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学动点问题及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数学动点问题及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数学动点问题及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专题一:建立动点问题的函数解析式

函数揭示了运动变化过程中量与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是初中数学的重

要内容.动点问题反映的是一种函数思想,由于某一个点或某图形的有条件

地运动变化,引起未知量与已知量间的一种变化关系,这种变化关系就是动

点问题中的函数关系.那么,我们怎样建立这种函数解析式呢下面结合中考

试题举例分析.一、应用勾股定理建立函数解析式。二、应用比例式建立

函数解析式。

三、应用求图形面积的方法建立函数关系式。

专题二:动态几何型压轴题

动态几何特点----问题背景是特殊图形,考查问题也是特殊图形,所

以要把握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分析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图形的特性(特

殊角、特殊图形的性质、图形的特殊位置。)动点问题一直是中考热点,

近几年考查探究运动中的特殊性: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特殊角或其三角函数、线段或面积的最值。下面就此

问题的常见题型作简单介绍,解题方法、关键给以点拨。

一、以动态几何为主线的压轴题。

(一)点动问题。(二)线动问题。(三)面动问题。二、解决动态

几何问题的常见方法有:

2.以形为载体,研究数量关系;通过设、表、列获得函数关系式;

研究特殊情况下的函数值。

专题三:双动点问题

点动、线动、形动构成的问题称之为动态几何问题.它主要以几何图

形为载体,运动变化为主线,集多个知识点为一体,集多种解题思想于一题.这类题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它能全面的考查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以灵活多变而著称的

双动点问题更成为今年中考试题的热点,现采撷几例加以分类浅析,供读

者欣赏.1以双动点为载体,探求函数图象问题。2以双动点为载体,探求

结论开放性问题。3以双动点为载体,探求存在性问题。4以双动点为载体,探求函数最值问题。

双动点问题的动态问题是近几年来中考数学的热点题型.这类试题信

息量大,对同学们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要求较高;解题时需要用运动

和变化的眼光去观察和研究问题,挖掘运动、变化的全过程,并特别关注运

动与变化中的不变量、不变关系或特殊关系,动中取静,静中求动。

专题四:函数中因动点产生的相似三角形问题

专题五:以圆为载体的动点问题

动点问题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难点,中考经常考察,有一类动点问题,

题中未说到圆,却与圆有关,只要巧妙地构造圆,以圆为载体,利用圆的

有关性质,问题便会迎刃而解;此类问题方法巧妙,耐人寻味。

例1.如图,已知在矩形ABCD中,AD=8,CD=4,点E从点D出发,沿线段DA以每秒1

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A方向移动,同时点F从点C出发,沿射线CD

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的速度移动,当B,E,F三点共线时,两点同时停

止运动.设点E移动的时间为t(秒).(1)求当t为何值时,两点同

时停止运动;

(2)设四边形BCFE的面积为S,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

出t的取值范围;(3)求当t为何值时,以E,F,C三点为顶点的三角

形是等腰三角形;(4)求当t为何值时,∠BEC=∠BFC.

A

EODF

B

C

例2.正方形ABCD边长为4,M、N分别是BC、CD上的两个动点,BC

上运动时,保持AM和MN垂直,(1)证明:Rt△ABM∽Rt△MCN;

当M点在

(2)设BM某,梯形ABCN的面积为y,求y与某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当M点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四边形ABCN面积最大,并求出最大面积;

(3)当M点运动到什么位置时Rt△ABM∽Rt△AMN,求此时某的值.

AD

N

BM

C

例3.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D3,DC5,AB42,∠B动

45.点M从B点出发沿线段BC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C运动;动点N同时从C点出发沿线段CD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D运

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09年济南中考)(1)求BC的长。AD(2)当MN∥AB时,求t的值.

(3)试探究:t为何值时,△MNC为等腰三角形.

BM

NC

例4.如图,在Rt△AOB中,∠AOB=90°,OA=3cm,OB=4cm,以点O为坐标原点建

立坐标系,设P、Q分别为AB、OB边上的动点它们同时分别从点A、O向B点匀速运动,速度均为1cm/秒,设P、Q移动时间为t(0≤t≤4)y(1)求AB的长,过点P做PM⊥OA于M,求出P点的坐标(用

At表示)

(2)求△OPQ面积S(cm2),与运动时间t(秒)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当t为何值时,S有最大值?最大是多少?

