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现实主义流派及其风格
- 格式:pptx
- 大小:508.57 KB
- 文档页数:18
超现实主义主要代表作及其风格特点-雕塑论文-美术论文-艺术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众所周知,超现实主义作为一个文学流派,实际存在的时间并不很长,但在艺术领域,其作为一个重要的美学艺术流派,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超现实主义的核心观点是现实世界,重塑原始,否认理性作用,对人类的下意识活动和无意识活动进行深度挖掘。
一、超现实主义的发展进程及主要代表作品。
1.准备时期。
在1919年至1924年出现了早期的超现实主义,又称达达主义。
在文学作品方面,1921年布勒东和苏波合着的《磁场》成为超现实主义第一部实验性的作品,其首次提出了无意识书写的概念。
1924年,布勒东发表的小说《可溶解的鱼》也为早期超现实主义的典型代表作品。
在绘画方面,1919年杜尚的《L.H.O.O.Q》是对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进行想象的再创作。
2.发展时期。
在1924年至1929年期间,超现实主义涌现出一批有理论基础、有发展方向且较为成功的艺术作品。
其中,1924年布勒东发表第一篇《超现实主义宣言》,引领了声势浩大的超现实主义潮流。
1926年,艾吕雅撰写的诗集《生活的》和《痛苦的都会》是超现实主义优秀的代表作。
3.鼎盛时期。
在1929年至1941年期间,人们对超现实主义的认知和超现实主义的作品数量均处于鼎盛时期。
1929年12月布勒东撰写的《超现实主义第二宣言》确定了超现实主义的行为准则,即绝对的反抗、彻底的不顺从和突破规章制度。
在1936年和1947年两个重要的时间点,阿尔普、克利和毕加索等人在巴黎和伦敦举办了超现实主义画展,广为宣传超现实主义思想。
4.战后时期。
1946年至1969年是超现实主义思想缓慢发展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很多艺术家的风格经历了从超现实主义到对人的深层次研究的转变,如战后超现实主义代表雕塑家阿尔伯托贾科梅蒂的作品《狗》《行走的人》。
二、超现实主义作品的主要风格特点。
超现实主义的作品数量众多,但其中心思想都为体现超现实与展现形式各样的生命和故事。
超现实主义文学名词解释
超现实主义文学是一种文学流派,起源于20世纪初的欧洲。
它强调超越现实世界的限制,追求超越理性思维和逻辑的创作方式。
超现实主义文学的作品通常包含离奇、梦幻、荒诞、幻觉和超自然元素,以及对意识流、非线性叙事和随机性的运用。
超现实主义文学的目标是揭示潜意识和梦境的力量,探索人类心灵的深处,并挑战传统的艺术和文学观念。
它试图打破现实与幻想之间的界限,以及常规的逻辑和常识。
超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常常以非传统的方式呈现,包括意象丰富、语言游戏、破碎的句法和非线性的结构。
超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包括安德烈·布勒顿、路易斯·阿拉贡、保罗·艾吕亚尔和雷内·克雷。
他们的作品探索了梦境、欲望、无意识和心理分析等主题,对后来的文学、艺术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超现实主义文学也对后来的后现代主义和魔幻现实主义等文学流派产生了影响。
新艺术风格流派与介绍引言: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艺术风格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本文将介绍几种新的艺术风格流派,包括波普艺术、超现实主义、抽象表现主义和后现代艺术。
一、波普艺术波普艺术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是一种以大众文化为题材的艺术形式。
波普艺术家们通过运用明亮鲜艳的色彩、平面化的形式和大胆的图案,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消费主义和媒体文化。
代表性的波普艺术家有安迪·沃霍尔和罗伊·利希滕斯坦等。
他们的作品中常常出现流行偶像、商品包装、广告标志等元素,以夸张和夸大的方式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二、超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艺术风格,强调潜意识和梦境的表达。
