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分泌及遗传代谢性疾病——高苯丙氨酸血症

内分泌及遗传代谢性疾病——高苯丙氨酸血症

内分泌及遗传代谢性疾病——高苯丙氨酸血症
内分泌及遗传代谢性疾病——高苯丙氨酸血症

内分泌及遗传代谢性疾病——高苯丙氨酸血症

【概论】

高苯丙氨酸血症是较常见的遗传性氨基酸代谢病,其中的经典性苯丙酮尿症(PKU)是最早被认识的引起智力发育落后的遗传代谢病,是第一个通过治疗能有效抑制病理损害的遗传病,也是第一个进行新生儿筛查的遗传性疾病。30余年来,我国筛查率逐步提高,筛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产前诊断技术逐步完善,患者及家庭生活质量显著改善。

高苯丙氨酸血症的病因分为苯丙氨酸羟化酶(PAH)缺乏和PAH辅酶四氢生物蝶呤(BH4)缺乏二大类,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各个国家与地区高苯丙氨酸血症的发病率及疾病谱有所不同,我国的发生率为1/12000 ~1/5000,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占90%以上,BH4缺乏症占不到10%。

【临床表现】

患儿新生儿期多无临床症状,婴幼儿期逐渐表现典型的临床特点,头发由黑变黄,皮肤颜色浅淡,尿液、汗液鼠臭味,随着年龄增长,智能发育落后明显,半数患儿伴小头畸形、婴儿痉挛或点头样发作,也可出现多动、自残、自闭症等精神异常。由于症状缺乏特异性,临床诊断困难,易被误诊为

脑性瘫痪、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需要依靠生化分析进行鉴别诊断。

BH4缺乏症患者除上述症状外,常伴肌张力异常、吞咽困难,严重时松软、角弓反张。

【诊断】

(一)血苯丙氨酸的测定:血液苯丙氨酸浓度高于120 μmol/L(2 mg/dl),可判断为高苯丙氨酸血症。

1. 新生儿筛查:可采取出生72小时以后的新生儿足跟血,测定干血滤纸片中的苯丙氨酸浓度。

2. 高危筛查:对于智力障碍等临床可疑高苯丙氨酸血症的患儿,可采取静脉血,进行血液苯丙氨酸或氨基酸谱分析。

(二)高苯丙氨酸血症的分类:不同病因导致不同程度的高苯丙氨酸血症,通常根据治疗前最高的血苯丙氨酸浓度分类。经典型PKU:血苯丙氨酸≥1200 μmol/L(≥20 mg/dl),中度PKU:血苯丙氨酸360~1200 μmol/L(6~20 mg/dl),轻度高苯丙氨酸血症:血苯丙氨酸120~360 μmol/L(2~6 mg/dl)。

(三)病型鉴别:对于所有经高苯丙氨酸血症患者,在治疗前必需进行以下试验进行病因鉴别诊断,以早期对因治疗,避免误诊。

1. 尿蝶呤谱分析:是诊断BH4合成酶缺乏症的重要方

法。收集新鲜尿液后,立即加入晶体抗坏血酸,制成干滤纸片,避光自然干燥后密封保存,快递寄至有条件的实验室,各种酶缺乏患儿呈现不同的尿蝶呤谱。

2. 红细胞二氢蝶啶还原酶活性测定:是二氢蝶啶还原酶缺乏症的确诊方法。

3. 四氢生物蝶呤(BH4)负荷试验:为BH4缺乏症的辅助诊断方法及BH4反应型高苯丙氨酸血症的判断方法,需在留取尿蝶呤标本后进行。BH4合成酶缺乏者血苯丙氨酸在2~6小时下降至正常,二氢蝶啶还原酶缺乏症血苯丙氨酸下降缓慢,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患儿多数对BH4无反应,少数为BH4反应型。

4. 基因诊断:是高苯丙氨酸血症病因的确诊方法,并有助于检出患儿家族中的杂合子携带者及下一胎同胞的产前诊断。PAH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2q22-24.1,至今国内外已报道近800种PAH基因突变类型,存在显著的地区和人种差异。

