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铵裂解法与非裂解法提取人脂肪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差异
- 格式:pdf
- 大小:784.00 KB
- 文档页数:6
细胞生物学试题(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在电子显微镜下,单位膜呈现A、一条深色带B、内外二条深色带、中间一条浅色带C、一条较粗的高电子密度带D、二条深色带E、一条深色带和一条浅色带正确答案:B2.下面不具有极性的结构是A、微丝B、微管C、中间纤维D、微管蛋白二聚体E、肌动蛋白单体正确答案:C3.患者,女性,44岁,以“多饮、多食、多尿”入院,空腹血糖8.5mmol/L,BMI18.1kg/M∧2。
胰岛素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均阴性。
眼、神经、肌肉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双侧内耳道MRI未见异常,电测听力示重度高频神经性耳聋。
患者母亲、弟弟、妹妹均有糖尿病并伴不同程度听力受损。
基因诊断显示线粒体基因3243位A→G突变。
临床诊断为线粒体糖尿病。
该病发病的重要原因有A、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进行性衰竭B、脱氧腺嘌呤核苷代谢异常,脱氧腺嘌呤核苷酸前体合成受阻,无法完成DNA复制,脱氧腺嘌呤核苷对β细胞产生毒性,致使细胞死亡C、胰岛β细胞膜上HLA-Ⅱ类基因异常表达,使得β细胞成为抗原呈递细胞,引发自身免疫D、胰岛β细胞数目减少,胰岛素分泌缺陷E、终末器官对胰岛素产生抵抗正确答案:A4.下列哪项研究与细胞融合技术无关A、人染色体基因定位B、两种细胞成分间的相互作用C、膜蛋白的流动性D、单克隆抗体的制备E、蛋白质的细胞内定位正确答案:E5.某细胞受到细胞内活性氧类物质的作用,引起线粒体损伤,导致线粒体内细胞色素C的释放。
判断此细胞最可能发生的事件是A、细胞坏死B、细胞凋亡C、细胞衰老D、细胞增殖E、细胞分化正确答案:B6.透射电镜的生物标本制各需进行电子染色,主要原因是A、结构太复杂B、组成成分的原子序数低C、标本太厚D、电子穿透能力弱E、组成成分的原子序数高正确答案:B7.每一个已分化细胞的细胞核中都含有A、大部分遗传信息B、小部分遗传信息C、全部遗传信息D、不同分化细胞核有着不同的遗传信息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C8.皮肤表皮细胞中由奢侈基因编码的蛋白是A、核糖体蛋白B、线粒体蛋白C、组蛋白D、糖酵解酶E、角蛋白正确答案:E9.显微镜标本制备过程中,固定的主要作用是A、提高分辨率B、增加标本的反差C、便于切片D、去除水分E、使细胞中各种结构和成分维持在原位正确答案:E10.含有45S rRNA基因的染色体是A、1号染色体B、2号染色体C、21号染色体D、Y染色体正确答案:C11.光学显微镜的分辨极限是A、20nmB、0.1nmC、200nmD、0.2nmE、2nm正确答案:C12.神经元突触前质膜与突触小泡膜分别含有一对能够特异性结合的互补序列,介导膜的融合和神经递质的释放。
生物技术:有机体的草所和应用有机体生产有用物质,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技术。
初级分离:从菌体发酵液,细胞培养液,胞内提取物及其他各种生物原料初步提取目标产物,使目标产物得到浓缩的初步分离和初步分离的下游加工过程。
等电点沉淀:利用蛋白质在PH值等电点的溶液中溶解度下降的原理进行沉淀分级的方法。
泡沫分离:根据表面吸附的原理,利用通气鼓泡在液相中形成的气泡为载体对液相中的溶质或颗粒进行分离。
色谱:根据混合物中的溶质在两相之间分配行为的差别引起的随流动相移动速度的不同进行分离的方法。
离子交换色谱:利用离子交换机为固定相,是根据荷电溶质与离子交换剂之间静电互相作用力的差别进行溶质分离的洗脱色谱法。
二维电泳:同时利用分子尺寸和等电点这两种性质的差别进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即将普通凝胶电泳和IEF相结合,是溶质在二维平面上得到分离。
结晶:从液相或气相生成形状一定,分子(或原子,离子)有规律排列的晶体的现象。
生物分离的特点?答:(1)生物物质的生物活性大多是在生物体内的温和条件下维持并发挥作用的,当遇到高温,PH值的改变以及某些化学药物存在等周围环境的急剧变化时极不稳定,容易发生活性降低甚至丧失。
(2)用作医药,视频和化妆品的生物产物与人类息息相关。
因此,要求分离纯化过程必须除去原料液中含有的热原及具有免疫原性的异体蛋白质等有害人类健康的物质。
(3)原料液中常存在与目标分子在结构,构成成分等理化性质上极其相似的分子及异构体,形成用常法难于分离的混合物,因此,一般需要利用具有高度选择性的分子识别技术或高压液相色谱技术纯化目标产物。
(4)原料液中目标产物的浓度一般比较低,有时甚至是极微量的,因此,往往需要从庞大体积的原料液中分离纯化目标产物,即需要对原料液进行高度浓缩。