超现实主义的艺术家们试图通过描绘非理性和梦幻般的场景,探索人类思想和情感的深层次。
代表性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家有萨尔瓦多·达利和雷内·马格利特等。
他们的作品中常常出现奇幻的形象、错觉和幻想的场景,通过独特的视觉效果引发观众的思考和联想。
三、抽象表现主义抽象表现主义是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艺术风格,强调艺术家个体的情感和创造力。
抽象表现主义的艺术家们通过大胆的笔触、抽象的形式和丰富的色彩,表达内心情感和精神状态。
代表性的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有杰克逊·波洛克和威廉·德·库宁等。
他们的作品中常常充满了动态的线条和丰富的层次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体验。
四、后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是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一种艺术风格,强调对现代化和传统观念的批判和反思。
后现代艺术家们试图打破传统艺术的边界和约束,通过多种媒介和形式进行创作。
代表性的后现代艺术家有安迪·戴维斯和达米安·赫斯特等。
他们的作品中常常融合了不同的艺术形式和元素,运用多样的手法和技巧,传达出复杂的思想和意义。
结论:新艺术风格流派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丰富了艺术领域的表现形式,也反映了社会和文化的变迁。
超现实主义画派是1924年产生于法国。
由法国作家Andre Breton (布列顿)发起。
在巴黎先后发表两次《超现实主义宣言》,形成了超现实主义画派。
认为“下意识的领域”,如梦境、幻觉、本能等是创作的源泉,主张从潜意识的思想实际中求得“超现实”。
作品主要描写潜意识领域的矛盾现象,把生与死、过去与未来、真实与幻觉统一起来,具有恐怖、离奇、怪诞的特点。
代表人物有米罗,恩斯特,代表作《被夜莺吓着了的两个孩子》。
超现实主义的种类:1、自然主义的超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全力追求的正是这种梦幻效果。
他们的美学信条是布雷东在《第一次超现实主义宣言》中所提出的,“不可思议的东西总是美的,一切不可思议的东西都是美的,只有不可思议的东西才是美的。
”“美可能使人震惊,也可能不使人震惊。
”这样,达利带来的那种荒诞不经的梦的世界确乎十分地美——挂在树上的软表、被肢解了的躯体、可怕背景上的骷髅骨架,等等。
那种通过可以识别的变形形象营造出的梦魇般的场景,看起来既精细逼真,又遥远陌生。
这种风格被称为自然主义的超现实主义,其代表画家除达利外,还有马格利特等人。
2、超现实主义的另一种风格被称为有机的超现实主义,以米罗为代表,追求幻想的、与生命力相关的抽象画面。
霍安·米罗生于西班牙艺人家庭,受其家庭影响,米罗选择了艺术道路,并在世界画坛上,成为超现实主义领袖人物,他的名望仅次于毕加索。
米罗的超常感受力使他能用象征手法传达信息,用极自然的艺术语言、超越时空的方式与观众交流。
他形象地表达了人类最强烈的感情:热爱、仇恨、信任和恐惧。
在他一生的创作题材中,夜空中的星星成了变幻无穷的永恒的符号,有人称他为“星星王子”。
他的空想世界也非常的生动,他对有机物和野兽,甚至那无生命的物体,都有一种莫名的热情。
他的作品充满幻想的幽默,从真实到幻想变形,于是又有人把他的画称为梦幻绘画。
他一生90个春秋,一直以严谨的洁身自好态度来对待生活。
他在画上流露出的稚气,差不多与婴儿无疑。
了解艺术风格印象派立体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印象派、立体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是艺术史上非常重要的三种艺术风格。
它们分别代表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不同艺术思潮和创作方法。
本文将为您介绍这三种艺术风格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一、印象派印象派是19世纪末法国艺术家们的创作流派,主要特点是强调光线和色彩的变化。
印象派作品追求捕捉瞬间的光影效果,强调观察者的主观感受。
印象派作品通常以明亮的颜色、快速的笔触和模糊的轮廓来展现。
