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病理专业

临床病理专业

临床病理专业
临床病理专业

临床病理专业

病理住院医师培训目标是培养符合国家标准的能独立进行常规临床病理诊断,对少见病或疑难病症具备初步认识和分析鉴别能力,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外语能力的执业病理医师。病理科住院医师培养期为3年。第1年以培训病理技术的基本操作和病理诊断的基本技能为主,第2第3年以系统病理学和细胞病理学培训为主,并参与教学、科研和论文写作。通过培养后考试合格者方可再进入病理科亚专业的培养。

第一阶段培训(第一年)

一.培训目的

了解:病理诊断及尸检的目的和相关法令,病理诊断工作流程。

掌握:病理基本技术,肉眼标本检查和各种器官的取材规范,组织学观察方法,部分常见病的病理诊断,冷冻切片技术和手术中快速病理诊断基础。

二.培训方法

(一)由科室住院医师培训管理小组统一安排,实行导师带教制。

(二)在病理科各技术部门轮转,学习基础理论,进行实践操作,培训基本技能;到病理诊断有关部门学习和操作。

三.培训内容与要求

(一)时间安排

病理切片室及尸解室 1个月

免疫病理室及特殊染色 1个月

分子病理室 1个月

电镜室 1个月

普外科轮转 1个月

妇产科轮转 1个月

放射科轮转 1个月

超声科轮转 1个月

外检取材室和诊断室 4个月

(二)学习要求

1.病理技术学习要求:

(1)病理操作技能

●了解各种不同组织的固定方法

●了解甲醛固定液、酒精固定液、戊二醛固定液、脱钙固定液配制方法。

●了解标本及切片处理程序及原理。

●了解脱水机、包埋机及切片机基本使用方法。

●掌握组织包埋、切片方法,制作≧200个蜡块和切片。

●掌握常规苏木素、伊红染色原理及染色方法,染色≧500张切片

●掌握冰冻切片的原理及基本操作技巧,制作切片和染色≧100张。

(2)电镜技术要求

●了解电子显微镜的原理、构造、操作、保养

●掌握玻璃切片刀的制作方法及技巧,≧10个。

●掌握选取及固定电镜标本的正确方法,≧10例。

●了解正常组织及细胞在电镜下的形态

●了解电镜在生物医学及病理诊断中的适用范围

(3)特殊染色及免疫组化室

●了解特殊染色原理及使用目的。

●掌握部分特殊染色技术,≧10种。

●掌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原理及使用场合和目的。

●掌握免疫组染色技术及基本液体配制,≧50种抗体,500张切片。

●了解免疫组化所造成的人为变化和特异性控制。

(4)分子病理室

●了解PCR及原位杂交技术原理。

●了解PCR及原位杂交技术在病理诊断中适用范围。

●掌握PCR及原位杂交操作技术,≧6种检测项目。

2.轮转学科要求

(1) 普外科

对外科临床内容初步了解。了解甲状腺,乳腺,胃肠道,肝胆胰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初步掌握外科常用有关影像学检查的观察技能(超声、CT、MRI、x线检查等);了解外科处理病人的基本原则。掌握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相关的基础理论,并能与病理工作中标本的处理、检查和取材分析相结合;同时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和科学的临床思维能力,为独立正确地完成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工作奠定基础。

(2)妇产科

了解宫颈和子宫内膜常见疾病,子宫、卵巢和滋养叶细胞常见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基础;诊断程序及治疗原则。学习妇产科解剖及相关组织学和临床相关胚胎学。掌握妇产科相关的基础理论,并能与病理诊断相结合。同时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和科学的临床思维能力,为独立正确地完成常见妇产科疾病的诊断及胎儿尸检等工作奠定基础。

(3)放射科

了解放射诊断学的基础理论,掌握X线,CT和MRI在中枢神经系统,胸腹腔器官和骨骼系统的诊断基础和与病理的联系,为脑肿瘤和骨肿瘤等的病理诊断打好扎实的基础。

(4)超声学

了解超声诊断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甲状腺,乳腺,肝脾,胸腹腔器官和后腹膜等常见病变的超声诊断。

2.诊断病理学习要求

(1)要求掌握的病种

心血管系统:

动脉粥样硬化症、小动脉玻璃样变、血管瘤、血栓、心肌梗塞血管炎

鼻喉唾腺

鼻息肉鼻、咽癌、喉鳞癌、声带息肉、多形性腺瘤

呼吸系统和纵隔: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肺气肿、肺错构瘤、肺结核、肺鳞状细胞癌、肺腺癌、肺小细胞癌、胸腺瘤

消化系统:

慢性浅表性胃炎、慢住萎缩性胃炎、溃疡病、阑尾炎、慢性胆囊炎

肝硬变、食管鳞癌、胃腺癌、直肠腺癌、肝细胞癌、胃肠间质瘤肠阿米巴病小肠克

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

淋巴造血系统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白血病

男性生殖及泌尿系统

肾盂肾炎、肾小球肾炎、慢性膀胱炎、内翻性乳头状瘤、膀胱移行细胞癌、肾透明细胞癌、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癌、睾丸精原细胞瘤、胚胎性癌、卵黄囊瘤

女性生殖系统及乳腺

子宫内膜增生症、子宫平滑肌瘤、子宫颈息肉、子宫颈癌、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子宫内膜腺癌、卵巢上皮性肿瘤、卵巢畸胎瘤、乳腺增生症、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原位癌、乳腺浸润性癌

内分泌系统

结节性甲状腺肿、淋巴细胞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甲状腺乳头状腺癌、嗜铬细胞瘤、肾上腺皮质肿瘤垂体腺瘤

神经系统

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胶质瘤、脑膜瘤、髓母细胞瘤

皮肤及软组织

色素痣、角化棘皮瘤、寻常疣、尖锐湿疣、表皮样囊肿、基底细胞乳头瘤、黑色素瘤、纤维瘤、纤维瘤病、脂肪瘤、结节性筋膜炎、弹力纤维瘤;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横纹肌肉瘤

骨关节瘤

骨软骨瘤、腱鞘巨细胞瘤、骨巨细胞瘤、骨肉瘤软骨瘤软骨肉瘤

(2)要求熟悉的内容

上述疾病的主要鉴别诊断

(3)要求了解的内容

上述各系统中尚未列出的,但是外捡中经常遇到的病变。

3. 基本技能和操作数量要求

(1) 熟悉外科病理作业流程和外检取材操作规范

(2) 掌握解剖及取材器材的使用方法。

(3) 参与肉眼标本检查,取材,外检预诊3000例以上。

(4) 能独立规范完成肉眼标本检查、取材和记录(1200-1500例/4个月)。

(5) 熟练掌握光学显微镜和照相器材的使用。

(6) 能鉴别切片制作过程引起的人为变化。

(7) 预诊符合率应达30%以上。能规范书写病理诊断报告。

(8) 参加科内病理读片20次以上,全院性或市级以上病理讨论读片会5次以上。

(9) 参加至少1例尸检工作,熟悉尸体解剖记录和诊断书写规范。

(10)阅读专业文献,参加学术活动,做至少1次文献报告,并撰写1篇中文综述。

(11)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期间规定的学分。

四.阶段考核

(一)每一轮转结束对已轮转项目进行考核。

(二)第一年培训结束后,由3名以上专家进行专业考试。

考试内容包括①基础理论和切片诊断、②实验技能、③面试三方面内容(分别占60%,20%和20%),70分以上为合格。考试结果记录存档。

考试成绩不合格者给1次改正和补考机会,并相应延长培训时间。

(三)个人小结1份

(四)医师职业道德考核

(五)出勤率考核

第二阶段培训(24个月)

