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流管理理论

物流管理理论

物流管理理论

一物流与物流机能

1.物流机能与物流

〔1〕物流机能与流通

市场经济的进展是由社会分工所支持,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社会分工的广度依存于市场的扩大,进而市场的扩大又是由以运输为中心的物流活动所支撑。由此看来,以运输为中心的物流活动不仅推动了市场范畴的扩大,而且促进了社会分工的深入进展。反之,社会分工的进展又进一步扩大了市场广度,促进物流活动的高度进展。

现实的经济活动能够划分为生产活动、流通活动和消费活动三个方面,物流活动是属于流通活动之中的。在原始社会中,由于经济是自给自足,因此生产与消费在时刻和场所上差不多上一致的。到市场经济进展的成熟时期,因为市场较历史任何时候都要发达、宽敞,因而生产与消费之间时刻、场所的分离越来越大,物流活动确实是作为连接这种分离而显现。

流通从机能上来看,能够分为商流和物流两类。流通第一是从商流开始,商流的产生是由于市场的扩大造成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社会阻隔〔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不一致〕,流通通过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商品所有权的转移来实现价值效用,从而将生产与消费有机地联系起来,.这种流通活动确实是通常的市场买卖活动。然而,仅有商流是不够的,因为相伴着商流必定会产生商品的让渡,而这种让渡在市场极大进展的市场经济时期往往会遇到时刻阻隔〔生产时刻与消费时刻的不一致〕和场所阻隔〔生产场所与消费场所的不一致〕。为了解决这种商品让渡过程中的问题,物流作为将商品有效地从生产者转移到消费者手中的一种职能,制造了流通的场所和时刻价值。由此看来,尽管商流与物流是相辅相承、互为补充的关系,然而在经济意义上有差异。商流是一种以货币为媒介的买卖交易,其最终目的是实现商品的价值,与此相对比,物流是一种追加的生产过程,它通过时刻和空间等非物质形状的服务来制造效用。因此现代物流活动已不仅仅从事非物质的服务生产,如有些零售企业和流通中心也在从事一部分生产加工作业,因而超越了纯粹意义上的服务生产领域。

〔2〕物流概念的产生与展开

物流在英语中最初为〝Physical Distribution〞〔传统意义上的物流〕,在美国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20年代,学者克拉克就已运用Physical Distribution 这一概念作为企业经营的一个要素加以研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陆军中就开始用〝Logistics Management〞〔现代物流治理〕来指代物流,战后其理论、方法也为企业和理论界认同,并广泛运用起来,他们将之称为商业物流或销售物流〔Busines Logistics〕以力求合理有效地组织商品的供应、保管、运输、配送,而且实践证明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

物流那个名称在日本是于50、60年代引用的,当时日本的企业界和政府为了提高产业劳动率,组织了各种专业考察团到国外考察学习,公布发表了详细的考察报告,全面推动了日本生产经营治理的进展。在这些考察团中,有一个由12名专家学者组成的〝流通技术专业考察团〞从1956年10月下旬到11月末,在美国各地进行了实地考察,首次接触到了物流那个新事物。日本考察团在详细了解了物流这一新奇事物后,于1958年撰写了〝劳动生产率报告33号〞刊登在〔流通技术〕杂志上,第一次提及到了Physical Distribution。该报告中所提到的PD概念赶忙被产业界同意,尽管PD那个外来语后来经历了假设干年才正式译为〝物的流通〞〔1964年〕,但当时的日本正处于经济进展的清晨期,物流革新思想不仅渗透到了产业界,同时还渗透到了整个日本社会。

物流在概念上随着时刻的推移有一定的变化,亦即广义〔Logistics〕与狭义〔Physical Distribution〕的区分。最初的物流概念要紧侧重于商品物质移动的各项机能,即发生在商品流通领域中的在一定劳动组织条件下凭借载体从供应方向需求方的商品实体定向移动,是在流通的两个时期〔G-W,W-G〕上发生的所有商品实体的实际流淌。明显这种物流是一种商业物流或销售物流,它作为一种狭义的物流具有明显的〝中介性〞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手段,直截了当受商品交换活动的阻碍和制约,具有一定的时刻性,只有存在商品交换时才会显现,可不能永恒存在。

然而进入8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进展,物流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有了专门大变化,这表现为:

第一,经济规制的缓和使经济自由的空间越来越大,真正意义上的物流竞争开始广泛展开,从而为物流的进一步进展提供了新的更大的机会。

第二,信息技术的急速进展和革新,不仅使业务的效率化和作为决策支持的信息系统的构筑成为可能,同时也使部门间、企业间的结合或一体化成为可能。

第三,企业合并和市场集中化的进展使原先的经济构造发生了改变,这种变化要求物流必须具备以最低的成本提供较高的顾客服务的能力。

第四,经济全球化的进展,随着商品向世界市场的提供,物流逐步跨过了国境,正因为如此,在要求物流能对生产和销售给予有效支援的同时,应该具备在不同环境国家间充分发挥其业务优势的能力。

在这种背景下,原先狭义的物流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批判,一是传统的狭义物流观念只重视商品的供应过程,而忽视了与生产有关的原材科和部件的调达物流,而后者在增强企业竞争力方面处于专门重要的地位,因为原材料以及部件的调达直截了当关系到生产的效率、成本和创新,诸如日本丰田公司的生产治理就第一从原材料和部件生产、调达上入手。二是传统的物流是一种单向的物质流通过程,即商品从生产者手中转移到消费者手中,而没有考虑商品消费之后包装物或包装材料等废弃物品的回收以及退货所产生的物流活动;三是传统物流只是生产销售活动的附属行为,并要紧着重在物质商品的传递,从而忽视了物流对生产和销售在战略上的能动作用,专门是在以日本为主的Just-in-time生产治理体系在世界范畴内的推广,使得以时刻为中心的竞争愈益重要,同时物流行为直截了当决定了生产决策。

与上述环境的变化和对传统物流的批判相对应,1984年美国物流治理协会正式将物流那个概念从Physical Distribution改为Logistics,并将现代物流定义为〝为了符合顾客的需求,将原材料、半成品、完成品以及相关的信息从发生地向消费地流淌的过程,以及为使保管能有效、低成本的进行而从事的打算、实施和操纵行为〞。那个定义的特点是强调顾客中意度、物流活动的效率性,以及将物流从原先的销售物流扩展到了调达、企业内和销售物流〔见图1一1〕。

此后物流的概念又不断得到进一步的进展,1991年11月荷兰乌德勒支市举办了第九届物流国际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人们对物流的内涵进行了更多的拓展,不仅同意了欧美的现代物流概念〔Logistics〕,认为物流应包括生产前和生产过程中的物质、信息流通过程,而且还向生产之后的市场营销活动、售后服务、市场组织等领域进展,如有些报告中指出〝什么是物流?那个概念的现代含义如此之新,以至在辞典中尚没有明确的定义,现代物流应该是指企业生产和经营的整个过程,所有实物、信息的流通和相关的服务活动,它涉及企业经营的每一个领域〞。明显,物流概念的扩展使物流不仅包括了与销售推测、生产打算的决策、在库治理、顾客订货的处理等相关的生产物流,还延伸到了与顾客中意相关的各种营销物流活动。

最近,美国物流治理协会又扩展了原有的物流领域,将之修正为〝物流是指为了符合顾客的必要条件,所发生的从生产地到销售地的物质、服务以及信息的流淌过程,以及为使保管能有效、低成本的进行而从事的打算、实施和操纵行为〞。对物质和服务的修正业已说明物流活动是从商品使用、废弃到回收整个循环过程。

综上所述,现代物流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的收益〔销售额的提高和利益的扩大〕,亦即通过经营重要资源的时刻〔快速送达〕、物流质量〔优良的运送、无差错运送〕、备货〔所需要的商品和数量〕、信息〔在库、断货信息、运送中信息、送达信息〕等物流服务品质的提高,从原材料的调达开始到商品的生产以及最终顾客的让渡整个过程的物流成本的降低,来实现企业的高收益。基于此,我们认为所谓现代物流〔Logistics〕是指为了实现顾客中意,连接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克服空间和时刻阻碍的有效、快速的商品、服务流淌经济活动过程。

〔3〕物流活动的构成要素

六大要素:

第一,输送〔长距离运输和短距离的配送〕。

第二,保管。

第三,流通加工。

第四,包装。

第五,装卸。

第六,信息。

2.物流系统与物流治理现代化

1〕物流系统

系统

概念

要点

物流系统

物流系统包括:

