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

西方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

西方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
西方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

西方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

四个阶段

在讨论西方史学思想发展的历程时,我们也很有必要将西方的史学发展划分为几个阶段,以利于分析和讨论的进行。在这里,我主要根据陈启能研究员的观点,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古典史学,即古希腊罗马史学。第二阶段为西方中世纪史学。第三阶段从14世纪的文艺复兴开始,直至19世纪末,历时600年。第四阶段包括整个20世纪,可以说是现当代史学。1这个阶段又可以二战结束为界分为前后两段。

古典史学

第一阶段是古典史学,它起源于神话与史诗,创立于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时代,包括了古希腊罗马的史学,是西方史学的开创时期。西方古典史学思想有以下几个特点:

1、求真探索精神。

2 、人文主义观念。

3、重视历史的垂训作用。

中世纪史学

西方史学的第二阶段是中世纪史学。欧洲在进入封建社会后,基督教史学和神学史观占据统治地位,古典史学的传统中断。圣·奥古斯丁(354-439)和托马斯·阿奎那(1255-1274)的宗教信条和神学体系被奉为官方哲学,束缚人们的思想。在这一时期,基本上没有出现著名的大历史学家,但与古典史学思想相比,有其独特之处,必须加以关注,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中世纪史学的几个特点:

1、完全摒弃了古典史学的求真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2 、由于基督教是一个普世性的宗教,重视统一性和传教的神圣性,因而在世界史的体系上,其任务便是阐明上帝之命在人类各地区、各民族的实现过程,而不再限于某一地区。这无疑是受了圣·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的影响。

3、强调神意,强调上帝的至高无上,人对上帝旨意的服从,压抑了人性。古典史学的人文主义精神丧失殆尽。

4、在史观上,基督教史学打破了古典史学的“循环论”和“灾变论”,提出了“千年王国”的说法,是一个单线不断发展的历程。

人文主义史学

第三阶段从14世纪的文艺复兴开始,直至19世纪末,历时600年。在这一时期,首先登场的是人文主义史学。它是近代史学的开端,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紧密相关。具体说来,人文主义史学思想有以下的几个特点:

1、人文主义史学家继承了古典史学的人本主义观,重新将人放在中心,认为历史应该反映人事而不是神事,摒弃了天定命运观。反对以教会史和犹太史为中心。

2、继承了古典主义的怀疑批判的精神和求真求实的精神,重视对资料的收集和考订。

3、注重历史的垂训作用和历史的现实借鉴作用,现实和历史紧密相联。

博学派史学

人文主义史学先后在欧洲各国流行,对中世纪的封建神学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但是随着宗教改革及与之相伴而来的宗教战争,人文主义史学开始衰落,继之而起的是宗教改革时期的史学和博学派史学。对于宗教改革时期的史学思想,这里以宗教改革

时的德国为例来说明这一问题。宗教改革时期的德国史学,较之人文主义时期,明显是一个退步。它的主要特点有:

1、宗教色彩特别浓厚,把人们的注意力再一次的从现实拉回到宗教史。

2、继承了中世纪史学的传统,几乎全盘接受了中世纪的史学理论与方法,但也受到了人文主义的一些影响。

3、民族色彩浓烈,表现出了对政治、民族统一的渴望,反对罗马教廷对德国的干涉。

在这一时期,史学发展的表现之一是博学派史学的兴起。宗教改革是博学派史学产生的直接的原因。总体而言,在史学思想上,博学派史学可道之处不多,但是它对史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有利于后世史学的发展,这一点还是值得称道的。

理性主义史学

发生在18世纪的启蒙运动给西方史学思想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它的直接的后果是导致了理性主义史学的产生,并占据了18世纪史学的主导地位。理性主义史学思想有以下几个特点:

1、理性史观认为历史的发展是进步的,是一个有规律的过程。

2、理性主义史学在本质上可以说是历史哲学,它表现为唯理论。历史的发展过程就是理性与非理性的斗争的过程,其实质是一种主观唯心论。

3、理性主义史学拓宽了历史研究的范围,把历史看作是一个综合学科。理性主义史学主张,人类生活的一切范围,一切经验积累都是历史研究的对象。

4、理性主义史学试图打破基督教的世界史体系,建立理性主义史学的世界史体系。主张应研究各民族组成的世界史。

5、在史学方法,非常注意对历史进程进行抽象把握,擅长分析,重视比较研究,尤

6、重视史料的收集、整理和运用。

浪漫主义史学

在理性主义史学之后,19世纪上半叶流行的是浪漫主义史学。浪漫主义史学思潮是对理性主义的反动。对理性或纯理性的过分强调,无形中成为一种牢笼:非理性的人的情感自然就会受到压制。回到人的自然状态,面向过去,呼唤激情,成为一种需要。浪漫主义也就应运而生了。浪漫主义史学的思想大致如下:

1、浪漫主义历史学家撰写历史不再被理性所支配,历史的发展具有个体的和独特的性质,而不存在普遍性和规律性。和国别史。

2、他们强调历史现象的连续性和继承性,重视中世纪的历史地位,并将它理想化。

3、他们崇尚直觉与情感作用,重在对历史作具体的描述,借以抒发作家个人的情怀。

4、他们最大的贡献是提出了历史主义原则。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它把人类历史视为一个有机整体,为19世纪西方史学的腾飞与史学的科学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8世纪兴起的近代历史哲学

它是在理性主义的带动下出现的。一般认为,“历史哲学”一词是伏尔泰最早使用的,但通常认为詹巴蒂斯塔·维柯是西方最早提出系统历史理论的人,学术界倾向把他称作为历史哲学的真正奠基者。在这一时代的重要的历史哲学家还有德国的康德、赫尔德,法国的孔多塞等。

维柯的主要著作是《新科学》,他主要论叙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力图将历史改造为与中古思想不同的新科学。他的主要观点如下:

1、历史发展的观点。他把历史发展的过程理解为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进化过程,认为每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的过程中,

都要经过三个阶段:神祗时代,英雄时代,人的时代。时代的更替伴随着社会的变革和阶级斗争。

2、提出了人类创造历史,人类也可以认识历史的论断。

康德

康德的历史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一个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他认为人类历史是有规律的向前发展的。他的主要观点如下:

1、在康德看来,历史不是由个人而是由人类集体共同创造的。

2、人具有组成社会和促使社会解体的双重倾向。人具有社会化的倾向,同时人又具有强烈的个体化倾向,

孔多塞

孔多塞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上,他的史观是进步史观。他的主要观点如下:

1、提出了人类理性不断进步的观念。提出了科学推动社会进步的卓越观点。他崇信知识的积累和增进对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性,甚至进而认为科学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因。

2、孔多塞企图寻求历史发展的规律,并认为揭示社会进步的规律应当成为一门指导人类进步的新科学的基础。

19世纪被称为是西方的“历史学的世纪”,这表明此时的西方史学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一时期最重要的史学思潮是客观主义和实证主义。

客观主义

—般认为,客观主义史学的始作俑者是尼布尔,兰克将这种史学思想系统化并广为传播,使之成为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史学思想的主流。这种思潮的兴起,与当时的科学取得巨大的进步,人们倾向于认为科学万能,整个学术界弥漫着科学主义的思潮有关。客观主义史学思想的要点有以下几点:1、标榜客观的研究。历史学的目的在于探索客观存在的真实。这个“真实”指曾经发生过的历史事实,而不是指总括历史事