一.外科病理学(20个月)

(一)培训目标:掌握外科病理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及专业技能,及时了解和跟踪本学科的最新国内外进展,从而达到独立进行常规临床病理诊断的能力。(二)基本标准

1.学习病种要求

除了巩固第一阶段学习的病种外,须进一步学习和掌握下列任何一种工具书中85%的常见病种和了解5%的少见病种。按各系统学习,每季度考核理论和切片。

(1)刘彤华;主编《诊断外科病理学》

(2)廖松林主编《现代诊断病理学手册》,

(3)武忠弼、杨光华主编《中华外科病理学》

2.要求掌握

人体各系统常见疾病的形态学改变,病理诊断要点,鉴别诊断,特殊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的运用。包括常见肿瘤、增生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3.基本技能和操作数量要求

(1)外科病理检查

独立进行外检肉眼标本检查和取材,每年至少2000例。

外检预诊工作每年至少5000例。要求60%以上的常见疾病能够正确诊断。(2)冷冻快速病理检查

了解冰冻切片的适应征,参与冰冻切片诊断每年至少500例;掌握同一标本冰冻切片和常规石蜡切片的差别。

(3)尸体解剖病理检查

参加尸检工作3-5例,要求掌握尸检的操作规范,并能独立进行尸检工作,包括熟练操作尸检技术、肉眼检查、记录、取材及初步诊断,并在上级医生指导下发出尸检诊断报告书。

(4)会诊和临床病理讨论

参与疑难病理的会诊,预诊和讨论300例/年。

参与临床病理讨论会3次以上,并在上级医生指导下完成病例讨论的病理检查报告。

查阅英文专业文献,做文献报告2次以上,撰写文献综述或个案报道1-2篇。

二.细胞病理学(4个月)

(一)学习要求

掌握细胞病理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及专业技能,及时了解最新国内外进展,达到进行常规细胞病理学初步诊断的能力。

1.基本标准

(1)学习病种要求

妇产科细胞学

正常阴道脱落细胞的形态;炎症反应下的鳞状及柱状上皮细胞;各种炎症细胞形态;细菌、寄生虫的细胞学诊断;宫颈异形增生的诊断、原位癌的诊断;癌症侵犯附近组织时的细胞学变化;化学抗癌药物引起的细胞改变;放疗所引起的细胞学变化;激素水平变化引起的内分泌细胞学变化

呼吸道细胞学

正常呼吸道上皮的形态正常呼吸道中所含非细胞物体的形态;呼吸道容易—感染的细菌、寄生虫感染的细胞学诊断;癌细胞的诊断;常见的肺脏转移癌的细胞学特征;癌与肉瘤的鉴别诊断

泌尿道细胞学

正常移形上皮细胞的形态;泌尿道可能感染的寄生虫、细菌的诊断:移形上皮癌诊断;肾细胞癌诊断;尿道引流术后尿液细胞变化

消化道细胞学

正常消化道细胞形态;炎症反应的细胞变化;各种癌细胞形态学诊断

体腔细胞学;正常体液中细胞的形态及炎症时的变化;转移及体腔原发癌的诊断。

(2)基本标准和操作数量要求

掌握人体各器官标本采取及固定的方法。掌握巴氏染色法及瑞氏染色法的原理与操作。

完成细胞学检查初筛工作1000例,要求对60%以上的常见病变能够正确诊断

三.其他相关培训要求

(一)参加病理专业相关的培训课程(15学时/年)及专业外语培训课程(5学时/年)。

(二)系统阅读指定的国内外专业参考书,并掌握查阅国内外文献的技能,每年就所阅读的外文文献做1-2次专题读书报告。

(三)具备一定的专业外语听、说、读、写能力,达到每小时笔译专业英文文献(英译汉)2500字符以上,笔译中文文献(汉译英)400字以上。

(四)了解科研选题和科研设计的基本程序,在主任及专科医师指导下选择适当题目参加研究,并学习撰写研究论文。

(五)了解病理资料的管理方法,掌握计算机在临床病理工作中的应用。(六)教学实践。

参与研究生/本科生的病理教学工作(20学时/年)。

指导低年资病理受训者的工作和学习。

(七)完成住院总医师工作(6个月)。

五.年度考核

(一)本人小结一份

(二)医师职业道德考核

(三)病理基础理论和切片考核

(四)综述一篇,个案报道一篇

(五)出勤率考核

六、培训结束最终考核标准

(一)各项培训全部结束后,进行一次病理专业综合考试(包括理论、技能和专业外语),每项满分100分,70分以上为合格。

(二)阶段考核中如超过3项(含3项) 培训项目考试不合格者,虽经补考合格也不能获得培训合格证书。

(三)为了达到国家要求的培训标准,培训合格的受训医师需参加由医师协会定期举办的全国统一病理医师资格考试,考试通过者获得病理医师执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包括基本理论考试和医疗技能考试两部分,各占50%。

七、阅读参考书刊

(一)必读专著:

刘彤华主编《诊断外科病理学》

廖松林主编《现代诊断病理学手册》

武忠弼、杨光华主编《中华外科病理学》

陈忠年等主编《实用外科病理学》

(二)参读专著和期刊杂志:

1.Ackerman: Surgical Pathology

2.Stenberg: Diagnostic Surgical Pathology

3.Human Pathology

4.American Surgical Pathology

5.Histopathology

6.WHO classification and AFIP Atlas of tumours

7.中华病理学杂志

8.诊断病理学杂志

9.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临床病理病例分析一

病例一 患者男,24岁,工人。现病史:半年前于工地施工中,不慎左脚被钉子刺伤,当时局部感染化脓,下肢红肿,约2周后逐渐恢复,此后左小腿又有数次疼痛和肿胀。2个月前左小腿疼痛肿胀达到膝关节周围,入院治疗症状有所减轻。4天前左下肢肿胀,疼痛加重,并有发冷发烧。昨日开始咳嗽,咳痰,今晨咳痰带有少量血液,无胸痛。 查体:除发现左下肢浮肿外,其它未见明显异常。 今日下午2点15分左右患者由厕所回病房途中大叫一声倒在地上,医务人员赶到时见患者四肢痉挛、颜面青紫、口吐白沫、瞳孔散大,抢救无效,于2点50分死亡。 临床诊断:急死、死因不清 申请病理解剖:患者家属及医生要求查明死亡原因。 解剖记录摘要:身长174厘米,体重60公斤。大体检查:左下肢浮肿,以膝关节以下为显著,左脚面有一外伤愈合的小瘢痕,剖开左腿见左股动脉及其分支无明显异常改变。左股静脉:大部分变粗变硬。从腘窝至卵圆孔一段股静脉内完全被凝固的血液成分堵塞,该血液凝固物长约40厘米与血管壁连接不紧密,大部分呈暗红色,表面粗糙,质较脆,有处呈灰白色与血管连接紧密。肺动脉的主干及两大分枝内均被凝血块样的团块堵塞,该团块呈暗红色无光泽,表面粗糙、质脆,与肺动脉壁无粘连。左肺内较小的动脉分枝内也有血凝块样物质堵塞。