5. 其他辅助检查:头颅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评价患儿脑损伤的程度。MRI对脑白质病变程度评估优于CT。未经治疗或疗效不良的患儿可有脑萎缩及脑白质的异常,髓鞘发育不良或/和脱髓鞘病变。

【治疗】

高苯丙氨酸血症为可治疗的遗传代谢病,需要多学科的综合管理,包括遗传代谢病专科医师、营养师、心理及神经

科专家、社会工作者及政府资助等。

(一)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所致高苯丙氨酸血症

正常饮食状态下血苯丙氨酸浓度高于360 mol/L(6 mg/dl)的患儿均应立即治疗,越早治疗越好,争取出生1个月内治疗。

低苯丙氨酸饮食治疗仍是目前PKU的主要治疗方法。PKU患儿对苯丙氨酸的耐受量个体差异很大,需个体化治疗。根据相应年龄段儿童每日蛋白质需要量、血苯丙氨酸浓度、苯丙氨酸的耐受量、饮食嗜好等调整治疗方法。

1. 新生儿及婴儿期:主要依靠母乳或奶粉喂养,对饮食治疗依从性较好。严重患儿需暂停母乳或普通婴儿奶粉,给予无苯丙氨酸特殊奶粉,治疗3~7天后血苯丙氨酸浓度下降接近正常后,逐步添加少量天然乳品,母乳首选(苯丙氨酸含量为牛乳的1/3),或普通婴儿奶粉或低苯丙氨酸辅食。

2. 幼儿及儿童期:由于天然饮食的诱惑,治疗依从性下降,饮食治疗面临挑战。为满足蛋白质需要及血苯丙氨酸浓度控制,可选用无苯丙氨酸蛋白粉或/和奶粉,减少天然蛋白质。根据个体苯丙氨酸耐受量,参考食物成分,可选择不同苯丙氨酸含量的天然食物。日常饮食中应避免苯丙氨酸含量较高食物(如肉、乳酪、鱼、蛋、面粉、坚果、豆制品);可适当食用苯丙氨酸含量中等的食物(包括大米、牛奶、早餐麦、土豆、奶油)或苯丙氨酸含量较低的淀粉类食物、水

营养师考试试题

营养师考试试题 一、请用简明、准确的语句对下列名词做出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营养缺乏病 2.食品腐败变质 3、卤汁走红 4、断奶期 5、食物热效应 二、请在空格内填写正确答案。(每空0.5分,共5分) 1、铁、碘、硒等微量元素缺乏分别与_____、_____、_____等疾病的发生有关。 2、由于大豆含______,所以是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理想食品。 3、引起“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和消耗增加。 4、高血压是指血压持续增高的病理现象,当收缩压大于等于______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_______时,便可诊断为高血压。在高血压病人中,90%以上是______。 5、色氨酸负荷试验是_____缺乏的早期诊断指标。 三、判断正确或错误。(每题1分,共20分) 1、孕妇锌摄入量充足可促进胎儿的生长发育和预防先天畸形。 2、婴儿生长迅速,蛋白质的量按每单位体重计算大于成人,而且需要更多的优质蛋白质。 3、发酵性盐渍品的特点是使用的食盐量较多,主要靠乳酪菌发酵生成大量的乳酸来抑制腐败菌。 4、目前,我国成年人钠的推荐膳食摄入量(RNI)为2200mg/d。 5、肠内营养的可行性主要决定于小肠是否具有能吸收各种营养素的功能。 6、必需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分子中具有氨基和羟基的一类含有复合官能团的化合物,具有共同的基本结构。 7、砷本身毒性较大,而其化合物一般无毒。 8、谷类蛋白质氨基酸组成中赖氨酸含量相对较低,所以谷类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不及动物性蛋白质。 9、适宜摄入量不是通过研究营养素的个体需要量求出来的,而是通过对健康人群摄入量的观察或实验获得的。 10、乳酸菌是可利用蛋白质发酵而产生大量乳酸的一类微生物通称。 11、在膳食调查中食物频率法的优点是快速准确。 12、叶酸的补充应该从计划怀孕或可能怀孕前开始。 13、烟熏食品可能含有的致癌物是苯并芘。 14、SOD能催化自由基清除,但不具有辅助延缓衰老的作用。 15、大豆磷脂能减少胆固醇在血管内壁的沉积。 16、急性胃炎中度以上营养不良者可采用胃肠外营养。 17、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障碍及或尿酸排泄减少其代谢产物尿酸在血液中积聚,因血浆尿酸浓度超过饱和限度而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 18、蛋类微生物污染常见的致病菌是沙门菌。 19、坏血病肋骨串珠可出现尖锐突起,内侧可扪及凹陷,而佝偻病肋患珠呈钝圆形,内侧无凹陷。 20、氟骨症早期表现为四肢脊柱关节持续疼痛,无游走性,且不发烧,抗风湿治疗亦无效,与天气无关,进而关节活动障碍,肌肉萎缩、肢体麻木、僵直变形甚至瘫痪。 四、以上每个试题后有四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出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可能是一个或多个。(每题2分,共40分)

