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战略管理问答题

战略管理问答题

战略管理问答题
战略管理问答题

企业战略管理试题库(回答题)

1、企业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需做哪些工作?

2、确定企业使命的意义是什么?

3、制定战略目标的程序是什么?

4、企业建立长期目标时应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5、广义企业战略和狭义企业战略的区别是什么?

6、简述企业战略管理5P’s模式。

7、企业如何衡量企业协同作用?

8、探讨战略构成要素的意义?

9、如何有效实施企业战略?

10、企业如何进行企业战略管理?

11、战略问题的判定标准是什么?

12、战略问题的管理过程是什么?

13、设计学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14、计划学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15、简述企业战略理论演进的基本规律。

16、简述企业战略理论的发展趋势。

17、简述我国企业战略管理的兴起。

18、简述行业的主要经济特征?

19、简述经验曲线和规模经济的区别?

20、简述潜在优势矩阵的重要性?

21、简述影响行业内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强度的因素。

22、简述退出障碍。

23、决定进入障碍的因素是什么?

24、供应者的压力主要来自哪几个方面?

25、购买者的压力主要来自哪几个方面?

26、哪些企业能成为企业潜在的竞争对手?

27、企业如何进行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28、企业战略资源与能力分析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30、企业如何进行财务分析?

31、简述竞争者态势矩阵的分析步骤?

32、构造价值链时如何分解活动?

33、对产生于行业价值链的上游部分的成本优势,企业可采取什么行动?

34、对存在于价值链体系下游部分的成本劣势,企业可采取什么行动?

35、对存在于企业内部的成本劣势,企业可采取什么行动?

36、简述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37、企业如何进行核心竞争力的管理?

38、企业如何识别核心竞争力?

39、企业如何部署核心竞争力?

40、核心竞争力丧失的原因是什么?

41、企业如何保持核心竞争力?

42、简述建立外部因素评价矩阵的步骤。

43、如何建立内部因素评价矩阵?

44、市场渗透战略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45、产品开发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46、企业进行产品开发要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47、简述纵向一体化战略的利益。

48、简述纵向一体化战略的劣势。

49、简述横向一体化的战略劣势。

50、企业如何避免被实施一体化?

51、企业采用多元化发展战略的动因是什么?

52、企业采用多元化战略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53、多元化发展战略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54、简述企业购并的动机。

55、企业购并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56、企业进行内部创业时,需要考虑的条件是什么?

57、企业内部创业成功必须抓好的工作有哪些?

58、企业内部创新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60、企业实施撤退战略的动因是什么?

61、企业实施退出战略时的退出障碍是什么?

62、当企业处于象限Ⅲ时,企业可采取什么战略?

63、当企业处于象限Ⅳ时,企业可采取什么战略?

64、企业选择经营单位战略是要考虑哪些因素?

65、简述实施成本领先战略的基本要求。

66、简述企业获得成本领先的有效途径。

67、企业能够提高生产能力的平均利用率的方式有哪些?

68、成本领先战略的风险有哪些?

69、成本领先战略实施中的误区有哪些?

70、企业成功实施差异化战略要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71、实施差异化战略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72、企业实施重点集中战略的动因是什么?

73、重点集中战略的实施条件是什么?

74、为什么中庸战略不可取?

75、企业选择竞争战略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76、分析波士顿矩阵的4种类型。

77、波士顿矩阵的运用步骤是什么?

78、试进行产品——市场演变矩阵模型分析。

79、简述企业增长战略的使用条件。

80、企业增长战略的具体实施方式是什么?

81、使用市场集中和资产减少战略的配套方案有哪些?

82、简述实施收割战略的部门的特征。

83、简述行业分散的原因。

84、分散性行业企业常用的战略是什么?

85、分散性行业企业运用战略的难点有哪些?

86、领导型企业采取维持战略时可采取哪些措施?

87、简述市场弱小者企业可选择的战略。

88、新兴行业的特点是什么?

89、处于新兴行业的企业如何进行战略选择?

90、处于成熟行业中的企业可选择的战略有哪些?

91、处于成熟行业中的企业如何培育竞争优势?

92、衰退行业的特征是什么?

93、衰退行业的企业可选择的战略有哪些?

94、简述企业战略形成要注意的问题。

95、简述战略制定的程序。

96、企业如何进行战略方案评价?

97、简评战略制定的方法。

98、简述行为因素对战略选择的影响。

99、企业应如何避免战略选择误区?

100、战略计划的目的是什么?

101、影响战略计划系统设计的因素是什么?

102、简述企业战略计划的制定程序。

103、简述战略控制应注意的问题。

104、工作责任制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105、简述选择控制方式应考虑的因素。

106、简述战略控制的过程。

107、预算控制的局限性是什么?

108、战略控制系统的作用是什么?

109、古典设计学派提出的设计大型组织的原则是什么?

110、根据权变原理,管理的科学化应当经过哪几个阶段?

111、根据市场机制与行政等级管理学派的理论,企业可采取哪些方法指导交易?112、企业应该如何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113、事业部型组织结构的有缺点是什么?

114、简述企业组织协调机制。

115、组织结构存在滞后性的原因是什么?

116、企业为什么会成为反应型组织?

117、企业文化的特征是什么?

118、研究企业文化的原因是什么?

119、常被采用的企业形象塑造活动是什么?

120、企业如何塑造企业形象?

121、为什么说企业文化使企业战略的基石?

122、简述企业文化诊断的方法。

123、企业应该如何培育企业文化?

124、简述经营环境等级评分法。

125、简述国别冷热比较法。

126、国际化经营的动因是什么?

127、企业出口要经过哪几个阶段?

128、技术授权协议的主要条款是什么?

129、合资经营的原因是什么?

130、“进入企业”如何控制合资企业?

131、战略联盟的优势是什么?

132、简述战略联盟的成立程序。

133、组建战略联盟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参考答案:

1、企业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需做哪些工作?

答:1)判定要求者。企业要了解利益群体人数、规模与重要性,分析其结构和功能,判断他们对企业经营成功的影响力。

2)了解要求的内容。企业要了解利益群体的各种具体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在可能的条件下,给与有效的满足。

3)协调各种要求。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长期目标、战略和资源配置的情况,并考虑到这些要求的轻重缓急程度,给以适当的解决。

4)协调企业使命形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满足利益群体的要求知是企业使命中的一个内容,企业还需考虑宗旨、理念,以及企业的社会责任等其他方面的内容。

2、确定企业使命的意义是什么?

答:1)使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对公司的长期发展方向和未来业务结构有一个清晰地认识。

2)可以降低公司管理部门在缺少企业时明知道的情况下制定时的风险。

3)传递公司的目标,激励企业员工做出承诺,激励员工竭尽全力为实现企业的使命

做出自己的贡献。

4)底层的管理部门可以依照它来设置部门使命和目标体系,制定与公司的发展方向和与总体战略协同一致的职能部门战略。

5)为公司规划未来作充分的准备。

3、制定战略目标的程序是什么?

答:1)根据环境预测和内部评估,确定战略目标的期望水平。

2)预测企业未来的绩效水平,并找出目标期望水平和未来预测水平的差距。

3)探讨弥补差距的战略方案。

4)综合调整各项战略,并修改对企业未来绩效水平的预测。

4、企业建立长期目标时应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答:1)获利能力2)生产效率、3)竞争地位4)技术领先5)员工发展6)公共责任

5、广义企业战略和狭义企业战略的区别是什么?

答:1)战略概念的广度。广义:企业战略应包括企业希望取得的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些目标而采取的手段。狭义:战略只包括未达到企业目标而采取的途径和手段。

2)战略的构成要素。广义:战略本身不存在任何构成要素。狭义:战略是由一定的要素构成的,只不过构成的要素有所不同而已。

6、简述企业战略管理5P’s模式。

答:“计划”:强调战略作为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行动方案;“计策”:强调战略可以作为威慑和战胜竞争对手的一种手段;“模式”:强调战略最终体现为一系列具体行动及其实际结果;“定位”:强调战略应是企业根据环境的变化进行资源配置,从而获得有利的竞争优势;“观念”:强调战略作为经营哲学的范畴体现其对客观世界的价值取向。

7、企业如何衡量企业协同作用?

答:总体来看,衡量企业协同作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在企业收入一定时,评价由于企业内部各经营单位联合经营二是企业成本下降的情况;二是在企业投资一定时,评价由于企业内部各经营单位联合二是企业纯收入增加的情况。

8、探讨战略构成要素的意义?

答:探讨企业战略的构成要素有以下两方面的重要意义:

1)帮助理解构成要素对企业效能的影响。在企业战略的构成要素中,企业的经营范围、资源配置和竞争优势一般决定着企业效能发挥的程度。协同作用则决定企业效率的首

要因素,并在企业各种特殊能力与产品和市场之间形成与发展。正值的协同作用会大幅度的增加企业的效率,反之则相反。

2)认识要素及其作用。可以使管理人员认识到各种要素存在于不同的战略层次之中,而且在不同的战略层次中,各要素的相对重要性也不同。

9、如何有效实施企业战略?

答:要保证战略的有效实施,首先要通过计划活动,将企业的总体战略方案从空间上和实践上进行分解,形成企业个层次、各子系统的具体战略或策略、政策,在企业各部门之间分配资源,制定只能战略和计划。制定年度计划,是要分阶段、分步骤地贯彻和执行战略。为了实施新的战略,要设计与战略一致的组织结构。这个组织结构应能保证战略任务、责任和决策权现在企业中的合理分配。一个新战略的实施对组织而言是一次重大的变革,变革总会有阻力,所以对变革的领导是很重要的。这包括培育支持战略的企业文化和激励系统,克服变革阻力等等。

10、企业如何进行企业战略管理?

答:1)战略分析。战略分析即对企业的战略形成有影响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企业目前的“位置”和发展机会来确定未来应达到的目的。

第一,明确企业当前的使命、目标和战略。首先明确企业当前的使命、目标和战略,这些指导性企业目前行动的纲领性文件是战略分析的起点。

第二,外部环境分析。外部环境分析的目的就是要了解企业所处的战略环境,掌握各种环境因素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发现环境变化将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哪些机会和威胁,为制定战略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内部条件分析,战略分析还要了解企业自身所处的相对低位,分析企业的资源和能力,明确企业内部条件的优势和劣势;还需要了解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期望,理解企业的文化,为制定战略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四,重新评价企业的使命和目标。当掌握了环境的机会和威胁,并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之后,需要重新评价企业的使命,必要时要对他作出修正,以使他们更具有导向作用,更好地确定下一步的战略目标。

2)战略选择。战略选择阶段的任务是决定达到战略目标的途径,为实现战略目标确定适当的战略方案。企业战略人员在战略选择阶段的主要工作是:

第一,产生战略方案,根据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条件、企业使命和目标,拟定要选择的集中战略方案。

第二,评价战略方案。评价战略被选方案通常使用两个标准:一是考虑选择的战略是否发挥了企业的优势、克服了劣势,是否利用了机会,将威胁削弱到最低程度;二是考虑该战略能否被利益相关者接受。对战略的评估最终还要落实到战略受益、风险和可行性分析等财务指标上。

第三,最终选出供执行的满意战略。

3)战略实施与控制。就是把战略方案付诸行动,保持经营活动朝着既定战略目标与方向不断前进的过程。这个阶段主要工作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种管理职能活动。

11、战略问题的判定标准是什么?

