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类生物体中的配合物

三类生物体中的配合物

三类生物体中的配合物
三类生物体中的配合物

三类生物体中的配合物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试验班张昭然2012141243027

有机络合物是配位化合物中的一类。由有机配位体(有机化合物分子、有机酸根离子和有机基团)与中心离子或原子(为金属)以配位键形成的络合物。例如烯烃络合物K[Pt(C2H2)Cl3]。有机络合物在自然界和生物体中普遍而大量存在,如海水中铁与柠檬酸生成的络合物约占海水中总铁量的86.6%,湖水中的汞大部分会和腐殖酸形成稳定的络合物,在生物体中铜与甘氨酸根,锌与半胱氨酸都会形成络合物,有不少酶都为有机络合物。生物体中能量的转换、传递或电荷转移,化学键的形成或断裂而产生的能量转化、分配等,常常与金属离子形成有机络合物有着密切关系。

一、叶绿素

叶绿素分子是由两部分组成的:核心部分是一个卟啉环(porphyrin ring),其功能是光吸收;另一部分是一个很长的脂肪烃侧链,称为叶绿醇(phytol),叶绿素用这种侧链插入到类囊体膜。与含铁的血红素基团不同的是,叶绿素卟啉环中含有一个镁原子。叶绿素分子通过卟啉环中单键和双键的改变来吸收可见光。各种叶绿素之间的结构差别很小。如叶绿素a和b仅在吡咯环Ⅱ上的附加基团上有差异:前者是甲基,后者是甲醛基。细菌叶绿素和叶绿素a不同处也只在于卟啉环Ⅰ上的乙烯基换成酮基和环Ⅱ上的一对双键被氢化。

1、中心离子:镁离子

2、配离子:卟啉环

3、在生物体中发挥的作用:

叶绿素是一类与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有关的最重要的色素。光合作用是通过合成一些有机化合物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过程。叶绿素实际上见於所有能营光合作用的生物体,包括绿色植物、原核的蓝绿藻(蓝菌)和真核的藻类。叶绿素从光中吸收能量,然後能量被用来将二氧化碳转变为碳水化合物。

造血功能:诺贝尔得奖人Dr.Richard Willstatter和Dr.Hans Fisher发现:叶绿素的分子与人体的红血球分子在结构上很是相似,唯一的分别就是各自的核心为镁原子与铁原子。因此,饮用叶绿素对产妇与因意外失血者会有很大的帮助。

帮助解除体内杀虫剂与药物残渣:营养学家Bernard Jensen博士指出,叶绿素能除去杀虫剂与药物残渣的毒素,并能与辐射性物质结合而将之排出体外。此外,他也发现一般上健康的人会比病患者拥有较高的血球计数,但通过吸收大量的叶绿素之后,病患者的血球计数就会增加,健康状况也会有所改善。

养颜美肤:新英国医药期刊曾经做过这样的报导:叶绿素有助于克制内部感染与皮肤问题。美国外科杂志报导:Temple大学在1200名病人身上,尝试以叶绿素医治各种病症,效果极佳。

二、血红素

血红蛋白是高等生物体内负责运载氧的一种蛋白质。也是红细胞中唯一一种非膜蛋白。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由四个亚基构成,分别为两个α亚基和两个β亚基,在与人体环境相似的电解质溶液中血红蛋白的四个亚基可以自动组装成α2β2的形态。血红蛋白的每个亚基由一条肽链和一个血红素分子构成,肽链在生理条件下会盘绕折叠成球形,把血红素分子抱在里面,这条肽链盘绕成的球形结构又被称为珠蛋白。血红素分子是一个具有卟啉结构的小分子,在卟啉分子中心,由卟啉中四个吡咯环上的氮原子与一个亚铁离子配位结合,珠蛋白肽链中第8位的一个组氨酸残基中的吲哚侧链上的氮原子从卟啉分子平面的上方与亚铁离子配位结合,当血红蛋白不与氧结合的时候,有一个水分子从卟啉环下方与亚铁离子配位结合,而当血红蛋白载氧的时候,就由氧分子顶替水的位置

1、中心离子:亚铁离子

2、配离子:卟啉环

3、在生物体中发挥的作用:

血红蛋白的四级结构对其运氧功能有重要意义。它能从肺携带氧经由动脉血运送给组织,又能携带组织代谢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经静脉血送到肺再排出体外。现知它的这种功能与其亚基结构的两种状态有关,在缺氧的地方(如静脉血中)亚基处于钳制状态,使氧不能与血红素结合,所以在需氧组织里可以快速地脱下氧;在含氧丰富的肺里,亚基结构呈松弛状态,使氧极易与血红素结合,从而迅速地将氧运载走。亚基结构的转换使呼吸功能高效进行。

三、血蓝素

它是在某些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蜘蛛和甲壳虫)的血淋巴中发现地一种游离的蓝色呼吸色素。血蓝蛋白含两个直接连接多肽链的铜离子,与含铁的血红蛋白类似,它易与氧结合,也易与氧解离,是已知的惟一可与氧可逆结合的铜蛋白,氧化时呈青绿色,还原时呈白色。其分子量450 000~130 000。节肢动物的血蓝蛋白一条多肽链与一分子氧结合,含铜量0.17%;软体动物的血蓝蛋白一条多肽链则与6分子氧结合,含铜量0.025%。铜以二价形式与蛋白直接结合。

