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陶罐和铁罐

陶罐和铁罐

陶罐和铁罐
陶罐和铁罐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抓住文中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有礼而不软弱。

2、了解陶罐和铁罐的不同变化,并从中受到启发,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

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教学重点

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本课的生字新词,大家还认识吗?咱们一起来读一遍(御厨、奚落、骄傲、懦弱、轻蔑、争辩、恼怒、相提并论、和睦相处、羞耻、流逝、覆灭、宫殿、倒塌、掘开、朴素、兴奋)

2、提示重点的字的书写

3、指名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4、看来同学们对这节课的生字新词掌握不错,那咱们今天就对课文内容进行学习。(书写课题——陶罐和铁罐)

二、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1、学生齐读课题,本文从题目看就可以知道有两个主人公是谁?学生回答:陶罐、铁罐。

2、那么你们知道什么叫做“罐”,罐是一种用来盛东西的器皿。那你知道的有什么罐?

3、陶罐就是用陶瓷做的罐子,铁罐使用铁做的罐子。他们都是用来盛东西的。但是两个罐子还是有区别的。陶罐容易碎,但是不会被氧化;铁罐不容易碎,但是容易被氧化。(铁氧化就是指铁遇到空气中的氧气会生锈,时间长了就会变成粉末)在这篇课文中,铁罐可不知道自己会变成粉末,开始还是很神气的。咱们一起来看看这两个罐子发生了什么事。

4、指名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读完了一遍课文,看看下面这两幅图,谁是陶罐,谁是铁罐,他们的表情是什么样子的?)

5、从课文内容看,可以分成部分。非常明显有表示时间间隔的句子——时间在流逝。那咱们一起来看看铁罐是不是一直这样神气。

三、细细品读,体会性格

1、同学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读完第一部分,你认为陶罐和铁罐的性格是怎么样的?(明确:陶罐谦虚有礼但不懦弱,铁罐傲慢无理)(2)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从语言体会人物性格,同学反复朗读陶罐和铁罐的语言)

(3)咱们知道了陶罐和铁罐的性格,谁能来台上表演,一定要把陶罐的谦虚和铁罐的自傲表现出来,可以加入一些动作。

2、同学们表演很精彩,咱们接着来看看随着时间的流逝,陶罐和铁罐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同学朗读第二部分。

(1)同学们一起回答陶罐和铁罐最后结局是怎样的?(陶罐完好无损,铁罐找不到了)

(2)为什么铁罐最后找不到了?(被氧化了)

四、深入体会,感悟道理

1、一开始铁罐傲慢的原因是什么?(认为自己很坚固)

2、它知道自己会被氧化消失吗?

3、铁罐只看到了自己的优点,没有看到自己的缺点。那陶罐是不是也一样?读陶罐的语言。

4、从陶罐和铁罐身上你们学到了什么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5、这篇课文的两个主人公你喜欢谁?为什么?那你会对另一个说些什么?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完成一课一练

陶罐和铁罐

陶罐和铁罐 课前板书---罐和铁罐 1、同学们,今天颜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些词语朋友,这一定都难不倒大家,来,让我们一起 来读一读吧!(出示课件:荒凉、朴素、谦虚、恼怒) 2、咦,屏幕上哪个字引起了你的注意?(荒)你知道老师为什么要这么做吗?(提醒大家 注意这个字)真是老师的知心朋友。那剩下的生字中,你想把红笔加在哪个字的哪个笔 画上,提醒大家注意?(真是认真、不错,你提醒得对、这也是大家容易错的地方、老 师也觉得这个地方大家需要注意)看来,这都是我们在书写的时候需要特别小心的地方。 3、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国王的御厨,去会会我们的两个罐子朋友。(指板书)他们一个 是(陶罐子)陶字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字,尤其是右边半包围里的缶字容易错,跟着 老师书空一遍。另外一个是(铁罐子)他们相处得愉快吗?现在就请大家翻开书本,自 由放声读一读,边读边用横线画出文中陶罐说的话,用波浪线画出铁罐说的话,开始。 4、看!(出示:“你敢碰我吗?陶罐子!”“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这是文中谁说 的话?(铁罐子)你想读哪句?你之所以这样读,(手举铁罐图)一定是没注意到它的表 情。大家觉得他的脸上什么地方最神气?(眼睛斜斜的)真是门缝里瞧人,把人看(扁) 了,那该怎么读?其他同学还观察到什么?(嘴巴翘着)你也撅着嘴读一读吧!还有吗? (眉毛扬着)你能模仿他的神情读一读吗?那大家就读一读铁罐的三句话吧,记得加上表 情,还可以加上动作!真神气! 5、是啊,铁罐总是这样傲慢、轻蔑地看不起铁罐,(出示陶罐图)还常常(奚落)陶罐。(板 书奚落) 6、来给奚落换个词,你会怎么换?(嘲笑、讽刺)看来大家已经明白奚落的意思了。 7、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怎么说?(出示“不敢,铁罐兄弟”)不敢碰?难道就真的怕了铁 罐了?(不是)那为什么不敢碰呢?原来啊,读懂陶罐的这三句话是理解陶罐内心的关 键。(出示“我确实不敢碰你…..并不比你差”)你读懂了什么?(陶罐并不是懦弱)不 懦弱那就来碰一碰啊(不能碰,一碰就碎了)可见啊,陶罐明白自己的短处,(板书:易 碎)但也绝不示弱,那该怎么读?真好,读出了内心的坚强。其他同学读明白了什么? (他发现自己并不比铁罐差)是的,很自信。那你能当当自信的陶罐吗?你还明白了什么? (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哦,明白了自己的作用。那能读一读这句话吗? 8、是的,陶罐很自信,他明白自己的长处,所以总是那么谦虚,那么心平气和,让我们带 着陶罐的自信读一读这3句话吧! 9、可是,一向瞧不起陶罐的铁罐,听到陶罐竟然敢争辩,他十分恼火,喊道:“住嘴!”(出示“住嘴!”) 他再也听不下去了,恼怒地吼道:“住嘴!!!”(出示“住嘴”!!!) 他是铁做的,比一碰就碎,弱不禁风的陶罐强百倍,他认为:“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出示“你怎么敢和…”) 他恨不得现在就把陶罐碰成碎片,他咬牙切齿地说:“你等着吧……”(出示“你等着吧!”)10、面对铁罐的恼怒,陶罐表现出他的绅士风度,他说:“何必…有什么可吵的呢?”(出示“何必…. 有什么可吵的呢?”)这里文章给我们留了个空白,陶罐既没有表情又没有动作,让你来填,你想填什么?(亲切、温和、心平气和)那你能不能“亲切、温和、心平气和”地读一读呢? 11、现在呀,老师有个想法,请坐在左边的同学扮演陶罐,坐在右边的同学也别闲着,来扮