实的抽象概念。

2、崇拜材料,轻视理论。要搞清事实发生的真相,必须穷本溯源,研究原始材料。历史一旦超出纯记事范围,就会变成哲学,造成历史的含糊不清而损害历史的真实。

3、重视对史料的批判方法。

4、不作价值判断。历史学家的任务是判断历史事实的有无与真伪,而不是判断事实的价值,褒贬事实的是非。

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史学产生于19世纪50-60年代,是近代自然科学影响到了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表现。它最初流行于哲学界,其创始人为法国哲学家孔德。后来在史学界引起反响,形成了在19世纪末颇有影响的实证主义史学。其主要的史学思想如下:1、史学的科学化。认为人类社会可以向自然科学那样进行研究,而研究的工具便是实证主义。

2、关注事物间的有机联系,将历史看作一个整体进行研究,重视文化史、经济史和群众心理史等。

3、重视运用心理分析的方法来进行历史研究。

4、在史观上持进化史观,有些史家有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思想。实证主义史学的贡献显而易见,它使史学科学化、职业化,开拓史学的研究范围,对后世影响很大,

历史主义

在实证主义大行其道之时,历史主义也悄然兴起。历史主义在严格意义上不是史学流派,但它影响了许多史家的思想,故亦简略提及。历史主义认为人性和理性的形成都离不开特定的时空和具体历史环境,它关注事物生成的历史连续性,并将它当作个体,注意阐释其特殊价值。

到19世纪,历史主义在欧洲国家的史学家思想中得到了具体

的运用。历史主义史学希望在确定真实的历史事实之后,通过寻找到个体事件中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解释从历史中之所以孕育出现实的原因。从而构成极具历史认识论色彩的历史主义史学。

美国史学

美国史学发展的总体特点是后发先至,最后引导西方史学的发展。美国史学的早期流派大都受欧洲史学的影响产生,直到特纳的“边疆学派”的兴起,美国的史学才真正走上了独立发展之路。其思想受欧洲正在流行的经济史观的影响,也受到了当时流行的庸俗进化论的影响,片面强调了地理环境的决定作用等。

历史哲学

这一时期的历史哲学可以分为思辨的历史哲学和批判的历史哲学。前者可以以黑格尔、斯宾格勒和汤因比为代表,后者则以克罗齐和柯林武德为代表。现在先来介绍思辨的历史哲学。

黑格尔

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历史哲学》一书中。

斯宾格勒

斯宾格勒是文化形态史观的创始人。他的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代表作《西方的没落》中,概括说来有以下几点:

1、反对线性发展观,不存在一般意义上的历史。不存在普遍的、永恒的东西。

2、历史就是文化,历史的发展是通过各个文化的兴衰来体现的。文化是一种有机体,存在着生命周期。任何文化都是独特的、等价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不存在一种共同的历史中心。是一种文化相对主义。

3、对文化进行形态学的对比研究,找出它们在生命周期中的相似之处,并以此预测西方文化的命运。

汤因比

汤因比是文化形态史观的集大成者,其史学思想主要集中在《历史研究》一书中。其主要思想有以下几点:

1、认为历史研究中基本单位时文明。

2、以挑战与应战的模式解释文明的兴起与衰落。

3、认为所有的文明都是同时代的、具有同等价值。

克罗齐与柯林武德

批判的历史哲学以克罗齐与柯林武德为代表。克罗齐的史学思想主要有:

1、历史就其本质而言是艺术而不是科学。

2、历史就是哲学。历史和哲学是统一的。

3、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

4、把人类历史看作是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

5、强调历史研究要“追求主观”,他的主观是从思想或精神的角度谈论主观的,可以说是一种“思想或精神的主观性”。

柯林武德

柯林武德的史学思想可以概括如下:

1、历史事件是行动的结果,行为取决于行动者的思想,思想赋予行动历史意义,

2、历史是一种理性的活动,历史学就是探究理性活动的科学。

3、历史知识就是关于历史的系统认识,它实际上是理性实现自我认识的理论形态。

第四阶段

西方史学的第四个阶段包括整个20世纪,可以说是现当代史学。这个阶段又可以以二战结束为界分为前后两段。

战前阶段

在这一段时间中,20世纪上半叶,可以说是新旧史学的交替时期。史学思想的主要特点有:

1、西方以兰克为代表的传统史学在取得进展的同时开始遭到越来越多的挑战,与此同时,西方历史哲学从思辨的向分析的(或称批判的)转变同步。

2、新史学强调扩大失学研究领域,主张对历史进行多层次、多方面的综合考察以从整体上去把握,特别是提倡以底层大众的生活为重点。

战后西方史学

在战后西方史学又有了新的发展。大致在50年代中期起,新史学在西方史坛上开始占据主导地位,成为主潮。在此过程中,年鉴学派是影响力较大的一个流派,必须予以提及。他们主要的史学思想有:

1、年鉴学派的学者们提出总体史的观念。

2、该学派还明确提出了“问题史学”的原则,要求在研究过程中建立问题、假设、解释等程序,从而为引入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奠定了基础,极大地扩大了历史研究的领域。

3、重视经济与社会史的研究,认为整个世界历史应从物质生活的角度来进行解释。

4、重结构,轻规律。对历史决定论即所谓的历史的内在规律不感兴趣。

西方马克思主义派

战后西方史学界的另一派势力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派。它的主要史学思想有:

1、研究领域不断扩展,不再局限于革命斗争史和工人运动史,

而涉及到广泛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在方法上,也不再拘泥于单一的阶级分析方法,而趋向于多元,尤其在促使历史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沟通与交融方面,

美国

美国的社会科学新史学派被认为是战后与年鉴学派、英国的马克思主义学派鼎足而立的三大史学流派之一。它与社会科学的关系密切。它的主要史学思想有:

1、采用社会科学或行为科学的方法,史学社会科学化。

2、重视量化分析,史学研究对象多元化。

后现代主义

在战后的西方文化中,后现代主义的崛起是一件引人注目的事情。后现代主义的崛起,对史学也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和影响。后现代主义对史学的影响主要在史观上,具体的影响如下:

1、后现代主义否认历史学的客观性与真实性,否定了普遍真理的存在。

2、后现代主义从否认历史著叙的形式入手来动摇现代史学研究的基础。认为历史叙述与虚构的话语、历史与虚构完全相同。

3、将史学与文学相提并论。历史文本变成了一种文学的制造物,

4、后现代主义还突出和夸大语言学的局限性,强调语言的先在性,

5、反对文本的确定意义,突出读者的重要作用。

6、后现代主义还在否定历史发展的逻辑关系,否定历史的时间观念以及历史事实和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方面做了大量的论证。

后现代主义的一些闪光点却是值得我们加以借鉴吸收的。如话

语权等观念。通过对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吸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历史的本质。