在选择盐析的无机盐时,对盐的要求?答:(1)各种盐的盐析效果(2)溶解度大,能配置高离子强度的盐浓度(3)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便于在低温下进行演习操作(4)盐溶液密度不高,以便蛋白质沉淀的沉降或离心分离生物分离时对膜的要求?答:(1)起过滤作用的有效膜厚度小,超滤和微滤膜的开孔率高,过滤阻力小。
细胞生物学习题库(附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染色质纤维上非组蛋白的主要功能是A、组装核小体B、调控基因表达C、组成异染色质D、协助DNA卷曲成染色体E、特异性解除组蛋白对DNA的抑制作用正确答案:D2.组成真核生物核糖体大亚基的rRNA是A、28S,5.8S,5SB、18S,5.8S,5SC、16S,5.8S,5SD、28S,16S,5.8E、28S,16S,5S正确答案:A3.传代培养细胞不具有的特点是A、可贴壁生长B、原组织的分化特性改变C、在培养皿中可铺展为单层D、可悬浮生长E、繁殖需生长因子正确答案:B4.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细胞凋亡不受基因调控B、细胞凋亡是生理性细胞死亡C、细胞凋亡在肿瘤恶性变发展中不具有意义D、细胞凋亡与肿瘤发生没有关系E、细胞凋亡对于维持生物体内细胞的新陈代谢不具有任何意义正确答案:B5.质膜上特征性的酶是A、糖原合成酶B、酸性磷酸酶C、琥珀酸脱氢酶D、NaE、过氧化氢酶正确答案:D6.患者,男,15岁,因突发双眼视物模糊9天入院。
双眼视力由0.8降至0.1,伴畏光。
检查发现右眼各方向视野缺损,左眼下方视野缺损,双眼视盘水肿。
基因检测结果发现mtDNA11778位点突变。
上述检测结果提示该患者可能为A、Kjer病B、Leigh综合征C、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D、小儿视网膜母细胞瘤E、闭角性青光眼正确答案:C7.患儿,女,12岁,因眼睑出现黄色结节且逐渐增大就诊。
患儿手指背侧、臀部皮肤也有类似结节,结节不破溃,无自觉症状。
实验室检查:血甘油三酯正常,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LDL)高于正常值2~3倍。
臀部结节手术组织病理示:脂肪瘤。
家族史:父亲和伯伯均有皮肤黄色斑块。
该患儿今后容易罹患A、糖尿病B、肾结石C、皮肤癌D、心肌梗死E、不孕正确答案:D8.中间纤维蛋白的去磷酸化最可能导致A、核膜重现B、纺锤体形成C、收缩环形成D、核膜消失E、纺锤体消失正确答案:A9.关于蛋白质空间结构的错误叙述是A、所有蛋白质都有四级结构B、空间结构包括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C、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又称为构象D、空间结构是由多种化学键维持的E、空间结构是由一级结构决定的正确答案:A10.在病毒性肝炎的肝细胞中可见到嗜酸性小体,最可能的解释是A、细胞正在进行快速增殖B、细胞正在进行分化C、病毒感染引发了细胞凋亡D、病毒感染引发了细胞坏死E、细胞发生了癌变正确答案:C11.透射电镜的生物标本制各需进行电子染色,主要原因是A、电子穿透能力弱B、组成成分的原子序数低C、组成成分的原子序数高D、标本太厚E、结构太复杂正确答案:B12.细胞分化的主要原因是A、核遗传物质的选择性丢失B、染色体的选择性丢失C、基因扩增D、基因重排E、不同奢侈基因的选择表达正确答案:E13.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A、蛋白质结构域B、肽键和二硫键C、α螺旋和β折叠结构D、双螺旋结构E、氨基酸的种类和排列顺序正确答案:E14.在脊椎动物发育早期,一般要先产生过量的神经元,但后来只有那些与靶细胞建立良好的突触联系并充分接受了靶细胞分泌的存活因子的神经元才保留下来。
细胞生物学考试模拟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下列细胞活动中直接由微丝所介导的是A、培养细胞爬行B、卵细胞经由输卵管外排C、呼吸道上皮细胞向气管外转运痰液D、精子的游动E、纤毛虫的移动正确答案:A2.细胞器蛋白的最终命运由信号序列所决定。
为了将细胞色素b2前体运入线粒体膜间隙,必需的条件是A、细胞色素b2前体有1个N端信号序列,由线粒体外膜受体蛋白识别。
随后与运输通道蛋白相互作用将其运入膜间隙,在此信号肽被切除B、细胞色素b,前体有2个N端信号序列。
第1个信号序列由线粒体外膜受体蛋白识别,接着与跨越内外膜的运输通道蛋白相互作用,转运进入基质,在此第1个信号序列被切除。
第2个信号序列因此暴露出来,被内膜转运通道蛋白识别并转运进入膜间隙,在此信号肽被切除产生细胞色素b2C、细胞色素b2前体有1个N端信号序列,由线粒体外膜受体蛋白识别。
蛋白质嵌入膜中,而在信号肽切除前有一个从膜进入膜间隙的ATP水解依赖性分解过程D、细胞色素b2前体有1个C端信号肽,由线粒体外膜受体蛋白识别。
