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乳腺钼靶X线检查及诊断解读(全文)

乳腺钼靶X线检查及诊断解读(全文)

乳腺钼靶X线检查及诊断解读(全文)

乳腺钼靶成像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并逐渐成为乳腺癌的普查工具,发现了大量的早期乳腺癌,使接受普查人群的乳腺癌病死率下降,其价值已被肯定。研究表明,乳腺X线普查虽然不能减少乳腺癌的发病率,但是却可以使很多早期乳腺癌得到诊断,对于50岁以上的妇女,普查3-4年后,乳腺癌死亡率就开始下降,7年后可下降40%;50岁以下的妇女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死亡率也在逐渐下降。乳腺钼靶检查已成为乳腺疾病诊断最常用的检查方式之一,其应用较乳腺超声、乳腺磁共振更为广泛,且与其他乳房检查方法互为补充。

1、哪些情况需要进行乳腺X线检查

1)女性乳腺疾病普查,主要是为了早期发现乳腺癌;

2)乳腺皮肤增厚、出现血性乳头溢液、皮肤炎症性表现和腋窝淋巴结肿大时,需进行钼靶检查以发现乳腺组织中的潜在病变;

3)乳腺出现肿块时,需明确肿块的性质;

4)新发现的乳腺癌,在确定治疗方案之前需全面检查乳腺,以明确有无隐匿性的病灶和确定病变的范围、性质等;

5)乳腺癌保乳术后,需定期进行乳房钼靶检查以监测乳腺癌有无复发。

6)其他情况,乳腺专科医生认为需要。

一、检查方法

(一)检查前的准备:为了获得符合乳腺疾病诊断需要和筛查要求的高质量图像,乳腺摄影检查前的准备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医技人员与被检查者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医技人员应该耐心的向被检查者解释检查过程、体位及压迫乳房给被检查者带来的不适,使之放松。在检查过程中得到被检查者充分合作。正确摆位是获得高质量乳腺X线图像的关键环节。投照技师应了解病人本次检查目的。并对症状、病程和体征,相关实验室检查,既往病史,婚育史,月经周期,家族史,其他影像学检测结果等进行补充记录。乳腺X线摄影检查应尽量在月经后期进行,但对病变明显、触诊显著的患者,则不受时间限制。

(二)投照体位:乳腺X线摄影常规投照体位包括头尾位(The craniocaudal projection, CC)及内外侧斜位(The mediolateral oblique projection, MLO)。一张较好的CC位图像显示如下:乳房在片子的中央,乳头切线位,可见小部分胸大肌,内侧乳腺组织应全部包括在片中,外侧乳腺组织尽可能包括在片中。一张好的MLO位图像显示如下:乳房被推向前上,乳腺实质充分展开,胸大肌可见,较松弛,下缘达到乳头水平,乳头在切线位,部分腹壁包括在片中,但与下部乳腺分开,绝大部分乳腺实质显示在片中。乳腺组织外缘可见乳头的轮廓;乳腺后方的脂肪组织被很好地显示出来,乳房无皱褶。对于CC位及MLO位显示不良或未包全的乳腺实质,可以根据病灶位置的不同选择以下体位:外内侧位(LM)、内外侧位(ML)、内侧头尾轴位(MCC)、外侧头尾轴位(LCC),尾叶位(CLEO)及乳沟位。在临床实践中,对于常规体位上发现的异常改变,可以进一步采取一些特殊的摄影技术,包括局部加压摄影、放大摄影或局部加压放大摄影技术。

二、诊断

(一)一般概念

1、熟悉临床信息:掌握临床信息对乳腺摄影诊断非常重要,必要的基本的临床信息应包括症状、病程和体征,相关实验室检查,既往病史,婚育史,月经周期,家族史,其他影像学检测结果及本次检查的目的等。

2、规范观图程序:屏幕软阅读或在专用日光观片灯下胶片阅读,后者应同时准备白炽强光灯及观片放大镜。注意双侧乳腺配对观察,推荐双眼横向扫描,进行双乳相同部位图像比较分析。

3、乳腺实质背景的确定:观察乳腺实质与脂肪的构成比例,了解乳腺实质类型,以判断对某些乳腺摄影征象敏感性的影响,有利于确定乳腺摄影对疾病的诊断价值。

4、发现病变解剖位置的描述:外上象限、内上象限、外下象限和内下象限,以及乳头后方的中央区。外上象限与内上象限、内上象限与内下象限、内下象限与外下象限、外上象限与外下象限交界区域分别可用上份、内份、下份、外份来表示。此外,除中央区以外的区域还可使用钟点位置描述。外上腋前区域用来描述该处乳腺腋尾、副乳及淋巴结所处区域。

5、病变大小或范围的描述:测量病变的三维径线。

(二)诊断术语:1992年美国放射学会提出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BI-RADS),目前应用的是第四版。这个系统对于乳腺诊断的书写规范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1. 常见征象

1.1. 肿块:在两个不同投照位置均可见的占位性病变,有膨出的边缘。只在一个投照位置上出现的可疑肿块影称为“致密影”。在肿块的描述上包括三个方面:形态、边缘和密度。

形态:包括圆形、卵圆形、分叶形和不规则形。圆形、卵圆形大部分为良性征象,不规则形多提示为恶性,而分叶形是一种中间性征象,多为恶性征象,但是有的良性肿块也可以呈分叶形。

边界或边缘:边缘征象对于判断肿块的良恶性最为重要。边缘的描述包括:清晰、模糊、小分叶、毛刺或锯齿状和星芒状。边缘清晰是指超过75%的肿块边界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清晰、锐利,剩下的边缘可被周围腺体遮盖,但无恶性证据。模糊是指肿块被毗邻的腺体组织遮盖无法对其作进一步判断;小分叶是指病灶边缘呈小波浪状改变;毛刺或锯齿状边缘提示病变向周围浸润。星芒状是病灶边缘发出的放射状线影。小分叶、锯齿状及星芒状边缘为常见的恶性征象。鉴别边缘模糊和浸润有时会存在一定困难,通过局部加压摄影会对诊断有所帮助。

密度:肿块与周围相同体积的乳腺组织相比,可分为高、等、低和脂肪密度四种描述。大多数乳腺癌呈高或等密度;极少数乳腺癌可呈低密度;乳腺癌不含脂肪密度,脂肪密度多为良性病变的表现。

1.2. 钙化:钙化的描述从形态和分布两方面描述。形态上可分为典型的良性钙化、中间性钙化(可疑钙化)和高度恶性可能的钙化。

1.2.1. 典型的良性钙化

1皮肤钙化:典型者中心呈透亮改变;不典型者可借助切线投照予以鉴别。

2血管钙化:管状或轨道状钙化。

3粗糙或爆米花样钙化:为纤维腺瘤钙化的特征表现。

4粗棒状钙化:直径通常大于1mm,偶可呈分支状,有的可呈中央透亮改变。常见于分泌性病变,如浆细胞性乳腺炎和导管扩张症。

5圆形钙化:多发者可大小不一。小于1mm者,常位于小叶腺泡中。小于0.5mm的,可称其为“点状”钙化。

6“环形”或者“蛋壳样钙化”:环壁很薄,边缘光滑呈圆形或卵圆形,中央为低密度。大小可从1mm 到25px甚至更大。常见于脂肪坏死、导管内钙化的残骸,偶可见纤维腺瘤。

