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0447教育行政学(四川)第二章教育行政体制复习资料

00447教育行政学(四川)第二章教育行政体制复习资料

第二章教育行政体制

第一节教育行政体制及其类型

一、教育行政体制的概念P23

教育行政体制是指一个国家的教育行政组织系统,或理解为国家对教育的领导管理的组织结构形式和工作制度的总称。(单选、名词解释)

二、教育行政体制的基本类型P23

1.教育行政体制的类型是指国家以什么方式来干预教育活动,是教育行政组织的形态。(单选)

基本类型集权制分权制

概念行政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或上级机关,其下属

地方政府和下级机关没有或很少有自主权,一

切措施都必须以中央制定的法令和指示为准

下级机关和地方政府在其管辖的范

围内,有完全的独立权力,中央政

府在其权限内的事项不加干涉

典型代表法国美国

2.教育行政集权制优点:(简答)

(1)有利于教育政策的统一;

(2)有利于统筹全局、规划教育事业的发展;

(3)便于调节各地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有利于统一办教育的标准,保持全国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

3.教育行政集权制缺点:

(1)使教育行政缺乏弹性,难于因地制宜地发展教育;

(2)束缚下级机关办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教育行政分权制优点:

(1)最大长处:使教育行政管理有弹性,因地制宜地发展教育事业,使教育适应各地的实际需要。

(2)权力保留在地方,可以充分发挥地方、下级机关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5.教育行政分权制缺点:权力过于分散,会带来对教育事业的领导与管理上的政

令不统一、地方各行其是等问题,以致造成教育发展上的盲目混乱、教育行政的整体功能难以发挥。

6.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基本上属于集权制,是依据“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根本原则设立的。即中央政府政府一级设教育部,地方的省市县乡四级,省设教育厅,市、县设教育局,乡设教育科、室(组)等专门性的教育行政组织。(单选)

三、教育行政集权与分权体制的比较分析P25

1.基于体制类型选择的比较分析:中央教育行政与地方教育行政的协调和连接问题。

2.基于教育行政职能的比较分析:教育行政职能是指教育行政系统(或组织)所具有的作用和职责。突出表现在计划、组织、管理、监控、服务等职能方面。

中央集权制地方分权制计划职能指令性、强制性指导性

组织职能高度集中、机构紧密,权力支配分权倾向和松散的特点,非权力作用管理职能一般为国家或上级行政组织所具有一般赋予地方行政组织和学校监控职能上下对应的控制方式(行政监控)上下协调式的控制方式(法律监控)服务职能未给予高度的重视突出强调教育行政这一职能【注】教育行政为集权制国家强调行政监控,教育行政为分权制国家注重法律监控。(单选)

第二节中国的教育行政体制及其改革

一、中国现行的教育行政体制P28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党领导行政管理的原则、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人民群众参与的原则是国家行政应遵循的根本原则。(单选)

1.我国教育行政体制的特点:

(1)党对教育行政的领导;

(2)统一领导下的分级管理。

①统一领导的含义:第一,省市县乡镇各级的教育行政组织均受中央统一领导;第二,我国的教育方针、政策、宏观规划等大政方针均由党中央与国务院制定,由各级教育行政组织具体贯彻执行。

②分级管理的含义:全国整个教育事业实行中央、地方(包括省、市、县、乡镇)

两级管理。

2.国家教育部与地方各级教育行政机构对全国所辖地区内的各级各类教育实行职能管理。

(1)教育实行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心城市三级办学体制;

(2)职业技术教育主要由地方负责;

(3)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

3.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分级管理就是在中央统一的方针政策指导下,对教育事业实行中央教育行政与地方教育行政两级管理。

二、中国教育行政体制改革P29

历次改革都是以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即中央与地方教育行政权力、职责的划分为中心问题的。

