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超现实主义的电影和电影中的超现实主义

浅谈超现实主义的电影和电影中的超现实主义

浅谈超现实主义的电影和电影中的超现实主义
浅谈超现实主义的电影和电影中的超现实主义

浅谈超现实主义的电影和电影中的超现实主义

摘要:超现实主义是盛行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文

学艺术流派.对于视觉艺术产生的影响深远。文章首先分析了超现实主义的涵义。阐述了国内外的超现实主义电影,以及这些国内外优秀电影中超现实主义的体现。

关键词:超现实主义;电影作品;布努艾尔

超现实主义是一次先锋艺术运动.而超现实则指题材上的某种特征.二者本不是同一层面上的理论概念,但是追溯电影艺术源头.这两类电影在电影史上分别占据了重要的一页。首先,需要澄清的是超现实主义并不是毫无意义的。而超现实主义作品中的“非理性”也并非无理可依。理性作为认识世界的支配性原则也不断地受到挑战。

超现实主义的涵义

超现实主义的理论根据是法国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格林的“直觉主义”与奥地利精神病理家弗洛伊德的“下意识”学说。主张放弃逻辑、有序的经验记忆为基础的现实形象.而呈现人的深层心理中的形象世界,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融合。1超现实主义的哲学意义是纯精神的无意识行动,运用这种无意识行动。可以表达思想的真正机能.并摆脱理性的控制和审美上或道德上的偏见。超现实主义者确信.一向受忽视的某种联想形式具有超现实性.这种超现实性使得思想的梦幻能自由翱翔。这是超现实主义者梦寐以求的世界。

超现实主义的电影

l、国外的超现实主义电影

拍摄于1928年的处女作《一条安达鲁狗》2,时至今日已经成为超现实主义电影里程碑式的作品.尽管它只有短短的17分钟。布努艾尔是想在资产阶级这块严密的幕布上狠狠地划上一条口子。既是挑衅,又是嬉戏;既有严肃的主题.又有玩世不恭的游戏色彩,他不惜一切代价,将他的卓越才华和想象力全部倾泻在那些令人不快的画面组接中。

到了《黄金时代>,布努艾尔把海滩上两个毒蝎厮杀拼斗之景与几个坐在岩石上的主教相互跳接.辛辣讽刺了宗教斗争如同毒蝎一般.虽然表面上不露声色。骨子里狠毒异常。影片继续了对资产阶级的打击:牛车出现在衣冠革履、云鬓香肩的贵宾之中;小孩被园丁持枪射杀而死,酒会中的宾客毫不以为然.继续他们的谈话。该片上映时引发了群殴、谋杀和示威游行,12天后,《黄金时代》被禁演,直到1980年才被取消。

2、国内的超现实主义电影

20世纪80年代《少林寺>重新掀起武侠片的热潮,1988年甚至正式提出“把娱乐片确定为今后中国电影在数量上的主体”.超现实的江湖世界为中国观众提供了一片吸引力永不退减的娱乐天地。<新龙门客找>等合拍片也卷杀进来,两岸联袂将“新武侠电影”推向世界,像《风云雄霸天下>、《卧虎藏龙>、《新蜀山传>和《英雄>,都是华语影坛甚至世界影坛的亮点。姜文的电影《太阳照常升起》展现了上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人们的爱、恨、情、仇。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生和死、欲望和理想、梦幻和现实的寓言故事。《太阳>电影的视角和姜文的第一部电影“阳光灿烂”一样别出心164裁.创作者选择了“爱情”的角度来讲述那个遥远而又切近的岁月:后者是用了孩童般的“纯真”情怀抒发了一个“文

革时期”的“灿烂的阳光故事”。电影《太阳》用了一个中国观众不太熟悉的结构。电影的年代跳跃不羁。人物的关系扑朔迷离.故事的情节断断续续。让熟悉平铺直叙的观众置入一个如梦如幻般的空间.似乎在经历一场“智力冲浪”。因为在这部电影里,已经没有了传统意义的故事,导演更多的是提供给观众一个故事赖以发展的线索和框架.而“潜在主题”隐藏在绚丽画面之中.使观众不易立刻体会到影片的思想。而这正是这部电影的可贵之处。探讨和研究电影中的思想和哲学意识.对于更全面地理解“太阳照常升起”的真正内涵无疑是像拥有了一把进入“神秘世界”的钥匙,也就推开了那扇厚重的时代之门。

电影中的超现实主义体现

l、国外电影中的超现实主义体现

布努艾尔的电影作品,充满社会压迫、宗教狂想、弱肉强食和声色犬马。充满了诡异的人物、荒诞的事件、缠绕不断的梦境和奇怪的道具.他的影片总是让人难以分清哪部分是幻想中的真实。哪部分是真实里的幻想。布努艾尔习惯在他的电影里把一个个生活片段组接起来,大使、上校、女游击队员、中尉、主教等人物也随着这些片断不断出现、不断消失.这些人物对应了布努艾尔对于政治、宗教、以及恐怖主义等现实问题一贯的关注。当《欲望的隐晦目的》用两个女演员饰演同一个角色时,人们似乎不感到意外.还认为这是布努艾尔对于人的复杂多面性的诠释.尽管事实是第一个演员与布努艾尔发生激烈争执而不得不使用第二个员.然而到了布努艾尔这里,事故化为奇迹.银幕上两个气质完全不同的女演员交替出现。人们自然而然地为此做出超现实主义的注解。

2、国内电影中的超现实主义体现

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是一部“非常规的电影”,具体来说.是一部超现实主义的电影。超现实主义艺术出现了一个美学的“转移”.从“美”是“生活”、“和谐”、“平衡”到“美”是“感官的体验”(Sensation),《太阳照常升起》带给你的就是这种特殊的体验。从电影一开始那只“火鸟”的出现,衔走树梢上的那双鞋开始,就走出了“现实主义”范畴,反而体现了超现实主义的风格。导演通过电影化的叙述。把一个神奇的世界展现在了观众的面前.香格里拉的风情、南国建筑、大西北的雪域戈

壁,色彩和光影,音乐和音响组成的一个“太阳”的世界,犹如一幅莫奈的印象派绘画。一首德彪西的交响乐.让人进入了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神奇世界。这应该是导演的精神世界。他把那段久远的年代,用诗一样的笔触。展现在世人面前。让人心旷神怡。在一个似乎陌生化了的时空内部.揭示了人的隐秘的情感。那是性、爱、枪、权力交织而成的梦幻和现实颠倒的世界。

参考文献:

【1】岛子,后现代主义系谱[M】,重庆出版社,2001

【2】张红军、鲁显生,路易斯·布努埃尔【M】,中国广播电

视出版社.北京:1992

万方数据

浅谈超现实主义的电影和电影中的超现实主义

作者:朱定忠

作者单位:宁波广电集团广播影视艺术中心

刊名:

时代文学

英文刊名:SHIDAI WENXUE

年,卷(期):2008(10)

参考文献(2条)

1.张红军;鲁显生路易斯·布努埃尔1992

2.岛子后现代主义系谱2001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fb3323134.html,/Periodical_shidwx200810109.aspx__

超现实主义综述

超现实主义思潮综述 摘要:本文用客观的语言,论述了脱胎于达达主义的超现实主义的历史背景和深受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影响的哲学背景,并简要谈论了其成立的过程及艺术的纲领。通过对其代表人物达利、米罗画作的分析浅论了超现实主义抽象和具象两种不同风格的特征。 关键词: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潜意识象征性 超现实主义是现代艺术的一项运动与流派,它脱胎于瑞士的达达主义,由达达主义在法国同象征主义相结合后逐渐演变而成。超现实主义的哲学基础是直觉主义和弗洛依德的梦幻心理理论及精神分析学,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黑格尔哲学的影响。超现实主义者认为,在现实世界之外,还有一个所谓彼岸世界,即无意识或潜意识的世界。超现实主义者致力于探索人类经验的先验层面,同时致力于突破合于逻辑与实际的现实观,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揉合,而达到一种绝对的真实,超越的真实。例如,超现实主义画家与过去画家描写梦境有显著不同,这在于他们能重现梦境,并将逻辑上不相干的事物加以喻示性地并列,由此传达出梦境特有的感性气氛。 一、超现实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从达达说起 1914年8月欧洲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四百多年来形成的“美的艺术”体系出现了巨大的裂痕。尽管博物馆继续开放,展览会照常举办,但欧洲稳定、统一的艺术体系已经开始瓦解。许多艺术家在战争中身心遭到重创。在这段时期内艺术家继续从事传统的艺术活动似乎不合时宜,更不愿在官方举办的画展上展出自己的作品。那个时代需要另一种艺术--一种全新的批判性艺术--达达主义产生了。 “达达”一词主要表达的是一种玩世不恭的象征意义。达达主义者将他的攻击目标指向所有以前的艺术运动和形式,无论是传统的还是二十世纪初期的实验性艺术。他们对既有的体制、道德和一切美学等传统价值观念一律加以破坏和颠覆。 达达主义者抨击伪善没落的旧世界,与其说是一场艺术运动还不如说是对当时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全面反抗,从本质上看他代表了对艺术的否定--但它否定一切时最终不得不否定自己,世间万物的发展规律总是不破不立,在对旧事物摧枯拉朽的无情涤荡后,新事物的兴起也就为时不远了! 二、超现实主义产生的哲学背景--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 在达达主义衰落的同时,有两种学说广为流传--一是法国哲学家柏克森的生命哲学,二是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尤其以后者的影响最为广泛。他把人的的心理分为意识和潜意识两个对立部分。他认为梦总是指向人的心灵深处,梦境体现了人的潜意识和本能的欲望,是潜意识完美的再现,是摆布个人命运、决定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但这些潜意识却受到现实规范的种种抑制,人们长期忽略了它。弗洛伊德反对一味压抑潜意识,主张寻找合理渠道来发泄,而艺术创作给潜意识超越现实规范理性和道德提供了最佳途径。因为梦和艺术是相通的。 三、超现实主义的产生 1924年,法国作家布列东在巴黎发表了第一个《超现实主义宣言》,布列东在第一个《超现实主义宣言》中,曾对超现实主义作过经典性的解释:“超实现主义,阳性名词。纯粹的精神无意识活动。人们通过它,用口头或局面,或其他方式来表达思想的真正作用。它只接受思想

(完整版)艺术导论(彭吉象)尔雅网络课习题及答案

1.1 1.将中国国画中的意境运用到油画中的大师是() A、赵无极 B、丁绍光 C、贝聿铭 D、谭盾 2.创立云南画派的画家是() A、赵无极 B、丁绍光 C、贝聿铭 D、谭盾 3.北京香山饭店的建筑师是() A、赵无极 B、丁绍光 C、贝聿铭 D、谭盾 4.中国艺术走向世界要使用现代的艺术语言体现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对 5.有机建筑的概念是由贝聿铭提出的。错 1.2 1.中国电影的诞生年份是() A、1862.0 B、1895.0 C、1905.0 D、1911.0 2.世界电影的诞生年份是() A、1862.0 B、1895.0 C、1905.0 D、1911.0 3.使用现代音乐语言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是() A、赵无极 B、丁绍光 C、贝聿铭 D、谭盾 4.我国的第一部电视剧是《一口菜饼子》。对 5.我国电视剧评奖最高奖为飞天奖。对 1.3 1.“17年中国电影”所指的时期是() A、1932-1949年 B、1949-1966年 C、1966-1983年 D、1983-2000年

2.目前中国的电影票房每年的增长速率是() A、10% B、20% C、25% D、30% 3.中国电影有三次高潮,第一次高潮是在() A、20世纪三四十年代 B、20世纪五六十年代 C、20世纪七八十年代 D、20世纪八九十年代 4.《新龙门客栈》的导演是徐克。对 5.中国电影在20世纪90年代,蓬勃发展,出现了第三次高潮。错 1.4 1.《红高粱》的导演是() A、张艺谋 B、陈凯歌 C、李安 D、韩三平 2.《推手》、《喜宴》和《饮食男女》的导演是() A、张艺谋 B、陈凯歌 C、李安 D、韩三平 3.莫言文学风格深受()的影响 A、狄更斯 B、维吉尔 C、司汤达 D、马尔克斯 4.“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典型的思想。对 5.陈凯歌的《黄土地》所要表达的基调是“如此贫瘠的土地孕育了如此伟大的民族”。对 1.5 1.美学诞生于()年,其诞生标志是德国美学家鮑姆嘉通《美学》一书的出版 A、1750.0 B、1800.0 C、1805.0 D、1905.0 2.以下不属于美学研究范畴的是() A、自然美 B、逻辑美 C、艺术美 D、社会美 3.《西方美学史》和《文艺心理学》的作者是()

