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关系学复习笔记第五章

公共关系学复习笔记第五章

第五章公共关系调查

一、考核知识点

(一)公共关系调查的界定

1、识记:

(1)公共关系调查(P40、P108)

公共关系调查是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组织公共关系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考察和分析,寻求建立组织良好形象的科学认识活动。

2、领会:

(1)公共关系调查的意义(P106-107)

一般而言,公共关系调查的意义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1、了解公关现状,明确组织公共关系的工作目标。

2、实施环境监测,把握组织公共关系环境的现状及其变化特点。

3、进行形象定位,缩小组织的自我期望形象与其在公众中实际形象的差距。

4、开展问题预警,预报组织可能出现的公共关系问题。

5、提供事实依据,保证组织决策的科学性。

(2)公共关系调查的内涵(P108)

公共关系调查的内涵基本有以下3点主要内容:

1、公共关系调查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2、公共关系调查的内容是组织公共关系的现状。

3、公共关系调查是一种有目的的科学认识活动。

(3)公共关系调查的特点(P109-110)

公共关系调查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主要有3个方面:

1、调查目的明确。“知己知彼”

2、调查对象具体。“特定的公众”

3、调查人员信息意识强烈。“信息就是任务”

(4)公共关系调查的原则(P110-111)

公共关系调查人员必须遵循5大原则:

1、客观性原则。即要求调查人员必须搜集那些能够真实、客观、准确地反映组织公共关系状况的资料。

2、系统性原则。即要求调查人员注重调查对象的整体性,必须根据调查的目的,搜集那些能够全面系统地反映组织公共关系状况的资料。

3、时效性原则。即要求调查人员要注意调查资料传递的快捷性,以便组织根据资料及时作出决策。

4、计划性原则。即要求调查人员在安排调查活动时必须事先制定一个周密的计划,对调查活动及参与活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合理的安排,以保证调查的顺利进行,并提高调查的效率。

5、效用性原则。即要求调查人员必须以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投入,获得最佳的调查效果。

(二)公共关系调查的基本内容

1、识记:

(1)组织基本情况调查的概念(P112)

组织基本情况调查,是指对组织自身各方面情况所进行的调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组织要取得公共关系活动的成功,“知己”是第一要事。

(2)组织形象调查的概念(P113)

组织形象调查,是指对公众关于组织的认识、看法和评价的调查,是公共关系调查中最重要的内容。

(3)传播媒介状况调查的概念(P116)

传播媒介状况调查,是指对公共关系活动中所使用的各种传播媒介状况的调查。

(4)社会环境调查的概念(P117)

社会环境调查,是指对组织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基本环境所进行的调查。

(5)公共关系活动效果调查的概念(P118)

公共关系活动效果调查,主要是指对组织开展的专题性公共关系活动所产生

的社会效果以及公众反映所进行的调查。

2、领会:

(1)组织基本情况调查的内容(P112)

从公共关系的角度来看,组织基本情况调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组织的发展状况;②组织成员的基本情况;③组织内部的员工关系。

(2)组织形象调查的内容(P113-116)

组织形象调查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组织自我期望形象调查、组织实际社会形象调查和形象差距比较分析。

①组织自我期望形象调查。可从三个方面入手:1、了解组织决策层的目标和期望;2、调查组织员工的要求和评价;3、分析组织的现状和基本条件。

②组织实际社会形象调查。可分三个步骤走:公众网络分析→组织形象地位测量→组织形象要素调查。

③形象差距比较分析。将组织实际社会形象与组织自我期望形象进行比较分析,寻找两者的差距。

(3)传播媒介状况调查的内容(P116-117)

一般情况下,传播媒介状况调查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①大众传播媒介状况调查。其调查内容主要有:1、大众传播媒介的分布情况;2、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作用情况;3、大众传播媒介所需信息的情况。

②公共关系专题活动媒介状况调查。主要有两点:1、专题活动筹办情况;2、专题活动效果评价情况。

③人际传播媒介状况调查。这一调查的主要内容有:1、来者媒介情况;2、往者媒介情况。

(4)社会环境调查的内容(P117-118)

社会环境调查的内容非常广泛,大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①政治环境调查。指对国家或地方政府的政治制度、政治形势、方针政策、

法律法规等的调查。

②经济环境调查。指对组织所面临的市场环境的调查。

③社会文化环境调查。指对组织所面临的人文环境而进行的调查。

(5)公共关系活动效果调查的内容(P118)

公共关系活动效果调查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①调查已实施的活动在塑造组织形象方面取得的效果。

②调查已实施的活动在新闻传播方面取得的效果。

③调查已实施的活动在解决公众关心的问题所取得的效果。

3、应用:

(1)公共关系调查的基本内容

公共关系调查的基本内容可分为组织基本情况调查、组织形象调查、传播媒介状况调查、社会环境调查以及公共关系活动效果调查等5个方面。

展开叙述见上面的内容。(P112-118)

(三)公共关系调查的基本程序

1、识记:

(1)公共关系调查报告

公共关系调查报告,是指对反映公共关系调查成果,并对调查过程、调查方法、政策建议以及今后调查的设想等所进行的系统叙述和说明。

因此,公共关系调查报告的撰写,实质上是公共关系调查人员对调查所获资料的一种高级处理过程。

2、领会:

(1)公共关系调查准备阶段的工作内容(P119-120)

公共关系调查准备阶段的工作内容:

1、确定调查任务。

2、开展调查设计。调查任务确定后,要进行周密的调查设计。一个完备的

调查方案应包括八个方面的内容。

3、准备调查条件。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1、人员条件;2、经费条件;

3、物质条件。

(2)公共关系调查资料整理和分类的具体内容(P121)

公共关系调查资料整理和分类的具体内容包括:

按照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标准性的要求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核;

按照科学性、实用性、渐进性、排斥性的原则对调查资料进行分类;

按照条理化、系统化、精练化、规范化的要求对调查资料进行加工。

(3)公共关系调查总结与应用阶段的主要任务(P122-123)

公共关系调查总结与应用阶段的主要任务有:

①撰写调查报告。要求:客观、真实;系统、完整;准确、便读。

②将调查报告中的成果应用到实践领域中。

③总结本次调查工作的优缺点。

④对本次调查成果进行评估。

3、应用:

(1)公共关系调查的基本程序(P119-123)

公共关系调查的基本程序,是指根据人的认识过程和认识规律,对组织的公共关系活动进行科学调查的具体步骤。一般情况下,公共关系调查的全过程由准备阶段、调查阶段(搜集资料、协调关系)、研究阶段(资料整理和分类、资料的统计和分析)以及总结与应用阶段四个相互关联的循环阶段组成。

注:准备阶段、调查阶段、研究阶段以及总结与应用阶段展开叙述一下。

(四)公共关系调查的主要方法

1、识记:

(1)随机抽样(P123)

随机抽样,是指按随机原则在总体中选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观察,并进一

步推算的方法。常用随机抽样方法主要包括简单随机抽样、等距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整群随机抽样。