PM(3)当t为何值时,△OPQ为直角三角形?

(4)若点P运动速度不变,改变Q的运动速度,使△OPQ为正三角形,求Q点运动的速度和此时t的值.

答案解析

F

E

OQB某例1.解:(1)当B,E,F三点共线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如图2所示.………(1分)

由题意可知:ED=t,BC=8,FD=2t-4,FC=2t.

A

∵ED∥BC,∴△FED∽△FBC.∴

D

FDED.FCBC∴

2t4t.解得t=4.2t8∴当t=4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3分)B

图2

C

(2)∵ED=t,CF=2t,∴S=S△BCE+S△BCF=

11某8某4+某2t某t=16+t2.22即

S=16+t2.(0≤t≤4);………………………………………………………(6分)

(3)①若EF=EC时,则点F只能在CD的延长线上,

∵EF2=(2t4)t5t16t16,

EC2=4tt16,∴5t16t16=t16.∴t=4或t=0(舍去);

2222②若EC=FC时,∵EC2=4tt16,FC2=4t2,

∴t16=4t2.∴t2222222243;3③若EF=FC时,∵EF2=(2t4)t5t16t16,

FC2=4t2,∴5t16t16=4t2.∴t1=1683(舍去),t2=1683.∴当t的值为4,222243,1683时,以E,F,C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3BCCF2,CDED角形;………………………………………………………………………………(9分)

(4)在Rt△BCF和Rt△CED中,∵∠BCD=∠CDE=90°,

∴Rt△BCF∽Rt△CED.∴∠BFC=∠CED.………………………………………(10分)∵AD∥BC,∴∠BCE=∠CED.若∠BEC=∠BFC,则

∠BEC=∠BCE.即BE=BC.∵BE2=t16t80,∴t16t80=64.

22∴t1=1683(舍去),t2=1683.

∴当t=1683时,

∠BEC=∠BFC.……………………………………………(12分)例2.解:(1)在正方形ABCD中,

ABBCCD4,BC90°,AM⊥MN,AMN90°,

CMNAMB90°,

在Rt△ABM中,MABAMB90°,CMNMAB,

Rt△ABM∽Rt△MCN,

(2)Rt△ABM∽Rt△MCN,ABBM4某,,MCCN4某CNAD

N

B

M

某24某CN,

4yS梯形ABCN1某24某1124·4某22某8某210,2422当某2时,y取最大值,最大值为10.(3)

BAMN90°,

要使△ABM∽△AMN,必须有

由(1)知

AMAB,MNBMAMAB,MNMCBMMC,

当点M运动到BC的中点时,△ABM∽△AMN,此时某2.

例3.解:(1)如图①,过A、D分别作AKBC于K,DHBC于H,则四边形ADHK是矩形

∴KHAD3.

在Rt△ABK中,AKABin4542.242BKABco4542242在Rt△CDH中,由勾股定理得,HC52423

∴BCBKKHHC43310AD

CBBKH

(图①)

A

D

N

G(图②)

M

(2)如图②,过D作DG∥AB交BC于G点,则四边形ADGB是平行四边形∵MN∥AB∴MN∥DG∴BGAD3∴GC1037

由题意知,当M、N运动到t秒时,CNt,CM102t.∵DG∥MN

∴∠NMC∠DGC又∠C∠C

∴△MNC∽△GDC

CNCMCDCGt102t即5750解得,t

17∴

(3)分三种情况讨论:

①当NCMC时,如图③,即t102t∴t103DN

AAD

N

BBC

M

(图④)(图③)

②当MNNC时,如图④,过N作NEMC于E∵∠C∠C,

DHCNEC90∴△NEC∽△DHC

MHE

NCECDCHCt5t即53∴

数学动点问题练习(含答案)

