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肿瘤药物处方点评指南

抗肿瘤药物处方点评指南

专项处方点评指南:抗肿瘤药物处方点评指南

一、概述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某一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学界一般将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一般所说的癌即指恶性肿瘤。

抗肿瘤药物的主要适应证是:1.对某些全身性肿瘤如白血病、绒毛膜上皮癌、恶性淋巴瘤等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在确诊后应尽早开始应用;2.对多数常见肿瘤如骨及软组织肉瘤、睾丸肿瘤、肺癌和乳腺癌等可在术后作为辅助或巩固治疗,以处理可能存在的远处散播;对某些肿瘤如视网膜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等辅助应用抗肿瘤药可提高放射治疗效果;3.对晚期肿瘤作为姑息治疗,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延长寿命;4.对某些浅表肿瘤如皮肤癌等可试行局部治疗,部分可以治愈。此外,多种抗肿瘤药还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有暂时缓解症状的效果,又可用于防止器官移植的排异反应。

传统上,根据药物来源、化学结构与作用原理,将抗肿瘤药物分为六类(见表1)。

表1 抗肿瘤药物分类

类别缺点

烷化剂能将小的烃基转移到其它分子上的高度活泼的一类化学物质。所含烷基能与细胞的DNA、RNA或蛋白质

中亲核基团起烷化作用,常可形成交叉联结或引起脱

嘌呤,使DNA链断裂,在下一次复制时,又可使碱

基配对错码,造成DNA结构和功能的损害,严重时

可致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选择性不强,对骨髓造血细胞、消化道上皮及生殖细胞有相当的毒性。

抗代谢药与体内生理代谢物的结构类似,可干扰正常代谢物的功能,在核酸合成的水平加以阻断。在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同时,对生长旺盛的正常细胞也有相当的毒性,且易产生抗药性而失去疗效。

抗生素类药物源于各类链霉菌素的产品,通过直接破坏DNA或嵌入

DNA而干扰转录。其药理作用是:直接嵌入DNA分

子,改变DNA模板性质,阻止转录过程,抑制DNA

及RNA合成。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但对S期细胞

有更强的杀灭作用。

毒性较大。

植物来源类药物其抗肿瘤的作用是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多环节来实现,

其机理主要包括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调节肿瘤细

胞信号传导、抑制端粒酶活性和细胞毒作用等。

毒性较大,尤其是对神经系统的

毒性。

激素类药物包括性激素、黄体激素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前两者主要是干扰肿瘤发生的体内激素状态,后一种则可能通过干

扰敏感的淋巴细胞的脂肪代谢,使淋巴细胞溶解、萎缩

而发挥其治疗作用。疗效短暂,单独使用很难达到根治目的。

其他包括靶向治疗类药物、铂类、门冬酰胺酶等。

正确合理地应用抗肿瘤药物是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复发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重要手段,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部分抗肿瘤药物有明显毒副作用,可给人体造成伤害,对抗肿瘤药物的应用要谨慎合理,因而需进行抗肿瘤药处方点评,促进抗肿瘤药的合理使用。

二、点评依据

1.《处方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53号)

2.《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卫医管发[2010]28号)

3.《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卫生部医政司

三、抗肿瘤药物处方点评实施方案

1.抽样标准:抽取诊断包含“肿瘤”、“白血病”或“癌”的处方及用药医嘱单。

2.抽样日:每月1日-月末;

3.抽样频率:1次/月;

4.抽样方法:随机抽样或全样本抽样;

5.点评方法:根据本指南点评所抽取患者的处方或用药医嘱,按要求填写《抗肿瘤药处

方点评工作表》、《抗肿瘤药不合理处方统计表》和《抗肿瘤药处方基本信息统计表》。

四、点评要点

【点评标准】

1.适应证不适宜的;

2.遴选的药品不适宜的;

3.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的;

4.用法、用量不适宜的;

5.溶媒不适宜的;

6.联合用药不适宜的;

7.用药顺序错误的;

8.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的;

9.重复给药的;

10.化疗方案不合理的;

11.医师超权限使用抗肿瘤药的;

12.其它用药不适宜情况的。

五、工作表格

点评表1:抗肿瘤药处方点评工作表

点评表2:抗肿瘤药处方基本信息统计表点评表3:抗肿瘤药不合格处方统计表

点评表4:抗肿瘤药物不合理医嘱点评表

点评表1 抗肿瘤药处方点评工作表

医疗机构名称:病历号:编号:

点评人:医嘱医师:填表时间:年月日

六、附件:常见抗肿瘤化疗指南推荐方案来源

1.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临床实践指南

2. 美国NCCN临床实践指南中文版

3. 汤光,李大魁. 现代临床药物学[M].第二版.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参考资料

[1]陈新谦,金有豫,汤光. 新编药物学[M]. 第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刘新春.实用抗肿瘤药物治疗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3]廖美琳,程刚,储大同,等.NCCN非小细胞肺癌诊断治疗指南(中文版)[EB/OL].2011

[4]张艳华,宁华.抗肿瘤药的配伍与用药安全评价,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J],

2008,8(1):12-14.