(2)简单随机抽样(P124)

简单随机抽样,又称为纯随机抽样。它对总体中所有单位不进行分组只进行编号,然后组成样本,并赋予总体中每一个单位以相同的被抽中的机会。具体方法有:随机数表法、抽签法、直接抽选法。

→单位不多时简单可行。

(3)等距随机抽样(P124)

等距随机抽样,又称系统随机抽样。它是将调查总体中的各个单位按某种标志顺序排列、编号,而后从随机选择的第一个单位开始,按照相等的间隔抽取样本单位。

→易于实施,工作量较小,适用于同质性较高的总体。

(4)分层随机抽样(P125)

分层随机抽样,又称类型随机抽样。它是先将调查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某一主要标志划分成若干性质相近的层次(类型或组别),随后随机抽样在每一层(组)中分别进行,最后抽取的单位构成各层样本。

→在花费相同的情况下,分层随机抽样比简单随机抽样、等距随机抽样的效果更好。

(5)整群随机抽样(P125)

整群随机抽样,又称聚类随机抽样。它是先将调查总体总共的单位按其自然形态划分为若干聚类(群),然后按随机原理,从中成群成组地抽,并对抽中的群或组的所有单位进行全面调查。

→优点是:组织便利,当总体庞大时,这种方式可节省时间与费用。缺点是:样本可能分布不均匀,代表性差,容易造成较大的抽样误差。

(6)非随机抽样(P125)

非随机抽样建立在调查者对总体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是不严格遵循随机原则的抽样调查。非随机抽样方法常用的方法包括偶遇抽样、主观抽样、定额抽样、滚雪球抽样。

→方便易行,省时省力省钱,为公关人员常用。

(7)偶遇抽样(P125)

偶遇抽样,又称方便抽样。是指调查者将其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环境里所遇见或接触到的人均选入样本的方法。“街头拦人”即为一例。

→方便省力。但样本代表性差,有很大的偶然性。

(8)主观抽样(P126)

主观抽样的“主观”有两种含义,一种是主观判断的意思,这时主观抽样又称判断抽样或立意抽样,即调查者依据主观判断选取可以代表总体的个体作为样本,这种样本的代表性取决于调查者对总体的了解程度和判断能力;另一种是“有目的地”选择样本的意思,有时调查者去找那些偏离总体平均水平者作为调查对象,其目的是研究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偏离。

→范围较窄时,样本代表性较好

(9)定额抽样(P126)

定额抽样,又称配额抽样。它与分层随机抽样相类似,也是按照调查对象的某种属性或特征将总体中所有单位分成若干类或层,然后在各层中抽样。

→以代表总体为目的。缺点:不能兼顾总体(分类不细),配额可能不合理。

(10)滚雪球抽样(P126)

滚雪球抽样。先从几个适合的样本开始,然后通过他们得到更多的样本,这样一步步地扩大样本范围的抽样方法。

→个体信息不充分时常用此法。

(11)访谈法(P126)

访谈法是调查者通过和被调查者的直接交谈来了解组织公共关系状态的一种方法。

(12)问卷法(P128)

问卷法是调查者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调查者书面了解有关组织公共关系状态的一种方法。

(13)观察法(P130)

观察法是调查者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有关的科学手段,直接感知并记录组织公共关系状态的方法。

观察法是公共关系调查的常用方法,以视觉观察为主,辅之以听觉、触觉和嗅觉等,主要用于观察在自然状态下组织的公共关系状态。

2、领会:

(1)应用访谈法应注意的问题(P127-128)

应用访谈法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访谈的方法。

2、遵循访谈的基本原则。

3、做好访谈前的准备工作。

4、运用适当的访谈技巧。

(2)在问卷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P129)

在问卷设计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合理性原则;二是科学性原则;三是艺术性原则。

(3)应用观察法应注意的问题(P130)

应用观察法应注意的问题有:

1、掌握观察法的优点。一是目的性与计划性;二是直接性;三是现实性。

2、从不同角度对观察法进行分类。一是根据调查者本人在观察活动中所扮

演的角色,可分为参与观察(完全参与观察、半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二是根据调查者是否事先设计了统一的观察项目,可分为结构性观察与非结构性观察。三是根据事件发生时调查者是否身在现场,可分为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四是根据观察的时间,可分为长期观察与定期观察。

3、遵循观察法实施的原则要求。一是实施前要确定好观察方案;二是实施过程中,要做好观察记录,尽量减少观察误差;三是在观察实施后要做好观察结果的处理工作。

(4)应用文献法应注意的问题(P131-132)

文献法是指收集、整理和分析各种信息载体中所记录的组织公共关系状态的一种方法。

运用文献法,应该注意以下5个方面的问题:

弄清文献的含义。文献类型的分类有:一、根据外在形式,文献可分为书面文献、图象文献和有声文献。二、根据内容,文献可分为党政、社团、社研以及私人资料。三、根据内容加工的程度,可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

了解文献法的优点。一是超越时空限制,二是超越个人的局限性,三是可避免互动中的不良影响。四是成本低,简单易行。五是有助于其他研究方法的实施。

遵循文献法研究的原则。一是全面性,二是目的性,三是选择性。

明确文献搜集的步骤。一是筛选,二是标记,三是摘录,四是鉴别,五是分类登录。

掌握文献分析的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3、应用:

(1)公共关系调查的主要方法

一、调查对象的选择方法

非全面调查可以分为抽样调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等。其中抽样调查在公共关系调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它虽非全面调查,其目的却在于取得反映全面情况的统计资料,所以抽样调查就成为公共关系调查中最主要的、也是最常用的调查对象的选择方法。

二、调查资料的搜集方法

包括:访谈法;问卷法、观察法、文献法。

公共关系学复习笔记第五章

第五章公共关系调查 一、考核知识点 (一)公共关系调查的界定 1、识记: (1)公共关系调查(P40、P108) 公共关系调查是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组织公共关系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考察和分析,寻求建立组织良好形象的科学认识活动。 2、领会: (1)公共关系调查的意义(P106-107) 一般而言,公共关系调查的意义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1、了解公关现状,明确组织公共关系的工作目标。 2、实施环境监测,把握组织公共关系环境的现状及其变化特点。 3、进行形象定位,缩小组织的自我期望形象与其在公众中实际形象的差距。 4、开展问题预警,预报组织可能出现的公共关系问题。 5、提供事实依据,保证组织决策的科学性。 (2)公共关系调查的内涵(P108) 公共关系调查的内涵基本有以下3点主要内容: 1、公共关系调查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2、公共关系调查的内容是组织公共关系的现状。 3、公共关系调查是一种有目的的科学认识活动。 (3)公共关系调查的特点(P109-110) 公共关系调查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主要有3个方面: 1、调查目的明确。“知己知彼” 2、调查对象具体。“特定的公众” 3、调查人员信息意识强烈。“信息就是任务”

