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处方点评要点指南

处方点评要点指南

处方点评指南

处方点评结果分为合理处方和不合理处方。不合理处方分为不规范处方、不适宜处方和超常处方。各具体和点评要点见下表格。

(一)不规范处方。

类型点评要点

1、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内容缺项,书写不规范或者字迹难以辨认的;前记书写完整,正文内容以Rp或R标示,分列药品名称、剂型、规格、数量、用法用量,划一斜线以示处方完毕;书写不规范或者字迹难以辨认指书写位置与格式不对应,字迹经两位经办人不能准确识别。

2、医师签名、签章不规范或者与签名、签章的留样不一致的;医师应当在注册的医疗机构签名留样或者专用签章备案后,方可开具处方,签名或签章式样改变应重新备案

3、药师未对处方进行适宜性审核的(处方后记的审核、调配、核对、发药栏目无审核调配药师及核对发药药师签名,或者单人值班调剂未执行双签名规定);适宜性审核内容包括:规定做皮试的药品,处方医师是否注明过敏试验及结果判定;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的相符性;剂量、用法的正确性;选用剂型与给药途径的合理性;是否有重复给药现象;是否有潜在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其他用药不适宜情况

4、新生儿、婴幼儿处方未写明日、月龄的;从出生到1个月用日龄表示;大于1个月、小于12个月用月龄表示;大于1岁、小于3岁用年龄加月龄表示;体质弱、体重轻的要求写明体重

新生儿期:出生-28天;婴儿期:出生后-1周岁,包括新生儿期;幼儿期:1-3岁

5、西药、中成药与中药饮片未分别开具处方的;西药和中成药可以分别处方开具,也可开具一张处方;中药饮片应单独开具处方

6、未使用药品规范名称开具处方的;药品名称应当使用规范的中文名称书写,即药品通用名称、新活性化合物的专利药品名称和复方制剂药品名称;可以使用由卫生部公布的药品习惯名称;没有中文名称的可以使用规范的英文名称书写;拉丁文不再使用,不准使用自行编制的药品中、英文缩写或者代号;医疗机构制剂的名称必须与批准的名称一致

7、药品的剂量、规格、数量、单位等书写不规范或不清楚的;药品剂量与数量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剂量应当使用法定剂量单位;重量单位以克为单位时,单位可以省略,其他单位必须注明;小数点后不应出现拖尾的0,如5.0g

8、用法、用量使用“遵医嘱”、“自

用”等含糊不清字句的;

用法用量不得出现“遵医嘱”、“自用”等用法

9、处方修改未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或药品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和再次签名的;处方如需修改,应当在修改处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药品超剂量用法时应当注明原因并签名

10、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的;除特殊情况外,应当注明诊断,特殊情况是指注明临床诊断对个别患者治疗造成不利或涉及患者隐私

11、单张门急诊处方超过五种药品的;开具西药、中成药处方,每一种药品应当另起一行,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输液溶媒及药品均分别计数,中药饮片不受此限制;一般门诊处方应避免不合理使用大处方;对少数需超5种,医师应当注明原因并再次签名

12、无特殊情况下,门诊处方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超过3日用量,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下需要适当延长处方用量未注明理由的;慢性病、老年病:一般指需要长期或较长时间服药,期间不需要检测检查,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特殊情况如:行动不便者、肿瘤患者的辅助用药,外地患者当地无此药等,一般以不超过30日用药为限

原则:必须充分评估病情稳定性及所用药品的适宜性,抗菌药物(抗结核药除外)及特殊管理药品不宜延长处方量

13、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处方未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

合格后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调剂资格;

医师应当按照卫生部制定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开具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

门(急)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需长期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首诊医师应当亲自诊查患者,建立相应的病历,要求其签署《知情同意书》;病历中应当留存下列材料复印件:二级以上医院开具的诊断证明;患者户籍簿、身份证或者其他相关有效身份证明文件。

除需长期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门(急)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外,麻醉药品注射剂仅限于医疗机构内使用;

为门(急)诊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为一次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日常用量;

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为一次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日常用量。哌醋甲酯用于治疗儿童多动症时,每张处方不得超过15日常用量;

第二类精神药品一般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对于慢性病或某些特殊情况的患者,处方用量可以适当延长,医师应当注明理由;

为门(急)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日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15日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

为住院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应当逐日开具,每张处方为1日常用量;

对于需要特别加强管制的麻醉药品,盐酸二氢埃托啡处方为一次常用量,仅限于二级以上医院内使用;盐酸哌替啶处方为一次常用量,仅限于医疗机构内使用。医疗机构应当要求长期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门(急)诊癌症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每3个月复诊或者随诊一次;