镜检:左股静脉主要为红色血栓结构(纤维素网内充满大量红细胞,少数处为混合血栓结构(可见少量血小板梁),靠近血管壁处有肉芽组织长入血栓内。肺动脉主干及两大分枝内大部分为红色血栓结构。左肺小动脉分枝内血凝块样物仍为红色血栓,靠近血管壁处血栓有肉芽组织长入。 思考题: 1、左股静脉内有什么病变?为什么能形成这种病变?为什么股动脉无此改变? 2、肺动脉内为何种病变?根据是什么? 3、左肺小动脉分枝内为什么会有肉芽组织?本病例有没有肺淤血,是急性还是慢性? 4、死亡原因及其过程、机制? 病例二 患者男,23岁,医务工作者,7月1日入院。7月3日死亡。 主诉:右足拇跌伤化脓数天,畏寒发烧二天。 入院前数天右足拇趾跌伤感染化脓,在未麻醉下用酒精烧灼的小刀自行切开引流。入院前二天即感畏寒发烧,局部疼痛加剧,入院当天被同宿舍职工发现高烧卧床,神志不清,急诊入院。 体格检查:体温39.5℃,脉搏130次/min,呼吸40次/min,血压80/50mmHg。急性病容,神志模糊,心跳快,心律齐,双肺有较多湿啰音,腹软,肝脾未扪及。全身皮肤有多数瘀斑,散在

临床病理考试

. 1、简单设计一个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的方案来研究一个课题(一抗和二抗的名称和来源,一抗的定位预测;实验方案,生物学意义和临床意义,实验设计(每个对照组的意义)。结果判断 一抗:鼠抗人VEGF单克隆抗体; 二抗:羊抗小鼠生物素标记抗体; 一抗的定位预测:表达在肺组织的细胞浆中; 实验方案:选择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肺组织三组石蜡标本切片。通过抗体标记VEGF,经过免疫组化染色后判定相关蛋白表达与肺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生物学意义:VEGF是肿瘤血管生成和侵袭转移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可以通过其相关的特异性受体选择性作用于内皮细胞发挥作用。 临床意义:通过了解非小细胞肺癌VEGF的表达,可能预测非小细胞肺癌的转移、预后,从而指导抗肿瘤治疗。 实验设计:通过设立癌旁组织和正常肺组织的对照组,对比所研究蛋白在不同组织中表达的差异,进而得出实验结论。 结果判断:免疫组化染色后,利用电脑的病理图文报告分析系统进行结果判读,对染色结果定量分析。掌握以下原则:阳性细胞定位是否明确,是胞膜、胞浆还是胞核阳性间质清晰,无背景着色;阳性细胞要在5%以上,才能定为阳性;参考评价:<5% -, 5%-25% +,25%-50%++,>50%+++。 2、免疫组化的应用范围及盲点 范围: 提高病理诊断准确性;对疾病的预后和治疗的意义;癌基因蛋白的应用;对肿瘤增生程度的评价;微小病灶的发现;在肿瘤分期上的意义;指导肿瘤的治疗;免疫性疾病的辅助诊断;病原微生物的检测; 盲点: 由于抗体稀释度、多克隆抗体特异性问题、试剂盒选择、操作中时间、温度、染色过程等因素使其在结果判断上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影响因素很多,使结果判断的标准化问题尚难统一;存在抗原抗体交叉反应、抗原联合表达等问题 3、何谓“套餐式”免疫标记?举两例说明 每一种组织的标记物必须用2种以上的抗体,除了能够阳性正面证实的抗体,还要有能阴性反面证实的抗体。 例如: a.Keratin,Vimentin,LCA,S100四种抗体组合。Keratin角蛋白,存在于上皮细胞,Keratin 阳性且其它阴性的结果可以筛选出可疑癌或生殖细胞瘤;Vimentin波纹蛋白,存在于间质细,LCA存在于血细胞,Vimentin和LCA阳性的结果可以筛选出可疑淋巴瘤;S-100 存在于神经内分泌细胞,Vimentin和S100阳性的结果可以筛选出可疑神经内分泌肿瘤;Vimentin阳性的结果可以筛选出可疑肉瘤。 b.胃肠道间质瘤GIST检测CD117,DOG-1,CD34;鉴别平滑肌瘤及神经鞘瘤。 4、何谓靶向治疗?举两例说明 在细胞分子水平,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该位点可以是肿瘤细胞内的一个蛋白质分子,也可以是一个基因片段),来设计相应的治疗药物,药物进入体内后会特异地作

实验室建设方案

崇左至靖西高速公路土建施工第六-2分部 工地试验室标准化建设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崇靖高速公路土建工程第六-2分部项目经理部 2013年1月20日

1、工程概况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崇左至靖西高速公路土建施工第六-2分部项目经理部承担K110+550~K114+850段施工。项目全长4.3公里,位于广西省靖西县湖润镇,线路沿线经过新群村、坡州村和湖润镇。主要工程分布为:隧道3座,分别为坡州隧道、弄猴1号隧道、弄猴2号隧道,隧道总长1330m。桥梁5座,分别为新群大桥、湖润1号大桥、湖润2号大桥、湖润3号大桥、湖润4号大桥,桥梁全长1720m。路基5段,路基全长1250m。涵渠3座。 2、工地试验室建设目的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试验检测工作更好地适应和服务于施工建设,促进工地试验室规范化管理,提高工地试验室的综合能力和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充分发挥工地试验室在施工质量控制中的重要作用。 3、试验室选址 受地形条件限制、及根据线路结构物分布情况,工地试验室建设于我分部搅拌站场内。具体位置为K112+900左侧800米处,距离316省道1100米。此处地形较为平坦,有乡村道路与316省道连接,路况较好。电力电线已牵至场内,满足用电要求。饮用水及施工用水经检测均符合使用。 4、试验室建设 4.1、人员配备

按照合同及标准化建设要求,试验室人员均持证上岗,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设立人员岗位职责。 4.2、仪器设备 按照合同及工程管理实际需要,配备合格的试验检测仪器设备,设专人进行管理。 (1)、建立仪器设备档案、并定期对试验仪器进行效验检测。 (2)、所有检测仪器实行标识管理,表明其状态。仪器设备采用“三色标识”,表明其受控及检定或校准状态,并由设备管理人员将三色标识张贴在仪器醒目处。 (3)、所有检测仪器设置设备管理卡,标明其生产厂家、出场编号、管理编号、购置日期、启用日期、管理人等信息。 4.3、办公及试验场所配置要求 4.3.1、试验室驻地建设 工地试验室设置于搅拌场内、场地内底面均已全部采用砼硬化,水电满足使用要求。工地试验室采用活动板房材料拼建而成,试验室主任(李友存) 试验工程师(田刚刚) 试验员(胡云富) 试验员(李杨路) 试验员(张辽) 力学室 土工室 水泥室 样品室 标养室 资料管理 混凝土室