7牛奶样钙化(钙乳样钙化):囊肿内钙化。在头尾位上表现不明显,为绒毛状或不定形状。在侧位上边界明确,根据囊肿形态的不同而表现为半月形、曲线形或线性等。

8缝线钙化:钙质沉积在缝线材料上所致,尤其是在放疗后常见。典型者为线形或管形,绳结样改变常可见到。

9营养不良性钙化:常在放疗后或外伤后的乳腺上见到。钙化的形态不规则,多大于0.5mm,呈中空状改变。

其他:还有点状钙化,表现为直径小于0.5mm,边界清晰的圆形或卵圆形钙化。

1.2.2. 中间性钙化又称可疑钙化。

包括不定形或模糊钙化和粗糙不均质钙化两种,前者形态上常小而模糊无典型特征;弥漫性分布常为良性表现;而呈簇状、区域性、线样和段样分布需请临床活检。后者的钙化多大于0.5mm,形态不规则可能为恶性改变,也可出现在良性的纤维化、纤维腺瘤和外伤后的乳腺中,需要结合其分布情况。

1.2.3. 高度恶性可能的钙化,常表现为细小的多形性钙化(颗粒点状钙化)和线样或线样分支状钙化(铸形钙化)。颗粒点状钙化较不定形钙化更可疑,大小形态不一,直径常小于0.5mm。线样分支状钙化表现为细而不规则,常不连续,直径小于0.5mm,这些征象提示钙化是从被乳腺癌侵犯的导管腔内形成的。

1.2.4. 钙化的分布:对于提示乳腺癌病变的病理类型有帮助。

1弥漫或散在分布的点状和多形性钙化多为良性病变,常为双侧性。

2区域性分布是指较大范围的分布,常常超过一个象限,又不能用导管样分布来描述,这样的钙化需要结合其形态来综合分析。

3成簇分布是指至少有5枚钙化占据在一个较小的空间内(<1cc),良恶性病变都可以有这样的表现。

4线样分布的钙化排列成线形,可见分支点,提示源于一支导管,多为恶性改变。

5节段样分布常提示病变来源于一个导管及其分支,也可能发生在一个叶或一个段叶上的多灶性癌,尽管良性分泌性病变也会有段样分布的钙化,但是如果钙化的形态不是良性特征时,首先考虑其为恶性钙化。

1.3. 结构扭曲

结构扭曲是指正常结构被扭曲但无明确的肿块可见,包括从一点发出的放射状影和局灶性收缩。结构扭曲可以是一种伴随征象。如果没有局部的手术或外伤史,结构扭曲可能是恶性或放射状疤痕的征象,应提示临床活检。

2. 特殊征象

2.1. 管状致密/单个扩张的导管管状或分支样结构可能是导管扩张或增粗的表现,如果不同时伴有其他可疑的临床及影像征象,则其意义不大。

2.2. 乳腺内淋巴结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典型表现为肾形,可见有淋巴门脂肪所致的透亮切迹,常小于25px。当淋巴结较大时,但其大部分为脂肪替代时,仍为良性改变。

2.3. 非对称性乳腺组织需与对侧乳腺组织比较方能作出判断。包括一个较大的乳腺组织,密度较正常的组织高或可见明显的导管,无局灶性肿块形成,无中心致密影,无结构扭曲,无伴随钙化。非对称性乳腺组织常代表正常变异,与临床所触及的不对称相吻合时,则可能有意义。

2.4.局灶性非对称性致密两个投照位置均可见,但缺乏真性肿块特有的隆起边缘改变。它可能是一个正常的乳腺岛。由于缺乏特征性的良性征象,往往需要对其作进一步检查。

3. 合并征象

常与肿块或钙化征象同时出现,或为不伴有其他异常征象的单独改变。包括乳头凹陷、皮肤凹陷、乳晕增厚、皮肤增厚、淋巴结肿大、结构扭曲和钙化等。

三、总体评价

1.评估是不完全的

0类:需要其他影像检查进一步评估或与前片比较常在普查情况下应用,在完全的影像学检查后以及与前片对比后则很少用。推荐的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加压摄影、放大摄影、特殊投照体位摄影、超声,MRI 等。

2.评估是完全的

1类:阴性。无异常发现。

2类:良性病变。包括钙化的纤维腺瘤、多发的分泌性钙化、含脂肪的病变(脂性囊肿、脂肪瘤、输乳管囊肿及混合密度的错构瘤)、乳腺内淋巴结、血管钙化、植入体、有手术史的结构扭曲等。总体上无恶性征象。

3类:可能是良性病变,建议短期随访。有很高的良性可能性,期望在短期(小于1年,一般为6个月)随访中稳定或缩小来证实判断。这一级的恶性率一般小于2%。无钙化边界清晰的肿块、局灶性的不对称、成簇的圆形或/和点状钙化这三种征象被认为良性改变可能大。对这一类的处

理,首先X 线片短期随访(6个月),再6个月、再12个月随访至2年甚至更长稳定来证实。2或3 年的稳定可将原先的3类定为2类判读。

4类:可疑异常,需考虑活检。这一类包括了一大类需临床干预的病变,此类病变无特征性的乳腺癌形态学改变,但有恶性的可能。可分为4A、4B、4C。

4A:包括了一组需活检但恶性可能性较低的病变。如果活检或细胞学检查为良性,结果的可信性很高,可以常规随访或半年后随访。包括临床可扪及的病灶,X线表现边缘清晰而超声提示可能为纤维瘤的实质性肿块,可扪及的复杂囊肿和可扪及的脓肿均归在这一亚类。

4B:中度恶性可能。对边界部分清晰,部分浸润的肿块穿刺为纤维瘤或脂肪坏死者,应予以定期随访。如果穿刺结果为乳头状瘤者,则需进一步切取活检进一步明确。

4C: 怀疑为恶性病变的可能性提高,但还未达到5类的一组病变。形态不规则、边缘浸润的实性肿块和簇状分布的细小多形性钙化灶可归为这一亚级中。对影像判读为4类,不管哪个亚类,在有良性的病理结果后均

应定期随访。而对影像为4C类,病理穿刺为良性结果的,则应对病理结果作进一步的评价以明确诊断。

5类:高度怀疑恶性,临床应采取适当措施(几乎肯定的恶性)。这一类病变有高度的恶性可能性。检出恶性率的可能性大于等于95%。形态不规则星芒状边缘的高密度肿块、段样和线样分布的细小线样和分支状钙化、不规则星芒状边缘肿块伴多形性钙化均应归在这一类中。

6类:已活检证实为恶性,应采取适当措施。这一分类用在活检已证实为恶性但还未进行治疗的影像评价上。主要目的是评价先前活检后的影像变化,或监测手术前新辅助化疗的影像变化。