《狮子和鹿》听课记录及评课_教案教学设计

《狮子和鹿》听课记录及评课 本文是关于《狮子和鹿》听课记录及评课,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出示鹿图,说一说鹿的角和鹿的腿是怎么样的? 2、出示课文最后一段: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两只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3、这是怎么回事呢?这还得从《狮子和鹿》这篇课文说起。出示课题。 二、初读 1、学生自由读,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检查读课文,指名生读,及时引正。 3、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出示了两次提示,提示一:()的鹿角()的鹿腿 提示二:鹿来到池塘边,看见自己水里的倒影,鹿非常欣赏自己(),而抱怨四条(),当狮子扑来时,鹿()帮助他死里逃生,而()却挂住树枝上,险些让他丧命。 a、指名说。 b、出示答案,学生自由练说。 三、研读 (一)研读鹿角的美 1、找到鹿角赞美自己美丽的角的句子。 2、课件出示句子。 3、把自已的角比作什么?(珊蝴)出示珊蝴图片进行对比。 4、理解“精美别致”和“匀称”,你还可以用什么词来赞美鹿角? 5、看着自己美丽的角,鹿的心情如何?那么,你能快乐地读一读这句话吗? (二)研读鹿腿的丑 1、找到描写鹿腿难看的句子。

2、出示句子。 3、鹿是怎么抱怨的呢?读鹿说的话。 4、师出示两句话: a、这四条腿太细了,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 b、这四条腿太细了,配不上这两只美丽的角。 这两句话哪句是正确的呢?(第二句) 5、这是鹿从语言上抱怨鹿腿的丑,鹿还从哪方面抱怨呢? 6、理解“撅”起嘴、“皱着眉”,这是从神态上描写鹿的抱怨。 7、感情朗读。 (三)鹿的认识转变 1、出示最后一段,读一读。 2、找出两对反义词:美丽(难看)送命(逃生) 师板书:鹿角美丽送命 鹿腿难看逃生 3、出示句子:就在他没精打采准备离开的时候,忽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 他机灵地支起耳朵。不错,正是脚步声。鹿猛一回头,哎呀,一头狮子正悄悄地象自己逼近。 4、课件播放狮子追赶猎物的视频,感受狮子的凶猛。 5、师读课文:鹿不敢犹豫,撒开长腿就跑。有力的长腿在灌木从中蹦来蹦去, 不一会儿,就把效能个猛的狮子甩在后面。就在狮子灰心丧气不想追的时候,鹿的角却被树枝挡住了。识字赶紧抓住这个机会,猛扑过来。眼看就要追上了,鹿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车扯,才把两只脚从树枝中挣脱出来,然后又拼命向前奔去。这次,狮子在也没有追上。 6、你从老师刚才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什么?(生:我感受到鹿跑得非常快;生: 连凶猛的狮子都无法追上它,鹿腿真是太厉害了;生:鹿角被挂在树枝上的那一刻,我感到了紧张。)

《27 陶罐和铁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27 陶罐和铁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文字浅显,语言朴素,却富有童趣,作者从儿童喜闻乐见视觉感受出发,讲述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有趣故事。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时,重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对话、抓重点语句充分朗读。读出文中人物的语气,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在朗读过程中解读文本,感悟文本,再现文本。边读边想象人物在对话过程中的语气、神态、心理,感受铁罐傲慢、陶罐的谦虚,加深对文章的体会、感悟。根据课堂上反馈的信息灵活处理,通过有效有序的训练,更好地培养学生综合的语文素质。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认识“陶、懦”等几个生字,会写“陶、谦”等6个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课文1—9自然段,体会铁罐的骄傲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3.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9自然段,学会从不同的语言体会不同角色的人物情感,知道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去比。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描写,