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表现手法在当代设计领域中的应用 冲破理性的束缚——超现实主义艺术 信仰梦境、幻想、潜意识的无穷威力:超现实主义艺术 超现实主义(surrealism)是盛行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文学艺术流派,此一流派承自于达达艺术而产生,并且对于视觉艺术的影响力深远。探就此派别的理论根据是受到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影响,致力于发现人类的潜意识心理。因此主张放弃逻辑、有序的经验记忆为基础的现实形象,而呈现人的深层心理中的形象世界,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融合。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主要有米罗、达利、恩斯特、马格利特等人。 达达主义杜尚给蒙娜丽莎加上的小胡子: 启发了超现实主义的视觉领域 达达在精神上和艺术手法上为超现实主义艺术的出现作了必要的准备。杜尚在达芬奇那件举世闻名的《蒙娜丽莎》彩色复制品上,用铅笔加上了小胡子。画面一下子变得稀奇古怪、荒诞不经。他无视约束的品性。给后继的艺术运动以新的启迪。对于超现实主义者而言,杜尚是一个极具魅力的人物。从艺术角度看,超现实主义者几乎没有超越出其思想。达达开拓的新的视觉艺术领域成为超现实主义艺术最为直接的根源。 两种风格的超现实主义 自然主义的超现实主义(达利、马格利特等):那种通过可以识别的变形形象营造出的梦魇般的场景,看起来既精细逼真,又遥远陌生。这种风格被称为自然主义的超现实主义,其代表画家除达利外,还有马格利特等人。 有机的超现实主义(米罗):超现实主义的另一种风格被称为有机的超现实主义,以米罗为代表,追求幻想的、与生命力相关的抽象画面。 布雷东对超现实主义的定义:“超现实主义,阳性名词:纯粹的精神的自动性,不得由理智进行任何监核,亦无任何美学或伦理学的考虑渗入。哲学背景:超现实主义的基础是信仰超级现实,这种现实即迄今遭到忽视的某些联想的形式。同时也是信仰梦境的无穷威力,和思想能够不以利害关系为转移的种种变幻。它趋于最终摧毁一切其他的精神学结构,并取而代之,以解决人生的主要问题。”——安德烈布雷东超现实主义的先驱人物:基里柯 超现实主义的先驱人物,可推那位被归为“形而上”派的画家基里柯。他的作品创造了现代艺术中最令人心动又最令人不安的梦幻景象:广场、拱门、楼宇、寒月,所有的一切仿佛舞台布景般凝固在死寂的光线中。这些偶然而荒诞的内容令人不安。然而,形象之间这种奇怪的冲突及清澈的气息又让人感到一种神奇而特别的魅力。 他画中的那种宛如舞台的、平坦的地面,后来成为许多超现实主义绘画的“标准空间”。这是一块中性的地方,在这里,互不相容的东西相遇在清澈的光线下,一如那位名叫洛特雷阿蒙的作家所言,“像一台缝纫机和一把阳伞在手术台上偶然相遇那样地美。”基里柯的幻觉艺术和超现实 乔治·德·基里柯(Giorgio de Chirico,1888年7月10日-1978年11月20日),他出生于希腊。他运用多视点非传统式的构图,梦魇般的投影光线及不确定的色调,构成一种单纯而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的画面,造成神秘和不祥的宁静气氛,引起人们极大的幻觉,画中强调内在情绪与抒情性。 基里诃的画布上,充满了以夸张的透视法所表现的刻板建筑物、谜一样的剪影、石膏雕塑及断裂的手足,予人一种恐怖不安的诡异气氛。这种象征性的幻觉艺术,后来被称为“形而上绘画”,并被公认为达达主义及超现实主义等20世纪绘画艺术的先驱。

什么是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 摘要 超现实主义是在法国开始的文学艺术流派,源于达达主义,并且对于视觉艺术的影响力深远。于1920年至1930年间盛行于欧洲文学及艺术界中。它的主要特征,是以所谓“超现实”、“超理智”的梦境、幻觉等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认为只有这种超越现实的“无意识”世界才能摆脱一切束缚,最真实地显示客观事实的真面目。超现实主义给传统对艺术的看法有了巨大的影响。也常被称为超现实主义运动。或简称为超现实。 超现实主义者的宗旨是离开现实,返回原始,否认理性的作用,强调人们的下意识或无意识活动。法国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格林的直觉主义与奥地利精神病理家弗洛伊德的下意识学说奠定了超现实主义的哲学和理论基础。 探究此派别的理论根据是受到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影响,致力于发现人类的潜意识心理。因此主张放弃逻辑、有序的经验记忆为基础的现实形象,而呈现人的深层心理中的形象世界,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融合。 产生背景 超现实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法国兴起的在文艺及其他文化领域里对资本主义传统文化思想的反叛运动,其影响波及欧美其他国家。它的内容不仅限于文学,也涉及绘画、音乐等艺术领域。它提出了创作源泉、创作方法、创作目的等问题,以及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人们的生存条件等社会问题。超现实主义者自称他们进行的是一场“精神革命”。 运动是由一群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国青年发起的,他们目睹战争的荒谬与破坏,对以理性为核心的传统的理想、文化、道德产生怀疑。旧的信念失去了魅力,需要有一种新的理想来代替。超现实主义就是他们在探索道路上的尝试。 超现实主义文艺思潮的出现,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资产阶级青年一代对现实的恐惧心理和狂乱不安的精神状态。参加超现实主义集团的作家有布洛东、苏波、查拉,画家阿尔普、马松等等。属于这一流派中的有些作家,如路易·阿拉贡、保罗·艾吕雅等,由于受到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积极影响,后来转向进步的文艺阵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超现实主义在美国风行一时,出现了所谓“新超现实主义”流派,成为帝国主义御用的宣传工具。 超现实主义的文学作用甚多。1921年,布洛东和苏波合著的《磁场》,是超现实主义第一部实验性的作品,首次提出了无意识书写和自动的写作的问题。但典型的超现实主义作品则产生在1924年之后,如布洛东的小说《可溶解的鱼》1924)和《娜嘉》(1928)是超实现主义的代表作。阿拉贡在1926年发表的散文集《巴黎的农民》,艾吕雅的诗集《痛苦的都会》、《生活的内幕》均属超现实主义之作。 超现实主义-文学渊源 1、上溯到18世纪英国哥特式小说 超现实主义者认为:哥特式小说的主人公通过想象出来的事物获取了生活中的精华,并