[5]侯彬理.抗肿瘤药物的给药方法与护理体会,海峡药学[J], 2008, 20(9): 155-156.

[6]李苏芹,孟玲.抗肿瘤药物静脉用药和配置的相关问题,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J],

2010,03(18):97-98.

[7]张媛媛,童本定,魏青,等. 肿瘤化疗输液不合理用药分析[J], 上海医药,

2010,31(11):487-488.

[8]陈楠,沈平雁, 肿瘤化疗药物与肾脏损害, 临床内科杂志[J], 2003, 20(4): 171-173.

北京市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试行]

附件: 北京市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试行) 目录 第一部分不合理处方点评指南 第二部分专项处方点评指南 一、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病历点评指南 二、血液制品处方点评指南 三、国家基本药物处方点评指南 四、静脉输液处方点评指南 五、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医嘱点评指南 六、抗菌药物围手术期使用病历点评指南 七、抗肿瘤药物处方点评指南 八、妊娠患者处方点评指南 九、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处方点评指南 十、中药注射剂处方点评指南 十一、超说明书用药处方点评指南 十二、抗感冒药处方点评指南

第一部分不合理处方点评指南 一、概述 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处方是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发药凭证的医疗用药的医疗文书。经注册的执业医师在执业地点取得相应的处方权后,根据医疗、预防、保健需要,按照诊疗规范、药品说明书中的药品适应证、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开具处方。目前医药更新快,药品说明书的更新往往具有滞后性。因此,药师应不断学习,与时俱进,随着新规范、新指南、新共识等更新点评方法,不可仅凭借说明书草率判定处方合理性。 二、不合理处方 处方点评结果分为合理处方和不合理处方。不合理处方包括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 三、制定指南的法规依据 1.《处方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53号)及其附件1:处方标准 2.《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卫医政发〔2011〕11号) 3.《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卫医管发〔2010〕28号) 4.《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国中医药医政发〔2010〕57号) 四、判断为不规范处方情况 【点评标准】 1.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内容缺项,书写不规范或者字迹难以辨认的; 2.医师签名、签章不规范或者与签名、签章的留样不一致的; 3.药师未对处方进行适宜性审核的(处方后记的审核、调配、核对、发药栏目无审核调配药师及核对发药药师签名,或者单人值班调剂未执行双签名规定); 4.新生儿、婴幼儿处方未写明日、月龄的; 5.西药、中成药与中药饮片未分别开具处方的; 6.未使用药品规范名称开具处方的; 7.药品的剂量、规格、数量、单位等书写不规范或不清楚的;

抗肿瘤药物专项点评指南

抗肿瘤药物专项点评指南 一、概述 肿瘤就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得某一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得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得新生物。学界一般将肿瘤分为良性与恶性两大类,一般所说得癌即指恶性肿瘤、 抗肿瘤药物得主要适应证就是:1。对某些全身性肿瘤如白血病、绒毛膜上皮癌、恶性淋巴瘤等作为首选得治疗方法,在确诊后应尽早开始应用;2。对多数常见肿瘤如骨及软组织肉瘤、睾丸肿瘤、肺癌与乳腺癌等可在术后作为辅助或巩固治疗,以处理可能存在得远处散播;对某些肿瘤如视网膜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等辅助应用抗肿瘤药可提高放射治疗效果;3、对晚期肿瘤作为姑息治疗,以减轻患者得痛苦,延长寿命;4、对某些浅表肿瘤如皮肤癌等可试行局部治疗,部分可以治愈。此外,多种抗肿瘤药还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有暂时缓解症状得效果,又可用于防止器官移植得排异反应、 传统上,根据药物来源、化学结构与作用原理,将抗肿瘤药物分为六类(见表1)、 表1抗肿瘤药物分类 类别缺点 烷化剂能将小得烃基转移到其它分子上得高度活泼得一类化学物质。所含烷基能与细胞得DNA、RNA或蛋白质 中亲核基团起烷化作用,常可形成交叉联结或引起脱 嘌呤,使DNA链断裂,在下一次复制时,又可使碱基配 对错码,造成DNA结构与功能得损害,严重时可致细 胞死亡。属于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选择性不强,对骨髓造血细胞、消化道上皮及生殖细胞有相当得毒性。 抗代谢药与体内生理代谢物得结构类似,可干扰正常代谢物得功能,在核酸合成得水平加以阻断。在抑制癌细胞生长得同时,对生长旺盛得正常细胞也有相当得毒性,且易产生抗药性而失去疗效。 抗生素类药物源于各类链霉菌素得产品,通过直接破坏DNA或嵌入 DNA而干扰转录。其药理作用就是:直接嵌入DNA分 子,改变DNA模板性质,阻止转录过程,抑制DNA及R NA合成、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但对S期细胞有更强 得杀灭作用、 毒性较大。 植物来源类药物其抗肿瘤得作用就是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多环节来实 现,其机理主要包括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调节肿瘤 细胞信号传导、抑制端粒酶活性与细胞毒作用等、 毒性较大,尤其就是对神经系统 得毒性。 激素类药物包括性激素、黄体激素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前两者主要就是干扰肿瘤发生得体内激素状态,后一种则可能通过干扰 敏感得淋巴细胞得脂肪代谢,使淋巴细胞溶解、萎缩而发 挥其治疗作用。疗效短暂,单独使用很难达到根治目得。 其她包括靶向治疗类药物、铂类、门冬酰胺酶等。