现代西方哲学学习笔记2012

《现代西方哲学》学习笔记 2012.9.24韩玉龙 导论 一.哲学的本质 1、什么是哲学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的认识,既关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的总结和概括) 首先,是一种世界观,对整个世界的思考。这把哲学和具体科学区分出来了。 其次,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这又与自发形成的和宗教形成的世界观区分开来了。 2、哲学的三大形态 世界哲学有三大形态:西方哲学、中国哲学、印度哲学。 二、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 1、古希腊哲学:前6世纪-3世纪 2、中世纪宗教哲学:3世纪-15世纪 3、近代哲学:15世纪-19世纪中叶:用理性(二元分立)来构建形而上学的体系 4、现代哲学:19世纪中叶-至今 三、现代西方哲学的产生和发展 1.现代西方哲学的产生 社会历史背景:资产阶级危机,无产阶级出现 发展背景:自然科学发展 哲学理论背景:各种思潮出现 2.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 19世纪中----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 过渡期(19世纪中----20世纪初)的基本哲学倾向是实证主义和非理性主义: 马赫主义、叔本华的唯意志主义、尼采的权力意志论、弗洛伊德主义、以及狄尔泰和柏格森的生命哲学、詹姆士实用主义、新康德主义、新黑格尔主义、实在主义 完成期(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 罗素和摩尔的分析哲学、胡塞尔的现象学、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萨特和梅洛-庞蒂的存在主义、杜威的实用主义、新托马斯主义、人格主义、和新正统主义神学 蒯因的新实用主义、库恩的历史主义、新历史主义和科学实在论、”哲学思潮的影人本主义(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哲学解释学)、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宗教哲学(新托马斯主义)。 四、现代西方哲学的三大思潮 1.科学主义 实证主义:孔德、穆勒、斯宾塞 马赫主义:马赫20120925 实用主义:皮尔士、詹姆士、杜威 实在主义:迈农、亚历山大、怀特海 分析哲学:罗素、维特根斯坦、维也纳学派、奎因、日常语言学派 结构主义:列维——斯特劳斯、阿尔都塞 批判理性主义:波普尔 历史主义:库恩、费耶阿本德 2.人本主义 唯意志主义:叔本华尼采 生命哲学:柏格森

西方近代史(政治)

西方近代史(政治) 一﹑近代史的概念 世界近代史包括15世纪初至1900年前后大约500年的时间,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来看,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3个时期:15世纪到17世纪早期欧洲资本主义兴起时期、17至18世纪资本主义代议制度初步形成时期、19世纪以来两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时期。 二﹑背景知识 ①15世纪到17世纪早期,欧洲正处在封建社会解体和资本主义兴起的阶段。 经济方面:农业、手工业的技术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地中海沿岸和西北欧一些地区,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初期阶段——工场手工业兴起。 国际关系方面:以西班牙、葡萄牙为首的殖民主义国家开辟新航路,抢夺殖民地,开始用殖民主义的锁链,把原来彼此孤立、隔绝的大陆连接起来,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思想文化方面: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变动引起意识形态领域的变化。新兴资产阶级掀起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体现了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资本主义发展解除了封建神学的精神枷锁,推动了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②17世纪中期至19世纪初,是西方资本主义代议制度初步形成的时期。 经济方面:17世纪后,荷兰、英国等国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它们致力于发展海外贸易,积极拓展殖民地,彼此间展开了夺取殖民霸权的斗争。殖民扩张与掠夺是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 文化方面:17、18世纪,资产阶级掀起一场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崇尚理性,抨击君主专制和神权专制,提倡天赋人权。他们勾画出未来理性社会的蓝图,也奠定了近代民主政治的基础。 政治方面:17、18世纪,英国、美国分别确立了资本主义代议制度。英国是现代议会制度的发源地,《权利法案》的颁布是议会制度真正开始的标志;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它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创立了世界政治体制的一个先例。 ③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的一个世纪,是两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时期。 经济方面:18世纪后期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和19世纪70年代起同时发生于欧美各国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生产力,资本主义逐步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统治地位,并最终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政治方面:两次工业革命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增强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推动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扩展和完善。 阶级基础:两次工业革命也壮大了工人阶级力量,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国际工人运动也蓬勃发展起来。 文化方面:19世纪,近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进化论的提出对生物学和整个世界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文学艺术领域也随着社会的动荡与变革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色

西方史学史期末简答题

西方史学史期末简答题

1.古代希腊史学产生的原因: 2.希罗多德贡献(史学思想) 3.俢昔底德史学思想: 4.比较希罗多德和俢昔底德治史观: 5.比较希罗多德与司马迁的相似之处:6.波里比阿史学成就: 7.西方古典史学的传统 8.中世纪史学的历史地位 9.浪漫主义史学思想 10.理性主义史学(18世纪):特点:11.客观主义史学: 12.伏尔泰的史学思想 13.历史哲学: 14.百科全书派史学贡献: 15.罗马史学的共性: 16.评述塔西佗的史学成就: 17.评述希罗多德的史学思想 18.19世纪为什么被称为“历史学的世纪”19.康德是怎样论述历史发展的,试以康德《世界公民视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译文为例加以说明。如何评价: 20.浅析孟德斯鸠的“地理环境决定论”

21.20世纪妇女史的研究重点有哪些?22.为何称希罗多德是“史学之父”?23.普罗科匹厄斯有什么作品传世? 24.李维对史学研究的贡献体现在何处?25.7.P55塔西陀为何被称为是“暴露史学大师”? 26.. 查士丁尼有什么代表作? 27.扼要介绍康尼娜及其作品。 28.为什么说“历史是过去与现在的对话”?29.19世纪与20世纪西方史学的特征分别是什么? 30.20世纪西方史学的特征: 31.西方现当代史学的共同趋势与特征:32.谈谈你对“历史是时代火车头”的理解。33.当今西方社会为何将历史学称为是“受人追捧的园艺学(公共史学)”? 34.评特纳。 35.P110评马基雅维里对欧洲近代史学的贡献。 36.为什么说卡尔《历史是什么?》一书问世,成为历史学著述演变的分水岭? 37..请你介绍一下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史学的