(4)公共关系调查的原则(P110-111) 公共关系调查人员必须遵循5大原则: 1、客观性原则。即要求调查人员必须搜集那些能够真实、客观、准确地反映组织公共关系状况的资料。 2、系统性原则。即要求调查人员注重调查对象的整体性,必须根据调查的目的,搜集那些能够全面系统地反映组织公共关系状况的资料。 3、时效性原则。即要求调查人员要注意调查资料传递的快捷性,以便组织根据资料及时作出决策。 4、计划性原则。即要求调查人员在安排调查活动时必须事先制定一个周密的计划,对调查活动及参与活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合理的安排,以保证调查的顺利进行,并提高调查的效率。 5、效用性原则。即要求调查人员必须以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投入,获得最佳的调查效果。 (二)公共关系调查的基本内容 1、识记: (1)组织基本情况调查的概念(P112) 组织基本情况调查,是指对组织自身各方面情况所进行的调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组织要取得公共关系活动的成功,“知己”是第一要事。 (2)组织形象调查的概念(P113) 组织形象调查,是指对公众关于组织的认识、看法和评价的调查,是公共关系调查中最重要的内容。 (3)传播媒介状况调查的概念(P116) 传播媒介状况调查,是指对公共关系活动中所使用的各种传播媒介状况的调查。 (4)社会环境调查的概念(P117) 社会环境调查,是指对组织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基本环境所进行的调查。 (5)公共关系活动效果调查的概念(P118) 公共关系活动效果调查,主要是指对组织开展的专题性公共关系活动所产生

《 公共关系学 》综合复习资料

《公共关系学》综合复习资料 第一章现代社会的变迁与公共关系的形成、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公共关系之父”是() A.爱德华·伯尼斯 B.雷克斯,哈罗 C.艾维·李 D.卡特利普和森特 2、艾维·李的《原则宣言》提出的观点是() A.联络公众感情 B.公众必须被告知 C.一切为了公众 D.需求层次论 3、()是公共关系得以发展的物质条件,没有这一条件,公共关系不可能得以扩大 并向更高层次迈进。 A.商品经济的繁荣 B.政治民主的发展 C.大众传播技术的发展 D.民众意识的觉醒 4、世界上第一位把公共关系学带入大学校园的人是() A.艾维·李 B.伯内斯 C.卡特利普 D.哈洛 5、公共关系作为一种职业和一门学科,最早产生于() A.法国 B.奥地利 C.英国 D.美国 6、现代公共关系发展史上的第一本公共关系专著是()。 A. 《公共关系学》 B.《舆论明鉴》 C.《有效公共关系》 D. 《公众舆论的形成》 二、多项选择 1、公共关系产生与发展的社会条件包括() A.文化心理条件 B.军事条件 C.社会政治条件 D.经济发展条件 E.物质技术条件 三、判断题 1、现代公共关系传入我国大陆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 2、伯纳斯是第一位公共关系理论家。

3、现代公共关系传入我国大陆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 4、公共关系与商品经济存在着天然联系。商品经济越发达,市场竞争越激烈,公共关系活 动也就越重要。 5、公共关系概念首次出现是在1905年。 6、纵观公共关系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可见公共关系的学科化和职业化是同步的。 7、我国古代就有原始公共关系观念与活动。 四、简答题 1、中国公共关系事业目前存在那些主要问题? 六、论述策划题 1、结合你身边的案例故事,说明在现代社会社会组织和个人为什么要搞公共关系? 2、在公共关系的发展史上,几个划时代的代表人物各自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3、结合你个人的认识,谈谈中国当前的公共关系发展现状。 第二章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公共关系与市场营销有着共同的活动对象是()。 A、媒介公众 B、顾客公众 C、政府公众 D、社团公众 2、评价社会组织好坏的指标是() A、知名度 B、美誉度 C、产品质量 D、服务质量 3、()是社会公众对一个组织机构的全部看法和评价,它通过公众的态度得以表现。 A.组织形象 B.组织信誉 C.公众态度 D.企业美誉 4、公共关系的实质是() A.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交流关系 B.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行政关系 C.组织与公众之间的经济关系 D.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人际关系 5、大众传播媒介中,公众接受时有参与感的是( )

2020年自考《公共关系学》讲义第五章

第五章公共关系传播模式与媒介 一、拉斯韦尔的“5W”模式★★ 传播学中,总体研究范畴的规划者是美国人哈罗德·拉斯韦尔。1948年,拉斯韦尔发表了《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使其成为传播学的始创者之一。在这篇论文里,拉斯韦尔提出了界定传播研究范畴的经典模式——5W模式。 5W 分析内容 控制分析传播的法规与政策;传播者的社会控制和自我控制;传播者对传播的影响;传播者的社会责任 内容分析传播的分类;传播的符号;传播的宣传方法等 媒介分析传播的媒介环境;传播的媒介特点等 对象分析传播对象的心理;传播对象的劝服等 效果分析传播的效果类型;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测定传播效果的定量方法等 二、把关人理论★★ (一)把关人的概念 “把关人”又称“守门人”,它是指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对信息的提供、制作、编辑和报道能够采取“疏导”与“抑制”行为的关键人物。这个概念原出于德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在1947年所写的《群体生活的渠道》一文。 (二)把关人的传播行为 一般地说,把关人的传播行为包括“疏导”与“抑制”两个方面。把关人对某些信息准予流通的便是疏导行为,对另一些信息不让其流通或暂时搁置的便是抑制行为。 三、两级传播模式★ “两级传播论”是由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提出的。 观念总是先从广播和报刊传向“意见领袖”,然后再由这些人传到人口中不那么活跃的部分。也就是说,信息的传递,是按照“媒介一意见领袖一受众”这种两级传播的模式进行的。 四、受众选择“3S”论★★★ 经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传播学者发现受众在接触媒介和接收信息时有很大的选择性,这就是受众心理上的自我选择过程。这个选择过程表现为三种现象,简称为“3s”: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 (一)选择性注意 选择性注意是指在信息接收过程中,人们的感觉器官虽然受到诸多信息的刺激,但是他们不可能对所有