抗肿瘤药物处方点评指南

抗肿瘤药物处方点评指南 一、概述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某一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学界一般将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一般所说的癌即指恶性肿瘤。 抗肿瘤药物的主要适应证是:1.对某些全身性肿瘤如白血病、绒毛膜上皮癌、恶性淋巴瘤等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在确诊后应尽早开始应用;2.对多数常见肿瘤如骨及软组织肉瘤、睾丸肿瘤、肺癌和乳腺癌等可在术后作为辅助或巩固治疗,以处理可能存在的远处散播;对某些肿瘤如视网膜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等辅助应用抗肿瘤药可提高放射治疗效果;3.对晚期肿瘤作为姑息治疗,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延长寿命;4.对某些浅表肿瘤如皮肤癌等可试行局部治疗,部分可以治愈。此外,多种抗肿瘤药还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有暂时缓解症状的效果,又可用于防止器官移植的排异反应。 传统上,根据药物来源、化学结构与作用原理,将抗肿瘤药物分为六类(见表1)。 表1 抗肿瘤药物分类 类别作用机理缺点 烷化剂能将小的烃基转移到其它分子上的高度活泼的一类化学物质。所含烷基能与细胞的DNA、RNA或蛋白质 中亲核基团起烷化作用,常可形成交叉联结或引起脱 嘌呤,使DNA链断裂,在下一次复制时,又可使碱 基配对错码,造成DNA结构和功能的损害,严重时 可致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选择性不强,对骨髓造血细胞、消化道上皮及生殖细胞有相当的毒性。 抗代谢药与体内生理代谢物的结构类似,可干扰正常代谢物的功能,在核酸合成的水平加以阻断。在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同时,对生长旺盛的正常细胞也有相当的毒性,且易产生抗药性而失去疗效。 抗生素类药物源于各类链霉菌素的产品,通过直接破坏DNA或嵌入 DNA而干扰转录。其药理作用是:直接嵌入DNA分 子,改变DNA模板性质,阻止转录过程,抑制DNA 及RNA合成。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但对S期细胞 有更强的杀灭作用。 毒性较大。 植物来源类药物其抗肿瘤的作用是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多环节来实现, 其机理主要包括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调节肿瘤细 胞信号传导、抑制端粒酶活性和细胞毒作用等。 毒性较大,尤其是对神经系统的 毒性。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专项点评制度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专项点评制度 为进一步规范临床抗肿瘤药物的应用,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提髙药物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落实我院处方点评制度的要求,特修订我院抗肿瘤药物临床使用专项点评制度。 一、组织管理 抗肿瘤药物临床使用情况专项点评工作由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设的处方点评管理组负责组织,抗肿瘤药物专项点评组成员进行实施,医务处、药学部共同协调相关工作。 二、抗肿瘤药物临床使用专项点评的依据 专项点评依据《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原则》、药品说明书、NCCN发布的临床指南等,结合临床诊断和患者实际应用情况进行点评。 三、抗肿瘤药物使用情况专项点评组组成 专项点评组由临床肿瘤化疗专业、药学专业、护理专业等专业高级技术职称并具备丰富的合理用药知识和临床实践的人员组成。 四、点评要求 (一)每年不少于4次专项点评。 (二)抽样方法:面向全院使用抗肿瘤药物的住院患者,根据临床使用的实际情况,按药物或按病区采用随机抽取方法进行评价。 (三)抽样数量:每次不少于30例。 (四)专项点评组成员在点评后填写《抗肿瘤药物使用情况专项点评

表》,双人复核并签名。点评表评价意见由小组集体讨论,专项点评组组长签名确认。 (五)专项点评组汇总点评意见,并向相关科室或处方医生、调剂药师反馈,反馈科室或人员接收后需签字确认。 (六)专项点评组最终形成评价意见,包括分析报告和整改建议及点评反馈情况汇总,提交医院处方点评管理小组。医院处方点评管理组负责将评价意见提交医务处、药学部、及相关临床科室。 (七)专项点评中发现问题和持续改进情况,由处方点评管理组呈报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 (A)点评工作应坚持科学、公正、务实的原则,有完整、准确的书面记录。 五、持续改进要求 持续改进一般采用分步运行模式,如遇涉及到医疗安全和质量等急待解决问题时,应限期改进。 (一)根据点评结果的评价意见与责任医生、药师进行有效沟通, 不合理用药问题按要求整改。责任医生、药师对点评评价意见有异议, 需说明理由或提供依据,与专项点评小组共同讨论研究,达成共识。仍有待商榷问题由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处方点评小组召集相关专家进行讨论论证。 (二)已确认待整改问题,仍在同一医生处方(医嘱)中再次出现,或同类问题在所属科室多次出现,提交专业组负责人及科主任, 由科主任进行督导整改。 (三)已确认待整改问题,仍无进行有效和持续整改的个人和科室,