动态问题 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敏捷运用有关数学学问解决问题. 关键:动中求静. 数学思想: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 1、如图1,梯形ABCD中,AD∥BC,∠B=90°, AB=14cm,AD=18cm,BC=21cm,点P从A开场沿AD边以 1cm/秒的速度挪动,点Q从C开场沿CB向点B以2 cm/秒的速度挪动,假如P,Q分别从A,C同时动身,设挪动时间为t秒。 当t= 时,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 当t= 时,四边形是等腰梯形. 8 2、如图2,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M在边DC上,且 DM=1,N为对角线AC上随意一点,则DN+MN的最小值为 5 3、如图,在Rt ABC △中,9060 ACB B ∠=∠= °,°,2 BC=.点O是AC的中点,过点O的直线l从与AC重合的位置开场,绕点O作逆时针旋转,交AB边于点D.过点C作CE AB ∥交直线l于点E,设直线l的旋转角为α. (1)①当α=度时,四边形EDBC是等腰梯形,此时AD的长为; ②当α=度时,四边形EDBC是直角梯形,此时AD的长为; O E C D A α l O C A

(2)当90α=°时,推断四边形EDBC 是否为菱形,并说明理由. 解:(1)①30,1;②60,1.5; (2)当∠α=900时,四边形EDBC 是菱形. ∵∠α=∠ACB=900,∴BC //ED . ∵CE //AB , ∴四边形EDBC 是平行四边形 在Rt △ABC 中,∠ACB =900,∠B =600,BC =2, ∴∠A =300. ∴AB =4,AC =2 . ∴AO =1 2AC = .在 Rt △AOD 中,∠A =300,∴ AD =2. ∴BD =2. ∴BD =BC . 又∵四边形EDBC 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EDBC 是菱形 4、在△ABC 中,∠ACB =90°,AC=BC ,直线MN 经过点C ,且AD ⊥MN 于D ,BE ⊥MN 于E. (1)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求证:①△ADC ≌△CEB ;②DE=AD +BE ; (2)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求证:DE=AD-BE ; (3)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试问DE 、AD 、BE 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这个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解:(1)① ∵∠ACD=∠ACB=90° ∴∠CAD+∠ACD=90° ∴∠BCE+∠ACD=90° ∴∠CAD=∠BCE ∵AC=BC ∴△ADC ≌△CEB ② ∵△ADC ≌△CEB ∴CE=AD ,CD=BE ∴ C B A E D 图1 N M A B C D E M N 图2 A C B E D N M 图3

2020中考数学-动点问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中考专题训练 动点问题 例1. 如图, 在ABC ?中,AB AC =,AD BC ⊥于点D ,10BC cm =,8AD cm =. 点P 从 点B 出发, 在线段BC 上以每秒3cm 的速度向点C 匀速运动, 与此同时, 垂直于AD 的直线m 从底边BC 出发, 以每秒2cm 的速度沿DA 方向匀速平移, 分别交AB 、AC 、AD 于E 、F 、H , 当点P 到达点C 时, 点P 与直线m 同时停止运动, 设运动时间为t 秒(0)t >. (1) 当2t =时, 连接DE 、DF ,求证: 四边形AEDF 为菱形; (2)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 所形成的PEF ?的面积存在最大值, 当PEF ?的面积最大时, 求线段BP 的长; (3) 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 ,使PEF ?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 请求出此时刻t 的值;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 【解答】(1) 证明: 当2t =时,4DH AH ==,则H 为AD 的中点, 如答图 1 所示 . 又EF AD ⊥, EF ∴为AD 的垂直平分线, AE DE ∴=,AF DF =. AB AC =,AD BC ⊥于点D , AD BC ∴⊥,B C ∠=∠. //EF BC ∴, AEF B ∴∠=∠,AFE C ∠=∠, AEF AFE ∴∠=∠, AE AF ∴=, AE AF DE DF ∴===,即四边形AEDF 为菱形 .

(2) 解: 如答图 2 所示, 由 (1) 知//EF BC , AEF ABC ∴??∽, ∴ EF AH BC AD =,即82108EF t -=,解得:5 102 EF t =-. 221155510 (10)210(2)10(0)222223 PEF S EF DH t t t t t t ?= =-=-+=--+<<, ∴当2t =秒时,PEF S ?存在最大值, 最大值为210cm ,此时36BP t cm ==. (3) 解: 存在 . 理由如下: ①若点E 为直角顶点, 如答图 3①所示, 此时//PE AD ,2PE DH t ==,3BP t =. //PE AD ,∴ PE BP AD BD =,即2385 t t =,此比例式不成立, 故此种情形不存在; ②若点F 为直角顶点如答图 3②所示, 此时//PF AD ,2PF DH t ==,3BP t =,103CP t =-. //PF AD ,∴ PF CP AD CD =,即210385t t -=,解得40 17 t =; ③若点P 为直角顶点,如答图③所示 .