某集团公司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制度

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办法 (讨论稿) (二0一三年七月十一日) 一、目的 为规范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实行评、聘分开,动态管理,鼓励员工积极主动学习,提升员工专业技术素质,调动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激发专业技术人员的价值创造热情,实现专业技术人员由技能管理向岗位价值管理的转变,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二、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有技术人员,包括专业技术人员和操作技能人员。 三、晋升通道 专业技术系列: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副主任工程师----主任工程师 操作技能系列: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副主管技师----主管技师 四、技术评审组织机构 (一)设立领导小组(技术评审委员会): 组长:总经理 副组长:总工程师、分管生产的副总经理 职能:指导、监督、审批专业技术和操作技能的评聘和考核工作。 (二)设立工作小组(技术评审小组): 组长:人力资源部部长 成员:人力资源部相关人员、从各专业临时选聘的专家评审小组成员。 职能:负责专业技术和操作技能评聘的日常管理工作;指导、监督、审批权限内的专业技术人员评聘及考核事项;组织实施公司级技术聘任评审工作。 五、技术人员的考评 (一)公司承认通过国家正规专业技术等级认证取得的资格。 (二)公司按照关键技术岗位确定的技术岗位,国家通用工种中没有的,按照公司出台相关的制度已经取得技术等级认证的内部技师。 注:今后不再组织认证。 (三)由人力资源部负责传达关于技术人员评审的通知或出台相关制度。

按照相关规定,由个人自主报名和考试取得资格,所有费用由个人承担。 六、技术人员聘任原则 实施专业技术人员评、聘分开制度,突出工作业绩和技术成果,坚持好中选优的聘任原则,名额不足时可以空缺。严格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规范的竞聘程序。 1、所从事的岗位要和专业或工种对口,不得高聘。 2、专业技术系列的,除了采矿、选矿、地质、测量、电气、机械、建筑、冶金、会计、经济、政工11个专业外,其他专业不聘高级职称及以上,最高聘任中级。其中高级会计师、高级经济师、高级政工师由公司统一聘任,名额不分配到二级单位。 3、担任领导职务的管理人员同时又聘任技术职务的,按就高不就低原则享受待遇。 4、人力资源部每隔两年,根据公司战略及生产经营需要,结合三定手册确定公司及各二级单位技术人员聘任数量,并报领导小组批准后下达执行。(见“技术职务聘任计划审批表”) 5、各二级单位以公司下达的聘任数量为上限,根据工作需要自主聘任岗位技术人员,名额可以空缺,但不得超过规定的人数。 6、专业技术序列中的初级、操作序列中的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数量暂不设名额限制。 七、评审程序 1、每两年评审一次。由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指标,评审委员会下达通知至二级单位。 2、二级单位自行成立技术职务评审小组,主要职能是负责制定单位评审技术人员的考核方案并执行相关工作。制定的方案须经人力资源部审批同意后方可执行。 3、二级单位根据公司下达的指标,组织人员报名,经过技能评审小组的评审,择优聘任专业技术人员和操作技能人员。 4、二级单位需将聘任名单公示(不少于三个工作日)确认无争议后将聘任人员名单报送工作小组审核,公司总经理批准生效。 5、副主任工程师、主任工程师,副主管技师、主管技师聘任由公司统一聘任,按原制度执行。 6、公司统一聘任的技术职务,由工作小组报送聘任计划,领导小组审议批准后实施统一竞聘(若参与竞聘者均不符合聘任标准或无人参与竞聘,名额可以空缺)。竞聘过程执行以下程序: 公布聘任数量及标准----员工报名或部门推荐----专家小组评审、工作小组考核(专业答辩50分、360度考核20分、绩效评价30分)----分数由高至低排序

(完整word版)临床病理学

一、乳腺癌 1、病因:多因素 ①饮食: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饮食同时缺乏体力活动 ②生育 ③激素失衡 ④特殊环境暴露等 ⑤家族史:乳腺癌相关基因 BRCA1:(染色体17q21)45%遗传学乳腺癌和80%乳腺癌伴卵巢癌BRCA1基因突变 BRCA2:(染色体13q21)突变与1/3家族性乳腺癌相关 2、绝大多数乳腺癌实际上均发生在同一部位,即乳腺终末导管小叶单位。 3、双侧乳腺癌——两个月内双侧乳腺发生原发癌。预后较差 4、术后病理分期(pTNM):根据术后病理标本检查获得的资料对临床分期的补充和修正。 意义:帮助更精确地制定治疗方案、判断预后和评价疗效、为个体化治疗乳腺癌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5、预后因素及预测因子:包括年龄、妊娠、肿瘤大小、炎细胞浸润、淋巴结状况、组织学分级、淋巴管和血管浸润、分子标记和基因表达情况等 6、癌前病变:包括小叶性肿瘤(包括小叶原位癌)、导管内增生性病变(包括导管原位癌)、微小浸润癌、导管内乳头状肿瘤 7、肿瘤播散 ①途径:淋巴道转移、血道转移、直接侵犯周围组织 ②转移部位:常见于骨、肺、肝等。少见部位如腹膜表面、腹膜后、胃肠道、卵巢等生殖器官。浸润性小叶癌转移到少见部位的几率比其他组织学类型多见 8、预后 ①组织学相关因素: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肿瘤细胞增殖状态、淋巴结专业和血管神经侵犯情况、机体反应(淋巴细胞的浸润、肿瘤间质纤维化等) ②临床相关因素:年龄、是否妊娠、肿瘤部位和大小等 ③分子标记基因表达相关因素:ER、PR和ERBB2阳性状态、P53表达、LOH等 ④目前多联合应用免疫组化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指标来评估预后 ⑤有利:ER、PS2+、nm23高表达、P27高表达等 不利:Ki-67、PCNA、Her-2、P53基因突变、CEA等 9、微浸润的定义 乳腺间质中出现一个或多个清晰而独立的肿瘤细胞浸润灶,每个灶的最大径≤1mm 微浸润常见于广泛高级别DCIS伴有显著导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的背景中 10、组织学分级 目前采用最广泛的浸润性癌病理分级系统是改良Scarff-Bloom-Richardson分级系统 腺管形成的比例、细胞的多形性和核分裂象计数 11、乳腺肿瘤分期: ①使用AJCC/UICC TNM分期系统 ②作用:用于判断复发的危险性,决定治疗方案的选择 12、肿瘤分子标志:肿瘤分子标志是指肿瘤组织和细胞产生的异常表达的生物活性物质,能反映肿瘤生长、浸润、转移及发生发展等方面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大致分类: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Her-1,Her-2,c-myc,ras,p53,muc1 增殖和凋亡相关标志:ki67,p27,bcl2,CyclinD1