西欧戏剧史

西欧戏剧史 1、古希腊戏起源于酒神祭祀。 2、古希腊悲剧的演出任务由演员和歌队共同承担,演员负责表演、装扮人物,歌队负责吟诵“开场歌”、“进场歌”、“退场歌”以及插曲。古希腊悲剧首先有一场介绍剧情,叫做“开场”,此后是歌队的“进场曲”。歌队进场之后,通常有三至五场戏和三至五首“合唱歌”彼此交织起来。剧情紧张的时候还加进“抒情歌”或“哀歌”。最后以宁静的“退场”结束,剧中人物及歌队随即退场 3、古希腊歌队的作用: 古希腊的戏剧演出始终有歌队。队员一般不戴面具,他们的服装轻飘鲜明,可作为剧景的装饰。在对话场中,歌队面向剧中人物(背向观众),观看表演。 (1)歌队跳舞、唱歌,安慰剧中人物,对剧中事件发表感想,向观众解释剧情,代表诗人发表政治见解和哲学思想,有时预先引起新的气氛,表示有恐怖事件即将发生。有时还参加剧中的活动。 (2)歌队最大的作用是代替幕,歌队唱一支歌,剧中的时间和地点可以发生变化。时间可能过去若干年,地点可能已换成另一个地方 4、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 埃斯库罗斯被称为“悲剧之父”,主要作品有《俄瑞斯忒斯》三部曲,包括《阿伽门农》、《奠酒人》和《报仇神》三部。《普罗米修斯》三部曲,包括《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被释的普罗米修斯》、《带火的普罗米修斯》。 索福克勒斯的主要作品有《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 欧里庇得斯的主要作品有《美狄亚》,被称为“心理戏剧的鼻祖 5、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对于戏剧艺术,特别是悲剧艺术,作了详细的阐述。亚里士多德给悲剧下了一个著名的定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 6、文艺复兴的主要思想内容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者力图打碎封建教会加在人们头上的精神枷锁,赞美人的智慧和力量,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理性和科学知识,鼓励人们追求现世的幸福生活和个性自由 7、大学才子派:指的是16世纪80年代英国出现的一批受过大学教育的剧作家。主要代表作家有马洛。马洛的代表作品《帖木儿》、《浮士德博士的悲剧》。 8、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 他的戏剧创作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1)早期(1590-1600)这个时期一般被称为历史剧、喜剧时期。 《亨利四世》、《仲夏夜之梦》 (2)中期(1601-1607),这一时期被称为悲剧时期,是莎士比亚创作的高峰期,莎士比亚在这一时期共写出了七部悲剧以及四部喜剧。最为著名的是四大悲剧《哈姆莱特》、《麦克白》、《奥赛罗》、《李尔王》 (3)最后是传奇剧时期,即莎士比亚创作的晚期。此时作家虽没有完全放弃人文主义理想,但更多地沉湎于超现实、宗教式的思索。作品有以《暴风雨》为代表的4部传奇剧和1部历史剧《亨利八世》。 9、哈姆莱特的形象 (1)快乐的王子(2)忧郁的王子 忧郁是哈姆雷特形象第一个突出的特点,但非其本性,而是其理想与现实矛盾,理想破灭所引起的一种精神状态

艺术留学之英国摄影专业

艺术留学之英国摄影专业 摄影的价值已经越来越得到商业方面的重视:首先,大家想想每天离不开的网上购物,网上商品拍摄完全离不开摄影技术;其次,再想想汽车、楼盘、别墅……哪一样商品销售离得开摄影。商业摄影已不单单表现在个人的爱好,而是可以传递企业文化、凸显商业信息及核心价值。英国是绘画主义、写实摄影、超现实主义摄影的发源地,艺术留学,英国摄影专业必将是你的首选。 一、英国摄影专业介绍 英国在摄影方面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摄影技术普遍应用于国内艺术、生产、医学、航天等领域。在英国,摄影是一项很受大家欢迎的职业。目前大部分的高校都根据各自特点开设了大量的摄影专业或摄影课程,主要包括理工科大学和艺术院校,大部分都开设在传播学院中。 为了让摄影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传播学院往往采取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来适应水平差异较大学生的需要。这种教学模式主要以课程设计为中心,课堂教学手段多样化为主。教师在布置摄影课程作业时常常提醒学生注意运用创意理念和创新手法,因而,让学生可以在完成作业时不断思考如何把本专业与其他学科结合,不断运用新的创作思路、创作方式、创作手段去表达自己的观念和创作意念。 创艺典艺术留学专家表示,在英国摄影专业的学生作品展示中,我们几乎看不到一幅作品雷同,看到的只是千变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这与其教育方式有直接的关系。 二、英国摄影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课程设置方面,英国摄影专业主要开设广告摄影、电视栏目制作、人像摄影、风光摄影、创意摄影等。其中各个专业的基础课程有相通的,包括摄影用光、构图、黑白摄影、彩色摄

影、黑白暗房等。值得一提的是,所有大学都设置了该专业相对应的摄影器材和暗房供学生免费使用。 创艺典艺术留学专家特别提示大家:英国摄影专业也分很多类,特别是名称上,大家应注意看,以便在申请前有足够的了解,具体包括以下几类: photography MA;Clinical Photography;Photography and Digital Imaging Photographic Arts;Fashion Photography;Fashion Styling and Photography Creative & Editorial photography;Photography by Registered Project,MA Design for Publication,MA;Photography and Urban cultures,MA。 三、英国摄影专业就业情况 摄影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具备广泛的科学文化和艺术理论知识。摄影专业的大学要求学生具备电影、电视、广告、图片摄影摄像能力,摄影专业的大学要求能在电影厂、电视制作部门、广告宣传部门、音像出版部门从事摄影艺术创作、教学和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创艺典艺术留学专家表示,英国摄影专业的学生就业较好,毕业生可以在各大媒体广告宣传部门、电影电视制作方向、传播与媒体机构、各企业图片制作部门、摄影公司、音像出版或影楼婚纱等部门从事摄影艺术工作。 四、英国摄影专业院校推荐 通过以上的介绍,相信大家对英国摄影专业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英国哪些大学有摄影专业呢,具体学校、教学有些什么优势呢?下面,创艺典艺术留学专家将为大家继续解读。 1.爱丁堡大学 Contemporary Art Photography专业 爱丁堡大学的摄影专业是在2011年8月爱丁堡艺术学院归到爱丁堡大学后开设的。此课

