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激素专项处方点评指南

激素专项处方点评指南

专项处方点评指南九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处方点评指南

一、概述

糖皮质激素在临床广泛使用,主要用于抗炎、抗毒、抗休克和免疫抑制,其应用涉及临床多个专科。应用糖皮质激素要非常谨慎,正确、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是提高其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关键。其正确、合理应用主要取决于以下两方面:一是治疗适应证掌握是否准确;二是品种及给药方案选用是否正确、合理.

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最中层束状带分泌的一种代谢调节激素。体内糖皮质激素的分泌主要受下丘脑—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轴调节.由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CRH)进入垂体前叶,促进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 ACTH)的分泌,ACTH则可以促进皮质醇的分泌.反过来糖皮质激素在血液中浓度的增加又可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前叶对CRH和ACTH的分泌从而减少糖皮质激素的分泌,ACTH含量的增加也会抑制下丘脑分泌CRH,这是一个负反馈的过程,保证了体内糖皮质激素含量的平衡.内源性糖皮质激素的分泌有昼夜节律性,午夜时含量最低,清晨时含量最高。此外机体在应激状态下,内源性糖皮质激素的分泌量会激增到平时的10倍左右。

1.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

抗炎作用、免疫抑制作用、抗毒素作用、抗休克作用、影响造血系统、中枢兴奋作用、其他:(1)促进胃酸分泌;(2)抑制松果体褪黑素的分泌;(3)减少甲状腺对碘离子的摄取清除和转化。

2. 糖皮质激素的适应证

内分泌系统疾病、风湿性疾病和自身免疫病、呼吸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肾脏系统疾病、严重感染或炎性反应、重症患者(休克)、异体器官移植、过敏性疾病、神经系统损伤或病变、慢性运动系统损伤:如肌腱末端病、腱鞘炎等。

预防治疗某些炎性反应后遗症:应用糖皮质激素可预防某些炎性反应后遗症及手术后反应性炎症的发生,如组织粘连、瘢痕挛缩等.

二、点评依据

1.《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办医政发〔2011〕23号)

2.《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卫医政发〔2011〕11号)

3.《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卫医管发〔2010〕28号)

4.《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09年版基层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三、实施方案

1.抽样标准:处方中含有静脉用或口服给予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处方;

2.抽样频率:1次/月;

3.抽样时间:每月1日到月末;

4.抽样方法:随机抽样或全样本抽样;

5.点评方法:点评所抽取患者的处方或用药医嘱,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点评处方规范性的参照指标"要求内容点评.

四、点评要点

【点评标准】

1.适应证不适宜的;

2.遴选药品不适宜的;

3.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的;

4.用法、用量不适宜的;

5.联合用药不适宜或有配伍禁忌;

6.重复给药的;

7.医师超权限使用糖皮质激素的;

8.其他用药不适宜情况的。

点评表1:糖皮质激素药处方点评工作表点评表2:糖皮质激素不合理处方统计表

点评表1 糖皮质激素药处方点评工作表

医疗机构名称:填表日期:填表人:统计日期:

点评表2 糖皮质激素不合理处方统计表

六、附件

1. 常用糖皮质激素药物(略)

2。附表-常用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强度、效价和等效剂量比

类别药物

对糖皮

质激素

受体的

亲和力

水盐

代谢

(比

值)

糖代谢

(比值)

抗炎作用

(比值)

等效剂

量(mg)

血浆半

衰期

(min)

作用持

续时间

(h)

短效氢化可的

1.00 1.0 1。0 1.0 20。00 90 8—12 可的松0.01 0。8 0。8 0.8 25.00 30 8—12

中效泼尼松0。05 0。8 4.0 3.5 5。00 60 12-36 泼尼松龙 2.20 0.8 4.0 4.0 5.00 200 12-36 甲泼尼龙11。90 0。5 5.0 5。0 4。00 180 12—36 曲安西龙 1.90 0 5。0 5。0 4。00 >200 12-36

长效地塞米松7。10 0

20。

0—30.0

30.0 0.75 100-300 36-54 倍他米松 5.40 0

20。0-30。

25.0-35.0 0.60 100-300 36-54

注:表中水盐代谢、糖代谢、抗炎作用的比值均以氢化可的松为1计;等效剂量以氢化可的松为标准计。参考资料

[1]陈莉,曾文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合理使用,实用药物与临床[J],2012,15(1):39—40。

[2]朱毓纯,杨慧霞。妊娠期糖皮质激素的合理应用,实用妇产科杂志[J],2007,23(10):582—584。

[3]邵丽君。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用药误区和合理应用分析,中外医疗[J],2009,28(29):81-82.