(完整版)初中数学动点问题专题复习及答案

初中数学动点问题练习题 1、(宁夏回族自治区)已知: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4厘米,长为1厘米的线段MN 在ABC △的 边 AB 上沿AB 方向以1厘米/秒的速度向B 点运动(运动开始时,点M 与点A 重合,点N 到达点B 时运动终止),过点M N 、分别作AB 边的垂线,与ABC △的其它边交于P Q 、两点,线段MN 运 动的时间为t 秒. 1、线段MN 在运动的过程中,t 为何值时,四边形MNQP 恰为矩形?并求出该矩形的面积; (2)线段MN 在运动的过程中,四边形 MNQP 的面积为S ,运动的时间为t .求四边形MNQP 的面 积S 随运动时间t 变化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 2、如图,在梯形 ABCD 中,3545AD BC AD DC AB B ====?∥,,,.动点M 从B 点出发沿线段BC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C 运动;动点N 同时从C 点出发沿线段CD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D 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 (1)求BC 的长. (2)当MN AB ∥时,求t 的值. (3)试探究:t 为何值时,MNC △为等腰三角形.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 是梯形,OA ∥BC ,点A 的坐标为(6,0),点B 的坐标为(4,3),点C 在y 轴的正半轴上.动点M 在OA 上运动,从O 点出发到A 点;动点N 在AB 上运动,从A 点出发到B 点.两个动点同时出发,速度都是每秒1个单位长度,当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随即停止,设两个点的运动时间为t (秒). (1)求线段AB 的长;当t 为何值时,MN ∥OC ? (2)设△CMN 的面积为S ,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并指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S 是否有最小值? 若有最小值,最小值是多少? C P Q B A M N C B

中考数学动点问题(含答案)

中考数学之 动点问题 一、选择题: 1. 如图,在矩形ABCD中,动点P从点B出发,沿BC、CD、DA运动至点A停顿,设点P运动的路程为*, △ABP的面积为y,如果y关于*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ABC的面积是〔〕 A、10 B、16 C、18 D、20 二、填空题: 1. 如上右图,C为线段AE上一动点〔不与点A,E重合〕,在AE同侧分别作正三角形ABC和正三角形CDE、 AD与BE交于点O,AD与BC交于点P,BE与CD交于点Q,连结PQ.以下五个结论:①AD=BE;②PQ∥AE; ③AP=BQ;④DE=DP;⑤∠AOB=60°. 恒成立的结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你认为正确的序号都填上〕。 三、解答题: 1.〔2008年大连〕如图12,直角梯形ABCD中,AB∥CD,∠A = 90°,CD = 3,AD = 4,tan B = 2,过点C作CH⊥AB,垂足为H.点P为线段AD上一动点,直线PM∥AB,交BC、C H于点M、Q.以PM为斜边向右作等腰Rt△PMN,直线MN交直线AB于点E,直线PN交直线A B于点F.设PD的长为*,EF的长为y. ⑴求PM的长(用*表示); ⑵求y与*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图13为备用图); ⑶当点E在线段AH上时,求*的取值范围(图14为备用图). 2.〔2008年福建宁德〕如图1,在Rt△ABC中,∠C=90°,BC=8厘米,点D在AC上,CD=3厘米.点P、 Q分别由A、C两点同时出发,点P沿AC方向向点C匀速移动,速度为每秒k厘米,行完AC全程用时 0<x<,△DCQ的8秒;点Q沿CB方向向点B匀速移动,速度为每秒1厘米.设运动的时间为*秒()8 面积为y1平方厘米,△PCQ的面积为y2平方厘米. ⑴求y1与*的函数关系,并在图2中画出y1的图象; ⑵如图2,y2的图象是抛物线的一局部,其顶点坐标是〔4,12〕,求点P的速度及AC的长; ⑶在图2中,点G是*轴正半轴上一点〔0<OG<6=,过G作EF垂直于*轴,分别交y1、y2于点E、F. ①说出线段EF的长在图1中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②当0<*<6时,求线段EF长的最大值.