作业子系统〔输送、装卸、保管、流通加工、包装等机能,力求省力化效率化〕

信息子系统〔订货、发货、在库、出货治理等机能,力求完成全过程信息活动〕

物流系统的内在特点:

在目的上,表现为实现物流的效率化和成效化、以较低成本、较优服务。

在原那么上,表现为实现7R:

Right Quality 合适的质量

Right Quantity 合适的数量

Right Time 合适的时刻

Right Place 合适的地点

Right Impression 合适的地点

Right Price 合适的价格

Right Commodity 合适的商品

在要素及其运作上,通过作业子系统和信息子系统的和谐运作以达到目标

物流的系统化治理

所谓物流系统化治理,是指为了实现物流系统的目标,提高对用户供应商品的效率,而对物流系统进行打算、组织、指挥、监督与调剂的活动。

2〕现代物流治理的特点

〔1〕以实现顾客中意为第一目标;

〔2〕着眼于整个流通渠道的商品运动,而不是一个环节;

〔3〕以企业整体最优为目的;

〔4〕既重视效率更重视成效;

〔5〕现代物流是一种以信息为中心的实需对应型商品供应体系;

〔6〕现代物流是一种对商品的一元化治理。

二物流治理的演进与进展

1. 美国物流治理进展历史

美国物流治理进展历史能够分为5个时期:

〔1〕物流观念的启蒙与产生时期〔1901一1949年〕

在理论上最初产生于1901年,约翰.F.格鲁威尔〔John F.Crowell〕在美国政府报告«农产品流通产业委员会报告»中第一次论述了对农产品流通产生阻碍的

各种因素和费用。

1916年阿什.肖〔Arch Shaw〕在«经营问题的计策»一书中,初次论述物流在流通战略中的作用。同年,L.D.H.威尔德〔Weld〕指出市场营销能产生3种效用,即所有权效用、空间效用和对间效用,与此同时,他还提出了流通渠道的概念,应该说这是早期对物流活动较全面的一种认识。

将物流活动真正上升到理论高度加以研究和分析的当数闻名营销专家弗莱德.E.克拉克〔Fred E .Clark〕,他于1929年在所著的«市场营销的原那么»一书中,将市场营销定义为商品所有权转移所发生的各种活动以及包含物流在内的各种

活动,从而将物流纳入到了市场经营行为的研究范畴之中。

1927年拉尔夫.布素迪〔Ralph Borsodi〕在«流通时代»一书中,初次用Logistics 来称呼物流,为物流的概念化奠定了基础。总的来看,这一时期对物流的认识特点表现为,尽管物流差不多开始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然而在地位上,物流仍旧被作为流通的附属机能看待,也确实是说,物流是流通机能的一部分,例如,克拉克将流通机能划分为〝交换机能〞〝物流机能〞和〝辅助机能〞三部分。

从实践进展的角度看,1941年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事兵站后勤活动的开展为人们对综合物流的认识和进展提供了重要的实证依据,而且

也推动了战后对物流活动的研究以及实业界对物流活动的重视。这表现在1945年,美国正式形成了一个戴尔塔&阿尔法输送组织,这是一个对输送治理知识教育给予奖励,并为进一步推广而在全美范畴内结成的团体组织。此后,1946年在美国正式成立了全美输送物流协会〔AST&L〕,该组织的要紧职能是对专业输送者进行考试,并发予证书,从而将物流活动的培训纳入到正规化的轨道。

〔2〕物流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实践推广时期〔1950一1978年〕

1954年,在美国波士顿工商会议所召开的第26次波士顿流通会议上,鲍尔.D.康柏斯发表了题为〝市场营销的另一半〞演讲,他指出不管是学术界依旧实业界都应该重视认识、研究市场营销中的物流,真正从战略的高度来治理、进展物流,应该讲,这是物流治理进展的一个里程碑。

1956年,霍华德.T.莱维斯〔Howard T.Lewis〕、吉姆斯. W.克里顿〔James W. Culliton〕和杰克.D.斯蒂勒〔Jack D. Steele〕3人撰写了<物流中航空货运的作用>一书,在书中他们指出航空货运尽管运费比较高,然而由于它能直截了当向顾客进行商品配送,因而节约了物资的在库坚持费和仓库治理费,因此,应当从物流费用总体上来评判运输手段的优缺点,霍华德等学者的研究第一次在物流治理中导入了整体成本的分析概念,深化了物流活动分析的内容。

1961年爱德华.W.斯马凯伊〔Edward W. Smykay〕、罗纳德.J.鲍尔素克斯〔Ronald J.Bowersox〕和弗兰克.H.莫斯曼〔Frank H. .Mossman〕撰写了«物流治理»,这是世界上第一本介绍物流治理的教科书,在该书中他们详细论述了物流系统以及整体成本的概念,为物流治理成为一门学科奠定了墓础。60年代初期,密西根州立大学以及俄亥俄州立大学分别在大学部和研究生院开设了物流课程,成为世界上最早把物流治理教育纳人到大学学科体系中的学校。

1962年美国闻名经营孛家彼德.德鲁克在〔财宝〕杂志发表了题为〝经济的黑暗大陆〞一文,强凋应当高度重视流通以及流通过程中的物流治理,从而对实业界和理论界又产生了一次重大的推动作用。

在这一背景下,1963年成立了美国物流治理协会,该协会将各方面的物流专家集中起来,提供教育、培训活动,这一组织成为世界第一个物流专业人员组织。

此后,1969年罗纳德.J.鲍尔素克斯在〔市场营销杂志〕上刊登了〝物流的进展——现状与可能〞,对综合物流概念的过去、现状以及以后进展作出了全面分析。

1976年,道格拉斯.M.兰伯特〔Douglas https://www.doczj.com/doc/5319350812.html,mbert〕对在库评判的会计方法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并撰写了〝在库会计方法论的开发:在库坚持费用研究〞一文,指出在整个物流活动所发生的费用中,在库费用是最大的一个部分。道格拉斯对费用测定的研究,对物流治理学的进展作出了重大奉献。

总之,从50年代到70年代末,专门多有关物流的论文、著作、杂志开始大量涌现,有关物流治理研讨的会议也开始频繁召开,这些都推动了物流治理学的形成以及物流治理实践的广泛推广。

〔3〕物流理论的成熟与物流治理现代化时期〔1978一1985〕

1977年到1978年«航空规制缓和法»的制定拉开了规制缓和的序幕,加速了航空产业的竞争,从而对货主和运输业产生了庞大阻碍。紧接着1980年通过了汽车运输法案和铁路法案,依照这两项法案,运输公司能够灵活决定运费和服务。到1984年随着海运法案的通过,运输市场已全面实现了自由化。随着运输业者、运输工具选择自由度的增加,一方面同意服务的水准得到提高;物流的效率性得以实现;另一方面,能够从发货地到目的地之间自由选择、组合交通工具,实现联合运输。

在物流治理理论上,这一时期随着MRP、MRPII、MRPIII、DRP、DRPII、看板制以及Just-in-time等先进治理方法的开发和在物流治理中的运用,使人们逐步认识到需要从流通生产的全过程来把握物流治理,而运算机等现代科技的进展,为物流全面治理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手段。

1984年哥拉罕姆.西尔曼〔Graham Soharmann〕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题为〝物流再认识〞一文,指显现代物流对市场营销、生产和财务活动具有重大阻碍,因此,物流应该在战略意义上得到企业高层治理人员的充分重视。

最具有历史意义的是1985年美国物流治理协会正式将名称从National Conci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改为National 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从而标志现代物流观念的确立,以及对物流战略治理的统一化。

〔4〕物流理论、实践的纵深化进展时期〔1985年迄今〕

80年代中期以后,在理论上,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物流与经营、生产紧密相连,它已成为支撑企业竞争力的三大支柱之一。

1985年,威廉姆.哈里斯〔Harris William D.〕和斯托克.吉姆斯〔James R.Stock〕在密西根州立大学发表了题目为〝市场营销与物流的再结合——历史与以后的

展望〞的演讲,他们指出从历史上看,物流近代化的标志之一是商物的分离,然而随着1965年以西蒙〔Simon Leonard S.〕为代表的顾客服务研究的兴起,在近20年的顾客服务研究中,人们逐步从理论和实证上认识到现代物流活动关于制造需求具有相当大的作用,因此,在这一认识条件下,假如再像原先那样在制定营销组合专门是产品、价格、促销等战略过程中,仍旧将物流排除在外,明显不适应时代的进展。因此,专门有必要强调营销与物流的再结合。这一理论对现代物流的本质给予了高度总结,也推动了物流顾客服务战略以及供应链治理战略的研究。

