科诊疗规范

乳腺甲状腺科诊疗规范 目录: 一、乳腺癌诊疗规范 (3) I 术前检查 (3) (一)按一般外科肿瘤病人入院常规检查: (3) (二)乳腺特殊专科检查 (3) (三)空心针穿刺病理检查(附空心针穿刺病理检查操作常规) (3) II 资料收集 (3) (四)术前照相和资料保存: (3) 通知技术员照相并拷贝有价值的术前影像资料便于术前术后对比评价。 (3) (五)穿刺标本的留取和检查 (3) (六)血液标本留取规定 (3) III 术前治疗 (3) IV 手术治疗 (4) (八)术中特殊技术要求 (6) (九)术后辅助化疗 (6) (十)术后放疗 (7) (十一)术后内分泌治疗 (7) (十二)出院事项:治疗结束后每次出院小结需包括以下方面: (8) (十三)定期随访及复查 (8) (十四)其它 (8) 二、乳腺良性肿瘤(病变)诊疗规范 (12) 1.入院常规术前检查: (12) 2.乳房检查: (12) 3.术前准备: (12) 4.术前照像: (12) 5.麻醉方式: (12) 6.手术方式: (12) 8.出院: (12) 9.复查: (13) 三、男性乳房发育的诊疗规范 (13) 1.入院常规术前检查: (13) 2.术前准备: (13) 3.术前照像: (13) 4.麻醉方式: (13) 5.手术方式: (13) 6.术后抗菌素应用: (13) 7.出院: (13) 8.复查: (13) 四、甲状腺癌诊疗规范 (13) 1.入院常规检查: (13) 2.术前准备: (13)

3.麻醉: (13) 4.手术适应证: (13) 5.手术方式: (13) 6.术后处理: (14) 7.出院: (14) 8.复查: (14) 甲状腺良性肿瘤诊疗规范 (14) 1.入院常规检查: (14) 2.术前准备: (14) 3.手术方式: (14) 4.术后处理: (14) 5.出院: (14) 6.复查: (14) 中医及中西医辨证治疗规范 (1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