中考数学动点问题专题练习(含答案)

动点专题 一、应用勾股定理建立函数解析式 例1(2000年·上海)如图1,在半径为6,圆心角为90°的扇形OAB 的弧AB 上,有一个动点P,PH ⊥OA,垂足为H,△OPH 的重心为G. (1)当点P 在弧AB 上运动时,线段GO 、GP 、GH 中,有无长度保持不变的线段?如果有,请指出这样的线段,并求出相应的长度. (2)设PH x =,GP 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即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3)如果△PGH 是等腰三角形,试求出线段PH 的长. 二、应用比例式建立函数解析式 例2(2006年·山东)如图2,在△ABC 中,AB=AC=1,点D,E 在直线BC 上运动.设BD=,x CE=y . (1)如果∠BAC=30°,∠DAE=105°,试确定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2)如果∠BAC 的度数为α,∠DAE 的度数为β,当α,β满足怎样的关系式时,(1)中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还成立?试说明理由. A E D C B 图2 H M N G P O A B 图1 x y

C 三、应用求图形面积的方法建立函数关系式 例4(2004年·上海)如图,在△ABC 中,∠BAC=90°,AB=AC=22,⊙A 的半径为1.若点O 在BC 边上运动(与点B 、C 不重合),设BO=x ,△AOC 的面积为y . (1)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2)以点O 为圆心,BO 长为半径作圆O,求当⊙O 与⊙A 相切时, △AOC 的面积. 一、以动态几何为主线的压轴题 (一)点动问题. 1.(09年徐汇区)如图,ABC ∆中,10==AC AB ,12=BC ,点D 在边BC 上,且4=BD ,以点D 为顶点作B EDF ∠=∠,分别交边AB 于点E ,交射线CA 于点F . (1)当6=AE 时,求AF 的长; (2)当以点C 为圆心CF 长为半径的⊙C 和以点A 为圆心AE 长为半径的⊙A 相切时, 求BE 的长; (3)当以边AC 为直径的⊙O 与线段DE 相切时,求BE 的长. A B C O 图8 H

数学动点问题及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数学动点问题及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初中数学动点问题及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专题一:建立动点问题的函数解析式 函数揭示了运动变化过程中量与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动点问题反映的是一种函数思想,由于某一个点或某图形的有条件地运动变化,引起未知量与已知量间的一种变化关系,这种变化关系就是动点问题中的函数关系.那么,我们怎样建立这种函数解析式呢?下面结合中考试题举例分析. 一、应用勾股定理建立函数解析式。 二、应用比例式建立函数解析式。 三、应用求图形面积的方法建立函数关系式。 专题二:动态几何型压轴题 动态几何特点----问题背景是特殊图形,考查问题也是特殊图形,所以要把握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分析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图形的特性(特殊角、特殊图形的性质、图形的特殊位置。)动点问题一直是中考热点,近几年考查探究运动中的特殊性: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特殊角或其三角函数、线段或面积的最值。下面就此问题的常见题型作简单介绍,解题方法、关键给以点拨。 一、以动态几何为主线的压轴题。 (一)点动问题。(二)线动问题。(三)面动问题。 二、解决动态几何问题的常见方法有: 1、特殊探路,一般推证。 2、动手实践,操作确认。 3、建立联系,计算说明。 三、专题二总结,本大类习题的共性: 1.代数、几何的高度综合(数形结合);着力于数学本质及核心内容的考查;四大数学思想:数学结合、分类讨论、方程、函数. 2.以形为载体,研究数量关系;通过设、表、列获得函数关系式;研究特殊情况下的函数值。 专题三:双动点问题 点动、线动、形动构成的问题称之为动态几何问题. 它主要以几何图形为载体,运动变化为主线,集多个知识点为一体,集多种解题思想于一题. 这类题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它能全面的考查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中以灵活多变而著称的双动点问题更成为今年中考试题的热点,现采撷几例加以分类浅析,供读者欣赏. 1 以双动点为载体,探求函数图象问题。 2 以双动点为载体,探求结论开放性问题。 3 以双动点为载体,探求存在性问题。 4 以双动点为载体,探求函数最值问题。 双动点问题的动态问题是近几年来中考数学的热点题型.这类试题信息量大,对同学们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要求较高;解题时需要用运动和变化的眼光去观察和研究问题,挖掘运动、变化的全过程,并特别关注运动与变化中的不变量、不变关系或特殊关系,动中取静,静中求动。