癌痛患者确需使用吗啡制剂时,可由医师根据病情需要和耐受情况决定其吗啡制剂的使用剂量。

14、医师未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的; 医师未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的;

15、未按要求标注药物调剂、使用等特殊要求的。有配伍禁忌和超剂量使用时,应当在药品上方再次签名;处方用法用量紧随剂数之后,包括每日剂量、采用剂型(水煎煮、酒泡、打粉、制丸、装胶囊等)、每剂分几次服用、用药方法(内服、外用等)、服用要求(温服、凉服、顿服、慢服、饭前服、饭后服、空腹服等)等内容

(二)用药不适宜处方。

类型点评要点

1、适应证不适宜的;适应证是指药物根据其用途,采用准确的表述方式,明确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缓解或者辅助治疗某种疾病或者症状。在制定治疗方案和开具处方时,药物的适应证应与患者病理、病因、病情、临床诊断相符合;

处方开具药品的【适应症】/【功能主治】/【作用与用途】与临床诊断或病情不符。

2、遴选的药品不适宜的;“选用的药品不适宜”是指患者有使用某类药物的指征,但选用的药物相对于老年、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以及肝、肾功能不全的某些患者,存有潜在的不良反应或安全隐患等情况;

处方开具药品是特殊人群如妊娠期妇女、哺乳期妇女和儿童需要禁忌使用的;

老年患者(代谢功能减退的)及肝肾功能不全者;

药品选择与患者性别、年龄不符;

患者有药物过敏史;

患者有药物禁忌的疾病史;

处方药品与患者疾病轻重程度不符;

药品浓度和溶媒选择不适宜。

3、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的;药品剂型不适宜:

鼻炎用喷鼻剂开成哮喘用粉吸入剂;

妇科用栓剂开成皮肤用软膏剂;

滴眼剂开成滴耳剂;

鼻饲患者开缓控释制剂。

给药途径不适宜:

只能静脉注射的药物开成肌内注射;

外用药品用法写为口服;

肌内注射药品开成静脉注射;

注射药物作为外用冲洗药,但给药途径写注射。

4、无正当理由不首选国家基本药物的;“无正当理由”可理解为缺乏最新的治疗指南推荐、缺乏相应的药物治疗学基础及循证医学证据等情况;

基本药物是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包括两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和其他医疗机构配备使用部分。

5、用法、用量不适宜的;处方开具药品的用法、用量与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该药品说明书不符:

疗程过长或过短;

给药次数过多或过少;

用药剂量过大或不足;

不同适应证用法用量不适宜;

手术预防用药时机不适宜;

特殊原因需要调整用量而未调整用量的。

6、联合用药不适宜的;产生拮抗作用的药物联合使用,如散瞳药与治青光眼药;联用后加重药物不良反应的;

联用后减弱药物治疗作用的;

不需联合用药而采用联合用药的情况。

*一般而言,联合用药是指同时或一定时间内先后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

7、重复给药的;重复用药的常见情况有:

同一种药物重复使用,如:成分相同但商品名或剂型不同的药物合用,单一成分及其含有该成分的复方制剂合用;药理作用相同的药物重复使用,如非甾体抗炎药的联合使用;

同类药物,相同作用机制的药物合用。

8、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的;配伍禁忌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联合使用时发生的可见或不可见的物理或化学变化,如出现沉淀或变色,导致药物疗效降低;

不良相互作用是借助于机体的因素,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相关的酶、转运蛋白,以及受体等因素,导致的药效减弱或毒副作用增强,常以药物不良反应的形式表现出来。常见情况有:

药物配伍使用时,能发生浑浊、沉淀、产生气体及变色等外观异常的现象等理化反应的;

药品配伍使副作用或毒性增强,引起严重不良反应;

药品配伍使治疗作用过度增强,超出了机体所能耐受的能力,也可引起不良反应,乃至危害病人等;

药品配伍使治疗作用减弱或药品的稳定性降低。

9、其它用药不适宜情况的。上述点评细则以外的其它不适宜用药情况。(三)超常处方。

类型备注

1、无适应症用药;无适应证用药,即无用药指征而开具处方使用药物的现象,其实质是“滥用药物”;

患者疾病无用药需求。

2、无正当理由开具高价药的;“无正当理由”可理解为缺乏最新的治疗指南推荐、缺乏相应的药物治疗学基础及循证医学证据等情况;

处方用药应优先使用国家基本药物;

“高价药品”是使用药品的价格相对基本医疗用药而言价格昂贵的药品,特别是药物经济学评价中效益/风险比值差的药品;

其它处方药品品种多、数量大情况;