必须指出的是,美国放射学会提出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BI-RADS)将乳腺分为4型:脂肪型(乳腺内几乎全部为脂肪组织,腺体组织占25%以下)、少量腺体型(乳腺内散在腺体组织,大约占25%~50%)、多量腺体型(乳腺呈不均匀致密表现,腺体组织大约占51%~75%)、致密型(乳腺组织非常致密,腺体组织占75%以上)。

这种分型的主要意义在于说明X线对不同乳腺类型中病变检出的敏感性不同,对发生在脂肪型乳腺中病变的检出率很高,而对发生在致密型乳腺中病变的检出率则有所降低,临床医师了解这一点很重要。

影像学的评分代表了影像学医生对病灶的主观认识,限于疾病的复杂多样性,往往对疾病的评估会有失偏颇,所以当我们拿到检查结果的时候不要惊慌,也不要沾沾自喜,一定要到专科门诊咨询大夫,因为结合影像学资料及查体、家族史、手术治疗史等的综合分析才能得到最准确的临床诊断。

乳腺钼靶检查

乳腺钼靶检查小知识 1、乳腺钼靶检查 乳腺钼靶检查是利用先进的钼靶X线机,对乳腺进行照片,以获取其影像学资料。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阅读钼靶X光片并结合临床表现,来分析、判断受检者的乳腺有无问题,有无影像学能反映的出来的病灶,从而根据病灶的影像学特征进行进一步的定性分析。 钼靶x线机,是用金属材料钼做成靶面和滤过板,产生软X线的一种机器。用钼靶X线机所摄取的照片,能清晰显示乳腺细微结构和小病灶。钼靶X线检查已成为今日诊断乳腺病变最有效、最可靠的手段之一,在国外,这一技术已成为乳腺检查的常规项目。 做钼靶检查时,一般采用拍摄双侧乳腺正位和内外斜位片,特殊情况时需加拍,局部点片。投照过程中,机器的压迫板会对乳腺适当施加压迫,您会稍感不适,但并无大碍。 乳腺钼靶机发出的软X线通过乳腺后照射到装在暗盒中的特殊X 光片中感光,形成影像。由于乳腺结构中不同组织成份的密度不同,会在X片上形成了不同的影像表现,医生可通过这些具有密度差别的照片对乳腺疾病进行诊断。 2、放射剂量限制以及适宜年龄 X射线对人体有害,并可能诱发乳腺癌。但研究发现,每年1次摄片的放射剂量低于1rad,对于40岁以上的妇女不会有负面影响。年轻妇女的乳腺正处于对射线敏感的时期,而且此时乳腺组织比较致密,不易检出病灶,故一般认为,35岁以下的妇女不适宜行乳腺X 线检查。 3、选择最佳就诊时间 一般认为,钼靶检查最好选在每月行经后的10天内。此时,雌激素对乳腺的影响最小,乳腺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乳房松软,易于发现病变。绝经期以前的女性,因为随着月经周期变化,内分泌激素相应波动,乳腺会发生一些生理性的位置、大小、性状等变化,形成一定的干扰,扪诊不清,容易漏诊,影响乳房肿块性质的判断。绝经期以后的女性,由于已不再有月经,则可在1个月中的任何一天接受检查。

乳腺钼靶X线检查及诊断解读(全文)

乳腺钼靶X线检查及诊断解读(全文) 乳腺钼靶成像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并逐渐成为乳腺癌的普查工具,发现了大量的早期乳腺癌,使接受普查人群的乳腺癌病死率下降,其价值已被肯定。研究表明,乳腺X线普查虽然不能减少乳腺癌的发病率,但是却可以使很多早期乳腺癌得到诊断,对于50岁以上的妇女,普查3-4年后,乳腺癌死亡率就开始下降,7年后可下降40%;50岁以下的妇女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死亡率也在逐渐下降。乳腺钼靶检查已成为乳腺疾病诊断最常用的检查方式之一,其应用较乳腺超声、乳腺磁共振更为广泛,且与其他乳房检查方法互为补充。 1、哪些情况需要进行乳腺X线检查 1)女性乳腺疾病普查,主要是为了早期发现乳腺癌; 2)乳腺皮肤增厚、出现血性乳头溢液、皮肤炎症性表现和腋窝淋巴结肿大时,需进行钼靶检查以发现乳腺组织中的潜在病变; 3)乳腺出现肿块时,需明确肿块的性质;

4)新发现的乳腺癌,在确定治疗方案之前需全面检查乳腺,以明确有无隐匿性的病灶和确定病变的范围、性质等; 5)乳腺癌保乳术后,需定期进行乳房钼靶检查以监测乳腺癌有无复发。 6)其他情况,乳腺专科医生认为需要。 一、检查方法 (一)检查前的准备:为了获得符合乳腺疾病诊断需要和筛查要求的高质量图像,乳腺摄影检查前的准备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医技人员与被检查者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医技人员应该耐心的向被检查者解释检查过程、体位及压迫乳房给被检查者带来的不适,使之放松。在检查过程中得到被检查者充分合作。正确摆位是获得高质量乳腺X线图像的关键环节。投照技师应了解病人本次检查目的。并对症状、病程和体征,相关实验室检查,既往病史,婚育史,月经周期,家族史,其他影像学检测结果等进行补充记录。乳腺X线摄影检查应尽量在月经后期进行,但对病变明显、触诊显著的患者,则不受时间限制。

钼靶

乳腺钼靶 钼靶拍片是乳腺病检查中常用的一项检查方法,它可以协助医生早期发现和诊断乳腺的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钼靶照相是软X线,它的剂量非常微弱,对病人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是基本无害的。有人做过一个比方,一个受检女性经受钼靶照相以后,经受的射线量相当于从北京到纽约在高空中接受的辐射量,由此可见它是相当安全的。 成像原理: 利用软X线对乳腺组织进行投照,通过胶片进行感光,经过显影,定影等程序进行成像 1、X线球管:是获取乳腺高对比图像的主要决定因素。 一般的X线机,球管的阳极钯面是钨,产生的波长为0.008---0.031nm,波长短,穿透力强,为硬射线。而钼钯产生的波长为0.063---0.071nm,波长长,穿透力弱,为软射线。铑钯产生的波长介于两者间,穿透力较钼钯强。对致密型腺体显示效果优于钼钯。 钼靶摄影装置是一种特殊的线机。线球管的管电压较低,约20~~40kv,阳极靶面由钼构成(部分高档乳腺机为钼铑合金),在较低千伏的X线的轰击下可以产生波长恒定、波长较长、穿透力较低、强度大、单色性强、对比度高的标示射线,对软组织的细微密度差别分辨率高。配备线吸收率低、对比度高、清晰度好的专用增感屏和感光胶片,在特殊的检查机架上对乳腺组织进行多向摄影,可以获得良好的乳腺图像,清晰显示乳腺的腺体、导管、纤维间隔、皮肤、皮下组织、血管结构和病变的肿块、细微钙化等。 2、乳腺压迫装置: 1)、适当压迫可减少散射线对检测物的对比度;2)、减少乳腺移动,使乳腺内结构离增感屏---胶片距离更近,降低图像的模糊度。3、滤线栅降低散射线和改善乳腺对比度。普朗高频钼靶乳腺X光机4)、操作台 适应人群:适用于所有妇女乳腺检查,其中的微小病灶及钙化一目了然,推荐40岁后每年进行一次乳腺钼靶检查。 常见问答: 一、什么是乳腺钼靶照片?乳腺钼靶照片是利用软射线穿透乳腺软组织,达到对乳腺内组织进行诊断的目的,其特点是简便、快捷、无痛苦、准确率高。对乳腺增生、乳腺腺瘤、乳腺囊肿、乳腺癌等都有很重要的诊断作用,是乳腺外科最常用的检查方式之一。 二、钼靶检查时有哪些要求?1、因检查时需将所有衣物和内衣去掉,所以最好穿着柔软的开襟衣物,方便医生检查。2、常规检查需要拍摄四张照片,分别是双侧轴位及双侧侧位或斜位。3、检查操作时需用乳腺夹板轻夹住乳房,以便更好的暴露大部分乳腺组织。 三、什么人需要做乳腺钼靶检查? 1、妇女常规健康检查,建议育龄以上妇女每年进行一次常规检查。 2、有相应症状的患者,需做钼靶照片协助诊断。 3、已确诊为乳腺病变的患者随时进行复查,以便及早发现病变的变化,对症治疗。 四、什么症状提示有乳腺病变? 1、乳房胀痛,局部皮肤颜色改变、皮肤肿胀。 2、乳房触及包块。 3、乳头溢液、溢血。 4、腋下淋巴结肿大、乳头下陷。 五、检查完后该做什么? 1、请患者本人在检查后一小时左右到放射科凭缴费条取结果,因病情不同医生有可能需要亲自询问病情,以便协助诊断。 2、取到结果后可根据病情选择到外科医生处咨询相应治疗方案。