公共关系整理笔记

1. 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运用有效的传播手段,使自身适应公众的需要,并使公众适应组织发展需要的一种思想、政策和管理职能。 2.公共关系状态是指一个组织所处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舆论的状态,即这个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现实形象。 3.公共关系活动是指一个组织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争取公众舆论支持而采取的政策、行动和手段,主要包括协调、传播、沟通等活动,即以创造良好的公共关系状态为目的的一种信息沟通活动。 4.公共关系观念,是人们在公共关系实践中形成的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倾向的深层的思想意识,是人们对公共关系活动的一种自觉的认识和理解。共关系观念主要有:形象观念、公众观念、传播观念、协调观念、互惠观念 5.公共关系学以管理学和传播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为基础,是以公共关系的客观现实和活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是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传播与沟通的行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学科。三个具体对象:(1)作为社会组织管理职能的公共关系的现象和规律。(2)作为社会组织与其公众间的信息传播活动的公共关系的现象和规律。(3)作为处理与各类具体公众的关系的公共关系的现象和规律。 公共关系学的主要研究范围也分为历史研究、理论研究和实务研究三大部分 6.公共关系职业是指专门提供公共关系方面的劳务而获取报酬的职业,其职能是协调社会组织同公众的关系,塑造组织良好的社会形象,以促进组织不断发展 7.社区,指的是聚集在某一地域中的社会群体、社会组织所形成的一种生活上相互关联的社会实体。 8.名流,是指那些对公众舆论和社会生活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有名望的人士,如政界、工商界、金融界的首脑人物,科学界、教育界、学术界的权威人士,文化、艺术、影视、体育等方面的明星,新闻业出版界的舆论领袖等。 9、赞助活动,是指社会组织以不计报酬的捐赠方式,出资或出力支持某一项社会活动、某一项社会事业。 10、新闻发布会:又称记者招待会,是指以某一社会组织的名义邀请新闻机构的有关记者参加,由专人宣布有关重要信息,并接受记者采访的具有传播性质的一种特殊会议。 11、.研究的不同视野:管理学视野传播学视野社会学视野 12、公共关系的基本特征:人情性、双向性、广泛性、整体性、长期性、创造性、全员性 13、.近现代公关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四个阶段:1.巴纳姆——新闻代理时期:“公众受愚弄”2.艾维·李——职业化时期:“说真话”3.爱德华·伯纳斯——科学化时期:“投公众所好”4.卡特李普、森特——现代化时期:“双向对称”时代 14.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主要职能及基本原则(重点主体、客体、手段、职能) 一、公关主体:是指在公共关系活动中处在主导地位的各类社会组织机构,是公共关系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实施者。在公共关系中,社会组织对公关活动起到决策、发动、组织、实施、控制、管理等决定性作用。(一)3个层次:社会组织、公共关系机构、公共关系人员。 1、社会组织:指为达到某种共同的目标,通过对人员进行不同的分工,使之发挥不同的功能,并利用不同的权力和职责合理地协调群体活动的体系。(1)要素:特定的目标;一定数量的成员;规范性的规章制度;明确的管理体系;一定的物质条件(2)特征:目标性系统性开放性变动性(3)分类①按组织的社会职能分类:经济组织政治组织文化组织群众组织宗教组织②按组织目标与受益者的关系分类:盈利性组织服务性组织互益性组织公益性组织(4)社会组织的形象三个指标:认知度、美誉度、和谐度 2、公共关系机构:是组织内部从事公关工作的部门和社会上提供公关服务和代理的组织的总称。 (1)分三类:①公共关系部:职能地位:信息采集存储中心——耳目外宣传中心——喉舌境监测中心——侦察兵势预测中心——智囊团、思想库众接待中心——桥梁、纽带关系意识培训中心——教育者 组建公共关系部的基本原则:专业性原则、权力与责任平衡原则、精简型原则 公关部组织类型(经济组织为例):按工作方式分类:公共关系对象型、公共关系手段型和公共关系复合型等三种类型按照领导方式分类:总经理直接负责型、总经理间接负责型或称部门并列型、部门所属型 ②公共关系公司的工作实际上是公共关系部工作的社会化。经营范围:公关咨询、传播信息、组织活动、人员培训类型:综合服务型、专项服务型、顾问型

公共关系学章节重点

第一章公共关系学绪论。 1.什么是公共关系? 是社会组织,为了有效塑造自身形象,运用传播手段实现组织与公众双向沟通的管理科学与艺术。 2.公共关系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 (三大要素: 主体,客体,媒介) 1)公共关系主体一社会组织和公众人物 2)公共关系客体一公众 3)公共关系媒介一传播 3.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区别是什么? ①从主体看,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组织;人际关系的行为主体是个人。 ②从对象看,公共关系的对象是与组织有关的所有对象;人际关系包含与组织无关的私人关系。 ③从内容看,公共关系处理组织事务与公众事务,人际关系处理的是私人事务。 第二章公共关系历史沿革 1.公共关系是由哪两个美国人创立的? 艾维?李、爱德华?伯尼斯 2.公共关系产生与发展的条件是什么? ①商品经济的发展是现代公共关系产生与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 ②社会政治生活的民主化是现代公共关系产生与发展的社会政治条件。 ③传播手段和通迅技术的进步是现代公共关系产生与发展的物质技术条件。 ④尊重人的需要和情感的经营管理思想的形成是现代公共关系产生与发展的社会文化心理条件。 第三章公共关系职能 1.公共关系具有哪些职能? 收集信息;咨询决策;传播与沟通;形象管理;宣传引导;协调关系。 第四章.公共关系主体——社会组织 1.什么是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简称组织,是指由一定的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的规范、围绕一定的目标聚合而成的社会团体。 2.公共关系部的类型。(p51) ①部门所属型 ②部门直属型 ③领导直属型

④职能分散型 3.、公共关系公司的类型。(p53) ①综合服务咨询公司 ②专项业务服务公司 ③特定行业服务公司 4.公共关系人员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①诚实高尚的品德 ②较强的自信心 ③广博的知识 ④较强的学习能力 第五章公共关系客体——公众 1.公众的涵义是什么? 公共关系工作对象统称为公众。 公众的特定含义是指与一个社会组织发生直接或间接关系,对该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现实的或潜在影响力的个人、群体和社会团体。 2.公众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p66) ①整体性②共同性③相关性④多样性⑤变化性 3.如何对公众进行分类?(P68) ①根据公众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可划分为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行动公众四种。 ②根据公众对组织的影响程度,可分为首要公众、次要公众和边缘公众。 ③根据公众对组织的不同态度,可为顺意公众、逆意公久和独立公众。 ④根据公众不同的社会状态,可为组织型公众与个体型公众。 ⑤根据组织内部公共关系活动的内外对象和利益关系的不同,可分为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 第六章公共关系中介——传播 1.传播的类型。 传播一般分为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 2.公共关系传播的涵义。 公共关系传播是指组织利用各种媒介,向其内部及外部公众传递有关组织各方面信息的活动过程;是个体、群体、组织之间的一种信息交流行为。 3.公共关系传播的构成要素。 传播者、信息、编码、媒介、受传者、译码、干扰、共同经验范围、反馈、环境十大基本要素.