人情方和严重用药不当。

3、无正当理由超说明书用药的;超说明书用药是指适应证、给药方法或剂量在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SFDA)批准的药品说明书之外的用法;

“无正当理由”可理解为缺乏最新的治疗指南推荐、缺乏相应的药物治疗学基础及循证医学证据等情况;

超说明书用药是临床用药的现实情况,应建立专门管理制度,履行管理程序。

4、无正当理由为同一患者同时开具2种以上药理作用相同药物的;“无正当理由”可理解为缺乏最新的治疗指南推荐、缺乏相应的药物治疗学基础及循证医学证据等情况;

同一处方开具药理作用相同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同类抗菌药物等;

不同就诊科室为同一患者开具2种以上药理作用相同药物情况。

5、其它超常处方。

专项处方点评指南十中药注射剂处方点评指南

专项处方点评指南十 中药注射剂处方点评指南 一、概述 中药注射剂是指药材经提取、纯化后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溶液、乳状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其药效迅速,便于昏迷、急症、重症、不能吞咽或消化系统障碍患者使用,在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肿瘤等疾病的治疗方面有着独特的治疗优势。 自抗战时期第一种中药注射剂(柴胡注射液)问世以来,已有多种中药注射剂被开发应用于临床,为国家多个药品目录所收载(见附件)。然而,在中药注射剂的开发和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增的同时,“葛根素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等中药注射剂所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使得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 2011年4月2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2010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指出,2010年全年,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事件、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在中成药中的占比分别为50。9%、87.2%,在引起不良反应/事件、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排名前20位的中成药中,中药注射剂分别占据17位、20位.由此可见,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已不能忽视. 为警示社会关注中药注射剂的使用,自2001年11月起,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不断以发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的形式,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情况告知社会,以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相关中药注射剂信息见附件)。 纵观中药注射剂生产、流通、使用过程,导致不良反应/事件产生的原因,可归纳为:1. 药物自身问题,如:原料药材、制备工艺、组成成分、质量控制标准、运输和存储等不符合相关要求,未能保证药品质量;2。安全性研究与风险管理缺乏,如临床前动物试验、临床试验、上市后临床研究等不足或不完整,未能充分证实药品的安全;3. 个体差异,如患者年龄、性别、生理状态、伴随治疗、合并用药、中医证候或体质等的不同,导致机体对药品的反应不同;4。临床不合理使用。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点评指南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点评 指南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基本药物处方点评指南 一、概述 基本药物是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197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开始向其成员国推荐制定基本药物目录,目的在于使其成员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大部分人口得到基本药物供应。1977年WHO出版了第1份《世卫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此后每两年更新一次,现已发布了17版。为了响应WHO 的倡导,1982年我国首次颁布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自1992年起结合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开展了制定国家基本药物的工作。2009年,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2009年8月18日,国家卫生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监察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9部门,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相关要求及建议,发布了《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 暂行)》,同日,卫生部发布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09版),正式启动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工作。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对基本药物的遴选、生产、流通、使用、定价、报销、监测评价等环节实施有效管理的制度,通过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以达到保障群众基本用药、减轻医药费用负担的目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09版)收录了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205种、中成药102种(中药饮片未列具体品种),由于该目录收录药物品种偏少,不能满足实际临床需要,因此,多个省市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确定了纳入基本药物管理的非基本药物目录。 2012年1月30日,卫生部发布了《2012年卫生工作要点》,提出多项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促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措施,如:扩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完成适用于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的制定工作;规范地方增补非目录药品;制定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使用管理办法;开展基本药物临床使用综合评价等。 开展基本药物处方点评,了解基本药物用药状况,对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完整版)抗高血压药物处方点评指南

(完整版)抗高血压药物处方点评指南抗高血压药物处方点评指南 (完整版)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药物治疗是管理高血压的重要手段。本文旨在为医生提供一份抗高血压药物处方点评指南,帮助医生在 制定处方时做出明智的决策。 1. 药物选择 在选择抗高血压药物时,医生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 性别、肾功能等因素,以及不同药物的适应症、副作用和相互作用。常见的抗高血压药物包括下述几类: 钙离子拮抗剂 - 作用机制: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缩,使血管扩张,降低血压。 - 常见药物: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等。 - 适应症:高血压、冠心病等。 - 副作用:头痛、水肿等。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 作用机制: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减少血管紧张素 II 的生成。 - 常见药物: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 - 适应症:高血压、心力衰竭等。 - 副作用:咳嗽、低血压等。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 - 作用机制:阻断血管紧张素 II 受体,降低血压。 - 常见药物:缬沙坦、厄贝沙坦等。 - 适应症: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等。 - 副作用:头晕、疲乏等。 利尿剂 - 作用机制:增加尿液排出,减少体液潴留,从而降低血压。 - 常见药物:氢氯噻嗪、吲达帕胺等。