蛋白质穿膜直到C端中止转移序列阻止进一步的转运为止。
在切去了锚定-中止序列之后,成熟的肽被释放入膜间隙中E、细胞色素b2通过小泡分泌,从胞质转运进入线粒体膜间隙正确答案:B3.微管三联管中的原纤维数量是A、13+9+9B、13+12+12C、13+10+10D、13+13+13E、13+11+11正确答案:C4.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集中在细胞的一个或几个区域中,密度低,与周围的细胞质无明确的界限,称作A、核质B、核仁C、细胞基质D、核液E、拟核正确答案:E5.胰岛素原由(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当被运送到高尔基复合体时,被转变酶切除起连接作用的( ),余下两条肽链以( )相连,成为由51个氨基酸组成有活性的胰岛素A、6,B肽,二硫键B、56,A肽,肽键C、86,C肽,二硫键D、56,D肽,氢键正确答案:C6.线粒体内三羧酸循环的特点是A、放出氢原子和电子B、脱羧放出ATPC、脱羧产生COD、脱羧产生COE、脱羧产生CO正确答案:C7.基于密度梯度离心法从细胞匀浆中所分离得到的微粒体实际上是哪种细胞器的碎片所组成A、细胞核B、溶酶体C、细胞膜D、线粒体E、内质网正确答案:E8.关于高尔基复合体的错误叙述是A、是一个极性细胞器B、它的成熟面靠近细胞核C、中间膜囊一般为3~8个D、无论顺面还是反面均呈连续的管网状结构E、成熟面分布有大囊泡正确答案:B9.与ER膜连续A、内层核膜B、外层核膜C、核周间隙D、核纤层E、核孔复合体正确答案:B10.关于过氧化物酶体不正确的说法是A、普遍在于各类细胞之中的细胞内固有结构小体B、具有高度异质性的膜性球囊状细胞器C、首次发现于鼠肾脏肾小管上皮细胞D、形态结构和物质降解功能与溶酶体相同E、内环境pH为7.0左右正确答案:D11.LDL颗粒进入细胞的方式是A、协同运输B、主动运输C、被动运输D、对向运输E、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正确答案:E12.在细胞周期中,以下哪个时期最适合研究染色体的形态结构A、间期B、末期C、前期D、后期E、中期正确答案:E13.下列细胞器中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所共有的是A、溶酶体B、核糖体C、微管D、内质网E、线粒体正确答案:B14.关于分子伴侣的错误叙述是A、为内质网穿膜蛋白B、协助新生肽链的折叠C、协助新生肽链的转运D、能识别错误折叠的多肽链并予以纠正E、本身不是蛋白终产物的组成成分正确答案:A15.内质网是细胞内极为敏感的细胞器,许多不良因素都可能导致其功能异常改变,以下哪种不属于内质网常见的病理改变A、核糖体颗粒的脱落B、内质网囊池的塌陷C、内质网增多D、内质网萎缩E、内质网肿胀正确答案:C16.染色体的核小体是含有由四种组蛋白分子构成的A、八聚体B、异二聚体C、四聚体D、2个二聚体排列于四聚体两侧E、异四聚体正确答案:A17.关于人类线粒体DNA,下列哪个说法是错误的A、结构紧密,不含内含子B、发生突变很快就被修复C、含有rRNA基因D、是环状分子E、含有tRNA基因正确答案:B18.以下哪种情况属于补偿性再生A、血细胞的更新B、人肝脏的再生C、上皮细胞的脱落置换D、水螅的再生E、蝾螈肢体的再生正确答案:B19.某细胞受到细胞内活性氧类物质的作用,引起线粒体损伤,导致线粒体内细胞色素C的释放。
1病原生物基因组在医学上有何应用?详见书P3a菌种鉴定b确定病毒感染和病毒载量c病毒分析d细菌耐药监测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2什么是原癌基因,原癌基因有什么特性,原癌基因可以分为哪些种类以及原癌基因常见的激活机制有哪些?原癌基因是指人类或其他动物细胞(以及致癌病毒)固有的一类基因,能诱导细胞正常转化并使之获得新生物特征的基因总称.特性:进化上高度保守,负责调控正常细胞生命活动,可以转化为癌基因。
功能分类:生长因子,生长因子受体,信号转导蛋白,核调节蛋白,细胞周期调节蛋白,抑制凋亡蛋白激活机制:插入激活,基因重排,基因点突变,基因扩增,基因转录改变3试述Down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的主要临床特征及核型。
临床特征:生长发育障碍,智力低.呆滞面容,又称伸舌样痴呆。
40%患者有先天性心脏畸形。
肌张力低,50%患者有贯通手,男患者无生育能力,女患者少数有生育能力,遗传风险高。
核型:92。
5%患者游离型:核型为47,XX(XY),+212.5%患者为嵌合型:46,XX(XY)/47,XX(XY),+215%患者为易位型:46,XX(XY),-14,+t(14q21q)4简述淋球菌感染的主要传统实验室诊断方法及其主要特点,对比分析分子生物学方法的优势1直接涂片染镜检:敏感度和特异性差,不能用于确诊。
2分离培养法:诊断NG感染的金标准,但是其对标本和培养及营养要求高,培养周期长,出报告慢,难以满足临床要求。