达达主义与超现实主义风格分析

达达主义与超现实主义风格分析 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都是有其产生的必然性,且相似之处颇多。达达主义作为一个流派只存在了短短七年,而超现实主义作为一个文学流派从1924年正式诞生起,形式上从未消亡,至今仍然颇有生命力,不少现代主义流派均受其影响看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达达主义流派和超现实主义流派的寿命会有如此天壤之别并非偶然。 一、达达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异曲同工 超现实主义是始于法国的文学艺术思潮,于1920年至1930年间盛行于欧洲文学及艺术界中,并且对于视觉艺术的影响力深远。此派别的理论根据是受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影响深远,致力于发现人类的潜意识心理。因此主张放弃逻辑、有序的经验记忆为基础的现实形象,而呈现人的深层心理中的形象世界,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融合。它的主要特征,是以所谓“超现实”“超理智”的梦境、幻觉等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认为只有这种超越现实的“无意识”世界,才能摆脱一切束缚,最真实地显示客观事实的真面目。超现实主义对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超现实主义正式以一个流派出现之前,文艺界中出现了达达主义短暂的昙花一现。其所包含的深层次哲学意义却与超现实主义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多有超现实主义就是直接来源于达达主义的说法,也有说达达主义本身就是整个广义的超现实主义运动的一部分。但不管如何界定,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达达主义与超现实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达达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同途殊归 (1)达达主义者对一切事物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 对达达主义者来说,虚无主义成为了其行为原则,为虚无而虚无。他们常常用帕斯卡尔的一句名言来表白自己:“我甚至不愿知道在我以前还有别的人。”不管帕斯卡尔说这句话是何时何地何种背景何种目的,也许他想表达的不是我们所理解的意思,但是断章取义地看,这句话充满了对历史、对世界、对他人的无视。 (2)超现实主义者的虚无主义态度则不同,不再是为虚无而虚无。 虽然本身为一场对传统文化思想的反叛运动,但在这场反叛中,超现实主义者们提出了创作源泉、创作方法、创作目的等问题,更是涉及到了对人类本身意义的探寻之类的哲学问题,即是说在认识到原有的无意义基础上,自觉或不自觉地开始了对新意义的探索。他们也自称他们进行的是一场“精神革命”。革命显然要破坏,而破坏之后还有重建。旧的信念失去了魅力,需要有一种新的理想来代替。超现实主义就是他们在探索道路上的尝试。(3)达达主义者的行动准则是破坏一切。 他们宣称:艺术伤口应像炮弹一样,将人打死之后,还得焚尸、销魂灭迹才好;人类不应该在地球上留下任何痕迹。他们主张否定一切,破坏一切,打倒一切。因此,达达主义是虚无主义在文学上的具体表现。这样的愤世嫉俗在最初阶段,即欧洲备受战火煎熬的时候很容易受到救世主一般的热烈追捧。每天都有人无奈地被毁灭,也许连墓碑都不能留下。人们在这种情况下发现达达主义者的作品很贴切地表达了自己歇斯底里的无奈感。这在特定时期很能满足人们的胃口,但伴随着战争结束,人类的疯狂行为也暂告一段落,随之人们开始寻求新的思想以取代已经被摧毁的旧信念。这样“破坏一切”的行为准则开始慢慢失去市场。达达主义本身的“破坏”也开始破坏到无法破坏,为破坏而破坏。传统艺术品通常要传递一些必要的、暗示性的、潜在的信息,而达达者的创作则追求“无意义”的境界。达达主义成功地摧毁了理性主义,对于达达主义作品的解读完全取决于读者自己的品味,不负责任地拒绝告知接下来该如何。

艺术史:戏剧篇

?音乐美学?小组课 戏剧发展史 艺术理论、艺术教育【电影艺术篇】 1、古希腊戏剧 2、中世纪宗教戏剧 3、?文艺复兴戏剧 4、古典主义戏剧 5、启蒙主义戏剧 6、浪漫主义戏剧 7、现实主义戏剧 8、现代派戏剧(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戏剧) 9、美国戏剧 10、现代?西?方演剧学派 11、中国话剧

?一、欧美戏剧 1、古希腊戏剧 戏剧起源于公元前7世纪,酒神祭祀活动。《诗学》认为,戏剧起源于对?生活的模仿(亚?里?士多德),?行动是戏剧的本质,情节是戏剧的??目的(亚?里?士多德),悲剧模仿的不是?人,?而是?行动和?生活。 (1)埃斯库罗斯(悲剧之?父)《被俘的普罗?米修斯》《俄瑞斯忒亚》 (2)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 (3)欧?里庇得斯《美狄亚》 (4)阿?里斯托芬《?鸟》《阿卡奈?人》 伯利克?里时期,对戏剧的繁荣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2、中世纪宗教戏剧 (1)宗教戏剧——内容取?自《圣经》,?一般表现耶稣诞?生和他的复活。 (2)奇迹剧——反应中产阶级的道德观念和?人民群众对封建社会的批判 (3)神秘剧——教堂之外的?一般城市中产阶级和??广?大市民阶层的艺术 (4)道德剧——出现与资产阶级的成?长及其对?自?身价值体系的宣传需要有关 【?比】梅特林克,象征主义剧作家《?青?鸟》 【英】《忍耐的堡垒》,劝?人向善的抽象道德说教 (5)笑剧——从抽象说教转向对社会腐败的实际批判,揉进喜剧之后的剧种。 《巴特林的笑剧》 3、?文艺复兴戏剧 (1)【英】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麦克?白》《奥赛罗》;《威尼斯商?人》《温莎的?风流娘们》 哈姆雷特:“?自有戏剧以来,它的??目的始终是反应?自然,显?示善恶的本来?面??目,给它的时代看?一看它?自?己演变发展的模型”(时代的?生动写照) (2)【?西】德-维加《狗占?马槽》《?羊泉村》 4、古典主义戏剧 17世纪末叶,?西欧戏剧发展的历史主要兴盛于法国的古典主义戏剧。古典主义戏剧强调为君主政治服务,通过戏剧的?方式反对封建割据和分裂倾向,维护国家统?一。 弱?小且上升阶段的资产阶级为了有利的环境发展经济,乐于帮助封建?王权维护统?一。德国古典哲学笛卡尔的唯理主义哲学为古典主义戏剧提供了哲学基础。古典主义