最新现代西方哲学考试要点.优选

P51尼采的重新估价一切价值理论 在尼采看来,要成为一个创造价值、判定善恶的人,首先要推翻以往价值,这也是对人的最高的自我肯定。 尼采对以往思想文化和道德观念的批判也就是对由理性主义支配的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他把苏格拉底当做这一传统的肇始者, 苏格拉底提出“知识就是美德”的口号,把只是当做人生的最高目的和道德行为的最高准则,而只是是依靠理性思维获得的,这样理性就被认为是万能的,成了人的思想和行动的支配者。人的直觉和本能却被忽略、甚至被完全否定了。 尼采认为这意味着苏格拉底侧地抛弃了他以前的希腊文化重视直觉和本能的传统而开辟了理性主义传统。 尼采认为,由理性主义支配的传统形而上学的主要错误就是限制和扼杀了个人独特的非理性的生命和本能。在其影响下,人尽管被描绘为宇宙的建造者,周围世界的决定着,历史进步的核心;实际上,人缺必须服从普遍的、纯粹的理性及作为这种理性的体现的世界,遵循奴隶道德,陷入狭隘实际主义,不敢去创造新的东西,从而不能看到自己真正的前景和价值。越是那些被认为经过理性的严格训练的饱学之士,就越是成为理性和知识的奴隶,越易成为因循守旧、感情贫乏、思想迟钝的人,从而就越是缺乏激情和创造性,变成一部机器。这样他们就丧失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尼采看来,在理性主义支配下的传统形而上学的几乎所有概念都是虚构和谬误,不能用来确定人的使命,估价人的事业。因此,为了使人的能力不受约束,为了使人的生活和道德行为具有真正的价值,必须摧毁为理性派思想家所制定和神圣化的旧观念,代之以突出人的生命力和本能冲动,并把它们当做人的意识和行为的出发点的新概念。 你才要求建立一种能够发现和表达人的这种深层存在的哲学。他从希腊神话任务、酒神狄俄尼索斯的形象中找到了这种哲学的镜子。他把酒神同日神当做艺术的象征,日神代表造型艺术,酒神代表真实、破坏、疯狂、本能。他认为狄俄尼索斯精神比阿波罗精神更为重要。因为它体现了一种无穷无尽的生命力,意味着人的一切最原始的冲动都获得解放,而不受任何理性观念或原则的约束。狄俄尼索斯的世界是一个狂醉的世界,是人性的深处得到充分表达的世界。尼采一再强调这正是哲学的真正世界,真正的哲学应该是狄俄尼索斯哲学。 P196詹姆士的意识流理论 在詹姆士心理学中,意识流又叫思想流、主观生活之流。因为他把思想当做了一个与整体意识相应的概念,而这就是主体的全部心理活动。 五个特征: 1、思想总是个人的思想。既不属于这人、又不属于那人的纯粹思想史无法证明的。就各个个人来说,他们的思想总是连成一气;但就各人之间说,他们的意识是不相通的。你的思想只属于你,我的思想只属于我。詹姆士据此反对那种把思想、意识当做可以脱离具体的人而存在的观点,这无疑有合理性;但他忽视了各个个人的而意识都是物质的产物,都是对存在的反应,从而存在共同之处,是可以相通的。 2、思想永远是变化的 人的思想、意识总是处于不断的流动变化之中,即使同一个人对于同一事物

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精)

考点1 人是万物的尺度 (1) 考点2、人性的复苏 (7) 一、文艺复兴 (8) 四、宗教改革: (13) 考点3 启蒙运动 (18) ▲易错知识点 (30) 【高考题】 (32) 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考点1 人是万物的尺度 I、考点和要求 一、考点 (1)智者学派 普罗塔哥拉的思想主张 (2)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 二、要求 知道智者学派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了解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的主张;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II、基础知识梳理 一、智者运动(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 1、出现时间:公元前5世纪中叶(希腊)

(此时中国为战国时期) 2、出现原因(背景): (1)希腊工商业的发展和平民地位的提高; (2)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3)个人主义的成长; (4)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3、内容: (1)反对旧的思想方法和传统; (2)关心与人类自身更加密切相关的问题。 4、特点:(1)-(4)P90 5、主要代表:普罗塔哥拉 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表现出人文主义倾向),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6、评价: (1)智者运动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这表明希腊人已清楚地意识到人才是社会舞台的主角.) (2)是在原始宗教…… (3)智者运动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智者运动是西方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4)普罗塔哥拉是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智者学派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积极:智者学派强调人是客观事物的主题,否定神或命运等超自然对社会产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具有高度的自信,从而成为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局限:(1)把人的感觉看成是真理的标准,含有主观唯心主义成分; (2)过分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认为没有是非之别,这样的思想方法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同文艺复兴有相似之处) 二、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1、地位:是人类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被马克思成为“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 2、主张:(1)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

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简介

对现代西方哲学的简介 理学院张兵 1091110202 在活生生的希望和恐惧面前,不确定充满痛苦,但是如果我们不愿依赖安慰人心的神话故事生活,那么就必须忍受······告诉人们离开确定性如何生活,又不因怀疑而寸步难行,在我们的时代可能是哲学为那些研究它的人可做的主要贡献了. ——波特兰·罗素现代西方哲学泛指十九世纪中期以来在西方各国产生和流传的非马克思主义哲学。 西方哲学的传统在黑格尔哲学中达到顶峰,黑格尔建立了历史上最庞大,最全面的体系,但这一庞大体系在黑格尔去世之后不久便崩溃了,这也标志者西方传统哲学的终结,从此西方哲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现代哲学阶段. 现代西方哲学思潮按其本质特征可分为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思潮,按阶段则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初是两大思潮的形成阶段,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70年代是两大思潮对立发展的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两大思潮则开始出现合流的趋势。 两大对立思潮的形成 科学主义思潮最早产生于近代西方哲学中的经验主义,近代英国的经验主义经历了从培根,霍布斯的唯物主义转向贝克莱的主观经验主义,有转化为休谟的不可知论的演进过程.现代西方的科学主义思潮就是休谟不可知论的直接继承和发展.早期的科学主义思潮包括实证主义,马赫主义,实用主义,新实在论以及批判实在论。 实证主义就广义而言,即对于任何种类的哲学体系,只要求知于经验材料,拒绝排斥先验或形而上学的思辩,都可称为实证主义.狭义而言,则是指法国哲学家孔德的哲学,认为对现实之认识只有靠特定科学及对寻常事物的观察才能获得.其中心论点是:事实必须是透过观察或感觉经验去认识每个人身处的客观环境和外在事物.实证主义的目的是希望建立知识的客观性。 亦名经验批评主义,本质上是一个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流派。19世马赫主义,“” 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产生并流行于德国,奥地利以及其他国家的唯心主义哲学流派。马赫主义强调经验的重要性,把感觉经验看作是认识的界限和世界的基础,认为世界第一性的东西既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而是感觉经验.把实证主义进一步物理学化,吸收假设主义的把一切科学理论归结为假设的观点,强调一切科学理论都不过是

西方史学史复习题

李维:古罗马学家。著述丰富,流传下来仅《建城以来史》并残缺不齐。创立通史体例,重视历史垂训,文笔优美。但其陷入了历史循环论,对某些史料缺乏分析批判,影响史实可靠性。但还有很高史料价值,是研究罗马早期及共和国历史的重要文献。 塔西陀:古罗马史学家,他继承并发展了李维的史学传统和成就。著有《日耳曼尼亚志》《历史》和《编年史》,强调信史实录以及道德教化作用。对罗马帝国初期的社会状况作了深刻的揭露,反对暴政,怀念歌颂共和,痛恨暴君,透露出悲观主义情绪。但其作品至今是研究古代罗马历史的权威史料,影响深远。 奥古斯丁:古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思想家,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教父哲学代表人物。是奥斯定会的发起人。对于新教教会(加尔文主义),他的理论是宗教改革的救赎和恩典思想的源头。著有《忏悔录》、《上帝之城》,确立基督教的世界史理论,为以后中世纪史学定下基调。 吉本:十八世纪英国史学家,启蒙时代西方史家杰出代表。著《罗马帝国衰亡史》,代表了十八世纪西方历史学的最高成就,上自古罗马帝国下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共6卷71章,体大思精、卷帙浩繁。尽管吉本恪守政治?军事史的旧传统,但把古代与近代历史发展过程连接起来,具有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极大。 维柯:近代西方历史哲学鼻祖,代表作《新科学》,详论人类历史社会历史发展,建立历史发展观点,并试图为它寻求出一个有规律的发展过程,提出了三阶段:神祗时代、英雄时代、人的时代。马克思称赞其思想“有不少天才的闪光”。他是西方最早系统提出历史理论的人,近代历史哲学的真正奠基者。 边疆史学:特纳是美国19世纪至20世纪30年代很有影响力的历史学家,他提出了边疆学说,强调边疆和西进运动对美国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扫除了以往历史编纂学的积弊,提出了历史研究的新观念,对美国史学界的影响极为深远,该派因为适应美国扩张主义而名噪一时。 休谟:十八世纪英国史学家,经验主义哲学家,近代“不可知论”的创始人。著有《英国史》、《人性论》、《人类理解研究》、《道德原理研究》、《自然宗教对话录》等,主张扩大历史记载的范围,倾向于社会史。同罗伯逊、吉本并称为18世纪英国三大史家。