答:1)问题的重要性。如果该问题对企业或社会影响不大,不很重要,就没有必要当作战略问题处理。

2)问题与战略相关的程度。如果出现的问题与企业战略不相关,即使它对整个社会很重要,社会也不需要考虑对它进行管理。

3)能否对问题采取行动。如果该问题具有战略的相关性,但不能对它采取行动或暂时不能采取行动,则只能关注着一问题的发展,等待解决的时机。

4)问题的紧迫性。载文提醒支重要、与战略有关、可采取行动的情况下,企业应优先处理比较紧急的问题。

12、战略问题的管理过程是什么?

答:1)判定问题。企业可以从相互依存和影响的环境因素与内部各职能领域之间的变化上找出问题,并按前述的判定标准分析该问题对整个企业可能的影响。

2)评估问题的重要性。将所判定的战略问题整理分类,按重要程度加以排序。

3)分析问题。

4)提出与战略问题相关的问题。企业对战略问题进行分析后,就应考虑是否需要提出战略。

5)战略的实施。企业提出的战略,要及时付诸实施,从而增进企业的效益或避免减少企业的效益。

6)战略控制。企业管理人员对战略的实施结果,要以一定的手段加以衡量,并向企业最高管理层反馈,以改进对战略问题的管理。

13、设计学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战略规划是一个有意识控制控制的思想过程,战略的规划和控制由企业的高层管理者

负责;企业战略应当清晰、简明,易于理解和贯彻;商家的战略应具有创造性和灵活性,有充足的弹性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14、计划学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战略制定是一个有意识控制的规范化过程,战略的制定应当详细、具体,通过目标、项目、预算的层层分解保证战略实施过程的顺利完成。

15、简述企业战略理论演进的基本规律?

答:1)从战略理论的内容上看,各种学派是从不同的角度来丰富安德鲁斯所提出的SWOP 模型,即关注企业内部(强调战略是一个计划、分析的过程)—关注企业外部(强调产业结构的分析)—关注企业内部(强调核心能力的构建、维护与产业环境分析相结合)—关注企业外部和企业内部(资源学派是屠宰企业外部和企业内部间架起桥梁)—关注企业外部(强调企业间的合作,创建优势互补的企业的有机群体)。

2)从竞争的性质看,竞争的程度遵循由弱到强,直至对抗,然后再到合作乃至共生的发展脉络。

3)从竞争优势的持续向来看,是从追求有形(产品)、外在、短期的竞争优势逐渐朝着对无形(未来)、内在、持久的竞争优势的追求。

16、简述企业战略理论的发展趋势。

答:1)制定企业战略的竞争空间在扩展。

2)企业的战略具有高度的弹性。

3)不过多考虑战略目标是否与企业所拥有的资源相匹配,而是较多的准求建立扩展性的目标。

4)由企业或企业联盟组成的商业生态系统成为参与竞争的主要形式。

5)制定战略的主体趋于多元化。

6)战略的制定从基于产品或服务的竞争,演变为在此基础之上的标准语规则的竞争。

17、简述我国企业战略管理的兴起。

答:1)改革初期。在改革初期,商品短缺,企业着急上项目、铺摊子。

2)市场竞争。市场经济逐步发展,随着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等的成长,市场竞争加剧,我国则进入大批量销售时代。这时,最先接受现代营销观念和方法的企业就能盈利和发展。

3)进一步发展。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企业改革深入(产权改革),更重要的是市场告别了短缺,商品过剩,竞争残酷。企业开始意识到,只有在战略决策上领先的企业在能在竞

争中获胜。因此,我国企业战略管理的时代到来了。

18、简述行业的主要经济特征?

答:1)市场规模。小市场一般吸引不了大的或新的竞争者;大市场常常能引起大公司的兴趣,因为它们希望并购那些在有吸引力的市场中已建立稳固地位的竞争者。

2)市场增长率。快速增长的市场鼓励公司进入该市场;增长缓慢的市场是市场竞争加剧,并使弱小的竞争者退出。

3)市场竞争的地理区域。该行业的市场是当地性的、区域性的、全国性的、国际性的、还是全球性的?

4)供求形势。行业所产生的产品的现时供求状况和变化趋势:是供不应求、供求平衡还是供过于求?现实的供求状况向哪个方向变化?

5)行业内部的企业数量结构。行业是被众多的公司所细分还是被几家大公司所垄断?

6)购买者的数量及相对规模,到达购买者的分销渠道的种类。

7)前向一体化及后向一体化的普遍程度。

8)产品生产工艺革新和所推出的新产品及其技术变革的速度。

9)竞争对手的产品服务是标准化的还是差别化的?

10)规模经济和经验曲线效应的程度如何?

11)生产能力利用率的高低是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公司的成本和生产效率。

12)必要的资源以及进入合退出的难度。

13)行业的整体盈利水平如何?高利润的行业吸引新进入者;行业盈利水平差往往会使部分竞争者退出。

19、简述经验曲线和规模经济的区别?

答:1)经验曲线导致成本下降的原因是在一定期间内生产产品的累积数量,而规模经济促成成本下降的原因是某个时间里产生产品的数量;

2)在促使成本下降的方式上有两种不同的现象。规模经济导致成本下降的原因是,产品数量增加后,分摊代每个产品的固定成本金额减少;而经验曲线导致成本下降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管理水平的提高。

20、简述潜在优势矩阵的重要性?

答:1)企业总部可以根据行业潜在优势矩阵,了解每一种类型的行业的销售量和投资量。

2)企业可以根据潜在优势矩阵,有效地把企业的环境与企业竞争战略联系起来,做出适当的决策。

3)企业可以根据矩阵,从一种竞争类型到另一种竞争类型的现象,来说明行业的演变。

21、简述影响行业内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强度的因素。

答:1)竞争结构。不同的竞争结构决定了不同的竞争强度。

2)需求条件。在一个迅速扩张的市场上,每个企业都可以增长。这时企业无需从其他企业夺取市场份额,竞争自然趋缓。相反,需求下降的结果是企业间更加激励的竞争。

3)成本结构。当以行业固定成本较高时,企业为降低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势必采用增加销量的措施。企业的这种发展趋势,会使生产能力急剧膨胀,直至过剩,而且还会导致产品价格竞争,从而使现有竞争者的竞争激化。

4)产品差异和用户转变费用。若用户从购买一个企业的产品转到购买另一个企业的产品的转变费用较低时,则竞争激烈;相反,如果转变费用高,行业内不同企业的产品各具特色,各企业有各自不同的用户,则竞争不那么剧烈。

5)规模经济的要求。在规模经济要求大量增加企业生产能力的行业,新的生产能力不断增加,必然会经常打破行业的供需平衡,使行业产品供过于求,降价竞争在所难免。

6)推出障碍。推出障碍高时,过剩的生产能力不能及时离开本行业,迫使那些经营不善的企业不得不继续在行业中消耗有限的资源,会使行业的竞争加剧,获利能力保持在较低的水平。

7)高度的战略性赌注。

8)形形色色的竞争者。在战略、起源、个性以及与其母公司的关系上各不相同的竞争者会有各种不同的目标,有着不同的战略。

22、简述退出障碍。

答:是指那些迫使投资收益低,甚至亏损的企业仍然留在行业中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因素。

1)固定资产高度专业化。在特定的经营业务或地理位置上,企业拥有高度专业化的资产,但其清算价值低或转让费用高。

2)退出成本过高。这类成本包括:劳动合同、重新安置费、已售出产品的维修等。

3)战略上的相互关系。企业内的经营单位之间的协同关系是企业战略的重要因素。如果其中某一经营单位退出现有行业,就会使原有的协同关系遭到破坏。

4)感情障碍。企业在制定经济合理的退出决策时,常常受到管理者和员工情绪上的抵制,入队多年所从事业务的感情;对自己个人职业生涯的担心;对员工的忠诚心理等。

5)政府和社会的限制。政府考虑到就业问题或对地区经济的影响,有时会出面反对或劝阻企业合理的退出决策。

23、决定进入障碍的因素是什么?

答:1)规模经济。在一个规模经济明显的行业中,新进入者不得不面临两难选择:或者以很大的规模进入该行业,承担巨大的初始投资,更为严重地是致使市场供给大幅度增加,降低了产品价格,招致该行业现有的企业的激烈报复;或者以小的产生规模进入该行业,结果是产品成本过高,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2)品牌偏好与客户忠诚。产品的购买者往往忠于一定的既有品牌。品牌种程度很高就意味着:一个潜在进入者必须建立一个分销及特约经销网,然后愿意并有能力花足够的资金用于产品广告和产品促销以克服客户的品牌忠诚,建立自己的客户群。新进入者的利润率比较低,这就提高了新进入的企业在早期利润方面所承担的风险。

3)资源要求。如果成功进入某一市场所需的总资本投入额和其他资源条件越高,符合条件的进入者就越有限。

4)学习和经验曲线效应。如果单位成本降低的原因部分或大部分是由于生产的经验和其他学习曲线产生的效益,那么,新进入者与那些有着更多经验的厂家竞争时成本就会处于劣势。

5)与规模无关的成本劣势。现有厂家可能拥有潜在进入者不可企及的成本优势。

6)分销渠道。新加入者必须通过让利、合作、广告津贴等方式让原有的分销渠道接受其产品。

7)政府政策。政府的政策、法规、法令等都会在某些行业中限制新加入者。

24、供应者的压力主要来自哪几个方面?