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教学难点:有感情朗读课文2-9自然段,理解课文讲的道理,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 课前准备:实物、图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实物观察,导入新课 1、多媒体出示常见的陶和铁的物体的图片。(如:碗、杯子等) 2、出示陶罐与铁罐的实物,引导谈话。 3、导入课题。 (设计意图:实物导入激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了解陶罐和铁罐特点,为后面学习作铺垫。)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读准确,把课文读通读顺。 2、检查生字(幻灯出示生字词) (1)请小老师带读。(2)全班齐读。(3)去掉拼音开火车读、齐读。 (设计意图:为下面的阅读学习扫除障碍。) 三、朗读品味,内化感悟。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试着用下面的句式说说(大屏幕出示“这篇课文讲了许多年以前______,许多年过去了,陶罐______,铁罐______。”) 2、指名回答。 3、师补充关于铁氧化的科学知识。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陶罐和铁罐”寓言故事中的“对比”》

《寓言故事中的“对比”》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陶罐和铁罐》《蚂蚁与屎壳郎》《芦苇与橡树》等 【教学理念】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借助求同思维,互文印证,在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全面开放的基础上,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教学目标】1.互文阅读《蚂蚁与屎壳郎》《芦苇与橡树》,了解内容,粗知寓意;2.领悟寓言“对比”的表现手法,尝试仿编寓言故事;3.感受阅读寓言故事的乐趣,激发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 【重点难点】领悟寓言“对比”的表现手法,尝试仿编寓言故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流程】 课前交流: 猜谜游戏:同学们,课前,咱们先来玩一个猜谜的游戏,好吗?老师说寓言故事中的关键词,你们说寓言故事的名字。(课件出示:河,船舷,宝剑,刻舟求剑;农夫,庄稼,兔子,守株待兔;狼,洞,羊圈,亡羊补牢。)看来,大家对学过的寓言故事印象都很深刻!(板书:寓言故事) 一、聚焦课内,引“对比” 1.回顾课文 (出示课件:陶罐和铁罐的图片)这两个人物,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吧?是的,他们就是咱们三年级上册学过的一则寓言——《陶罐和铁罐》中的主人公。哪位同学愿意来说一说这则寓言带给我们的启示? (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这就是这则寓言的寓意,同学名说得很准确。 2.揭示课题 同学们有没有仔细想过,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推进故事情节展开,揭示寓言的寓意的?预设一:(学生能说出——对比,板书:对比)教师引导:是的,那寓言中都有哪些对比呢?归纳并板书:人物性格特点结局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一起去探寻藏在寓言故事中的关于阅读与写作的密码,这个密码就是对比。(出示课件,补齐板书:中的) 预设二:(学生不能说出对比) 教师引导:老师提示一下大家,同样是国王御厨中的两个罐子,一个陶罐,一个铁罐,一个易碎,一个坚硬,这就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板书对比。是的,那寓言中除了人物、特点(板书:人物)的对比,还有哪些对比呢?归纳并板书:性格表现结局 是呀!他们一个谦虚,一个骄傲,很多年后一个仍然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而且还很有价值,一个连影儿也没有了,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咱们就要一起去探寻藏在寓言故事中的关于阅读与写作的密码,这个密码就是对比。(出示课件,板书:寓言故事中的) 板书: 寓言故事中的对比 人物性格特点结局 二、拓展课外,找“对比” 1.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更多的寓言故事中,去寻找更多的“对比”,并感受寓言带给我们

《陶罐和铁罐》教材理解_1

《陶罐和铁罐》教材理解 导读:一、词语积累 1.奚落:用尖刻的话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 2.谦虚:虚心,不自满,肯接受批评。 3.懦弱:软弱无能,不坚强。如:性格懦弱。 4.轻蔑:轻视,不放在眼里。 5.恼怒:气恼,发怒。如:十分恼怒。 6.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来看待。7.和睦相处:相处得好,不争吵。 8.羞耻:不光彩,不体面。如:不知羞耻。 9.理会:理睬。如:谁也没理会他。 10.流逝:像流水一样迅速消逝。如:岁月流逝。 11.覆灭:全部被消灭。如:全军覆灭。 12.覆盖:遮盖。如:覆盖上积雪。 13.渣滓:物品提出精华后剩下的东西。 14.翻来覆去:本课指多次重复地。 二、近反义词 近义词:骄傲--高傲谦虚--谦逊懦弱--软弱 轻蔑--轻视确实--实在争辩--分辩 恼怒--发怒羞耻--差辱理会--理睬 流逝--消逝覆灭--消灭倒塌--坍塌 惊讶--惊异朴素--质朴兴奋--激动

