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囊虫病诊断和鉴别
- 格式:ppt
- 大小:677.00 KB
- 文档页数:70
脑脓肿的CT和MRI影像学诊断摘要目的:提高对脑脓肿CT、MRI影像学表现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方法:对30例临床怀疑或确诊为脑脓肿患者行CT和MRI检查,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颅内压增高。
結果:CT典型表现为边界清楚的低密度灶,增强后脓肿包膜呈均匀环状高密度带,脓肿中央密度不变:MRI表现脓肿中央区在T1和T2加权成像均为低信号,包膜则为边界清楚的高信号环,所有脓肿壁上均有一光滑的低信号“暗带”,增强扫描见脓肿壁呈厚度均匀的环状强化,内缘光滑。
结论:脑脓肿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是敏感、准确、快捷的检查方法,适用于各部位脑脓肿的诊断。
关键词脑脓肿诊断CT MRI资料和方法一般资料:收治脑脓肿患者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9~68岁,平均31.6岁;就诊时间发病3天~2个月。
临床表现有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颅内压增高征(14例,46.66%),发热(15例,50%),肢体偏瘫(6例,20%),其他症状有意识障碍、颅神经麻癖、脑膜刺激征、癫痫发作及精神异常等。
均经头颅CT和(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临床明确诊断为脑脓肿并经手术病理及临床抗感染治疗结果证实。
脑脓肿病源:耳源性脑脓肿6例,血源性4例,鼻源性2例,外伤性8例,隐源性10例。
影像学方法:使用GE sytec 1600全身CT和GE ProsPeed ell双层螺旋CT机,以OM线或OML线为基线轴位平扫。
扫描层厚与层距为5~10mm。
MRI采用安科公司生产的ASM-016P磁共振仪,常规SE系列,常规增强扫描,作TIWI 矢、冠、轴三个方位扫描。
结果病灶形状:30例经CT平扫和增强检查,其中10例经MRI检查,而得到定位及(或)定性诊断。
CT平扫表现为不规则片状低密度影,边界模糊,占位效应不明显6例(20%);注射造影剂后,无明显强化2例(6.66%),斑片状、脑回样强化4例(13.3%);平扫表现为类圆形囊状低密度影20例(66.66%),其中6例(20%)内有液气平面,周围伴较规则、等级稍高密度厚壁,壁厚薄不一,壁厚1~3mm者18例(60%),壁厚3~6mm者12例(40%),最外围为片状低密度水肿区,注射造影剂后,包膜呈环形强化,圆形厚壁空洞影。
颅内及脊髓各病变MRI 表现长 T1 长 T2 信号(T1WI 呈低信号,T2WI 呈高信号)AVM (属脑血管畸形):平扫:见毛线团状(或蜂窝状血管流空影),(于T1WI 呈低信号(或无信号)且于T2WI 上呈高信号)或(长T1 长T2 信号),无明显占位征象,与血管(大脑前或中或后动脉)关系密切,边界欠清晰,形态欠规则,团块状边缘于FLAIR 呈高信号。
MRA :见供血动脉、异常血管团、引流静脉及静脉窦。
椎管内血管畸形:平扫:双侧上颈段脊髓增粗,内部可见排列紊乱异常流空血管团。
由双侧椎动脉颅内、颅外分支供血。
增强扫描:畸形血管团明显强化,清晰显示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
星形细胞瘤I、U级:平扫:见片状(于T1WI 呈低信号(或无信号)且于T2WI 上呈高信号)或(长T1长T2信号),(I级周边见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H级周边见片状长T1长T2信号),(I级未见明显占位征象;H级轻度占位征象,周围组织见稍受压)。
诊断要点:1)肿瘤直接造成的信号强度及占位征象。
2)i、n级坏死囊变少,占位效应轻,强化程度低。
3)川、W级信号多不均匀,占位效应重,强化明显。
4)小脑星形细胞瘤,多位于小脑半球,囊肿有瘤,瘤中有囊,坏死囊变多见,占位效应重,强化明显。
(分级主要依据累及范围,形态,钙化、坏死程度,占位效应,主要根据DWI 扩散程度)。
少突胶质细胞瘤:平扫:见片状异常信号灶,于T1WI 呈低信号,T2WI 上呈高信号,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周边见小片状长T1长T2信号,轻度占位效应(I级)、占位征象重(n级)。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诊断要点:1 )多发于幕上半球。
2)钙化少,水肿重,囊变,出血,强化明显。
3)多见于成年人。
鉴别:星形、钙化性脑膜瘤、室管膜瘤、钙化性AVM 、海绵状血管瘤、结核球。
室管膜肿瘤:第四脑室多见。
平扫:于第几…••脑室(侧脑室、或脑池、或脑实质)见斑片状异常信号灶,T1WI 呈低信号(或等信)T2WI 呈高信号(为主),内见多个片状长T1 长T2 信号区(囊变)。
猪囊尾蚴病的临床症状猪囊尾蚴病的诊断及其预防-养猪技术猪囊尾蚴也称猪囊虫病,其病原是猪囊虫(钩绦虫幼虫)寄生于猪体内的一种寄生虫病。
被囊虫寄生的猪肉称为“豆猪肉”或“米猪肉”。
该病在我国南北方多地广泛流行,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为散发。
该病的诊断主要是依据眼观检查和病理学检查,在预防上主要是采取“管”、“检”、“查”、“处”等综合性措施,发病后就地快速扑灭措施。
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猪囊尾蚴病的临床症状猪囊尾蚴病的诊断及其预防。
1、病原该病对人畜危害极大。
食用含有猪囊尾蚴病的猪肉握人体感染有钩绦虫病的唯一途径。
因此当一个人感染有铥绦虫时,可排出大量孕卵节片,这种粪便被猪吞食后,就能感染猪囊尾蚴病,甚至会引起多头猪患该病。
若健康人食用来煮熟的含有猪囊尾蚴的猪肉,又可患上有钩绦虫病。
2、临床症状症状因猪囊尾蚴寄生数目和部位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一般病猪无明显临床症状,严重感染时,多表现为营养不良,生长迟缓,贫血和水肿等症状。
囊尾蚴侵害肺脏和喉头时,出现呼吸困难,常有短咳,声音嘶哑与吞咽困难;寄生在眼内时,造成视觉障碍,甚至失明;寄生在大脑时,有癫痫和急性脑炎症状,甚至死亡;寄生于肩、臀部肌肉时,体型异常,两肩显著外张,臀部不正常肥胖宽阔,身体呈哑铃状或狮状体型,走路僵硬,摇摆似酒醉状。
3、诊断要点眼观检查。
如果猪体型外貌为:两肩显著外张,臀部不正常肥胖、宽阔,而呈哑铃状或呈狮体状体型的猪,要检查眼睑和舌部,查看有无因猪囊虫引起的痘状肿块,或采用触诊法触摸舌根和舌的腹面有无稍硬的痘状结节,有无压痛。
若猪有压痛表现,则为猪囊尾蚴病病猪。
病理学检查。
在猪的定点屠宰过程中,切开头部咬肌,深腰肌和膈肌或心肌、肩胛外侧肌和股内侧肌,可见到大小各异呈椭圆形白色半透明、黄豆大的囊泡,囊壁上可见有绿豆大的白色头节,即可确诊为猪囊尾蚴病病猪。
猪囊尾蚴病一般不需要进行实验室诊断。
必须进行实验室诊断时,较常用的有炭粉凝集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