国开(河北)00504-公共关系学-第五章 公共关系工作程序 自测题-参考资料答案

国开(河北)00504-公共关系学-第五章公共关系工作程序自测题-参考资料答案 文章中没有明显的格式错误和需要删除的段落。以下是小幅度改写后的文章: 公共关系学-第五章公共关系工作程序自测题-辅导资料 调查研究在组织内所有部门都应该受到重视,而公共关系部门应该发挥信息中枢的核心作用。这是正确的。 公众并不会无条件接受大众传播中传递的信息,因此在研究公众时,需要研究那些能够经常影响他们意见的领袖,例如专家学者、权力人物、社会名流和新闻记者等。这是正确的。 组织的自我期待形象是组织自我希望具有的社会形象,它是组织发展的内在动力。这是正确的。 随机抽样法并不是公共关系调查中的好方法,因为它不够准确,而且还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精力和金钱。这是错误的。

文献调查法的最大特点是它的直观性,所有信息都来自于调查者的亲自观察,可以排除其他调查方法的间接性所造成的误会和干扰。同时,它也是一种简便易行、灵活多样、随时可以进行的方法。这是错误的。 对于复杂的社会问题,配额抽样法是一种准确率高、省时、省力、省钱的好方法。这是正确的。 开放式问卷的特点是答案比较自由,调查对象回答不方便,结果也不便于定量分析。这是错误的。 公共关系调查研究完成后,公共关系活动进入实施阶段,并不是最富有创意的部分。这是错误的。 公共关系实施是公共关系工作程序的核心地位,但并不是整个公共关系工作成败优劣的关键。这是错误的。 在组织的形象设计中,首先要遵循“有效性”的原则。这是正确的。

美国公共关系专家艾瑞克·亚威包姆指出:“任何公共关系 活动或战术都应由如下四要素构成:新闻价值、商业信息、媒体目标、预期目标。”这四个方面可以作为我们确定公共关系 目标时考虑的关键要素。这是正确的。 社会型公共关系模式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各种实惠的服务工作,以实际行动获得社会公众的好评,树立组织的良好形象。这是错误的。 公共关系的目的是通过有效的沟通和互动,建立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良好关系。因此,公共关系人员需要注重沟通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以便更好地传递信息和与公众进行互动。 对 第27题 公共关系的实施需要经过多个阶段,包括调查、策划、实施和评估。这些阶段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缺一不可。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以达到最佳效果。

公共关系复习笔记

公共关系复习笔记 公关第一,广告第二。 商品定义:所谓商品就是一种产品,它与其他供公司或个人制造、开采、开发的产品相同。品牌价值的定义通常是:与其他相同质量的相拼相比,消费者愿意为购买这一品牌而多付出的价格。 公共关系定义:指的是现代管理所必须具备的一种新的管理哲学思想、新的观念、新的经营管理和行政管理的战略原则。 目标:追求整体形象提供高。 做法:选择有合理合法理由存在的独立事件。 原因:能是整个宣传攻势显得正直、勇敢、智能和友善。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公共关系概述 一、公共关系的涵义:是指一种为维系良好公众关系而进行的传播活动和在传播活动中所遵循的行为策略和规范。 公关的几层含义:1、客观存在的状态2、活动3、职业4、学科5、意识、观念与思想 二、内涵: 1、塑造组织形象的艺术,讲究创新、构思经销、效果感人; 2、着眼于人心的管理科学,在把握人心上下功夫; 3、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管理哲学。公共关系不仅对外而且对内,作为一种哲学,作用域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强调思想方法; 4、无形的资产,“软竞争”的手段,它可以弥补传统方法的不足,促进资产增值。 公共关系的定义:所谓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生存发展,通过传播沟通,塑造形象、平衡利益、协调关系、优化社会心理环境,影响公众的科学与艺术。 三、公共关系定义的内在逻辑关系: 公共关系的主体——社会组织,不是个人与所有人。 公共关系的课题——公众,只包括构成组织生存环境的公众,即与组织生存环境无关的人不是公关的公众。 公共关系的中介——传播沟通是功能性的传播,目的性的传播仅是手段。 公共关系的核心工作——塑造组织形象,协调利益,这是内在动力。 公共关系的目的——组织生存发展,不是形象和传播,也不是管理与协调,那些都是手段,生存发展才是最终目的。 公共关系的范围——组织生存心里环境,不是人际、国际间的关系。 第二章现代公共关系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公共关系的历史回顾 一、概念的时代性 二、古人类对公共关系的认识 第二节公共关系在美国的兴起 近代的公共关系萌芽于政治、经济、文化事业比较发达的美国。 第三节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 1、公共关系是“舶来品” 2、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专科《公共关系学》 第五章 公共关系工作程序(全)

《公共关系学》 第五章公共关系工作程序 引导案例: 来自内蒙的蒙牛乳业,2005年准备主攻新产品“酸酸乳”的销售。公司请来公关行销高手孙隽担任市场总监。 面对挑战,孙隽并未急于构思方案,他首先买下市场所有乳制品进行研究,接着分析对手和相关企业情况。经过调研,问题终于理清。其次,他开始策划,找寻最佳的切入点。经再三比较,他注意到湖南卫视“超级女声”节目,以1400万元买下了独家赞助权。孙隽用“四个一”来贯穿该节目:一个粉红系色调、一首招牌主打歌《酸酸甜甜就是我》、一句广告词“酸酸甜甜就是我”、一位代言人张含韵,藉此来固定品牌宣传基础。在实施过程中,孙隽采取全国参与制度,并通过电台、报纸、网络、传单DM,整体包装赛事信息,花费近亿元资金配合宣传。结果,几场赛事后,“超级女声”收视率高达90%,将近四亿人收看节目。“蒙牛酸酸乳”销售额从上年的7亿元上翻到25亿元!这场结合手机短信、互联网的超级华丽公关行销手法,捧出了数名敢秀、积极表现自我的年轻女明星,更确立了湖南卫视在全国的先驱地位;最大的赢家——蒙牛,更攀上了乳制品市场的龙头宝座。 蒙牛“酸酸乳”的成功,正是公关营销的成功。从案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公共关系工作的四个步骤:调查、策划、实施和评估。 本章导读 本章主要介绍公共关系四步工作法。第一步是公共关系调查,调查的对象是社会环境、公众及组织自身的形象。调查方法包括文献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抽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公共关系调查是公关策划的基础,是一切公共关系活动的出发点。第二步是公共关系策划。第三步是公共关系活动的实施,公共关系活动以传播为主,首先要善于选择传播渠道,使公共关系活动能够对准目标公众。第四步是在公关活动结束后对其效果进行总结评估。我们要求大家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能够做到: 1.陈述公共关系四步工作法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2.陈述组织形象调查的内容 3.解释文献调查法、观察法和访谈法

公共关系学笔记(全)