写实主义摄影流派

写实主义摄影流派 摘要:西方摄影流派从法国人达盖尔摄影术成为摄影的标志到今天,摄影已有160多年的历史。随着1839年,摄影艺术正式诞生以来,世界上各种摄影艺术流派如雨后春笋,都渐渐发展壮大起来,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和别具一格的风格。并且各种流派在摄影历史上都有自己或轻或重的地位。但写实主义摄影流派作为其中的一支队伍,却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写实主义摄影流派 1839年8月19日,摄影艺术诞生。从那至今,摄影技术在不断地完发展,摄影艺术也在不断提高。摄影家在追求摄影艺术的时候,往往都有相似的情感和思想,这样拥有相似摄影风格的人就在不觉间形成了一种流派。所谓流派,就是由具有某种共同艺术观念、共同美学思想、共同审美趣味、共同创作倾向和共同艺术特色的艺术家形成或组成的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艺术团体或派别。然而,当这些摄影艺术流派一旦形成,他们就会有相对独立性和稳定性。同一摄影艺术流派对摄影艺术的追求和创作都有着共同的特色和鲜明的创意个性。 摄影艺术发展至今,共形成了十一大摄影流派,其中包括写实主义摄影流派,绘画主义摄影流派,自然主义摄影流派,纯粹主义摄影流派,印象主义摄影流派,新现实主义摄影流派,达达主义摄影流派,超现实主义摄影流派,抽象主义摄影流派,主观主义摄影流派,堪的派摄影流派。 然而在这众多流派中,写实主义摄影流派却占着极其重要艺术地位。写实主义摄影流派是一种发挥摄影纪实特性的流派。在审美价值上往往是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大于审美作用,感召性和见证性多于欣赏性。所以写实摄影流派也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摄影流派,延绵至今,是摄影艺术中基本的、主要的流派。 写实是抽象、理想化的反义,写实主义又译现实主义,一般被定义为关于现实和实际而排斥理想主义,是西方19世纪的美术思潮。在绘画上是继浪漫主义之后所发展出来的。最早起源于法国,其中心也是法国,后波及欧洲各国。法国在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之后,于30~70年代间,曾掀起过一场强大的现实主义美术思潮,1848年革命后,首次用“写实主义”这个词来自称。摄影家们看到了写实主义思潮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因此在摄影的作品角度方面最大限度、可能的选择现实生活中的题材,展现现实生活,和当时人们达到心灵的共鸣。

影史五十大争议电影

影史五十大争议电影 时光网特稿一部电影如果要引起争议,在不同的国家难度是不同的,在伊朗可能是Easy模式,在韩国可能是Hard模式,而在美国肯定是Very Hard模式的。不过即使在Very Hard的这个国家里,如果真需要借助电影来制造一些声音的话,只要满足如下几条要求就应该不难。 首先是挑战生理极限,不以国仇家恨为诉求,不带有任何目的性的纯粹表达人类身体上先天具备的弱势,并将痛苦以十分客观的方式放大;其次篡改宗教历史,质疑上帝没有诞生或诞生之后的种种既定事实,提出新的可信服版本,实现制造争议的目的;最后,搞“破鞋”永不过时,以激进的方式搞,以全民参与的方式搞,以实验的方式搞,总之以任何一种“非正常”的方式搞,都能够实现引起争议的夙愿。 以下这五十部争议电影,或许并不都是影史佳片,但或多或少具有以上三种品质。如果没有,也必具备其他不可取之处。但在文字上,都是从它们最震慑的一面来做详述的,我们或许会发现,电影的自由想象空间,有时候很美好,有时候却极端而又遭人讨厌。 1、《基督最后的诱惑》(1988) 导演:马丁·斯科塞斯

主演:威廉·达福哈威·凯特尔 备受尊敬的导演马丁·斯科塞斯制作的这部沥血之作涵盖了本文中所要说的很多精髓关键词:性、暴力和基督信仰。但是这部根据名家尼克斯·卡赞察斯基的小说《最后的诱惑》改变的电影却因为太多“敏感词”而遭受了很多非议。 导演对耶稣、犹大等人物的性格和行为做了大胆的修改,虽然在角色上让他们更富有人性,但涉嫌对历史的撺掇,对黑白的颠倒,使得很多宗教界人士认定为亵渎盛典。时至今日本片在几个欧洲国家仍然被禁。 2、《意志的胜利》(1935) 导演:莱妮·里芬斯塔尔 主演:阿道夫·希特勒雷哈德·赫德里奇 直到莱妮·里芬斯塔尔死的那一天,她都不承认自己是纳粹分子,但她却为纳粹拍摄了他们最为成功的一部纲领宣传片。这部记录1934年纽伦堡集会的影片在整体形势和精神内核的呈现上,都精准把握住了希特勒纳粹精神的精髓,她在力量、气势、肃穆和激进上所展示出来的能力令人惊叹。后世有评论说,虽然也有其他专注纳粹主题的纪录片,但跟这部并非完全意义上的纪录片相比确实逊色很多。直到今天,《意志的胜利》也是备受争议。3、《索多玛120天》(1975) 导演: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 主演:马可·贝罗奇奥 全世界各种身份的情侣都会在电影中受到命运的考验,但是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却设置了一个让所有人生不如死的城市来考验他们。电影传到了墨索里尼法西斯掌权时期的意大利,在那个时候对不道德性行为的谴责已经能够实现像是在现今社会里的功能了。影片在德国和澳大利亚遭到禁映,在美国也因为一位辛辛那提录影带店主因为租赁该片而被捕,导致影片放映延迟了20年。但最悲催的还属帕索里尼本人,在影片闻名于世几周前便被神秘谋