其中著名的印象派画家包括莫奈、雷诺阿、德加等。
例如,莫奈的《睡莲》系列作品是印象派的代表之一,通过颜色和笔触的运用,表现了自然界中荷花的神秘和变幻。
二、立体主义立体主义是20世纪初期在欧洲兴起的一种艺术风格,它强调物体的多个视角,并将其分解为几何形状,以体现立体感。
立体主义作品具有抽象化的倾向,常常将物体拆解、重组,使观众能够从多个角度感知作品。
立体主义的代表画家有毕加索、勒·柯布西耶等。
毕加索的《听音者》是立体主义的经典作品,通过多重视角和几何形状的组合,将音乐家的形象呈现出来,表达了对艺术形式的探索和创新。
三、超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是20世纪上半叶的一种重要艺术流派,它试图超越现实世界的限制,追求超乎意识的创作。
超现实主义作品常常涉及梦境、幻觉和不可思议的图像,通过展示非理性的情感和想象力,挑战传统艺术规范。
超现实主义的代表画家有达利、马格利特等。
例如,达利的《记忆的永恒》以变形的钟表和融化的时钟为主题,展现出时间和思维的错乱,具有强烈的超现实主义风格。
总结印象派、立体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是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三种艺术风格。
印象派强调光影和色彩的变化,立体主义追求多角度和几何形状的表现,超现实主义试图超越现实界限,追求超乎意识的创作。
通过了解这些艺术风格的特点和代表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不同的艺术形式。
各种主义之超现实主义一、超现实主义是在法国开始的艺术潮流,源于达达主义,于1920年至1930年间盛行于欧洲文学及艺术界中。
其理论背景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帕格森的直觉主义。
超现实主义画家强调梦幻与现实的统一才是绝对的真实,因此,力图把生与死,梦境与现实统一起来,具有神秘、恐怖、怪诞等特点。
《记忆的永恒》,达利作,1931年,布上油画,24×33厘米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藏《由飞舞的蜜蜂引起的梦》达利作1944年布上油画,51×44厘米,私人收藏《错误的镜子》,雷尼·马格里特作1928年,布上油画,54×81厘米,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藏《熟睡的维纳斯》,保尔·德尔沃作1944年173×199厘米现藏伦敦泰特画廊《L.H.O.O.Q.》马塞尔·杜尚作1919年19×12.7厘米,玛丽·西斯勒夫人《被夜莺吓着了的两个孩子》恩斯特作1924年板、木制构造物的拼贴、油彩46× 33厘米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藏《集体发明物》马格利特作1934年73.5× 116cm 布面油画私人收藏二、超现实主义的诞生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时,整个欧洲,经济萧条、世态炎凉,人民生活困苦,整个社会弥漫着强烈的厌世、悲观的情绪。
此种形势之下,人们(艺术家们)开始否定一切,开始逃避现实,追求不存在的梦幻,以脱离现实的悲哀与残酷。
弗洛伊德以梦的解释开创了精神分析的新时代。
处在兵荒马乱动荡不安的社会局势下的人们,开始对旧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失去兴趣并最终与之分裂。
不少艺术家将自己的兴趣转向了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说,他们把毫不相干的东西凑在一起,热衷于没有任何逻辑联系和理性约束的表现手法,以求脱离现实的残酷与悲哀。
弗洛伊德精神层次理论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意识,下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意识(conscious)·前意识(preconscious)(下意识)·潜意识(unconscious)(无意识)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三、超现实主义的种类1.自然主义的超现实主义代表画家:马格利特等。
超现实主义名词解释超现实主义是一种绘画、文学和艺术流派,兴起于20世纪初的欧洲。
它强调艺术家超越现实世界的局限,通过表现梦境、幻想、幻觉和超自然现象等非理性元素,以创造一个独特的、超越现实的世界。