1、中心离子:铜离子

2、配离子:多肽链

3、在生物体中发挥的作用:

血蓝蛋白有多种催化作用,特别是变性后,在特定条件下具有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脂氧化酶等活性。

血蓝蛋白的主要生物学功能与机体内的输氧有关,它与血红蛋白(hemoglobins)和蚯蚓血红蛋白(hemerythreins)并称为动物界中的3种呼吸蛋白。但近年的研究表明,血蓝蛋白是一种多功能蛋白,它不仅具有输氧功能,而且还与能量的贮存、渗透压的维持及蜕皮过程的调节有关。特别引起学术界重视的是,血蓝蛋白还具有酚氧化物酶活性和抗菌功能,被认为是节肢动物和软体动物中的一种重要的免疫分子。

参考文献

1、生物化学(第三版),王镜岩,高等教育出版社

2、维基百科

3、食品百科

4、医学百科

5、Interactive models of hemoglobin (Requires MDL Chime)

化学第二章第二节第四课时 配合物

配合物的形成和应用 【学习目标】 1.掌握配合物的概念2.了解配合物是如何形成的 【学习重、难点】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教学过程】 复习:水分子在特定条件下容易得到一个H+,形成水合氢离子(H3O+).下列对上述水变为H3O+过程的描述不合理的是______ A.氧原子的杂化类型发生了改变 B.微粒的形状发生了改变 C.微粒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D.微粒中的键角发生了改变 分析:水中氧的杂化为sp3,H3O+中氧的杂化为sp3,则氧原子的杂化类型没有改变,故A 不合理;B、水分子为V型,H3O+为三角锥型,则微粒的形状发生了改变,故B合理; C、因结构不同,则性质不同,微粒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故C合理; D、水分子为V型,H3O+为三角锥型,微粒中的键角发生了改变,故D合理;故答案为:A。〖活动与探究〗书P76 实验1、实验2 观察实验现象,讨论所得结论。 在CuSO4溶液中滴入少量稀氨水,现象是: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___________;继续滴入过量稀氨水,发现难溶物溶解并生成深蓝色溶液,测得该溶液中的主要离子是[Cu(NH3)4]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与讨论〗分析[Cu(NH3)4]2+的形成过程,讨论所得结论。 答案:出现淡蓝色沉淀;Cu2+ + 2NH3·H2O = Cu(OH)2↓+ 2NH4+ ; Cu(OH)2+ 4NH3 = [Cu(NH3)4]2+ + 2OH- 一、配位化合物的形成 1.配位化合物(配合物):由____________的_______与____________的_______以___________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常见配合物: 因为过渡金属____________或_________都有接受_________的________,它们都能与可提供孤电子对的_______或_______以______________结合形成配合物。 2.配合物的组成 (1)中心原子:含有空轨道的原子或离子。一般是过渡金属的阳离子,如______________;也有中性原子,如_________________。

高考生物有机化合物知识点

2019-2019高考生物有机化合物知识点 重点复习黄金方案,就是打好基础提高能力,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在短短的时间内,如何提高复习的效率和质量,是每位学生所关心的,下文为生物有机化合物知识点,大家请仔细阅读。 蛋白质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大约有20种,在结构上都符合结构通式。氨基酸分子间以肽键的方式互相结合。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称为二肽,由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称为多肽,其通常呈链状结构,称为肽链。一个蛋白质分子可能含有一条或几条肽链,通过盘曲﹑折叠形成复杂(特定)的空间结构。蛋白质分子结构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其原因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不同、数目成百上千、氨基酸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由于结构的多样性,蛋白质在功能上也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其功能主要如下:(1)结构蛋白,如肌肉、载体蛋白、血红蛋白;(2)信息传递,如胰岛素(3)免疫功能,如抗体;(4)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如胃蛋白酶(5)细胞识别,如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总而言之,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水。 有关计算: ①肽键数= 脱去水分子数= 氨基酸数目- 肽链数

②至少含有的羧基(-COOH)或氨基数(-NH2) = 肽链数 核酸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和变异、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两大类,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组成核酸的碱基有5种,五碳糖有2种,核苷酸有8种。 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是它的载体。 核糖核酸简称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对于有细胞结构(同时含DNA和RNA)的生物,其遗传物质就是DNA;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有的遗传物质是DNA如:噬菌体等;有的遗传物质是RNA如:烟草花叶病毒、HIV等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糖类分子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糖类可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几类。单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脱氧核糖,其中葡萄糖是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核糖和脱氧核糖一般不作为能源物质,它们是核酸的组成成分;二糖中蔗糖和麦芽糖是植物糖,乳糖、糖原是动物糖;多糖中糖原是动物糖,淀粉和纤维素是植物糖,糖原和淀粉是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