乳腺钼靶

乳腺钼靶 和最简便、最可靠的无创性检测手段,痛苦相对较小,简便易行,且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留取的图像可供前后对比,不受年龄、体形的限制,目前已作为常规的检查。它的特点是可 才能被早期发现和诊断,对乳腺癌的诊断敏感性为82%~89%,特异性为87%~94%。 临床价值 1、它可作为一种相对无创性的检查方法,能比较全面而正确地反应出整个乳房的大体解剖结构; 2、利用X线检查可以观察各种生理因素(如月经周期、妊娠、哺乳、经产情况及内分泌改变等)对乳腺结构的影响,并可以作动态观察; 3、可以比较可靠地鉴别出乳腺的良性病变和恶性肿瘤; 4、根据X线检查,可发现某些癌前期病变,并可以进行随访摄片观察; 5、对于乳腺癌患者进行放疗、化疗后的病变情况进行随访检查,观察疗效,并对健侧乳房进行定期监测。 乳腺钼靶X线检查具有全面、直观、操作简单、安全和费用比较低廉等特点,已成为公认的乳腺癌临床常规检查和乳腺癌预防普查的最好方法之一,对发现早期癌病,提高乳腺病变诊断符合率和患者的生存率做出贡献。 异常情况 一、钙化 钼靶图像上的钙化情况有:片状钙化,簇状钙化,细点状微小钙化等。乳腺钼靶X线影像的计算机辅助检测微小钙化点已成为乳癌早期诊断的研究热点。这主要是因为细小的、颗粒状的成簇的微钙化点是乳癌的一个重要的早期表现。国外统计资料表明,占30%~50%的乳腺恶性肿瘤伴有微钙化。 二、肿物 在两个不同投照位置均可见到的占位性病变,其中以其边缘征象对判断肿块的性质最为重要,可表现为边缘清晰、模糊、浸润性生长,或可见到从肿块边缘发出的放射状线影。乳腺肿块与其周围乳腺组织相比,多数呈高或等密度,极少数可表现为低密度。 三、结构扭曲 是指正常结构被扭曲,但无明确的肿块可见,包括从一点发出的放射状影和局灶性收缩,或者在实质的边缘扭曲。 四、其它征象 如乳头,皮肤,腋窝淋巴结等 五、BI-RADS报告系统 BI-RADS 0级:需要结合其他检查 BI-RADS 1 级:阴性

乳腺钼靶影像学诊断复习进程

乳腺钼靶影像学诊断

乳腺钼靶影像学诊断 乳腺钼钯检查方法: 一、乳腺摄影的成像原理 利用软X线对乳腺组织进行投照,通过胶片进行感光,经过显影,定影等程序进行成像。 二、乳腺X线机的主要设备:X线球管乳腺压迫装置滤线栅操作台 1、X线球管:是获取乳腺高对比图像的主要决定因素。一般的X线机,球管的阳极钯面是钨,产生的波长为0.008---0.031nm,波长短,穿透力强,为硬射线。而钼钯产生的波长为0.063---0.071nm,波长长,穿透力弱,为软射线。铑钯产生的波长介于两者间,穿透力较钼钯强。对致密型腺体显示效果优于钼钯。通常用的波长为0.008---0.05nm. 2、乳腺压迫装置作用:1)、适当压迫可减少散射线对检测物的对比度; 2)、减少乳腺移动,使乳腺内结构离增感屏---胶片距离更近,降低图象的模糊度。 3、滤线栅降低散射线和改善乳腺对比度。 三、投照方法: 一)、患者体位拍片时可任意立位、坐位、侧卧位或俯卧位。一般取立位,因投照方便,但体位易移动而影响图像质量。可根据患者情况及特殊要求而选取合适的体位。 二)、投照位置:可有轴位、侧位、侧斜位、局部点片及点片放大摄影等。

1.轴位(CC):又称上、下位或头、足位。X线束自上向下投照。 2.侧位:又称内、外位;X线架旋转90度,将胶片置于乳腺的外侧,X线束自内向外投照。 (三)、侧斜位(MLO):可分内外斜位和外内斜位。内外斜位是将胶片置于乳腺的外下方,X线束自乳腺内上方以45度投射向外下方;外内斜位则相反。一般以内外斜位投照多见。 (四)、局部点片和局部放大点片:作为一附加投照位置,有时有很大的价值。一般在以下情况可进行投照此位: 1、临床触及硬物或肿块时,而X线片未能显示; 2、钼钯片疑有微小钙化而不能完全肯定时; 3、行乳管造影,疑有小分支导管病变时; 四、X线乳腺摄影图像质量的评价准则: 一)、CC位投影: 1、诊断要求成像的体位标准胸肌在影像边界的乳腺后脂肪组织的影像清晰显示乳腺中间的组织外侧组织的影像清晰显示影像不显现皮肤的褶皱左右两侧的胸像成像清晰对称 2、摄影条件的标准观片灯下可以看到皮肤的轮廓透过致密组织可以观察到脉管的结构所有脉管、纤维肌和胸肌边缘都清晰显示沿胸肌的皮肤结构所成的影像清晰明显 二)、乳腺内外斜位投影(MLO位)