[4]侯淑凤.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合理应用,中国医药指南[J],2010,08(21):39—40.

[5]杨树德.糖皮质激素临床合理应用问题的探讨,中国医药指南[J],2011,09(25):172—173。

[6]王清。应用糖皮质激素注意的几个问题,实用医技杂志[J],2006,13(14):2447-2448。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处方点评指南解答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处方点评指南 一、概述 糖皮质激素在临床广泛使用,主要用于抗炎、抗毒、抗休克和免疫抑制,其应用涉及临床多个专科。应用糖皮质激素要非常谨慎,正确、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是提高其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关键。其正确、合理应用主要取决于以下两方面:一是治疗适应证掌握是否准确;二是品种及给药方案选用是否正确、合理。 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最中层束状带分泌的一种代谢调节激素。体内糖皮质激素的分泌主要受下丘脑-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轴调节。由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CRH)进入垂体前叶,促进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 ACTH)的分泌,ACTH则可以促进皮质醇的分泌。反过来糖皮质激素在血液中浓度的增加又可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前叶对CRH和ACTH的分泌从而减少糖皮质激素的分泌,ACTH含量的增加也会抑制下丘脑分泌CRH,这是一个负反馈的过程,保证了体内糖皮质激素含量的平衡。内源性糖皮质激素的分泌有昼夜节律性,午夜时含量最低,清晨时含量最高。此外机体在应激状态下,内源性糖皮质激素的分泌量会激增到平时的10倍左右。 1.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 抗炎作用、免疫抑制作用、抗毒素作用、抗休克作用、影响造血系统、中枢兴奋作用、其他:(1)促进胃酸分泌;(2)抑制松果体褪黑素的分泌;(3)减少甲状腺对碘离子的摄取清除和转化。 2. 糖皮质激素的适应证 内分泌系统疾病、风湿性疾病和自身免疫病、呼吸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肾脏系统疾病、严重感染或炎性反应、重症患者(休克)、异体器官移植、过敏性疾病、神经系统损伤或病变、慢性运动系统损伤:如肌腱末端病、腱鞘炎等。 预防治疗某些炎性反应后遗症:应用糖皮质激素可预防某些炎性反应后遗症及手术后反应性炎症的发生,如组织粘连、瘢痕挛缩等。 二、点评依据 1.《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办医政发〔2011〕23号) 2.《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卫医政发〔2011〕11号) 3.《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卫医管发〔2010〕28号) 4.《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09年版基层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三、实施方案 1.抽样标准:处方中含有静脉用或口服给予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处方; 2.抽样频率:1次/月; 3.抽样时间:每月1日到月末; 4.抽样方法:随机抽样或全样本抽样; 5.点评方法:点评所抽取患者的处方或用药医嘱,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点评处方规范性的参照指标”要求内容点评。 四、点评要点 【点评标准】 1.适应证不适宜的;

激素专项处方点评指南

专项处方点评指南九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处方点评指南 一、概述 糖皮质激素在临床广泛使用,主要用于抗炎、抗毒、抗休克和免疫抑制,其应用涉及临床多个专科。应用糖皮质激素要非常谨慎,正确、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是提高其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关键。其正确、合理应用主要取决于以下两方面:一是治疗适应证掌握是否准确;二是品种及给药方案选用是否正确、合理. 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最中层束状带分泌的一种代谢调节激素。体内糖皮质激素的分泌主要受下丘脑—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轴调节.由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CRH)进入垂体前叶,促进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 ACTH)的分泌,ACTH则可以促进皮质醇的分泌.反过来糖皮质激素在血液中浓度的增加又可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前叶对CRH和ACTH的分泌从而减少糖皮质激素的分泌,ACTH含量的增加也会抑制下丘脑分泌CRH,这是一个负反馈的过程,保证了体内糖皮质激素含量的平衡.内源性糖皮质激素的分泌有昼夜节律性,午夜时含量最低,清晨时含量最高。此外机体在应激状态下,内源性糖皮质激素的分泌量会激增到平时的10倍左右。 1.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 抗炎作用、免疫抑制作用、抗毒素作用、抗休克作用、影响造血系统、中枢兴奋作用、其他:(1)促进胃酸分泌;(2)抑制松果体褪黑素的分泌;(3)减少甲状腺对碘离子的摄取清除和转化。 2. 糖皮质激素的适应证 内分泌系统疾病、风湿性疾病和自身免疫病、呼吸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肾脏系统疾病、严重感染或炎性反应、重症患者(休克)、异体器官移植、过敏性疾病、神经系统损伤或病变、慢性运动系统损伤:如肌腱末端病、腱鞘炎等。