从物流实践来看,80年代后期电子运算机技术和物流软件的进展日益加快,进而更加推动了现代物流实践的进展,这其中的代表是EDI的运用与专家系统的利用。EDI是运算机之间不需要任何书面信息媒介或人力的介入,是一种构造化、标准化的信息传递方法。这种信息传递不仅提高了传递效率和信息的正确性,而且带来了交易方式的变革,为物流纵深化进展带来了契机。此外,专家系统的推广也为物流治理提高了整体成效,现代物流为了保证效率和成效,一方面通过POS系统、条形码、EDI等收集、传递信息,另一方面利用专家系统使物流战略决策实现最优化,从而共同实现商品附加价值。美国近几十年来物流活动的进展我们将在后面详细介绍。

还值得专门提出的是,作为物流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推动运输物流进展的政府政策,最近,美国运输部长罗德纳.斯拉特〔Rodney E.Slater〕提出了〔美国运输部1997一2002财政年度战略规划〕成为美国物流现代化进展的指南之一,他在提出此规划时指出,那个规划反映了克林顿政府长期持有的主张,即运输不再只是水泥、沥青和钢铁。最大的挑战是建立一个以国际为所及范畴、以多种运输方式的联合运输为形式、以智能为特性,并将自然包含在内的运输系统。规划全文约二十万字,由十四个部分组成。能够说,从整体上讲,那个规划是美国物流治理进展的又一个里程碑。

2. 日本物流治理进展历史

〔l〕物流概念的导入和形成期〔1956一1964年〕

自1956年日本流通技术考察团考察美国开始引入物流观念后,1958年6月又组织了流通技术国内考察团对日本国内的物流状况进行了调查,这大大推动了日本物流的研究。

从1961年到1963年前半年,日本将物流活动和治理称为PD,即Physical Distribution的缩写形式。到1963年后半年,〝物的流通〞一词开始登场,日通综合研究所1964年6月期〔输送展望〕杂志中刊登了日通综合研究所所长金谷璋的〝物的流通的新动向〞演讲稿,正式运用〝物的流通〞概念来取代原先直截了当从英语中引用过来的PD。

此外,1964年2月发行的〔日本的输送革新〕〔上下两卷〕一书中,也开始大量使用〝物的流通〞或〝物理的流通〞等词汇。

专门值得指出的是,1964年7月19日的〔日本经济新闻〕中,发表了池田内阁时期〝中期5年经济打算〞流通领域打算委员会委员平原直的讲话,他在会见记者时指出〝较之PD的称法,更应该叫做物的流通〞,并进一步提出〝通产省为了降低产业全体的成本,将要推动除生产、流通的费用外第三种成本的削减,即搬运、保管、包装等PD〔Physical Distribution,物的流通〕面的成本......,产业构造审议会流通部中将要设立物的流通委员会......〞,应该说,这对推动日本物流的近代化打下了基础。到1965年物流一词已正式为理论和实践界全面同意。

还值得指出的是,在物流概念导入日本的过程中,物流已被认为是一种综合行为,即〝各种活动的综合体〞,因此,〝物的流通〞一词包含了〝运输、配送〞、〝装卸〞、〝保管〞、〝在库治理〞、〝包装〞、〝流通加工〞和〝信息传递〞等各种活动

〔2〕物流近代化时期〔1965一1973年〕

这是日本大量物流设施建设、构筑的时代,同时也是日本经济高度成长、大量生产、大量销售的时代。

1965年1月在日本政府〔中期5年经济打算〕中,强调要实现物流的近代化,日本政府开始在全国范畴内开展高速道路网、港湾设施、流通集合地等各种基础建设。

与此同时,各厂商也开始高度重视物流,并积极投资物流体系的建设。各企业都建立了相应的专业部门,积极推进物流基础建设,这种基础建设的目的在于构筑与大量生产、销售相适应的物流设施。因此能够说这一时期日本厂商的共同战略是增大物流量、扩大物流处理能力。

另一方面,开始广泛推广货台、铲车等机械化装卸设备,导入自动仓库,灵活运用货台和集装箱,开展单位物资装卸系统等等。同时,物流中心、中央物流中心等各种物流治理系统也不断增加。除此之外,那个时期的日本也在积极推行物流联网系统,开发VSP、配车系统等物流软件。

这一时期是日本物流建设的大进展时期。这一时期的进展直到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才告一段落。

〔3〕物流合理化时期〔1974一1983年}

第一次石油危机后,日本迎来了减量经营的时代,经营成本的降低成为经营战略的重要课题,从而要求物流能有所作为,因此说,这一时期是物流合理化的时代。

第一,这一时期担当物流合理化作用的物流专业部门开始登上了企业治理的舞台,从而真正从系统整体的观点来开展降低物流成本运动。此外,这一时期物流子公司也开始兴起。〝物流利润源学说〞揭示了现代物流的本质,使物流能在战略和治理上统筹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并推动物流现代化进展。

在实践上,这一时期对应于理论进展,开始广范畴地设立合理化工程小组,实行物流活动中的质量治理。具体讲,当时物流合理化的要紧计策是:

A.缩短物流路径

B.扩大工厂直送

C.减少输送次数

D.提高车辆装载效率

E.实施打算输送

F.导入共同配送

G.改变运输手段,选择最正确运输方式,

H.减少在店的据点

I.完全实行在库治理,坚持正常在库

J.提高保管效率

K.包装简单、朴素化

L.尽量做到包装材料的低价格

M.包装作业的机械化

N.集装箱、货台的导入与扩大

0.省力化机器的灵活运用

物流联网也在蓬勃进展,其宗旨在于推进订货、发货等业务的迅速化,以及削减物流人员,降低劳动力成本,专门是以大型量贩店为中心的网上订、发货系统的导入在这一时期最为活跃,这是物流合理化在技术上的反应。

在物流治理政策上,1977年日本运输省流通计策部公布了〝物流成本算定统一基准〞。这一政策关于推进企业物流治理有着深远的阻碍。从事物流成本操纵的研究,各个企业都制定了自己专门的成本操纵体系。

这一时期还值得一提的是专业物流部门或物流子公司设立的兴盛。

〔4〕物流纵深进展时期〔1985年迄今〕

80年代以后,日本的生产经营发生了重大的变革,消费需求差异化的进展,专门是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渍,使往常那种大量生产、大量销售的生产经营体系显现了问题,生产的多品种化和少量化成为新时期的生产经营主流,这使得市场的不透亮度增加,在库排除的观念越来越强,其结果整个流通体系的物流治理发生了变化,即从集物资流向多频度、少量化、进货短时刻化进展。

在销售竞争不断加剧的状况中,物流服务作为竞争的重要手段在日本得到了高度重视,这表现在80年代后期日本积极倡导高附加价值物流、Just-in-time物流等方面。然而,随着物流服务竞争多样化,物流成本的高昂成为这一时期的特点,在日本有把这一时期称为〝物流不景气〞时代的说法,即由于经营战略的要求,使物流成本上升,显现赤字。因此,如何克服物流成本上升、提高物流效率是90年代日本物流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

平成9年〔1997年〕4月4日,日本政府制定了一个具有重要阻碍力的〔综合物流施策大纲〕,该大纲是依照平成8年〔1996年〕12月17日日本政府决定的〔经济构造的变革和制造规划〕中有关〝物流改革在经济构造中是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到平成13年〔2004年〕为止既要达到物流成本的效率化,又要实现不亚于国际水准的物流服务,为此各相关机关要联合起来共同推进物流政策和措施的制定〞这一指示而制定的。那个大纲是日本物流现代化、纵深化进展的指针,关于日本物流治理的进展具有历史意义。那个大纲的主体框架是:

①差不多目标;大纲中提出了到2001年物流进展的3项差不多目标,即第一,亚太地区便利性且充满魅力的物流服务;第二,实现对产业竞争不构成阻碍的物流成本〞,第三,减轻环境负荷。为实现上述目标,大纲中还制定了实施措施的3项原那么,包括通过相互合作来制定综合措施;为确保适应消费者需求的有效运输体系,以及制造良好的交通环境、道路、航空、铁路等交通机构合作共同制定综合交通措施;通过竞争促进物流市场活性化。