处方点评工作制度

处方点评工作制度 处方点评是医院持续医疗质量改进和药品临床应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临床药物治疗学水平的重要手段,根据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为进一步提高我院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结合我院实际修订处方点评工作制度。 一、医院处方点评工作小组每月随机抽取门诊处方100张,住院医嘱30份,根据相关法规、技术规范、对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及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宜性(用药适应症、药物选择、给药途径、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进行评价,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作为重点进行督查。 二、每季度进行处方专项点评和分析(包括抗菌药物、抗肿瘤药物、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品等)。 三、工作小组在处方点评工作过程中发现严重不合理处方时,及时通知医教部和药学部处理。对处方点评结果及时在全院进行公示和通报,必要时通知到医师本人。 四、处方点评专家组定期对医院处方点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对复杂的、存在争议的问题组织医院相关专家进行讨论,提出参考意见和结论。 五、处方点评结果分为合理处方和不合理处方,不合理处方分为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

(一)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判定为不规范处方: 1. 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内容缺项,书写不规范或者字迹难以辨认的; 2. 医师签名、签章不规范或者与签名、签章的留样不一致的; 3. 药师未对处方进行适宜性审核的(处方后记的审核、调配、核对、发药栏目无审核调配药师及核对发药药师签名,或者单人值班调剂未执行双签名规定); 4. 新生儿、婴幼儿处方未写明日、月龄的; 5. 西药、中成药与中药饮片未分别开具处方的; 6. 未使用药品规范名称开具处方的; 7. 药品的剂量、规格、数量、单位等书写不规范或不清楚的; 8. 用法、用量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的; 9. 处方修改未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或药品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和再次签名的; 10. 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的; 11. 单张门急诊处方超过五种药品的; 12. 无特殊情况下,门诊处方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超过3日用量,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下需要适当延长处方用量未注明理由的; 13. 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处方未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 14. 医师未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

抗肿瘤药物医嘱点评分析

抗肿瘤药物医嘱点评分析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绝大多数抗肿瘤药物的安全范围小、选择性低,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组织、器官产生毒副作用。若使用不当可能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正确合理地应用抗肿瘤药物是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复发率和药物毒副作用发生率的重要手段。因此,对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及潜在的用药失误进行防范,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临床药学室对本院抗肿瘤药物医嘱进行点评分析,旨在了解我院抗肿瘤药物使用情况及提高抗肿瘤药物的合理应用率。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选取2020年1月一2021年10月在我院肿瘤患者住院的病历共1105份。 1.2参考依据药品说明书、《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0版)》、“NCCN 临床实践指南”、“抗肿瘤药物处方点评指南”、《新编药物学(第17版)》、“306种注射剂临床应用检索”等 2、结果 2.1抗肿瘤药物使用情况 1105份医嘱中涉及的抗肿瘤药物共29种,用量前5名的药品为通关藤胶囊、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卡培他滨片、华蟾素胶囊、鸦胆子油乳注射液, 详见表1

2.2抗肿瘤药物不合理医嘱分类本次调查中发现抗肿瘤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集中在用法用量不适宜、溶媒不适宜及溶媒量不适宜,其中用法用量不适宜占90.26%,使用量前5位中的通关藤胶囊及卡培他滨片问题较多。详见表2 3、讨论 3.1通过本次调查分析发现,中药抗肿瘤药物、抗代谢抗肿瘤药物及抗生素类抗肿瘤药物为我院抗肿瘤药物的主体。其中中药抗肿瘤药物在辅助治疗中使用量较大,这可能与中药抗肿瘤药物有一定的疗效、副作用较少及有调节免疫功能有关。 3.2不合理医嘱点评 3.2.1 用法用量不适宜的 本次调查发现用法用量不适宜的情况最普遍,占90.26%。药物治疗的方案、剂量、用法及疗程都是通过循证医学做出的评估。合适的给药剂量是指既能产生明显的疗效、又可使不良反应最少或程度最低的剂量。治疗不足无法获得期望的疗效,同时容易导致肿瘤细胞耐药,给后继治疗带来困难;过度治疗易产生药物蓄积而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增加病人的痛苦,甚至缩短患者生存期。 3.2.1.1 352例患者使用通关藤胶囊中有307例单次剂量少于1.76毫克(8粒),说明书规定用量为一次8-10粒,每日3次。虽然患者同时在使用化学抗肿瘤药物进行治疗,中药抗肿瘤药物为辅助治疗,但是不足量的药物使用并不能起到应有的疗效,反而造成药物的浪费及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 3.2.1.2卡培他滨的推荐剂量为按体表面积计算:1250mg/m2,每日2次口服(早晚各1次;相当于每日总剂量2500mg/m2)。本次调查发现外科二区93例次使用卡培他滨片的用法为每日一次,口服日总量 2.5g,多个不同的患者使用同