3免疫学法:分泌物标本中的非特异性反应严重以及抗体法间的稳定性和条件限制,推广受限.分子生物学的优点:敏感,特异,可直接从了临床标本中检出含量很低的病原菌,适应于快速检测5、在单基因遗传病的分子生物学检验中,点突变检测常用方法有哪些?1异源双链分析法(HA)2突变体富集PCR法3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法4化学切割错配法5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分析法6DNA 芯片技术7连接酶链反应8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法9RNA酶A切割法10染色体原位杂交11荧光原位杂交技术6、简述白假丝酵母菌的分子生物学检验方法白假丝酵母菌分子生物学检验主要包括白假丝酵母菌特异性核酸(DNA RNA)的检测、基因分型和耐药基因分析等。
细胞生物学模拟题含答案1、细胞衰老时出现的变化不包括()A、细胞内水分减少B、老年色素沉积C、细胞核固缩D、细胞膜增厚答案:D2、一般来说,卵磷脂/鞘磷脂的比例越高,则膜的流动性()A、越大B、越小C、不变D、以上都不对答案:A3、微粉干涉显微镜是将()转变成振幅差A、焦距差B、景深差C、光程差D、色差答案:C4、关于间隙连接,描述错误的是()A、属于通讯连接B、根据功能可分为代谢耦联与电耦联2种C、根据构成可分为同型连接与异型连接D、由相邻细胞的连接子对接形成疏水性通道E、大量分布于可兴奋细胞答案:D5、以异源二聚体形式存在的细胞黏附分子是A、选择素B、整联蛋白C、钙粘蛋白D、免疫蛋白超家族E、蛋白聚糖类整合蛋白答案:B6、有些个体由于某种基因的缺陷,致使血胆固醇水平增高而诱发冠状动脉疾病,其原因是()A、胆固醇受体数量下降B、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数量下降C、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增高D、由其他原因造成答案:B7、衰老细胞的特征之一是常出现哪种结构的固缩()A、核仁B、细胞核C、染色体D、脂褐质E、染色质答案:E8、生理状态下,细胞内衰老细胞器的消失是通过()A、溶酶体的异噬作用B、溶酶体的自噬作用C、溶酶体的自溶作用D、细胞的内吞作用答案:B9、帮助细胞质基质中变性或错误折叠的蛋白质重新折叠成正确分子构象的物质是()A、热休克蛋白B、Bip(binding protein)C、拓扑异构酶D、信号识别颗粒答案:A10、下列哪项不是真核细胞细胞膜的功能()A、细胞识别B、物质运输C、酶的合成D、免疫应答答案:C11、组成核糖体的rRNA来自()A、线粒体DNAB、异染色质C、核仁D、粗面内质网E、mRNA答案:C12、线粒体作为半自主细胞器,下列论述有误的是()A、线粒体具有环状双链DNA,可以自我复制B、线粒体可以像细菌一样自我增殖分裂C、线粒体具有核糖体,可以合成蛋白质,但线粒体核糖体与胞质中核糖体并不相同D、线粒体蛋白质均靠自身合成,且不受细胞核的调控答案:D13、质膜中各种组分分布是高度不对称性的,在红细胞膜中()A、外层含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丝氨酸较多,内层含鞘磷脂和磷脂酰胆碱较多B、外层含鞘磷脂和磷脂酰胆碱较多,内层含磷脂酰乙醇胺和磷脂酰丝氨酸较多C、内层含胆固醇较多D、糖脂大部分分布在内层答案:B14、胚胎干细胞通常指的是()A、受精卵B、内细胞团C、内胚层D、中胚层E、外胚层答案:B15、以下不属于细胞破碎的方法是()A、低渗裂解B、超声粉碎C、机械研磨D、等渗液置换答案:D16、真核细胞的细胞骨架结构具有的功能有()A、物质运输B、信号转导C、分裂分化D、迁移运动E、以上都是答案:E17、下列不是由奢侈基因编码的蛋白是()A、血红蛋白B、微管蛋白C、角蛋白D、胶原蛋白答案:B18、在减数分裂的粗线期,()A、常发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换从而导致重组配子的产生B、常发生姐妹染色体单体间的交叉从而导致重组配子的产生C、RNA聚合酶明显增多D、组蛋白成倍增加答案:A19、下列物质线粒体基质中不存在的是()A、孔蛋白B、双链环状DNAC、核糖体D、三羧酸循环相关酶类答案:A20、目前认为核被膜破裂是由于核纤层蛋白的()A、去磷酸化B、磷酸化C、水解D、羟基化E、脱氨基答案:B21、肝脏有害代谢物的解毒发生于A、粗面内质网B、线粒体C、溶酶体D、高尔基复合体E、滑面内质网答案:E22、溶血是指红细胞膨胀至破裂血红素逸出,其现象是溶液由不透明突然变成透亮。
食品发酵与酿造模拟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81题,每题1分,共81分)1.谷氨酸生物合成过程属于下列哪种谷氨酸合成过程?A、还原氨基作用B、转氨基作用C、氧化氨基作用D、谷氨酸合成酶催化作用正确答案:A2.能满足某种野生型菌株营养要求,营养缺陷型菌株不能生长的培养基是?A、完全培养基B、补充培养基C、基本培养基D、液体培养基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1)基本培养基:凡是能满足某种野生型菌株营养要求的最低成本的合成培养基,称为基本培养基。