②横向措施:横向措施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社会资本配置,即在所规定的物流整体上集中使用资本,此外,加强相关部门的合作,这些物流整体有:A.与利用者需求相对应的多样化的选择方法〔社会资本的相互合作〕;B.物流瓶颈的排除;C.国际港湾、机场的建设,例如高规格干线道路、地域高规铬道路、通往港湾机场的道路建设;要紧干线铁路运输力的增强;中枢、中心国际港湾的设置;大都市圈物流中心、空港建设。第二部分是规制缓和,即在法规、政策上推动物流效率化,例如需求供给调整打算的废止;安全规制的制定〔国际调和、推动技术水准提高的政策〕。第三部分是物流系统的高度化,这其中一是信息化,如无纸贸易、一站服务、EDI的进展;二是标准化,如集装箱的标准化等等;三是其他措施,如技术开发、商业惯例的改进等。

③不同领域的措施:这一节也分为三部分,一是都市内物流,即缓和交通堵塞、提高汽车装载效率、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减轻环境负荷,在进展方向上要紧是建立道路交通的通畅机制〔物流共同配送、交通需求治理〕以及货车的自营转换〔提高装载率〕。第二部分是地域间物流,通过多种方式完善陆海空运输的竞争条件,实现复合联合运输以及减轻环境负荷,在措施上要紧是促进内航海运和铁路货运;道路、大范畴物流中心的建设;货车规制缓和等。第三部分是国际物流,即为了对应日本市场商品输入增加的状况,缩减国际物流的时刻和成本,纠正内外价格差,改善产业地域竞争力。要紧措施是国际中枢、中心港湾据点的整顿、设立;进出口手续、港湾手续的信息化等。

④构筑各机构合作的政策推进体制:该部分的目的在于推进各政府机关、地点公共团体、物流业者和货主联合采取物流现代化措施,加强地点与中央的合作。在措施上包括在中央强化与地点合作的体制;在地点强化与中央合作的体制、每年对所实施的举措成效和问题进行完全调查。

从上面介绍的日本〔综合物流施策大纲〕中能够看出,今后日本物流进一步进展、强化的方向是:

A.信息化的推进

B.物流技术的开发

C.物流人才的培养

D.新物流服务的开展

E.国际化的对应

F.包装机械化、在库治理数码化的推进

G.整体系统化的加强

H.社会资本的充实

I.规格化、标准化的推进

J.共同化、协作化的推进

三物流活动与市场营销

1. 市场营销对物流的阻碍

1〕产品线政策的阻碍

2〕产品线的扩大,会阻碍物流效率;

3〕市场营销顾客服务的要求对物流的阻碍;4〕销售策略的阻碍;

5〕市场推测的阻碍;

6〕市场营销渠道的阻碍;

2. 物流对市场营销的阻碍

1〕物流系统分析的成效

2〕作为市场营销手段的物流

3. 市场活动模式与物流治理

1〕地理市场分析

2〕产品品种的需求分析

3〕顾客需求分布

4〕订货分布类型

5〕变动性的统计特点

物流常见的基本理论

物流常见的基本理论 物流的定义:2001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描述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各国学者或组织在不同的角度对物流这一概念有不同的定义。然而,物流这一概念总的来说就是围绕着七个要素来进行表述的。这七个要素是:产品(Product)、数量(Quantity)、条件(Condition)、地点(Place)、时间(Time)、顾客(Customer)和成本(Cost)。因而,物流的实质就是将适当数量的产品,在适当时间和条件下为适当的顾客送到适当的地点,同时保持其适当的成本。物流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满足客户需求与企业的目标。 按物流主体方的目的不同可将物流分为第一方物流、第二方物流、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 第一方物流是指生产企业或流通企业自己将产品或商品送到客户手中的物流运作,而不依靠社会化的物流服务。第一方物流实际上就是供方物流,或者叫销售物流,是由供应厂商到其各个用户的物流。 第二方物流是指用户企业从供应商市场购进各种物资而形成的物流,实际上就是需求方物流,或者说是购进物流。 第三方物流是相对于第一方物流和第二方物流而言的。第三方物流指的是专业物流企业在整合了各种资源后,为客户提供包括物流设计规划、解决方案以及具体物流业务运作等全部物流服务的物流活动。第三方物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第三方物流是合同导向的一系列服务。第三方物流根据合同条款的规定,而不是根据临时需求的要求,提供多功能甚至全方位的物流服务。②第三方物流是专业化、个性化的物流服务。③第三方物流是建立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基础上的物流服务。 ④拥有第三方物流配送的灵活性。 物流管理内容包罗万象,包括订单处理、需求预测、生产计划、采购、包装、存货控制、装卸搬运、运输、储存、企业和仓库选址、物品回收、零部件及服务保障、废品处理、流通加工、配送、客户服务、物流信息等内容。 现代物流对企业的作用:1.现代物流是生产流通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2.现代物流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 现代物流的七大功能:包装、流通加工、仓储保管、配送、装卸搬运、运输和物流信息管理。 在物流系统设计和管理方面,每个企业都必须同时实现至少五个不同的作业目标。这些作业目标构成了物流表现的主要方面,包括快速响应、最小变异、最低库存、整合运输、质量等。 物流成本是指物品在空间位移或储存过程中所耗费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具体地说,它是指物品在实体运动过程中,如商品包装、装卸搬运、运输、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各个环节中所支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 2001年我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GB/T18354—200l国家标准,对供应链给出的定义是:“供应链是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供应链,也称物流网络,简单的说,供应链是指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需网络。其要素包括供应商、制造中心、仓库、配送中心和零售点,以及在各机构之间流动的原材料、在制品库存和产成品。 物流创造的基本效用包括:时间效用、空间效用和形质效用。 一、时间效用 1、缩短时间 2、弥补时间 3、延长时间。

物流运营管理的概念及基本原理

物流运营管理的概念及基本原理物流运营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对物流网络、物流流程和物流资源的规划、组织、指导、协调、控制以及优化,实现物品从生产、采购、仓储、配送和售后服务全过程的高效、准确、快捷和低成本管理,达到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和获得竞争优势的目的。在现代物流管理中,物流运营管理已被视为物流管理的核心和灵魂。 简而言之,物流运营管理就是把物流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到企业实际操作中,通过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实现物流效率、服务质量、成本和效益的协调统一。 物流运营管理具有以下几个基本原理: 1. 系统原理 物流运营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到许多子系统和要素,如采购、仓储、运输、配送、信息等。因此,物流运营管理必须把企业的物流网络、流程、资源和信息整合成一个统一的物流系统,并实现各要素的协调和优化。

2. 效益原理 物流运营管理应该以企业的效益为最终目标,通过提高物流效率、服务质量和降低成本等方法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获得长期发展机会。企业的物流运营管理应该是以效益为导向,坚持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原则,实现客户满意和公司效益的统一。 3. 信息化原理 物流运营管理需要建立和完善信息化系统,通过信息化的手段、软件、设备以及网络技术等手段,实现物流各要素的协调和优化。信息化系统可以提高效率、增强企业的销售和服务能力,保证实时跟踪和监控物流全过程,优化物流决策和管理。 4. 灵活性原理 物流运营管理需要对环境的变化做出及时的调整和反应。企业需要依据市场需求、技术变化、订单变化和物流资源的变化等要素来进行物流路径的抉择、物流系统的更新和合理安排,以达到适应性强、响应迅速的物流运营管理。

现代物流管理理论论述

现代物流管理理论论述 一、物流理论形成和发展及相关概念: 物流管理:就是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在企业中,物流管理的容基本相同。 物流管理的发展经历了配送管理、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3个层次。物流管理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队输送物资装备所发展出来的储运模式和技术。在战后这些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界,并极提高了企业的运作效率,为企业赢得更多客户。当时的物流管理主要针对企业的配送部分,即在成品生产出来后,如何快速而高效地经过配送中心把产品送达客户,并尽可能维持最低的库存量。美国物流管理协会那时叫做实物配送管理协会,而加拿大供应链与物流管理协会则叫做加拿大实物配送管理协会。在这个初级阶段,物流管理只是在既定数量的成品生产出来后,被动地去迎合客户需求,将产品运到客户指定的地点,并在运输的领域去实现资源最优化使用,合理设置各配送中心的库存量。准确地说,这个阶段物流管理并未真正出现,有的只是运输管理、仓储管理和库存管理。物流经理的职位当时也不存在,有的只是运输经理或仓库经理。 现代意义上的物流管理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人们发现利用跨职能的流程管理的方式去观察、分析和解决企业经营中的问题非常有