第二节: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

第二节: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知识网络: (4)核酸

①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水;②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无机物:水 ③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蛋白质;④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蛋白质总结提升: 一、水的拓展 1.水的存在形式与器官形态的关系 心肌和血液总的含水量差不多,但心肌呈固态,血液呈液态,原因是二者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例不同。 2.水的存在形式与代谢的关系 若细胞内自由水比例升高,则代谢旺盛,反之代谢缓慢。 3.水的存在形式与抗寒性的关系 秋冬季节,蒸腾作用减弱,吸水减少,结合水相对含量升高,因结合水不易结冰和蒸腾,从而使植物抗寒性加强。 4种子与水的关系 (1)种子晒干时减少的为自由水,但仍能保持生命活性,仍能萌发;试管加热或炒熟则丧失结合水,种子死亡不萌发;种子萌发吸水主要是增加自由水,代谢加强,呼吸作用加快。 (2)不同种子亲水能力不同,大豆(主要含蛋白质)>小麦、玉米、大米(主要含淀粉)>花生(主要含脂肪) 三、解题技巧 (1)直链肽链中氨基酸数、肽链数、肽键数和失去水分子数的关系 肽键数=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2)蛋白质中游离氨基或羧基数的计算 ①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 ②游离氨基或羧基数目=肽链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 (3)蛋白质中含有N、O原子数的计算

①N原子数=肽键数+肽链数+R基上的N原子数=各氨基酸中N原子总数 ②O原子数=肽键数+2×肽链数+R基上的O原子数=各氨基酸中O原子总数-脱去水分子数 (4)基酸氨与相应DNA、RNA片段中碱基数目之间的关系 DNA(基因)→mRNA →蛋白质(性状) 碱基数6∶碱基数3∶氨基酸数1 说明真核生物中由已知氨基酸数目计算求得的DNA片段中的碱基数目,相当于基因结构中外显子的碱基数目。 习题巩固: 1(2008XX,理综,1)下列关于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酶都是由氨基酸组成的 B、高等动物能合成生命活动所需要的20种氨基酸 C、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是一种蛋白质 D、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会产生新的蛋白质 2.(2008XX,理基,37)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以下关于DNA与RNA特点的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A.在细胞内存在的主要部位相同 B.构成的五碳糖不同 C.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同 D.构成的碱基不同 3.(09XX中学月考)组成纤维素、纤维素酶和控制纤维素酶合成的DNA基本单位依次是 A.葡萄糖、葡萄糖和氨基酸 B.葡萄糖、氨基酸和核苷酸 C.氨基酸、氨基酸和核苷酸 D.淀粉、蛋白质和DNA 4.(09金陵中学期中)种子萌发的需氧量与种子所贮藏有机物的元素比例有关。 在相同条件下,消耗同质量的有机物,下列种子萌发时需氧量最多的是 A.油料作物种子如花生B.淀粉多的种子如水稻 C.含蛋白质多的种子如大豆D.成分复杂的种子如银杏 5.(XXXX金山中学08-09学年度高三上期末13)水在生物体内是良好的溶剂,是各种化学反应的介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水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 B.当人体缺水,血浆渗透压升高,从而引起下丘脑产生渴觉 C.温度适当升高会使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上升 D.越冬的植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下降 6.(XX省XX市2008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下列关于细胞主要化学成分的叙述

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

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 1.2 一、知识结构:原生质的概念无机化合物:水、无机盐有机化合物: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各种化合物只有按照一定方式有机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二、教学目标:1.原生质定义(b:识记)。 2.组成生物体的水、无机盐、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几种化合物的化学元素组成,在细胞内的存在形式和重要的功能(c:理解)。 3.组成生物体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是生命活动的基础(c:理解)。 4.各种化合物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观象(a:知道)。三、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解决方法[教学重点](1)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的化学元素组成。(2)各种化合物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重要功能。[解决方法](1)列表比较四类有机化合物的元素组成,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2)将各种化合物的存在形式、结构和功能有机地联系起来,辩证地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2.教学难点解决方法[教学难点](1) 组成蛋白质化学元素、相对分子质量、基本组成单位、分子结构和主要功能。(2) 组成核酸的化学元素、相对分子质量、基本组成单位和重要功能。[解决方法](1)采用逐步深入的分层认识的方法。(2)