钼靶检查分类标准

钼靶检查分类标准 钼靶检查是一种常用的乳腺影像学检查方法,用于诊断和治疗各种乳腺疾病。钼靶检查可以提供乳腺的影像学图像,帮助医生判断乳腺疾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在钼靶检查中,通常采用以下分类标准来对乳腺疾病进行分类: 正常乳腺:正常乳腺的钼靶影像学图像应该显示为对称的双侧乳腺组织,没有明显的肿块或钙化。 乳腺增生:乳腺增生是指乳腺组织的异常增生,通常表现为双侧乳腺组织的密度不均一,出现局部密度增高或形成小结节。 乳腺纤维瘤:乳腺纤维瘤是一种良性的乳腺肿瘤,通常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圆形或卵圆形肿瘤,密度均匀,有时可以看到钙化。 乳腺癌:乳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通常表现为边界不清的结节,密度不均匀,有时可以看到钙化。乳腺癌常常侵犯周围组织并转移至其他部位。 在钼靶检查中,医生通常会根据以下因素来判断乳腺疾病的分类:乳腺组织的形态和结构:正常的乳腺组织应该对称,结构清晰,没有明显的肿块或异常结构。如果钼靶图像上出现双侧乳腺组织的密度不均一、局部密度增高或形成小结节等异常形态和结构,就可能是乳腺增生或乳腺癌的表现。

肿瘤的形态和大小:良性肿瘤通常边界清晰,形状规则,大小较小;而恶性肿瘤通常边界不清,形状不规则,大小较大。 钙化的特征:钙化是指乳腺组织中的钙盐沉积物,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都可能出现钙化。但良性肿瘤的钙化通常较小、数量少且分布均匀;而恶性肿瘤的钙化通常较大、数量多且分布不均匀。 周围组织的侵犯和转移:乳腺癌通常会侵犯周围组织并转移至其他部位,如淋巴结和远处器官。在钼靶检查中,可以通过观察周围组织的结构和形态来判断是否已经发生侵犯和转移。 需要注意的是,钼靶检查虽然是一种有效的乳腺疾病检查方法,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方法(如超声、磁共振等)以及患者的临床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等因素来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同时,对于诊断不确定的乳腺疾病,还需要进行组织活检等进一步检查来确诊。 钼靶检查在乳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乳腺疾病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和判断,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也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方法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确保诊断和治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乳腺钼靶总结

乳头:位于锥形乳腺的中央。大小随年龄、乳房发育及经产情况而易。乳头因平滑肌控制。在X 线片上可能成勃起状态,扁平形或甚至稍有内陷而无任何病理意义。在顶端因为有乳腺导管开口。可能显 示轮廓不整齐,有小的切迹。 乳晕:乳晕成盘状,位于乳头四周,大小随乳房发育及生产情况而易。正位时,乳头内外侧乳晕与乳头应该是等距的,侧位,乳头上下的乳晕是等距的。X线片上,乳晕区的皮肤厚度约为0.1-0.5cm, 比乳房其他部分的皮肤稍厚,与乳房下方反折处的皮肤厚度大致相同或者略厚。 皮肤:老年患者因皮肤随年龄而渐萎缩,故亦显示较薄,一般正常的皮肤厚度在0.05-0.15之间。确定皮肤有无病理性增厚或者萎缩,最好是以同侧乳晕或乳下方反折处为准。或与对侧同部位作比较。 皮下脂肪层:介于皮肤与皮下浅筋膜层之间,X线表现为高度透亮阴影,其中可见少许纤细而密度较淡的线样影,交织成网状,此为在脂肪层间的纤维间隔和小血管影。乳房的皮下浅静脉亦可投影在此层中。乳房的上半部的皮下脂肪层中,绝大多数能见到静脉阴影。在此层中尚可见到或粗或细的悬吊 韧带阴影。 乳房悬韧带:发育差者,X线上见不到悬吊韧带阴影,或皮下脂肪层内见到纤细的尖端指向 乳头方向的线条状阴影。发育良好者,表现为狭长的三角形阴影,尖指向乳头方向。 浅筋膜浅层:整个乳腺包裹在浅筋膜浅层和深层间。X线上难以显示组织学上,整个乳腺组 织被包裹在浅筋膜浅层和深层之间。x线片上在部分病例中,于皮下肪层与乳腺组织之间可见到一连续而 纤细的线样阴影,即为浅筋膜浅层。此线样阴影有时成锯齿状,齿尖部即为悬吊韧带附着处。 乳导管:正常有15—20支乳导管,开口于乳头,以放射状,向乳腺深部走行,止于腺泡。在 X线片上多能见到大导管。 腺体:X线片上腺体影像,实质上是由许多小叶及其周围纤维组织间质融合而成的片状阴影,其 边缘多较模糊。 血管:线片上在乳腺上部的皮下脂肪层多能见到静脉阴影。一般左右两侧大致等粗。

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

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 由于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可以观察到临床触摸不到肿块的早期乳腺癌,尤其是新一代数字式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使图像更清晰,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更高,其鉴别良、恶性肿瘤的准确率甚至可达90%以上。实践也表明,50岁以下的乳腺癌患者,有85% 是由乳腺钼靶x 线摄影检查发现的。而乳腺钼靶x线摄影普查,可使50岁以上妇女乳腺癌死亡率下降30%。因此,美国癌症协会提出以下建议:35~39 岁的女性应进行一次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40岁以后每一两年检查一次; 50岁以后每年检查一次。我国35岁以上的女性也应按照以上要求进行乳腺钼靶X线检查,而乳腺癌的高危人群,如初潮年龄小于12岁、绝经年龄大于52岁、高龄(>35岁)初产、独身未育、乳腺癌家族史、一侧患乳腺癌、青少年时期接受过射线辐射和患乳腺良性疾病的患者,以及较严重的乳腺增生,纤维腺瘤、乳腺炎及乳腺外伤等患者,应1年做一次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 如何进行乳房X光检查?标准的检查流程包括:双侧乳房分别在2个体位的X光投照,一共四次曝光。乳房压迫:受检者站立在乳腺机前,乳房放置在托板上,缓慢压迫,然后曝光。剂量:每次检查的剂量不会超过在海边小坐一天所接受的日光照射,损害微小。检查时间:经期结束后3-5天检查为佳。 二院放射科购买的GE公司生产的数字钼靶乳腺机,与其它品牌乳

腺机相比具有多项优势: ①图像分辨率更高;②探测板尺寸更大;③压迫板在进行压迫时会自动倾斜一定角度,一方面可降低患者疼痛感,另一方面可使乳腺组织压迫更均匀,从而提高图像质量;④配有多种型号压迫板,可根据乳房大小选择使用;⑤C型壁具有记忆功能,可保证双侧乳腺MLO 位角度一致;⑥采用蜂窝状滤线栅,提高成像质量;⑦诊断工作站采用全分辨率模式,图像细节更加清晰。 对乳腺疾病的诊断采用BI-RADS分级系统,与国际接轨,为临床医生与放射科医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一个平台。 术前穿刺定位准确,为影像学检查高度怀疑乳腺癌而外科医生无法触及肿块者定位手术目标。