以下是更详细的超现实主义的解释:1. 范围:超现实主义广泛应用于绘画、文学、电影、戏剧、音乐和摄影等艺术领域。
它主张超越现实世界,创造出一个超凡脱俗、令人费解的视觉或感知体验。
2. 自由联想:超现实主义艺术家通过启发和发展自由联想的能力,探索潜意识下的冲突、欲望和妄想。
他们常常使用梦境、幻觉和自由联想等技巧,以此来追求心灵深处隐藏的真实性。
3. 矛盾与冲突:超现实主义强调矛盾和冲突的存在。
艺术家试图通过将矛盾的事物融合在一起,创造出独特、令人印象深刻和违反常理的艺术作品。
4. 描绘非理性:超现实主义作品表现了超越理性的非理性元素。
艺术家使用奇特的视觉形象、夸张的形式和不连贯的场景,来探索和表达心灵的许多层面。
5. 自由表达:超现实主义强调自由表达的重要性。
艺术家不受传统的约束,可以自由地表达他们的想法、感受和幻想。
这种艺术风格鼓励艺术家从个人经验、内心冲突和潜在欲望中发掘创造性。
6. 突破现实:超现实主义艺术家试图突破现实世界的局限,揭示和解构宇宙的真实面貌。
他们追求对于生活和存在的超越性认识,旨在揭示理性思维无法捕捉到的更深的真理。
7. 感性的触动:超现实主义通过创造性的、令人难以置信的图像和场景,试图触动人们的情感和潜意识。
这些作品常常唤起人们的恐惧、幻想和对未知的好奇。
总之,超现实主义追求创造和探索超越现实世界的艺术作品。
它以非理性、矛盾和冲突为手段,表现了艺术家对于人类内心世界和宇宙真理的追问和探求。
通过引发观者的情感和联想,超现实主义作品改变了我们对于现实的认知和理解。
现代艺术的流派与代表作知识点现代艺术是指20世纪以来兴起的一系列艺术流派,涵盖了绘画、雕塑、摄影、装置艺术等多个领域。
这些流派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观念内涵而广受关注和争议。
下面将介绍几个现代艺术的流派,并列举各自的代表作品。
1. 表现主义艺术流派:表现主义艺术流派强调通过艺术创作表达内心的情感和精神状态。
其作品常常具有夸张的形式和扭曲的形象,以此传达作者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和批判。
其中,德国表现主义风格的代表作品有恩斯特·卡尔克曼的《死亡与生命》、埃米尔·尼奥尔的《夜》等。
2. 超现实主义艺术流派:超现实主义艺术流派试图打破传统的逻辑和现实观念,追求超越现实的境地。
其作品常常以梦幻、异想的方式出现,并表达对潜意识和意识流的探索。
著名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包括达利、马格利特等。
他们的代表作品有萨尔瓦多·达利的《记忆的永恒》、勒内·马格利特的《课税》等。
3. 极简主义艺术流派:极简主义艺术流派以简洁的形式、纯净的材料和简明的构图表现艺术作品。
它强调简化和去除多余的元素,追求作品的本质和精神内涵。
代表作家包括唐纳·朗、罗伯特·莫里斯、达米安·赫斯特等。
他们的代表作品有唐纳·朗的《钢和锌打铰链》、罗伯特·莫里斯的《一颗方糖》等。
4.后现代主义艺术流派:后现代主义艺术流派拒绝传统的艺术观念和表达方式,注重反思和审视艺术本身的特性和社会背景。
其作品常常具有多样化的形式和风格,探索多元文化和身份认同。
代表艺术家包括卡拉瓦约、嘉辛顿·墨菲等。
他们的代表作品有托尼·卡拉瓦约的《外科手术》、嘉辛顿·墨菲的《无题》等。
以上仅为现代艺术的几个流派和代表作品的简要介绍,现代艺术的流派和作品丰富多样,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理念。
通过这些艺术作品,人们可以看到现代艺术对社会、文化和个体的思考和反思,也可以从中感受到艺术家与时代的对话。
20世纪现代美术中的超现实主义一、超现实主义的产生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达达主义的逐渐解体,而在此基础上代之而起的是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的创始人是医生兼作家布雷敦。
1924年,第一个《超现实主义宣言》发表,并正式被用作此流派的名称。
超现实主义的产生,有其特有的社会根源,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处在兵荒马乱动荡不安的社会局势下的人们,开始对旧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失去兴趣并最终与之分裂。
他们把毫不相干的东西凑在一起,热衷于没有任何逻辑联系和理性约束的表现手法以求脱离现实的残酷与悲哀。
