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与干扰性脱节
- 格式:ppt
- 大小:655.50 KB
- 文档页数:83
心电图完整版正常窦性心律的心电图特征如下:(1)P波顺序出现,P波在Ⅰ、Ⅱ、aVF、V3-V6导联中直立,在avR导联中倒置,P波大小形态正常。
(2)P间期在0.12~0.20秒之间,而且恒定。
(3)频率60~100次/分( 成人)。
(4)P间距相差<0.12秒。
临床心电图上,一般依据P波方向正常,规则出现,即可诊断为窦性心律。
窦性心动过缓的心电图特征是什么?窦性心动过缓的心电图特征如下:(1)P波顺序出现,P波在Ⅰ、Ⅱ、aVF、V3-V5导联中直立,在aVR导联中倒置。
(2)P-R间期在0.12~0.20秒之间。
(3)P-P间期>1.0秒,即心房率<60次/分(成人)。
(4)常伴有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是什么?窦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如下:(1)P波具有窦性心律的特征。
(2)P-R间期在0.12~0.20秒之间。
(3)心率超过100次/分,1岁以内超过140次/分,1~6岁超过120 次/分,6岁以上与成人相同。
成人一般可达150次/分,P略有不齐但常<0.12秒。
(4) 可能出现的其他改变。
①P波高尖,以Ⅱ导联为明显。
②T-P融合,造成S-T段假性下移。
③S-T、T改变。
④伴有房室传导阻滞。
窦性心律不齐的心电图特征是什么?(1)窦性心律不齐的心电图特征如下:①P波具有窦性心律的特征。
如:PⅡ、aVF、V3-V6直立,PaVR倒置。
②P-R 间期0.12~0.20秒,如合并房室传导延缓可>0.20秒;合并预激综合征则<0.11秒。
③P-P间歇之间差异>0.12秒。
(2)窦性心律不齐的分型:根据图形改变特点可把窦性心律不齐分为下列几型:①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这一类型最常见,多见于儿童及青年人,是一种生理性表现。
心律不齐与呼吸周期有关,吸气时心率加快,呼气时心率减慢,其快慢周期恰等于一个呼吸周期,摒气时心律转为规则。
②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亦称非相性窦性心律不齐:这型较少见,心率的快慢与呼吸无关。
1,零零后是最年轻的网民成长易受干扰谈社会现象
和感悟
有调查表明,“零零后”是当下最年轻的网民群体,处于成长期的他们好奇心强,普遍对科技信息、文学读书兴趣高。
他们对娱乐八卦、社交聊天和手机游戏的兴趣也非常突出。
独处,可以作不同理解,可以是我行我素自我中心,追求自由的状态,不合群不强融;这种独处容易导致自我封闭,时间长了之后会产生自我怀疑,失去社会交际自信和脱节。
那么独处状态下频繁刷手机,既是这种封闭状态的宣泄,又可能会加剧封闭状态。
当然,独处,孤独,还可以理解为非常个体性的,有一套挺复杂的想法或者感受,但是知者寥寥的状态。
那么独处自有其境界。
如果是减少无效社交,静下心来学习和工作,在信息轰炸的互联网时代保持定力,选择性获取信息,少一些压力和纷扰,增进自己的知识学问,获得有益的发展,那是好事。
这样理解也可以。
“热衷获取信息”,指向信息过载问题,网民人均信息消费量巨大,要么碎片化信息“杀时间”,要么陷入“信息茧房”,逐渐锁定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同类相聚,自己的世界清静了。
但同类之外的很多人完全不可理喻,跨越房间之间的深度交流就变得越来越稀缺。
“存在性焦虑”,可以作各种解读,社交圈层的不确定性,职业前景工作收入的模糊性,现代人的信仰和精神危机等。
无论如何,年轻人都是渴望与时代连接,关注信息热点,扫除信息盲点。
信息过载的时代,如何应对信息潮流,这需要思辨地看,审
慎地思考。
干部任职与履职脱节问题自查自纠报告总结自查自纠报告总结我单位对干部任职与履职脱节问题进行了自查自纠,现将报告总结如下:在我们的自查过程中,我们深入分析了干部任职与履职脱节的原因和表现,并明确了这些问题对单位运行和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我们发现以下几个主要问题:首先,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
少数干部的任命缺乏严格的程序,主要依赖个人关系和人情往来,并忽视了干部的能力和实绩。
这导致了一些干部在履职过程中缺乏紧密的组织联系,无法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其次,干部在履职过程中存在着急功近利、偏离目标等问题。
一些干部缺乏长远眼光和扎实的工作方法,只关注眼前利益而忽视了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重要性。
这导致了工作过程中出现目标不明确、缺乏执行力和协调性的现象。
此外,干部之间的工作协作存在问题。
部分干部缺乏团队合作意识,个人主义盛行,导致信息共享不畅、沟通不畅以及工作分工不明确。
这种情况使得工作进展缓慢、效率低下,并影响了整个单位的工作效果。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制定了相应的纠正措施:首先,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规范性和透明度,确保干部任命的公正性和能力导向性。