答:1)供应者的集中程度和本行业的集中程度。如果是集中于少数供应者为本行业中分散而众多的企业提供产品要素,那么将对本行业构成加大的竞争压力;反之,则竞争压力就小。

2)供应品的可替代程度。如果供应品的可替代程度高,及时供应者在强大,对行业也不会构成较大的竞争压力;反之,则会形成较大的竞争压力。

3)本行业对供应者的重要程度。如果本行业是供应者的重要用户,供应者对本行业有很大的依赖性,则来自供应者的压力会较少;反之,则会形成较大的压力。

4)供应者对本行业的重要程度。如果供应品对本行业的产品其关键作用,则来自供应者的压力大;反之,则少。

5)供应品的差异性和转变费用。如果供应品具有特色并且转变费用很大时,供应者讨价还价的能力就会增强,会对本行业施加较大压力;反之,如果供应品是标准商品,或容易得到替代品时,来自供应者的压力就较少。

6)供应者前向一体化的可能性。如果供应者有可能向前发展,进入本行业,就会增强他们对本行业的压力。

7)行业内企业后向一体化的可能性。如果行业内的企业有可能向后发展,自己生产供应品,就会降低他们对供应者的依赖程度,从而减弱供应者对本行业的压力。

25、购买者的压力主要来自哪几个方面?

答:1)购买者的集中程度。如果供应商事大量的小企业,而购买者只有少数大企业,这是购买这比供应商的竞争力量强大。

2)购买者购买产品的数量。当购买产品的数量很大时,它可以将自己的购买力当要做要挟的手段,为降低价格讨价还价。这种情况在购买者的订单占供应商订单总数的较大比例时,更为突出。

3)购买者购买的产品对其产品的重要程度。如果供应商的产品对购买者的产品质量影响很大时,购买者一般对价格不太敏感。

4)购买者从本行业购买的产品的标准化程度。如果产品标准化程度高、差别小,购买者常常确信自己总可以找到可以挑选的供应者,并促使供应上互相竞争而获利。

5)购买者的转换费用。购买者转向购买其他行业产品的选择余地越大,则对奔羊业形成的压力越大。

6)购买者的营利能力。如购买者的营利能力很低,则这些用户对价格就会很敏感,这一点在购买者所购产品占其成本的比重较大时,更为突出。

7)购买者采取后向一体化的威胁。如果买方已部分一体化或形成可信的后向一体化的威胁,那么他们会在讨价还价中处于有利的、迫使对方让步的地位,则增加了对本行业的竞争压力。

8)购买者掌握的信息。购买者掌握了有关市场需求、产品成本等方面的充分信息,就会有较强的讨价还价的能力。

26、哪些企业能成为企业潜在的竞争对手?

答:1)可以轻易克服进入壁垒的企业;

2)进入本行业后可产生明显协同效应的企业;

3)其战略的眼神必将导致加入本行业的企业;

4)可能通过一体化进入行业的客户或供应商;

5)可能通过购并而快速成长的企业。

27、企业如何进行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答:对主要竞争对手的分析包括四个方面:主要竞争对手的目标、战略假设、现行战略、资源和能力。

1)主要竞争者目标分析。对竞争对手目标的了解有助于预测主要竞争对手的战略发展方向和可能采取的行动,从而帮助企业针对主要竞争者设计应付方法,或帮助企业避免那些招致引发激烈战争的战略行动。

2)主要竞争者的假设分析。交接竞争对手的战略假设,不但可以了解竞争对手当前的战略,进而退团它可能采取的战略行动,还可以了解他的认识方式,针对其特定的认识方式选择自己针对他的竞争方式。

3)竞争对手的现行战略的分析。通过竞争者的产品和市场行为来推断它的现行战略,预计它目前战略的实施效果,分析竞争者现行战略对本企业的影响。

4)竞争对手的资源和能力。对竞争对手的资源和能力做实事求是的评估,把握它的优势和劣势。

28、企业战略资源与能力分析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答:1)资源评估。是对企业可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进行评价和分析,以便确认企业是否拥有战略维持和战略衍生的资源。

2)资源使用与控制分析。是将企业资源与使用这些资源的战略目标联系起来,这对于了解战略能力十分关键,这是从资源的使用过程而不是从资源本身发现企业经营好坏的原因。

3)比较分析。

4)资源均衡状况评估。

5)确认关键问题。

29、资源评估的重点是什么?

答:1)资源评估应该包括企业能够获得的支持战略的所有资源,而不应该只限属于企业的合法资源。许多对战略有重要意义的资源,是在企业的所有权之外的,如已拥有的顾客基数、交易网等。

2)虽然建立战略资源与能力之间的关系是后面分析的内容,但是在进行资源评估时也要作一些初步的判断。资源评估涉及很多复杂的内容,但那些必需的资源并不一定是构

成企业独特能力的基础,因而要特别评估那些对巩固企业独特能力的重要资源。

3)评估中要注意确认企业与资源之间的缺口,以便企业更好的利用目前的资源和环境,扩大和改变目前的资源存量,创造新的资源,已达到战略目标的要求。

30、企业如何进行财务分析?

答:企业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的评价有不同的标准,因此,对企业资源使用与控制的财务评价只能是利益相关者利益均衡的结果。

1)股东特别关心如何评价他的投资质量,同时也关心他们所期望的投资收益。因此,满足股东利益的财务指标主要是每股收益、市盈率、股利收益等。

2)企业的管理人员更关心企业的规模,满足他们利益的财务指标主要是较高的销售额。

3)银行和其他贷款者对资源使用与调度的要求是要经尽量降低贷款风险,反映在财务指标上要有一个适合的负债比率和利息收益率。

4)资源的适用于调度还要满足供应商、债权人和雇员对短期资源金使用的要求,因为他们最关心的是企业能否按时支付工资和偿还贷款,反映在财务指标上就是要有一个合适的:“流动比率”。

5)企业资源的是用于调度对社会公众利益的满足,表现在要有助于降低社会成本,反映在财务指标上是企业阶段性经社会收益,包括企业内部的社会成本和效益以及外部的成本与效益。

31、简述竞争者态势矩阵的分析步骤?

答:1)列出在外部环境分析中确认的成功关键因素和获得竞争优势活劣势的最有力的决定变量,一般讲,变量的数目在6—18个之间。

2)给每个因素赋予权重,其数值从0.0(不重要)—1.0(非常重要)。权重标志着该因素对于企业在行业中取得成功的影响的相对重要性。确定权重的方法包括对成功的竞争者和不成功的竞争者进行比较,以及通过集体讨论而达成共识。所有因素的权重总和必须等于1。

3)根据每一个变量对企业及其主要竞争对手进行评分。分数大小反应了企业在该项指标上的优劣,因此它是以企业为基准的,而第二步周忠德权重是以行业为基准。

4)用每个因素的权重乘以它的评分,得到每个因素的加权分数。

5)将所有因素的加权分数相加,以得到企业的总加权分数。

6)作出关于企业净竞争优势或劣势的结论,同时对企业的那些最强或最弱的各个领

域的强势指标进行更具体的分析。

32、构造价值链时如何分解活动?

答:企业在构造价值链时,须根据利用价值链分析的目的以及自己的生产经营特点,将每一项活动进行分解。分解的适宜程度取决于以下3点:

1)有不同的经济含义;

2)对差异化有巨大的潜在影响;

3)在成本上表现为一个较大的份额或一个不断增长的份额。

33、对产生于行业价值链的上游部分的成本优势,企业可采取什么行动?

答:1)通过谈判,从供应商那里获得更有利的价格。

2)同供应商进行紧密的合作,以帮助他降低成本。

3)改善供应商价值链和企业自己价值链之间的联系。

4)尝试使用成本更低的替代品。

5)尽力在其他地方降低成本以补偿这个地方的差异。

34、对存在于价值链体系下游部分的成本劣势,企业可采取什么行动?

答:1)促使分销商和其它前向渠道减少利润。

2)同前向渠道联盟或客户紧密合作,以寻找降低成本的双盈利机会。

3)转向更具经济性的分销战略,包括前向一体化。

4)试图削减价值链中其他阶段的成本以及弥补这里产生的差异。

35、对存在于企业内部的成本劣势,企业可采取什么行动?

答:1)简化高成本活动的经营和运作。

2)再造业务流程和工作惯例,从而提高员工的生产效率、关键活动的效率、企业资产的利用率,或者改善企业对成本驱动因素的管理。

3)通过改造价值链消除某些产生成本的活动。

4)对高成本的活动进行重新布置,将其他安排在成本更低的区域。

5)分析自己的价值链,对它进行分解,看一看是否有一些非关键的活动由外部的合作商来完成比自己做更适合。

6)投资于节约成本的技术改善,如机器人、柔性制造技术、计算机控制系统等。

7)围绕棘手的成本要素进行革新,如对工厂和设备追加投资。

8)简化产品设计,使产品的生产更具有经济性。

9)通过价值链体系的前向和后向部分来补偿企业的内部成本劣势。

36、简述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答:1)独特性。核心竞争力的独特性还表现在不易被人轻易占有、转移或模仿。任何企业都不能靠简单模仿其他企业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应靠自身的不断学习、创造乃至在市场竞争中的磨练,建立和强化自己独特的能力,这是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唯一正确途径。

2)扩散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如同一个“技能源”,通过其发散作用,将能量不断地扩展到最终产品上,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外衍生出一系列的产品或服务。

3)增值性。核心竞争力必须以实现用户看重的价值为最终目标。只有那些能够真正为用户提供根本性好处、帮助企业为用户创造更多价值的能力,才能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可变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是一成不变的,某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能最终被竞争对手所成功模仿,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成为行业内的一种基本技能。

37、企业如何进行核心竞争力的管理?

答:1)找出现有的核心竞争力。衡量一家企业对核心竞争力的管理水平,首先应该看这家企业对其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是否明确,以及大家对这个定义的认同程度。因此,实施核心竞争力管理的第一步就是核心竞争力的识别。

2)制定获取核心竞争力的计划。虽然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建立进程要根据它的战略发展框架来定,但绘制一份能力—产品矩阵土,可以帮助人们看清楚获取和部署能力的目标。

3)培养新的核心竞争力。

4)核心竞争力的部署。将核心竞争力在企业内部进行扩散和重新部署,可以使一项核心竞争力在多种业务或者新市场上发挥作用。善于部署自身的能力可以使企业能够更有效地运用自己的能力。

5)保持核心竞争力。由于核心竞争力可以使企业在竞争中获得超额受益,核心竞争力是通过长期的发展和强化建立起来的,核心竞争力的丧失会使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护工作。

38、企业如何识别核心竞争力?