临床病理科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 临床病理科培训细则 临床病理学是以诊断治疗人体疾病为目的,对人体组织材料进行病理学分析,为疾病诊治提供科学依据,也是研究疾病的发生二发展及预后的重要方法.同时,临床病理学可以提供临床应用范围内的咨询性服务,包括解释和为进一步做出适当检查和治疗提供建议.临床病理科包括:消化系统病理二呼吸系统病理二心血管系统病理二女性生殖系统病理二男性生殖系统病理二泌尿系统病理二神经系统病理二皮科病理二骨关节及软组织病理二淋巴造血系统病理二口腔病理二内分泌系统病理二分子遗传病理及细胞病理等亚专业. 一二培训目标 能够掌握正确的临床工作方法,能够处理医院病理科日常业务,解决病理实践中遇到的一般问题,正确处理临床病理资料,培养对科学研究和亚专业发展的兴趣.注重住院医师独立学习能力和处理事物能力的培养.培训结束时,住院医师能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际沟通能力,具有独立从事临床病理科工作的能力. 二二培训方法 采取在病理科范围内各个专业及相关科室轮转的方式进行.科学合理安排各专业技能领域的全面轮转;理论结合实践,自学经典教科书并结合文献阅读,参加各层次讲座和学术活动;了解科主任领导二住院总管理二上级医师集体指导相结合的管理和教学方法;低年资住院医师参与见习/实习医生的临床病理科教学工作,高年资医师指导低年资医师.住院医师在培训期间直接参与病理科的一线实践工作,认真填写?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登记手册?,每个阶段结束时,由培训负责人进行考试并签字,合格者方可进入下一年的学习.轮转科室和时间安排见表1.一一

临床病理科培训细则 表1一轮转科室和时间安排 轮转科室时间(月)临床科室:包括放射影像二超声诊断.3(第1年) 3(第1年)病理技术:包括病理标本检查和档案管理二常规制片室二免疫组化室二分子病 理室或电镜室 组织病理诊断和(或)分子病理诊断24 细胞学技术及诊断3 合计33 三、培训内容与要求 (一)病理技术(3个月) 1 轮转目的 熟悉:医院病理科日常工作技术流程;常规病理技术二特殊染色和免疫组化技术理论和操作;病理资料档案管理;了解病理技术的新进展. 2 基本要求 见表2. 表2一病理技术内容和基本要求 实验室内容最低数量 取材和切片制作室掌握各种不同组织的固定方法及固定液配制方 法,了解切片处理程序及原理 掌握标本预处理二大体标本取材的基本规则 掌握组织包埋二切片方法200个蜡块包埋及切片 掌握常规苏木素二伊红染色原理及染色方法200张切片染色 了解脱水机二包埋机及切片机基本使用方法 了解冰冻切片的原理及基本操作技巧20个冰冻组织块 电镜室了解电镜制片的基本方法及技巧10例 了解选取及固定电镜标本的正确方法 了解正常组织及细胞在电镜下的形态 了解电镜在生物医学及病理诊断中的适用范围

基础部实验室建设发展规划

基础部实验室建设发展规划 (2006年—2010年) 为了更好的贯彻执行教育部《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全面落实我院办学指导思想,深化教育改革,改善和保证办学的基本条件,提高办学效益,以满足和适应基础部本科教学的需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好的搞好基础部的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的水平,特制订基础部今后五年(2006年—2010年实验室建设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教学中心任务,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适应专业结构和学生知识结构调整的需要,加强综合型、创新型、设计型、探索型实验,淘汰、删减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陈旧实验。重点扶持那些学生受益面广、有发展前途、投资效益高、符合教改方向的实验室建设项目。在不断改善现有实验条件的基础上,创新实验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走出一条符合当代高等教育规律的实验室建设新路子。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形成规范、科学的实验室管理模式。 二、实验室建设现状 自计算机实验室、分析测试实验室从基础部剥离以来,基础部目前所辖实验室有动物实验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形态实验室、解剖实验室、中心实验室共五个实验室,其中除中心实验室属于科研实验室外,其余实验室均为专业基础实验室。从目前情况看,各实验室队伍师资职称结构以及年龄结构基本合理。 2总体目标与发展思路 2.1总体目标 根据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的要求,争取通过几年的努力,在2008年以前建成一个能够满足本科教学需求的专业基础课实验室体系和科研实验室体系,以满足基础教学与科研的需要。 2.2发展思路 ①实验室管理体制和实验教学运行机制 在实验室管理体制上,通过调整结构和资源整合,使其发挥出最大效益。在运行机制上,通过大力度的改革逐步实现公共实验课班级排课制到学生选课制的根本性转变,极大地提高实验室的运行效率和实验设备的利用率。 ②实验队伍建设 按照高等院校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加强实验队伍建设,使实验教师、兼职实验教师、专职实验人员的比例达到或超过相应的规定,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吸引和鼓励优秀教师和科研人员从事实验教学,将教师的实验能力、实验技术、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做出的贡献作为教师工作成绩的重要考核内容,建立实验人员的培训制度,提高实验人员的业务水平。 ③实验室管理 加强实验室的制度建设,使其更科学、更合理、更规范、更易操作、更能促进实验室管理水平的提高。加大开放实验室的力度,逐步提高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的比例。建立基础部实验教学的院级、系部实验平台和投资效益的管理系统,以规范实验教学,明确投资责任,发挥投资效益管理的约束功能。 ④实验室建设的投资原则 根据学院财力和实验教学大纲,优先建设基础实验室,注重各专业实验室和重点学科实验室的建设。要提高实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精心维护,延长其使用寿命,按照逐步淘汰分步更新的原则提高实验仪器设备的档次。在2006年完成专业基础实验室的基本框架建设和主要的仪器设备配置,使其适应实验教学的基本需求。中心实验室要根据实际需求,利用好专项资金搞好建设。 3实现目标的措施 3.1设备投入 按照学校2010年规划提出的目标,2010年在校学生规模达到10000人。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的指标,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基础上,重点解决公共课、基础课的实验设备投入,优先保证重点学科的实验室和中心实验室建设,着力使基础部现有本科专业的实验设备投入在2006年以前全面达标。 3.2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的指标,要在科学调研的基础上,按照本科教学对应的实验项目,逐一落实建筑面积。按照学院校园建设规划科学合理地确定布局,本着首先保证本科教学、实验室面积够用的原则,安排基本建设的立项,力争在2006年以前整体达标。

专业技术人员聘任管理办法

专业技术人员聘任管理办法 为加强专业技术人员聘任管理,充分调动和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专业技术人员聘任工作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特制定本办法。 一、聘任原则 (一)聘任职务必须与本人专业技术资格、工作岗位相一致; (二)聘任与考核相结合,先考核、后聘任,考核结果必须在胜任以上方可聘任; (三)副处级以上职务人员不再聘任专业技术职务。 二、聘任程序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聘任:各单位提出聘任报告,经公司专业技术职务考核聘任领导小组审核通过后,公司行文聘任; 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聘任:公司机关、直属项目部由本单位提出聘任报告,经公司专业技术职务考核聘任领导小组审核通过后,由公司人力资源部行文聘任;二级公司由本单位人力资源部提出聘任意见,本单位专业技术职务考核聘任领导小组审核通过后,二级公司行文聘任,报公司人力资源部备案。 三、聘任资格审查 (一)对考取国家执业资格证书的人员,资格证书专业与岗位一致且满足聘任资格审查条件的,可以聘任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 (二)对参加国家考试取得专业技术资格人员,满足聘任资格审查条件的,可以聘任与资格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 (三)聘任资格审查内容: 1、在相应的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 2、初级:大学本科毕业满一年,大学专科毕业满三年,中专毕业满六年。 3、中级:大学本科毕业满五年,大学专科毕业满七年,中专毕业满十年。并且有职称外语考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合格证。 (四)资格审查时需提供《考取国家(内蒙)专业技术资格审查表》一式两份、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毕业证书、职称外语考试合格证、计算机等级考试合格证。 四、考核要求 (一)专业技术职务聘期为一年。每年年底进行考核,考核后进行聘任。 (二)专业技术职务考核内容主要包括: 1、政治思想、职业道德、社会公德; 2、爱岗敬业、工作态度、工作能力; 3、与本岗位相适应的知识体系,包括专业知识理论和专业技术水平; 4、工作业绩,包括承担的工作职责、创造的经济效益,解决施工生产中的难题; 5、新技术、新工艺、新理论、新信息、新知识、新方法的学习与应用; 6、传授专业技术,指导帮助低职专业技术人员。 (三)专业技术职务考核须填写《年度技术业务考绩表》。 (四)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胜任、基本胜任、不胜任四个档次,考核为优秀人员的比例控制在15%以内,考核为基本胜任的人员,专业技术职务应低聘一级;考核为不胜任的人员不聘专业技术职务。 五、凡专业技术资格与本人工作岗位不一致人员的聘任,由各单位提出聘任意见,报公司专业技术职务考核聘任领导小组统一研究后确定。 六、待岗专业技术人员重新上岗,工作满六个月并经年度考核达到胜任以上者,可按规定聘任专业技术职务;工作不满六个月或虽满六个月但未经年度考核的,按其专