近代史学

近代史学1、 中国近代史学的主要特点 第1, 传统的经世致用的史学思想注 入了救亡图强的民族危机意识。鸦片战争之后,魏源、夏燮、张穆、何秋涛、姚莹等,都写出了具有强烈时代感的历史著作。以历代皇朝治乱盛衰、得失存亡为参照系的经世致用的思想,逐步转向以世界历史为参照系的国家盛衰、民族存亡的经世致用思想。 第二,传统的历史变化观点注入了近代改良主义的社会思想,使之成为近代改良在历史理论上的根据。王韬、黄遵宪、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的著作,都以倡言变法、改良为主旨。戊戌变法失败后,邹容、陈天华、章太炎、孙中山等进而宣扬社会革命的历史理论,成为辛亥革命的舆论准备。 第三,传统史学中的朴素的历史进化观点注入了近代进化论思想,使中国史学在历史理论方面开始具有近代意义上的内涵和形式。康有为的《论语注》、《大同书》等著作以“《公羊》三世说”和近代进化论相结合,为其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张目;严复的《论世变之亟》、《原强》、《救亡决论》以及译述的《天演论》,宣传普遍进化理论,强调“物竞天择”、“优胜劣败”。梁启超认为,这是“以史学言进化之理”。康、严都主张“循序而进”,不赞成激变,因而都带有庸俗进化论的局限。20世纪初年,梁启超提倡“新史学”,夏曾佑写出了《最新中学中国历史

教科书》,是中国近代史学萌生在这一时期最有代表性的理论形态和具体表述。而章太炎倡言革命论,从而突破了康、严庸俗进化论的束缚。 总之,传统史学日衰,近代史学日盛,这是中国史学分化的大趋势。 2、 边疆史地研究的兴起 1、《蒙古游牧记》 张穆(1805-1849)《蒙古游牧记》16卷,10年之功撰成前12卷,“末四卷尚未排比”,何秋涛10年之功补辑而成,校阅,咸丰九年(1859)刊刻行世。内外蒙古自古代迄于道光年间的地理沿革和重大史事。作者自序:“今之所述,因其部落而分纪之。首叙封爵、功勋,尊宠命也;继陈山川、城堡,志形胜也;终言会盟、贡道,贵朝宗也。详于四至、八到以及前代建置,所以缀古通今,稽史籍,明边防,成一家之言也。”土尔扈特部“走俄罗斯,屯敖额济勒河”,顺治、康熙年间“表贡不绝”,乾隆三十六年(1771)渥巴锡“挈全部三万余户内附”的动人史实,爱国思想。 2、《朔方备乘》 何秋涛(1824-1862)《北徼汇编》6卷,咸丰八年(1858),80卷,赐名《朔方备乘》。边疆沿革、攻守形势和中俄关系的历史。“边防之事,有备无患”,“哈萨克之外,惟俄罗斯为强国,然则边防所重,盖可以知矣夫”;“西北塞防,乃国家之根本”(卷11《北徼形势

西方哲学史复习

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气本原说:阿那克西美尼提出了气本原说。 气综合了水和“无定”的特征:一方面保留了“无定”的不定形和无限的特征,另一方面,气和水一样具有特定的性质。 气有两种性质,以及与之对应的浓聚和稀疏两种运动:气稀疏为火,浓聚则依次为云、水、土、石。冷和热的性质依浓聚和稀疏的程度逐渐上升。 火本原说: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秩序不是任何神或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永恒的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有两方面:(1)外在的本原是火的形态,他是世界的开端和归宿;(2)内在的本源是符合火的本性的原则,它决定着世界运动的方向,控制着运动的节奏,支配着火与万物之间循环往复的转化。 四根说:恩培多克勒认为,火、土、气、水是组成万物的根。万物因四根的组合而生成,因四根的分离而消失。四根本身并没有组合与分离的能力,他们之间分合需要用外部原因来解释,这些原因就是使根相互眷恋的“爱”,和是根相互争斗的“恨”。他用四根说来说明事物的生灭变化。 种子说:阿那克萨戈拉认为,构成万物的细小微粒是种子。种子的性质与事物的可感性质相同,事物有多少种性质,构成它的种子就有多少类;数目众多的一类种子构成事物的一种性质或一个部分。 理念:理念是心灵或理智所“看”到的东西,是具有统一性和实在性的观念,是普遍的概念,共享和形式。柏拉图把理念作为理智的对象,理智所显示的是普遍的真相,它的主要特征是分离性和普遍性。 悬搁判断:“悬隔”即中止,既不肯定,也不否定。因为事物本身的不确定性,皮罗主张悬搁对事物的判断,其理论意义是为了避免怀疑的悖论。 飞矢不动:指飞矢在一段时间里通过一段路程,这一段时间可被分成无数时刻,在每一个时刻,箭矢都占据着一个位置,因此是静止不动的。 二分法悖论:运动着的事物在达到目的地之前,要先完成全程的1/2,在到达1/2前又要完成它的1/2,如此无穷的分割,就永远也达不到目的地。 唯名论:认为存在的事物都是个别的,心灵之外没有一般的对象。 极端唯名论认为共相只是名词;温和唯名论认为共相是对个别事物的抽象概括,只存在于心灵之中。 唯实论:认为共相既是心灵中的一般概念,又是这些概念所对应的外部实在。 极端唯实论认为共相是与个别事物相分离的独立实在;温和唯实论认为共相是存在于个别事物之中的一般本质。 智者:来自“智慧”一词,意思是“有智慧的人”。公元前5世纪前智者泛指聪明并具有某种知识技能的人,直到公元前5世纪后期,“智者”才专指那些以传授智慧为职业、并在公众事业中有所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教学设计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教案设计 "教育的真谛在于教会学生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语)。今天的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要适应社会、适应时代,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进行知识的补充和更新,终身学习已成为时代的需要。因此,对今天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的目标。我校正在实践的“学导螺旋发展大课堂”,适应了这一需要。本节课就是基于此而设计的。 一、教案目标 ()知识与能力:对西方历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学习,以了解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和西方文化的精神特质。掌握代表人物、代表作和思想主张,并能够进行对比和分析。着重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提高辨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课前,利用自主自习时间指导学生完成上节课下发的学道(见附)。课上,运用我校“学导螺旋发展大课堂”七环节,组织学生展示,完成复习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名言的剖析,认识到其具有的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的倾向,从而更加明确:并非每一句出自伟人或哲人的话都是绝对的真理。我们应该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对所有问题都应采取历史地、辨证地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育学生追求真、善、美,批判地继承古典文化。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二轮复习课,这一专题主要阐述从古希腊至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三个时期人们对“人”的理解,并由此而产生不同的运动。本专题的基本脉络是:西方人文精神起自古希腊时期;到中世纪,人文精神失落;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再度弘扬;近代启蒙运动则使人文主义思想有很大发展。《课程标准》规定本专题基本的学习要点有: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重点:各时期人们对人文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表现形式的不同之处 难点:“人文主义”本身内容抽象、理论性强,学生不易理解,是学生学习的弱点和盲点。所以通过创设情境,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三、教案对象分析 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这一专题主要阐述从古希腊至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古希腊智者以“人”的眼光考察一切,揭开了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重视人的理性,使人文精神得到升华;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既是对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复苏与催生,更是对近代人文精神的谋划与发展;在以反宗教迷信和神学专制统治为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以人为中心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宗教改革以蔑视权威的创新与勇气,把信仰自由全部诠释为近代人文主义的平民化过程;启蒙运动高举理性大旗,希望通过建立一个公正健全的法理社会来保护个人的利益和各种权利,理性主义成为了人文精神走向成熟的标志。 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促使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走向以人为中心并促使人觉醒的过程。它提倡民主与科学。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精神、创造精神和科学实验精神,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确立开辟了道路,成为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导航灯。 我主要结合高三学生的特点,针对目前的高考模式,运用我校的课堂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要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而且要求对所学的历史知识、历史材料进行重新整理并分析先请学生自行解决,然后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相互解决(即学生能自己解决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或合作解决,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之后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利用材料设置历史情景,提出历史问题,引