激素类药物临床使用专项点评制度

激素类药物临床使用专项点评制度 为进一步规范临床抗菌药物使用,减少药物不抗反应,提高药物治疗效果,保障用药安全、有效、经济、落实我院处方点评制度的要求,特制订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专项点评制度。 一、组织管理 激素类药物使用情况专项点评工作在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委员会下设的厨房点评管理小组领导下,由激素药物使用情况专项点评小组成员负责完成,医务处和药剂科共同进行协调。 二、激素类药物临床使用专项点评的依据 专项点评依据《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药品说明书等,结合临床诊断和患者实际应用情况进行点评。 三、激素类使用情况专项点评小组组成 专项点评小组由临床专业,药学专业等具有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并具备丰富的合理用药知识和临床实践的人员组成。 四、点评要求 (一)定期进行专项点评,逐步达到每年不少于 4 次。 (二)抽样方法: 面向全院使用激素类药物的住院患者,根据临床使用的实际情况,按药物或按病区采用随机抽取方法进行评价。 (三)抽样率: 每次不少于30 例。 (四)专项点评小组成员在点评后填写《激素类药物使用情况专项点评表》,点评表评价意见由小组集体讨论,专项点评小组组长签名确认。

(五)专项点评小组汇总点评意见,并向相关科室或处方医生反馈,反馈科室或人员接受后需签字确认。 (六)专项点评小组最终形成评价意见,包括分析报告和整改意见及点评反馈情况汇总,提交医务处或医院质量管理部门。 (七)专项点评中发现问题和持续改进情况,由处方点评管理小组呈报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学委员会 (八)点评要求: 点评工作应坚持科学、公正、务实的原则,有完整、准且的书面记录。、 五、持续改进要求 持续改进一般采用分布运行模式,如遇涉及到医疗安全和质量等急待解决问题时,采用应急处理方式期限改进。 (一)根据点评结果的评价意见与责任医生进行有效沟通,不合理用药问题按要求整改。责任医生对点评评价意见有异议,需说明理由或提供依据,与点评小组共同讨论研究,达成共识。仍有待商榷问题由处方点评专家组召集相关专家进行讨论论证。 (二)已确认待整改问题,仍在同一医生处方(医嘱)中再次出现,或同类问题在所属科室多次出现,提交医务处或医院质量管理部门进行督导整改。 (三)已确认待整改问题,仍无进行有效和持续整改的个人和科室,将点评和反馈结果上报医务处,针对不同情况对科室负责人及相关医师进行约谈,并限期整改。 (四)再次检查仍未整改的个人和科室,由院通报不合理处方(医嘱)情 况,并对责任医师及所在科室予以批评教育。 (五)不合理用药情况纳入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和科室年度考核指标。 (六)定期向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上报激素类药物使用情况专项点评情况,根据点评存在的问题提出质量改进方案,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临床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处方点评指南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处方点评指南 近日,由北京卫生局制定了《北京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一文,现将其中「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处方点评指南」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学习。 概述 糖皮质激素在临床广泛使用,主要用于抗炎、抗毒、抗休克和免疫抑制,其应用涉及临床多个专科。应用糖皮质激素要非常谨慎,正确、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是提高其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关键。其正确、合理应用主要取决于以下两方面:一是治疗适应证掌握是否准确;二是品种及给药方案选用是否正确、合理。 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最中层束状带分泌的一种代谢调节激素。体内糖皮质激素的分泌主要受下丘脑- 垂体前叶- 肾上腺皮质轴调节。由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CRH)进入垂体前叶,促进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的分泌,ACTH 则可以促进皮质醇的分泌。 反过来糖皮质激素在血液中浓度的增加又可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前叶对 CRH 和 ACTH 的分泌从而减少糖皮质激素的分泌,ACTH 含量的增加也会抑制下丘脑分泌CRH,这是一个负反馈的过程,保证了体内糖皮质激素含量的平衡。内源性糖皮质激素的分泌有昼夜节律性,午夜时含量最低,清晨时含量最高。此外机体在应激状态下,内源性糖皮质激素的分泌量会激增到平时的 10 倍左右。 1.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