乳腺钼靶X线检查_董传江

乳腺钼靶X线检查_董传江 X (一)简介 乳腺钼靶检查又称乳腺摄影,是目前早期监测乳腺癌最有效的办法之一。用于没有乳癌症状的乳腺摄影通常叫做乳腺癌筛检。研究显示40岁以上女性每1~2年应做一次乳房摄影检查,因为乳腺X线平片的表现存在着不同个体的差异,同一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差异。每位女性和她的医师讨论乳房X光摄影是很重要的,由此她们可一起决定该怎样做对她才是正确的。 乳腺钼靶检查时,乳房会被放在暗盒托盘和压迫器之间,施加压力,使乳房照片显示清楚。在乳房被挤压的期间,也许会有稍许不适,但它只会持续几秒钟。每一乳房的常规摄影体位为内外斜位和头尾位。内外斜位的X线束方向从乳房的上内侧面到下外侧面;头尾位的X线束方向从乳房的上面到下面。在很多病例中,乳房摄影能在她们出现症状或触摸到之前就可以显示出乳房病变。乳房摄影也可以呈现出乳房内钙化,即肿瘤血运障碍、组织坏死形成的沉淀物。虽然大部分为良性钙化,但像多枚的簇状钙化、不规则钙化等都有可能是癌症的早期征象。

乳腺摄影检查需由接受过专业训练的影像技术人员操作,用乳腺专用钼靶机进行钼靶摄影检查。乳房摄影片应由合格的放射科医师来诊断。医师应认真耐心地向患者解释检查结果。由乳腺科医师进行的乳腺检查,即临床乳腺检查。是所有年龄阶段的女性接受常规乳腺检查的一部份。但记住,无论如何,40岁以上的女性,临床乳腺检查始终无法代替常规的乳腺摄影。很多女性朋友选择每个月进行一次乳房的检查。检查时摸到乳房有一些小硬块是正常的。乳房的这种小硬块造成的原因,一是临床检查乳腺的手法不正确;二是可能是一些腺体聚集造成。我们要知道每一个人的乳房都是不同的,每个女性的乳房会因为年龄、月经周期、怀孕、更年期或服用避孕药或其它激素类药物而改变,而且女性的乳房在月经前或月经周期的这段时间常常会有周期性的肿胀和痛感。女性若发现乳房有任何异常,不论是乳房自我检查期或是其它任何的时间,都应该立刻去专科医院进行必要的专业检查。而且40岁以上女性更要谨记,乳房自我检查是不能够代替专业的乳腺癌筛查。 X线钼靶摄影检查乳腺,作为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手段,痛苦相对较小,简便易行,且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留取的图像可供前后对比,不受年龄、体形的限制,目前已作为常规的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敏感性为82%~89%,特异性为87%~94%。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Radiography,CR),是传统放射技术与现代计算机技术相

乳腺X线检查方法及影像分析

乳腺X线检查方法及影像分析 关键词X线钼靶摄影乳腺增生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癌 乳腺疾病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近年来全球乳腺癌发病率的上升,进一步引起了广大乳腺患者的重视。目前乳腺高频钼靶X线摄影是检测乳腺疾病,尤其对乳腺癌检测是最经济、准确的方法。现对本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行X线钼靶检查的病例进行分析。目的是总结乳腺疾病的X线表现及鉴别,分析其对疾病的检出率以及与临床体征和其他检查的符合率。 资料与方法 相关资料,见表1。 检查方法:①检查机器使用高频钼靶X射线机。②被检者完全暴露上半身。 ③乳腺组织,尤可触到病变尽可能包在胶片内,根据乳腺及病变大小适度加压,厚度以5cm左右为宜。④摄影体位一般行轴(头足位)、斜位,必要时行切线位或病灶放大摄影。⑤摄影条件大部分用全自动投照,少数采取手动条件,条件在27~32kV,28~68MAS。⑥选用18cm×24cm大小的乳腺机配套专用IP板。⑦经CR扫描仪、图像处理后,激光相机打片。 影像表现:⑴乳腺感染性疾病:包括急、慢性乳腺炎及乳腺脓肿。乳腺炎与炎性乳癌鉴别:①炎性乳癌患者多无发热和白细胞增高,且疼痛也不明显;②X 线上炎性乳癌乳腺中央部密度增高,乳晕水肿增厚;③临床抗生素治疗后复查,炎性乳癌乳腺片无显著变化,相反乳腺炎在1~2周抗生素治疗后可消散;④可行CT、MRI检查来区别。⑵乳腺增生性疾病:多见腺体小叶增生,X线表现为腺体组织呈斑片状、条片状、卷发状,或棉絮状,或大小不等结节状,边界不清或呈狐形,密度可实可虚。也可见腺导管囊状扩张、乳状状增生,纤维增粗、紊乱。触诊可呈团片状、结节状增厚,无明显界限,无血运增加、皮肤增厚等征象。 ⑶乳腺纤维腺瘤:触诊与影像表现相仿,有明确类圆形、表面光滑、质硬肿块,部分可见粗大颗粒状或条片状钙化,触诊肿块可活动,界限清楚。可见于一侧或双侧,也可多发。⑷乳腺癌:是乳腺的恶性肿瘤。乳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是改善预后的重要因素。认识乳腺癌的X线表现及其病理基础对诊断与鉴别诊断十分重要。乳腺癌的X线表现一般可分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鉴别诊断,见表2。 X线直接征象:86%乳腺癌表现为肿块,且肿块多位于乳腺外上限,可呈分叶状不规则形、圆形或椭圆形等,单一肿块多见。肿块的密度高于腺体,均匀或不均匀,边缘不光整。有向四周放射分布的根粗、尖细、长或短的毛刺;有时呈星状影或见慧星尾征,与周围腺体组织间隙模糊;有时可见环状密度降低的水肿透亮环。X线所见肿块大小均小于触诊,0.3~7cm。 X线间接征象:⑴钙化是乳腺癌常见的征象,常伴随乳癌肿块。X线摄影发