初中数学动点问题专题复习及答案

初中数学动点问题练习题 1、(宁夏回族自治区)已知: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4厘米,长为1厘米的线段MN 在ABC △的 边 AB 上沿AB 方向以1厘米/秒的速度向B 点运动(运动开始时,点M 与点A 重合,点N 到达点B 时 运动终止),过点M N 、分别作AB 边的垂线,与ABC △的其它边交于P Q 、两点,线段MN 运动的 时间为t 秒. 1、线段MN 在运动的过程中,t 为何值时,四边形MNQP 恰为矩形?并求出该矩形的面积; (2)线段MN 在运动的过程中,四边形 MNQP 的面积为S ,运动的时间为t .求四边形MNQP 的面积 S 随运动时间t 变化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 2、如图,在梯形ABCD 中,3545AD BC AD DC AB B ====︒∥,,,.动点M 从 B 点出发沿线段B C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C 运动;动点N 同时从C 点出发沿线段C D 以 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D 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 (1)求BC 的长. (2)当MN AB ∥时,求t 的值. (3)试探究:t 为何值时,MNC △为等腰三角形.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 是梯形,OA ∥BC ,点A 的坐标为(6,0),点B 的坐标为(4,3),点C 在y 轴的正半轴上.动点M 在OA 上运动,从O 点出发到A 点;动点N 在AB 上运动,从A 点出发到B 点.两个动点同时出发,速度都是每秒1个单位长度,当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随即停止,设两个点的运动时间为t (秒). (1)求线段AB 的长;当t 为何值时,MN ∥OC ? (2)设△CMN 的面积为S ,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并指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S 是否有最小值? 若有最小值,最小值是多少? C P Q B A M N C B

初中数学几何的动点问题专题练习_附答案版

动点问题专题训练 1、如图,ABC △中,10 AB AC ==厘米,8 BC=厘米,点D为AB的中点.〔1〕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 ①假设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 △ 与CQP △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 ②假设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 为多少时,能够使BPD △与CQP △全等? 〔2〕假设点Q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P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 △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与点Q第一次在ABC △的哪条边上相遇? 2、直线 3 6 4 y x =-+与坐标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动点P Q 、同时从O点出发, 同时到达A点,运动停顿.点Q沿线段OA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点P沿路线O→B→A运动. 〔1〕直接写出A B 、两点的坐标; 〔2〕设点Q的运动时间为t秒,OPQ △的面积为S,求出S 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当 48 5 S=时,求出点P的坐标,并直接写出以点

、、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的第四个顶点M的坐标. O P Q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y=-2x-8分别与x轴,y轴相交于A,B两点,点P〔0,k〕是y轴的负半轴上的一个动点,以P为圆心,3为半径作⊙P. 〔1〕连结PA,假设PA=PB,试判断⊙P与x轴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当k为何值时,以⊙P与直线l的两个交点和圆心P为顶点的三角形是正三角形? 4 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是坐标原点,四边形ABCO是菱形,点A 的坐标为〔-3,4〕, 点C在x轴的正半轴上,直线AC交y轴于点M,AB边交y轴于点H.