xx处方点评实施细则(2023)(1)

xx处方点评实施细则 为确保医院合理用药检查工作顺利开展,进一步提高医院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根据《xx处方点评制度》(2023年修订)文件要求,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点评处方的抽样方法 1、门诊处方:每月抽取4个主要临床科室,通过逸曜合理用药软件每月随机抽取月总处方数量1‰的处方数,若理论计算抽取处方数小于100张则按抽取处方绝对数100张计算随机抽取。 2、急诊处方:每个主要临床科室,通过逸曜合理用药软件每月随机抽取月总处方数量1‰的处方数,若理论计算抽取处方数小于100张则按抽取处方绝对数100张计算随机抽取。 3、病区用药医嘱:每月抽取4个主要临床科室,从每月全部出院病历中通过逸曜合理用药软件采用随机抽取病历号的方法按月出院病历数的1%计算随机抽取病历(病区用药医嘱单),若理论抽样数小于30份则实际按30份计算随机抽取病历。 4、专项点评处方(含病区用药医嘱): (1)门诊抗菌药物:通过逸曜合理用药软件按月门诊开具抗菌药物处方医生总数的25%随机抽取产生点评处方医生名单,再从点评处方医生名单中随机抽取每位医生开具抗菌药物处方50张(若医生开具的抗菌药物处方数小于50张,则全部抽取)。 (2)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每月抽取病区全部病历(病区用药医嘱)。 (3)国家重点监控专项:通过HIS统计每月药品消耗金额排名前20位的品规(同一通用名如规格、厂家、剂型不同,须分开计算品规数),从中选取国家重点监控药品,再从中随机抽取

(抽取时用药科室覆盖率应≥90%)每个药物门急诊处方不得少于50张(实际处方数少于50张时则抽取全部处方)、住院病历不少于30份(实际病历数少于30份时则抽取全部病历)。点评内容按《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卫医管发〔2010〕28号)要求,对处方(含医嘱)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宜性(用药适应症、药物选择、给药途径、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进行评价。 (4)抗菌药物专项:通过HIS统计药品消耗金额和使用量分别排名前10位的药品,通过逸曜合理用药软件随机抽取门急诊处方不得少于100张(实际处方数少于100张时则抽取全部处方)、住院病历不少于30份(实际病历数少于30份时则抽取全部病历)。 (5)抗肿瘤药物专项:通过逸曜合理用药软件每月随机抽取门急诊处方不得少于100张(实际处方数少于100张时则抽取全部处方)、住院病历不少于30份(实际病历数少于30份时则抽取全部病历)。 (6)其他专项:例如肠外营养药品、血液制品、麻精药品专项等如有上级文件则按文件要求抽取,如无则根据每年需要选取专项点评,每个专项通过逸曜合理用药软件每月随机抽取门急诊处方不得少于100张(实际处方数少于100张时则抽取全部处方)、住院病历不少于30份(实际病历数少于30份时则抽取全部病历)。 二、点评处方的评判标准 1、药品说明书 2、《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 3、《中国国家处方集》 4、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23第二季度抗肿瘤药物专项点评报告

2023年第二季度抗肿瘤药物专项点评报告 为提高我院肿瘤合理用药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维护肿瘤患者健康权益,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处方管理办法》、《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1年版)》及《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医疗机构处方审核规范》、《抗肿瘤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管理指标(2021年版)》等有关规定要求,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工作组对抗肿瘤药物的使用率、使用金额占比、抗肿瘤药物处方合理率、门诊患者抗肿瘤药物处方干预成功率、住院患者抗肿瘤药物医嘱干预成功率、住院患者抗肿瘤药物严重或新的不良反应报告率,2023年第二季度点评结果汇总如下: 一、抗肿瘤药物的使用金额占比 (一)%100总金额 同期物使用抗肿占使用抗⨯= 药物使用总金额 瘤药比金额肿瘤药物 (二)%100同期金抗瘤药抗瘤药⨯= 抗肿瘤药物使用总金额 额 物使用限制使用级物使用金额占比限制使用级 (三) % 100使用总同期使用金瘤抗占使用抗⨯= 金额抗肿瘤药物额 药物肿普通使用级比金额肿瘤药物普通使用级 图 12023年抗肿瘤药物使用金额占比趋势图

二、抗肿瘤药物不合理医嘱列表 年第二季度不合格列表 表 2 2023 表 3 抗肿瘤药物医嘱季度合格率 四、分析与讨论 2023年第二季度,随机抽取120份抗肿瘤药物医嘱,其中合格医嘱有118例,占98.33%。不合格医嘱有2例。

