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
- 格式:ppt
- 大小:1.98 MB
- 文档页数:24
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及T管引流术围术期护理术后护理体检包括生命体征,伤口情况,有无出血,黄疸,引流管情况,胆汁量等胆囊手术后什么时间才能进食?怎样安排术后饮食?这是接受手术治疗的胆道疾病患者及其家属最为关心的一个问题。
(1)术后3天内应禁食由于胆囊手术属于消化道较大的手术,所以进食的时间和饮食的种类取决于病变的性质和手术的方式。
又因麻醉、镇痛药与创伤的影响,手术后患者食欲减退,甚至无食欲。
另外,腹部手术后胃肠蠕动一般需24-48小时才能恢复,故术后3天内应禁食。
(2)肛门排气后再进食外科有一俗语:“一屁值千金。
”一般腹部手术后3,4天肛门开始排气(即放屁)或排便,这标志着患者的胃肠功能已恢复,可以进食了。
若采取全身麻醉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待麻醉苏醒、恶心、呕吐反应消失后才能进食。
否则,容易引起食物误入气管或使恶心呕吐症状加重。
(3)少吃多餐,先流质后软食刚开始进食时,宜少吃多餐,先进少量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全量流质饮食。
术后4,5天给予稀饭、软面条、藕粉糊等半流质饮食,1周后如无特殊情况可进食普通饮食。
(4)饮食宜清淡、营养、易消化饮食调配首先应考虑清淡,既富含营养,又易消化。
对年老体弱的卧床病人,家属应耐心喂食。
喂食不要太快、太多,防止呛咳或食物误入气管而发生意外。
(5)低脂肪、高维生素术后膳食宜采取低脂肪、低热量、适量蛋白质、高维生素的原则,既能保证体内各种营养素的需要,又不增加胆囊的消化负担。
具体制作膳食时,在不影响病情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按照病人的饮食习惯和嗜好去选择主、副食的种类,如北方人喜食面食,南方人喜食米饭等。
同时讲究烹调技巧,力求饭香菜美,色、香、味俱全。
(6)恢复期以汤食为主手术病人需增加营养,以恢复体质。
但患者常食欲不振,消化吸收功能也未完全恢复,此时只能以“汤食”为主,如鸡、肉、鱼类等不易消化的动物性食物,可将其炖成汤,制作鲜美可口的汤。
汤中含有氮化合物、水溶性B族维生素、矿物质等,既利于消化、增进食欲,又补充营养。
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手术配合护理常规【应用解剖】
胆管系统是肝向十二指肠排泄胆汁的管道,起于肝内毛细血管,止于VaterH壶腹,分为肝内胆系和肝外胆系。
肝内胆系包括毛细肝管、小叶间肝管、肝段和肝叶胆管及左右肝管的肝内部分。
肝外胆系包括左右肝管的肝外部分、肝总管、胆囊、胆囊管、胆总管。
【适应症】
1、有发作性腹痛、寒战、发热和黄疸病史
2、梗阻性黄疸
3、胆总管内扪及胆结石
4、术中照影发现胆管内有结石或造影剂,不能进入十二指肠
【麻醉与体位】全麻平卧位
【用物准备】
1、器械破腹包胆特肝脏拉钩腹撑
2、敷料腹被长沙条纱布块
3、一次性物品吸引器吸头手套 23号刀片一次性电刀笔T管引流管
长电刀头1、4、7号线针(7 ×17圆针或6×14圆针、10×20圆针、11×34圆针、11×34角针、)红色导尿管5ml/50ml 注射器15×20长纱条引流袋
【注意事项】
1、取出结石应妥善保管,培养胆汁应及时送检。
2、各种引流管导尿管先用盐水冲洗。
3、做好隔离,预防感染,胆道用过的器械不再与其他手术部位接触,应放于指定位置。
胆总管切开取石和T管引流护理一、术前准备1.患者需要进行相关的检查,例如: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等,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
2.术前,需要给患者解释整个手术的过程和相关风险,并征得患者的同意。
3.必要时,给患者行静脉麻醉。
二、术中护理1.在手术进行前,要确保手术室环境整洁,并准备好所需要的器械和药品。
2.协助医生将患者进行局麻或全麻。
3.在手术进行期间,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例如:呼吸、脉搏、血压等,如有异常及时向医生报告。
4.协助医生切开胆总管,同时注意保持手术区域或伤口的清洁和无菌。
5.在取石过程中,帮助医生将胆结石取出,并将其放入标本瓶中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查。
6.手术结束后,协助医生将T管插入患者的胆总管并固定。
三、术后护理1.将患者转入恢复室,并在恢复室进行必要的监测,包括:生命体征、血糖监测等。
2.在T管引流期间,要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状等,并记录在护理记录表中。
3.患者术后需要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以减少伤口出血、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生。
4.监测患者的伤口引流情况,并定期更换引流袋和引流管,以避免感染和堵塞。
5.鼓励患者进行早期活动,例如:深呼吸、翻身等,以帮助恢复肺功能和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6.给予患者必要的护理,例如:胆道疾病的护理、伤口消毒、药物的使用等。