效。通过分析物料从原材料运到工厂,流经生产线上每个工作站,产出成品,再运送到配送中心,最后交付给客户的整个流通过程,企业可以消除很多看似高效率却实际上降低了整体效率的局部优化行为。因为每个职能部门都想尽可能地利用其产能,没有留下任何富余,一旦需求增加,则处处成为瓶颈,导致整个流程的中断。又比如运输部作为一个独立的职能部门,总是想方设法降低其运输成本,但若其因此而将一笔必须加快的订单交付海运而不是空运,这虽然省下了运费,却失去了客户,导致整体的失利。所以传统的垂直职能管理已不适应现代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而横向的物流管理却可以综合管理每一个流程上的不同职能,以取得整体最优化的协同作用。物流研究产生在当代有其必然趋势,发达国家之所以开始研究物流是由于其逐步进入后工业时代利润逐步减少,而其追逐利润的嗅觉迫使其开始发掘这块被其所称为“第三利润源泉”的物流领域。 物流日前发展迅速还有一个重大原因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使得生产全球化,消费全球化,消费与生产都已经穿越了国界,同时生产分工的更加细化,物流的运作变得更加复杂,成本日益庞大,于是出现了专门从事物流操作的经济实体,这也是劳动分工的必然结果。现代物流管理- 现代物流管理的目的:(1)、以实现客户满意为第一目标;(2)、以企业整体最优为目的;(3)、以信息为中心(4)、重效率更重效果。 物流五要素(FiveElementsofLogistics)是指评价物流体系的五个主要要素,它们是:品质、数量、时间、地点和价格。品质是指物流

物流管理理论

物流管理理论 一物流与物流机能 1.物流机能与物流 〔1〕物流机能与流通 市场经济的进展是由社会分工所支持,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社会分工的广度依存于市场的扩大,进而市场的扩大又是由以运输为中心的物流活动所支撑。由此看来,以运输为中心的物流活动不仅推动了市场范畴的扩大,而且促进了社会分工的深入进展。反之,社会分工的进展又进一步扩大了市场广度,促进物流活动的高度进展。 现实的经济活动能够划分为生产活动、流通活动和消费活动三个方面,物流活动是属于流通活动之中的。在原始社会中,由于经济是自给自足,因此生产与消费在时刻和场所上差不多上一致的。到市场经济进展的成熟时期,因为市场较历史任何时候都要发达、宽敞,因而生产与消费之间时刻、场所的分离越来越大,物流活动确实是作为连接这种分离而显现。 流通从机能上来看,能够分为商流和物流两类。流通第一是从商流开始,商流的产生是由于市场的扩大造成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社会阻隔〔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不一致〕,流通通过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商品所有权的转移来实现价值效用,从而将生产与消费有机地联系起来,.这种流通活动确实是通常的市场买卖活动。然而,仅有商流是不够的,因为相伴着商流必定会产生商品的让渡,而这种让渡在市场极大进展的市场经济时期往往会遇到时刻阻隔〔生产时刻与消费时刻的不一致〕和场所阻隔〔生产场所与消费场所的不一致〕。为了解决这种商品让渡过程中的问题,物流作为将商品有效地从生产者转移到消费者手中的一种职能,制造了流通的场所和时刻价值。由此看来,尽管商流与物流是相辅相承、互为补充的关系,然而在经济意义上有差异。商流是一种以货币为媒介的买卖交易,其最终目的是实现商品的价值,与此相对比,物流是一种追加的生产过程,它通过时刻和空间等非物质形状的服务来制造效用。因此现代物流活动已不仅仅从事非物质的服务生产,如有些零售企业和流通中心也在从事一部分生产加工作业,因而超越了纯粹意义上的服务生产领域。 〔2〕物流概念的产生与展开 物流在英语中最初为〝Physical Distribution〞〔传统意义上的物流〕,在美国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20年代,学者克拉克就已运用Physical Distribution 这一概念作为企业经营的一个要素加以研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陆军中就开始用〝Logistics Management〞〔现代物流治理〕来指代物流,战后其理论、方法也为企业和理论界认同,并广泛运用起来,他们将之称为商业物流或销售物流〔Busines Logistics〕以力求合理有效地组织商品的供应、保管、运输、配送,而且实践证明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

物流管理理论基础

物流管理理论基础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繁荣,物流管理的重要性日益突显。物流管理涉及整个物流系统中的各个环节,包括物流网络的规划、物流流程的设计、物流系统的运作等。本文将介绍物流管理的理论基础,探讨影响物流管理的因素以及物流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物流管理的定义 物流管理是指对物流网络和物流流程进行分析、规划、组织、实施 和控制的过程。物流管理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物流战略和经营目标,提 高物流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满足客户需求和提高客户满意度而进行 的活动。 二、影响物流管理的因素 1.市场需求: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物流管理需要不断地进行 调整和优化,以满足客户需求。 2.供应链合作:供应链合作包括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和企业内部部 门之间的合作关系。供应链的优化能够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 3.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物流管理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 能够提高物流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4.物流设施:物流设施包括港口、仓库、运输方式等,优化物流设 施能够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 三、物流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1.物流信息化:随着物流管理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发展,物流信息化将成为未来物流管理的基础。 2.绿色物流:绿色物流强调对环境的保护,减少物流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全球化物流:全球化物流将成为未来物流管理的一个重要趋势,随着国际贸易的繁荣,物流系统将更加全球化。 结论 物流管理的理论基础包括对物流网络和物流流程的分析、规划、组织、实施和控制。影响物流管理的因素包括市场需求、供应链合作、信息技术和物流设施。未来物流管理的发展趋势包括物流信息化、绿色物流和全球化物流。对于企业来说,物流管理的优化能够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满足客户需求并提高客户满意度,因此物流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物流管理》知识点

《物流管理》知识点 一、物流概念 “物流”是指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到需求者的物理运动,是若干相关的、却各自独立的活动的集成。 二、物流管理概念 物流管理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 三、物流管理内容 1、运输管理。主要内容包括:运输系统的规划设计、运输计划的编制、运输成本的控制,运输方式的优化选择以及运输服务商的选择等。 2、仓储管理。主要内容包括:仓库的规划布置、物品在仓库中的布局、合理库存控制、仓库安全与保安等。 3、配送管理。主要内容包括:配送计划的制定、配送作业的组织实施、配送成本的控制等。

4、装卸搬运管理。主要内容包括:装卸搬运系统的设计、装卸搬运计划的制定、装卸搬运成本的优化等。 5、包装管理。主要内容包括:包装材料的选取、包装方法的优化选择、包装作业的组织实施等。 6、流通加工管理。主要内容包括:流通加工方式的选取、流通加工计划的制定、流通加工成本的优化等。 7、物流信息管理。主要内容包括:物流信息的收集、处理、传递和应用等。 8、客户服务管理。主要内容包括:客户需求的调查、客户服务水平的设定、客户服务计划的制定等。 9、物流质量管理。主要内容包括:物流质量标准的制定、物流质量的监控与评价等。 10、物流成本管理。主要内容包括:物流成本的计算和控制等。 11、绿色物流管理。主要内容包括:绿色物流观念的普及,绿色物流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绿色物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等。 四、物流管理特点

物流企业精益物流管理理论与方法

物流企业精益物流管理理论与方法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物流行业成为了国民经济中最为重要的产业之一。随着市场的日益竞争,物流企业需要持续优化自身的运营效率和质量水平。而精益物流管理理论与方法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一、精益物流管理理论基础 精益物流管理理论是由美国丰田汽车公司提出的运作模式,目的就是通过最小化浪费,最优化价值流来实现成本节约和效率提升。其理念是将多余的物流过程和活动剔除掉,去除浪费,优化延伸、整合并协同各个环节,实现高品质低成本的物流配送。 精益物流管理涉及到多个环节,比如物流流程的优化、物流服务的改进、供应链的优化等。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应该是精益物流管理流程的设计。该流程是指从订单物流处理到物流交割的所有流程。针对这些流程,精益物流管理的要点在于消除浪费,提高运营效率和降低成本。 二、精益物流管理方法 1、价值流分析 价值流分析是一个关键的精益物流管理工具。它帮助物流企业了解自己的业务流程,找出优化点,并通过去除浪费达到降低成本目的。价值流分析首先分析物流活动,确定哪些任务为有价值的,而哪些则为浪费或不必要的。其次考虑如何消除浪费,优化物流流程,减少不必要的复杂度和成本。 2、5S管理

通过实施5S管理,物流企业可以创造出一个更清晰、更安全和更有效的工作环境。5S管理中的五个S分别是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纪律,通过对这些流程的不断优化,物流企业可以更好地控制物品流动和库存,并提高员工生产效率。 3、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是精益物流管理的核心理念。持续改进的做法就是不断地寻找问题、分析问题、寻求解决方案和纠正问题。这为物流企业提供了一个持续优化流程、不断增强竞争力的关键路径。 4、单元流程 单元流程指的是将一系列相关的流程或活动合并成为一个流程,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在单元流程设计中,物流企业需要将那些频繁发生的流程或活动合并压缩,以达到最佳效果。 三、精益物流管理的优势 1、降低成本 通过精益物流管理方法的应用,物流企业可以精简流程,去除浪费,降低成本,优化流程,提高效率,增加利润,从而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2、提升客户满意度 精益物流管理可以帮助物流企业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并在服务品质和运作效率上不断提升,以进一步提升客户满意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更大优势。 3、提高竞争力 通过优化流程和提高效率,精益物流管理可以帮助物流企