公共关系学笔记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 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与沟通”。对于这一概念,应重点从三个角度认真把握。 1.“公共关系”的性质:公共关系特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关系,即组织与公众环境之间信息交流关系; 2.“公共关系职能”的性质:即运用各种传播、沟通手段去影响公众的观点、态度和行为,争取公众舆论的理解和支持,为组织的生存、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公共关系学科”的性质: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传播学、组织传播学,是现代传播学在组织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和发展。 二、公共关系学的基本内容 重点理解公共关系学基本内容的九个方面: 1.公共关系的概念:公共关系是什么,公共关系的三个基本要素,即社会组织、公众、传播与沟通; 2.公共关系的历史:公关的形成、发展概况、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3.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公关由谁来做,有何作用; 4.公共关系的对象:公关对谁做; 5.公共关系的管理过程:完整地理解公关工作的整个过程; 6.公共关系的媒介:学习和掌握公关的基本工具和技术手段; 7.公共关系活动实务:包括调查研究、新闻传播、公关广告、专题活动、处理危机、交际事务等; 8.公共关系的职业道德和法律制约:公关行为基本准则; 9.公共关系在中国应用的国情和特色:公关的中国特色。 第二节公共关系的研究角度和方法 对公共关系进行研究的学科角度主要有:从管理学角度,从经营学角度,从传播学角度等。 一、从管理学角度研究的特点: 1.将公共关系作为管理过程的一个要素; 2.将公共关系本身视作管理的一个过程。 二、从经营学角度研究的特点: 1.将公关作为实施推广,影响环境的手段,突出公关的谋略、技巧、艺术的实用研究; 2.更重视信息和形象的商业价值,将信息、形象关系作为重要的经营要素和资源,将公共关系作为经营投入的一部分,并努力使其转化为实际财富,产生出经济效益。 三、从传播学角度研究的特点: 1.按传播的基本模式分析公共关系的三个基本要素; 2.从公众舆论的角度研究、处理组织的公众环境和公众形象问题; 3.研究各种不同的传播方式及其传播效果; 4.直接引入传播学中有关传播媒介与技术的研究,对公共关系各种媒介的特点、功能进行分析。 第三节学习公共关系学的现实意义 一、公共关系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 一方面要不断了解世界,汲取对自身建设和发展有利的各种信息;另一方面要传播自己,增进各国对中国的了解、理解和支持。 二、公共关系适应体制改革的需要 体制改革使公共关系日益成为组织自身的一种行为机制和经营管理方式。 三、公共关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公共关系作为一种形象竞争手段,对增强企业整体竞争能力,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发展的作用日益突现。 四、公共关系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 在信息时代,组织在日常运转中非常需要运用公共关系了解舆论,影响舆论,改善组织的生存发展环境。 五、公共关系适应社会稳定的需要 稳定离不开沟通。社会、政治、人心稳定需要加强全社会的公共关系工作,形成“天时、地利、人和”的社会发展环境。 第二章公共关系的概念公共关系的本质一、确认公共关系本质的依据和方法: 1.构成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组织、传播、公众(1)组织——公共关系的主体组织是公共关系的承担者、实施者和行为者。组织作为公共关系的主体,需要把自身的公关行为和公关机制通过一定的、可控制的职能系统体现出来,使公共关系按照组织的总体目标和需要发挥作用。公共关

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

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 1.公关的含义:P2 公共关系是组织运用传播手段,协调公共关系、改善发展环境、树立良好形象的管理活动。包含以下几层含义:①本质—双向信息交流②行为主体—组织结构③沟通对象—相关公共④目标—公众形象⑤工作手段—传播沟通媒介 2.公共关系的特征 ①信息的双向传播与沟通 ②兼顾公众利益(又叫双向平衡)—互惠互利原则 ③公共关系是组织行为—以组织为支点,以公众为对象 ④公共关系是一种管理行为—以美誉为目标,以真诚为信条 ⑤作为个人也可运用公关的某些原理、原则与方法技巧—以立足长远为方针 3.公共关系与庸俗关系的区别P5 ①社会基础不同:公关根植于高度发展的商品经济社会,庸关根植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土壤 ②最终目标不同:公关追求社会整体效益的长远利益,庸关追求个人或小集团的眼前利益 ③手段不同:公关是在公开事实真相的基础上进行双向沟通,庸关进行个人私下交易 ④公共关系以发展为一门学科,而庸俗关系永远不可能被社会承认,更不可能发展为科学,是必须摒弃的。 4.公共关系的要素P6 ①主体要素—社会组织 ②客体要素—公众 ③中介要素—传播 ④基本问题和研究对象—组织公众 ⑤传播的核心内容—组织形象 5.公共关系的功能P10 对社会:①沟通信息交流和物质、能量交换的渠道 ②协调社会群体的目标、利益、态度与行动 ③优化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心理等环境 对社会组织:①决策咨询 1)广泛收集信息,监测内外环境 及时发现内外公众的反应 有目的、有计划的收集公共信息 监测新闻,捕捉有用信息 社会监查、监测环境变化 2)分析研究信息,提供决策依据 ②沟通协调

公共关系笔记

公共关系笔记 公共关系是塑造形象(个人、组织的形象)的学问 个人形象是个人在社会上所获得的他人的评价和形象(知名度和美誉度) 组织形象CIS是1理念系统(发展、人才、创新、竞争)2行为识别系统3视觉识别系统。 内容:公共活动现象及内在规律。 (一)公共关系的基本内容:公共关系的基本理念、历史和发展、公共关系要素、职能、程序(调查、策划、实 施、评估)公共关系人员。 四步工作法:1调查2策划3实施4评估 (二)实务应用:专题研究、活动类型、技能研究、危机管理、法律法规 公关史 1权力转移的三次动因: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工 业文明 2人类社会关系的演变:乡土关系----公共关系、市场关 系-----人际关系、暴力工具----财富---知识信息 万流归宗,形象制胜生产 生产发展的形象制胜趋势:产品---营销---形象制胜 消费发展的形象制胜趋势:数量----质量---形象消费

公共关系是一门组织形象学,是研究社会组织与相关公众相互作用、相互协调。 第一节: 含义:PR 1903 成为专门职业1923年成为一门学科包括:咨询说、形象说、关系说、协调说 公共关系的界定:是组织为了内求团结、外求发展,通过沟通取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的科学和艺术。 公共关系不是人际关系不是庸俗关系不是宣传不是市场营销 特征:1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的社会关系2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中介是公关人员的有效传播与沟通活动3是社会组织有计划、有意识、有目的的开展的一种沟通活动4目的是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5是社会组织特别是组织与领导、公关工作人员的一种观念。 构成要素:社会组织+公众+传播 1社会组织P27 2特征:1具有一定数量的较为固定的成员2具有特定的目标3具有特定的功能4具有实现目标的结构和手段 3分类 P70公众的特征:同质性(相同的利益追求)、特定性、相关性、可变性 与社会组织相关的有共同利益需求的个人、群体、组织

