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铁罐》1
- 格式:ppt
- 大小:1.22 MB
- 文档页数:13
《陶罐和铁罐》教学案例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陶罐和铁罐》教学案例古冶区赵各庄第四小学郝玥教材分析:本篇课文是一篇寓言故事,看似简洁,却寓意深刻。
向我们讲解并描述着深刻的道理。
文章前半局部向我们讲解并描述了在国王的御厨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傲慢的铁罐瞧不起陶罐,经常讽刺他。
后半局部向我们介绍了很多年后,当人们挖掘出陶罐的时候,铁罐却已经无影无踪了。
文章虽然简短,但是,陶罐与铁罐的看法差异通过人物语言表现得特别明显,这和最终的结局形成了剧烈的反差。
本文运用大量的对话来向我们展示两只不同的罐子,让我们深深体会到陶罐的虚心,铁罐的高傲。
文章中的一些词语也说明白这一点。
如傲慢、看不起、高傲、讽刺、虚心、轻视、争论、气愤等许多。
文章以两只罐子的对话为线索,故事告知我们,每个人都有特长和短处,要擅长看到别人的特长,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敬重,和谐相处。
文章的重点在于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根底上,学会全面的看问题,要发觉别人的特长,正视自己的短处。
这也是教学的难点。
学问与技能目标:1.正确认读十一个生字,会写十二个生字。
2.朗读中体会铁罐的高傲无理和陶罐的虚心抑制,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中的故事内容,了解语言蕴含的道理,思索陶罐和铁罐的最终结局。
过程与方法目标:1.进展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实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实力。
2.通过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造就学生的想象力。
3.自编、自导、自演《陶罐和铁罐》课本剧,用独特的语言及形体动作演绎这个故事。
4.将《陶罐和铁罐》这那么寓言改写,逆向表达,使陶罐和铁罐品德互换,变成《铁罐与陶罐》,进一步驾驭寓言特点,造就学生缔造思维实力,把读与写严密结合起来。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目标: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不以己之长比他人之短,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并且学着用开展改变的眼光正确地对待人和事物。
设计理念:教学设计以促进学生的自能学习、自主开展为宗旨,打破以老师为中心的传统做法,遵循着学生的学路,让学生自主发觉、探究、感悟,彻底摒弃老师牵着学生走的教学方式:把问的权力交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讲的时机让给学生;把写的支配挤进课堂;把创新意识教给学生。
三年级下6.《陶罐和铁罐》《三年级下 6《陶罐和铁罐》》在一个古老的王宫里,存放着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罐,一只是铁罐。
它们被放在了一个阴暗的角落里,过着平静的日子。
铁罐自恃坚硬,总是瞧不起陶罐。
“你看看你,又脆弱又难看!”铁罐常常这样对陶罐说,“哪像我,坚固无比,谁也伤害不了我。
”陶罐总是很谦虚,它默默地忍受着铁罐的嘲笑,从不反驳。
“铁罐兄弟,我们各有各的用处,还是和睦相处吧。
”陶罐温和地说。
然而,铁罐根本听不进去,它依旧每天都在贬低陶罐。
“哼,你这没用的东西,迟早会被淘汰的!”时间一天天过去,王朝覆灭了,王宫也倒塌了。
两只罐子被埋在了废墟之中,无人问津。
许多年过去了,有一天,一群考古学家来到了这里,他们在废墟中努力地挖掘着,希望能找到有价值的文物。
终于,他们发现了陶罐。
“哇,这是一只多么精美的陶罐啊!”考古学家们惊叹道。
他们小心翼翼地把陶罐清理干净,带回了博物馆。
而铁罐呢?经过这么多年的风雨侵蚀,它早已锈迹斑斑,不成样子了。
当人们发现它的时候,它已经脆弱得无法再保存下来,最终化为了一堆铁锈。
陶罐在博物馆里受到了大家的喜爱和赞赏,它被放在了一个显眼的位置,每天都有许多人来参观。
“这只陶罐不仅造型优美,而且还能保存得如此完好,真是太了不起了!”人们纷纷称赞道。
陶罐想起了曾经和铁罐在一起的日子,心中感慨万千。
它知道,铁罐因为自己的傲慢和自大,最终落得了这样的下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不能只看到自己的优点而骄傲自满,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缺点而轻视他人。
我们应该谦虚谨慎,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同时也要正视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像铁罐这样自以为是的人。
他们总是觉得自己了不起,看不起别人。
但是,这样的人往往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喜爱。
相反,像陶罐那样谦虚、友善的人,更容易赢得大家的友谊和支持。
我们要以铁罐为戒,不要因为一时的优势而骄傲自满,要像陶罐一样,保持一颗平和、宽容的心。
《陶罐和铁罐》读后感15篇《陶罐和铁罐》读后感1《陶罐和铁罐》是一则寓言,它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主要内容是,在国王的御厨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
铁罐自己坚硬,常常奚落陶罐。
后来,王朝覆来了,两只罐被深深的`埋在地下。
后来,陶罐被人们发现了,它高兴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身旁。
”人们挖来挖去也没见到铁罐。
原来,它早就氧化了。
读了这则寓言后,我觉得陶罐非常谦虚,很值得我们学习,我想对铁罐说:“你虽然不容易碎,很坚硬,但你容易氧化,还很骄傲。
我觉得你应该向陶罐学习谦虚。
”《陶罐和铁罐》读后感2今天,我读了一遍__叫《陶罐和铁罐》的`故事,我感受受益匪浅。
铁罐是一个骄傲自满的罐,陶罐是一个谦虚的罐。