基底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基底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4-07-23T09:34:08.10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19期供稿作者:杨立1 袁红芬2 [导读] 基底细胞癌是一种皮肤基底细胞病变,以皮肤基底细胞样细胞呈不规则增生为特征的一类恶性皮肤肿瘤。 杨立1 袁红芬2 (1贵州省安顺市人民医院病理科 561000) (2贵州省安顺市贵航集团302医院儿科 561000) 【摘要】目的分析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例特点,以降低基地细胞癌的临床误诊率。方法选取2006年1月到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疑似为基底细胞癌的患者120例,其中确诊82例,对其手术后的癌组织进行病理分析,得到相应的数据。结果从发病的部位来比较其误诊率,统计数据显示,不同部位的误诊率差异比较小(P>0.05),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从年龄的误诊率来看,60岁之前误诊率高,与总的误诊率比较有差异(P<0.05),且差异有意义,结论基底细胞癌在临床上的诊断很容易发生误诊,但是对容易误诊的疾病类型的主要特点进行掌握,做好临床的鉴别诊断,可以提高基底细胞癌的确诊率,及早确诊,及早对症治疗,减少此病的并发症和致残率。 【关键词】基底细胞癌病理检验病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R7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9-0093-01 基底细胞癌是一种皮肤基底细胞病变,以皮肤基底细胞样细胞呈不规则增生为特征的一类恶性皮肤肿瘤。根据临床形态将基底细胞癌分为结节溃疡型、局限性硬皮病样型、色素型、纤维上皮瘤型、浅表型等五种。此病在临床较常见,其临床误诊率也相对较高,常见的误诊类型是色素型型,此类癌组织通常呈浅表扩散型或结节状生长,多为单发,瘤体中央可出现破溃,基底部淤血、结痂。肿瘤中有大量的黑色色素,主要是由肿瘤内非肿瘤性黑素细胞合成而产生的,且在肿瘤内分布不均。色素型皮肤基底细胞癌在临床上确诊较困难,易被误诊为色素痣等色素性肿瘤。色素型皮肤基底细胞癌临床上很少转移,但其可致局部的组织破坏、局部毁容、甚至出现死亡,所以早期确诊此病是临床工作者的研究方向。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6年1月到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确诊为基底细胞癌的患者82例,男性37例,女性45例,男女比例1∶1.22,发病年龄在42-87岁之间,年龄分布∶42-49岁14例、50-59岁21例、60-69岁29例、70-79岁15例,80-87岁3例,其中≥50岁62例(8 2.9%)。病程2个月-40年。82例患者中60例(7 3.2%)户外工作者。发病部位:眼睑部37例,面颊部10例,鼻背部18例,胸前9例,肩背部5例,足心3例。 1.2 病理分析[1] 对82例疑似基底细胞癌的患者进行可疑组织病理检查。全部患者的活检组织标本或手术切除标本都进行病理学检查,对其标本进行常规的石蜡切片、HE染色,在光镜下进行观察。进行病例标本检测的医务人员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娴熟的光镜操作能力,所有标本尽量在一位检测人员的检测下进行,减少误差。 1.3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选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计数资料额计量资料进行分类,用不同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处理,P小于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临床诊断与临床病理分析符合的有55例(67.1%),与病理诊断不符27例(32.9%),其中临床病理诊断是脂溢性角化病的14例,色素痣8例,日光性角化病4例,鳞癌4例,黑色素瘤2例。确诊后基底细胞癌患者的年龄分布为:42-49岁4例、50-59岁7例、60-69岁20例、70-79岁12例,79-87岁2例,其中≥50岁51例(92.7%),病程2个月-40年。55例患者中46例(83.6%)户外工作者。发病部位:眼睑部28例,面颊部12例,鼻背部7例,胸前3例,肩背部2例。从发病的部位来比较其误诊率,统计数据显示,不同部位的误诊率差异比较小(P>0.05),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从年龄的误诊率来看,60岁之前误诊率高,与总的误诊率比较有差异(P<0.05),且差异有意义,详细数据见表1:表1 基地细胞癌患者病理鉴别误诊率(n/%) 年龄(岁) n 病理学检测确诊后误诊率(%) 42-49 14 4 71.4* 50-59 21 7 66.6* 60-69 29 20 31.0 70-79 15 12 20.0 80-87 3 2 33.3 合计 82 55 67.1 注:*为P小于0.05 3.讨论 基底细胞癌主要发生再基底细胞或者是毛囊外根鞘细胞,此类肿瘤由具有异型、大小相对较一致的成熟的基底细胞组成,肿瘤组织细胞聚集成巢状、索状等不规则的形状,其周围的一层细胞一般呈栅栏状排列,与周围组织间有裂隙[2]。在临床实践中,皮肤基底细胞癌要与脂溢性角化病、毛发上皮瘤、低分化鳞状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日光性角化病、鲍温病等多种皮肤疾病变相鉴别[3]:(1)脂溢性角化病:皮肤基底细胞为良性增生,病变往往突出于皮肤表面以上,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皮肤角化亢进和生发层出现乳头状瘤样增生组织,肿瘤下界光滑,无浸润。(2)毛发上皮瘤:瘤样组织分布对称,瘤细胞光镜下呈筛状,一般与表皮有间隙,裂隙处于瘤间质内,经常可见角质囊肿、毛球,炎细胞浸润较少。(3)低分化鳞状细胞癌:此类癌细胞为嗜碱性,细胞间桥数量少,无角化,能观察到明显的核分裂像,癌巢周围没有裂隙和间隙,没有栅栏状排列组织。(4)恶性黑色素瘤:色素型皮肤基底细胞癌其肿瘤组织细胞内有大量的色素颗粒,容易误诊为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恶性黑色素瘤的主要表现是细胞异形性比较大,周围没有栅栏状排列,向下向表面均有侵犯。(5)日光性角化病:此病表面角化不全,基底细胞往往被非典型鳞状细胞所代替,鳞状上皮肥厚或受内环境的影响萎缩变薄,还会出现真皮层轻重不同的轻度炎症。(6)鲍温病:主要表现是出现表皮角化不全或角化过度,棘层有不规则增生导致棘层肥厚,异型增生的上皮细胞会出现排列紊乱,细胞体积大,核深染不一,胞核明显异型。

