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及胆总管切开取石术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3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手术配合【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术中的手术配合技巧。
方法术中医护配合,于腹腔镜下行胆总管切开联合胆道镜探查取石术,缝合胆总管或胆总管t管引流。
结果:34例患者中,4例因胆道镜取石困难中转开腹,术后无胆漏,均痊愈出院。
术中要求护士熟悉手术步骤,掌握专科特殊器械的使用。
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是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术式。
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术中配合、器械的清洗、保养及润滑是手术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内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手术配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4例中男15例,女19例,年龄15~81岁,平均56岁;术前经b超、ct或ercp等确诊为胆总管结石或胆总管扩张,28例合并有胆囊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结石的有4例,2例合并有胆管炎,单纯胆总管下端狭窄2例;胆总管结石为单发或多发(2~8粒),3例为泥沙样结石,胆总管直径11~29mm;均于气管全麻下行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行胆总管缝合的有18例,腹腔镜下放置t管引流16例。
1.2手术方法(1)气管插管全麻后头高位,四点穿刺戳孔。
(2)夹住胆囊底向右前方牵拉,分离解剖胆囊三角,生物夹或钛夹夹闭胆囊动脉钛夹后切断,胆囊管施夹后不切断,抓钳提起胆囊颈,向上牵引显露肝十二指肠韧带。
(3)电凝钩切开胆总管前腹膜,显露胆总管,用细针穿刺胆总管,抽出胆汁证实后,用钩状电极在预定切开部位纵行电凝出一道切开线,用钩剪,在胆总管前壁纵行剪开长8~20 mm的切口,吸出溢出的胆汁,标本袋置于胆总管切口右侧。
(4)先用分离钳或取石钳夹取结石,装入标本袋以免散落遗漏于腹腔,从剑突旁套管伸入纤维胆道镜探查胆管,网篮套石取出。
(5)胆道镜观察十二指肠乳头,注水过程中有开闭蠕动,并能通过5mm胆道镜或7号胆道探条。
缝合胆总管切口,3-0带针可吸收缝线,间断缝合胆总管壁,观察缝合口有无胆汁渗漏。
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16例诊疗体会[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效果和技巧。
方法对本院2007-2010年来经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16例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
结果ⅰ期胆总管缝合的有1例,其余均放置t管引流。
中转进腹手术1例,术后残留结石1例,并发胆漏1例。
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具有微创,安全,疗效肯定,并发症少等优点。
[关键词] 腹腔镜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中图分类号] r6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358-01近年来,微创外科飞速发展,腹腔镜下胆囊切除(lc)已经成为治疗胆囊炎、胆囊结石的金标准[1]。
由于胆道结构存在变异性等因素,临床上肝内,外胆管结石比较常见,其中胆总管结石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约占胆石病患者的12%[2]。
本院在成功完成了近千例lc的基础上开展了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加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lcbde),就手术经验及疗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6例中男6例,女10例;男:女为1:1.7;发病年龄25-69岁,平均47.6岁,病程2月-15年。
所有手术病例中糖尿病2例、高血压病4例、曾有lc史1例。
1.2 症状与辅助检查以反复右上腹胀痛不适为表现8例,突发右上腹痛的2例,以皮肤巩膜黄染6例。
全组除1例为术中胆道造影发现胆总管结石外,其余均为术前b超,ct,mri明确诊断。
8例合并胆囊结石。
所有手术病例术前直接胆红素在18.9-65.2μmol/l,alt在65-273u∕l,胆总管直径12-22mm。
1.3 手术方法1.3.1 器械德国wolf腹腔镜全套,日本olympus胆道镜及显示器,取石网篮,3-0无损伤带针缝线,胆总管穿刺针、切开刀,纤维胆道取石钳。
1.3.2 方法同lc常规进腹腔镜后视腹腔粘连情况适当调整穿刺点,以方便分离粘连处。
首先以电凝钩,超声刀或者分离钳解剖胆囊三角,游离胆囊动脉,上钛夹离断。
胆结石手术有哪些方法一、胆囊切除手术包括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小切口胆囊切除术。
1、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在早期阶段,大多数医院都进行了这种手术,而且有很多病例。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尤其是对胆囊切除术后各种不利因素的探索,人们认为胆囊具有极其复杂和重要的功能,是不可或缺的替代性重要消化和免疫器官。
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已逐渐被淘汰。
2、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这是20世纪80年代末形成的一种新的手术方法,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种手术方法是通过在中、上腹部钻3至4个小孔完成胆囊切除术。
手术创伤小,病人痛苦小,恢复快。
他可以在手术后3到5天出院。
然而,患有严重胆囊炎症和周围病变的朋友不适合这种手术方法。
此外,即使是腹腔镜手术也能避免胆囊切除术后的各种后遗症,这通常不推荐患者使用。
二、微创保胆取石手术这种手术不同于传统的手术方法,但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将不利因素降至最低。
这是胆结石治疗技术的一次飞跃。
微创胆总管切开术代表了治疗胆结石的新理念。