一、苯丙酮尿症及新生儿筛查

第一部分关于高苯丙氨酸血症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高苯丙氨酸血症的病因、诊断、分型及治疗等知识,以及治疗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高苯丙氨酸血症及新生儿筛查 有问题,找度娘!宝爸抓紧时间恶补苯丙酮尿症的相关知识,梳理了一下,觉得应该从高苯丙氨酸血症讲起,首先来一组以后会经常用到的词压压场: 高苯丙氨酸血症(hyperphenylalaninernia,HPA) 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PAH) 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 四氢生物蝶呤(tetrahydrobiopterin,BH4) 四氢生物蝶呤缺乏症(tetrahydrobiopterin deficiency,BH4D) 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Phe) 酪氨酸(Tyrosine,Tyr) 下面正式开始: 高苯丙氨酸血症(HPA)是最常见的遗传性氨基酸代谢病,也是医学史上第一个可治疗、可预防的遗传病。患者的体内不能正常的把从食物中吸收的苯丙氨酸代谢分解,引起体内苯丙氨酸浓度升高,如果不能及早治疗,会引起脑发育障碍和智力发育落后等情况。 最初发现此病时患者尿液中苯丙酮酸含量大幅度增加,因此称为苯丙酮尿症(PKU),为了区别于四氢生物蝶呤缺乏症(BH4D,症状相似,但病因不同,治疗方式也不同),在我国《高苯丙氨酸血症的诊治共识》中,将PKU与BH4D统称为高苯丙氨酸血症(HPA)。 回顾历史,1934年挪威Frilling医师采用FeCL3试剂对智力障碍患

儿进行检测,并从尿中分离出苯丙酮酸,苯丙酮尿症(PKU)的命名使其成为智力障碍病因中第一个独立的遗传代谢病,进一步研究发现,该病是由于肝脏苯丙氨酸羟化酶(PAH)缺乏所致。1953年,德国Bickel 医生首创使用低苯丙氨酸饮食疗法治疗PKU获得成功;1963年美国Guthrie医生建立了采用细菌抑制法测定干血滤纸片中苯丙氨酸(Phe)浓度,对新生儿群体筛查,发现了20多例PKU患儿,通过治疗,避免了患儿临床症状的出现,证明通过新生儿疾病筛查,早诊断,早治疗,能够有效预防疾病引起的智力发育落后。 1975年Kaufman等因发现少数患儿对饮食治疗无效,研究得出这些患儿是由于PAH的辅酶四氢生物蝶呤(BH4)的缺乏所致。随着医学进步,HPA新生儿筛查、PAH缺乏症及BH4缺乏症的诊断和治疗、基因突变检测及产前基因诊断等系列研究不断深入、通过临床转化和技术推广,使HPA成为人类对遗传病认识和防治历史上一个经典范例。 高苯丙氨酸血症(HPA)宝宝在新生儿阶段表现正常,3~4个月后逐渐表现出症状,等到症状明显时,宝宝发育已经受到了影响,为了早诊断、早治疗,避免出现严重发育损伤,我国于1981年开展了PKU 新生儿筛查,1989年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方法,通过尿蝶呤谱分析进行BH4缺乏症的鉴别诊断,诊断了首例6-丙酮酰四氢蝶呤合成酶(PTPS)缺乏症,2008年鉴别出首例二氢蝶啶还原酶(DHPR)缺乏症。 经过30多年的推广,2013年新生儿疾病筛查全国普及率已经超过80%,有效预防了HPA患者的智力损害。新生儿疾病筛查作为公共健康的预防手段之一,成为保证一个国家新生儿人群未来健康的重要措施,新生儿疾病筛查在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措施中,成为经济效益最好,