只含有纯的碳源、无机氮和无机盐类。
营养缺陷型菌株不能生长。
(2)完全培养基:在基本培养基中加入一些富含氨基酸、维生素和含氮碱基之类的天然有机物质如蛋白胨、酵母膏等,以满足营养缺陷菌株都能生长繁殖的培养基。
(3)补充培养基:在基本培养基中只是有针对地加入某一种或几种营养缺陷成分,以满足相应的营养缺陷型生长的培养基。
3.对芽孢不起作用的化学诱变剂?A、亚硝酸B、亚硝基胍C、5-溴尿嘧啶D、吖啶黄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第二类:与天然碱基十分接近的结构类似物。
称为碱基类似物诱变剂常渗入DNA分子中引起变异,如5-溴尿嘧啶,但此类诱变剂对代谢停止的细胞、离体DNA和游离噬菌体不起作用。
4.分批发酵中以分解代谢为主的阶段属于()A、菌体生长阶段B、菌体自溶阶段C、产物合成阶段D、产物转化阶段正确答案:A5.标准通气发酵罐的灭菌、冷却和控制温度都由哪种设备完成?A、蒸汽与发酵罐夹套系统B、培养基灭菌系统C、搅拌系统D、空气净化系统正确答案:A6.中浓度型啤酒其麦芽汁浓度为()?A、14~20°B、8~11°C、6~8°D、10~12°正确答案:D7.在菌株生长衰减期,Monod提出的模型中S代表?A、生长比速B、限制性基质浓度C、底物亲和常数D、最大生长比速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S—限制性基质浓度,mol/m38.下列关于变构调节机制的说法正确的是?A、效应物在调解中心的结合不影响酶活性中心的催化活性B、除了结合底物的活性中心外,在同一分子内还有一些分立的效应物结合位点C、调解中心只能结合一种效应物D、活性中心和调节中心不可同时被占据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1)变构酶具有一个以上的结合位点,除了结合底物的活性中心外,在同一分子内还有一些分立的效应物结合位点(副位点); 2)主位点和副位点可同时被占据; 3)副位点可结合不同的效应物,产生不同的效应; 4)效应物在副位点上的结合可随后引起蛋白质分子构象的变化,从而影响酶活性中心的催化活性; 5)变构效应是反馈控制的理论基础,是调节代谢的有效方法。
某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化学》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判断题(75分,每题5分)1. 神经节苷脂是一种含有唾液酸的鞘糖脂。
()答案:正确解析:2. DNA蛋白在低盐溶液中溶解度较小,而RNA蛋白在低盐溶液中溶解度大。
所以可利用此差别来分离这两种核蛋白。
()答案:正确解析:3. 测定酶活时,一般测定+ΔP比测定-ΔS更为准确。
()答案:正确解析:4. mRNA是细胞内种类最多、含量最丰富的RNA。
()答案:错误解析:mRNA是细胞内种类最多、但含量很低的RNA。
细胞内含量最丰富的RNA是rRNA。
5. 如果用末端测定法测不出某肽的末端,则此肽必定是个环肽。
()答案:错误解析:如果用末端测定法测不出某肽的末端,并不能肯定则此肽必定是个环肽,可能是因为有某种修饰导致不反应,比如生成焦谷氨酸、各种酰化等。
6. CNBr能裂解GlyMetPro三肽。
()答案:正确解析:Pro并不影响CNBr的裂解反应。
7. 脂肪的皂化价高表示含低相对分子质量的脂肪酸少。
()[山东大学2017研]答案:错误解析:皂化值(价)是指皂化1g脂肪所需的KOH的毫克数。
通常从皂化值的数值即可略知混合脂酸或混合脂肪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皂化值与脂肪(或脂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成反比,脂肪的皂化值高表示含低相对分子质量的脂酸较多,因为相同质量的低级脂酸皂化时所需的KOH数量比高级脂酸为多。
8. 霍乱毒素能与肠道上皮细胞膜中的鞘糖脂结合。
()[南开大学2016研]答案:正确解析:鞘糖脂中的神经节苷脂在神经突触的传导中起重要作用,除此之外也作为细菌毒素的受体,如霍乱毒素的受体。
9.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核糖体中的RNA数目和种类是相同的。
()答案:错误解析:核糖体中的RNA数目和种类具有种属差异性。
某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普通生物化学》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判断题(140分,每题5分)1. 自然界的蛋白质和多肽类物质均由L型氨基酸组成。
()答案:错误解析:自然界的蛋白质均由L型氨基酸组成,但多肽类物质就不一定,如多肽抗生素中的短杆菌肽S、酪杆菌肽等都含有D型氨基酸。
2. 真核生物mRNA的两端都含有3′OH。
()[山东大学2016研]答案:错误解析:真核生物mRNA的两端并非都含有3′OH,3′端要经过多聚腺苷酸化加工修饰。