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制作好蛋白质分子结构课件。四、课时安排:第1课时:构成细胞的化合物、水、无机盐、糖类和脂类第2课时:蛋白质和核酸五、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方法: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教材中的蛋白质结构、肽链的形成等。2.讲述法:教材中物质存在形式、组成成分等。3.讲解法:教材中的概念,生理作用等。4.比较法: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特点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5.分层认识法:生物大分子结构的认识。六、教具准备1.原生质的各种化学成分比例表;2.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元素组成比较表;3.氨基酸通式,肽链结构图;4.肽链的形式过程,蛋白质空间结构等多媒体课件;5.各类思考、检测题。七、学生活动1.指导学生观察教材有关图表,找出其要说明的问题;2.指导学生对教材重点内容的词句进行勾画并明确其含意; 3.引导学生对重点问题进行探讨; 4.对重点、难点学习后及时检测。 八、教学程序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1.原生质的定义(b:识记)。2.水和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及功能(c:理解)。3.糖类、脂类的元素组成及功能(c:理解)。(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引人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这些化学元素并不能直接表现出生命活动,它们首先必须组成化合物。这一节就是要了解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合物。指导学生观察教材p12构成细胞的化合物和细胞中各种化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教案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教案 【教学目的】 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主要有20多种,包括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2.组成生物体的主要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 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教学重点】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大量元素及微量元素)和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教学用具】 玉米和人体的主要化学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对比表图片。 【教学方法】 教师讲述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教学安排】 10分钟 【教学过程】 引言 在绪论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生物体有6个基本特征。首先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六个特征?分别是共同的物质基础、细胞、新陈代谢、生长、繁殖和遗传、应激性。对于地球上已知的大约800多万种生物来说,无论它们个体的大小、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如何,它们的生命活动都有共同的物质基础。而这些物质主要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这一节课我们来了解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一、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种类有许多,它们 的含量也各不相同,下面我们以玉米和人体为 例(如左图),来说明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的种类和含量。 思考题:组成玉米和人体的各种化学元素在含量有 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共同点:在这些元素中,C、O、H、N 这4种元素的含量最多。 不同点:(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虽然大体相同,但是,在不同的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相差很大。例如:元素O在玉米体内占44.43 %,而在人体内只占14.62 %;元素N在玉米体内占6.24 %,而在人体内只占9.33 %。 (2)在同种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最相差也很大。例如:人体内,C占55.99%,而S只占0.78%,Zn更少,只占0.01%。 图中所列的化学元素并不是组成生物体的所有化学元素,在生物体的细胞内至少可以找到62种元素,其中常见的约有29种,其中重要的有24种。所以,一般情况下可以说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主要有20多种。从图中我们可以知道,组成玉米和人体的基本元素是C。C、H、O、N、P、S这6种元素是组成原生质的主要元素,大约共占原生质总量的97%。 由于不同生物的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常见的有20多种,而不同生物的同种元素的含量不同,同种生物不同元素含量不同。因此,根据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含量,我们将这些主要的生物元素分为两大类: 1.大量元素:指含量占生物体总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例如C、H、O,N、P、S、K、Ca、 Mg等。其中,C、0、N、H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2.微量元素:通常是指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所必需,但需要量却很少的一些元素。例如Fe、 Mn、Zn、Cu、B、Mo等。 强调: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含量很少,却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 例如:微量元素B(硼)能够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当柱头和花柱中积累了大量B时,有利于受精作用的顺利进行。在缺少B时,花药和花系萎缩,花粉发育不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花而不实”。 二、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 主要有两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是化学元素进一步组成多种多样的化合物,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如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肪等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例如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酶蛋白,具有免疫作用的抗体蛋白,就是由C、H、O、N等元素组成的。所有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核酸就是由C、H、O、N、P等元素组成的。 二是能够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举例:Mg:叶绿素的组成元素,植物缺镁,患“黄叶病”。 B: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缺少B时,“花而不实”。 Fe:血红蛋白的组成元素,缺Fe患“缺铁性贫血”。 I:甲状腺素的组成元素,当缺乏时会造成甲状腺合成减少,引起甲状腺肿胀,俗称“大脖子病”。

高中生物细胞中的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细胞中的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 结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中生物细胞中的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的内容,具体内容:复习高中生物,把握体系,有规律地复习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中生物蛋白质知识点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 复习高中生物,把握体系,有规律地复习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生物蛋白质知识点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大约有20种,在结构上都符合结构通式。氨基酸分子间以肽键的方式互相结合。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称为二肽,由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称为多肽,其通常呈链状结构,称为肽链。 一个蛋白质分子可能含有一条或几条肽链,通过盘曲﹑折叠形成复杂(特定)的空间结构。蛋白质分子结构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其原因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不同、数目成百上千、氨基酸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由于结构的多样性,蛋白质在功能上也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其功能主要如下:(1)结构蛋白,如肌肉、载体蛋白、血红蛋白;(2)信息传递,如胰岛素(3)免疫功能,如抗体;(4)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如胃蛋白酶(5)细胞识

别,如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总而言之,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水。 有关计算: ① 肽键数 = 脱去水分子数 = 氨基酸数目 - 肽链数 ② 至少含有的羧基(-COOH)或氨基数(-NH2) = 肽链数 高中生物核酸知识点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和变异、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两大类,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组成核酸的碱基有5种,五碳糖有2种,核苷酸有8种。 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是它的载体。 核糖核酸简称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对于有细胞结构(同时含DNA 和RNA)的生物,其遗传物质就是DNA;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有的遗传物质是DNA如:噬菌体等;有的遗传物质是RNA如:烟草花叶病毒、HIV等 高中生物糖类和脂质知识点 糖类分子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糖类可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几类。单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脱氧核糖,其中葡萄糖是细胞的重