反义词:骄傲--谦虚懦弱--坚强羞耻--光彩 傲慢--谦恭朴素--奢华兴奋--镇静 三、难句讲析 1.“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给人们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这几句话是陶罐受到傲慢的铁罐奚落之后的据理力争。对于铁罐的无理取闹,陶罐表现出谦虚克制的态度,不和质地坚硬的铁罐去碰撞,然后用“但”字一转,说这“并不是懦弱”,因为“罐子”生来就是给人们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这是罐子的职责。至于盛东西,陶罐说:“我不见得比你差”,这是从履行职责能力上讲的。“再论”后面的省略号,略去了一些别的理由,从下文许多年代以后陶罐光洁如新、铁罐消失得无踪无影可以看得出来。 2.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但是,连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它,不知道在什么年代完全氧化,早已无踪无影了。 这几句话讲铁罐的下场及消失得无踪无影的原因。“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说明找的时间长,找得很仔细,但仍不见铁罐的影子。最后一句,交代铁罐消失的原因。“早已”说明铁罐经不起氧化,早就无踪无影了。 四、难段讲析 课文第一至九自然段。 这几个自然段讲铁罐奚落陶罐,陶罐据理力争。第一至五自然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陶罐和铁罐(教案)

《陶罐和铁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要求会写10个字。读懂字词在课文中的意思,同时结合课文学习,读懂这些词语表达出来的形象特征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2.练习抓住重点复述课文,能够比较详细地复述课文中两个人争吵的部分,简要复述结果部分。 3.通过读课文明白做人应该正确看待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友好相处”的道理。 4.首先,体会对比的写法,赏析语言的准确性,体会两个角色态度和性格的不同。其次,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二、教学过程: 导入:我们家乡有句俗语“没有勺子不碰锅的”,意思是人们在一起经常会出现各种矛盾,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能因为琐碎小事就吵起来没完没了,应该和睦相处。但是,在国王家的厨房里,两个罐子却无缘无故地争论起来了。请同学们打开书,先大声自读课文,读准课文生子的字音,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一)自学课文,读准字音,理解不懂的词语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本课生字,借助汉语拼音认读,并结合课后要求,画出本课要求会认的字词。 2.同桌互相检查对要求会认的字的认读情况。前后桌交流哪些字音比较难读难记。

3.检查学生认读情况,针对学生提出的难读难记的字音做记录。 4.指导学生分组查字典,读懂奚落、懦弱,轻蔑、和睦相处、朴素的意思,读懂这些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在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再读词语的同时,顺便引导其理解争辩、恼怒、羞耻几个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读懂句子和段落的意思。 5.读课文,随着将课文读的通顺,顺便读懂陶、宫殿、流逝、掘的意思。在自由读的基础上,指名读,将课文读通顺、读流畅。 (二)指导学生抓住重点复述课文内容 在反复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指导要点:把争吵的过程讲清楚,把故事的结果和陶罐的表现讲清楚。 (三)交流读故事的感受 1.读了这个故事,你对陶罐和铁罐分别有怎样的印象呢? 铁罐:欺负人、蛮横、瞧不起人。 陶罐:谦虚、温和、忍让、期待和睦相处。 2.体会从这个故事中明白的道理。 (四)研读课文1~9自然段 抓住作者对两个角色对比鲜明的行为、语言描写,体会对比的写法,体会不同词语表达的不同意思,赏析语言的准确性,体会两个角色态度和性格的不同,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1.读课文1~9自然段,边读课文边思考:课文中是怎样描写铁罐奚落陶罐的。读后,要求学生勾画出写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并在

陶罐和铁罐公开课教案

《陶罐和铁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院桥小学潘佳 教学目标: 认读、识记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不同的内心活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字义导入,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缶”,你认识这个字吗?那你都知道哪些带有这个偏旁的字?(缸、罐)(出示缸、罐的图片)。同学们,我们来看图片,像这种口子小肚子大的用来盛东西的容器我们就叫他“缶”。 2、古时候在一个国王的御厨里也有两个这样的容器,他们是罐子,一个是陶的,我们叫—(陶罐)板书,一个是铁的,我们就叫他—(铁罐)板书。陶罐和铁罐(板书:和)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唇舌之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27课(生齐读课题:陶罐和铁罐)。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同学们读得这么投入,那我想,文中的生字词一定也难不倒大家。 检查预习的生字词 谦虚光洁朴素美观和睦相处 傲慢奚落轻蔑恼怒感到羞耻 A.自由读(带拼音) B.指名分行读词语(去拼音)。 谁能够准确地读读第一行的词语(指名读),吐字清晰、字正腔圆。鼠标点击“处”,这是一个多音字,他还有一个读音是?组词? 第二行指名读。你真像个小小播音员,读得可真准!齐读。 C.读着读着,你有什么发现?(第一行是写陶罐,第二行是写铁罐。)是的,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想象去读这些词语,当我们看到陶罐的时候,就会想到这些词语(生读第一行词语),当我们看到铁罐的时候,也会情不自禁地想到他的(生读第二行词语)。 D.带着想像读词语可真有意思,我们不光要读好词语,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 比如“恼怒”是什么意思?轻蔑呢?