二、超现实主义的主要派别及它们的审美特征超现实主义在理论上主要依据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说,试图把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和梦的经验相糅合,以达到一种绝对的超现实境界,促使艺术家用不同的手法表现原始的冲动,提倡在艺术中满足人的潜意识的不足。
超现实主义自产生之日便分为两派并进:一派是以达利、马格利特、德尔沃等为代表的超现实主义,主要是以绘画来表现梦境和重组梦境,形成富有魅力的荒诞世界。
另一派则是以米罗、马宋、马塔为代表的绝对超现实主义,主张不受意识的控制,完全由偶然机遇和无意识行为占主导地位,彻底打开潜意识的大门,摆脱理性对人性的压抑,展现非同凡响的世界。
三、超现实主义的代表画家及主要作品达利是超现实主义最著名的代表画家之一。
他的创作可分三个时期:1927年以前为早期阶段,代表作品有《卡达克期的里亚那河景象》;1927~1945年为第二阶段,代表作品有《记忆的永恒》、《内战的预感》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进入第三阶段,创作了《比基尼的三个斯芬克斯》、《最后的晚餐》、《米开朗基罗的奴隶》等用梦幻场景来表现宗教和历史故事的绘画。
达利是一位具有天才和丰富想象力的画家,对超现实主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其中《内战的预感》表现了被肢解的人体,一个怪异的人形,用独臂捏着踩在他身上的女人的乳房,这两个相互蹂躏的怪物充斥着画面,形象恐怖,造成人们心理上的恐惧感。
现代文学诗歌流派现代文学诗歌流派是指20世纪以来出现的一系列具有独特风格和理念的诗歌创作方式。
这些流派在形式、主题和风格上都有所不同,反映了当代社会和文化的变革。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现代文学诗歌流派的介绍:1.象征主义:象征主义流派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兴起,强调通过象征、意象和隐喻来表达人类内心的情感和哲学思考。
象征主义的诗人追求超越现实世界,探索灵魂和精神的境界。
著名的象征主义诗人包括保罗·魏伊尔、斯蒂芬·马拉梅、亚瑟·隆斯代尔等。
2.表现主义:表现主义流派兴起于20世纪初,强调通过激烈的表现手法来揭示人性的黑暗面和社会的不公正。
表现主义诗歌常常充满暴力、痛苦和悲伤的情感,对现实世界抱有强烈的反抗态度。
代表性的表现主义诗人包括乔治·特雷尔、莱昂·戈斯塔夫斯基、弗朗茨·狄弗克等。
3.超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流派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强调超越现实世界的意识形态和创作方式。
超现实主义诗歌以梦境、幻想、自由联想和意识流为特征,追求解放意识和解构现实。
这一流派的代表人物包括安德烈·布勒顿、保尔·艾吕亚尔、罗伯特·德斯诺等。
4.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流派是二十世纪末兴起的一种反叙事和反传统的诗歌创作方式。
后现代主义诗歌拒绝固定的意义和结构,试图打破线性叙事和规范化的语言。
这种流派常常运用碎片化、多重叙事、语言游戏和文化批判等手法。
著名的后现代主义诗人有塞缪尔·贝克特、J·H·普里查德、查尔斯·伯恩斯坦等。
以上所述只是现代文学诗歌流派中的一小部分,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创作原则,丰富了当代诗歌的多样性。
这些流派的出现不仅丰富了诗歌创作的表现形式,也反映了当代文学对现实、人性和语言的不同探索。
现代文学的超现实主义特征与发展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文学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其中一种比较特殊的文学流派就是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因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内涵而备受关注,并在现代文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超现实主义的概念入手,探讨它的发展历程以及在当代文学中的特征和作用。
一、超现实主义的概念和发展历程超现实主义起源于20世纪初期,是一种反对现实主义的艺术流派。
它强调人类感应和感性的本质,试图超越理性思考,发掘潜意识,探寻超现实的存在。