高中生物: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知识点

高中生物: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知识点 名词: 1、原生质:指细胞内有生命的物质,包括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膜三部分。不包括细胞壁,其主要成分为核酸和蛋白质。如:一个植物细胞就不是一团原生质。 2、结合水: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相结合,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 7、自由水:可以自由流动,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参与生化反应,运送营养物质和新陈代谢的废物。 8、无机盐:多数以离子状态存在,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铁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动物缺钙会抽搐),维持酸碱平衡,调节渗透压。 9、糖类有单糖、二糖和多糖之分。a、单糖:是不能水解的糖。动、植物细胞中有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b、二糖:是水解后能生成两分子单糖的糖。植物细胞中有蔗糖、麦芽糖,动物细胞中有乳糖。c、多糖:是水解后能生成许多单糖的糖。植物细胞中有淀粉和纤维素(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和动物细胞中有糖元(包括肝糖元和肌糖元)。 10、可溶性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 11、脂类包括:a、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生物体内主要储存能量的物质,维持体温恒定。)b、类脂(构成细胞膜、线立体膜、叶绿体膜等膜结构的重要成分)c、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具有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和生殖过程的作用。) 12、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水。 13、肽键:肽链中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键(-NH-CO-)。 14、二肽: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个肽键。 15、多肽: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链状结构。有几个氨基酸叫几肽。 16、肽链: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肽链。 17、氨基酸: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决定20种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氨基酸在结构上的特点: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如:有-NH2和-COOH 但不是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叫氨基酸)。R基的不同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18、核酸:最初是从细胞核中提取出来的,呈酸性,因此叫做核酸。核酸最遗传信息的载体,核酸是一切生物体(包括病毒)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9、脱氧核糖核酸(DNA):它是核酸一类,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是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此外,在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有少量DNA。 20、核糖核酸:另一类是含有核糖的,叫做核糖核酸,简称RNA。 公式: 1、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目—肽链数。 2、基因(或DNA)的碱基:信使RNA的碱基:氨基酸个数=6:3:1 语句: 1、自由水和结合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血液凝固时,部分自由水转化为结合水。自由水/结合水的值越大,新陈代谢越活跃。 2、能源物质系列:生物体的能源物质是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生物体内的主要贮藏能量的物质是脂肪;动物细胞内的主要贮藏能量的物质是糖元;植物细胞内的主要贮藏能量的物质是淀粉;生物体内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A-P~P~P);生物体内的最终能量来源是太阳能。 3、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四种有机物共同的元素是C、H、O三种元素,蛋白质必须有N,核酸必须有N、P;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例: DNA、

第二节 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

第二节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 第二节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 教学目的 1.原生质的定义(B:识记)。 2.组成生物体的水、无机盐、蛋白质、核酸这几种化合物的化学元素组成、在细胞内存在的形式和重要的功能(C:理解)。 3.组成生物体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是生命活动的基础(C:理解)。 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组成生物体的无机化合物各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元素组成、在细胞内存在的形式和重要的功能。 2.教学难点 (1)蛋白质的化学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基本组成单位、分子结构和主要功能。 (2)核酸的化学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基本组成单位、分子结构和主要功能。 教学过程 【板书】 原生质的概念

水 无机化合物 组成生无机盐 物体的糖类 化合物脂类 有机化合物蛋白质—化学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基本组成单位,分子结构,主要功能。 核酸 各种化合物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 【注解】 原生质: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化合物原生质 原生质是细胞内的生命物质,它又分化为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部分。(不包括细胞壁)(B) 一、构成细胞的化合物(C) (一)细胞中各种化合物占细胞鲜重的比例(P12表格)1.含量最多的是水 2.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 (二)存在形式和功能 1.水(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结合水: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组成成分(与其他物质结合或被吸附在亲水性物质的

周围,不能自由流动) 自由水:良好的溶剂、参与生化反应、运输营养和废物2.无机盐 (1)形式:大多数以离子状态存在 (2)功能: ①组成成分(Mg2+à叶绿体Fe2+à血红蛋白) ②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血钙过低à抽搐) ③维持细胞的渗透压(细胞内外的无机盐含量)和酸碱平衡(血液中的缓冲对) 【例析】 .萌发的种子,细胞内新陈代谢旺盛;干燥的种子,细胞内新陈代谢微弱,这说明什么问题?(自由水是活细胞内新陈代谢的必要条件) .离体的红细胞常保存在0.9%的氯化钠溶液中。若将红细胞置于蒸馏水中,它会因为吸水过多而胀破;若将红细胞置于浓盐水中,它又会失水皱缩,甚至失去运输氧气的功能。因此,医院治疗中常用的静脉滴注液为0.9%的氯化钠溶液。以上事例说明(A) A.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有重要作用 B.水分子很容易出入细胞 C.只有细胞才具有这样的特性 D.无机盐离子容易出入细胞

高三生物知识点:有机化合物

蛋白质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大约有20种,在结构上都符合结构通式。氨基酸分子间以肽键的方式互相结合。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称为二肽,由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称为多肽,其通常呈链状结构,称为肽链。一个蛋白质分子可能含有一条或几条肽链,通过盘曲﹑折叠形成复杂(特定)的空间结构。蛋白质分子结构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其原因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不同、数目成百上千、氨基酸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由于结构的多样性,蛋白质在功能上也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其功能主要如下:(1)结构蛋白,如肌肉、载体蛋白、血红蛋白;(2)信息传递,如胰岛素(3)免疫功能,如抗体;(4)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如胃蛋白酶(5)细胞识别,如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总而言之,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水。 有关计算: ①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目-肽链数 ②至少含有的羧基(-COOH)或氨基数(-NH2)=肽链数 核酸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和变异、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两大类,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组成核酸的碱基有5种,五碳糖有2种,核苷酸有8种。

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是它的载体。 核糖核酸简称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对于有细胞结构(同时含DNA和RNA)的生物,其遗传物质就是DNA;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有的遗传物质是DNA 如:噬菌体等;有的遗传物质是RNA如:烟草花叶病毒、HIV等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糖类分子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糖类可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几类。单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脱氧核糖,其中葡萄糖是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核糖和脱氧核糖一般不作为能源物质,它们是核酸的组成成分;二糖中蔗糖和麦芽糖是植物糖,乳糖、糖原是动物糖;多糖中糖原是动物糖,淀粉和纤维素是植物糖,糖原和淀粉是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 脂质主要是由CHO3种化学元素组成,有些还含有P(如磷脂)。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除此以外,脂肪还有保温、缓冲、减压的作用;磷脂是构成包括细胞膜在内的膜物质重要成分;固醇类物质主要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这些物质对于生物体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组成它们的基本单位分别是单糖(葡萄糖)﹑氨基酸和核苷酸,这些基本单位称为单体,这些生物大分子就称为单体的多聚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细胞内有机物质的鉴定