陶罐和铁罐

陶罐和铁罐 教材分析: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课文,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奚落谦虚傲慢懦弱轻蔑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4、抄写表现陶罐和铁罐神态与动作的词句,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寓意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认识“陶、懦”等几个生字,会写“陶、谦”等6个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课文1—9自然段,体会铁罐的骄傲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3.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9自然段,学会从不同的语言体会不同角色的人物情感,知道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去比。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教学难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2-9节,理解课文讲的道理,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去和别人的短处比。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寓言故事,故事有2个主人公,一个叫“陶罐”,跟老师一起写(分析陶的写法),另外一个叫“铁罐”,(出示课题) 2、读题, 师:谁来读题?(读题) 3、质疑:你有什么问题:陶罐和铁罐之间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呢?下面让我们去读读课文。 要求: 1、努力把生字词读正确,努力把课文读通读顺。 2、读完以后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并能用这个句式试着说一说: 这个故事讲了许多年以前,许多年过去了,陶罐,铁罐。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 出示带拼音的词语:陶罐御厨奚落懦弱 轻蔑争辩恼怒羞耻 流逝宫殿掘开朴素 和睦相处相提并论 小老师带读,正音,齐读。去掉拼音开火车读,齐读,提示“和睦相处”是多音字。 说说你读懂了哪个词语表现人物的神态?(懦弱、轻蔑、恼怒、羞耻)并适当理解。

第五课.doc陶罐和铁管

第五课陶罐和铁罐 教学目标: 知知识与能力: 1、学习本课的词语学习提示中的生字、词语,要求会读、理解意思。重点掌握“和睦、羞耻、氧化、渣滓、傲慢、遗落、碰撞、碎片、倒塌、恼怒、荒凉、骄傲、看不起、谦虚、懦弱、轻蔑、奚落、相提并论、覆灭、翻来覆去、朴素、美观、争辩、无影无踪、流逝”等常用词语,要求会读、完全理解并运用。 2、学习本课句型,要求能结合情景使用。 3、学习本课学习提示中列出的“总分复句:一只┈一只┈”“说到┈┈”“何必┈┈呢”“┈东西!”等特殊句型句式,熟悉其中关联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能够模仿造句。 过程与方法: 1、能用普通话流利准确地朗读课文1、课文2及拓展阅读短文,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基本内容,了解文章的基本写作方法,能够根据提纲陈述课文大意,回答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 2、阅读课文,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分角色朗读课文。 情感与价值观: 5、告诉人们看待问题要,任何事物都有和。不能用自己的和别人的比,更不能因此而。 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会用生字词组词造句。 2、掌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能用自己的话叙述。 教学难点:1、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基本内容,了解文章的基本写作方法,能够根据提纲陈述课文大意,回答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 教学方法:讲述法、激励法、演示法、交流法 教学用具:课文图片、录音机、磁带、小黑板

教学课时:6课时 教学过程 授课时间累计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内容:检查课文一《陶罐和铁罐》的词语学习 课时目标: 知知识与能力:1、通过预习、检查、讲解,使学生熟练掌握本课的词语,特别是重点常用词语,要求会读、完全理解并运用。 过程与方法:2、能用生字词组词造句。 情感与价值观:3、通过词语学习,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与深层含义。 课时重点:学习本课的词语,要求会读、理解意思。重点掌握常用词语,要求会读、完全理解并运用。 课时难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会用生字词组词造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 2、出示课文插图,这就是国王御橱里的两只罐子,你们仔细看看,哪只是陶罐,哪只是铁罐,你上怎么看出来的? 3、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4、谈话:下面我们就带着一种探究的心理去读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同座互相朗读课文,形式自定。互相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3、指名分段向全班展示朗读。其他同学继续做评委,听后评议。教师相机小结:读书要正确、流利,不多字,不少字,不回读,不错读。

陶罐和铁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陶罐和铁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4.学生课前准备:图片、课件 二、教学课题: 《陶罐和铁罐》第一课时 三、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神气、恼怒、相提并论、理会、荒凉、惊讶、光洁、朴素、价值、兴奋”等词语,结合文本理解词语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第一部分内容。 3.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4.理解课文讲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和不软弱。 2.难点:理解“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道理。 五、教材分析: 《陶罐和铁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后,陶罐仍光洁如新,铁罐却完全氧化,不复存在了。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六、教学方法: 《陶罐和铁罐》是一则童话故事,教学时主要“以读为主”,摒弃对课文内容的繁琐分析,给学生预留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读、思、悟、议”的学习方法渗透其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主动构建。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喜欢看童话故事吗你看过哪些童话故事呢(生答)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一篇有趣又引人深思的童话故事《陶罐和铁罐》(板书读题)

陶罐和铁罐 (2)