- 适应症:高血压、心力衰竭等。 - 副作用:多尿、电解质紊乱等。 2. 药物联合应用 在一些情况下,单一药物可能无法有效控制高血压,需要联合应用多种药物。下述是常见的药物联合应用方案: - ACEI / ARB 与利尿剂的联合应用:可增加降压效果。 - 钙离子拮抗剂与 ACEI / ARB 的联合应用:可增加心脏保护效果。 3. 药物剂量调整 治疗过程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和耐受性来调整药物的剂量。常见的剂量调整原则包括: - 初始剂量: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和病情来确定初始剂量。 - 逐步增加剂量:如果初始剂量无效,可逐步增加剂量,直至达到有效控制血压的剂量。

中药处方点评指南

中药处方点评指南 简介 本文档旨在为中医师提供一份中药处方点评指南,以帮助他们评估和调整中药处方的合理性和安全性。中药处方点评是中医诊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能够确保患者获得有效的治疗效果并降低不良反应的风险。 点评指南 1. 处方合理性评估 中医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估处方的合理性: - 病情分析: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包括症状、体征、病史等方面的考虑。 - 中药选择: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中药组方,确保各种中药药性相互协调,达到综合治疗的效果。

- 药物搭配:合理搭配中药,避免相互干扰、相互抵消或产生不良反应。 - 用量调整: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等因素,适当调整中药的用量,避免用药过量或用药不足。 2. 药物安全性评估 中医师应对处方的药物安全性进行评估: - 中药质量:确保所使用的中药符合相关标准,无重金属、农药等污染物质。 - 药物副作用:了解所使用中药的常见副作用和不良反应,避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 药物禁忌: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避免使用对其存在禁忌的中药。 - 药物相互作用:考虑患者同时使用的其他药物,避免中药与其他药物产生相互作用。 3. 患者需求和舒适度评估

中医师应根据患者的需求和舒适度对处方进行评估: - 患者期望:了解患者对中药治疗的期望和态度,尊重患者的意见。 - 服药便利性:考虑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情况,选择便于服用的中药剂型。 - 药物口感:根据患者的喜好和口感接受能力,选择合适的中药剂型和配伍方式。 总结 中药处方点评是中医诊疗中的重要环节,需要综合考虑病情、药物安全性和患者需求等因素进行评估。中医师应具备全面的中药知识和丰富经验,以提供有效、安全且符合患者需求的中药治疗方案。通过正确的中药处方点评,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并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体验。

基本药物处方点评指南

基本药物处方点评指南 一、目的与原则 基本药物处方点评的目的是促进合理用药,提高药物治疗效果,保障患者权益。本指南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对基本药物处方的评价和分析,为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患者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处方点评内容 基本药物处方点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处方格式:处方的基本信息是否完整、准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2.用药适宜性:药物的选择、用法、用量、给药途径等是否合理,是否存在 不规范用药情况。 3.联合用药:是否存在不合理的联合用药情况,是否增加了药物不良反应的 风险。 4.抗生素使用:抗生素的使用是否合理,是否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 则。 5.处方签名:处方医师是否签署了姓名和签名,签名是否合法有效。 三、处方点评方法 基本药物处方点评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抽样调查:按照一定的抽样方法抽取一定数量的处方进行点评。 2.专题点评:针对某种特定药物或某种特定疾病进行专项点评。 3.定期点评:定期对一定时间内的处方进行全面点评。 4.计算机辅助点评:利用计算机软件对处方进行自动分析,提高点评效率和 准确性。 四、处方点评标准 基本药物处方点评的标准包括: 1.合理用药标准:药物选择、用法、用量等是否符合药物治疗规范和临床指 南。

2.安全性标准: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是否存在过度使用抗生素的 情况。 3.有效性标准:药物治疗效果是否符合预期,是否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症状。 4.经济性标准:药物治疗成本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卫生经济学原则。 五、处方点评结果应用 基本药物处方点评的结果可以应用于以下方面: 1.反馈给处方医师,帮助他们改进处方习惯和提升药物治疗水平。 2.提供给医疗机构管理层,帮助他们评估和改进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3.作为患者教育和健康宣传的参考材料,提高公众对合理用药的认识和理解。 4.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推动基本药物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中药处方点评指南