西方哲学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10分) 1.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弗洛伊德开始从人的现实生活考察人的精神活动,提出了()。 A.人格结构理论B.精神结构理论C.自我意识结构理论D.生命结构理论2.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一员,哈贝马斯继承了社会批判理论,提出了关于()理论,成为哈贝马斯社会批判理论的核心思想。A.晚期资本主义B.早期资本主义C.中期资本主义D.中后期资本主义 3.()可以说是杜威实用主义的方法论。A.实践主义 B.实验主义 C.工具主义D.实证主义 4.海德格尔认为,()才是通向真正存在的入口处。A.烦恼 B.畏惧 C.死亡D.游戏 5.唯意志主义认为人的最根本、最真实的本性是()。A.理性 B.自由 C.物质性D.生命冲动 6.近代欧洲哲学的主题是()。A.人 B.自由 C.理性D.非理性 7.尼采认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A.人是“未定型”的动物B.生产劳动C.思维D.道德 8.最早提出“存在”概念的哲学家是()。A.尼采B.柏拉图C.海德格尔D.康德 9.马克斯?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合著的()一书,开创了法兰克福学派对现代资本主义的批判。A.《社会哲学研究》B.《黑格尔与形而上学问题》C.《传统理论和批判理论》D.《启蒙辩证法》 10.德里达等后现代主义者认为,传统哲学是)。A逻各斯中心主义 B唯心主义 C唯物主义D人本主义 二、不定项选择(10分)(每题至少有两项是正确的,错选、漏选均不得分) 1.法兰克福学派吸收了(的部分相关理论。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C.卢卡奇D.狄尔泰E.叔本华 2.弗洛姆对非创造性性格的划分种类包括()。A.接受型B.剥削型C.囤积型D.买卖型E.尸恋型 3.叔本华认为真正摆脱痛苦的途径是 A.从事哲学研究B.自杀C.从事艺术创造D.信仰宗教E.沉思

西方史学史复习知识点

西方史学史复习知识点 筑波千鸟整理 前言:本复习知识点,根据《西方史学史》(张广智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年8月第3版),分类整理。 名词解释 希罗多德:(约前484—前425年)古代希腊历史学家,生于小亚细亚西海岸的一个富有的家庭。他西方史学的创立者,其传世之作《历史》西方史学第一部名副其实的历史著作,首先创立了西方历史编撰学上一种正宗的体裁,开始运用历史批评的方法撰述历史,并且重视历史垂训的功用,在西方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世誉为“史学之父”。 《高卢战记》:约著于公元前52年,共8卷,前7卷出于恺撒之手,最后一卷是他战友所续写的,本书采用第三人称的形式,力图保持客观冷静的叙述,从体裁上来看《高卢战记》是一本关于高卢地区战事的历史回忆录。它以对高卢和日耳曼各地区的人氏族社会逐渐解体到萌芽状态国家出现这段时间的政治、社会、风俗和宗教的记述,《高卢战记》成为我们研究原始社会和民族学的重要依据。 荷马史诗: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塞》两部分,各有24卷,均以特洛依战争为背景。《伊利亚特》写战争本身,描写阿喀琉斯的愤怒及战争最后51天内发生的事件;《奥德塞》写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战争结束后回返家乡的经历。荷马史诗的主题是歌颂希腊全民族的光荣史迹,赞美勇敢、正义、无私、勤劳等善良品德,讴歌克服一切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肯定人与生活的价值。荷马史诗充满了浓厚的宿命论思想,人与人之间的斗争成为神与神之间斗争的缩影。荷马史诗塑造了一系列的英雄人物,结构巧妙,布局完整,比喻丰富。它不仅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的优秀作品,也是研究希腊早期社会的重要文献。 《法兰克人史》:是六世纪法兰克国家历史的主要著作,作者格雷戈里是中世纪法国著名史学家。全书始自《圣经》所宣扬的“创世”,止于公元591 年,共10卷,详近而略古,内容十分丰富,有极高的史料价值,由于历史上关于法兰克早期历史记载甚少,此书也就显得弥足珍贵,格雷戈里被誉为“蛮族王国的希罗多德”。 心理史学:心理史学又称“心理历史学”,西方“新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史学是历史学与心理学的嫁接而产生的一门新学科,它借助与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探索人类过去的种种行为,进而更全面与更深刻地阐明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过程。它于20世纪前期由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大师弗洛伊德所开创。 哥丁根学派:形成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第一个具有近代意义的历史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伽特勒、施洛塞尔、斯毕特勒、赫伦等。把古典史学提倡的史学批判方法,以及由博学家开辟的专业化史料考据方法与历史学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历史学专业化,使史学逐步走向近代科学性质,哥丁根学派重视原始资料的收集与辨析,为十九世纪兰克史学奠定了基础。《论世界各国的风俗和精神》:这是一部从古代世界延伸到伏尔泰时代的世界史,突破了基督教的世界史体系和政治史传统,独具创见。作者在书中努力要表述这样一个有意义的主题: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已逐步摆脱了偏见、迷信和卢奴役,尽管他们遇到无数次的错误和失败,但总是向着理性、公正,向着物质和精神不断改善的方向前进的。 “百科全书派”: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在编纂《百科全书》(全称为《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和手工艺分类字典》)的过程中形成的派别。《百科全书》主编是 D.狄德罗。百科全书派的核心是以狄德罗为首的唯物论者,他们反对封建特权制度和天主教会,向往合理的社会,认为迷信、成见、愚昧无知是人类的大敌。主张一切制度和观念要在理性的审判庭上受到批判和衡量。他们推崇机械工艺,孕育了资产阶级务实谋利的精神。

现代西方哲学复习题(升级版)