《陶罐和铁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时目标 1.了解陶罐、铁罐不同的结局,、理解课文讲的道理。交流本文的读书感受。 2.练习写字,抄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词语。 3.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组织教学 1.课件展示要求会认的10个生字和1-9自然段要求会写的字,指名学生认读。 2.分角色朗读课文1-9自然段。 3.教师小结过渡:傲慢无理的铁罐和谦虚克制的陶罐有什么样的结局呢?我们来继续学习本文的10-17自然段。 二、师生合作学习课文第10-17自然段。 1.课件显示第10自然段,点红“流逝”,学生利用近义词来理解。教师引导生联系课文句子来理解“时间在流逝”。 2.许多年过去以后,陶罐和铁罐怎么样了呢?学生默读课文后同交流。 3.课件出示对比表格。 4.引导学生初步了解铁罐为什么连影子也不见了。 三、交流感受,明白道理 1.教师启发:从陶罐和铁罐的不同的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得到什么启发? 2.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尊重学生不同的感受。

3.口语交际: 我想对陶罐说: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铁罐说:____________________。 (1)学生选择一个口语交际题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请各组小组长组织。 (2)全班交流。 4.拓展延伸,加深理解。让学生说说读了这个故事,想到了哪些我们读过的课文或生活中的事情。 【在学生交流感受时,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谈,尊重学生的不同感受,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口语交际这一环节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师小结:本文通过陶罐和铁罐之间的一个小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类似的课文有很多:《两只小狮子》、《小白兔和小灰兔》……你还能说出类似的课文吗? 【在举例中,学生获得了对本文写作方法更真切的认识,为以后的运用打下基础。】 五、练习写字,抄写词语 1.认读课文10-17自然段里出现的生字。(课件出示) 2.交流记忆这些生字字形的的方法,教师小结:可以利用形声字的特点来记,可以利用熟字来记。 3.练习用这些生字并分组,说出分组的依据。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上中下结构: 4.学生写字,写完与范字对照,同桌比较检查,学会自我纠正。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三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第6课 陶罐和铁罐练习题(无答案)部编版

6 陶罐和铁罐 一、看拼音,写词语。 jià zhí nuò ruò qiān xū chén tǔ jiāo ào xū xīn ɡuó wánɡào màn shén qì zhù zuǐ wánɡ cháo ɡuānɡ jié dònɡ shǒu ɡǔ dài kōng xū huán jià ruò diǎn tí qián dài jià zhuī pěng tíxǐng xiān ruò shā chén qiān ràng 二、根据语境,拼写词语。 在学习上,我们不能像铁罐那样jiāo ào()自大,应具备陶罐 qiān xū()的品质,懂得多向他人请教。否者,你一定会为自己的无知付出巨大的d ài jià()。 三、词语搭配。 轻蔑的()()的东西()地说 ()的废物()的陶罐()的堆积物 ()地寻找()的尘土()地叫起来 四、形近字组词。 脑()骄()谦()淘() 恼()娇()歉()陶() 提()代()价()捧() 堤()伐()阶()棒() 五、按要求填空。 “虚”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___;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虚”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空。②衰弱。③虚心。④心里怯懦。在“谦虚”里,“虚”应取第______种解释;在“心虚”一词里,“虚”应取第______种解释。

六、补充词语。 相()并()一()一()翻()覆() 自()自()美观()()()()相处 七、按要求完成句子。 1.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 ..来互相碰撞的。(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发现了陶罐。(把句子写具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陶罐被农民埋在土里。(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课内阅读。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________问。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________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________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 “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1.在选文中的横线上填上描写神态的词语。从描写铁罐的词语中可以看出铁罐________________;从描写陶罐的词语中可以看出陶罐________________。 2.不改变句子原意,将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换一种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课外阅读。 蜻蜓和蚂蚁 逛来逛去的蜻蜓,整个夏天尽是唱啊跳啊玩啊,转瞬之间,冬天已经在眼前了。 田野里荒凉凋敝;阳光灿烂的日子,每片叶子下面都是现成的眠床和早餐的日子,都已经逝去了。冬天来了,好日子过完了;寒冷和饥饿一齐逼来;蜻蜓不再唱歌了(肚子饿的时候,唱歌会有什么乐趣呢),整天愁眉苦脸,嘀嘀咕咕。它爬到蚂蚁跟前。

小学《陶罐和铁罐》语文听课笔记评课发言稿

小学《陶罐和铁罐》语文听课笔记评课发言稿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陶罐和铁罐》听课反思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首先,非常感谢学校领导能为我们安排这样一次学习的机会,感谢罗老师与赵老师为我们带来精彩的课堂,每次听罗老师的课及讲座,我总是心潮起伏,激动不已,整个身心不由自主随着罗老师入情入境。她犹如一位向导,更是一位朋友,伴着孩子们经历了一次次深刻的心灵之旅。 下面我来谈听赵老师上《陶罐与铁罐》的感想: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寓言,主要通过对话展现情节、推动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说明处世道理。这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均在对话中充分展现。此外,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使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在这堂课中,赵老师充分关注学生生命发展,注意做好“四字”,即立足“趣”字,倾注“情”字,落实“读”字,深化“理”字,整堂课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兴趣盎然。下面,我就从以下三个视角谈谈对这节课的看法。