技术人员晋升管理制度.doc

技术人员晋升管理制度1 技术人员晋升管理制度 1 总则 为拓宽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通道,建立公司内部技术职称评定管理体系,鼓励技术人员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实现技术人才晋升双轨制,开辟专业技术人员晋升渠道,增强员工对公司的认可度和归属感,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技术人员。 3 职称定义及晋升等级设计 3.1 本制度中的“职称”特指:在公司范围内,根据专业技术水平、能力及工作成绩,由公司内部职称评定小组评定的等级称号,与各省、市(地)人社局评定的专业技术职称(本制度中称“社会专业职称”)无关,应区分开来。 3.2 技术职称等级分为技术员(员级)、助理工程师(初级)、工程师(中级)和高级工程师(高级)四个等级;每个职称等级分为一、二、三档,不同等级及档次对应不同的薪资水平。 3.3 技术人员管理水平突出者,部门经理或分管领导可按照《干部选拔及晋升管理规定》条款向总经理办公会推荐,选拔为管理干部。技术职称和管理干部等级所对应的薪资水平有差异的情况下,按高水平执行。

4 职责权限 4.1技术人员提出职称评定申请。 4.2职称评定小组负责评定技术职称等级和档次。 4.3 部门经理或分管领导负责选拔、推荐管理干部。 4.4人事行政部负责本制度的制订、解释、推行和完善;组织实施年度技术职称评定工作。 5 职称评定小组构成及人员分工 5.1评定小组构成 组长:总经理 副组长:常务副总经理、研发副总经理 成员:评审前1个月由研发副总根据评审具体情况组建(副经理及以上管理人员)。 5.2 人员分工 5.2.1组长负责指导技术人员职称评审管理工作;对评审结果进行审批。 5.2.2副组长负责组建评审小组,主持评审工作。 5.2.3部门经理对技术人员职称评定申报进行初评。 5.2.4人事行政部经理组织实施年度公司技术职称评定。

实验室温湿度控制

实验室温湿度控制很重要 在实验室的监控项目中,不同实验室对温湿度都有要求,大部分实验都是在明确的温湿度环境中展开。在医药、生化、仪器校准、农业、建筑与电器等领域中,实验室环境条件直接影响着各种实验或检测的结果,每项实验的进行都需要精确可靠的监测仪器来提供准确的环境参数数据。 精品文档,你值得期待 实验室要求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室内的小气候,包括气温、湿度和气流速度等,对在实验室工作的人员和仪器设备有影响。夏季的适宜温度应是18-28℃,冬季为16-20℃,湿度最好在30%(冬季)-70%(夏季)之间。除了特殊实验室外,温湿度对大多数理化实验影响不大,但是天平室和精密仪器室应根据需要对温湿度进行控制。 环境条件温湿度的控制方面考虑的要素就是保证实验操作的环境温湿度是能够满足实验程序各个过程的需要。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制定实验室环境温湿度控制范围。 首先,识别各项工作对环境温湿度的要求。 主要识别仪器的需要、试剂的需要、实验程序的需要,以及实验室员工的人性化考虑(人体在温度18-25℃ 相对湿度在35-80%范围内总体感觉舒适,并且从医学角度来看环境干燥和喉咙的炎症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四个方面要素综合考虑,列出对温湿度控制范围要求的清单。 第二,选择并制定有效的环境温湿度控制范围。从以上各要素所有要求清单中摘取最窄范围作为该实验室环境控制的允许范围,制定环境条件控制方面的管理程序,并依据该科室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SOP。 第三,保持和监控。通过各项措施保证环境的温湿度在控制的范围内,并对环境温湿度进行监控和做好监控的记录,超过允许范围及时采取措施,开空调调节温度,开除湿机控制湿度。 试剂室温度10-30℃,湿度35-80% 样品存放室温度10-30℃,湿度35-80% 天平室温度10-30℃,湿度35-80% 水分室温度10-30℃,湿度35-65% 红外室温度10-30℃,湿度35-60% 中心实验室温度10-30℃,湿度35-80% 留样室温度10-25℃,湿度35-70% 各个领域实验室的温湿度最佳范围 1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时管理办法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时管理办法

贵州省人事厅文件 黔人通【】290号 关于下发《贵州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时授予与管理办法 (试行)》的通知 各市(州、地)、县(市、区、特区)人事(人事劳动)局,省直各部门,全省各企业、事业单位: 为认真贯彻执行《贵州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进一步做好我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现将《贵州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时授予与管理办法(试行)》下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二00七年十二月十八日 主题词:人事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时通知 贵州省人事厅办公室 12月18日印发共印600份 贵州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时授予与 管理办法(试行)

为不断完善继续教育管理制度,提高继续教育质量和实际效果,推进继续教育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发展,根据《贵州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结合我省专业技术人员学时授予与管理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学时要求 1月起,全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实行学时制,继续教育对象每年参加继续教育活动,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时间每年为72学时,5年内累计不少于360学时;初级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时间每年为32学时,5年内累计不少于160学时。 二、学时授予标准 (一)经各级继续教育主管部门认可,各部门、单位、行业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各种培训、进修等继续教育活动,经考核、考试合格,均按课程或内容规定的学时数计算;考核、考试不合格的,不计算学时。 (二)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脱产、半脱产或进修,按实际学习学时计算。 (三)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科研、设计、管理工作的获奖成果或正式发表的论文、出版论著、译著等,均可折算为继续教育学时。(以下分值均是独立完成时的分值,若是合作完成的,需按其每人工作量比例分计学时)。

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办法完整篇.doc

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办法1 某建设集团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在推动本企业跨越式发展中的作用,更好地为企业生产经营在市场准入中的硬件要求提供有力保障,现对《**集团公司加强专 业技术人员管理暂行办法》(**发[2008]**号)的有关内容进行补充、修订,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中的“专业技术人员”是指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在企业管理岗位工 作并取得与企业资质相关 .......的各类职称证书、执业(职业)资格证书、从业证书、岗位合格证书(以下统称“资格证书”)的集团公司在册人员。 第二章资格取得与晋升 第三条本企业工程、经济、会计、审计、统计系列职称证书由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统一办理;政工系列职称证书由党委宣传部统一办理;注册建造师执业资格 证书由企业发展部统一办理;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

由生产安全部统 一办理;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由造价事务所统一办理。对未通过本企业 办理的证书,各管理部门有权要求本人提供相关材料证明该证书的合法性。第四条职称(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的取得方式有定职取证、考试取证、评审取证以及考评结合取证:凡国家承认学历的大中专毕业生,如所学专业与 岗位所从事的专业一致,在工作满一定年限后,经单位考核合格、领导批准 后,可直接取得初级职称;达到报考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国家统一考 试,可取得经济、会计、审计、统计系列初、中级职称;达到申报条件的专 业技术人员,通过相关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的评审,可获得工程系列、 政工系列初、中、高级职称及经济系列高级职称;申报会计、审计、统计系 列高级职称,须参加专业考试取得评审资格,再参加评审,通过后可获得高 级任职资格。 第五条符合定职条件的大中专毕业生,每年6月底前、11