生物《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教案设计

生物《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教案设计 The teaching plan design of the biological chemical elements

生物《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教案设计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知识目标 了解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合物; 理解原生质的概念及其实质和含义;了解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及其重要作用;通过生物体组成元素与非生物的对比,理解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能力目标 通过对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分析, 培养学生理解、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认识生物界与非生物 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使学生初步学会抓住知识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用抓住事物之间的 内在联系的观点分析事物、认识世界的思维方法。 教学建议

知识体系图解 重点分析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是生物体的物质基础,组成生物 体的化学元素种类很多,至少有62种,常见的有29种。这些元素的分类原则和方法及其各自具有的生理作用是本节教学的重点。根据不同的分类原则和方法,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不同的名称——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基本元素和主要元素等。难点分析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内在联系、根本区别,以及表现出 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在以前的生物学学习中,学生主要是从生物的主要特征 了解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区别,现在从元素水平上认识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是教学的难点。因此抓住两点来分析,一是“生物界中没有自己特有的化学元素”——表现出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统一性;二是“各种元素在生物界和非生物界中的含量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表现出生物界与非生物界之间的差异性。

高考生物复习 细胞中的元素及无机化合物含解析

配餐作业(二) 细胞中的元素及无机化合物 1.(2018·浙江衢州、丽水、湖州、舟山四市联考)小A同学的血常规检验报告显示血红蛋白含量偏低,这可能是因为她体内缺乏( ) A.Na+B.Fe2+ C.Mg2+D.Ca2+ 解析Fe2+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若某人血红蛋白含量偏低,则可能是因为其体内缺乏Fe2+,B正确。 答案 B 2.电影《侏罗纪公园》中恐龙是霸主动物,可是恐龙已经灭绝了。请你推测,在组成恐龙的细胞的各种元素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是( ) A.C、O、Ca、K B.C、H、O、N C.O、C、N、P D.C、H、O、P 解析组成细胞的各种元素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分别是C、H、O、N。 答案 B 3.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中四种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的百分比,其中表示碳元素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解析细胞鲜重水含量最多,氧元素最多,其次是C、H、N、P、S元素。 答案 B 4.如图所示为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的元素及其比例。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图中所示为细胞鲜重中主要的元素的所占比例 B.因为O的含量最多,所以O是构成有机物的最基本元素 C.细胞失去大部分水分后,C的所占比例最大 D.图中所示的元素在非生物界也可以找到 解析题图中O的所占比例最大,细胞中的O主要来自于水,所以题图所示为细胞鲜重

中主要的元素的所占比例,A正确;O含量最多是因为细胞中水含量最多,不能说明O是构成有机物的最基本元素,B错误;细胞失去大部分水分后,有机物的所占比例增大,在有机物中,C的所占比例最大,C正确;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D正确。 答案 B 5.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虽然很少,却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这可通过下面的哪一实例得到证实( ) A.缺镁时叶片变黄 B.油菜缺硼时只开花不结果 C.动物血液中钙盐的含量太低会抽搐 D.缺磷会影响ATP的合成 解析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元素,属于考纲分析判断层次,难度较小。镁、钙、磷等都属于大量元素;硼属于微量元素,硼能促进花粉管萌发,缺硼导致“花而不实”。 答案 B 6.下列有关细胞中的元素和无机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根据作用的大小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B.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中,因水的含量多,故O的含量(占细胞鲜重的百分)最多,H次之 C.生物体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含水量也不同,如同种植物萌发种子的含水量比休眠种子的含水量高 D.许多种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如哺乳动物的血钙太低,会出现肌无力症状 解析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是根据含量划分的,A错误;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O,其次是C,B错误;生物体含水量与生物种类、器官种类、生长发育时期等因素有关,萌发种子代谢活跃,其含水量比休眠种子高,C正确;哺乳动物的血钙太低,会出现抽搐等症状,D错误。 答案 C 7.鉴定可溶性还原糖、蛋白质、脂肪,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下列所用实验材料均较合理的一组是( ) A.韭菜叶、豆浆、大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 B.梨、鸡蛋清、花生子叶、口腔上皮细胞 C.苹果、花生子叶、大豆、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D.番茄、豆浆、花生子叶、人口腔上皮细胞 解析做物质鉴定实验时,选择实验材料要把握两个原则:一是相应物质的含量丰富;二是材料本身是无色或接近白色,防止材料本身的颜色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鉴定还原糖时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自学导引】 一、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和化合物。 二、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种类说明最基本元素C 动植物体中C都是(相对)最丰富的元素,且是构 成有机物的重要元素,地球上的生命是在C元素 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基本元素C、H、O、N这四种元素在组成生物体的元素中含量最多主要元素C、H、O、N、P、S组成原生质的重要元素,占原生质总量的97%大量元素C、H、O、N、P、S、K、Ca、Mg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必需元素微量元素Fe、Mn、B、Zn、Cu、Mo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必需元素 矿质 元素 大量元素N、P、S、K、Ca、Mg除C、H、O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表 中列出的是必需矿质元素)微量元素Fe、Mn、B、Zn、Cu、Mo、Cl 必需元素 C、H、O、N、P、S、K、Ca、Mg、 Fe、Mn、B、Zn、Cu、Mo、Cl 动植物生命活动所必不可少的大量或微量的各种 元素,由此我们能理解,生物体内的有些元素未 必是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例如植物的必需元素 可通过“溶液培养法”来确定 三、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