物流管理概论重点知识

物流管理概论重点提纲 第一章物流学基础 1、物流起源、定义 2001 年7 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该标准将物流定义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 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 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2、logistics与PD的区别 一是PD局限在对销售领域物流活动的管理,没有包括采购物流,比Logistics 概念包含的范围小。 二是PD 强调的物流合理化范围通常只停留在物流部门内部,与生产和采购部门缺乏沟通联系,物流与生产和销售活动没有实现一体化管理。而Logistics 则包括了从原材料采购、在制品移动到产成品销售全过程的物资流动,物流合理化不仅限于物流部门内部,而且扩展到生产和销售部门。 Logistics 将物流活动从被动、从属的地位上升到企业经营战略的高度,成为企业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概念已不仅仅是对活动概念的集合,而是上升到了管理学的层次上。 如果把物流概念(PD )出现之前对物流功能活动的个别管理比喻为分散的点状管理,PD 就是由点连成的线状管理,而Logistics 则是由线构成的平面管理。企业内的物流管理到了这个阶段,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的余地已经变得很小。为进一步挖掘物流的潜力,需要超越个别企业的范围,将上下游的关联企业作为整合对象,排除企业间的重复作业,使物流资源得到最佳配置,实现从原材料生产一直到商品配送全过程的物流一体化管理-------供应链管理。 3、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区别

4、第三方物流(名词解释) “第三方物流是指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 / T18354 一2001 )第三方就是指提供物流交易双方的部分或全部物流功能的外部服务提供者。现代的第三方物流主要是指能够提供现代的、系统的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的物流活动。 5、物流的“大陆说”,“冰山说” 大陆说、1962 年美国著名经营学家彼得·德鲁克在《财富》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经济的黑色大陆》一文,他将物流比做“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强调应高度重视流通以及流通过程中的物流管理。物流的价值和利润的理念在实业界产生了巨大的震动。 冰山说、美国经营学家彼·特拉卡指出:物流是“降低成本的最后边界”。物流价值和利润的观念已经和正在被人们所接受,人们对物流价值和利润的认识不断加深,正如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西泽修在《主要社会的物流战》一书所阐述的:“现在的物流费用犹如冰山,大部分潜在海底,可见费用只是露在海面的小部分。” 6、绿色物流(名词解释) 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在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就是要改变原来经济发展与物流、消费生活与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在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发展和

物流管理基本知识(精选5篇)

物流管理基本学问(精选5篇)物流管理基本学问范文第1篇 1.分析物流企业运作流程,确定职业岗位。现代物流包含企业 物流和第三方物流,高校物流专业面对物流行业的教育目标重要包含:物流公司、企事业单位内部物流部门、电子商务企业、储运公司、大型配货中心、货运企业等,其职业岗位有:物料计划、采购、运输组织、车辆调度、仓储管理、配送、商品分拣和包装、物流设 施设备的作业和管理、跟单、揽货、物流信息处置、报关、报检等。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在订立专业培育方案时,要对物流企业的职业岗 位打开调查和分析,从而为订立合理的教学计划供给导向。 2.分解岗位技能,订立职业标准。依据物流企业对应用型物流 人才的技能要求,确立物流管理专业的职业标准如下:①专业技能。专业技能是指对应用专业学问的本领,要求物流人才不但要把握物 流专业学问,更要把握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以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由于物流企业具有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域运营的特点,而且 物流企业当前的工作重点是降低物流运营本钱、提高企业的核心竞 争力,这就要求物流人才应把握丰富的学问面,并具有创新意识和 创新本领,从而充足物流企业进展的需求。专业基本技能要求是物 流人才从事物流活动必备的基本操作本领,也是高校人才培育的核 心任务。采购、仓储管理、配送管理运输管理、运输管理、国际货运、物流信息管理和物流本钱核算与分析构成了物流管理专业的专

业基本技能标准。②职业适应本领。职业适应本领是指劳动组织管理和协调本领、社会责任心、群体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自我管理与掌控、行为的规范性和社会适应性,要有较强的学习本领和心理经受等相关本领,以适应物流企业的要求。物流作业是一个具有连续性和传递性的多环节链状操作过程,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整个物流作业的效率。因此,要求物流人才应当具备猛烈的责任心和组织管理本领,除了做好本岗位的工作,还要协调相关岗位的任务,有效利用企业的设备和技术,适时与客户协商沟通,使整个物流作业环节高效地实现无缝化操作。③职业进展本领。物流业的迅猛进展使行业内的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从而供给应物流人才的岗位越来越多,职业素养的外延也在动态的变更,工作的迁移性日益凸显。这就要求物流管理毕业生在职业生涯应中具备肯定的创新本领、学习本领和解决问题的本领,以保持职业生涯的可连续进展,从而适应多变的现代物流社会。 3.将职业要求转换成学习内容。针对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育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异,围绕职业岗位的需求,构建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基本思路是:依据物流管理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成长规律进行教学设计。首先确定物流行业的职业岗位;依照物流企业运作流程,分析每个职业岗位所对应的技能要求,对学问和技能性分析,从而确定学习内容。 二、构建创新性应用型物流人才培育的课程体系

物流基本理论

物流基本理论 物流是指商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中,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和方法,实现物质、信息和资金的流动与管理的活动。它是现代经济运行中不 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企业的竞争力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 文将从物流的定义、目标、基本要素和主要流程等方面来论述物流的 基本理论。 一、物流的定义 物流是指对物质资源进行收集、分类、存储、加工、运输、分销等 全过程管理及有关信息、资金的流动性管理的综合性经济活动。 二、物流的目标 1. 降低成本:通过合理的物流运作,实现物料、信息和现金的损耗 最小化,降低物流成本; 2. 提高效率:通过提高物流管理的效率,实现物流流程的优化,加 快运输和配送的速度; 3. 增强竞争力:通过物流的优化和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增加市场份额; 4. 提升服务质量:通过物流过程的规范和精细化管理,提供准确、 及时、可靠的物流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 三、物流的基本要素 1. 物流设施:包括仓库、运输工具、信息系统等;

2. 物流资源:包括物流设备、物流设施以及物流人才等; 3. 物流技术:包括供应链管理、库存控制、运输规划等; 4. 物流服务:包括订单处理、运输服务、售后服务等。 四、物流的主要流程 1. 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的核心环节,通过整合各个环节 的信息和资源,实现供应链的协同和流程优化; 2. 采购与供应管理:通过合理的采购计划和供应商管理,确保物料 及时可靠地供应给生产环节; 3. 生产与制造:通过合理的生产调度和制造管理,实现生产过程的 高效运转; 4. 仓储与配送:通过合理的仓储管理和配送计划,实现物流的高效 运输和准时到达; 5. 售后服务与退货管理:通过完善的售后服务和退货管理,提高客 户满意度。 总结: 物流管理是现代企业不可或缺的经营活动,其目标是降低成本、提 高效率、增强竞争力和提升服务质量。物流的基本要素包括物流设施、物流资源、物流技术和物流服务,而主要流程包括供应链管理、采购 与供应管理、生产与制造、仓储与配送以及售后服务与退货管理等环

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

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 物流管理是指企业在生产、销售过程中,通过物质流、信息流、资 金流等方面的协调与控制,实现物流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运动,从而提 高物流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在现代商业经营中,物流管理已经成为 了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将介绍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包 括供应链管理、库存管理和运输管理。 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的核心理论之一。供应链是指从供应商到终 端用户之间所有涉及到的物质和信息的流动。供应链管理关注如何有 效的组织和协调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以实现物流活动的高效率和低 成本。供应链管理强调合作与协调,通过信息共享和紧密合作,来达 到资源共享、成本共担的目标。通过供应链管理,企业可以减少库存 水平、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市场占有率。 库存管理是物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库存是企业生产和销售过程 中不可避免的产物,它既是生产力的投资形式,又是消费需求的平滑器。库存管理的目标是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库存水平,使资金充分流动起来。常见的库存管理方法有经济订货量模型、ABC 分析法和安全库存法等。经济订货量模型是通过计算最经济的订货量 和订货点,以达到订单成本最低化的目标。ABC分析法是将商品按照 销售额或利润大小进行分类,以便做出不同的管理策略。安全库存法 则是根据预测的销售需求和供应的不确定性,确定保持的最低库存水平,以确保补货及时。

