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胃变位整复位术
- 格式:ppt
- 大小:572.50 KB
- 文档页数:13
肉牛真胃左方变位的病因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肉牛真胃左方变位是肉牛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是指肉牛的真胃向左侧移位的病症。
本文将介绍肉牛真胃左方变位的病因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
病因鉴别诊断:1. 饲养管理不当:饲喂粗料不足,饲料过于精细,饲喂频率过快等不良饲养管理方式可能导致肉牛真胃左方变位。
2. 运输应激:长途运输过程中,肉牛容易产生压力和应激反应,从而增加真胃左方变位的发生风险。
3. 饲料质量问题:饲料中含有过多的沙土、秸秆、杂草等粗料,或者饲料中的杂质过多,容易引起肉牛真胃左方变位。
4. 环境因素:环境湿度高、温度变化大、饮水不足等环境因素也可能导致肉牛真胃左方变位的发生。
5. 饮食喂养管理不当:饲养人员过度饲喂浓缩饲料,喂食不合理导致消化不良,也会增加肉牛真胃左方变位的几率。
防治措施:1. 合理饲养管理:确保肉牛的饲料科学合理,提供充足的粗料和饮水,避免过于精细的饲料和过快的饲喂频率,保持饲料中的杂质少。
2. 环境改善:确保肉牛的饲养环境温度适宜,湿度适当,避免温度的大幅度变化,提供清洁的饮水和饲料,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3. 注意运输途中的保护:在长途运输过程中,为了减轻肉牛的应激反应,应该提供足够的水源和合适的通风环境,确保运输车辆平稳,避免肉牛受到颠簸和挤压。
4.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肉牛的胃部情况,观察是否有真胃左方变位的症状,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
5. 紧急处理:如果肉牛出现真胃左方变位的症状,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如通过物理操作将真胃复位,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并及早就医。
肉牛真胃左方变位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通过合理的饲养管理和环境改善,加强运输途中的保护措施,定期检查和及时处理,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肉牛真胃左方变位的发生。
奶牛真胃变位诊断治疗!26张图谱征服你!精华篇!转发吧!庆峰有料--提高您的养牛技术!近几年随着奶牛饲养业的扩大,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加上大量饲喂精料,盲目追求高产,使奶牛真胃变位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奶牛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真胃左方变位高于右方变位,且百分之九十发病于一·二胎次,笔者已诊治100多例,通过手术治疗,除一例因和腹壁粘连较重无法分离而淘汰外,其于全部治愈。
本病主要发生在产后数日至一月内。
临床表现为:食欲时好时坏,有时突然减退或废绝,反刍减少,可能拒食各类饲料;有时轻度鼓气,严重脱水;粪便减少,呈糊状,或干稀交替。
瘤胃蠕动时有时无,明显消瘦,双侧肷窝凹陷,而左侧最后三个肋弓区明显膨大。
在左侧1—3肋骨区域听诊,同时结合叩诊,可听到清脆的“钢管音”真胃左方变位,常采用站立保定。