使用偏爱密码子大幅度提高苯丙氨酸脱氨酶在食品级乳酸乳球菌中的表达

22卷2期2006年3月 生 物 工 程 学 报 Chinese Journal o f Biotechnology V ol.22 N o.2 March 2006  Received :October 12,2005;Accepted :N ovember 28,2005. This w ork was supported by a grant from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 oundation of China (N o.30271372). 3C orresponding author.T el :86-10-65064135,E -mail :liujingzhong @https://www.doczj.com/doc/dd17257161.html,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 o.30271372)。 使用偏爱密码子大幅度提高苯丙氨酸脱氨酶在食品级乳酸乳球菌中的 表达 H igh -level Expression of 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 in Lactococcus Lactis Via Synthesized Sequence B ased on Bias Codons 陈 星 1,2 ,高 斌 1,2 ,贾兴元1,苏 畅1,吕月平1,王战勇1,范新萍1,肖 白1,刘敬忠 13 CHE N X ing 1,2,G AO Bin 1,2,J I A X ing -Y uan 1,S U Chang 1,L ΒY ue-Ping 1,W ANG Zhan-Y ong 1,FAN X in-Ping 1,XI AO Bai 1and LI U Jing -Zhong 13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基础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0202首都医科大学2003级研究生,北京 100054 1Beijing Chaoyang Ho spital Affiliate o f Capital Univer sity o f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20,China 2Master G raduate o f Capital Univer sity o f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54,China 摘 要 为获得苯丙氨酸脱氨酶(PA L )在食品级乳酸乳球菌中的高效表达,将欧芹pal cDNA (pal nat )及根据乳酸乳球菌偏爱密码子设计人工合成的pal 基因(pal art )重组并转化到两种乳酸乳球菌NICE 诱导表达系统中,测定基因工程菌表达 PA L 酶的量及活性,对比分析密码子偏爱性对乳酸乳球菌表达外源蛋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两种乳酸乳球菌NICE 表达系 统中,使用偏爱密码子均可显著提高PA L 酶的表达效率,使NZ 9000ΠpNZ 8048表达系统表达量提高22123倍,NZ 3900ΠpNZ 8149系统提高35190倍。此研究获得了安全高效表达PA L ,可用于治疗苯丙酮尿症的基因工程菌。关键词 苯丙氨酸脱氨酶,乳酸乳球菌,NICE 表达系统,密码子 中图分类号 Q7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023061(2006)022******* Abstract T o construct a safer and m ore efficient gene engineering Lactococcus Lactis for expressing phenylalaine amm onia lyase (PA L )which w ill be benefit for PK U therapy ,pal cDNA of Parsly and synthesized sequence based on Lactococcus Lactis bias codons were recombined into tw o Lactococcus Lactis NICE systems.The activities of the expressed PA L were detected ,and the effect of Lactococcus Lactis bias codons on the expression of exterior protein was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PA L was increased by using Lactococcus Lactis bias codons in both Lactococcus Lactis NICE systems.Through which several safer andm ore efficient strains of the gene engineering Lactococcus Lactis were obtained.K ey w ords phenylalaine amm onia-lyase ,Lactococcus Lactis ,NICE system ,codon 经典型苯丙酮尿症(PK U )是由于苯丙氨酸羟化酶(PAH )基因缺陷引起肝细胞内PAH 酶活力 严重缺乏所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体内正常苯丙氨酸羟化反应需要一些必须的辅助因子,且脱辅