运输管理是物流管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运输是物流活动中最重要 的环节之一,对物流成本和效率影响较大。运输管理主要包括运输方 式选择和路线优化。运输方式选择要综合考虑货物的性质、数量、距 离和成本等因素,选择最合适的运输方式。常见的运输方式有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和水路运输。路线优化是通过合理规划和调 整物流运输路线,使运输过程中的距离和时间最小化,从而减少物流 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 除了以上三个基本理论,物流管理还涉及到许多其他方面的理论和 技术,如信息技术、仓储管理、包装与装卸等。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 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通过信息系统的支持,可以实现物流信息的实 时监控和交流,提高运作效率和可靠性。仓储管理包括仓库选址、布 局设计、库存管理等,通过合理的仓储管理,可以减少仓储成本和提 高货物周转率。包装与装卸是物流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合适的包装和 装卸方式可以减少货物损坏和运输中的事故发生。 总之,物流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供应链 管理、库存管理和运输管理等基本理论的应用,企业可以提高物流效 率和降低物流成本,从而增强竞争力并满足市场需求。同时,物流管 理还需要结合信息技术、仓储管理、包装与装卸等方面的理论和技术,以提高物流活动的整体水平。 【扩展字数:208】

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

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 物流管理是一个涵盖供应链、运输、仓储和配送等多个环节的综合 性管理活动。它的主要目标是有效地组织、规划和控制物流过程,以 提高运作效率和降低成本。在现代商业环境中,物流管理的重要性不 言而喻,它对企业的竞争力和客户满意度具有关键性的影响。 物流管理的核心概念包括供应链管理、库存管理、运输管理和配送 管理。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理论的基本原则和实际应用。 1. 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的基石,它涵盖了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 产品分销等环节。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在于实现供需的协调和优化,确 保产品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之间的无缝衔接。这要求企业与供应商建 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享信息、资源和风险,以提高供应链的效率与 灵活性。 2. 库存管理 库存管理是物流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对存货数量、存放位置和质量的管理与控制。合理的库存管理可以实现存货成本的 最小化,同时保证供应链的稳定和客户服务的满意度。常用的库存管 理方法包括ABC分类法、经济订货量模型和库存周转率等。 3. 运输管理

运输管理是物流管理中最直观的环节,它主要涉及到货物的运输方式、运输路线和运输工具的选择。优化的运输管理可以降低运输成本、缩短运输时间和提高配送效率。常用的运输管理手段包括合理调度车辆、优化运输路线、采用物流信息系统等。 4. 配送管理 配送管理是物流管理的最后一环,它涉及到将产品从仓库或生产基 地送到最终用户的过程。高效的配送管理可以保证产品准时送达,提 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常用的配送管理方法包括物流网络设计、配 送中心的建设和路由优化等。 除了以上介绍的核心概念,物流管理还涉及到许多其他理论和工具,例如信息技术的应用、质量管理的原则、环境保护的要求等。这些理 论和工具在实际的物流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帮助企业提高运作 效率和降低成本。 总结起来,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涵盖了供应链管理、库存管理、运 输管理和配送管理等方面。这些理论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供应链 的协调与优化,提高运作效率和降低成本。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 些理论,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物流 管理策略,并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

物流管理基础知识笔记

一.物流的内涵一定义: 物流logistics:物品从供给地向接收地的物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二对物流定义的理解: 1.传统而通俗的理解:物的流动 2.正确的理解: ①“物”:实体—物品、物资、物料、货物 ②“流”:表现形式—7项活动 3物流的六要素: ①流体:货物包装、维护、设计、作业次数、成本 ②载体:设施、设备、工具仓储 ③流向:流动的方向,供应地到接收地,自然流向 ④流量:重量、体积、数量 ⑤流速:流动的速度 ⑥流程:流通的距离、路线最优路径

三.物流的意义与价值: 1.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联系纽带; 2.物流对国民经济发展及社会生产与生活的作用,就像人体的动脉、静脉系统,起到物质资源的配置作用; 3.物流的价值:时间价值、空间价值、加工价值 4.物流的使用价值:合适的时间、准确的数量、正确的场所、需要的形体 四.物流的生产与发展 1.物流活动和人类历史一样久远,当社会出现了商品交换,便有了原始的物流; 2.“物流”作为名词最早被提出萌芽:1915年美国营销阿奇萧提出; 3.美国营销协会提出PhysicalDistributionPD实物分销、分配、分拨即包含于销售中的物资流动伴随的种种经济活动; 4.真正意义上的logistics始于:二战期间,美国将物流管理理想应用于军备供应,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5.我国物流的发展历史: ①1978年通过访日学术交流活动,了解学习国外物流管理先进经验; ②真正的物流发展在90年代以后;

6.当前物流热的分析: ①全面形成买方市场,卖方竞争空前激烈,流通作为沟通生产和消费的纽带,日益受到企业界的重视; ②企业之间竞争的发展演变过程分析:企业通过对市场要求的快速反应,大鱼吃小鱼转变为快鱼吃慢鱼; ③电商呼唤着物流业的支持; 五.生产与流通、物流与商流 1.生产与流通: ①生产:制造满足人们需求的物质; ②流通:连接生产与消费的纽带,包括物流活动和商流活动; 2.物流与商流: ①在商品流通中,消费者取得商品所有权的过程,简称商流; ②在商品流通中,通过进行包装、运输、储存、装卸、搬运等活动;将商品送达目的地的过程,简称物流; 3.流通是介于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克服生产与消费之间距离的活动,包括物流与商流:商流是物流的先导物流是商流的物质基础; 4.①商流是物流的前提,物流是商流的保证; ②商流与物流的分离是合理化的必然要求;

物流管理理论基础

物流管理理论基础 物流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实现物流系统的高 效运作和综合优化。物流管理理论是指基于对物流系统运作规律和经 验总结的理论体系,为实际操作提供指导和支持。本文将介绍物流管 理理论的基础知识,其中包括物流管理的定义、重要性以及相关的主 要理论。 一、物流管理的定义 物流管理是指通过对物流系统各个环节的有序协调管理,以优化资源、减少成本和提高服务质量为目标,实现物流活动的高效运作。物 流系统包括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之间的 物流流程和信息流程。 物流管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供应链管理:通过有效地整合供应商、制造商和分销商之间的物 流活动,实现原材料到成品的无缝连接,以满足客户需求。 2. 运输管理:通过合理的运输规划和调度,选择最佳的运输方式和 路线,以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并确保货物安全和准时送达。 3. 仓储管理:通过合理规划仓库布局、优化库存管理和提高仓储效率,实现货物的高效存储、管理和分配。 4. 订单处理与配送:通过快速、准确地处理订单和配送货物,提高 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二、物流管理的重要性 物流管理在现代企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其重要性的几 个方面: 1. 降低成本:物流管理可以通过优化供应链、精细化运输和仓储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利润。 2. 提高服务质量:物流管理能够提高物流流程的透明度和可视性, 减少信息滞后,提高客户订单配送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3. 增强竞争力:通过物流管理的实施,企业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提供及时、可靠的物流服务,提升企业竞争力。 4. 优化资源利用:物流管理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和调度,减少物流环 节中的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物流管理的主要理论 物流管理的实践中涌现出了一些重要的理论模型和方法,以指导企 业在物流管理中的决策和操作。以下是几个常用的物流管理理论: 1. 苏里文的物流系统理论:该理论将物流定义为将原材料从供应商 转化为制成品,并最终交付给客户的过程。物流系统由物流信息系统、物流资源系统和物流活动系统组成,在实际操作中可用于分析和优化 物流系统。

物流企业精益物流管理理论与方法

物流企业精益物流管理理论与方法 摘要: 精益物流是指通过精益管理思想来提高企业物流运营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一种管理模式。本论文通过对精益物流管理理论的分析,介绍了精益物流管理的原理与方法,以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通过案例分析,证明了精益物流管理能够有效地提升企业物流运营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关键词:精益物流,精益管理,效率,成本,竞争力 正文: 一、绪论 物流是供应链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运营效率和成本控制关系着企业的竞争力。为了应对市场竞争激烈的形势,许多企业开始采用精益物流管理模式。本论文将以精益物流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管理理论与方法。 二、精益物流管理理论 精益管理是日本企业家丰田喜一郎提出的管理哲学,它致力于消除各种浪费,提高运营效率。精益物流管理借鉴了精益管理思想,通过对物流流程的优化,降低库存、缩短物流运输时间等手段,实现优化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目标。