抗炎作用、免疫抑制作用、抗毒素作用、抗休克作用、影响造血系统、中枢兴奋作用、其他:(1)促进胃酸分泌;(2)抑制松果体褪黑素的分泌;(3)减少甲状腺对碘离子的摄取清除和转化。 2. 糖皮质激素的适应证 内分泌系统疾病、风湿性疾病和自身免疫病、呼吸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肾脏系统疾病、严重感染或炎性反应、重症患者(休克)、异体器官移植、过敏性疾病、神经系统损伤或病变、慢性运动系统损伤:如肌腱末端病、腱鞘炎等。预防治疗某些炎性反应后遗症:应用糖皮质激素可预防某些炎性反应后遗症及手术后反应性炎症的发生,如组织粘连、瘢痕挛缩等。 点评依据 1.《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办医政发〔2011〕23 号) 2.《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卫医政发〔2011〕11 号) 3.《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卫医管发〔2010〕28 号) 4.《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2009 年版基层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实施方案 1. 抽样标准:处方中含有静脉用或口服给予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处方;

糖皮质激素专项点评

糖皮质激素临床使用专项调查 1.调查背景 糖皮质激素在临床各科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广泛应用。其药理作用广泛而复杂,可影响机体糖、脂质、蛋白质、核酸、水和电解质代谢,有强大的抗炎作用、免疫抑制与抗过敏作用、抗毒素作用、抗休克作用,其他还有影响血液与造血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骨骼、结缔组织与皮肤等系统、还有退热作用、增强应激能力等强大的生理作用。 糖皮质激素应用涉及临床多个专科。应用糖皮质激素要非常谨慎,正确、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是提高其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关键。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显著,因此临床不合理应用非常突出,给患者的健康乃至生命造成重大影响。为此,临床药学室根据相关规定要求,开展糖皮质激素临床使用专项调查,旨在通过专项调查,了解我院糖皮质激素临床使用情况,发现临床使用中的不合理问题,及时进行干预,促进其合理应用。 本次专项调查参考《北京市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试行)》(简称“《点评指南》”),制定切合我院实际情况的点评工作表和点评方案,点评依据参考《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简称“《指导原则》”)、《糖皮质激素规范使用手册》(简称“《使用手册》”)等。根据要求,本次调查抽查了2017年6月所有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门急诊处方,从年龄、性别分布、及使用情况等,进行调查分析。