现代西方哲学作业题 综述现代西方哲学家们教育哲学观? 综述现代西方哲学”生命哲学”主题特征? 1.萨特“存在论”核心内容的逻辑内涵? 萨特“存在论”的核心内容为:自在的存在、自为的存在、为他的存在 1.自在的存在 (1)基本规定:存在存在着。存在是自在。存在就是它所是的。也就如标题所说“存在是自在”自在的存在就是惰性的、机械的物质世界。具体分析为: a.存在存在着:这种自在的存在既不是主动的,也不是被动的;既不是创造出来,也不被创造出来的,也不创造任何东西。 b.存在是自在:因为这种存在既不能派生于可能,也不能归并到必然。其没有意识状态,即是说:①自在是自足的;②自在不与自身也不与别的不是它的东西发生关系;③自在没有内外之分,是一个整体。所以:自在是惰性的、机械的物质世界,让人恶心但无法避免。 c.存在是其所是:它既不是肯定的,又不是否定的,只能是自身的固有。 (2)结论:本质先于存在。(自在的存在由于都是已经存在着的东西,它们的性质也都是十分明确的,因此,它们总是先有本质而后才存在,它们的本质先于存在。) 举例:裁纸刀的例子。比如裁纸刀,它在制作者制造出来以前,就早以观念的形式(本质)存在于制造者的头脑之中了,因此,就裁纸刀而言,可以说是本质先于存在。 2.自为的存在 (1)基本规定:自为的存在就是作为意识的人,自为的存在本身是个空无,没有固定的本质,它是潜在性与可能性,自为通过虚无从自在中产生出来。 (2)理解:自为的存在的特征是主动性和不确定性,永远不满足、永远不停留于现状,它们不断地展示着自己,同时维系着他物。人即“自为的存在”,具有超越的特性,永远处于变化之中。 (3)核心:存在先于本质,人是自由的,因为自由选择,所以要承担责任。 ①存在先于本质:人原来是个无,通过自己的选择,成为他自己愿意成为的那种人;人具有可能性,可以造就自己;并且人的自由依赖人的选择;而且必须选择,且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的自由。“人的自由先于人的本质,并使本质成为可能。” ((理解:对人而言,没有任何决定论,也没有既定的人性,每个人自己的本质既非由上帝来安排,也不是由他人来决定,而是由自己造成的,是自己的自由意志和自由行动创造的,是人自己决定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自为的存在不是某种已经给予了的、完成了的实在,它是人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所要成为的那种东西。“人首先是一种把自己推向将来的存在物,并且意识到自己想象成未来的存在。”因此,人的本质乃是后来由人自己的主观意志创造出来的。)) ②人是自由的:人生而自由,这是人的本性,这是萨特自由观的第一要义。萨特认为人的自由是绝对的,无根据的。正如人不能不存在一样,他不能不是自由的。理由有:

近代史 十九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

西方国家关于中国的一些论调 十九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 自两汉以来,中国就与西方世界有了初步的交往,西汉张骞出使西域,联络了中国与中亚、西亚等国的关系,东汉甘英最远抵达波斯湾,虽然从地理上相对来说也是中国的西方,但还不是我们今天通常意义上的西方。直到公元166年,大秦(古罗马帝国)安敦王朝派遣使者来到东汉首都洛阳,中国与西方才算有了直接的接触。此后,中国历代王朝与西方世界也保持着一定程度上的联系,尤其是唐宋、元明清时期。但这些时期内,由于古代世界生产力与交通的制约而处于相对隔绝的状态,加上中国古代后期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中西交往的广度与深度均大大受限,双方对于各自的印象基本上处于一种想象,尤其是西方对于中国的印象,更是由于时代转型的需要而充满了美好的想象。因此,在前近代,中西双方,尤其是西方对于中国的印象处于一种虚幻的状况,直到19世纪通过武力打开中国国门。 19世纪是中西交往史上的一个关键节点,这一时期西方世界已经确立了对东方世界的优势地位,技术的发达和实力的强大使得西方得以直接有力深入东方世界,作近距离以至零距离的观察,从而改变了之前对于中国的美好想象,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种虽不无感性也更为理性的更为真切的印象。这是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定型的关键时期。 在《十九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一书中,人们可知,在18世纪,“欧洲对中国的崇拜达到了异乎寻常的高度”,受耶稣会士报告影响的启蒙思想家对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宗教宽容推崇备至,还特别赞美中国的手工制品,尤其是陶瓷。这些主要体现在18世纪的法国,而同时期的英国虽然也出现了类似推崇中国的现象,但热烈程度稍低,甚至还出现了与此对立的声音。这与英国在中国贸易中受到的挫折有关。此后,由于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更加迫切打开中国市场,而中国的闭关锁国状态严重阻碍了英国意愿的达成,尤其是18世纪最后几年马戛尔尼访华目的的落空之后,西方对中国不再是像以前那样充满梦幻的盲目推崇,而是多了批判的眼光,尽管这种批判是基于个人在中国的体验。 19世纪中西交往的标志性事件——马嘎尔尼使团访华,初步反映了西方人对中国及中国人的近距离观察得出的印象。这样的初次中西正式直接的接触即反映了不同文化的差异的影响,例如乾隆皇帝赏赐给马戛尔尼的玉如意在中国文化中是极具尊贵意义的,但对他来说却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价值。巴罗的游记就直接指出中国人总的特征是“傲慢和自私的,伪装的严肃和真实的轻薄以及优雅的礼仪和粗俗的言行的牢固结合”。 而西方人对中国社会生活的观察主要局限于在当时的通商口岸,诸如广州、汉口、宁波、福州等地。《泰晤士报》特约记者柯克发现广州的房子并不十分高大,

西方史学史知识点

西方史学史知识点 第一章知识点 一、填空题 二、名词解释 1.希罗多德 2.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3. 修昔底德 三、简答题 1.西方史学史分期、四个发展阶段 2.西方史学史主线索:五次转折 3.希罗多德的史学贡献。 4.《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特点。 5.色诺芬在古希腊史学上的地位 四、论述题 1.评价历史学家希罗多德 2.评价历史学家修昔底德 第二章知识点 一、填空题 1. 古罗马史学双擘是()和()。 二、名词解释: 1.古典史学 三、简答题: 1. 《高卢战记》的史学成就 2. 塔西陀的史学思想 3. 评价波里比阿 4. 阿庇安《罗马史》史学价值 四、论述题 1. 评价古罗马史学家李维及其史著 2. 论述西方古典史学的传统 第三章知识点 一、填空题 1. 比昂多在《罗马帝国衰落以后的历史:472—1440年》中首次提出了中世纪的概念。 2. 教会史学中第一位重要的编年史家是(阿非利加那)。著有(《编年史》) 3. (攸西比乌斯)(约263――339)是基督教史学的奠基人,故有(教会史学之父)的美誉。他的《编年史》、《教会史》完善了线性时间观,将他所知的“历史”分为“神圣的历史”(包括犹太人、基督教的历史)和“世俗的历史”(埃及、巴比伦、波斯、希腊、罗马的历史),按统一的编年结构分别加以记载,由此开创了基督教写史的传统。 4. 法国第一位典型的历史学家是图尔主教格雷戈里(539-594)——“蛮族王国的希罗多