答:1)列出企业竞争能力清单。管理者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在产品隐含的技术、技能、知识及其人力资源与组织载体上。具体步骤是:

A、辨别与某一产品或产品组,特别是拥有领先地位的产品组的有关的哪些竞争能力。

B、分析企业谋一部门或单位是否有某些潜在的竞争能力。

C、分析企业文化,以辨别那些可能潜在的知识或观念。

D、不尽要考虑竞争能力的内容,而且要判别它是以何种方式或流程体现在现在现有组织框架中及整个价值系统中的。

E、进一步分析竞争能力存在于组织内的哪些具体部门和人员身上,这是开发、保护和发展该竞争能力的基础。

2)结合外部环境分析,决定这些竞争力现在和未来3——5年内的顾客价值。

3)判别竞争能力的相对强度。竞争能力相对强度即包括竞争能力区别于对手的程度,也包括其难以模仿和替代的程度。

39、企业如何部署核心竞争力?

答:将核心竞争力在企业内部进行扩散和重新部署,可以使一项核心竞争力在多种业务或者新市场上发挥作用。善于部署自身的能力可以使企业能够更有效地运用自己的能力。

1)将注意力集中在能发挥核心竞争力作用和增强核心竞争力上来。可以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无关或关系不大的业务采取收缩或撤退策略;或在存在合格供应商的情况下,对企业价值链上与核心竞争力关系不大的活动采取外包策略。

2)根据具体情况,在可以充分利用企业已有核心竞争力的新领域或新产品范围、分别采取收购、合资、内部开发等不同方式增加相应的产品和服务。

3)核心竞争力的内部扩散。下列措施有助于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内部调配和扩散:

A、让战略经营单位参与制定公司战略,使公司各业务部门的经理对公司范围内的优先商机达成共识。

B、建立明确的核心竞争力的分配部署机制,如对“空白领域”采用“紧急项目小组”等高优先度的组织安排,并吸取公司各部门核心竞争力载体的人员参加。

C、建立促进核心竞争力内部扩散和调配的人事安排与激励制度,如“紧急项目小组”有权将公司内若干关键人才加以调用,用于开发新上级或提升公司范围的业绩,并根据团队业绩对其进行考核与激励。

D、对于那些已被员工充分理解并显性化的技能采用明确程序进行培训的扩散方式:对于具有隐秘性质的技能则采用“学徒式”方式进行内部扩散。

E、在组织内部进行“最优的实践交流活动”,以促进若干关键技能的内部扩散与交流。

F、在公司内培养一批自视为公司核心竞争力“携带着”的人员,使他们自成团体,进而促进技术与技能的交流与协调。

G、促使非正式沟通网络在竞争能力扩散方面的作用,具体有形式包括:定期或不定期的内部讨论会、较频繁的个人面谈等。

40、核心竞争力丧失的原因是什么?

答:1)核心竞争力携带者的流失。核心竞争力携带者是指体现和掌握核心竞争力的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他们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立过程中曾起过中流砥柱的作用,一旦他们离开本企业而为竞争者效力,可能可导致企业关键技术的泄密,是核心竞争的优势大大削弱。

2)与其他企业的合作。企业在与其他企业合作时,常常会扩散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3)放弃某些经营业务。

4)核心竞争力逐渐被竞争对手模仿,成为行业中必备的能力。

41、企业如何保持核心竞争力?

答:1)加强对核心竞争力携带者的管理和控制。核心竞争力的携带者是企业的宝贵财富,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必须清楚地识别他们,制定相关政策,防止这些人才的流失。

2)自行设计和生产核心产品。核心产品是一种或几种核心竞争力的物质体现,企业通过自行生产核心产品,可以防止秘密技术和独特技能的扩散,从而将核心竞争力保持在企业内部。

3)谨慎处理某些经营不善业务。在那些因短期市场前景暗淡而即将被企业放弃的业务中,可能含有某些具有潜在价值的核心竞争力或其组织部分。企业在处理这些业务时必须谨慎,要充分考虑到业务的放弃或转让所造成的影响。

4)加强对企业核心技术的保密措施与管理制度。

5)在现有核心技术或技能融合模式的基础上,利用全面质量管理或“小决策”不断对其进行改良与改进。

42、简述建立外部因素评价矩阵的步骤。

答:1)列出在外部环境分析中确认的外部因素。把握可能出现的机会与威胁,要尽量具体,可能时采取百分比、比率和对比数字。因素总数在10个左右。

2)给每个因素赋予权重。其数值从0.0(不重要)到1.0(非常重要)。全忠标志着该因素对于企业在行业中取得成功的影响的相对重要性。所有因素的权重总和必须等于1。

3)按照企业现行战略对各关键因素的有效反应程度为各关键因素进行平分。范围为1—4分,“4”代表反映很好,“3”代表反映超过平均水平,“2”代表反映位平均水平,而“1”代表很差。分数大小反映了企业战略的有效性,因此它是以企业为基准的。

4)用每个因素的权重乘以它的评分,得到每个因素的加权分数。

5)将所有因素的加权分数相加,已得到企业的总加权分数。

43、如何建立内部因素评价矩阵?

答:1)列出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激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内部因素。

2)给每个因素赋予权重。其数值从0.0(不重要)到1.0(非常重要)。所有因素的权重总和必须等于1。不论该要素是否具有优势,只要它对企业经营战略产生最重要的影响,就可以确定为最大的权重值。

3)以1,2,3,4个评价值分别代表对于企业战略来说是主要劣势、一般劣势、一般优势、主要优势的相应要素。

4)用每个因素的权重乘以它的评分,即得到每个因素的加权分数。

5)将所有的因素的加权分数相加,得到企业的总加权分数。

总加权分数大大高于2.5的企业的内部状况处于强势,而分数大大低于2.5的企业的内部状况则处于劣势。

44、市场渗透战略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答:1)尽量使老客户增加购买数量,如增设销售网点,赠送礼品等等。

2)夺走竞争对手的客户。这就要求自己的产品质量好、价格便宜、服务周到以及广告做得更好等。

3)争取一些潜在的新客户。如采取颂扬促销活动,激发他们对沟满本企业产品的兴趣。

45、产品开发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答:1)质量改进。质量改进的目的是注重增加产品的功能特性,这种战略的有效范围是:质量却能改进,卖方相信质量被改进的说法,对质量要求较高的用户有足够的数量。

2)特点改进。特点改进的目的是注重增加产品的新特点,如尺寸、重量、材料、添加物和附件等,扩大产品的多功能性、安全性和便利性。

3)式样改进。式样改进的奴地市注重增加对产品的美学诉求。式样改进战略的优点是每家企业可以获得一个独特的市场个性一着急忠诚的追随者。

46、企业进行产品开发要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答:1)关心市场定位。在选择时场集会和设计产品时要充分重视市场的作用,尤其要关心产品的市场定位而不是强行推行某个管理或技术人员所系好的产品构思。

2)构建技术基础。从战略的角度讲,企业应该重点开发以其核心能力和技术为基础

(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问答题

1.价值链竞争优势的权衡式保护 当一个企业要模仿其他企业价值链时,需要在自己的价值链中取消或增加其他活动,这意味着过去对自己系统的投资将失去意义。一般来说,如果模仿意味着必须放弃一项或多项自身战略所依赖的活动,企业就不愿模仿,即回避权衡取舍 2.战略实施与企业文化有何关系? 企业文化既可以成为战略成功的动力,也可能成为战略实施的阻力。因为企业文化可以以其深层性、统一性、普遍性和权威性成为激发人们热情、统一群体意志的重要手段,同时企业文化的特征也会影响企业战略实施的效果。 3.组织结构适应战略的标准是什么? 1. 产生共同的愿景:是指其在战略上充分有效的使企业全体员工的认知和努力方向一体化 2. 反映企业组织的前进趋势:是指使全体员工能够自觉的接受这一体化的方向 3. 具备催人奋进的精神张力:是指设计好的组织结构能否在全体员工中产生一种积极进取并保持一种紧张感的精神张力 一、掌握明茨伯格的战略5P模型?掌握战略管理的构成要素? 计划(凡事谋划在前,行事在后) 模式(强调战略重在行动,战略可自发地生产) 计策(强调为击败竞争对手而采取的一种手段) 定位(强调企业适应外部环境,以便更好的竞争) 观念(强调战略过程的集体意识,企业成员共享才能形成一致的行动) 产品与市场范围,增长向量,竞争优势,协同作用 二、掌握战略控制的四种类型,了解战略控制与作业控制的区别。 1.避免形:使不适当的行为没有机会产生 开关型:在实施的过程中按照既定的标准检查战略行动,确定行与不行 事后型:对行动的结果与期望的标准比照,然后根据偏差的大小及发生的原因进行校正 事前型:对行动的结果进行预测,根据预测值与期望值进行比对,发现可能的偏差,进行校正 2. 1)执行主体不同。战略控制主要由高层管理者执行,业务控制主要由中层管理者执行。(2)战略控制具有开放性,业务控制具有封闭性。战略控制既要考虑外部环境因素,又要考虑企业内部因素,而业务控制主要考虑企业内部因素。 (3)控制目标不同,战略控制的目标比较定性,不确定、不具体;业务控制的目标比较定量、确定、具体。 (4)控制目的不同。战略控制主要解决企业的效能问题,业务控制主要解决企业的效率问题。 三、根据波特的理论,企业竞争优势有哪些类型? .成本领先集中一点别具一格

战略管理的概念和理论

战略管理 公司战略 一、多元化战略 1、多元化经营战略:指企业同时生产和提供两种或两种以上基本经济用途不 同的产品或劳务的一种经营战略。 2、多元化经营战略分为相关多样化和不相关多样化 (1)相关多样化:指企业的各种活动之间存在着技术的、市场的或生产的关联 性的一种多样化。 a、技术相关产品战略:指以企业现有的设备和技术能力为基础,发展与现有产 品和劳务不同的新产品或新劳务。 采用技术相关产品战略: 企业所处的行业增长缓慢或停止增长;增加相关产品可以带动现有产品的销售; 新的相关产品可以按较高的价格出售;新的相关产品的季节性特征与现有产品 的季节性相反或互补;企业现有产品处于产品寿命周期的衰退期;企业有很强的管理 队伍;增加新的相关产品会给企业带来某种综合经济效益。 采用技术相关产品的好处: 可以充分利用生产技术、原材料、生产设备的类似性,获得生产技术上的协同 效果,风险比较小,易于取得成功。 技术相关产品战略的缺点:

由于新产品在销售渠道、促销等方面与原产品有所不同,在营销竞争中有时处于不利地位。 b、市场相关产品战略:指企业充分利用自己在现有市场上的优势和较高的社会声誉,根据用户的需要生产不同的产品。 市场相关产品战略的特点: 产品的基本用途不同,但存在较强的市场关联性,可以利用原来的分销渠道、促销方法、企业形象及知名度等方面的优势,在市场营销方面获得协同作战效果。 (2)不相关多元化:指通过合并、收买其他企业或合股经营等形式来增加与现有产品或劳务不相同的新产品或新劳务生产的一种策略。 使用不相关多样化战略的条件: 企业所处的行业处于衰退期;企业具有进入新行业的资本和人才;企业面临很有吸引力的机会;企业及所属的行业与要购入的企业或进入的行业之间存在着某种互补关系。 不相关多样化战略的优点: 通过向不同的行业渗透和向不同的市场提供服务,可以分散企业经营的风险,增加利润,使企业更加稳定地发展;有利于企业迅速地利用各种市场机会,逐步向具有更大市场潜力的行业转移,从而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有利于发挥企业的优势,综合利用各种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不相关多样化战略的缺点:

战略管理案例分析

16战略管理案例分析 福特公司的战略环境分析;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兴起、衰败和复兴,是一个典型的;福特公司的创造人亨利﹒福特有着精明强干得头脑和丰;1903年福特汽车公司成立,开始生产“A”型到“;福特从而建立起一个世界上最大和盈利最多的制造业企;随着环境变化,其他竞争者兴起,汽车有着不同档次的;当时它的强劲对手通用汽车公司,(一)福特公司的战略环境分析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兴起、衰败和复兴,是一个典型的反映管理重要性的案例。 福特公司的创造人亨利﹒福特有着精明强干得头脑和丰富的技术经验。自从1889年《科学美国》作了有关德国奔驰汽车的结构和制造的报道后,许多美国人从事汽车制造,于1896年制造出第一辆福特汽车。 1903年福特汽车公司成立,开始生产“A”型到“R”和“S”型汽车,参与几十家汽车公司的竞争,当时还没有什么优势。但1908年开始生产福特“T”型车就标志着福特垄断局面的开始。“T”型车的特点是结构紧凑、设计简单、坚固、驾驶容易、价格较低。1913年福特采用了汽车装配的流水生产法并实行汽车零件的标准化,形成了大量的生产能

力,当年产量增加到13万辆,1914年增加到26万辆,192 3年增加到204万辆,在美国汽车生产中形成垄断的局面。 福特从而建立起一个世界上最大和盈利最多的制造业企业,它从利润中积累了10亿美元的现金储备。可是,福特坚信企业所需要的只是所有主管企业家和他们的一些“助手”,只需“助手”的汇报由他发号施令即可运行。他认为公司组织只是一种“形式”企业无需管理人员和管理。 随着环境变化,其他竞争者兴起,汽车有着不同档次的需要,科技、产供销、财务、人事等管理日趋复杂,个人管理已难以适应这种要求。只过了几年,到1927年,福特已丧失了市场领先的地位,以后的20年,逐年亏本,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人无法进行有力的竞争。 当时它的强劲对手通用汽车公司,则从20年代开始走着一条与福特经验相反的路子。“通用”原是一些竞争不过福特的小公司拼凑起来的,在建立之初,这些小公司作为“通用”的一部分各自为政,通用公司组织机构不健全,公司的许多工作集中在少数几个人身上,不仅使这些领导人忙于事务,无暇考虑公司的方针政策,并且限制了各级人员的积极性。而1920年后,新接任的通用汽车公司总裁艾尔弗雷德﹒斯隆对公司进行了大整顿、大改组。公司根据市场不同层次顾客的需要,确定产品方向,加强专业化写作,谋取大规

企业战略管理问答题

1.价值链竞争优势的权衡式保护 当一个企业要模仿其他企业价值链时,需要在自己的价值链中取消或增加其他活动,这意味着过去对自己系统的投资将失去意义。一般来说,如果模仿意味着必须放弃一项或多项自身战略所依赖的活动,企业就不愿模仿,即回避权衡取舍 2.战略实施与企业文化有何关系? 企业文化既可以成为战略成功的动力,也可能成为战略实施的阻力。因为企业文化可以以其深层性、统一性、普遍性和权威性成为激发人们热情、统一群体意志的重要手段,同时企业文化的特征也会影响企业战略实施的效果。 3.组织结构适应战略的标准是什么? 1. 产生共同的愿景:是指其在战略上充分有效的使企业全体员工的认知和努力方向一体化 2. 反映企业组织的前进趋势:是指使全体员工能够自觉的接受这一体化的方向 3.?具备催人奋进的精神张力:是指设计好的组织结构能否在全体员工中产生一种积极进取并保持一种紧张感的精神张力 一、掌握明茨伯格的战略5P模型?掌握战略管理的构成要素? 计划(凡事谋划在前,行事在后) 模式(强调战略重在行动,战略可自发地生产) 计策(强调为击败竞争对手而采取的一种手段) 定位(强调企业适应外部环境,以便更好的竞争) 观念(强调战略过程的集体意识,企业成员共享才能形成一致的行动) 产品与市场范围,增长向量,竞争优势,协同作用 二、掌握战略控制的四种类型,了解战略控制与作业控制的区别。 1.避免形:使不适当的行为没有机会产生 开关型:在实施的过程中按照既定的标准检查战略行动,确定行与不行 事后型:对行动的结果与期望的标准比照,然后根据偏差的大小及发生的原因进行校正 事前型:对行动的结果进行预测,根据预测值与期望值进行比对,发现可能的偏差,进行校正2. 1)执行主体不同。战略控制主要由高层管理者执行,业务控制主要由中层管理者执行。(2)战略控制具有开放性,业务控制具有封闭性。战略控制既要考虑外部环境因素,又要考虑企业内部因素,而业务控制主要考虑企业内部因素。 (3)控制目标不同,战略控制的目标比较定性,不确定、不具体;业务控制的目标比较定量、确定、具体。 (4)控制目的不同。战略控制主要解决企业的效能问题,业务控制主要解决企业的效率问题。 三、根据波特的理论,企业竞争优势有哪些类型? .成本领先集中一点别具一格 四、了解战略管理层次 公司层战略(指明方向)

企业战略管理试题及答案

企业战略管理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战略制定:根据企业战略目标,确定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竞争战略及各职能战略方案,并对可靠的战略方案进行评价与选择的过程。 2、六种力量模型:行业的竞争由潜在竞争对手、现有企业的竞争、替代品的威胁、供方讨价还价的能力、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及其他相关利益相关者共同决定。 3、转向战略:当企业现有的经营领域的市场引力微弱,失去发展活力而趋于衰退,或者企业发现更好的经营领域和机会时,为了从原有领域脱身,转移阵地所实行的收缩。 4、集中化战略:指企业或事业部的经营活动集中于某一特定的购买者集团、产品线的某一部分或某一地域市场上的一种战略。 5、财务战略:是根据公司战略、竞争战略和其他职能战略的要求,对企业资金的筹集、运用、分配以取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方略。二、判断正误(在正确表述后的括号里划“√”,在错误表述后的括号里划“X”,每小题1分,共7分)

1.1965年波特在其著作《企业战略论》一书中,把企业战略实现要素概括为四个方面。( ) 2.进入威胁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进入壁垒高低,以及现有企业的反应程度。( ) 3.对企业经营资源进行分析的一个常用工具是波特教授提出的SWOT模型。( ) 4.衡量和评价核心能力能否形成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标准是占用性、耐久性、转移性、复制性。( ) 5.战略目标制定的原则有关键性原则、平衡性原则、权变性原则。( ) 6.纵向一体化按物质流动的方向可以划分为向前一体化和后向一体化。( ) 7.竞争战略主要类型有成本领先、差异化、一体化。( ) 二、判断正误(每小题1分,共7分) 1.X 2.√3.X 4.√5.√6.√7.X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于1980年和1985年先后出版的《竞争战略》、《竞争优势》两本书,是群体分析方法的代表作。

项目组合管理整合项目与战略

项目组合管理整合项目与战略 错误的项目执行得再好,仍旧是错误。以战略为引,以项目为体,以知识为纲,周全考虑资源风险投放。 在项目型运作的企业中,项目总监们多把目光投注于项目的具体运作上。“完美CLOSE项目”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CEO也常常将这个标准用来评判项目经理是否称职。但是企业规模的越来越大了,并行运作的项目数量不断增多,“一拥而上”的使得许多企业捉襟见肘,导致很多项目的延误甚至失败。我们究其原因,才发现已到了正视项目的战略性问题的时候了,企业如何将项目与战略结合起来的思考才刚刚开始。 项目组合管理(PPM,Project Portfolio Management)则是这种思考的丰硕成果之一。 项目组合管理是对多个相关且有并行情况项目的管理模式,它是帮助实现项目与企业战略相结合的有效理论和工具。传统项目管理强调“如何做项目”,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管理方式,关注项目底层数据的收集;而项目组合管理则强调“做什么项目”,是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关注如何将企业战略落地。

项目组合管理的概念来源于金融领域,哈里·马科维茨(Harry Markowitz)于1952年创立了现代资产组合理论(MPT - Modern Portfolio Theory),这个理论的核心是解释组合投资的机制与效应,指出分散投资对象能一定程度的规避风险,这一理论迅速成为当时经济学的主导趋势。“不要将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正是这一思想的现实表现。1981年,沃伦·麦克法兰(F.WARREN MCFARLAN)教授首次将这一理论运用到IT项目的选择和管理中,通过项目组合的运作方式实现了风险一定情况下的收益最大化。到1990年,通过10年发展PPM的概念已得到了广泛运用。 项目组合管理的盛行正切合了企业发展的趋势,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项目机会和项目运作的压力越来越大,如何证明花在项目上的每块钱都能带来回报,而且符合战略的要求?多项目管理中,如何协调高层管理人员共同确定项目优先级,并明确在哪些项目上投资能达到投资回报最大?这样一些问题的出现促进了项目组合管理的发展。 项目组合管理提供了对于企业整个程序、项目和资源的组合精确、全局化的视角,这种视角可以是企业级的也可以是任何中间层次的;项目组合管理赋予管理人员做出信息周详的决定和采取合适行动的能力,从而使公司股东的利润最大化。 从具体的项目转到项目的组合;从项目的执行转到项目的决策,逐渐成为项目型企业高层战略的工具。