一、从教材特点、学段目标的角度评价这堂课。 所谓寓言,就是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形式巧妙地表达对人生的认识和感受。这是语文教材中非常特殊的文体,针对这种文体特点,赵老师将情趣带入课堂,课前和学生聊童话故事中最喜欢的人物,然后让学生凭借语言文字畅游童话王国,童真童趣迎面而来。此外,这节课也紧紧围绕寓言“表达对人生的认识和感受”的特点,抓住“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来展开教学,层层建构阅读话题,从而步步逼近中心意图。 再来对照三年级也就是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来看这节课,其中有这样一条:“能初步把握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这节课中,对于整体感知的处理是完全符合的。老师从整体入手,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对课文初步有个总体感知。接着,老师没有进行细致的分析讲解,而是让学生自己去体会人物的感受,感受陶罐和铁罐的内心活动。最后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这样,就会把学生引入当时的情境,在情感上才会引起共鸣。 此外,课标中还有一条:“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根据这一标准,这堂课中对“奚落”这个词

27、陶罐和铁罐

27、陶罐和铁罐 学习目标 ①认识"陶、懦"等10个生字。会写"陶、谦"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等1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③感悟课文寓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课前准备 ①陶罐和铁罐的图片或实物。 ②生字、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 第一课时 形象揭题,点明学法 ①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看一看,还可摸一摸。 ②板书课题,指名学生读,学习生字"陶"的音、形、义。 ③揭示学法:学生充分自读自悟,同座、小组合作学习。 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①学生听课文的录音磁带。 ②学生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 ③同座互相朗读课文,形式自定:可以交替一人读一段,可以分

角色读,可以一人读1至9自然段,一人读10至17自然段。互相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④同座配合,向全班展示朗读。 精读课文,读出感情 ①小组讨论,合理安排小组内每个成员的分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请一个小组汇报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看他们是否读出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特点。 ③结合学生的朗读,进行评议,点拨理解。 a.你觉得铁罐像是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 b.你觉得陶罐像是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 c.教师扣住学生的朗读,引导领悟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克制,帮助学生归纳出理解词语的几种方法:如联系上下文理解"奚落";利用近义词理解"谦虚、懦弱、轻蔑、争辩、恼怒";通过表演朗读来理解表示神态和动作的词语。 ④小组再次合作,分角色朗读全文。 ⑤全班交流,展示朗读。评出最佳合作小组。 交流感受,明白道理 ①教师启发: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得到什么启发?

陶罐和铁罐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陶罐和铁罐》是三年级上册第七组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这个故事主要是通过对话展示情节、推进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阐明道理。全文共17个自然段,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段至第9段,讲的是自满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谦虚的陶罐以礼相让,据理力争。第二部分是第10至17自然段,讲的是许多年过去了,陶罐被人们挖掘出来依然如故,而铁罐早已无影无踪。从而揭示出文章的宗旨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应相互尊敬对方特长、和睦相处。读懂课文讲的道理是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孩子比较喜欢读童话故事,《陶罐与铁罐》是一则童话,本篇课文内容简略易懂,对话有趣,学生乐于去读。应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作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的词句,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并要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但是,三年级的孩子在阅读这则寓言时,往往会过于沉浸在故事情节中,而使自己的认识会有偏差,他们会以为陶罐是好人,而铁罐

是“不好”的,几乎没有任何可取之处。这种认识上的偏差,需要老师在具体的课堂情境中加以引导。 【教学重点】:能抓住句中描写人物神态或动作的关键词,感受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从而有感情地朗读陶罐和铁罐之间的对话。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懦、辩、耻、逝、殿、掘”6个二类字及“骄傲、傲慢”等19个词语,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傲慢、懦弱、奚落”。 2.能抓住句中描写人物神态或动作的关键词,感受到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从而有感情地朗读陶罐和铁罐之间的对话。 3.明白要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直接点题,导入新课。

第五课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27陶罐和铁罐 教材分析: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的课文,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奚落谦虚傲慢懦弱轻蔑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4、抄写表现陶罐和铁罐神态与动作的词句,积累词语。 教案重点:指导朗读,理解重点词句。 教案难点:体会课文寓意 第一课时教案目标: 1.读通课文,认识“陶、懦”等几个生字,会写“陶、谦”等6个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课文1—9自然段,体会铁罐的骄傲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3.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9自然段,学会从不同的语言体会不同角色的人物情感,知道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去比。 教案重点: 指导朗读,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教案难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2-9节,理解课文讲的道理,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去和别人的短处比。 教案过程: 一、揭题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寓言故事,故事有2个主人公,一个叫“陶罐”,跟老师一起写(分析陶的写法),另外一个叫“铁罐”,(出示课题) 2、读题, 师:谁来读题?(读题) 3、质疑:你有什么问题:陶罐和铁罐之间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呢?下面让我们去读读课文。 要求: 1、努力把生字词读正确,努力把课文读通读顺。 2、读完以后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并能用这个句式试着说一说: 这个故事讲了许多年以前,许多年过去了,陶罐,铁罐。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 出示带拼音的词语:陶罐御厨奚落懦弱 轻蔑争辩恼怒羞耻 流逝宫殿掘开朴素