高苯丙氨酸血症的诊治共识

高苯丙氨酸血症的诊治共识 高苯丙氨酸血症(hyperphenylalaninemia,HPA)是由于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 PAH)缺乏或其辅酶四氢生物蝶呤(tetrahydrobiopterin, BH4)缺乏,导致血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 Phe)增高的一组最常见的氨基酸代病。随着疾病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新生儿筛查与预防技术的发展,HPA已成为可治疗、可预防的疾病,为遗传代病防治史的典[1,2,3]。 我国于1981年开始进行HPA的筛查与治疗研究,33年来,全国筛查率逐步提高[4,5,6],多数HPA患儿的诊断从临床症状的诊断正在向新生儿无症状的生化和基因诊断转变,HPA的早期筛查、鉴别诊断及正确治疗逐渐成为临床医生需要面对的新挑战。为此,依据卫生部《苯丙酮尿症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诊治技术规》[7],参考国外的经验及指南[8,9,10],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分泌遗传代学组与中华预防医学会出生缺陷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新生儿筛查学组就HPA的诊断与治疗进行讨论,提出以下诊治共识。 [概述] 一、HPA的定义 血Phe浓度>120 μmol/L(>2 mg/dl)及血Phe与酪氨酸(Tyrosine, Tyr)比值(Phe/Tyr)>2.0统称为HPA [8,9,10]。 二、HPA的病因与分类 HPA的病因分为PAH缺乏症和BH4缺乏症二大类,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9,11]。1.PAH缺乏症: 患儿因PAH缺乏导致不同程度的HPA(图1)。通常根据治疗前最高的血Phe浓度或天然蛋白摄入足够情况下血Phe浓度分类。经典型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血Phe≥1 200 μmol/L;轻度PKU:血Phe 360~1 200 μmol/L;轻度HPA:血Phe 120~360 μmol/L[1,11]。 图1 高苯丙氨酸血症诊治流程

高苯丙氨酸血症的诊断与治疗

高苯丙氨酸血症的诊断与治疗 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人才培训班 陈丕亮 2018——10——19

内容 ●一、概述 ●二、临床表现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四、治疗 ●五、随访及监测 ●六、预后和预防

一、概述 ●高苯丙氨酸血症(HPA)定义:血苯丙氨酸(phe)浓度持续>120μmol/L(>2mg/dl)。 ●Phe与酪氨酸(Tyr)比值(phe/tyr)>2.0 ●病因:1 苯丙氨酸羟化酶(PAH)缺乏症 2 四氢生物蝶呤(BH4)缺乏症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甘肃省妇幼保健院苯丙氨酸(Phe)代谢示意图 ?蛋白质 ? ?苯丙氨酸酪氨酸多巴 ?BH4 BH2 ?苯乙酸苯丙酮酸对羟苯丙酮酸多巴醌多巴胺 ? ?正羟苯乙酸 ?苯乳酸尿黑酸黑色素去甲 ?肾上腺素? ?CO2 +H2O ?肾上腺素

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分类 ●根据治疗前最高的血PHE浓度、或天然蛋白摄入足够情况下血PHE浓度。 ?1经典型PKU:血phe≥1200μmol/L ?中度PKU:血phe 360∽1200μmol/L ?轻度HPA:血phe 120∽360μmol/L ?2国外也有根据对饮食phe耐受性进行分类,但需要标准化饮食,临床实际应用复杂。 ?3可根据血phe浓度对BH4的治疗反应分为BH4反应性PAH缺乏症及BH4无反应性PAH缺乏症。

BH4缺乏症分类 ●由于BH4代谢途径中5种酶中的一种酶缺乏导致HPA及神经递质合成障碍 ?6-丙酮酰四氢蝶呤合成酶(PTPS)缺乏 ?二氢蝶呤还原酶(DHPR)缺乏 ?鸟苷三磷酸环化水解酶(GTPCH) ?墨蝶呤还原酶(SR) ?蝶呤-4a-甲醇氨脱水酶(PCD)缺乏 ?我国256例BH4缺乏症患者中96%为PTPS缺乏,DHPR缺乏占2.4%