用静松灵1.5——2毫升肌肉注射,进行全身麻醉,并用普鲁卡因进行局部浸润麻醉。
术部剪去被毛后,术部及四周用新洁尔灭溶液充分清洗,再用碘酊和酒精棉球消毒,铺好创巾,用巾钳固定。
左肷部前切口:一次性切开皮肤长约15—20厘米,钝性分离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腹膜一次剪开,显露切口前方鼓气积液的真胃,真胃过度积气,压力过大,可先放气,然后将真胃缓慢拉出疮口外,用2米长的12号缝合线于真胃大弯的双层网膜上做两个扭扣水平缝合,间距五厘米。
术者手持真胃的固定线尾,经瘤胃下方绕道右侧腹腔,确定预置线与右侧腹壁相应的位置后,在对应处剃毛消毒和局部浸润麻醉,皮肤做一1厘米的小切口,助手将止血钳端经皮肤小切口向腹端腔内戳入,使止血钳尖端进入腹腔。
与此同时,术者手掌在腹腔内保护戳入腹腔内的止血钳以防损伤腹腔脏器,术者与助手配合将缝合线拉出体外,暂不拉紧,然后用相同方法在第一预置线后方5厘米处引出第二根固定线,之后术者经瘤胃下方推送真胃进入右侧腹腔,同时助手轻轻向外牵拉两根固定线,使真胃在推送和牵拉的配合下复位。
确定真胃复位是否正确固定线无缠结后用两根线缝合小切口并打结。
高产奶牛真胃变位的诊治作者:乔普海来源:《兽医导刊》 2015年第12期乔普海/ 河北省康保县畜牧水产局(一)发病经过康保县康保镇青龙村一奶牛户饲养的一头高产黑白花奶牛,发病23 d 前来求诊。
主诉:该奶牛分娩后就食欲时好时坏,有时食欲突然减退或废绝,不愿吃精料或干草,仅采食少量青草,产奶量逐渐减少,体重减轻,明显消瘦。
粪便呈糊状,经常腹泻,有时秘结,瘤胃有时鼓胀,按前胃驰缓治疗半月未见好转。
(二)临床症状患牛精神沉郁,营养不良,眼窝下陷,睫毛下垂,右侧腰窝下陷,左侧腹第11 肋骨下方稍膨大,右腹部平坦。
体温37℃,呼吸基本正常。
听诊心律不齐,心音重复和分裂,肠音和瘤胃蠕动音微弱,瓣胃和皱胃听不到蠕动音,左侧8 ~ 11 肋间肩关节水平线处可听到叮铃声,叩诊可听到钢管声。
直肠检查右腹侧空虚,瘤胃和左腹壁之间摸到一种间隙,并可发现瘤胃背囊明显移向正中线甚至右方,瘤胃体积小。
根据上述临床资料, 诊为真胃左方变位。
(三)治疗过程1. 滚转复位保守疗法。
因收治前已按前胃驰缓治疗半月,故不再进行强心液、静脉注射钙制剂、皮下注射新斯的明和中药疗法,采用滚转复位治疗。
控饲24 h 后,人为的剧烈驱赶,再将牛侧倒使之仰卧,反复摇晃牛体,目的是使瘤胃内容物向背部下沉,对腹底壁潜在空隙的压力减轻,含大量气体的变位真胃随着摇晃上升到腹底空隙处,并逐渐移向右侧面而复位。
治疗3 d 后仍不见好转,采用手术治疗。
2. 手术疗法。
用两侧腹壁同时切开术整复固定真胃法。
(1)保定与麻醉。
六柱栏内站立保定,手术部位在左右腹部腰椎横突下方25 ~ 35 cm距第13 肋骨5 ~ 8 cm 处,术部剪毛消毒,用肾上腺素配合2% 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作两侧腰旁神经干传导麻醉,并对术部浸润麻醉。
(2) 手术过程。
依次切开左腹部皮肤、皮肌、腹外斜肌,切口约18 ~ 20 cm,钝性分离腹内斜肌、腹横肌,并切开腹膜。
打开腹腔,探查真胃变位情况,在瘤胃和腹壁之间有一较大的囊状物,内充满液体和气体,这就是变位的真胃。
奶牛真胃变位作者:李利民来源:《科学与财富》2013年第07期摘要:奶牛真胃变位(displaced abomasum, DA)是一种急性内科性疾病。
其发病率、死亡率较高。
本文对真胃变位的病因,发病机理及治疗与预防进行总结,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奶牛;真胃变位;病因;机理;防治真胃移位是真胃的生理解剖位置发生了改变,引起机体消化功能障碍、代谢紊乱,导致营养失调的急性内科疾病,严重者在24h之内死亡。
在临床上可分为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