医嘱不合理原因及改进措施:①贝硼替佐米适应症不适宜。根据药品说明书、《临床用药须知》、《新编药物学》以及《中国国家处方集(2010版)》,硼替佐米适应症为多发性骨髓瘤、套细胞淋巴瘤,不建议超说明书用药或超说明书用药之前应超说明书用药备案。②硫酸长春新碱主要通过抑制微管蛋白的聚合而影响纺锤体微管的形成。使有丝分裂停止于中期发挥抗肿瘤作用,用于多种肿瘤的治疗。成人剂量1-2 mg(或1.4 mg/m2)最大不大于2 mg,年龄大于65岁者,最大每次1 mg。儿童75μg/kg或2 mg/m2,每周一次静脉注射或冲入。联合化疗是连用2周为一周期。此外,使用时应注意:①伊曲康哩有阻碍肝细胞色素P4503A的作用,长春新碱通过肝细胞色素P4503A代谢,合用可使长春新碱代谢受抑制,增加本品肌肉神经系统的副作用。②硫酸长春新碱与含伯的抗恶性肿瘤剂合用,可能增强第8对脑神经障碍。③硫酸长春新碱与L-天冬酰胺酶合用,可能增强神经系统及血液系统的障碍;为将毒性控制到最小,可将硫酸长春新碱在L-天冬酰胺酶给药前12-24h以前使用。 ④可阻止甲氨蝶吟从细胞内渗出,提高后者的细胞内浓度,故常先注射本品,再用甲氨蝶吟。⑤与异烟暇、脊髓放射治疗合用可加重神经系统毒性。⑥肝肾功能损伤患者适当调整剂量。⑦本品有周围神经毒性,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周围血象、肝、肾功能,注意观察心率、肠鸣音及肌腱反射等;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⑧给药方式为静脉注射,禁止肌内、皮下或鞘内注射,注入静脉时避免日光直接照射。⑨如果漏用药物时间较短,尽快补用,但如果快到下一次用药时间(超过两次正常用药间隔时间的一半),跳过此次漏用的剂量,直接于下一次用药时间使用,切记不可一次使用两倍剂量,以免引起毒性反应。 抗肿瘤药物治疗是肿瘤整体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抗肿瘤药物治疗应行之有据、规范合理,依据业内公认的临床诊疗指南、规范或专家共识实施治疗,确保药物适量、疗程足够,不宜随意更改,避免治疗过度或治疗不足。制订化疗方案时不仅要考虑患者的肿瘤病理类型、分期、耐受性、分子生物学特征及既往治疗情况,还需考虑药物的相容性及配伍、药物稳定性、给药顺序、给药时间、输注速度等。化疗作为抗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大大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限,但抗肿瘤药物存在诸多不合理使用现象,如治疗方案不规范、随意减少药物剂量等,药物剂量大小与效应强弱相关,剂量太小未达到治疗效果,当剂量超过一定范围时易发生不良反应。 四、改进措施 1.若发现医生下医嘱存在未备案的超说明书用药现象,应提醒医生向药学部超说明书用药申请。 2.临床药师提升自己专业知识,积极参与MDT、临床会诊等,并为医生提供有价值的用药方案。 3.是否按说明书各项目中的内容使用药物,很可能会直接关系到药品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医生应按说明书下医嘱。 4.药学部加强抗肿瘤化疗药物的用药监测以及有关临床用药指南、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相关知识的培训。 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工作组 2023年7月10日

北京市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试行)

北京市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试行) 1 附件: 北京市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试行) 目录 第一部分不合理处方点评指南 第二部分专项处方点评指南 一、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病历点评指南 二、血液制品处方点评指南 三、国家基本药物处方点评指南 四、静脉输液处方点评指南 五、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医嘱点评指南 六、抗菌药物围手术期使用病历点评指南 七、抗肿瘤药物处方点评指南 八、妊娠患者处方点评指南 九、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处方点评指南 十、中药注射剂处方点评指南 十一、超说明书用药处方点评指南 十二、抗感冒药处方点评指南 第一部分不合理处方点评指南 一、概述 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处方是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发药凭证的医疗用药的医疗文书。经注册的执业医师在执业地点取得相应的处方权后,根据医疗、预防、保健需要,按照诊疗规范、药品说明书中的药品适应证、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开具处方。目前医药更新快,药品说明书的更新往往具有滞后性。因此,药师应不断学习,与时俱进,随着新规范、新指南、新共识等更新点评方法,不可仅凭借说明书草率判定处方合

理性。 二、不合理处方 处方点评结果分为合理处方和不合理处方。不合理处方包括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 三、制定指南的法规依据 1.《处方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53号)及其附件1:处方标准 2.《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卫医政发〔2011〕11号) 3.《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卫医管发〔2010〕28号) 4.《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国中医药医政发〔2010〕57号) 四、判断为不规范处方情况 【点评标准】 1.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内容缺项,书写不规范或者字迹难以辨认的; 2.医师签名、签章不规范或者与签名、签章的留样不一致的; 3.药师未对处方进行适宜性审核的(处方后记的审核、调配、核对、发药栏目无审核调配药师及核对发药药师签名,或者单人值班调剂未执行双签名规定); 4.新生儿、婴幼儿处方未写明日、月龄的; 5.西药、中成药与中药饮片未分别开具处方的; 6.未使用药品规范名称开具处方的; 7.药品的剂量、规格、数量、单位等书写不规范或不清楚的; 8.用法、用量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的; 9.处方修改未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或药品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和再次签名的; 10.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的; 11.单张门急诊处方超过五种药品的; 12.无特殊情况下,门诊处方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超过3日用量,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下需要适当延长处方用量未注明理由的; 13.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