超现实主义摄影的多元性

第一节超现实主义摄影的多元性 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超现实主义摄影,超现实主义致力于人类先验的探索,力求突破传统理性逻辑的束缚,试将本能与潜意识从真实现实中剥离出来并揉和弗洛伊德的梦理论,是超自然情景得以再现。现实主义文艺绘画和文艺思潮长久以来一直影响着超现实主义摄影师创作形式和艺术思维。超现实主义摄影师认为,真相永远不会被事物表面的现象所掩盖,潜意识是人类最真实自我的体验,真实的现实世界往往在人类的梦境中得到还原。摄影艺术家的灵感突发、自动创作以及多元技法、天马行空的意识甚至心理扭曲都为艺术创作提供的无限空间。 超现实主义摄影的造型手段日益丰富,从选择特殊视角、能产生夸张变形视像的镜头、多次曝光的技术手法到叠加、剪贴、拼放的多种暗房制作工艺以及photoshop等电脑软件技术应用,超现实主义可以尽情的将这些技术运用于实际的创作过程中。 超现实主义摄影作品并不是摄影师对真实现实的刻录。作品中的每一个事物都是一种视觉信息符号的载体,他们散播着神奇的能量,有些欢快愉悦、有些悲苍凄凉、有些隐喻含糊、有些怪诞病态。抽象复杂的情绪表达甚至使带有不同情绪的人观看同一副影像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摄影师对世间万物都充满好奇,并对其进行纷繁复杂的情感定义,并将这些丰富的情感融入到自己的创作当中,使得超现实主义摄影的作品在技法、材料、思想、表现形式等都显示出多元化的情况。 利用特殊镜头进行创作是超现实摄影师常用的手法。广角镜头、超广角镜头以及鱼目镜头产生的影像畸变效果给超现实摄影师创作拍摄提供了便利。英国摄影家比尔·布兰特在1962年出版了《裸体的透视》,并以此作为自己摄影生涯的结束。他将超现实主义观念融入到人体摄影中,他利用广角镜头能使所拍摄的物体产生畸变的特点探索抽象人体的艺术表现。强烈的形体畸变使人体产生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一方面,这些充满着生命力的变形的人体,阐释着工业时代冰冷的机械化和社会传统礼教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另一方面,布兰特将扭曲的人体从社会对自然化人体的定义、身份、时间地点的认定中抽离出来,形成一种符号式人体的抽象概念,从而为释放自己艺术情感提供载体。 一些摄影师对底片进行大胆的修饰。他们反对传统唯美摄影中优美、细致的影响,通过对底片进行矫饰曝光、增感显影、中途曝光、冰裂绸状纹效果、刮饰底片等方法,是影像往往呈现出粗糙、粗颗粒、高反差的效果。这类作品更注重情感的传递,而非对现实的写实描述。这种超现实主义摄影创作形式以20年代的摄影师是门雷(Man Ray)为起点。比尔·布兰特在肖像和人体摄影方面也常用这种方法以粗颗粒和短调的反差达到超现实的效果。门雷常将中途曝光技术运用在肖像和人体摄影创作当中,感光材料经过长时间曝光,会导致正常影调层次发生反转,经过这种处理的人像作品在外形轮廓上会产生柔和的黑色轮廓线,甚至会出现一部分身体发生反转而另一部分正常显影的情况,这种迷离奇幻和超现实之感似乎透视着被摄者灵魂深处的阴暗鬼魅。中途曝光的技法技术难度较高需要长时间的实验才能出现 想要追求的效果,而冰裂绸状纹效果似乎正是由于摄影师冲洗时温差3℃以上,技术出现失 误才产生的。底片药膜面产生的冰裂状网纹使影调部分细节受损,影像无法完整连续的显现。门雷却利用了这种技术特性拍摄肖像,让不规则的网状断裂与神情忧伤的妇人肖像交融在一起,伤逝悲情之感跃然纸上。超现实主义摄影师为表现极端情感,往往采取刮伤底片等手法。托马斯·巴罗(Thomas Barrow)在1974年至1976年间利用刮饰底片的方法完成题为《注销》的系列摄影创作。每一幅细节丰富的常规风景底片上,都有用利器划出对角的“x”并且占满整个画面,这种极端的做法是对理性世界常规美学的背弃与挑战,“x”是“错误”的符号化,刮痕的粗糙与停顿是摄影师反抗情绪的爆发。当代的超现实主义摄影师更加喜欢选

现实主义戏剧

现实主义戏剧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现实主义和有现实主义倾向的戏剧相当强大。这是一个强调客观地、精确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流派。 欧洲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纳粹法西斯的主战场,物质和精神两方面都遭到巨大损伤。纳粹投降后,首先出现一批反映战时生活的戏剧,代表有德国的魏森博恩的《地下工作者》。魏森博恩是反法西斯地下抵抗组织的成员,1945年从盖世太保的监狱中出来,就创作了这个剧本,以现实主义的画面,再现了当年斗争的生活。1946年上演后,获得好评。挪威的韦萨斯(1897—1970)的《晨风》等,也是这类题材的作品。60年代审判纳粹战犯,公布了许多鲜为人知的事实和材料,引起剧作家的极大的兴趣,德国还因此掀起了“纪实戏剧”的热潮。霍赫胡特的《代理人》(1963),揭露罗马教皇庇护四世纵容法西斯屠杀犹太人的罪恶。吉普哈特的《奥木海默案件》(1964),就是用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公布的审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的300页记录,采用审判戏的手法写成的。作品表现了自然科学家不愿让自己的发明替法西斯服务的主题。与此同时出现了“政治戏剧”,如英国阿登(1930—)的《阿姆斯特朗的最后告别》(1964)。以批判的笔法反映社会问题的戏剧,如意大利贝蒂的作品。西班牙佩曼(1898—)、特纳(1897—)的一些戏剧,对社会的弊端、官僚机构的腐败,都作了一些揭露和批判。现实主义倾向的戏剧在70年代有了新的发展,具体表现为从60年代起公开的社会批判的倾向转向了内向的自省,这在德国的戏剧中表现得更为充分。自60年代以来掀起的“小剧场活动”中的不少作品,现实主义的倾向也是明显的。现实主义戏剧的人物还有法国的阿努伊(1910—1987)、萨拉克鲁(1899—),意大利的维维亚尼(1888—1950),西班牙的穆尼斯(1927—)和奥尔莫(1923—)等人。 欧洲现实主义戏剧果实最多的应推前苏联和波兰、捷克等东欧各国。在30年代,苏联就确立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戏剧方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表现战时生活的有索夫罗诺夫的《某城纪事》(1947)。柯涅楚克的《马卡尔·杜勃拉瓦》(1948)。50年代中期批判个人崇拜,呼唤恢复人格尊严的有,史泰因的《专案审查》(1954)、阿尔布佐夫的《伊尔库茨克的故事》(1959)。60年代探索当代人道德风尚的有万比洛夫的《六月的离别》(1965)、罗辛的《瓦连金和瓦连金娜》(1971)。反映农村经济改革的有柯布杜林的《第十三任农场主席》,表现科技革命的有德沃列茨基的《外来人》(1972)、鲍卡廖夫的《炼钢的工人们》(1973)、盖尔曼的《一次党委会的记录》(1975)等。 波兰的克普奇科夫斯基的《自由的第一天》(1957)、捷克赫鲁宾的《八月的星期天》、匈牙利的多波兹的《春天来了》(1968)等等。人数众多,作品丰富,详细列出来,能成一本不薄的目录。

超现实主义摄影的视觉探析.