德”。《历史》(即《法兰克人史》) 5. 法兰克史家尼特哈德(795-844?)唯一不是教士的史学家,著作《历史》记载了加洛林王朝解体的历史。 6. 英国历史之父——比德(672-735)著作《英吉利教会史》 “主的生年”(Anno Domini,简写为A.D.) 以B.C.表示公元前( Before Christ 的缩写) 7. “中世纪最伟大的历史学家”——鄂图(1114-1158?)。 所著《编年史》又称《双城史》世界历史的眼光。 8. 中世纪意大利出现了“世界第一奇书”——《马可·波罗游记》又称《东方见闻录》。 9. 拜占庭最杰出的历史学家普洛科匹厄斯。 10. 中世纪拜占庭还出现了一位女史家——康尼娜。《亚历西亚德皇帝传》 二、名词解释: 1.圣奥古斯丁 2.《上帝之城》 三、简答题: 1.简答圣奥古斯丁的史学贡献(影响)。 2.拜占廷史学的特点及评价。 四、论述题 1.论述圣奥古斯丁史学影响。 第四章知识点 一、填空题 1.比昂多的《著名的罗马》《复兴的罗马》《胜利的罗马》是考古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奠基之作。《罗马帝国衰落以后的历史,472-1440年》该书是近代史学的一个里程碑,第一次提出了“中世纪”的概念,是基于历史连续性原则提出的。 2.波丹(1530-1596)是近代早期最杰出的史学思想家。被誉为“16世纪的孟德斯鸠”《易于理解历史的方法》是近代以来第一部真正的史学理论著作。 3.“英国散文之父”——托马斯·莫尔著有闻名世界的《乌托邦》 著作《国王理查三世的历史》是英国第一部真正的人文主历史著作。 4.马比昂《古文书学》的出版为古文书学和古文字学创立奠定了基础。 5.蒙福孔《希腊古文字学》 二、名词解释 1. 《史学易解》 2.博学时代 3.圣摩尔派 三、简答题 1.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史学特征。 2.洛伦左·瓦拉的史学。 3.波丹的史学思想。 四、论述题 0

现代西方哲学的基本特征浅析

现代西方哲学的基本特征浅析 刘殊远过程工程研究所 2010E8004172008 自黑格尔之后,出现了唯意志主义、实证主义、新康德主义、直觉主义、分析哲学、现象学、存在主义、解释学、西方马克思主义、实用主义、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新流派,在这些大的流派之中又有相当多的分支,比如现象学中,几乎每一位大思想家都可独自立派。它们带来了西方哲学两千年来最为深刻的思想方式的变革:反形而上学、反基础主义、反主体主义、向语言的转向,对境域的关注,等等,令人耳目一新,极大地丰富了人的哲学思维。这种变化使得现代西方哲学具有了很强的向其他学科渗透、与之交叉的能力,以及建立新的次级学科的能力,比如科学哲学、环境伦理学、医学伦理学等。所以,现代西方哲学与科学技术与不少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学科和文学艺术实践之间形成了更为密切的互动关系。现代西方哲学与传统的哲学相比,具有自己的时代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经验论由盛而衰,理性论逐步抬头 在经验论与理性论(即唯理论)的长期论争中,经验论由盛而衰,理性论有抬头的迹象。从20世纪初到50年代末期,在英美哲学界一直占统治地位的,是由 A.孔德开始,由B.A.W.罗素发展起来的分析经验论(见分析哲学)。实用主义以及欧洲大陆的其他一些哲学流派也倾向于经验论。这一时期,理性论仅仅在新经院哲学(见新托马斯主义)中还有点影响。但后来,情况发生了变化。6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结构主义运动,力图恢复理性论在现代哲学中的地位。而对经验论最沉重的打击,是来自心理学方面。蓬勃发展起来的认识心理学派,给理性论提供了反驳经验论的最有力证据。按照认知学的看法,心灵完全不是一块白板,即使最简单的知觉也受认知作用的影响,决不是单纯接受来自外界的刺激。一个意象更是信息储存与检索的复杂操作,经验论者所设想的那种纯粹的经验或观察并不存在,人们在对外界事物的认识中,认知的模式或范式起着决定的作用。科学实在论根据新的物理实验结果对经验论所作的批评,也为理性论的复兴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经验论者不仅忽视了心灵或理性的作用,而且还否认或怀疑外物,即那些不可观察的“理论对象”的存在,并以可观察性作为实在性的标准。大多数科学实在论者反对经验论主张的这种观点,有些实

西方近现代政治思想自学考试大纲

西方近现代政治思想史(0350)自学考试大纲 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的要求 政治思想史,顾名思义是研究政治思想发生和发展历史的科学。西方近现代政治思想史则是研究近现代西欧、北美一些主要国家的各种政治思想发生和发展历史的一门社会科学。它所研究的是人类发展到资本主义历史阶段各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进行政治斗争的思想武器,它是反映了不同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根本利益的政治要求和政治见解,集中表现为各种政治观点、政治理论和学说。其内容具有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继承和发展相统一等特点。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应注意这一课程的性质和内容特点。 “西方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作为湖北省高等自学考试政治学专业(本科)的必考课程,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考生的政治理论知识水平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设置本课程的具体要求是:使考生能够较为全面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分析西方近现代政治思想发展的基本脉胳,弄清西方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上主要政治思想家的理论渊源及其发展的逻辑联系,领会和理解西方近现代政治思想上重要政治范畴,从而提高考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更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政治思想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与人文思想的主要内容;理解马基雅维利、不丹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并能了解其政治思想的地位和作用。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政治思想概况 (一)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思想 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一场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运动;人道主义;人文主义观点与倾向。 (二)宗教改革与宗教改革思想 宗教改革运动;马丁·路德的改革思想;加尔文的改革思想;闵采尔的思想。 第二节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 –1–

西方近代史

近代西方史 (1500年左右——1917十月革命) 一、 【起源——古希腊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等(公元前5c) 1.智者学派(公元前5c中叶) ○1历史背景:古希腊城邦商品经济(工商业)的发展 ○2代表人物及其思想: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3历史影响:人类个人意识的第一次觉醒;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 2.苏格拉底(约前469年—前399年) ○1历史背景:古希腊城邦制度走向衰落;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2思想主张:美德即知识 ○3历史影响: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14c—16c) 1.文艺复兴(14c—17c)【意大利】 ○1历史背景:14c以来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 ○2性质:是一场反封建、反宗教神学(天主教会)的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3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4代表人物及作品:但丁—《神曲》;彼得拉克—《歌集》 薄伽丘—《十日谈》;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四大喜剧 ○5历史影响:是近代欧洲的第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冲破了基督教神学的桎梏,宣传了人文主义。 2.宗教改革(16c)【德国】 ○1历史背景:天主教会的腐败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罗马教皇在德国兜售赎罪券激化与德国各阶层的矛盾 ○2性质:披着宗教外衣的反封建反天主教会(宗教神学)统治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3代表人物及其思想:马丁·路德——1517年《九十五条论纲》“因信称义” ○4历史影响:进一步传播了人文主义 顶峰(成熟)——启蒙运动(17c—18c)【法国】 ○1历史背景:17c以来资本主义萌芽加快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2性质:17c—18c欧洲出现的以理性为旗帜、反封建宗教神学、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3核心思想:理性主义 ○4发展进程:17c,在英国兴起——18c,在法国形成高峰——扩展到其他国家(德、美、亚)○5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伏尔泰——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孟德斯鸠——三权分立 卢梭——“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康德(德国) ○6历史影响:是欧洲历史上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