三、精益物流管理方法 1.价值流图分析法 价值流图分析法是精益物流管理中一种重要的工具,在物流流程优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通过对物流流程中的价值流进行分析,找出流程中的浪费,确定优化方案,从而实现物流流程的优化。 2.流程改善法 流程改善法是指通过对物流流程中的核心环节进行可视化、标准化、规范化等手段,优化物流流程,从而提高物流运营效率,并降低物流成本。 四、实践案例分析 以某物流企业为例,通过采用精益物流管理模式,实现了物流流程的优化。在借鉴Toyota生产模式的基础上,采用价值流 图分析法和流程改善法来进行物流流程优化,改善物流流程中的瓶颈,消除浪费,提高物流运营效率。通过实践的证明,精益物流管理能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五、结论 本论文通过对精益物流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的分析,以及实践案例分析,证明了精益物流管理能有效提高企业的物流运营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现代物流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现代物流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引言 现代物流管理是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出现的,它是一种以实现 高效、低成本、高质量的商品及服务供应链为目标的管理模式。 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现代物流管理也面 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第一章现代物流管理的理论 1.1 物流管理的定义和概念 物流管理是指将物流的各个环节有机地组合起来,采用先进的 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全面协调、计划、组织、 指挥和控制。物流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物流成本的低廉化、物 流效率的提高和物流服务水平的提升。 1.2 现代物流管理的发展历程 现代物流管理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走向成熟。在发展历 程中,现代物流管理经历了分散管理、集成流程等多个发展阶段。其中,物流信息化、自动化管理和现代物流网络构建是现代物流 管理的关键发展趋势。 1.3 现代物流管理的基本特征 现代物流管理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全局性。物流管理需要将生产、销售、物流等多个环节作为一部分加以协调。 (2)系统性。物流管理需要整合生产和销售环节中的各种资源,实现系统化管理。 (3)协同性。物流管理需要建立协同的合作机制,提升供应链的协同效应。 (4)信息化。物流管理需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化管理。 (5)优化性。物流管理需要严格控制成本,以最优化的方式实现高效管理。 第二章现代物流管理的实践 2.1 物流流程再造 物流流程再造是物流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它通过对物流环节的再造和优化,从而实现物流效率的提升、成本的降低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2.2 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是将生产、物流、销售等环节有机地组合起来,实现最优供应链管理。在供应链管理中,企业需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手段,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信息共享和协调。

物流学中的供应链管理理论

物流学中的供应链管理理论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供应链管理在物流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供应链 管理是指通过有效地协调和整合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等各个环节,以实现产品和服务的高效流动,并满足客户需求的管理过程。本文将探讨物流学中的供应链管理理论,并分析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理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理是建立在供需平衡和信息共享的基础上。首先,供应链 管理要求各个环节之间的供需平衡,以确保产品和服务的流动畅通。这需要各个环节之间的紧密合作和协调,以便及时调整生产和配送计划,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其次,供应链管理强调信息共享的重要性。通过共享信息,供应链中的各个环 节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供应能力,从而更好地协调生产和配送计划。信息共享还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灵活性。 二、供应链管理的关键要素 供应链管理的关键要素包括供应商管理、物流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供应商管 理是指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确保供应链中的物资和原材料供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物流管理是指通过优化运输、仓储和库存管理等环节,实现物流成本的最小化和服务水平的最大化。客户关系管理是指与客户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了解客户需求,并及时做出反应,以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三、供应链管理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供应链管理面临着许多挑战,如需求不确定性、供应链中断、库存管理等。为 了应对这些挑战,供应链管理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首先,供应链管理需要建立有效的需求预测模型,以准确预测市场需求,从而避免库存积压和缺货的问题。其次,供应链管理需要建立灵活的供应网络,以应对供应链中断的风险。这可以通过

物流管理的定义

物流管理的定义 物流管理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规划、组织、协调、指导与控制,以实现物流系统内各环节的高效运作和优化,从而提高 物流服务质量、降低物流成本、缩短物流周期,为企业创造更大的附 加值和竞争优势的一种管理方式。 一、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 物流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一部分,它是以物流系统为基础, 通过科学的计划、组织、运作和控制,对物流活动进行优化的管理过程。物流管理的目标是实现物流系统中的各个环节协同作业,通过有 效的物流组织和技术手段,提高物流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为企 业提供快速、准确、可靠的物流服务,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物流管理的内容 物流管理包括物流规划、物流组织、物流运作和物流控制等方面的 内容。 1. 物流规划 物流规划是指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对物流活动进行合 理布局和优化配置的过程。物流规划需要考虑到供应链的整体需求, 确定物流网络的布局,包括仓库、运输通道、配送中心等。通过物流 规划,可以实现物流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物流成本的最优化。 2. 物流组织

物流组织是指根据物流规划的要求,对物流系统中的各类资源进行 优化配置和协调安排的过程。物流组织需要考虑人力资源、设备设施、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因素,通过合理安排和协调,确保物流系统的高效 运作和服务质量的提升。 3. 物流运作 物流运作是指物流系统中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和执行过程。包括物 流接收、存储、包装、装载、运输、配送等环节。物流运作需要合理 安排作业流程,提高作业效率,确保物流活动的准时完成和服务质量 的达标。 4. 物流控制 物流控制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物流活动进行监控和管理的过程。物流控制需要实时获取物流活动的数据和信息,对物流过程进行 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物流系统的稳定运作和服务 水平的提升。 三、物流管理的意义 物流管理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提高物流效率 物流管理可以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组织,优化物流活动的流程和运作 方式,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较高的物流效率可以帮助企业 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产品的供应能力和服务水平。

现代物流管理理论论述

现代物流管理理论论述 一、物流理论形成和开展及相关概念: 物流管理:就是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根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展方案、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视,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正确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本钱,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在企业中,物流管理的容根本一样。 物流管理的开展经历了配送管理、物流管理和供给链管理3个层次。物流管理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队输送物资装备所开展出来的储运模式和技术。在战后这些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界,并极提高了企业的运作效率,为企业赢得更多客户。当时的物流管理主要针对企业的配送局部,即在成品生产出来后,如何快速而高效地经过配送中心把产品送达客户,并尽可能维持最低的库存量。美国物流管理协会那时叫做实物配送管理协会,而加拿大供给链与物流管理协会那么叫做加拿大实物配送管理协会。在这个初级阶段,物流管理只是在既定数量的成品生产出来后,被动地去迎合客户需求,将产品运到客户指定的地点,并在运输的领域去实现资源最优化使用,合理设置各配送中心的库存量。准确地说,这个阶段物流管理并未真正出现,有的只是运输管理、仓储管理和库存管理。物流经理的职位当时也不存在,有的只是运输经理或仓库经理。 现代意义上的物流管理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人们发现利用跨职能的流程管理的方式去观察、分析和解决企业经营中的问题非常有

效。通过分析物料从原材料运到工厂,流经生产线上每个工作站,产出成品,再运送到配送中心,最后交付给客户的整个流通过程,企业可以消除很多看似高效率却实际上降低了整体效率的局部优化行为。因为每个职能部门都想尽可能地利用其产能,没有留下任何充裕,一旦需求增加,那么处处成为瓶颈,导致整个流程的中断。又比方运输部作为一个独立的职能部门,总是想方设法降低其运输本钱,但假设其因此而将一笔必须加快的订单交付海运而不是空运,这虽然省下了运费,却失去了客户,导致整体的失利。所以传统的垂直职能管理已不适应现代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而横向的物流管理却可以综合管理每一个流程上的不同职能,以取得整体最优化的协同作用。物流研究产生在当代有其必然趋势,兴旺国家之所以开场研究物流是由于其逐步进入后工业时代利润逐步减少,而其追逐利润的嗅觉迫使其开场开掘这块被其所称为“第三利润源泉〞的物流领域。 物流日前开展迅速还有一个重大原因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使得生产全球化,消费全球化,消费与生产都已经穿越了国界,同时生产分工的更加细化,物流的运作变得更加复杂,本钱日益庞大,于是出现了专门从事物流操作的经济实体,这也是劳动分工的必然结果。现代物流管理- 现代物流管理的目的:〔1〕、以实现客户满意为第一目标;〔2〕、以企业整体最优为目的;〔3〕、以信息为中心〔4〕、重效率更重效果。 物流五要素(FiveElementsofLogistics)是指评价物流体系的五个主要要素,它们是:品质、数量、时间、地点和价格。品质是指物流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