中考数学动点问题(含答案)

中考数学之 动点问题 一、选择题: 1. 如图,在矩形ABCD 中,动点P 从点B 出发,沿BC 、CD 、DA 运动至点A 停止,设点P 运动的路程为x ,△ABP 的面积为y ,如果y 关于x 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ABC 的面积是( ) 9 4x y O P D A 、10 B 、16 C 、18 D 、20 二、填空题: 1. 如上右图,C 为线段AE 上一动点(不与点A ,E 重合),在AE 同侧分别作正三角形ABC 和正三角形CDE 、AD 与BE 交于点O ,AD 与BC 交于点P ,BE 与CD 交于点Q ,连结PQ.以下五个结论:①AD=BE ;②PQ ∥AE ;③AP=BQ ;④DE=DP ;⑤∠AOB=60°. 恒成立的结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你认为正确的序号都填上)。 三、解答题: 1.(2008年大连)如图12,直角梯形ABCD 中,AB ∥CD ,∠A = 90°,CD = 3,AD = 4,tan B = 2,过点C 作CH ⊥AB ,垂足为H .点P 为线段AD 上一动点,直线PM ∥AB ,交BC 、C H 于点M 、Q .以PM 为斜边向右作等腰Rt △PMN ,直线MN 交直线AB 于点E ,直线PN 交直线A B 于点F .设PD 的长为x ,EF 的长为y . ⑴求PM 的长(用x 表示); ⑵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图13为备用图); ⑶当点E 在线段AH 上时,求x 的取值范围(图14为备用图). Q P O B E D C A

2.(2008年福建宁德)如图1,在Rt △ABC 中,∠C =90°,BC =8厘米,点D 在AC 上,CD =3厘米.点P 、Q 分别由A 、C 两点同时出发,点P 沿AC 方向向点C 匀速移动,速度为每秒k 厘米,行完AC 全 程用时8秒;点Q 沿CB 方向向点B 匀速移动,速度为每秒1厘米.设运动的时间为x 秒()80 <x<,△DCQ 的面积为y 1平方厘米,△PCQ 的面积为y 2平方厘米. ⑴求y 1与x 的函数关系,并在图2中画出y 1的图象; ⑵如图2,y 2的图象是抛物线的一部分,其顶点坐标是(4,12),求点P 的速度及AC 的长; ⑶在图2中,点G 是x 轴正半轴上一点(0<OG <6=,过G 作EF 垂直于x 轴,分别交y 1、y 2于点E 、F . ①说出线段EF 的长在图1中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②当0<x <6时,求线段EF 长的最大值. ͼ 13 ͼ 14 ͼ 12 A H B C D A H B C D H M Q P D C B A

初中数学几何的动点问题专题练习-附答案版

动点问题专题训练 1、如图,已知ABC △中,10 AB AC ==厘米,8 BC=厘米,点D为AB的中点.(1)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 ①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 △与 CQP △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 ②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 为多少时,能够使BPD △与CQP △全等? (2)若点Q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P以原来的运动速度 从点B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 △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 与点Q第一次在ABC △的哪条边上相遇? 2、直线 3 6 4 y x =-+与坐标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动点P Q 、同时从O点出发, 同时到达A点,运动停止.点Q沿线段OA运动,速度为 每秒1个单位长度,点P沿路线O→B→A运动. (1)直接写出A B 、两点的坐标; (2)设点Q的运动时间为t秒,OPQ △的面积为S,求出S 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当 48 5 S=时,求出点P的坐标,并直接写出以点 O P Q 、、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的第四个顶点M的坐标.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y=-2x-8分别与x轴,y轴相交于A,B 两点,点P(0,k)是y轴的负半轴上的一个动点,以P为圆心,3为半径作⊙P. (1)连结P A,若P A=PB,试判断⊙P与x轴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当k为何值时,以⊙P与直线l的两个交点和圆心P为顶点的三角形是正三角形? 4 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是坐标原点,四边形ABCO是菱形,点A 的坐标为(-3,4), 点C在x轴的正半轴上,直线AC交y轴于点M,AB边交y轴于点H.(1)求直线AC的解析式; (2)连接BM,如图2,动点P从点A出发,沿折线ABC方向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向终点C匀速运动,设△PMB的面积为S(S≠0),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要求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3)在(2)的条件下,当t为何值时,∠MPB与∠BCO互为余角,并求此时直线OP与直线AC所夹锐角的正切值.