医院处方点评实施方案(具体分工)

为进一步提高我院处方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国家《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 动方案》等规范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现制订我院处方点评实施方案如下: 1.成立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负责为处方点评工作提供技术咨询及决策。 2.成立处方点评工作组,由医务科、药剂科、医院感染管理科共同协作、分工,设置专人负责开展处方点评工作。 (一)处方点评工作每月实施1次,点评结果跟科室绩效挂钩,计算到科室医疗质量分。 (二)处方点评数量与点评对象 1.每月抽查至少100张门急诊处方(其中自费处方很多于20张),30份以上出院病历医嘱点评。 2.加强抗菌药物专项点评。每月对25%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生,其处方和医嘱点评很多于50份/人。加强对重点科室重点病例的用药监控,包括:感染性疾病科、外科、呼吸科、心 内科、肿瘤科、神经科、ICU、清洁切口手术和介入治疗病例的预防用药检查。 3.开展其他特殊药物和病种的用药监控。每月对激素类、毒麻精神类药物、抗肿瘤药、超说明书用药、静脉营养药,临床路径管理病种用药点评。毒麻精神类处方很多于30份,静脉营养药处方很多于20份,激素类处方很多于20份,抗肿瘤药分级管理很多于20份,诊疗规范(含传染病诊疗规范的检查)和临床路径病例医嘱点评各很多于30例。 4.根据需要,临时增加对特殊药物的监控点评。 (三)处方点评职责分工与协调管理 1.药剂科每月点评内容:毒麻精神类处方很多于30份;静脉营养药处方很多于20份。查门诊急诊医生抗生素类处方,每人很多于30份;内科线临床住院科室抗生素点评,每科查70份(住院病例不足可用门诊处方代替)。 2.医务科每月点评内容:门诊急诊的普通药物处方100份(其中自费处方很多于20张,

抗肿瘤药物处方点评指南

专项处方点评指南:抗肿瘤药物处方点评指南 一、概述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某一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学界一般将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一般所说的癌即指恶性肿瘤。 抗肿瘤药物的主要适应证是:1.对某些全身性肿瘤如白血病、绒毛膜上皮癌、恶性淋巴瘤等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在确诊后应尽早开始应用;2.对多数常见肿瘤如骨及软组织肉瘤、睾丸肿瘤、肺癌和乳腺癌等可在术后作为辅助或巩固治疗,以处理可能存在的远处散播;对某些肿瘤如视网膜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等辅助应用抗肿瘤药可提高放射治疗效果;3.对晚期肿瘤作为姑息治疗,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延长寿命;4.对某些浅表肿瘤如皮肤癌等可试行局部治疗,部分可以治愈。此外,多种抗肿瘤药还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有暂时缓解症状的效果,又可用于防止器官移植的排异反应。 传统上,根据药物来源、化学结构与作用原理,将抗肿瘤药物分为六类(见表1)。 表1 抗肿瘤药物分类 类别缺点 烷化剂能将小的烃基转移到其它分子上的高度活泼的一类化学物质。所含烷基能与细胞的DNA、RNA或蛋白质 中亲核基团起烷化作用,常可形成交叉联结或引起脱 嘌呤,使DNA链断裂,在下一次复制时,又可使碱 基配对错码,造成DNA结构和功能的损害,严重时 可致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选择性不强,对骨髓造血细胞、消化道上皮及生殖细胞有相当的毒性。 抗代谢药与体内生理代谢物的结构类似,可干扰正常代谢物的功能,在核酸合成的水平加以阻断。在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同时,对生长旺盛的正常细胞也有相当的毒性,且易产生抗药性而失去疗效。 抗生素类药物源于各类链霉菌素的产品,通过直接破坏DNA或嵌入 DNA而干扰转录。其药理作用是:直接嵌入DNA分 子,改变DNA模板性质,阻止转录过程,抑制DNA 及RNA合成。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但对S期细胞 有更强的杀灭作用。 毒性较大。 植物来源类药物其抗肿瘤的作用是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多环节来实现, 其机理主要包括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调节肿瘤细 胞信号传导、抑制端粒酶活性和细胞毒作用等。 毒性较大,尤其是对神经系统的 毒性。 激素类药物包括性激素、黄体激素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前两者主要是干扰肿瘤发生的体内激素状态,后一种则可能通过干 扰敏感的淋巴细胞的脂肪代谢,使淋巴细胞溶解、萎缩 而发挥其治疗作用。疗效短暂,单独使用很难达到根治目的。 其他包括靶向治疗类药物、铂类、门冬酰胺酶等。