公共关系学课堂笔记

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述 第一节公共关系的定义 一,五要点 1行为主体是组织机构 2沟通对象相关公众 3工作手段传播沟通媒介 4本质双向的信息交流 5目的为组织树立良好的公共形象 二定义公共关系的实施是分析趋势预测后果的机构。领导人提供咨询意见,并履行一系列有计划的行动以服务于本组织个公共共同利益的艺术和社会科学。 第二节几层含义 一,含义表达:为社会组织在行动中,为使自己与公众相互了解,相互合作,采取传播,沟通争取公众的科学与艺术。 二,多种指代 1公共关系状态 2公共关系活动 3公共关系意识,1形象意识2公众意识,3传播意识4协调意识5互惠意识 三公共关系学 可以指公共关系学利。 第三节公共关系学职能及原则 一主要职能 1收集信息组织宣传 2 监测环境咨询决策 3 协调沟通处理危机 4 创建文化树立形象 二原则 1尊重事实 2公众利益 3社会效益 4科学指导 第二章公共关系的历史和发展 第一节公共关系产生发展的五个阶段 一萌芽阶段古代就有了公关意识 1政治领域告劝服意识,民心,知望,联盟,危机,亲善,适中 2军事领域军心攻心美名环境 3经济领域信义招牌交换意识 4文化领域仁爱人和交流意识 古代特点 1明显的自发性和盲目性 2强烈的政治色彩和伦理色彩 3传播手段简单 二孕育期 19世纪30年代,美国《纽约时报》发起一起便士报运动,只一个组织为了自身和利益在报刊上宣传活动制造舆论扩大影响。 巴纳母 :凡宣传皆好事。

三产生期 指丑运动:以揭露弓手企业的丑闻和阴暗面为主题,产生扩大企业和资本家利益与社会沟通的组织—公共关系职业。 四发展期 1923年的内斯出版《公众舆论的形成》 五成熟期 1952年卡特利普和森物出版了《有效的公共关系》,提出双向对称的模式,是成熟的重要标志。 公共关系思想的演变 巴纳母时期:不择手段,损人利己 艾维李时期职业化:说真话 伯内斯科学化:投公众所好 现代时期,双向对称的公共关系模式 现代时期特征 职业化行业化更进一步发展 公共活动在理论上的规范化,国际化 公共活动主体多元化 第二节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一政治条件:社会政治生活的民主化 二经济条件: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出现 三技术条件:传播手段和通讯技术的进步 四思想条件:人的经营管理思想和观念的深刻转变 第三章公共关系主体—组织 一组织的概念和构成 1,概念,组织是按照一定的任务和形式建立起来经过不同部门的分工协作,以及不同层次的权力操作和责任划分,合理协调内部人群活动的社会集团。 2构成;成员,目标,章程,机构设备 二组织的类型 1目标活动内容:政治经济,文化,群众,宗教组织 2依据与内部关系状态: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3性质功能和获利情况: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组织 三组织机构 1公关部主要职责 收集信息处理信息提供咨询建议协调各方关系搞好内外宣传 2公关部的组织类型 隶属关系划分部门所属部门并列高层领导直属型

公共关系学复习笔记

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述 1.公共关系:又称公众关系,简称PR,它是社会组织通过传播 手段与公众联系进行信息沟通、协调关系、树立组织形象的一种社会管理活动。 2.公共关系的基本特征: A.以公众为对象; B.以美誉为目标; C.以互惠为原则; D.以长远为方针; E.以真诚为信条; F.以沟通为手段。 3.监测环境:是指观察和预测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公众情况和 各种社会环境的情况,使组织对环境的发展变化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及灵敏的反应,从而保证科学地塑造组织形象,实现组织目标。 4.咨询建议:是指公关工作人员在搜集信息的基础上,向决策 层和管理部门提供公关方面意见和建议,使决策更加科学化、系统化,并照顾到社会公众的利益。 5.公关发展史(各阶段的代表人物及事件): A.单向吹嘘式的公共关系(巴勒姆时期)“报刊宣传运动”“扒 粪运动”。 B.单向传播式的公共关系(艾维李时期)开办第一家宣传顾

问事务所。 C.双向沟通式的公共关系(伯内斯时期)《舆论明鉴》主张“投 公众之所好”。 D.双向对称式的公共关系(卡特李普时期)《有效的公共关系》 主张“双向对称”。 6. 现代公关产生的四个阶段以及相互之间的比较: 第二章:公共关系的要素

1. 社会组织:简称组织,是执行一定社会职能,实践特定社会目标,按照一定的组合方式构成的相互独立的社会团体。组织是公共关系的第一要素,是公共关系的主导,它决定了公共关系的状态、活动、发展方向。 特征:整体性、目标性、适应性、多样性。 2. 社会组织的类型: 按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状态划分: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 按职能划分:经济组织、政治组织、文化组织。 按目标划分:营利性组织、服务性组织、互益性组织、公益性组织。 3. 公众:是指在公关活动中与社会组织存在某种利益关系的个体、群体或组织。公众对社会组织有重要的影响,因而也是社会组织传播交流信息对象的总称。 特征:整体性、共同性、相关性、可变性。 公众的类型: A.横向划分:内部公众、外部公众。 B.纵向划分: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行动公众。 C.按重要程度划分:首要公众、次要公众、边缘公众。 D.按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划分:顺意公众、逆意公众、独立公众。 E.按组织对公众的态度划分:受欢迎公众、不受欢迎公众、被追求公众。

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

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 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概述 一、科学理解公共关系 1.公共关系有动态和静态之分 ①公共关系状态:一个组织所处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舆论的状态,即这个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现实形象。 ②公共关系活动:一个组织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争取公众舆论支持而采取的政策、行动和手段,主要包括协调、传播、沟通等活动,即以创造创造良好的公共关系状态为目的的一种信息沟通活动。 2.公共关系有自觉和盲目之分 ①公共关系意识(观念):人们在公共关系时间中形成的影响其思想和行为倾向的深层的思想意识,既有已为人所共识的公共关系概念,也有尚未被人意识到的潜在观念,使人们对公共关系活动的一种自觉的认识和理解。 ②公共关系学:以公共关系的客观现实和活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是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传播与沟通的行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学科。 3.公共关系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二、现代公共关系产生的历史条件 1.经济基础——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 2.社会基础——民主政治制度的产生 3.技术基础——传播手段和通信技术的进步 4.文化基础——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 我们目前的公共关系是狭义的、自觉的。 三、公共关系活动的基本原则 (一)说真话 1、发布的信息必须真实,真实是公共关系的生命 2、面对公众,处理各种关系时态度必须真诚;

3、好事要出门; 4、坏事要讲清。 (二)做善事 1、发展自己,自我完善——(做得好,小善) 2、乐善好施,兼济天下——(做好事,大善) (三)塑美形 1、对艺术美的追求,公共关系是真善美的艺术 2、对组织美誉度、和谐度的提升(理念美、行为美和视觉美) 三、公共关系的本质 在于其公共性,站在第三方的角度来解决问题。公共关系是组织的一种“传播沟通关系”,是组织的“传播沟通职能”,一门组织的“传播沟通学科”,组织与公共之间的传播沟通是其本质属性。 四、理解公共关系说服、倡导、咨询、管理等职能 1.说服:(1)改变组织或公众的态度和行为(2)制造舆论(3)影响民意 2.倡导:(1)倡导一种组织定位和品牌个性(2)倡导一种文化认同 (3)倡导优惠的产业政策、优良的经营环境、健康的消费理念 (4)倡导组织的道德良心和社会责任感 (5)倡导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对公共利益的贡献。 3.咨询:(1)为确立决策目标提供咨询建议(2)为决策提供信息咨询 (3)协助拟定和选择决策方案(4)从公共关系角度评价决策效果。 4.管理:(1)是一种管理哲学,强调管理组织的社会责任 (2)是一种战略管理,通过“边界扫描”来培养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发展出组织的竞争优势战略 (3)是一种策略管理,它通过传播策略、关系策略和文化策略等的设计创意,实现组织的管理目标。 五、现代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