乳腺钼靶影像学诊断

乳腺钼靶影像学诊断 乳腺钼钯检查方法: 一、乳腺摄影的成像原理 利用软X 线对乳腺组织进行投照,通过胶片进行感光,经过显影,定影等程序进 行成像。 二、乳腺X 线机的主要设备:X 线球管乳腺压迫装置滤线栅操作台 1、X 线球管:是获取乳腺高对比图像的主要决定因素。一般的X 线机,球管的阳极钯面是钨,产生的波长为0.008---0.031nm, 波长短,穿透力强,为硬射线。而钼钯产生的波长 为0.063---0.071nm, 波长长,穿透力弱,为软射线。铑钯产生的波长介于两者间,穿透力较 钼钯强。对致密型腺体显示效果优于钼钯。通常用的波长为0.008---0.05nm. 2、乳腺压迫装置作用:1)、适当压迫可减少散射线对检测物的对比度; 2)、减少乳腺移动,使乳腺内结构离增感屏--- 胶片距离更近,降低图象的模糊度。 3、滤线栅降低散射线和改善乳腺对比度。 三、投照方法: 一)、患者体位拍片时可任意立位、坐位、侧卧位或俯卧位。一般取立位,因投照方便, 但体位易移动而影响图像质量。可根据患者情况及特殊要求而选取合适的体位。 二)、投照位置:可有轴位、侧位、侧斜位、局部点片及点片放大摄影等。 1.轴位( CC ):又称上、下位或头、足位。X 线束自上向下投照。 2.侧位:又称内、外位;X 线架旋转90 度,将胶片置于乳腺的外侧,X 线束自内向外投照。 (三)、侧斜位(MLO ):可分内外斜位和外内斜位。内外斜位是将胶片置于乳腺的外 下方,X 线束自乳腺内上方以45 度投射向外下方;外内斜位则相反。一般以内外斜位投照多 见。 (四)、局部点片和局部放大点片:作为一附加投照位置,有时有很大的价值。一般在以下情况可进行投照此位: 1、临床触及硬物或肿块时,而X 线片未能显示; 2、钼钯片疑有微小钙化而不能完全肯定时; 3、行乳管造影,疑有小分支导管病变时; 四、 X 线乳腺摄影图像质量的评价准则: 一)、 CC 位投影: 1、诊断要求成像的体位标准胸肌在影像边界的 晰显示乳腺中间的组织外侧组织的影像清晰显示影像不显现胸像成像清晰对称乳腺后脂肪组织的影像清皮肤的褶皱左右两侧的 脉管的结构明显 2、摄影条件的标准观片灯下可以看到皮肤的轮廓透过致密组织可以观察到所有脉管、纤维肌和胸肌边缘都清晰显示沿胸肌的皮肤结构所成的影像清晰 二)、乳腺内外斜位投影(MLO位) 1、诊断要求成像的体位标准胸肌的角度正常乳腺后脂肪组织胸部组织和/或标定的乳头影清晰明显 两侧成像清晰对称 可见乳房下角乳腺外侧组织影像不明显皮肤皱裙胸部左右 2、摄影条件标准:在观片灯下可见皮肤轮廓透过乳腺致密实质可见脉管结构所有脉

乳腺钼靶影像学诊断

乳腺钼靶影像学诊断 南昌大学医学院一附院放射科 曾献军 乳腺钼钯检查方法: 一、乳腺摄影的成像原理 利用软X 线对乳腺组织进行投照,通过胶片进行感光,经过显影,定影等程序进行成像。 二、乳腺X 线机的主要设备:X 线球管乳腺压迫装置滤线栅操作台 1、X 线球管:是获取乳腺高对比图像的主要决定因素。一般的X 线机,球管的阳极钯 面是钨,产生的波长为0.008---0.031nm, 波长短,穿透力强,为硬射线。而钼钯产生的波长为0.063---0.071nm, 波长长,穿透力弱,为软射线。铑钯产生的波长介于两者间,穿透力较钼钯强。对致密型腺体显示效果优于钼钯。通常用的波长为0.008---0.05nm. 2、乳腺压迫装置作用:1)、适当压迫可减少散射线对检测物的对比度; 2)、减少乳腺移动,使乳腺内结构离增感屏--- 胶片距离更近,降低图象的模糊度。 3、滤线栅降低散射线和改善乳腺对比度。 三、投照方法: 一)、患者体位拍片时可任意立位、坐位、侧卧位或俯卧位。一般取立位,因投照方便,但体位易移动而影响图像质量。可根据患者情况及特殊要求而选取合适的体位。 二)、投照位置:可有轴位、侧位、侧斜位、局部点片及点片放大摄影等。 1.轴位(CC ):又称上、下位或头、足位。X 线束自上向下投照。 2.侧位:又称内、外位;X 线架旋转90 度,将胶片置于乳腺的外侧,X 线束自内向外投照。 (三)、侧斜位(MLO ):可分内外斜位和外内斜位。内外斜位是将胶片置于乳腺的外下方,X 线束自乳腺内上方以45 度投射向外下方;外内斜位则相反。一般以内外斜位投照多见。 (四)、局部点片和局部放大点片:作为一附加投照位置,有时有很大的价值。一般在以下情况可进行投照此位: 1、临床触及硬物或肿块时,而X 线片未能显示; 2、钼钯片疑有微小钙化而不能完全肯定时; 3、行乳管造影,疑有小分支导管病变时; 四、X线乳腺摄影图像质量的评价准则: 一)、CC 位投影: 1、诊断要求成像的体位标准胸肌在影像边界的乳腺后脂肪组织的影像清晰显示乳腺中间的组织外侧组织的影像清晰显示影像不显现皮肤的褶皱左右两侧的胸像成像清晰对称 2、摄影条件的标准观片灯下可以看到皮肤的轮廓透过致密组织可以观察到脉管的结构所有脉管、纤维肌和胸肌边缘都清晰显示沿胸肌的皮肤结构所成的影像清晰明显 二)、乳腺内外斜位投影(MLO 位) 1、诊断要求成像的体位标准胸肌的角度正常可见乳房下角乳腺外侧组织乳腺后脂肪组织胸部组织和/或标定的乳头影清晰明显影像不明显皮肤皱裙胸部左右两侧成像清晰对称 2、摄影条件标准:在观片灯下可见皮肤轮廓透过乳腺致密实质可见脉管结构所有脉管和胸肌边缘清晰沿胸肌的皮肤结构成像清晰。 正常乳腺解剖和组织学 乳腺的胚胎发育乳腺的胚胎发育起始于妊娠的第四周末,但第六周起明显,它大致经历四个阶段:第六周时,胚胎沿躯干前壁左右两侧乳腺(此线上起上肢芽根部,下止于下肢芽的根部)形成乳腺始基乳头芽、乳

乳腺X线摄影检查和诊断共识

乳腺X线摄影检查和诊断共识 乳腺 X 线摄影检查和诊断共识 何之彦 乳腺 X 线摄影是检测乳腺疾病的重要影像手段。乳腺 X 线诊断除了需要医师掌握乳腺医学的基础和临床知识之外,还必须熟悉乳腺X 线阅片程序、专用术语和报告规范。为了使国内相关人员熟悉和掌握技术要点、诊断程序和质量控制原则,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学会乳腺学组专家几经讨论,达成以下共识。 乳腺 X 线摄影的应用范围 乳腺X 线摄影装置分为屏片系统和平板数字化系统。屏片摄影机采用传统的模拟式乳腺成像,以胶片为成像载体。平板数字化摄影机又称整板(或全野)数字化乳腺摄影机。计算机放射摄影(computer radiology,CR) 的放射剂量较高,且图像分辨率较低,故不推荐乳腺X 线摄影采用普通 CR。 一、适应证 诊断性乳腺摄影和筛查性乳腺摄影。 二、适用年龄及检查频次 1.年龄低于 25 岁:一般不推荐行乳腺 X 线摄影。 2.年龄为 25~ 35 岁:临床检查怀疑为乳腺恶性病变。 3.年龄高于 35 岁:临床检查怀疑为乳腺良、恶性病变。 4.正常人群普查:36-40 岁及 55 岁以上妇女每 1.5-2.0 年行乳腺 X 线摄影检查 1 次,高危人群检查周期可缩短为每年 1 次;41-54 岁妇女每年建议行乳腺 X 线摄影 1 次。 三、最佳检查时间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检查尽量避开经前期。最佳检查时间是月经来潮后 7-10d。绝经期妇女检查时间不做特殊要求。 四、一般禁忌证 除非因为怀疑恶性钙化等特殊情形,且不能采用其他检查方式替代,孕妇通常不进行乳腺X 线摄影检查。6 个月内准备妊娠的妇女也