该病在世界许多国家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死亡率也较高,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成为威胁奶牛健康发展的一种严重疾病。
1 真胃变位发病病因由于奶牛在围产期采食量减少,人为更换精料或者故意增加精料,使瘤胃内容物未经充分咀嚼与反刍而快速进入瓣胃和真胃,引起食物积滞,导致弛缓。
奶牛在怀孕后期,妊娠子宫使瘤胃从腹底被抬高,真胃可以移到瘤胃底部,甚至左侧,造成生理性变位,分娩后子宫内压力突然减小,瘤胃将真胃推回右侧[1]。
但部分牛的真胃被压在瘤胃的下部或左方造成奶牛真胃变位。
奶牛怀孕后期出现代谢紊乱,如代谢性碱中毒、低氯血症、低血钾、酮病等造成真胃弛缓,蠕动减慢,真胃不能及时收缩回位造成真胃变位。
酮病、生产瘫痪、妊娠毒血症、胎衣不下、重症乳房炎、瘤胃弛缓等,常继发真胃变位。
一些产后疾病,常使真胃运动性减弱,也是促发DA 的潜在因素。
如胎衣滞留不下、子宫内膜炎、低血钙症等。
2 发生机理奶牛产后早期为了泌乳,能量消耗的速度超过了本身的能量摄取速度,奶牛处于能量负平衡状态,其特征是低血糖症、高血糖症、酮血症、高游离脂肪酸、血浓度和三酰甘油积聚增加等。
同时瘤胃食糜的快速后送,使真胃发酵加强,导致VFA浓度升高和气体剧增。
许多学者试验证实,VFA能明显抑制真胃平滑肌的运动和幽门的开放,而导致真胃弛缓,食糜淤滞。
VFA浓度的增加和pH的降低导致瘤胃渗透压增加和水的大量涌入。
水和电解质在通过瓣胃和皱胃时还没有被吸收,高浓度的VFA和嗳气的抑制使真胃中碳酸氢盐浓度的增加,碳酸氢盐与氢离子反应释放CO2,同时,高浓度的VFA和降低的pH刺激微生物产生的CH4增多。
牛真胃变位的治疗根据变位的方向不同真胃变位可分为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两种类型。
后者也叫真胃扭转。
真胃扭转又分为两种类型。
第一种是真胃向前方扭转逆时针方向扭转,真胃移到瓣胃前上方,位于网胃与膈肌之间又称前方变位。
第二种是向后上方扭转,即顺时针方向真胃移到前胃后上方,位于肝脏与右腹壁之间又称后方变位。
真胃左方变位是真胃从右侧(9-11肋)通过瘤胃底壁移到左侧腹腔(11-13肋)位于瘤胃和腹壁之间。
左侧倒数第13,12,11肋骨与肋软骨连接处上方。
如真胃发生完全阻塞,则真胃充气右1/4也可分离到中1/3或上1/3腹腔,视诊可发现左侧倒数11-13肋比右侧相对部位明显膨大,其中左方变位是最多见占85%以上。
多发生于高产奶牛,分娩后不久发病率较高。
一般不完全变位可使用保守疗法,但是完全变位或变位时间久者一定要进行手术疗法。
临床经验说明变位多伴发腹膜炎,右方变位与左方变位相比,右方变位均预后不良。
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造成动物死亡,也造成经济损失,为此要早期发现早期进行治疗。
1病历介绍2007年4月5日接诊乌鲁木齐市大弯村的一头黑白花奶牛,7岁,第5胎,主诉该奶牛3月15日产犊,3月22日左右开始出现瘤胃反复臌气,采食量下降,吃草不吃精料,喜欢喝水,倒磨次数减少,鼻镜干燥,精神沉郁,排稀粪而排粪量减少等现象。
2临床检查及诊断2.1临床检查体温38.7℃、呼吸66次/min,脉搏78次/min,病畜精神沉郁,轻度脱水,食欲减退,吃草不吃料,反刍减少,喜欢饮水,排粪量减少,稀干粪交替出现,触诊第13肋骨后缘可触知囊状物,较难触知瘤胃,从尾侧视诊可发现左侧倒数第12-13肋后缘突起,右侧真胃位置呈明显的凹陷,对左侧第8至第12肋之间进行叩诊时可听到明显的钢管音。
2.2诊断根据病史和左侧倒数第12-13肋后缘突起进行叩诊时可听到明显的钢管音,左侧最后肋骨后缘触到有弹性的囊状物,(因真胃臌气而扩张占整个瘤胃的位置)体温、呼吸,脉搏基本正常,反刍减少,病情时好时坏,持续时间短,排粪量减少,稀干粪交替出现,尿,呼出气和乳中带有酮味,逐渐消瘦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