经典型苯丙酮尿症患者的致病基因突变分析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8年 第24卷 第10期 IMHGN,May 2018,Vol.24 No. 10 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是一种以智力发育不全为主要特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PAH)基因突变导致肝脏苯丙氨酸羟化酶合成障碍,致使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Phe)代谢异常所致,我国的群体发病率为1/11 144[1]。1983年Woo 等[2]成功分离和克隆了PAH基因,为PKU的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奠定了基础,截至2014年,国内外相关 经典型苯丙酮尿症患者的致病基因突变分析 植瑞东 何夏怡 赵思婷 吴文奇 宁红珠 526020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通信作者:何夏怡,E-mail:2534707330@qq.com DOI:10.3760/cma.j.issn.1007-1245.2018.10.015 【摘要】 目的 分析经典型苯丙酮尿症患者的苯丙氨酸羟化酶致病基因的突变类型,为本病患者的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 随机收集36例确诊为经典型苯丙酮尿症的患者为实验组,36名无血缘关系的正常成员为对照组,应用PCR直接测序法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在实验组36例患者的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的13个外显子中,共检出63个突变基因,分属21种类型,总检出率为87.50%。其中突变频率最高的基因为R243Q(27.78%),其次为EX6-96A>G(11.11%)、R413P(5.56%)、R111X(4.17%)、R261Q(4.17%)、Y356X(4.17%)和V399V(4.17%)。突变位点分布在第3、5、6、7、9、10、11、12外显子,其中第7外显子发生的突变最多(40.28%),其次为第6外显子(13.89%)、第11外显子(11.11%)和第12外显子(8.33%)。此外,测序结果还显示第12外显子发生了D415Y错义突变,对照组未见此突变,经查阅国际PAH基因突变数据库,未见D415Y突变的相关报道。结论 广东省肇庆地区经典型PKU患者的热点突变基因为R243Q、EX6-96A>G、R413P、R111X、R261Q、Y356X和V399V,突变区域主要分布在第6、7、11、12外显子。此外,在第12外显子发现了D415Y新突变,此发现丰富了中国人群的PAH基因突变谱。 【关键词】 苯丙酮尿症;苯丙氨酸羟化酶;致病基因;分析 Sudden changing of pathogenic genes in patients with phenylketonuria Zhi Ruidong, He Xiayi, Zhao Siqi, Wu Wenqi, Ning Hongzhu Zhaoqing Medical College, Zhaoqing 526020,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He Xiayi, E-mail: 2534707330@https://www.doczj.com/doc/dd17257161.html,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types of 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 which are the pathogenic genes in patients with phenylketonuria and provide a scienc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isease diagnosis and prenatal diagnosis. Methods 36 patients with phenylketonuria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a test group and 36 unrelated normal members a control group. The 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 genes in both groups were detected using PCR method and were analyzed. Results 13 expressed regions were found with 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 genes in teh test group; and 63 mutant genes had been confirmed and belonged to 21 different types. The total detection rate was 87.5%; among which, R243Q(27.78%)had highest mutant frequency, and followed by EX6-96A>G(11.11%), R413P(5.56%), R111X(4.17%), R261Q(4.17%), Y356X(4.17%), and V399V(4.17%). The mutation sites appeared in the 3rd, 5th, 6th, 7th, 9th, 10th, 11th, and 12th expressed regions; among which, the 7th (40.28%) changed most, and followed by the 6th (13.89%), 11th (11.11%), and 12th (8.33%). What’s more, the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12th expressed gene occurred a D415Y Messene mutation, which was not found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is result wass also not recorded in International PAH gene mutation database. Conclusions Zhaoqing, Guandong province is a place in which patients with phenylketonuria can be easily found with mutant genes marked R243Q, EX6-96A>G, R413P, R111X, R261Q, Y356X, and V399V. The mutation sites mainly appear in the 3rd, 5th, 6th, 7th, 9th, 10th, 11th, and 12th expressed regions. Besides, a D415Y Messene mutation was found in the 12th gene, which has enriched the PAH gene mutation spectrum. 【Key words】 Phenylketonuria; 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 Pathogenic genes; Analysis 1502

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

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2010年版) 卫生部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