超现实主义者认为,只有对许多被社会压抑的情感和欲望进行解放,才能使人类心灵得到解放,并开创一种新的审美观念。
超现实主义早期代表人物是法国诗人安德烈·布莱顿和保罗·艾吕雅。
他们的诗歌充满了超现实主义的思想,形式和内容都具有独特的表现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超现实主义逐渐扩展到绘画、雕塑、戏剧等各个领域,并在欧洲乃至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现代文学的超现实主义特征超现实主义在现代文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破除常规逻辑超现实主义倡导通过破除常规逻辑,揭示超现实的存在。
在文学创作中,它常常采用异想天开的想象和荒诞的逻辑,以达到超越现实的效果。
比如,荷兰作家哈里·穆尔维克的小说《虚构万花筒》就通过荒诞的情节和唯美的语言表达,描绘出了一幅超现实的图景。
2. 探求潜意识超现实主义强调潜意识的探索,认为文学应该展现人类感性和直觉的本质。
在文学作品中,超现实主义者常常采用片段式的表现手法,通过意识流或无人称的叙述方式,来呈现人类内心深处的情感、欲望以及思考过程。
美国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小说《尤利西斯》就是一部经典的意识流小说,通过虚实交错的叙述方式,展现了人类内心的种种情感。
3. 艺术表达的自由超现实主义主张艺术表达的自由,认为艺术应该超越社会常规的限制,展现思想和情感的多样性。
在文学创作中,超现实主义者通常采用自由联想的方式,以达到意象和形式的自由化。
美术学欣赏不同艺术流派的特点和风格导言:美术学是一门研究艺术的学科,它探索并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与形式。
在这门学科中,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各个时期的艺术作品,还能深入了解不同的艺术流派所具有的独特特点和风格。
本文将以美术学的视角,探讨不同艺术流派的特点和风格。
一、古典主义流派古典主义流派兴起于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时期,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作品的创作手法和主题选择上。
在古典主义美术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规整的构图和对称的布局,这是由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影响。
此外,古典主义作品通常以神话、神话人物和历史事件作为题材,追求真理、理性和秩序。
二、印象派流派印象派流派兴起于19世纪末的法国,它的主要特点是追求对感觉和视觉印象的直接表达。
印象派艺术家在创作中注重捕捉瞬间的光影变化和色彩的反射。
他们采用明亮的色彩和快速的笔触,使作品呈现出一种模糊而自由的感觉。
印象派作品多以风景、人物日常生活为题材,追求创作出现场的即时感和真实感。
三、表现主义流派表现主义流派兴起于20世纪初的德国,它强调艺术家对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的表达。
表现主义作品通常以夸张的形象、扭曲的构图和狂热的笔触来传达主观感受和情感冲突。
表现主义作品常以人物形象为主题,通过颜色、线条和形状的夸张表现,使观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艺术家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四、立体主义流派立体主义流派兴起于20世纪初的法国,它强调对事物立体形态的描绘和再现。
立体主义作品通常以几何形状和抽象化的手法来表现物体的形态和结构。
在这些作品中,多边形和立体结构取代了传统的透视和光影处理,使观者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和理解作品所描绘的事物。
五、超现实主义流派超现实主义流派兴起于20世纪初的欧洲,它试图通过对潜意识和梦境的描绘来超越现实世界。
超现实主义作品通常以幻想、模糊和不可思议的形象为特点,通过意识流式的手法和错觉效果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想象。
超现实主义作品常常具有超越时间与空间的特征,给人以超越现实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