中药处方点评指南 本文旨在为医生提供中药处方点评的指南,帮助医生提高判断中药处方的能力,以确保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1. 了解病情 在点评中药处方之前,医生应首先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这包括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和体检结果等,以便准确判断并针对性地开出中药处方。 2. 注意患者特点 在点评中药处方时,医生需要注意患者的个体特点,例如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情况等。不同的患者在中药使用上可能会有不同的需求,因此应根据患者的特点来确定中药的选择和用量。 3. 考虑病因病机

在点评中药处方过程中,医生应结合患者的病因病机,选择适当的中药。病因病机是指引导中药处方的重要理论依据,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病因的具体原因和发展过程,从而选择合适的中药进行治疗。 4. 注意配伍禁忌 中药处方中的药物配伍是非常重要的,医生在点评中药处方时需要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制约或产生不良反应。医生应熟悉中药的相互作用规律,合理搭配中药,以发挥最佳的疗效。 5. 注重药材品质 中药处方的疗效和安全性与药材的品质直接相关。在点评中药处方时,医生应选择高质量的药材,确保其药效稳定和无污染。相关药材的产地、采摘时间和贮藏条件也需要加以考虑。 6. 务实疗效

在点评中药处方时,医生需要注重疗效实证。根据患者的疗效反馈和治疗进展,及时调整中药处方。同时,医生还需注意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和药物安全性,确保中药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总结 中药处方点评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过程,医生需要充分掌握中药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特点和具体病情,确保中药的选择和用量合理。通过严格的点评流程,医生能够开出安全有效的中药处方,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点评指南

基本药物处方点评指南 一、概述 基本药物是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197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开始向其成员国推荐制定基本药物目录,目的在于使其成员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大部分人口得到基本药物供应。1977年WHO出版了第1份《世卫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此后每两年更新一次,现已发布了17版。为了响应WHO 的倡导,1982年我国首次颁布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自1992年起结合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开展了制定国家基本药物的工作。2009年,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2009年8月18日,国家卫生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监察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9部门,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相关要求及建议,发布了《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 暂行)》,同日,卫生部发布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09版),正式启动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工作。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对基本药物的遴选、生产、流通、使用、定价、报销、监测评价等环节实施有效管理的制度,通过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以达到保障群众基本用药、减轻医药费用负担的目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09版)收录了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205种、中成药102种(中药饮片未列具体品种),由于该目录收录药物品种偏少,不能满足实际临床需要,因此,多个省市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确定了纳入基本药物管理的非基本药物目录。 2012年1月30日,卫生部发布了《2012年卫生工作要点》,提出多项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促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措施,如:扩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完成适用于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的制定工作;规范地方增补非目录药品;制定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使用管理办法;开展基本药物临床使用综合评价等。 开展基本药物处方点评,了解基本药物用药状况,对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具体而言,基本药物处方点评,可从“可获得性”、“使用合理性”方面进行评价。 “可获得性”评价可从整体上分析处方使用基本药物情况,考察医疗机构对基本药物制度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点评指南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点评指南 首先,指南对于国家基本药物的定义和组成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国家 基本药物是基于疾病的临床需求、疾病的优先级和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等多个因素综合考量而确定的一组必需药物。指南重点介绍了国家 基本药物的组成和分类,并详细列出了每一类药物的具体药品。 其次,指南对于国家基本药物的使用原则进行了详细阐述。指南倡导 医生在处方国家基本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疾病病情、临床需要以及药物 的疗效、安全性和经济性等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指南明确指出,医 生在处方药物时应尽量选择国家基本药物,同时遵守国内外治疗指南和药 物使用指南,确保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再次,指南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和治疗方案,对国家基本药物的使用 进行了具体点评。指南详细介绍了各类药物在不同疾病的应用原则和使用 方法,并提供了临床实例和专家建议,以帮助医生在处方药物时更准确地 选择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 此外,指南还对药物的禁忌症、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 了具体的说明。医生在处方药物时要特别注意患者的过敏史和相关病史, 同时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以及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情况,以 避免潜在的不良后果。 最后,指南还对于国家基本药物的处方审核和监管进行了重点强调。 指南呼吁医生在处方国家基本药物时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并要求医 疗机构建立科学规范的处方审核制度,加强对于处方的监管和评价,确保 国家基本药物的合理使用。

总之,国家基本药物处方点评指南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文件,对于规范医生在处方药物时的行为,保障国家基本药物的合理使用具有重要意义。指南内容详实,给予医生临床上的指导,帮助医生更好地选择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同时,该指南也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和审核提出了要求,强化了对处方行为的管理,确保了社会公众的用药安全。