7.术后,应加强患者的营养,提供易消化、富含蛋白质的饮食,同时避免过度饮食和高脂肪食物。
8.定期随访患者,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和症状进行疗效评估。
通过以上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恢复。
但是需要明确的是,实际的护理操作应根据具体的医嘱和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整和执行。
在整个护理过程中,要密切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报告,并与医生和团队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协作。
胆总管切开 T 管引流胆总管切开 T 管引流是什么?胆总管切开 T 管引流是一种外科手术程序,用于治疗与胆总管相关的疾病,例如胆总管结石、胆囊炎等。
在该手术中, 外科医生通过切开胆总管,插入一个称为T 管的导管,以实现引流并保持胆汁畅通。
胆总管切开 T 管引流手术的适应症•胆总管结石•胆管癌•胰腺炎并发胆管炎•胆总管梗阻胆总管切开 T 管引流手术的操作步骤1.麻醉:为患者进行全身麻醉,确保手术过程无痛感。
2.切开胆总管:外科医生在腹部做一小切口,进入腹腔,然后找到胆总管。
3.插入 T 管:医生通过胆总管切开口,将 T 管插入进去,确保胆汁能够通过 T 管引流。
4.确认位置:医生确保 T 管的位置正确,没有移动或堵塞。
5.缝合和包扎:手术结束后,伤口会被缝合并进行包扎。
胆总管切开 T 管引流手术后的注意事项1.饮食控制:手术后应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高脂肪食物,保持轻食。
2.定期换药:根据医生的建议,定期更换 T 管周围的敷料,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3.定期复查:手术后需要定期复查,确保 T 管引流通畅,没有感染等并发症。
胆总管切开 T 管引流手术的并发症•感染:T 管周围可能会发生感染,需要及时处理。
•T 管移位:T 管有可能移位或堵塞,导致胆汁引流受阻,需要重新处理。
•出血:手术中可能会出现出血情况,需要及时处理。
结语胆总管切开 T 管引流是一种治疗与胆总管相关疾病的有效手术方法。
在进行手术前,患者应了解手术的目的、操作步骤以及术后注意事项。
并且在手术后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以确保手术效果和提高康复速度。
术前诊断:胆总管结石,胆囊炎Pre-operative Diagnosis: Common duct stones,cholecystitis术后诊断:胆总管结石,胆囊炎Post-operative Diagnosis: Common duct stones,cholecystitis手术名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胆道造影,“T”管引流Procedure Performed: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Cholangiography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T”tube drainage.术中发现Findings(Normal+Abnormal):术中见胆囊常大,壁厚,胆总管增粗直径约1.5cm,内及一枚结石,直径1.8cm, T 管造影:胆总管下端通畅,肝内胆管显影良好,未见充盈缺损。
手术经过Description of Operative Procedure:1.平卧,气插全麻,常规导尿,消毒铺巾。
2.于脐上作弧行小切口,以气腹针刺入腹腔,充入二氧化碳气体成15mmHg 气腹。
3.拔出气腹针,以套管针穿刺腹腔,拔出内芯,插入腹腔镜,检查腹腔表面未见异常。
4.腹腔镜明视下再作三个套管针穿刺,右侧两个置抓钳,分别抓住胆囊底及胆囊,剑突下这个置各种操作器械。
5.改头高脚低左侧卧位,把胆囊底牵向头侧,胆囊颈牵向右上方,显露胆囊三角,钝性解剖胆囊三角,游离胆囊管,其远端近胆囊颈以钛夹夹闭。
6.在胆总管上作一纵行切口,取出结石一枚。
置入3mm胆道镜探查,胆总管下端通畅,未见结石。
退出胆道镜。
7.将20#“T“置入胆总管,3-0Vicryl间断缝合胆总管切口。
经”T“管造影见胆道通畅,未见残留结石影。
8.在胆囊管近端上可吸收夹,切断胆囊管,游离胆囊动脉,上三个钛夹后切断,残端留两个钛夹。
以电凝钩自颈部向底部剥离胆囊,冲洗胆囊床并止血。
护理学基础知识:胆石症患者进行T管引流术护理的
注意事项
T管引流术主要适应于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切开取石术后的主要
处理措施,是肝外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方法。
T管引流术主要目的是引流胆汁,防止胆汁排出受阻导致胆管内压力增高,胆汁外漏引起腹膜炎。
其次是引流残余结石,使胆道内残余结石经过T管排出体外,亦可经T管行造影或者胆道镜检查、取石。
最后为了支撑胆道,防止胆总管切开处粘连、瘢痕狭窄导致官腔变小。
1.妥善固定
应该将T管妥善固定于腹壁,防止因翻身、活动、搬动时受到牵拉而脱出。
对躁动不安的病人应由专人守护或适当加以约束,防止T管拔出。
2.保持引流通畅
防止引流管扭曲、折叠、受压,引流液有血块、砂石应该经常挤捏,必要时用生理盐水低压冲洗,用力适宜,防止出血。
3.加强观察
观察并记录引流的量、颜色和性状。