2.数据统计

3.数据分析 根据表1统计提示,我院2017年6月糖皮质激素门急诊处方使用率为8.95%,男性患者使用比例高于女性患者,超过50%使用糖皮质激素处方用于10以下小儿。使用频率最高的为地塞米松注射液,两规格合计接近40%,其次为布地奈德30%和泼尼松片14%。 表2提示,糖皮质激素主要分布在儿科、门急诊和五官科,这也与表1中的年龄、品种分布相符。表3提示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是吸入类药物,这可能与我院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有关,而且环境污染严重,导致各种呼吸道疾病、鼻、咽炎和皮肤病的发病率增高。 4.点评分析 根椐《点评指南》中点评标准,结合调查中发现处方使用糖皮质激素常见、典型、特别的不合理现象作出点评。 4.1适应证不适宜 4.1.1处方药品与临床诊断不符 病例:男性患者,57岁,诊断为寻常型银屑病,从2013年起在门诊治疗,先后使用泼尼松片口服、注射地塞米松和外用氟米松软膏激素治疗。 在《指导原则》和《使用手册》中提及寻常型银屑病尽量避免全身性使用糖皮质激素,甚至把寻常型银屑病列为禁忌症。糖皮质激素有抑制自身免疫的药理作用,但一般不主张用于寻常型银屑病,并不适用于所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可能会诱发脓疱型或红皮病型银屑病。 4.1.2属于滥用糖皮质激素的情况 如:常规用作解热药以降低体温;用于预防输液反应;滥用于慢性疾病;局部治疗滥用。 病例:女性患儿,5岁8个月,诊断为发热查因,处方使用头孢唑林、地塞米松静脉滴注,奥司他韦口服。 病例:女性患儿,5岁11个月,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处方单一使用地塞米松静脉滴注。 《指导原则》规定应严格限制没有明确适应证的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如不能单纯以退热和止痛为目的使用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在抑制炎症、减轻症状的同时,也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处方点评指导123456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处方点评指南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05日作者:点击数:539【字体:小大】 一、概述 糖皮质激素在临床广泛使用,主要用于抗炎、抗毒、抗休克和免疫抑制,其应用涉及临床多个专科。应用糖皮质激素要非常谨慎,正确、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是提高其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关键。其正确、合理应用主要取决于以下两方面:一是治疗适应证掌握是否准确;二是品种及给药方案选用是否正确、合理。 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最中层束状带分泌的一种代谢调节激素。体内糖皮质激素的分泌主要受下丘脑-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轴调节。由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 ne, CRH)进入垂体前叶,促进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 no corticotropic hormo ne, ACTH)的分泌,ACTH 则可以促进皮质醇 的分泌。反过来糖皮质激素在血液中浓度的增加又可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前叶对CRH 和ACTH的分泌从而减少糖皮质激素的分泌,ACTH含量的增加也会抑制下丘脑分泌CRH这是一个负反馈的过程,保证了体内糖皮质激素含量的平衡。内源性糖皮质激素的分泌有昼夜节律性,午夜时含量最低, 清晨时含量最高。此外机体在应激状态下,内源性糖皮质激素的分泌量会激增到平时的10倍左右。 1.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 抗炎作用、免疫抑制作用、抗毒素作用、抗休克作用、影响造血系统、中枢兴奋作用、其他:(1)促进胃酸分泌;(2)抑制松果体褪黑素的分泌;(3)减少甲状腺对碘离子的摄取清除和转化。 2. 糖皮质激素的适应证 内分泌系统疾病、风湿性疾病和自身免疫病、呼吸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肾脏系统疾病、严重感染或炎性反应、重症患者(休克)、异体器官移植、过敏性疾病、神经系统损伤或病变、慢性运动系统损伤:如肌腱末端病、腱鞘炎等。 预防治疗某些炎性反应后遗症:应用糖皮质激素可预防某些炎性反应后遗症及手术后反应性炎症的发生,如组织粘连、瘢痕挛缩等。 二、点评依据 1.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办医政发〔2011〕23 号) 2.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卫医政发〔2011〕11号) 3. 《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卫医管发〔2010〕28号) 4.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09年版基层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三、实施方案 1. 抽样标准:处方中含有静脉用或口服给予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处方;

处方点评指南: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处方点评指南: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处方点评指南 一、概述 糖皮质激素在临床广泛使用,主要用于抗炎、抗毒、抗休克和免疫抑制,其应用涉及临床多个专科。应用糖皮质激素要非常谨慎,正确、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是提高其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关键。其正确、合理应用主要取决于以下两方面:一是治疗适应证掌握是否准确;二是品种及给药方案选用是否正确、合理。 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最中层束状带分泌的一种代谢调节激素。体内糖皮质激素的分泌主要受下丘脑-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轴调节。由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CRH)进入垂体前叶,促进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 ACTH)的分泌,ACTH则可以促进皮质醇的分泌。反过来糖皮质激素在血液中浓度的增加又可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前叶对CRH和ACTH的分泌从而减少糖皮质激素的分泌,ACTH含量的增加也会抑制下丘脑分泌CRH,这是一个负反馈的过程,保证了体内糖皮质激素含量的平衡。内源性糖皮质激素的分泌有昼夜节律性,午夜时含量最低,清晨时含量最高。此外机体在应激状态下,内源性糖皮质激素的分泌量会激增到平时的10倍左右。 1.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 抗炎作用、免疫抑制作用、抗毒素作用、抗休克作用、影响造血系统、中枢兴奋作用、其他:(1)促进胃酸分泌;(2)抑制松果体褪黑素的分泌;(3)减少甲状腺对碘离子的摄取清除和转化。 2. 糖皮质激素的适应证 内分泌系统疾病、风湿性疾病和自身免疫病、呼吸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肾脏系统疾病、严重感染或炎性反应、重症患者(休克)、异体器官移植、过敏性疾病、神经系统损伤或病变、慢性运动系统损伤:如肌腱末端病、腱鞘炎等。 预防治疗某些炎性反应后遗症:应用糖皮质激素可预防某些炎性反应后遗症及手术后反应性炎症的发生,如组织粘连、瘢痕挛缩等。 二、点评依据 1.《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办医政发〔2011〕23号) 2.《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卫医政发〔2011〕11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