不宜行此检查。 乳腺 X 线摄影技术 一、投照方位命名原则 根据 X 线自 X 线管到成像物质的方向,结合人体解剖方位来确定。应避免使用不规范的译名或概念含混的名称。 二、常规投照 投照技师站位应在被检测乳腺的对侧。常规投照体位包括头尾位和内外斜位,酌情可用侧位替代内外斜位。 1.头尾位:确定局限性病变的内外空间位置。(1) 摄影体位:受检者面对乳腺机,身体外转5°-10°,被检乳腺下缘置于检查台上。检查台高度应调节至乳腺下缘转角处平面。乳腺放置在检查台中央后用压迫板压迫。(2) 中心线:X 线自头端投射向尾端。中心线在乳头的正后方(乳头与胸壁的垂直连线上)。 (3) 机架 C 臂角度:0°。(4) 标准图像显示:内外侧乳腺组织均大部分显示(通常外侧乳腺组织可能有少部分不能包括在图像中)。胸壁肌前缘尽可能有少部分显示在乳后区域。乳头居中且位于乳腺前缘切线前方。双乳图像配对放置时,乳腺在图像中央.内外剩余空间宽度双侧应基本一致。 2.内外斜位:大致确定局限性病变的上下空间位置。除能观察乳腺大部分区域外,还能观察外上方的乳腺腋尾部、胸大肌、腋前淋巴结等。(1) 摄影体位:受检者面对乳腺机,稍微外转,被检乳腺和同侧腋前皱襞(包括胸大肌外上部分)置于检查台上。检查台外上转角顶点正对受检者被检侧腋窝尖,使检查台边缘贴近被检侧腋中线,保持乳腺外缘及腋前皱襞(胸大肌外缘)与检查台边缘平行,压迫固定投照。(2) 中心线:X 线自内上向外下投射, 中心线在乳头稍上平面。(3) 机架 C 臂角度:30°-60°。原则上使同时旋转的检查台与受检者的胸大肌平行。为保证图像解剖位置评判的一致性,推荐内外斜位投照机架旋转角度为45°。(4) 标准图像显示:乳腺被推向前上,乳腺实质充分展开,乳后脂肪间隙和绝大部分乳腺实质显示在图像中。

乳腺钼靶BI-RADS检查与诊断分级

乳腺钼靶检查与诊断分级 乳腺X线BI-RADS介绍 1992 年美国放射学会提出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 nd data system ,BI - RADS) ,至今已是第四版。这个系统对规范乳腺X 线报告,减少影像描写的混淆,以及对普查的监测均起着很大的作用。 影像表现 一、常见征象 (一)肿块:在两个不同投照位置均可见的占位性病变,有鼓出的边缘,以边缘征象对判断肿块的性质最为重要。仅在一个投照位置上见到的可疑肿块影称“致密影”;无明显鼓出边缘的称“不对称”。 肿块的描述包括三个方面:形态、边缘和密度。 形态有圆形、卵圆形、分叶形和不规则形,不规则形多为恶性表现,前三种形态要结合其他征象综合考虑。 边缘对诊断病变的性质最为重要,包括以下五种描述:清晰、模糊、小分叶、浸润和星芒状。 边缘清晰是指超过75 %的肿块边界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清晰、锐利,剩下的边缘可被周围腺体遮盖,但无恶性证据; 模糊是指肿块被其上方或临近的正常组织遮盖而无法对其作进一步判断,一般用在报告者认为这个肿块的边界是清晰的,仅仅是被周围腺体遮住的情况下; 小分叶表现为边缘呈小波浪状改变; 浸润是由病灶本身向周围浸润而引起的边界不规则,而不是由于周围腺体遮盖所为; 星芒状可见从肿块边缘发出的放射状线影。 小分叶、浸润和星芒状边缘为恶性征象。对鉴别边缘模糊和浸润有时会有一定困难,但却是非常重要的,前者多为良性改变,而后者是恶性征象,通过局部加压摄影、辗平摄影技术对鉴别边缘征象有帮助。 密度是以肿块与其周围相同体积的乳腺组织相比,分为高、等、低(不包括脂肪密度)和脂肪密度四种描述。大多数乳腺癌呈高或等密度;极少数乳腺癌可呈低密度;乳腺癌不含脂肪密度,脂肪密度为良性表现。 (二)钙化:良性钙化常比恶性钙化大,呈较粗糙的钙化或边缘清晰的圆形钙化。恶性钙化常较小,需要放大来帮助显示。对钙化的描述从形态和分布两方面进行。良性钙化可不描写,但当这些钙化可能会引起另外医生误解时,这些良性钙化需要描述。 形态上分为典型良性钙化、中间性钙化(可疑钙化)、高度恶性可能的钙化三种。 典型良性钙化有以下10 种典型表现: 皮肤钙化较粗大,典型者中心呈透亮改变,不典型者可借助切线投照予以鉴别; 血管钙化表现为管状或轨道状; 粗糙或爆米花样钙化直径常大于2 - 3mm , 为纤维腺瘤钙化的特征表现; 粗棒状钙化连续呈棒杆状,偶可分支状,直径通常大于1mm ,可能呈中央透亮改变,边缘光整,沿着导管分布,聚向乳头,常为双侧乳腺分布,多见于分泌性病变;

帮你阅读乳腺钼靶报告(共5篇)

帮你阅读乳腺钼靶报告(共5篇) 第一篇:帮你阅读乳腺钼靶报告 帮你阅读乳腺钼靶报告乳腺钼靶检查是各大医院乳腺中心常用、简便、可靠的乳腺疾病检测手段,痛苦相对较小,简便易行,且分辨率高,重复性好,钼靶摄片有保存价值,可供前后对比,目前已作为年龄大于35岁妇女常规检查(每年可做一次),由于有少量射线,年龄小于35岁的妇女可先做B超,当B超不能说明问题,怀疑有肿瘤尤其怀疑有乳腺癌的,也可以做钼靶检查。 钼靶有哪些信息呢?(1)钙化情况,其中细小的、颗粒状的成簇的微钙化点是乳癌的一个重要的早期表现;(2)肿物的形态、密度及其边缘征象;(3)有无乳腺结构扭曲?(4)其它征象,如乳头,皮肤,腋窝淋巴结等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乳腺甲状腺肿瘤外科孙春雷放射科医生阅读钼靶片发出报告,参照美国放射学会提出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报告系统)做如下报告:BI-RADS 0级 :需要结合其他检查 BI-RADS 1 级 :阴性 BI-RADS 2 级 :良性 BI-RADS 3 级 :良性可能,需短期随访(3-6个月就诊一次) BI-RADS 4 级 :可疑恶性,建议活检 4A: 低度可疑 4B: 中度可疑 4C: 高度但不肯定 BI-RADS 5 级: 高度恶性 BI-RADS 6 级: 已经病理证实恶性 乳腺影像学的BI-RADS分级意义 在最近几年的乳腺影像学有关的文献报告和临床诊断报告中我们经常能看到BI-RADS分级的描述,如果你对这样的影像学分级诊断报告并感到迷惑,那就需要去了解一些关于乳腺BI-RADS分级标准的意义了。BI-RADS(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