工地试验室的建设程序及工作流程

工地试验室的建设程序及工作流程 第一部分:仪器和人员进场,组建试验室阶段 一、试验室功能篇 确定试验操作区的功能,电力改造,台座安装,办公区建设,购买仪器,安装和调试仪器等。按功能区划分,主要分为土工室、集料室、水泥室、力学室、水泥砼室、沥青砼室、化学室、留样室、办公室等,每个功能室,必须有专门的安全卫生责任人。 二、仪器篇 1、仪器编号、建档。档案内容应包括仪器标定证书,仪器使用说明书,合格证,仪器设备管理记录等;仪器设定专门保管人,建立标识卡,谁负责这部分主要试验,谁就负责保养和维护仪器。 2、仪器标定和自检自校。主要仪器都是由具有资质的计量部门标定,小型仪器或者规范无强制性要求的,可以由试验室自校。下面分几项介绍哪些仪器需自校: A. 水泥室:包括水泥胶砂试模,雷式夹,比表面积仪用容筒等。 B. 土工室:包括灌砂筒(量砂密度,灌砂筒内圆锥体砂质量等),土工盒,方盘,击实筒,CBR筒等。 C. 力学室:包括连续式钢筋打点机,压碎值仪等。 D. 混凝土室:混凝土搅拌机,坍落度仪,混凝土和砂浆试模,喷射混凝土试模,混凝土钻孔取芯机。 E. 现场检测:动力触探仪,混凝土钻孔取芯机。 F. 量具:烧杯,量筒,比重瓶。 三、人员篇 1、试验员应持证上岗,一般工地试验室应配置2师6员,条件允许还应增加试验工。并且检测工程师检测资质应涵盖项目所有类别,如,该项目拥有隧道,桥梁,路基等工程类别,则检测工程师的资格证书里面,应该涵盖所有项目,缺项则会导致检查扣分。 2、人员应定岗定员,负责专门试验,主要涉及到签字问题,和试验时间问题,

在检查时会特别留意,个人精力有限,不可能牵涉所有试验类别,试验做假严重会导致资质吊销等恶果。

环境工程实验室试验剪裁思考

环境工程实验室试验剪裁思考 剪裁的定义、目的及任务 810F中关于环境工程剪裁的定义为"考虑装备寿命期内通常将遇到的特定环境强迫作用的影响,选择装备设计特性/容限和试验环境、试验方法、试验程序、试验条件、试验顺序,以及改变关键设计和试验量值、故障条件等的过程。剪裁过程也包括编写和审查工程任务、规划、试验与评价文件等。在剪裁中要确保在装备的整个采办周期内适当地考虑真实的天气、气候和其他物理条件。";810F第I部分的附录C《环境工程专家环境剪裁指南》中明确指出:"环境工程剪裁是选择或改变装备设计和试验的过程";。这是对810F剪裁定义的很好说明,但不够完整。实际上,环境工程剪裁是在研究将遇到的环境因素作用的基础上进行了如下3个方面的剪裁。 选择装备设计特性/容限,改变关键设计和故障条件这实际上是对装备设计特性要求的剪裁。所谓装备设计特性是指根据技术要求通过设计而赋予装备的特性。这些特性包括装备的物理特性(尺寸、重量、重心接口、互换性等)、功能性能、环境适应性、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保障性、安全性、电磁兼容性、电源环境适应性等。人们又把物理特性和功能性能称为产品的专用质量特性,而环境适应性和可靠性等特性称为通用质量特性。由此可见,剪裁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每一质量特性都有其相应的技术指标和容差要求,如环境适应性,要考虑各环境因素的量值大小和容差。无论是各环境因素应力的容差,还是作为产品故障判据的性能参数容差,其量值的变化实际上就是判定产品是否有故障的依据,称它们为故障条件。因此上述质量特性的应力量值大小及其容差甚至故障条件均是剪裁考虑的重要因素,均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剪裁确定。 选择试验环境、试验方法、试验程序、试验条件、试验顺序,改变试验量值这实际上就是选择和改变试验的过程,即试验剪裁。810F中的每一个试验方法都对应一种环境,因而选择试验环境就是选择试验方法。但针对该环境因素对不同装备作用或影响的方式不同,试验方法中往往设置多个试验程序,而每个试验程序均是一个完整的试验过程,即一个完整的试验项目。每个试验程序(试验项目)均有对应的试验条件。环境试验中有一部分试验项目具有破坏性,而且作用于同一试件上的试验项目次序不相同时,由于产生不同的减缓或叠加效应,试验结果会不一样,因此试验项目实施次序也应很好地进行剪裁、设计。 编写和审查工程任务、规划、试验与评价文件这实际上是对环境工程任务和管理文件的剪裁。810F第I部分的附录C《环境工程专家环境剪裁指南》中明确指出:"广义说来,剪裁过程也包括编写或修改工程任务和计划文件";。所谓工程任务,就环境工程来说包括环境工程各个工作项目。GJB4239中规定了包括确定环境适应性要求,进行环境适应设计和预计,开展环境试验与评价,以及全寿命环境工程管理方面的20个环境工程工作项目。由于军用装备研制的起点(包括全新研制、老型号改型)、承研方在型号系统中地位(总体单位、成品厂或成品厂的初始产品供应方)的不同,其实施的工作项目也不同,因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如型号实施的研制阶段的不同等剪裁计划文件和试验文件。这些剪裁工作实际上是管理

专业技术人员晋升管理办法

专业技术人员晋升管理办法 1 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专业技术人员晋升管理办法 () 1.目的 为了充分发挥员工专业能力和技术特长,遵循个人职业发展规划与方向,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发展机会与平台,制订本办法。 2.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有限公司总部及各单位。 3.引用标准 无 4.定义 无 5.内容 5.1专业技术人员分类 5.2专业技术人员等级 获得不同技术等级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一经聘用,可享受不同等级的薪酬

福利待遇。助理工程师相当于管理职系中的职员级,工程师相当于管理职系中 的主管级,主任工程师相当于管理职系中的经理级,高级工程师相当于管理职系中的部长级,首席工程师相当于管理职系中的总监级或副总裁级。 5.3专业技术人员晋升评定机构 5.3.1技术委员会的设置 公司设立技术委员会,主要负责公司的技术发展战略、技术体系创新、技术投入规划、重大技术项目立项等工作。技术委员会下设专业技术人员晋升评估小组,负责公司主任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人员的评聘工作(主任工程师以下由各单位自行评聘),专业技术人员晋升评估小组评委的构成具体见附件五《专业技术人员晋升评估小组评委构成表》。 5.3.2技术委员会成员组成 5.3.2.1技术委员会主任:王冬雷副主任:刘亮 5.3.2.2技术委员会成员:李伟松、陈泽生、熊杰、杨宏、王莹、李庭宏、陈文忠 5.3.3技术委员会职责 5.3.3.1研究提出公司技术发展战略,推动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升公司技术创新能力。 5.3.3.2组织编制公司技术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 5.3.3.3编制公司技术投入规划,优化技术资源配置。 5.3.3.4研究公司技术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出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积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