抗肿瘤药物专项点评指南之欧阳法创编

抗肿瘤药物专项点评指南一、 一、概述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某一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学界一般将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一般所说的癌即指恶性肿瘤。 抗肿瘤药物的主要适应证是:1.对某些全身性肿瘤如白血病、绒毛膜上皮癌、恶性淋巴瘤等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在确诊后应尽早开始应用;2.对多数常见肿瘤如骨及软组织肉瘤、睾丸肿瘤、肺癌和乳腺癌等可在术后作为辅助或巩固治疗,以处理可能存在的远处散播;对某些肿瘤如视网膜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等辅助应用抗肿瘤药可提高放射治疗效果;3.对晚期肿瘤作为姑息治疗,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延长寿命;4.对某些浅表肿瘤如皮肤癌等可试行局部治疗,部分可以治愈。此外,多种抗肿瘤药还具有免疫抑制

作用,可用于治疗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有暂时缓解症状的效果,又可用于防止器官移植的排异反应。 传统上,根据药物来源、化学结构与作用原理,将抗肿瘤药物分为六类(见表1)。 表1 抗肿瘤药物分类 类别作用机理缺点 烷化剂能将小的烃基转移到其它分子上的高度活泼的一类化学物质。所含烷基能 与细胞的DNA、RNA或蛋白质中亲核 基团起烷化作用,常可形成交叉联结 或引起脱嘌呤,使DNA链断裂,在下 一次复制时,又可使碱基配对错码, 造成DNA结构和功能的损害,严重时 可致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周期非特异 性药物。选择性不强,对骨髓造血细胞、消化道上皮及生殖细胞有相当的毒性。 抗代谢药与体内生理代谢物的结构类似,可干扰 正常代谢物的功能,在核酸合成的水平 加以阻断。 在抑制癌细胞生长的 同时,对生长旺盛的 正常细胞也有相当的 毒性,且易产生抗药 性而失去疗效。 抗生素类药物源于各类链霉菌素的产品,通过直接破 坏DNA或嵌入DNA而干扰转录。其 药理作用是:直接嵌入DNA分子,改 变DNA模板性质,阻止转录过程,抑 制DNA及RNA合成。属周期非特异 性药物,但对S期细胞有更强的杀灭 作用。 毒性较大。 植物来源类药物其抗肿瘤的作用是通过多靶点、多途 径、多环节来实现,其机理主要包括逆 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调节肿瘤细胞 信号传导、抑制端粒酶活性和细胞毒作 用等。 毒性较大,尤其是对 神经系统的毒性。 激素类药物包括性激素、黄体激素与肾上腺皮质激 素,前两者主要是干扰肿瘤发生的体内 激素状态,后一种则可能通过干扰敏感 的淋巴细胞的脂肪代谢,使淋巴细胞溶 解、萎缩而发挥其治疗作用。 疗效短暂,单独使用 很难达到根治目的。 其他包括靶向治疗类药物、铂类、门冬酰胺酶等。

重庆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试行

重庆市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试行) 目录 第一部分不合理处方点评指南 第二部分专项处方点评指南 一、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病历点评指南 二、血液制品处方点评指南 三、国家基本药物处方点评指南 四、静脉输液处方点评指南 五、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医嘱点评指南 六、抗菌药物围手术期使用病历点评指南 七、抗肿瘤药物处方点评指南 八、妊娠患者处方点评指南 九、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处方点评指南 十、中药注射剂处方点评指南

十一、超说明书用药处方点评指南十二、抗感冒药处方点评指南

第一部分不合理处方点评指南 一、概述 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处方是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发药凭证的医疗用药的医疗文书。经注册的执业医师在执业地点取得相应的处方权后,根据医疗、预防、保健需要,按照诊疗规范、药品说明书中的药品适应证、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开具处方。目前医药更新快,药品说明书的更新往往具有滞后性。因此,药师应不断学习,与时俱进,随着新规范、新指南、新共识等更新点评方法,不可仅凭借说明书草率判定处方合理性。 二、不合理处方 处方点评结果分为合理处方和不合理处方。不合理处方包括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 三、制定指南的法规依据 1.《处方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53号)及其附件1:处方标准 2.《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卫医政发〔2011〕11号) 3.《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卫医管发〔2010〕28号) 4.《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国中医药医政发〔2010〕57号) 四、判断为不规范处方情况 【点评标准】 1.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内容缺项,书写不规范或者字迹难以辨认的; 2.医师签名、签章不规范或者与签名、签章的留样不一致的; 3.药师未对处方进行适宜性审核的(处方后记的审核、调配、核对、发药栏目无审核调配药师及核对发药药师签名,或者单人值班调剂未执行双签名规定); 4.新生儿、婴幼儿处方未写明日、月龄的; 5.西药、中成药与中药饮片未分别开具处方的; 6.未使用药品规范名称开具处方的; 7.药品的剂量、规格、数量、单位等书写不规范或不清楚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