抗肿瘤药物处方点评指南

专项处方点评指南:抗肿瘤药物处方点评指南 一、概述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某一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学界一般将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一般所说的癌即指恶性肿瘤。 抗肿瘤药物的主要适应证是:1.对某些全身性肿瘤如白血病、绒毛膜上皮癌、恶性淋巴瘤等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在确诊后应尽早开始应用;2.对多数常见肿瘤如骨及软组织肉瘤、睾丸肿瘤、肺癌和乳腺癌等可在术后作为辅助或巩固治疗,以处理可能存在的远处散播;对某些肿瘤如视网膜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等辅助应用抗肿瘤药可提高放射治疗效果;3.对晚期肿瘤作为姑息治疗,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延长寿命;4.对某些浅表肿瘤如皮肤癌等可试行局部治疗,部分可以治愈。此外,多种抗肿瘤药还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有暂时缓解症状的效果,又可用于防止器官移植的排异反应。 传统上,根据药物来源、化学结构与作用原理,将抗肿瘤药物分为六类(见表1)。 表1 抗肿瘤药物分类 类别缺点 烷化剂能将小的烃基转移到其它分子上的高度活泼的一类化学物质。所含烷基能与细胞的DNA、RNA或蛋白质 中亲核基团起烷化作用,常可形成交叉联结或引起脱 嘌呤,使DNA链断裂,在下一次复制时,又可使碱 基配对错码,造成DNA结构和功能的损害,严重时 可致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选择性不强,对骨髓造血细胞、消化道上皮及生殖细胞有相当的毒性。 抗代谢药与体内生理代谢物的结构类似,可干扰正常代谢物的功能,在核酸合成的水平加以阻断。在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同时,对生长旺盛的正常细胞也有相当的毒性,且易产生抗药性而失去疗效。 抗生素类药物源于各类链霉菌素的产品,通过直接破坏DNA或嵌入 DNA而干扰转录。其药理作用是:直接嵌入DNA分 子,改变DNA模板性质,阻止转录过程,抑制DNA 及RNA合成。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但对S期细胞 有更强的杀灭作用。 毒性较大。 植物来源类药物其抗肿瘤的作用是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多环节来实现, 其机理主要包括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调节肿瘤细 胞信号传导、抑制端粒酶活性和细胞毒作用等。 毒性较大,尤其是对神经系统的 毒性。 激素类药物包括性激素、黄体激素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前两者主要是干扰肿瘤发生的体内激素状态,后一种则可能通过干 扰敏感的淋巴细胞的脂肪代谢,使淋巴细胞溶解、萎缩 而发挥其治疗作用。疗效短暂,单独使用很难达到根治目的。 其他包括靶向治疗类药物、铂类、门冬酰胺酶等。

处方点评指南及评分标准

处方点评指南及评分标准 概述 本文档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一份处方点评的指南及评分标准。通过标准化的评分体系,有助于提高医务人员的处方质量,减少处方错误,确保患者安全。 点评指南 1. 处方合规性 - 检查处方是否符合相关法规要求,包括适应症、禁忌症、用药限制等。 - 确保处方中所用药品的批准适应症,并排除药品滥用的可能性。 - 核对处方中所用药品与患者的过敏史是否相冲突。 2. 药物选择

- 结合患者的病情、病史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 根据药物特性、机制和途径,权衡利弊,选用合适的剂型和 给药途径。 - 在选择药物时,考虑药物的价格、供应稳定性和患者支付能力,尽量选择经济适用的药物。 3. 剂量和用法 - 确定药物的合理剂量,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肾功 能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用药。 - 根据药物的给药途径和剂型,选择适当的用法和用量。 - 对于老年人、儿童和特殊人群,特别注意剂量的调整和监测。 4. 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 评估处方中不同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潜在的药物不良反应 及药物相互干扰。 - 合理评估多药联合治疗的风险和效果。 5. 监测和安全性

- 根据药物的特性,制定相应的监测计划,确保药物疗效和安 全性。 - 对于需要长期使用的药物,定期检查患者的肾功能、肝功能 和血常规等。 - 关注特殊人群,如孕妇、哺乳妇女和老年患者的用药安全。 评分标准 为了对医务人员的处方进行评估和改进,本文档提供以下评分 标准: - 处方合规性评分:根据处方合规性的考核结果进行评分,包 括法规要求、适应症、禁忌症和过敏史等方面。 - 药物选择评分:根据药物选择的合理性和经济性进行评分。 - 剂量和用法评分:根据剂量的合理性和用药方式的适宜性进 行评分。 - 药物之间相互作用评分:根据对处方中药物相互作用的评估,进行评分。