目录 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血片采集技术规范错误!未定义书签。 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实验室检测技术规范错误!未定义书签。 苯丙酮尿症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诊治技术规范错误!未定义书签。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操作流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知情同意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流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新生儿听力筛查知情同意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血片 采集技术规范 血片采集是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技术流程中最重要的环节。血片质量直接影响实验室检测结果,开展新生儿遗传代谢病血片采集及送检的医疗机构应当按本技术规范要求完成血片采集工作。 一、基本要求 (一)采血机构设置。 设有产科或儿科诊疗科目的医疗机构均应当开展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血片采集。 (二)采血人员要求。 1.具有与医学相关的中专以上学历,从事医学临床工作2年以上。 2.接受过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并取得技术合格证书。培训内容包括: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的目的、原则、方法及网络运行;滤纸干血片采集、保存、递送的相关知识;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相关信息和档案管理。 二、采血机构和人员职责 (一)积极开展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的宣传教育工作。 (二)加强对本机构血片采集人员的管理和培训。 (三)承担本机构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有关信息的收集、

高苯丙氨酸血症

高苯丙氨酸血症 高苯丙氨酸血症(phenylketonuria,PKU)是一种氨基酸代谢异常性疾病。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近亲结婚的后代易发病。现已发现70余种。由于某种酶的缺陷使相应的氨基酸代谢发生异常,此种氨基酸在组织内的浓度升高,对体内其他氨基酸的代谢也发生不良影响,从而发生一系列损害,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脑损伤、智力低下、瘫痪和严重代谢紊乱。 一、病因和病理机制 由于肝内苯丙氨酸羟化酶缺陷,使苯丙氨酸不能转化为酪氨酸,苯丙氨酸在血液中的浓度升高,同时刺激转氨基途径活跃,苯丙酮酸生成增多。同时,该途径还产生正羟苯乙酸、苯乙酸、苯乳酸、苯乙酰谷氨酰胺。正常情况下,这些有机酸在血液中的浓度极低,苯丙氨酸是10~25mg/L,高苯丙氨酸血症可高达100~800mg/L,尿液中苯丙酮酸排泄量增加。身体有霉臭味,尿有鼠尿味。血液中苯丙氨酸浓度升高后,抑制其他氨基酸向脑细胞转运,苯丙酮酸是苯丙酮酸转位酶的强抑制剂,高浓度的苯丙酮酸抑制丙酮酸向脑细胞供给能量。使脑细胞蛋白质和神经递质的合成减少,髓鞘形成、脑细胞呼吸、神经间的神经冲动传递等发生障碍。其结果: 1.脑成熟障碍,智力发育迟缓。苯丙氨酸浓度越高,损伤越早,越严重。 2.髓鞘形成障碍,可出现呕吐、烦躁、流口水、肌张力增强、癫痫发作、惊厥等。 二、营养治疗要点 该病是先天性酶缺乏病,在妊娠后期,胎儿脑发育既开始出现异常。有资料报道,出生~6个月之内开始治疗,智商仅下降20%左右或接近正常。如1岁开始治疗,智商可下降50%。3岁开始治疗,智商可下降60%。所以,营养治疗应从第一次哺乳开始。 1.限制苯丙氨酸摄人量。苯丙氨酸是必需氨基酸,必须由食物供给,也是婴儿发育不可缺少的。在保证最低需要的情况下,限制苯丙氨酸的摄人量,限制血浆苯丙氨酸的浓度。 2.适宜的蛋白质供给量。蛋白质是婴幼儿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素,蛋白质丰富的食物苯丙氨酸含量也高,特别是动物蛋白质。应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供给适宜

遗传性疾病新华儿科试题

遗传性疾病 一、名词解释 1. 多基因遗传病 2. 隐性遗传 二、填空题 1. 苯丙酮尿症是由于代谢途径中酶缺陷所致,因患儿尿中排出大 量等代谢产物而得名。 2. PKU的临床表现有、、、。 3. PKU患儿的饮食应为,此饮食应从开始。 三、选择题 A1型题 1. 苯丙酮尿症的遗传形式为:,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多基因隐性遗传 C.X连锁显性遗传 D.X连锁隐性遗传 E.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 典型苯丙酮尿症是由于肝内缺乏下列哪种酶所致? A.酪氨酸酶 B.苯丙氨酸-4-羟化酶 C.鸟苷三磷酸环化水合酶 D.二氢生物蝶呤还原酶 E.谷氨酸脱羧酶 3. 苯丙酮尿症的确诊主要依据是: A.智力低下 B.尿三氯化铁试验阳性 C.DNA分析 D.血中苯丙氨酸明显升高 E.尿和汗液有鼠尿味