术后24小时内引流量较少,约300~500ml,常呈淡红色血性或褐色或深褐色;以后引流量逐渐增加,恢复饮食后引流量增加至每天600~700ml,然后逐渐
减少至每天200ml。
引流液呈淡黄色、渐加深成金黄色,清亮;胆汁过多,提示胆道下端有梗阻的可能,胆汁浑浊,应考虑胆管炎症未被控制。
4.预防感染
长期置管者,每周更换无菌引流袋1~2次,更换时严格无菌操作。
引流管周围皮肤保持清洁干燥,平卧位时引流管应低于腋中线,站立或活动时应低于腹部切口,以防胆汁逆流引起感染。
5.拔管
术后10~14天,病人无腹痛、发热,黄疸消退,血象、黄疸指数正常,胆汁引流量减少至每日200ml,颜色清亮,胆管造影或胆道镜证实胆管无狭窄、结石、异物、胆道通畅;试夹闭T管24~48小时。
胆总管切开取石术T管引流患者的护理和健康教育[摘要] 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是外科常见的手术方式,也是对胆总管结石及良恶性病变引起胆道梗阻进行治疗的重要治疗手段。
因此,对于T管引流患者正确而全面的护理及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T管引流;护理;健康教育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在胆总管切开处放置T管引流,主要是为了引流胆汁和胆道残余结石,避免手术引起的胆道水肿导致胆管狭窄,使胆汁排出受阻导致胆总管压力增高,胆汁外漏所引起的胆汁性腹膜炎等并发症。
由于T管放置的时间较长,且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极为重要,所以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对T管引流患者的护理和健康教育进行总结和归纳,现在报告如下:1 护理措施1.1心理护理1.1.1术前心理护理:首先要详细了解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性格等,有针对性地采取宣教方法和方式,详细地讲解有关胆管疾病的知识、手术经过及术后注意事项,告知病人及家属留置T管的目的和必要性。
使其能以充分的心理准备正确地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更好的配合进一步治疗。
必要时请同种疾病恢复较好的患者现身说教,打消患者疑虑使其处在最好的状态接受手术,促进其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
1.1.2术后心理护理:患者经过手术创伤,术后又带有T管引流胆汁,床上活动受限,易有恐惧、焦虑情绪,而导致身心俱疲。
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心理学的知识,精神饱满、仪表端庄、话语轻柔、耐心细致,以便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士应想患者所想,做好解释和帮助,满足其生活所需,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要经常了解病情,解答问题,满足生活上的需要,加强生活上的照顾;而对于发生胆汁漏,拔管困难或自身原因等延长拔管时间的患者,护理工作应更加细致,对于这些患者我们应更加耐心的对其所提的问题进行解答,以增强患者痊愈的信念,也可以邀请治疗后已处于康复期的同种疾病患者向其介绍经验和感受,这种患者之间的沟通能取得非常不错的护理效果。
胆管结石最佳治疗方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会被疾病所困扰着,胆管结石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疾病,尤其是胆出现疾病也会导致我们肝部出现问题,所以出现这样的疾病一定要及时进行治疗,以免影响着我们的正常生活,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下胆管结石最佳治疗方法。
胆管结石最佳治疗方法1、胆总管切开取石加T管引流术适用于单纯胆管结石,胆管上、下端通畅,无狭窄或其他病变者。
若伴有胆囊结石和胆囊炎,可同时行胆囊切除术。
有条件者可采用术中胆管造影,B超检查或纤维胆道镜检查,有助于减少胆石残留率。
如非手术疗法不成功,症状反复发作或加重,则需手术治疗。
2、胆肠吻合术亦称胆肠内引流术。
①胆总管扩张≥2.5cm,下端有炎性狭窄等梗阻性病变,且难以用手术方法解除者,但上段胆管必须通畅无狭窄;②结石呈泥沙样不易取尽,有结石残留或结石复发者,常用的是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
3、Oddi括约肌成形术适应证同胆肠吻合术,特别是胆总管扩张程度较轻而不适于行胆肠吻合术者。
4、微创保胆取石术①适用于单发胆囊结石;②多发胆囊结石;③有或无症状的胆囊结石;④反复胆绞痛发作的胆囊结石;⑤无结石崁顿;⑥非急性炎症病期;⑦胆汁透声好;⑧胆囊壁厚0.3~0.5cm;⑨脂餐后胆囊收缩功能≥30% ;⑩患者自愿要求保胆治疗。
肝内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病因复杂,但与肝内感染,胆汁淤滞,胆道蛔虫等因素有关。
通过对胆管结石最佳治疗方法了解之后,在出现这样的疾病一定要及时进行治疗,在选择治疗方法时也要结合自己身体情况以及病情进行治疗,同时也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平时在饮食上也要做好调理,平时可以多吃一些清淡有营养的食物。