微创、胆总管切开、创伤小、恢复快是胆囊结石患者的最佳选择。
1、双镜微创保胆取石手术它避免了手术切口造成的各种伤害和不适。
具有手术创伤小、安全系数高、副作用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术后外形美观、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保持胆囊健康,清除结石,保护人体储存胆汁的地方;结石可通过1-2个0.3-0.5cm的皮肤切口移除,无需手术;手术过程直观、安全、恢复快,克服了手术的盲点。
患者以最短的住院时间、最小的切口、最少的炎症反应、最好的医疗和心理效果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2、三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借助高科技产品腹腔镜和纤维胆道镜,气腹针首先通过腹部穿刺插入腹腔镜,以探索胆囊的位置、外观和粘连。
确认胆囊外侧正常后,从肋缘下2厘米的小切口进入腹部,拉动胆囊,在胆囊底部切开约0.5厘米的切口,插入胆道镜,用负压吸引器吸胆囊内的胆汁,用生理盐水冲洗胆囊腔,使视力清晰,在纤维胆道镜直视下取出胆囊结石。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分析【中图分类号】r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2-0128-01【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
方法:2006年8月至2008年5月我院为36例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并与同期80例开腹手术对比。
结果:36例腹腔镜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00~160min,出血30~80ml,住院时间、术后镇痛药使用次数、腹腔或切口感染率、残石率明显减少。
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患者创伤小、痛苦轻、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微创效果,如能在取净结石后行胆总管i期缝合,微创效果则更为明显。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腹腔镜检查;胆道镜检查;临床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eopie eholeeysteetomy,lc)因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而得到医学界的认可,并得以广泛开展。
近年来胆道疾病的微创治疗已成为研究热点,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亦得到了大力开展,2006年8月至2008年5月我院对36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施行了lc及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术(lctd),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36例中男15例,女21例。
3o~74岁,平均49岁。
通过病史、症状、体征、b超、ct或mri等检查确诊。
术前排除肝内胆管结石、狭窄及肿瘤。
36例中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17例,多为胆总管继发性结石,单纯胆总管结石19例。
合并糖尿病5例,心功能不全1例,高血压病9例。
1.2 手术方法气管插管全麻,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究。
铺巾后,于脐上、剑突下、右肋缘下锁骨中线和腋前线分别穿刺trocar,剑突下为主操作孔? 。
如行胆囊切除术先用电凝钩、超声刀或分离钳等解剖游离胆囊三角,处理胆囊动脉,钛夹夹闭或用丝线结扎胆囊管用弹簧钳向右外侧牵引胆囊。
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手术配合作者:朱航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8年第25期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手术配合要点。
方法:收治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患者15例。
结果: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45±35)min,出血量(85±30)mL。
术后活动时间(48±8)h,术后住院(7±2)d,无术后并发症。
结论: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通过良好的手术配合及护理可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达到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靠的微创治疗效果。
关键词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手术配合;护理传统的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慢、住院时间长。
而自1991年Phili D报告首例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由于其既有传统胆总管切开取石直观方便的优点,又具有腹腔镜的微创优势,所以该技术得到快速发展[1]。
我院结合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手术适应证,术前详细询问病史,完善各项检查,评估患者全身一般情况、胆道及结石的具体情况,选择有手术指征的胆石症患者15例,行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给予精心的手术配合和护理,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患者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33~75岁。
既往均无上腹部手术史,术前均经B超、CT、MRCP等检查确诊,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者12例,单纯胆总管结石者3例,且胆总管扩张,直径10~25mm。
手术方法:患者均全麻插管,取头高脚低向左侧倾斜位。
常规采用4孔,建立气腹压力12~14mmHg。
解剖胆囊三角,游离胆囊管及胆囊动脉,分别放置生物夹,电勾离断胆囊动脉,牵拉胆囊管,解剖暴露胆总管,经穿刺证实后用胆总管切开刀纵行切开胆总管前壁10~15mm。