3. 肌肉中的葡萄糖6磷酸酶催化6磷酸葡萄糖水解为葡萄糖。
()答案:错误解析:脑和肌肉组织中不存在葡萄糖6磷酸酶。
4. 人体内色氨酸可以通过两步反应转化为5羟色胺。
()[浙江大学2018研]答案:正确解析:色氨酸经色氨酸羟化酶催化首先生成5羟色氨酸,再经5羟色氨酸脱羧酶催化成5羟色胺。
5. 如果一个氨基酸有多个密码子时,那么这些密码子之间的不同一般在第三个碱基。
()答案:正确解析:密码子具有摆动性。
6. 淀粉和糖原的生物合成都需要有引物的存在。
()答案:正确解析:多糖合成时末端需要葡萄糖残基引物存在,以利于多糖链的延长,糖原的合成需要带有寡糖链的多肽作为引物,一般情况下引物是至少含4个葡萄糖残基的α1,4葡聚糖。
7. 催产素分子上的二硫键是其生物活性必需的。
()答案:错误解析:催产素当其二硫键被还原以后,虽然构象有所变化,但仍然具有生物活性。
8. 蛋白质的α螺旋二级结构是通过侧链之间形成氢键而稳定的。
()解析:α螺旋结构的稳定主要由链内氢键来维系,通过链间氢键而稳定的是β折叠。
9. 氨基甲酰磷酸既可以合成尿素也可以用来合成嘌呤核苷酸。
()答案:错误解析: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Ⅰ位于线粒体中,参与尿素的生物合成;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Ⅱ位于细胞胶溶中,参与嘧啶的生物合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45 ·研究原著·
李梓菲,女,1990年生,吉林省长春市人,汉族,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学在读博士,主要从事乳房整形美容相关临床研究、脂肪干细胞相关基础研究。
通讯作者:栾杰,博士,主任医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北京市 100144
文献标识码:A 来稿日期:2019-01-07 送审日期:2019-01-17 采用日期:2019-03-12 在线日期:2019-09-26
Li Zifei, MD candidate, Plastic Surgery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Beijing 100144,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Luan Jie, MD, Chief physician, Plastic Surgery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Beijing 100144, China
氯化铵裂解法与非裂解法提取人脂肪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差异 李梓菲,王 黔,栾 杰,穆大力,刘春军,辛敏强,付 苏,徐伯扬,刘温悦,陈 琳,程 浩,王成龙,康德旎,李尚善,祁 珺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北京市 100144) DOI:10.3969/j.issn.2095-4344.1869 ORCID: 0000-0002-8958-4975(李梓菲)
文章快速阅读:
文题释义: 氯化铵红细胞裂解液:含有氯化铵成分的红细胞裂解液,此种裂解液被广泛应用于骨髓干细胞及脂肪干细胞的提取,其目的是去除组织内的红细胞,使目的细胞群进一步纯化。其作用机制为:红细胞内有大量碳酸酐酶,可自发将NH3转化为NH4+,CO2转化为HCO3-,促使胞外NH3和CO2连续内流造成细胞裂解。 基质血管成分:脂肪组织中除了含有成熟脂肪细胞外,还包含一组混杂的细胞群,即基质血管成分。基质血管成分包括血管内皮细胞、脂肪祖细胞、成纤维细胞、周细胞、脂肪干细胞,造血干细胞、红细胞等,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及促进组织血管再生等功能,在组织及器官的再生、修复中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摘要 背景:脂肪干细胞的提取及纯化流程尚未建立统一标准。最常用的纯化脂肪干细胞的方法是利用红细胞裂解液处理基质血管成分。但这一步骤是否对脂肪干细胞存在不良影响仍缺乏证据,是否有利于未来临床应用仍有待探讨。 目的:比较氯化铵红细胞裂解液法和非裂解法提取脂肪干细胞的效率,并进一步比较两种方法提取脂肪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方法:收集吸脂手术患者脂肪组织,经Ⅰ型胶原酶消化后,利用或不用氯化铵红细胞裂解液对基质血管成分进行纯化,MuseTM细胞状态分析仪对活细胞计数及活细胞比例评估;将基质血管成分接种后培养人脂肪干细胞至第2代,光学显微镜观察脂肪干细胞形态,流式细胞学分析脂肪干细胞表型,CCK-8法绘制细胞增殖曲线,成脂及成骨培养基诱导后油红O及茜素红染色法分别评估成脂、成骨分化能力。