四、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和差异性 【思考导学】 1.不同物种化学元素大体相同,但各种元素的含量却差别很大,由这些化学元素所构成的各种化合物的结构、数量可能存在差异,因而表现出的形态特征和生理活动存在明显的差别。2.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虽然很少,但却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一旦缺乏某一种化学元素,就会表现出相应的病症。如人体缺铁会造成贫血,缺碘会造成地方性甲状腺肿。 3.几十年前,新西兰有一个牧场的大片牧草长势很弱,有的甚至发生枯萎,即使施用了大量氮、磷、钾肥也无济于事。后来人们偶然发现牧场内的一小片牧草长势茂盛。原来,这一小片“绿洲”的附近有一座钼矿,矿工上下班总是抄近路走,他们的鞋子上粘有钼矿粉,正是矿工鞋子踩过的地方牧草长得绿油油的。经过科学家的化验和分析,一公顷牧草只需150克钼就足够了。根据以上材料分析牧草长势不好的原因。这说明什么问题? 答案:牧草由于缺乏微量元素钼而长势不好。钼是植物所必需的微量矿质元素,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学法指导】 1.与生命的基本特征相联系,理解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生命区别于非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生物体都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组成生物体的基本的化学元素和由这些元素构成的化合物。 自然界中的任何生物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在细胞可找到至少62种元素,其中重要的有24种,这些元素按其在生物体内的含量不同可以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但不管含量的多少,这些必需元素在生物体内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没有这些元素,生物体就不能表现出相应的生命活动,甚至呈现出一定的病症。从这个方面说,它们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虽然在生物体内都有一定的生理作用,但是单一的某种元素不可能表现出相应的生理功能,这些元素只有在生活的机体中,在生物体特定的结构基础上,有机地结合成各种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与其他的物质相互作用才能体现出相应的生理机能。如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等化合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体现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因此,这些化合物也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

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 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 【目的要求】 1、知道细胞内的生命物质——原生质及其结构上的分化 2、知道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种类及其在细胞中的含量 3、知道生物体的水的存在形式、理解所占比例及生理作用 4、知道生物体的无机盐的存在形式、理解生理作用 、知道糖类的元素组成、主要生理作用、种类及其分子式、在生物本内的存在、 具体生理作用 6、知道脂类的元素组成、种类及主要生理作用 【重点难点】 组成生物体的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化学元素组成,各种化合物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重要功能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都具有的共同的物质基础是? 2、从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看,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和差

异性的含义? 3、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含量最多的元素、主要元素、最基本元素分别指哪些? 4、Fe、Zn、a、B主要生理作用? 、第一节学案练习P7:1、3 二新授 1、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种类:本P12表 2、细胞中各种化合物占细胞鲜重和干生重的含量:本P12 表 3、细胞中各种化合物存在形式和功能 (1)水的存在形式及生理作用 存在形式自由水结合水 主要特点占9。%, 游离,能自由流动,易散失, 如:鲜种子中的水只占4。%, 与其它物质结合,不能自由流 动,不易散失 如:干种子中的水 生理作用A、细胞内的良好溶剂 B、绝大多数细胞必须的液体环境 、运送物质 D、生物化学反应的原料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维持生物命活性和抗性 (2)无机盐的形式及生理作用 A、绝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 B、参与构成复杂化合物如:Fe——血红蛋白、g——叶绿素、N——蛋白质、核酸等、P——核酸等、a——骨、牙齿等 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缺血钙——出现抽搐 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如:+、Na+、P43、H3-等 (3)糖类 A、组成元素:、H、 B、生物界中含量较多的一类有机化合物、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细胞和生物体的主要能物质(能物质有糖类、脂质、蛋白质) D、分类 a、单糖:(知道种类、分子式、分布等) 碳原子数名称作用细胞内分布分子式生物分布 五碳糖核糖RNA成分主要在细胞质中H10动物和植物细胞共有 脱氧核糖DNA成分主要在细胞核中H104 六碳糖葡萄糖光合作用产物细胞 内重要能物质细胞中都有6H126 还有果糖和半乳糖也是六碳糖只要求了解 b、二糖: 生物分布名称分布分子式