1.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进行了三次较为重要的教育行政体制改革。

(1)第一次改革:1958-1959年间。改革中心是强调地方政府对教育事业负的领导、管理的责任。但由于中央政府放权后,缺乏对我国教育发展的宏观控制,加之地方政府和地方行政组织缺乏对我国教育的管理经验等,产生了地方盲目发展的问题,主要反映在高等教育发展方面。

(2)第二次改革:1961年后到文化大革命前。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分级管理。(3)第三次改革: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拉开序幕。

①教育行政改革的内容:

第一,中央放权给地方:主要是将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政府。

第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教育领导部门放权给校长。(单选)

第三,政府利用社会资源与发挥社会力量:政府放权给社会。

②取得的成果:

第一,人们在教育行政体制方面,有了一个观念上的转变。

第二,放权后,各级地方与学校办教育的积极性获得了相当程度的发挥。

第三,在改革实践中,不断地以教育法律和教育法规的形式将以上的教育内容确定下来,进而以教育法规去规范这一改革,并且根据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不断完善和修订教育法律、法规。

③缺点或不足:

第一,放权后,缺乏中央必要的宏观管理,教育事业发展出现了一些混乱。

第二,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方面,管理权限的横向分配过于向普通行政即地方各级政府倾斜,致使出现在统筹地方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中,义务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及经费保证,各级财政用于教育的部分随意性增大,教育行为短期化。

2.我国教育行政体制改革过程中,权力下放之后,中央对地方需要保持良好的沟通与联系,即有力的宏观调控。具体解释:第一,下放权力给地方和学校,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是现代教育特征的直接反映,是一种大趋势。第二,分权的趋势并不意味着集权的无所作为。

3.宏观调控

(1)加强中央对教育系统的宏观调控是处理好教育管理集权与分权的关键。(2)宏观调控的内容:方向调控、进程调控、活动调控。

(3)宏观调控的手段:计划调控、行政调控、法律调控、经济调控、监督手段。(填空)

第三节20世纪80年代以来外国教育行政体制改革的例举

一、美国P41

1.美国是一个以地方分权制为基础的国家,奉行“自治办教育”的思想。(单选)

2.教育行政的重要特点:地方分权和行政运作上的民主。

3.教育行政管理体系:联邦、州、地方三个层次。

4.在教育改革上,联邦政府主导作用有限,重视并尊重各州和地方的作用。

二、英国P43

1.教育行政的特色是中央和地方密切合作,重视中央和地方教育行政机关的沟通与协调,中央和地方的权限根据国会立法确定。

2.教育行政管理体系:中央、地方和学校三级。

3.现行的英国教育行政属于中央与地方共同合作制的类型。

三、法国P45

1.法国教育行政的特色是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和专家领导。

2.法国是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典型代表。(单选)

3.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正在沿着变孤立、僵化为综合、协调的总方向进行改革。

四、德国P47

1.教育行政的特色是文化自治,分权协调。

(1)教育地方自治,在文化教育的管理上实行联邦主义,即把教育的立法权、管理权交给各州。

(2)联邦权限不多,只是一般的监督和调节,不能进行直接具体的领导。

2.高等教育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层级:联邦、州和高校。

(1)联邦的权限:宏观的、有限的和有侧重的;

(2)州政府对教育的管理:全面的、经常的和具体的。

五、俄罗斯P48

1.改革走势:中央集中统一和部门条块分割的管理变成分级管理,实行联邦中央、共和国、地区三级分级管理体制。各级分工合作,权责分明。

2.联邦中央的管理权力仍是主要和重要的。

六、日本P50

1.教育行政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之长,教育行政的运作表现出集权与分权交织的态势,但表现出强化集权的走势。

2.教育行政单位分为三级:中央+都、道、府、县+市、镇、村。

【注】纵观发达国家教育行政改革,了解到的特征及获得的启示:P52(简答)第一,各国政府参与或主导教育改革意向日益加强;

第二,各级政府教育行政权限趋于职责化与统合化;

第三,集权的逐步分权,分权的逐渐集权,趋向均权化;

第四,中央重在规划和指导监督,地方重在执行与创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