我对铁罐的做法和说法都很反感,特别是它说:“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很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陶罐听了并没有生气,不跟它计较,而且还要求大家要和睦相处。
许多年后陶罐还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
而铁罐却不见了。
从这个故事中让我们懂得了做人不要骄傲自满,要虚心,人与人之间要和睦相处,要有一颗宽容大量的心。
《陶罐和铁罐》读后感3陶罐和铁罐这个故事讲的是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铁的',一个是陶的,铁罐常常嘲笑陶罐……我今天读了这个故事,觉得铁管不应该骄傲自大,应该谦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优点,不要拿自己的优点和别人的缺点比较,应该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要取长补短。
应该和睦相处,更不应该嘲笑陶罐,我觉得它这样是不对的。
当许多年过去,人们把陶罐掘了出来,那时候他还想着铁罐,让人们把铁罐也掘出来,可是人们掘了很多遍,也找不到铁罐,因为铁罐已经消失,不复存在了!这个课文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应该将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
要取长补短。
不要拿自己的优点和别人的缺点相比。
《陶罐和铁罐》读后感4今天,我们学习了《陶罐和铁罐》。
陶罐和铁罐故事概括故事一:陶罐与铁罐从前,有一个村庄里住着两个人,一个是陶罐匠,一个是铁罐匠。
生意不错,陶罐匠和铁罐匠都很有钱。
但陶罐匠却十分羡慕铁罐匠铜钱滚滚而来,十分嫉妒铁罐匠的成功。
于是,陶罐匠去向铁罐匠请教经验,却得到了一个让他大吃一惊的答案:铁罐匠说,“我们的陶罐和铁罐虽然都是容器,但用途却完全不同。
你的陶罐容易被摔碎,限制了你的市场。
我的铁罐强壮坚固,不会被摔碎,市场范围更大。
”故事二:陶罐和铁罐的启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人生旅途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使命。
陶罐和铁罐成为对比,其中的差异可以让我们思考两者之间其他方面的区别。
陶罐可能更美丽耐看,但是它却不如铁罐坚固持久。
人们可以学习两种材料之间的差异,尝试探索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利用自己的经验来增强自己的个人价值。
人类历史记载了很多成功者,并非仅仅只是运气。
他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刻意学习知识和经验,并且将其应用到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中。
无论我们选择什么职业,都应该像铁罐匠一样锤炼自己的技能,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当然,我们也需要像陶罐匠一样保持敏感和灵活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市场需求。
在竞争激烈的商业世界中,我们必须敢于从自己的舒适区走出来,拥抱不同的观点和经验。
当我们与他人合作时,我们应该像陶罐匠和铁罐匠一样发挥我们所长,以达成最佳结果。
如果我们能保持敏求变,不断学习,努力创新,那么我们的生活和职业道路一定会越来越成功和光明。
结论陶罐和铁罐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材料,它们各具特性和优势。
当我们学习这个故事时,它能帮助我们意识到各种不同的价值和路径,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它还告诉我们,使命仅仅是命令的一部分,我们还有责任主动学习有营养的知识和经验,以便更好地为自己和别人创造价值。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7、《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第1课时)科目版本小学语文人教课标版三年级上册章节第七组课名第七组第二十七课陶罐和铁罐第1课时学习目标 1. 能跟着智能语音机认读生字词,会写14个生字。
(重点写三个)2.借助智能语音机正确地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神气、恼怒、相提并论、理会、荒凉、惊讶、光洁、朴素、价值、兴奋”等词语。
3.正确、通顺朗读课文。
具体环节设计教学环节内容1. 教师上课1.1导入新课(奇思巧引,妙语连珠导入。
)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陶罐和铁罐吗?它们分别是什么样的?想不想知道他们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在两个各有千秋的罐子之间发生了一个故事。
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课文吧!1.2初读课文(1)我们一起看动画故事,看后想一想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你喜欢谁,不喜欢谁,理由是什么?(利用数字全覆盖资源库里的动画播放)(2)大家听智能语音机读课文,把不会读的字画一画,标号自然段号。
(借助智能语音机辅助教学)(3)课文中出现的词语你会读吗?请跟着智能机一起练一练。
((借助智能语音机辅助教学)骄傲傲慢谦虚神气恼怒相提并论理会荒凉惊讶光洁朴素价值兴奋1.3学习生字(1)找出课文中的认读字,把字音读准确。
(利用自制语音教具带学生读。
)(2)让我们书写14的生字,重点写“朴”“捧”“荒”的笔顺。
(利用光盘与图片播放)(3)请同学们自己在练习本上练习书写生字。
注意生字的笔画、笔顺,以及它们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写完后,和你的同桌比比看,看看谁写得漂亮。