该实验经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与患者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结果与结论:①与裂解组相比,非裂解组提取即刻的基质血管成分中非红活细胞数更多,活细胞百分比更大;②两组脂肪干细胞均呈梭形、鱼群状排列;③两组细胞均高表达CD90、CD73、CD105等细胞表面抗原,低表达或不表达CD11b、CD34、CD19、CD45、HLA-DR等细胞表面抗原;④非裂解组细胞增殖速度更快,成脂及成骨能力两组间无明显区别;⑤结果表明,利用氯化铵红细胞裂解液法提取基质血管成分降低了脂肪干细胞提取效率,抑制了脂肪干细胞增殖能力。非裂解过程不影响脂肪干细胞表型及成脂、成骨分化能力。因此不建议在人脂肪干细胞提取过程中进行氯化铵法红细胞裂解。 关键词: 红细胞裂解液;细胞提取;脂肪干细胞;细胞活性;细胞表型;细胞增殖 中图分类号:R459.9;R394.2;R622 基金资助: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脂肪干细胞应用于组织再生与修复的关键问题研究(2017-I2M-3-006),项目负责人:栾杰
获取人脂肪抽吸物 Ⅰ型胶原酶消化 基质血管成分 (1)红细胞裂解法处理; (2)非红细胞裂解法处理 即刻细胞计数 培养至第2代 (1)光镜下观察细
胞形态; (2)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 (3)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 (4)成脂分化能力; (5)成骨分化能力
结论: (1)非裂解法提取人脂肪干细胞是一种更有效的方法; (2)其可以更好地保留细胞增殖能力,并不影响细胞表型及成脂、成骨分化能力
文章特点— (1)对脂肪干细胞的提取过程进行优化,使之更有效和安全,以适用于脂肪干细胞的临床应用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2)该研究比较了氯化铵红细胞裂解液法和非裂解法提取脂肪干细胞的效率,以及2种方法提取脂肪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李梓菲,王黔,栾杰,穆大力,刘春军,辛敏强,付苏,徐伯扬,刘温悦,陈琳,程浩,王成龙,康德旎,李尚善,祁珺. 氯化铵裂解法与非裂解法提取人脂肪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差异[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0,24(1):45-50. DOI:10.3969/j.issn.2095-4344.1869
46 Ammonium chloride lysis method versus non-lysis method for isolation of human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Li Zifei, Wang Qian, Luan Jie, Mu Dali, Liu Chunjun, Xin Minqiang, Fu Su, Xu Boyang, Liu Wenyue, Chen Lin, Cheng Hao, Wang Chenglong, Kang Deni, Li Shangshan, Qi Jun (Plastic Surgery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Beijing 100144, China)
Abstract BACKGROUND: A general standard has not been established for the extrac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ADSCs). An erythrocyte lysis step for 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 is the commonly used method in the procedure for ADSCs isolation. However, there is a lack of evidence on whether this step will have adverse effects on human ADSCs (hADSCs). OBJECTIVE: To test the efficiency of two hADSCs isolation methods, which are erythrocyte-lysis method based on ammonium chloride and non-lysis method. Moreover,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ADSCs