高中生物生物体中的无机化合物

高中生物生物体中的无机化合物2019年3月21日 (考试总分:100 分考试时长: 120 分钟) 一、单选题(本题共计 20 小题,共计 100 分) 1、(5分)下列关于组成细胞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其特定功能不会发生改变 B.酶的基本单位都是氨基酸 C.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D.胆固醇是构成动植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2、(5分)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M个氨基酸N条肽链构成的蛋白质分子完全水解共需(M-N)个水分子 B.在小麦细胞中由A、G、T、C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最多有7种 C.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不一定是同一种蛋白质 D.糖原、脂肪、蛋白质和脱氧核糖都是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 3、(5分)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DNA指纹技术利用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B.糖尿病患者可通过口服胰岛素治疗 C.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蛋白质的国家是美国 D.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在细胞中的含量高于蛋白质 4、(5分)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刚收获的种子在晒场上丢失的水分为自由水 B.自由水在细胞内充当良好溶剂和参与生化反应 C.将晒干的种子放在试管中烘烤,出现的水珠主要是结合水 D.细胞代谢增强,细胞内的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升高 5、(5分)关于生物体内一些具有重要生理作用的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只能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B.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中的A TP/ADP比值上升 C.当种子从休眠进入萌发状态后,自由水/结合水比值上升 D.动物细胞中CO2主要产自线粒体,植物细胞中CO2固定主要发生于叶绿体 6、(5分)实验测得小麦、大豆、花生三种生物干种子中三大类有机物含量如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用斐林试剂检测小麦种子研磨滤液,水浴加热可呈现明显的砖红色 B.蛋白质检测实验最好选用花生种子作为材料 C.三种有机物都是能源物质,但同质量三种有机物完全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大小不同 D.酿酒企业常用大豆种子作为生产的主要原料,制酱企业常用小麦作为生产的主要原料 7、(5分)下列过程中所散失的水分主要属于结合水的是 A.种子收获后晒干过程中散失的水 B.晒干的种子烘烧过程中散失的水 C.植物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 D.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中失去的水分 8、(5分)大麦种子吸水萌发时,淀粉大量水解,新的蛋白质和RNA分别在吸水后15?20min和12h开始合成。水解淀粉的淀粉酶一部分来自种子中原有酶的活化,还有一部分来自新合成的蛋白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淀粉酶水解淀粉的产物经斐林试剂检测后不会产生砖红色沉淀 B.有些酶和RNA可以在干种子中保存较长时间 C.萌发种子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高于干燥种子 D.用赤霉素处理大麦种子可以使其无需发芽就产生新的淀粉酶 9、(5分)氢元素随化合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转移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合理的是 A.①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中,水中的H只来自于-NH2 B.缺氧的情况下,③过程中不会发生脱氢反应 C.M物质是丙酮酸,④过程不会发生在线粒体 D.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②③过程发生于线粒体中 10、(5分)图不能表示下列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

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 知识目标 理解由各种化合元素组成的水、无机盐、糖类、蛋白质、核酸等各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特点,在细胞和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和各自具有的生理功能;初步了解生物的各种生命活动是体内各种化合物按一定方式和规律有机地结合起来协调合作、共同作用的结果。 能力目标 通过对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分析,培养学生理解、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不同化合物的组成、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学习和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化合物的学习和分析,初步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各种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的学习,认识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通过各种化合物的功能的学习,认识生物体的物质性和生命活动需要物质基础的观点;使学生初步学会抓住知识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用抓住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观点分析事物、认识世界的思维方法。 教学建议 知识体系图解 重点分析 1.组成生物体的六大类化合物的元素组成,该六大类物质在生物体内和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 组成生物体的六大类化合物虽然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但组成的各类化学元素的种类、数量、组成的方式是各不相同的,教师应指导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进行比较,使学生了解各种化合物的组成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其功能;另一方面该部分的知识又是学习以后知识,如新陈代谢、遗传和变异的重要基础。所以必须作为重点指导学生学好、学扎实。 2.四类有机物的结构和功能

四类有机物是生物体特有的化合物,了解这四种化合物的结构和在生物体生命活动中的功能,特别是四种化合物在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功能的侧重点,利于学生深入理解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糖类物质主要作为生命活动的供能物质,脂类物质主要作为生命活动的储能物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而核酸是生命活动的控制者,核酸对生命活动的控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来实现的。教师在教学中应重点引导学生对四种化合物的功能进行区分。 难点分析 1.组成蛋白质的结构单位——氨基酸的化学结构特点,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及其与功能特点的相互关系。 蛋白质的结构单位以及蛋白质的化学结构特点及空间结构特点等,是有机化学的知识,由于学生还没有开始学习有机化学,因此是学习上的难点。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联系化学知识进行讲解,讲清楚氨基酸的结构通式,通过氨基酸的缩合反应引出蛋白质的化学结构,并直观演示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模型),帮助学生理解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的相互关系。 2.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的结构特点,核酸的种类、结构特点和主要功能。 核酸的知识虽然简单,但知识繁多、琐碎,对于学生来讲学习和记忆都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是教学的难点。教师教学是一要注意与蛋白质的结构单位(核苷酸)区分开,二要区分核酸的不同种类(DNA、RNA),三要区分不同种类核酸的核苷酸,为后面遗传的物质基础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法建议 [学生基础较好的学校或班级] 可采用讨论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以讨论为主的综合课。通过自学和对大量事例的分析和讨论,学习组成生物体的水分和无机盐及其生理作用,学习糖类和脂类的知识,认识糖类和脂类的化学元素组成、分类及生理作用。 第二课时:以讨论为主的综合课。通过分析和讲解,学习生物大分子——蛋白质和核酸的化学元素组成、基本组成单位、化学结构和空间结构特点、生理作用等知识。最后通过典型案例引出原生质的概念。 [普通学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