公共关系学复习(各章重点)

《公共关系学》各章节重点 第一章公共关系的概念 1、“公共关系”一词源自英文Public Relations,也可称为“公众关系”。 2、公共关系的定义: A、管理说:突出公共关系的管理属性。(美:雷克斯。哈罗) B、传播说:公共关系的传播属性。(英:费兰克) C、传播管理说:强调PR是组织一种特定的传播管理行为和职能。 美,詹姆斯。格鲁尼格:PR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D、咨询说:PR的决策咨询功能。《墨西哥宣言》 E、关系说:公众性或社会性的关系或活动。(美:蔡尔兹) F、协调说:是关系说的深化,指协调组织与公众间的关系。 G、形象说:为组织塑造良好的形象。 3、美国《公共关系季刊》详细罗列了公共关系的14种特征。 4、确定PR本质的依据和方法: A、分析构成公共关系活动的基本要素。(PR三要素:组织、传播、公众) B、分析三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本质联系。 组织传播沟通公众 (主体)(客体) 现代公共关系传播的本质是: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 现代公关传播的本质特征是:组织与公众沟通交流的“双向性” “传播沟通”是现代公共关系理论的精髓,是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 5、理解公共关系本质属性的三个角度: A、PR的“关系”性质:组织与公众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关系。 B、PR的“职能”性质: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的目标、资源、对象、手段、过程和效果等基本要素的管理,即传播(沟通)管理。(现代组织经营管理的“四大支柱”:资金、技术、人才和PR) C、PR的“科学”性质: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是一门以传播学和管理学为主要依托的传播管理学或组织传播学。 (总之,PR是组织的“传播沟通关系”,组织的“传播沟通职能”,组织的“传播管理学科”,“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是其本质属性。) 6、公共关系状态:一个组织与公众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基础、结果) 7、公共关系活动(实务):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去协调组织和社会关系,影响组织的公众舆论,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优化组织的运作环境的一系列工作。(是否科学的重要标志:是否有现代的公共关系意识和科学的公关理论作指导。) 8、公共关系观念:是一种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的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它指导着公关实务工作的健康发展,渗透到管理者日常行为的各个方面,成为引导、规范着组织行为的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9、组织:是PR活动的主体,即PR的承担者、实施者、行为者。 10、公众:是PR传播沟通的对象。 11、传播沟通:是PR活动的过程和方式。 PR的方式: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公众传播、大众传播;言语沟通、文字沟通、非语言文字沟通的方法等;印刷媒介、电子媒介、实物媒介的技术等。 组织与公众联结的方式、公共关系的运行机制就是传播沟通。 12、关系: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的性质和程度,是衡量公共关系状态的客观标志。(两个主要特征:一是特指组织与公众间的关系;二是特指信息交流的关系。) 13、舆论:在PR中指社会公众对组织的政策、行为、人员或产品所形成的看法和意见的总和,是大多数人对组织的看法和意见的公开表达。 14、形象:指组织的总体特征和实际表现在社会公众中获得的认知和评价。 15、与PR相关的两个“关系”概念: 人际关系:指个人关系、私人关系,即个人在社会交往实践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人群关系:指群体内部活动和组织管理过程中人与人、人与群体的关系。 16、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联系及区别: 联系: A。从内容上看,公共关系包括了一部分人际关系。 B。从方法上看,公共关系实务也包括了人际沟通的技巧,这也有助于组织公共关系的成功。 区别 A。从主体上看,公关的主体是组织,人际的主体是个人。 B。从对象上看,公关的主体是公众,人际的主体是私人关系对象。 C。从内容上看,公关是组织的管理活动与职能,处理的是组织和公众事务;人际处理的完全是私人事务。 D。从方式上看,公关强调远距离、大范围的公众沟通,而人际则局限于面对面、个人对个人的交流。 17、公关与人群关系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A。人群关系指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内部关系同时也是公关的基础和重要内容。 B。公关也要借助相关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公众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规律,以科学的处理公众关系。 区别: A。公关不局限于组织的内部沟通,还包括大量的外部关系,而对复杂的社会公众环境。 B。公关除了要管理面对面的群体和个人关系,还要关注远距离的公众沟通,并重视其变化和趋势。

自考《公共关系学》笔记

自考《公共关系学》 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论 1公共关系是指一个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公众关系) 2五种有代表性的公共关系定义: (1)管理理论:①美国学者雷克斯•哈罗博士认为:“公共关系是一种独特的管理职能。”②美国学者卡特利普和森特认为:“公共关系是确定、建立和维持一个组织与决定其成败的各类公众之间的互益关系的一种管理功能。” ⑵传播论:英国学者弗兰克•杰夫金斯认为:“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为了达到与它的公众之间相互了解的确定目标,而有计划地采用一切向内和向外的传播沟通方式的总和。” ⑶传播管理论:当代美国公共关系学术权威、马兰里大学的詹姆斯•格鲁尼格教授认为:“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⑷咨询论: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于1978年8月发表的《墨西哥宣言》:“公共关系是一门艺术和社会科学。它分析趋势,预测后果,向机构领导人提供意见,履行一系列有计划的行动,以服务于本机构和公众的利益。” ⑸社会关系论:①美国斯林顿大学的蔡尔兹教授认为:“公共关系是我们所从事的各种活动、所发生的各种关系的通称,这些活动与关系都是公众性的,并且都有其社会意义。”②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编印的《中国职业大词典》对公共关系的定义是:“公共关系是从事组织机构公众信息传播、关系协调与形象管理事务的调查、咨询、策划和实施的一种实践活动。”3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其目的是建立一种与这些公众互相信任的关系。(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 4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 ①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组织机构 ②公共关系的沟通对象是相关公众 ③公共关系的工作手段是传播沟通媒介 ④公共关系的过程是信息的双向交流 ⑤公共关系的目标是为组织机构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公共关系的传播活动区别于其他传 播活动的特征之一就是以塑造组织形象为目标。) 5公共关系状态即是一个组织与其公众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首先公共关系是客观存在的。其次公共关系状态与公共关系活动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6公共关系状态既是组织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基础,也是组织的公共关系活动形成的结果。7评估公共关系活动的成效要以公共关系状态的变化情况为依据。 8公共关系活动(实务)即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去协调组织的社会关系,影响组织的公众舆论,塑组织的良好形象,优化组织的运作环境的一系列公共关系工作。公共关系实务活动是组织管理活动的一部分,是一种特殊的组织管理职能。 9公共关系活动是否自觉、是否科学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看有没有现代的公共关系意识和科学的公共关系理论做指导。 10公共关系观念是一种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的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它不仅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