企业战略管理问答题

企业战略管理问答题 当一个企业要仿照其他企业价值链时,需要在自己的价值链中取消或增加其他活动,这意味着过去对自己系统的投资将失去意义。一样来说,假如仿照意味着必须舍弃一项或多项自身战略所依靠的活动,企业就不愿仿照,即回避权衡取舍 2.战略实施与企业文化有何关系? 企业文化既能够成为战略成功的动力,也可能成为战略实施的阻力。因为企业文化能够以其深层性、统一性、普遍性和权威性成为激发人们热情、统一群体意志的重要手段,同时企业文化的特点也会阻碍企业战略实施的成效。 3.组织结构适应战略的标准是什么? 1. 产生共同的愿景:是指其在战略上充分有效的使企业全体职员的认知和努力方向一体化 2. 反映企业组织的前进趋势:是指使全体职员能够自觉的同意这一体化的方向 3. 具备催人奋进的精神张力:是指设计好的组织结构能否在全体职员中产生一种积极进取并保持一种紧张感的精神张力 一、把握明茨伯格的战略5P模型?把握战略治理的构成要素? 打算(凡事谋划在前,行事在后) 模式(强调战略重在行动,战略可自发地生产) 计策(强调为击败竞争对手而采取的一种手段) 定位(强调企业适应外部环境,以便更好的竞争) 观念(强调战略过程的集体意识,企业成员共享才能形成一致的行动) 产品与市场范畴,增长向量,竞争优势,协同作用 二、把握战略操纵的四种类型,了解战略操纵与作业操纵的区别。 1.幸免形:使不适当的行为没有机会产生 开关型:在实施的过程中按照既定的标准检查战略行动,确定行与不行 事后型:对行动的结果与期望的标准比照,然后依照偏差的大小及发生的缘故进行校正 事前型:对行动的结果进行推测,依照推测值与期望值进行比对,发觉可能的偏差,进行校正 2. 1)执行主体不同。战略操纵要紧由高层治理者执行,业务操纵要紧由中层治理者执行。(2)战略操纵具有开放性,业务操纵具有封闭性。战略操纵既要考虑外部环境因素,又要考虑企业内部因素,而业务操纵要紧考虑企业内部因素。 (3)操纵目标不同,战略操纵的目标比较定性,不确定、不具体;业务操纵的目标比较定量、确定、具体。 (4)操纵目的不同。战略操纵要紧解决企业的效能问题,业务操纵要紧解决企业的效率问题。 三、依照波特的理论,企业竞争优势有哪些类型? .成本领先集中一点独树一帜

对资源基础理论以及战略管理新趋势的思考

对资源基础理论以及战略管理新趋势的思考

企业战略管理产生较晚,在40多年的发展中经历了一个兴起、热潮、回落、重振、创新的发展时期。从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时间顺序来看,大致划分为:古典战略思想、传统战略管理理论(环境适应论)、竞争战略管理理论、核心竞争力战略管理理论和新战略管理理论。从侧重方向看,企业战略管理的研究如同一个钟摆:从内部到外部到内部。从最新的研究趋势上看,企业战略管理的研究也许最终会走向为未来而竞争、兼顾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动态化。 一、资源基础理论的产生 20世纪80年代,波特根据产业经济学中的结构-行为-绩效(SCP)理论,提出了以产业竞争结构分析为基础的竞争战略理论,对战略管理理论和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模式。波特提出了制定竞争战略的基本过程:首先,分析行业区域的各种竞争力量,基本分析工具是五种竞争力量模型;然后识别、评价和选择适合所选定行业区域的竞争战略:低成本战略、差别化战略或者集中一点战略;最后,实施所选定的战略。 与传统战略理论相比,竞争战略理论有一定的进步,但产业边界的模糊性以及产业结构稳定性差的局限,使得竞争战略理论仍缺乏对企业内部环境的综合分析考虑,停留在对可流动竞争资源的分析上,而对差异资源未能深入分析。因此,80年代末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后,以企业恰当定位获得竞争优势变得越来越难以持续,相反却可能在产业竞争力量突变或产业转型的过程中落伍。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竞争优势,从理论上讲,重点开始转向以资源为基础的竞争优势,通过对资源基础理论的剖析,形成了以资源为基础的核心竞争力理论。 二、资源基础理论(RBV)的内涵 资源基础理论是由伯格·沃纳菲尔特(B.Wernerfet)提出,后来一些学者(如蒂斯、皮萨诺、舍恩、潘迪安、彼得夫等)对其进行了丰富和完善。资源基础理论强调企业是由一系列资源组成的集合,企业的竞争优势源自于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外部的市场结构与市场机会会对企业的竞争优势产生一定影响,但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资源基础理论形成了一个分析企业内部资源分配和使用的框架,即以“资源—战略—效益”的逻辑关系制定企业的战略。该框架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企业竞争力的差异是由企业资源的差异引起的,因果关系是从资源到战略再到竞争力。 概括地讲,资源基础理论主要包括以下3方面的内容: ①企业竞争优势的源:特殊的异质资源 资源基础理论有三大基本假设:第一,每个组织是独特资源和能力的结合体,它们是战略的基础,是利润的源泉;第二,企业具有不同的资源,开发了独特的能力,同样,在特定的行业竞争中的所有企业不一定拥有相同的战略资源和能力;第三,资源不能在公司间自由流动。资源的差异、企业利用资源的独特方式是企业形成竞争优势的基础。此基础上,该理论认为一个企业的资源可分为三类:物力、人力和组织。单项资源是无法形成持久的竞争优势的,只有当机器、设备和企业运行的其他因素能有效的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时,才能成为战略的相关资源。并非企业的所有资源和能力都有潜力或可能成为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只有当资源和能力是珍贵的、稀有的、不完全可模仿的和不可替代时,资源和能力才成为核心竞争力,并成为企业持续竞争优势、战略竞争力和获得高于平均利润的收益的基础。 ②竞争优势的持续性:比竞争对手更快的学习能力

企业战略管理考试题目(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

简答题1-16 题(2*5′=10) 1、企业的潜在能力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内容? 1)核心能力;2)增长能力;3)快速反应能力;4)适应变化的能力。 2、如何界定企业使命? 所谓企业使命是指企业在社会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应担当的角色和责任。是指企业的根本性质和存在的理由,说明企业的经营领域、经营思想,为企业目标的确立与战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3、战略失效的原因。 导致战略失效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内部缺乏沟通。 2、战略实施过程中各种信息的传递和反馈受阻。 3、战略实施所需的资源条件与现实存在的资源条件之间出现较大的缺口。 4、用人不当,主管人员、作业人员不称职或玩忽职守。 5、公司管理者决策错误,使战略目标本身存在严重缺陷或错误。 6、企业外部环境出现较大变化,而现有战略一时难以适应等。 4、企业核心能力是什么?有何特点? 核心能力是指某一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它具有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的能力。 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 (1)核心能力特别有助于实现顾客所看重的价值; (2)核心能力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和替代的,故而能取得竞争优势; (3)核心能力具有持久性,它一方面维持企业竞争优势的持续性,另一方面又使核心能力具有一定的刚性。 5、投资组合分析方法有哪些?如何选择? 6、公司战略有哪些特点? 纲领性、全局性、风险性、挑战性 7、战略实施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8、横向一体化能够为企业带来的战略利益有哪些? (1)获取规模经济。(2)减少竞争对手。(3)扩张生产能力。 9、实施重点集中战略存在的风险有哪些? 答:实施重点集中战略的风险有:(1)当顾客偏好发生变化,技术出现创新或有新的替代品出现时,企业受到很大冲击;(2)竞争者打入了企业选定的目标市场,并且采取了优于企业的更重点集中的战略;(3)产品销量变小,产品要求不断更新,造成生产费用的增加,成本优势得以削弱。 10、简述影响战略选择的行为因素有哪些?

战略管理课后习题及答案

战略管理第一章战略管理理论 1、企业使命包括哪些基本要素? 企业目的,特别是企业的经济目的;企业定位;企业理念;公众形象;利益群体。 2、什么是企业的战略?其构成要素有哪些? 广义上,战略是目标、意图或目的,以及为达到这些目的而制定的主要方针和计划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界定着企业正在从事的或者应该从事的经营业务,以及界定着企业所属的活应该属于的经营类型。 狭义上,企业战略是贯穿于企业经营与产品和市场之间的一条“共同经营主线”,决定着企业目前所从事的或者计划要从事的经营 业务的基本性质。 构成要素:经营范围、资源配置、竞争优势、协同作用 3、在什么条件下,企业的公司战略和业务战略是合一的? 当企业形态简单,经营业务和目标单一时,企业总体战略就是该项经营业务的战略。 4、试比较行业组织模型与资源基础模型的前提假设和使用条件。 (1)产业组织模型认为产业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要超过管理者对 企业的影响,企业绩效取决于所在行业的特征,包括规模经济、市场进入障碍等 (2)资源基础模型认为企业独特的资源和能力形成了战略基础,也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

第二章企业战略态势分析——外部环境分析 1、宏观环境对企业战略制定与实施具有什么样的影响? 宏观环境分析的意义在于评价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四大因素对企业战略目标与实施的影响。 2、如何运用PEST分析方法进行宏观环境分析? 政治法律环境(political)经济环境(economis) 社会文化环境(social)技术环境(technologial) 3、行业环境对企业战略制定与实施具有什么样的影响? 在战略分析中,产业环境分析的重点是对产业内竞争程度的评估。 4、简述波特的行业竞争结构分析模型。 (1)潜在的进入者威胁(2)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2)替代品的压力(4)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5)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5、企业竞争对手分析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 (1)竞争对手的未来目标(2)竞争对手的自我假设 (3)竞争对手的现行战略(4)竞争对手的潜在能力 第三章企业内部环境与资源均衡分析 1、企业的资源与能力如何帮助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 企业资源分为三大类:有形资产、无形资产、组织能力。有价值的资源是竞争优势的来源。资源具有稀缺性、不可模仿性。 2、企业核心能力有什么特点?如何培养? 核心能力就是企业中有价值的资源,它可以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并且不会随着使用而递减。可以是完成某项活动所需的优秀技能,也