A2型题 4. 患儿8个月,近1周来抽搐3~4次。体检:智力发育落后,表情呆滞,皮肤白嫩,头发黄褐色。尿有鼠尿臭味。脑电图检查有异常,尿三氯化铁试验阳性。其诊断为:A.癫痫 B.粘多糖病 C.先天愚型 D.呆小病 E.苯丙酮尿症 A3型题 (5~9)题干:男孩,3岁。生后4个月见表情呆滞,易激惹,不能抬头,伴有点头、弯腰样发作,每日约10余次。2岁开始出现呕吐,喂养困难。现见小儿智能明显落后,毛发棕黄色,皮肤嫩,尿为鼠臭味,尿三氯化铁试验出现绿色 5. 该患儿最可能的诊断是: A.半乳糖血症 B.苯丙酮尿症 C.组氨酸血症 D.高精氨酸血症 E.同型胱氨酸尿症 6. 上述患儿系经典苯丙酮尿症,其发生的最主要机制是: A.四氢生物蝶呤生成不足 B.体内有过多的苯丙酮酸 C.苯丙氨酸在体内蓄积 D.组氢酸羟化酶被抑制 E.肝细胞内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 7. 假如上述患儿系非经典苯丙酮尿症,其发生的最主要机制是 A.四氢生物蝶呤生成不足 B.高苯丙氨酸血症 C.血酪氨酸浓度下降 E.酪氨酸羟化酶被抑制

HHH 综合征(高鸟氨酸血症-高氨血症-同型瓜氨酸尿症)诊疗指南【2019版】

49.高苯丙氨酸血症 概述 高苯丙氨酸血症(hyperphenylalaninemia,HPA)是由于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 ,PAH )缺乏或其辅酶四氢生物蝶呤(tetrahydrobiopterin,BH4)缺乏,导致血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Phe)增高的一组最常见的氨基酸代谢病。血Phe浓度>120μmol/L(>2mg/dl)及血Phe与酪氨酸(tyrosine,Tyr)比值(Phe/Tyr)>2.0统称为HPA。 病因和流行病学 HPA 的病因分为PAH 缺乏症(又称苯丙酮尿症PKU)和BH4 缺乏症(BH4D)两大类,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PAH 缺乏症是由于PAH 基因发生致病变异,导致PAH 活性下降,Phe 不能转换为Tyr,使得Tyr 及正常代谢产物合成减少,血Phe 浓度增高,最终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四氢生物喋呤(BH4)是三个芳香族氨基酸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羟化酶的辅酶。BH4 代谢途径中任何一种酶的缺陷均可导致BH4D,不仅阻碍Phe 代谢,还会影响脑内神经递质的合成,患者出现严重的神经系统损害。 各个国家与地区HPA 的发病率不同。我国1985—2011 年3500 万新生儿筛查资料显示,发病率为1:10 397。2000—2007 年我国新生儿筛查资料显示,HPA 中12.9%为BH4D,并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南部地区BH4D 发病率较高。 根据血Phe 浓度将PAH 缺乏症分为:轻度HPA(120~360μmol/L)、轻度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360~1200μmol/L)、经典型PKU(≥ 1200μmol/L)。 临床表现 HPA缺乏症患儿在新生儿期多无临床症状,出生3~4个月后逐渐出现典型症状:头发由黑变黄,皮肤颜色浅淡,尿液、汗液鼠臭味。随着年龄增长,逐渐表现出智力发育落后、小头畸形、癫痫发作,也可出现行为、性格、神经认知等异常。如多动、自残、攻击、自闭症、自卑、忧郁等,婴儿期还常出现呕吐、湿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