处方点评实施细则

处方点评实施细则 引言概述: 处方点评是医疗行业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对医生开具的处方进行评估和审核,旨在提高医疗质量、减少不合理用药和医疗费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为了规范处方点评工作,制定处方点评实施细则是必要的。 一、处方点评的目标和原则 1.1 提高医疗质量 处方点评的首要目标是提高医疗质量,确保患者能够获得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点评人员应对处方中的药物种类、剂量、用药频次等进行仔细评估,确保医生开具的处方符合临床指南和医学常规。 1.2 减少不合理用药 不合理用药是医疗行业中的一大问题,包括滥用抗生素、过度使用激素等。处 方点评应当重点关注这些问题,并及时提出建议和指导,引导医生合理用药,减少不必要的药物使用。 1.3 控制医疗费用 医疗费用的不断增长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处方点评应当注重药物的经济性 和合理性,避免开具过多昂贵的药物,推荐使用价格合理、疗效相当的替代药物,帮助患者降低用药费用负担。 二、处方点评的流程和方法 2.1 处方审核

处方点评的第一步是对处方进行审核,包括核对处方是否完整、是否符合规定 的格式和要求等。审核人员应当具备相关的医学知识和处方点评经验,能够准确判断处方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2.2 处方评估 审核通过的处方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评估。评估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等因素,综合考虑药物的疗效、安全性和经济性,判断处方是否合理。评估人员可以参考临床指南、药物说明书等权威资料,提供科学、准确的评估意见。 2.3 处方反馈 处方点评的最后一步是向医生提供反馈意见。反馈应当具体、明确,指出处方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医生应当认真对待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处方,提高自身的医疗水平和用药合理性。 三、处方点评的工作要求 3.1 专业知识和技能 处方点评人员应当具备医学专业知识和相关的处方点评技能,能够准确判断处 方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同时,点评人员还应不断学习和更新医学知识,保持专业水平。 3.2 沟通和协作能力 处方点评是一个团队工作,需要与医生、药师等多个角色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点评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与其他团队成员合作,共同提高处方点评的效果。 3.3 保密和诚信意识 处方点评工作涉及患者的隐私和医疗机构的商业秘密,点评人员应当具备保密 和诚信意识,严守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保证处方信息的安全和保密。

处方点评标准及细则

处方点评标准及细则 医院出具的处方是患者获得药物治疗的基础,而对处方进行点评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合理的重要环节。本文将详细介绍处方点评的标准及细则,旨在帮助医生、药师和患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处方点评的要点。 一、处方点评的目的和意义 处方点评旨在评估处方的合理性和安全性,确保患者获得有效、安全、经济的药物治疗。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评估处方的合理性:通过点评处方,评估药物的使用是否符合适应症、剂量是否合理、疗程是否恰当等,以确保药物的治疗效果。 2. 评估处方的安全性:检查处方中是否存在禁用药物的搭配、重复用药、过量用药等情况,以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等安全风险。 3. 提供药物咨询与指导:药师可以根据处方的具体情况,为患者提供相关的用药咨询和指导,包括药物的正确用法、副作用及风险等信息。 4. 提高药物疗效与经济性:通过对处方的点评,可以合理优化患者的用药方案,提高药物的疗效,同时减少不必要的药物费用支出。 二、处方点评的标准 1. 合理性标准

(1)适应症:评估处方中药物是否与患者的诊断相符,是否符合相关治疗指南或临床实践的规范。 (2)剂量:检查处方中药物的剂量是否符合临床推荐剂量、患者的体重、年龄、肾功能等个体化因素。 (3)疗程:评估处方药物的疗程是否合理,确保药物的疗效,避免长期用药或过早停药造成的问题。 (4)用法用量:检查处方中药物的用法用量是否正确,药物是否需要餐后服用或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 2. 安全性标准 (1)禁用药物:确保处方中不含有患者禁用的药物,如存在禁用药物,应及时联系医师调整处方。 (2)重复用药:避免处方中存在重复用药,特别是同类药物的重复使用,避免药物过量或药物相互作用。 (3)用药时长:检查处方中药物的用药时长是否合适,是否存在需要药物定期调整的情况。 (4)特殊人群使用注意事项:对老年人、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等特殊人群的药物使用,需注意是否存在禁用或特殊注意事项。 3. 药物咨询与指导标准 (1)提供用药建议:基于处方的药物信息,为患者提供准确的用药建议,包括用药时间、用药剂量、用药间隔等方面。

处方点评的要点

处方点评的要点 以下是处方点评的一些重要要点,以确保处方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准确的诊断和遵循治疗指南 - 处方点评的第一个要点是确保医生对患者的诊断准确无误。准确的诊断有助于医生为患者提供正确的治疗策略。 - 医生应遵循相关的治疗指南和最佳实践,确保处方的选择基于科学证据和专业知识。 考虑患者个体差异和需求 - 每个患者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状况都有所不同。在处方点评时,医生应该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和需求。 - 例如,年龄、性别、体重、健康状况、药物过敏史等因素都可能影响药物的选择和剂量。 了解药物的特点和使用限制