战略管理经典案例汇编

案例一:波音与空客:商用飞行器生产的全球霸权之争长期以来,波音公司一直是商用飞机生产的全球领先者。然而2001年,空客在其竞争历史上第一次获得了比波音更多的订单。但是,波音在2006年以1044:790的商用飞机订单重新夺回了自己的霸权。显而易见,扭转局势的这次订单之争主要集中在超大型飞机上,即空客A-380飞机和波音787飞机。 表面上,波音和空客的母公司EDAS在1992年达成协议,希望在未来联手研究超大型飞机,而促成这项研究的是中国和印度逐渐上升的航线需求。然而,空客和波音对于市场的趋势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于是联合研究终止了。 波音787针对远程高效飞行而设计,载客250人,而空客战略是更大型飞机,A-380载客550人以上。在双方不同的战略中,空客聚焦于使用中心辐射系统的大型机场,而波音公司聚焦于点对点系统,因为使用该系统的机场数量更多。实际上,由于其体积和重量的原因,空客的A-380飞机目前只能在大约35%的机场起降。另一方面,波音的飞机却能在更多的机场起降,而且由于新兴经济体的原因,这类机场的数量还在不断增长。 2001-2005,空客赢得了竞争,因为它的战略也关注中型客机市场,用A-320与波音737和757对抗,A-320比波音的飞机更加高效,波音飞机没有针对客户的需求研制更加先进和高效的飞机。实际上,这也减缓了波音公司对于新机型的创新过程。除了新机型的缺乏,商用飞机业务也缺乏活力,发展缓慢;由于恐怖袭击及其引发的行业衰退,新的订单明显减少。相对于空客来说,这段时间的确是空客的寒冬。 后来,波音公司对787飞机进行全新设计的战略在订单战中取得了胜利。波音公司也通过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不同战略而实现成功。这能够加速创造高效的全球供应链的过程,而这条供应链将日本、中国以及其他一些国家包含其中。并且,空客在A-380飞机和其中型客机的生产已经落后于原来的计划,而A-350也需要重新设计。相比于波音的787飞机,中型的A-350飞机在时间表上已经落后,空客不得不通过大幅的刺激性降价来增加未来的订单。 此外,空客也被要求更多的在欧洲国家生产其飞机零件,因为政府拥有重要的所有权关系并为空中客车提供补贴。这些政府包括西班牙、法国、德国和英国,它们希望在本国保持雇用水平,因而空中客车必须继续主要在欧洲国家生产。波

企业战略管理学-简答题整理

企业战略管理学 第一章 企业战略的含义是什么?(判断) 理解企业战略概念应注意的要点有哪些? (选择) 1、立足于长期性和发展性。 2、应体现对内外部环境的预测性。 3、应有前瞻性和主动性的意识。 4、应使企业能扬优弃劣。 企业战略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简答) 1、全局性:制定和执行企业战略,应站在企业、行业、国内外的高度上。 2、长远性:以未来利益的最大化为企业战略的主导因素。 3、指导性:应对企业发展期限内起着指导作用。 4、竟争性:以占有市场份额的维度及其扩大作为企业实力的体现。 5、风险性:应全面分析和预测可能遇到的风险,体现应避险的方案。 6、动态性:随着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应对企业战略作出相应的调整, 使企业的动态性与稳定性相结合。 7、适应性:企业战略应根据不可改变的客观因素的产生而进行调整,以 增强其适应性。 企业战略管理的含义是什么?(判断) 企业战略管理与企业战略的区别是什么?(判断) 是实施方案与方案的区别。 企业战略管理与经营管理的区别是什么?(判断) 是扩大投入产出管理与投入产出管理的区别。 企业战略管理与长期计划的区别是什么?(判断) 是依据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各客观因素进行制定与依据过去、现在各客观因素进行制定的区别。 企业战略的重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选择) 企业战略管理工作对管理者的能力要求表现在哪些方面? (选择) 1、技术技能:指操作技术上体现出的能力。 2、人际技能:指团队协作方面体现出的能力。 3、概念技能:指思维认识层面上体现的能力。 制定企业战略应考虑的环境因素有哪些?(选择) 2、应清楚了解外部因素对企业发展方向的影响。 3、应清楚了解外部因素对企业性质和程度的影响。 企业战略管理相对稳定性的含义是什么?(选择) 1、企业战略规定的内容不应朝令夕改,应便于执行。

三种战略管理理论的比较分析

三种战略管理理论的比较分析 20 世纪70 年代以来,是战略管理与经济学相互融合的阶段。在这一历史时期,战略管理界出现了三个学派,即竞争位势理论、资源基础理论和动力能力理论。它们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企业的性质、企业竞争位势的取得、利润的来源及企业成长的原因等有关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为现代西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加入WTO 后,我国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更加激热的国内、国际竞争,如何在挑战中谋求发展,在竞争中争取主动,在深入理解先进的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之后,相信会得出满意的答案。 一、理论发展回顾 1. 竞争位势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局限 1980 年,以迈克尔·波特为代表的哈佛学派提出了竞争战略理论,并逐渐成为当时企业战略管理的主流。其理论核心是以企业竞争者、购买方、供应方、替代产品、潜在竞争者五种产业结构力量形成的竞争力量模型。波特认为,企业制定战略与其所处的市场环境是高度相关的,并且最关键的因素是企业所在的产业。五种竞争力量的综合作用随着产业的不同而不同,其结果是使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利润水平,进而影响着公司战略的制定。也就是说,产业的吸引力和企业在市场中获取的位势是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为了保持这种优势,企业必须不断地进行战略性投入以构筑行业壁垒保持优势位势。 竞争位势理论为解释企业如何制定战略和获取持续超额利润提供了较为可靠的经济分析依据,然而该理论却挣不脱新古典企业理论的束缚。首先,竞争位势理论认为产业内企业是同质的,企业战略的选择取决于企业与市场的外部位势,未来企业自身发展并不是企业制定战略所考虑的问题;其次,竞争位势理论是以“市场—企业—绩效”的单向因果关系制定企业战略的。企业在进入一个新产业时,首先是根据产业的结构吸引力选择一个产业,然后在竞争者理性假设的前提下,对其战略作一个合理的判断后制定一个进入战略,最后进行战略性投资,参与竞争。因此,该理念指导企业很容易导致企业进入一些看起来利润高、但缺乏经验或自身竞争优势毫不相关的产业,进行无关联的多元化战略。而现实中却有很多事实与这种理论推导相悖。 2. 资源基础理论的主要观点与局限 波特的“五种力量模型”忽略了对企业内部的挖潜。因此,以巴莱(Barney)、鲁梅尔特(Rumelt)为代表的资源理论学派对此进行了猛烈的回应。资源理论学派形成了一个分析企业内部资源分配和使用的框架,即以“资源—战略—效益”的逻辑关系制定企业的战略。该框架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企业竞争力的差异是由战略的差异,或者更进一步说是由企业资源差异来解释的,是一个从资源到战略再到竞争力的因果关系。而且巴莱认为,对企业的竞争力而言,只有战略性资源是有用的。而战略性资源必备的特征是:有价值、稀缺、不完全模仿、不完全替代。即从性质上讲战略性资源只能是异质的、不完全流动的。

管理案例

1.某公司为了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决定在1年内投资1000万元开发并向市场推出一种新的产品。为提高成功率,公司领导决定按照项目制的方式运作,从各部门抽调了专业人才组成了项目组。对项目经理的人选,公司领导显得格外谨慎,通过推荐评议产生了4位候选人:张涛:52岁;担任公司质量保障部经理已有14年,此前为工艺部工艺员。他工作勤奋,是质量体系方面的专家。吴畏,37岁,工学硕士,担任公司产品开发部主任工程师。小吴具有很强的开发能力,在开发部能团结其他同志,具有较高威望。李锋,41岁,现任公司采购部经理。他的履历比较复杂,先后当过车间工程师、车间副主任、公司总工办主任;总经理助理等职,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陈菁,40岁,总经办主任。她具有很强的行政管理协调能力,对领导的指示领会快,群众基础也很好。假设上述4位候选人除了以上提到的情况以外,其它方面的差异不大。你认为哪位任项目经理最为适合? 3 广东格兰仕企业(集团)公司的前身是成立于1979年、位于广东省顺德县的“桂州羽绒制品厂”,原来主要从事羽绒、棉毛及其制品的生产加工,1992年10月,企业投资300万美元从日本引进“松下”具有90年代国际水平的微波炉生产流水线及生产技术,1993年开始试生产,当年产量10000台并投放市场,价格为3000元/台左右。1994年“格兰仕”将价格降到2500元/台左右,当年产销量为25万台,销售收入4.5亿元,1995年又将价格降到2000元/台左右,销量突破40万台。1996年微波价格降价至1000元以下,全年产销量突破70万台,1998年和1999年两次变相降价,产销量分别达到350万台和600万台,1999年销售收入为29亿元。进入2000年,格兰仕更是宣布再次将市场最畅销的产品品种降价40%,使部分品种微波炉价格降至创记录的300~400元/台,其目标产销量为1200万台,占全球产量的三分之一,国内市场占有率提高到70%以上,销售收达到45亿元。 格兰仕企业(集团)公司成功的经验是什么? 企业实施低成本战略应当满足哪学条件? 企业实施低成本战略时管理工作的重点应当放在哪里? 4 亨氏公司三代总裁创新史 美国亨氏公司是一个年销售额高达60亿美圆的超级食品王国。 1869年,创业人亨利.约翰.海因茨25岁,与L.C.诺贝尔合资创办了海因茨-诺贝尔公司,他们把辣椒加工成瓶装出售,后来又增添了泡菜和酱菜的销售。 1875年,海因茨又与一个弟弟合资开办了F&J海因茨公司,继续从事调味品、酱菜及其它加工食品的业务。到1888年,海因茨已被人们誉为酱菜大王,公司也更名为H。J亨氏公司。 海因茨迅速崛起的秘诀在于他善于把握市场的趋势,善于进行打动顾客的广告宣传。他抓住人们的这个心理,提出了一个非常简短但却非常有吸引力的销售广告——“57变”,即在一年中为顾客提供57种全新的佐餐食品。到1900年,亨氏公司的产品种类超过200余种,跃居美国大公司的行列。 1919年,亨利.海因茨逝世,霍华德.海因茨接替了父亲的职务,成为亨氏公司第二个总裁。1906年,美国政府颁布《食品与药品卫生条例》,对食品和药品的加工生产和运输销售过程提出了十分严格的要求。许多食品商和药品商纷纷反对这一要求苛刻的条例,但霍华德却认为这是提高亨氏公司信誉的大好机会。他迅速组织人力、财力对公司不能达到卫生条例的环节进行改造。然后他召开记者招待会,表明亨氏公司一向把顾客利益摆在首位,永远对顾客的健康负责。亨氏公司不仅支持政府的卫生条例。而且已完全达到了条例的要求。这一招取