推行干部选拔的程序化、制度化,强化能力评估,减少人情关系的干扰。
其次,加强干部的培养和培训工作,提高干部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
注重对干部进行中长期的发展规划,增强他们的长远眼光和执行力,同时鼓励团队合作,提高协调效率。
此外,建立健全的工作沟通机制,加强干部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
明确工作分工和责任,建立有效的协作机制,营造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持续关注干部任职与履职脱节问题,并积极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我们深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将得到提升,单位的工作效率和绩效也将得到显著提升。
12导同步动态心电图结论一,心律健康人:24HR几乎是窦性心律,偶见一过性窦房结内游走心律,窦房游走节律,房性心律或交界性心律等被动性心律失常。
二,心率1.总心率(单位:万次/24HR,即“24HR总心搏数”)2.最高心率:(单位:次/MIN,包括最高窦性心率发生的时间段)指24HR最高窦性心率,取决于运动量大小。
3.最低心率:(单位:次/MIN,包括最低窦性心率发生的时间段)指24HR最低窦性心率,主要出现在夜间1 ~ 5H睡眠状态或午休时。
4.平均心率:指24HR平均心率。
计算公式:平均心率(次/MIN)=总心搏数(次)/ 时间(MIN)三.心律失常正常人偶见以下心律失常。
1.偶发早搏(单位:次数/24HR)1)偶发房早(不包括P-ON-T现象)偶发房早指每分钟在6次以下者。
2)偶发室早(不包括R-ON-T现象,特宽型和特矮型室早)3)偶发交界性早搏2.偶发逸搏与逸搏心律(单位:次数/24HR)1)偶发房性逸搏2)偶发交界性逸搏3)偶发室性逸搏3.短阵心动过速(单位:阵/24HR,包括发生的时间段及持续时间:秒)1)短阵偶发房性心动过速,2)交界性心动过速3)短阵室性心动过速4.传导阻滞1)一过性一度房室传导阻滞2)一过性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3)二度I型窦房传导阻滞5.窦性停搏卧床休息/睡眠状态中的窦性停搏≤2.5 S,且偶发。
四,Q-Tc值((单位:秒。
即:校正Q-T间期)Q-Tc正常值:男性(0.40±0.04)S;女性(0.42±0.04)S。
五,长Q-T间期综合征(long Q-T syndrome,LQTS)六.Q-T离散度(单位:mS,分析测量3个以上心动周期)是指12导联同步记录的动态心电图最长Q-T间期与最短Q-T间期之差(Q-Tmax-Q-Tmin) 。
Q-T间期延长表明心肌复极时程或动作电位时程(APD) 延长,代表心室肌复极的不同步和不穏定性的程度。
心房扑动的心电图特征及临床意义心房扑动是介于房性心动过速与心房颤动之间的快速规则的房性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上表现为P波消失,代之以快速而规则的心房扑动的F波,F波频率250~350次/min。
F波通常按一定比例下传心室,房室传导比例固定时,R-R间期匀齐,房室传导比例不固定者,R-R间期不规则。
它比心房颤动少见,两者的发生率1:(15~20)。
1 心电图特征1.1 典型心房扑动典型心房扑动包括逆钟向心房扑动和顺钟向心房扑动两种类型。
1.1.1 逆钟向心房扑动逆钟向心房扑动常见,心电图F波明显,射频消融术成功率高。
(1)F波P波消失,代之以一系列波形相同、波幅相等、间期匀齐、波间无等电位线、呈三角形的锯齿状F波。
F波频率在250~350次/min,多数在300次/min左右。
同一时间内记录的心电图显示F波频率快速匀齐,但在不同时间记录的F波频率可有明显变化,应用奎尼丁治疗后,F波变得宽大,其频率可慢至180次/min左右。
Ⅱ导联、Ⅲ导联、aVF导联、V3导联~V6导联F波倒置。
V1导联F波倒置。
(2)F-R间期①F-R间期固定,房室传导比例固定。
房室传导比例不固定者,F-R间期可以固定,也可不固定。
F-R间期通常比窦性心律时的P-R间期长。
②F-R间期不固定a.隐匿性传导与迷走神经张力变化:与F-R有关系,F-R间期有长有短,常出现被跳越的F波。
b.文氏型房室传导:分为干扰性文氏现象与阻滞性文氏现象。
c.干扰性房室脱节:心房扑动与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或室性心动过速并存。
形成干扰性房室脱节。
d.阻滞性房室脱节:心房扑动合并高度房室阻滞或完全房室阻滞伴交界性心律、室性心律或心室起搏心律。
(3)QRS波群①QRS波形、时间与窦性相同。
②部分QRS-T波群伴时相性室内差异传导或束支的蝉联现象。
③合并束支传导阻滞及其分支阻滞。
④伴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心室预激综波。
(4)心室率心室率多在60~150次/min,活动或白天清醒状态,多为2:1或3:1下传心室,1:1下传时,心室率快速,夜间睡眠或白天卧床休息时,房室传导比例增大,转变为(3:1)~(6:1)不等,甚至更多的F波因干扰,隐匿房室传导或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未能下传心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