河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超现实主义摄影的视觉探析 姓名:杨晓楠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美术学 指导教师:薛兴广 2011-05 摘要 本课题在视觉文化的背景下从超现实主义艺术产生的根源入手,全面深入研究超现实主义摄影图像的技术方法、形式表现以及主观情感,并以此作出理论根据,对摄影语言和情感表达重新整理。在详实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努力探讨超现实主义摄影艺术的影像特征,发现超现实主义摄影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形式,不仅体现出对传统视觉教养、审美理论的叛离,更展现出人们对未来艺术和文化意识形态发展的期望,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讨。并以此对超现实主义摄影的现实影响作出判断,为摄影视觉艺术的发展提供新的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超现实主义,摄影艺术,视觉形式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visual culture, this project starts from the origin of super-realistic art and makes an overall and thorough study of the technique and methods, form and expression, and the subjective emotions of super-realistic photographic images, and with these as theory basis reorganizes the photographic language and emotional

expressions. With full and accurate documents and materials, the project tries to discuss and based on the plentiful documents, this paper will try to explore the image features of surrealist photographic art. As a visual modality of art, surrealist photograph embodies the revolt against the traditional visual literacy and aesthetic theory; it also presents the hopes for artistic and cultural ideology in the future and the exploration for the life significance.And study the image characteristics of super-realistic photography art, and then to judge the realistic impacts on super-realistic photography, which contribut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photographic visual arts. KEY WORDS: super-realism, photographic art, visual form 关于学位论文独创声明和学术诚信承诺 本人向河南大学提出硕士学位申请。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据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说明、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括其他人为获得任何教育、科研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事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在此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不存在舞弊作伪行为,文责自负。 学位申请人(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201 年月日 关于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经河南大学审核批准授予硕士学位。作为学位论文的作者,本人完全了解并同意河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要求,即河南大学有权向国家图书馆、科研信息机构、数据收集机构和本校图书馆等提供学位论文(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以供公众检索、查阅。本人授权河南大学出于宣扬、展览学校学术发展和进行学术

(范)论超现实主义风格及对现代时装设计的影响

论超现实主义风格及对现代时装设计的影响 产生于上世纪20年代的超现实主义时装风格虽然距今已近90年,但其设计内涵、风格特征依然影响着当今时装设计师及其作品,世纪前后在许多时装设计中可以发现超现实主义的影子,在08年春夏时装T台上超现实主义风格更是大行其道,因此探究超现实主义风格的来龙去脉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试图就超现实主义风格产生背景、款式风格、流行演变作深入分析,理清其创作特点和手法,启迪今后设计思路。 超现实主义风格产生背景 超现实主义发源于20世纪初期,由达达主义衍生而出,20至30年代盛行于欧洲。在理论上,超现实主义艺术运动的发起者是两位法国作家,布列顿和阿波利奈尔。超现实一词是诗人阿波利奈尔首用的。原是哲学上的术语,最初称为“超自然主义”,后来才用于绘画上。1900年奥地利精神病理家弗洛伊德发表著名的论著《梦的解析》,拓展了人类思维意识领域。受弗洛伊德理论影响,众多文学家艺术家开始探讨无意识绘画,创作神秘诗歌,展现梦中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法国兴起了在文艺及其他文化领域里对资本主义传统文化思想的反叛运动,1917年阿波利奈儿发表了自传体小说《断头诗人》,1924年布列东在巴黎两次发表了《超现实主义宣言》,其影响波及欧洲其他国家的不同领域,至此超现实主义运动全面展开。 超现实主义理论 超现实主义是基于现实主义而产生的。在文学艺术范畴,现实主义是对生活的表现和反映,其特征是真实、客观的再现。而超现实主义则与此相反,其基础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下意识心理学理论,弗洛伊德的学说认为;人们的真正思想和真正面目是隐藏在潜意识及梦里的,要真正了解一个人,就必须先了解他的梦。超现实主义核心是脱离现实世界,回到原始状态,

20世纪文学流派(超现实主义、荒诞派戏剧、未来主义)

试析20世纪现代文学流派 ——超现实主义、荒诞派戏剧、未来主义 超现实主义是20世纪20年代兴起于法国的现代资产阶级文艺思潮,是在文艺及其他文化领域里对资本主义传统文化思想的反叛运动,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法国出现的一个文学艺术流派,其影响波及欧美其他国家,它的出现,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资产阶级青年一代对现实的恐惧心理和狂乱不安的精神状态。 它从达达主义发展而来的,超现实主义者自称他们进行的是一场“精神革命”。运动是由一群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国青年发起的,他们目睹战争的荒谬与破坏,对以理性为核心的传统的理想、文化、道德产生怀疑,旧的信念失去了魅力,需要有一种新的理想来代替,超现实主义就是他们在探索道路上的尝试。 内容不仅限于文学,也涉及绘画、音乐等艺术领域,它提出了创作源泉、创作方法、创作目的等问题,以及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人们的生存条件等社会问题,但极端强调人的内在意识的重要性,言论既有不满现实的一面,又深深打上了虚无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烙印。 超现实主义的文学作用甚多。其中布洛东的小说《可溶解的鱼》1924)和《娜嘉》(1928)是超实现主义的代表作,另外,1921年,布洛东和苏波合著的《磁场》,是超现实主义第一部实验性的作品,首次提出了无意识书写和自动的写作的问题。 荒诞派戏剧是在超现实主义文学影响下,在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的反传统戏剧流派。1961 年,英国评论家马丁·艾思林在《荒诞派戏剧》一书中,正式将其命名为“荒诞派戏剧” 。1970年,另一代表尤奈斯库入选法兰西学士院,标志荒诞派戏剧正式跃入资产阶级正统文学行列。50 年代和60 年代初是荒诞派戏剧的鼎盛时期,60 年代中期后荒诞派戏剧便开始走向衰落. 它在艺术上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反对戏剧传统,摒弃结构、语言、情节上的逻辑性、连贯性;②通常用象征、暗喻的方法表达主题;③用轻松的喜剧形式来表达严肃的悲剧主题。 荒诞派戏剧最主要的代表作家及作品是尤金·尤奈斯库的《秃头歌女》和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其中尤金·尤奈斯库是荒诞派戏剧的创始人,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荒诞派戏剧中最典型的一篇。 荒诞派戏剧作品呈现在舞台上的形象是光怪陆离、荒诞不经的。它们开始出现时受到批评界的冷遇,后来逐渐获得社会承认,并被世界上不少的国家竞相上演。在法国戏剧影响下,其他国家亦相继出现一些从事这种新戏剧创作的剧作家。 未来主义文学是20世纪初期兴起于意大利的一个文学流派,是未来主义艺术在文学领的体现。1909年2月,马里内蒂在《费加罗报》上发表了《未来主义的创立和宣言》一文,标志着未来主义文学的诞生,1911年至1915年广泛流行于意大利,至1916年9月,未来主义理念在意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