研发项目管理之——战略规划doc12

研发项目管理之——战略规划 1.研发还是不研发? 中国工业企业OEM加工制造的主流是在80年代形成的,发展OEM和三来一补企业作为发展地方经济的方针,引进生产技术和建立加工企业成为发展经济的主 要模式,引进了大量彩电生产线、冰箱生产线线、洗衣机生产线、音响生产线。这种发展模式延续到90年代的计算机产业、汽车工业和通信产业,形成了庞大的中国制造业。这种快速发展的模式解决了计划经济下的物资匮乏状态,同时也形成了各个行业在低档产品层次上的竞争局面。2002年中国彩电的销量为2,374万台,产量却大约为销量的2.2倍,高达5,155万台。空调的销量为1,408万台,产量约为销量的2.2倍,达3,135万台。手机产量2003年为1.5亿~1.8亿部,至少有2,000万部积压在仓库里。中国企业是在擅长的制造领域做“世界加工厂”还是走研发之路?这是一个目前尚存争议而企业面临选择的战略问题。矛盾是研发资源和技术基础需要长期的积累而企业需要提供当前应市和生存必需的产品,研发成为部分企业继续发展的“瓶径”和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梦想”。 在成熟产品供大与求的局面下,低档产品价格竞争的“饮鸩止渴”使制造业在微利和亏损间动荡,竞争剧烈的家电业平均利润在1-3之间,行业发展比较好的塑料业、造纸业的平均利润也只有5%。与低档产品价格竞争形成对比的是市场对高档产

品丰厚利润的奖励,典型的产品是SONY售价在18000元价位的CRT高清彩电,同尺寸的普通CRT彩电只能卖在5000元的价位。现实“无言”但比“有言”理论具有更强的驱动力,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的企业纷纷建立起新产品研发机构,投入资源开始研发努力,政府也适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优惠政策,是市场竞争的压力驱动、新产品的利润诱惑和政府优惠政策的引导使中国企业逐步走上了研发之路。 2.研发什么类型产品? 企业新产品研发是一个比较广泛的定义,不同类型研发活动的组织形式、投入资源量、要求的基础条件、项目的风险程度、作业流程和管理方法是有区别的。由于新产品的定义具有时间性、地域性(不同国家和地区对高新技术产品有不同的目录,例如释控药贴片在美国属于成熟技术产品而在中国属于高新技术产品),下面的讨论是以国内制造业和2000年作为地域背景和时间背景。 (1)新技术新市场产品:这类产品属于发明创造类产品,此类新产品的另一种叫法“对世界范围内是全新的产品”。例如已经上市的朗科的U盘产品、德州仪器的DMD显示芯片、即将上市的红外血管透影仪、灭蚊纹帐、电子墨水、鲜花扬声器等。这种新产品研发往往会造就一个企业或形成一个产业,历史上微软的WINDOW产品、IBM的DOS产品就是例子,2000年以来的MP3产品、液晶彩电、多媒体投影机等。有时此类研发包含基础技术研究和平台技术研究。 (2)老技术新市场产品:这类产品属于引进技术或快速摹仿类的产品,此类新产品的另一种叫法是“对本企业是新技术,对本地区是新市场的产品”。其他国家、地域或

简答题(企业战略管理)

简答题 1.什么是企业战略? 答:企业战略是企业面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环境,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集团谋划。它是企业战略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对企业经营范围的科学规定,同时又是制定各项具体策略和计划的基础。 2.什么是核心竞争力 答:是指企业最为擅长的那些重要经营活动。它是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和赢利能力的关键因素。 3.综述五力模型各竞争力量的影响因素。 答:买方力量影响着企业能够索取的价格,替代品威胁的作用也是如此;买方的力量也可能影响到成本和投资;供方的讨价还价能力决定了原料和其他各种投入的成本;竞争强度影响了产品价格,也影响了如厂房设施、产品开发、广告宣传和推销队伍等各方面展开竞争的成本;新的竞争厂商进入市场的威胁限制了价格,兵造成防御心厂商进入所谓的投资。 4.SWOT分析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答:SWOT是对企业内部资源优势、劣势及外部的机会和威胁进行综合判断,从而分析一个企业的经营状况、竞争格局、战略选择的一种思想和方法。 分为:优势机会(SO)部分、劣势机会(WO)部分、优势威胁(ST)和劣势威胁(WT) 5.何谓价值链分析?试述价值链分析的内容。 答:价值链分析是从企业内部条件出发,把企业经营活动的价值创造、成本构成同企业的自身竞争能力想结合,与竞争对手经营活动相比较,从而发现企业目前及潜在优势与劣势的分析方法,它也是知道企业战略制定与实施活动的油流分析工具之一。 6.什么是企业使命?它包括哪些内容? 答:企业使命是企业的根本性质和存在的理由,说明企业的经营领域、经营思想,为企业目标的确立和战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包括:企业的业务范围;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盈利;企业经营哲学;企业形象。 7.什么是企业社会责任?它包括哪些内容? 答: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等方面的责任。 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 8.试述成本领先战略的优势和实施条件 答:形成进入障碍;增强讨价还价能力;降低替代品的威胁;保持价格领先的竞争地位。 实施条件:1、考虑实施战略所谓的资源和技能;2、组织落实的必要条件。 9.试述差异化战略的优势和实施条件。 答:优势:形成进入障碍;降低客户敏感程度;增强讨价还价的能力;防止替代品的威胁。 实施条件:企业从总体上提高某项经营业务的质量、树立产品形象、保持先进技术和简历完善的分销渠道的能力;需要具有很强的压就开发月市场营销能力的人员;同时在组织结构上需要良好的结构以协调各个只能领域,以及能够确保激励员工创造性的激励体制、管理体制和企业文化。

战略管理文献综述 (2)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战略管理文献综述 陈世荣<越南留学生》行研09级 一、关于国内外战略管理理论研究 长期以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于企业战略管理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呈现出一定深度和广度的理论学说及典型案例,对于指导各行各业企业发展发挥了作用。国际学术界对企业战略管理进行了大量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可将国外企业战略管理发展归纳为以下三个阶段。 (1)早期的企业—环境综合分析范式阶段。进入20世纪60年代,欧美国家企业出现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重大变化,国际市场逐步开放,大多数大企业以并购方式采取多元化经营。企业不满足于年度预算,开始采用运筹学和预测技术进行规划,形成了战略规划学派。该理论认为企业战略应当使企业自身条件与所遇机会相适应,实质上是认为企业战略应当放到如何使公司能力与竞争环境相匹配的框架上,寻求发展商机。 (2)以环境适应范式为中心的企业战略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70—80年代,随着环境变化加快,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未来是不可预测的,环境是不确定、不连续的,从根本上动摇了战略规划关于未来可以计划、可以预测的思想。以环境变化分析为中心的战略理论占据了主导地位。同时,由于环境的复杂性,仅从分析外部环境的变化出发制定战略具有局限性,因此开始出现基于企业内部分析(如价值链理论)的战略理论及基于企业社会关系分析的战略理论(如网络优势理论)。环境适应范式认为战略决策是一个适应的过程,强调战略的动态变化,认为最适合的战略制定与决策过程依赖于环境波动的程度。这个学派包括:安索夫的企业战略行为是对其环境的适应过程及由此导致的企业内部结构化的过程思想,伊丹敬之的战略适应性观点,奎因的逻辑改良主义等。产业组织分析也可以视为一种环境适应理论,只是更重视环境中的产业结构分析。1980年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产业分析竞争战略思想,既可以视为早期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也可以视为环境适应理论的深化。1985年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价值链理论,从企业内部价值创造过程寻求竞争优势来源,弥补对企业内部因素不够重视的缺陷。 (3)多种范式并存阶段。进入90年代后,由于科技的迅猛发展,全球化步伐加快,顾客需求的多样化及产品设计周期、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客观要求企业通过提高自身 能力,全面考虑企业内部要素和企业外部环境要素,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在这种背 景下,基于企业内部分析和企业内外部综合分析的战略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主要 包括:①资源论。1984年沃纳菲尔特的发表“企业的资源基础论”,意味着资源论的诞生。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

一、格兰仕成本领先战略 1、格兰仕成本领先战略主要特点是什么? 纵观“格兰仕”的成长过程可以发现, 它在微波炉市场获得成功, 实际竞争优势的法宝就是实施总成本领先的竞争战略, 为实施总成本领先的竞争战略,“格兰仕”一直拼命扩大生产规模, 以摊薄各种成本, 追求规模经济效益, 并在企业整个经营价值链中, 采取各种策略来降低微波炉的单位成本, 从而树立其在行业、市场中的成本(价格)优势, 通过不断降价来排挤竞争对手, 抢占市场份额, 使企业的市场销售量、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 2、格兰仕采取的是哪种竞争战略?这种战略有几种方式? 答:格兰仕采取的是低成本战略,是所有战略中最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它的目标就是使企业成为市场中成本最低的生产者,让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在市场中以成本的优势与他人竞争。 它有三种方式:同样的质量较低的价格,同样的价格更好的质量,更好的质量较低的价格。 3、格兰仕是如何降低成本的? 经过反复研究、比较分析, 他们决定集中力量投资生产微波炉。1998年和1999年两次变相降价一一即增加微波炉产品的附加值, 提高赠品分量, 实施“买一赠多”(根据产品型号分别附赠七、九、十一件相关产品)的价格策略, 当年市场占有率大幅度提高到61%和67.1%. 下面, 我们从几个方面来看一下“格兰仕”是如何实施其成本领先战略的。 在营销宣传方面,在生产运作领域, 最后, 由于具有了成本优势, 格兰仕在产品定价上, 运用量一一本一一利分析技术确定其产品价格及历次降价幅度。 二、从珠三角到长三角 1、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环境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原因何在? 市场:没有长三角辽阔 从市场角度来说,从城市化发展水平来看,由于地理上的区隔, 再从整体经济实力来考察, 张汉文说:“海关的问题,其实在全国的政策都一样的,但是这边的海关似乎特别严厉。”与此相比较,长江三角洲的一些地方很重视台商的这块心病。 人力资源:遭遇制约 而谈到管理人才乃至高级人才,那更是珠江三角洲的弱项。 不少珠江三角洲企业在招聘人员时,动辄非硕士,博士学位不要,但人员招聘进来后,只能做普通的文员工作。这种人不能尽其才的现象本身就说明,当地消化吸收人才的能力不强。人力资源对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制约不仅表现在人才的缺乏和人力素质的低下: 政府服务:稍逊一筹 谈起政府服务的不足,不能不提到珠江三角洲城市的“过度发展”问题。 外来务工的暂住人口极大地超过本地户籍人口,管理效率的低下也就是必然的事了。长期困扰东莞等地外资企业的社会治安、城市交通问题,就是这种城市“过度发展”的后果。但是据张汉文反映:有些公安执行公务不讲策略,有影响台商经营的现象。 根据记者的长期观察,长江三角洲地区政府吸引外商(特别是台商)最厉害的招数是:关照和规范。长江三角洲地区政府以不同的办法对付不同的外商,并且常常两手并用,获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