- 医生在进行处方点评时应了解所使用药物的特点和使用限制。这包括药物的适应症、剂量、给药途径、不良反应、潜在药物相互 作用等。 -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考虑潜在的药物风险,并权衡益 处与风险之间的关系。 合理的药物选择和联合用药原则 - 医生在处方点评时应根据患者的诊断和病情选择合理的药物。合理的药物选择应基于药物的疗效、安全性和成本效益。 - 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需要将多种药物联合使用以达到更 好的治疗效果。在选择联合用药时,医生应考虑药物的相互作用和 风险,并确保患者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得到妥善的监测和管理。 提供明确的用药指导和警示 - 在给患者开具处方时,医生应提供明确的用药指导,包括剂量、用药频率、用药时间等。

- 医生还应向患者提供药物的警示信息,例如可能的不良反应、禁忌症、特别的用药注意事项等。这有助于患者正确使用药物,并 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定期进行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评估 - 处方点评并不是一次性的工作,医生应定期对患者的药物治 疗进行评估。这包括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的评估。 - 如果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发生变化,医生可能需要重新评估并 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以上是处方点评的要点,医生在处方点评时应遵循这些原则, 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点评指南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点评指 南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基本药物处方点评指南 一、概述 基本药物是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197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开始向其成员国推荐制定基本药物目录,目的在于使其成员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大部分人口得到基本药物供应。1977年WHO出版了第1份《世卫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此后每两年更新一次,现已发布了17版。为了响应WHO 的倡导,1982年我国首次颁布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自1992年起结合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开展了制定国家基本药物的工作。2009年,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2009年8月18日,国家卫生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监察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9部门,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相关要求及建议,发布了《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 暂行)》,同日,卫生部发布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09版),正式启动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工作。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对基本药物的遴选、生产、流通、使用、定价、报销、监测评价等环节实施有效管理的制度,通过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以达到保障群众基本用药、减轻医药费用负担的目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09版)收录了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205种、中成药102种(中药饮片未列具体品种),由于该目录收录药物品种偏少,不能满足实际临床需要,因此,多个省市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确定了纳入基本药物管理的非基本药物目录。 2012年1月30日,卫生部发布了《2012年卫生工作要点》,提出多项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促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措施,如:扩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完成适用于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的制定工作;规范地方增补非目录药品;制定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使用管理办法;开展基本药物临床使用综合评价等。 开展基本药物处方点评,了解基本药物用药状况,对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不合理处方点评指南

不合理处方点评指南 一、概述 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处方是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发药凭证的医疗用药的医疗文书。经注册的执业医师在执业地点取得相应的处方权后,根据医疗、预防、保健需要,按照诊疗规范、药品说明书中的药品适应证、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开具处方。目前医药更新快,药品说明书的更新往往具有滞后性。因此,药师应不断学习,与时俱进,随着新规范、新指南、新共识等更新点评方法,不可仅凭借说明书草率判定处方合理性。二、不合理处方 处方点评结果分为合理处方和不合理处方。不合理处方包括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 三、制定指南的法规依据 1.《处方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53号)及其附件1:处方标准 2.《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卫医政发〔2011〕11号) 3.《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卫医管发〔2010〕28号) 4.《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国中医药医政发〔2010〕57号) 四、判断为不规范处方情况 【点评标准】 1.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内容缺项,书写不规范或者字迹难以辨认的; 2.医师签名、签章不规范或者与签名、签章的留样不一致的; 3.药师未对处方进行适宜性审核的(处方后记的审核、调配、核对、发药栏目无审核调配药师及核对发药药师签名,或者单人值班调剂未执行双签名规定); 4.新生儿、婴幼儿处方未写明日、月龄的; 5.西药、中成药与中药饮片未分别开具处方的; 6.未使用药品规范名称开具处方的;

7.药品的剂量、规格、数量、单位等书写不规范或不清楚的; 8.用法、用量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的; 9.处方修改未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或药品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和再次签名的; 10.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的; 11.单张门急诊处方超过五种药品的; 12.无特殊情况下,门诊处方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超过3日用量,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下需要适当延长处方用量未注明理由的; 13.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处方未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 14.医师未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的; 15.中药饮片处方药物未按照“君、臣、佐、使”的顺序排列,或未按要求标注药物调剂、煎煮等特殊要求的。 【点评要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