1.7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不但做到了会认 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读了课文中的词语,还了解了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大家收获真不小!下节课。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陶”“罐”等10个生字,会写“谦”“懦”等11个字,会写“谦虚”“懦弱”等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陶罐和铁罐的故事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表演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角色的情感变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二、教学内容1. 朗读课文,感知故事内容。
2. 学习生字词,积累语言。
3. 通过角色扮演,理解课文主旨。
4. 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情感教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角色的情感变化。
2. 教学难点:通过陶罐和铁罐的故事,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寓言故事,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感知故事内容,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3. 学习生字词: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掌握重点词语。
4. 理解课文:通过讨论、表演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角色的情感变化。
5. 情感教育: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6. 小结: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尊重他人、和睦相处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陶罐和铁罐2. 重点词语:谦虚、懦弱、傲慢、奚落3. 课文主旨: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加强记忆。
2. 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陶罐和铁罐的新故事。
3.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做到尊重他人,和睦相处。
八、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2. 在学习生字词环节,是否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确保他们掌握了重点词语?3. 在进行情感教育时,是否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真正理解并践行尊重他人、和睦相处的道理?4. 作业设计是否合理,能否有效巩固课堂所学知识?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寓言故事,从中汲取智慧,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陶罐和铁罐教案陶罐和铁罐教案八篇陶罐和铁罐教案篇1教学设计的其中一个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要正视自己的短处。
学习目标①认识“陶、懦”等10个生字。
会写“陶、谦”等14个字。
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等1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③感悟课文寓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课前准备①陶罐和铁罐的图片或实物。
②生字、词语卡片。
课文朗读录音带。
第一课时形象揭题,点明学法①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看一看,还可摸一摸。
②板书课题,指名学生读,学习生字“陶”的音、形、义。
③揭示学法:学生充分自读自悟,同座、小组合作学习。
初读课文,读准读通①学生听课文的录音磁带。
②学生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如果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
③同座互相朗读课文,形式自定:可以交替一人读一段,可以分角色读,可以一人读1至9自然段,一人读10至17自然段。
互相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④同座配合,向全班展示朗读。
精读课文,读出感情①小组讨论,合理安排小组内每个成员的分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请一个小组汇报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看他们是否读出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特点。
③结合学生的朗读,进行评议,点拨理解。
a.你觉得铁罐像是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
b.你觉得陶罐像是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
c.教师扣住学生的朗读,引导领悟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克制,帮助学生归纳出理解词语的几种方法:如联系上下文理解“奚落”;利用近义词理解“谦虚、懦弱、轻蔑、争辩、恼怒”;通过表演朗读来理解表示神态和动作的词语。
④小组再次合作,分角色朗读全文。
⑤全班交流,展示朗读。
评出最佳合作小组。
交流感受,明白道理①教师启发: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得到什么启发?②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尊重学生不同的感受:如:学生认为“要谦虚,不要骄傲”可以;认为“要多看别人长处、多看自己短处”可以;认为“谦虚的人有好的结局,骄傲的人下场可悲”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