动点问题(习题及答案)

动点问题(习题)例题示范 例1: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BC,∠C=90°,AD=3 cm, DC=15 cm,BC=24 cm.点P 从A 点出发,沿A→D→C 的方向以 1 cm/s 的速度匀速运动,同时点Q 从C 点出发,沿C→ B 的方向以 2 cm/s 的速度匀速运动.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 也随之停止运动. (1)连接AP,AQ,PQ,设△APQ 的面积为S(cm2),点P 运动的时间为t(s),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当t 为何值时,△APQ 的面积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3)△APQ 能成为直角三角形吗?如果能,直接写出t 的值;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林老师编辑整理

林老师编辑整理 【思路分析】 ① 研究基本图形,标注信息. 3 15 B Q C 24 ② 分析运动状态,分段、定范围. △APQ 的面积 S (1/s) P : A 3 s D (2/s) Q : C C 12 s B 总时间:0≤t ≤12,分为两段:0≤t ≤3,3<t ≤12. ③ 分析几何特征,表达,设计方案求解. 第 1 问,结合分段,画出对应的图形后,表达对应图形的底和高,根据公式建等式.(当 t =0 时,三角形不存在;所以 t ≠0)第 2 问,借助第 1 问的面积表达式来求解. 第 3 问,由于直角所在角不确定,分类后,画出对应图形,表达,分析不变特征,设计方案求解.

林老师编辑整理 ⎨ ⎪ 【过程示范】 解:(1)当 0<t ≤3 时, S 1 t 15 15t 2 2 当 3<t ≤12 时, B Q C S 1 15(3 2t ) 1 3(t 3) 1 2t (18 t ) 2 2 2 t 2 9 t 27 2 15t (0 t ≤ 3) 综上: S 2 9 t 2 t 27 2 (3 ≤ t ≤12) (2)当 0<t ≤3 时, S 15t ,为一次函数, 2

数学动点问题及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初中数学动点问题与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专题一:建立动点问题的函数解析式 函数揭示了运动变化过程中量与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动点问题反映的是一种函数思想,由于某一个点或某图形的有条件地运动变化,引起未知量与已知量间的一种变化关系,这种变化关系就是动点问题中的函数关系.那么,我们怎样建立这种函数解析式呢?下面结合中考试题举例分析. 一、应用勾股定理建立函数解析式. 二、应用比例式建立函数解析式. 三、应用求图形面积的方法建立函数关系式. 专题二:动态几何型压轴题 动态几何特点----问题背景是特殊图形,考查问题也是特殊图形,所以要把握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分析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图形的特性〔特殊角、特殊图形的性质、图形的特殊位置.〕动点问题一直是中考热点,近几年考查探究运动中的特殊性: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特殊角或其三角函数、线段或面积的最值.下面就此问题的常见题型作简单介绍,解题方法、关键给以点拨. 一、以动态几何为主线的压轴题. 〔一〕点动问题. 〔二〕线动问题. 〔三〕面动问题. 二、解决动态几何问题的常见方法有: 1、特殊探路,一般推证. 2、动手实践,操作确认. 3、建立联系,计算说明. 三、专题二总结,本大类习题的共性: 1.代数、几何的高度综合〔数形结合〕;着力于数学本质与核心内容的考查;四大数学思想:数学结合、分类讨论、方程、函数. 2.以形为载体,研究数量关系;通过设、表、列获得函数关系式;研究特殊情况下的函数值. 专题三:双动点问题 点动、线动、形动构成的问题称之为动态几何问题. 它主要以几何图形为载体,运动变化为主线,集多个知识点为一体,集多种解题思想于一题. 这类题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它能全面的考查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中以灵活多变而著称的双动点问题更成为今年中考试题的热点,现采撷几例加以分类浅析,供读者欣赏. 1 以双动点为载体,探求函数图象问题. 2 以双动点为载体,探求结论开放性问题. 3 以双动点为载体,探求存在性问题. 4 以双动点为载体,探求函数最值问题. 双动点问题的动态问题是近几年来中考数学的热点题型.这类试题信息量大,对同学们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要求较高;解题时需要用运动和变化的眼光去观察和研究问题,挖掘运动、变化的全过程,并特别关注运动与变化中的不变量、不变关系或特殊关系,动中取静,静中求动. 专题四:函数中因动点产生的相似三角形问题 专题五:以圆为载体的动点问题 动点问题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难点,中考经常考察,有一类动点问题,题中未说到圆,却与圆有关,只要巧妙地构造圆,以圆为载体,利用圆的有关性质,问题便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