isolated by the two methods were also compared. METHODS: After collagenase digestion of lipoaspirate, erythrocyte lysis buffer was used to purify 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 in erythrocyte-lysis method, while in non-lysis method the buffer was not used. A MuseTM cell analyzer was used to assess living cell counting and proportion of 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 in both methods. Then hADSCs were cultured to the second passage for next testing. Cell morphology was observed under light microscope. Cell phenotype was detected by flow cytometry. Cell counting kit-8 was used to evaluate cell proliferation. Oil red O staining and alizarin staining were used to evaluate adipogenic and osteogenic ability of hADSCs after adipogenic and osteogenic induction. This study was approved by the Ethics Committee of the Plastic Surgery Hospital,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and informed consents were signed by all participants. RESULTS AND CONCLUSION: (1) Compared with the erythrocyte lysis group, hADSCs obtained in the non-lysis group contained a larger number and a larger percentage of non-erythrocyte living cells. (2) The two groups of hADSCs were spindle-shaped and arranged as a fish shape. (3) The cell phenotypes of both groups met the phenotypic requirements for 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 (4) The cell proliferation in the non-lysis group was faster than that in the erythrocyte lysis group, while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he adipogenic and osteogenic abiliti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conclusion, the use of erythrocyte lysis buffer reduces the isolation efficiency of hADSCs and inhibits cell proliferation. The non-lysis isolation method does not affect phenotypes, adipogenic and osteogenic ability of hADSCs. Therefore, it is not recommended to implement erythrocyte lysis during the isolation of hADSCs. Key words: erythrocyte lysis buffer; cell isolation;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cell viability; cell phenotype; cell proliferation Funding: Innovation Fund for Medical Science (CIFMS), No. 2017-I2M-3-006 (to L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