术中胆道镜经剑突下Trocar置入,通过取石网取尽结石,经胆道镜注入生理盐水冲洗胆道上下两端。
ERCP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发布时间:2022-11-22T09:30:26.931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20期作者:李龙[导读] 目的:研究ERCP(十二指肠镜下胆总管取石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价值李龙九〇三医院四川绵阳621700[摘要]目的:研究ERCP(十二指肠镜下胆总管取石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治我院的82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计算机方法分为两组,基础组(41例)与联合组(41例),基础组采用了经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CBDE)联合LC治疗,联合组采用ERCP与LC联合治疗。
结果:联合组指标优于基础组(P<0.05)。
结论:联合组治疗方式,具有创伤小和并发症少特点,在临床上可以得到应用。
关键词:ERCP;LC;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ERCP (duodenoscopic choledocholithotomy) combined with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cholecystolithiasis and choledocholithiasis. Methods: From June 2020 to June 2021, 82 patients with cholecystolithiasis and common bile duct stones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computer method, the basic group (41 cases) and the combined group (41 cases). The group was treated with laparoscopic choledocholithotomy (LCBDE) combined with LC, and the combined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RCP and LC. Results: The indexes of the combined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basic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method of the combination group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ess trauma and fewer complications, and can be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words: ERCP; LC; cholecystolithiasis with common bile duct stones前言:胆囊结石合并总管结石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发生概率在12%左右,主要由于人们饮食等生活习惯因素所致,疾病逐渐发展,患者容易出现胰腺炎和胆管炎等并发症[1]。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及胆总管切开取术
一、物品准备:
1.仪器:腹腔镜、气腹肌、胆道镜。
2.器械:腔镜包、外科腔镜器械、清创套碗、干缸。
3.敷料及一次性用品:普外敷料、衣服包、大孔单、
3-0丝线、5ml注射器、手套、吸引器连接管、美敷、
4-0可吸收线、清创套针、11#刀片、电镜套、各类型
T管及引流袋、乳胶管。
二、体位:平卧头高脚低位,左侧倾斜15º-30º。
三、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四、手术步骤及护理操作配合:
1、常规皮肤消毒铺巾,将腔镜器械按使用顺序排列于
无菌器械桌上:递有齿卵圆钳、三块碘伏纱布消毒皮
肤;常规协助医生铺置无菌单。递酒精小纱布消毒皮
肤。洗手护士递进气管、吸引器管、冷光源线、单极
线,电镜套套好镜头;巡回护士连接冷光源线、镜头
线、气腹机、电视系统、单极线、吸引器管,并将脚
踏放于术者脚侧。
2、建立气腹。脐上缘或下缘做一个10mm弧形切口,
气腹针穿刺腹壁,证实气腹针已进入腹腔后,连接CO2
气腹机,达气腹腹压后开始手术操作:递11号刀片在
脐上缘或下缘做一个10mm弧形切口,递2把巾钳将脐
窝俩侧腹壁提起,递气腹针给术者穿刺,并用装有生
理盐水的无针头的5ml注射器与气腹针相连,证实气
腹针已进入腹腔后,连接CO2气腹机,直至达到预定
气腹腹压(1.73-2.00kpa)后取出气腹针。
3、放置Trocar,观察腹腔、胆囊及胆总管情况:递
10mmTrocar由切口插入,递观察镜插入套管观察,依
次于上腹正中线剑突下3cm、右锁骨中线右肋缘下3cm
处、右腋前线肋缘下置入相应的Trocar,巡回护士可
将病人置头高脚底位,并向左侧倾斜30º,以便术者
操作。
4、解剖胆囊三角区,处理胆囊管及胆囊动脉,充分暴
露胆总管:递有齿抓钳钳夹胆囊底部,电凝分离钩游
离胆囊管与胆囊动脉,递钛夹钳分别于胆囊管近端和
远端各施加一枚钛夹,在胆囊动脉近端施加2枚钛夹。
也可用可吸收钛夹或尼龙夹。充分解剖暴露胆总管。
5、确认并切开胆总管:递7号针穿刺抽出胆汁,证实
为胆总管后,于网膜孔处放置纱布一块,防止胆汁及
结石漏入小网膜囊,用剪刀纵向剪开胆总管8-10mm。
6、探查胆总管,取石:递取石钳取出或用钳挤出结石,
接着在腹腔镜的监视下,从剑突下10mmTrocar戳孔置
入胆道镜行胆总管探查及网篮取石,随时将结石放入
标本袋内,以防结石流失,取尽结石后冲洗胆总管。
7、放置T型管引流:选择合适的T管,修剪好后从剑
突下戳孔置入,用分离钳将俩短臂置入胆总管内,递
持针器夹持4-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胆总管,然后经右
肋缘下锁骨中线5mmTrocar戳孔处将T管引出体外,
向腔内注入50ml生理盐水,观察胆总管缝合处周围有
无渗漏。
8、切除胆囊,处理肝床创面:递电凝剪离断胆囊管及
胆囊动脉,递抓钳与电凝分离钩分离胆囊床,胆囊放
在肝右上方,递电凝棒对肝床仔细止血,递冲洗吸引
器连接温盐水冲洗并检查有无活动出血及胆漏,将手
术床回复水平位。
9、取出胆囊:递抓钳钳夹胆囊颈部,于脐切口或剑突
下切口连同穿刺套管一起提出,递中弯血管钳、吸引
起头、剪刀备用。
10、检查腹腔内有无积血及液体后拔出腹腔镜,打开
套管的阀门排除腹腔内的CO2气体,缝合伤口:需要
腹腔引流者,从右肋缘下腋前线5mmTrocar戳孔处引
出。递10X28角针3-0丝线缝合各切口,覆盖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