(完整版)《陶罐和铁罐》课文

[教科版第七册课文] 陶罐和铁罐 国王的御(yù)厨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罐,一只是铁罐。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xī)落他。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nuò)弱(ruò)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miè)的语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biàn)说,“我们生来就是给人们盛〔chéng〕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住嘴!”铁罐恼(nǎo)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我们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时间一天天流逝(shì)着,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只罐子被遗落在荒凉的废墟中,上面盖满了厚厚的渣(zhā)滓(zǐ)和尘土。 许多年过去了,有一天,一些人来到这里,掘开厚厚的堆(duī)积物,发现了那只陶罐。 “哟(yō),这里头有一只罐子!”一个人惊讶地说。 “真的,一只陶罐!”其他人都高兴地叫起来。 陶罐被人捧起,倒掉里面的泥土,擦洗干净,和他当年在御厨的时候一样光洁、朴素(sù)、美观。 “多美的陶罐!”一个人说,“小心点,千万别把他碰坏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 “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他掘出来吧,他一定闷得够受了。” 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地都掘遍了,但是连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他,不知道在什么年代已经完全氧(yǎng)化,早已腐(fǔ)蚀成一堆锈土了。 生字:罐厨弱恼何耻情堆洁朴氧腐

三年级语文观摩课《陶罐和铁罐》评课稿

三年级语文观摩课《陶罐和铁罐》评课 稿 《陶罐和铁罐》这则寓言故事是一篇很好的练习朗读的材料。重点要求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从陶罐和铁罐两者不同的命运结果中,懂得应该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 听了王老师的教学我有以下两点思考 一、要注意“点”和“面”的协调。 王老师能把握教材的重点,通过抓重点句、关键词让学生自悟体验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课堂容量大,节奏快。只是老师太面面俱到,出示大量的句子进行逐句体会。由于句子既多又散,在加上学习方法、形式上的雷同,课堂上很难出现学习高潮。而且以独立的句子单个出现,学生缺少了句子间的对比感悟,铁罐子傲慢语气由弱到强的变化,学生很难发现,所以也不能很好地把这种语气变化在朗读中表现出来。 由于老师要求学生感悟的“点”太多,不允许老师在每个点上花足够多的时间,学生没有足够的思考时间,有学生还没说完,老师发现他不能说出老师想要的那个答案,就急着请别的同学回答。让我感觉出示的每个句子都是来匆匆,去也匆匆。即便这样,王老师还是遗憾地说:“时间不够用,

后面还有一个分角色朗读的环节没法实施了。 我想老师出示的句子能否在少些。十来个句子都进行细致地感悟,那就没有重点了。“点”在量上减少了,也就有足够的时间在质上提升了。例如:学生对“轻蔑”这个词的理解似乎很难用语言来表达。这时,老师是否可以让学生用眼神、面部表情来表演一下“轻蔑”或者老师例举学生生活学习中的事例来说明,也可以引导学生看插图中陶罐和铁罐的表情,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再如:“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这个句子,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铁罐指哪方面,陶罐无法与他相提并论呢?”是它们外表的美丑?是它们在人们心中的经济地位?是它们对人类贡献的大小?还是它们力量的强弱?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陶罐和铁罐》(含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练习 6 陶罐和铁罐 一、我能拼得准,还能写得棒。 jiāo ào qiān xū nuò ruò chén tǔɡǔ dài jià zhí 二、一锤定音。用“√”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奚.落(xī xì) 懦.弱(nuò rǔ) 羞耻.(chǐcǐ) 捧.起(pěnɡ pěn) 掘.开(qū jué) 覆.灭(fǔ fù) 处.理(chǔ chù) 宫殿.(diàn diǎn) 三、比一比,再组词。 掏( ) 喊( ) 植( ) 扑( ) 谎( ) 淘( ) 感( ) 值( ) 朴( ) 慌( ) 四、查一查。和你同桌一起填,查对了就可以给涂上喜欢的颜色。 “虚”应查大写字母( ),按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 ),再查( )画。在字典里解释有“①空②虚弱③不真实的”在“虚假”一词里应取第( )种解释。在“虚名”里应取第( )种解释。 五、读一读下面的词语,找到他们的解释。连一连。 奚落轻视,不放在眼里。 朴素人烟稀少,十分冷清。 荒凉用尖刻的话数落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 轻蔑朴实,不浮夸,不虚假

六、写出下面词语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羞耻—( ) 懦弱-( ) 傲慢-( ) 反义词:谦虚—( ) 懦弱-( ) 美观-( ) 七、给带点的字选择合适的解释。 东张.西望( ) ①开,展开; ②看,望; ③陈设,铺排; ④姓。 扬.长避短( ) ①举起,升起; ②飘动; ③发挥,发扬; ④传播。 八、我会选,还会填。 1.我能根据课文内容选一选。 A.陶罐 B.铁罐 (1)结实耐用,但易生锈的是( ) (2)美观耐腐,但易破碎的是( ) 2.傲慢的铁罐和( )的陶罐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 善于看到别人的( ),正视自己的( ),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九、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住嘴!”铁罐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1.请在文段中的横线上加上描写神态的词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